职业技能测试标准(精选10篇)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篇1
摘要:结合学院研究课题(课题编号:hzyky201317)撰写本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对2010—2012学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数据为依据找出汉职院学生体质状况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的差距,提出建议,以达到引导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体质,标准测试,数据分析
1、前言
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强调;“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 但是,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来审视目前所采用的体育锻炼标准的手段和方法,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或在实际操作上的缺陷。 如:用身体运动素质的测试指标来反映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否合理?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测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 如何解决测试项目过于繁杂、重复,以及如何将测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问题等。 根据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我院在2010- 2012年认真地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 我们将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对2010-2012学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数据为依据找出汉职院学生体质状况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建议,以达到引导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我院2010-201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统计报表如下:
2.2、测试内容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测试项目为:
(1) 身高和体重 ;
(2) 肺活量 ;
(3) 握力、 坐位体前屈、 掷实心球、 仰卧起坐( 女), 任意选择一项;
(4)立定跳远、50米跑、跳绳,任意选择一项;
(5)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任意选择一项。
2.3、研究方法
测试法。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的测试指标、方法和仪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测试。 形态机能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 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任意选择一项; 立定跳远、50米跑、 跳绳, 任意选择一项;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任意选择一项。
数据统计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定要求进行评定,并对各测试指标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分析
三年来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见表二)表明:我校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合格率:2010年39.68%,2011年是35.96%,2012年35.75%。 这组数据表明我校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合格率是很低的(见表三)表明:三年来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优秀率是非常低的201年优秀率仅为0.81%,2011年优秀率为1.10%,2012年优秀率为0.41%,这组数据说明了在我校学生中体质健康非常好的学生非常少。 虽然每年学生达标率比较高,但是良好以下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左右,而根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中的说明,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应在良好或者良好以上,这说明了我校三年来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低。
总之, 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很多,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基本上都论证了:要坚持不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项工作,通过测试,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十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锻炼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发展。 与以往的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相比,这一评价体系将更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具有正确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高素质的人才,使学校体育在促进国民健康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将根据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2年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得出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提出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篇2
1、认知能力:宝宝能将各种不同用途的物品分类,但还局限在按物品的用途来分,比如吃、穿、用、玩等,这说明宝宝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宝宝也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四方形,并能封上口,但四个角都比较钝。
2、情绪情感:有些宝宝热衷于玩过家家的游戏,几个宝宝在一起,有的扮成爸爸,有的扮成妈妈,有的扮成孩子,他们一会儿买菜,一会儿张罗请客人吃饭,从模仿父母做饭的活动中宝宝也学到了与人合作的本领,这都是宝宝自立行为的体现。宝宝的注意力已经能集中一段时间,这时他已经能参与一些复杂的社会交往。
3、运动能力:宝宝的基本动作已经非常敏捷,走路是像成人一样摆动双臂。宝宝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平衡能力,并会拍球、滚球,但是仍难以接住球。宝宝还能摆弄一些大纽扣、按扣和拉链。
二、宝宝智力落后怎么办
锌对脑部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据研究表明,缺锌会导致宝宝的大脑神经的生长发育迟缓,脑神经传递信号会减慢,大脑会对外界事物变得迟钝,可以适当给孩子补锌,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厌食,这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促进脑力发育。
三、两岁宝宝的智力测试题
1、积木游戏
准备16块小积木,放在宝宝面前。家长当着他的面先用4块积木搭一座塔,然后启发他学着搭。如果宝宝能用4块以上的积木搭成塔并能竖立,就算合格。
2、看画册
让宝宝看着画册,提问:“哪是小狗?”“哪是小鸟?”家长提8个问题,宝宝能答对5个,就算合格。
3、模仿动作
在宝宝情绪兴奋时,让宝宝跟着模仿大人的简单动作。例如家长两臂伸直上兴趣,拍手,把手放在头上, 用手画圈等等。宝宝在4个动作中能模仿3个,就算合格。
4、问答游戏
大人准备一个大娃娃,问宝宝哪是头发、嘴、耳朵和手,全答对为合格。
5、走“小桥”
大人在地上用粉笔画出约30厘米宽的小桥,让宝宝从中间走,如果能不踩边线走2.5——3米,就算合格。
6、说物品的名字
把玩具汽车、娃娃、苹果、糖果等幼儿熟悉的物体放在幼儿面前,让宝宝看边说出名称,答对90%, 就算合格。
四、两岁左右儿童智商测试题
本测验适用于2岁左右儿童。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和“否”。
1、能区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A、是B、否
2、能找出简单图画中的人或物
A、是B、否
3、能辨别“上”和“下”的方向
A、是B、否
4、能辨别“今天”、“明天”和“昨天”
A、是B、否
5、能说出红、黄、蓝、绿的颜色名称
A、是B、否
6、能找出简单图画中明显的错误
A、是B、否
7、能摹仿画直线、圆圈
A、是B、否
8、能模仿成人按方向放置两块积木,多数情况下正确。
A、是B、否
9、能把积木搭成塔形或进行列队
A、是B、否
10、能专心摆弄一个喜欢的玩具5~10分钟?
A、是B、否
11、有时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
A、是B、否
12、能理解成人的简单指令并作出回应
A、是B、否
13、能说出二至三个字的句子
A、是B、否
14、能叫出自己的名字
A、是B、否
15、能用简单的句子与人对话
A、是B、否16、能说出简单的复合句(如“我饿了,吃饭)
16、能说出简单的复合句(如”我饿了,吃饭)
A、是B、否
17、说话时能用动----宾的语句形式表述人与物的关系
A、是B、否
18、能叫出生活中常接触的事品的名称
A、是B、否
19、能数到10
A、是B、否
20、能完成5以内的“给物说数”和“按数取物”
A、是B、否
21、能记住简短的诗歌
A、是B、否
22、有的记忆内容能否保持两周
A、是B、否
结果解释:
10----14 您的孩子有较严重的孤独症倾向,要到有关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5---9 您的孩子有较明显的孤独症倾向,需要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和矫正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篇3
关键词软件测试;课程标准;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37-01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员岗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和自学等能力。
前修课程:办公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界面设计、软件编程。
后续课程:企业级软件项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软件技术服务等。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分析,确定了《软件测试》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与企业专家研讨,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学生已具有的专业技能为入口,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参考学时为96学时,参考学分为6学分。
整体设计思路:
1.2.1校企合作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施“点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丰富课程开发资源:案例库,实践技能测试题库,特色教材,测试流程及测试工具。
1.2.2内容选取
通过对软件测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以软件测试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项目:网上购物系统的测试活动和超市管理系统的测试活动,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两个项目展开教学和训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其中网上购物系统的测试为教学项目,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超市管理系统的测试活动为拓展项目,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1.2.3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1.2.4教學模式的采用
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项目引领、课内外兼修、“双师”共育项目实战的教学模式。真实项目引领指的是教学项目与拓展项目均为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内外兼修是指学生除了课内的学习,还有课外的学习任务;“双师”共育指的是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授课。将原有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彻底融入项目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专注能力、可视化能力、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培养了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神。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测试流程、测试工具和测试总结分析报告等技术,具备软件测试员岗位所需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自学等能力。
2.1知识目标
掌握软件测试的企业级流程;掌握测试计划五要素;掌握测试计划主要模式;精通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精通性能测试用例设计;精通兼容性测试用例的设计;精通界面测试用例的设计;精通链接测试用例的设计;掌握测试工具LoadRunner主要技术;精通测试总结。
2.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应用测试方法;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独立编写测试计划;能够熟练进行测试用例设计;能够独立编写测试总结;能够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场景设计;能够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脚本录制;能够利用软件测试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测试活动。
2.3素质目标
1)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总结的能力;
4)培养沟通的能力;
5)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内容
根据《软件评测师》(国人部发[2003]39号)的要求,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同时参照软件评测师标准,以及前续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软件测试员的岗位所需的技能。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引进了学习性工作项目,通过在软件实习工厂—软件测试实训中心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与环境,有效将所学的技能融入到实践中去,使学习过程变得真实化,实践化。
