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利用

2024-10-09

改造利用(精选12篇)

改造利用 篇1

机关档案室在我国普遍地存在, 其基本任务是集中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档案, 但是其档案利用一直是封闭的, 如何转变其利用模式适应电子政府和政务公开的需要, 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1 传统机关档案利用模式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机关档案室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 只是对机关内部提供利用。尽管在档案法规中, 也规定了经过本级或者上级机关的同意, 机关档案室可以向外提供利用, 但是实际上由于手续的繁琐和保密观念的根深蒂固, 很少有单位向外提供利用, 对本单位提供的利用也是数量有限。

机关档案封闭利用模式的形成有许多档案理论认识上的问题:首先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识不足。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档案学的经典理论, 根据文件呈现的价值形态来划分文件生命阶段: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三个阶段, 相应地文件的保管场所是:文件室→文件中心→档案馆。而我国实践中流行的一直是狭义文件观, 很少把文件的整个生命过程纳入视野当中, 我国传统的档案学理论对文件与档案的界限划得很清楚, 由此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其次档案的双重价值论成为我国传统利用模式的直接理论基础。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提出经典的文件双重价值鉴定理论, 而档案的双重价值论是由我国档案学者正式提出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档案具有对机关的作用和对社会的作用的双重性及过渡性;档案对机关的作用, 可称为第一价值, 对社会的作用, 可称为第二价值。两种价值形态在时间上存在着消长关系, 即档案一般是先有第一价值, 随着第一价值的逐渐消失, 第二价值才开始显现。由此推出, 保存在机关档案室的档案当然是本机关需求量大, 社会需求量小, 为本机关服务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档案的基本任务, 而为社会服务便成了例外。

2 机关档案利用模式转换的背景分析

于是针对机关档案利用封闭的弊端, 十几年来档案界有识之士提出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 建立文件中心, 他们认为文件中心“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 能够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 大大提高了对人、财、物的有效使用。”在政务信息公开和电子文件时代背景下, 普遍建立文件中心仍然是不太必要而且是不太现实的。

首先, 信息公开主要是政府行为, 由政府进行信息发布或授权媒体公布施政措施, 文档部门不可能完全“承担起现行文件对外公开提供利用的重任, ”其档案开放服务只是政务公开的辅助措施之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要求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法规对社会行为和市场资源进行间接控制, 信息引导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利手段。我国在加入WTO后, 政府也须按WTO规则要求顺利实现职能转变和政府转型, 必须推进政治活动公开化的进程, 全面提高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公开相关的现行文件。

其次, 电子政府服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服务过程, 机关档案开放是其信息服务内容之一, 文档人员更重要的责任是及时收藏电子文件。电子政府的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旧的行政模式是公民直接面对行政机关, 而电子政府在旧的行政机构模式上, 划分出前台信息服务机构。“整个服务过程变成了一个信息过程, 用户的服务要求和政府对这一要求提供的服务都以信息的形式传输, 这成为电子政府的一个最显著特征。”

3 机关档案利用的新模式

但是机关档案利用的新模式究竟该是怎么样的呢?提出下列模式:

相关单位 (文件形成者) 政府网站

现行文件阅览中心

相关档案室

档案馆文件接受者

首先, 文件接受者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文件接受者成为文件运行过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在文件运动过程中处于与文件形成者对等的位置。文件接受者可以随时上网和到文件阅览中心查阅需要普遍执行的现行政策法规, 而只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如行政裁决文件等针对面较窄的文件, 可以依公民的申请由机关档案室提供。同时, 文件接受者可以享受机关档案室的开放服务, 因为室藏档案有的已处于社会利用状态, 有的还因为室藏档案中包含了大量具有现行效用的文件。

其次, 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目前在档案馆正普遍设立, 是档案馆的内部机构, 它是“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机构现行文件的基础上, 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 方便社会各界, 特别是普通公民查询、了解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现行政策规定的内部机构”。

再有, 设立政府网站, 主动公布要求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 机关档案室承担的是对外开放服务。机关档案室不必再单独设立网站, 可以在政府网站上设立栏目, 并且要协助维护政府网站的运行, 对网站上的文件信息进行价值鉴别, 比如过期或已经存档的信息, 可以从网站上删除, 并指明文件的去向, 或者对利用者有关问题提供凭证和具体细节。

机关单位形成文件后, 文件有三个走向:一是文件直接从形成者到接受者中, 这主要是指文件内容针对者, 解决文件所针对的问题;二是把法律、法规、政策等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 还有各机关在其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所有非涉密、不含隐私的文件移送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或登录到政府网站“广而告之”;三是直接归档。许多文件具有国家机密性, 或涉及知识产权、专利问题, 需要直接归档, 不适宜进入文件利用中心或在政府网站公示。

4 机关档案利用新模式的实现机制

基于上述认识, 认为新的机关档案利用模式是一个可行的、有现实基础的模式, 如何协调有序地实现新旧模式的转换,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认识上要到位。目前我国既有机关档案室, 也有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存在, 同时许多政府机关也设立了网站,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实现了机关档案利用的新模式, 因为它们彼此间的联系没有得到体现和被认识。目前机关档案在实践中还是被看成已经办理完毕, 只对内部提供利用的档案, 其中文件的现行价值和半现行价值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而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只是被看成是政务公开的举措, 没有认识到它还是机关档案利用的补充形式。所以我们仍然要树立和宣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用文件的整体性运动看问题。二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知情最基本的内容是民众应享有通过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保障民众知情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 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和“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尊重和重视文件接受者的知情权。三是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指“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 对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 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 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最大效能, 确保从机关现行文件直至馆藏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四是加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设。对于没有条件上网的人及其他普通公民, 文件阅览中心就是象图书馆-样具有亲和力的部门。俗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随着我国政务公开的实施应运而生, 应该说是我国民主进程的一个不小的进步, 正应该促进和发扬。

总之, 机关档案利用的新模式是机关档案利用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它不仅适应电子政府和政务公开的发展, 而且也符合文件生命周期规律。机关档案室作为半现行文件的集中地, 不仅要为档案馆积累史料, 还要向机关内、外提供利用服务, 同时政府网站和档案馆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是向社会提供现行文件服务和现行档案利用的重要措施。

摘要:机关档案室在我国普遍地存在, 其基本任务是集中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档案, 但是其档案利用一直是封闭的, 如何转变其利用模式适应电子政府和政务公开的需要, 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机关档案,利用模式,改造

参考文献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62-63.

