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发展(共12篇)
医疗卫生发展 篇1
摘要:医疗卫生行业应增强低碳意识,紧跟低碳潮流,实施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建立医疗设备共享中心,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学,建立电子病历,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构建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低碳卫生,资源共享,远程医学,电子病历,双向转诊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作为社会领域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事业,人、财、物相对集中,能耗大。有资料表明一家拥有500~800张床位的医院用电总容量超过5 000 kW,每年消耗能源(水、电、油、气)费用600万~1 000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3%~5%,具有典型的高能耗特征。紧跟低碳潮流,增强低碳意识,发展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卫生事业追求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初具规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维持自身运转及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提升自身档次、扩大规模,医院建设迅猛发展,造成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城乡、地区间呈现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1]。以上问题均不符合医疗消费的低碳化发展要求。
2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有低碳意识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始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守护居民健康,倡导低碳发展”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重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低碳化和高效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应在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倡导节约,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低碳化发展。
3 医疗卫生事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应构建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从而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低碳化发展。
3.1 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医疗机构应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现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同级医院、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检验项目,原则上应予以认同,实现“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2],从而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2 医疗资源、设备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建立医疗设备共享中心是提高医疗设备综合效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成立独立于医院之外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可共享资源,且利益分配相对简单,有效减少了医院对大型设备的诱导需求,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患者在同一个机构检查,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政府主导的独立大型医疗设备检治中心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可避免卫生资源浪费,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3.3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学[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卫生资源配置有失均衡。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患者无法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远程医学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建立起跨越时空的“电子医院”,初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大范围内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患者看病难问题,降低医疗“门槛”,缩小医疗差别。远程医学还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现有先进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国家、患者的医疗负担。
3.4 推行电子病历,实现纸张低碳化
电子病历是针对传统纸质病历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具有录入速度快、内涵质量高、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对于规范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减少重要内容遗漏以及稳步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5]。电子病历是医疗和就医现代化、信息化的一个积极举措,符合低碳要求,必将成为现代医院病案管理最有效的模式之一。电子病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高倍压缩信息,节省存储空间,大大减少了收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耗费的工作时间,可随时随地查询病案记录、检索、分类统计等,为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提供方便。电子病历能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以前接受治疗及检查的准确资料,缩短诊疗时间,同时可通过网络向国内外专家咨询疑难病例的诊断意见等提供资料,缩短了时空距离,实现了异地医疗资源共享,方便医院间及国际间的交流,提高了病案使用效率。电子病历占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查询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操作简便,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6]。
3.5 实现双向转诊,推进理性就医
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医院,而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由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趋高性,使大量本来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流向大医院,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工作不饱和,而大医院又负担过重的情况,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在当前医药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推行社区首诊制,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社区首诊及双向转诊制,增强大医院的延伸医疗服务。建立起以综合性大医院为核心,从三级医院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若干个实行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集群”,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可增加在社区就诊的患者数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实现理性就医的低碳化要求。
3.6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医疗机构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其结构特殊、功能复杂,能耗约高出一般公共建筑2倍,建筑节能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盲目追求高标准、大规模而忽略了节能技术的应用,造成医院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大。笔者认为医院节能应总体布局,从建筑、给、排水、动力、电气等几点着眼,贯穿设计到日常运营的全过程。同时将节能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加强能耗管理,精确测算,不断强调细节的改进,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医疗卫生机构。
3.7 重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消耗也迅速增长,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率超过了GDP增长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不断规范、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建立和完善门诊预约制度,提高服务意识,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病床周转率,使患者从挂号到出院的就医全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效果佳。将“低碳意识”贯穿始终,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不断增强低碳意识,紧跟低碳潮流,构建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医疗资源共享,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构建低碳卫生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7]。
参考文献
[1]赵萍萍.提倡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19(6):40-41.
[2]常艳秋,王俊华,李素敏.邯郸市医疗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4-16.
[3]李宁秀,高博,任晓晖,等.按资源共享原则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3(22):8-12.
[4]姚志洪.医疗资源共享的理想境界[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19(11):34-37.
[5]徐红.发展中的电子病历[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99.
[6]韩艳,战恺,刘美花.电子病历及其管理[J].中国档案,2003,53(6):16-17.
[7]王健,韩光宇.团结协作,构筑医疗合作平台资源共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4):28-29.
医疗卫生发展 篇2
xxxx市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14万人。xxxx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57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包括市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第二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市红十字
会医院1个,市域范围内私立医疗机构119家。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开放床位553张,市直单位核定编制304名(市人民医院169名、市第二人民医院42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4名、市妇幼保健所36名、市卫生监督所13名);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436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7名。市直单位实际在编人员264人(市人民医院148人、市第二人民医院40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9人、市妇幼保健所29人、市卫生监督所8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5人,其中,医生117人(包括医疗、防疫、妇幼保健人员),护士67人,医技人员4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9人;乡镇卫生院实际在编人员314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0人,其中医生157人,护士132人,医技人员1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在编人员4人。
目前,市、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职能,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全市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加强领导,落实政策保障。
医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和专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医改工作,讨论、决定我市医改试点工作重大事项。一是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市医改领导小组,市发展和改委委员会主任担任医改办公室主任,14个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全面协调医改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二是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情实际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xxxx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xx年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医改试点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了医改政策。
2、多措并举,解决人才瓶颈。
人力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农合制度的推进,群众就医需求大幅增长,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技术,不断强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培训工作。xxxx年共送出去6人到自治区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3人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人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组织选派了3名卫生专业技术技术人员赴豫进修学习,完成50名乡村医生培训工作;通过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项目,招聘了3名执业医师,项目补助资金每人每年2万;认真做好xxxx年自治区面向农村定向培养高中起点本科及专科层次的定向招生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储备人才;为全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培训社区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社区检验及B超专业技术人员96人。同时加大了对卫生监督员的培训,先后选派共选派6人次参加自治区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监督执法骨干、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及网络平台培训班。xxxx年4月13日,经xxxx市政府会议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30名医疗卫生专业临时聘用人员,扩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有力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通过建设项目,完善体系建设。
xxxx年xxxx市卫生系统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个,续建项目2个,丽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3个,二堡镇中心卫生院、天山乡卫生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投资8623万元,总建筑面积20225平方米。其中:市妇幼保健院为河南交钥匙工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地区负责建设。截至目前,市卫生局负责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工作全部开工建设,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不足,极大改善了办公条件,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4、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xxxx市卫生局在已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鼓励竞争、优化结构的要求,切实抓好设岗和竞聘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由xxxx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
方式,公开招考竞聘院长、副院长17人,为乡镇卫生院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其他人员按照核准岗位的设置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二)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增强保障能力。
xxxx年xxxx市
参合农牧民122108人,参合率99.9%,xxxx市新农合参合率已连续三年稳定在99%以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及随迁家属、进城就读农村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或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过参合缴费时间段出生的新生儿,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其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即可随母亲享受当年的新农合保障,不需另外缴纳参合资金,做到了“应保尽保”。
人均筹资标准稳步增长,参合患者受益水平逐步提高。xxxx,xxxx市人均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80元,其中:个人缴纳每人每年50元,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6元,自治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94元,xxxx地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0元。新农合基金住院封顶线提高至8万元,14岁以上白血病封顶线提高至12万元。xxxx市新农合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为83.6%,结合人保财险公司大病赔付,参合患者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56%。做到了新农合基金收支平衡,新农合基金使用率为96.84%。
积极开展按床日付费、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门诊总额付费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试点工作。xxxx市在充分考虑乡(镇)卫生院病种结构比例、服务能力、辐射范围、增长系数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了门诊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和按床日支付的定额标准,以定额补偿的方式支付给乡(镇)卫生院。参合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时全额补偿,免收住院押金,住院期间接受的任何检查、化验、治疗、用药等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出院时凭新农合“一卡通”办理出院手续即可。通过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起医疗机构费用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xxxx年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增长了36%,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了30%,门诊就诊人次增长了13.8%,抗生素的使用率下降了36.8%,转诊至地区及地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减少了18.5%,各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分布更趋合理。
提高大病保障水平,缓解参合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xxxx市在执行自治区新卫农卫发[xxxx]17文规定的8类40种和新增的12类特殊重大疾病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推行xxxx市大病政策。即:参合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单次住院费用超过3万元(含3万元)视为大病住院,由新农合基金按其住院总费用的60%给予补偿,不受新农合三个《目录》的限制。结合商业保险赔付的补充和民政医疗救助的联动,即做到了大病的广覆盖,同时,提高了新农合基金的保障水平。
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xxxx市新农合督导检查工作由定期督导逐步转向即时督导,除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新农合督导检查工作外,市合管中心根据在线审核情况与基金运行数据监测,对数据出现异常的医疗机构,即时组织督导组成员进行检查,实时监管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定期召开新农合运行分析会议,对相关问题进行通报。同时,采取新农合远程稽查,入户调查,电话跟踪,提高门诊、住院预留管理金比例,核定住院率控制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保障新农合基金平稳运行。
加快推进xxxx市区域卫生信息化进程。xxxx年初步完成了居民档案与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乡镇卫生院HisOnLine、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四大数据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达到了区域卫生信息数据共享的目标。保障了全市参合农牧民一人一卡一信息,实现了参合农牧民在自治区、地区、市、乡、村五级网络互联、数据共享,医疗费用补偿、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补偿资金的完全垫付,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积极稳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乡村一体化管理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的基础。xxxx市于2005年率先在全疆全面实现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全部为正式在编人员,人员工资和公用日常开支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市卫生局授权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管理辖区内村卫生室的职责,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负责制。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了三级卫生网络,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网底作用。
