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试

2024-09-15

物理考试(精选12篇)

物理考试 篇1

物理教育发展至今已是一门古老的学术, 自从人们开始认识世界就开始了物理知识的获取、传递。传统意义上的物理教学就是一种物理知识传递与创新的过程。作为考查物理知识接受程度的工具———考试, 似乎跟教学本身一直存在不和谐脚步。

一、教学分析

物理本身是一门非常具有学习性、探索性且有意思的学科。就初中物理课程而言,主要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因此,书目编排基本以生活现象、生产例子为主。这正是学生需要探索引导的,从身边常见事物入手学习物理,了解事物唯物性的本质,认知世界。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科学教育方法对物理知识加以提炼、重构和重新阐述。学生通过对物理语言的接收、转化,接受物理,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身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就是物理教育的意义。

身边事物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来源。如教授初中课程物态变化中的汽化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回家烧开水因为中途忘记而把水烧干过? 最后有没有被骂或者毒打一顿呢? 对于这样的经历,学生或多或少有过或者身边发生过;思考水壶里的水没有溢出来,为什么就被烧干了? 那么他们愿意讨论这个话题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从而知道水在被烧开之后形成水蒸气“飞走”了,所以“烧干”了。水蒸气“飞走”的过程中火不停地烧。说明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加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状态是从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刻。如此,有力地实现了物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汽化形态、现象、发生条件,理解生活中的物理,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达到物理学科教育目的,使物理知识取自生活、用于生活。

二、中学物理考试

考试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 通过考试的学子可以加官晋爵,改善物质生活。那是一种极其欠缺合理性的社会制度, 它不应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单项评判标准。现代意义上的考试,我们把它理解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意愿、努力程度的考查,不评判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

纵观物理试卷的考试安排和内容结构,题型永远是选择、填空、计算。缺少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感官性题目,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些学生纯粹死记硬背“答案”,生搬硬套演算公式。少量涉及思维活动、艺术美等的考查,物理其实是用于理解世界的工具。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为上层境界,是学习物理的本质需求。物理的美是世间最具性感度、科学理性的美,它的美如电磁波匀称起伏、曲线之美。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弓被拉开而具有的弹性势能, 具有弹力而把箭射出去的力量之美。这一鉴赏美的目标在考试中被践行得很少, 没有充分发挥物理与世界美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作用。

中学物理考试是用来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意愿和掌握程度的手段, 不应该局限于考试用于选拔人才这一与当今人才衡量不对称的教育体系。从初中物理考试试卷分析,试卷中目标性强、偏离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物理概念计算题仍然占据考试的大部分比重, 这类计算涉及枯燥、乏味的公式演算,容易给学生以失败的心理打击,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考试形式和教学目标不能完好地对接,考试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教育的实用性目标。

三、物理教学与考试

新课标要求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的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是非常符合当下教育理念,使人成为完人的发展目标的。可以看出物理主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体会发现世界的美,理解世界运行规律。掌握基本探索技能,用技能解决个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以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模型制作技巧为教学中心。演讲历史名人探索物理规律过程中的趣事和艰辛努力后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思考动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设计考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欲望增强。从物理的社会价值出发,使学生认识世界的美妙;从文学艺术美的角度设计物理试题,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体会生态美、语言美。

考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考查其学习情况和对物理的理解程度,不做评判学生本身好坏的指标,也不应该涉及学生综合能力或者其他能力的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物理考试理解学生的思考,不设或少设标准答案。如欧姆定律中R=U/I的考查 ,可以设计问题为R怎样变化 ,家里的灯泡会有亮暗程度不同,而不是设计具体的数字演算,得出规定的电阻值,因为实景情况下电阻值是无法完全恒定的,所以不需要一成不变地计算准确值,只需理解其变化规律,可实现生活应用目标。

四、结语

物理考试应该适合教学发展, 教学应该适合社会与个人发展。如此方能妥善处理中学教育中学习与考核的关系,解决教育上层架构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教育顺畅。

物理考试 篇2

1、学情分析不足,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差异,上课前未能充分的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未能因人施教。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准备,先让老师充分分析各班的学生情况,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2、课堂未做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我觉得物理老师只需要用精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知识内容,避免啰嗦重复,让学生抓住重点。然后针对于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精练,最好是学生做完后,由小组进行讨论加深,然后讲解时可以采取由会的小组为学生讲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精练讲评难点突破。由学生进行讲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模块的形成,让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但是这样处理前期可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导致课程进行出现问题。课时如果成功对于学生的自学会有很大好处。

3、落实。反省一下自己的落实,改作业主要是标出了对错,看学生是否教作业,而对于学生是不是独立完成的未有查询,错误是否改正只有部分时间去关注,改错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真正掌握,没有去深入询问。另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面对错题进行检查,这样会加强学生的思想重视。所以,我们以后要对学生的作业加大落实度,一周进行一轮面查和沟通。

