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宗旨(共12篇)
工作宗旨 篇1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在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 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嘱, 完成治疗计划, 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患者态度是不善交流, 不听取意见, 让患者绝对服从医护人员, 是服从型护患关系。为了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我们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点, 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1 充分认识新的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已逐渐取代了旧的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但三者在不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人的疾病是有机的、自然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一种表现, 是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只有对人类疾病的本质有深刻的了解, 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充分的认识, 重视环境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自觉主动地在护理实践中做好心身整体护理。
1.1 社会变革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服务范围拓宽, 人们不仅注意防病、治病, 还注重卫生保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 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医院开设“家庭病房”、“点名服务”、“精神心理咨询”、“社医服务”等项目。
1.2 国外对患者进行护理, 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院袁剑博士在80年代将整体护理引入我国, 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强烈反响。
1.3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一种新型、科学护理模式, 对患者的护理是连续性、系统性。包括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保健指导, 纳入护理日程, 病历资料, 出院后随访工作, 都输入电脑, 为患者身心提供方便。
2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整体护理
2.1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 还应有高度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疾病谱的改变, 人们健康观念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 促进人们思维方式改变, 所以护理人员应有心理学、社交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 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 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护理及护理诊断。
2.2 护士在多元化场合中, 应当充当不同角色, 患者不论在医院、在家里就医, 由于文化层次、社会环境、信仰不同, 对健康有不同认识和需要, 护理范围和场所不断扩大, 从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等, 不仅是床边护理服务提供者, 还可能是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
3 改变医护和护患关系
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摆脱了常规护理方式, 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加强, 时时刻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 以患者问题为目的, 医护主动交流自己看法, 共同分析病情。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的需要, 对待患者热情、周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问题及有关疾病知识,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达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4 运用心理学、伦理学指导护理工作
在新的医学模式中, 心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也足说明这个道理。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 它运用了心理学原理治疗患者的疾病。其特点在于通过护理工作者的态度、语言、行为有意思地影响患者感受和认识, 从而改变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进而达到防病治病, 加速康复的目的。伦理学作为一门道德力量, 对护理效果产生重大作用。临床护理既是一个“药治”过程, 又是一个“心治”过程。心理学通过观察研究患者有心态进行护理, 而伦理学则是通过道德发挥作用, 即通过护理人员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影响患者的心态, 使患者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中, 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加强心身兼护提高护理质量
旧的医模式把疾病看成单纯的躯体性病理表现,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作用和影响并不重视, 追求的是患者的躯体健康。
反映到护理工作上, 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这种护理模式忽视了患者的精神健康。新医学护理模式, 把环境、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认真分析, 并施以心身兼护。“心”与“身”运用自如, 配合默契, 就能提高护理质量。
工作宗旨 篇2
在护理管理中,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有利于病人为宗旨,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与流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全院护士的服务意识,视病人为亲人,为广大群众服务、造福百姓,以“爱心、服务心、耐心”来为广大病患服务,使病患群众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品质。
在护理工作中秉着“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热情、亲切地接待病患,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为病患提供针对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治疗性的需要,护理用品在患者伸手可及之处。为病患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促进病患早日康复,进行健康指导和出院知识宣教,最大程度地帮助病患恢复社会功能,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
牢记宗旨立志为民 篇3
话不多,句句掷地有声,办起事,件件实实在在,这是杞县民政局局长汤宗立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在民政局任职7年多来,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忘我工作,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倾注到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身上,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开创民政事业的新路子,使民政局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受到了群众普遍赞扬。
敬老院建设成为乡村的一个亮点
五保供养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保工作难往往也是因一个“钱”字扼住了问题的“症结”。汤宗立时刻将此事挂心头,为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他多次到省、市民政部门汇报杞县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自2007年开始,先后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全县敬老院改建扩建工作。目前,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由原来的10.3%,提高到现在的40.1%。每个敬老院都配备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和取暖设施等生活设备,大大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同时,他还积极协调卫生部门,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五保老人们体检。此外,他还亲自参与制定了敬老院《院务管理制度》、《伙食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敬老院工作纳入县民政局责任目标管理,使敬老院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接访成了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他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民政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他把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作为工作宗旨。对每位上访对象,他都耐心地听其诉说,做到能解决的事情不推不拖,尽量尽快办理。杞县傅集镇韦庄村复员军人韦传明,来该局反映其居住的房屋倒塌,老伴患有多种疾病,生活十分困难等问题,汤局长接访后立即派人前往落实,不仅帮他建了两间新房,还给予了救济。韦传明十分非常感谢地说:“在汤局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作风扎实,什么叫雷厉风行,什么叫为老百姓着想。”自开展接访活动以来,经汤宗立局长接访的各类困难群众、残疾人、优抚对象有3200余人,他们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汤局长心中装着全体优抚对象,他说:“优抚对象有功于国家和人民,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一个最特殊的保障群体,我们要尽量帮他们想点什么,做点什么。”杞县有各类优抚对象1万余人,国家连续为各类优抚对象提高了抚恤定补标准,每逢提高标准文件下达后,他总是及时协调财政部门尽快筹措资金,以保证各种款项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震灾当头方显共产党员本色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地震灾害后,汤宗立局长和杞县的民政工作者时刻牵挂着受灾群众。
乘着全县捐款的热潮,汤宗立“趁热打铁”,于5月18日下午举办了一场大型赈灾募捐义演活动,仅3个小时,现场捐款就达36.6万元。在全县踊跃开展捐赠活动中,汤宗立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他每天从早上忙到深夜,困了就在办公室里打个盹,饿了就泡块方便面,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通过全体民政人的努力,杞县接收捐款达464万元,捐款数额位居开封市全市各县、区之首。
5月的中旬,正是新蒜上市的季节。素有“蒜乡”之称的杞县民政局局长汤宗立深知大蒜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5月21日,他就组织全县民政系统迅速行动,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号召全县广大群众踊跃捐赠大蒜。不到两天时间,接收捐赠大蒜近300吨。5月23日下午2时许,汤宗立同县领导一起,带领满载百万杞县人民深情的大蒜车队,赶往四川绵阳地震灾区。为尽快将大蒜送到灾区人民手中,车队争分夺秒,昼夜兼程。一路上,大家吃住在车上,饿了啃块干馍,渴了喝口瓶装水,途中余震不断,险象环生,一行人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经过28个小时的急行军,于24日下午6时,车队到达绵阳。物资接收站负责人看着堆积如山的大蒜,感动地说:“你们给灾区防疫送来了最紧缺的物质,太谢谢了!”