xxxx市作为自治区确定的首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市,xxxx年5月根据《关于自治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新政办发[xxxx]108号)文件精神,制定了《xxxx年xxxx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品种全部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价销售。在市卫生局的基本户下开设补偿资金专户,对补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xxxx年2月,根据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价格的通知》新发改医价〔xxxx〕4095号文件,xxxx市卫生局制定《关于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的通知》哈市卫字〔xxxx〕17号文件,在全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一般诊疗费标准:农村新农合基金支付7元、个人支付1元)全面实现所售药品全部在新疆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药品采购平台遴选,保障基层药物价廉、安全、有效。
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核定补助、绩效考核”的原则,由市财政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人员经费及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xxxx年xxxx市财政按照人均5000元标准将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予核拨。同时,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地方配套经费,xxxx年xxxx市财政配套132.96万元。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服务可及性。
xxxx年xxxx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从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城镇居民享受了10类共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36万份,建档率达75%,建立电子建档23.56万份,电子建档率达到65%。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026次,群众接受健康教育约61384人次,制作健康教育专栏1913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万份;筛查出65岁老人48465人,纳入系统管理44560人,管理率达到91.8%;登记高血压患者24286人,系统管理23071人,管理率为95%;登记糖尿病患者14777人,系统管理13299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90%,;确诊的精神病患者人数为378人,每季度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对378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管理率为100%。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序开展。一是认真落实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全市累计补种适龄人群20873人次,累计接种54381剂次。二是积极开展“AFP”病例的主动与被动监测工作,对发现的两例“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完成标本的采集工作。对报告的麻疹病例全部进行了个案调查及标本送检工作,并主动开展搜索工作,避免漏报和迟报。三是扎实开展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五苗”接种率为98%以上。四是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项目及地方病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暗娼人群监测406人,吸毒人群监测250人,孕产妇人群监测404人;完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1779人,美沙酮门诊累计入组治疗492人,最近一年在治192人,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年保持率82.4%;共发放安全套40073枚;6个针具交换点发放注射器14450具、回收10825具,新确认感染者28人,网络直报及时率100%。新增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23人,现在治59人,累计治疗95名,累计死亡10人,全市以行政村为单位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五是在涂阳结核病人免费治疗的基础上,对新发涂阴结核病人,全部实行免费治疗,并严格实行全程督导或强化期督导管理。
加大投入,妇幼卫生项目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与新农合制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农牧区特困孕产妇医疗救助制度,市财政设立了10万元农牧区特困高危孕产妇医疗救助基金。规范实施了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这几项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重要举措,在xxxx市农村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目前已完成乳腺癌检查项目三年、宫颈癌检查项目两年的工作任务;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已完全实现了孕产妇免费生产,对无经济能力住院分娩的特困高危孕产妇实施基金救助,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减少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已对1978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发放孕产妇分娩补助金额共计98.9万元;免费发放叶酸共2797人,叶酸发放率为90%。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共完成宫颈癌检查8142人,完成率101.7%,其中发现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累计乳腺癌检查2408人,完成率120.4%。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精神,自治区卫生厅已将我市列为自治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市之一。为抓好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xxxx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已报市政府审定。
1、积极推广便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改进医疗服务管理。
推广便民措施是公立医院改革内增活力的基本要求,其本身也是改革的具体措施。xxxx年xxxx市制定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进医疗服务管理十项措施,要求xxxx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便民措施,同时,市人民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向社会公布预约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先诊疗后结算的工作自xxxx年2月开展以来,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xxxx市为促进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十项措施”建立定期向社会公示制度,将医疗机构落实“十项措施”的工作情况通过xxxx日报、xxxx政府网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力促医疗机构“出实招、办实事”,想方设法改进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医院大厅醒目位置安装LED显示屏,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公示内容,内容包括医院最新医疗信息、xxxx地区城镇职工、居民、农十三师兵团职工、居民及农牧区合作医疗等医保政策,医院常用诊疗项目、药品及材料价格,让就医患者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内容。
2、积极推行优质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医疗质量控制。
自xxxx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市医院根据科室情况合理配置各科护理人员,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了绩效考核分配(试行)指导原则。科室实行APN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护理服务。每月发放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时了解患者满意度。选择12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工作,选定了外科小儿疝气和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为第一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取得一定的效果。
为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版)》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进一步规范了病历书写,提高了病历内涵质量,促进了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促进医院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化。
3、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按照《关于印发xxxx年xxxx地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哈地卫发〔xxxx〕139号)要求,在xxxx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临床科室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按要求指定到人,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加强手术分级管理,保障手术的安全和质量,明确了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开展了抗菌药物品种筛选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及病历进行公示,使门诊及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有所下降。
4、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
xxxx市作为河南省对口支援县市,充分利用河南援哈的帮扶政策,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积极措施,截止目前xxxx市人民医院共送出去各类人员41人次参加培训,其中赴河南学习5人次,河南来xxxx市人民院工作11人。通过援疆项目,不断加快医院的医疗技术建设。
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水平
xxxx年,利用国家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共计投入资金1858万元,对xxxx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基础设施9000㎡,利用250万设备专项资金,对各科室的基本设备进行了配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需求和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以等级创建为契机,积极推广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远程会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步建立对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提高财政对人员工资发放比例,xxxx年由财政负担60%提高到80%,通过加大投入,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奠定基础。
(六)、不断加强党建工作
1、狠抓学习,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市卫生系统继续以转变作风为抓手,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作为服务性单位坚决杜绝生、冷、硬、顶、推等现象,把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结合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三好一满意等一系列活动,要求各个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学习。在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的同时,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进行了重点学习,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不断加强思想教育。
2、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市卫生系统持续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各单位对本单位已有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同时对值班、考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会议纪律、车辆管理等常规制度狠抓落实;二是继续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对党务政务公示栏、党务宣传橱窗相关内容进行更换,医疗机构完善导医和预约诊疗工作,方便群众办事、就医,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督查,严格纪律。为确保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由卫生局纪检委牵头,各业务科室组成督查组,一个季度对各单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开展回头看工作,持续督促工作落实。新农合工作每月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对整个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惠民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四是健全领导干部责任制,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完善内部制约机制,严格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根据工作需要,抓好机关的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制、首诊负责制、—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内容。五是严格廉政执法,严格遵守规定的“十条禁令”,坚决杜绝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科室,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坚持双人、亮证执法,加大对投诉的查处力度。对外公布监督举报(投诉)和咨询电话,对群众的投诉认真调查处理,反馈率做到100%。六是进一步加强来信来访及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建立卫生系统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各单位发生信访事件在妥善处理的同时,要求第一时间上报卫生局,发生相关信访问题必须在当天进行调查答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复,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
(七)、统筹做好其他工作
1、扶贫工作情况。市卫生系统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下发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帮扶的沁城乡骆驼圈子开发区73户161个贫困户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确定了9户贫困户为市卫生系统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同时积极与组织部对接,对开发办公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建档,收集相关资料。
2、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举办了全系统宣传信息员培训班,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凭借报纸、新闻、广播等多种媒体形式,使用汉语、维语向广大参合患者进行政策宣传,xxxx年初新疆日报连续三期对xxxx市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健康报、新疆经济报对xxxx市新农合按床日付费进行了整版介绍,xxxx日报进行两次政策宣传,xxxx广播电视台对新农合惠农政策进行5期追踪报道。
3、做好转作风下基层活动。xxxx年以xxxx市卫生系统以赴基层、转变作风为契机,结合xxxx市卫生系统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河南援疆专家,在xxxx市天山乡、二堡镇、五堡乡、惠泽园区等为当地及搬迁农牧民开展义诊、免费检查、健康教育宣讲活动。共接诊农牧民7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到农牧民的一致好评。活动将医疗卫生送到农民田间地头,使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卫生系统将继续定期组织各级干部赴基层,为老百姓多干实事,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做好民生工程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xxxx年计划投资390万元,实施沁城乡、大泉湾乡、陶家宫乡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年内完成工程建设。计划开展乡镇卫生院外部环境改造,配置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根据牧民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搬迁区卫生室建设,继续保证医疗卫生服务100%覆盖。
(二)持续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
xxxx,每人每年的筹资标准不低于400元,其中:个人缴纳60元,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6元,自治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94元,地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70元。xxxx年xxxx市新农合参合人员共计124342人,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xxxx年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实施地区新农合大病统筹试点工作,全面落实52项特殊重大疾病病种补偿工作;xxxx年将进一步细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强化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按床日付费监管措施;推动地、市两级医疗机构按床日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规范服务和合理运行,加强监管力度,控制医药费用零增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拓展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院His)三大系统功能,提高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市属医疗机构接入,尽快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大监管督查工作力度,由定期督导逐步转向即时督导,时刻关注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高度重视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规范使用,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合管中心要加大督查的力度和频次,组织定期、不定期的突击督导和交叉检查,以便实时监管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1、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安排和要求,在市医院全面推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实施预约诊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工作。申请政府解决市医院发展资金问题、人员空编问题,争取xxxx年实现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目标。探索完善医疗机构长效监管机制,以医疗机构动态校验、医院等级评审活动、医疗质量督查、依法执业专项检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继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力度。继续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在乡镇卫生院落实一般诊疗费收费政策,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和人员经费补助。使国家的医改政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落实,患者得到实惠。
3、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落实各级政府的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内涵,统筹推进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使新增项目得到落实。
4、继续抓好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控制工作、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一是不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及其装备建设,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定期查验管理制度;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工作,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不断提高紧急医疗救护能力;二是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地方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三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调查,加强职业健康检查监督管理;四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强化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五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机制,依法严格医疗服务监管。进一步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体系建设。xxxx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规范现有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积极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进驻社区居委会,同时在改、扩、新建的大型居民小区内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方便社区居民享有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继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及妇幼重大工作的绩效考核,对全市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小剂量叶酸防治神经管畸形项目、加大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建立“逢孕必检”的工作机制;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使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绩效考核标准;xxxx年,各乡镇卫生院在市妇幼保健所的指导下,依托市级及以上助产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辖区内孕产妇和儿童做到“底数清、服务好”。
