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共9篇)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 篇1
《细胞的增殖》教案 保康一中朱金珠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系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适用于高一上学期新课教学,有丝分裂过程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既是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验证,也是对高倍显微镜操作要领的巩固;既是在诸章节中发生迁移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来各种考核的热点话题。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重要的是要明确一个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典型特征。抓住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中前、中、后、末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以利有的放矢。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设置显微观察,模型演示,白板贴图,手绘曲线等环节即是强化学生动手演练,直观、立体、连续、动态地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中重要的几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形为是掌握本节内容的关键,尽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强调细胞是立体的、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但部分学生仍难以建立起立体感和连续运动的过程感。【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3、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构建图像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染色体变化特点。解决方法:
1、用橡皮泥做成染色体模型,在小组白板上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2、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解决方法:动画和图纸并用,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曲线图,讨论呈现的变化。【教学方法】
阅读,演示,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显微镜,有丝分裂演示模型,白板,橡皮泥,图纸,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探讨]象与鼠图片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一个人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情景导学,自然引入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明确目标 问题导学,获取知识
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反馈与矫正 拓展与应用 总结
多媒体展示图片,草原上奔驰的母马和小马 引导学生思考:
1、母马每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如何实现这种结果呢?
2、小马和母马为什么很像呢?这种结果又如何实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增殖》。多媒体展示目标和重难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多媒体展示细胞周期图解 点拨:“连续分裂的细胞”,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视频展示间期及分裂四个时期的动态过程。教师启发学生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变化。
结合屏幕显示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静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各期特点。分组演示: 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固定装片(课前准备六台显微镜,分别分发于各小组)课前在白板上画好各期细胞,学生用橡皮泥粘贴,加强理解 有丝分裂模型模拟演示,并修正讨论结果,启发思考
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领会它是垂直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探究: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引导总结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探究: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
展示总结表格,组织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探究疑问
这一切都是通过细胞增殖实现的。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三种,学生口述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划分依据?)
2、根据图解描述细胞周期:
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观察图解,加深理解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观看视频:有丝分裂过程 小组讨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组织本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以口诀的形式概括各时期特点,并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观察有丝分裂固定装片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小组合作:在白板上用橡皮泥构建分裂各时期染色体 学生代表到讲台前演示操作
用手牵动细线,模拟染色体各时期运动 分组讨论:观察、思考并描述演示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强化巩固
学生在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后,回答问题。学生结合数量变化在事先准备好的图纸上绘制曲线 总结讨论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小组讨论,思考填写 强化口诀记忆并整理笔记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
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通过动画形象的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运用精加工策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运用双重编码策略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课外链接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参与交流
学生记录网址。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和达标训练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练习并讲解回答 评价肯定,增强自信
加强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6—1 细胞的增殖 有丝分裂 【教学体会】
本节课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显微观察培养了学生操作技能,模型的应用直观形象,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手工粘贴以及手绘曲线既培养了学生建立图像和读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又发挥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最后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和双重编码,以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菌株及载体
细胞株与质粒 MEPE cDNA质粒由美国EMORY大学王亚教授馈赠。293T细胞株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研究所。质粒 pLEGFP-N1为BD Biosciences Clontech公司产品,大肠杆菌E.coli DH5α由本室保存。
1.2 主要试剂
PCR产物纯化采用BIO101公司提供的Geneclean II 试剂盒(Cat# 1001-400);质粒提取采用Qiagen公司QIAprep质粒提取试剂盒;限制性内切酶及T4 DNA连接酶购自Takara生物公司。
1.3 PCR扩增、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由质粒上扩增出MEPE cDNA全长,所用扩增引物为:上游引物:5′-CATATGAAGC TGAATGAAGAT-3′,下游引物:3′-GGATCCTTA CATTTGGGGGAGATG-3′,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经Nde I与BamH I双酶切后,克隆到经过同样酶切处理的pLEGFP-N1载体上,得到融合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挑取单克隆进行PCR筛选,选1~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鉴定序列及读码框架是否正确。