学生: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比较重要的,有很多同学认为学习高中物理和初中一样,考前努力背背就行,结果吃亏,我们高中物理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需要做题理解的,改变初中的方法,多思考,终究可以学好“悟”理。

2、学习方法。学习物理的方法除了多做题还有很多技巧,(1)预习。老师要求学生先看课本,在做学案,带着问题去听课,可是学生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按照这个方法去做。(2)上课。带着预习的问题来到课堂,跟进老师思路,动手动口动脑。(3)作业。一定要先复习当天的内容再做作业,并且限时,独立,我强调过一套卷不是全部都得做完,不会的可以不做,这就是回馈给老师的信息,教师在处理时有针对性。(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发的卷子就应该全部做完,导致学生浪费时间)(4)小结。一天一小结,一周一大结,对于以上方法学生不会自己想到,所以老师要给学生们渗透,不但渗透解题方法,还要渗透学习方法。

3、时间分配。学生不会合理分配时间,自习课很少,课程多,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学生认为各科老师发的卷子就应该全部做完(包括会的与不会的),导致学生浪费时间,这科没做完,其他学科的也没做,时间浪费严重。

4、答题规范。这次批卷对于学生在做题的规范方面严格处理,平时对于格式的规范再加强,以高考的标准要求。防止学生在正规考试中出现失分问题。

5、平时学生的自习时间就很少,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活动,自习都不上,导致晚上该回顾白天知识的时间都没有了,问题压了一大堆没时间到办公室。

建议:数理化的知识应该在做题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和加深,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练习,为了应付作业出现了抄袭作业的情况,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导致学生知识的应用欠缺。

物理考试 篇3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标准着重提出要改变以前的一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结论性的评价体系建立起过程性的评教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存在着脱节,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无论平时做了多少过程性工作最终要靠考试成绩来说话.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就是各地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个学校依然将学科教学看成是重中之重,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科教学展开,为提升考试成绩服务.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就高一物理的考试制度而言,笔者认为还存在几个不合理的地方.

1 调快了教学进度

现有高考制度下各地为了为高三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都采取了在高一高二加快教学进度的办法.整个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必修2、选修3系列教学内容都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前结束.为此,在高一阶段至少要完成选修3-1第一章电场前的教学.而且由于要检测各校教学效果,各区市一般期末考试采取联考方式,教学进度和联考范围在开学初已经由教研室下发给各个学校.各校实际就是按照这样的教学进度开展教学.这样的安排导致各校必然要加快教学进度,本来需要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可能三周内就必须教完,为了赶进度教学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实就变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将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由此带来学生学习的巨大压力,容易形成学生物理学习的挫折感,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物理后续学习.物理这一科目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如果在基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某种物理知识的时候没有打好相应的学习基础,没有在高一阶段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或者研究方法很好的掌握,那么在今后在高三复习阶段要想获得实质性提高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 拔高了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站在高阶段通盘考虑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各地各校为在高考中出成绩,人为加大教学难度和要求.虽然在各种会议上,各级领导经常呼吁和要求各校要降低教学要求,但是实际教学中就是高一这样的高中基础年级教学要求也只会被拔高而不会降低.甚至有学校提出“高一高三化”的教学口号.为什么会提高教学要求?长远来看与高考有关,近期来看与每个学期都要举行的期中期末联考有关,尤其是与考试难度有关.表1为连续三年高一上学期大市统考本区物理成绩.

从以上表格可知,连续三年期末考试均分得分率都在50%以下,考试是衡量一个教师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对教学有着非常强烈的指导性作用,考试难度强烈影响着教学难度.上表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高一联考的考试难度.各校为了在如此高难度的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又在教学过程中无序增加教学难度,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此低的得分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有多大巨大的副作用,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到高一结束分科时学生将本能的避开物理组合,把学生硬生生的推给了其他分科组合.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教学进度和考试难度的影响,各校在高一阶段普遍采取了不太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人为调快了教学进度加大了教学难度,这进一步拉大了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导致了本就比较抽象难学的物理在高一阶段变得更加的难学.

高一阶段是高中物理的起始阶段,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阶段,本阶段学生将会接触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思维方法,本阶段所学内容是今后物理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近期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渡过初高中衔接阶段,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远期为学生高二的选科打下基础,为选修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从教学进度和考试难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2.1 控制好教学进度和难度

高一阶段属于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还深受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物理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还有着一种物理很简单,把基本概念背熟就可以应付考试的错误观念.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纠正这些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让学生不断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尤其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让学生做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学进度的制定者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控制好教学进度,考试内容上多向实验知识和生活实际知识的倾斜.众所周知探究实验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物理能力方面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实验进行教学,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探究性实验外,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努力的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处于不断的发现之中从而激发出他们持久而浓厚的物理学习激情和兴趣.