(四)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引进人才,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队伍
1、继续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的医疗技术力量,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计划采取公开招考形式,补充人才队伍。并认真做好5%储备编制人才引进及申报工作,继续开展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项目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争取提高待遇,筛查取得执业医师证书的人员,引导他们到基层工作,并培养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
2、定期开展医疗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管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管理水平。实现从凭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管理模式转变。xxxx年计划邀请市级医疗单位业务骨干人员定期下乡入村坐诊,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帮助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五)不断提高中医民族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科室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的覆盖率,健全中医民族医保健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大力推广中医民族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把中医药这个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不断提高中医民族医药服务水平,努力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支持具有中医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xxxx市在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给予协调解决。
(一)人员编制问题
1、关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问题及建议。
xxxx市乡镇卫生院空编及人员编制不足的现象并存,全市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436名,实际在编320人。近几年,随着村卫生室不断建设投入使用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使得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和艰巨,老的编制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医疗服务需求,各乡镇卫生院普遍自行聘用部分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卫生院出现空编现象,但是乡镇卫生院进人受到严格限制,只许退不许进;自聘人员进不去,由于财政投入按照在编在岗人数进行拨付,乡镇卫生院现有的药品收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中大部分用于自聘人员工资,自聘人员的费用不能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营将受到影响。
建议:按照国家、自治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服务人口设置卫生技术人员的标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体短缺问题,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
2、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及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挂靠于各医院,现机构、人员不独立。xxxx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市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所、吐哈石油医院延伸举办,人员编制尚未解决。人员不稳定,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xxxx市共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着xxxx市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及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但由于没有核定人员编制,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正常开展工作及卫生主管部门对服务中心的监督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基本为外聘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临时聘用人员,其中近200人为外聘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管理,同时也使设置单位人员更加紧缺,也加重了设置单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建议:根据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新机编办〔2007〕270号)文件精神,自治区已解决了部分地州社区卫生人员编制问题。鉴于xxxx的实际,建议自治区核定下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并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所需实用型人才,解决xxxx市社区卫生人员编制问题,保障xxxx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3、关于xxxx市人民医院人员编制问题及建议
作为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xxxx市人民医院,目前有床位150张,但只有编制168名,现有人员148名,人员非常短缺,致使无法派出人员出去进修学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缺乏学科带头人,科室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难以适应临床要求和需求。
建议:根据二级医院人员配备标准,床位(150张)与人员按照1:1.5的标准,市人民医院编制应为225名,目前只有169名,建议再增加编制56名。
(二)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二级医院评审要求,市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为了达到等级医院评审的基本要求,医院急需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以及完成HIS系统的升级,共需要投入资金240万元。市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和综合病房楼两个项目基础建设及辅助项目累计欠款2711万元。
建议: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市医院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以及完成HIS系统的升级已迫在眉睫,由于市医院还承担基础建设辅助项目的银行贷款,现资金困难,建议由市政府出资解决市医院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240万元。市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和综合病房楼的建设项目都已完成,但污水处理、消防、网络、中心供氧、安保监控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辅助项目和历史债务共计2711万元,建议由xxxx年起,连续5年,由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偿还医院债务。促进医院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政府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不同的医保制度,不同管理部门,差额补助难以到位;二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工资等保障问题尚未解决;三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多渠道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医疗卫生发展 篇3
回顾“九五”期间,南汇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使南汇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综合指标显示,这一期间,南汇的甲乙类传染病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人们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04岁。
随着“三医”联动改革的循序渐进,南汇卫生系统各项工作初见成效,初步理顺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体系,组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实施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推进了病人选择医生制度;采取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措施;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了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着力探索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积极推行了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大专以下毕业生公布岗位、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人事代理制度,并建立了卫生系统人才交流中心;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0年12月启动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将国有、集体、股份制等不同所有制的城镇企业和享受公费医疗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纳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内;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民投保率达到66.1%,大病统筹筹资方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因病致贫”问题。
“九五”期间,南汇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卫生服务逐步从医疗服务为主向医疗、保健、康复等领域并重的格局转变,卫生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软硬件建设不断强化,在此期间,建设了中心医院医技楼,周浦医院急诊楼,疾控大楼和老年护理大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开设了中心医院ICU监护病房,添置了光明中医医院多普勒彩超,周浦医院CT机,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等一批医疗卫生设施。引进了一批紧缺专业的中高级人才和高学历层次的青年医师,改善了南汇卫生系统的人才结构。重点设立了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南华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周浦医院脊髓损伤这三项市级医学领先学科特色专科和一项市初级卫生保健特色项目,五项县级医学领先学科特色专科。“九五”期间,南汇卫生系统共获得了八项各级各类成果奖项,其中部级一项、市级五项、县级二项。同时,南汇还获得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光明中医医院获得了全国示范性中医医院的光荣称号。
在“十五”期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南汇卫生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南汇卫生系统要构建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有序调整医疗机构的布局和规模,逐步形成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格局。结合惠南镇、海港新城建设和区域规划调整,实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至“十五”期末,中心医院将扩建成拥有500张~700张床位的医疗中心,光明中医医院逐步向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变,并迁往海港新城,成为东部区域的医疗中心,周浦医院则结合南汇西部地区镇域规划,逐步发展成为西部的医疗中心,初步形成以中心医院为区医疗中心,东有光明中医医院,西有周浦医院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完成新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级标准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同步完成村卫生室转为社区卫生服务点的标准化建设,而撤并后的原卫生院除承担一些简单医疗服务外,利用自身的特长、优势和现有设施条件,延伸服务,逐步向老年护理病区,康复病区和其它办医形式实行功能转变,以适应人们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变化。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考 篇4
关键词:民生,卫生事业
一、引言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其普惠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也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之一, 体现其公平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性要求它必然由政府主导从而体现其公益性。纵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直向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个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 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不断推出新政策, 并实现阶段性突破, 新农合制度巩固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 基本药物制度按要求实施,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强化, 智慧健康建设步伐加快, 等等。
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常态, 我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 影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保障基础;城镇化战略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医疗服务产生更大需求。
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是民生保障的基础, 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会影响到对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事业的投入。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短期内增加数量如此之多的城镇居民, 势必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产生巨大挑战, 势必显著增加各地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 尤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显而易见, 老龄化将会在医疗服务方面产生更多更大的需求。
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 医疗保障增长机制不明确。
医疗保障筹资和补偿水平如何实现常态化的增长机制是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首先, 合理调整筹资标准的依据如何确定?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水平往往带有很浓的行政指令色彩, 缺乏令公众信服的科学依据, 到底是按照财政支付能力、物价上涨指数还是工资增长指数来提高筹资水平还不明确;其次, 由何人来决定调整筹资标准有待进一步商榷。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医保管理部门的一言独大, 实现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财政部门和医保覆盖人群四方面需求的协调统一;最后, 如何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动态长效地提高补偿水平, 如何将补偿水平的制定和行政指令脱钩, 实现与医疗费用控制、基金监管动态结合是医保制度需要深入改革的问题。
(二)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错位的问题。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特点, 考虑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供给能力, 诊疗难度一般、常见多发疾病的服务应当解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既符合健康原则, 也符合成本效果原则。但目前是, 大量基本的医疗服务由省市级高层次医疗机构提供, 农村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日渐弱化, 进一步加深了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服务功能错位有多方面的原因, 包括医疗机构经济激励因素和基层卫生机构能力不足等, 这需要从根本上给予解决, 从长远看, 不解决错位问题, 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将难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也存在着功能缺位的问题。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是过去几年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和医改的重点工作, 但是进展缓慢。除了政策激励和服务能力因素外,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履行转诊职能也是重要原因。
(三) 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机制不完善。
一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由三类收入叠加:财政补贴、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对于这三者占医院收入来源的比重并未明确, 很难扭转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二是公立医院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生收入与其医疗材料和药品开出量相挂钩的分配激励制度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 公立医院改革的初衷就很难通过医务人员来最终得以实现, 其公益性也无法得到体现。
四、深入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与卫生体制改革
(一) 明确责任, 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立法与监督。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立法;依法治国是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依法治理医疗卫生事业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各种政策规章制度, 但是这其中的经验和成效还是没有归纳入法, 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也就缺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因此, 基本卫生法的立法进程需要跟进, 地方政府可以向中央申请先行先试, 对一些执行已久的, 经验成熟的制度性文件可以逐步转变为法律条文。
(二) 加大财力,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首先, 建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财政均等化的支撑。投入资金要有审核、控制、监督三个步骤。认真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 从而确定补助, 在资金使用中, 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使用规定精细化科学管理。同时, 行政、财政、审计等要三力合一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后检查。增加医学上的研究与开发 (R&D) 的投入, 确定优先资助领域。
(三) 转变方式,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人民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 探索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卫生室两室合一的模式;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成本进行补偿。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持平, 政府对乡镇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贴, 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三是转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式。城乡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 重视农村, 统筹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首先, 对于财力弱的市县,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所需的资金除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 (以县为主) 配套补助金额外, 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各地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认真落实财政补助资金, 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其次, 城市医疗卫生应该主要是整合现有资源,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控制机构数量, 杜绝不规范竞争。农村医疗卫生则主要是以乡镇医院为重点, 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医疗卫生设备, 完善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 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农民的保健、健康风险意识, 让农民的互助意识更加深入, 能够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五) 优化布局, 增强公立医院发展活力。
以规划为先导, 以重组、兼并、新建等方式优化布局, 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质量, 并将公立医院的技术、设备、人员辐射到其他同级医疗机构以及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各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人员流动, 实现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人才、服务理念在区域医疗领域内的共享。加强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力度, 长期建立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稳定纽带关系。帮助县级医院的医疗人员提高诊疗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推动县级医院的更好更快的改革发展。积极鼓励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到县级医院设立讲座、开展执业活动和技术指导。以长效机制来增强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唐天伟.中国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及效率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2.