[2]吴品才.文件中心在我国未能普及的缘由评析[J].档案学通讯, 2000 (1) :15.

[3]方燕.建立深圳市文件中心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0 (3) , 73.

改造利用 篇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利用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加大,大吨位车辆的迅速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恶化,需要对路面进行翻修,通过路面碎石化改造,完全破坏原有板块来更有效地清除路面中的反射裂缝,提高加铺路面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节约资金资源,减少浪费,避免了大量白色垃圾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本文论述的主要是针对多锤头破碎和碎石化后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作 者:王炳新 燕波 肖立军 作者单位:淄博市公路管理局临淄分局,山东淄博,255400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009“”(14)分类号:U4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碎石化 施工

浅析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篇3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水平层面也有了大幅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建筑类型多样化的呈现,对城市的一些旧建筑的改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对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从理论层面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的研究,对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体现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就是旧建筑的更新,这也是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在人为构造物限制下的更新使用,对旧建筑的更新使用有着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且有着诸多的价值体现。其中在可持续研究的价值层面表现的就比较突出,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步深化背景下,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愈来愈重要,而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就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再者,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经济性价值层面。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可以实现工期短、资金投入少,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通过实际的考察能够发现,一些需要改造的旧建筑,有很多是没有达到相应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没有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所以通过改造再利用,就能够在经济效益上比较突出的呈现。

另外,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情感层面。在情感价值上主要是建筑艺术的移情作用,能对人的情感得以寄托。而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旧建筑改造,就是对城市寻根的一个过程。通过旧建筑能从空间以及时间层面让人产生文化认同,从而来构建生存空间的框架。并能够成为城市归属感的象征,这样就能够对城市的文化连贯性得以突出。

最后,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文脉价值的体现也比较突出。建筑犹如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旧建筑对城市的发展历程有着记录。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就能将城市发展的文脉得以保存,对城市的个性化以及特色的发展比较有利。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策略

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要注重相应方法的利用,由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对建筑历史文化都有着涉及,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注重相应方法的科学应用。其中在功能置换的方法是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对旧建筑原有空间加以充分的利用,将其原有使用功能加以改变,从而来实现对建筑的空间动态的保存。例如:对旧建筑的内墙进行良好的保存,以及对建筑内部的设备和陈旧设施及时性的更新,可以将其改造成艺术馆等。

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空间的重构以及功能的置换是比较关键的。其中在空间的重构方法的利用上,主要是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的改造以及重组,对建筑的材料进行及时性的更新,通过对内部空间氛围的塑造来达到改造再利用的目的。具体的改造中要能将原有空间形态和使用需求紧密结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注重对原有空间的维持,通过加减法的方式对旧建筑的改造工作进行实施。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核心就是对旧建筑的模仿,在历史文化的风貌上进行保留。可以通过扩建改造的方法加以应用,也就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能够在空间范围上对建筑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扩建,这样就能够将新建筑和旧建筑融为一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能了解,并非所有旧建筑都能够达到改造和再利用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上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以及建筑的空间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旧建筑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够持有尊重的原则,也就是在设计原则方面要充分重视,让原有建筑的历史和空间的逻辑关系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有着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在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能注重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在对旧建筑的空间扩建的方法应用中,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拼接式扩建以及连续式扩建。在连续式的扩建过程中,有着水平和垂直式的扩建方法,在体量以及空间上有着增加和连续,同时在功能和形式层面也能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也就是可持续设计原则,以及空间功能转换和创新设计的原则,建筑空间和文化再生的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才能有利于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效率水平提高。

结语

中低产田及其改造利用方法 篇4

一、中低产田土壤类型

东丰县中低产田土壤面积大、类型多, 大部分田土同时受着两种或多种障碍因子影响。按主导因子大体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侵蚀型土壤

包括坡地、薄地两种类型, 坡地大多是薄地, 薄地大多分布在坡地上。常常产生切沟侵蚀, 土体重力堆积不稳, 水土流失严重, 土层薄瘦。低产的原因主要是土层薄, 保水保肥能力差, 养分淋溶损失严重, 因而肥力低下, 不耐干旱。这部分田块常受洪涝、干旱灾害侵袭, 洪涝冲刷水土流失, 禾苗根系外露造成倒伏枯死;干旱时萎蔫甚至死亡产量低而不稳。

2.白浆土障碍型土壤

白浆土的障碍型土壤, 黑土层薄, 厚度小于20厘米, 其下白浆层土壤腐殖质和各种养分急剧减少, 潜在肥力很低;土体结构不良, 白浆层持水量低, 淀积层紧实不透水, 使土壤既不抗旱又不耐涝;土壤呈酸性, 有活性铝的毒害。

3.易涝型土壤

分布在低平地和山沟川地, 主要土种是白浆土中的潜育或亚表潜育白浆土和泥炭土。

4.冷浆型土壤

包括下湿冷浸、冷性田土两种。下湿冷浸土壤是由于地形积水、地下水位高、潜育渍涝而成;冷性田土有机质偏高使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缓慢, 土性冷瘦, 冷毒型中低产田土地温低, 春季温度回升慢, 土壤结构不良透气性差,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差, 有机质分解不完全,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致使禾苗返青慢, 发育迟缓, 稻田秧苗常发生坐蔸现象, 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都受到影响, 所以产量较低。

二、改造治理的基本对策

1.侵蚀型土壤改造

(1) 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 (2) 封山禁牧, 保护植被。 (3)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白浆土障碍土壤改造

