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管理平台

2024-06-05

机房管理平台(精选10篇)

机房管理平台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 广电网络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业务种类的增多、业务规模的扩大, 机房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业务、系统的汇聚, 这对机房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对以人员分布式管理为特点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机房基础信息管理、日常维护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机房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已成为集传输、监控、动力、统计分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因此, 实现现代化机房信息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新格局、保证机房稳定运行从而保障广电业务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广电行业机房信息管理大多数还处在起步阶段, 主要现状有以下几种:

1. 业务管理模式陈旧

大部分广电运营商在对机房业务以及数据的管理上仍然处在使用电子文档的传统管理阶段, 由于广电业务的特殊性, 业务技术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 造成各地广电数据、设备、业务命名的不同, 即使在同一家广电内部, 不同机房之间使用的数据、设备、业务名称也不尽相同, 从而导致了机房数据业务管理的混乱。

大量电子文档的使用既不便于保存, 存在安全隐患;更不利于数据的集中统计分析;由于数据量和数据类型的不断增加, 在人工更新修改过程中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容易造成数据丢失、错误, 尤其是在对外提供数据的时候缺乏实效性和安全性。

2. 信息化管理起步, 缺乏行业特点

随着通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其中一部分省级广电运营商开始建设机房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 这种管理系统大多基于GIS系统, 以物理资源管理 (尤其是外线) 为主, 缺乏完备的逻辑资源管理 (尤其是机房) ;或借用电信、移动的标准架构系统外壳, 却没有梳理和建立广电业务模型、数据命名规范, 无法与各机房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实现不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缺乏与动力、监控系统的融合, 没有形成系统的机房管理体系。这种管理系统在机房应用上对日常工作起到的改善和提高作用相当有限。

3. 运维管理能力薄弱

在运维管理方面, 广电运营商在针对机房人员和工作的管理上仍然采用粗犷式的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机房设备类型与业务量的日益增多, 支撑机房运维工作比以往更加复杂与繁重;而业务扩展导致的分前端机房的增加也带来机房运维人员的增加, 传统的“文档+ 邮件”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对人和事的精细化管理, 其弊端凸显。

经过分析, 我们在经历了对机房信息化管理方式的不断探索之后, 结合广电机房自身特色, 创新地提出了面向现代化机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原理

为了实现机房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 开发了两个功能模块: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平台和机房电子运维管理平台。

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平台是在公司资源管理系统 (GIS系统) 的基础上, 根据广电业务模型, 创建设备实体、录入数据, 在业务层实现数据的逻辑关系;将日常维护中对数据、设备、系统所需的管理项目设计成应用层功能模块, 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 从而实现对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机房电子运维管理平台是在机房、人员、组织等底层数据的基础上, 梳理日常工作流程, 将日常工作电子化, 结合人员进行统一管控, 实现了日常事务和工作的集中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

2.2 功能架构

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平台和机房电子运维管理平台建立在资源管理系统的存量数据之上, 通过对外数据互通的接口实现各自的应用功能 (图1) 。

2.3 关键技术

广电机房信息化管理应用是面向公司、面向行业层面的现代化管理系统, 它必须符合通信行业标准的设计架构, 同时又要具备广电网络业务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分析广电业务与其他通信行业业务的异同, 在标准的架构下对其加以改造, 建设成能够承载广电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3.1 建立和改进标准架构

1. 创建实体

我们在建立标准架构时, 第一步是创建实体, 标准架构中的实体是通信机房设备构成的最小单元, 即机框、板卡、端口等。创建时一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原则进行, 即:机房- 机架- 机框/ 列框- 插槽- 板卡/ 模块- 端口/ 端子。每一级实体都有相应的模板对应。

考虑到广电网络机房的特殊性, 经过分析设备特征, 我们将广电机房特有和通信行业共有的设备进行重新划分, 根据设备自身是否能发射信号判断, 加入了有源和无源的概念, 有源设备包括:交换机、CMTS、光收光发等设备;无源设备包括:光分路器、射频单元等设备。有源设备的实体创建顺序原则按照:机房- 机架- 机框- 插槽- 板卡- 端口;无源设备的实体创建顺序原则按照:机房- 机架- 列框- 模块-端子。

根据这种原则, 我们按照机房实物的大小, 加以改动, 以一定的规则创建模板, 调用这些模板创建实体, 满足设备型号多样化的需求。

2. 创建设备

建立标准架构的第二步是创建设备, 因为系统是针对设备进行管理的, 业务数据必须承载在设备上, 才能实现扩展应用功能。设备是机框/ 列框、板卡/ 模块、端口/ 端子各实体的组合。设备的型号、IP地址、MC地址、资产号、电压等属性的管理也都基于此。通过将设备外壳与实体组合进行绑定操作, 可以组合成任意符合实际的设备。业务模型、数据的查找以及扩展应用都通过设备实现。

3. 设备分类

系统对建立的设备根据业务用途进行分类, 分为:机房设备、接入网设备、传输网设备、数据网设备、动力环境设备这五大类, 在系统中创建设备时, 必须在相应设备类别中创建, 以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

本系统的设备分类在通信行业的标准基础上按照广电业务特点进行分类, 单元实体以及广电机房特有的无源射频器件设备划分在机房设备类中;而广电特有的业务设备CMTS、IPQAM、光收光发设备则划分在接入网中。兼顾了功能和业务类别, 做到了结构清晰, 划分明确。

2.3.2 统一编码规范

在创建实体和设备的过程中, 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编码的问题, 系统中涉及到的所有单元都需要一个编码对其唯一标识, 这些编码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才能便用管理和应用。

由于近年业务迅猛发展, 设备品种的增多, 公司原有的编码规范已经不能满足本系统建设的需求, 我们在公司规范的基础上, 根据机房实际使用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约定俗称的使用习惯, 重新修订了规范关于机房部分的内容。统一了机房设备的编码, 解决了以往编码混乱的问题。

编码规范总原则:从大到小逐级编码, 中间使用“-”作为连接符。

编码规则:

1. 各级实体编码规则:机房编号- 机架编号- 机框/ 列框编号- 插槽编号 (机框有) - 板卡/ 模块编号- 端口/ 端子编号。

2. 实体属于哪一级, 编码取以上规则中左起到哪一级为止的编号组合。

3. 机房编号:机房简称+ 机房序号, 例如:N0 表示城南局间机房。

4. 机架编号:机架排号+ 机架列号, 例如:A1 表示A排1 列机架。

5. 机框/ 列框编号:机框/ 列框简称+ 机框/ 列框序号, 前者是机框/ 列框型号简称或约定俗成的称谓;后者是机框/列框在机架中从上到下数的顺序。例如:YT1 表示该机架中第一台亿通光平台。

6. 插槽编号:插槽在机框中的序号。

7.板卡/模块编号:板卡/模块在插槽/列框中的序号。

8.端口/端子编号:端口/端子在板卡/模块中的序号。

2.3.3设计广电业务模型

1. 业务分类

由于广电业务在通信行业中具有特殊性, 因此在通信行业标准架构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建立广电业务模型, 才能保证业务数据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 从而实现扩展应用。通过对本地广电业务的分析梳理, 根据传输方式、内容的不同并结合日常工作中使用的资料信息, 我们将系统中广电业务做了如下分类:

1) 下行业务:数字电视业务、CMTS数据业务、交互点播业务、云媒体业务、监控业务

2) 回传业务:CMTS数据业务、C-DCSIS数据业务、EPON数据业务、FTTH数据业务、监控业务

3) 综合业务:专网业务、MSTP业务、核心业务、郊县业务、省网业务

根据这三大类业务在系统数据库建立三张数据表, 其中包括了各自子类中所有业务所对应的信息字段, 包括:线缆编号、业务名称、业务编号、配纤架位置、机房名称、设备位置、业务详细信息等内容, 涵盖了机房日常维护所需以及对外进行数据互通的所有数据内容。

2. 建立逻辑关系

在业务划分之后, 需要建立设备与业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而使得业务数据在对应设备端实现增删改操作。

通过分析广电业务传输结构, 路由所涉及设备类型, 端口连接关系等, 绘制出上述各种业务的逻辑关系图;建立不同业务的传输模型;对照传输模型在系统中将相应设备端口进行关联;在端口中配置可能传输的业务类型。以此实现基于业务的设备之间的逻辑互联, 形成完整的业务路由。

3. 更新业务数据

有了广电各种业务所对应的路由后, 设备与数据之间便存在了逻辑关系, 只需要录入业务数据, 设备便可以模拟实现承载业务的功能了。

系统设计提供了两种业务数据录入方式如下:

