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精选12篇)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在市场的导向下实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经历着从交换经济、法制经济向信用经济的转型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 毫不夸张地说, 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诚信社会的构筑, 通过强化信用意识使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受到约束, 进而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对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各地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末, 我国信用业开始起步。上海、浙江和深圳较早地启动了地方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试点, 1997年上海市开始开展企业资信评级, 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建立了企业和个人的联合信用系统。各地模式都获得了较大成功, 信用信息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变, 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 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03年, 中国人民银行被赋予了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 开始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信用体系统一框架的构建中, 将地方信用体系的建设也纳入进来。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地方信用体系建设也实现了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例如在信息数据比对上存在一定难度,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 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
1.1 信用市场需求无力
当前, 市场经济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大大加深了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致个人之间的经济关联性,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开始意识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实现社会资源优化的迫切性也逐渐形成共识。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 对于我国评级机构的信用产品, 不少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充分的信任, 认知上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参评的动力, 积极性不高。另外, 在信用管理上, 商业银行也没能将外部评级的作用充分应用到信贷管理方面来。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信用产品市场的低迷, 反过来这种需求不足又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行政手段推动难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即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化。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 地方信用市场更多地受困于缺乏信用机构, 市场有待规范等因素, 因此不得不采用行政化的手段推动信用市场建设, 如一些信用中介机构背后都有政府资金的支持;另外, 这种行政色彩还表现在评级市场的开拓上, 更多地通过行政规定来划分范围, 强迫企业参与评级。行政推动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信用市场发展对政府部门的依赖, 不利于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形成;政府的过度干预弱化了信用市场的自主性和自我细分定位能力, 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3 内外监管不作为
行业特点决定了信用业具有较强的外部影响力。如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很容易对市场造成误导, 释放出不真实的市场信号, 严重的还会给金融机构的信贷带来影响。除此之外, 信用行业还与个人隐私以及企业商业秘密、国家的信息安全等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
然而, 在当前我国地方信用市场的建设中, 经常会出现资信评级机构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而进行价格战或买卖级别的情况, 这些都源自于市场监管的缺失。由于相应的信用管理法规出台滞后, 造成了信用市场监管的无力, 极大阻碍了地方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指标体系需统一
在对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选择上, 存在着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统一的评级标准, 其优势在于可以使评级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得到保证, 而不足则表现在不利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创新发展, 对市场的细化和深化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种取向是实施个性的评级指标体系, 其优点在于能够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要, 有利于评级机构的发展创新, 其劣势则是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差, 权威性受到置疑。鉴于以上两种指标体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应该努力在二者中寻找一种平衡, 充分发挥共性与个性的优势, 同时克服它们的缺点, 以实现评级指标体系的最优。在当前地方信用市场发展中, 存在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指标体系个性化过强的问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同的评级机构之间的评级结果差异很大, 评级质量参差不齐, 利用价值不高, 金融机构很难对评级的合理性进行认定。这充分说明了平衡评级指标体系共性与个性的重要性, 只有在各评级机构之间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级指标体系, 才能保证信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上几方面, 信用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且层次较低, 政府信用缺失严重, 无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监管, 信用文化建设与信用教育落后, 行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2 建设地方信用体系需坚持的原则
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可照搬照抄, 我们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去实实在在的把握。为了更快地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市场化的原则
行政化手段在信用市场初期对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信用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行政化推动的正向作用逐渐弱化。我们应坚持始终市场化原则, 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企业参与资信评级, 为评级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2 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地方信用体系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但在全国性信用体系的探索过程中, 各部门都要积极创新, 加快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并根据各个省市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风俗习惯、意识观念、信用机构发展情况, 在地方信用体系的模式、发展的切入点、步骤、信用机构的发展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
2.3 以信贷信用为主的原则
目前, 我国各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大约70%的信用信息均包含在金融系统的现实条件下, 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信贷信用为主, 以满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 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信用业的社会化进程, 促进其他各类信用交易形式的发展。
3 进一步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加快信用行业的立法进程
制定适合我信用行业发展现实的法律法规, 能够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明确征信管理的规则, 强化个人隐私和知情权的保护;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 建立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
3.2 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进入评级市场, 促使资信评级机构信誉度的提高。尽快出台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指引, 保证评级的权威性。鼓励资信评级机构进行创新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 各机构也应加强对社会信用产品需求的调查, 引导资信评级机构提高评级的针对性。
3.3 做好相关信用宣传工作
有针对性加强对地方经济重点发展的企业、中小企业的宣传,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使用的宣传, 提高金融机构使用评级、企业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二是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积极推动资信评级结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应用。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征信机构积极利用外部评级。
3.4 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监管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信贷信用业监管主体地位, 完善企业资信评级专家委员会制度;制定对信用机构市场进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二是加大对信用机构的监管力度, 对信誉度极差、不正当竞争的资信评级机构坚决予以退出。
3.5 加强对信用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有多所高校设置了相关的信用管理专业, 但未来金融信用专业化、信用产品高端化、信用服务市场需求的扩大, 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切需要我国在更多高校的开设类似专业, 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信用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已转型为信用经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体系对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本质上的推动作用, 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建设地方特色的信用体系进行阐述, 并针对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信用产品,信用市场,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伦祖炜, 张帆.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05) .
