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蓉货币金融学(通用6篇)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 篇1
《货币金融学》
班 级:学 号:姓 名:指导老师:
论黄金和货币的关系与未来的发展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
——马克思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金属,不仅它的颜色非常特别,它完全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古埃及人把黄金比喻成太阳,还把黄金看作神圣之物。从竖立在世界各大基督教堂顶上的黄金十字架,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黄金五星”标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黄金,作为塑造权威标志的最佳金属。
与此同时,人类逐渐发现贵金属的物理属性比较稳定,更容易保存和流通,是最为理想的交换媒介。所以大部分的国家,也相继选择黄金、白银作为自己铸造货币的原材料。马克思曾说:货币天生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生就是货币。黄金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在人类几千年的货币史中,黄金的特殊属性决定其成为国际货币,被国际社会所认可。金本位制的出现更是确保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保证货币与国内物价的稳定。
1816年,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形式来发行纸币英镑,英国由此成为历史上
货币从一产生就被人类赋予了它特殊的属性,它是人类为了方便进行交换而产生的一种工具,一种交换媒介。货币丈量着一切,从货币诞生后,地球上每一商品都可以用货币量化,有形劳动和无形的发明创造。货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丰富,同时货币引发全球金融风暴,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货币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世界格局。
最初的货币是贸易的工具,中世纪的犹太人发掘货币的资本价值,意大利的城邦帮助货币完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跨越,货币完成资本化、债券化、股票化转变,而中国却由于士、农、工商等级划分,货币始终未能转化为资本。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资本化程度为亚洲最高,迅速成长为世界金融中心,货币促进着城市发展。
人类历史上的
子化人民币。电子支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颠覆无需赘述,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已经极大地缩小了纸币使用的空间,可见技术的进步已经有逐渐倒逼纸币退场的趋势。
现代货币的历史不足百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却帮助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下面以美元为主线,浅述货币如何在人类现代史上叱咤风云。
黄金美元从1944年布雷顿开始直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仅仅27年的时光美元这只野兽便冲出了黄金的牢笼。生产力在科技的助推下节节高升,人类所能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所创造的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各国之间贸易因此越来越频繁,世界对于美元的需求大大增长,可是以黄金为锚的美元的发行无法跟随这越来越快的脚步。为了向世界不断地输出美元,美国需要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同时,由于布雷顿协议,各国须与美国一道捍卫美元对黄金的官价,实际上就是各国把自己的黄金存放到美国然后换取美元,这就是美国拥有世界70%黄金储备的重要原因,但在黄金美元时代后期,黄金开始流出美国),但是长期的贸易逆差是各国开始怀疑美国的前景,各国纷纷用手中的美元去美国挤兑黄金,但就在此刻,尼克松宣布美国不在维持美元兑黄金的官价,改为依据市场自由浮动。随后各国也放弃了官价。现代的外汇市场的雏形初步显现。
黄金这个纸牢笼终觉无法困住美元这只野兽,因为美元的价值不再需要黄金来证明和担保。就在尼克松放弃布雷顿协议的同时,美国和沙特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那就是石油的结算货币采用美元的协议,美元由此进入了石油美元时代。
今天,如果黄金被央行抛弃,纸币和数字货币乃至国家的信用拿什么来作担保,以取得民众的信任?虽然这个问题有点天马行空,却很现实。好比一个问题:一个人在中国人民银行存储了大量现金,转帐到美国,如果要在美国提现金。美国银行是否需要在中国银行索要等量的黄金,而不是货币?事实上,黄金这样要来要去的,既浪费转移成本,又浪费保管成本。在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用黄金来做交割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还有很多,比如支付单位也是可以的。一般而言,银行系统中,清算,轧平头寸时候才可能用到黄金。
货币和黄金将何去何从?黄金作为流通货币有着长远的渊源,一直以来黄金被视为一种准货币,为国际所接受。如今黄金再一次接受自然与历史的筛选,随着文明的发展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黄金通过它的稀有与珍贵传递着人们对生产、生活、物质的认知与理解。5000多年前,商品交换的需要,促使人类创造了货币,货币又反过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300多年前,货币成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国家主权的象征,70多年前,货币成为政府干预经济制造经济增长的工具,货币使得交易更加顺畅,货币给了人们自由,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困惑。自从货币被人类创造出来,货币就不可能消失,现代法律为其提供了一种强制的契约,法治确保了市场经济的运转。
黄金与货币的关系:观察黄金价格的变化,可以洞察货币市场的走势。在经济波动和政治动荡时期,黄金被视为典型的首要货币形态和最后的安全投资。黄金与货币的关系具体表现:黄金价格上涨,则美元下跌。黄金和美元走势相反。如果黄金价格坚挺,则意味着市场
对美元缺乏信心。过去10年,黄金和有利于美元的交易存在80%的逆相关。一旦出现地缘政治上的动荡,黄金就会显著的升值。金价上涨,则瑞郎上涨。瑞士法郎同样是一种安全的保值货币,历史因素是构成其地位的原因之一。瑞士宪法曾规定,每一瑞士法朗必须有40%的黄金储备。这一规定虽已失效,但瑞郎同黄金仍具心理上的联系。另外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政治动荡时期能吸引众多国际投资者。因此,如果金价上涨,瑞郎也会跟着上涨。金价上涨,则澳元上涨。澳大利亚是
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 篇2
摘要:国际化课程不等同于双语课程,它更强调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货币金融学”是我校首批立项建设的国际化课程,在推进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授课团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教学研究
一、引言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国际化课程建设,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和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为目标。推动课程的国际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金融学”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愈来愈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前沿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课程是高等教育发展、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载体。课程国际化是指课程建设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有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课程建设过程。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可分为核心主干课程和各类选修课程两大类。核心主干课程包括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管理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等,基本涵盖了金融学的主要领域;各类选修课程是各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模式设置的,比如国际贸易、投资银行学、金融会计、国际投资等选修课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下,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国际化金融人才,需要以国际化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
金融学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现有的课程设计中增加国际课程,如世界经济、国际法律、全球意识、国际关系等课程。第二,将国际化内容融入课程,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导向,以此发展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第三,课程实施的国际化,即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授课时间和地点等的国际化。
三、《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实践
《货币金融学》是我校传统优势课程,早在1997就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普通高校行(部)级重点课程,被评定为湖北省省级优质课程,为被评定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被评定为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我校首批立项建设的国际化课程,《货币金融学》教学团队注重跟踪、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寻求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国际化,不断提高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
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解国际竞争规则,培养其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国际化是国际化课程评价的核心指标。在《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初期,我们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金融拔尖创新班”和“国际金融试验班”作为授课对象,不断摸索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经验。这些特色班级的设立,致力于培养“国际化、综合化、工程化、个性化”的高水平创新型金融人才,是学校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国际化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培养学生专业英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阅读水平;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关注金融学科发展的动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金融学”课程的主要框架和内容,熟悉相关术语的外文表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团队建设高水平