1) 单个录入:通过设备端口属性进行业务数据录入。

2) 批量导入:通过批量导入功能进行业务数据录入。

系统设计的业务数据录入原则如下:

1) 设备端业务数据录入。

2) 配纤架端业务数据录入。

3) 系统根据业务路由自动更新路由中经过的各种分配混合设备的业务数据。

录入后的数据, 系统将根据其业务类型对号入座, 将其更新到三张数据表中, 每种业务在数据表中对应的信息字段均取自业务路由中所关联设备的端口属性。

2.3.4 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应用功能

在完成了符合广电特点标准架构的设计工作以及广电业务数据的录入工作后, 也就是完成了机房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基础建设, 接着开始进行上层的应用功能设计工作。

1. 设计原则

1)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设计:应用功能完全来源于实际工作中, 将日常工作进行归纳梳理, 其中包括已经进行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未进行管理但急需管理的工作内容。

2) 选择全面突出重点:选择需要进行集中加强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开发应用功能时, 选择面要涉及机房管理的全方位, 同时每一方面筛选出重点, 不可泛滥。

2. 设计内容

1) 面向业务的工作:选择与业务相关的工作内容, 如业务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

2) 面向人员的工作:选择与人员相关的工作内容, 如考勤管理、工作任务管理等

按照上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 我们将日常工作按照机房某个方面进行梳理分类, 选出重点需要管理的工作内容再进行细分;设计层次关系树;确定每个子功能工作流程;明确每一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每一步骤进行权限设置。最终完成了系统功能架构的设计, 开发过程按照该设计架构进行。

3 功能简介

3.1 机房资源扩展应用功能平台

1. 设备管理

对机房重要设备进行建模建档, 录入相关属性, 进行统一管理, 解决了以往设备管理不集中、不细致的问题。

2. 业务数据管理

将机房维护所涉及的广电网络业务数据录入系统, 进行分类整合, 实现修改、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改变了传统本地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系统在数据库中进行集中管理、同步更新。

3. 标签管理

标签是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开通和维护的重要依据。该功能的设计用于定制标签模板, 以设备为单元、业务数据为基础, 自动批量生成线缆标签和设备面板标签,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动力资源管理

本系统开发的动力资源管理功能即是对环境监控系统的补充, 通过创建机房基础、核心动力资源;完善动力资源属性;建立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负载设备从而组建机房完整的动力系统, 生成机房动力拓扑图, 同时通过数据接口与环境监控系统进行交互, 实现机房动力资源的管理和预警功能, 填补了机房对动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空白。

5. 报表管理

针对机房运维中重点关注项目, 通过对外接口采集数据, 利用不同算法计算后, 插入对应报表字段中形成完整报表, 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多种综合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和导出。该功能有效的变分散为集中, 变粗犷为精细, 建立报表统一管理平台。

6. 对外数据提供

对外数据提供的功能, 是通过建立与外系统的接口, 将本系统录入的业务数据按照不同要求组织成外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表, 及时传送给各外系统, 外系统定时进行采集生成报表或更新自身数据, 提高了业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

3.2 机房电子运维管理应用平台

1. 考勤管理

通过创建排班表, 关联机房员工值班、请假、加班等操作信息并外联各个机房配备的考勤机, 实现实时考勤捕捉、自动计算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针对机房工作的特殊性, 使得员工有了考勤统一操作平台, 方便查询自己班次;同时也加强了管理人员对员工考勤状况的集中管理。

2. 工作计划管理

通过系统实现对机房员工上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计划进行审核、综合查询等功能, 变本地化管理为集中式管理, 便于大数据量的保存和筛选。

3. 绩效管理

将机房绩效管理流程化, 通过系统实现组员、班组绩效的申请、审核、分解功能, 对每级、每人绩效做好管控, 计算出最终年度考核分数, 确保了数据的公正公开、准确安全。

4. 机房运维任务管理

设计开发了一套完整流程的机房运维任务管理功能, 通过系统对运维任务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管控, 确保日常工作任务有序开展;通过数据库对长时间跨度的任务进行筛选查询, 改变了传统查询比对任务数据表格难度大、效率低的状况。

5. 机房日常费用管理

整合机房日常费用信息, 分类集中管理, 增强了费用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多种条件查询及统计分析, 提高了机房财务管理的效率。

6. 文档知识库管理

针对机房文件、资料数量大、种类多的情况, 开发了专门的文档管理功能, 利用系统数据库存储量大、查询便捷的特点, 将文档分门别类, 集中保存管理, 保障了机房文档的安全性;通过开发文档公告功能, 实现了文档的即时性。

4 结束语

建设机房信息化管理应用的过程是一个在探索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广电机房经历了从以人工、分布式、非标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向电子信息化、集中化、标准化的现代管理方式演变的过程。

我们在研究了通信行业管理系统基础上, 分析广电网络机房自身特点, 利用通信行业标准架构为主体, 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造和完善,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开发了适合广电网络机房管理的应用功能。实现了广电机房管理的信息化、综合化、标准化, 推动了广电网络机房向现代化机房迈进的步伐, 其中许多设计理念和应用功能在广电行业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该系统的正式运行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有效地改变了工作思维方式、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机房的有效管理, 从而保障了机房业务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 提高了对本地公司数据提供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为快速响应用户报修, 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广电公司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飞.分析广播电视机房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与改造[J].信息通信, 2014 (3) :280.

[3]田伟莉.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3 (22) .

管理学校机房有章法 篇2

一、部门领导和机房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从严管理的指导思想

新建机房从一开始使用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并使这种严格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机房使用的始终。在实际工作中要常强调、常检查,必要时还要制定各种奖惩措施。

二、制订相应的机房管理规章

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机房管理制度》《机房的安全防范制度》《机房卫生制度》《机房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机房违规处理制度》等规定和制度为依托,使得管理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能落在实处。面对诸多因素,必须“严”字当头。

三、积极引导,正常操作,明确机房上课教师责任

初中学生到机房学习,操作时是由任课教师带领的,任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说明相关的机房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上机提出管理要求不可否认,少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对学生上机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要求:进入机房必须穿戴鞋套;非本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不得进入机房上机;不得在机房玩游戏;不得在机房打闹;不得在机房大声喧哗;不得私自带软件上机;按学号机号对号入座;不得插拔电脑硬件;不得对电脑系统进行恶意的破坏;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进入机房等等。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使用记录,将电脑故障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供管理人员参考。

四、加强机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机房的管理人员是学校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实际操作者,管理人员应有相应的、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熟练维护、处理计算机软件及硬件问题。保证机房电脑的正常运作;负责日常开机关机工作;负责机房卫生工作;负责机房安全工作;防止计算机病毒工作;协助教师搞好计算机上机课;定期检修;负责机房的电源管理,上下班断电等。同时,学校机房的维护又是琐碎的,包括机房卫生的打扫,机房门窗的检查,电源关闭的检查等等。这无一不要求机房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机房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依照章法办事,就会发现许多好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机房的利用率,保证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

机房管理平台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速度加快, 导致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增加, 引发了城市建设中的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等城市管理问题, 今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必然将安全作为重中之中[1]。“平安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就保障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们人身财产安全不受到伤害。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安防网路来保证整个城市的安全?在这种前提下, 城市治安视频监控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的视频监控, 在城市中安装大量的视频监控点, 不仅对摄像机和镜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后台的设备尤其是对机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机房建设的合理和规范, 才会使机房中的设备得到有效的利用, 对所监控的区域才可以更好的跟踪和处理, 而这些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要依靠机房的严格的环境条件, 即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条件[2]。这就需要一个非常精密和很好的机房监控管理平台。

机房监控管理平台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 它是机房环境监控管理服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的完美体现。机房监控管理平台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2 机房监控系统

机房监控管理平台要能实现四个目标: (1) 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运行提供高度稳定可靠的监控信息资源; (2) 节省机房运行管理费用, 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3) 确保提高机房管理工作效率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4) 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适应发展需要, 做到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 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监控管理平台是一个高可用性的分布集中的机房弱电集成监控系统, 从硬件来说可以分为现场设备采集层、现场监控层和集中管理层, 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 每个模块各施其职, 互不干扰。整体架构图如下:

现场设备采集层:由各种I/O采控模块、传感器组成, 直接连接各种被监控设备, 采集如UPS、空调、温湿度、漏水等的现场信号, 将采集的现场信号通过RS485方式上传到监控服务器。