“有考试就有应试,考得有多难教得就有多难”,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前面的表格中统计数字已经给了我们清晰而直观的事实,在高一联考120分的卷面分中均分只能得到60以下分数,很多三星及以下学校学生得分更加惨不忍睹,而且是每次考试都出现这个情况,这就说明考试难度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的考试会造成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很多平时对自己的物理学习很有信心的学生看到自己引以为豪的物理只考到如此的成绩显得非常的沮丧,他们的初中物理每次考试都是接近于满分,高中物理考试使他们时刻都处于悲观和焦虑之中;二是作为物理教师来讲必然要加大今后教学的难度.

从考试角度来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考试对教学的引领和把控作用,控制好教学进度和难度,笔者认为高一物理教学要从最基础教学出发,保证物理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过程,收获探究的乐趣,形成物理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从而把学生初步带入物理学习的大门.

2.2 控制好教学方向

高一阶段是起始年级,物理所学内容按理说属于必修部分,非常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试方式和内容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改提出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增加日常性考查内容,这样可以对阶段性考试有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各级教研机构在出阶段性考试试卷时,应该侧重于基本物理规律和概念和基本物理的思维方法的考查,少考查难度非常大、思维面很狭窄的题目.要充分利用好考试的导向性作用,引导高一物理的教学注重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注重于探究过程本身的教学.放慢教学进度,改变那种教师讲课时急于求成,干巴巴的快速推进概念教学然后直接用题目进行巩固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学时间还给真正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生享受物理学习,享受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运用中领悟到物理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与科技的发展、与他们的兴趣有着紧密而持久的联系.让他们长久的保持着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选科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掌握物理考试策略 篇4

审题是解题中的核心问题, 要认真、细心, 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 搞清物理含义, 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表示, 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中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 往往是自己也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这是解题之大忌, 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审题过程中, 要边思索、边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正确还原物理模型, 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快速思考

认真审题, 就是为了全面、快速、准确地思考, 要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眼看”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要全面、细心;“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手段;“手画”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可以画一些必要的运动草图、物体受力图、物理变化的过程等等, 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中的突破口;“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全面、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准确运算

有了思路和方法, 根据物理定律和物理原理, 对已知、未知条件列出方程和关系式。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牵涉到数学上的一些运算, 一般情况下运算要求不太高, 运算过程并不是太复杂, 因此, 在求解运算过程中, 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另外“快”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 有些同学喜欢“跳步”、“漏步”认为这样节约时间, 这恰恰是答案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对于标准化考试, 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只要求最后答案而不要过程的试题, 往往会因此导致前功尽弃, 错了还不知原因。运算中要又快又准完成解答。

四、巧破难点

大多数难题一般都以一大题带一小题的形式出现 (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都是此种形式) 。不要以为这样是使题目复杂化, 相反, 小题的出现不仅分散了题目的分值, 更为你的解题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 一步登天可谓难之极矣, 然而要是有梯子, 情况就会不一样。小题的作用正如。分成几份, 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 从而能让你各个击破, 逐一解决, 最终究成解题任务。因此, 解决难题时, 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 一般能大大降低整道题的难度。其次, 当运用一些常规的思维方法像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等“正家功夫”遇到困难时, 不妨试试“旁门左道”, 特殊值法与猜想法便是“左道”中的上乘功夫, 这类做法虽不可以作为解题步骤, 然而其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是正确的。对于一些题“繁”和解“繁”的试题, 解题时要保持冷静, 步步为营, 循序渐进, 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 再加上运:算时仔细一些, 相信必能化“繁”。

五、细心验证

物理考试后反思 篇5

一、考试情况总结: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和同级同科其他老师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学生粗心、不仔细,做题时不认真,理解错题目意思、造成失误,说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今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教育。学生的计算题是本次考试失分点最严重的问题,基本上不得分。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在过去学习的知识中掌握得不够牢固,遗忘率大,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反复记忆,落实基础,特别是后进生,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就关系到他们的及格与否。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2、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死记硬背是学生的通病,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运用不够,致使有些开放性题、信息类题,学生不敢放手做,失分严重。

3、计算题的训练程度不够,导致本次考试失分严重。

4、上课语速太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没听懂。

5、教研活动参加的不够积极,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办公的优势,由于今年政教处安排的活动多我的课量相比较大没时间和其他同科同级科任老师交流,以自为政单打独斗,导致成绩相差很大。

三、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

上新课时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基本概念,有很多概念要举一反三,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时也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

2. 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过程。听了会忘记,看了能想起,只有做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

3. 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叙述物理问题,必要时让学生当堂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的口头作业要检查。

4.进一步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挖掘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改变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包。

5.进一步重视纠错和补缺补漏教学。

对于某个问题,学生能够发生几次甚至十几次相同的错误,其原因在哪里?学生在第一次就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和方法。要重视学生原来曾经出错的题的复习,经常对表面上跟原来的题差不多,但实质上题目的意思已经有所改变的题进行适当练习,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势而造成错误。

