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2024-09-25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共9篇)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1

孕妇由于摄入量过多, 运动量减少, 肥胖人数逐年增加, 也增加了妊娠期并发症和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报道显示, 成年期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胎儿宫内营养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1]。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进行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的1860例孕妇为对象, 对部分孕妇进行孕期营养体重管理, 观察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所有入选孕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2) 入选孕妇均为常住居民, 能够定期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 如不能够在本院进行分娩, 则能够通过电话等方式随访其妊娠结局。排除标准: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孕妇。将入选孕妇随机分为管理组1060例, 孕妇年龄21~41周岁, 平均年龄 (27.18±4.43) 岁, 纳入研究时平均孕周为 (5.1±0.8) 周。对照组800例, 孕妇年龄22~40周岁, 平均 (27.34±3.68) 岁, 纳入研究时平均孕周为 (5.3±1.0) 周。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常规给予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 常规进行营养宣教。对管理组进行个体化营养体重管理, 即针对入选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体重管理档案的建立, 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以课堂授课为主的宣传教育, 每月一次, 对孕期的早、中、晚期分别进行个体化营养咨询。要求家属陪同进行每次的营养咨询活动, 孕妇通过记录近一周的饮食食谱, 由管理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营养分析, 并且对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对饮食不合理的孕妇进行适合食谱的推荐, 指导孕妇及其家属如何合理规划每餐膳食, 实现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对孕妇进行严格的体重管理, 将孕妇按照体重指数进行分类。低体重者, 即BMI<18.5, 其目标增重保持在12.5~18.0 kg之间;体重正常者, 即18.5≤BMI<23.9, 其目标增重保持在11.5~16.0 kg之间;超重者, 即23.9≤BMI<27.9, 其目标增重保持在7.0~11.5 kg之间;肥胖者, 即BMI≥28.0, 其目标增重保持在5.0~9.0 kg之间。严格按照以上计划进行孕期增重。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定期宣教, 反复强调孕妇超重的危害性;配合营养管理进行合理膳食方案的制定;鼓励孕妇进行适量的运动, 对体重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依据体重具体情况对管理方案进行适当的修订。

1.3 观察指标

对分娩方式进行记录, 针对未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孕妇通过随访进行了解, 对两组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孕妇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

管理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 P<0.05) 。见表1。

2.2 孕产妇妊娠并发症

两组孕产妇均发生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糖、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2%, 对照组为37.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8, P<0.05) , 见表2。

2.3 胎儿、新生儿并发症

针对两组胎儿及新生儿进行并发症的统计, 均发生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 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5%, 对照组为26.38%,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国际上已有人提出了健康和疾病发源学说, 其理论提示, 改善妇女营养水平能够起到预防未来几代人慢性疾病的作用, 而胎儿和婴儿时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成年期的健康水平, 并且呈隔代影响。近年来, 多项研究证明, 体重增长在控制范围内的孕妇照比未达标者获得了更好的妊娠结局[3]。中国2011年制定了“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4], 在健康教育中提出了对营养和体重管理的指导要求。孕期营养的质量在整个孕期都十分重要。孕早期营养均衡是关键, 而孕中后期对营养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只有不同种类食物比例适当配合, 才能促进营养素之间良好地吸收和利用[5], 而孕期营养素需要量增加大于能量需求量的增加, 因此通过增加食物摄入来增加营养素吸收就更容易过快增加孕妇体重。

目前中国孕期营养缺乏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而营养过剩已成为孕期突出的问题之一。营养过剩能够导致孕妇肥胖, 胎儿营养过度导致高出生体重儿增多。有研究称, 胎儿体重与成年后罹患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称“U”型关系, 也就是说, 胎儿在子宫内获得营养过度能够导致胎儿高出生体重, 其机体含有的脂肪过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6]。健康和疾病发源学说认为, 成年期除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以外, 生命早期环境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仅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同时也会影响其骨质疏松、精神行为异常及癌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7], 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出这些因素会产生隔代远期影响, 因此针对生命早期进行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发展的发生危险, 从根源上提高人口素质。事实证明, 通过营养教育能够提高孕妇营养知识, 能够为孕妇建立起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提供指导和帮助[8]。据调查, 有87.1%的孕妇对营养有错误的认知, 其中27.3%的孕妇认为为了胎儿营养健康孕期体重增长是没有节制的, 20.5%的孕妇对孕期锻炼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9,10], 因此导致了中国有73%的孕妇体重增加超过了WHO的相关标准, 巨大儿等新生儿并发症居高不下, 剖宫产率逐渐上升[11,12]。因此, 在中国, 孕期营养体重管理迫在眉睫。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个体化的营养体重管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同时有效降低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目前多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个体化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探索合理的孕期营养体重管理模式。方法 以2008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的1 860例孕妇为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1 060例和对照组800例, 管理组进行个体化的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 对照组常规给予产前检查及围生期保健, 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 孕妇、胎儿及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管理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577, P<0.05) ;管理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28.02%, 低于对照组的37.75% (χ2=4.18, P<0.05) ;管理组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45%, 低于对照组26.38% (χ2=4.02, P<0.05) 。结论 孕妇孕期进行个体化的营养体重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降低孕妇本身、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孕期营养,体重,影响,妊娠结果

参考文献

[1]Behrand J, Levy-Marchal C.Pathophysiology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subjectsbornsmallforgestationalage[J].BestPractResClinEndocrinol Metab, 2008, 22 (11) :503-515.

[2]严双琴, 徐叶清, 陶芳标.DOHaD理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6) :938-940.