现场监控:可脱网工作并具有独立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能力, 用于将现场设备采集层传输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实时处理、分析和输出, 处理所有的报警信息, 记录报警事件, 并负责将控制命令发往前端设备, 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

集中管理层:用于进行远程的WEB浏览, 便于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机房的工作状况, 可直接观看到与监控服务器一致的监控画面, 在具有相应权限下还可对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如空调的开关机等。

本次机房建立包括机房动力、环境及安防的监控系统, 主要监控对象包括:精密空调、UPS、烟感检测、门禁监测、温湿度监测、漏水检测等, 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以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

3 监控子系统的实现

3.1 动力环境监控

UPS检测:

监控内容。对机房内1台UPS电源的各部件工作状态、运行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生故障及报警通过监控平台发出对外报警。

实现方式。通过UPS设备提供的智能接口及通讯协议, 采用总线的方式将UPS的监控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的串口,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UPS的实时监测。

实现功能。实时监视UPS整流器、逆变器、电池 (电池健康检测, 含电压电流等数值) 、旁路、负载等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

3.2 环境监控

3.2.1 精密空凋监控

监控内容。对机房内1台精密空调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可对精密空调进行远程的开关机控制。

实现方式。通过精密空调设备提供的RS485 (或RS232) 智能接口及通讯协议, 采用总线的方式将精密空调的监控信号直接接入监控服务器的串口,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精密空调的实时监测。

实现功能。实时监视精密空调的运行状态与参数, 并可对精密空调实现远程开关机的控制, 同时支持与其它子系统的联动控制, 如当温度过高时自动联动启动空调进行制冷。

3.2.2 温湿度检测

监控内容。对机房的各个重要部位, 安装温湿度传感器,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报警。

实现方式。可在温湿度传感器表面实时看到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数值, 亦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RS485智能接口和通讯协议采用总线的方式将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的串口,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温湿度的实时监测。

实现功能。实时监测机房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值, 同时支持与其它子系统的联动控制, 如当温度过高时自动联动启动空调进行制冷。

3.2.3 漏水检测

监控内容。对有空调的地方安装漏水感应绳进行漏水检测, 保证机房设备的稳定运行。

实现方式。在有水泄露地方的四周敷设漏水感应绳, 通过定位式测漏控制模块提供的RS485智能接口及通讯协议, 采用总线的方式将漏水报警信号直接接入监控服务器的串口,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漏水的实时监测。

以上无论对UPS、精密空调、温湿度或漏水监控, 系统自动参数设定越限阀值, 一旦发生越限报警或故障, 系统将自动切换到相应的监控界面, 且发生报警的该项状态或参数会变红色并闪烁显示, 同时产生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存储并有相应的处理提示, 并第一时间发出对外报警。

3.2.4 门禁监控

监控内容。设计对机房1道门进行门禁管理, 采用进门刷卡、出门按按钮的进出验证方式,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机房出入的门禁管理。

实现方式。使用总线型门禁控制器, 通过总线型门禁控制器设备提供的RS485智能接口及通讯协议, 采用总线的方式将门禁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的串口, 由监控平台软件进行门禁的实时监测。

实现功能。◆实时监控各道门人员进出的情况, 并进行记录。◆可对人员的进出区域、有效日期、进出时段等进行授权, 并可对人员进行权限组划分。◆可对门控器进行远程设置操作。◆支持与其它子系统的联动功能, 如:发生火警时联动门禁控制器自动打开各道门的电锁以便逃生等。

4 结束语

机房建设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中的设备能否的正常工作, 尤其是在大量设备的机房中, 机房中的监控系统要保证能时时的对机房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 尤其是在平安城市建设中, 大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都需要在机房中进行处理, 这就需要机房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 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达到智能化的监控, 减少人力、物力和成本。机房的高要求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这样将新的技术和理论应用于机房的环境中, 机房才能良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方刚, 于晓宝.计算机机房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4:97-135.

学校机房的管理与研究 篇4

关键词:机房 管理 研究

1﹑机房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管理,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用电安全管理。由于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的差错小则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大则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电源控制由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白天巡视线路,每晚关闭电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乱碰。其二,是设备安全管理。为计算机机房安装门禁系统,机房内和机房外的通道里安装监控摄像头,管理人员能随时了解机房的情况,如出现问题即可调阅录像资料。其三,是人员安全。所有的房间都应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同时,应配有完整的消防预案和消防疏散示意图。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2﹑机房环境

机房适宜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电脑室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暗,为此,机房的窗户都要添加窗帘,可以方便我们控制机房的光线。为了减少机内灰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管理人员要定期除尘,做好机房的防尘工作。电脑的很多部件在15-35℃一般都能正常工作,温度太低或太高都容易造成频繁的死机﹑元件的燒毁等。为此,学校的每个机房都要配备立式空调以控制电脑机房温度。

3﹑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3.1硬件的管理和维护

硬件是机房的核心,软件也是以它为基础的.在允许的条件下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维护。为了方便维护,每台机器上应装有还原卡,安装好之后使之具有还原功能.还能使该卡具有网络对拷功能。由于大部分学生使用硬盘﹑U盘等,为了有效防止病毒,机房应将各个区设为自动还原。

计算机是由主板﹑CPU﹑内存﹑显卡等几部分组成,硬件的维护也不外乎在这几方面找原因。如使用时间过长,电源烧毁,元器件老化﹑损坏引起板卡不能正常工作等等, 对于机房管理人员,要求熟悉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各种操作系统,熟练使用维修用仪器仪表,如示波器﹑万用表﹑逻辑笔﹑故障测试卡等。维护工作应遵循计算机故障与维护的操作步骤﹑基本原则和维修方法进行。机房应备有计算机用的各种零配件,以供维修之用。

3.2软件的维护

为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需要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毒的破坏。选择升级方便﹑病毒更新速度快的杀毒软件,及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应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网络故障的产生往往是由交换机死机,IP地址或网关被修改或删除,IP地址状突,网络线接头松动,网卡坏等这几种情况导致的。合理规划磁盘大小,根据软件的不同使用情况采用多系统。把专业类型相同的软件放在同一操作系统下,实行分级管理,保证在一个系统出现现问题时不影响其它系统的使用。

我们所使用的软件会根据本学期专业及课程的调整而改变,这样我们就需要及时更新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我们可以选择一台计算机作为发射端,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进行必要的网络设置,包括计算机名﹑工作组﹑IP地址等,设置好相关的硬盘保护保护信息,开启机房内的其它电脑,可以一次性把发身端的数据发送给其它电脑。但这里要求所有电脑统一型号和统一参数,否则数据发送不可能成功。

可以利用GHOST工具软件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甚至硬盘做镜像文件,保存在另外的硬盘或分区上,当硬盘上的操作系统瘫痪,出现数据丢失时,可以利用GHOST快速恢复,免去了重新安装系统和各种软件的烦恼。

4﹑建立健全机房管理规章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计算机机房正常使用的基础。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比如:上机注意事项﹑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以及机房上机记录等。在计算机机房内张贴管理员及教师岗位职责。无规据不成方圆。通过制度建设,可以确保在实际管理中有据可依,按章办事,明确管理目标,简化管理程序,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教师与管理员三方的矛盾。同时,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加强监督。机房管理员负责保护机房的设备与软硬件及其升级和杀毒等工作。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督导与管理,同时也要严于律已。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三方面还得做好互相监督,更好的保证机房规范化管理的运行。

5.结束语

机房管理平台 篇5

关键词:串口通信,网络安全,移动监测,自动化

一、背景

随着广播发射机技术的不断提高, 广播电台发射机目前大部分都已实现自动监测与控制。机房中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发射机实时数据监测、异常、故障报警与自动记录;控制发射机开关机、倒换天线、升降功率;收集与存储发射机运行数据;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生成报表。

广播发射台目前需要解决的是自动化控制网络与办公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发射机监测数据的传输问题, 即要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袭及黑客的攻击又要保证发射机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不受区域的限制, 这样子我们可以将数据传输到各种平台实现综合报警, 最主要是可实现机房的可移动监测。整个网络通信不会影响到发射机的安全播出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现阶段发射台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大部分使用内外双网络 (自动化控制网络与办公网络) , 两个网络是相互隔离不能通信, 这样子自动化网络数据是无法传输到办公网络。机房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网络的数据传输到办公网络以及可移动监测, 我们在项目中使用了串口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 同时还使用了安卓的手机平台实现了可移监测。系统整个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非常清楚看到系统主要包含:数据服务安全平台 (自动化控制网串口信息服务平台、综合监测信息服务平台) , GSM手机短信报警平台, 机房监测客户端, 移动终端监测报警平台 (安卓系统) 。