(1) 采取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 加深熟化耕作层, 并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利于土壤熟化, 增加土壤抗旱耐涝能力, 大幅度提高地力。深耕深松要循序渐进逐年加深, 熟化耕层应达到25厘米, 深松要达到35厘米。 (2) 施用石灰性物质, 白浆土上施用石灰性物质是中和土壤酸度、消除活性铝毒害的有效措施。 (3) 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保护, 保持和增厚黑土层。

3.易涝型土壤改造

(1) 种稻治涝, 打井或引水在易涝地种植水稻。 (2) 排水治涝, 疏浚河道, 挖修田间沟渠。 (3) 修筑台条田。 (4) 施用炉灰渣或砂子等改善易涝地土壤通透性, 提高土壤温度和适耕性。

4.冷浆型水稻土改

造根据冷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主要是排水和增加地温, 在化学方法上可施用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度并消除活性铝毒害。

三、改、用、养相结合综合治理

中低产田土常受多种障碍因子制约, 即使单一因子治理与消除也常常需要多种途径和方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高产农田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1.综合治理

(1) 在突出解决中低产田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 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完善农耕和排灌系统配套设施, 实现中低产田土壤改造规程中提出的“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砂有凼、护坎有林、护坡有草, 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 (2) 在治理改造中, 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 把工程措施、农耕农艺措施、化学生物措施结合起来, 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2.改、用、养相结合

改造利用 篇5

1.1“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1.2“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

“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高我们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1.3“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打通整个农业产业链,达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门类、开发农业功能,为全产业链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1.4“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信息,为消除自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农民丰产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协作经营服务平台,将农业研究专家、农业技术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5“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

利用变频器实现恒压供水的改造 篇6

关键词:变频器恒压供水

0引言

我司原先设计的生活供水系统的是水泵压差控制,高于设定压力停止,低于设定压力启动,用水量的不平衡,导致水泵启停频繁,对水泵的使用寿命和节能都没有好处,并且在洗澡时,应冷水供应不稳定造成水温一时冷,一是热,因此,我司决定对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恒压供水。

1系统分析

满足恒压供水,归根到底是控制水的流量一当供水能力大于用水需求时,则系统压力升高;当供水能力小于供水需求时,系统压力降低;当供水能力等于供水需求时,系统压力不变。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供水能力与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反映在流体的压力变化上。压力可以作为控制流量大小的参变量,保持供水系统中压力的恒定,就能保证系统的供水和用水的平衡。我们决定,增加变频器控制供水系统。

2设计控制电路

电路介绍:

2.1变频器供电开关SBl和SB2通过接触器KM进行控制,变频器内部报警继电器的动断触点(Ta—Tb)与KM线圈串联,当变频器故障跳闸时,KM立即使变频器脱离电源。

2.2变频器的运行采用自锁控制方式,通过功能预设,使端子X1成为自锁控制端。按下SB3,变频器开始运行,并自锁:按下SB4,变频器停止运行。

2.3变频器跳闸后的声光报警当变频器因故障而跳闸时,其报警继电器的动合触点(Ta—Tc)闭合,报警指示灯HL1和报警电铃HA1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继电器KA线圈得电,其触点自锁,使变频器断电后,声光报警系统还保持通电,直至操作人员来按下SB3时为止。

2.4压力的上下限报警信号端子0C1和0C2分别预置为压力的上、下限报警输出。

3系统的工作过程

图2是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在正常工况下的PID调节过程。图A是管道内流量Q的变化曲线:图B是供水压力P的变化曲线:图C是管道内流量发生变化时,PID的调节量△PID,△PID只是在压力反馈量XF与目标止XT之间有偏差时才出现。无偏差时△PID=0:图D使变频器输出频率fx和电动机转速nx的变化曲线。

稳态运行:水泵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平衡,供水压力P稳定不变。反馈信号XF与目标信号XT几乎相等(XF—XT),PID调节量为0,电机在fx下匀速运行。图示的0-t1段:

用水流量增加:当用户用水流量增大,超过了供水能力,水压P下降,XF减小,合成信号(XT—XF)增大,△PID为正,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x和电机的转速nx上升,使供水能力增大,压力回升。图示的t1—t2段。

当压力恢复到目标值时,PID的调节量减小为0,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x和电机的转速nx不再上升,供水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如图示的t2t3段。

用水量减少:用户用水量减少时,供水能力大于用水能力,供水压力上升,反馈信号XF增大,合成信号(XT-XF)减小,△PID为负。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X和电机的转速nx下降,供水能力下降,压力回落。如图示的t3-t4段。

4暂停功能

因夜间用水相对较少,水泵的功率较大,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会导致能源的浪费。为节约能源,当用水量基本上没有时主泵暂停(睡眠),在管路系统中增加气压罐来维持管网的压力。当用水增多时,令主泵中止暂停(唤醒)。

确定暂停的条件①主泵已经在下限频率运行,但管网的压力仍超过上限值PH。②管网压力超过上限值的时间超过了确认时间td,因为用水时间往往是不固定的,有短时间超过上限的情况发生,属偶发性超压(超压时间小于td),不必暂停。

剖析低品位余热蒸汽回收利用改造 篇7

1 低品位余热概述

低品位余热是相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而言,其相同单位内包含的能量很低,目前可分为3类:热值小于600kcal/Nm的低浓度可燃物、温度低于800℃的显热物体和温度低于400℃的低温尾气烟气。对蒸汽而言,温度高于400℃的蒸汽属高品位蒸汽,250℃~400℃蒸汽属中品位蒸汽,低于250℃的蒸汽属低品位蒸汽。

工业低品位余热主要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热能转换设备及用能设备运行中排放的废热、废水、废气等低品位能源。在石化、钢铁、建材和纺织等行业都存在丰富的、不同等级的余热蒸汽,低品位蒸汽的利用一直是能源界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企业低品位余热蒸汽来源