[2]李东.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11) .
[3]王金荣, 项继军.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11) .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 篇2
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
2、不怕使三天,就怕猛三鞭。
3、心为狠,命为穷。
4、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
5、一天尝鲜三天健。
6、垃布鸡娘勤生仔。
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8、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9、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呼噜下白雨。
10、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11、夜晴没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12、秋田划破一层皮,胜似春天犁十犁。
13、六月六,狗洗澡。
14、黄鼠狼狗追起,话么酒吃起。
15、吃么流,做么侯。
1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17、六月六,不食肉,生个大瘰毒。
18、冬走十里不黑,夏走十里不明。
19、十月路上牛喝水,谁不种麦谁发悔。
20、二郎山戴帽,长工睡觉。
21、树不修,果不收。
22、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种是本。
23、天越晴越高,侬越老越骚。
24、肉挂臭,猫想瘦。
25、饱备粮,晴备伞,丰收还要备歉年。
26、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27、浓霜树架,白馍埋娃。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 篇3
东乡黑羽绿壳蛋鸡是由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原种场和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对原产于江西省东乡县的绿壳蛋鸡进行系统选育而成。
东乡黑羽绿壳蛋鸡体型较小,产蛋性能较高,适应性强,羽毛、皮、骨、肉、内脏、喙、趾均为黑色。母鸡羽毛紧凑,单冠直立,冠齿5~6个,眼大有神,大部分耳叶呈浅绿色,肉垂深而薄,羽毛片状、胫细而短,成年鸡体重平均1.1~1.4公斤。公鸡雄健,鸣叫有力,单冠直立,暗紫色,冠齿7~8个,耳叶紫红色,颈羽、尾羽泛绿光且上翘,体重1.4~1.6公斤,体形呈“V”形。大群饲养的商品代,绿壳蛋比率为80%左右。
该品种经过5年4个世代的选育,体型外貌一致,纯度较高。其父系公鸡常用来和蛋用型母鸡杂交生产出高产的绿壳蛋鸡商品代母鸡,开产日龄148天,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80%~85%,72周产蛋数为180~240枚,绿壳率达99%以上。蛋壳颜色深绿,蛋壳厚、蛋黄比例大、蛋品质好,胆固醇低,利用其品种优势,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华绿宝贝蛋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被认证为绿色保健食品。
东乡黑羽绿壳蛋鸡是一个保健型地方鸡种,具有耐粗饲、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饲养方法与普通家鸡相似。它生产成本低,淘汰肉鸡价位高,蛋价好,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广阔(彩图参见77页图11)。(江西省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原种场 徐建生 邮编:331800)
二、卢氏绿壳蛋鸡
卢氏绿壳蛋鸡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属片羽型非乌骨系绿壳蛋鸡品系。以其具有的耐粗饲、抗病力强、个体轻巧、产蛋多、耐贮藏、蛋肉品质好等优点而闻名,受到国内养禽专家的高度重视,已录入《中国畜禽优良品种志》。
卢氏绿壳鸡蛋主产区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伏牛山、崤山等山脉横贯全境。平均海拔800米,最高达2070米,有洛河、淇河、老灌河等河流分布境内。全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184天,年降水量664.3毫米。农作物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大面积为山林草坡,不仅为卢氏鸡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饲料,而且为卢氏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隔离屏障及广阔的活动场地,从而形成了卢氏鸡这一优良地方品种。
卢氏绿壳蛋鸡属小型蛋肉兼用型品种。体型结实紧凑,后躯发育良好,羽毛紧贴,体态匀称秀丽,头小而清秀,眼大而圆,颈细长,背平直,翅紧贴,尾翘起,腿较长,性情活泼,反应灵敏,善飞。母鸡毛色以麻黄、红黄、黑麻为主,有少量纯白和纯黑,纯黄极为少见。公鸡以红黑羽色为主。冠型以单冠为多,占81.5%,喙、胫以青色为主。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 篇4
1 当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1 民生新闻娱乐化
在传播媒介大众化的今天,市场化、商业化操作趋势日益凸显,这诱使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吸引受众注意力,过度增强新闻的趣味性,使民生新闻趋于娱乐化。这种做法虽然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冲淡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严肃性,失于浅陋。
1.2 民生新闻低俗化
民生新闻不但要关注百姓身边生活,更要关注百姓合法权益的实现。有些新闻制作者为了迎合市场,忽视其自发性、盲目性带来的弊端,而去抢夺有特殊需要的受众市场,使个人隐私、暴力、色情等不良现象充斥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严重阻碍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甚至使民生新闻走向萎靡,低俗。
1.3 民生新闻同质化
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地方民生新闻已逐渐成为媒体竞争的主力。各地民生新闻此起彼伏,这就造成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
同一地方的不同新闻在选材、播报、主题和风格上极其相似。这主要是市场利益的驱使造成的。一家民生新闻兴起并受到群众的欢迎,紧跟着就有一大批模仿者,最终会造成群众的审美疲劳,消耗百姓对民生新闻的信任度。这样发展下去,很难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民生新闻,最终会使得民生新闻失去它所应有的特色和吸引力。
2 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策略
2.1 抓住地方特色,从平民视角报道内容
要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方风貌特色,走进群众的生活,见百姓所见、感百姓所感,从百姓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实抓住平民视角,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平民化。同时,将目光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人生,报道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立足社会大平台,深入地方百姓生活,增强新闻的生命力。
2.2 找准原动力,报道主题选择亲民性
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电视新闻就要找准原动力,抓住新闻点,即“百姓生活”。深入百姓生活,报道职工生活状况就要切实与职工进行对话,深入团场仔细查访,反映真真切切的职工生活。把镜头交给百姓,让百姓把握话筒,说出百姓的心声,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主题,最大限度地反映民生疾苦,让社会听到百姓的声音。
2.3 摒弃繁琐低俗,实现价值提升
要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新闻的繁琐化、低俗化,要打造有价值的新闻,实现新闻的价值提升。
如何打造有价值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首先要注重新闻的地方性,即新闻要反映地方生活状况,提出与地方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保证地方电视新闻的亲切感。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生活,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看到问题背后的社会根源。此外,新闻工作者要立意新,构思奇,挖掘深,探入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打造出符合地方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道德风尚、精神风貌的反映人民生活的新闻。
2.4 改进舆论监督,力求报道实效
改进舆论监督,重在监督,善不溢美,恶不诽谤,不因能否博取眼球进行选材。在新闻材料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可靠,具体实际,切实做到以舆论监督社会,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在报道上,不猎奇,追求实效性,在全面中把握平衡,把握最真实可靠的新闻故事材料。同时,与法律事务所等法律咨询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新闻工作者在回答涉及法律问题时的准确性、正确性。
2.5 新闻因人而生动,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地方电视新闻的生命力在于“人”,新闻因人而动,百姓是新闻的中心,要关注普通人普通事,反映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此外,地方电视新闻要注重方言的运用,在现代社会,显然方言的运用是利大于弊的,虽然会对外地受众在理解上造成一定困难,但会给百姓以亲切感,使新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 结语
