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

2024-06-23

职业技能提升(共12篇)

职业技能提升 篇1

2002年11月, 经原劳动部批准设立安徽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64号站, 现承建单位是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为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通过基层申报, 安徽省农机局审核批准, 目前, 安徽省共建立了50个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分) 站, 其中, 13个市级分站, 37个县 (区) 工作站。阜阳市、无为县、庐江县、宿州市桥区等4个工作站2012年被授予首批“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

截至2012年底, 全省已累计鉴定各类农机人员11.82万人次, 涵盖初、中、高级等各个级别, 工种主要涉及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农机营销员、挖掘机驾驶员、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工、农机 技术指导员、铲运机、农机经纪人、装载机驾驶员等十多个工种, 为安徽农机化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

一、主要做法

1.组建师资队伍, 推进职业技能开发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安徽省坚持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农业部农机职业 技能鉴定有关培训, 扩大考评员队伍, 提高考评员素质。目前安徽省已拥有300多名考评员和26名质量督导员, 其中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的考评员有208名, 质量督导员有2名 (均在省站) , 高级考评员占12%。保证每个工作站有3名以上的考评员, 满足了鉴定工作的需要。到期的考评员, 一部分符合期满换证的条件, 安徽农机局积极组织审核材料, 向农业部指导站报送;另一部分将要求参加培训班学习, 重新获证, 逐步减少资质期限外的考评员。

体系建设是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提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能力, 规范管理, 结合安徽省工作实际, 并针对市县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有的县还没有建立工作分站, 还存在盲区) 的问题, 2011年5月11日安徽省举办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省性培训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 搭建了拓展业务的平台。会上不但开展了业务培训, 学习了有关文件, 还研讨分析了安徽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力推动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坚持“四个结合”, 实施“政 企联动”, 不断提升农机实用人 才素质。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发挥系统一盘棋的优势, 鉴定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条件和设施, 整合资源, 调动全系统力量, 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良性发展。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与年度审验相结合。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审验过程中, 积极宣传, 加强服务和引导, 为机手办理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便利条件;二是与购机补贴结合, 依托惠民政策, 强化培训手段, 凡是享受购机补贴的机手, 都要经过培训, 考核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为机具的长效管理创造条件;三是与跨区作业相结合, 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手优先办理跨区作业证, 优先发放作业信息数据, 优先参加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四是与农机市场质量监督和维修网点的审验相结合, 主动与工商、质检部门配合, 做到各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至少有一人具备执业资格, 并和工商部门配合, 不具备资格的不办理《维修技术资格证》和《营业执照》。

安徽省各工作站立足自身条件, 加强横向联合, 借助社会职业学校, 开展农机从业人员的鉴定工作。如安徽省阜阳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分站与市内两所职业学校联系, 对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开展鉴定, 学生毕业时就拿到1-2个技能证书, 增加就业机会, 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

各地结合实施科技促进年活动, 充分发挥市县农机校的技术优势, 扎实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了农机驾驶、维修、农机作业操作等实用人才技术水准。全省有55所农机校被列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承担了培训任务, 使1万多名农机手获得免费培训。为了发挥重点企业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 省局采取“政企联动”模式即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政府和企业联合培养农机技能人才。依托奇瑞重工建立了安徽省农机化技术培训基地, 为各地培训农机化实用人才搭建了平台。全省组织了1300多名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包村联户, 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 在重要农时季节,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技术培训。全省共培训农机管理、技术和实用人才26万余人。

3.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发展 氛围, 提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 作的针对性。

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培训班、年审年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会、农机科技下乡等活动, 充分利用乡村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横幅标语以及信息小报、手机信息等形式深入宣传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实效性, 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积极性, 为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对象是农机手, 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忙时作业闲时打工挣钱, 同时在国家惠农政策大背景下, 一些收费项目逐步取消, 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机手办证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安徽农机局要求各工作站要最大程度让便利于机手, 一是在鉴定环节重实训操作。理论考试部分要求其能独立完成即可, 但是实训必须从严要求理论, 他们一方面没有积极性, 另一方面具体作业中也少有应用。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却在提高作业质量与效率上作 用明显。二是上门服务就近办理。有好多机手申请后, 因没有时间参加考试。针对这种情况, 安徽省阜阳市的颍州、颍泉、临泉等工作站对专业合作社社员如果一次有10人申办同一工种, 工作站就组织考评员直接到合作社统一受理, 并组织考评, 上门办理节省了机手的办证时间。三是提高办证效率。部分机手在申办职业技能鉴定证同时还申办有农机驾驶证, 工作站为提高办证通过率, 就与农机培训机构协调, 在驾驶证培训环节增加一些技能鉴定培训内容, 让机手培训一次可通过二证考核, 既便利机手也保证了培训鉴定质量。四是延伸服务链。安徽农机局不仅在办证过程中为机手提 供便捷、满意的服务, 对申领后的机手安徽农机局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形式, 为他们提供作业信息、维修保养信息提示, 营造和谐温馨的职业技能鉴定文化氛围。特别是在省农机局与省联通公司联合开通“农机通”后, 各市与联通公司合作, 专门申领一个后台管理账户, 定期向农机手发送产品、作业、维修、服务等方面信息, 力争成为他们的贴心“保姆”。五是帮助就业。阜阳锦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3年投产试制玉米联合收割机, 因缺少技术工人迟迟不能达产, 阜阳市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得知信息后, 联系了几位动手能力较强的中级农机维修工, 他们现在不仅是企业生产骨干还是售后服务主力, 企业和机手都很满意。这些事例逐步被一些农机手所知道, 现在经常有农机手向安徽农机局打听一些用工信息, 从而吸引和带动了一批农机手主动要求申办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4.因地制宜, 开展丰富多彩 的活动, 不断提高农机维修行业 持证率。