[2]梁中堂.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问题, 2006.3.
[3]邓大松.市场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 2014.10.
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5
编制单位:市卫生局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建设为总体目标,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作为主要推动力,把保障人民健康利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调整医疗资源存量与有序发展医疗资源增量相结合,开放医疗市场,实现办医主体多元化,增强医疗机构的生机和活力,规范医疗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优良、服务优质、费用合理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
(二)总体发展目标: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居民健康状况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以提供公平、便捷、经济、有效的服务为基本手段,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引导,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和加强其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抓好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医学科技发展,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服务质量监管,推进卫生基本现代化进程,加强市、镇、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的跨越发展、协调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 和****年工作打算
(一)主要工作目标。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岁;婴++++死亡率控制在*‰以内,*岁以下++++童死亡率控制在*‰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以下;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控制在 ***/**万以内;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 **%;切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着力
加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建设,医疗机构设置和布局符合#####和++++++++市域规划要求;继续实施卫生人才建设战略;新农合参合率达**%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惠民医疗、农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做大做强中医事业,**%的镇街达到全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乡镇标准,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着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调查处理和防控能力,健全应急医疗救 治体系。完善城市社市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六位一体”功能。
(二)主要工作任务。“十二五”和****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建设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打造“卫生强市”和“两好一满意”服务品牌为目标,根据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①积极稳妥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现在**元/人.年到****年提高到**元/人.年。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ABC三类服务包,逐步增加三类服务包的服务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以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激励机制。继续加大对村卫生室各项建设扶持力度,多渠道对乡医进行待遇补助。构建符合医改要求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使用范围,首选使用国家***种、省***种基本药物,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全面推开,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逐步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四是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加强卫生系统行业监管,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层次,巩固和扩大卫生行风建设成果。建立健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市域卫生信息平++++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扎实开展“全民健康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②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年,重点建立健全“一个机制、四个体系”,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
到****年,建立起满足@@@@居民需求,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平++++。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街基层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疫情防控、救治、卫生应急和检验支撑能力。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拓展妇幼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妇女++++童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提高队伍,平战结合,把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强化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加大监督力度,树立执法权威,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派出制度。把卫生监督的重点切实转移到消费环节上来,围绕旅游城市建设,全力抓好食品安全和医疗市场秩序整治,维护合法经营者和公民的正当权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筹资标准已提高到***元/人.年(其中个人**元,各级财政补助***元),为此,将新农合筹资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和基金监管等工作,力争参合率将、达到**%以上,****年预计基金筹集将达到****万元。将“医疗质量管理年”、“两好一满意”活动延伸至基层卫生室和乡医。以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为重点,继续在全市各镇村全面推行新农合信息化工程建设。同时,对全市新农合报销、管理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和IC卡服务,逐步全面实现网上审核、网上监管、网上报销和网上查询。科学测算,逐步探索按人头付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受益水平、最大限度方便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施科技兴医战略,增强卫生工作科技含量和发展后劲。争取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引进高学历卫技人才。认真实施“****”卫生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医学重点学科、名优学科建设,通过技术协作、++++办医、学术交流、进修深造、挂职锻炼等有效措施,力争培养**名具有市级先进水平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名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名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骨干,*名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和学科构成。落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政策。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近期将选派**名卫生院懂业务、精管理的业务骨干到周边先进地市挂职学习,逐步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思想、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卫生市域化信息工程。科学规划了医疗机构市域规划设置。进一步健全完善
城乡卫生项目建设,加快市++++内系病房楼建设,力争****年投入使用;同时,拟建****平方米的门诊大楼。积极利用&&&&省发改委第五批调控资金项目,争取和投入资金****余 万元和建设用地** 亩,实施市++++整体搬迁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余万元,新建****平方米市疾控中心综合服务楼。各级争取,拟投资***万元,建设++++镇中心卫生院****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制定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及配置计划,积极引导各类医疗机构科学合理购置大型医疗设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意识,成立卫生工作委员会
为加强全市卫生行业管理,建议成立#####卫生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市长牵头,成员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辖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组成,共同协调解决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进一步树立“科技兴医,人才为本”的观念,把加强卫生队伍建设、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作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认真抓好落实。人事、编制部门在核定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聘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业务范围拓展较快,人员编制明显不足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及时予以核增人员编制。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等卫生人才建设工程,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
(二)加大投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合理的长效补偿机制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卫生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结构,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将资金重点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疾患防治、妇幼保健、社市卫生服务、卫生执法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公共卫生领域。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吸引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发展。
(三)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医学会组织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作用。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行业管理由微观转向宏观,从系统管理转向全行业管理,实现“政事分开”。依法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四)加快人才培养
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加强对卫生行政管理、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社市卫生服务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发挥重点学科对聚集、培养人才的作用,以推进项目科研作为培养人才的途径,有重点地做好社市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科骨干培训和中医临床专业骨干培训,以继续教育促进人才成长。多渠道吸引骨干人才,完善学科队伍建设。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条例》,积极推进中医“三名”项目及“师带徒”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鼓励全市中医药工作的继承和创新,为离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充分发挥这一宝贵资源对卫生事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期完成市++++、市++++、市疾控中心、++++镇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的基层建设,按期完成各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的改建项目,发挥基础设施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支持功能,优化就医环境。
医疗卫生发展 篇6
目前,矿办医疗机构均为公益性非营利的国有公立医院,在与主业分离后而市、县政府又没有接收的情况下,主业对辅业尚未建立相应的经费补偿机制,使医疗运营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导致医疗机构市场化生存能力差。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目前部分医院有限的医疗设备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的隐形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加之各局沉陷治理工程的实施,部分职工家属搬迁至城区居住,就医人群逐步减少,也是造成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和人员闲置浪费的客观原因。
普遍来看,目前煤化系统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小于开放床位或者医院等级所需配置的人数,卫生技术人员中医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临床科室医师严重缺乏,有些科室长期空岗,医生往往兼职工作,无法开展正常业务。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表现是高级技术力量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一级医院均处在地域偏僻的矿区,需要的大学生及卫生技术人员难以招进,加之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相继退休,致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二、促进陕西煤业化工国有医疗卫生系统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差异化确定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定位
三级医院实施“大综合、强专科、精专业”发展战略,做强职业病治疗中心、急救中心等品牌专科,促使在省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不断增强医院的科技整体实力。二级医院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大专科、小综合”,根据各个二级医院的医疗特色服务和医疗技术优势,基本建成“小综合、大专科”的特色二级甲等医院或专科医院,使之成为一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中心。一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调整为在继续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新领域,立足于社区、家庭,为周围的全体居民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整体性的基本卫生服务。跻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作为重要的服务转型方向,综合利用企业医院现有的诊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力量,兼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在转型发展中,面向一定规模的老年服务人群的一级医院,也可有选择地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设施,以及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老年病和慢性病诊疗机构等医疗机构,利用医院闲置病房开辟托养老用房,提供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所需的养老服务。
(二)有序撤并整合,推进股份制改革
抓住国企办医改革整合机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合理配置、全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区域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服务人群的变化,有计划、有组织、分步撤销或合并部分区域布局不合理、基本失去了医疗服务功能、严重入不敷出的基层医疗机构。为了实现企业办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股份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医分开。国有企业医院的出资形式,可以以特有医疗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医疗设施入股等形式,积极探索企业医院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多种方式。通过股份制改革为医疗机构设备更新、项目建设建立融资新渠道的同时,也达到了运用资本的力量推动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
