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调研

2024-07-06

改革调研(精选12篇)

改革调研 篇1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调研在市场决策的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中,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市场调研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为适应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要, 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加专业的调研水平。本文从专业调研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出发, 结合高职学生从易至难的认识及实践特点, 将《市场调研》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 意在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思考。

一、市场调研在本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市场调研》课程建立在商贸入门、市场营销基础、消费心理学、经济法、财务基础等课程组成的专业基础领域之上, 相关营销理念、法律、财务知识为市场调研打下一定基础, 同时《市场调研》的相关方法与理论, 在后继课程推销技术、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渠道管理都得到应用, 成为后继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

二、《市场调研》的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市场信息收集工具、掌握一定程度的市场信息的整理分析方法并能够形成结构完整、逻辑分析合理、文字表达准确的调研报告;具备调研实施管理能力及初级调研方案设计能力;在素质能力方面要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也为毕业生在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

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市场调研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按照“调研企业员工的职业成长过程”的相关思想来设计《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内容, 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 把所有的知识按照“新员工 (新手) ——主管 (骨干) ——经理 (项目或部门负责人) ”三阶段的成长过程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主线, 把整本教材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操作手册。本课程分为七个模块:市场调研基础、调查类型及工具、调研现场实施及管理控制、问卷设计、调研分析、调研方案设计、研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市场信息的收集工具、市场信息的整理分析方法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 具备一定的调研实施管理能力及调研方案设计能力。为《市场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满意度调查) 等市场营销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也为毕业生在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通过本课程学习, 学生基本能够胜任市场营销相关部门信息员、信息主管岗位, 也能胜任调查公司从访问员至督导员的相关工作。

四、课程宏观设计

学习情境一:市场调研基础

该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市场调研的产生与发展, 市场调研在各行业中的运用, 市场调研的内容, 市场调研的机构设置, 企业市场调研部门的职责等。在该模块中, 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 通过从案例引入市场调研的产生与发展, 市场调研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引出市场调研的内容, 市场调研的机构设置, 企业市场调研机构的职责等内容。通过课堂学习、讨论, 使学生对市场调研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邀请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市场调研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现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情境二:调查类型及工具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并能熟练运用文案调查 (二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实地调查的各种信息收集工具并掌握抽样调查方法。

1. 二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在该模块中, 教学内容为操作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模拟课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二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得出搜集结果后由各组进行总结, 汇报各自的收集过程、搜集方法及辨别信息方法, 再由教师对二手资料 (包括内部二手资料、外部二手资料) 的种类、搜集方法进行总结、点评与补充。通过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领会、总结与提高, 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实地调查类型及工具

该模块是从事市场调研相关行业或岗位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 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与基础。在本模块的教学中,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任务、模拟实践、课堂模拟情景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多种实地调研工具, 通过到企业实习、观摩实践、比较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 让学生了解多种调研类型及其应用, 提高学生的现场处理问题能力及沟通能力。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应掌握的知识、主要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对调研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进行介绍, 对实践中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与此同时, 对学习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合作精神教育。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具备一个合格的访问员 (或信息搜集人员) 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情境三:调研现场实施与管理控制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现场实施项目流程管理与控制方法, 了解项目督导员应具备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在该模块中, 教学内容为操作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担任项目管理人员或小组长, 在实践体会中学习访问员的管理、督导员操作实务、实地调查的管理与流程控制等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 参与项目“回收问卷的整理”环节的工作。通过本模块的实践教学, 使学生对调查研现场实施的全过程有清晰的思路, 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控制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

学习情境四:问卷设计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问卷的结构、种类、问题的种类及各种测量量表的使用方法, 并能够对常见的研究问题进行问卷设计。本模块的教学以课堂案例讨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分为问卷的结构与作用、问卷设计的程序、问卷设计的技巧、问卷设计的常用量表、问卷的评价、常见的研究问题问卷设计几个部分。通过本模块的学生, 使学生对问卷设计有清晰的思路, 能够对常见的营销问题进行问卷设计。

学习情境五:调研分析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掌握至少几种常见的调研分析方法。本模块的教学采用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本模块分为回收问卷的整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三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计算机操作, 完成一、二部分的实训内容;报告撰写是前两部分的继续, 由教师讲解调研报告的意义、撰写原则, 调研报告的结构, 调研报告的内容, 再由学生阅读调研报告有关范例, 下一步由学生撰写报告, 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总结。

学习情境六:调研方案设计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上知识进行调研方案设计;并能够对几种常见的研究问题进行调研方案设计。调研方案是一个调研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是一个调研机构调研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模块的教学采用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步:由指导教师介绍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第二步: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 (不超过8人) 对调查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第三步:由学生阅读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范例, 作为操作参考;第四步:查找与调研目标有关的资料, 或者与业内人士进行访谈, 确定影响调研目标的因素;第五步:确定调查方法;第六步:问卷设计;第七步:设计调查方案;第八步:各小组接受“质询”, 老师讲评、总结。

学习情境七:市场研究应用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能够综合运用以上知识进行几种常见问题的研究, 并能够对调研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市场调查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该模块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操作技能系统化, 完整化, 并能将市场调查的在市场营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有消费者研究、新产品开发研究、价格研究、广告研究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校企合作项目的需要, 安排学生分批参与项目, 并担任不同工作角色, 在“做中学, 学中做”, 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波.《市场调研》,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景奉杰.《市场营销调研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3]郑聪玲, 徐盈群《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4]于翠华, 周强.《市场调查与预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9月;

[5]袁月秋, 刘晓波.《市场调研技能实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6]王峰, 吕彦儒, 葛红岩.《市场调研》,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7]何慧, 张萍, 刘艳红.《市场调研经理手册》,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年.

改革调研 篇2

关于对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督查评估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编委要求,县编办、县政府督查室,于8月10日至8月16日对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此次督查共涉及24个工作部门8个中心共48个单位。督查组深入各有关单位,采取听取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实地查看、拍照存档等形式,逐条督查评估机构改革落实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点及成效

1、领导重视,迅速行动。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县领导、单位领导都高度重视,主动配合,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县政府副县长张志红、县长助理刘忠民亲自召集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等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城市客运职责调整和手续交接工作。县发改委、县工信局领导积极沟通,将发改委负责“经济运行工作的5人”划转到工信局,并积极开展工作。县农牧局、县住房和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等单位已启用了新章、挂了新牌子、变更了新账户。县人社局、县文广新局、县粮油贸易中心、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单位及时刻制新公章、制作新牌子(其中县粮油贸易中心已挂新牌子)。县计生委、县粮油贸易中心等单位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制作悬挂内设股室牌子。

