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工作建议(精选8篇)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1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旅游市场监管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坚持围绕部门职能,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内部协调和外部联动,实现共同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工商部门一定要“明己责”、“定准位”,职责内的要主动参与、积极介入、大胆作为,在旅游市场树立工商执法形象和权威,实现有所为、有所位;职责外的要多呼吁、多协调,当好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助手,积极建言献策,依托自身职能优势,排忧解难,助推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管理者的作用,建立旅游景区管理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做到监管重心前移,建立完善旅游景区管理者在旅游市场主体准入、规范经营行为、消费维权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机制,形成齐心同力、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新时期旅游市场监管理论研究,创新监管机制和手段,提升监管效能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方式方法、体制机制、法律体系等的研究和归纳,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旅游市场概念的把握上,既要考虑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也要考虑市场的区域范畴(景点、景区、核心景区、旅游城市等);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的设置、监管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要充分考虑部门力量整合、执法优势互补、联动机制的建立和消费维权的便捷等问题。
三、厘清部门职责,完善市场监管指导规范,确保依法高效行政
要围绕国务院“三定”方案和工商部门职能,以《旅游法》、《旅行社条例》为主要依据,按照“六分四定”的原则,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即将涉及的具体职责总体分成“市场主体准入、违法行为查处、商标广告监管、合同监督与信用、消保维权、其他”等六大类别,将工作性质确定为“组织(牵头)、监管、执法、服务(包括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商标注册与驰名商标认定保护、信用建设、消保维权等工作)”等四种类型,逐一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工商部门在旅游市场监管中的职能定位,同时明确工商部门内部企业注册、市场、商标、广告、消保、竞争执法等条线的职责范围,制定旅游市场监管的具体指导规范,做到工商部门内部各条线职责分工清晰,职能部门之间不交叉、少交叉,有效解决“市场监管”到底“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避免出现工商部门“包打天下”,内部市场条线“统揽全责”,从而增强监管执法工作的专业性、条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遏制以往存在的“繁杂乱位、重叠交叉”等现象,确保依法依规、高效行政。
四、建立高效统一的执法维权体系,发挥消费维权生力军作用,树立工商部门新形象
在充分发挥各地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品牌效应和优势作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努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和12315“五进”工程,逐步建立跨区域的全国统一监管协作平台和消费维权网络,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共享,方便广大消费者就近投诉、就近解决消费纠纷,从而树立工商部门在旅游市场监管中的良好形象和执法权威。
五、推进市场主体信用建设,丰富市场监管方式,营造诚信经营氛围
在依法加大对旅游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日常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积极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业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资源,形成各部门、各层次、各条线、各类应用之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并运用信息公(警)示、信息共享和信用约束等手段推动行业及旅游经营者自律自治,增强旅游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助推旅游产品品牌形象整体提升。
六、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市场监管手段的技术含量,实现监管方式现代化依托现代化通信网络平台,提升市场监管的科技含量和实际效能,加快推进“移动工商”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金信工程”业务处理能力,建立移动监管执法系统,运用无线虚拟专网把监管执法延伸到执法现场,使基层一线监管执法人员能够运用更加快捷、高效的管理服务手段,使基层工商干部通过移动终端无线访问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开展移动办公、现场监管、信息查询等,确保工商部门在旅游市场监管中更好地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
七、深化合同监管职能,加大旅游格式合同监管力度
旅游合同是旅游市场交易与服务活动必不可少的载体,工商部门依法履行合同监管职能是新形势下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积极制定和推广运用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可借鉴和吸收全国各地合同监管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精髓,适时修改和完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一步丰富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内容和途径,从而强化涉及旅游的格式条款的事前监管,遏制“霸王条款”,以合同约束和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促使旅游经营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自律、诚信守约。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2
1 牲畜交易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1.1 牲畜交易市场主要完成交易职能,
各地在选址上基本达到要求, 并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开展了交易业务, 促进了畜禽的流通。但在实际运营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市场的基础条件尚未达到要求, 有的市场无围墙, 有的市场无隔离场, 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 无检疫室等。
1.2 检疫手段比较落后。
所有市场基本处在感观检查阶段, 检疫结果不确实, 特别是处在潜伏期的病畜更难发现, 存在一些隐患。
1.3 上市牛耳标佩带率尚未达到要求, 无耳标现象时有发生。
1.4 市场场主不配合工作。
受暂时利益驱动, 以影响收入为由, 不执行牲畜入场程序, 给整体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1.5 市场管理不到位。
相关部门配合不好, 有些工作措施得不到有效执行。
1.6 各地执行政策办法不统一, 行动不同步。出现严松之别、
理解偏差, 特别是相邻市场入场条件把关不严格, 导致进场动物严少、松多, 管理严的市场场主有意见, 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
1.7 成交牲畜离场检验项目开展的不多。
大部分成交牲畜没有经过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的化验室检验程序就进行调运, 存在传播隐患。