工作宗旨 篇4
关键词:田家英,秘书工作,信访工作,工作宗旨
我党的历史上, 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秘书工作必须“忠诚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毛泽东同志十分赞同这一指导思想。这一提法强调党的秘书工作不是服务于某位领导个人, 而是服务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 党的秘书工作也就是为实现这一根本宗旨服务的。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的秘书工作职责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但其宗旨却始终不变。
建国后, 随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日益增多, 信访工作也成了党的秘书工作的一部分。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的田家英就协助中央书记处处理人民给党中央的来信,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长达18年之久。在其一生中, 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最深的, 主要是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关心群众生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个就是实事求是。田家英曾说,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思想已融化到他的血液里。他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领悟, 并把这一思想自觉地贯彻在自己的各项工作中, 特别是他所负责的中央秘书室的信访工作之中。
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
毛泽东曾接到不少人民来信, 他几乎每信亲阅, 有的直接回信, 但大多数由田家英代为回信。共和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诸方面, 各种新老问题交替出现, 反映或要求解决问题的人民来信涌向各级党政机关。为加强信访工作, 中共中央书记处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来信来访工作的中央政治秘书室, 后改名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即后来的中办信访局的前身) , 田家英任主任, 具体负责、领导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直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民难的一条主要途径。作为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深刻的领悟。他常说, 群众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 要求帮助解决困难, 反映情况和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是人民群众对党信任的表现, 是党真正代表群众利益的一个标志, 如果不认真对待, 不负责处理好, 怎能对得起党, 对得起人民?
群众来信来访越来越多, 反映问题及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多, 信访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不少领导机关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却有些不重视, 针对这一情况, 田家英领导秘书室的同志在调查研究之后, 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呈交了一份报告, 提出要正确对待人民来信来访。毛泽东阅后, 肯定了该报告的基本观点和意见, 并于1951年5月16日作出重要批示, 然后下达到各中央局及各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在报告批语中, 毛泽东特别说明这是专为他处理人民来信的秘书室写的报告, 指出该报告的观点是正确的, 并进一步强调:“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 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 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 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 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文件下发后, 引起了各级党委机关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重视, 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信访部门。信访部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信访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也为做好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疏通了渠道。
二、及时反映并满足人民群众合法、正当的要求
1949年, 田家英看到上海市反映有许多人失业而使生活发生困难的人民来信, 立刻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这对不久后中央作出“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大决策、缓解当时颇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政策指示全国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 对包括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内的人, 给以工作, 给以饭吃。尽管党和人民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了大批失业问题, 但直到1952年失业问题仍很严重。自1951年冬以来, 秘书室仍不断收到反映失业问题的来信。1952年5月27日, 田家英领导的秘书室向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 其中写道:一至四月共收到反映失业情况和要求就业的来信645件, 内32%是知识分子, 24%是工人、店员, 20%是遣散的国民党党政军人员, 10%是城市平民。毛泽东很重视该报告, 并批转给周恩来。他在批语中写道:“失业问题仍颇严重, 此件请一阅。似宜由中央劳动部或直接由政务院召开一次失业问题处理会议, 由各大城市及各省派员参加, 订出可行的处理办法。请酌定。”这引起了后来有关政策的出台。
建国后的第二年, 北京大学有人来信反映学生功课负担太重, 营养不足, 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田家英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立即将此信呈送毛泽东, 毛泽东批给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不久后, 教育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 报中央批准后实施, 从而提高了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伙食费标准, 改变了功课太多太重的状况。也是在这一年, 田家英收到一封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老师的儿媳吴启瑞写给毛泽东的信, 看到吴在信中反映自己孩子多、经济拮据, 请求领袖给予关怀的内容, 虽觉得来信谈的不是什么重大政治问题, 田家英还是将信及时转送了毛泽东, 毛泽东亲自回信并用自己的经费助其摆脱困境。这一件小事既体现了毛泽东关心群众疾苦, 密切党群关系的领袖风范, 也反映了田家英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在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反映农村缺粮的信件比较多, 当时有些同志思想上有顾虑, 不敢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对于这种情况, 田家英气愤地说:“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 怕丢乌纱帽, 就不给老百姓办事, 这像什么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做不到, 难道连后天下之忧而忧也做不到吗!”他督促有关同志赶快把这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向中央反映, 并说:“如果出了什么问题, 由我田某负责。”为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 他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后来, 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调查研究的结果, 他甚至还大胆地向毛泽东建言采用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包产到户的措施, 以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解决农村缺粮的问题。
三、反映危害人民利益的来信则严肃对待, 认真处理
对于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造成不良政治影响的事, 田家英和秘书室及时报告毛泽东并提请予以制止。例如1951年国庆前后, 田家英发现有部门动员群众成批写信颂扬党的领袖和党中央, 便要求秘书室综合情况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 提出“群众对党与革命的热情, 应由群众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决不应由党政机关普遍动员去写信发电, 表示庆祝。这样做, 必然引起群众不满。”“国庆节收到的群众贺电有两万四千多封, 电报费达十亿三千余万元。对于邮电部的这种做法, 我们已取得杨主任的同意, 经过中央政府去信制止。”针对这一情况,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制止动员群众向中央写致敬信、发贺电和送礼的指示:“送礼物是不必要也不应该的, 动不动制送锦旗, 更是铺张浪费。各地党委对于这些现象应当认真纠正, 必须养成朴素节省的风气, 必须制止任何一种浪费民力、物力的事情。今后任何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均不许动员群众写信发电。”对于危害人民利益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 田家英更是深恶痛绝, 勇于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斗争。对这方面的来信, 他一方面要求秘书室的同志严肃对待, 认真处理, 指导有关同志将情况报给中央, 另一方面, 对于重要的案件, 他都仔细审阅, 提出拟办意见后送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 且细致地审查处理结果。中央把这个报告转发各级党委, 毛泽东同志的批语说:“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 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情况, 并向它们展开坚决的斗争。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 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乱纪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 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这就推动了“新三反”政策的出台。
四、信访工作中确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
在信访工作中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田家英非常重视。1961年, 许多群众来信揭发某些干部不顾群众生活困难, 对上级隐瞒真实情况, 只报喜不报忧, 并对写信向上级和中央如实反映情况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田家英认为这是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应当引起注意, 并要秘书室同志向中央汇报这方面情况。刘少奇看到汇报后当即批示:凡是反映重要情况和揭发干部错误的来信, 不转原件, 将来信人姓名、地址和可能找到来信人的有关字句抹掉, 打印转办, 这就解决了既保护来信来访群众, 又把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转交有关部门处理的问题。这个办法, 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一直作为制度坚持下来。在1964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 由于这类来信较多, 全部打印确有困难, 不得不将部分原信转交省级以上领导机关处理, 但为了保护来信人, 田家英让有关同志起草了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通知, 请他们一定不要再将原件下转。