国际化课程的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教学能力的教师。从事国际化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广博的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能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我校《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授课团队共有8名教师,具有良好的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多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教学奖。
授课团队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共主持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3项。从团队成员的科研实践来看,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科研实力较强。团队成员中大多具有国外访问、学习经历,作为访问学者参与了《货币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这门课程的英文教学与国外同行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回国后与国外同行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了解该课程在国外的最近发展和实践,学习国外同行的教学经验。
(三)教材的选用
目前国际化课程教学,主要是引进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原版教材更新速度较快,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理论,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符合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校《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授课,采用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米什金教授编写的教材《The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s》。该书1984年首次出版便受到欢迎,目前已更新到第10版。作为最畅销的货币金融学教材,该书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该书是《货币金融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被国内外很多高校作为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教材。
(四)教学内容的确定
《货币金融学》是金融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充满对专业课学习的期待。而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学生不仅面临一定的语言障碍,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而且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使得学生难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学习金融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是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拟定的课程教学大纲,重点选取了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12章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通过这些章节的讲授,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熟悉国际化课程的授课方式。
这些授课内容,与传统的货币金融学授课框架基本一致,也有利于后续《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在其他班级的推广。同时,我们给学生提供原版教材所有章节的英文课件,对于受课时的限制未能讲授的部分,便于学生后续的自学。原版教材提供了教学的主要框架,但是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授课内容,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我们在授课时也参考了国内“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指定教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化课程并不等同于双语课程。国际化课程,固然离不开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但更强调国际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整个专业知识构架的掌握为目的。鉴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又缺乏感性的认识或直观的体验。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采取浸入式教学模式,使用全英文课件,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用汉语做适当的解释。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文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锻炼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强化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考核方式
《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考核,相应提高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的评估。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作业练习、课堂提问、小组展示和课程论文。小组展示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结合授课内容,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着眼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尽量用英语来阐述观点,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论文则着眼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推进《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建议
开展国际化教学和创建国际化课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授课团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国际化程度教学能力的国际化程度是影响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出国学习的机会,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化教学的途径,不断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授课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授课,增加学生与国外教师交流的机会。
(二)创新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教学改革的过程。不仅要求教师了解、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同时还要传承国内教学中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筑适合中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国际化课程建设模式。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借鉴翻转课堂的某些做法,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三)注意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国际化课程建设,需要处理好国际化课程与非国际化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注意国际化课程与非国际化课程之间的衔接,也要注意不同国际化课程之间的协调。比如,“金融英语”和“货币金融学”课程之间的衔接。国际化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掌握一些术语的英文表达,这是提高国际化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金融英语》应该开设在《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之前。另外,还要注意不同国际化课程之间授课内容的协调。比如,我校的《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都是立项建设的国际化课程,这些课程之间难免存在在内容的交叉,要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四)有效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国外高校的一些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网络开放课程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国外课堂,也是国际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货币金融学》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要求学生课下观看网络公开课,比如耶鲁大学的《金融理论》,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等全英文金融影像资料,并组织小组讨论,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加强国际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原版教材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的实际,补充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件、案例、授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国际化课程开课之前,为学生提供详细完整的英文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拟定的英文教学大纲,制作英文课件,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框架。外文教材中的案例皆选自国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相关案例,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案例,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伟芬.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2-95.