[3]IOM (InstituteofMedicine) .WeightGainDuringPregnancy:Reexamining the Guidelines[M].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8:156.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 (2) :150-153.

[5]陈敦金, 余琳, 李斯晨.妊娠期营养平衡失调与围生期并发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22 (5) :260.

[6]杨慧霞.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引发的思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 11 (3) :157-158.

[7]杨慧霞, 马京梅.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对围产医学实践的启迪[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0, 13 (6) :441-443.

[8]陈超刚, 刘和菊, 陈岱佳, 等.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9) :4076-4077.

[9]罗希莹, 李等.108例孕妇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20 (2) :26.

[10]夏胜男, 应瑜.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9) :704-706.

[11]张敏.孕妇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2 (8) :24.

[12]秦敏, 朱丽萍.1009例孕妇营养状况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17 (10) :66.

浅谈妊娠期妇女的营养与健康 篇2

[关键词] 妊娠;妇女;营养与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82-02

妊娠期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发育过程,是对营养状况最为敏感的时期。为了防止出生缺陷,妊娠期营养的合理补充就是最重要措施之一,维持妊娠期妇女身心健康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 妊娠期妇女的营养

妊娠期的合理营养应该遵循食谱广的原则,做到粗细搭配、荤素并用,每日食用适量的奶类及其制品、蔬菜和水果,遵循产科医师的指导;才能达到全面科学合理的营养要求,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1.1 摄入营养要均衡 由于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状况对胎儿脑组织的发育影响很大,妊娠早期胚胎尚小时,应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谷物、大豆制品、蔬菜、水果为主。妊娠中期,胎儿的生长加速,各器官系统处于分化奠定阶段,妊娠期妇女的热量消耗和所需要的蛋白质比正常人增加10%至20%,因此食物要以乳品、肉类、蛋类、豆类、蔬菜、水果为主。妊娠晚期,处于胎儿骨骼发育、皮下脂肪积贮、体重增加的阶段,妊娠期妇女除摄取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食物外,还可适当增加脂肪类食物。妊娠期妇女的膳食品种要多样化,尽可能食用天然的食品,少食高盐、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過多吃高糖的水果。此外,还需多食肝、骨头汤和海带、紫菜、虾皮及鱼等海产品,从中摄入一些钙、铁、磷等微量元素。每天最好喝600毫升的牛奶,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鸡蛋每天食用不超过两个。

1.2 妊娠期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 体重增长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因为过慢的话,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而体重增长过快也会导致巨大儿,增加难产的危险,而且易发生糖尿病、慢性高血压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对孩子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也可能不利。有报道指出,肥胖的发生一般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少等环境因素有关[1]。

1.3 预防妊娠期贫血 女性本来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在孕期由于需要量增加,因此更容易出现,这个时期要注意多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瘦肉,鱼类,肝脏,动物血制品,以及大豆及其制品等。同时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

1.4 不要盲目进补 不要以为妊娠期就可以随便进补,在市场上面随意去买一些补品回来吃。有的营养品是不适宜在妊娠期服用的,如果服用,反而会导致不好的后果,例如人参,桂圆等。而在妊娠期服用营养补充剂也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1.5 妊娠期妇女的营养标准

1.5.1 蛋白质 整个妊娠期都需要增加蛋白质,主要依靠后5个月补进,相当于每天增加15克,妊娠晚期每天应得到蛋白质大约是80-90克。主要在豆制品、奶、蛋、肉中获得。

1.5.2 热量 妊娠5个月以后,每天需要的热量比平时多1255千焦(大约进食100克米或面所产生的热量)。但临产前活动量已减少,就不必供应过多热量,妊娠期妇女应控制体重每周增加不超过500克。

1.5.3 维生素 服用维生素B,可减轻早孕反应,维生素A能增强妊娠期妇女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维生素供给不足时可导致流产、早产,因而每日都要补充维生素。主要从新鲜蔬菜、水果中获得。必要时可口服片剂作为补充。

1.5.4 无机盐 若妊娠期间钙磷供应不足,为形成胎儿的骨骼就会动用妊娠期妇女本身贮存的钙,导致妊娠期妇女发生骨软化症。婴儿出生后也易患佝偻病。妊娠期妇女每日需钙约1500毫克,磷约2000毫克,妊娠晚期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一旦发生会给母婴带来严重损害,预防的首要原则是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应该控制每日食盐在6克以内。

2 妊娠期妇女的健康

妊娠期妇女在保健不当时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2],因此维持妊娠期妇女身心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2.1 心理健康 妊娠期妇女的身体发生变化,生活方式环境都有所调整,妊娠期妇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容易被烦恼的事情干扰,有利于胎儿健康快乐成长。妊娠期妇女的不良情绪不仅与胎儿的畸形密切相关,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利于顺利渡过分娩关。

2.2 休息与卫生指导 妊娠期妇女生活要坚持一个生活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回家时,先漱囗、洗手的好习惯,保持干净,预防感冒。洗澡用淋浴,时间不宜过长;做适当的家务和体育锻炼;不穿高跟鞋,衣着宽松舒适,最好是棉质。妊娠期妇女孕期禁止喝酒吸烟,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散步、游泳、练太极拳、做体操等轻度运动,运动时间不易太长,半小时左右即可。适当远离放射线、电磁辐射、猫狗等宠物。

2.3 妊娠期自我监护 胎动计数是妊娠期妇女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妊娠期妇女要学会每天数胎动次数,发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就医。如何数胎动,妊娠中期每天早、中、晚数1个小时胎动,3个小时的胎动计数乘以4等于12小时的胎动计数,正常时应大于等于30次,如小于等于20次则可疑胎儿缺氧,需去医院产检,如小于等于10次则为胎儿缺氧,必须去医院住院治疗。