五、坚持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案处理的原则
在1961年前后的经济困难时期, 党内民主生活受到严重破坏, 人们不敢讲真话, 不敢反映真实情况。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秘书室办信的一些同志也存在着某种宁“左”勿“右”的情绪和思想顾虑, 他们把人民来信中某些批评党的工作缺点和错误或者带有谩骂词句的信件当作政治问题对待, 转给了公安部。田家英发现后, 及时、耐心地教育大家, 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关心人民的疾苦, 不要动不动就把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民来信当作反动信件处理, 并就此类信件的处理原则专门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指出, 除了要从根本上打倒共产党的以外, 一般表示不满意见的, 都不要当作反动信来看待, 不要转交公安部门追究写信人。信中谈到的具体问题, 能够处理的, 就交有关部门处理;不能处理的, 可以存档不办。
在此基础上, 田家英领导秘书室的同志还对来访的情况进行反复研究, 把取闹的人分为无理取闹和有理取闹, 又对有理取闹的人提出了“两案处理”的原则, 即:对其扰乱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的取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必要时由公安部门予以制止;但对其要求中的合理且可能解决的部分, 则应认真对待, 予以解决。
这样, 通过田家英的积极工作, 并在毛泽东的首肯下, 信访工作中按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案处理的原则得以确立。它是我党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政策在信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有利于确保信访工作沿正轨运行, 特别是有利于防止和纠正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为敌我矛盾的错误倾向。
参考文献
①傅西路.毛泽东秘书思想的主要内容.秘书工作, 2004, 03.
②董边等编.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③彭亚新.田家英小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④叶永烈.毛泽东的秘书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践行服务宗旨开创工作新局面 篇5
从江县农业办公室
各位领导:
农业办公室是县委、县政府综合协调议事机构,服务农村、农业、农民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今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我办按照省、州、县的总体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心、两圈、三带”战略发展思路,结合农村、农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努力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便民、利民、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水平,不断深化为民服务意识,为建设平安从江、和谐从江添砖加瓦。在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产业调整搞好服务
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的重头戏。遵照县委、县政府把我县作为泛珠三角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我办开展了产业走向与结构调整大讨论,围绕“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大家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合农办工作实际,我们一是牵线搭桥,引荐湖南省城步县高寒山区反季节蔬菜开发商与拥里乡宰略村联合开发高产、优质西红柿生产基地120亩;二是针对从江酒厂原料短缺,特别是高粱等主要原料购买难、运距远、成本大的实际和我办干部技术特长,引进矛台酒厂酿酒专用高粱在拥里乡宰略等村示范种植,为企业今后解决生产原料作探索,也为当地农民拓宽增收致富寻找新的途径;三是
组建科技服务团,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种植、养殖小区,为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指导。
二、围绕工作搞好服务
摆正公仆位置,努力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创造力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按照县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实施意见,我办先后制定了从江县农业办公室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实施方案;从江县农业办公室机关文化建设纲要和创建从江县“五型”农业办公室等相关文件,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领导”开展工作。一是拟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找答案、深入群众找答案,努力避免工作失误,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当好参谋助手的水平;二是发扬民主,让群众当家作主,无论是在农办自身管理,还是在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一言堂和一刀切,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三是以群众利益为工作立足点,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准绳,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三、围绕群众搞好服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内容多、涵盖领域宽,农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主要是结合农办业务和农村建设发展需要开展。一是在凝冻灾害发生期间,积极主动统计、反馈、汇报灾情;
二是开倡议活动,先后向挂靠帮扶的庆云、东朗捐助救灾资金1500元、衣服67件,向四川地震灾区捐献资金1200元;三是在灾后制定救灾生产方案,组织涉农部门深入拥里、贯洞等生产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柑桔、蔬菜灾后重建;四是围绕群众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与县组织部、远程教育办开展一户一技能培训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管理技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牢记宗旨 勿忘初心 篇6
摘要: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广大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学”得深入,“做”得扎实。作为渤海钻探第二固井分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我时刻告诫自己,无论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首先,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对公司的每名共产党员来说,想要勿忘初心就要围绕“从领先一步做起,向先进模范看齐,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主题,从思想觉悟、实际工作、道德情操等方面领先一步做起,持续向各类先进模范学习、看齐,努力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关键词:党员;牢记宗旨;勿忘初心
一、思想觉悟领先一步,在党章里找回初心
党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领会党章党规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在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规则和纪律约束,每一条都凝结着党的建设中的历史经验,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
因此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理论上的坚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
纵观落马的党员干部,不难看出党章党规意识淡漠是其走向犯罪深渊的重要原因,为此,党员干部要多向党章看齐、与党章对表,才不会脱纲离谱、脱轨越界,从党章里找回铁一般的信仰,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锻造政治灵魂,炼就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诱惑的初心。
二、实际工作领先一步,从先锋模范那找回初心
一部党的光荣史,就是一部先锋模范辈出的奋斗史。不论在管理、科研还是操作等岗位,党员都要以身作则,持续带头强化对从事业务的学习,通过不断钻研,力争成为岗位标兵、业务能手,成为群众心服口服的模范尖子。
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刘胡兰、江竹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甚或是我们身边的秦文贵、郭如峰、牛星壮……他们在工作中,都切实做到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关键时刻能冲锋在前,争做贡献、争当先进。
党员是在各自岗位上,忠于职守、塌实严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党员是自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人,党员是不忘初心,并以高度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利益而拼搏奋斗的人。
三、道德情操领先一步,于古圣先贤处找回初心
党员要时刻注重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兴趣爱好,脱离低级趣味。在工作、生产的时时刻刻,都要带头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用实际表现影响身边的群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古圣先贤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愿,恰恰也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找回“立党为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初心;从“一钱太守”刘宠那找回“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初心;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那找回“心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在“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里找回共产党人无私无欲,察民心、听民声、顺民意的初心。
学思践悟,关键在悟,最终要形成觉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真正形成了觉悟,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定性。这是一份平凡的初心,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正是在这平凡和高尚中才能孕育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全体党员都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党章里、先锋模范和古圣先贤那里汲取养分,找回初心,保持内心笃定,信念如磐,才能做合格党员。
参考文献:
[1]韩正.牢记使命、牢记宗旨奋力开创上海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3(2):3-5.