[2]陈雪红,徐文彬,王斌.基于国际化战略的高校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47-49.
[3]吴莉娜.耶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1,(5):39-43.
[4]谭会萍,黄凌宇,蔡莉.“国际商务(双语)”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4):412-415.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 篇3
单选题:10分,每题01分
1、提出累积过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单选:
A:西尼尔
B:庞巴维克
C:维克塞尔
D:马歇尔
2、按凯恩斯的理论,下列正确的是()。
单选:
A:高利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
B:高利率会提高收入
C:高利率会提高储蓄
D:高利率可以促进消费
3、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关于IS-LM模型中LM曲线正确的是()。
单选: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4、供给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从(的角度展开的。
单选:
A:供给
B:需求
C:货币
D:结构
5、奠定了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单选:
A:戈德史密斯)
B:弗里德曼
C:米什金
D:麦金农
6、新剑桥学派在诸多经济政策中把()放在首要地位。
单选:
A:收入政策
B:金融政策
C:财政政策
D:社会政策
7、供给学派理论最大的特点是()。
单选:
A: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B:强调经济当中的供给因素
C:将减税作为其政策主张的中心
D: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8、新剑桥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主要的传送带是()。
单选:
A:货币工资率
B:失业率
C:利率
D:信贷量
9、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通常是在()的作用下达到均衡。
单选:
A:利率
B:利率和配给
C:利率和政府干预
D:政府干预
10、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做出的推断是()。
单选:
A:简单预期
B:调整预期
C:外推预期
D:合理预期
多选题:10分,每题01分
11、解释价格粘性的是()。
多选:
A :效率工资论
B :合同的交错签订
C :交错价格调整论
D :菜单成本说
E :集体谈判理论
12、根据储蓄生命周期论,储蓄()。
多选:
A :始终为正数
B :在未成年期为正
C :在未成年期为负
D :在成年期为正
E :在老年期为正
13、根据北欧模型,决定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 :世界通货膨胀率
B :本国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C :本国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D :本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
E :本国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结构
F :重视人力政策。
14、瑞典学派认为,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导致利率上升时,金融机构将()。
多选:
A :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B :增加对企业贷款的规模
C :削减一部分企业贷款
D :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量
E :不对此做出明显的反应
15、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有()
多选:
A :流动性效用的大小
B :永恒收入
C :债券利率
D :预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
E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16、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对储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选:
A :可支配收入
B :储蓄率
C :总收入
D :投资收益率
E :储蓄形式
17、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下列各组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呈反向变动的有(多选:
A :税率和储蓄总量
B :税率和税收总额
C :税率和储蓄率
D :税率和投资收益率
E :税率和通货膨胀率
18、根据金融结构理论,影响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多选:
A :新发行金融工具比率
B :金融体制的渗透率
C :金融机构的多样化。)
D :外国银行的作用
E :金融相关比率
19、合理预期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共同点有()。
多选:
A :都认为菲力普斯曲线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不存在 B :全都反对政府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C :在长期,货币幻觉不存在
D :都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重要的,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E :都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0、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融资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多选:
A :外源融资
B :内源融资
C :股票融资
D :实物性积累
E :货币性积累
判断题:20分,每题02分
21、纯预期理论把当前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作为决定未来利率期限结构的关键因素。()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2、同凯恩斯学派一样,瑞典学派认为,居民的储蓄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与利率水平的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3、作为与凯恩斯学派针锋相对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全盘否定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4、虽然经济商品化与经济货币化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二者不是个相同的概念。()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5、文特劳布认为在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和金融性流通之间经常发生转移。()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6、哈耶克认为对于通货来说最重要的是由谁来发行。()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7、货币学派认为,根治通货膨胀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8、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仅仅对货币政策有重要的意义,而对财政政策没有明显的影响。()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29、在计算金融相关比率时,国民财富可以用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完全代替。()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30、瑞典学派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有价格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和预期传递等五种主要的途径。()
判 断 :
正 确
错 误
论述题:24分,每题12分
31、在利率作用问题上,凯恩斯与西方传统理论有何异同?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2、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简答题:21分,每题07分
3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内涵的要点?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4、新剑桥学派认为控制利率的渠道有哪些?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5、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产生合理预期的依据有哪些?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名词解释:15分,每题03分
36、萨伊定律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7、通货膨胀缺口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8、时滞效应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39、货币中性
答 案 :
自评分数(请对照参考答案,将自己所得分数添入框中)
40、合同指数化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 篇4
一、团队形成的背景与特点
《货币金融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学科基础课。《货币金融学》教学团队伴随我校金融学学科和金融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长期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和实践中逐步形成。本课程前身为《货币银行学》,自本校成立之时就开设,并于2006年获得校精品课程。在发展和建设中,本团队注重教学研究,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完成了“一支队伍、一本教材、一套多媒体课件、一组习题集及一系列课外阅读资料及资源网络化”的建设,承担全校金融学课程的讲授工作,先后给经济系、管理系、旅游系本专科开设《金融学》,并以此为基础开设校选课《货币金融与经济》。
团队带头人张帆副教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已逾20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历年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同行评教成绩名列经济系前矛。2010年获校教学名师称号。
团队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叶少群副教授、魏勤副教授,也吸纳了日本留学归来的年轻金融学博士郭念枝。职称结构上,副教授3人,讲师1人。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1人,40-49岁2人,30岁以下1人;教育背景上,2人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同时,团队师德水平高,2人先后获得闽江学院“师德之星”光荣称号;2人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及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良好的师德风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为教书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团队教学特点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力戒课堂上单纯灌输理论与课下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提倡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出重点、系统性地进行辅导,并根据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多思考、勤练习,或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并独立完成作业。
2.专题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采用专题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应用这种方法,不仅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学原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解析国外金融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书本理论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写作,使教材、课堂内容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通过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学生撰写的论文或研究报告都责无旁贷地提供指导。