1.4 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
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融合率达90%~95%时进行转染。按照Lipofectamin2000操作手册转染六孔板内细胞。转染48h后消化、重悬细胞,10倍稀释后铺96孔板,每孔分别加入800μg/mL G418完全培养基进行克隆筛选,4周后选择阳性细胞克隆进行鉴定、扩增培养冻存。
1.5 MTT检测增殖能力
将生长密度达80%的293T细胞,常规胰酶消化、计数,以5×103密度的细胞200μL接种于96孔板。目的基因组、空载体组,每组3个复孔。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培养1、3、5及7d后,每孔吸出100μL培养基后每孔再加入10μL MTT(5mg/mL),培养箱中继续孵育。4h后,吸去孔内液体,每孔加入200μL二甲基亚砜溶解沉淀。选择490nm波长,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吸光度值并记录结果。
1.6 RT-PCR检测
按照北京华大蛋白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的说明书,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所用的实验器具使用前均需用DEPC水浸泡过夜,去除RNA酶。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p53引物上游:TCAACAAGATGTTTTGCCAACTG,下游:ATGTGCTGTGACTGC-TTGTAGATG。
2 结果
2.1 稳定转染细胞株检测结果
提取稳定转染细胞株总RNA,进行RT-PCR,电泳结果显示两组细胞87bp左右均可见GAPDH扩增条带出现;转染目的基因细胞在110bp处见扩增条带;空载体组在110bp处无扩增条带出现,证明转染成功,细胞可用于后续试验。见图1。
1:DL500DNAmarker;2-3:转染目的基因及空载体细胞中GAPDH表达;4:转染MEPE质粒细胞中MEPE表达;5:转染EGFP细胞中MEPE表达。
2.2 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MEPE转染细胞和EGFP空载体转染组细胞铺96孔板,并分别于1d、3d、5d、7d用MTT法测细胞增殖。从统计结果可知转染MEPE的293T细胞其增殖指数是转染EGFP空载体组细胞增殖指数的1.30倍。见表1,图2。
2.3 RT-PCR检测增殖与迁移相关因子表达情况
p53基因高表达细胞可表现出黏附、增殖、迁移侵袭等方面的生物学行为,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MEPE蛋白与转染空载体细胞中三种基因的表达,从PCR产物电泳图及实时荧光扩增曲线两方面比较三种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表达。
1.DL500DNAmarker;2.转染MEPE细胞中p53表达;3.转染空载体细胞中p53表达;4.DL500DNAmarker;5.转染MEPE细胞中GAPDH表达;6.转染空载体细胞中GAPDH表达。
3 讨论
MEPE是小型N端连接整合素家族蛋白成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SIBLING家族成员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相关。Lee JL等[4]人发现骨桥蛋白(OPN)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4相结合,可以使结肠癌HT29细胞加速增殖并提高转移潜能。Sharp JA等[5]人发现骨唾液蛋白(BSP)可以在体外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染IBSP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注射裸鼠后肿瘤形成速度加快。Khodavirdi AC等[6]人在两株前列腺癌细胞中提高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OPN有增加细胞侵袭的能力,在小鼠成瘤模型中观察到高表达OPN的前列腺癌细胞侵入血管的能力增强。对大量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SIBLING蛋白家族成员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作为可溶性分泌性蛋白因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基质中,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4、整合素受体、金属蛋白酶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在肿瘤细胞的黏附性、趋化性、抗凋亡、侵袭、迁移、不依赖支持物生长等恶性生物学特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转移以及预后不良相关。
在SBLING家族中对于MEPE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较少,与其他家族成员在结构上高度同源的MEPE是否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有影响,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伴有MEPE蛋白的高表达,而且发现这些高表达MEPE蛋白的肿瘤同时也表现出高的转移倾向,且其抗电离辐射等抵抗DNA损伤诱导能力与MEPE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本实验结果证明提高MEPE蛋白表达水平可影响细胞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证实其作用机制是通过P53蛋白信号通路实现的。因此临床检测MEPE表达可对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做出预测,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而且检测MEPE的表达水平还可监测肿瘤治疗的预后,为肿瘤基因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虽然目前基因治疗尚未临床普及,但其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在人类攻克癌症,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上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Rowe PS,De Zoysa PA, Dong R,et al.MEPE, a new gene expressed in bone marrow and tumors causing osteomalacia[J].Genomics,2000,67(1):54-68
[2]Bellahcene A, Castronovo V,Ogbureke KE,et al. Small integrin-binding N-linked Glycoproteins(SIBILINGs):multifunctional protein in cancer[J].Nat Rev Cancer,2011,8(3):212-226
[3]Fisher LW, Fedarko NS. Six genes expressed in bones and teeth encode the current members of the SIBLING family of proteins[J].Connect Tissue Res, 2009, 44(Suppl 1):33-40
[4]Lee JL. Osteopontin promotes integrin activation through outside-in and inside-out mechanisms:OPN-CD44V interaction enhances survival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cells[J].Cancer Res,2007,67:2089-2097
[5]Zhiyong Mi, Hongtao Guo and Paul C Kuo. Identification of osteopontin-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 in a mouse model of human breast cancer[J].BMC Research Notes,2009,2:119-127
胃癌细胞增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篇3
关键词:胃癌 细胞增殖 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0-01
1 与胃癌相关的癌基因
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子、基因转录调节因子核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等几大类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基本调解方式,而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因子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已知与胃癌相关的癌基因有:c-myc、ras、hst、c-erbB-2、K-sam、N-myc、met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在肿瘤的启动、促癌以及进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可引起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转化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最终导致胃癌的形成。