2、转变职能,促进工作。各单位以改革为契机,积极推出各种新办法、新举措,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县审计局强化工作薄弱环节,加大了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县财政局简化工作程序,制作工作流程示意图,提高办事效率。县公安局加强城区防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不法活动,极大地改善了治安状况。县城管局购置新车辆,每天在城区主要路段洒水降尘,在炎炎夏日为群众带来了可贵的清凉。县广播电视发展服务中心实行了挂牌上岗,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开展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重新开播了内黄县广播电台,增设了以文娱、娱乐为主的有线综艺频道和以农业、法制宣传为主的第三频道,实现了工作、效益、社会多赢的良好局面。县安监局一手抓执法,一手抓服务,以整改为目的,以惩罚为手段,实行“首查不罚”制度。县林业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视技术讲座并安排专人定期下乡为农户搞好技术服务。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职责调整还未到位。如县发改委的“工业经济运行”职责还未调整到县工信局;原农开办的“农业综合开发”职责未调整到县财政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职责未调整到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应调出的职责也未调出;原广电局、文物旅游局的行政职责和县文管所未调整到县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也未合并;原畜牧局行政职责未调整到县农牧局;原粮食局行政职责未调整到县发改委;原县政府教育督查室行政职责已划入县教体局,但人员还需进一步理顺;原新农办需进一步理顺关系。

2、个别单位牌子未挂、公章未刻、账户未变。如县蔬菜服务中心、县教育发展促进中心、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县广播电视发展服务中心、县棉花粮油生产服务中心、县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未挂牌子、未刻公章、未变更账户。县政府办公室、县人社局等单位未挂内设股室牌子。

3、大部分单位存在乱挂牌、股室牌子名称不规范、股级干部超配、行政单位事业身份人员任股级干部现象。此次已将相关单位的所有挂牌拍照存档。

4、存在部门干预挂牌子现象。大多数单位都挂有:计生办、综治办、群众工作室、工会等牌子。县公安局挂有原系统内未改革到位的牌子。个别单位有临时性工作办公室牌子。如:“三项重点”工作办公室。

三、意见建议

1、涉及职责调整的单位由有关县领导、部门领导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安排落实职责划转事项,办理交接事项。

2、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未整改到位的单位进行跟踪督导。

3、在以后改革制定“三定”方案时,是否考虑对于一些职责较多、人员较多的单位,适当增加一些内设机构。

4、对于“一票否决”的部门干预要求各单位挂的牌子,看看县编办拿出什么意见。

内黄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改革调研 篇3

强卫十分关心转企改制院团的发展现状,在调研中分别与省直5个转制院团的负责同志一一交谈,仔细了解改革后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商业演出、市场开拓、院团及职工的收入情况。在江西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卫了解了剧团在改革后一年内,向市场投放10个新剧目,积极开拓小剧场话剧驻场演出市场的情况,看望了正在排练转企改制后第一台大型话剧《生如夏花》的演职人员;在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强卫看望了正在为“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交响乐基层百场巡演”紧张排练的演员。当得知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后,商业演出由省内向省外扩展,演出收入比上年增长68%,取得了30年来江西文艺团队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新成绩时,强卫十分高兴,鼓励演员们再接再厉,创造新业绩。

当听说省直5个转制院团一年来演出1266场,其中商业演出445场,总收入19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14%时,强卫深表肯定。他指出,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江西文化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取得了新成绩。我们要继续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奋勇前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江西省博物馆,强卫考察了江西古代文明展和“一月一国宝”展,观看了江西画院正在筹备的“瓷话鄱湖”活动作品展览,对文化事业单位积极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创造,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瓷板画极具江西文化特色,要以开放的视野、开拓的精神,把瓷板画打造成一个极具品牌知名度、极具带动效应的文化大产业。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和江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郜海镭陪同调研。

改革调研 篇4

1 纳家山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1.1 机构人员及管理情况

通过到市档案馆查实资料, 依据西宁市郊区人民政府文件郊政 (1982) 069号《关于筹建纳家山林场的报告》和西宁市编制委员会文件市编发 (1982) 第011号《关于纳家山林场人员编制的批复》, 林场正式成立于1982年, 定位科级事业单位, 编制20人。1997年按照西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宁机编发 (1997) 66号文件《关于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增长的通知》, 我场编制调整为16人。截止2014年6月底, 实际在岗人数16人, 退休职工10人。林场设立场长1名, 副场长1名, 下设办公室、财务室、资源管护组、大南山工程造林组、园林绿化组、苗圃组。其中在职职工专业技术人员8名 (高级4名, 中级2名, 初级2名) , 工勤人员8名 (高级3名, 中级3名, 初级2名) 。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全部职工签订了《青海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 实行定岗定员, 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 每年建立目标责任制, 实行责任制考核, 年底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职工考核和兑现奖惩。

1.2 经营面积

1982年纳家山林场成立时经营面积为226.7hm 2, 四至范围:东至猫儿刺湾, 西至郭家坡, 南至杨家岭, 北至小圆山根。1989年, 省环保局绿化区成立, 将林场西侧铁沙帽西沟以西面积为120.1hm 2宜林地划为省环保局管辖, 林场经营面积变更为106.5hm 2。2002年, 市政府颁发宁林证字 (2002) 第6506号《林权证》, 经营管理面积为106.5hm 2。2013年7月, 按照《国家林业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林资许准 (2013) 266号《关于青海省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已占用林地3.2hm 2。目前实际经营管理面积为103.3hm2, 东与青海正源有限公司绿化区相连, 以猫儿刺沟底为界;南与城东区团结村和联合村绿化区相连;西与省环保厅绿化区相邻;北与城东区团结村、联合村安置小区和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相连。

1.3 财务状况

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工资均由市级财政全额拨款, 林场26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医疗保险, 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在职职工16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8%, 个人缴费比例为2%;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5%, 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5%, 个人不缴费。

林场财务设会计1名, 出纳1名, 为规范财务核算, 加强资金管理, 目前成立了西宁市林业局财务核算中心, 进行财务统一管理, 实行报账制。

1.4 经营管理情况

林场职工承担着本场范围内补植造林、中幼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科研科技等工作外, 近几年还承担着大南山工程造林、“四边”绿化、城区重点绿化工程等任务。

全场林业经营管理面积103.3hm 2, 其中林业用地96.7hm 2, 其他用地6.7hm 2 (武警青海总队靶场) , 有林地面积83.1hm 2, 苗圃面积13hm 2, 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林区共分6个小班, 现设有检查站2座, 护林防火嘹望塔1座, 护林房1座, 抽水机房1座, 蓄水池4座, 永久性护林宣传牌8个。

为探索森林经营模式,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骨干示范作用, 结合本场实际, 认真制定了《西宁市纳家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2014-2020年) 和纳家山林场“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并按每年经营目标和年度任务予以实施, 巩固绿化成果, 加强林分改造, 逐年提高苗木生长量, 达到体质增效的目的, 使其及早郁闭成林。

近3年来, 随着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的实施, 林场在认真管护好林场现有林地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 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 近3年共完成大南山工程新造林面积367.9hm 2, 栽植各类苗木60余万株, 其中晋松坪绿化区72.1hm 2 (2012年旱作) , 小有山绿化区139.9hm 2, 晋松坪绿化区58.4hm 2, 吧浪绿化区57.3hm 2, 北山民建矿业绿化区40.5hm 2。3年完成绿化区养护管理面积为574hm2, 包括南酉山文峰碑以东、火东绿化区、火西绿化区。