综上,要树立现代民生新闻理念,立足广大百姓的真实生活,深入群众身边小事,深刻把握社会问题根源,努力推动民生新闻朝着健康阳光、崇德向善,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更替,民生新闻发展出现了如过度娱乐、趋向低俗、盲目模仿等问题,严重阻滞了民生新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电视民生新闻,需从实际出发,切实抓住民生新闻的平民化、大众化特点,致力于实现民生新闻的实效性、亲民性,努力实现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平民化,大众化,实效性,亲民性,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青.地市级电视台的新媒体融合方式初探[J].东南传播,2015(8).
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5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40岁以下6人,占28%。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很多成为中学教学骨干,如涟源一中邹伟光,醴陵四中何辉龙,衡阳一中周明海等人在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历史专业本科生获国家级优秀班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第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日历、考试试卷、教研室活动记录、课程建设规划等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的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第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著作 篇6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符号学、文体学、方言学、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等。就其本身来说,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至于社会语言学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社会语言学如何下定义,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至今也还没有一致的看法。陈原同志回避了一般性的议论,在书的开头就指出,他着重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即“从两个领域去进行探索:第一个领域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第二个领域是,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全书按着这条主线展开,广泛涉及了各种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
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著作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日益增多,其中大部分是英美人的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社会语言学的国外专著目前还没有看到。陈原同志在书中旗帜鲜明,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讨论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性质以及语言的变化,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在讨论语言的变化时,作者考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语言方面所引起的变动。作者推荐拉法格所著《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认为这是“最初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考察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著作,特别是从语言的变化考察社会的变化——这一点是当代很多社会语言学家没有做的。”作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时,十分注意科学性与准确性。他指出拉法格在《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中使用的是“通俗语言”,但是,在俄文译本中却用了“全民语言”这个非等义词。斯大林在引用拉法格的话时以及此后在他自己的论著中多次使用“全民语言”这个词组。作者认为,这个词的含义“是不够准确的”。对于西方语言学界中著名的“萨庇尔—沃尔夫假说”,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看法。作者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萨庇尔和沃尔夫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又尖锐地指出,他们认为“语言模式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决定人们的世界观”的看法是违反唯物史观、与现实生活不符的。
《社会语言学》的作者在书的各部分都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汉语的例子提出独到的看法。在论证社会生活的变革引起语言诸要素的变化时,作者回顾了五四运动以来的几次语言论争:二十年代的文白之争,三十年代的大众语论争,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风中涉及的语言问题,以及建国以后的文字改革。作者列举了近三十年来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变化,联系到人们熟悉但往往忽略的语言现象说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道理。例如,“阿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对于女性的尊称,在幼儿园孩子们把他们的老师称为“阿姨”,在医院里有人把护士同志亲切地称作“阿姨”,在家里把姆称作“阿姨”等,这反映出在新中国,有些亲属称谓发展了新的语义,反映了新的社会关系。在阐述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个论点时,作者虽然也举了爱斯基摩人区分各种各类的雪这一人们熟悉的例子,但主要地却结合了古汉语中有很多词表示“马”的概念这一有趣的事实:身黑而跨白者叫做“”,毛色纯黑者叫做“骊”,红白相间的叫做“皇”,毛黄而带红色者叫“黄”,青白毛混杂者叫“骓”,黄白毛混杂者叫做“”等等。这说明,在古代的中国,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因此,人们才对“马”的概念作出如此细致的区分。
该书的又一个特点是作者旁征博引,利用了来源不同的大量丰富材料。从本文和所列书目可以看出,作者至少引用了中、英、俄、日、德五种文字的材料。英美人的社会语言学著作极少引用俄语或日语的资料,能使用汉语材料的人更是十分稀罕。能够象本书这样把中、英、俄、日如此不同的几种文字的材料熔于一炉无疑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这说明了作者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资料的熟悉程度。作者所用材料的丰富程度也是令人佩服的。从甲骨文到梵文,从里约热内卢的旅行指南到加州一家汽车旅馆的招贴画,从香港赤拄监狱的黑话到旧戏班子的塔布,从埃及的《亡灵书》到我国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作者随手拈来即是材料。至于从文学作品中引用的材料则包括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作者在书中还引用了许多方言和土语的例子,使用尤多者是作者十分熟悉的粤语。读这本社会语言学的专著,不仅可以提高读者对于社会语言学的了解,而且能丰富读者的知识。
近年来社会语言学家对于“语域”(register)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表了不少著作。这个问题似乎也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方面。陈原同志在第十章引用了拉波夫的一段话,提出语言的六个变量,接触到了“语域”的问题,但未能展开来作详细讨论。由于社会语境的变化引起文体上的差异在汉语中有大量丰富的例证。如果能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一步的研究必定会有很有意义的发现。
为了社会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还需要就专题作周密的调查,积累原始资料。陈原同志在书中提到的许多方面都是进行深入一步的科研的好题目,例如,五四时期以及其后的“文”“白”之争,汉语拉丁化问题,文字改革,近三十年来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变化,科技术语的翻译等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 篇7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 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 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 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 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二、为什么要把历史校本课程与乡土资源有机结合