以区域性中心医院为载体,赋予对所属医疗机构的资产经营管理权、处置权,统筹配置和利用管辖区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关停并转部分服务对象萎缩、效率低下的医院和床位,利用医院集团医疗机构间的服务分工、优势互补和专科特色“联合出海”,以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分工协作强化服务竞争力。
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是深化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方向,可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试点,稳步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的步伐。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医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医院理事会作为医院的决策机构,负责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制定医院发展计划和财务、人事等基本管理制度,对医院院长及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等事项行使决策权。理事长是医院的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和理事长可由一人担任。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主持医院运营管理工作,医院领导班子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以及内部资源调配等方面行使自主权,强化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和社会责任。
(四)全面实施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醫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始终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主线。建立医院、科室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都要从本职工作抓起,重视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级分类管理,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全程控制。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调整护理人员结构,加大专科护士培养力度,全面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切实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理事长、院长薪酬办医机构或授权理事会确定。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社会效益、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严格财经纪律和经费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行资金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专项经费归口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资金效益分析,规范设备设施维修和技术改造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降低用工成本。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医疗卫生发展 篇7
一、医疗卫生系统财会工作发展状况介绍
医疗卫生系统主要包括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企事业单位,例如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等。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财会工作是指财会人员在财会部门和涉及财会工作中的部门中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问题。由于医疗卫生机构与普通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完善财会工作值得社会去关注。尽管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其机构内部的财会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进科学的人才,遵循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科学合理进行财会工作有利于推动财会工作与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
二、目前医疗卫生系统财会工作存在问题
(一)财会人员性别比例不协调,年龄结构不合理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财会人员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女性人数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而男性财会人员比例不足30%。财会人员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和制约财会工作的发展,不利于财会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此外,财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也是十分突出的现象,人员年龄较大会降低工作效率。医疗卫生机构中缺少年轻的财会人员的参与,也会导致财会工作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设性别、年龄比例合理的财会队伍。
(二)财会人员整体学历处于中低层,具有中高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小,素质参差不齐
医疗卫生系统中财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多数财会人员学历为三本、专科及高中等,只有少一半的人员学历较高。会计专业资格证书是财会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高低的证明,目前财会人员基本上全部具备从业资格证书,但具备初级、中高级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仍很小。财会人员素质能力包括计算机使用能力、英语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现象,多数财会人员具备某个或某部分能力,但并不完整。
(三)财会人员工作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现实工作中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比较多,有时可能出现忍受不够的情况。在医疗卫生机构中, 工作人员往往存在工作周期长,工作繁忙等现象,财会人员也不例外。 在更多时候,财会人员处理完自己的工作之后还要帮忙去做许多繁杂琐事,这大大加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尤其在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医疗卫生机构中,这种现象更是普遍。财会人员在进行财会工作的同时,还有兼任其他工作,这也给许多财会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四)财会人员薪酬水平较低,福利待遇不优越
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的作用突出,地位明显,工资福利待遇较为优越。而财会人员与之相比则容易被领导层忽视,财会人员普遍存在薪酬水平较低的现象,绝大多数财会人员工资水平在2000-3000元左右,而且财会人员节假日的福利待遇也不高。这严重打击了财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会使许多人产生懒惰心理,甚至有可能辞职, 造成人员流失等现象。举例来说,东兰县卫生系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的薪酬待遇水平较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抱有离职心理。
三、探讨医疗卫生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对策
(1)定期招聘年轻的、高学历的财务工作者,为财会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由于医疗卫生系统财会队伍中存在女性比例较高、年龄老化等现象,财会部门应定期招聘年轻的财会职员,促进人员流动,为财会部门注入新鲜活力。同时在招聘时限定学历条件,为医疗卫生系统引入高水平的人才,推动财会工作的发展。
(2)加强对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考取资格证书。
(3)制定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岗位职责制度,降低财会人员工作负担。
(4)提升财会人员工资水平,建立并完善工资绩效制度,激发财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合全文,财会工作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发挥着成本核算、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如果财会工作存在问题,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目前财会人员存在性比年龄比例不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负担重、工资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发展对策,有利于早日解决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财会问题,推动医疗卫生系统科学发展,提升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发展迅速,出现较好的态势。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财会工作是指对医疗事业中的具体事项进行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财会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因此抓好财会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对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财会工作进行分析,发现里面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系统,财会工作,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韦建兵.东兰县卫生系统财会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4-05
医疗卫生发展 篇8
广州市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心城市,在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今天,评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各方面综合指标都在更新。高雄市是台湾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纬度与广州市大致相同。台湾地区优质的医疗水平与医疗制度享誉全球,高雄市亦是如此。
广州与高雄两市均为区域内经济较发达城市,具有一定实力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相似性。城市化的提高使得两地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及水平达到可比性的标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医疗卫生设施,广州及高雄市的医护单位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疾病预防能力;应对急、重、难、罕等病症时的救护能力;以及医护单位的服务能力。
1 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1.1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从广州市整体医疗资源现状分析,已达到供需平衡。全市整体水平与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较,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资源居中,医生数量居于高位,护士数量居低位。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水平暂时仍低于北京,水平与上海相当1)。但从城市中心各区来看,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
一方面,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密度较高,将医疗服务的区域更为集中化。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务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位于前列;而新兴城区由于功能区及居住区相对发展缓慢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导致偏远城区的居民无法及时就近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服务品质较高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大型医疗院所的服务压力,使得中心城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空间发展的矛盾进一步突显,而偏远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因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止步不前。从目前状况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远远未能达到解决居民就近解决小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设置初衷。2)
1.2 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1.2.1 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
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区域统筹下,诊所作为最基层、最适宜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已经在高雄市住宅区得到良好发展3)。高雄市中心城区内,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诊所4)。由于开设诊所的限制较为宽松;医疗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较强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半径尽管有限但普及率较高,这也是拥有医师执照的医务人员愿意开设诊所,以及民众愿意选择诊所作为投医问药首选地的原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一旦新流感疫情大流行时,民众可以就近到诊所接受初步的治疗及快速筛查。
1.2.2 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
台湾地区整体的医院医疗服务量因2003年SARS之故皆有下滑趋势,各大综合医院的门诊数、急诊量也大不如前,加之台湾本土居民生育率普遍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选址、设计、建设时更为谨慎的考虑其今后发展的可行性。
2 广州与高雄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分析
广州与高雄两市从地理上看都为南方较发达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良好且相对稳定。由此形成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分布的格局是顺应各自背景的:无论是由政府和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还是经济导向为主随市场体制而较自由态势发展形成的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都有各自空间分布的规律可循。
2.1 按人口数量及密度分布
两市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域中,医疗卫生设施的比例在历史悠久、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城区中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人口密度达到3~4万人/km2);高雄市的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人口密度2万人/km2),前镇区、前金区(人口密度1万人/km2)等。上述行政区中的的人口较多且密度较大,居住环境成熟,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足以满足区域内居民需求,甚至某些城区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出现医疗卫生资源过剩的情况而导致浪费。
尽管两种分布现状和布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市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及周边人口,总体上看布局密度不相上下,但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型分布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2.2 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欠合理
广州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数量及布局上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中,整合了人口密集区的资源。病人的流向也随之集中于此类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施中。
高雄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与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由于私人诊所极具竞争力,使得患者优先选择此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病人流向成正三角分布。