[2]辛世杰.发扬革命传统牢记党的宗旨[J].重庆国土房产,2011
(4):8-9.
[3]孟伟.牢记宗旨务实担当加快发展[J].决策探索月刊,2016
坚持服务宗旨创新服务手段 篇7
服务创新夯根基
通过拓展联盟商家, 满足联通VIP客户的消费需求。商家拓展遵循“客户需求愿望大、参与度高、受众面广的商家”为首要原则, 结合新型电子二维码的特色功能, 将联盟商家会所信息以彩信形式发送给客户, 客户持电子二维码至会所消费享受优惠服务。今年, 常州联通VIP客户俱乐部发展联盟商家会所已涉及影院类、车务类、休闲类、餐饮类、绿色通道等各类会所, 为VIP客户提供专享优惠服务, 受到了VIP客户们的青睐。
服务常规入人心
以“精彩沃体验”下午茶为主题的常规下午茶活动, 以固定时间、模式在常州联通万福桥营业厅以下午茶形式开展, 主要面对新入网客户、手机软件使用中存在疑问的客户等, 并且进行iPhone手机特色功能介绍、iTunes帐号注册、手机邮箱注册、WO门户注册、特色软件介绍、协助下载、疑难解答等。
服务特色促发展
特色服务之一:3G智能软件体验。转变常规下午茶模式, 以“智能软件应用”为主题开展“精彩沃体验”下午茶活动, 组织专业客服经理与手机玩家队伍走进各个营业厅, 现场展示3G智能应用软件, 指导客户下载、应用, 让更多的客户参与3G软件互动, 体验3G网络, 提升3G使用流量, 让3G应用优势更直接体现, 更深入至客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特色服务之二:3G应用线上服务。随着3G智能终端的普及, 微博已成为时下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 常州联通VIP客户俱乐部于2012年7月创建了新浪认证微博号“沃的常州VIP家园”, 旨在开展了各类基于微博为载体的主题活动。
特色服务之三:3G玩乐联通关爱。以贴近客户需求, 结合时令特色、全区性联动三个方面贯穿全年俱乐部联谊活动, 以期达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客户反响热烈认可的工作目标。2012年常州联通开展了各类面对客户的主题活动。
此外, 常州联通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如三八丽人行、六一“天才小画家”亲子创意涂涂鸦大赛、献给老师的礼物、高考咨询面对面、快乐中秋WO们一起看电影、“乒乓在沃”第三届中国联通乒乓球挑战赛、“精彩在沃渔乐无限”垂钓比赛、“缘聚联通畅享秋韵”登山比赛、“筝舞蓝天畅享在沃”风筝比赛等, 通过开展各类VIP客户俱乐部活动, 向客户展示联通的明星终端, 让用户充分体验3G网络的优势, 同时, 也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客户对联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牢记宗旨办好都市娱乐节目 篇8
一、争做学习型记者
对于电视记者来说, 报刊、广播媒体记者是我们的老牌竞争对手, 而网络媒体大军在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并有一家独大的可能。由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在与其他媒体打时间差上没有对手, 电视报道手段由于制作过程复杂已显得有些笨拙, 这就要求电视记者扬长避短, 学习网络知识, 为我所用。电视记者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段在采访地将文字、视频信息及时传回编辑部, 使其能尽快见诸于荧屏, 所以争分夺秒发信息是一个成熟记者具有时间观念的具体体现。为此, 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能需要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变世人有目共睹, 我们国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了不起的成就的取得, 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促其实施的结果。电视记者必须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和文件的学习, 随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与不变, 把握时局。作为地方台记者, 还要熟知地方党委和政府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作为记者, 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尤其需要学习, 补充新鲜知识, 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二、要善于调查研究并养成习惯
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由于要操作摄录设备, 有些重要新闻线索、重要环节容易在手忙脚乱中被忽视和遗忘。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其实学会调研应是一个成功记者最应具备的基本功。电视记者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庐实践经验不多的新兵, 最容易犯的职业错误就是浮躁, 凭想当然报道新闻。在对事物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就轻易落笔下结论, 为图快发消息, 蜻蜓点水, 使报道不到位, 不痛不痒, 甚至失实, 这是记者之大忌, 以往报刊、广播、网媒同行瞧不起电视记者也正基于此。在其他媒体人的眼中, 电视记者也就是舞枪 (摄像机) 弄棒 (麦克风) 的一批武人, 文学、文字功底捉襟见肘。作为电视媒体记者, 我们既应该把这作为耻辱, 又要作为一种鞭策和激励, 而更重要的是后者。
调研能使记者充实, 深入调研则使自己能比其他记者掌握更多的事物的第一手资料, 这就是财富。你手头上的第一手材料越多, 你就越有发言权, 搞起报道来你就会有根有据, 顺理成章, 不会让人瞧不起。尤其是对一些专题节目, 则能进行深度报道, 切中时弊。
调研的路子、方法很多, 五花八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商贸集市、宾馆校园、办公场所、酒店餐桌, 到处都应该留下你采访调研的身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记者要腿勤、嘴勤、手勤,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以最大的努力获取最多的信息。
三、广交友, 不树敌
一个成功的记者, 身边一定会拥有众多的朋友, 很少树敌。因为朋友圈是你职业生涯中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过去都说, 记者是“无冕之王”, 其实不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社会环境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甚至社会流传着新三防的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 意思是说, 如今的记者就知道到处要钱, 不给就翻脸, 动不动就以发批评报道相要挟。客观地说, 这样的记者不是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 他们是记者中的败类, 他们应该被逐出新闻队伍。做一个好记者, 一定要谦虚、谨慎, 保持职业操守。即使是发正面报道, 也不要言过其实, 一定要维持事物的本来面目。负面报道就更应该慎之又慎, 不要拿大棒吓人。记者要凭事实说话, 从善意目的出发, 本着对被采访对象负责、对社会负责, 也要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组织报道。
做记者要永远记住, 广交朋友 (当然不是无原则地交友) 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四、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当今是网络时代, 信息爆炸。打开电脑, 各类信息充满荧屏。国际的、国内的, 外地的、本地的, 难以一一阅览。这反映一个事实, 就是由众多媒体和网民积聚起来的信息数据库十分庞大。作为网民也好, 作为记者也好, 你可以自由地在网络空间里挑选你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电视记者不仅要广泛涉猎来自于国内外的各方面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