1.8 交易市场缺乏隔离观察舍, 大部分交易市场隔离观察舍不足,
对成交的牲畜观察时间不够, 有的隔离观察舍成了牲畜储存舍, 一旦采购够一车就起运。散户购买的牲畜直接运回饲养地, 很少进行观察, 极易输出或引进疫病。
2 措施及建议
2.1 加强对交易市场防疫条件审核, 对不符合条件的市场,
坚决予以关闭。新建的不合格的不予审批。
2.2 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
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生物安全, 对没有产地检疫证明和免役标识的牲畜, 一律不准进场交易, 严把入场关。
2.3 认真执行市场检疫程序,
做到检疫到位, 成交外调牲畜开展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等病的检验项目, 做到发现早, 处理快,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2.4 加大检疫监督的基础设施投入, 提高检疫水平。全力争取,
加大检疫监督资金的投放, 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 引入快捷检疫技术, 增强工作实力。增设检验项目, 提高检疫效果, 确保运出、运入动物安全无疫。
2.5 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建设。从产地检疫入手,
强化报检点基础设施建设, 做到有点、有人、有电话、有检疫设施, 开展具体工作, 争取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采取现场把关养殖户和经纪人提前报检相结合的产地检疫模式, 真正做到从产地到市场的配套检疫完全到位。同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 在识读器的识度功能上进行升级提高, 确保追溯体系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能流于形式。
2.6 进一步明确市场管理职责, 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严格规范业主行为, 统一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程序。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咨询;市场功能;立法思考;监管建议
通过完善立法和完善、放松监管,力求在保持证券市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相关改革,使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促进证券交易的专业性和效益的增强,促进我国证券行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善市场监管。
一、通过完善立法发挥市场功能
1.“买者自负”入证券法
买者自负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在银监会发布一些行业规则中也有明确规定,但是却并未上升至法律层面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买者自负必然会逐渐深入人心,将其写入证券法,有利于以法律带动行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投资者衡量自身实力和市场发展趋势,谨慎投资,从立法层面引导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证券机构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毕竟市场有其趋利性和滞后性,因此,证券业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该及时而准确地更新相关产品、服务的信息,并全面说明其存在的风险,使客户掌握投资必要信息。
2.证券投资咨询者写入证券法
证券投资咨询有两种形式,均为证监会发布的规定中确立,即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这一举措明确了证券研究的作用以及在证券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笔者建议,在证券法中写入这两个概念,给予证券研究业务以法律形式的肯定,一方面,此举能够使证券研究工作真正进入证券服务行业的明面之上,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明确其责任,使得顾问与分析师均能够拥有正当的市场地位,从而能够为客户更好地分析和建议,有利于证券市场更为科学,促进行业信息的传播,强化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法律角度规范证券服务者的行为,防止其传播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而操纵市场、造成证券市场的混乱和畸形。
3.从立法层面将证券投资咨询撤出行政管制
证券行业发展之初,为了行业的稳定,证券投资咨询被《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纳入到了行政管制之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稳定发展,该《办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反而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立法方面却严重滞后,未能及时反应这一市场需求[1]。因此笔者建议,将其撤销,废除其法律约束力,从而将证券投资咨询行业从行政管制中拉出,不再受行政机关的过多掣肘,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将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办法》的立法层级提升,稳妥地放松对该行业的管制,合理监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二、加强监管,放松管制
1.放开资金运用限制,允许投资
一直以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受着较强的行政管制,机构自有资金的运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证券投资。《证券法》并未禁止咨询机构进行投资,甚至已经允许其在利益冲突防范得当的情况下买买股票,但是《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办法》却禁止咨询机构进行投资,这种限制实际违背市场交易原则,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是违反证券行业发展规律和法律精神的。因此,笔者建议,放开此种不公正的限制,允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合理控制防范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自由使用其自有资金,不受禁止投资的限制,也解除其他用途限制,降低门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借鉴国际经验,修改代理理财限制
《证券法》中一些规定依旧过于保守,未能完全跳脱计划经济,对市场完全信任。市场的确存在缺陷,但是证券投资咨询是应运市场需求而生的,客户找寻咨询机构并非仅仅是为咨询,更多时候是想将资金委托给机构进行证券投资,依靠专业人士进行市场博弈。但是由于法律对于咨询机构委托投资的种种限制,使得证券法实际成为咨询公司运行的法律障碍,其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客户也无法完全相信机构,更容易导致客户设计投资不当,导致结果不佳,最终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产生不满[2]。我国台湾地区便允许咨询机构集顾问与委托投资于一身,对于咨询机构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在追寻稳定的基础上,大陆也可进行试点改革。
3.鼓励证券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进行合作
证券经纪人在证券相关规定中均设定为自然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为证监会许可的业务咨询资格,相对于自然人而言,其专业性和服务能力都较为突出,况且规格较大也更利于监管,如果能够促成咨询机构与证券公司合作,将经纪业务与咨询业务以更好的方式融合,就能够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价值将更能得到体现,其业务范围会相应扩大,规模也能够显著提升,从而收入等也会相应增加,而监管方面的难度则会相应降低,一旦发生破坏市场的行为,在确定责任主体和追责方面,难度会大大降低。而为了控制风险,则可以采取限制经纪公司设立条件或者限制合作条件等配套措施,使得改革的同时,不动摇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