四、今后工作及打算:

1、多向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惠老师学习请教 。

2、多挖掘教材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和其他同级同科老师多交流关注中考的最新动态等。

3、认真上课,做到每节都要有学案或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及时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增强教学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责任意识。

4、做好自己所任教学班级的日常教学管理,三分教七分管,切实管好学生。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篇6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是必然的趋势。将工作单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操作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操作考试人力投入较大的问题,提高评价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操作考试的可实施性。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有效评价,是实现其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物理实验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做了什么,而不只是知道了什么,过程与结果并重,因此不能单纯地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来评价,操作考试应成为其课程评价中非常重要部分。实践也证明,操作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现在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操作考试,其评价方式一般是观察法,主要侧重对某一关键实验技术的掌握,考试的可信度较高,针对性强,但效率低、工作量大,一个班的操作考试往往需要几个老师参与,容易存在不同老师评分不一致性的问题,而且一旦评价的项目过多,很难各项都兼顾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率并能够充分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本文提出了将工作单方式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一、基于工作单和观察法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介绍

尽管大多数学校知道进行操作考试的优势,但是真正实施的不多,主要是操作考试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仅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生操作的观察来评分,一个班的操作考试可能需要好几个老师,对于规模较大,参加考试班级众多的大学那是非常不现实的。如何在减少教师负担的同时,又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操作实验的成绩进行有效评价呢?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型实验考试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将工作单与观察评价相结合的操作考试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的工作单评价,实际上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依据评价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工作单,学生依据工作单进行实际的操作,完成工作单上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工作单进行评价。对于工作单的设计,一般分为3种类型:一,开放性工作单。要求学生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在空白的工作单上;二,一般提示的结构性工作单。要求学生按照提示的结构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三,充分提示的引导工作单。它针对具体任务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写在工作单上。不同的实验任务以及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需要开发不同的工作单,过多的提示会限制学生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相比之下,结构性工作单在评价中比较受到青睐。当然,要全面考察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仅依据工作单是不够的。对于工作单上最终无法评价的项目,如仪器是否调整到位,电路是否连接正确等,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评价,最后将两者综合。对于观察评价的实施,也有多种方式,检查仪器是否调整到位的,可以让学生调节到关键步骤举手示意,教师评定;检查仪器是否连接正确的,完全可以等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评定,无需打扰学生实验。

二、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案例

由于实施的是抽签式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所以必须对多个实验进行工作单的编制。下面以“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为例,介绍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法。编制工作单之前,首先制定相应的评价项目及权重,并对各项目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分类,,这是一个具有一般提示的结构性工作单,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步骤以及要测量的物理量。整个实验中,“仪器的安装和调节”以及“实验素养”的评价需要教师采用观察法进行评价,考核的项目只有4项,其中3项可以通过一次观察一起完成,大大减少了教师观察的工作量,一个3O人的班级2个监考老师足够。其他项目的考核都可以通过批改学生工作单进行,从学生的回答来推断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如测量部分,学生设计和记录的“钢丝伸长测量”实验表格反映了其是否采用了等额增减砝码的方法进行测量,其他各量的测量结果反映了学生使用长度测量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操作考试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

一直以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这门课不是很重视,实验时由于一个老师要指导较多学生,无法监管到位,不少学生常常在实验操作中偷工减料,如用分光计进行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时,不进行分光计的调节就直接测量;如在电学实验中,利用其他同学搭建好实验电路快速获取数据;在2人或多人一组的实验中,只记录数据而不动手操作。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是通过实验报告或笔试来评定,这些方法都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产生了不动手也一样能拿高分的错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必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而操作考试是最佳选择。我校2006年起开始实施抽签式的操作考试评定以来,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改善,缺席的及想混实验的学生减少,实验室开放仪器使用率提高,整个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在进行基于工作单和观察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由于仪器有限,同一个专业的,或者同一个班的同学无法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考试,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协调考核试题之间存在的难度差异,使得试题具有可比性,考核具有公平性。如何来协调,可以利用工作单设计的灵活性。对于实验难度较大的,工作单题目上设置的提示相对多些;对于实验难度较小的,则更多地将设计性实验融入到操作性考试中,工作单设置的提示也要少些。其次,为了考核的全面性,针对具体实验制定出详细的评价项目和权重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单的设计要涵盖大部分的评价项目,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通过实验观察完成剩下小部分项目的评价。对于具体的观察评价项目,还需要给出观察的标准,使评价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李林,施芸城,钟宏杰.物理实验课不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操作考试的积极效应最为明显[J].大学物理,2010,29(2):43-46.