从2012年起先后承担城区园林绿化工程有:滴翠园绿化工程、鲁青公园改造绿化工程、湟水河河岸绿化工程、西宁特警支队庭院绿化、京韵青风门前绿化及西平高速韵家口立交、峡口立交、自行车雕塑处、曹家堡立交、机场收费站处和机场高速沿线 (西宁段) 绿化景观整治工程。共栽植各类大规格苗木12.4万余株。

近3年开展林业产业工作主要是苗木产业, 3年完成育苗共20hm 2, 其中西堡苗圃租地育苗7hm 2, 老场部苗圃2.3hm 2, 猫儿刺沟通过沟壑治理, 填土整理土地育苗10.7hm 2, 三处苗圃共定植大苗55万余株。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纳家山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2.1 基础设施滞后, 生活条件艰苦

林场只有办公区通水、通电, 而林区2处检查站、2处管护站未通电和饮用水, 只能吃水靠拉运、用电靠太阳能。林场只有林区主干道路5公里为水泥路面, 而其它支路和断头路约4km均为土路, 需道路硬化。

2.2 工作任务重, 人员紧缺

近年来林场承担的绿化工程较多, 且较为分散, 本场人员编制少, 年轻力量也少, 制约着我场快速发展。

2.3 中幼林抚育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上水泵站机器老化, 每年维修费用高;还需增加林区灌溉管网和及时维修灌溉设施。二是每年要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达到精细化管养标准, 修枝、施肥、松土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需雇佣大量的季节工 (农民工) , 林场无力支付大量的人工费用。

3 林场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

3.1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促进林场发展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认清形势, 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 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2 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大南山精细化管养标准, 巩固好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 在低效林改造和前坡面体质增效上下功夫, 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快环城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3.3 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

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 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3.4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全力推动国有林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四边”绿化、机场高速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城区重点绿化工程、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项目的相继实施,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在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促进发展上求突破, 努力推动国有林场事业科学发展。

3.5 实行科技兴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 保护培育森林、开发利用资源、建设管理林场。重点抓好现有林场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科学编制林场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 加强经营管理, 集约经营森林, 逐步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此外, 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 积极引导林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 促进国有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6 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从生态林向风景林转变

采取割灌、修枝等抚育措施, 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改善森林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 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缩短绿化建设周期, 为国营林场将来开展生态旅游打好基础, 将每年划出20hm 2林地, 按照风景林标准进行改造, 分5年改造完成, 从而使林区森林从生态林向风景林转变。

3.7 加强苗圃建设和经营管理, 为城乡绿化提供种苗, 提高经营收入

妇联改革调研报告 篇5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继承妇联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新的实际,有新的发展;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精神,又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该如何创新呢?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实事求是,选准创新定位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可谓是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就是,选准创新定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本职工作上,针对分管的工作去创新。开展创新要顺应形势,明确方向。这个形势和方向就是时代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妇女群众的需求,所以创新要做到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深入。如果定位不准确,脱离了妇女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工作再有创意,也会失去实际意义。

2、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目标

面对新形势下千头万绪的基层妇联工作,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问题,选准创新的目标和入切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创新的落脚点放在最主要和最重点的问题上。主要问题就是工作的主要矛盾,抓往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创新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因此,我们要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为再创新打下基础。

3、坚持科学态度,选准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有其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选准创新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从许多地方实践的宝贵经验来看,创新工作既要有热情,又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做出科学决策。

4、做好战略部署,选准创新方法

新形势下的基层妇联工作也如其他工作一样,需要我们做好战略部署,做好具有创新性的策划方案,选准创新的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创新的策划方案至关重要,组织实施是创新的一个实质性的环节。实施创新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因此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在这一阶段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认真的按计划落实,并做到有条不紊;二是要积极实践,使创新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三是要及时总结经验,使创新工作不断完善。

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新形势下基层妇联工作的现状,坚持创新地开展妇联工作,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妇女发展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妇女权益的维护也涉及教育、参政、卫生、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满足妇女发展需求不仅是妇联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以往,基层妇联组织虽然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妇女发展进步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归根结底,基层妇联作为群众团体,被排除在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之外,要想通过自身功能和力量有效调动政府职能来促进妇女发展难度很大。要理顺关系、畅通渠道,使职能部门从被动协调到主动发挥作用,就必须从行政系统的管理层入手,争取行政决策中心的重视和支持,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管理运行系统。只有这样,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发展需求才能充分满足。

2、运用社会协调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职能部门主动配合的妇女工作大环境形成后,还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社会协调沟通机制,在妇女需求与部门职能之间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能够使职能部门资源与妇女工作得到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基层妇联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二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财力、物力资源保障;三是为基层妇联工作提供法律资源保障。

3、完善代表联系制度,为基层妇联工作挖掘内部资源

在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妇女群体内部也蕴藏着推动自身进步的强大力量。妇女的发展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多取向性,充分挖掘群体内部资源,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妇女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也是推动妇女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在调动妇女群体内部资源服务妇女方面大有潜力可挖。首先,代表联系制可以提高妇女工作对象的广度,使妇女工作触角能够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妇女群众中去。其次,代表联系制可以增强妇女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妇联组织统筹安排,有针对性确定工作重点。第三,代表联系制可以实现不同阶层妇女的优势互补,基层妇女代表多为普通妇女群众,可以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并能够运用自身特长和所掌握有限资源,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4、落实目标管理机制,为基层妇联工作提高运行效能

妇联组织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其整体运行效能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发展需求的满足度,决定着妇女事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工作效能,就面临着一个管理问题。这就要求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对妇联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按照“确立目标―分解目标―组织实施―考核奖励”的目标管理程序,自上而上地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促进妇联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目标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各级妇联及机关各部室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分目标,每位同志根据岗位职责和部门目标制订个人目标,使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可操作性。本着把妇联工作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的原则,尽可能把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以易于检查和考核。三是创新性。大力鼓励支持创新,在目标考核办法中,专门设立工作创新加分项,激励各级将创新理念渗透到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增强妇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实现妇女工作的新发展。

改革调研 篇6

关键词:林场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引进人才;保障民生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各省(区)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确保我省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与省林业厅对全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在省内选取部分市(县)的基层林场进行了调研,省林业厅还到浙江(先行试点省)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为制订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供了依据。

一、我省地方林业国有林场发展状况

(一)历史沿革。我省国有林场是地方国有林区的主体。一部分是在新中国第一代森林经营机构(森林抚育站)基础上建立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森工企业任务繁重,逐步将无力经营的天然次生林交给市县林场经营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在荒山荒岭上通过大规模造林形成的。

(二)基本情况。目前,我省有425处国有林场,占全国8.7%,分布在13个市(地),78个县(市、区)内。林地面积726.1万公顷,为全省林地面积的28.75%,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2.74%;活立木蓄积4.1亿立方米,为全省的22.58%,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7.27%。职工78382人,其中在职职工51872人、离退休职工26510人。2014年度全省国有林场收入25.33亿元、支出28.76亿元,收支差额为-3.43亿元。