1.1 c-myc基因。原癌基因c-myc是c-myc基因家族的三大成员之一,c-myc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8q24),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癌基因,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调节细胞周期并参与细胞凋亡,具有刺激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促进增殖和凋亡的c-myc蛋白功能在同一区,并且c-myc表达只提供一个启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信号。当某些抑癌基因存在或生长因子(如IGF-1、L-2等)缺乏时,c-myc蛋白可促进细胞增殖,使细胞“永生化”,从而加速细胞增殖,引发肿瘤。研究指出c-myc蛋白随着胃癌组织恶性转化,其阳性率逐渐升高,在胃癌中阳性率最高,表明c-myc蛋白过渡表达与胃癌组织恶性转化有密切关系,c-myc基因异常表达对胃癌凋亡起一个重要调控作用。
1.2 Ras基因家族。在人类基因中,Ras基因家族包括3个功能基因,即H-Ras、N-Ras、Ki-Ras基因,编码分子量为21kDa的蛋白质,称P21蛋白,P21蛋白在细胞质内合成,经翻译修饰后与类脂结合,然后从合成部分转移到质膜,定位在细胞膜的内表面。当Ras基因发生点突变而活化时,P21蛋白可为细胞生长传递持续性促有丝分裂信号,导致细胞不断增殖,从而诱发肿瘤的发生。Ras基因参与对细胞增殖的调控,P21蛋白在肠化、不典型增生的胃粘膜上皮中均有阳性表达,提示Ras基因的激活与细胞增长、增殖有关,特别是H-Ras基因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其所编码的蛋白质RasP21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生化的功能,它的异常表达对细胞恶变和胃癌的恶性表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细胞中存在的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值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他编码的蛋白往往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遏周期进程的作用,如果抑癌基因突变丧失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则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过度增值。已知与胃癌有关的抑癌基因有Rb、P53、DCC、APC、MCC等等。P53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
2.1 p53基因。p53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上,具有转录因子的活性,编码一个分子量为53KD的核磷酸蛋白,在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分为两种类型: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对细胞分裂与增殖起负调控作用,是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的p53蛋白不能引起细胞增殖的停滞或凋亡,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肿瘤发生。野生型p53,其所表达的p53蛋白属于DNA结合蛋白家族,是细胞周期G1期检查点的关键成分,对DNA的复制起监视作用,当p53基因突变时,其球形构象发生改变,失去与细胞结合的特异位点,细胞即失去自身监视作用,因此突变型p53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为恶性细胞的形成提供良机。P73基因是近年发现的p53基因家族新成员,其产物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但p73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真正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2.2 PTEN基因。PENT基因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23.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一方面通过脂质磷酸酶活性抑制细胞生长和调节凋亡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其蛋白酪氨酸磷脂酶等,影响细胞的粘附、聚集,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PTEN基因表达缺失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在胃癌的进展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其下调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进展、生长、分化和血管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2.3 p21基因。P21基因定位于染色體6p21.2。它抑制多种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CDK)的活性,从而使细胞生长停滞。研究表明p21表达缺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器重要的作用,与胃癌的分化、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预后有关,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多癌基因的协同表达,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和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其基因的改变有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胃癌相关基因被发现,这些基因为阐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胃癌的发生风险评估、诊断、预后判断、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更多的与胃癌有关的基因尚需进一步发现与探讨,它们将为进一步阐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治愈胃癌提供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梁庆模.胃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J].2006(22)
《细胞增殖》教案 篇4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选自《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讲述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体现了微观生物学知识。在学生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围绕“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个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提供平台,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的四项要求: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②面向全体学生;③倡导探究性学习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解释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主要原因;
(2)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2.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数学方法探究细胞生长极限的问题;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归纳、推理、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规律。
3.情感与价值目标:(1)让学生体验模型实验法对获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两个活动来研究“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的问题。
难点: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中学生提出预测、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不能完全离开实物的支持,且以往学习中较少涉及到细胞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而且七年级学生对“细胞大小与外界物质扩散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设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实验材料:酚酞琼脂块、氢氧化钠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师展示课件,指导学生用实验材料按活动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效果预测: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由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逐步过渡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二)教法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引导探究型学习,做中求学)
(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反馈法等)
①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两项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