作为历史校本课程,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 校本课程应该与当地的乡土历史相结合, 因地制宜;第二, 校本课程必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出来的;第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取材立足于当地, 立足于现实, 体现乡土历史与国家历史、世界历史的联系, 体现以史为鉴, 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作用。而乡土历史是在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 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极易接受。一片瓦当、一块残碑、一座建筑, 都蕴涵着历史信息。学生参与其中, 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 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所在的句容市于西汉元朔年 (公元前128年) 置县, 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市区东南26千米处坐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 市区西北30千米处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此外, 句容是中国革命史上新四军在苏南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都有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有大量的乡土历史资源可供研究和开发。
以乡土历史资源《茅山地区新四军抗战史实调查》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例:
(1) 知识和技能:知道茅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在苏南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 搜集茅山地区新四军抗战史实, 认识抗日战争的作用。
(2) 过程和方法:学会从网络、图书馆、走访老人或其他渠道有目的地收集新四军抗战资料;学会分析、处理原始资料, 能及时确定和深入探究课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社会调查中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感受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了解茅山地区的现状, 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
三、如何把历史校本课程与乡土资源有机结合
我们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师教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立足“学以致用”, 多途径地推进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首先,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 制定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例如, 针对句容本地的乡土资源, 我们学生就最终和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校本课程的题目《句容地区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其次,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不能脱离我们高中历史国家课程。只有把校本课程当做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才能真正把课内课外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再次,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不一定要拘泥于课堂教学。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后,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 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与教材相结合, 介绍家乡的历史, 突出介绍历史人物和著名的历史事件。
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必须更新课程观念
教师应将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一个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不断地补充、调整、完善的过程, 而不是严格地按照自己编写的教学大纲和设计, 按部就班地“授课”的过程。
2.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指导者, 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 所以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 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技术。
3. 要真正做到把乡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充实校本课程
乡土资源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 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 往往能够给课程的开发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评价方式多元化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的方式, 如采用表演、收集资料、小报告、绘画、访谈记录、制作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创建具有航海特色的品牌专业 篇8
一、引言
认真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 围绕教学中心, 服务教学大局, 坚持育人为本, 紧密结合船舶航海专业建设和学院航海技术系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突出航海技术职业教育特点和水上交通行业特色, 重点围绕航海技术系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改革、“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具有建设性的对策研究和注重实用性的应用研究, 力求推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创新教学成果, 推动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船舶航海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促进学院航海技术系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增强为航运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船舶航海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 本团队教师带有强烈的科学、创新和精益求精意识, 围绕船舶航海特有的专业特色, 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 特别是针对航运人才紧缺的现状, 本团队将教学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本专业特点, 追踪科学前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特色教学和特色管理, 将学术上骨干成员和实船经验丰富的成员结合, 同时结合本学科前景和相关科研成果, 不断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讲述学科最新进展和探索新的应用,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求新
在教学方法方面, 实行鼓励启发、共同探讨、动手操作的教学。将科学方法、多种途径、创新思维连成一体, 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理论, 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 来提高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 鼓励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络资源, 本学科现在90%以上主干课程已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本团队探索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例如《船舶操纵》《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等课程。实践证明, 双语教学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使航海系的海证全国统考一次性通过率由2005年的82%提高到2007年的89%, 到2011年已经达到9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省级精品课教学为龙头, 带动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船舶操纵》和《船舶结构与设备》等课程先后于2008和2009年获院级精品课程。正是在本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下, 船舶航海专业在学校的课程建设方面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 本团队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严把质量关, 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 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监督和海事局测评等措施, 建立科学与完善的教学质量体系。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还配备了设备先进的机房和语音室用来进行实验教学和航海专业海证实操评估。2009年“水上实训中心”成为国家级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是为了航海专业的船舶认识实习和航行实习设立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船舶航海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特色。本专业在强调教学环节,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 注重实习基地建设, 本学科现有校外实习基地。为了保证实习和实践效果, 船舶航海专业实习必须提交实习报告, 毕业航行实习必须提交航行实习报告和论文, 合格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通过跟往届毕业生的面对面交流切实体会到专业适任证书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操训练中他们积极刻苦, 争取一次性拿到适任证书,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得实操评估和专业强化收到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海证通过率也逐年提高。