某煤化工厂以煤为原料,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生产水煤气,通过气体净化、甲醇合成、一氧化碳深冷分离等工序生产甲醇及一氧化碳,其生产能力为年产一氧化碳30万t、甲醇20t的规模。在生产过程中,粗合成气、冷却、变换及甲醇合成反应均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热量,配设了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除生产工艺系统自身消耗一部分外,尚余很多。其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利用粗合成气产生的热量、变换及甲醇合成反应放出的热量,通过与之配套的余热回收装置产生大量的蒸汽。水煤浆气化的热回收工艺处配置的余热锅炉产生1.8MPa、220~230℃的蒸汽50~58t/h,甲醇合成反应器可产生1.8MPa、220℃的蒸汽28~31t/h,合计蒸汽量为78~89t/h;在变换工艺处配置了2台低压余热锅炉,产生0.5MPa的饱和蒸汽60t/h。正常运行时,工艺系统自身需要一部分蒸汽,即1.8MPa的蒸汽25~28t/h,0.5MPa的蒸汽32~40t/h。因此生产中尚有蒸汽富裕量为:1.8MPa的蒸汽46~58t/h;0.5MPa的蒸汽20~28t/h。蒸汽平衡见表1。

3 低品位余热蒸汽利用改造方案

该煤化工企业工艺生产产生的余热蒸汽是低压蒸汽,属低品位蒸汽。如何更好的利用生产的余热所产的低品位蒸汽,有两个改造方案。方案一:建设2台中温中压或次高温次高压燃煤补燃锅炉配置1套中温中压或次高温次高压汽轮发电机组;方案二:建设1套低品位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方案一是将低压蒸汽分别进入2台补燃锅炉,产生中温中压(3.82MPa、450℃)或次高温次高压(5.3MPa、485℃)的蒸汽,再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该方案所选用汽轮发电机组的初参数是中温中压(3.43MPa、435℃)或次高温次高压(4.9MPa、470℃),机组属定型产品,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补燃锅炉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均有运用。但该方案要建2台燃煤补燃锅炉,一方面增加投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要燃煤,增加烟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方案二选用的低品位热能汽轮发电机组,无论从安全运行还是热效率上来讲,近年来均得到提高和发展,机组也逐步完善、成熟。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系列的低品位热能汽轮发电机组产品,并已有近70台套投入运行。经调研,针对企业工艺生产的余热所产的低压蒸汽,在进汽参数P=1.8MPa、t=220℃,进汽量为46~58t/h,补汽参数P=0.5MPa、t=158℃,补汽量为20~28t/h时,发电量即为9640~12432k W,就可以选用1套12000k W低品位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该方案只需新建1低品位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投资省、占地少,而且不增加任何燃料,对环境影响很小,故采用此方案。

4 方案实施和经济性分析

该余热发电项目为建设1套B N1 2 —1.7/0.6型、额定功率9640~12000k W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利用工艺生产的余热锅炉产生的多余的低品位蒸汽发电,使得多余的蒸汽不放散,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要求。

该项目的热力系统将公司内工艺生产所配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由管道输送至接至汽轮机。余热发电厂房包括汽轮发电机间、电气及控制室间。汽轮机横向布置,厂房共长24m,厂房内安装一台双梁桥式起重机,作汽轮发电机组检修之用。汽轮发电机厂房运转层标高为7m。电气高压开关室设在发电厂房低层,热工控制室设在厂房运转层机头。厂用电采用380/220v动力和照明共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

按最大蒸汽进汽量为86t/h,年运行7425h计,扣除厂用电量,每年可向公司提供电力6298万k Wh,减少了公司外购电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对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

改造方案实施后,对比燃煤发电机组,按年发电量7157.7万k 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9 0 0 0t,工程全部投资回收期5.29a,内部收益率22.53%。

5 结论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网电钻机改造 篇8

1 改造的意义

利用网电钻井是由网电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给钻井系统提供动力, 实现“油改电”的转换。网电钻井是钻井勘探行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举措, 也是钻井行业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一个趋势。目前, 作为井队供电的主要设备是主发电机和备用发电机, 正常工作采用柴油机驱动, 柴油消耗量大, 备用机组为保证发电机工况正常, 需定期进行启动试验和充电操作, 维护工作量较大。柴油机存在着冬季难启动, 故障率较高等问题, 常常会影响井队的正常生产。我国经过多年的电力建设改造, 系统供电能力大大提高, 线路基本达到双电源、短线路、轻负荷的要求。10k V供电线路的管理维护也已日趋完善, 电源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均已大大提高。因此, 在有条件的钻井区块, 采用10k V网电线路供电为主, 辅助发电机供电为辅的供电模式,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系统运行维护费用, 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2 实施网电钻井的基础和依据

(1) 由于柴油价格不断升高, 钻井生产利用高压电能比使用柴油机组发电可节约费用近三分之二; (2) 元坝区块3口井是重点探井, 合同钻井周期相对教长, 如元坝1井设计井深6920m, 合同周期520d, 钻井周期长, 设备搬迁周期长, 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成本, 易于使用高压电网供电; (3) 使用高压电网供电, 使柴油发电机组成为备用动力, 大大减少其运行时间, 减少机件磨损和设备折旧, 降低柴油发电机组的维护保养 (机油、滤芯、配件维修等消耗) 费用, 延长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期限; (4) 网电各方面指标非常稳定, 可使设备运行性能得到提高; (5) 符合环保要求, 降低钻井施工噪声和废气排放污染; (6) 当地高压电网分布均匀, 便于电网架设安装使用。

3 改造过程[1,2]

3.1 原动力组成

元坝区块目前都是深井勘探井, 底层复杂, 施工难度大, 需要精良的施工设备, 目前施工的钻机均是我国较为先进的70D电动钻机, 原动力系统配备CAT3512B柴油发电机组4台, 4台柴油发电机的电均送至SCR房, 由SCR房配往各生产用电设备及生活用电。另备1台400k W辅助柴油发电机组。

3.2 网电改造方案和设备组成

改造方案是使用10k V架空线路电源作为主电源, 主柴油发电机组为备用发电机。在系统供电出现故障时, 供电电源可以随时转至由原主柴油发电机供电, 以保证井队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采用系统供电能够减少运行费用,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方便生产人员的操作和管理, 比柴油机发电有明显的优越性。网电配套设备为。