二、应用技术探讨

在系统中我们主要应用的是串口技术与安卓系统的手机平台实现广播发射机房内外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及可移动监测机房发射机与传音系统的实时状态。当今网络安全技术多种多样包括:密码学中的加密技术、消息鉴别与数字证书、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病毒防护、入侵检测技术, 安全隔离网闸等。在项目中我们为何都没有选用而只是应用串口技术来实现内外网数据传输呢?自动化控制网络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础, 网络的稳定与安全是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信息、分析数据、及时报警以及自动控制发射机开关与倒换的必要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确保网络安全不容有丝毫闪失。

(一) 串口技术优点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的设备通信的协议, 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RS-422、RS-485等。串口按照数据流的方向可分成3种传送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在项目中主要使用RS-232串口单工模式实现内外网的安全应用。当我们需要诸如视音频数据流等大量数据传输时可以使用多个RS-232串口分包同时传输也可以使用RS-485串口或USB数据线传输。从各方面考虑使用串口有以下优点:1.架设简单, 技术成熟;2.通信安全可靠;3.极大的节约了物理成本的投入;4.开发设计难度低降低项目风险。

(二) 其它技术比较

1.加密技术、消息鉴别与数字证书、网络安全协议只是确保了网络中信息的安全无法保证单位的网络不会受到黑客攻击。

2.防火墙技术是保护单位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 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 但是一旦防火墙受破坏, 内部网络便暴露于攻击之下。

3.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型安全技术, 可以与防火墙配合使用, 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 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在网络中这种技术还是无法达到百分百的安全。

4.安全隔离网闸又称“网闸”、“物理隔离网闸”, 用以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 可以适度的实现数据交换, 网闸隔离控制方式是摆渡控制, 保证了内外网在任意时刻不同时连接形成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在自动化网与办公网应用网闸技术可以实现物理隔离又可以数据交换是一种不错的方案, 从资金的投入考虑使用网闸技术成本投入会比较高, 而且整个系统的开发难度也提高了不少给项目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移动监测终端平台我们选用是Android系统带TTS语音功能的手机。我们主要是考虑到Android系统具备以下优势:平台开放性, 有相当多的移动终端厂商加盟;系统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使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 具有多线程技术支持应用程序后台运行。而苹果的ISO系统是封闭式的, 开发应用程序时也需要向苹果公司申请用户注册每年交一定的费用才可以使用;微软手机系统WinPhone7主要是不允许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在WP7的后台运行, 特定时间内只有一个应用程序的在前台运行, 当我们需要再打开另外一个应用程序时第一个程序就会出现退出或当手机出现锁屏以后重新进入系统可以发现打开的应用程序已经退出, WP7系统这个缺点无法满足系统中手机终端监测实时性的要求。

三、安全设计

平台使用了单向串口技术,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内外网使用单向串口将自动化控制网的数据单向传输到办公网, 解决了发射台内外网络不能通信的问题。同时, 因为是单向串口, 没有反向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 所以反向的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是不可能的, 安全性百分之百!保证了外网能够监测到设备运行情况同时也解决了网络的安全问题避免了内网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系统中还集成了短信的服务功能, 使用短信猫发送设备的报警信息, 这样子可以快速将报警信息发送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都采用Java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Java语言是一种目前正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与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在进行程序设计前要先进行串口包的安装, 先到SUN的网站下载javacomm20-w in32.zip, 主要包含的三个文件win32com.dll、comm.jar、javax.comm.properties。首先将文件comm.jar拷贝到%JAVA_HOME%jrelibext目录下;再将文件javax.comm.properties拷贝到%JAVA_HOME%jrelib目录下;然后将文件win32comm.dll拷贝到%JAVA_HOME%bin目录下。

(一) 串口通信协议简介

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 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串口RS-232协议实现了物理层通信标准, 但我们做系统开发时必须设计应用层上通信协议。协议影响到发送端与接收端的程序设计思路, 因此制定通信协议至关重要。由于数据是单向传输两端不需要相互交流大大减少了协议的复杂性, 协议中我们只需考虑数据如何封装打包。数据封装格式如下表所示。

开始符:开始符是整个数据包的开始, 它可以使我们很容易从大量数据流中分离出需要的数据, 没有开始符标志, 发送接收到大量数据将是一串无用的数据。

设备地址:设备地址表示发射机的编号或其它设备的编号。如果没有设备地址那么我们从设备采集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分离出来的数据也是一堆垃圾数据无法对应是哪一台设备数据。

功能码:功能码表示设备的数据返回方式。我们用功能码3表示数据以字节形式的表示返回, 4表示数据以字形式表示返回, 0表示与设备发生了通信故障。

数据数量:数据数量表示设备返回的数据量。数据量为n那些我们得到设备的实时数据为n个。

数据:数据表示设备的实时数据。

CRC:CRC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 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数据包中使用CRC可以使传输通讯更加的可靠。在程序设计中我们将数据包中的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数量n、数据当成一个整体根据CRC算法计算出来的32位的整数附加在数据后面然后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数据分离完数据后使用CRC校验数据是否正确, 当数据校验出错时说明串口发送过程出现了误码, 我们将这个数据包直接抛掉继续处理下一个数据包。

结束符:结束符是整个数据包的结束识别点, 它具有与开始符一样的功效方便分离数据, 我们也可以不需要加结束符, 可以利用数据包的长度或利用下一个数据包的开始符来确定数据包的结束点。

(二) 程序功能设计与设计思路

1. 发送服务端实现的功能

(1) 获取发射机泓格控制器的实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2) 处理得到的数据使用串口通信协议单向发送数据到接收端。

(3) 实现循环冗余码 (CRC) 检错,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4) 设计串口参数的选择, 可以设置串口发送的端口、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5) 实现日志的记录方便查看运行历史情况。

(6) 实现发送端与设备通信状态显示。

2. 发送服务端的设计思路及比较

设计思路是指导开发人员设计系统的框架, 设计思路好坏关系到系统开发的速度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首先系统需要设计一个总体的界面包括端口的设置、显示发射机通信状态界面、日志显示栏及菜单栏 (如图2所示) , 菜单栏包括了保存端口参数、加载端口参数、打开串口端口、关闭串口端口、帮助等按钮, 系统中主要的设计是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发送。在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发送有以下两种思路。

思路1:使用单线程技术解决所有任务包括连接发射机获取每部设备的数据并处理数据及发送数据等。单线程在同一时间内没法同时执行所有任务只能执行其中的一个。发送端功能是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 因此需要循环读取发射机的数据并处理发送给接收端。由于使用的是单线程所以我们设计必须考虑任务的先后顺序, 设计执行顺序:获取发射机数据—处理数据—发送数据。

思路2:使用多线程技术将多个任务分成多个的线程同时处理, 也就是说将发射机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发送数据等任务分成各自线程独立执行, 系统在内存中设置一块数据共享区, 获取数据的线程将最新的数据存入共享区中更新旧数据 (共享区作用是模拟各个设备的实时数据, 在串口发送端不推荐使用数据缓冲区, 因为有可能因串口速率问题导致缓冲数据积压太多数据影响到设备数据的实时性) , 处理数据和发送数据的线程可以从共享区中读取。

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思路进行设计, 使用这两个不同版本的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的测试最终采用了思路2的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采用了多线程技术其优点如下:

(1) 多线程技术使程序的响应速度更快;

(2) 程序逻辑和控制方式简单;

(3) 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 综合服务端实现的功能

(1) 实现接收串口发送过的数据根据串口通信协议对数据进行拆包、分析、校验。

(2) 根据传音系统 (北京博汇监测系统) 提供的通信协议 (HTTP协议) 进行二次开发, 集成了传音系统中所有的报警信息。

(3) 实现串口参数的选择, 可以设置串口发送的端口、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

(4) 实现短信实时报警功能。

(5) 实现手机监测平台以及其它客户端的接入功能。

(6) 实现所有数据的分析、实时的报警、自动定时保存发射机数据功能。

(7) 实现日志的记录与运行历史记录的查询。

(8) 实现设备通信状态的显示与发射机实时状态的显示。

综合服务端接收串口数据的设计思路也是采用多线程技术, 串口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及提供数据监测接口都是各自线程独立执行, 系统在内存中设置一块数据缓冲区, 接收串口传输过来的数据, 线程将最新的数据存入缓冲区中, 处理数据线程将从缓冲区中得到数据进行数据解包处理。如图3所示。