三、把航海特色专业做强做大
船舶航海专业教学团队是按照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系列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的, 在长期的办学教学过程中, 团队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了完整的前后衔接关系, 从而保证了对船舶航海专业的培养质量。船舶航海教学团队由承担系列课程的教师及实验人员组成, 由此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师团队;本团队是一支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中有的持有高级船长证书, 有海事局特聘实操评估员。这些教师都具有丰富的航海实践经验, 不仅满足了航海专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 同时也构成了航海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我国航海院校航海类船舶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标准要求的, 能胜任现代船舶驾驶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因此, 航海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满足《STCW78/95公约》以及国家港监局对海船船员的要求;其次还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技能和学历教育并重。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多、实验资源充足等特点, 利用学生军训、航海实习、学生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水上专业“四小证”培训、实操评估、实航操纵实习等, 逐步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 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在师资力量组织上选择科研方向与教学研究方向一致的任课教师, 让学生充分享用学校的师资和科研成果资源。教学方法方面, 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综合试验,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采用补充新知识新资料, 扩充学生知识和激发学生创新思想。本团队负责人及主要成员,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绩。在本专业教学中, 注重将新的创新思想和学科前沿发展融入到教学之中, 注重将科研成果用来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 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四、不断进取赢得先机
目前国际航运业蓬勃发展, 航运业形成了人才需求的极大缺口。多年来, 本教学团队师生共同努力, 不仅致力于追求卓越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改革, 更加注重对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针对专业课程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并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 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应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在制定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计划的前提下, 将该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个以主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群由专业主干课程及其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组成, 前期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 后续课程是专业主干课内容的延拓或加深;设立课程群教学小组, 由承担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 各相关课程配备以课程负责人带头的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小组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干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系统连接于互联网上, 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全面开放, 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船舶航海专业学历教育和学生必须获得专业适任证书的特点, 本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近年来, 本学科加强学生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学科特点共组织素质教育讲座及各类学术讲座多场,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在通过以讲座形式积极引导、培育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 本专业大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半军事化管理活动, 以及同一片蓝天大学生思想教育系列活动, 逐步形成了船舶航海专业学生管理的育人氛围和校园文化特色。
本团队研究了当前在知识经济膨胀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船舶航海人才的紧缺的特点与规律, 提出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对于目前专业人才、尤其是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指导意义。在加强航运人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得到了教育部门和航运业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根据航海专业的特点, 从适应国际国内航运人才的要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科学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 积极探索团队运行管理创新模式, 形成结构更合理、协作精神强、教学科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与科技创新水平, 增强团队发展竞争能力, 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教学。
在本专业已具有的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 发挥品牌专业的优势, 将学科建设与本专业建设相结合, 立足国内、面向行业、走向国际, 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五、结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STCW78/95公约》的要求, 根据船舶航海专业的特点, 从适应国际国内航运人才的要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 培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科学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努力探索教学团队运行管理与创新模式, 形成教学水平一流的教学团队, 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技创新水平, 增强了团队的发展竞争能力, 拓展了创新性的研究与教学。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船舶航海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 队伍更加精干, 更加敬业严谨, 具备了强烈的科学创新意识和质量精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强, 传帮带作用发挥好。航海专业教学队伍学术造诣高, 教学成果突出, 以质量树品牌, 人才培养质量高, 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中均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浅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 篇9
一、教育者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正确理解
很多中小学校并未完全认识双语教学的真正内涵。他们或是把双语教学同全英文授课混为一谈, 或是单纯强调英语, 并将其作为吸引生源的旗号。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中国多数情况下是指汉英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过程中, 不能因加强英语语言教学而削弱了学科教学。国家“十一五”双语教学实验项目组最新研究表明, 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汉语和英语两种教学语言应被科学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两种教学语言的穿插并不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上或是讲授一篇课文时, 简单地交替使用中、英文, 而是指将两种教学语言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例如, 小学科目中的科学课约有50课时, 教师可以从中选择25课时进行全英文授课, 另外25课时进行全中文授课。其中, 词汇数量少、语言易理解的课文应用全英文授课, 难词难句多、内容不宜理解的课文应用全中文授课, 从而做到内容有别、难易有别, 有助于学生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二、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统一的“双语学科教学体系”