4.教学改革成果来源于教学、运用于教学。教改论文《构筑隐含型知识的传播平台》就是在《货币银行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构筑传播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总结。通过“团队学习、深度汇谈、模拟练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等环节训练学生内部分工与协调的自我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建立自我省思、摊出和共同审视心智模式等基本技巧,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三、团队发展目标
1.以研促教,以教助研。为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良好的学科研究是重要保障。本团队将秉承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的基本理念,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利用教师承担的不同层次的各项课题,鼓励和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促使学生带着课题进行学习与研究。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辅资源开发。努力做到经济金融发展进课程、科研成果进课程、金融实务进课程。凝练团队成员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辅资源,如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的申请、BB教学辅助平台的开通与使用、教师课程博客的使用、教学案例习题集的编写等
3.建立电子教学平台,广泛运用各类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利用便利网络条件获取相关资料并与课程组教师及时沟通与交流。进一步重视隐性知识的传授,提倡学生把个体的自主学习扩张到协作的小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 篇5
1、即期汇率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2、(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3、(投资需求)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4、1694年英国商人建立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5、1998年以前我国负责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监管及有关法规制定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6、2001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7、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是双顺差。
A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记入借方。
B 保险公司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依据经营目的保险公司分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 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小于(8)。
C 成本推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B、总需求给定。长期金融市场又称资本市场。
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侧重于供给与成本。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买方信贷。
储备资产减少应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D 对于通货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银行券。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承兑。
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恒久收入的影响。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
短期金融市场又称货币市场。
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规定一个(区值)。
F 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关系故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 非金融性公司发行融资性票据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间接销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恒久收入的影响。
G 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分为所有权机构和经营权机构。所有权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是常设经营决策机关
国际金融公司作为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它的资金的运
用主要是提供长期的商业融资以促进私营部门投资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模式
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核心主体是外汇银行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C、杠杆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控制名义数额远远超过自身的金融交易数量。
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编制每笔经济交易同时在两方反映原则上借贷两方恒等。
H 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超额准备率。
衡量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是(国际直接投资额)。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利率机制)。
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均衡利率。
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调剂余缺。
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降低再贴现率 。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产致性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货币在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金币本位制 汇率自动稳定机制存在于 金币本位制条件下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利率具有互相制约的作用其中对回购协议市场利率影响最大的是同业拆借市场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J
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货币形式。
金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支付结算服务。
金融监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市场信息公开。
金融市场又称货币市场。
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贸易一体化。
经济中货币均衡主要是通过利率机制来实现的。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通货--存款比率。
金融工具的价格与其盈利率和市场利率分别是哪种变动关系同方向反方向 经济高涨时商业银行对国库券的投资一般会下降。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与货币作用效率呈正比。
“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金融与经济发展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金融二论”的代表人物是C、麦金农和萧。
K
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把储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货币与债券。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
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可以直接增减流通中现金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
L
利率与社会资本规模具有相关性所以它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但它作为杠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应是(消费倾向)的大小。
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现金
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央行发行的银行的职能的体现。
M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面对我国目前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情况结合我国各种经济矛盾相对比较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外汇储备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目前西方各国运用得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公开市场业务。
N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情况但容易受到价格结构影响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能够体现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贸易差额。逆差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贷方中。
P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承兑
Q 期权合约买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状况是收益有限大损失有限大。
S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商品交易)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且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商业银行的提现率与存款扩张倍数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之一在于商业银行能接受(活期存款)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以下对商业信用的描述正确的是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提供信用的一方通常是卖方 生产过程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称之为生产一体化。
实行(一揽子汇率)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实行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市场人民币存量通过现金归行进入的是业务库。市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点决定的利率称之为均衡利率。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中央银行)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利率)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股票 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收益权。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企业和个人客观上要求建立专业机构来集中管理风险并对意外风险和伤害产生的损失给予补偿。15世纪最早出现的险种是海上保险。
T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率。
通知放款又叫(短期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利率常常被当做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
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息的交易方式是信用交易。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率。
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 分层比率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比例。这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W 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外汇银行。