广州市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阻碍了较低级别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高雄市诊所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但同时增加了患者就诊次数,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3 两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2.3.1 广州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广州市大型综合医院密度较大,仅越秀区数量就达到25间。其中不乏医技精湛、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机构。通过医院综合水平评级的方式,考虑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护理质量,医院规模及设备等条件将其划分级别。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升级的同时,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也在努力通过对健康保护、疾病预防等方面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尽管现状服务水准未能达到满足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标准,但政府正透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层卫生中心、卫生所能够上升到新的服务水平。
2.3.2 高雄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台湾地区的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不仅医技精湛可与发达国家媲美,并且医疗保险制度因较为健全而享有美誉,更甚,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处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能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品质,令医患双方在就诊过程中减缓紧张情绪,从而减少病患的痛苦,提升医师的看病效率。
高雄市中心城区内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密度较低,特别是兼备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仅为两间,并且其中一间(高雄荣民总医院)还身兼南台湾地区紧急医疗救护的职责5)。尽管如此,医疗服务品质的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会通过医师技能的提升,医疗器材的更新,医院空间的完善等来不断使自身的水平保持在较高层次。两间医疗中心的教学、研究、医疗相互推动、不断进取,使大型医疗机构的实力日渐强大,逐步巩固自身千床以上医学中心的地位,这是范围大且覆盖面广的诊所不可替代的,其最终收益者是患者。
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高雄市诊所的医技和服务质量同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由于规模小、医师与护理人员人数较少,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更易于管理,医师技能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之下也会不断提升自己,推出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
2.4 两市配置优劣势
2.4.1 广州市配置优劣势
(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
广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配置由规划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具有良好的规划层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从具体现状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一部署,做出较为合理的配置规划。
其次,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民生方面的建设,关于医疗卫生等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多次出台有关医疗保险、医患关系、医药政策等方面的法规、方针,还在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在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良好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状基础,完善设施配置网络,从而更为完善医疗保障的体系。
(2)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
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基础,既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在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疗体系下的基层卫生设施难以发展,成为棘手的难题,需从基层医疗的特色入手,注重医疗人才的保留。同时,政府需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卫生部门应更加重视不同区域间配置的合理性。
2.4.2 高雄市配置优劣势
(1)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
高雄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得到更为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在经济效益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材、医疗环境等同样也是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吸引之处。其次,小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及时的疾病治疗和护理。使得医疗救护流程更为完善,使患者能够有更为低廉且快速的医疗服务享受。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中,健康保险制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督促了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
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在某些区域中体现出了过于偏重经济因素的导向性,存在着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及健康保险制度保障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其配置布局的合理性。
3 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发展趋势建议
3.1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1.1 处于两极的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鉴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过于集中的局面,在对未来的布局规划中,应该优先从患者角度考虑,加强引导居民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概念。针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质量,出行时间等因素逐步完善(图1)。
在医疗水平上强化水平高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分化两层就诊群体,为各级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图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应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参考高雄市诊所的配置形式,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服务人口的需求,并且能够协调临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特色,将不同医科的基础服务融入到整个区域内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3.1.2 中间地位的医疗机构
在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间层艰难前行的中层医院应视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及时分化和转型。参考高雄市处于中间层的区域医院、地区医院的规模和运作模式,强化和完善某些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在患者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突显自身的特色。并且能够与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达到协调和互补。
3.1.3 新建医疗卫生机构
新建综合医院在选址上应考虑到同级医院的布局状况,在参考人口分布的同时,需有对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预见性,兼顾周边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特色,注重与老城区的设施拉开差距,避免在临近区域重复建设。其次,社区卫生设施通常服务于该社区中的居民,但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在考虑本居住环境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商业竞争的概念,成为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面向社区及周边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3.1.4 医院内部营建部门的强化
高雄市除诊所以外的各类医事机构均设有医院内部的工务处(工务室)。其具体职能为负责“医院机器”内部从设计、施工、装修,以及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改扩建等所有医院内部工程问题,并能及时与政府规划及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以维护医院持续发展。
广州市内仅有少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设有管理医院建设的基建科,但此类科室多为解决内部建筑及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相关事宜,多数医院内部并无设置功能齐全的基建科,且各医疗机构之间并无关于医院规划及建设的横向资源共享。
设置管理医院建设的部门,这在未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中是十分必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减少医院营建的成本开支,更能够在日后医疗体改扩建的过程中发挥不可磨灭的功用。与此同时,该部门掌握着医院内部建筑使用状况、运营状况和供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与城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关系紧密,能够及时与政府卫生部门及规划部门协调工作,达到更好的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目的。
3.2 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2.1 加强政府导向
高雄市医疗卫生机构多为私营和财团法人的性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居少数。高雄市卫生署直接管辖范围内的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对于医事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内容,卫生署给予指导和建议,经核准后的建设及运营归医院自身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和商业竞争保证体系的运作,受政府相关部门调控的影响较少。但此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商业服务转变。这种发展模式看似适应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为社会各阶层人群,过度的商业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失去了公共的意义。政府在出现过度竞争的时候应作出适当的干预手段,对未达到开业标准或服务品质下降的医事机构采取限制服务的措施。
3.2.2 完善健保制度,控制医疗卫生设施数量
由于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实施使患者减少就医支出,患者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面对价格下降时自然而然会增加医疗需求,但直接导致了民众频繁进出医疗机构,造成全民健康保险支出的巨大负担。因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拿药、看病,甚至是领取检验报告结果都需经过挂号环节,按照健康保险规定都需支付医师费用,这就导致了一病多看、长病短看的结果。许多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如诊所的快速发展与此类政策不无关系。
卫生署在制定和执行健康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宏观调控影响,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统筹。
3.2.3 医学中心仍需不断完善
高雄市著名的医学中心包括有荣民总医院、高雄医学院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长庚纪念医院等(图3、4)。此类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照护服务,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水平与合作,培育了德术兼优的医疗团队。他们将医学教学与医疗救治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6)
此类大型综合医学中心常常面临因医疗普及化、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引起的亏损难题7)。因此,可以借鉴大陆大型综合医院的经验,善用自身的优势项目并重点发展,努力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发展特色医疗,争取政府资助性补助。
3.2.4 中间层医疗机构需合理布局
高雄市中间层医疗机构包括有区域医院和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多为有政府资金资助的医疗机构,而地区医院大部分为私人营业的医院,因此在规模和软硬件配套上弱于区域医院;8)但由于政府资助与私人财力的差异性,区域医院较重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品质。
由此可见,高雄市中间层医院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医学中心,但此类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多集中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区,缺乏政策导向性和规划指引性。政府及规划部门需及时对此类医院作出区域的统筹发展规划。更好的发挥中层医院的资源优势并合理分配。
3.2.5 诊所的适量发展
高雄市诊所类型的设施配置较为完善,诊所类型涵盖了所有医疗科系,在每一个行政区均有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诊所的私人化,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诊所商业化的模式。诊所建设同样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及配置,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有效的调配,避免某些城区没有诊所配置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而某些区域过度发展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图5)。
4 结语
广州市与高雄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与城市历史及其人口、商业聚集状况密不可分,但两市看似医疗设施数量庞大的背后,却有着极为相反的设施类型结构。
一个是趋于大型综合医疗设施的建立,而另一个则趋于社区基层的小型诊所为主的发展。形成这种格局的因素不仅在于卫生部门和规划部门的配置及布局规划,更多的是来自于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服务质量,市场运作的机制,政府对此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宏观调控,以及医疗政策制度的引导。
广州市与高雄市的医疗卫生设施发展状况都能代表各地区的水平,两个城市地区性差异性既反应了各自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成就,又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在相互对比的过程中,两个城市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弥补不足之处。
摘要:本文通过广州市与高雄市的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情况,对比两市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对现状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比两个城市的社会发展、医学水平、医疗政策制度等对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寻求两个城市可相互学习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广州,高雄,医疗卫生设施,配置
参考文献
[1]申一帆.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4.
[2]黄璐.广州住区医疗卫生设施配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
[3]杨立维.全民健保制度下部分负担调整与医疗需求之关系[D].台湾大学,2007.
[4]赖玉红,方一波,王俊杰.广州市人口分布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及改进意见[J].现代医院,2004(1):40-44.
[5]申一帆,胡善联,黄炯烈,熊远大,方一波,宋朗明.1980年-2001年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06):361-365.
[6]冯珊珊,刘俊荣,王碧华.广州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12):12-15.
[7]王碧华,刘俊荣,冯珊珊.广州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12):15-18.
[8]付晨,张钢,台湾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卫生资源,2007(1):24-26.
[9].郭敏玲,陈忠暖.广州市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分布的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53-59.
[10]胡瑞娴,陈忠暖,方远平等.广州中心城区基本医疗服务等级区域分布及其特征[J].热带地理,2009(2):140-144.