三、结语
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引起相关领导的认识,以及吸引更多的经济学家、法学家、行业资深人士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力求改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孟繁永.《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J].中国证券报,2015- 11- 02(A24).
[2]中投证券法律合规部课题組.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的法律规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5,(4):40- 49.
作者简介: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4
一、建立进货渠道备案制
食品经营户在食品购进、销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第33条之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在进货渠道上严格履行查验职责,即进货时索取并检查供货单位或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实施索证制,查验食品质量,按批次向供货人索要质量合格证明,并对商品包装上的标识以及内在质量进行检查或抽查,以保证食品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应该要求食品经营户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印制统一的《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要求进货台帐上记载:货物来源地、生产厂家名称、商品数量、价格、商品名称及商标名称、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相关内容;《销货台帐》记载:销售对象、地址、销货数量等相关内容。实施进货渠道备案制,既坚持了市场监管“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也实现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向“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转变。同时,由于对进货有台帐记录,因而使工商机关在市场监管中可及时掌握辖区内的食品市场动态,一旦出现问题则可及时处理。这样,就可一方面从进货环节和来源上建立起食品安全过滤机制,使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另一方面又可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其市场信誉。
二、实施抽检查处公示制
在建立进货渠道备案制和自检抽检把关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实施抽检查处公示制,以强化有效监督。也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食品经营户所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在公示栏内进行公示,让全社会关注食品质量问题,对检测出来的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不合格的食品,可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实行问题食品召回制。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要求经营者迅速查清销售食品的去处并及时予以召回,并妥善处理因此产生的消费纠纷,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和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该没收的没收,该罚款的罚款,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三是实施查处结果通报制。一方面对于涉及厂家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我们可依法通报给质检部门,由质检部门端窝除根或责令整改,切断不合格食品产生的源头;另一方面,根据经营者记载的产品来源地,如属于在辖区外进的货,则应及时将检测结果以书面形式连同行政处罚情况通报给有管辖权的工商部门,以实行横向联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共同搞好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四是实施不合格食品退出机制。可以相信,只要我们把上述四种方式综合地予以运用,并及时在权威的媒体上进行公示,其产生的力量就必定是巨大的,足以使失信公众者,付出血的成本。
三、严格市场监管责任制
市场监管员工作职责 篇5
一、在队长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负责地开展辖区卷烟市场的打假打私、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和市场监管工作;按线路、周期完成市场巡查、同级监管、《专卖监督管理服务册》的管理使用任务。
二、在工作中认真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卷烟零售户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将服务贯穿于管理中,树立烟草专卖执法良好形象。
三、依法对本辖区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搜集案件线索,加强日常监管,有效规范零售户的经营行为;增强内管意识,加强对销售终端行业经营行为的监管。
四、负责案件材料的初步审查,制作现场勘验笔录、询问笔录以及填制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单等相关执法文书,并负责做好与案件有关的影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五、做好辖区内行政许可的初查、实地查验、资料收集、文书传递和政件送达工作。
某县市场监管局工作汇报 篇6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改革攻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三减三办”举措,企业开办时间0.5个工作日。市场登记自助一体机投入使用,城乡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实现“智能办”“随时办”。(二)战略驱动,创新创优成果显著。
出台《秣陵县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保护奖励办法》,秣陵石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国家批准筹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65件,同比增长85.35%,居全市前列。(三)底线思维,三大安全紧紧守牢。
县委巡察办食品安全“背包式”巡察顺利结束,西游坪镇和迎驾贡酒公司成功创建“食安基特”品牌12个,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全年未发生安全事件。(四)群众导向,市场秩序公平有序。
创建放心满意消费示范单位319家,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联合开展“四费”专项整治,查办各类案件186件。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抓改革优环境,在服务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
1.深化商事改革不停歇。一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畅通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简化分支机构登记手续,落实企业登记
珠三角“一网通办”,优化企业登记7X24不打烊服务。二是促进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在企业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等更多环节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公章和电子发票。
2.帮扶企业发展不含糊。一是加快企业档案电子化建设,定期归集档案数据,方便企业档案“随时查”、“