掌握物理考试策略 篇7

审题是解题中的核心问题。要认真、细心, 对题中关健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 搞清物理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表示, 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健。审题中不要急于求成, 审题过程中, 要边思索、边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正确还原物理模型, 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快速思考

认真审题, 就是为了全面、快速、准确地思考, 要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眼看”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要全面、细心;“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手段;“手画”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可以画一些必要的运动草图、物体受力图、物理变化的过程等等, 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中的突破口;“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全面、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准确运算

有了思路和方法, 根据物理定律和物理原理, 对已知、未知条件列出方程和关系式。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牵涉到数学上的一些运算, 一般情况下运算要求不太高, 运算过程并不是太复杂, 因此, 在求解运算过程中, 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另外“快”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在运算过程中, 有些同学喜欢“跳步”、“漏步”, 认为这样节约时间, 这恰恰是答案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对于标准化考试, 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只要求最后答案而不要过程的试题, 往往会因此导致前功尽弃, 错了还不知原因。运算中要又快又准完成解答。

四、巧破难点

大多数难题一般都以一大题带一小题的形式出现 (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都是此种形式) 。不要以为这样是使题目复杂化, 相反, 小题的出现不仅分散了题目的分值, 更为你的解题创造了条件。大家都知道, 一步登天可谓难之极矣, 然而要是有梯子, 情况就会不一样。小题的作用正是如此。分成几份, 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 从而能让你各个击破, 逐一解决, 最终究成解题任务。因此, 解决难题时, 合理运用各小题的结论, 一般能大大降低整道题的难度。其次, 当一些常规的思维方法像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等“正家功夫”遇到困难时, 不妨试试“旁门左道”。特殊值法与猜想法便是“左道”中的上乘功夫, 这类做法虽不可以作为解题步骤, 然而其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是正确的。对于一些题“繁”和解“繁”的试题, 解题时要保持冷静, 步步为营, 循序渐进, 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 再加上运算时仔细一些, 相信必能化“繁”为简。

五、细心验证

求出结果, 有些同学就认为万事大吉了, 这样做并不可取。如果有时间, 有必要回过头来依据题目的条件认真、细心地进行验证, 看一看解题过程是否完整, 答案是否合理。有些简单、明显的错误在验证中很容易发现。验证时, 并不是要求机械重复前面的解题思路, 可采用一些极限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另外也可在验证过程中进行“题后小结”, 总结解题的一些规律, 这些都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源于验证, 高于验证, 不要轻易忽视甚至放弃验证的过程, 要在验证中得到提高。

谈谈物理考试技巧 篇8

考试的最重要原则:沉着冷静, 不急不躁;认真细心, 条理答题;分时合理, 检查仔细。 答题的基本方法:先易后难, 顺序作答;难题拆分, 多得半分。 经验分享:不要认为读题是在浪费时间, 在已知条件和关键词上徘徊的过程就是我们求得正确答案的过程。

一、审题 (审卷) 是核心

浏览全卷, 立足全局;明确答题要求, 避免答非所问。

反对考卷一发下来就开始闷头答题。 在动笔答题之前, 一般应将全卷浏览一遍, 明确卷首或题首的提示或答题要求, 按规范要求答题, 杜绝不应有的失分。 试题中的关键词语常使用下划线, 以引起考生的注意。 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例1.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 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 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 “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例2.下列实例中, 属于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乘汽车时, 要系好安全带

C.投出的篮球, 离手后仍能向前飞行

D.锤头松了, 把锤柄往地上撞几下, 锤头就套紧了

1.如何读题?

无论是熟悉的题目还是“生题”, 都要逐字逐句地读题, 不能跳跃, 要先看完再写, 不要看到过程就立即产生解题的念头。 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 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 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 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 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 并不意味着有相同的设问。 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 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 难题和材料信息题甚至要反复斟酌。

例3.小明想通过实验测定一块具有吸水性的干燥矿石的密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时, 放上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如何调节?

解析:学生容易答成将平衡螺母向左移, 因为没看清称量前与称量时导致错误解答。

例4.用量筒装某种液体, 测得的体积为V, 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 重复上述实验, 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 在m—V图像上描述如图所示, 液体的密度为____kg/m3.

解析:学生容易与过原点的图像混淆, 导致错误答案是2.5g/cm3。

例5.正在平直马路上工作的洒水车, 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 它具有的动能如何变化?

2.如何审题?