4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专家对软件测试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软件测试实际工作过程中项目任务的由易到难的编排方式对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确定软件测试的教学项目。项目由易到难、知识由繁到简、教师指导由多到少、学生实际操作由少到多,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学习的能力。项目都是按照软件测试流程进行的,项目的实施都是按照“计划、实施、评估”三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
5考核与评价
打破以往的单一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结果与过程结合,其中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提问、独立技能操作、实习报告等)、独立任务成绩、期末综合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领域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权重比为4:6。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作者简介
于艳华,硕士,现任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分院软件教研室教师,从事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工作。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篇4
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药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与调整, 人们对医药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要求培养的医药卫生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职业操作技能。目前, 医药卫生类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也没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1,2]。因此, 要构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体系, 作为医药卫生院校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并将其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3]。我院结合本地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立了学院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各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服务于职教学生的实习与就业,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笔者对我院进行的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举措——构建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进行了探讨, 以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类专门人才。
1 根据岗位标准制定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实现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分阶段进行的、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精心组织和实施。实行严格的、科学的、标准化正规训练, 必须统一操作标准。我院在广泛调研, 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和我院教学实际, 参考各类职业技能考试考核要点, 制定了学院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分模块设置职业技能测试标准项目。技能是衡量一个人技术和能力的统称, 是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职业技能训练中, 不少医学院校采取技能分模块教学的方法, 均取得了一定成效[4,5]。学院根据各专业要求, 将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多个模块, 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标准。各职业技能测试项目依据岗位实际需求分为A级和B级两类, A级为职业基本技能, 作为学生岗前实习的技能标准要求;B级技能为实践强化技能, 作为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例如我院《护理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制定了护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会的专业技能共74项, 分为基础护理技能、健康评估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等多个模块。根据临床实际需要, 对其中的基本技能, 如生命体征的测量、填写体温单等, 定为职业基本技能 (A级) , 共50项, 护生在毕业实习前必须熟练掌握;实践强化技能 (B级) , 如乙醇擦浴、前臂骨折固定等, 共24项, 学生可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习、实践, 使其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护理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技能与护理行业的工作实际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使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内容。在以培养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的总体思路上, 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应以职业素质 (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的培养为核心, 采用表格形式, 每项技能操作标准包含职业素养、操作程序、质量标准、知识问答、用物准备、评分标准等方面, 做到内容详实, 层次清晰, 条理分明, 让读者对技能操作程序一目了然, 使职业技能测试标准既可作为专业教师授课、训练和考核之依据, 又可作为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和考核之版本。
2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技能学习的速度一般较慢, 需要反复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技能培训采用教师负责制, 各系 (部) 、各教研室制定相关技能的培训计划, 由相关教师负责学生技能培训。采用日常教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对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未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 各教研室拟定集中培训计划, 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培训。
为了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需要, 各系 (部) 承担技能培训任务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或节假日时间进行训练, 相关教师应给予指导, 保证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规范训练, 提高训练质量。
为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院在每学年的艺术节中举办各专业职业技能竞赛, 对竞赛优胜者颁发职业技能竞赛荣誉证书予以鼓励。通过以赛代练, 以赛促练, 达到强化技能实践教学的效果。
3 规范职业技能考核, 增加技能型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卫生需求的提高, 医药卫生机构对学生进入实习与毕业生就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关于准入实习及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尚无统一要求和标准。制定学院各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考核体系, 一方面, 规范了学生准入临床实习的专业职业技能标准, 提高了临床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在人才选聘方面有了新的参考标准, 从而增加了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为规范职业技能考核, 学院各系 (部) 成立了职业技能考核小组, 负责本系 (部) 学生的技能考核工作。担任技能培训的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和集中培训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技能考核, 做到成熟一项, 考核一项。
3.1 考核成绩与评价
学院将职业技能考核成绩分为单项成绩和总成绩两项。
单项成绩。每一技能项目总分为100分,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 按照各专业职业技能标准中各技能项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成绩在80分以上 (含80分) 者为合格, 不合格者继续培训, 直至合格为止。让学生在做中学, 考中做, 考核不过关再练、再考, 使考核真正成为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而非负担[6]。
总成绩 (考核等级) 。考核等级分为合格、优秀两个等级。①合格: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全部A级, B级技能项目, 考核等级定为合格。②优秀: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全部A级、B级技能项目, 且成绩优秀, 考核等级定为优秀。
学生毕业实习前未能通过全部A级技能项目, 不予进入临床毕业实习。教师将考核合格学生的成绩及时登记并将原始记录送交系 (部) 。各系 (部) 在学生毕业前将学生各项技能成绩及总成绩 (考核等级) 汇总, 并报教务处。
3.2 职业技能证书
由于医药卫生类学生在校期间还不能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无法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医药卫生院校实行“双证制”没有统一标准。为此, 学院设置了职业技能证书,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 我院高职学生在毕业时不但有毕业证书, 而且人手一册学院根据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等级发放的职业技能证书 (见表1) 。在学生的职业技能证书中, 不但标明了学生的考核等级, 而且还设计了成绩登记栏, 用于登记学生在校期间考核通过的技能项目和成绩。
注:“×”为未通过, “√”为通过
学院的职业技能证书, 尤其是职业技能能手证书的设立, 增加了优秀学生的进取心, 同时也让用人单位更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增强了优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 各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在同等条件下, 优先录用持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我院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在运行过程中, 仍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探讨和完善。
学院各职业技能标准不同于社会上的劳动技能鉴定, 所培训的项目应以实用性, 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为度, 学院应对各专业职业技能标准举办专家鉴定会, 获得行业认可, 每个项目培训要求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以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 实现教育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保证毕业生有较高职业技能水准, 减少用人单位对被招聘者的培训时间与成本。
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必将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 采用学期教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学科可组织编写技能标准配套教程, 阐明各项技能的操作规范与要点, 拍摄各专业全套职业技能标准DVD挂在校园网乃至出版发行, 以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体系, 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
部分专业、项目 (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专业的一些项目) , 仪器设备更新快, 要求较高, 学院条件达不到。对于这类项目, 笔者认为技能训练不应仅是在院内举行, 也可让学生在实习阶段, 由实习单位组织训练, 学院进行考核, 实现“工学结合”。
综上所述,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体现出系统性、规范性, 具有专业特色, 符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医药卫生类院校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 抓住了职业教育之根本, 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使实践教学有了立足点和明确目标, 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
摘要:探讨如何构建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体系, 把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授业中心,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及考核, 传授学生职业技能,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岗位要求有比较直观明确的认识,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从而缩短了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的岗位适应期, 以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关键词:医药卫生,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参考文献
[1]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R].卫人发[2000]462号.
[2]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R].卫人发[2001]164号.
[3]王宏启, 于钧, 戚文革.浅谈构建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J].教育与职业, 2005 (36) :106-107.