2.4 阴道感染的判断 妊娠期妇女发现阴道流血流水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5 预防感冒 热水泡脚,生吃大葱,盐水漱口,冷水浴面,按摩鼻沟等都是预防感冒的好方法。

2.6 分娩先兆的判断 妊娠期妇女,在临近预产期时阴道血性分泌物流出或阵发性腹痛则为临产,或阴道大量流出水样物时要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

[1] 阎胜利,王颜刚,赵世华,等.青岛地区肥胖症流行特点的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1):52-57.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及营养需要 篇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母猪饲养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保证母猪健康生产和提高仔猪繁活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也是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所以, 母猪养殖应重点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抓起。

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一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 防止化胎、流产, 死胎的出现, 提高配种分娩率;二是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的、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重大的仔猪;三是保持母猪较好的体况, 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

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 妊娠诊断。为了减少母猪漏配和加强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需要对配种后的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1) 根据发情周期和妊娠征状诊断。如果母猪配种后经过3周没再出现发情, 并且食欲渐增、被毛顺溜光亮、增膘明显、性情温顺、行动稳重、贪睡、尾巴自然下垂、阴户缩成一条线、驱赶时夹着尾巴走路等现象, 则初步诊断为妊娠。 (2) 妊娠诊断仪诊断。利用妊娠诊断仪检查母猪是否妊娠, 准确率较高, 可有效降低母猪空怀率。

(2) 预产期推算。母猪配种时要详细记录配种日期, 一旦断定母猪妊娠就要推算出预产日期, 便于饲养管理, 做好接产准备。推算母猪妊娠期平均按114 d计算。

(3) 分群饲养。在妊娠前期实行分群饲养, 每群4~5头, 到妊娠后期, 适当减少头数, 临产前5~7 d转入分娩舍, 实行单圈饲养。

(4) 适当运动, 可增强体质, 减少难产发生。每天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2~3 h, 有放牧条件的地方, 可通过放牧代替运动, 在产前5~7 d停止运动。

(5) 要防止相互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等发生, 以免造成损伤, 而引起死胎和流产。

(6) 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防止子宫感染和其它疾病的发生。

(7) 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 (一般4~5 d) 切忌突然变更, 以免引起母猪便秘、腹泻、甚至流产。

(8)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防止造成母猪中毒、胚胎死亡和流产。

(9) 要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冬季要防寒保温, 防止母猪感冒发烧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夏季要防暑降温, 特别是母猪妊娠初期防止高温造成胚胎死亡。

2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很重要。饲养方法是否合适, 对母猪健康和仔猪的健康发育有很大影响, 必须根据母猪的个体情况和季节变化, 调理适当, 进行合理的饲养。妊娠中母猪合理到什么样程度为好, 视母体年龄、交配时间的膘情而定, 一般来说, 在分娩和哺乳期所失去的体重应等于在妊娠期间所得到的补充。特别注意圈养之母猪膘情, 防止母猪吃料不均造成过肥或过瘦。避免喂大量高能饲料, 使母猪过肥造成胚胎死亡、难产和产后奶水不足。

根据胎儿的发育变化, 常将114 d妊娠期分为两个阶段, 妊娠前84 d (12周) 为妊娠前期, 85 d到出生为妊娠后期。断奶后的母猪体质瘦弱, 在配种后20 d内应对母猪加强营养, 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也正是胎盘形成时期, 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 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 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的猪场除给母猪适当混合精料外, 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20 d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 而且食欲增加, 代谢旺盛, 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 优质粗饲料和精渣类饲料。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 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 生产出体重大, 生活力强的仔猪, 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 增加精料量, 减少青饲料或糟渣饲料。妊娠母猪应限饲, 饲喂量应控制在2.0~2.5 kg/d。要改变传统养猪观念, 利用母猪在妊娠期食欲好, 代谢旺盛, 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给妊娠母猪多吃饲料贮存营养, 母猪过肥到产后泌乳时, 再将体内营养转为奶供给仔猪, 就是饲料-体脂-奶模式。从饲料到母奶要经过二次转换, 饲料利用率低。从研究结果看: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只要满足维持需要+母猪生长需要 (青年母猪) +胎儿需要就够了。采食量不能过多, 妊娠期采食量过多, 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 母猪失重增加。据报道, 妊娠期多采食1 Mcal DE, 泌乳期少采食0.5 Mcal DE。妊娠期营养过剩, 母猪过肥, 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 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产生死胎或弱仔猪。也不能给母猪喂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 身体消瘦, 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3 注意事项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4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运动疗法;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83-02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后者。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均有很多不良影响,导致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病率升高,如早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等,导致胎儿流产、畸形、巨大儿及胎儿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未阐明。近年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自身免疫、遗传、肥胖及营养等因素有关。临床实践也证明,发病原因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通过营养干预预防其发生。为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我们从孕早期开始,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健康教育,个体化膳食指导,制定个体化食谱,进行营养和运动疗法干预和随访,使孕妇孕期营养合理化,运动疗法规范化,达到了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抽取了以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并愿意接受孕期营养干预和在家里坚持运动疗法的孕妇200例为干预组,除常规产前检查外,在早孕期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和运动疗法指导,直至其分娩。同期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定期产检但没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和运动疗法指导的孕妇为对照组,孕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直至其分娩。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均为初孕妇;孕周< 12周;无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特殊病史。观察组年龄在20岁~38岁,平均(28±5)岁,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7±6)岁,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职业、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等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孕妇一般情况的调查 收集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既往病史等资料。