(三)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地方国有林区与龙江森工、大兴安岭并称黑龙江三大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297.7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44.7%;一般公益林221.8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3.3%。全省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12万公顷,被纳入中央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的国有林场327个,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国土安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战场。我省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设的各类型自然保护区92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的45%;63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总面积155.1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1/4。可以说,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二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屏障。地方国有林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及三江平原腹地,多为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既有边境县(市)的国防林、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特种用途林,又有以嫩江、松花江为主的五大江河水系和多处大中型水库周围的防护林,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成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拥有边境线3023公里,18个边境市县有84个国有林场,其中有38个国有林场沿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水陆接壤,为维护国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管理体制。自1952年成立第一个国有林场以来,地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经历数次收放、合并,形成了目前以市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可划分为省、市、县(区)和企业管理四类。省属18处林场;市属48处林场分别由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和黑河八个市林业局管理;县(市、区)属332处林场,大部分由县(市、区)林业局直管,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所属县(市、区)的部分林场,林业局与其是业务指导关系,人权和财权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其他行业林场分别由龙煤集团和佳木斯造纸厂等管理。按照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29处,其他行业30处(龙煤集团28处,辰能林业公司2处)。按照单位性质:事业368处(其中全额6处、差额51处、自收自支311处),企业56处(其中原事业转制为企业的林场19处、行业部门所属企业林场30处、原市县区属的企业林场7处)。

(五)经营机制。自2001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从培育、经营、管护、利用森林资源转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部分国有林场停止了采伐活动,国有林场的性质应由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国有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体制不顺畅。国有林场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但企业化的管理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国有林场各项工作时受到误导,影响了对国有林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国有林场逐渐形成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企不事”的局面,使国有林场发展陷入困境。

(二)经济总量小、职工收入低。全省国有林场2014年经营收入25.33亿元,场均经营收入596万元,与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等省相比差距较大,与拥有资源总量不相称。国有林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无力引导和发动职工因地制宜发展自营经济。201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541元,仅为我省社会平均工资42700元的50.4%,低于森工国有林区,大部分林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黑河市国有林场职工2014年人均收入仅为1.84万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中兑现全额岗位工资的仅占总数的19.8%,档案工资的占38.8%,以田抵资的占9%,还有32.4%没有工资收入。林口县国有林场场长月工资1880元,副职领导月工资1650元,主要职能人员月工资1490元,管护员月工资1350元,工资性收入低下导致林业职工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有的出现因病、因灾返贫现象。

nlc202309042253

(三)社保能力不足。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事业单位的有29975人、参加企业的有12606人),未参保的有9291人,参保率8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单位的有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有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有10356人),未参保8046人,参保率84%。大多数林场参加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为当地统筹,缴费比例偏高,最高达40%。同时,还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约占退休人员生活费50%)。一些林场只能参加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社保缴费已经成为林场沉重负担,净收入全部被吃掉还不够。鹤岗市林业局所属单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达40%,还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2014年核定缴纳养老保险2690万元,医疗保险540万元,合计3230万元,超过其木材生产纯利润。

(四)人才匮乏、冗员较多。在我省国有林场5万多在职职工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57%,其中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9.6%,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国有林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待遇低下,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到林场工作,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由于林场营林工作量的减少,用工量也相应减少,平时在岗职工只有林场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及后勤等,占林场职工的30%—50%,其余人员有的从事季节性劳动,有的在自己分得的“工资田”中从事种植业,有的外出打工。齐齐哈尔市发展林场402名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仅为66人,种工资田269人,内部退养67人。

(五)林权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问题,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局甚至个别国有林场随意将森林资源抵押、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国有林场已有95万公顷林地产权发生变化。其中:承包44.26万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46.5 %(下同);转让13.10万公顷、占13.7%;租赁9.42万公顷,占9.9%;股份制11.24万公顷,占11.8%;合作9.66万公顷,占10.1%;抵押1.59万公顷,占1.6%;其他类型5.72万公顷,占6%。按流转对象看:流转到企业和个人79.45万公顷,占80.4%;流转给本林场职工15.52万公顷,占19.6%。其中除了省政府批准的流转试点外,其余均属各地自主非法流转。哈尔滨市政府将市林业局胜利林场、呼兰区黄土山林场、阿城区的两个林场抵押给国家开发银行。

(六)脱离同级财政预算管理。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全省只有少数行政编制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绝大部分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经费主要依靠国有林场上缴利润弥补,为自收自支管理方式。东宁县林业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一直维持自收自支方式,未纳入财政预算。

三、意见建议

(一)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原则和要求。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走公益性改革为主的方向,以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为主线,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要明确市(县、区)政府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主体。

(二)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一是推进国有林场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理顺政府部门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市、县所属国有林场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还国有林场事业法人地位,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林业部门负责资源监管、业务指导和党务管理,解除林业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二是推进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职工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投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林地经营、国有资产运营、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生态建设等工程施工或经营权,在竞争中自求发展。林场承办的企业要从林场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国有林场可作为出资人,享有出资人权益。有条件的可整合国有林场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全力保障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统一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按照政策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改革前国有林场拖欠的社保费一次性补齐,免收滞纳金。改革后,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统筹缴费纳入财政预算。鉴于改革前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复杂,建议由省人社、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措施,对此进行规范。完善国有林场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遗属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四)积极引进人才,妥善安置富余职工。针对目前国有林场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对有意愿到国有林场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安置富余人员:一是通过财政专项经费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安排其从事森林抚育、造林和管护等工作;二是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富余职工,可利用林辅用地安置,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现有经营项目组建新的法人经营实体方式安置或由林场为富余职工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四是鼓励国有林场职工离岗创业,对经单位同意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职工身份,对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五)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按照中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要求,明确由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和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程度,建立省、市、县分级监管资源体制,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产权主体和监管责任。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六)完善林业财政政策。以此次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捋顺林业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国有林场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国有林场与林业主管部门的经济联系,重新核定林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和机构经费,避免由国有林场养林业局的局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压铸企业管理与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篇7

关键词:员工流失,品质,绩效

一、行业背景

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压铸行业的发展。宁波北仑享有“中国压铸模之乡”的美誉,产品除供应国内大众、一汽、长安、奇瑞、吉利、长城、春兰、美的等企业外,还为奔驰、大众、奥迪、西门子、福特、通用、马自达等世界知名企业供应模具,压铸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生产能力和制造企业密集程度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行业特点

1. 压铸是压力铸造的简称,是一种精密铸造成型方法。

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型腔对金属溶液施加高压。铸件具有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表面粗糙度低、强度和硬度较高等优点。

2. 汽车以及摩托车工业和电动工具的迅速发展为压铸行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3. 产品轻量化、节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将大大促进铝合金、镁合金成型工艺、压铸模具和设备的发展。