容易查”。二是继续开展“四送一服”包保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开展专利贷款、股权出质等融资贷款服务,商标权质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
(二)提质量强动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转型升级。
1.夯实质量基础。
一是对标“秣陵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要求,全力推进标准、质量检测、质量保证三大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核准地理标志用标企业监管和换标力度,秣陵石斛专用标志申报使用覆盖率达到60%。三是开展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完成生产流通领域商品任务100批次,着力提升秣陵县开发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2.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建成出租汽车计价器(使用)检定装置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力争推动发布省级地方标准2项,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2家。3.净化知识产权生态。一是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10件、商标注册65
1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保持专利创新、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二是充分发挥市县知识产权奖补资金激励作用,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三是持续开展市场清源秣陵石斛市场保护行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维权调解和法律援助,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三)保安全守底线,在提升群众安全感上履职尽责。
1.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一是夯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等食品安全监管行动,结合“武穆山人家”创建验收,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二是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力度,按照14.5批次/千人标准,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9010批次以上,每月开展1次快检车下乡活动。三是坚持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培育创建“食安基特”品牌101个,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
2.坚守药械化安全底线。落实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领导机制,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稽查行动,强化开展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严控药械安全风险。推进“规范药房”“示范药店”建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率100%,新创建示范药店15家。
3.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继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点领域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推动特种设备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做好
AA市电梯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实施网上监管、精准监管,确保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四)严监管促公平,在维护市场秩序上积极作为。
1.民生实事项目主动有为。一是加大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力度,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检查,加强水电气行业和涉企业收费检查,推动各级降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抓好放心满意消费创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宣传引导,培训放心满意消费单位310家以上。
2.重点领域执法雷霆出击。深化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7
1 存在问题
1.1 市场内的活禽散养户较多, 规模场户较少, 导致在出笼前的监管方面难度较大。
1.2 目前活禽检疫没有检疫标识, 很难区分活禽是否检疫。
1.3全县所有活禽交易市场普遍存在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而《动物防疫法》只授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但并未授权对不符合条件的交易市场如何处罚。
2 意见建议
2.1 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的清理整顿
进一步做好活禽经营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 强化市场监管, 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对非法经营场所, 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对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市场, 要责令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限期改正;据不改正的, 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2.2 严格活禽经营市场开办条件
要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要求, 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对活禽经营市场做到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及动物防疫等相关条件。落实对活禽经营市场的监管责任制, 加强对活禽经营市场的巡视监督, 督促指导活禽经营市场主办单位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定期休市等制度, 特别是要严格落实活禽经营市场休市消毒或市场区域轮休消毒制度, 原则上活禽经营市场每半月至少休市一次, 每次至少休市一天, 期间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彻底做好市场的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2.3 严格活禽市场准入
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活禽市场检疫监督和管理, 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活禽及禽类产品行为, 严禁未经检疫、没有检疫合格证明或证物不符的活禽上市销售, 确保上市活禽及禽类产品的卫生安全。及时督促市场内活禽经营者建立购销台帐。
2.4 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确认程序, 加大举报疫情核查力度。活禽经营市场发生禽只异常死亡或出现可疑临床症状时, 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2.5 健全应急机制,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 篇8