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所获得数据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处理,共同得出结论。
④课堂习题检测使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进行教学反馈。
(三)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等)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以“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这一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②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
③指导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从而得出结论。
(四)重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的落实方案: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引出问题“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较小的细胞与其物质代谢的关系。
细胞增殖的过程? 篇5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点,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诞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诞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必须强调指出,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活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点。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育以及遗传的基础。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多糖
白术粗多糖:选用来源于湖南平江的新鲜白术,干燥制成白术粉,再用TQ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湖南省浏阳医药设备总厂生产)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白术粗多糖。
白术纯多糖:用常规方法将白术粗多糖去淀粉、去蛋白、除色素等杂质后,装入Sephadex G-100层析柱中,用pH7.2的磷酸缓冲液(PBS)洗脱,冷冻干燥后得到白术纯多糖。
复合粗多糖:以白术、黄柏、党参、苍术、陈皮、山楂、马齿苋为原料在80℃烘干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粉碎。提取方法同白术粗多糖。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蓝(MTT),GIBCO公司RPMI-1640培养基;Sigma公司Con A、SDS;上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淋巴细胞分层液;日本Bio-Rad 550型酶标仪。
1.3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选择胎次、体重相近(5.30±0.25kg),健康状况良好的21d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1)对照组(CK);(2)0.3%白术纯多糖添加组(PPAM),(3)0.6%复合粗多糖添加组(CCP),(4)0.6%白术粗多糖添加组(CPAM),(5)抗生素组(15%金霉素150mg/kg+4%黄霉素50mg/kg)(ANT)。试验期为14d。根据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并参照NRC(1998)[6]营养需要推荐及饲养标准配制日粮(见表1)。按断奶仔猪管理方案进行饲养,每次饲料添加量以吃饱后槽内略有余料为度,自由饮水。
注:每千克日粮中提供:维生素A11000IU;维生素D31100IU;维生素E 16IU;维生素K 1mg;泛酸6mg;核黄素2mg;叶酸0.8mg;尼克酸10mg;硫胺素0.6mg;生物素0.08mg;维生素B120.03mg。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试验(MTT法)[7]
(1)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无菌条件下颈静脉采血,体外肝素抗凝(20IU/mL)。采血2h内应用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将抗凝血样用Hank,s液稀释一倍,小心加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2000rpm离心10min,吸取中间云雾状白细胞层,用无血清RPMI1640营养液洗涤3次至悬液澄清为止。经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最后加入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活细胞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2.5×106/ml。(2)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测定:将稀释成2×106/mL密度的淋巴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上,每个样设12孔,每孔接种100μL。于37℃、体积分数为5%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69h,各孔轻轻吸去50μL上清液,再加入1mg/mL MTT溶液50μL,继续培养3h。每孔加入10%SDS-0.01mol/L HCl 100μL,置培养箱孵育2h,室温放置30min,用酶标仪测OD570值。试验组各孔的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大小以扣除空白组平均值的OD570值表示。
1.4.2 细胞因子测定
(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白细胞介素(IL-1、IL-2和IL-8)采用放射免疫法,用γ计数仪(中国科大中佳公司GC-300型)测定,试剂盒购于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ELISA法。
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处理后,用SAS8.0中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早期断奶仔猪淋巴细胞增殖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白术纯多糖组、复合粗多糖组和白术粗多糖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比对照组分别高(P>0.05)出了32.61%,23.91%和28.26%;比抗生素组分别高(P>0.05)出35.56%,26.67%和31.11%。其中白术纯多糖组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
注:标注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各组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
白术纯多糖、复合粗多糖和白术粗多糖组早期断奶仔猪血清IL-2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92%(P>0.05)、21.72%(P>0.05)和20.16%(P>0.05),与抗生素组比,分别提高20.60%(P>0.05)、27.75%(P<0.05)和26.10%(P<0.05)。白术纯多糖组、复合粗多糖组和白术粗多糖组早期断奶仔猪血清TN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1.43%(P<0.05)、23.81%(P<0.01)和11.90%(P>0.05)。复合粗多糖组TNF浓度也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各组间早期断奶仔猪血清IL-1和IL-8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3)。
注:同行数据中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与分析
3.1 多糖对早期断奶仔猪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淋巴细胞转化率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报道,黄芪多糖,当归多糖,芦荟多糖,蘑菇多糖等均能促进血液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8,9,10,11,12]。本试验发现多糖均对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白术纯多糖显示出明显增高的趋势。抗生素组的效果最低,说明抗生素组不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3.2 多糖对早期断奶仔猪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调节和决定免疫应答的性质,它们涉及免疫和炎症的每个环节。机体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外来微生物,而其机制大部分是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