1.2.2 营养干预方法 (1)营养健康教育:在早孕期对孕妇及其家人进行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营养知识讲座、发放营养指导手册以及电话随访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对孕妇及家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营养的重要性,重视与孕妇日常的交流和沟通,让孕妇及家人重视孕期营养,提高孕妇的依从性。(2)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根据孕妇身高、孕周、体重指数、日常膳食情况、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等个体化因素。在遵循平衡膳食和食物多样化原则前提下,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膳食方案。其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20—25%,脂肪20—25%,让孕妇少食多餐,保證每日应该摄入的总热卡。(3)孕期坚持运动疗法:每周不少于6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户外散步、踏步行走、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4)重视孕期保健。要求孕妇必须定期产检,平时要保持心情平和愉快,坚持左侧卧位,保证足够的睡眠,每日不少于10小时。孕24—28周空腹行OGTT,测空腹及服75克葡萄糖粉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一项高于正常则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确诊后,按食物交换份严格控制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

1.3 个体化营养和运动疗法干预的效果评估

1.3.1 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 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随访研究对象到分娩结束,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仅应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就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没有应用胰岛素的病例。

3 讨论

3.1 孕期保健是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对孕妇而言重点是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在各种不良妊娠结局中,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导致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病率升高,如早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等,导致胎儿流产、畸形、巨大儿及胎儿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母婴远期预后来说,增加了产妇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几率,体重过重的胎儿,成年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相应增加。因此,在孕期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因此,在孕期保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2 本研究显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对孕妇非常重要。孕妇和家人接受了营养教育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孕妇只有营养知识增加了,才能重视孕期营养,自觉的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才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孕期膳食方案的执行,增加了依从性。我们对孕妇及家人进行营养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发放营养知识小册子、营养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举办营养知识比赛、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回访等,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孕妇明确孕期要有合理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激发她们的学习和求知兴趣,从而改变自己的营养态度和行为。

3.3 目前,国内通过孕期营养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资料较多,但在孕早期即开始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同时联合运动疗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5%,明显低于对照组9.5%的发病率,且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无1例应用胰岛素,仅凭食物交换份严格控制饮食联合运动疗法就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干预组,而且发病的病情明显重于干预组,充分支持了妊娠期个体化营养联合运动疗法干预能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

3.4 運动疗法是配合饮食疗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另一种措施,通过运动使患者血糖降低,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增强心脏、肌肉和骨骼的力量。运动疗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性,选择的运动项目不能太剧烈,要适合孕妇,可选择户外散步、踏步行走、孕妇体操、孕妇瑜伽等,1周不少于6天,1天不少于30分钟,最好选择在餐后进行,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所有的干预组孕妇中,没有因为运动疗法发生产前出血、流产或是早产,可见运动疗法是安全有效的。

3.5 孕妇本身是一组高危人群,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是高危妊娠,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产科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重视孕期营养,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在孕早期及早对孕妇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疗法指导,不仅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还能同时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以及胎儿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孕期个体化营养联合运动疗法干预是一项可操作性强,收益显著的健康干预措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孕期个体化营养联合运动疗法干预作为常规孕期保健管理工作贯彻。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8-521,1071-1079.

[2] 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

[3]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

[4] 陈伟. 孕妇营养132个怎么办.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5

1 妊娠期胚胎死亡发生过程

妊娠期可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 具体分期没有严格的时间划分, 这三个时期, 也是胚胎死亡的三个高峰期, 以下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1.1 胚胎死亡的第一个高峰期-妊娠早期

妊娠早期一般是受精后一个月内的时期, 尤其是受精后前2周, 这一时期, 0.4毫克的受精卵可以长成0.5厘米的猪胚胎。

第2~14天是胚胎着床期, 在受精后第7天形成胎盘;第7~14天是胚胎附植最集中时期;在受精21天后, 三胚层胚盘正式形成。

妊娠早期是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并开始增殖分化的重要时期, 也是发生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的高发期, 受遗传因素 (如近亲繁殖) 、饲养不当、强应激及生殖感染等因素影响, 大约60%的胚胎早期死亡发生在此阶段。

1.2 胚胎死亡的第二个高峰期-妊娠中期

妊娠中期一般是受精后30~60天这一阶段, 是胚胎三胚层进一步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 至妊娠60天时, 胚胎可达120克重, 是受精卵的300, 000倍;此阶段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等主要器官的形成, 并初步形成脸形特征。

妊娠中期是器官分化完成的关键时期, 胎儿具备初步的免疫识别功能, 因此, 此时期也是对外来病毒、药物、疫苗等生物制品敏感期, 由此引起的死胎、木乃伊胎、畸形和流产引发的胚胎死亡占胚胎死亡总数的30%左右。

1.3 胚胎死亡的第三个高峰期-妊娠后期

从妊娠60天至114天出生, 胚胎重从120克增加至1400克左右, 此阶段胎盘发育基本停止, 增重主要集中在胚胎本身肌肉组织的增加及消化系统的发育, 本时期对胎盘供应的蛋白需求旺盛, 因此对妊娠期饲料的蛋白质要充足供应, 以保证胎儿合格的初生重。

进入妊娠后期, 发生胚胎死亡的比例较低, 大概10%左右, 主要原因是, 母体受到腹部挤压、惊吓或采食富含雌激素作用的植物等因素引发流产, 进入围产期, 因母体储备能量不足和低血钙等因素, 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造成产程过长, 羊水倒吸或难产也是此阶段发生胚胎死亡的原因之一。