不断提升设计和制造技术。

三、北仑压铸行业的优点

1. 区域特色明显,在北仑区大碶镇,就有60多家压铸企业,产业集中。

2. 生产方式、管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 产品种类齐全,制作水平逐步提高。

4. 产业链不断延伸。

5. 机器换人,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企业员工流失严重是最大的问题

(1)压铸行业的企业员工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企业员工流失率远远超过8%的警戒线,有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高达15%,在调研时发现,某企业拥有员工600人,每年离职的人数却有1000余人次,为了给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人力资源部成了名副其实的“招聘部”。

(2)原因分析

(1)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普遍采用三班倒、两班倒的工作方式,经常加班,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除了压铸机以外,大多数企业采用了智能机器人喷雾系统和机器人取件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压铸工的技术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压铸工的任职资格要求,员工既能吃苦耐劳,又熟悉高新技术。而这些要求,很多员工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或者根本无法胜任。

(2)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实施了“机器换人”的发展战略,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还有很多与压铸相关的工作是机器人无法替的代,劳动力的需求,会一直持续下去。

企业员工流失严重是压铸行业普遍的现象,在北仑区压铸行业劳动力需求量相当大,求职应聘变得简单容易,间接加速了企业员工的流动。

(3)新生代农民工个性诉求增多,“短工化”就业趋势严重。

2. 质量问题突出,品质管理是难题

行业内普遍采用“模具+产品”的发展模式,由单纯的压铸件毛坯供应向精密加工的零件、部件、乃至产品的转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1)现在,市场对压铸产品质量要求越来严格,特别是一些精密性地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配件,正逐步朝着无缺陷的目标迈进。有的压铸企业重金聘请高水平的品质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可是他们的改革还没有实施,就因为“水土不服”而不幸夭折。有些压铸企业运用ISO9000/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各种品管手法,但是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设定更多的检验关卡,增加返工人员数量。忙碌到最后,还是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2)原因分析

(1)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对于质量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文件的层面上,没有因地制宜,构建起真正实用的管理体系。

(2)产品的让步接收单,特采申请单,缺陷评审单……等等。原本用于事后控制的措施,过多的干预的前期的生产过程。检验指导书和生产工艺失去了真正的权威性,检验标准被一改再改,很多产品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带病流转。”

(3)没有相关的品质培训,或者培训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4)现场管理、模具管理、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无法为品质管理提供保障。

(5)品管秩序混乱,没有可行的计划。品质人员忙于“救火”,不能科学地制定问题预案。

(6)错误的品质思想和处置方式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很难转变。

3. 企业利润减少,绩效管理是问题

(1)上述两点,也导致了另一问题的发生,生产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

(1)很多产品因为设备、模具、人员的突发问题,不得不延迟生产;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又不得不推迟供货。

(2)不能一次性把工作做对,过多的重复性工作,增加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员工疲于加班和返工,工作被动,绩效低。

(3)除了人力资源浪费外,还存在多种浪费现象。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力,导致设备使用率降低。生产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过多的时间浪费。

(2)分析原因

(1)没有营造追求绩效的氛围。没有把经营融入管理中,员工对于组织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认识模糊。

(2)现场管理混乱,“忙而无效”的动作太多,很多中层管理者深陷“困惑”“没有希望”的错误思想。

(3)信息传达不畅。没有明确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及应急措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汇总和彻底解决。

(4)解决问题方式方法错误,通过后序补救,不可能解决源头问题。

(5)员工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五、综合对策研究

1. 实施人才危机管理,创建稳定的团队

有些事情很难办到,费钱费力,也不一定能做到最好,但这不是放弃的理由。企业一旦放弃了对人力资本的信心,发展必定受挫。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从有限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对员工关系进行改善;只有设法摆脱陈旧的劳资工作模式,树立牢固的企业认同感,留住人才,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起来。

2. 树立统一的理念

一个员工有一个想法,一百个员工就有一百个想法。统一理念,才能凝聚战斗力。压铸行业为什么存在?要创造什么社会价值?压铸工人要保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压铸产品在市场中如何定位?企业利润如何提高?不要把质量会议、管理会议,安全会议局限于管理层,要传达到基层,并且一起讨论,获取反馈意见。不能让更多的“我以为”、“我认为”、“我决定”搅乱了发展的步伐。树立统一理念的关键在于,看清压铸行业的发展形势,认清企业自身的利弊,摸清员工的思想动态,提出有效的目标,并提供方法和步骤。

3. 提高执行力

决策层不能随意更改标准,更不能设定双重标准。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职责就是监督和执行。整理相关的报表和记录,需要更改工艺参数、检验标准的第一时间提出申请。作为特例而报批的让步接收单和问题评审单,要注明详细的作废日期。标准一旦确定,必须严格执行。

4. 人才培养

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创建一个可以留住人才的组织和氛围。另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做到人职匹配。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适合本企业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压铸行业不缺少单一型人才,缺少的是既懂经营又擅长管理,又精通生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少的是即认同公司管理理念,又能够快速接受和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领导者。

5. 清理源头

现场管理为例,普遍的套路是越是在下游,越容易发现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救火”式的纠正措施,效果不会很好。参加再多的现场质量会议,写再多的整改措施报告,也无法根治质量管理上的诟病。因为,相对于显性的下游来说,隐性地上游更值得管理者推敲。要清理整个生产流程,源头最重要。

6. 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系统的问题,要系统的解决方案。第一,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对症下药,第二,不可盲目追查问题原因,如果整个组织环境混乱不堪,找到的原因也只是表面的假象。第三,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很多的管理改善方法,例如TQM、TPM、新旧QC七大工具、6σ等,需要不断深化,持续精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压铸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缺少的往往不是改善的方法,而是始终如一的坚持。

7. 鼓励员工参与经营和管理

成本核算力求细化,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经营永恒的命题,也是提高绩效的重点。

8. 实施精益生产

从模具制造到产品加工,从快速换模再到流程再造,必须把过程控制简化、标准化。高精度的压铸产品来自企业的精益生产。

六、结语

让“宁波制造”的压铸产品走向高端的国际市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顺利实施改革,解决掉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才能在高端产品的研发、产业链优化等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获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贾志欣,张学昌,王海祥,等.宁波北仑压铸模具的技术现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29(2):144-147.

[2]金鑫.新时期宁波模具行业发展调研报告[J].模具制造,2015,15(3):3-7.