一、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适应核电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截至2008年底,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11台,国务院核准在建或即将开建的机组有26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机组17台,合计54台机组。据此计算,到了2012年,我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到或超过法国、日本的核电规模,成为核电大国。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与美国现有核电机组规模相当,进入世界前二名,成为核电强国。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核电发展处于运行与建造并重的阶段,运行机组的数量较多,建造机组的数量极大,这给核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我国作为核大国,研究性反应堆和其他核设施,特别是老旧核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历史遗留的放射性废液、废物和乏燃料等的贮存条件也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量大面广的放射源,均给辐射监管部门提出了严峻挑
战。
二、严格有效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在为我国核电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监管
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核安全局负责核设施安全监管、卫生部负责放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局负责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环境监测。经过几轮政府机构改革,最终确定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20多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在核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监管、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工作,保障了核设施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核电技术设备引进、汶川地震应急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核电良好的安全状况充分印证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有效。从1984年10月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开始对核电进行监督以来,我国核电站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均处于受控状态。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站尚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故,安全状况良好。这一方面得益于核电建设和运营单位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核安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三、监管力量的不足和技术支持平台的缺乏,将严重制约监管职责的履行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不适应核电发展的形势需要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核能事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与其他核能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监管体系不够顺畅,力量严重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职责的履行。目前,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除包括国外相同机构的职责外,还负责核安全设备、辐射环境监测和电磁辐射的环境监管职能,但部机关核安全管理司加上直属的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六个地区监督站,总人数才300人左右,与核电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法国、日本各有50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2000人左右;美国有104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3900人左右。监管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给在役和在建、新建核电厂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在役核电厂每年大修期间的装载核燃料、机组临界等控制点,均需监管部门对业主提交的申请方案进行审评,并派监管人员在现场进行连续监督。如监管人员不能到位,将直接影响机组的核安全风险控制和大修时间,进而影响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能力支撑平台缺乏,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升。按照国际成熟实践,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深入到设计、建造、运行的第一线,对设计进行独立的核算验证,对设备可靠性进行技术审查,对核电厂建造、调试、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督,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影响进行独立的技术评价。但是,由于目前能力缺乏,缺少独立的安全审评、核算验证、试验、检验的必要装备和能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尚不能开展深入的技术审查和独立验证。而核电厂业主,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法律的适用主体上,都不可能也不可以代替监管机构来建立类似的技术支撑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机构和队伍建设。面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力量。如可以在环境保护部下,考虑设立部管局——国家核安全局(副部级);可以适当增加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数量。与此对应,根据工作职责的加强和工作任务的增加,逐步适当增加人员,在2012年,国家核安全局系统人员总编制人数增加至1200人左右,到2020年增加至2000人左右。同时,监管机构也应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履行核安全监管职能。如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程序,明确重点规范监管行为;切实做好在役核电厂监督和执法确保运行安全;加快新建核电项目审查进度和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强化核设施建造现场监督,确保建造质量;进一步完善核安全审查、许可、监督、执法、应急响应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技术能力支撑体系由共用条件、核设施安全监管能力、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监管能力以及核技术利用监管能力等七个方面组成。建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和项目成熟度有序进行;同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借助现有核工业部门的能力,建立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市场监管工作建议】推荐阅读:
市场监管法规工作计划05-13
市场监管法制工作计划05-19
市场监管普法工作计划05-19
市场监管工作检查情况报告06-15
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汇报09-05
旅游旺季市场监管工作总结11-26
工商局春节元旦节期市场监管工作方案08-29
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09-21
市场监管体系07-25
市场监管行业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