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不得低于25%。
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
我国目前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情况结合我国各种经济矛盾相对比较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单—中央银行制)。
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说属于商业信用。
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的具体目标是(维护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政策的一致性)。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 英国丽如银行
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日息都以“厘”作单位但实际含义却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日息2厘则分别是指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万分之2 为存在外汇市场上的 套汇交易活动才使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趋于同一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以及在我国的运作将充分展现出国际先进的态势他们在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资金运营、技术服务、内部协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中资金融机构将产生极大示范效应。我国于1992年开始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开放的试点美国友邦国际保险集团是最早进入国内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
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我国的下列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中属于外部监管机构的是证监会 。我国目前采用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 。
X 下列变量中(税率)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
下列方程式中(M=PQ/V)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他投资中的项目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
下列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降低再贴现率 。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不仅主动性强、灵活性强而且调控效果和缓的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使用的市场性工具是B、公开市场业务
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股票)。
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基础货币。
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可贷资金论)下列哪一项不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分析可以替代基本面分析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信用风险。
下列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利率)
下列属于信用范畴的项目是、赊销 下列属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基础货币)。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股票
下列属于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货币供应量)。
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赊销)下列属于应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资金需求是(补充固定资本)。
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收益权。
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是政府债券。
下列属于应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资金需求是补充固定资本 下列不属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是从事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 下列哪一项不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分析可以替代基本面分析
下列各项政策中指数化政策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下面选择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金融风险 。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经济中存在着广泛的盈余或赤字单位。
现实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投入流通是通过金融活动。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信用是(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使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在整个社会的融资总规模中债权信用的规模远远大于股权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利率是由D、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Y 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会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10%。以货币供应量未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货币乘数。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来控制名义数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金融交易。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居民购买股票。
以下对经济泡沫描述正确的是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官定利率
以下属于信用活动的是赊销
以金本位制为背景分析汇率变动因素的理论是国际借贷说
银行持有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第三道防线)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制度是(总分行制)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信贷承诺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1694)。影响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国际收支状况)。由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直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称作(B股)。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证券转让市场)。
有效资产组合是指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
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依法实施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点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保证监管的权威性、严厉性、强制性、一贯性从而保证有效性。
Z 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的性质。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的价格上涨导致了西方询多发达国家产生了通货膨胀单从这个角度考察可以看出此次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基准利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私人转移主要包括侨民汇款等
政府转移主要包括外交费用、政府间经济或军事援助、捐款、赠与、战争赔款等它们都被列在(经常项目)中。
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哪一层次的货币购买力最强可以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Mo)在货币政策工具中作用力度最强的工具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均衡主要是通过利率机制来实现的。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在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英国丽如银行)在物价上涨得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调高。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的是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在下列控制货币总量的各种手段中中央银行可以灵活使用的市场性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再贴现政策)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控力度可以自由掌握的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在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财政赤字)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因素中(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的影响最为主要
在职能分工的经营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讲它属于商业信用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形式。以下对银行信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银行信用不可以由商业信用转化而来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机构是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把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流动性上的是资产管理理论 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管理处制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在国际信贷市场上LIBOR是制定国际贷款和发行债券的基准利率。
洲货币最初指的是欧洲美元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均衡主要是通过利率机制来实现的。
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 资本市场 发育不全。正因为存在外汇市场上的套汇交易活动才使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趋于同一。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是各类金融机构 证券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丽如银行)中国正式加入WTO的时间是 2001年12月 。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增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货币增量得状况。中间汇率是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是资产业务。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_
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三)个月的进口额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教学大纲 篇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财经学科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是:
1、使学生对当代西方各大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金融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2、拓宽学生视野,为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原理指导下。研究和探讨我国新时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3、便于学生学习多种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的先修课程是《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说史》、《世界金融史》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按学派的线索,客观介绍当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银行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分析各学派间的主要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论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与不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概要讲解,使学生对现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有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种媒体教材讲授本学科的重点、难点,教材的制作力求活泼、实用,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
3、学员要熟练掌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媒体,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和其他办学实体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电视直播课堂、电话答疑、E-mail、CAI课件以及报纸杂志等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在可能条件下,教学过程中还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一定的复习思考题和做4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第二部分 编写原则
1、现代货币金融学说是面向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编写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要适合学生自学。考虑到电大学员的基础知识层度和不脱产学习的具体条件,要尽量立足于帮助学生自学和适应考试。
2、考虑到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教材的编写应当注意突出重点。
3、因为教材的编写采取合一型,每章后面的辅导部分应包括:主要内容回顾、教学难点提示和该章思考题。
第三部分 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早期和近代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和来龙去脉;辨析西方货币本质观中的金属主义和名目主义;了解早期和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代表性观点;了解早期和近代西方学者在信用和利息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点;分析银行主义和通货主义观点的差异;了解维克塞尔对金融理论的贡献和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本质观
一、货币金属观
以十六、十七世纪重商主义者为代表。
主要观点 :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多,财富就多。生产只是创造财富,而流通则增加财富。对货币金属观的简要评价。
二、货币名目观
代表人物:早期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等;近代有克纳普等人。
主要观点:货币不是财富。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票券,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规定的。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计算单位,只在名目上存在。对货币名目观的简要评价。
三、两种货币本质观在20世纪的交替发展
本世纪初,现代名目说盛行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货币金属观占上风,恢复金本位制。1933年的世界大危机后,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当代名目说以“管理通货论”的形式再度兴起,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40余年。在此期间,仍有人主张重建金本位制。第二节 货币数量说
一、早期货币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博丹、洛克、坎特罗、穆勒父子二人。主要观点: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是由货币数量的变化所决定。其他情况不变时,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值越高,货币价值越小。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物价上涨是有一个传导过程的,而且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比例关系。
亚当·斯密反货币数量说的观点。
二、近代货币数量说
近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数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
1、现金交易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甘末尔、费雪。
主要观点: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决定物价。(1)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2、现金余额数量说
代表人物:马歇尔、皮古等人。
主要观点:一定时期人们的现金余额即手持货币数量决定物价。(1)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2)皮古的剑桥方程式。
三、货币数量说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
货币数量说是西方货币理论定量分析的基础。从单纯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理论,发展为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学说和国家协调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对货币数量说的评价。第三节 信用利息理论
一、信用理论
1、信用媒介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就是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只有先接受存款,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前者决定后者。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穆勒等。关于信用的作用。关于信用与物价的关系。
2、信用创造论。主要观点:银行的功能是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运用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约翰·劳、麦克劳德等。对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的评议。
二、利息理论
1、西尼尔的“节欲论”。把利息看成是对货币所有者为积累资本而节制当前消费和享受的报酬。
2、庞巴维克的“时差论”。认为利息是对商品在不同时期因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3、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利息论”。认为利息是等待的代价,是牺牲时间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来决定。利息率与资本的供给反方向变动,与资本的需求同方向变动。对利息理论的评议。第四节 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一、货币发行制度
1、货币发行制度讨论的背景。
2、通货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3、银行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二、经济周期
1、通货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
2、银行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论述。
三、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
通货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与经济周期之间不存在内在必然联系,但却可以助长或减弱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调节通货能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银行主义认为,货币数量不是引发经济周期的原因,也不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应该对信用加以管理,控制经济周期。第五节 维克塞尔对当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一、货币经济理论
1、历史背景与分析方法。
2、货币经济一体论。
3、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二、累积过程理论
三、经济周期与货币制度理论
四、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凯恩斯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凯恩斯的金融理论,学员应了解凯恩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关系;了解凯恩斯在货币基本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凯恩斯货币供求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凯恩斯在储蓄理论上的贡献;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第一节 凯恩斯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三个依据。
2、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原则。3、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与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衰落。
二、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震撼世界的30年代经济大危机
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
三、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1、有效需求理论。
2、凯恩斯理论体系图解。
四、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1、凯恩斯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
2、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各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
3、凯恩斯理论的实施对西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一、货币的本质与分类
1、货币的本质。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国定货币论;在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主张中的运用。
2、货币的分类:第一图示;第二图示;第三图示。
二、货币的职能与特征
1、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财富贮藏。
2、货币的特征: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货币的替换弹性等于零;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低。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内在联系和政策含义。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供应理论
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减货币供应的主渠道。
3、货币供应变动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构成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动机构成货币的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构成货币的投机需求。
2、货币需求的特征