[4]章晓幸.护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技能教学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 :96-97.
[5]刘成玉, 吴春梅, 阎志勇, 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4) :374-376.
玻璃测试方法标准文摘 篇5
本标准为执行 ISO1095的舷窗玻璃和 ISO3254的矩形窗玻璃规定了钢化安全玻璃非破坏性强度试验方法。引用标准
ISO 48硫化橡胶硬度测定法(硬度为 30~85IRHD)ISO 1095 船用舷窗钢化安全玻璃 ISO 3254 船用矩形窗钢化安全玻璃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 1所示的适当型式:
a、A型:用于公称尺寸等于和大于 250mm的舷窗玻璃和各种尺寸的矩形窗玻璃。b、B型:用于公称尺寸 200mm的舷窗玻璃。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 2680-94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ISO 9050-1990《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反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反射、吸收)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反射)比、半球辐射率和遮蔽系数的测定条件和计算公式。测定条件
2.1 试样
2.1.1 一般建筑玻璃和单层窗玻璃构件的试样,均采用同材质玻璃的切片。
钠钙硅硼玻璃化分析方法 GB/T 1549-94 Methods of chemical analysis of Sada-lime-alumina and borosilicate glas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钠钙硅 铝 硼玻璃的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钠钙硅铝硼玻璃如中碱玻璃、无碱玻璃及类似组成玻璃的化学分析。2 引用标准
GB 1347 钠钙硅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一般规定
3.1 对同一测定对象,有些规定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有争议时,以 I法为仲裁法。
3.2 化学分析用的天平应准确至 0.0001g;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恒重 ‖ 系指连续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 0.0002g。
3.3 ……
钠钙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 1347-88 Chemical analysis of soda-lime-silica glas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钠、钙、硅玻璃的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钠、钙、硅玻璃,如建筑用平板玻璃或类似组成的玻璃化学分析。分析方法
2.1 一般规定
2.1.1 标准中对同一组分并列的测定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在有争议时,同一组分并列的测定方法以 1法为准。
2.1.2 化学分析所用的天平应精确至 0.0001克。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称取试样时应精确至 0.0002克。
2.1.3 ……
石英玻璃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GB/T 3284-93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quartz glas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英玻璃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的试剂、材料和仪器,试样的制备的分解,分析步骤和结果表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英玻璃、高纯石英玻璃及其原料水晶、硅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分析方法
2.1 化学分析法
2.1.1 烧失量和二氧化硅的测定
2.1.1.1 方法提要的原理
试样经硫酸和氢氟酸分解,使全部二氧化硅转化为四氟化硅而除去,其反应方程如下:
SiO2+6HF H2SiF6 +2H2O
H 2SiF6 SiF4 +2HF
2..1.1.2 试剂和仪器
a、氢氟酸(HF)2:优级纯。
b、硫酸溶液: 1+4,优级纯。
石英玻璃热变色性试验方法 GB 4121-83
本标准适用于透明石英玻璃 管 和其他制品的热变色性能的检验。试验原理
透明石英玻璃经热处理后,光透过率发生变化。用 290nm波长处透过率变化值作为变色性能的度量。试样的制备 2.1 数量:三个
2.2 形状和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MM:
管材或制品 试样形状的尺寸
直径小于 40的管材
管长 30~40,按轴向切成两份
直径大于 40的管材
管长 30~40,切成弦宽为 20的试样 制品
30*15*S(板厚)的试样
2.3 试样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 JC 177-81 《 DTS1透明石英玻璃管》或 JC 224-81《 DTS2透明石英玻璃管》的规定。
……
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5137.1-1996 Road vehicles-safety glazing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由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GB 531 硫化橡胶邵尔 A型硬度试验方法 JC/T 632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温度 20+5LC; b、压力: 8.60*104~1.06*105Pa; c、相对温度: 40%~80% 试验应用
汽车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5137.2-1996 Road vehicles-Safety glazing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optical properties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 3538/DIS-1992《道路车辆 ——安全玻璃材料 ——光学性能试验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由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温度 20+5LC; b、大气压力: 8.60*104~1.06*105Pa; c、相对温度: 40%~80% 试验方法
3.1 透射比试验
3.1.1 试验目的
测定安全玻璃的透射比
3.1.2 试样
应使用制品或试验片,试验可从制品上相应试验区域切
取。
汽车安全玻璃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方法 GB/T 5137.3-1996 Road vehicles-Safety glazing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resistance to radiation,high temperature,humidity,fire and simulated weathering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 3917-1992《道路车辆 ——安全玻璃材料 ——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耐辐、高温、潮湿、燃烧和模拟气候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由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由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引用标准
GB 5137.1 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温度 20+5LC;b、大气压力: 8.60*104~1.06*105Pa;c、相对温度: 40%~80% ……
透明石英玻璃气泡、气线检验方法 GB 5949-86 Test method of alveolus and gas Line in transpatent silica glass 本标准适用于透明石英玻璃气泡、气线的检验。对于有外形轮的包含物(如析晶点、色斑、暗疤等)也可参照本方法。测试原理 本方法是用光学放大的原理,定量测定气泡、气线或包含物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试样制备
2.1 透明石英玻璃管: 直径小于 100mm时,取整管;直径大于或等于 100mm时,切取弦长 10~100mm的试片,长度应小于或等于 500mm。
2.2 透明石英玻璃板材:
尺寸为 10mm*10mm*1mm~300mm*300mm*100mm。
2.3 光学石英玻璃:
尺寸等于或小于 300mm*300mm*100mm,表面抛光或用 200号砂细磨。
2.4 透明石英玻璃制品:取整件。仪器与材料
……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GB/T 6580-1997 Glass-Resistance to attack by a boiling aqueous solution Of mixed alkali-Method of test and classificat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沸腾混合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测定玻璃耐浸蚀性的方法。玻璃耐碱性用其单位表面积损失的质量来表示,并根据失质量的多少对玻璃进行分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力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较新版本的可能必。
GB 629-81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GB 639-86 化学试剂无水碳酸钠
GB 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及试验方法(eqv ISO 3696:1987)
……
玻璃在 98LC 耐水性的颗粒试验方法和分级 GB/T 6582-1997 Glass-Hydrolytic resistance of Glass grains at 98LC-Method of Test and classificat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颗粒在 98LC时耐水性的测定方法。耐水性是用单位质量玻璃析出的碱,所耗用酸的体积或换算成氧化钠质量来表示。然后按本标准规定进行分级。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较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空玻璃测试方法 GB 7020-86 Testing method of insulating glass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胶封双层中空玻璃的露点、密封、紫外线照射、高温高湿、气候循环试验。试样制备
2.1 由 4mm厚的浮法或普通平板玻璃制成,长 510+30mm,宽 360+30 mm,空间间距为 12mm的双层中空玻璃试样 20块。
2.2 试样标志要清楚,并在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2.3 试样擦拭后,分别置于梯形箱体,内装 4个 20W日光灯制成的观察箱(见图 1)内的框架上,然后开灯,在离试样 2m处,视线与试样垂直观察。如果玻璃内表面有污物存在,则不能用于试验。
……
石英玻璃中羟基含量检验方法 GB/T 12442-90 Test method for the hydroxyl Groups content of silica glas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石英玻璃中羟基含量时试样的制备、试验用仪器、试验步骤及结果处理。引用标准
GB 9657 半导体用透明石英玻璃管
GB 9658 光源及真空仪表用透明石英玻璃管 JC 426-91 无臭氧石英玻璃管 术语
3.1 透过率或透射比:透过物体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符号为 T
3.2 光谱透过曲线:透过率或透射比随波长的分布曲线。
3.3 光密度:衡量玻璃阻止光线透过的能力,符号为 D,数值于透过率倒数的常用对数。
3.4 基线:光谱透过曲线上吸收峰两肩边的连开。
3.5 零线:光谱通过曲线上透射比为零的线。摩尔吸收系数:浓度为 1moI/L 的单位光程长的吸光度,符号为?。
……
玻璃密度测定沉浮比较法 GB/T 14901-94 Test method for density of glass ——Method of the sink-float comparison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沉浮比较法测定玻璃密度的仪器、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密度在 1.1~3.3g/cm2的玻璃或其他无孔固体的密度,也可用于测定陶瓷或已知气也率的固体的表观密度。引用标准
GB/T 2540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比重瓶法)方法提要
由于密度溶液的热膨胀系数比玻璃参照标样的玻璃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大得多,所以温度升高时,密度溶液和密度值比玻璃参照标样和玻璃试样的密度值下降多得多。
玻璃耐沸腾盐酸浸蚀性的重量试验方法和分级 GB/T 15728-1995 Glass—Resistance to attack by a boiling hydrochloric acid Gravimetric method of test and classification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重量法测定玻璃在沸腾的 6moI/L 盐酸溶液中的耐浸蚀性。玻璃的耐浸蚀性,用其单位表面损失的质量来表示,并根据损失质量的多少对玻璃进行分级。试验原理
约 100cm2的玻璃试样,在沸腾的 6+0.2moI/L盐酸溶液中浸蚀 6h,测定单位表面积损失的。试剂
只准用分析纯或分析纯以上的试剂。
3.1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2 无水乙醇(GB 678)或丙酮(GB 686)
3.3 盐酸(GB 622): 6+0.2 moI/L溶液,2 moI/L溶液。氢氟酸(GB 620): 40%(玻璃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GB/T 16920-1997 Glass-Determination of 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远低于转变温度弹性固体玻璃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常规组分批量生产的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溶融石英、玻璃陶瓷或其他具有同样低线热膨胀系数的玻璃。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平均线热膨胀系数 a(t0;t)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a(t0;t)
2.1 在一定的温度间隔内,试样的长度变化与温度间隔及试样初始长度之比。
……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浸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方法 GB/T 17339-1998 Road vehicles—Safety glazing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Resistant-to-chemicals and resistant-to-temperature change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复合玻璃 –塑料材料的耐化学浸蚀性和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方法。适用于汽车用复合玻璃 –塑料材料。耐化学浸蚀性试验