2 妊娠期母猪的营养管理

2.1 妊娠早期的营养管理

配种后的14天内, 是受精卵游动进入子宫并在子宫内膜植入的关键时期, 为确保受精卵顺利游动至合适的子宫内位置, 并能顺利着床, 必须保证此阶段母猪饲养环境的安静, 减少外界应激。

妊娠前期母猪体内的各种激素分泌波动很大, 其中对胚胎附植到子宫内膜有直接影响的是孕酮, 血液中孕酮浓度母体维持妊娠最重要因素, 一旦孕酮浓度低至临界阈值后, 雌激素迅速上升, 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负反馈条件, 使母体进入流产程序, 子宫收缩, 胚胎从子宫内膜脱落, 引发胚胎早期死亡 (见图1) 。

而血液中孕酮浓度又受到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当妊娠前期母猪大量采食后, 外周血流经肝脏及门脉系统的血流量加大, 流经子宫的血流量也随之增加, 外周血中孕酮浓度被稀释, 低的孕酮浓度不利于胚胎在子宫内膜的着床, 因此, 对妊娠早期的母猪进行低于正常采食量30%左右的限饲, 对维持孕酮浓度和保障胚胎附植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可避免大部分的胚胎早期死亡的发生。

2.2 妊娠中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中期 (配种30~60天) 是胚胎各胚层分化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突出的时期, 该阶段对外来病毒、药物等刺激非常敏感, 因此要尽可能避免在此阶段使用对胚胎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不做免疫接种, 减少因此带来的胚胎畸形和木乃伊胎等发生, 在产后出现的各种干胎、侵蚀胎、木乃伊胎及各种畸形胎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

在妊娠中期, 胚胎要进行大脑和神经系统等的发育, 对平衡的氨基酸和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需要更多, 此阶段不需要限饲, 饲喂量根据母猪体况随时调整。

2.3 妊娠后期的营养管理

妊娠后期 (60天至临产) 是胚胎体重增加最多的阶段, 胎儿肌组织的增加和消化系统等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沉积, 此阶段母猪的营养供应, 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出生重, 因此, 要尽可能多的增加母猪采食量, 同时可提供部分青绿饲料或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原料, 一方面保持妊娠后期母猪的高采食量, 确保产后可以尽快恢复采食量;另一方面, 青绿饲料或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有利于母猪肠道蠕动, 减少母猪便秘, 可加快产程和产后母猪身体复原。

3 结论

母猪每次正常排卵数20~25枚, 按照受精率95%计算, 将有19~23枚受精卵进入子宫, 规模猪场平均产仔数11头/窝。在整个114天的妊娠期, 有40%~55%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或发生流产或降解后作为营养被吸收, 通过以上对妊娠早期、中期、后期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各阶段母猪的营养供应, 与其他管理相配合, 做到在妊娠早期, 通过部分限饲, 保障胚胎高着床率;在妊娠中期, 避免不合理用药和免疫接种, 根据母猪体况调整饲料供应量, 减少胚胎流产和畸形发生;在后期, 通过提供充足的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减少应激, 使胎儿获得一个比较合理的初生重。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门诊接受治疗的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空白组和管理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除外糖尿病妊娠和双胎者。管理组患者年龄28~38岁,平均年龄(32.34±2.12)岁。空白组患者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32.52±2.53)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空白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和口头饮食指导;管理组进行持续孕期营养管理,包括:(1)先对患者进行能量需求量评估,并给予其饮食方案制定和建议,对每一类食物进行量化,根据低血糖生成指数方法安排主食,少食多餐,减少每次进食所带来的血糖负荷,并定时加餐。要求患者自备体重秤、厨房秤和快速血糖仪,以更好进行自身体重、食物重量和血糖的监测,并将统一记录表发放给患者进行记录,要求每例患者记录每天三餐的食物内容、食量,并记录餐后2 h血糖和每天清晨空腹体重。每隔1周随诊1次,对患者体重、营养状况的改变进行评估,并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标准管理孕期体重变化,根据患者身高、孕前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2)评估目标能量。根据标准体重30 kcal/(d·kg)对基本需求量进行评估,孕中晚期可额外增加300 kcal/d,作为营养管理的目标值。(3)能量摄入比例计算。确认患者记录表中的食物量、种类和烹调方法等,并对各类食物摄取量用能量交换方法进行估计,计算每天实际摄入量。上述记录指标均是每周记录3 d,并以平均值作为代表值[2]。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2)干预前和管理4周后患者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3)巨大儿:足月儿出生体重>4000 g或早产儿出生体重高于相应孕周胎龄儿体重90%[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妊娠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和管理4周后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较

干预前两组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相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4周后管理组较空白组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管理组较空白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其中9例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羊水过多、1例羊水过少、2例真菌性阴道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其中4例早产、3例巨大儿、3例低出生体重儿。管理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其中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羊水过多、1例真菌性阴道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其中1例早产、1例巨大儿、1例低出生体重儿。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空白组管理4周后比较,bP<0.05

注:与空白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为糖尿病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和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4,5]。近年来,随着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孕期营养管理作为孕期规范化保健的基础,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孕期营养管理一般在孕17~38周进行,因营养管理不同于临床治疗,需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并根据管理效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因此,孕期营养管理的进行和开展是持续性的,需具备合理的饮食计划和持续监控,并给予持续调整[6,7]。