(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相对稳定可以预计;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对利率不太敏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货币需求难以预测;货币主要作为财富贮藏;对利率极为敏感;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的构成和函数式。
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现实变化的影响;货币投机需求主要受利率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的不规则变动:(1)流动性陷阱;(2)通货恐慌;(3)清算恐慌。货币需求变动对利率、收入的作用进而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四节 利息理论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1、利息形成于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的两个选择
(1)时间偏好选择: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形成现实储蓄量。
(2)流动偏好选择:决定以什么形式进行储蓄。以手持货币形式储蓄可以保持高度流动性,但没有利息收益;以生息资产形式储蓄可以获取利息但却放弃了流动性。由于人们偏好流动性,所以对人们放弃手持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应该支付利息作为报酬。
2、储蓄与贮钱的联系与区别。
3、利息的定义。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
1、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均衡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化,货币供应与利率同方向变化,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决定利率水平。
2、利率的波动
(1)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3)货币供求同时发生变化,视双方变化幅度的不同使利率上下波动。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
1、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1)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2)利率对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
2、利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1)利率对总投资量的影响。(2)利率对总储蓄量的影响。(3)利率对总消费量的影响。
3、利率理论的政策意义 第五节 储蓄理论
一、节俭是非论的辨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
1、节俭美德论
2、储蓄有害论
3、凯恩斯的节俭是非论:不同情况下储蓄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同
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主要有人的心理偏好、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
2、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及其边际消费倾向
三、投资决定储蓄论
1、储蓄、投资与收入的关系
2、投资决定储蓄论
3、政策意义
第六节 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1、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1)工资单位。(2)就业量。
2、货币数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1、货币量变动后引起利率变动;
2、利率变动后引起投资规模变动;
3、投资规模变动后引起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化;
4、就业、产量和收入变化后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
5、生产成本的变动引起物价的变动。
6、传导阻滞的影响因素(1)流动性陷阱;(2)投资的利率弹性。
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
1、简化分析。两个假定条件;两个假设。具体表述。
2、说明物价随货币数量同比例变化的条件(1)公众手持货币与收入保持一定比例;(2)货币工资固定不变;(3)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
(4)劳动力与设备达到充分就业与安置。
3、具体分析货币量变动时影响物价弹性的五个因素(1)有效需求;(2)生产报酬;(3)生产资源;(4)工资状况;(5)生产要素的差异。
4、对货币数量说新表述的说明。
四、半通货膨胀理论
在充分就业点前后,货币数量增加后的膨胀效果程度不一。
1、在充分就业点前,货币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一方面使就业量和产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也逐渐上涨,这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2、在充分就业点后,货币量增加使物价同比例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3、由于充分就业是偶然的,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点以前的状态,所以增加货币量只会出现半通货膨胀。
五、货币政策主张
1、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1)降低利率的两种政策:伸缩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2)两种政策的比较。
(3)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2、赤字财政政策。
第三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员通过学习本章,应当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剑桥学派在货币供求问题上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与修正;了解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剑桥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能够分析新剑桥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现实经济中的可行性。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支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一、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
1、货币需求七动机(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
(1)商业性货币需求:与生产活动相联,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影响商品的价格。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市场相联,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形成货币的金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
(3)权力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如何分配这些额外货币。
二、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
1、现行的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
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是不均匀的。第二节 利率理论
一、借贷资金论
1、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
(1)借贷资金的供应来源: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2)借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1)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3)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
3、对借贷资金论的评议。
二、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
1、利率的控制方式: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间接实现的。
2、利率控制的渠道:制定官方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市场的借贷资金量。
3、利率的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有三个。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工资决定物价论
1、物价的变化是成本和垄断程度变化的反应。
2、决定价格的因素中,工资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3、一般物价水平受货币工资率水平的支配。
二、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
1、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其传导过程是由于提高货币工资,加大了直接成本,进而抬高物价的循环。
2、通货膨胀从局部到全面,从一国到世界的传递。
3、通货膨胀的预期作用。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1、直接原因:货币量过多。
2、深层原因: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货币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劳资双方的争斗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1、通货膨胀的危害
(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3)形成外贸逆差。
2、通货膨胀的治理: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措施:(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2)补助低收入家庭。
(3)政府掌握的资源从军工转为民用。(4)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利于就业。(5)制定逐步消除赤字的财政政策。(6)预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7)奖出限入增加贸易顺差。
第四章 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金融理论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点和影响;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辨析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的异同;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储蓄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新古典综合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对策;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特点 第一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乘数论
1、简单乘数模型:m=1/r(m为货币乘数、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复杂乘数模型:m=1/(r+e+c)(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
3、货币乘数论的基础。
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
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1)金融创新使替代活期存款和通货的生息资产迅速增加。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也能创造出存款货币。
(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上只具有程度上的差别。
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1)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行为对创造货币能力的影响。(2)对信用的需求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关键。
3、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举措。
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的和手段应该改变(1)控制的范围必须扩大,实行全面管理。(2)控制的方法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3)控制的指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比率。
三、内生货币供应论
1、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
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