全国双语学习研究中心发文指出, “双语言、双文化、双思维、双目标”是双语教育鲜明的特色, 是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结合, 中外文化交汇, 东西方思维方式互相作用以及学科内容与外语语言整合学习的精辟归纳。双语教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开展由来已久, 例如加拿大一直以来都在实行英、法双语教育, 新加坡、香港实行英、汉双语教育。尤其是欧盟, 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盟大力发展双语教育, 加速欧洲各国之间沟通无障碍化。新加坡和香港本来就以英语为官方语言, 英语教育根基深厚。欧盟则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 国土面积小、国家间联系紧密、各国国民亲缘关系近, 成员国可以共享大量的语言资源。因此, 他认为中国的双语教学虽然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 但我们的语言教育资源情况与国外迥异, 故不能僵化套用其模式。
三、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双语教材的规范认证
所谓的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双语教材的规范认证, 即在国家制定的双语教学课程标准总体框架内设置课程、研发使用教材。同时, 还涉及到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估, 即设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和跟踪评估。体系的建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目前, 我国的双语教学尚处在实验阶段, 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双语的和谐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 双语现象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语言的交流是必然的, 未来应该是一个双语或者多语的社会。汉语教育是本, 外语教育是柱, 双语教育是路。要想求得双语教育的稳步发展, 就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双语教育模式, 重视在学科教师中培养双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跨文化、跨学科认知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 提高学生汉语和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是一种资源和财富, 世界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推广双语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目前在中国多数情况下是指汉英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过程中, 不能因加强英语语言教学而削弱了学科教学。国家“十一五”双语教学实验项目组最新研究表明, 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汉语和英语两种教学语言应被科学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 要做好双语教学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教育者对“双语教学”概念的正确理解。2.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统一的“双语学科教学体系”。3.教育部门对“双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双语教材的规范认证。本文将从这三个基本条件出发, 浅析具有中国特色的说与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正确理解,科学体系,规范认证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3日第3版.
具有高职特色的钢琴教学思路创新 篇10
教学内容要创新
一套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教程、巴赫复调作品和古典奏鸣曲已被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沿用至今。要做到规范完成这些教材并能承上启下地学好更高层次的内容, 至少要在进大学前经过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正规学习, 可高职类学生不仅先天不足, 而且也错过了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机。因此, 当务之急是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根据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大胆选用和选编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用于各年级教学。 (1) 哈农练指法。专抓手指独立性训练和后半部的纯技术练习, 这类练习自始至终贯彻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 (2) 一年级选用一些由浅入深的中外名曲, 以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为主, 如《致爱丽丝》、《彩云追月》等。 (3) 二年级第一学期选用以爵士与轻音乐为主的乐曲, 第二学期选用著名奏鸣曲经典选段、浪漫时期经典乐曲、初级复调作品等内容, 主要是拓宽学生的视野, 多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更多地是为了使学生储备日后工作岗位所需, 如咖啡厅钢琴演奏师、乐队键盘、群艺馆钢琴辅导员等岗位。 (4) 三年级第一学期选用以四手联弹和简易双钢琴作品为主的教材, 并通过举办钢琴专场晚会、校外文艺巡演等活动, 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奏能力获得快速提高。
教学方法有奇招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令钢琴教师头痛, 主要因为他们既没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又缺乏学习热情, 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作为钢琴教师, 不仅要对这类学生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关注, 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去激励和感染他们, 还要在教学方法上有奇招, 制定各种特殊的训练方法, 使教学效果卓有成效。
魔鬼训练学生普遍对车尔尼练习曲系列有畏难和厌学情绪,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呢?笔者制定了第一招名为“魔鬼训练”的训练方案。即不选用车尔尼练习曲教程, 而是把重点放在《哈农练指法》上, 要求学生: (1) 每天练习第1~10首, 用断奏、连奏、跳音、连断四种方法循环练习;第42、43首至少练习30分钟, 用连奏练习, 要求做到快而饱满。 (2) 每天练习手指握球或做手指操20分钟 (不需在琴房, 随时可以练习) 。 (3) 每天练习《哈农练指法》的后半部的音阶、双音、六度、八度 (经简易化) 至少30分钟。这些都是纯手指技能的练习, 目的是解决部分技术问题, 使学生的手指独立性、力度、灵巧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提高。这样的训练需要教师不停地鼓励和支持, 使学生能够坚持最少四个学期的艰苦练习。
音乐熏陶通过音乐欣赏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为了在大量的纯技术练习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音乐素养, 提高他们的乐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笔者制定了第二招名为“音乐熏陶”的训练方案。上课前先与学生一起听一段交响乐, 这段交响乐应与作业有一定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听和分析音乐的结构、音乐处理方法、音色变化等。坚持不懈地用音乐来熏陶学生,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音乐, 到主动创造音乐。这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备好课, 把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思考、如何提炼音乐元素为己所用作为重要工作来做。
指挥与唱把歌唱与指挥引入钢琴教学。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规范严谨的学习, 找准钢琴弹奏的感觉, 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笔者制定了第三招:“指挥与唱”。布置学生在弹奏每一首乐曲前先把旋律唱熟, 唱的时候注意呼吸、强弱, 要和着教师的指挥手势唱, 要在教师的伴奏下把旋律部分唱好, 如此种种都做好了, 才可以进行双手练习。这样虽然颇费周折, 但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避免走弯路,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层次感、内心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观念要创新