四、移动监测平台设计

(一) 功能设计

手机监测平台功能如下:

(1) 实现用户登录功能及手机监测平台的常规设置。

(2) 实现所有发射机与传音系统实时状态显示, 包括发射机的入射功率、反射功率、发射机泓格控制器实时时间、发射机泓格控制器连接状态、发射机的天线位置等 (如图4所示) 。

(3) 实现手机平台语音、警铃、震动多方面报警功能, 报警包括发射机、传音系统的所有故障。

(4) 实现报警信息记录与查询功能。

(5) 根据北京博汇监测系统提供的协议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手机平台远程信号实时监听功能。

(二)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手机监测平台开发过程主要遇到难题是wifi稳定性, 稳定性对于手机实时监平台非常的重要, 我们要保证手机能够实时接收到数据能够及时准确报警必需要确保wifi不会出现中断的现象。wifi稳定性包括手机本身的wifi接收的稳定与无线路由器wifi的稳定。

1. 手机wifi稳定性

手机wifi的稳定具体主要由不同生产商的手机设备及不同手机系统决定, 手机wifi功率出厂时一般生产商只会调到80%左右, 所以选择手机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尽可能选择好的一点手机生产商, 质量方面才会比较有保障。另外从手机软件应用后面考虑我们可以选择安装“wifi信号增强器”软件, 其作用是wifi信号增强器通过硬件加速, 干扰信号过滤等专业技术和算法, 可以帮助手机解决信号虚弱的问题, 加速上网速度, 降低断网频率, 让手机wifi更快速稳定。

手机wifi问题我们还遇到一个问题, 当手机长时间处于黑屏状态时手机会出现将wifi自动关闭的情况, 此种问题主要是手机在黑屏状态为了省电将一些手机应用关掉。一开始我们知道手机Android系统中可以设置, 如下:在Android设置->WLAN->点击菜单键选择高级->休眠状态下保持WLAN连接的下拉列表 (始终、仅限充电时、从不) , 选择“始终”, 但是有时还是会出现wifi休眠。后来我们找到一款软件应用可以解决此问题, 安装Advanced wifi lock free, 它的作用是强行wifi保持连接。

2. 无线路由器的稳定性

Wifi无线覆盖一般情况使用都是家用的无线路由器来做覆盖, 我们曾经使用此种方法选择tplink-941n路由器 (此款经过测试稳定较高) , 无线路由器架设方式使用wds桥接方式。但是简单使用无线路由器做覆盖也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 使用wds桥接方式维护难度加大, 当中间一个AP节点出故障时后面的AP节点也就无法使用你必须要从源头查找问题。第二, 使用家用无线路由器一般功率都会比较小不可以调整, 我们为了增加覆盖率需要多增加无线路由器, 这样子会出现wifi重复叠加的问题, 当手机在wifi重复叠加区时会经常出现手机反复切换信号源的问题造成wifi经常中断, AP太多时也出现相互干扰引起wifi不稳定。wifi出现的问题现在解决办法使用新的无线覆盖方式:在室内使用AP主机+天线馈线系统+分布天线覆盖 (如图5所示) ;在室外使用AP+定向天线覆盖。WLAN频率规划需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穿透损耗以及布线系统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可参照图6所示。使用这种方案优点如下:

(1) 数据吞吐量更大, 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

(2) 有更好的接收灵敏度和覆盖范围, 能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天线对覆盖范围进行优化;

(3) 无线设备可以支持完善的射频管理, 可实现功率自动调整、信道自动切换、智能负载分担等功能, 避免了大量的人工操作;

(4) 减小wifi的相互干扰增加稳定性等。

五、结语

系统平台现在已经201台正式投入使用, 系统为外网提供了实时的设备监测数据, 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单位关于内外网络之间访问数据的安全问题, 保证了机房的安全播出。同时系统也为手机监测平台提供数据实现了可移动监测, 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 (家里、路上、出差) 实时查看机房情况, 为最终实现机房无人值班有人留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TrinityAres-Server监管平台通信协议手册[Z].北京市博汇科技有限公司.

[2] .ISaGRAF进阶简体中文使用手册[Z].泓格科技有限公司, 2003.

[3] .李宁.Android应用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机房管理平台 篇6

一、广播电视播出机房计算机集中监管平台

(一) 系统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都拥有数十台、数百台计算机, 应该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更改以往在每次错做的时候只能查看一台计算机的情况, 利用相对比较简洁的界面来进行分析和观察CPU占用率、硬盘使用空间等信息, 利用指令来合理完成远程操控, 以便于可以优化维护系统, 改变维护作用, 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的效率 (1) 。

(二) 实现系统技术分析

现阶段, 服务器和播出机房主要应用的就是Windows2003和Windows XP系统。对于上述系统主要有三种远程控制方式, 一种是利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形式;第二种就是利用系统自身携带远程控制命令窗口;第三种是利用系统中的WMI来远程控制和本地管理。第一种控制远程系统的模式是最容易实现和想到的控制形式, 需要在计算机上首先建立客户端运行程序, 然后再建立一个本地计算机运行的程序, 两个程序之间合理的通信来控制计算机的重新启动。主要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比较强的系统功能编写性的优点, 但是会存在实施不方便、规模大、安装量大以及不方便后期的维护等缺点。第二种是编写程序的时候可以自带远程命令调用窗口, 例如, Shutdown对话窗口。可以远程控制计算机的关机、开机, 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的特点, 但是仅仅只能进行重启和关机的操作。第三种控制形式主要使用的就是Windows的WMI核心技术, 来远程控制以及统一管理系统。WMI技术可以支持有限安装格式, 可以让用户适当的连接远程计算机和本地计算机上的WMI, 以此来验证用户, 使系统具有另外一层安全顶端的安全性, 不会破坏现阶段存在系统的现有安全性。在一般情况下, 管理成员可以完全控制计算机的WMI服务, 但是其他用户仅仅只有写入、读取的权利, 是在基于WMI基础上形成的空间, 默认脚本程序都是利用root进行命名的, 类由远程空间中WMI的空间名称来定义, 以便于远程控制和管理计算机, 具有功能齐全的特点, 仅仅只需调用类, 就可以实现控制的目的, 并不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 安装在任何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合理的使用, 然后通过WMI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2) 。

(三) 系统设计

1. 功能设计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监控系统可以依据监控系统输入的IP地址自动记录和搜索局域网内部的计算机, 并且可以统一显示搜索出来的名称。在进行操作的时候, 可以进行勾选, 远程关机、重新启动选定计算机的CPU、程序管理以及内存查询等。利用一个监控终端来操作唯一的界面, 此时就可以适当的对内部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且统一操作和维护各种计算机。

2. 性能设计

第一, 便捷性、统一性。监控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可以统一不同种类的服务器, 并且可以在同一个软件界面上进行直观的观察, 利用WMI提供的类和命名空间来控制CPU、内存查询以及远程重启功能。

第二, 系统化、安全性。设计监控平台的基本前提就是不可以影响系统的正常播出和运行, 在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程序计算机操作以及自动报警的情况下, 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3) 。

第三, 灵活性和可靠性。确保具有优质的零秒功能, 所以在设计监控软件的时候, 需要保障可以有效地完成每项任务。

第四, 扩展性和兼容性。监控平台需要一定的兼容性, 可以保障回馈软件信息、远程控制和管理的功能。监控管理软件需要不可以受到计算机数量限制, 可以随意增加和降低计算机的数量进行使用, 拥有很好的扩展性, 在兼容目前存在功能的前提下, 能够通过软件升级来达到更新功能的目的。

3. 界面设计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控制系统需要有方便操作、简洁、具有清晰按键功能的实际设计软件界面。

(四) 系统实现

1. 设置自动登录

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统一设置计算机的管理账户和密码, 并且用户密码和用户名不可以是空的。不需要按Alt、Ctrl、Delete就可以设置计算机的开机和重启, 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直接进行自动登录。设置方式就是在运行的时候适当的输入Control userpassords2或者利用控制面板来适当的重启和管理计算机, 适当去掉想要使用本机, 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项目。在高级选项的时候, 适当去掉需要按住Alt、Ctrl、Delete项目 (4) 。

2. 开启目标服务器DCOM的功能

设置方式主要就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适当的输入regedt32, 合理检查注册表中的键值, 并且把Software、HKLM、OLE、Microsoft键值设置为Y。

3. 查看是否连接好WMI

设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在运行的窗口中合理的输入wbemtest, 确定服务空间为default或者Cimv2.