IL-2具有广谱的免疫增强活性,可诱导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具有促进NK细胞功能与释放干扰素,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白术纯多糖、白术粗多糖、复合粗多糖均有提高IL-2的趋势(P>0.05)。这与任汉阳等[13]和马岩等[14]报道是一致的。任汉阳等报道大剂量的黄精粗多糖能显著升高阴虚模型小鼠血清中IL-2含量(P<0.01)。马岩等报道黄蘑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和IL-2的活性(P<0.05)。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的细胞因子,而且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与急性炎症反应之间的一种重要介质。饲喂血浆蛋白粉和特异性免疫卵黄日粮可以提高断奶仔猪血清中TNF含量[15];共轭亚油酸(CLA)能促进超早期断奶仔猪血清中TNF-α和IL-2的分泌[16];朱于敏等[17]实验发现灌喂储存期为3d酸奶的小鼠脾脏TNF水平分别较0d酸奶的对照组升高了8.04%、10.35%和9.70%。血清IL-2水平升高了23.11%(P<0.05)。本研究发现,白术粗多糖、白术纯多糖和复合粗多糖能提高血清中TNF-α的含量,其中以复合粗多糖效果较好。这与上述报道的效果是一致的。
4 结论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 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细胞增殖;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22-02
案例背景:
在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推行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最近两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又如春风般吹进全国每个校园。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来在美国日渐流行、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由英语“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顾名思义,所谓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反转传统课堂模式的新教学模式,因其“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越来越被教师青睐。它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相比,主要有教学手段的先进化、先学后教的預习化、学生合作的小组化、教师角色的导师化等特点,这与以往导学案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效。在此基础上,我结合日常的生物教学实践开展翻转课堂的尝试与探索,通过一节课浅谈一点体会。
案例描述:
本节课授课时间为2015年1月8日,授课内容是“必修一:细胞增殖第2课时”,其主要内容为概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并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明确计数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并绘制曲线,在知识落实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对本节课设计如下:第1课时结束教师在班级群共享自制微视频《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计数及曲线绘制》,学生课前完成微视频的学习。在学生看完微视频之后,要求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并进行在线答疑。同时,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前置作业,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课上,展示前置作业情况统计、表扬在线答疑中积极提问的学生,指出前置作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展示本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时期画图,并展示、以抢答形式交换评价。接着视频播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学生观看后将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对应植物细胞各时期贴好,以抢答形式找异同。然后通过微视频中学的知识对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计数,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曲线。最后小结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习题巩固,情感升华,结束课程。
案例反思:
一、我的收获: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
1、“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本节课,利用微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这种氛围下可以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安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导师,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本节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前置作业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和学生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另外也可以根据课上的时间、学生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题目,根据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同一个问题者将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规模控制在6人内。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子问题的探索,最后聚合在一起进行协作式整体探究。当问题涉及面较小、不容易进行划分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对该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再进行协作探究。同样也可以把问题在课上抛出各小组探究后以抢答形式回答。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就有了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3、“翻转课堂”使教师组织教学、管理课堂发生转变。
这节课分为两段即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课,自学质疑课上,学生通过教材自学、视频助学、在线交流等环节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的结果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训练展示课上,老师不再一厢情愿的设计问题和讲解,而是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分析,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教师能更多地抓住学生学习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师生信任度提高,师生合作实现了真正开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另外,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实施翻转课堂后,许多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再发生,课堂管理的重点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而是怎样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参与学习,课堂管理方向和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节的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翻转课堂”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教书育人”,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如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则会事倍功半;导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大转变,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这些。
二、个人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前置作业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体现出一种由易到难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梯度。
2、前置作业上的問题要少而精,针对重点难点设置,不应太多,太碎。
3、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不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要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在使用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用前置作业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在网络平台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主题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指导和督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展示。