行动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复合的、贴近生活与职业的以及整体性的问题定位, 通过学习重点由知识灌输向人格发展的目标转移, 通过将学习理解为师生团队共同主动过程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 加大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创新能力通常学生经过努力, 钢琴演奏能力会逐渐获得提高, 但是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 学生毕业后的再学习能力、独立发展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地把锻炼学生的独立发展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钢琴专场音乐会、校外艺术实践等活动中, 笔者要求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操办, 每一次要有创新, 每一次都要有特色。在一次优秀生钢琴专场晚会中, 我校学生大胆创新, 一改传统钢琴音乐会古典高雅的形象, 把舞台布置得像一个咖啡厅, 用钢琴弹奏与讲故事结合, 并与下面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 演出内容非常丰富。有些还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令人刮目相看。高职钢琴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窠臼, 从一个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 从一个传统的教学人员转变为一个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
让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获得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工作中找到奋斗方向。笔者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教学内容通常会设计为“琴行教师在上课”、“咖啡厅演奏员在弹奏”、“钢琴伴奏员在演出”、“群艺馆辅导员在培训”等主题,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设计角色以及表演内容。这样的课堂很生动,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学习效果明显增强。遵循高职教育理念, 学生在钢琴教学中获得的技术和能力最终是为了获得工作和继续自我深造发展的能力。
我在高职院校多年钢琴教学思路的心得, 可以引用卢梭的一句话来概括:“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后,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能力不断进步的今天, 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定能走出困境, 创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3]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4]吴晓娜, 王健.钢琴音乐教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构建对策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步伐加快,需要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需求拉动高职教育发展,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迅速增长。截止2010年3月,全国共有2305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有1071所,比例达到46.5%。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高职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建设以适应和服务于学生需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是摆在体育教师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的课程特色
课程是为实现学习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称谓。高职教育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课程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课程应建立以就業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就业导向的基础课程改革。
高职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构成,承担着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础技能、提高基础素质的任务。基础课程代表着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具有时代性,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人才的基础素质与水平。步入信息化社会后,高职基础课面临新的挑战。
1.2基础课程改革的地位。
1.2.1基础课程改革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需要高职教育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应更多地关注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更快地适应生活要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基础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体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倾向。高职教育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实现高职教育的时代跨越。
1.2.2基础课程改革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体育意识形成的需要。
21世纪高等教育必须将学生素质提高放在突出位置。基础课中的“两课”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是奠定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课,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能在学习与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基础课中的体育课肩负着塑造人才、健强体魄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早在1951年,毛泽东同志对学校工作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倡议,并在1952年发表题词,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2.3基础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基础课程的质量是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改革基础课程。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尤其重视,所以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基础课程的质量已经成为人才市场的选择参数,而以面向市场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应该重视基础课,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
2.1体育课程目标模糊。
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既具有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而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盲目向普通高等体育教学看齐,致使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模糊。
2.2没有开设与专业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大都没有根据学生兴趣进行选项设置,职业特色不突出,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所选项目都一样;没能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特点进行设计开发,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体育课作为公共课应为其专业服务的作用。
2.3体育课程设置不规范。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只开设一年体育课,没有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全数落实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不能正常开展;还没实现“三自主”选项课教学。
2.4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忽视了学生职业特点要求。
体育教学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层面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辅助、巩固作用。体育教学方法较少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及心理健康培养。
2.5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条件落后。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人数不断攀升,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快速递增,所有高职院校都把重心放在盖宿舍楼、建教学楼等改善住宿、教学实训基本建设方面,而体育设施方面的建设则是被领导遗忘的角落,造成在校学生人数猛涨,体育场地设施原地踏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3.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构建