对通过学习和调研活动所获取的信息, 要分门别类及时留存, 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地方台记者, 对于采访辖区内市、县、乡 (镇) 、村, 重点企业、商贸集市、各行各业、人文地理等基本情况要有累积并及时存入电脑, 平时还要留意某些方面的改变。对于一个记者来说, 大脑不能是一片空白, 比如说被领导约谈工作或与朋友间交谈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知识面的丰富, 这便是你的另一资本。
五、一定要有拳头产品
作为记者, 职业生涯中一定要有一、两件甚至是多件让观众感到值得回味、让自己感到值得骄傲的作品, 这是一个成功记者的必备。要做到这一点, 当然不是容易之事, 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要有长远规划, 把生产精品作为事业奋斗目标。一旦发现好的题材, 就要矢志不渝, 全身心地投入造就自己的好作品。获奖不是目的, 获取观众和同行的认可才是最大的快乐。■
摘要: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净化荧屏、把握好主流媒体的正确导向, 国家广电总局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本文强调要标本兼治, 抓科学监管固然重要, 抓人的政治思想教育更重要, 问题出在节目里, 根源在人的头脑中, 牢记党的宗旨是根治低俗倾向、办好电视节目的根本。
商事租赁法立法宗旨的选择 篇9
商事租赁是商主体以营利为目的而持续实施的租赁行为, 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事租赁包括商铺租赁、厂房租赁、写字楼租赁、设备租赁。狭义的商事租赁就是商铺、办公室这样的财产在商事领域使用权的流转。本文就是以狭义的商事租赁为论述对象, 即以商铺租赁为主。从概念来理解, 商铺租赁即是承租人租赁出租人的房屋, 并将之作为商事经营活动的场所, 看似与居住租赁区分明确, 但在实际生活中, 作为租赁标的的房屋并不会自我标明用途。因此, 笔者认为需要从两方面综合界定商铺租赁。其一, 商主体 (承租人) 为企业。其二, 租赁物被用来作为商事生产经营的处所。二者同时满足才是商事租赁。明确商事租赁是什么仅仅认清了其本质, 而分析它为什么要成为一项法律制度, 以及该制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这也是事实认定与价值判断的关系。我国《合同法》第13章用了25个条款界定租赁合同的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租赁合同的含义、租期、转租、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义务、优先购买权等内容。租赁合同的这些条款可否用于商事租赁呢?不得不承认, 在合同自由理念的支撑下, 租赁合同的基本条款仍然可以适用到商铺租赁中。但如果适用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那无疑对商主体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所以应该尽快建立商事租赁制度, 以满足现实需要。
二、法国商事租赁制度的立法宗旨及评析
商事租赁制度最为完善的莫过于法国, 从1926年创设商事租赁以来, 历经20多年的修改与完善, 终于在1953年颁布并开始实施一项法令。法令以商事延展权为核心内容, 奠定了商事租赁的基本合同机制, 后期虽然经过多次修改, 但在2000年重整商法典时, 多数条文仍被纳入到第四编“营业资产”的第五章“商事租赁合同中”。立法者对此项制度的各个细节精雕细琢, 但立法宗旨始终是朝着有利于承租人的方向。
“商业所有权”概念的确定。1926年商事租赁制度初建以来, 就对商业场所承租人给与特殊保护, 最为典型的是“商业所有权”。所谓商业所有权, 实际上是指承租人在租赁合同届满时享有续租的权利或主张赔偿的权利。在法律性质上, 这一权利是相对权, 而非对世权的“所有权”。由此, 也可以推断出立法者的旨意, 将商事租赁物权化, 以此保护承租人的权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 商事租赁制度的种种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总之, “商业所有权”统领下的规则已经失去了时代价值, 甚至会延缓商事活动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
法定续租权的确立。1953年经过修改的法令确立了法定续租权, 自此, 商事租赁制度才寻得了其制度构架的核心, 对承租人权利的保护就更为绝对。法定续租权即租约到期后商事承租人要么继续承租, 这和民事租赁并无差异, 只是租金需要调整;要么, 也可以要求出租人支付因拒绝其承租租赁物的补偿金。当然, 法定续租权又并非无条件适用, 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可排除适用: (1) 因“重大的或正当的原因”不再续租。 (2) 租赁物有倒塌的危险或者是不卫生的房屋, 承租人也不享有续租权。 (3) 出租人因将房屋收回用于居住或对场所进行重建, 承租人也不能主张续租权。虽然说对商人承租人有必要给与保护, 但现在的这种保护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对商铺来说, 补偿金可以弥补承租人搬离此商业地段的部分损失, 但对于以网上销售为主的承租人来说, 经营场所的变更并不会减少销售量。相反, 搬至偏僻一点的场所反倒会降低成本, 间接增加收益。再如, 技术密集型的商主体搬离原来的经营场所同样不会导致顾客的减少。如果一味要求出租人赔付补偿金, 法律的公平、公正就会收到公众的质疑。
三、我国商事租赁制度确立的立法宗旨
进入21世纪, 商主体以经济势力雄厚的公司为主导, 并且租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承租人的公司在租赁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已并不多见, 所以, 将立法重心放在保护承租人身上欠妥当。笔者认为, 商事租赁制度的确立, 应依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利益平衡为立法宗旨。
(一) 出租人和承租人利益平衡
与居住租赁不同, 商铺租赁的双方都是商人, 实力相差不过于悬殊, 且目的动机都在于营利, 故商事租赁制度应尽可能保障双方利益平衡。例如在租期的限制上, 应该设有最低租赁期限, 以此来确保承租人前期的投资有所回报。但租期也不可过于漫长, 如法国规定的9年, 应当为出租人合理使用自己的租赁物留下空间。最低租赁期间和最长租赁期间都是违背合同自由的体现, 但它们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倘若法律给与出租人和承租人过高的自由, 就会出现投机性的超短期租赁合同或削弱所有权和租赁权界限的超长期租赁合同。这不仅会损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还会打破物权的法定性。
(二) 合同自由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商事租赁是商主体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的产物, 其本身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 与居住租赁制度中所蕴含的公共利益不同, 但制度设计仍需考虑合同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平衡。自古以来, 合同自由, 意思自治是合同法的霸王原则, 然而, 当它与社会密切关注的公平观念冲突时, 依旧被人们摒弃, 商事租赁制度在遵从商主体自由交涉的前提下, 应被赋予较多的强制性规定, 这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和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例如, 出租人不愿续租时, 对补偿金的确定就需依据一定的公共标准, 以此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和促进交易的尽快完成。
(三) 经济利益与制度利益的平衡
无论是商事租赁的承租人还是出租人, 他们都可以从商事租赁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利益的争夺是争议的主要原因, 法律的作用就是平衡他们的利益。而当事人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与法律制度最终都是统一的。比如说, 按目前法国法的规定, 受到利益的驱动, 承租人行驶自己的续租权时, 出租人不愿续租就需补偿承租人大量的补偿款。可能承租人在租期届满以后无心再经营, 但因为想要获得补偿金强行要求出租人补偿自己因不能续租造成的财产损失, 这种情况就需法律尽快做出调整, 或从租金, 或从租期的规定上间接阻止承租人的恶意行为, 以此完善制度上的缺陷, 进而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政辉.商事租赁的制度证成与内部机理——以商铺租赁为例[J].商事法论集, 2008 (总第15卷) .