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农机技能大赛。如阜阳市农机研究所与颍泉区农机局合作, 于2012年4月举办了一次“农机维修技能大赛”, 参赛选手要求必须持有维修鉴定证书。2013年由阜阳市农机局主办、阜阳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承办的“阜阳首届玉米机收技能大赛”, 对参赛选手安徽农机局要求除必备证件外, 如果有中级技能鉴定证书可另加5分。取得优异成绩的机手, 给予物质奖励。对获奖而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手安徽农机局免费为其办理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2013年, 阜阳市农机局还与阜阳联通公司联合表彰了首批“玉米机收作业能手”, 其考评条件之一就是要持有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对于获得“作业能手”称号的机手除有物质奖励外 (手机一部, 1280元的手机卡一张) , 还制作了一个比较醒目的“作业能手”标牌用于粘贴在收割机上, 这既是对农机手作业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深受农机手的欢迎和好评。

2012年是安徽省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年, 安徽省扎实开展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年活动, 在6个县区启动实施农机维修试点工作。强化农机维修网点整顿, 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近5000个, 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1500余份。各市农机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农机市场整治, 农机维修网点是整治内容之一, 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又是检查内容之一, 各地对所有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检查整治, 对于二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网点要求必须具备电器维修、农机维修等工种3人以上, 否则不予颁证, 有效提升了农机维修网点维修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发展不平衡。从全省鉴定数量分布看,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省虽然有50个工作 (分) 站, 但真正开展工作的只有20多个, 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空白和薄弱环节。二是技能等级结构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 初级的占74%, 中级占25%, 高级仅占1%, 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三是鉴定职业 (工种) 不平衡。主要以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三大职业 (工种) 为主, 占99%, 其它职业 (工种) 鉴定数量仅占1%。

2.资金不足, 鉴定设备不完善, 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队伍。没有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培训和鉴定设施陈旧、不足, 条件简陋;大多数工作 (分) 站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是兼职的工作人员, 师资队伍培养乏力, 知识更新周期长, 缺乏高素质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 影响了开展鉴定工作。

3.缺乏明确的法规依据。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在情况是除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依据较为充分, 农机化行业其它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缺乏法规依据。不能像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行驶证和驾驶证的执法 依据那样充分, 不能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在当前日益强调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 有些工作想为而不敢为, 客观上限制了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的空间。

三、几点建议

1.争取政策支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对像是农机手, 他们主要从事农田作业, 即使获取一点利益也是用于扩大再生产, 因此, 建议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其它行业的技能鉴定区别对待, 统筹纳入惠农政策体系中, 实行免费制或以奖代补制。

2.实行行业准入。农机手之所以办证积极性不高, 除因办证要花钱、需要时间外,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机手感觉有无鉴定证一个样。为此建议从国家层面规定, 农机从业人员也实行双证制, 即驾驶证与职业技能鉴定证, 一个是证明驾驶资格, 另一个是证明从业能力。

3.增加鉴定投入。因为安徽农机局所开展的工作都是公益性, 服务对象是农机手, 培训出来的人员都是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代表, 契合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农民培训的要求, 为此建议国家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和改善基层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能力和条件。只有 条件改善、能力提高了, 才能培训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机手, 农机手的能力提升、效益增加又能更好地推动鉴定工作, 实现良性互动。

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之中, 安徽农机局将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更好地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职业技能提升 篇2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技能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培训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

今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大我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的培训力度,新竹街道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基层工会主席专题会议,采取有针对性地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以及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政策咨询培训。

二、多措并举,精心组织,多方实施培训计划

一是扎实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需要培训的需求动态。仔细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就业情况和思想动态,重点了解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外出创业需要掌握的技能需求,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活动。因人而异,认真分析帮助其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因人施教,广开学路。引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提升素质,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的就业问题。

二是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根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采取就地就近、短期轮训和重点培训的形式,实行联合办班、分类授课,统一管理的办法,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我们与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组织、先后举办了多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培训班,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120人。

三、巩固培训,用活载体,深化我县培训促就业工作

在加大培训的同时,我们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积极联系有关用工企业和单位,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就业安置,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所学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活动期间,我街道总工会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积极投身春风行动,做到“四个结合”,即“春风行动”与“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与“工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与深入推进工会“两个普遍”、与工会“帮扶”工作相结合。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主要是培训经费不足。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需要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不断增多,聘请教师、颁发证书和解决参加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的食宿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经费的不足会给我们的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篇3

关键词: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 改革 产品验收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界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环境布置等方面,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使之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然而在实践探索中,笔者发现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评价后,学生还没来得及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改正,就将不合格产品拆掉了,体现不出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作用,也没有起到及时改进教学行为的作用。