持续孕期营养管理的关键在于饮食治疗,理想饮食控制目标可确保妊娠期间热能以及营养的满足,又可避免在餐后出现高血糖或饥饿引发低血糖,还有利于促进胎儿正常生长和发育。饮食治疗是结合孕妇饮食习惯、血糖水平等确定每天总摄入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的供能比例,并通过调控相应类型食物的摄入情况达到营养管理目标。在营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化原则:(1)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进行计算;(2)结合孕妇饮食习惯和血糖水平进行制定;一般控制体重增加≤11 kg;肥胖孕妇不主张减重,可适当控制能量,减缓体重增加速度。(3)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充足,占总蛋白1/3以上;饱和脂肪酸应低于总热量7%,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4)少食多餐,控制餐后1 h血糖<8 mmol/L;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控制高胆固醇、高糖、高脂和高饱和脂肪酸食物摄入。

相关学者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根据中医体质辨证,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妊娠期容易出现血感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自身生命活动物质基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中医辨证进行检查以及后续治疗指导,能够对患者自身病理特点进行一定的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空白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和口头饮食指导;管理组进行持续孕期营养管理。结果显示,管理组较空白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管理4周后管理组较空白组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跟管理目标值更为接近(P<0.05),说明妊娠糖尿病持续孕期营养管理可有效达到营养和功能平衡,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持续孕期营养管理与临床结局。方法 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空白组和管理组,各54例。空白组仅作常规孕期检查和口头饮食指导;管理组进行持续孕期营养管理。研究评估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及管理前和管理4周后患者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结果 (1)空白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为25.93%、18.52%,管理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5.56%,管理组较空白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2)干预前两组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4周后管理组能量摄入总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与管理目标值较空白组更为接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持续孕期营养管理可有效达到营养和功能平衡,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持续孕期营养管理,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刘燕萍,李冉,平凡,等.妊娠糖尿病114例持续孕期营养管理与临床结局分析.中国临床医生,2014,24(2):55-57.

[2]王丽萍,赵倩,王鹂麟,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6):425-431.

[3]程敬东.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孕期营养指导的应用探析.糖尿病新世界,2014,24(5):71.

[4]于映杰,梁华.边远山区围产营养管理应用对妊娠结局影响效果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580.

[5]刘燕萍,李珊珊,包媛媛,等.妊娠糖尿病孕期营养干预及对脂代谢的改善.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3(12):16-19.

[6]张桂香,李蕊.孕期饮食结构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1):3986-3988.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90例初次确诊为GDM的患者,孕期24~28周,平均年龄(28.3±3.3)岁,排除孕前有糖尿病史、患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及采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治疗者。

1.2 方法

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干预,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及孕期增重(IBW),GDM患者在基本能量(En)供给(表1)基础上,额外再加200 kcal/d[4],以满足胎儿需要;少量多餐,多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合理调整膳食热量比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热量比分别是50%~60%、25%~30%、15%~20%)。食物选择:主食多选择血糖指数(GI)较低的粗粮(燕麦、荞麦、薯类和杂豆类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严格限制含淀粉多的食品,如粉丝、淀粉、藕粉等;蛋白质主要选择蛋、奶、畜肉、海鲜、豆制品,优质蛋白应占每日总蛋白的50%以上;蔬菜充足,每日供应不少于500 g,以绿色和黄色蔬菜为主;水果在血糖控制达标时供给,最好选用火龙果、柚子、橙子、李子、樱桃、鲜桃、猕猴桃、草莓、苹果等,应放在两餐之间吃,一次100~150 g,不要过量食用,或以西红柿、黄瓜代替;烹调油选用植物油,适当少量选食核桃、杏仁等硬果类食物加餐,增加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的比例;禁用纯碳水化合物食品,如糖果、蜜饯、甜点心、水果罐头、碳酸饮料等;合理的餐次安排及热量分配: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加餐按15%~20%、5%、30%、10%、25%~30%、5%分配,有营养厨师定量制作。GDM食谱举例,早餐:牛奶1杯(180 ml),燕麦粥1碗(燕麦50 g),鸡蛋1个(去蛋黄),拌芹菜豆腐皮1小碟;加餐:生菜1小碟(200 g);午餐:米饭(大米100 g),清蒸鱼(125 g),菠菜鸡蛋汤(菠菜250 g,鸡蛋1个);加餐:苹果1个(150 g);晚餐:米饭(大米75 g),芹菜炒肉丝(芹菜250 g,瘦肉50 g);加餐:牛奶1杯(180 ml),全日烹调油15 ml,盐5 g。饮食控制后即开始监测营养代谢指标,血糖控制平稳后3 d出院,出院后30 d随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直至分娩。

1.3 临床评价指标

主要指标有: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婴儿出生体重、新生儿血糖、围生儿死亡等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分析营养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指标变化

90例GDM患者经个体化营养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 孕产妇妊娠结局

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058±769)g,无巨大胎儿,无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围生儿死亡等发生。

3 讨论

妊娠期母体由于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加,并在外周组织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呈现相对不足,进而表现出糖代谢异常,使正常妊娠具有糖尿病倾向[5]。此外,本地区是沿海开放地区,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来自于家族和社会的影响,为了一个健康的孩子总要求孕妇多吃,由于长期进食过多而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使得B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最后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血糖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使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6,7]。饮食行为指导是治疗和控制GDM的首选,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一方面保证孕妇和胎儿有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使孕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的出现,并使孕妇体重合理增长。本研究中,患者通过个体化营养治疗包括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满足妊娠需要及不发生酮症为原则,并且与母体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致[8],空腹血糖、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在理想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说明规范、严格控制饮食可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大约85%的GDM患者靠单纯饮食治疗和适当地调整饮食结构就能使血糖达到理想范围[9]。