(1) 高压房。两台1600k VA油浸式变压器, 高压:10k V;低压:600V。

将电网的10k V高压变换为适合井队设备使用的600V电压, 并提供高低压开关及安全保障装置。

(2) 低压房。提供功率因数补偿及电源滤波功能, 主要由3台五次、1台七次、1台十一次滤波补偿柜组成, 通过柜内的断路器分两路送往SCR房, 并通过输出电抗器及在母排安装电涌保护器减轻对电网和设备的冲击。交流电力无源滤波器3台 (每台滤波器含2路滤波补偿总容量为2100千乏) 、2000A断路器2台、滤波器保护器3台、滤波器自动投切控制器1台。滤波器为6路控制。其中1、2、3、4路滤波电路为5次 (250Hz) 滤波电路, 5路滤波电路为7次 (350Hz) 滤波电路, 6路滤波电路为11次 (550Hz) 滤波电路。投切控制为自动、手动两种状态。

3.3 网电供电情况

网电高压部分由苍溪电力安装调试, 1万伏的高压线路14km, 用规格为70mm2的铝线敷设, 经六氟化硫断路器后接3×95m m2高压电缆进入高压房, 经两台变压器并接后分两路输出, 每路由328mm2电缆7根 (每相2根, 零线1根) , 共14根组成。可提供3200k VA容量。

3.4 网电改造投入资金

(1) 变压器设备年租赁资金14万元; (2) 配电房的制造, 设备拆卸安装累计费用约50万元左右; (3) 地方投资高压电网的架设 (2km) 安装费用由地方电业局承担。

4 典型使用情况

自从2006年8月10开始使用10k V工业网电, 截至到2008年5月19日, 总共使用了6859380度电, 其间由于夏季用电紧张及地方供电线路检修的原因, 个别时段由柴油机发电来保证生产。同当地供电所签合同, 每度电单价为0.71元, 产生电费6859380×0.7 1=48 7.02万元;元坝1井网电改造配套设备为租赁方式, 设备年租金为14万元, 设备配套所用各种附件费用为25万元, 设备运输及吊装费用4万元, 设备使用期间维护费用0.98万元, 使用网电所用总费用为545万元。

若同期使用柴油发电机组所用柴油总费用为1024.08万元, 节约百分比为46.78%

5 经济效益

采用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 (MTP法) 计算该项成果的实施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元坝1井节约能耗费:1024.07万元-545万元=479.08万元;

元坝2井节约能耗费:791.07万元-3 7 9.8 7万元=4 1 1.1 9万元;

元坝3井节约能耗费:854.28万元-4 9 4.8 3万元=3 5 0.4 5万元;

3口井合计节约:4 7 9.0 8万元+4 1 1.1 9万元+350.45万元=1240.72万元;

共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为1240.72万元。

6 结语

(1) 网电改造配套设备使用后, 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 经济效益高。 (2) 使柴油发电机组成为备用动力, 大大减少了其运行时间, 减少了机件磨损和设备折旧。降低了柴油发电机组的维护保养 (机油、滤芯、配件维修等消耗) 费用。延长了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期限。 (3) 网电各方面指标非常稳定, 设备运行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4) 生产期间现场的噪音明显减小, 大大减少了 (废气、油污等) 环保工作的压力, 从而降低了对环境及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影响。

摘要:打造绿色钻井, 节能、减排、清洁、高效生产成为钻井行业发展的新目标,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网电钻机进行改造, 提高了钻机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性能, 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钻机,网点,动力,改造

参考文献

[1]董云飞, 戴树涛, 马士平.ZJ70L型钻机全网电拖动技术改造方案[J].石油矿场机械, 2008, 37 (6) :84~87.

农村空置房利用与改造思考 篇9

关键词:空置房,城市老人,新型养老模式,农家乐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经济的腾飞举世瞩目,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各种问题也愈来愈多地显现出来, 如城市负担越来越重、环境污染、城乡差距、资源浪费和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本文中, 笔者将讨论一个现阶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农村空置房的利用与改造。

众所周知, 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农村, 这种矛盾表现为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中得到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维持生活、为子女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的需要。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还比较贫困, 生产力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增加农民收入比较困难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 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 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农民工, 从而出现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现象。根据调查统计, 从2001年到2009年江苏省城乡人口的分布情况如下表1:

表中数据反映了近十年来, 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 且每年以1%-2%速度增长。与此同时, 这些人中不少在城市购买商品房, 户口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原来在农村的住房就空闲出来。

据调查, 河南驻马店的几个村庄内, 基本上没有青年人, 90%的青壮年都长期在外, 有40%以上近5年没有回过一次家乡。但是父母依然有几个儿子就盖几个院子, 许多院子的房屋没有窗户, 没有门, 没有粉刷, 门口的草一人多高, 这种房屋因为分散在农村中, 不显眼, 但是因为基数太大, 合起来太多了。在四川农村了解到的情况比河南还要严重, 约有60%的农村房屋没有人员居住, 大门锈迹斑驳, 蒿草一人多高, 纯粹浪费资源。笔者在江苏也实地分别调查了苏南和苏中的两个乡村, 其中南通市海安县雅周镇东楼村2011年全村人口为4700人, 进城务工人员约1600人, 占全村人口的1/3, 村中人均住房达到两间以上, 有1/3的住房空置, 其余还有很多房屋仅有一人居住;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东城湾村, 2011年全村人口2493人, 进城务工人数多达1113人, 接近总人口的1/2, 村中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 有将近一半的住房空置, 这种现象在江苏省内普遍存在。

由此可见, 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出, 空置房在未来仍会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空置房如何处置也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但据笔者了解, 现在江苏发达地区对空置房的利用基本是在当地乡镇政府的指导下, 结合新农村建设, 以行政村为单位, 设立乡村空置房管理人员, 其报酬主要由本村空置房房主承担, 不足部分由乡、村两级政府适当补充。管理人员为全村空置房进行普查, 为空置房清垢排淤, 搞好环境卫生, 使其得到正常维护。但是, 这仅仅是一种对空置房的维护, 没有“变闲为宝”, 使空置房实现再利用。笔者认为, 有如下两种可行的模式能够使空置房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特殊资源。