4. 设置目标服务器的方式

如果需要访问的目标运行的是Windows XP Pro系统, 需要保证不用来宾账户进行远程登录。设置的主要方式就是在系统运行的时候输入secpol.msc, 然后打开本地策略选项, 把网络访问中的本地安全和共享模式变为本地经典账户自身验证的模式。

(五) 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 安装程序以后没有办法正常连接服务器

在安装完计算机监控软件平台以后不能进行正常运行, 提示是没有办法正常进行连接服务器。主要的解决方式就是在需要安装的软件上适当的配置一定的Net3.5环境, 之后程序就可以正常运行 (5) 。

2. HRESULT:0x80070005异常

在进行系统编辑的过程中遭遇到HRESULT:0x80070005异常的问题, 基本上主要表现是拒绝进行访问, 没有办法进行远程监控计算机以及访问程序, 上述问题出现主要包括远程服务器没有适当连接WMI服务、没有开启远程计算机监控程序以及密码和用户名不正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重新配置控制远程计算机的环境, 依据实际步骤和规范要求来合理的设置计算机的项目, 保证程序可以进行正常运行[6]。

结语:

总而言之, 研究广播电视播出机房计算机集中监管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由值班人员独立开发项目软件代码, 可以适当的通过自主修改代码来完成软件的新增和后期维护。经过调试安装以后, 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节约运行维护的时间以及减少对于广播播出的影响, 保证可以高效、灵活、可靠地运行播出。

注释

1郭佳佳, 张洪波, 李楠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房计算机集中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广播电视信息, 2013 (11) :68-70, 73.

2陈功.新一代广播电视集中监管平台架构剖析[J].电视技术, 2013, 37 (10) :54-56.

3刘继光, 苗勃, 李晓鸣等.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及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思路[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 38 (6) :111-115.

4周锡安.泉州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监测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 2011, 35 (12) :64-67.

5李兴渊.刍议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系统的建设方案[J].中国科技纵横, 2014 (10) :282-282, 284.

机房管理平台 篇7

随着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 信息网络技术支撑作用越显重要。近几年, 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纷纷采取措施, 投入大量资金,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不断改进完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气象信息服务和网络通信能力大大提高。但软件的投入远远落后于硬件的投入, 硬件设备自成体系, 没有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来管理种类繁多的设备的运行维护;在硬件系统基础上的业务系统也自成体系, 也没有完善的软件管理和监视系统来支撑各种业务系统, 大量的工作还需要人工来进行, 严重阻碍了贵州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近年来气象设备的大规模投入、气象业务系统的投入应用、气象数据种类增加、气象数据传输流量的成倍增长。与此同时, 气象预报服务也对数据传输时效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使得气象信息技术保障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各环节、各流程独立运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气象信息技术与保障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中心提出建立贵州省气象省级网络机房运维工作平台。该平台将紧贴气象信息中心技术保障的实际业务工作, 将机房的温湿度等信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上, 实现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以及保障信息的最大化共享, 提升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高气象信息运维保障能力和效率。切实为气象预报服务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2系统构成及功能

本业务平台主要采用B/S结构,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主要使用Linux, 平台使用的数据库及大部分功能模块在Linux系统上运行, 极少数监控信息的采集、处理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完成。在监控数据的采集端, 考虑到监控数据的多样性、复杂性, 须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 编写相对独立的软件模块实现;本平台的数据库的主要是依托信息中心现有的My SQL数据库存储监控数据;在监控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数据整合环节, 监控数据的交互获取, 使用Web Service接口实现, 后台和接口程序主要使用JAVA和PHP语言开发, 部分监控信息采集程序使用客户端软件实现;在展现层, 主要使用JAVA、PHP以及Flash相结合, 开发Web页面, 利用表格、统计图、GIS等多种方式展示各类监控警报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 系统物理结构

在监控系统物理硬件实现中, 需要使用My SQL监控数据数据库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器、GIS服务器、Web服务器、Web Service服务器、自动语音通知服务器。

根据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实际情况, Http服务器、Web Service服务器、GIS服务器可以利用现有的服务器, 不必重新架设。监控数据处理服务器, 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新架设, 该服务器完成所有监控信息的收集、加工、统计、报表制作等功能, 对服务器运行可靠性要求极高, 因此考虑使用虚拟机服务器来实现。自动语音通知服务器, 采用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 安装30路数字语音PCI卡, 同时在服务器安装语音控制软件和语音库来实现。

(三) 监控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设计

由于本监控平台涉及到的监控种类多, 数据结构复杂, 分为以下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展现层, 总共三个层次实现, 如下图所示:

3.1机房环境监控

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于2012年完成网络机房建设, 但现在需要完成机房监控系统的部署工作。机房监控系统, 主要完成机房的重要设备和机房环境的监控。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机房设备

UPS: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 状态 (是否旁路) ;

门禁系统, 两个门禁点进出登记;

配电, 位于配电环节上, 电量仪数据 (三相电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

空调工作状态、压缩机电压、加热器、冷冻水等状态。

机房环境

主机房和配电室, 一共9个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值;

主机房漏水检测传感器数据;

机房烟雾检测传感器数据。

3.2实时监控报警功能实现

通过以上几个分系统采集到的信息, 进一步加工, 根据报警信息的紧急程度进行整合, 将警报分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 拟采用三种不同的报警方式:

Web页面图形、声音报警。根据程序和系统设定, 在Web监控页面, 通过播放报警提示声音, 同时改变Web页面的图形颜色和形状, 来提醒值班员发生的故障。

手机短信。利用贵州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现有的短信发布平台, 根据程序和系统的设定, 将短信告警的文本信息, 加工为短信信息, 通过短信服务接口, 由服务中心短信网关统一发送。

语音电话自动拨号通知。在本项目中, 采用自动语音通知系统来拨打语音报警电话。根据程序和系统的设定, 程序自动将达到语音报警等级的警报信息, 发送到自动语音通知系统的接口或数据库中, 由自动语音通知系统, 通过TTS或者语音库, 将文本信息转换为语音信息, 并自动拨打电话给相关负责人和领导, 最后记录电话是否接听。如果对方没有接听或者挂断电话, 则根据设置自动重拨, 重拨次数由软件设置。

警报等级具体定义如下表所示:

本项目的各类报警信息定义如下表所示:

3技术关键和难点

1、该系统如何设计一个可以提高机房运维效率, 不会带来隐患的在线监控系统;如何确保系统的实时性, 减少报警延时;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误报、漏报;如何选择实用, 不花哨的功能成为本项目的设计要点。

2、系统从智能传感设备:智能电量仪、UPS、精密空调、温湿度、漏水、视频、消防等, 实现7×24的监控和管理, 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运行, 以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 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并且做到节能环保。

3、维护记录:该功能是现场维护人员使用。维护人员在维护现场按维护操作规范, 在维护记录表上逐项填写维护保养内容, 并按要求拍摄维护前和维护后的图片, 图片中包含现场的经纬度、拍摄时间地点等附加信息, 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维护工作的实际过程。填报的表格和图片实时存入系统数据库, 供相关人员浏览调用。若没有拍摄现场照片说明维护不完整, 充分做到维护到位。

4、监控数据处理服务器, 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新架设, 该服务器完成所有监控信息的收集、加工、统计、报表制作等功能, 对服务器运行可靠性要求极高, 因此考虑使用虚拟机服务器来实现

5、系统通过B/S模式和手机客户端来实现显示功能

4结论

贵州省气象大数据机房监控运维平台实现了从采集、汇总、上报、分类、归档、查询到运行监控的管理, 能满足气象大数据机房内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要求, 是一套系统完善、运行高效和管理方便的气象大数据管理软件系统。

摘要:贵州省气象大数据机房监控运维平台主要完成贵州省气象大数据机房在线监控和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任务。该系统是整个贵州省气象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平台;具备对气象大数据机房环境的综合管理与监控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机房,运行维护,在线监控

参考文献

[1]李涛.省级气象自动站质量控制系统开发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邸永强.陕西省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高宇.气象资料自动化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4]张玮.自动气象站疑误数据快速处理反馈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邓卫华.自动气象站资料综合处理服务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9

[6]王冰娴.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远程监控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7]戴玉珍.桂林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闫璞.亚运气象信息交换平台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机房管理平台 篇8