2.1 试验目的
确定复合玻璃 –塑料材料的内表面暴露在车辆内部常用的化学物质环境中(例如清洗剂等),有无明显的品质变化。
2.2 用于试验的化学物质
2.1.1 无磨料肥皂液
去离子水中含 1%(m/m)的油酸钾溶液。
2.2.2 车窗清洗液
浓度各为 5%~10%(m/m)的异丙醇、二丙乙醇 –甲基醚和重量浓度为 1%~5%(m/m)的氢氧化氨的水溶液。
石英玻璃管耐内压力检验方法 JC/T 230-93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英玻璃管耐内压力检验的试样、仪器、步骤和结果评定.本标准适用于石英玻璃管的耐内压力检验。术语
2.1 耐内压力:石英玻璃管内所承受的液压压力。
2.2 升压速度:单位时间内压力的增加值。试验原理
在石英玻璃管内施加液压压力,根据所施液压的数值,得出石英玻璃管的耐内压力。试样要求
4.1 待测试样的外径不大于 30mm,长度不大于 1000mm。
4.2 待测石英玻璃管的两端应无裂纹、无崩落,并使管子端面与管轴垂直。
……
平板玻璃平整度试验方法 JC 292-8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平板玻璃的平整度。定义
平板玻璃的平整度系指平板玻璃两表面凹凸不平及厚薄不均的程度。试样准备
3.1 取样:按产品标准有关规定进行。
3.2 试样规格: 600mm-100mm(对拉制玻璃,长度即沿板宽方向)。
3.3 试样要求:板面无划痕、擦伤、油迹、灰尘等,并避开气泡和结石等可能干扰测定值的其他缺陷。试验设备及材料
……
玻璃工业用白云化分析方法 JC 440-8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工业用白云石化学成成分析的原理,使用的试剂、仪器、分析步骤和结果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玻璃工业用白云石的化学成分分析。试样的制备
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没有外来杂质混入,经过缩分,较后得到约 20g试样,在玛瑙乳钵中研磨至全部通过孔径 150μm(100目)筛,然后装于称量瓶中备用。分析方法
3.1 一般规定
3.1.1 标准中同一成分列不同分析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如发生争议,以第一种方法为准。
玻璃池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JC 488-9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池窑热平衡测定的项目、内容及玻璃池窑热平衡、热效率的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烧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玻璃池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引用标准
GB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 188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GB 1885 石油计算换算表
GB 2586 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 GB 2587 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 2588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 262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第一部分节流件为角接取压、法兰取压标准孔板和角接取压标准喷嘴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SY L 04 天然气流量和标准孔板计量方法
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方法 JC/T 650-1996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用粉状原料。引用标准
GB 6003 试验筛 测定原理
根据试样粒径的不同,通过振筛机摇动试验筛将样分成不同料级,然后称重计算出每一粒级的产率。仪器与设备
4.1 试验筛
选用国家标准 GB 6003规定的试验筛,筛框规格为 E200mm。建议备有下列筛孔尺寸的筛子:2.5mm,,1mm,800μm、710μm、600μm、500μm、400μm、300m、200μm、160μm、100、和 71μm。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其他尺寸的筛子。
……
石英玻璃制品内应力检验方法 JC/T 655-1996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英玻璃制品应力检验的试样、仪器、检验步骤、应力计算及检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石英玻璃制品内应力的检验。试样
2.1 试样应为未经其他试验的石英玻璃制品,数量为三块。
2.2 试样需预先在实验室内放置 30min以上。仪器
3.1 偏光应力仪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3.1.1 光源为白炽灯或日光灯。
3.1.2 在使用偏光元件进行观察时,光场边沿的光亮度不小于 308cd/M2。
3.1.3 亮场的光偏振度在任何一点都不小于 99%。
3.1.4 在起偏镜与检偏镜之间能分别置入光程差为 560nm(或 540nm)的全波片(灵敏色片)或 1/4波片。
3.1.5 检偏镜应安装成能相对于起偏镜和全波片或 1/4波片旋转,并且有旋转角度的测量装置(度盘分度值为 1°C)。
……
汽车后窗电热玻璃性能试验方法JC/T 673-1997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后窗电热玻璃透射比、不透明率、耐清洗剂性、电插片焊接强度、电插片抗弯曲性、功率、除霜效率、超压性、热点温度、耐电热冲击性、耐盐雾性、电热线抗磨性、防潮湿性、耐久性、抗冲击性和碎片状态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类汽车电热玻璃性能检验及设计验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较新版本的可能性。术语
……
玻璃导热系数试验方法JC/T 675-1997 Glass-The method for measuringThermal conductivity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热板法测定玻璃导热系数的试验装置和方法,适用于玻璃在室温(20~30LC)下导热系数的测定。试验原理
在稳态条件下,防护热板装置的中心计量区域内,在具有平行表面的均匀板状试件中,建立类似似于以两个平行匀温平板的无限大平板中存在的一维恒定热流。为保证中心计量单元建立一维热流和准确测量热流密度,加热单元应分为在中心的计量单元和由隔缝分开的环绕计量单元的防护单元。并且需有足够的边缘绝热或(和)外防护套,特别是在远高于或低于室温下运行的装置,必须设置外防护套。
……
玻璃材料弯曲强度试验方法JC/T 676-1997 Test method for flexure of glass material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材料弯曲强度测定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玻璃和微晶玻璃材料弯曲强度的测定。试验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一定尺寸和形状的试样,受三点静态弯曲负荷折断,通过计算其承受负荷的横截面处较大弯曲应力,可以得出试样的弯曲强度。仪器设备
3.1 试验机
3.1.1 能保证一定的位移加荷速率。负荷示值相对误差不应超过 +1%
3.1.2 试样折断量的较大试验负荷应在试验机使用量程的 20%~90%之间。
……
建筑玻璃均布静载模拟风压试验方法 JC/T 677-1997 Test method to model wind pressure for architectural Glass under the uniform static loads 范围
1.1 本标准可用来判断玻璃试件在设计均布静载作用下是否满足设计失效概率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出供参考用的设计风压及其失效概率。
1.2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玻璃模拟风压试验用的设备和试验过程,确定试件数量和失效概率的方法。还规定了提供参考设计风压及其失效概率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作建筑 门、窗和幕墙等的平板玻璃,以及由平板玻璃深加工制成的热反射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等在室温条件下模拟抗压性能的评价,也适用于压花玻璃、夹丝玻璃等建筑用玻璃在室温条件下的模拟抗风压性能 玻璃材料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JC/T 678-1997 Test method for Young’s modulus,shear modulu And Poisson’s ratio of glass material 范围
本试验方法规定了采用共振法测量常温下的玻璃材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试验方法。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较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16-1985 千分尺 装置
欧洲防护鞋测试标准 篇6
防水测试
目前,适用范围最广且深受业界推崇的防水测试标准是SATRA TM230∶2014“动态防水测试”(Dynamic footwear water penetration test)。该标准已被EN ISO 20344《欧洲安全鞋标准》(European Safety Footwear)所采用。测试的方式具体为:将鞋子穿在充气脚模上,放入水箱内,水位根据防护鞋的类型与作用而定,有的只是没过鞋底,有的则高至鞋领位置。然后按照每分钟60次的速率让鞋子发生折曲,模拟人体步行。整个测试需要防护鞋弯曲数十万次,以此模拟长期在极端条件下行走。期间,定期检查鞋子的漏水情况。
这种测试可以很直观地显示防护鞋的防水性能,并在不必实地试验的情况下,快速暴露出鞋子在设计和生产上存在的缺陷,因为实地测试需要寻找合适的测试对象,该过程耗时较多,比机械测试更主观。
恶劣环境测试
很多劳保、户外、军用等各种防护鞋的生产商,需要检查他们的鞋子在更极端、更真实条件下的表现情况,比如建筑工地、农田、猎场等场所,那里环境潮湿,尘土、泥泞、沙粒更多。对此,人们设计出了更加严酷的测试。
检验防水性能时,传统实验场使用的是洁净水。根据具体要求的不同,一般会使用离子水或蒸馏水。然而,使用这些水不能模拟恶劣的实际使用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进了SATRA TM446∶2015“水性磨料抵抗性能”(Resistance to waterborne abrasive materials),使用氧化铝粉末进行防水真实测试。
氧化铝粉作为粗制研磨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打磨工序,当前也同样被用于SATRA测试(英国和欧洲标准中测验材料抗磨损能力的方法)。氧化铝粉末非常坚硬,其细小颗粒能渗进鞋子物料层或缝隙中。按照莫氏硬度分级法,它的硬度达到了9,接近钻石。在硬度较高,颗粒较小的情况下,它还能保留锐利表面。测试用氧化铝颗粒的体积很小,长宽约0.05 mm,可与细微磨砂纸相媲美。
测试时,并不是简单地将颗粒放入水箱,而是往箱内通入压缩气体,气体从水箱底部挡板的孔洞内通过,孔洞呈倒金字塔形状,里面平均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研磨颗粒,这些研磨颗粒随着气流,从每个小孔洞中释放出来,最终产生大量气泡。期间,水流会携带颗粒,研磨鞋子外表面。这既可用于模拟在含有泥沙的水中行走或奔跑,也可以模拟在小溪或是波浪中行走或奔跑。这种测验方式,可加速鞋子皱褶部分的磨损和撕裂,因为氧化铝颗粒能快速进入测试样品内,并夹在两层相互摩擦的材料之间,这就好像用双层砂纸同时打磨鞋子的内外表面。
深水测试
为了进行更严格的测试,要将鞋子放置在更深的水柜中,让氧化铝颗粒可以研磨鞋子的每个部位。与其他传统测试方式不同的是,测试并不是仅仅检验鞋子的防水能力,而是检验鞋子抵御各种程度脏水的能力。
实际上,大部分鞋子在浸入水中后,都会出现漏水。但传统防水测试,仅让水没过鞋底几毫米,不能模拟安全鞋、劳保鞋、军事用鞋使用环境的恶劣程度。而把鞋放入更深的水中,可让鞋子所有部位得到相应的功能测试,检验是否存有部位不能满足在严酷条件下的使用要求。然后,通过摄影技术比对鞋子在测试前后的差别。通过比对,材料磨损、锁定眼堵塞、网孔破损、掉色等现象都将出现,这能帮助厂商找出设计、制造和材质等方面的潜在缺陷。
这种方法,还能够发现鞋子独立组件的潜在问题。现代的鞋子,除传统系带式之外,还有塑料扣、旋转收紧带、棘轮带等新奇方式。每种组件都有自身的缺陷,会在长时间研磨的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鞋带会在颗粒的作用下受到磨损,塑料或金属部件会被颗粒卡住。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检验两接合部件的牢固程度,以此确保在严酷条件下,防护鞋独立部件的功能不受影响。
总之,虽然这种测试方式要求将鞋子完全浸入水中,但并不仅仅检验鞋子的防水能力,而是检验鞋子在水中被各种颗粒研磨情况下的防损能力。此时水只是一种媒介,而其中的颗粒物才是真正需要预防的。
合脚程度
安全鞋的合脚程度不仅在于用户长时间穿戴的舒适度,还体现在鞋子的密封性,即防止沙子、尘土和其他污染物进入鞋内的能力。安全鞋用户通常使用D型环和鞋眼系紧鞋带,如果方法正确,鞋子会非常贴脚,让人感到舒适、温暖和紧凑。
这种能力可通过浸水测试后,测试进入鞋内的沙粒数进行判断。很多人都有过石子等小颗粒进入鞋子的经历,感觉非常难受。而当工作环境中存在细小、尖锐的沙尘和水泥颗粒时,即便几颗进入鞋内,若长期发现不了,依然有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兼具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水泥颗粒,特别是在潮湿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是炎症。所以,将刺激物隔绝在鞋子外面,是业界非常渴求的功能。
清洁难度
由于大数据和图像虚拟评估技术的出现,如今,还可以测试鞋子清洁的难度。便于清洁这项功能,对食品厂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工人需要在每个班次前后对鞋子进行清洁,除去潜在危险物质,防止其从一个区域被带到其他区域。
该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包括称重,即在鞋子进行各类测试前后,以及最后用清水冲洗后的重量,因为鞋子是否易于清洁不仅体现在外表上,还体现在重量上。普通鞋子是聚氯乙烯(PVC)材质的,很容易清洁,但安全鞋不同,安全鞋的清洗难度和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要远比普通鞋的高。
干燥速度
测试还能够检验鞋子的干燥速度,得出鞋子进水量和进水后的失水量。测试的方法是,将鞋子浸入水箱5 min,而后放置在常温下,计算它完全干燥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鞋子防水的能力越强,干燥能力就越差。如果材质为亚麻或是织物的鞋子潮湿了以后,它干燥的速度会非常慢。SATRA TM446∶2015“水性磨料抵抗性能”(Resistance to waterborne abrasive materials)可用作该项测试的参考,检验防护鞋的综合素质。
通过水和研磨颗粒的测试,可评估一双鞋子在严酷的条件下抗磨损能力,模拟出鞋的生命周期。对于环境敏感型鞋子制造商来说,持久性和抗磨损性是主要卖点。
尽管EN ISO 20344《欧洲安全鞋标准》(European Safety Footwear)包含了一系列的磨损测试方法,但是它们只针对某一种独立组件,如外底、中底、内衬等。需要注意的是,组件的检测非常有用,但是它们在组成鞋子,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后,测试结果可能会大有不同。
编译自Health&Safety International2016年第4期
ISO测试烟气毒性标准 篇7
[4] U. 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Sub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Handbook[K].1997.
[5] 张苏敏. 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J].上海铁道科技, 2004 (6) : 25-26.