由此,笔者尝试引入由企业产品验收标准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学生自己制订评价标准,并且实习一个流程验收一个流程,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引入“警察抄牌”动态监管制度,使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得到提高,使工学一体化教学得以良性循环。

一、原有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在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工学一体化评价都采用了过程化考核方式,每次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进行评价,找出每个生产实习产品的缺点或存在的不足,然而学生都没有对生产实习产品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就将它们全部拆了,最终导致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这样的生产实习不仅没有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同时也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进行培养,违背了从企业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来引导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衷。

在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不能体现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高的过程等评价项目,而是用一些很难把握的词语来进行考核,比如兴趣、任务明确程度、调查的方法与效果、承担工作表现、协作精神、时间观念等。这种评价项目没办法对学生进行真实评价,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否得到提高。

二、引入企业产品验收标准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

笔者所在系在PLC控制系统装配与维修课程教学时引入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即“接收任务→列出材料清单→底板布局设计→底板开板设计→线槽安装→元器件安装→电路安装→成品→验收→出厂”共9个环节。我们引入企业工作流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所有学生生产实习出来的产品是全部合格的。但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下来,合格产品少,学生的技能没达标,学生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也没有得到提升,违背了当时引入企业工作流程的意愿。

经过第一轮的教学实习后,我们将引入企业的9个工作流程改为10个教学流程,在接收任务与列出材料清单之间插入指定验收标准,并且每一流程都必须进行验收,只有本流程验收合格了,才能进行下一流程的生产实习。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老师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及管理能力等,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前确定验收方向

学生接收到任务后,通过播放视频或参观维修电工中(高)考核设备(企业标准设备),让学生对PLC控制系统装配工艺有一个理性认识,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确定验收的方向,如图纸设计、材料清单、外观美观、验收流程、满足功能、安装工艺、装配项目、安全生产等多个方向。原有的工学一体化教学验收都是在这一项目完工后,老师给定一个验收标准或学生进行验收方案的制订。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根本不明确验收方向在哪里、验收要点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到了最后评价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过程评价,学生的成绩是出来了,但学生安装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因为企业工人是拥有熟练技能的工人,而学生是刚刚学习技能的“工人”。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让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由学生自己制订验收方向——企业成品出厂验收项目,如图纸设计、材料清单等多个方向。可能第一次制订的验收方向不全,但经过几个项目下来,学生制订的验收方向基本上同企业的验收项目一样。让学生自己制订验收方向,在生产前明确验收标准,并且生产时必须按验收标准来进行生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了实习生产产品的合格率。

2.制定验收流程

验收流程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能够量化的项目。按照企业9个工作流程顺序进行验收(企业工艺控制卡),并且要分段进行验收,如果验收出不合格的内容,就必须进行整改,否则下一流程不能继续工作。在每一流程验收中,都必须有组长的签名,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然后进行技术改进,提高职业技能;到了下一个生产实习内容时,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二部分是不能够量化的内容,放在最后出厂前的验收,如外观、安全生产等验收内容。只要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学生就能得到应有的安全分数。如果学生在学校生产实习时就能按企业标准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且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到了企业就能进行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企业文化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学生在在企业得到重用,学校的声誉、社会地位相应都会得到提高,笔者所在系的生源将得到优化,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工学一体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果。

3.制定验收标准

制订了验收方向及验收流程后,对验收标准进行具体细化,将能够量化的一定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有评价的标准。同时将企业工艺控制卡与验收方向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验收标准。学生每次生产实习都必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来进行实践。

4.教师进行过程考核——“警察抄牌”动态监管

通过笔者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以及对技校学生的分析,深刻了解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必须对学生实行过程考核——引入企业“警察抄牌”制度,此制度只扣分,不加分。学生每天有5颗星星,老师在进行教学巡回指导时,发现学生违反职业规范,如工具乱摆、地下到处都是电线、垃圾乱丢、玩手机、做工艺时不按工艺标准做等,经提醒后还是不按职业规范、标准实施的,进行“扣星星”处理。如果学生连续三天都低于三颗星星,将在小组长的监督下进行整改,若效果不好,老师强制介入进行教育,直到整改好为止。通过运用不定期的“警察抄牌”制度,提升了学生的责任、规范、安全的 “红线”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提高了。

5.引入企业产品验收标准构建的新教学评价体系

三、小结

笔者先后在电气自动化专业12级、13级等7个班级进行了实践,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学生的责任感与职业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

职业技能提升 篇4

自2000 年教育部颁布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来, 学者们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广泛研究, 达成了两点基本共识:一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是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培养会计人才但学者们对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应有技能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业务较简单, 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能力要求较低, 因而将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技能界定为电脑操作、现金管理、简单的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 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样的事实:相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普通会计人员的要求来说, 中小企业由于会计人员较少,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更综合, 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能从事以上基本的会计工作外, 还应具有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信息, 并利用财务信息参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可以说, 以中小企业为就业方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的综合能力应接近或达到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主管的水平, 不仅能熟练地处理确定性的会计业务, 还能对不确定的会计环境和经济事项作出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和处理, 并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二、 强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增强高职会计人才职业技能的必由之路

任何职业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脱离执业者的主观意识和判断, 从会计职业来说,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同时也是衡量会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增强高职会计人才职业技能的必由之路。