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能耗数据统计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 目前我国尚不能完全统计出建筑的耗能, 致使各级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 编制相关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时, 缺乏有效的建筑能耗数据。所以, 尽快搭建我国建筑能耗统计平台, 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而在建筑能耗中, 公共建筑高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 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倍以上, 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

2 国内外建筑能耗监测概况

2.1 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监测概况

部分发达国家对能耗数据的统计已经达到比较详尽细致的程度, 并建立了完善的能耗统计制度。国外对建筑能耗分类分项进行统计, 并上传到国家能耗控制中心, 对建筑能耗给出限额, 对能效使用进行测评和公示。

2.2 我国建筑能耗监测概况

我国自2008年以来, 高度重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根据住建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 从2008年开始, 启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工作, 对公共建筑进行能耗分类分项计量和动态监测, 各地也逐步建成一批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对重点建筑能耗进行监测, 并通过逐步建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 促使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3 淮安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

3.1 基本概况

根据江苏省住建厅《关于淮安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 2012年起开始建设淮安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同步开展建筑物能耗分项计量改造。主要任务是完成淮安市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30栋建筑分项计量装置安装, 实现楼宇监测数据的传输, 完成楼宇基础数据的录入及分项计量能耗数据的采集、建成身份认证、数据采集、分析、上报交换、报表、展示和系统监测等工作。希望通过建立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 实现对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的远程实时动态分类分项计量监测。通过统计与分析建筑的能源消耗,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最终建立起健全、规范的淮安市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采集并存储全市范围内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 并对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展示和发布;将各类建筑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汇总上传至江苏省住建厅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对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数据进行维护与管理;为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与监管执法提供数据依据。

3.2 建设过程

3.2.1 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和分项计量改造建设

淮安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子项目采用政府公开采购方式进行招标。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工程包括四个部分:1、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2、模块化机房系统;3、机房及办公室装修工程;4、办公家具及配套设施。

建筑物分项计量改造项目采取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 共30幢建筑, 分为三个标段。其中, 机关办公建筑12幢, 一般办公建筑12幢, 医疗卫生建筑3幢, 宾馆饭店建筑3幢。目前, 能耗监测中心和分项计量改造项目都已施工完毕, 已经实现30幢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监测并成功上传至江苏省建筑能耗监测中心, 已通过淮安市住建局组织的初步验收, 正在申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竣工验收。

3.2.2 建设步骤

江苏省住建厅立项—筹备建设—制定方案—能耗监测数据中心方案评审—发布政府采购招标文件—投标—中标—施工单位建设—30幢公共建筑分项计量改造方案评审—发布三个标段招标公告—投标—中标—进行分项计量改造—安装建筑能耗监测专用软件—调试—实现数据监测—实现数据上传—初步验收—竣工验收

3.2.3 模块化机房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能耗监测中心, 大部分采用传统机房, 模块化式数据中心相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在投资成本、运维成本、节能、环保、建设周期、扩展性几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整体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房装修、综合布线、电气系统、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系统、漏水报警系统、空调系统、KVM系统等。对于模块化式数据中心来说, 省去了机房装修、简化了综合布线和空调系统, 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另外在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初期建设中, 配套电力设备 (如:UPS、电源分配系统等) 的投资占总投资30%的比重, 由于模块化式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非常低, 将节省50%电力设备投资。传统机房的局限在于其对电力、发展趋势及各方面的冗余度等都要事先计划好, 以便长期使用 (二三十年左右) , 需要大量的预留, 从而造成前期投入的增大。换言之, 在传统方式中, 机房一旦建好, 那么其冗余度就基本已经固定了, 而模块化式数据中心则可以自由调节冗余度, 客户可以由此控制投资额度。模块化式数据中心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消耗, 使得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 模块化式数据中心还能够简化运维操作和人员配置。

模块化机房具有以下特点:

a.工厂预制, 极短建设周期。大部分组件在工厂预制。微模块各部件的制造应符合通用的工业标准, 定制化程度尽可能低。尽量规避含有特殊制造工艺的部件设计。在现场只需进行安装、调试, 能大大节约运营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b.降低建设成本。传统数据中心每机架的功率通常在3 k W左右, 模块化数据中心每机架功率在9 k W左右, 最高可达30 k W。高密度设计能够为用户大大节约土地成本和土建成本。

c.低PUE值, 绿色节能。传统数据中心冷量大多浪费在环境制冷上。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精准送风和冷热隔离技术, 使冷空气集中与服务器进行热交换, 避免将大部分冷空气与环境进行热交换, 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模块PUE<1.3。

d.标准化。可简单复制, 可靠性高。模块内部的设计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条件下可100%复制, 当数据中心建筑条件不理想时 (比如层高不足) , 微模块内部的设计无须改变, 仅在物理尺寸上进行调整。

4 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效

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集中建设, 淮安市建成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实现对首批30幢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并成功上传至江苏省建筑能耗监测中心, 并提供给建筑所有权人、业主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可以对公共建筑电、水、气等分项进行能耗监测, 并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提出建筑能耗的定额, 为将来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为控制耗能和优化用能管理提供可靠数据和资料。

4.1 淮安市日用电状况图

从图5可以分析得出:

a.淮安市列入能耗监测系统内各建筑每日总用电量和日平均用电量。

b.可监测异常数据, 辅助分析异常原因。

c.可为下一步能耗限额、能效测评等提供基础数据。

4.2 某建筑月用电、用水状况图

从图6、图7可分析得出:

a.该建筑自7月份安装能耗计量装置, 当月数据未完全统计, 8月份数据未上传。

b.该建筑月用电量、用水量和平均用电量、平均用水量。

c.基于上述数据, 可分析降低能耗的方法和途径, 进一步可得到能耗限额等指标。

4.3 某建筑日用电状况图

从图8可分析得出:

a.该建筑一个月内日耗电量和平均耗电量。

b.可自动生成日耗电量环比增 (减) 幅度和同比增 (减) 幅度。

c.基于上述数据, 可分析降低能耗的方法和途径。如有异常数据, 可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

4.4 某建筑分类能耗汇总图

从图9可分析得出:

a.该建筑日用电量和日用水量, 该建筑无用气 (天然气) 量。

b.工作日能耗较高, 周末能耗较低。

c.分析工作日能耗不同的原因, 可得出降低能耗的方法和途径。分析周末能耗不同的原因, 可控制能耗。

4.5 某办公建筑能耗实时监测数据

从图10可分析得出:

a.该建筑用电分项监测数据。

b.可分楼层、分项目进行监测和统计。

c.如发现异常数据, 可便于分析, 找出具体原因。

5 总结

通过建立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 实现了对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的远程实时动态分类分项计量监测。采集并存储全市范围内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 并对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并上传至江苏省住建厅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 可为淮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与监管执法提供数据依据。

摘要: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建筑能耗监测概况, 又介绍了淮安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路线。通过建立淮安市能耗监测数据中心, 实现了对淮安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控。

学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电源;硬件;软件;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17-01

电脑机房管理是一件工作量相当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下面就从硬件、软件等两个较大的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我的“抛砖”,能给大家“引玉”,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硬件方面

计算机的硬件就那么几大块,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可是这真的不简单,也是最最令我们头疼了。

首先是还原卡,我们先感谢它它给我们的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方便,也不得不对他抱起万分的“感激”之情。在我们整个维护过程中60%以上的乱子都是这家伙捣出来的。由于没有设计固定的螺丝,加之娇贵,不时会给我们以提示信息“找不到还原卡”。虽然很小心将其插入PCI槽,而且插得很稳、很紧,可是它就不认。弄的你真的没辙的时候,他有时又会对你格外开恩,重新启动自己又可以顺利进入系统。

其次是显卡和内存,这两者有时也会出来作梗,如果没有被烧毁,一般只是小问题,根据其声音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知道是那一个出了问题。重新拔插一次一般都可以解决的。

第三则是电池,虽然个子不大,价钱不高,可是它的出现有时着实让我们摸不着头绪。因为它一般出现时候是静悄悄的(黑屏无任何反应),这跟显卡与内存是绝然不同的。一般很少人会怀疑它,从电源开始一直找原因。弄的你垂头丧气之时,不小心触动它一下或将其拔除或将其替换,起动又可以顺利进行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小器之,使用不符规格、类型或容量的电池是会产生爆炸的。所以在选择之余还是要慎重的。另本人在管理维护过程中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几台计算机在每次开机在检测完内存和显卡之后,出“CMOS checksumerr_defaults loaded”,然后按F1可继续或是按DEL进行设置。很明显这是主板CMOS电池没电。换上相应的新电池一般可以解决。