改革调研 篇8

1 基本情况

四平市现有34个国有林场, 总经营面积143.7万hm2, 有林地21万hm2, 其中人工林14.7万hm2, 天然林1.29万hm2, 木材总蓄积1547万m3。四平市34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9140人, 其中在职职工5694人, 离退休1385人;专业技术人员2019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42人, 中专学历1577人;高级职称52人, 中级职称163人。在职职工中富余职工2856人, 占总人数的50.2%, 是企业的一大负担。

四平市34个国营林场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建场的, 设备、场房都已相当陈旧, 现共有房屋面积33.7万m2, 其中危房面积16.2万m2, 占总面积的48.1%, 场房和设备急需维修和更新。

截止2012年末, 国有林场资产总额17039.8万元, 其中流动资产14037万元, 固定资产3002.8万元, 负债总额12680.5万元, 负债率74.4%。有33个林场欠职工工资, 金额1736.9万元, 职工人均年收入5893.2元, 低于四平市基本生活标准, 大部分职工处在贫困线以下。

2 面临困难

2.1 资源匮乏

经营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比重小, 而且林分质量差, 林木商品程度不高, 公益林比重大, 可采林木青黄不接。

2.2 资金短缺

四平市国有林场资金主要来源于木材生产, 由于以前过度采伐以及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 木材产量逐年递减, 国家补贴少。2011年, 34个国有林场用于造林及防火等林业生产费用3400万元, 而且季节性强, 支出集中, 又要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 以目前的经济状况, 很难维持长久。一些好的多种经营项目缺乏资金难以落实, 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2.3 富余职工多

34个国有林场在职职工5694人, 而富余职工2856人, 占50.2%。离退休人员多, 企业负担重, 发不出工资, 生活困难。由于国有林场大部分处于农村, 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困难。

2.4 基础设施老化

由于建场较早, 现在大部分场房设备都到了更新或维修的时间了, 有些设备该报废了, 由于没有资金, 现在还在使用。更新或维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 靠林场自身很难解决。

3 下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通过调研, 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四平市林业实际, 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思路应定位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 一切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增长、有利于国有林场综合实力增强、有利于职工收入增加出发, 以国有林场“三大改革”为核心, 以国有林场“三大调整”为重点, 破陈规、立新制, 全面推进国有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3.1 发展方针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大力推广民营造林, 全力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坚持综合开发, 规模经营, 科学管理, 多形式发展的原则, 积极搞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 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 使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实现新突破。

3.2 发展目标

实现五项跨越。在生态建设水平上实现跨越;在产业发展层次上实现跨越;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实现跨越;在改革开放进程上实现跨越;在职工富裕程度上实现跨越。

3.3 发展机制

在生态建设上深化造林、营林及管护机制改革, 坚持“谁造林谁所有, 谁投资谁受益, 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 活化造林机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3.4 发展重点

生态建设重点是二龙湖水库周边的退耕还林工程、山门至叶赫旅游带绿化工程、国家投资建设的生态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产业发展重点是依托林业资源优势, 大力兴办产业, 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3.5 结构布局

生态建设将四平市分为西部平原农牧区、中部平原农业区、东部半山农林区3个区域, 按照“东治山、中治风、西治沙”的治理原则, 实行分区突破, 分类经营, 从而实现四平市绿化美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布局是面对林业实际,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体设想是县县有龙头企业, 场场有骨干项目和特色产品。山区以发展林药、林果、林养为主;平原区以林板、林果、林养为主。

4 建议

4.1 规范育林基金的使用

育林基金作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专项资金, 具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性质, 但由于国有林场底子薄、经济实力差、离退休人员多等因素, 挪用、挤占育林基金的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国有林场造林、抚育、更新等资金严重不足一个原因。所以, 加强育林基金管理, 追踪育林基金的用途, 保证育林基金用林业建设。

4.2 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从四平市国有林场现状看, 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难以完成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 难以保护现有的生态成果。国家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使国有林场真正起来骨干示范作用。

4.3 加强贫困林场的脱贫工作

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林场的扶贫力度, 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对已进行扶贫的林场, 由于扶贫资金少, 项目开发不够, 项目效益低, 出现反贫。因此, 建议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 力争扶持一个, 脱贫一个。

4.4 减轻国有林场各种税费负担。

各种税费给予减免, 给林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

4.5 为国有林场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国有林场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特别是好的林场各个部门的摊派, 各种名目的检查特别多, 林场举步维艰。

4.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篇9

1 调研方法

在调研中采用了调查问卷、座谈会、查阅文献等调研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单位调查问卷100份;召开本校实习学生及从事护理药物教学教师座谈会一次, 发放调研问卷25份。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关于药物教学改革的文献。

2 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确定护理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编写适合护理专业药物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提供依据。教学内容部分, 主要调查应该增加哪些内容, 以及应该删减哪些内容, (1) 是否应该增加特殊人群护理章节; (2) 是否应该增加药物治疗的护理程序, 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中药护理等内容; (3) 考虑删减的内容, 包括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教学方法主要调研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授法, 还是采用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直观教学法。

3 调研结果及数据整理

五家医院, 每家发出20份问卷, 共100份, 实际收回87份。座谈会发出问卷共25份, 全部回收。最后使用调研问卷112份。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查阅护理专业药物教学改革文献6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研结果见表1、2。

4 结果分析及建议

综合调研问卷、座谈会及查阅文献的结果, 本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及建议如下:

4.1 突出护理特色, 写出合适的教材

编写适合护理专业的药物学教材, 应该尽量缩减药理学的一般内容, 重点突出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 如用药护理要点[1,2]、特殊人群护理、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中药护理等。保留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但是要适当删减该部分内容, 突出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用药护理要点。药物的作用机制部分, 由于与护理工作不太密切, 给予删除, 讲课时, 可以适当介绍。

4.2 中专的教材要将理论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中专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每一名中专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要将理论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使学生寓教于乐, 快乐学习。当然这在药物学的教学中是比较难做到的,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应该加入一些趣味的内容, 如药物发明的小故事、临床病例、趣记、药物歌[3]等。

4.3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法,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教学法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 学生总是很无奈地反映:教学内容枯燥、很难记忆, 药物名字就像是“天书”。根据调查, 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 药物教学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 采购一些临床实际用药, 上课时学生将分为3~4人一组, 每组都有本节课要讲授的药物, 并且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问题, 将问题交给学生, 每组学生针对面前的药物, 并结合老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互相讲解, 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给同学讲解, 最后由教师总结。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并且实物更直观有利于学生记忆。笔者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 效果很好。

4.4 精炼学习的内容, 突出重点药物, 突出不良反应, 突出护理用药的特点

药物教学一向内容多、范围广,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精炼内容, 就更显重要, 由于临床的药物更新率很高, 教学时尽量不讲或少讲过时、少用的药, 并且每类药物要以代表性药物为主, 简单介绍其他药物[4], 让学生在掌握了代表药物的基础上, 到将来的工作中去拓展与该药物一类的其他药物;护士必须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疗效、副作用, 且有制订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5], 比如在讲解阿托品时, 由于其用后很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 护理过程中应嘱其多饮水;阿托品抑制汗腺的分泌后会引起发热,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体温, 对用药前体温高于38℃的患者使用本药时必须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 避免发生意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临床应用主要在重症监护室 (ICU) , 讲解时突出ICU用药, 肾上腺素单次用量超过1 mg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室颤动, 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滴时间过长, 易致局部皮肤缺血而苍白, 应及时更换滴注部位, 若滴注结束后局部出现苍白现象应及时处理等。讲完这些内容后, 学生会觉得护理患者用药的过程中非常有目的性。

通过以上调研, 明确了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更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等专业护理人才提供了依据。

摘要:护理药物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 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现在护理药物学仍然沿袭传统的医学专业药理学授课方法。本文通过调研确定护理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为编写适合护理专业药物教学使用的教材提供依据。

关键词:护理药物学,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赵茜.新医学模式下的药理教学改革[J].中等医学教育, 1998, 16 (5) :12.