[2][法]伊夫.居荣.法国商法 (第一卷) [M].罗结珍, 赵海峰译.北京:法律出版, 2004.
仙学的渊源及研修宗旨(上) 篇10
仙道学术是我国传统道教文化的根基,也是道教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研修的核心。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道教创立者之一的张陵(尊称张道陵),便在其著作《老子想尔注》中指出,人的生命中存在着一个长生不死的境界。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葛洪,在其《抱朴子·论仙》篇中,又提出了以“药物养生术数(1)延命”的思想。认为只要注重自身的练养,就可以向死神索回生命而长生。并在其《黄白》篇中,发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2)成金亿万年”的豪迈呐喊。
全世界共有五大民族宗教,即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我国本土的道教。在这五大民族宗教中,唯有中国的道教,敢言人的生命是可以“长生不死”的。若从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宗教来看,儒教学说只重生不重死,认为死是绝对的,终极的;不能考虑,更无法讨论。因此《论语》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知生,焉知死”?认为生前未知的事情还很多,哪能管得了死后的事情。死是由命运管着,由上天来决定,人是无法涉足,也无力过问的。生命如果有不朽,那就是现世的功德和名誉。
佛教的学说是建立在“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理论基础之上,确认死是必不可免的。因此,宁愿放弃现世的人事,而专心为死后作打算,藉以逃脱和避免因轮回报应所带来的死生之痛苦。
儒教和佛教,一个重现世却不能自主,一个不重现世却偏偏要修来世;这与道教“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重生思想产生出明显的差异。道教不仅在认识论和哲学观上同其他宗教文化大相异趣,其独具魅力而又神秘奇谲的仙道修炼学术,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宗教最为关键、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那么,道教所提出的“长生不死”之说及其相关的修炼学术,是否有其历史渊源和修炼依据呢?这就要从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和神仙三大流派谈起(详见下表)。
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吐纳导引术发展至西汉时期,对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武术内功的形成和建立,贡献极大。如果仅从其形成的功法而言,如“六字气诀”、“八段锦”、“五禽戏”和“易筋经”等,其功能效果只能起到调理经脉气血、强化卫气能量的作用;属于传统养生学和传统武学的范畴。而其在仙道学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却是失败的。
服食派早期的修炼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吞服自然界的空气和自身体内的元气,因其不卫生又极易造成气滞类的疾病,发展至唐代中叶便被淘汰。另一种是服食各种植物或矿物粉(如玉石粉),实验结果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死,但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国后期所形成的炉火炼丹术,也是在服食理念的引导下而形成的。由于所炼丹丸中含有矿物质和化学成份的毒素,发展至明代末期终被淘汰。但炉火炼丹的长期操作实践,为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和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即是从炉火炼丹的实践中产生的。
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房中派”。古代最初是想从男女媾精的性交活动中,寻找到长生不死的方法,结果发现了性能量(古称男人的性能量为元阳,女性的为元阴,统称为真气)。东汉黄老学派的魏伯阳,参同《周易》中的天文知识和炉火炼丹中药物化学反应的过程,来探讨房中术中的性能量的运炼及气化原理,从而写成了《周易参同契》。该书不仅为后世内丹术的形成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魏伯阳本人亦被后世的内丹家誉为“万古丹王”。然而,内丹术中对性能量的认识,以及在督任二脉上的小周天采炼和运炼方式,均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房中术。
道家学派则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末年的老子,其主要代表人物尚有关尹、鼓蒙、田骈、列子、杨朱、庄周等。道家学派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即《道德经》)、《庄子》、《列子》、《女子》、《淮南子》等。除此之外,还有《管子》中的《白心》、《内业》和《心术》上下诸篇;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因该学派以“道”为宇宙本原,故被称之为“道”家。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他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并以“道”为核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哲学体系,即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他看来,天地万物皆从“道”产生,整个宇宙有一个演化生成的过程;最后万物还将复返于道。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解释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大道是无形的,我虽然称之为道,却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
关于宇宙本原的“道”,我们从老子的著述中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的涵义。
1、道为无形无象,无具体规定性的“无”。
2、道为混成之物(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物不生不灭(如“独立而不改”)。
3、道在环形运动着,而且无始无终(如“周行而不殆”)。
由于老子所讲的“道”,有着以上多种涵义;后人对道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内部的分化,产生出诸多流派。其中对仙道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大派流,这就是庄子学派和黄老学派。
庄子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其代表著作为《庄子》一书。该学派继承了老子的“虚无”思想,认为“道”是虚无之实体,能生成天地万物。例如《庄子·知北游》中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这即是说,“道”确实存在,但它超越了感觉,不能用语言和名称来称谓。甚至认为“道”也不能称之为“无”,无总是对有而言的,是相对的;“道”应该是“无无”。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庄子学派提出了“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思想。即齐是非,齐生死的“齐物说”。由此倡导物我两忘的“坐忘”修养法,以便做到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这种修养法的根本宗旨,虽然是为了达到人生逍遥(精神绝对自由)之目的,却为后世清修丹法的形成和失真,产生了极大影响。