解题时审题是关键, 否则将会离题万里, 前功尽弃。审题时需注意:

(1) 要会抓住物理题中的关键“字眼”及隐含的条件。

一道物理题中的关键“字眼”, 是题干内容的核心部分, 能否抓住并理解关键“字眼”及关键“字眼”隐含的条件, 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比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意味着:速度不变;受到平衡力或不受力。

例6.对于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的过程, 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

例7.在校运动会上, 钱程同学用50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掷出了12m远。这一过程中, 他对铅球所做的功为 () ;铅球在地面滚动过程中, 人对它做的功应为 ()

A.0JB.360JC.6000JD.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

(2) 抓住物理本质, 排除多余因素对解题的干扰。物体水平移动时, 不会克服重力做功, 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 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两灯串联, 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例8.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悬浮在水面下1m和2m深处, 由此可以判断甲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9.小红用一水平的力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 但未推动, 这是因为她的推力____桌子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 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 这时将唯一的正确选项答出。

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 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 先把它们排除掉, 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 最后确定一个选项。 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例10.下列用电器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饭锅B.电取暖器C.微波炉D.电水壶

例11.为了判断一根钢棒是否具有磁性, 侯雯同学进行了如下几组小实验, 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让钢棒靠近铁屑, 铁屑被吸引, 则钢棒具有磁性

B.用细线将钢棒吊起来, 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 则钢棒具有磁性

C.让小磁针靠近钢棒, 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排斥, 则钢棒具有磁性

D.让小磁针靠近钢棒, 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吸引, 则钢棒具有磁性

三、解答填空题应注意的事项

先前后连贯, 完整读一遍题目, 切忌断章取义。 对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回答要求用词简练、到位, 要用科学、规范的物理术语表述, 且完成填空之后, 前后要连贯、通顺。

例12.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时候, 臀部有灼热感, 这是用___的方法改变小孩臀部的内能的;家庭炒菜的时候, 勺把会变热, 这是用___的方法改变勺把内能的。

解析:学生容易错写成“摩擦和加热”, 这都是生活语言而非物理名词。

例13.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 放一杯水, 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和____。

解析: 向前加速或向后减速是错误的, 应向右加速或向左减速。

四、语言表达题的解法

要用规范的物理书面语言表述, 就要做到准确、完整、严谨, 条理清楚, 前后连贯。

1.简答题 (说理题)

找准原理与规律。 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 然后组织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例14.用久的灯泡壁发黑, 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时, 亮度比原来的要暗一些, 为什么?

解析:要答到两个方面。 一是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灯丝变细, 电阻变大;二是根据P=U2/R, 灯丝功率变小.

2.写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例15.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时,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说出操作步骤。

答:物体放在水平桌面,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摇摇匀匀摇摇速速直线拉动物体, 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大小 (二力平衡衡) 。

3.归纳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经常要根据某些插图或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在表述结论时, 注意以下几点: (1) 紧扣探究的主题, 套用已知的物理规律 (原理) 作答; (2) 结论准确、全面, 结论准确到什么程度, 由题中的数据决定; (3) 写出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凡是有两个以上影响因素的, 写结论时, 一定要加上“当……一定时……;或当……不变时……”的条件, 力求物理语言表述完整; (4) 注意逻辑性, 因果关系不要颠倒。

例16.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外力的变化关系的实验, 往往是在弹簧下挂成倍数增加的钩码, 记下钩码的质量及弹簧指针到达的位置, 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解析:常见的错误是:弹簧的伸长与钩码质量成正比。 漏写在一定范围内且质量应改成拉力。

例17.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 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 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 (或乙) 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 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解析: 写结论时要突出不同物质,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初中物理考试得分难之分析 篇9

通过总结, 我发现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得分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考试经验不足, 造成答题失误

学生在中考答卷时, 心理压力比较大, 紧张的情绪往往使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读题, 这是造成失误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中考前模拟的经验不足, 学校的模拟考试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 没有明确的复习定位,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经验的积累。如今年中考试卷在试卷卷首已标明g的取值是10N/kg, 而为数不少的学生都没有看到, 在解题时还在使用9.8N/kg进行计算, 这样不但增加了计算量,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而且学生用很长时间和精力计算出来的结果还不得分 (因为没有按照要求计算) 。同样失误的在填空题中也很常见, 有些题已经在题尾用括号给出需要填写的可能词语, 学生看也不看, 就凭老印象填空答题, 例如“照相机”答成“照像机”、“增大”答成“变大”, 这些虽然也说明我们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但如果临场经验丰富, 也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非常可惜的是这种失误不能考查出我们学生的真实水平, 原因就是我们学生的经验不足, 教师了解到这一点后, 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考试经验, 对每一次考试都要进行知识和经验两方面的总结, 以此来增长学生的知识量和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二、学生答题用词不准, 不使用专业术语

在试卷中, 部分学生答题用词不准, 还有很多学生习惯用俗语答题。比如, 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还有材料有关一题, 学生在回答时却写成和长短、粗细有关;探究实验题中晶体的熔化特点应该回答是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很多学生答成吸收热量, 不升温, 而不升温的意思有不变和降低两种可能, 用词不准, 不得分;热学实验题中, 水的沸点没达到100度的原因是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学生答成气压低;电学探究题中有一问, 答案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学生却习惯写成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造成失误。针对这些失误, 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课上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俗语解释虽然通俗易懂, 但一定要督促和培养学生养成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习惯。对待答题用词不准、不到位的具体问题, 教师要做详细分析解释, 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原因, 然后对易错之处做特别标注。