3.1体育课程目标和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目标紧密联系。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应与职业教育总体培养目标相适应,应具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高职体育课程目标首先应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高职课程目标应突出就业的导向性,着眼于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高职教育生源层次的多样化、专业的市场化、目标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课程建设应具有多样性,必须提供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培养就业能力。同时与学生未来职业特征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职业特点、安全规范等方面要求。
3.2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化。
以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设职业体育素质训练课,同时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着重加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以满足学生体育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体现高职体育的综合性。课程建设上应增加专业特点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运动能力训练,加强相关肌肉和肢体练习,提高機体对不良劳动环境的耐受能力。
3.3规范体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应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数落实体育课,并把出早操、体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借鉴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三自主教学”迈进,全面或局部实施“三自主教学”。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和体育选修课等,使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体育教育,得到锻炼。并且学校要有创新精神,大胆探索,使组织管理形式更加科学灵活化,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课时更加机动灵活,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色。
3.4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源和各专业学生身心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性特点,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是生产一线,对学生实践能力及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重学生实践性培养,把教、学、练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习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5保证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是场馆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受招生规模扩大的因素影响,体育硬件条件不够,场馆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因此,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对体育经费的倾斜,改善场馆设施。学校应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为参考,达到对体育经费和场馆的标准要求。要多方开发资源,筹措资金,多渠道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设施滞后现状。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2]陈家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努力打造具有航海特色的精品课程 篇12
在船舶电气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课程体系建立有难度, 因为本课程旧的教学体系被完全打破, 旧的教学内容全部被淘汰, 新系统的教学体系没有形成,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依靠自己探索, 并在探索中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船舶电气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试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逐渐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适合于该课程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 就是对于看似枯燥的船舶电气设备, 从其产生的背景到改进后对于航运的具体影响进行讲解, 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的大量案例, 说明该电气设备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比较重要的电气, 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在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得到规范, 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教学体系, 培养出的毕业生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航运业的认可。
二、师资素质的提升
师资素质的提升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船舶电气课程建设的同时, 教研室始终将打造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完成。在学院、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手段,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课程教师队伍。
课题组充分发挥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作用, 对于本课程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与实际结合密切的部分, 请相关教师及有关人员举行专题讲座,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本课程对于实践的要求比较强, 对于课题组教师参加船舶电气的各种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在鼓励教师定期上船工作的同时, 充分利用厦门港口城市的优势, 积极对外联系, 使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到生产实际需要, 掌握了船舶电气的第一手资料, 满足了该课程对于实际经验的要求, 解决了部分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问题。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
2008年学院取得福建旗舰集团的支持, 投资120万新建实训船舶, 在此基础上, 学院根据船舶实际情况和培训的要求, 投资80万完善船舶电气综合实训室, 投资100万建立航海技术水上实训中心, 2008年被评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2009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为船舶电气实训课的开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福建旗舰公司合作, 相关教师获得福建海事局的实训评估员资质, 并且直接参加相关的船舶电气设备的检验工作, 解决了部分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合作使我们与企业达到真正的互惠互利, 教师和学员的知识不断得到提升和更新, 节省了购买设备和软件的大量资金以及实训费用;相关企业也通过合作, 使公司效益得到提升, 我们与企业的合作达到良性互动的目的, 闯出一种最佳的合作模式。
教师授课内容设计科学合理、逻辑性强,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案例, 加强了和学生的交流, 大量融入船舶电气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 在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船员市场上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最主要的措施必须使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达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的目标及要求。我院学生除了具有“实践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敬业精神好及服从意识强”的目标外, 船舶轮机专业还必须具有船电技能强的专业素质, 才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 更要指导学生以学法。在讲授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从整体上讲述船舶电气的过程, 而不是针对具体设备、具体技术进行讲述, 所以, 学生上船后, 面对种类繁多的电气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船电新技术, 能够应付自如。
【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推荐阅读:
如何加强具有基层央行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08-08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09-01
具有总结的励志名言10-21
形容具有总结的成语07-11
具有唯美意境的伤感句子07-02
具有哲理的寓言故事07-12
蚂蟥具有医学用途的原因07-17
具有正能量的激励句子07-27
好校长应该具有的品质10-07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