(一)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情况下,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根据特定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目标, 综合运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财务报告编制以及财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等方面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体现于会计工作的始终, 而且体现于不同的会计职业层次。不管是现金管理、账务处理、纳税申报、报表编制, 还是分析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 其中每一项业务的操作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的使用效果。下至普通的会计人员和出纳, 上至财务总监、 会计主管都应该具备足以胜任本职工作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衡量新时期会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及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增多, 现行会计标准的规则性减弱, 原则性增强,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越来越大。 一部分会计准则要求全面或部分或有选择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但对如何公允地确定相关资产的价值、如何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如何充分披露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和风险信息、 如何有效地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监管等问题, 现行会计准则未作出足够具体的指导,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会计人员应跳出纯粹的会计技术束缚, 更多地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 考虑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 “共同需要” 或尽量维护“公众的利益”。

三、 强化高职会计人才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应抓好三个重点

高水平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需具有三个要素作为基础:一是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功底, 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思想源泉;二是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 形成与特定的会计职业判断业务相关的知识, 使会计人员在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时能够作出更快更优的决策; 三是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 使会计人员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条件下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作, 应以此三个要素为重心:

(一)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专业理论知识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功底, 可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思想源泉。 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功底, 会计人员就无法对诸如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重大与非重大会计差错的划分标准、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划分标准等诸多财务报表信息生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由此生成的财务报表信息也就不能真实、恰当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功底, 现代会计职业所需的解读会计信息并使用会计信息参与会计主体经营管理的能力也就缺少了根基。因为解读会计信息实际上是生成会计报表信息的逆向思维过程, 如果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正确理解各项会计政策、会计确认及计量的原则和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人员就不能透过财务报表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 参与会计主体的经营预测、决策也就成为无“基”之谈。 为此, 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知识面, 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 既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方面的知识, 又要具有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财政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 加强实践教学, 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作为思想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再扎实、广博的专业理论也不可能穷尽会计职业中的各种事实和现象, 不可能针对各种特定的会计环境下的特定会计事项作出详尽的指导, 不可能教会会计人员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如何进行具体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操作。 会计实践经验是贴近真实会计环境和会计事项的过程性知识, 靠会计人员亲身体验会计操作, 并经过多次的体验、积累才逐步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会计人员将特定的会计事项与曾经历过的相同或相似的会计事项建立联系, 使思维更立体、更敏感, 更易于发现会计事项的异质性、特殊性, 有助于会计人员在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条件下对经济业务的实质及会计处理的影响作出更迅速和准确的判断。正因为如此, 执业多年的老会计往往能比新手更快速、更正确地处理会计业务, 在遇到棘手问题时, 也比新手更快、更好地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 然而, 会计实践能力是以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的, 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限较短、实训资源有限的高职会计教育来说, 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确实具有较高的难度。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应从实际出发, 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性, 既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操作的人才培养方式, 又要讲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 提升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 专业胜任能力是会计人员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灵活地运用于具体实际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的组合, 是会计人员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由洞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五种基本能力构成。 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受其自身的先天素质和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素质的共同影响, 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对会计人员后天素质的形成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会计实践等。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中, 除了应提高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外, 还应对学生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强制约束力和监督力, 迫使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四、小结

简而言之, 高职会计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 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在新经济背景下, 高职会计教育应树立强化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都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恰当判断、正确处理不确定性业务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强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增强高职会计人才的职业技能, 以满足高职会计人才顺利就业及其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 2004.

[2] .赵刚.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的分析[J].财经界, 2008, (1) .

三个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篇5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镇劳动力职业技能品质,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乌西路金波园社区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以“提技能、促就业、惠民生”为指导思想,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开展培训工作。

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宣传。金波园社区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惠民政策。通过西区农贸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电子信息屏、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调查、电话询问调查等方式,了解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知晓度,提高劳动者对技能就业、立身、成才的认识,确保惠民政策全面深入民心,切实让培训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高城镇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注重培训的全程监督。今年奎屯市在海纳尔社区成立了培训基地中,金波园社区共32人参加培训。开班时社区指定一名劳动保障专干陪同,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培训期间实行不定期抽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培训后进行就业跟踪服务,对自主创业上资金困难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职业技能提升 篇6

一、职业院校基本技能不扎实的成因

1.学生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知识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理论课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学习技能操作时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一些非常简单的基本技能,对他们来讲却是难题,需要老师反复示范指导才能领悟。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无心学习、怕苦怕累,存在严重厌学情绪。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

2.师资问题

现在职业院校比较重视各种技能大赛,导致专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强化学生的大赛技能训练上而淡化了基本功的教学训练。此外,有些教师是理论教师转岗到专业教学上的,有些是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是相近专业转型过来的。他们普遍动手能力较差,专业面较窄,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基本技能训练。

3.教学方法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看,一张试卷做评定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手脚,遏制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4.各专业基本技能内容不明确

没有系统地总结汇总各专业的基本技能内容,无明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致使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基本技能进行强化。

二、开展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1.以教研室为单位研讨各专业基本技能的内容

结全笔者学院教学实际,以各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各专业教师进行研讨,确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内容,并列出相应的授课计划。