单纯强化式饮食可减少总热量和总脂肪摄入[10],本研究中,患者通过规范、严格控制饮食,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饮食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在热量摄入减少后营养状况较好,无营养不良。

GDM的结局主要取决于孕期血糖的控制情况,GDM发生胎儿窘迫甚至宫内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孕妇高血糖本身降低胎盘对胎儿的血氧供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胎儿的耗氧量增加易并发孕高症,又可加重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病死的主要机制是葡萄糖容易通过胎盘,母体高血糖时胎儿血糖亦高,但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胎儿胰岛郎格罕岛增生,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热量转化为脂肪,故使胎过大[11]。本研究中GDM无巨大胎儿,无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无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说明规范、严格的饮食控制有利于GDM孕产妇良好的妊娠结局[6],可明显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新生儿血糖的恢复[12]。有报道指出妊娠糖尿病合理饮食控制可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影响胎儿发育[13];妊娠结局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GDM实施严格、规范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改善血脂水平,改善营养代谢,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及体重,使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0~12.5 kg[16],降低围生期母婴的并发症,使孕产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不需用胰岛素治疗,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明确诊断为GDM的孕妇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孕期分别结合孕前标准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监测饮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及婴儿出生体重。结果:饮食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58±769)g,无巨大儿出生。结论:饮食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血糖、血脂及营养代谢,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妊娠期的营养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0月在围产期门诊建卡的孕妇2 400例, 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孕妇各1 200例, 且建卡孕周均小于16周。对照组孕妇, 年龄22~37岁, 中位年龄26.63岁;体重45~75 kg, 平均 (57.26±6.87) 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88例, 高中287例, 初中及以下225例。观察组孕妇, 年龄22~37岁, 中位年龄26.52岁;体重45~75 kg, 平均 (57.65±6.53) 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93例, 高中295例, 初中及以下212例。所有研究对象孕前均无糖尿病史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并且家族无糖尿病史。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糖尿病筛查和诊断标准[5]

孕期定期产前检查, 对于妊娠24~28周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实验空腹血糖浓度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 空腹血糖值≥5.1 mmol/L, 可直接诊断为GDM, 如4.4 mmol/L≤FPG<5.1 mmol/L, 则需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 GDM只要符合下列任何1项标准即可以确诊: (1) 空腹血糖值≥5.1 mmol/L; (2) 在妊娠24~28周期间进行口服75 g OGTT实验, 空腹血糖、服糖后1 h和2 h的血糖值分别为5.1 mmol/L、10.0 mmol/L和8.5 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GDM, 并建立高危管理手册进行高危管理。

1.2.2 管理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为围产期门诊系统建卡孕妇, 并在孕期进行相应的孕期健康教育, 而观察组则在建卡同时有专业营养师应用营养测评软件给予营养测评及个性化指导, 并对糖尿病筛查阳性患者除采用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外, 观察组同时根据个人病情建立个人营养测评档案, 由营养师按照营养测评结果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 并督促孕妇严格按照测评方案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相应饮食指导控制后, 应进行7 d的血糖水平检测 (每日三餐前、餐后2 h, 每2天1次) , 血糖控制稳定后, 每周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6]。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大部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比较

两组孕妇均严格按照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观察组孕妇在建卡同时给予专业营养测评及指导后,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0.92% (11/1 200) , 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2.92% (35/1 200) , 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2.766, P=0.024) 。

2.2 指导后两组孕妇血糖指数情况比较

经指导后, 两组孕妇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下降, 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孕妇, 两组孕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妊娠期糖尿病逐年呈上升趋势, 本次报道中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92%, 已经超过之前报道中我国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1%~2%, 从而证明妊娠期糖尿病有增高趋势。由于人们多年的传统认识, 认为孕期营养越多越好, 盲目补充, 从而造成营养的过量摄入和营养不均衡。加之孕期运动少, 容易导致肥胖。徐影[6]的研究表明肥胖是GDM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张蕾等[7]的研究也表明GDM与高糖、高脂及微量元素铁都有一定的关联。于芳等[8]也指出肥胖孕妇GDM发生率较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正常孕妇高1.5~20倍, 因此合理均衡的营养能有效降低GDM的发病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孕期进行营养测评的孕妇, 其GDM的发生率低于未进行营养测评的孕妇 (P<0.05) ;通过营养测评后有专业营养师给予营养指导孕妇, 其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无专业营养师给予营养指导孕妇 (P<0.05) 。由此笔者得出孕期营养测评及相应的营养指导能有效的降低GDM的发生及控制血糖。而建卡时给予营养测评, 可以针对个人提出营养指导, 调整饮食及运动, 并通过连续的营养测评监测调整营养方案, 更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 能防范GDM的发生, 同时对于GDM患者来说, 营养师专业的针对性使营养测评及营养指导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结局, 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 从建卡初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营养测评, 对孕妇进行营养评估, 由专业营养师通过饮食、运动等进行营养指导, 并根据测评结果调整营养方案, 能有效控制血糖, 从而有效降低GDM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秋荣, 崔春柳, 刘红松.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20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0, 16 (9) :1107-1109.

[2]杨慧霞.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 (7) :576-578.

[3]赵立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9, 26 (1) :62-64.

[4]郝继伟, 陶志敏, 李瑞玲, 等.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 :32-33.

[5]谢幸, 荀文丽, 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5-79.

[6]徐影.妊娠期糖尿病筛检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5) :706-707.

[7]张蕾, 顾平, 吴金凤.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29 (6) :972-975.