1 农村空置房租赁可以为城市老龄人口提供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当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据调查估计, 江苏2015年人均寿命将达到77岁,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80万左右, 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9%, 成为全国老龄化进程最快的省份之一。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养老问题备受关注。据统计, 仅有5.8%的老人表示愿意住进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而笔者在生活中发现, 现在有很多居住在城市中的老人忍受不了遍地的汽车和不分昼夜的喧嚣, 渴望一个更闲适、更安宁的环境,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及常州市的老年人走访询问、在论坛发帖等调查方式进行统计, 在接受询问的100名老人和回复的63篇帖子中, 约有36%的老人表示愿意去农村生活。其中约27%的老年人愿意每年在农村居住3个月以上, 约9%的老人表示可以长期在农村生活。但是,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 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因此这种养老模式只能通过租赁农村空置房得以解决。与此同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很大的改善, 如江苏的农村现在是村村铺起了水泥路, 水电、通讯、网络等硬件设施都很齐全, 这为城市老人到农村养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条件。

那么怎样推广这种养老模式呢?笔者经过思考, 提出了三种解决方式:第一、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比如对于租赁空置房所得收入免征税收, 以政府自身优势在城市推广这种养老模式。第二, 可以把有空置房的农民集合起来成立空置房租赁合作社, 由合作社进行运作。第三, 社保基金也可以提供部分资金参与这个市场的运作。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好处有:

(1) 它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带来的压力, 对城市人口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对于那些有去农村生活期望的老人, 空置房租赁给他们提供了条件。老人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每年在农村生活几个月, 这样, 城市老人向农村的部分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压力, 而且老人在城市中的住房同样可以腾出来, 加以利用, 缓解城市住房压力。

(2)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总是先于农村居民, 而当从城市到农村养老的人达到一定规模后, 这些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逐渐庞大, 必然会促进农村出现更丰富、更健全的市场, 带动了农村消费的提高。其次, 它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 江苏地区的农村虽然基本达到村村通公交, 户户有水电。但在其他方面, 如医疗水平, 仍很欠缺。当前江苏农村中虽然也有医疗机构, 但都是小诊所, 医疗设施并不齐全, 村民看病还是得去较远的县城医院。老年人对医疗方面的需求极大, 城市老人进入农村养老, 也将有利于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发展。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对于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有极大的帮助。最后, 这种养老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来说, 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在知识水平、卫生习惯等方面要好一些。如果这种养老模式得以推行, 随着城市老人与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交流增多, 对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是大有裨益的。

(3) 一旦城市老人到农村生活, 他们的子女会时常到农村探望, 这间接地为农村提供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 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这种养老模式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农村空置房可以以农家乐等经营模式实现再利用

如今, 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不仅仅是老年人, 中青年人也常需要换换环境,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指向了农村, 甚至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们, 对农村都有种深深的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新鲜的空气有着对工作、生活、情感问题的“疗伤”作用。而且对于想换换环境而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 周末两天的时间进行长途旅游并不现实, 农村距离城市不算远, 这为上班族离开城市休闲度假提供了条件。如今, 在许多郊区以及农村外围都出现了类似农家乐的餐厅或庄园。但笔者走访了几家这类农家乐, 他们大多是建在城市外围, 并且以提供餐饮服务为主, 与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还是有些脱节, 并没有真正给消费者一种置身农村,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感。此外, 也有许多城市白领为了减轻工作压力, 到乡下租房租地, 双休日过乡野生活, 但是, 坚持下去的不多。个中有许多原因, 如房子的质量、种地的技能、收费的标准等。此类现象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农村空置房租赁大多是个人为之, 没有一个综合全面的机构对此进行系统化的组织管理, 而且这种个人的租赁活动对于空置房的利用非常有限, 不利于农村闲置住房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 笔者提倡以农家乐的方式对农村空置房进行改造利用, 使之可以让城市消费者真正深入农家, 感受农村清新的空气, 澄澈的蓝天, 甚至可以与农民朋友一道种种地, 养养鸡, 享受“闲时相顾笑, 喜悦好禾黍”的农家之乐, 在休闲的同时, 不仅抛却了烦恼, 而且带动了农村地区的消费。

然而, 推广农家乐这种模式最大的阻碍, 就在于如何经营, 谁来经营。农村固然有客观条件提供这种服务, 但村中的农民大多是老人与小孩, 对此并不擅长;而国家又规定此种空置房不能交易, 无法被投资商收购。笔者认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1) 家庭旅馆式的经营。可以用招商引资的方式, 由村干部协调, 让房主将这些空置房租给某些愿意经营这个项目的投资者, 以原有的住宅为基础进行改造, 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由投资者注册成立公司,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了章程和家庭旅馆星级管理标准。让消费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可以真正体验“吃农家饭, 住农家院, 干农家活”的田园生活。

(2) 自给自足式的经营。由上级派专业团队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 让他们具备简单的经营思维和理念, 直接由农民自己完成空置房向农家乐的转变。这样, 不仅解决了空置房的利用问题, 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举多得。

改造利用 篇10

关键词:锅炉生产,污水危害,循环利用,处理

工业化生产是污水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必须要强化锅炉生产污水的循环利用机制。因此, 企业要建立工业生产与污水治理的联合机制, 确保污水治理后可二次利用。

1 锅炉设备应用现状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命脉, 发展工业可对国内产业机构实施优化调整, 并且推动工业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促进我国工业化科技研究供的顺利开展。工业科技发展依赖于先进设备的灵活应用, 锅炉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作设备之一。从使用情况来看, 锅炉是能量转换的主要控制装备, 为热能转换提供了可靠的作业环境[1]。例如, 锅炉内燃烧产生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等, 均可借助锅炉转换为其它能量,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现代化生产进程改造。同时, 锅炉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 水资源污染成为锅炉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现象, 这是企业未来生产改造需注意的重点内容。

2 锅炉生产污水造成的危害

经济全球化刺激了我国工业的革新之路, 大规模开展生产活动满足了市场产品的供应需求,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比例越来越高。不可否认, 发展工业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显现, 这是我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水污染”是工业生产最为严重的破坏现象, 大量排放污水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2.1 环境危害