2.编制汇总各专业基本技能

将专业基本技能分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辅助技能、职业素养四部分,以楼寓智能化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一是通用技能。学习内容:触电急救及安全标志的识别,了解防护方式与保护装置的知识,剥线钳、电工刀、低压验电笔的使用,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与电阻的方法。

目标考核要求:熟记安全标示,明确其意义;学会触电急救的方法;了解保护装置的使用,会测量接地电阻;了解各种工具的结构和性能、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万用表的结构原理,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与电阻的方法。

二是专业技能。学习内容:电子元件的识别、晶体管的检测、电子电路焊点焊接、根据工艺规范单股导线直线链接和T型连接、开关及插座安装、灯具的安装、插座电路的检查和故障排除、电路图识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目标考核要求: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晶体管的检测方法;掌握电烙铁焊接的工艺要求,并能按要求完成焊点焊接;掌握导线的基本连接方法,按照要求正确安装灯具、插座和开关;独立完成插座电路的检查和故障排除;学会电路图的识读方法,正确读懂典型电路电路图;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三是辅助技能。学习内容:钳工常用量具的使用和保养、技能操作和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介绍划线的种类和学会基准的选择方法,学会划线工具的使用,了解锯削的相关知识,掌握锯削的方法,了解锉削的的相关知识,了解锉削工具的种类和保养方法,掌握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角度、粗糙度的测量的知识,完成锉削的基本操作,掌握安全注意事项的指示要求,了解钻孔、攻丝的的相关知识,了解钻床的基本原理和种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合理使用钻床,了解钻孔、攻丝工具的结构,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钻孔、攻丝的工具完成技能操作工作、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目标考核要求:学会量具的使用,完成简单的锯削操作;熟记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在日常操作中自觉遵守;掌握平面划线的方法,了解立体划线的相关知识;掌握锉削的姿势,能根据实际操作要求,合理地选用工具并能完成锉削的基本操作;能完成工件(零件)的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角度、粗糙度的测量,达到平面度不大于0.2mm、平行度不大于0.2mm、垂直度不大于0.2mm、角度不大于5°、粗糙度不大于3.2um的精度要求;掌握钻孔、攻丝的操作技能方法;了解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达到钻、铰15mm以下的孔位置度公差0.20mm、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um的操作要求。

四是职业素养教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往礼仪、职业礼仪、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遵守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的习惯,形成正确的纪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结合基本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的教育,提高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职业行为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法,初步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开放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等现代道德规范和职业价值观;初步形成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劳动观念,精益求精的精度观念,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时间观念;用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思想、内容、态度、情感影响学生,巧妙地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教学的教育性效果,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通过教学楼、实训楼参观学习,使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责任小故事人人会讲,真正让先进文化熏陶每一位学生;至少结合一个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认真贯彻7S管理理念,结合实际制订并执行7S管理进教室、进车间细则。

五是课时分配。通用技能:18课时;专业技能:102课时;辅助专业技能:66课时;职业素养教育:全程渗透。

3.分阶段开展基本技能达标活动

各教研室定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检查,督促教师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并设立基本技能训练的公开课,让教师交流学习基本技能教学的经验,促使教师提高基本技能教学能力。每个基本技能训练课题结课时组织进行相关教学考核,检查学生的达标率。

三、开展基本技能达标竞赛活动

学期末所有基本技能训练全部结束时,全院组织开展各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达标竞赛活动,决赛时请企业到现场观摩,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加深与企业的沟通合作,还可以请部分学生家长到校参与竞赛活动,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配合学校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基本技能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专业基本功的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技能提升 篇7

1 进一步认识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切实做到规划好、组织好、实施好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之所以得到党中央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是我国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人才, 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存量及其结构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能人才是否能源源不断产生、是否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是否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是我国企业在严峻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制造者的技能水平。从此角度看,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 扩大市场份额, 仅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已难以实现, 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持;三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高技能人才是高素质劳动者的代表, 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有利于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广大劳动者中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 的氛围, 对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切实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第一, 做好规划工作。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 了解基层站段职工的数量和构成状况, 制订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高端带动作用, 在规划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 规划对初、中、高级工的培养, 形成合理的梯次人才结构。

第二, 做好组织工作。认真制定配套措施,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目标任务,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结合实际, 讲求实效, 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工作体制, 明确负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 整合内部资源。

第三, 做好实施工作。要鼓励职工学业务、学技术, 提倡职工一专多能, 一技多长。使职工自觉申请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国家和部门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对技术过硬、手艺高超的职工应予奖励, 以便带动全体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2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局面,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队伍

2.1 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理念

一要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二要完善制度, 建立对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聘用、资格认证等管理办法, 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三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其规模, 加大对鉴定机构人、财、物的投入。有场地、设备、仪器, 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技能鉴定工作;四要把真正懂专业技术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管理的人员充实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中来。目前由于有的鉴定机构设备仪器不完善, 资金不足, 人员缺少, 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于上岗的心理制造假证件, 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了部分职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误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业的整顿,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遏制。面临这种情况, 我们更应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的建设, 开展有效工作, 树立良好形象。

2.2 创新鉴定模式, 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 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 应在现有考核模式上, 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考核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 应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 突出其职业内容以及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复合型人才的评价, 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强化综合性业务和多项技能的考核。建立从不同鉴定主体和需求出发, 突出特色, 分类实施的技能评价体系。