医疗卫生发展 篇9
一、数字化医院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 ACS) 、放射信息系统 (RIS)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电子病历 (CPR) 以及临床信息系统 (CIS) 等。
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将医院当成一个经济经营体来进行经营与管理的一种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 该系统也是由若干的子系统来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主要包括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办公系统、医教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可以将放射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从而更方便的进行采集、储存、阅片以及网上共享的工作。通过放射信息系统的建立, 可以有效的管理放射科内部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的将其优化。因此, 放射信息系统是医院主要的信息系统之一,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极大地丰富形态诊断信息以及图像的层次, 进而达到提升诊断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 检验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 极大的提升了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促进了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
关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早在几年前《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中就指出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 应该以居民健康档案的保管为重点, 建立起覆盖计划生育、就医记录、健康体检以及公民预防免疫的档案管理。通过各种医疗信息的覆盖, 逐步的完成“多档合一”的工作, 将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到底, 进一步的实现健康档案和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工作。所以说, 非常有必要进行统筹策划、分步开展、一网多用以及资源共享的工作方式, 将社区医疗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建立起形式有效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想要进行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 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完善社区医疗的服务功能、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功能、社区妇幼保健功能、社区卫生信息功能以及社区脆弱人群的心理服务功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从而提升整个的医疗水平。
三、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
进行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需要依托于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平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 要关注其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结合, 建立起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信息系统。对于从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城乡医疗一体化的问题, 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这就需要医疗单位制定出明确的异地医疗审核以及转诊的流程, 真正的实现“异地看病, 属地报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让他们享受更加及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由美国远程医学会以及美国国防部卫生事务所在1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 它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全息摄影技术以及电子技术来实现。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各个医院的中心医疗技术以及设备优势, 解决那些由于医疗条件差的地区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 与远程医疗相关的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90年代后期, 就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 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基础设施, 已经逐步的建立起了大容量、高速率以及技术先进的公用数据通信网, 远程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 提供医疗服务方、申请医疗服务方以及通信网络和相关的医疗设备。在这之中, 通信网络主要指的是普通电话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以及因特网。而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结构来说, 主要是开放的分布式系统, 由通信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以及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利用各种通信网络以及相应的医疗设备, 可以有效地实现远程医疗, 继而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五、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也可以叫做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 主要是通过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病人医疗档案的保存、管理以及传输, 进而取代纸张病历。通过电子病历, 可以有效的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以及传输工作, 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档案指的是一种信息资源系统, 它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安全, 实时面向医疗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 可以安全有效的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将身体信息,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的提升, 对于健康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因此进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通过有效地信息化建设, 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得到了逐步的确立,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 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医疗卫生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国际以及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也涌现出来, 因此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因此,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 促进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李长平, 崔壮, 马骏.卫生信息化系统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王帅, 苏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医疗卫生发展 篇10
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四城市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协同发展举措。
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数据来自《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珠三角地区数据来自《2014 广东统计年鉴》,武汉城市圈数据来自《2014 湖北统计年鉴》,其中武汉市医疗机构数不全,由于不能确定统计口径是否一致,因此对武汉城市圈地区医疗机构数不做分析。
四城市群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举措信息来自四城市群相关的政府网站、卫生计生部门网站、城市群联合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的相关报道,网络调研时间为2014 年12 月。
2 结果
2. 1 四大城市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2. 1. 1 人口经济基本情况
人口和经济是一个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基本情况见表1。
(2013年)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四城市群的人口聚集态势明显; 从区域范围看,京津冀地区覆盖一省两市,长三角地区覆盖两省一市,珠三角地区( 9 市) 、武汉城市圈( 9 市) 都是省内的城市群区域;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区域内部呈梯度式不均衡发展格局,河北发展水平滞后、差距较大;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发展模式为一主两副,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 作为省级城市群,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武汉城市圈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珠三角地区。
2. 1. 2 医疗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武汉城市圈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分别见表2、表3。
(2013年)
(#三级甲等医院数据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医院信息截止到2014年12月。下表相同)
(2013年)
(表格中标注*的数据经计算而得: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床位数/常住人口;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常住人口。)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 三甲医院)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内部呈梯度式发展格局: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河北省与天津、北京差距非常大,是北京的四分之一; 上海市的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在长三角地区是最高的,几乎是江苏省的两倍。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广州、珠海、深圳更为发达,区域内部差距相对较小,整体发展水平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佛山和东莞市的三甲医院数相对较多。武汉城市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不均衡: 武汉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处于领先地位,每千人口床位数和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都排在首位,三甲医院数也大都集中于此,仙桃和天门相对落后。
2. 2 四大城市群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举措
2. 2. 1 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
目前,除了京津冀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均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战略与规划,提到了有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容。珠三角地区和武汉城市圈还出台了医疗卫生相关的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其中,“武汉城市圈卫生一体化工程”当选为2010 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医改新举措。具体内容见表4。
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政府合作方式具有代表性: 广东省卫计委成立了委领导任组长,珠三角9 地市卫计局负责人等任成员的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成立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委员会,使医疗卫生合作的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2. 2. 2 医疗资源共享
实现区域的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待遇互认,能够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形成整体发展优势,实现医疗卫生协同。表5 中列举了四区域中代表性的医疗资源共享政策。
2. 2. 3 疾病防控和应急合作
在公共卫生方面,京津冀三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5],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建京津冀“疾病防控一体化”合作平台,重大疫情将联防联控; 在应急合作方面,京津冀三省市和珠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了卫生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来提升区域卫生应急协同作战能力。
2. 2. 4 异地医保结算
目前,各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省内医保异地结算方案,省对省医保异地结算刚刚起步。从2008 年开始,长三角苏浙沪16市启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到2012 年已发展为22 市,形成了三种模式[6]: 通过统筹地区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来代办医疗费用报销服务的统筹地区代办模式、通过签订异地就医委托报销服务协议的方式来进行异地就医结算的统筹地区之间协议互为代办模式以及通过医保结算平台即时结算的联网结算模式。
2. 2. 5 区域信息化建设
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先后规划建设了疾病监测、预防接种、卫生监督、新农合、药品集中采购、卫生行政审批等一批重要信息系统。广州和佛山建立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武汉城市圈亦举办了“武汉1+8 城市圈医疗信息一体化研讨会”,为城市圈医疗信息一体化工作有效对接提供良好平台。
2. 2. 6 医疗机构合作
2014 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仅2014 年一年京津冀三地就有十几家医院开展合作,北京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合作[7]是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具有示范带动效应。武汉城市圈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是分级诊疗体系的有效尝试,通过直接举办、托管、直管和对口支援4种模式进行合作[8],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了资源,促进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实现。
3 讨论
3. 1 跨区域城市群医疗卫生资源总体配置不均衡
统计结果显示,四城市群内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并不均衡,表现在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与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这两个衡量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差距较大,例如京津冀地区中,河北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几乎是北京的四分之一; 即便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最高的珠三角地区,广州与江门、肇庆之间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另外,代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三甲医院分布大都集中在每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他城市只有一到两家,有的城市甚至没有,人均占有量并不均衡。城市群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大等问题,表明其对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需要十分必要和迫切。
3. 2 跨区域城市群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之路各具特色
四城市群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在于重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四城市群亦根据自身特色实施了不同的措施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 从宏观的政府层面的规划、政策及合作协议的连续出台,到个体的医疗机构间密切的合作;从硬件方面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到“人”的流动,如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等。跨区域城市群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之路各具特色,其中不乏可复制的模式。
4 启示
4. 1 构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保障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政府卫生支出的大小是反映政府卫生政策的重要指标,政府卫生投入和卫生资源配置上的非均等,会直接导致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上的非均等[9]。四城市群内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与各地政府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投入不均衡有极大关系。政府应考虑构建纵横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尤其是探索区域内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帮扶支援,通过转移支付逐步缩小区域内差距,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4. 2 科学合理规划,指导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是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也正在制定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 珠三角地区制定了公共服务的统一规划,武汉城市圈更是制定了卫生一体化工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政府应着眼于区域的整体发展,从顶层设计层面合理规划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目标、发展方式和发展阶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协同发展规划和执行方案,用以指导区域医疗卫生协同的长远发展。
4. 3 完善卫生政策,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政策对加强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只有为规划合理制定务实配套的政策体系,注重二者的有机整合并积极实施,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落到实处。以医保制度为例,困扰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异地就医的结算问题。目前,各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省内医保异地结算方案,但是省与省之间缺乏国家级别的统一指导与协调,随着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省对省直接医保异地结算需求将会越来越多。长三角地区试行的省对省异地医保结算模式能否移植推广还有待验证,国家应就“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尽快制定系统、详细政策。
4. 4 健全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4. 4. 1 组织协同机制
同珠三角地区、武汉城市圈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受利益导向影响,省市之间的联合协作较难,政府之间达成共识多,务实措施相对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跨区域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可以从整个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弱化行政区域的划分,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负责协调区域间发展的有关事务,统筹解决协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区域内的各个地区应该清楚认识到自身发展现况和资源特征,合理定位,寻求协同发展方向和模式。
4. 4. 2 利益分配机制
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如医疗集团和医联体等,是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医疗机构合作的原则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因此要制定清晰的费用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各个成员单位都能获益,实现经济利益的协同发展,保证医疗机构直接的合作可持续发展。
4. 5 加强资源共享,支撑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建设覆盖全区域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实施统一数据标准,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共建共享,为实现居民医疗“一卡通”,促进医疗机构间协同服务打下基础。逐步推进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保证医疗机构内部检查检验质量,落实医疗机构间的互认制度,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通过建立医生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区域内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方法,促进人才流动,缩小医疗技术水平差距,实现区域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周绿林.异地就医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2):802-803,808.
[2]徐俊,崔文彬,王霏等.异地医疗服务模式及管件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4):259-260.
[3]吴烨青,陈强.医师异地执业的法律探讨与对策思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4(7):469-470.
[4]李芬,陈燕妮.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研究---以海南省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3):197-200.
[5]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签订[EB/OL][2014-12-1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5/12/126489031.htm.
[6]陈平钰,胡霞,陈纳,等.长三角地区异地医保互通模式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203-205.
[7]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联姻燕达医院: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新突破[EB/OL].[2014-12-10]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6/19/c 126644339.htm.
[8]武汉促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试点工作成效明显[EB/OL].[2014-12-09]http://www.nhfpc.gov.cn/wsb/pdfgzdt201211/ced8b2794ccb414eb6402eedb1bb011c.shtml.