[2]王灿, 王琳琳.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9) :157, 160.

[3]李信梅.《药物歌》在护理专业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1) :23-24.

[4]余彦.护理中专药理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生理学杂志, 2002, 24 (1) :45-46.

改革调研 篇10

近日,按照赣农机字[2012]53号关于开展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调研活动文件通知精神,靖安县农机局认真准备,积极从以下方面开展调研活动。一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情况,重点是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情况。二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进展情况,包括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条件建设。三是乡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有关政策和待遇落实情况,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农机推广的经费到位与使用情况。四是推广服务机制创新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推广服务领域的拓展、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人员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的措施、扶持发展农机推广服务组织的事例等。五是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六是对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政策建议。

改革调研 篇11

关键词:养猪生产技术 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92-01

1 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养猪产业的升级改造,中国正在由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迈进。随着养猪生产向工厂化方向发展,养猪技术也在迅速地变化。当今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专业化、规模化、健康化。因此,培养具有养猪专业技术及技能的高技能型毕业生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毕业生不仅是将来养猪生产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也是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自主创业,创办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的主体。然而,我院的《养猪生产技术》课程设置体系基本承袭原中专学校模式,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养猪生产技术》课程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以培养高技能养猪人才为目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同时在调研中建立与部分养猪企业的合作关系,带动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 调研方式

我院于2007年3月成立了《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共有9名教师参加,从2007年至2011年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和校外指导毕业生实习的机会,深入到同行院校(甘肃农业大学、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养猪企业(北京资源种猪场、天津农夫种猪场、甘肃兰州种猪场、青海张氏养殖集团公司、金昌种猪场)和毕业生(2008届、2009届、2010届)中进行调研,通过走访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就社会对高技能养猪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广泛听取意见,为《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方案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材料。

3 调研信息反馈

3.1 同行反馈信息

经过对同行的调研,我们觉得《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在养猪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切合实际,培养的学生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企业反馈信息

经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觉得《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应加大现代化养猪技能操作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上岗后进入角色的速度快,能很快地独挡一面,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3 毕业生反馈信息

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追求“满堂灌”讲授,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紧密地贴在一起,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时,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都知道,但到养猪场上不知道怎么干或什么都不会干。例如,2009届畜牧兽医专业曾经有29名毕业生推荐到北京资源养猪场,开始上岗时安排在养猪场的配种、分娩、保育、饲料等车间,场方技术人员询问时,书本上的知识都懂,但就是不知道岗位工作怎么搞,同时由于学生的吃苦精神差,个别学生还被辞退。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广泛性。

4 调研结论

4.1 倡导实行突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性科目,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企业生产相适应,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把一个相互有着内在联系的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综合在生产岗位训练中;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即在教学中,不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相互割裂,而是在实践中领悟理论,边做边学;三是课程与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即开发项目课程,把企业的工作任务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课题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工作成效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实际工作的现场,真实的工作任务,自主的行为学习,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4.2 倡导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和实践知识依据行业岗位设置,要大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缩减高深理论,突出实践技能,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知识体系建设。可以考虑按照经营方向与规模确定→厂址选择与规划布局→猪舍修建与设备配置→饲料筹划与品种选用→猪群组建与周转管理→环境控制与净化消毒→杂交组织与配种接产→种猪生产与肉猪育肥→免疫保健与疾病治疗→产品营销与效益分析等10个生产环节配置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职业化特征。

4.3 倡导加强理论实践过硬的双师队伍建设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性科目,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例如,在青海张氏养猪集团公司和金昌种猪场调研时,公司经理们都说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师应该既是学科型专家,又是技术型能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生产岗位上顺利培训学生。它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对课程建设培养一批懂理论,强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构建,还涉及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课程建设一定会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朱宽佑,潘琦.养猪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向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61-62.

[3] 陈蕾,周晓康,李建民,等.示范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9.

[4] 丁月云,张陈华,张晓东,等.动物科学专业《猪生产学》殊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64-65.

[5] 黄雪泉.模块教学法在养猪生产实验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7-18.

改革调研 篇12

(一) 水务事业快速发展

宁波气候适宜、降雨丰沛, 水资源总量为75.31亿立方米, 但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 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50立方米 (按2009年常住人口计算) , 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和全国平均水平的50%, 仍属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城市。为此,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配置,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水资源保障,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 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宁波市始终坚持内部挖潜与境外引水并举, 不断加大投入, 推进水源调蓄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 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白溪、横山、亭下、皎口、周公宅、四明湖等大型水库6座, 中型水库24座, 小型水库379座, 加上河网可供水量, 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达到23亿立方米/年, 略高于全社会现状21亿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跨流域、跨区域的引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启动的曹娥江引水工程和钦寸水库的建设将进一步保障全市今后的供水能力。同时, 通过组建原水集团, 积极探索原水供应市场化运营机制, 对白溪等8座大中型水库及姚江河道水源进行集中调配, 实施多库联合调度供水, 保障了宁波中心城区的供水需求。

2. 城乡一体供水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的发展, 宁波市通过投入巨资, 推进了重大供水工程的建设。“十一五”期间, 全市投资40多亿, 先后实施了白溪水库引水和皎口 (周公宅) 水库引水两大引水工程, 建设东钱湖水厂、毛家坪水厂两座50万吨/日的现代化水厂和一条城市供水环网, 以及鄞州、北仑、江北区域供水工程, 基本形成了水源联调、水厂联网、管网联供的格局。同时, 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实施乡镇供水管网改造、装表到户, 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

3. 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 宁波市利用世行贷款加大投入,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排水企业的共同努力, 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4万吨/日, 污水处理率达到85.21% (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7.4%) , 老三区 (海曙、江东、江北) 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2万吨/日, 中水回用能力3万吨/日。

4.“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

为提高城市供水品质和满足工业企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 大力构建分质供水体系, 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公共供水分开, 组建宁波工业供水有限公司, 新建大工业专用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采用水库优质水源, 工业专用水厂水源取自平原河网及境外河道引水, 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5. 水价机制逐步完善。

水价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调节水资源供求、维系供水企业保本微利经营、维护消费者基本生活权益等多种功能。宁波市自1988年以来, 经历了10次水价调整, 历次调整都对提高城市供水质量、合理开发配置利用水资源、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确保污水处理费征集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水价机制的不断完善, 实现了政府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涉水企业的生存发展、消费者基本权益的维护三者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二) 水务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宁波市中心城区水务事业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建设, 总体上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但目前在政府管理体制、企业运营机制、水资源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运营机制亟需完善;二是政府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三是水务能力建设任务艰巨;四是排水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五是节约用水、优质供水理念有待深化。针对上述问题, 为了适应宁波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新形势, 顺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促进水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升政府对水资源的综合调控力, 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水资源统筹管理, 对从原水、制水、供水到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链条”进行系统整合, 建立水务一体化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 为宁波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构筑现代都市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二、宁波市水务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方案选择