3、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教师要清楚在何时点拨、点拨哪些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4、在课前设计时,要根据大多数学生共同困惑的问题进行课前预设,要能根据课堂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反馈调整,不能让前置作业成为牵制学生的“缰绳”。
前置作业的设计与使用应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前置作业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前置作业的使用方面
1、前置作业的内容设计是在阅读《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后的精编成稿,但因为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另外加上对“翻转课堂”仍处于摸索阶段,有时导致前置作业成了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不能很好的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讨论学习。
2、由于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及学生传统学习方法的限制,一时间很难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转变成教师的导、学生自学。学生多半将前置作业当做预习案处理,在书上找答案。
四、我的感想:
通过这节课我加深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也认识到前置作业制作使用对教师的导的重要性,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行动中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俗话说“理念决定高度”,有了理念,才使我们所做的一切变得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具备了以后发展的方向。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积极的认识新事物,接触新事物,并进行切身的实践,让自己做符合时代性的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张金雷 王 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 张跃国 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细胞增殖》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的意义,了解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点及其各时期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规律,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深刻理解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具有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着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及绘制生物学图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微观把握生物体的变化和细胞增殖,进一步认清和反对“神创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
二、说教学内容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的第二节,前一章介绍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本章的第一节又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讲细胞的增殖,这样安排具有逻辑性,学生只有在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之后,才能更好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项生命活动,最后的细胞增殖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细胞就像一个生物体一样,要经过生长、衰老、死亡的阶段,从而理解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知识基础。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 篇9
1.(2020·天津,8)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2.(2020·山东,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3.(2020·浙江1月选考,16)下列关于用不同方法处理与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培养,会使M期细胞减少
B.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不影响G1期细胞进入S期
C.用促进细胞分裂的试剂处理,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
D.用仅含适量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培养,S期细胞的数量增加
4.(2018·全国Ⅰ,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2020·北京,5)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
6.(2016·海南,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7.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2n)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中1代表囊泡,2代表细胞壁,3代表纺锤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断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B.图乙细胞中的2是通过1与赤道板融合而形成的C.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将会阻止图丙细胞的继续分裂
D.若用秋水仙素抑制3的形成,则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不能正常分裂
8.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1和图2为核DNA数量变化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对应图1中曲线的CD段,对应图2中曲线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9.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数量,则c→d过程细胞中核DNA数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数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数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数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数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10.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11.(2019·海南,22)若要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适宜的材料和染液组合是()
A.大蒜根尖细胞,龙胆紫溶液
B.玉米根尖细胞,台盼蓝染液
C.菠菜叶肉细胞,碘液
D.番茄果肉细胞,吡罗红染色剂
12.如图是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现象明显
13.(2020·山东高三模拟)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
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
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cyclin
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
B.cyclin
E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C.若将G2期和M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期的时间会提前
D.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
14.(2017·全国Ⅲ,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D
2.C
3.A
4.C
5.D
6.C
7.C
8.D
9.D
10.C
11.A
12.C
13.B
14.(1)分裂 分裂间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细胞的增殖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61细胞的增殖教案10-26
细胞增殖08-13
细胞增殖抑制08-15
细胞增殖与凋亡09-09
细胞增殖课后反思07-18
细胞增殖实验方法08-27
大鼠成骨细胞增殖07-16
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研究论文05-20
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07-09
生长增殖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