黄老学派也是在战国中期从老子学说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道家学派。所谓的“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而言。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代表着古代“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在传说中,黄帝常与玄女和素女修炼房中术,故而房中术亦被称为“玄素之术”、“黄道”、“黄赤之道”或“阳道”等名称。从哲学思想来看,在黄老学派内部比较复杂,一般都是在吸收老子思想的同时,又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例如《管子·内业》等篇,便发挥了老子哲学中“道”有物混成的思想,把“道”视作为一种精微之气。
(1)术数:从广义讲,指天文、历法、数学等。从狭义讲,指占候、卜筮等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推测人事吉凶的法术。
遵循办刊宗旨,坚持正确导向 篇11
本刊作为“以发现、培养大理文学艺术人才为己任,以发掘、弘扬大理优秀历史文化为目的”的文化期刊,始终遵循办刊宗旨,坚持正确导向,同时立足于“人才立刊,作品强刊,特色兴刊”的鲜明理念,不断保持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良好势头,使刊物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读者,充分传递了优秀期刊的正能量。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刊审读专家杨正瑀女士,对本刊2014年全年期刊栏目作品进行了既有深度又有见地的点评,让本刊全体编务人员倍感温暖和深受鼓舞,增强了进一步办好期刊的信心与决心。
由大理州委宣传部主管,大理州文联主办的《大理文化》创办至今已35年。读了2014年全年的《大理文化》,感觉是神游了一遍大理的文学、文化海洋。
大理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我国唐代所建的南诏国,宋代所建的大理国国都都设在大理。大理是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享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文化古都”的美誉。大理是一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土地,因此,植根于这样一方沃土的《大理文化》,其历史民族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有112个页码的月刊《大理文化》,坚持以培养大理民族作家、繁荣民族文学创作,出版民族文学精品、弘扬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宗旨,所发作品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本刊物有七个主要栏目,这些栏目将“文学”版块与“文化”版块融汇起来,每个版块的每个栏目都各自散发出文化馨香。文学类栏目有“开篇佳作”、“小说平台”、“散文空间”、“诗歌广场”;文化栏目有“大理旅游”、“大理记忆”、“大理讲坛”。另外还有几个非常设栏目:“文学评论”、“大理艺苑”、“大理书斋”等。《大理文化》所发表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文化类的文章,导向都十分明确,都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大方向。《大理文化》中的作品,或地域的,或民俗的,或乡村,或城市的;或小说,或诗歌,或散文,无不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很强的生活气息。“开篇佳作”和“小说平台”所编选的小说格调健康,接近现实,有较强的新鲜感和一定的可读性。如2014年第7期大理本土作家杨友泉的《走出谢庄》是一篇反映乡村青年成长与蜕变的小说。故事的几个主角,为了实现走出谢庄,走进龙城的美好梦想,不仅失去了乡村爱情,还付出了迷失白我的沉重代价。这篇小说叙述技巧娴熟,虽然是写三个农村青年的爱情纠葛,但语言简洁干净。类似的小说还有第5期尹心洁的《灯火阑珊处》、第8期杨训波的《罗老汉进城》等等。这些小说,显示了作者关注现实、扎根现实的严谨创作态度。
大理是一块多民族的土地。因此,《大理文化》的“散文空间”栏目里的散文就显得清新白然,多姿多彩。如第2期李达伟的《一些目光》讲述了包括他白己在内的一些卑微的生命所承受的生老病死,那些看似原始、古老甚至是迷信的行为成为了滇西北村寨与神共存的标志,让灵魂在生命中得到净化。这个栏目第6期里的《草木记》,第3期里的《我的青春我的诺邓》,第9期《家住古道边》等等。读这些散文,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中都带着深厚的情感,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表述,因此就尤为感人。
《大理文化》诗歌栏目所发的诗歌,没有空洞无聊的无病呻吟。这些诗歌很接地气:要么是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激情感悟:要么是表述作者对大自然寄予的深情。如第10期许文舟的组诗《故乡书简》中《卖牛的父亲》:“我想起姐姐出嫁/那天早晨/躲在唢呐后面父亲/像个胆小的孩子/木然地看着欢喜的人群……牛低头吃着/父亲则在一旁沉默/父亲的五个指头/变成五个梳子/从牛的背梳到胸/从牛的脸/梳到胃……”像这样不饰雕琢,平实无华,但却感人至深的诗,在《大理文化》的“诗歌广场”中,比比皆是!
《大理文化》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不低俗,不媚俗,内容健康向上。
“文化板块”中的“大理旅游”栏目中的文章,反映在大理的“吃、住、行、游”的过程,把国家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大理的美貌,尽显读者眼前。这个栏目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引人人胜,写出了自然风光美丽多姿,人文风情璀璨夺目的大理。
“大理记忆”栏目所发作品,都是写作者个人亲身经历的对大理的记忆,尽可能地用文字保存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事物,使“过去”变得清晰。对“大理记忆”栏目里的文章,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读来觉得亲切感人。如第4期《步行到大理》,第6期《我的1966》、第9期《下关琐记》,等等。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旧时光,像一杯酽酽的浓茶,慢慢品味,沁人心脾!
值得一提的是“大理讲坛”。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的写作者,都具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功底。他们通过文本的形式,讲述大理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民族、宗教等相关内容。例如第8期张旗的《鸡足山人文历史其人其事》,不仅钩沉整理鸡足山的人文历史,挖掘阐释它的人文内涵,使鸡足山幽静、深邃、险峻、奇异的白然景观,折射出独特的人文异彩:同时写出了曾两次登临鸡足山,寓居大觉寺、水月庵、钵盂庵,时间长达五六个月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有着铮铮铁骨的傲慢清官,“自由烈士”李贽浪漫而悲壮的为官之道。读这样的文章,人的心身都得到净化!