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 篇9

养好妊娠母猪的目的是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防止流产和死胎。确保生产出头数多、初生重大, 均匀一致和健康的仔猪。并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 为哺育仔猪做准备。

1 母猪妊娠期间的变化和胎儿发育规律

1.1 确定母猪是否妊娠

早期确定母猪妊娠, 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越早确定妊娠对生产越有利。母猪妊娠后性情温驯、喜安静、贪睡、食量增加、容易上膘, 皮毛光亮和阴户收缩。一般母猪配种后, 过1个发情周期没有发情表现说明已妊娠, 到第2个发情期仍不发情就能确定是妊娠了。

1.2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母猪妊娠后新陈代谢旺盛, 饲料利用率提高, 蛋白质的合成增强, 青年母猪自身的生长加快。试验报道, 给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吃相同数量的同一种饲料, 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重1.5kg左右。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 母猪增重较快。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 而母猪消化系统受到挤压, 采食量增加不多, 母猪增重减慢。妊娠期母猪营养不良胎儿发育不好。营养过剩, 腹腔沉积脂肪过多, 容易发生死胎或产出弱胎。

1.3 胎儿发育规律

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 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 附植在子宫黏膜上, 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 母体通过胎盘向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 各器官形成。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很快。猪妊娠期114d (108~120d) , 妊娠1~90d胎儿重550g, 而后24d增重很快, 体重可达1300~1500g。

2 胚胎死亡及防止

胚胎在妊娠早期死亡后被子宫吸收称为化胎。胚胎在妊娠中、后期死亡不能被母猪吸收而形成干尸, 称为木乃伊。胚胎在分娩期死亡, 随仔猪一起产出称为死胎。母猪在妊娠过程中胎盘失去功能使妊娠中断, 将胎儿排出体外称为流产。

2.1 胚胎死亡

化胎、死胎、木乃伊和流产都是胚胎死亡, 母猪每个发情期排出的卵大约有10%不能受精, 有20%~30%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 出生仔猪数只占排卵数的60%左右。猪胚胎死亡有3个高峰期:首先是受精后9~13d, 这时受精卵附在子宫壁上还没形成胎盘, 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 然后被吸收化胎。第2个高峰期是受精后第3周, 处于组织器官形成阶段。这2个时期的胚胎死亡约占受精卵的30%~40%。第3个高峰期是受精后的60~70d, 这时胎儿加快生长而胎盘停止生长, 每个胎儿得到的营养不均, 体弱胎儿容易死亡。

2.2 胚胎死亡原因

(1) 配种时间不适当。精子或卵子较弱, 虽然能受精但受精生活率低, 容易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形成化胎。 (2) 高度近亲繁殖使胚胎生活率低, 形成死胎或畸形。 (3) 母猪饲料营养不全, 特别是缺乏蛋白质, 维生素A、D和E, 钙和磷等容易形成死胎。 (4) 饲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冬季喂冰冻饲料容易发生流产。 (5) 母猪喂养过肥容易形成死胎。 (6) 对母猪管理不当, 如鞭打、急追猛赶, 使母猪跨越壕沟或其他障碍, 母猪互相咬架或进出狭小的猪圈门时互相拥挤等都可能造成母猪流产。 (7) 某些疾病如乙型脑炎、细小病毒、高烧和蓝耳病等可引起死胎或流产。

2.3 防止胚胎死亡措施

(1) 应有计划配种, 防止近亲繁殖。要掌握好发情规律, 做到适时配种。 (2) 妊娠后期可增加饲喂次数, 每次给量不宜过多, 避免胃胀内容物过多压挤胎儿。产前应给母猪减料。 (3) 防止母猪咬斗、跳圈和滑倒等, 不能追赶或鞭打母猪“夏季防暑”冬季保暖防冻。 (4) 不要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和冰冻的饲料。 (5) 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好, 营养要全。尤其应注意供给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要把母猪养的过肥。

3 妊娠母猪的饲养和营养需要

3.1 妊娠母猪的饲养

根据胎儿的发育变化, 常将114d妊娠期分为2个阶段, 妊娠84d (12周) 为妊娠前期, 85d~出生为妊娠后期。断奶后的母猪体质瘦弱, 在配种后20d内应对母猪加强营养, 使母猪迅速恢复体况。这个时期也正是胎盘形成时期, 胚胎需要的营养虽不多, 但各种营养素要平衡, 最好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自配饲料的猪场除给母猪适当混合精料外, 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妊娠20d后母猪体况已经恢复, 而且食欲增加, 代谢旺盛, 在日粮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 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 为了保证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 产出初生体重大, 生活力强的仔猪, 就需要供给母猪较多的营养, 增加精料量, 减少青饲料或糟渣饲料。妊娠母猪应限饲, 饲喂量应控制在2.0~2.5kg/d。要改变传统养猪观念, 利用母猪在妊娠期食欲好, 代谢旺盛, 饲料利用率高和贮存营养, 母猪过肥到产后泌乳时, 再将体内营养转为奶供给仔猪, 就是饲料-体脂-奶模式。从饲料到母奶要经过2次转换, 饲料利用率低。从研究结果看:妊娠母猪的营养只要满足维持需要+母猪生长需要 (青年母猪) +胎儿需要就够了。采食量不能过多, 妊娠期采食量过多, 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 母猪失重增加。据报道, 妊娠期多采食1兆卡DE, 泌乳期少采食0.5兆卡DE。妊娠期营养过剩, 母猪过肥, 腹腔内特别是子宫周围沉积脂肪过多, 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产生死胎或弱仔猪。也不能给母猪喂量过少造成营养不良, 身体消瘦, 对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都有不良影响。

3.2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上一篇:企业发展瓶颈下一篇: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