2.3 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工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证明, 上岗的通行证。因此, 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 维护证件的严肃性。从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和操作程序上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和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鉴定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严格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试题鉴定程序, 严禁违规操作, 杜绝弄虚作假, 使真正的合格人才得到认证。

3 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 鼓励技能人才成长

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对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目前, 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吸引高技能人才, “不惜血本”, 靠着高薪的激励, 从同行业或国有企业吸引技术骨干。面对民企抛出的高薪, 国有企业顿时哑然。国企不仅人才紧缺, 还要面临培养了数年的人才因敌不过民企高薪的吸引, 纷纷跳槽的困境。虽然国有企业开始意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但很多企业仍尚未形成鼓励技能劳动者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机制, “干部” 和“工人” 之间的身份差别依然存在, 技能人才与管理、技术人员之间收入悬殊的情况比较普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 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4 改进评聘制度, 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由于存在评聘关系处理不好的现象, 且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受到严格的名额限制, 基层大多数职工对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不抱希望, 这严重影响了工人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工人参与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评聘技师、高级技师工人总数比例限额, 做到评聘分开, 同时应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津贴, 放宽报名条件, 对符合规定申报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工人给予支持, 经考试考核各项指标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标准要求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由基层站段择优聘用, 使其发挥技术特长, 要坚决杜绝学非所用, 不重视人才, 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 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相应待遇,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其能够一心一意钻研业务, 培养青年工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6) .

[2]宋玉芬.加强职工培训工作, 提高工人队伍素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 (3) .

职业技能提升 篇8

一、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是结合基础会计课程自身的特点, 通过模块式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从现有的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在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毅力不强以及受挫能力弱等情况, 这些情况的存在对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导致这些情况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有的职业学校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 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不足, 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甚至有的学生在会计学习中没有目标,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毅力不强, 在处理学习困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也较低[2]。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受到诸多现状的制约, 除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以外, 还需要结合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水平。

二、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提升策略

(1) 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参与培训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从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要求来看, 教师不但应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多参加实践提高自身的技能, 进而将自身培养成为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奠定必要的基础。

(2)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师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 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 如针对学习主动性较低以及受挫能力弱等情况可以确定竞争促进式教学方法, 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实践中通过竞争评优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辅助,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在观看银行如何用点钞机点钞以及如何辨认假币的资料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关注理论联系实际。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理论教学以外, 还要关注实践操作课的教学, 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所准备的资料应尽可能地联系现有的实际工作。如在教学中通过审核法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在做操作后对自己进行审核, 或者用学生之间互相审核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确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提升还要求教师改变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建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通过该类教学方式的应用, 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实际感受到会计基本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师在银行结算业务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某公司的出纳以及担任某银行的会计, 来建立以模拟工作为中心的技能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让这些学生分别担任不同岗位角色, 让学生在不同的模拟工作岗位中去体会实践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这种技能教学方式来体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 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职业学校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基础上, 结合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情况, 确定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提升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职业学校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2 (6) .

职业技能提升 篇9

模块教学法 (MES模式) 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 以技能为主线, 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 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因我校所在的江苏省太仓市, 素有“德企之乡”的美誉, 这里有全国最密集的德资企业, 她使我们能较早的接触到“双元制”、“模块化”等概念, 故从2006年9月起, 我校依托“中德培训”中心经验, 全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改革”, 在多个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 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笔者主要负责电子CAD模块的课程开发及授课任务, 故以下论述以电子CAD为样本。

一、细化目标,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首先, 根据课程特点,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达到的要求, 教师可设计好相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 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等来确定的教学单元。笔者在电子CAD课程模块中设计了两个学习领域, 一个是Protel绘图、制版, 一个是Multisim电路仿真。

在以往的学校教学中, 电子CAD往往就是指Protel软件, 虽然这个软件在业内颇有名气, 但这个软件最为精彩的是在“制版”这一工序的应用上, 而实际在学校中制版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需要专业的制版机, 投资很大) , 而另外一个软件Multisim电路仿真却能与Protel较好的匹配, 它更偏重于仿真测试, 所以, 笔者在设计整个模块时, 将两者结合起来, 使其能相辅相成, 同时, 学生通过实践能马上体验到电路的功能及操作结果, 对其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促进。

其次, 结合学习领域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划分确定数个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根据各种技能的不同之处, 可灵活的对教学项目进行微调, 但最终应能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笔者在电子CAD课程开发时, 是以分立项目来构建的, 例如:库操作、绘图、布局、布线、仿真仪器等。随后的训练也是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 让学生既动手, 又动脑, 逐项推进, 逐项达标, 从而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

二、精讲多练, 夯实基础技能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师徒关系在世界各国都是技术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师傅的言传身教已经被证明是绝大多数基础技能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甚至是唯一的一种手段。所以通过讲练结合这种方式, 完全能够使学生掌握初级的基础技能。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 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我校在硬件上加以投入, 创建电子CAD室, 购入49台高配置电脑, 并仅供电子CAD使用,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电脑来操作实践。通过老师演示、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 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 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 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思循环, 修习高级技能