全球医疗Spa发展趋势预测 篇11
虽然全球医疗Spa的发展方向依然是医学和美容的有机融合,但如今的Spa更倾向于提供整形和身心健康的服务,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种围绕医学和美容有机融合的需要,而提供更多的整合性服务的方式。这可以说是未来时期,医疗Spa的新趋势。
融合趋势:对服务项目评估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求医疗Spa经营者一定要做到紧跟顾客的需求。这里所说的顾客多为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如今这些人已占到美国人口的28%;所引发的经济消费数字也达到美国经济消费数字的50%。不仅作为精明的消费者,婴儿潮出生的这一代人还对护肤方法特别感兴趣,而且乐意为健康和美花大把的银子。这一代人还会强烈地搜寻最新上市美容佳品、最新的美容服务项目以及最新的Spa,以满足他们改善容颜和身心健康的强烈需求。
所以,应该从Spa环境、零售、个性化疗法、无创伤整形技术以及身心疗法等各个环节,来调整现代医疗Spa整合的各项技术设置,从而更好地做一个医疗Spa的完美变身。
1.营造优雅舒适的环境
医疗设施营造出来的放松环境可以大大提高Spa的利润,很多实践证明医疗Spa更新装饰以及加入个性化元素将有利于招揽回头客。无论是在现有的空间里增加色彩,还是增加冷色调、中性色调或明亮的闪光,都会为Spa增色不少。甚至由全不锈钢质地营造的传统室内装饰,也会由于桌布上多出来的刺绣logo而增添些许柔情。供顾客穿用的柔软的埃及风格的长袍,雇员穿的上面绣有禅宗图案的现代服装,都可以诠释奢侈与优雅。塑造贯穿整个Spa的舒适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为Spa设定了一种基调,将优美的第一印象延伸至整个Spa的各个过程中来。
为了提高零售额,可以使用几种物品营造出吸引顾客购买欲的氛围。顾客走入Spa不仅仅是为了美容和放松身心,她们还想把这种宠爱身体的体验带回家里。如果Spa内播放背景音乐,最好在零售区内摆放该音乐的CD供出售。假如顾客喜欢芳香疗法,就要把香薰灯和精油摆放出售。长袍和拖鞋是最大的零售品种,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顾客。零售商品的品牌很重要,也可以将Spa的logo印到商品上。
还有一些要点需要记住TIPS——
·医疗Spa增加医疗项目的速度,必须要比装修和改善环境的速度快。
·引进医疗项目后要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
·电话随访以及邮件询问等私人之间的接触既简单易行还花费不多。
·面带微笑迎接顾客,而且要叫得上顾客的姓名,从而营造出温暖诱人的氛围。
·要用高附加值的服务奖赏回头客,迎合她们个性化需要将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赠送VIP顾客富有创意的礼物,让她们知道这个Spa是最佳享受场所。
2.推行个性化治疗方案
现在,仅向顾客推荐强脉冲光(IPL)技术应用于面部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或化学祛角质嫩肤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针对综合护肤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疗法,个性化的家庭护理方案将会增强Spa疗法的效果。
比较受欢迎的方法——
·经过初步询问并综合顾客以往做过的各种疗法以及目前的治疗结果等情况。
·制定最具前沿性的治疗方案,诸如改变饮食习惯和药疗方法等等。
·重要的是记得叮嘱顾客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护理和保养才能增强治疗的效果。
·个性化疗法中还可加入IPL或光子面部回春术(LED)疗法
·一个从头到脚的治疗方案应该包括激光脱毛——美体塑形——足疗和修指甲等。
·根据预期的疗效,在治疗过后的两周内安排对顾客随访,评价疗效并根据情况做必要的修复。
3.流行无创伤美容整形手术
如今,高科技无创伤疗法越来越流行。联合应用几种无创伤疗法具有疗效更佳、手术成本更低、而且术后几乎无需休息即可继续工作等优点。尽管要想达到顾客的满意效果不止需要做一次手术,但还有很多顾客愿意选择低创伤甚至无创伤的整形手术。
以下这些美容技术,是现代性医疗Spa不可或缺的法宝——
·肉毒素注射除皱术以及注射填充剂达到面部局部丰满的效果等整形手术越来越流行,这些手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受消费者欢迎。
·除了激光脱毛、IPL、LED和射频技术之外,微晶嫩肤以及化学嫩肤依旧是稳定的需求手术。
·引入激光技术的无创伤淋巴排毒疗法既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执行者的劳动强度,还能控制蜂窝组织炎的发展,最终达到美体塑形的效果。
融合趋势 :东风西渐
——东方医学对西方Spa的影响与日俱增
来源自东方古老医学理念的各种身心疗法不仅传达了美容护肤的效果,还兼具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现如今也被频繁地引入到了现有的Spa疗法中。
巧妙的糅合东西方养生理念,可以让Spa疗法事半功倍——
·阿育吠陀、东方医学、针刺疗法和水疗等能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由内而外地辅助Spa的美容功效,已经成为当今美容主流。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疗Spa使用上述疗法来舒缓神经、减压以及抗衰老等。
·美容机构增加水疗设施很容易,但巧妙组合东方医学所带来的效益不仅是提高了治疗效果,更是维护了顾客的身心健康。
为了迎合最新的全方位美容时尚潮流趋势,很多医疗型Spa产生了增加服务项目的紧迫感。但是这些转变必需进行详细的研究和企划,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尤其要对运营成本、营销策划、人员配备以及新疗法如何与现有服务项目更好整合等问题进行考量,如果缺乏通盘考虑的话,不但会引起经营混乱,还会导致成本增加。所以,审视最新的时尚趋势以及考虑如何与现有服务项目融和,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第一步。
指导专家 /Lisa Travis
医疗卫生发展 篇12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各单位都成立了以财务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基本建立了谁使用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后勤部门管理实物资产, 财务部门管理其他资产, 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三是大部分单位管理制度健全, 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环节, 实现了管理有依据, 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2. 法律法规执行良好
卫生事业单位都比较好地执行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是大部分单位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2012年会计实务进行了调整规范,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更替。二是大部分单位账务处理及时规范。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管理较好。
3.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做到资产信息经常核对, 变动及时沟通, 保障了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及使用人等信息的真实准确, 使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轨迹随查随有, 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正常
卫生事业单位均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保障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一是配备专人负责。二是配备专用设备。三是操作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市级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 医疗机构资产多, 资产量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2012年底资产达25.4亿元, 占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97.7%, 人均资产29.93万元。医疗机构固定资产12.11亿元, 占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47.68%, 其中磁共振、CT、彩超等医疗设备48843.63万元, 其他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设备8642.87万元;
(2) 资产利用率高。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床位普遍大于编制床位, 利用率达117%, 房屋基本没有闲置用房;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3) 资产更新快。大部分医疗设备国家规定的使用更新年限为6年, 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 非财政拨款购置的资产全部提取折旧, 更新速度加快。
(4) 医院普遍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 对资产的管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和支出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 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要素;二是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资产的使用和效益挂钩, 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成为绩效工资的要素;三是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5) 综合医院收入大, 银行借款大。综合医院2012年收入总额132, 938.57万元, 年增长达20%以上。综合医院对外借款48450.45万元,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31980万元, 长期借款16470.45万元, 占市级医疗机构的87%。
三、卫生医疗机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基本指标分析。市级医疗机构 (不含市级机关医院) , 人均资产29.93万元, 说明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资产量大;人均负债18.94万元;人均年医疗收入14.75万元, 说明创收能力相对较高;人均医疗支出15.43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60.71%, 属于比较合理, 风险较低;总资产周转率平均106.69%, 说明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55%, 说明新资产大于就资产, 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费用率平均17.43%, 说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2) 资产分布分析。从各个医院的资产分布情况看, 房屋占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7.09%, 相对比较合理;医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为41.17%, 说明医院医疗用资产较多。
(3) 负债情况分析。市级卫生医疗机构负债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为4.8亿元, 相对医院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以及资产来说比例较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
各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三个倾向:一是重视收支管理, 轻视资产的管理, 突出表现为年初制定收支计划, 年中进行检查督促, 年末进行考核, 而对资产的管理使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轻视其他资产的管理, 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比较按照规定执行, 而对债权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就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热衷资产的购置, 而轻视资产的管理使用, 突出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医院之间盲目攀比, 盲目购置, 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不高, 个别医院个别医疗设备购置之后很少使用。
2.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 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陈旧。随着管理的不断严格和细化,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体制, 如原先的购置方式, 采购方式、处置方式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当前的省市管理制度已经不符。 (2) 管理内控制度不全, 而且随意性较大。部分单位没有闲置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药品、债权等的明细管理办法;有的医院对资产处置只明确了内部审批流程而将应属于上级的审批权限置之不理。 (3)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在资产盘点、核对不沟通, 盘点结果不处理, 由于各单位资产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 因对网络的依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只在付款环节设置了财务审核, 财务对资产管理的制约严重弱化。
3.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核算不实, 资产不准
(1) 账账不符。医疗机构由于资产较多, 都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且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财务总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明细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未及时进行对账,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糊涂账, 也很难认定总账还是明细账准确。 (2) 账实不符。一是普遍存在建筑物已完工使用, 有的甚至使用了多年, 也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估价入账和提取折旧。二是购置医疗设备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实物资产已使用, 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和提取折旧。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和不正确造成国有资产的不真实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以及效益指标的不真实。 (3) 会计核算不正确, 造成资产反映不准确。究其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新旧交替的时候, 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估计不足, 上级部门指导不够;其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成本核算将药品零售价调整为进价后, 会计核算出现紊乱;其三是会计人员在将旧制度变更为新制度的时候, 没有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单位制定的会计政策没有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4. 医院所办门诊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管理混乱
某医院有12个门诊部, 根据医院以后提供的资料看, 人员由医院统一管理, 设备由医院提供, 职工保险由医院统一缴纳, 但各门诊部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五、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强化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针对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建议各级各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强化对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单位分管领导、财务科长、资产管理员等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一是明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资产管理必须溶于财务管理之中, 同样财务离不开资产的有效管理, 每一笔财务的处理都是资产的管理。二是毫不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其他资产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 形成谁使用谁管理的意识。
(2) 健全各类、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各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及《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资产管理环节为基础, 重新制定、完善包括从购置到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规章制度,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树立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观念, 对建立的管理制度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建议卫生部门督促单位根据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单位内部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财务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全面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核算制度, 建立与资产管理员的账账核对、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医疗卫生发展】推荐阅读:
中国卫生医疗的发展12-25
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总结讲话05-28
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07-16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10-22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报告(南通)12-11
卫生医疗10-21
农村医疗卫生05-11
医疗卫生数据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