高校体育教育宗旨的理论模型 篇12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二条指出“体育运动是全国教育体系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并在第二条和第一款明确提出“必须有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运动与体育实践得以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 体育教育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中提出“终身体育”后, 终身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是不局限于个人发展的阶段, 应是贯穿人一生的生活。因此,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 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是人体自身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和长远效益。所以, 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包含对体育课的兴趣、投入以及运动持续意识三个要素。
体育课兴趣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驱动力,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因此, 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要求, 践行终身体育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增加对体育锻炼的投入。有效的使学生更多的投入到体育锻炼, 使之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待融入社会之后, 逐渐形成持续运动的意识, 在反复体育实践中, 加深体育情感的体验, 不断提高对体育的认知能力, 使体育锻炼成为自主化行为, 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终身体育。鉴于此, 在本文中采取样本, 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 根据调查取得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研究, 并运用结构方程式模型来证明本论文的理论模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了证实高校体育课的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理论模型, 把达州市高校在校男、女大学生为抽样总体, 进行了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发放正式调查问卷250份, 经回收后, 统计有效问卷247份, 问卷回收率98.8%, 有效率为100%。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2、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 所用问卷由兴趣量表、投入量表和运动持续意识量表组成。研究中所用量表参考先行研究者标准化了的调查问卷。将兴趣分为四个层面35个题项;投入分为五个层面28个题项;运动持续意识分为两个层面2个题项, 采用1-5分的Likert五点量分法来测定。
2.3、问卷效度和信度的分析
为了检验高校体育课兴趣的效度, 本研究采用了主因子分析。分析过程中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对问卷的题项和理论构成不一致, 各因素间的辨别力不足, 阻碍内部关联性的题项进行了删除。体育课兴趣内容35个题项中, 最终采用了课的内容 (4个题项) 、人际关系 (4个题项) 、身体效果 (5个题项) 、竞争 (3个题项) 四个维度, 共16个题项。Kaiser-Myer-Oklin的MSA数值为.827, 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假设能够满足。而且, Q (X2/df) =19.69也说明了高校体育课兴趣选定的四个维度的理论结构也在统计分析中体现出大体一致的结果。此外, 为了确保各题项一致性信度, 本文还采用了Cronbach's系数α值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高校体育课兴趣组成的四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α为.728-.883, 说明了相当高的信度 (表2) 。
为了检验大学生对体育课投入的效度, 本研究采用了主因子分析。分析过程中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对问卷的题项和理论构成不一致, 各因素间的辨别力不足, 阻碍内部关联性的题项进行了删除。体育课投入内容28个题项中, 最终采用了目的 (6个题项) 、内容投入 (5个题项) 、融合 (3个题项) 、挑战 (4个题项) 四个维度, 共18个题项。Kaiser-Myer-Oklin的MSA数值为.827, 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假设能够满足。而且, Q (X2/df) = 19.69也说明了高校体育课投入选定的四个维度的理论结构也在统计分析中体现出基本一致的结果。此外, 为了确保各题项一致性信度, 本文还采用Cronbach's系数α值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大学生体育课投入组成的四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α为.726-.927, 说明了相当高的信度 (表3) 。á
2.4、调查的步骤和资料处理方法
本研究为了证实高校体育课的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理论模型, 把调查问卷分发给研究对象之后, 采取自我评价记录法填写问卷。对无效的问卷进行了删除, 把有用的资料按次序录入并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AMOS 7.0程序进行描述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
3、结果与分析
对研究中设计的研究模型适合度评价之前, 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采用Pearson的积差相关系数的分析。兴趣的从属因素身体效果, 人际关系, 课的内容, 投入和体育课投入的从属因素目的, 内容投入, 挑战, 融合与运动持续意识的从属因素运动持续可能性, 运动持续参与性之间都存在相关关系 (表4) 。
3.1、研究模型的适配度检证
适配度指标指的是假设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程度。在模型评估过程中, 假设模型隐含的协方差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S愈接近, 表示模型的适配度愈佳 (吴明隆, 2010) 。由表4可知, 研究模型的适配度指标Q值和CFI、GFI、RMSEA、RMR值的适配水准符合。GFI值为.928, CFI值为.955, AGFI值为.976, 大于标准值.09, RMSEA值为.078小于.08, RMR值为.030小于.05, 根据金桂洙 (2008) 的定义显示假设模式可以接。由以上结果所呈现的整体适配度指标显示出样本假设模式是可以接受的 (表5) 。修正后的路径图如 (图1) 。
3.2、假设模式整体适配度的分析
研究设定的研究模型为可接受的适配模型, 对各假设的验证结果如 (表6) 所示。
(1) 由假设1的分析结果, 大学体育课兴趣对体育课投入 (β=.937) 产生影响。接受兴趣对授课满足有影响的假设1;
(2) 由假设2的分析结果, 大学体育课投入度对运动持续意识 (β=.770) 产生影响。接受体育课投入对运动持续意识有影响的假设2;
(3) 由假设2的分析结β果, 大学体育课兴趣度对运动持续意识 (β=.040) 产生影响。接受体育课兴趣对运动持续意识没有影响的假设3;
(4) 通过假设1, 假设2, 假设3可以得出高校体育课的兴趣通过授课满足对运动持续意识 (.937×.77=.721) 有间接性影响的假设4。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为了证实高校体育课的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理论模型, 设定达州市大学体育课的大学生为总样本, 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男、女大学生为抽样总体, 进行了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放问卷共计250份, 最终统计有效的问卷247份,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AMOS 7.0程序进行描述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通过以上步骤得出如下结论:
(1) 高校体育课的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理论模型符合理论———即高校体育教育宗旨的结构模型符合理论;
(2) 高校体育课兴趣对体育课投入有影响;
(3) 高校体育课投入对运动持续意识有影响;
(4) 高校体育课兴趣对运动持续意识没有影响;?????
(5) 高校体育课兴趣通过体育课投入对运动持续意识有间接性的影响。
4.2、建议
在查证本研究的目的的过程中, 发现如下的限界点。以此作为今后高校体育更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本研究因为是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没有考虑到其他多样大学的体育课环境, 在一般化方面有局限性;
(2) 今后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以体育课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以外的多样化的因素为基础应更有深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3) 应从整体、系统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制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体育不仅包括学校体系, 还应包括社会需求体系、教育要求体系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体系;
(4)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提倡提高学生体质, 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 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摘要:本文为探究高校体育教育宗旨的理论模型, 以高校体育课的兴趣、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结构性关系为目的。采用描述性统计, 探索性因子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结构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一、高校体育课的兴趣, 投入和运动持续意识的理论模型符合理论——即高校体育教育宗旨的结构模型符合理论。二、高校体育课兴趣对体育课投入有影响。三、高校体育课投入对运动持续意识有影响。四、高校体育课兴趣对运动持续意识没有影响。五、高校体育课兴趣通过体育课投入对运动持续意识有间接性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体育,兴趣,投入,运动持续意识,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1]王则珊主编.终身体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4.
[2]袁广锋.终身体育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 2000, (3) .
[4]王则珊.对终身体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87, (1) .
[5]王则珊.终身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 17 (1) .
【工作宗旨】推荐阅读:
以消费维权为宗旨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07-22
羽毛球社宗旨及2013年度工作计划综合版10-27
政治宗旨05-26
教育宗旨09-05
企业宗旨05-29
性质宗旨教育06-06
宗旨如何造句09-21
企业文化宗旨10-17
服务企业宗旨大全05-17
英雄中队创建宗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