Research on fire features of subway carriage
CHEN Yang-shou1, MEI Xiu-juan2, 1
浅析医用软件标准及测试 篇8
医用软件包括:医疗器械产品中嵌入的软件、附件中的软件、医疗器械软件产品(如: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模拟重建血管系统软件)以及加工制造医疗器械时使用的软件(如:加工医疗器械时使用的逻辑控制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中使用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医疗器械的许多重要功能,越来越多地依靠软件进行控制,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起到了关键乃至核心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产品被用于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或监护,因此医疗器械中软件错误导致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医用软件作为医疗器械的一部分,推动了当前医疗器械产品的发展。医用软件的日益广泛应用,使各类带有软件的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客观上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也为医用软件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软件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既使得仪器设备功能得到大大拓展,也使其有效性得到更高的保障。然而正是因为仪器设备功能的发挥和有效性作用对其所嵌入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大,使得软件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成为仪器设备安全有效的关键性因素,软件往往是用来控制仪器的运行或功能的,有时甚至是控制仪器与使用者(病患者)能量或信息的交换与输出的,或者是直接给出诊断结果或能够影响诊断结果的,仪器仅通过一般的功能指标测试,并不能保证其所嵌入的软件没有错误或没有发生错误运行的可能性,它一旦出现错误运行,其后果和危害程度将是难以想象的。
美国德克萨斯州《The Citizen》报曾经报道过当地一家医院的粒子加速器的软件错误导致该机产生致命的射线量,致使5位病人死亡。帝肯美国公司的生化检测仪中软件错误(软件中样本结果与病人ID号关联错误)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响衣原体和淋病测试,最终导致一名病人输血被感染艾滋病。据美国FDA对1992至1998年间3140件医疗器械召回的分析得出,其中242件(占总数的7.7%)是由软件失效引起的。
因此,对带有软件的医疗设备运行使用前,通过可靠有效的测试测评,对其所嵌入的软件进行安全与否的评价,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医用软件的特性
医用软件与其他软件一样,具有不同于硬件的一些特性:
软件的系统性:软件的修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修改必须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软件内部各模块之间同时又是非常严密和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一旦错误运行的条件成立,运行出错是不可避免的,而软件的错误运行条件的不可枚举性,决定了不仅是软件错误防止或预警是非常困难,而且在使用中发现软件错误也是非常困难的。
软件的复杂性:即使是一个不太复杂的程序,其执行路径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在测试中覆盖所有的路径是不现实的,所以软件的质量不能够单单通过测试衡量。
软件的灵活性:在开发阶段的后期,软件的更改会更容易,可以更好的根据硬件的需要而更改。事实上,对软件某个部分的改动,都可能导致其他部分的意外错误。
此外,几乎所有的软件错误都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所以软件的质量问题是设计问题,不是生产问题。
基于软件产品上述特性,软件的测试应当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计划、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进行的,应该是超越了最终产品的传统测试和评价,应包括对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要求,在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和开发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对软件进行管理、测试和评价。美国FDA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讨论对医疗器械软件的管理的。
3 国内外医用软件标准的制订修订情况
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医用软件的应用日益增多,由医用软件引发的医疗器械不安全问题愈来愈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美国、欧洲等国家都先后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着重于医用软件标准的研究,IEC/TC 62A(医用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要求分委会)和ISO/TC21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技术委员会)联合制订了ISO/IEC62304《医用软件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标准,对医用软件的安全性问题提出要求。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ers Association-NEMA)联合制订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标准,用于数字化医学影像传送、显示与存储。IEC/TC 62A 制订了IEC 60601-1-4 《医用可编程电气系统》标准,用于医用电气设备中软件的安全性评估。此外,欧盟、美国和日本在联合研究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ECG)等。
我国在医用软件的监管方面起步较晚,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相关软件纳入了医疗器械管理。目前国内还没有医用软件产品的对口标准化组织,因此未能建立起该领域的标准化体系,人员无法到位,不能有效开展工作,不能很及时地收集和跟踪国际有关该领域产品标准化的信息,不能快速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技术接轨。至今IEC 60601-1-4标准还未在我国发布实施;YY/T 0664-2008(idt ISO/IEC62304)标准2008年刚刚发布,目前仍未实施;DICOM标准也未转化等等,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医用软件产品测试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以GB/T 17544《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标准成了大多数医用软件注册产品标准所引用的标准。
4 医用软件标准
4.1 YY/T 0664-2008 医疗器械软件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该标准等同采用ISO/IEC62304:2006,为每一个医用软件生命周期流程规定了要求,该标准为医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所需的最基本的活动和任务规定了开发框架,以确保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软件产品。
该标准包括正文和附录两个部份,其正文共分九章:第一章: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医疗器械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如,当软件本身为医疗器械,或最终的医疗器械中包含软件时,本标准均可适用。第二章:引用标准。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引用了ISO13485: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ISO14971:2000《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等标准。第三章:定义。介绍了包含活动、架构、更改规范在内的33个与医疗器械软件有关的术语定义。第四章:通用要求。由于没有一种可知的方法可确保任何一种软件100%安全,本标准从质量管理、医疗器械软件产品的风险管理和软件的安全类别三个方面为医疗器械软件的制造商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五章: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包括:软件开发策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体系架构、软件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集成和集成测试,软件系统测试和软件发布。该过程能为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医疗器械软件提供保障。第六章:软件维护过程,包括制定软件维护计划、问题和修改分析和更改的实施三个步骤。由于有些软件问题的产生是由不适宜的软件的更新或升级造成的,因此软件的维护过程与软件的开发流程同等重要。第七章:软件风险管理过程。医疗器械的危害状态的识别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把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样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可应用在软件上。本过程包括对促成危害的软件分析、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软件更改的风险管理。第八章: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该过程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应用管理和技术程序,识别和规定软件项,对软件项的发布和更改进行控制。软件变更的频度和复杂性,决定了配置管理的重要性。程序源代码的更改记录,需要依靠配置管理工具备份和记录;项目的周期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支管理,需要配置管理工具的帮助;项目计划、需求文档、产品文档也要通过配置管理,保持和应用软件、代码的一致性。第九章:软件问题解决过程。本过程目的是对软件开发、维护和使用中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及时、可靠和文件化的解决方法,识别问题的发展趋势。
此外,附录包括4章资料性附录,附录A:本标准要求的理由说明性;附录B:本标准指南;附录C:与其他标准的关系包括;附录D:实施。
4.2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目前GB/T 17544标准是大多数医用软件注册产品标准所引用的标准,该标准从产品描述、用户文档以及程序和数据三个方面规定了软件的质量要求,其中产品描述的质量要求包括:标识、功能说明、可靠性说明、易用性说明、效率说明、可维护性说明、可移植性说明;用户文档的要求包括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易理解性、易浏览性;程序和数据的要求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测试细则。
4.3 IEC 60601-1-4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4 并列标准:医用可编程电气系统
该标准适用于产品中的软件,要求生产商遵循某过程,该过程包括风险分析和开发活动,要求生产商建立该过程的记录以支持使用可编程电子系统的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声明。其作为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标准是非常有用的,美国FDA对大部分医疗器械中的软件都是依据该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的。不过,该标准是作为一个风险管理标准而起草的,并没有阐述软件的有效性,只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部分,并没有阐述软件的维护和报废,阐述了系统水平的风险分析,但是较少阐述软件的规划。
目前该标准在转化中,有望2009年底实施。
4.4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图像化、计算机化的医疗设备的普及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使得DICOM标准应运而生了,在该标准中详细定义了影像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格式和交换方法,利用这个标准,人们可以在影像设备上建立一个接口来完成影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标准已经被医疗设备生产商和医疗界广泛接受,在医疗仪器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带有DICOM 接口的CT、MR、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成像设备大量出现,在医疗信息系统数字网络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当CT和MR等设备生成高质量的、形象直观的图像在医疗诊断中广泛使用时,由于不同的生产商不同型号的设备产生的图像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格式,使得不同的设备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互相使用,给医院PACS系统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存储数据量极大的图像并能有效地管理?不同生产商的设备能否直接连接?如何能够在不同的生产商设备之间能够共享信息资源?等等。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统一的标准。为此,ACR和NEMA在1983 年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制定用于医学图像存储和通信的标准,提供数字图像及其相关的通信和存储功能的统一格式,以促进PACS的发展,并提供广泛的分布式的诊断和查询功能。ACR-NEMA1.0 版本于1985 年推出,随后增加了新的数据元素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形成2.0 版本。由于认识到标准对网络支持的不足和标准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ACR-NEMA结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方法对标准作了彻底的重新制定,在1993年正式公布了新的版本,命名为DICOM3.0,该标准由十六部分组成,可以单独对某部分进行扩充,在各部分中,又将易于增加和修改的内容放到附录中,方便更新。
毫无疑问,DICOM是医学图像信息系统领域中的核心,它主要涉及到信息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医学图像的存储和通信,可直接应用在放射学信息系统(RIS)和PACS中。
4.5 YY0637-2008 医用电气设备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安全要求
临床研究表明,增大肿瘤区域的放射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是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没有选择性,它既可以损伤肿瘤细胞,也可以损伤正常细胞。为减少对正常组织,特别是重要器官,如脊髓、脑干、视神经等的伤害,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施行辐射,定位要准确、辐射野要准确、剂量要准确。这是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确定正常组织器官,特别是内脏对放射治疗剂量的阈值,这些阈值是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
医生根据病灶的形状、性质和解剖位置,结合现有的硬件设施(如医用加速器、近距离γ射线后装机等),给出照射的参数,这一过程就是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该工作介助专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那就是放射治疗计划系统(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RTPS)。