锅炉作为燃烧反应的主要设备, 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排出一定量的工业污水, 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使用功能来说, 锅炉属于能量转换设备, 其利用各种化学燃料反应后产出电能。此时, 锅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以及一些不溶性的杂质, 这些都是破坏水质的主要因素。据统计, 锅炉生产用水污染率20%-30%以上, 若盲目地排放势必破坏周边的水质标准。

2.2 健康危害

社会健康调查发现, 从事工业化生产岗位的作业人员, 这类群体平均寿命比常人短2-5年, 健康指标也反应了工业污染对人员健康的危害性。一方面, 锅炉操作人员接触锅炉污水时易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 身体患有多种不同的疾病症状;另一方面, 企业周边居民饮用的地下水中, 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有害物质, 这也是锅炉生产污水的危害之一, 不利于人居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2]。

3 锅炉生产污水循环利用改造措施

水资源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本保障, 不仅是人居生活的物资保障, 也是工业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新时期国家对水资源调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要求各地拟定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严格控制可用水资源的浪费率。锅炉生产污水走循环利用道路是行业必然的要求, 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综合采取污水循环利用机制进行改造处理。

3.1 制定污水回用的科学标准

应在进行详细的咨询和研究后, 制定工业锅炉污水回用指南。这些指南应能够为污水用水户提供有关回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的指导, 指南应涉及污水回用的各个领域, 如利用污水灌溉牧场和作物, 灌溉城市公园、花园、运动场和休息场所等[3]。对有关的标准要进行评价, 特别是水质标准, 并根据评价的结果修改现有的标准或制定新的标准。

3.2 在技术上对污水回用提供支持

政府部门应鼓励和促进教育机构、行业和其他培训组织进行有关污水回用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管理、技术及污水利用方面的培训, 而且应为这样的培训提供支持, 使工业锅炉使用企业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关污水回用的宣传材料和因特网等手段向用水户提供有关安全用水的信息, 包括立法、指南与标准、培训课程、研讨会及研究成果方面的信息。

3.3 加强对污水回用意义的宣传

政府应制定宣传计划, 加强社会对锅炉污水回用、效益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的了解[4]。应在进行其他水管理教育计划 (如节水宣传) 的同时, 增加污水回用方面的内容。鼓励社会介入污水利用活动, 并且政府应对从事社区教育的人员和针对水管理教育者的培训提供援助。

4 结语

工业经济是我国国民产业的核心构成, 发展工业经济有助于促进国民收益的持续增长。但是, 工业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必须要处理好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确保生态环境无污染前提下发展工业经济, 这就要求企业做好锅炉生产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如东.工业锅炉自动化生产中环保问题的处理方法[J].工业科技导报, 2011, 18 (12) :42-44.

[2]黄泽全.锅炉生产污水危害性特点及防治技术[J].锅炉控制技术, 2011, 30 (16) :9-12.

[3]裘子平.工业产业走节能型发展改革趋势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0 (6) :17-19.

改造利用 篇11

【关键字】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利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大、强度表较高、水稳性能好、耐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深受欢迎,但是由于施工条件、技术、工艺等原因,加上投入运行的年份有些较长,致使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破损,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如何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升级改造与利用是需要我们探寻的问题。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添加剂等部分组成,在一定的湿度情况和温度下,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材料变形不一致,会产生初始的应力,促使骨料与水泥面层之间产生微细裂缝。这些裂缝在长期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就可能发展成宏观的裂缝,从而影响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而设计、施工、养护等过程,都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因此,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生是确保公路路面质量的关键,才能有效的确保路面的质量。

二、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现状存在的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建,推动了沿线經济及社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国内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早期修建的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到了车辆的行驶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一些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质量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加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出现损坏;

2、由于外界雨雪的长期影响和车辆荷载的作用,容易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错台、断板、脱空等病害;

3、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的难度比较大,并且修补的效果不够明显,而且农村公路的经济投入有限,因此,如何对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一直是困扰各个部门的一个难题;

4、对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结构,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理念缺乏深入研究,加铺层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不够成熟,一些地方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的材料选择,加铺的厚度仅是凭以前的一些经验,盲目性较大,因此使得改造后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路面升级改造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应该考虑施工方案的成本和难度,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1、道路改造对周边生活环境和交通环境的影响较大,道路周边的居民是否较多,车辆和行人的交通流量是否较大,对居民的出行是否有影响,施工期间是否要封闭施工现场。

2、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音和灰尘等对周围的环境是否有影响,施工期间,材料的输运输,施工车辆的疏导工作是否考虑。

3、所采用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等问题是否能确保,组织设计的内容是否能完整及规范。

4、施工难度是否较大,周边的施工环境,土石方的开挖,旧路面的破除、修补、盖板的更换等等施工内容,工程的大小。工期是否紧张,在所要求的工期内是否能完成施工任务。

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措施

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程度,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措施主要有如下三种: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翻修;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一)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

加铺新的水泥混凝土面层,是指直接再原有的路面上重新铺筑一层混凝土,而且对于新铺的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应该低于20cm,因此,工程造价比较高,而且因为混凝土需要养护的原因,使得工期比较长,不低于28天的养护期,对交通的影响很大,难以在交通繁忙的时候施工。

(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翻修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翻修,其旧板需要破碎,将运输到制定的地方,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而且施工的成本很高。而且翻修等于路面重新修筑,工期也比较长,对交通影响较大。一般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相当严重的情况,无法在上面加铺水泥混凝土或者沥青混凝土结。

(三)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由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施工方便、对交通的影响小,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改造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性:

1、由于下层是强度高的水泥混凝土板,提高了沥青路面结构的刚度,可以承受重交通的作用而减少车辙;

2、显著改善水泥混凝土特别是碾压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尤其是接缝处的平整度,有利于提高行车速度、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在表面破损较严重但仍具有足够强度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筑一层高质量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不仅可恢复其使用功能并可显著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可以大大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噪声和扬尘,改善道路的环境状况。