正如以上所说“修行在自身”。任何技能都有其高级的方面, 而这种技能一般不会作为老师授课的内容, 但这种技能的掌握却又能较好的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通过讲练结合进行相关学习后, 部分同学会对CAD产生较大的兴趣, 也已经知道大致的操作程序, 这时加以适当引导, 并指导学生自己去找些课外书来参阅, 通过自身的摸索, 是可以掌握部分高级技能的。

在笔者上课期间曾发现有同学对“teardrops”感兴趣, 自己在研究操作结果的、也有同学正在对“rooms”具体操作进行自己摸索的……不管结果如何, 即使到后来学生没能完全掌握相关的操作, 但他自身的能力却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 又有谁能完全掌握一套软件或一种职业的全部技能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的引领下,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会做的更好。

四、探索实践, 活学活用技能

学习技能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 而不是简单的满足考试之需, 有鉴于此, 在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后, 笔者会要求每2~3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合作完成一项课题, 课题内容必须是自己寻找, 通过课外书、网络等来确定, 然后再把所学知识溶入这个课题中, 从元件制作, 到绘图、生产制版文件, 再到仿真测试, 最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并实用的电路制作过程。

通过这样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构筑起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为课题是不限的, 所以学生完全能够寻找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面来做, 甚至有少数同学能自己创造出一个题目来进行研究设计, 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亦是一次良好的锻炼的机会。

在最近两个学期中, 笔者以自身开发的电子CAD模块讲义对本校四个班级进行了相关授课, 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四个班级的一次性考试及格率分别为:92%、87%、85%和87%;一个班级全体同学参加电子CAD (中级) 职业资格考证, 通过率94.8%, 另一个班级有1/3同学参加考证, 通过率100%。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有数位同学的能力较强, 重点加以训练, 有五位同学参加第八届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竞赛的仿真项目, 获团体一等奖;有二位同学参加第三届苏州市“宝时得”杯技能竞赛, 在电子项目中分获个人二、三等奖;有三位同学已被当地一家电子企业看中, 在实习阶段就进入该企业, 从事CAD技术员工作。

摘要: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业人员的实用技能引入, 结合学校的模块化课程改革, 以自己开发并授课的电子CAD为参考, 通过四个过程的循序渐进来论述模块化教学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帮助, 最后列举了最近二个学期授课的一些成效来进一步佐证。

关键词:模块化,学习领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职业技能提升 篇10

一、民办高职青年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

1.民办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目前,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企业之间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过渡到人才的竞争,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 需要一批掌握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应依托地方经济, 积极进行产学研的实地探索, 为企业提供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在校企融合的建设中, 与企业管理者积极探索, 深入座谈, 提前了解企业需求, 打造能够适应社会的学生。学生的导师应在实训过程中, 现场示范和引导, 让学生更快融入企业, 掌握技能。为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里, 明确提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使教师能够胜任新的教学模式。

2.民办高职院校亟需一批高素质的青年老师。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 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在中小型企业,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在一线岗位或管理岗位, 为企业创造财富。据调查, 企业管理人员希望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正式岗位工作之前, 就已经在学校掌握了基本技能。为培养拥有专业技能的学生, 高职院校在“校企融合, 工学一体”的模式下, 一个拥有职业素养的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任务, 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在民办高职院校, 占据学校半壁江山的青年教师, 更要引起学院的重视, 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 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目前, 在青年教师工作经历中, 有一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转变, 还有一小部分是从企业中走到了学校, 既有教学基本功, 又有工作实践检验的比较少。在这些老师里面, 要么缺乏系统的教师技能,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 不能够因材施教;要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注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 照本宣科, 不能把理论很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去,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实操技能。

3.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提升职业技能。随着就业形势不断严峻, 民办高职院校是众多青年人的就业方向。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后, 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尚处于职业生涯的进入期和成长期的年轻人, 需要不断进取, 提升自身的素质, 才能胜任工作。特别是在创新创业从教育到实践的转变过程中, 教师也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 在掌握教学技能的同时, 提升综合职业技能。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在更新, 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 适应学校的发展,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民办高职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1.转变观念,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民办高职院校要发展, 就要依靠教师的贡献。人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创名校的根本。青年教师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 要重视其培养。首先, 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变革思想, 先投入后产出, 树立人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才能更好地建设校风、学风, 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 设定专项资金, 保障青年教师培养的资金。与此同时, 不断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 建立相关管理部门, 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在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上, 对于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可先联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培养, 再开展教学活动。

2.多管齐下提升青年教师基本技能。青年教师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新生力量, 教学基本技能的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 在招聘时, 做好个人档案记录, 有针对性地提出入职后的培训计划。首先, 通过岗前培训, 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学校, 进入角色。其次, 通过老教师“传帮带”的引导, 由有经验的教师一对一的跟进指导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能够适应岗位, 灵活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级师范院校组织的短期系统培训工程, 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敢于创新, 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民办高职院校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操技能, 经历过一系列的探索。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制度化建设, 在教师的不同专业发展阶段, 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目前, 国家和政府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组织各种学科专业的培训, 让青年教师及时提高学科专业技能。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外派青年教师到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 尽快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这些形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依托校办企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作为民办高职院校, 发展非常迅速, 学生规模在短短的五年内突破一万人, 使得所需教师数量也急剧增加, 青年教师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学校战略工作之一。目前, 依托校办企业广州太阳城大酒店, 率先成立二级学院酒店管理学院, 把酒店纳入学校的管理范畴, 让青年教师直接进入校办企业挂职锻炼。 青年教师在酒店即是员工, 又是指导实习学生的老师。青年教师在酒店担任见习经理的职务, 参与酒店的管理与运营。通过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在酒店的几个重要岗位进行轮岗工作, 青年教师掌握了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院与企业的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 使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有了新途径, 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 民办高职青年教师需尽快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学校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 要循序渐进, 克服困难, 不断创新, 依托集团企业, 建立有效的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平台。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 培养了一批批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 职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亟需提高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目前, 通过转变观念, 不断创新, 青年教师在民办高职院校自办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是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职,青年教师,职业技能,挂职锻炼

参考文献

[1]史丹.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5 (9) .