(一)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中央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 从实际出发, 稳妥推进改革, 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 探索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运营机制, 逐步建立发挥体制优势、强化行政管理的水务政策法规体系, 为宁波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体系。

(二)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三是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四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三) 改革方案及利弊分析

根据上述水务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结合宁波实际, 我们认为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实行“一体管理、一体经营”改革。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构建“大水务”管理模式, 即同时推进市级水务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区涉水企业运营机制两个层面的改革。具体方案框架如下:一是调整市级部门职能。整合市本级涉水行政职能。二是组建水务集团。在市国资委的统一协调下, 组建宁波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水务集团) 。三是明确水务集团主要职责。水务集团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负责实施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和供排水规划;按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的水利基础设施、供排水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开发投资任务, 承担水利项目和供排水设施的开发建设。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 通过市场筹资融资, 加快建设进度;负责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统一运营和管理。四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新组建的水务集团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切实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妥善做好人员调整和安置工作。涉水行政职能整合过程中, 人员编制按照“人随事走”原则调整安排, 职责划转的部门, 承担划转职责的人员, 连同编制一并划转。六是利弊分析。上述方案改革较彻底, 从长远看比较符合改革方向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将有利于政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防涝、供排水系统完善等一系列水务活动中,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利于整体谋划并优化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减少部门磨擦和扯皮, 降低管理成本。

但按照这一方案实施改革, 目前需要正视和化解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第一, 部门职能归并难度较大。第二, 涉水企业人员身份复杂。第三, 实现改革目标耗时较长。第四, 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几乎没有。七是对策建议。若采纳上述方案推进改革, 实施过程中, 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理顺各方关系与职责。理顺政府涉水行政管理职责, 理顺市、区两级政府和部门涉水建管职责, 理顺市、区涉水企业资产关系, 理顺涉及职能划转部门的人员编制关系, 理顺企业相关涉水管理人员的编制关系, 特别是要理顺原水集团的人员关系及其与县 (市) 区在水库管理局的人员关系。第二, 明确步骤, 把握节奏。在整体方案的统一指导下, 先着手进行政府部门相关涉水职能的调整, 并将相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成建制地划归调整后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待磨合一段时间、各方面时机成熟后, 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 按照改革实施方案着手组建水务集团。第三, 规范操作, 措施周全。在改革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规定的目标任务和程序, 精心组织, 规范操作, 妥善顾及并处理好各方的利益诉求。针对改革中可能产生的难以预料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未雨绸缪, 积极应对。同时, 在改革过程中, 务必统一思想, 始终坚持以满足市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为首要目标, 确保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推进。

方案二: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经营”改革。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从宁波市水务行业管理和运营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 对水务行政管理体制不作大的调整, 并保持原水集团的股权结构、运作方式、主管部门、考核办法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着重于改革城区供排水企业的运营机制, 对自来水、排水、工业供水等下游水务资产实行整合, 组建以供排水一体化为目标的水务企业, 并与原水集团按上、下游水务资产实行“分段经营”, 分别完善和理顺原水集团自身管理经营体制及其与县 (市) 区关于水源地的管理体制、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管理运营体制。一是组建供排水集团。由市国资委牵头协调, 将现有的市自来水总公司、工业供水有限公司和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的资产通过划拨、购买或参股等多种途径进行整合, 组建宁波供排水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供排水集团) 。供排水集团本着“精简高效”原则, 科学设置内部工作机构, 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供水有限公司、排水有限公司、工业供水有限公司、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二是明确供排水集团主要职责。供排水集团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负责中心城区供排水行业运营服务、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 实行制水、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经营, 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平台, 逐步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 提高城市水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明晰政府部门职责边界。四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是利弊分析。这个方案相比于方案一, 其主要优点在于阻力小、易操作, 见效快。第一, 有利于解决宁波市水务行业的当务之急;第二, 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第三, 有利于涉水建设项目的推进。

本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第一, 在近期不利于上游与下游之间水务环节的统一调控和管理, 原水集团和供排水集团两家企业可能在供水调度上发生一些矛盾, 也可能在水库建设和水厂建设的相互匹配上产生一些矛盾。第二, 在面临重大气象灾害时, 水利与城管两个部门有可能会从各自职责和利益出发, 在水资源调度方面产生意见分歧。六是对策建议。若采纳方案二的思路推进改革, 实施过程中, 建议通过制度设计, 促进两个部门、两家企业的权、责、利融合统一。第一, 健全规划对接机制。坚持以构建统一协调的水务规划体系为龙头, 依照宁波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编制完善全市原水、自来水、污水、排水、防洪排涝等涉水专项规划, 形成覆盖城乡的水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协调衔接会机制, 全面加强水务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的衔接, 加强水务各专项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规划的衔接, 加强市、区水务规划的衔接, 推进规划的有序实施, 发挥水利设施的综合效应。第二, 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为了综合协调各涉水管理部门工作, 建议加强领导, 建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 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 确保“分段经营”的水务管理运营体制顺畅运行。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 对水务事业重大发展和改革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 同时, 研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第三, 强化协调互商机制。由于按照方案二思路改革后, 行政管理上仍然由两个部门分别负责, 建议改革中要着重构建“四项沟通协调制度”, 实现各部门职责充分对接。第四, 规范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目标考核管理办法, 严格考核, 奖优罚劣, 引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把精力集中到加快水务事业发展上来, 重点加强对原水集团、供排水集团各自在水资源安全和战略储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乡供水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考核。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 在完善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上下功夫, 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在全市水务行业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五, 构建协力推进机制。在原水集团和供排水集团按各自职责对上、下游水务资产实行“分段经营”的过程中, 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需逐步理顺各自体制机制。原水集团要重点推进境外引水工程, 加强水源地管理, 保障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安全供应, 进一步理顺与县 (市) 区在水源地管理方面各自的职责, 完善内部管理运营机制;供排水集团要重点推进下游涉水企业的整合重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大工业用水、中水、自来水“分质供水、备用保障”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 继续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供排水集团与原水集团之间、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涉水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水和供排水管网的投入及管理体制、老三区与新三区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运行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污水处理费分配机制等, 加快构建协力推进水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比两个方案, 方案一注重于前瞻性, 着眼于水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符合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总体趋势;方案二更倾向于可操作性, 注重于解决宁波市水务能力建设和涉水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从宁波现阶段水务行业运营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 在充分调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水务管理体制现状, 考察学习外地做法的基础上, 现阶段方案二更符合宁波市当前改革条件, 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宁波市水务行业的主要矛盾和当务之急, 而且有利于减少改革带来的震动和由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摘要:文章分析了宁波市水务管理运营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方案。

关键词:宁波市,水务管理运营,现状,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拓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宁波实践与探索.河海大学学报, 2010第38卷

[2].钟玉秀.深化城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问题与对策.水利发展研究, 2010 (8)

上一篇:西方失业保险理论探讨下一篇:小学低段语文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