三、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对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

1. 写错字现象普遍。

在试卷中, 因为写错字丢分的不占少数, 横截面积的截字写成裁字, 惯性的惯字写成贯字, 势能写成垫能, 等等,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基础知识, 动笔少, 对自己要求不严导致的。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对易错的词或字做到提示, 要鼓励学生多动笔写作业、写练习, 还要认真检查, 及时发现并纠正。

2. 马虎大意、不善检查。

比如作图题, 一竖直拉着重物静止的弹簧测力计, 要求画出重物受到力的示意图, 题中给出弹簧测力计一个格代表0.5N, 有的同学画出两个力, 但没有标出力符号和大小;还有不少的同学只画了一个力, 另一个力给落下了。这是学生粗心大意, 马马虎虎造成的, 学生做完试卷后又不善于仔细检查, 所以不能发现问题, 造成丢分。

3. 对知识理解不透彻。

在探究实验中, 总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学生因理解不透彻, 回答成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 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造成解答此类问题出现障碍。

4. 计算题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

两道计算题难度都不大, 但学生答题状况不理想, 学生解题过程书写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不写公式, 只有计算式子;有的学生不带单位或者是单位不全;还有的学生不用物理量代表符号, 用x、y表示未知量, 不能充分体现其物理含义;还有的同学计算结果不准确, 等等。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教师就要加强日常规范书写训练, 严要求, 勤检查, 把规范书写培养成一种习惯。

高三物理模拟考试问题分析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考试,问题,对策,建议

为了检查高三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及时掌握高三考生复习功课的情况和帮助考生提高适应高考的能力, 我区10月份统一组织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本次考试物理试题的整体设计在测试内容、测试形式、试卷结构遵循江苏省2010年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 难度略低于高考。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结束后, 区教研室组织相关学校教师分析总结考试得失, 进一步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 及时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模拟考试存在问题

1.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改革, 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科学素质的考查, 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高考的目标。全区的模拟考试中,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不能重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及应用, 主要反映在: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不灵活, 对于没有复习到的选考模块表现尤为突出。

2. 部分学生基本技能不够。

基本技能的考核在高考中越来越显示出分量, 为选拔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学习, 基本技能的考核首当其中。本次考试暴露出学生基本能力不足, 主要有:在识记不清的情况下, 缺乏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计算能力及基本的数学分析能力缺乏;思维推理过程不合乎逻辑, 对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不予重视, 给解题带来盲目性;不会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 使解题过程残缺不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能关系三条常用解题线索相互脱节, 不能有机整合, 使解题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确率低。

3. 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缺乏。

良好的考试习惯及应试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本次模拟考试, 学生的不良考试习惯暴露无遗, 主要表现在:不去了解试卷的分量, 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不注意仔细审题, 解题不能做到先易后难, 按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不能做到认真答题, 每分必争, 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 不是认真分析、思考, 而是全部放弃。

4. 实验处理能力缺乏。

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 实验处理能力是衡量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及应用的主要标志。本次考试中, 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不去区别, 分压器连接错误, 图线画成折线, 不会利用图像处理非线性元件串联的计算。由此反映出, 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 尤其是数据处理的方法等能力欠缺。

二、下一步复习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1.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学生应夯实基础, 回归课本,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 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通过自己的看书去回顾知识,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通过做针对性的练习和教师的点拨归纳来加以巩固。教师在分析时应做到详尽、透彻, 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 适用条件,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 抓住主干知识, 打破章节界限, 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专题教学形式, 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加强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加以严格要求, 理解能力是基础, 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论证表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估算题的训练, 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 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

3. 注重良好应试习惯和技巧的培养。

复习中, 要强化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技巧, 严格做到通览全卷, 沉着应战;缜密审题, 扣题做答;先易后难, 从容解答;坚定信心, 力克难题;一丝不苟, 每分必争;仔细检查, 补漏纠错。重视审题训练, 从题目中提取所给有用信息, 挖掘隐含条件。应对物理选择题, 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 要抓住题干信息以及选项之间的联系, 通过训练掌握其特点和解法, 确保能有较高的正确率。

4. 强化实验复习。

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原理是为目的服务, 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是源于实验的原理。每个物理实验都有基本原则, 掌握和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物理高考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题是不少学生的薄弱环节, 复习中, 要紧扣《考试说明》中“实验能力要求”, 对七个力、电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要清晰掌握, 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假想和猜测的方法, 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赏析一道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物理题 篇11

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升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 mv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解析人在地面上受到两个力,重力和地面给他的支持力,根据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设地面对人的冲量为I,以向上为正方向列出式子:

I +(-mg△t)= mv

变形可得:

I = mv+mg△t

在这一步出题人设计了两个陷阱:首先,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地面和地球,弄不清地面对人的力仅指支持力而重力是整个地球对人的力,错误的以为地面对人的力包括支持力和重力同时也就是人所受的合外力,会得到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其次,如果忽略冲量的矢量性忘记规定正方向,可能会误得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在考后笔者专门对我校507名考生做了考察统计,发现犯这两类错误的占到考生总人数的17%。

接着根据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位移的乘积叫功。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的脚底和地的接触面上,在起跳的过程中人的重心虽然升高但是人的脚底始终没有离开地面,支持力的作用点并没有发生移动而且在人脱离地面的一瞬间立刻消逝,所以有力没有位移,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在这一步也有两个陷阱:如果不知道功的定义中力的位移指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误以为是整个物体的位移,从而把支持力的位移当成人的重心的升高,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对重心升高的计算中,最后得到错误结果。

我们的同学有惯性思维,在第一步解決冲量时使用了动量定理,马上想到在后面使用动能定理。但是问题就出在记忆这两个定理的时候由于受到误导或者不够细心,没有发现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一个细小的差别——动量定理中是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动能定理却是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一个是合外力,一个是合力,仅仅一字之差但是它们所包含的意思却是天壤之别。如果误将动能定理记为: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物体动能的增量应该等于一切外力所做的功和一切内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内力不能改变系统的动量,但是却能改变系统的动能。

大学物理网络考试应用与分析系统 篇12

关键词:大学物理,网络考试

1 引言

当前教学改革信息化,主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十分的普及。实现考试网络化,也是“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具体方法体现之一。

考试网络化可通过标准化题库,由计算机自动出卷,随机调题,并且由计算机自动判卷、分析结果。

考试的网络化有利于实现课程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有利于科学的教学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把有限的资源利用起来,体现了网络考试的科学、方便、节约、高效性能,下面就把网络考试应用与分析系统的情况做个简要的介绍。

2 内容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网络考试”是这种由用户终端浏览器和各种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应用,对访问的数据库进行考试管理或各种操作,同时实现交互操作。

网络考试应用与分析系统,建立了一个庞大各种题型题库,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可以同时进行多门考试和管理,迅速合理按照管理员预先设定,完成各种试卷多种组卷方式,并自动判卷,生成查询与各种分析报表。如图1为一份考试试卷的选择页面。

批改完试卷后,学员即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试卷,以及自己成绩的各种分析图表。如果通过多次考试,可以分析多次考试的情况,从而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自己什么地方学得不好,什么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提高。

3 功能

3.1 试卷形式

考试试卷的组卷方式可以分为随机、不随机试卷和题相同循序不同的试卷。

随机题目是由计算机按管理员预先设定随机选题。当题库中的题数较多时,随机试卷除了分数,知识点相同外,题目是不同的,这为实现“无监考考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不随机试卷是出固定的试题。所有的考生的考试题都是相同的,这些题目是由管理员在题库中选择考试的题目,点击添加就可以了。

3.2 出题形式

网络考试系统,要求能够合理的组合出所要求各种试卷。该考试系统采用选择知识点和难度等方法来处理,设置知识点、难度来随机出题数量,到题库中去找相应的试题,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这些知识点、难度,可以按要求添加和修改。通过对知识点、难度等的设定,可以从各门题库中动态的抽出设定的考试题型和数目。对伪随机的现象,考试系统对产生的随机题进行了循环判断,保证了不会存在伪随机。

3.3 考试分析模块

以往考试只有出题功能,没有总结、分析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考试目的所在。本系统通过分析模块,通过对每张卷、每道题、以及每个知识点信息的采集,用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加以显示如图2、图3、图4。图表的总类有各期班各次考试成绩图、各期班累计考试成绩图、各期班知识点得分率图、各期班3种难度得分率图、各期班得分成绩图以及相应的个人的各种图表。通过图表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考试结果和各种情况。这样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教学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下一步解决这些考试中的问题和弱点,加强上课的重点,就可以提高成绩。

3.4 题型设置

网络考试不能只是选择题,需要和正常笔试一样的题型。同时考试需要对题型进行设置。可以随意添加任何适合于网络上进行的考试题型,所有的过程都是动态的。管理员改变题型,考生的试卷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3.5 试卷批改

可以自动判卷。有一些题型,不能自动判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教员人工判卷。

当所有试卷都改完时候,这时最后的成绩就得到了。考生就可以通过检索查到自己的成绩和考试分析资料。

3.6 其他功能

该网络考试系统,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如对数据库中各个表进行操作管理功能,很好地控制各门考试的题库和考试状况,对在线考试考生、注册的考生、管理员等具相应的管理功能,同时对IP的管理也加上了一些限制,对系统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也有充分的考虑。

4 结语

此考试系统在多所学校考试中进行了测试,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地方。由于时间仓促,在以后的使用中,会不断完善升级。

参考文献

[1]唐立山,等.非数值并行算法.科学出版社,1998.

[2]丁宝康,等.数据库实现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音乐类课程下一篇: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