RTPS的输入主要是患者病灶区域的CT/MRI等图像。根据这些图像,系统建立患者的三维解剖模型,既包括病灶也包括正常组织,特别是重要器官。初步制定计划:确定照射野的数量、大小、照射时间等参数。利用一个或多个算法,经过计算得出剂量分布。再与患者的模型所需的理想剂量对比,修改不合适的参数,再计算剂量分布,再与患者的模型对比。经过多次反复,得到最优化的治疗计划用于患者,实际治疗。这个最优化的过程只能由RTPS完成。
该标准等同采用IEC62083:2000,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图像的输入、融合与输出
RTPS输入的断层图像来自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等,这些设备大多采用DICOM标准,所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也采用这个标准。不过仍有少量影像设备采用其他文件格式,这种格式输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时往往采用扫描仪接口。
输入的断层图像往往来自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例如同一层的CT与PET图像,CT的图像解剖位置清晰易懂,但显示病灶区域则不如PET清楚;PET图像与之相反,病灶清楚,解剖位置不易理解。RTPS把这两幅图像叠加起来,优点互补,这就是图像融合技术。
重建的患者模型是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输出之一,为了便于医生阅读,模型是立体的,可作旋转、位移、测量、断层等处理,还可以加上模拟的辐照束。这种输出对医生非常重要。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辐照束与患者重要器官的相对关系,从而判断这些器官是否避开照射的危险。
在输出的图像上,医生可以便利地勾画、涂改病灶的轮廓。这个工作RTPS完全可以自动完成,但是,为防止系统的无思维性错误,发挥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在制定计划时,都采用人工勾画的方法。
(2)几何定位
几何定位是RTPS制定的关键因素。立体定位需要专门的辅助机械定位系统,以保证患者在医学影像设备上成像的位置能在放射治疗设备下找到,其他相对位置都能确定。这类定位有些会损伤患者,例如头部γ刀和头部X刀的头架,为了定位准确,这个代价的付出是值得的。辅助定位的工具往往不属于RTPS,但系统应能够识别这些工具的标志,利用标志点进行坐标变换,确定靶区坐标。系统利用标志点消除各层图像之间的偏移和变形,使图像配准,与坐标一致,从而得出准确的患者模型,作为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3)剂量场计算与优化
这是RTPS的核心,对于输入的参数,计算出剂量场。为了提高剂量与病灶的复合程度,放射治疗中采用挡块、多叶准直器、独立准直器等,除常规辐照外,还采用不规则射野、楔形野、组织补偿、调节辐照强度(简称调强)、多弧非共面旋转野或多个非共面固定野等复杂而特殊的辐照技术。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和特殊辐照方式,是要达到适形调强的目的,适形是指辐射野的形状适合肿瘤的实际形状,调强是指辐射的强度适合肿瘤的厚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可以精确计算出增加这些辅助工具和特殊辐照方式后的剂量场分布。
如前所述,设定参数-计算剂量分布-与病灶比对-修订参数-最后得到理想的治疗计划,这个过程就叫做优化。剂量场优化使辐照区域(又称靶区)剂量均匀,同时尽量减少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辐照剂量。为便于医生理解,剂量场分布的输出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二维图像上的等剂量线和三维等剂量面。
5 医用软件测试方法
为了确保医用软件的质量,达到软件工程的度量标准,软件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常见的软件测试包括白盒和黑盒测试。白盒是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通过检查。白盒测试又叫结构测试,是应用于开发阶段的测试。黑盒测试是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黑盒测试又叫做功能测试,它不仅应用于开发阶段的测试,更重要的是在产品测试阶段及维护阶段必不可少。黑盒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法是穷举输入测试,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使用,才能以这种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有两种基本方法,即通过测试和失败测试。通过测试是确认软件能做什么;失败测试纯粹为了破坏软件而设计和执行的测试用例,也称为迫使出错测试,蓄意攻击软件的薄弱环节。
在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时,总是先要进行通过测试。在进行破坏性试验之前,看看软件基本功能是否能够实现是很重要的,否则在正常使用软件时就会奇怪地发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软件缺陷出现。在确信了软件正确运行之后,就可以采取各种手段通过搞“垮”软件来找出缺陷。
目前黑盒测试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
1)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不用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以对程序的要求和说明,即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仔细分析和推敲说明书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功能需求,把说明中对输入的要求和输出的要求区别开来并加以分解。由于穷举测试的数量太大,以至于无法实际完成,促使我们在大量的可能数据中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测试用例。等价类别或者等价区间是指测试相同目标或者曝露相同软件缺陷的一组测试案例。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当作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类中的一个例子发现了错误,这一等价类中的其他例子也能出现同样的错误。使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必须在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类表。
在考虑等价类划分时,先从程序的功能说明中找出每个输入条件,然后为每个输入条件划分两个或多个等价类。等价类可分两种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有意义的、合理的输人数据所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是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人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设计的测试用例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BVA)
BVA是一种补充等价划分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不是选择等价类的任意元素,而是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实践证明,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对边界附近的处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检验边界附近的处理专门设计测试用例,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BVA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从输出域导出测试用例。
基于BVA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分别以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3)针对每个输出条件使用上述1条原则;
(4)针对每个输出条件使用上述2条原则;
(5)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中给出的输入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如有序表等),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6)用户手册中列出的其他边界条件。
3)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设计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创建测试用例。例如:输入数据为0、或输出数据为0,输入数据为空值,输入表格为空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形式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它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中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生成的测试用例包括了所有输入数据的取真与取假的情况,构成的测试用例数目达到最少。
6 医用软件测试内容
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器械管理的技术手段主要是产品的第三方测试,虽然软件的第三方测试并不能完全说明软件的正确性,但是它还是为比较客观地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由于生产商常常不能或出于保密目的不愿意提供程序的源代码,所以一般第三方测试都是采用黑盒测试方法,也就是对软件进行产品阶段的测试。在软件工程中,软件产品阶段的测试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包括压力测试、负载测试、重复测试、竞争测试等)、可靠性测试、恢复测试等。
1)安装测试(Installation Testing)
安装是软件产品实现其功能的第一步,没有正确的安装根本就谈不上正确的执行,因此对于安装的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在各种所需的硬件配置下,按照安装手册的信息,做如下测试:
(1)测试该软件在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不同条件下,是否都能成功安装。正常情况包括首次安装、升级、完整的或自定义的安装。异常情况包括磁盘空间不足、缺少目录创建权限等。
(2)自动安装还是手工配置安装,测试各种不同的安装组合,并验证各种不同组合的正确性,最终目标是所有组合都能安装成功。
(3)安装退出之后,确认应用程序可以正确启动、正常运行,通过运行大量为功能测试所制定的测试用例来验证。
(4)在安装之前备份注册表,安装之后,察看注册表中是否有多余的垃圾信息。
(5)卸载测试和安装测试同样重要,如果系统提供自动卸载工具,那么卸载之后需检验系统是否把所有的文件全部删除,注册表中有关的注册信息是否也被删除。
(6)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在简单的使用之后再执行卸载操作,有的系统在使用之后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可卸载。
(7)对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应用系统,可以先安装客户端,然后安装服务器端,测试是否会出现问题。
(8)考察安装该系统是否对其他的应用程序造成影响,特别是Windows操作系统,经常会出现此类的问题。
2)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ing)
功能测试指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产品描述和用户文档的内容。功能测试基于黑盒技术,从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这几方面构造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应覆盖产品描述和用户文档描述的所有功能。用有效和无效的数据执行所有的用例或功能,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和其内部进程,并验证:当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了期望的结果;当使用无效数据时,得到了预期的错误或警告。
功能测试也可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目前著名的功能测试工具有美国MI公司的WinRunner,Compuware的QARun,美国Rational的SQA Robot,美国Segue公司的SilkTest。
对C/S(Client/Server)架构的软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功能测试:
(1)客户端测试:客户端能够正确地发送请求给服务器和接收服务器的回馈结果。客户端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测试。
(2)服务器测试:测试服务器的协调和数据管理能力。
(3)数据库测试:测试服务器存储的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检查客户端应用提交的事务,以保证数据被正确地存储、更新和检索。
(4)事务测试:创建一系列的测试以保证每类事务按照需求处理。测试着重于处理的正确性。
(5)网络通信测试:测试前后台网络节点间的通信正常地发生,并且消息传递、事务和相关的网络交通无错地发生。
3)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性能测试主要包括重复测试、压迫测试、负载测试以及竞争测试。
(1)重复测试(Repeat Testing)
重复测试是不断地执行同样的操作。最简单的是不停地启动和关闭程序,或者反复读写数据或者选择同一个操作。这种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看内存是否不足。如果内存被分配进行某项操作,但操作完成时没有完全释放,就会产生一个常见的软件问题。
(2)压迫测试或称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
压迫测试是使软件在不够理想的条件下运行—内存小、磁盘空间少、CPU 速度慢等等。观察软件对外部资源的要求和依赖程度。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网络带宽)而造成的。
压迫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比如:一个系统在内存384M时可以正常运行,但是降低到256M时不可以运行,告诉内存不足,这个系统对内存的要求就是384M。
对C/S结构的软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测试:
· 减少或限制服务器的内存和磁盘空间。
· 连接或模拟最大实际允许数量的客户机。
· 使多个客户机对相同的记录或数据同时执行相同的事务。
· 使用多台客户机来运行相同的测试或互补的测试,以产生最繁重的事务量或最差的事务组合。
(3)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负载测试是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在这种测试中,将使测试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以评测和评估测试对象在不同工作量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以及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负载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并确保系统在超出最大预期工作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此外,负载测试还要评估性能特征,例如,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方面。
在C/S结构中,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负载测试是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组成部分的相应输出项,例如通过量、响应时间、CPU负载、内存使用等来决定系统的性能。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并发性能测试是在客户端执行的黑盒测试,一般不采用手工方式,而是利用工具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目前,成熟的并发性能测试工具有很多,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测试需求(即软件架构)和性能价格比。著名的并发性能测试工具有MI公司的LoadRunner,Compuware的QALoad,Rational的SQA Load,美国Segue公司的SilkPerformer等。这些测试工具都是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自动执行测试任务,可以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的活动,从而发现大量用户负载下对C/S系统的影响.