第四是鼠标和键盘,遇到不听话、调皮的学生,这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差事。说不定那一天不见了一个/几个鼠标球,或者是整个/多个鼠标,更可甚者就是有些学生把键盘上的键掐出来换到其他位置。这也给我们的维护工作以更多困难。为此我们与学校德育处协商,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制度,使此类现象有所收敛。

第五就是按钮问题,由于学生经常使用这些按钮,有很多已经饱受“常按”之苦,而且苦不堪言。现象一:显示器显示效果下降。原来完好的显示器,由于部分学生经常开和关,已经产生显示质量明显下降。现象二:POWER键。POWER键是使用机率最多的一个键,由于学生开机时用力过猛,有些现在只能按下去而不能弹起来。因此部分机只得拆机箱,手动启动。现象三:RESET键。在学生电脑室里(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室,讲课期间控制着下面的学生机,并且有时学生机会出现死机现象),学生使用此键并不逊于POWER键,因此,也是造成有些机的此键弹不起来。这可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曾经有几台计算机就遭受此厄运,电源通,CPU发热量极大,可是风扇不转,也不会检测显卡和内存。如果没经历过此类现象一定会怀疑是主板的问题。现象四:电源插座。总有爱捣乱的学生会把乱子捣在此点子上。走的时候把电源插座上的按钮按一下再走。由于经常按,会造成接触不好。电脑的启动也随之出现问题。这也给我们的维护工作造成较大的麻烦。

二、软件方面

在软件方面最多的莫过于是操作系统问题。由于电脑室的计算机配备的比较早,相对于现在来说一般是比较低级的。所以一般只能安装98系统。98固有的不稳定性本身就是存在较大的隐患。这给维护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很多时候计算机启动都是到画面时停住不动,如果能进入安全模式还可以在里面那里进行文件的恢复,如不能则只好NETCOPY(网络拷贝)或GHOST了。

其次是还原信息问题。还原卡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其给我们的问题也是不可估量的。除了前述诸类之外,还有:现象一:设置非十分小心,否则在把设置时不小心按了PAGEDOWN进入“自动清除”,那只好重装系统了。现象二:有时候系统启动自己会进入还原卡设置菜单。而学生不知道密码。多次重启还是停留在那画面上。如果当学生的面输入密码。多次之后,学生知道,进入修改,那你只能祈求上帝了。如果多台同时出现此类现象,你也并不轻松哟。

第三则是,多媒体教室软件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的由于条件限制都只能安装多媒体教室软件。的确,它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好的交互平台。而它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有时候它在启动过程中会造成计算机无缘无故死机。而且也会给部分计算机接收失败,造成黑屏。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对其进行安装.

参考资料

[1] 夏萍.关于学生机房管理与维护的幾点策略与思考.

[2] 丁阳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探索,2004-5

机房管理平台 篇10

1 机房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机房的使用效益,机房的建设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机房应设在独立的实验楼内,与其它教学区、办公区相对隔立。机房建设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计算机的耗电量,还需要考虑空调、交换机等的负荷,并适当留有余量。机房内的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线都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机房的用电要求。电脑桌全部定制,可适用于立式或卧式机箱。机房的网络规划、布线工作要扎实、细致。所有线路埋在线槽内,确保美观、安全。

机房的建设应从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机器的使用群是学生,要特别注意计算机的选型和具体配置。机房建设的好,以后的管理维护工作也会轻松些。用于公共机房的学生用机要选主流机型中比较稳定的。

2 机房环境管理

计算机房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而且学生流动量大,机房内相对比较封闭,空气流通不好。所以,给学生创造、维护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场所是机房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具体措施是:机房的卫生不在于打扫,而在于保持。我们设专人负责卫生工作,组织人员对机房不定期进行打扫,定期消毒、擦拭桌凳、清洁显示器和键盘等;制订《学生上机管理规定》并悬挂上墙,积极教育、监督学生保持机房卫生,禁止学生将饮料、食物带入机房,要求学生完成上机后将自己的机位整理好,并带走个人物品。对于遗忘的物品,通过各种途径归还学生。为了使机房空气保持清新,经常开窗通风,并保证机房内的空调、电扇的正常使用。

3 机房的硬件管理

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硬件设备的及时维修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维修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每半天由一位机房老师主负责,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暂时不能解决的,记录并报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仍不能解决的,计算中心全体人员共同研究维修办法。对于特殊故障,在查明原因后由现教中心上报教务处联系外修。我们充分利用每个假期机房空闲的时间,对机房机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在新学期开始时,机房电脑的完好率为100%。在此,我们建议学校能给机房划拨专门的维修经费,列入财务预算,并建立配件库,在出现故障时好及时更换。同时,建议学校能派专人外出学习计算机硬件维修知识,这样可以为学校节约维修经费。

4 机房的软件管理

机房软件系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采用硬盘保护系统。早期我校采用过华苏还原卡,现在都是使用的方正、联想等品牌机自带的保护系统。以联想M488E为例,采用联想慧盾分区,80G的硬盘分为6个区,第1个区为Win2000引导区,容量为18G;第2个区为Win XP引导区,容量为20G;第3个区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需的Win2000引导区,容量为12G;第4个区为专业预留区,容量为10G;这4个区可设置每次复原或不复原等保护方式。第5个区为专属区,根据名字指定为某个区的专属,保护方式可随引导区,容量为12G,用于备份驱动程序和不常用软件;第6个区为数据共享区,容量为5G。我们将所有的引导区和备份区设为每次复原;数据共享区不保护,供学生存放数据,但我们不定期清除该分区上的所有内容。但这种保护卡系统,是通过刷BIOS实现的,每一个引导区约需占用500MB硬盘空间,而且相对于独立的保护卡系统来说占用内存较大。由于现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非常快,而且机器配置不同,不可能所有的电脑安装的软件完全一样。电脑软件安装不能追求大而全,为了保证电脑的运行效率,必须针对一个特定机型考虑所能安装的软件,安装软件以常用、够用为度,所以随着课程设置的调整,安装的软件也在不断调整。

5 机房的人员管理

机房管理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益,机房管理人员是关键。对于从事机房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会管理物,也要会管理人。确保机房安全、高效运行,需要机房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基础,包括:从单机、网络到多媒体,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到工具软件以及专门的管理软件等。除此,还需要了解机房环境方面的知识,会处理用户中发生的一些非技术问题。具体要求是:1)熟悉机房环境;掌握有关机房行为管理知识,能处理一般性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关机房规章制度。2)从机房管理的角度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及其应用技能。3)从机房管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了解网络的各个环节,掌握网络的基本软硬件知识,能够分析排除一般的网络故障。4)熟练掌握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对网络管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进行网络规划和管理,并能较好地预防一般性针对网络的破坏行为。5)对于机房中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能够熟练解决。6)对机房中各项设备能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机房中的多媒体设备和软件。7)了解机房计费、监控的原理知识,会使用常见的机房管理系统。需要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要加强对外交流,多向其他高校机房管理人员取经,需要为他们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要建立定期对机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制度,加强内部相互交流,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6 学生上机管理

对学生上机的管理是机房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对学生上机的行为管理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管理。行为管理主要是要求学生遵守机房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机房里的各种设备,保持机房环境卫生,并服从机房教师管理,不做违规的事情。我们制订了《学生上机守则》并上墙明示,对于违反条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个别破坏、甚至偷盗机房设备的学生严肃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罚。机房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保证上机效果。

我们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即给每位学生分配一个上机号码,供大家在校期间上机使用。走廊及机房内悬挂详细的上机步骤说明。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机房管理系统,机房内所有机器都安装了机房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软件,对学生上机的历史全程记录,并可设置每个机房每节课的上机计划,系统将按照计划自动执行。

7 机房教学文件管理

机房教学文件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指对机房设备维修记录、上机实验记录、岗位日志、上机安排等教学文件的建设和整理。这些教学文件对机房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果有一个详细、真实的记录,对机房管理者分析机房的运行能力、使用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研究机房的发展、使用效益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定期按学校要求上报实验室三大报表。机房教学文件的建设和管理也是机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这方面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现在我们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8 结束语

只有进一步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大力配合下,才能使机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机房的使用效益逐步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实践教学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刚.计算机机房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孟晓蓓.高校计算计算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6(1):173-175.

[3]郭伟刚,等.地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运行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06,29(6):545-548.

上一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下一篇:综合诊治犬细小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