[2]黄仲贵, 文月娥.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现状及提升策略[J].广西教育, 2013 (3) .

竞赛练兵?提升技能 篇11

日前,2014年北京市“职业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复赛暨航天科工二院“天剑杯”数控技能比武决赛闭幕,来自23所、25所、706所、283厂、699厂等单位的61名选手参加比赛。本次“天剑杯”技能比武与北京市技能竞赛并线举行。61名选手中有数控车工31名、数控铣工30名,根据比赛的最终综合成绩,各有9名选手晋级北京市“职业技协杯”决赛,并同时获得二院“天剑杯”的奖励。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工会高度重视职工职业技术发展,通过开展岗位练兵、组织职工技能竞赛、举办职工培训等多种活动,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符合本企业的职工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工作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优秀员工。

本次“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项目同时是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北京市选拔赛暨第六届北京市数控技能大赛,属市级一类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可以通过参加本次大赛直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本次数控项目的初赛、复赛、决赛的比赛标准分别按国家职业标准中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个职业等级实施, 对于符合《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且获得各赛项各组别复赛前五名的选手,核发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获得国家一级、二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教师选手,将纳入市总工会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

职业技能提升 篇12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该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以及“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是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学过程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与学习者合作, 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

(二) 学习具有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以实现。因为学习活动并不是指向知识本身, 而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使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同时, 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工具、资料也是隐含在情境当中, 但是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内容。因此,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与现实工作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有利于学生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和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要素和能力, 为今后快速适应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 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识论所强调的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是指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要有实际的意义。即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所处的实际情况, 课程内容才会与学习者发生作用, 这样才能产生意义建构。

二、职业技能竞赛改革实施案例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营销赛项为例, 进行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竞赛改革。

(一) 竞赛方案的制定原则。

一是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二是竞赛内容充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三是考查技能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 竞赛改革效果评价。

为考查本次技能竞赛改革的效果, 我们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为200名参加本次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实验组学生100人, 竞赛采用改革之后的形式。对照组100人, 竞赛采用原有的竞赛方式。

1.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问卷中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发挥情况的调查显示, 实验组60%的学生表示, 参赛准备中的过程评价由小组成员互评完成。在互评的过程中大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通过多种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实验组73%学生选择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 协商形成解决方案。在对照组中, 仅有11%的选手选择团队成员发挥过程评价作用, 而遇到问题直接听从指导教师意见的选手则高达54%。

2.工作中学习的重要性得以强化。

调查结果还表明, 实验组学生对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意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 表现出了在工作中学习的强烈意愿。其中, 有73%的学生认为赛前赴4S店进行学习非常有意义。42%的学生认为通过在校学习基础上实践来获取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最有效。在对照组中, 这两个问题的选择比例仅为20%和18%。

3.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的意识得以加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实验组学生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意识明显得以加强。实验组74%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在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9%的学生在参赛准备中非常重视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对照组学生对这两项问题的选择比例仅为36%和15%。

4.意识提升明显, 实际能力提升仍有欠缺。

实验组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工作中学习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意识都较之对照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但是, 在实际能力方面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 在对于完整工作过程认识的问题上, 仅有33%的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 这一问题在对照组中的正确率为14%, 但是调查结果仍表现出了现阶段提升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也说明了高级认知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长期系统的努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视域的职业技能竞赛改革路径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反思意识。实践证明, 基于建构主义视域构建的职业技能竞赛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在职业技能竞赛准备过程中, 指导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到4S店进行调研、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 实施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次遇到问题时, 不再直接求助于教师, 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的得以完善。

(二)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在对实践专家的行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美国心理学家 Schoen得出如下结论, “职业实践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从可供选择的方法中, 选择出一个最符合自己愿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或者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基于建构主义视域构建的职业技能竞赛中, 要求学生在进行充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竞赛案例。这样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实际工作中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促进其“问题确认”意识的形成和“问题确认”能力的发展, 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 提升竞赛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性, 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有意义建构。基于“意义建构”这一观点, 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高度匹配, 才能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意义建构中所谓的意义属于学习者个体, 所以意义因人而异, 只有通过顺应和同化的过程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者才是有意义的。本次技能竞赛改革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通过亲自到企业进行实践、感知并自主编制参赛案例, 则可以将学习过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 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达成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使用者, 更应该是未来技术创新的潜在参与者。实践证明, 基于建构主义视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 将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与拓展。

参考文献

[1].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2].费舍尔, 杨琳, 赵志群.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上一篇:人才培养航空服务下一篇: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