并发性能测试是通过工具,模拟大量用户操作,对系统增加负载。所以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具知识才能进行性能测试。开展性能测试需要对各种性能测试工具进行评估,因为每一种性能测试工具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经过工具评估,才能选择符合医用软件架构的性能测试工具。确定测试工具后,需要组织测试人员进行工具的学习,培训相关技术。
在C/S结构中,除进行并发性能测试外,还需要进行疲劳强度测试。疲劳测试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
(4)竞争测试(Competition Testing)
在真正的多任务环境中软件设计绝对不能只考虑理想情况,必须处理随时被中断的情况,能够与其他任何软件在系统中同时运行,并且共享内存、磁盘、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硬件资源。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竞争条件问题。
竞争条件测试难以设计,最好是首先仔细查看状态转换图中的每一个状态,以找出哪些外部影响会中断该状态。考虑要使用数据如果没有准备好,或者在用到时发生了变化,状态会怎样。数条弧线或者直线同时相连的情形如何。
以下是要面临竞争条件的典型情形:
· 两个不同的程序同时保存或打开同一个文档。
· 共享同一台打印机、通信端口或者其他外围设备。
· 当软件处于读取或者修改状态时按键或者单击鼠标。
· 同时关闭或者启动软件的多个实例。
4)恢复测试(Recovery Testing)
主要采取人工手段使软件出错或系统部件出错,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检验系统的自我恢复/自我保护能力。恢复测试指当主机软硬件发生灾难时候,备份机器是否能够正常启动,使系统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恢复测试意在测试软件能否成功完成故障转移,并能从导致意外数据损失或数据完整性破坏的各种硬件、软件或网络故障中恢复。恢复测试是一种对抗性的测试过程。在这种测试中,将把应用程序或系统置于极端的条件下(或者是模拟的极端条件下),以产生故障(例如设备输入/输出故障或无效的关键字)。然后调用恢复进程并监测和检查应用程序和系统,核实应用程序或系统和数据已得到了正确的恢复。
在恢复测试中,掉电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类测试。其目的是测试软件系统在发生电源中断时能否保护当时的状态且不损坏数据,然后在电源恢复时从保留的断点处重新进行操作。必须验证不同长短时间内电源中断和在恢复过程中反复多次中断电源的情况。对C/S结构的软件,要分别测试客户机断电和服务器断电的情况下,应用程序、数据库和系统是否在恢复过程完成时立即返回到已知的预期状态。
5)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侧重于安全性的两个关键方面: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1)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
可确保:在预期的安全性情况下,主角只能访问特定的功能或用例,或者只能访问有限的数据。例如,可能会允许所有人输入数据,创建新账户,但只有管理员才能删除这些数据或账户。如果具有数据级别的安全性,测试就可确保“用户类型一”能够看到所有客户消息(包括财务数据),而“用户二”只能看见同一客户的统计数据。
(2)系统级别的安全性
可确保只有具备系统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应用程序。
6)图形用户界面测试(GUI Testing)
GUI的测试是满足用户需求测试的最基本测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窗口测试:窗口能否改变、移动和滚动?窗口中的数据内容能否用鼠标、功能键、方向键和键盘访问?窗口是否正确地被关闭等?
(2)下拉式菜单和鼠标操作测试:菜单条是否显示在合适的语境中?下拉式操作能正确工作吗?菜单项是否有帮助,是否语境相关等?
(3)数据项测试:字母数字数据项是否能够正确回显,并输入到系统中?是否能够识别非法数据?数据输入消息是否可理解等?
(4)文字测试:测试软件中是否拼写正确,是否易懂,不存在二义性,没有语法错误;文字和内容是否有出入等等,包括图片文字。
7)多语种测试
又称本地化测试,是指为各个地方开发产品的测试,如英文版,中文版等,包括程序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界面是否符合当地习俗,快捷键是否正常起作用等,特别测试在A语言环境下运行B语言软件,(比如说在英文win2000下试图运行中文版的程序),出现的现象是否正常。
8)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
主要测试系统在各种软硬件配置、不同的参数配置下系统具有的功能和性能,特别对最大配置和最小配置要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郑人杰.实用软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YY/T0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3]GB/T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4]YY0637-2008医用电气设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安全要求.
平板电视能效测试标准解析 篇9
随着全球对于家电产品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量的白色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已制定能效限定值。而作为家电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机,制定能效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区域及国家已陆续制定并发布实施相应节能规范:美国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3.0规范(针对电视)于2008年11月生效,清楚地定义了每个尺寸电视须符合的功耗要求;欧盟的EuP指令强制规定了2010年需要符合的最低标准;日本的Top Runner、澳大利亚的节能标签亦即将于2009年实施;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针对CRT彩电的GB 12021.7-2005《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1]能效标准,其中针对CRT彩电不仅规定了待机状态下耗电量限定值,而且规定了开机状态时的能效指数限定值要求,但是针对平板电视,则囿于当时彩电行业的发展,仅仅规定了在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并没有对平板电视在开机状态下的能效进行规定。当前,平板电视市场销售份额正快速增长,保有量也在迅猛增加。尽管平板电视的待机耗电量与传统CRT彩电差不多,但其开机耗电量却比传统CRT彩电要高出不少。为此,涉及平板电视开机状态能效的标准亟待推出。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国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有关平板电视能效标准。
2 国际标准介绍
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2个针对电视功耗的评价体系分别来自美国和欧洲,这2个标准都引用了IEC的测量方法。
2.1 美国
美国采取的是由美国环保署(EPA)所主导的、主要针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能源节约计划,即“能源之星”(Energy Star)。最早配合此计划的产品主要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之后逐渐延伸到电机、办公室设备、照明、家电等。1998年电视机首次获得“能源之星”标志,从那时起,美国电视机制造商和环保署便一同致力于提高电视机的能效。2008年2月5日,美国环保署公布了新修订的电视机能源之星规范最终版———ENERGY STAR Program Requirements for TVs:Version 3.0[2]。该规范自2008年11月1日起生效。
“能源之星”规范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开机状态和待机状态功耗两部分。其中开机状态功耗是建立在功耗(W)和显示面积(cm2/in2)基础上的,并且考虑到不同分辨力对功耗的影响,规范中给出了不同的限定值。该规范第一阶段(Tier1)的要求详见表1。
由表1可见:针对不同的分辨力,规范通过不同的线性公式来规定功耗限定值。例如,一台垂直分辨力为768个像素的76 cm/30 in(幅型比16∶9)彩电,其最大功耗限定值为:(0.240×754.0+27)W=207.96 208 W。另外,此规范还给出了关于开机功耗限定值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日期,为2010年9月1日,具体的功耗限定值待定。同时,该规范要求产品的待机功耗不超过1 W。该规范所涉及的指标是在出厂设置下获得的,具体测试方法均参考国际标准:待机功耗测试采用IEC 62301,Ed 1.0《家用电器待机功耗测量方法》;开机功耗测试采用Draft IEC62087,Ed 2.0[3]《音、视频及相关设备功耗测量方法》的第11部分:“电视开机状态测量条件”中的动态测试信号。同时,对于在出厂设置下具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的电视机,需分别测试功能开启和关闭时的功耗Pabc_broadcast和Po_broadcast,并按公式Pa=0.55×Po_broadcast+0.45×Pabc_broadcast计算开机状态功耗,具体内容将在后文详述。
注:物理垂直分辨力小于或等于480像素的为非高清,大于480像素的为高清。
2.2 欧洲
欧洲遵循的是EuP《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框架协议,并由欧盟成员国将此指令转化为各国法律强制执行。EuP指令是2005年7月6日经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的。旨在从源头入手,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等一整条产业链,对用能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EuP指令所涵盖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按欧盟EuP指令条文内容所示,原则上包括所有投放市场的用能产品,生成、转换及计量这些能源的产品(不包括运输工具)以及用于装入用能产品中并在市场上独立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部件。2006年2月欧盟(由Fraunhofer IZM公司领导)启动了针对电视机产品的全面研究,并于2007年8月形成了最终的研究报告[4]。预计于2010年在欧洲强制执行。
EuP研究报告给出的评价体系同样包含开机状态功耗与待机状态功耗两部分。与“能源之星”评价参数类似,EuP开机状态功耗也是建立在功耗(单位:W)和显示面积(单位:cm2/in2)基础上(以下简写为W(vs m2))的,并且同样考虑到分辨力的不同对功耗的影响,标准中给出了不同的限定值。表2给出该协议第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其第二阶段将在2012年实施,各指标待定。
EuP功耗限定值也是采用与面积相关的线性公式给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未来电视可能存在一些无法关闭的功能(目前仅包含数字高频头、硬盘录像两项),因此标准中特别增加了P(feature)一项:P(feature)=4 W×n(n为具体功能数,最大为4)。EuP研究报告中对于待机功耗的要求是:2010年功耗≤1 W;2012年功耗≤0.5 W,待机功耗测试方法参考IEC 62301,Ed 1.0《家用电器待机功耗测量方法》。关于开机功耗测试方法,EuP报告中也是采用动态画面测试的方法,直接引用Draft IEC62087,Ed 2.0《音、视频及相关设备功耗测量方法》标准。
注:A为屏幕面积;P(feature)=4 W×n,n∈[0,4];如为高频头、硬盘录像功能,n=2;如为收音机、扩声器、LAN、照明,n=0。
2.3 IEC测试方法
以上各评价体系在测量方法上都直接引用了IEC62087《音、视频及相关设备功耗测量方法》这个国际标准。该标准目前还处于草稿阶段,最新版本是2008年6月26日的2.0版。IEC 62087,Ed 2.0《音、视频及相关设备功耗测量方法》[3]主要规定了家用音视频设备功耗的测试状态及具体的测量方法,为大多数音视频设备功耗的测量进行了细致和严谨的规定。这里将就该标准中与电视机开机功耗测试相关的第11部分进行介绍。
1)测试状态:该标准规定在“标准模式”(用户模式)下进行功耗测量。“标准模式”定义为由厂家预置的、提供给用户作为家庭环境使用的模式;对于没有“标准模式”的情况,则将“模式选择菜单”中的第一个选项作为测试模式进行功耗测试。
2)静态视频信号测试:这里的“静态视频信号”指的是黑场信号、白场信号、彩条信号和三垂直条信号。测试时,分别将以上4个信号输入到预热后的被测样机测得功耗Pb,Pw,Pc,Pt。按公式Po_static=((Pb+Pw)/2+Pc+Pt)/3计算电视机开机状态下的功耗值。目前,主要是日本(JEI-TA)在使用静态视频信号的方法来进行电视机开机状态功耗的测试,并且也将改为使用动态视频信号进行功耗测试。
3)动态视频信号测试:动态视频信号指的是一段时间长度为10 min的视频,其中包含新闻、电影、动画、运动等众多场景。这组信号是IEC通过测试5个国家的40 h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后经过统计得出的。相比静态视频信号,该动态视频信号能够更好地反映电视机实际接收到的画面情况。采用动态视频信号需要进行10 min的测试,标准规定使用带有平均或是积分功能的功率计进行电视机开机状态功耗的测量。
4)节能功能的考虑: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具有“自动亮度控制”或其他能够起到降低功耗功能的电视机在一般测试时需要将上述功能关闭。但仍需进行节省功耗的测试,即节省功耗=关闭功能的功耗-打开功能的功耗。以“自动亮度控制”功能采用动态视频信号测试为例(“能源之星3.0”有相关要求)进行说明。首先测试在“自动亮度控制”功能关闭时电视机开机状态功耗Po_broadcast,然后测试该功能关闭后电视机开机状态功耗Pabc_broadcast,按公式Pa1_broadcast=Po_broadcast-Pabc_broadcast计算由该功能所带来的功耗的节省。