五、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的应用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各个道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补强的措施之一,对于路面承载力的提高,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提高,路面使用性能的改善、路面使用寿命的提高都有着有利的作用,而且对于农村公路来说既经济又实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主要施工工序:①处理破碎板。将原来的路面损坏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挖除,用早强钢筋混凝土或者早强混凝土进行修补至与原路面齐平;②稳定原路面板。对唧泥、脱空的混凝土面板及轻微、中等裂缝的面板进行板底压浆处理,使混凝土面板处于稳定状态。对所有纵缝、缩缝、裂缝清缝后,用填缝料灌缝。加铺防水性能较好的密级配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4cm沥青层。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较小时,通过沥青面层调整路面横坡不小于 1.5%。③碾压及养生。选择压实机具吨位应考虑沥青层的厚度,防止过振引起沥青混合料二次细粒化。为防止沥青层渗水导致混凝土路面加铺后再次唧泥问题,可在旧板与沥青层间铺筑玻璃纤维布隔离层。施工完后要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生,确保路面的质量。

六、结束语

老建筑改造及利用的理性分析 篇12

一、老建筑改造和利用的理性策略

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可适当调整老建筑的使用功能, 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的传统地标和特色建筑, 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 老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对于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老建筑, 基于保护城市环境肌理和文化脉络的前提下, 做好改造更新, 增加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完善和丰富城市服务功能, 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 上海的新天地大厦, 其基于老建筑的改造, 实现了多种新功能, 它通过改变使用功能和内部结构, 只保护老建筑的外皮, 在改造过程中, 尽量保留了老建筑的里弄格局, 重点修复和保留了建筑的细部和外观立面, 对老建筑内部进行大范围改造, 来满足现代化人们的娱乐、餐饮、居住、商业和办公等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护了老建筑, 又实现了现代化建筑的多样化功能。

2对于城市中具有景观性和标志性功能的老建筑, 尽量采取室内更新、局部改造或者整体保护的策略, 使老建筑满足新功能需求。

3对于严重损坏、无使用价值或者陈旧的老建筑, 可彻底拆去进行建筑重建, 提高土地利用率, 例如, 老旧住宅建筑的拆迁重建。

二、老建筑改造和利用的方法

1因地制宜

城市在长期的建设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 会产生人流比较密集的主要街道和人流稀疏的一般街道, 很多位于主要街道的老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年代久远, 其风貌形象较差, 和城市的整体风格不协调, 在改造主要街道老建筑时, 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 老建筑改造和利用应满足街道交通、休闲要求, 全面考虑到生活在街道周围居民的使用要求, 在改造老建筑结构或者风貌时, 要注意设计人们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 老建筑改造和利用应营造舒适、安全的街道景观, 由于主要街道对沿途建筑物的变化、连续要求较高, 因此要注意老建筑屋檐墙体和屋顶的改造, 烘托出城市良好轮廓线。

2基于立面整治的改造和利用

(1) 尺度

在老建筑改造和利用中注意合理运用尺寸, 通过改造老建筑的细部尺寸, 给人们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例如, 对一些老建筑的窗户, 可采用不同尺寸的竖、横格子进行立面分割, 并且可使用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材料对老建筑墙面进行尺寸划分, 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改造效果。

(2) 材料

在老建筑改造和利用过程中, 对老建筑材料可采用两种改造方式:替换或者保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老建筑改造和利用应尽量利用当地的施工材料, 一方面, 节约施工成本, 另一方面, 反映出地域性的建筑特色。例如, 使用玻璃、金属等材料代替老建筑材料, 和大多数老建筑材料不同, 金属易于识别, 也可以保持老建筑的独特风格;而玻璃更多的反映出现代化建筑的特点, 其通透的质感和老建筑形成良好的融合和对比。

3基于功能置换的改造和利用

(1) 局部功能置换

对老建筑进行局部功能置换, 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适当加入一些新功能, 例如, 成都市老住宅区的容积率较高, 基本没有社区公共空间, 老建筑裙房多是商业用途, 可在不改变老建筑内部结构的基础上, 将商业用途的裙房改变为社区娱乐或者公共服务。又例如, 上海主城区中的很多旧工业建筑, 在保持原有功能的情况下, 将部分区域改造为文化创意空间, 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宣传, 而且增加企业收入。

(2) 整体功能置换

如果老建筑的使用功能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或者通过改变其功能可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时可对老建筑进行整体功能置换。例如, 扬州市滨江区有很多老工业建筑和住宅,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滨江区逐渐成为文化、商业和金融的重点发展区域, 原来的这些老工业建筑和住宅已经不适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 很多老建筑被改造为商业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 提高了老建筑的利用率, 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风貌, 并且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4基于构造节能的改造和利用

(1) 自然通风

老建筑的改造和利用也应坚持节能环保理念, 自然通风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 不仅可室内污浊和潮湿的空气, 改善室内环境, 提供新鲜空气, 还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能耗。在老建筑改造和利用过程中, 可通过合理改造开窗面积、开窗形式和开窗方向等方法, 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例如, 重庆地区的东北风和东南风较多, 开窗方向应尽量设置在南北向, 合理组织穿堂风, 使前后的门窗对开, 同时采用平开窗方式, 利于老建筑室内的导风。

(2) 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是老建筑改造和利用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通过将自然光线引入老建筑室内, 减少室内的照明设备, 获得更优质、更理想的照明效果。合理设置开窗面积和布置窗户朝向, 选择合适窗户材料, 例如, 在老建筑改造和利用时, 可使用耐辐射、通透感强的无色玻璃, 确保老建筑充足的自然采光。

结语

老建筑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资源, 应充分认识到老建筑改造和利用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结合老建筑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方法, 保护城市文脉, 注重环境、资源、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避免城市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 建筑老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老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应结合老建筑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理性的分析和抉择, 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本文分析了老建筑改造和利用的理性策略, 阐述了老建筑改造和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老建筑,改造,利用,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振.老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的理性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 (01) :103-105.

[2]许可.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D].重庆大学, 2010.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分析下一篇:现代生活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