需要注意的是,与前面提到的规范和指令不同,IEC62087只是提供标准的测试条件和测试状态以及统一测试方法,而并不涉及具体指标及判定原则。因此目前各个国家及地区的评价体系均将该标准作为其参数获取的依据。
3 国标草案介绍
中国对于电视将采取强制性加贴能效标识的方法进行管理。2005年国家颁布了针对CRT彩电的GB12021.7-2005[1]能效标准,于2006年3月1日实施。2007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国内电视生产企业及研究院所启动了《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为该标准的技术支撑单位。经过一年多时间,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实验验证及样本统计,目前已初步完成我国平板电视能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2009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标准工作组会上提交了“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评价方法提案”。下面就这一提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3.1 测试状态
与IEC 62087标准不同,我国能效标准采用的是符合SJ/T 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5]及美国VESA FPDM2.0标准的“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这种设置方法最初由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设计,并被业内广泛采用。通过调整亮度和对比度设置在极限八灰阶刚好可分辨的情况下,显示屏是处于一种可以准确表现灰阶层次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相对唯一的),即正常工作状态。如此设置也与我国平板电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确保能效测试与性能测试状态相同,充分体现在不丧失性能的基础上提高能源效率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
本标准采用完全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称之为cd/W(坎德拉/瓦)指标
式中:Ee代表能源效率,单位为cd/W;L代表屏幕亮度,单位为cd/m2;S代表屏幕有效显示面积,单位为m2;P代表开机状态功耗,单位为W。这一评价值的物理意义是指:屏幕法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和开机功耗的比值,即在单位时间内平板电视将电能转换为单位立体角内光能的效率。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独立于屏幕尺寸、亮度、显示技术和测试状态的变化,这使得采用cd/W指标的评价体系从测试和评价上有更好的适应性。实际使用中采用“能效指数”的方式表示Iee=Eem/Ee ref,其中Eem为测得的能效,Ee ref为能效参考值,拟取2级能效等级对应值。具体要求见表3。
表3中,3级对应为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即市场准入值。2级对应为节能评价值,即符合2级及以上指标(≥1)的产品为节能产品,1级能效最高,是平板电视能效提高的努力方向。A,B,C,D为4个常数,具体数值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
3.3 测试方法
平板电视开机状态功耗的测量采用“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进行“亮度”、“对比度”状态的调整。依据IEC62087规定的“动态视频信号”进行10 min的平均功耗测试。标准中所规定的亮度信号则是采用新定义的“九窗口信号”(见图1),分别测试每个窗口的亮度值后取平均作为屏幕的亮度。
4 各评价标准初步比较
4.1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能源之星3.0”、EuP报告及国标草案,总的来讲“能源之星3.0”和EuP报告采用指标W(vs m2)进行功耗的评价,属于同一类评价体系,而国标草案采用cd/W指标进行能效的评价,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评价体系,从数据本身来说是不可比的。因此,3个评价体系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坐标系进行比较,图2为“能源之星3.0”、EuP报告(最低要求)在同一坐标系中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EuP限定值在整个尺寸范围内是连续的,而“能源之星3.0”限定值在不同尺寸间是不连续的。另外,图中可以看出“能源之星3.0”的要求在所有尺寸范围内均高于EuP的限定值,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标准体系定位不同而造成的。EuP限定值是强制性指标,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而“能源之星3.0”限定值对应节能类产品,采用自愿的原则进行规范,因此要求较EuP偏高。
4.2 测试状态
关于测试状态,“能源之星3.0”和EuP标准都规定在标准模式(或家庭模式)下进行功耗的测试,而国标草案规定在采用“极限八灰度等级信号”调整后的极限可分辨状态下进行功耗测试。测试状态上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甚至严重地影响到测试结果的严谨性和评价方法的公正性。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对此问题专门撰文分析。
4.3 对不同技术体系的处理
在“能源之星3.0”中将各种类型(不同显示方式包括CRT,LCD,PDP,RPTV等)的电视一视同仁,在同一个指标体系下进行评价,并且提出“技术中立”这一原则,拒绝将等离子和液晶区别考虑;EuP规范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不同类型的显示产品,同时在最终研究报告中提到由于采用IEC 62087动态视频测试信号进行电视机开机功耗测试,PDP开机功耗会降低15%~20%,因此没有必要将PDP和LCD区分考虑。而目前国标评价体系中,仅包含LCD和PDP两类产品,充分考虑到LCD和PDP各自的技术特点,区别对待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以期能够达到尊重差异、公平对待的原则。其他类型的电视产品目前尚不在国标考虑范围内(CRT电视能效标准已于2005年颁布[1])。
5 小结
无论是采用W(vs m2)指标还是cd/W指标,按道理来讲都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电视产品的实际功耗,从而起到降耗节能这一共同目标。但是作为测试标准及产品规范,必须要考虑到严谨性和公正性。这样,标准的实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扶优限劣、鼓励节能及高能效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作用,从而切实帮助平板电视节能技术健康发展。有关cd/W与W(vs m2)评价指标深入比较的问题,将另撰文详述。
参考文献
[1]GB12021.7-2005,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S].2005.
[2]Energy star program requirements for televisions eligibility criteria(Version3.0)[S].2008.
[3]IEC62087V2.0,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audio,video and related equipment[S].2008.
[4]EuP preparatory studies“televisions”(Lot5)final report on task 8“scenario,policy,impact,and sensitivity analysis”[R].2005.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篇10
《标准》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调整上报政策, 作为体育教师要及时关注新政策以适应变化的需要。如, 2013年只需在10月31日之前按照班级人数如实测试并上报;2014年要求输入数据库的每名学生都要有全国学籍号, 在10月31日之前上报;2015年则要求按照学籍同步进行, 无学籍学生用“L+身份证”方式添加上报, 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根据要求的不同, 需要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向, 制订详实的测试实施方案, 确保如实如期按时完成任务。
二、制订实施方案, 把握时间节点
未雨绸缪是完成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按照教育局要求, 每所学校都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指导思想, 测试范围、项目、方法, 组织机构, 测试阶段工作划分, 测试及数据上报情况核查, 测试工作评奖办法等环节, 如, 在测试阶段划分为5个阶段 (见表1) :
三、注重安全教育, 预防运动损伤
安全重于泰山, 故此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放在首位, 确保无运动损伤的发生。首先, 在测试之前, 考虑好各个环节, 制订好安全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其次, 翻阅健康体检表, 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有无隐性疾病和心肺功能异常者;再次,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以免发生运动损伤等问题;最后, 在测试前, 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关节活动充分, 教师在测试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如, 在测试50米×8往返跑时, 有面部苍白者或出现呕吐现象要立即停止, 教育学生做好心理调节。特别是在最后冲刺阶段, 教育学生不能逞能或强跑, 此时学生可以放缓速度;终点冲刺后, 不能立即停止躺在场地上, 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要慢慢走动, 直至心跳达到平稳状态。
四、及时有效沟通, 实事求是测试
测试工作千头万绪, 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 该如何完成这项庞大的任务呢?应做好三方面工作:1.与校长沟通, 争取支持, 因为校长是决策者和第一责任人, 必须把测试工作列为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一, 才能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2.协调各部门, 争取各方面支持。如, 与后勤沟通, 添置必备的测试器材;与教导处沟通, 做好宣传教育;与班主任沟通, 协助督促学生积极锻炼;与体育教师沟通, 把握时间节点, 确保如期按时完成;与医务室沟通, 添加必备药品, 发生损伤能及时处理;与微机教师沟通, 协助做好输入数据库面临的难题。3.实事求是测试, 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班级为单位, 体育教师各司其责, 完成各自的测试任务, 同时各体育教师之间也可团结合作, 发挥团队的力量;二是采用学校“达标”运动会的形式进行, 这样可以高效、实事求是地进行测试, 完成测试任务。
五、数据上报准确及时, 数据分析到位
每年数据上报工作是《标准》完成的重头之戏, 如何有效高效完成呢?根据笔者多年经验, 可有两种方法:各司其责, 各自输入, 按时集中统计数据上报, 可以节省时间, 但每名教师的责任心要强, 否则不能如期完成数据上报任务;采用“谁上报谁负责”的实名制上报办法, 这样做需要当事人高度的责任心和大量的时间作保证, 才不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也能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上报任务。每所学校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不能一成不变, 根据各自需要来完成这项任务。在数据上报时须按照一定程序来完成, 如数据上报要先输入学生信息, 再添加学生体育测试成绩, 导入系统看有无测试成绩输入错误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 需按提示逐条修改完善, 直至符合上报要求;接着输入测试环境信息, 最后形成待上报文件, 即可上报, 还应关注上报进度, 直至报送到“学生体质健康网”网站, 才算完成任务。如中间出现退回现象, 则需按照要求, 进行再次处理数据上报, 不能等待领导催或是原封不动上报。上报工作结束后, 要及时分析数据, 找出存在问题, 结合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确保全体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和提高。
【职业技能测试标准】推荐阅读:
职业技能标准12-23
职业技能标准06-19
软件开发职业技能标准10-28
职业取向标准测试12-20
《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模块化、动态化开发的几点启示09-21
2023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加工技术命题标准06-01
实验技能测试10-20
专业技能测试09-24
师范技能测试11-20
教学技能测试指导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