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1、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2、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
3、货币交易需求与存货理论:人们的手持货币如同企业的存货一样,力图使其成本总额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可建立模型。
4、公式推导。得出:
5、模型的结论
(1)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敏感,其利率弹性为(-0.5)。
(2)现金持有额与交易总量、变现手续费之间存在着同方向但不同比例的变动关系。
6、对鲍莫尔模型的评价。
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
1、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1)手持货币的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损失的利息。(2)收入和支出的状况。
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最佳值公式:三个因素:①持币的机会成本;②转换现金的手续费;
式中,k为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b为变换现金的手续费,y为交易支出总额,r为利率。③转换现金的可能次数。
3、公式推导
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公式为:M³ = 2S²C/r
式中,S² 代表支出分布的方差;C 为转换现金的手续费;r 为利率。
4、惠伦模型的结论
(1)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利率及立方根关系。(2)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3)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为(-1/3)。
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
1、托宾模型的研究对象: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
2、对两种资产保存形式的分析:风险与收益。
3、对待风险的三类人。
4、以风险回避者为对象的资产调整过程:模型的建立(图示)。
5、托宾模型的含义与结论
(1)资产分散化原则:同时持有风险资产和安全性资产。(2)两种资产量上选择的依据:总效用最大。
(3)结论:第一,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反方向变动,与预期收益同方向变动;第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
6、对托宾模型的评论。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利率的决定模型——IS-LM曲线分析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1、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y)= I(i)
式中S代表储蓄,它与收入同方向变动,I代表投资,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2、商品市场的均衡图。
3、IS曲线的导出。
4、IS曲线的特点。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 式中M代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行为决定;L代表货币需求,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它们分别取决于收入和利率。
2、货币市场的均衡图。
3、LM曲线的导出。
4、LM曲线的特点:三个区域。
(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下降到某一点时,曲线为水平状态;(2)古典区域:当利率升高到一定点后,曲线为一垂直线;(3)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
(三)两曲线交叉与两市场同时均衡
1、两曲线交叉点E代表两市场同时均衡,此交点E决定了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
2、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不能达到两市场的均衡。
3、两市场的稳定均衡。
(四)影响两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
1、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
2、消费倾向的增减;
3、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4、货币需求的变动。
(五)政府干预和两市场的均衡
1、财政政策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
(1)政府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投资水平。(2)税收的增减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果(1)配合的必要性。(2)配合的几种方式。
3、政策的区域性效果
(1)凯恩斯区域的效果: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2)古典区域的效果: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3)中间区域的效果:财政、货币政策均有效,均衡点的移动对两种政策的反应不同。
二、利率的结构理论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债券或贷款在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规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间的关系。
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与利率是同方向变动的。发行主体不同的债券,违约风险也不同,一般来说,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要大于政府债券,因此有正值的风险生水。举债主体的违约风险大小一般是通过各家评级机构的信用评定等级来衡量。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在必要时迅速转换成现金而不使持有人遭受损失的能力。因此人们总是偏好债券的流动性,不同流动性的债券,利率也存在差别。一般地,债券的流动性与利率是反方向变动的。资产的流动性大小通常用其变现成本来衡量,其变现成本等于变现的交易佣金加上买卖价差。
3、所得税因素
在税法规定利息所得要交税的国家里,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债权人纳税后的可支配收益,因此,税率通常与税前利率同方向变动。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称作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
1、预期理论:假定除了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外没有别的系统性因素会影响长期利率。预期理论主要有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习性理论。
2、市场分割理论:假定债券市场参与者具有期限偏好,每一种期限就是一个区分开来的市场,该市场的利率取决于既定的需求与供给。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生水理论:通过观察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就可以知道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测;长期利率取决于这种预测的平均值加上该种债券由供求条件决定的流动性生水。第四节 储蓄理论
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一)储蓄的决定因素
1、储蓄在经济中作用的争论。
2、关于储蓄决定因素的争论。
3、储蓄生命周期论的观点。
(二)个人储蓄模型与推论
1、两个假定。
2、个人储蓄模型。
3、基本模型的推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无关,个人储蓄率取决于生命周期;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与总储蓄率同方向变动;人们没有遗产继承也可以通过储蓄积累财产;在既定的增长率下,制约储蓄的主要参数是普遍的退休期长度。
(三)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
1、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及家庭模型。
2、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
3、流动性抑制。
4、对将来的考虑。
(四)政策意义
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
2、对财政政策的意义。
二、其他政策的配合效果。
三、储蓄与经济增长
(二)哈罗德的实物增长理论
1、实际增长率:是对经济体系任何两个连续的时间之间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的描述,表明任何一个时期产出的增加等于储蓄率与资本系数的比例。
2、保证增长率:保证增长率又称均衡增长率,它描述的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二)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
1、总储蓄的构成与分类
2、现金储蓄与实物储蓄的关系
3、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SM在总储蓄中的比重。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说
2、成本推动说
①工资成本推动;②间接成本推动;③ 垄断价格推动;④进口成本推动。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通货膨胀的促进论
(1)通过膨胀性收入扩大政府投资;(2)通过转移性收入分配增加私人投资。
2、“托宾反论”:通货膨胀促使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转换成实物资本,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也随之增加。
3、对物价上涨的必然性和通货膨胀社会代价的看法。
4、关于适度通货膨胀问题。
三、滞涨的原因分析
1、部门供给说:某部门产品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上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成本和售价,引起生产下降和物价上涨。
2、财政支出说:财政的投资性支出下降,福利补助支出上升,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引起失业和物价上涨并存。
3、市场结构说:劳工市场的结构不平衡使失业和空位并存,由于工资的刚性,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
1、财政政策:投资赋税优惠;削减消费税;削减失业津贴;控制政府支出等。
2、货币政策:逐步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控制实际利率。
3、收入政策:对工资、物价实行限制,形式有指导性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三种。
4、劳工政策: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克服结构性失业。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一、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
1、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构成: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相机抉择”
二、利率中介指标论
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
2、利率是连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
3、利率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
4、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资产传导论
1、经济体系的部门分析:金融部门与实际经济部门
2、经济活动中的资产分析:货币资产与实际资产
3、货币政策操作后的资产传导分析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使学员了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凯恩斯主义有关价格粘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效应理论;掌握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观点;能够辨析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异同。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影响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特点
1、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2、力图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
一、工资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
1、交错工资调整论
2、理论预期与货币政策
二、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
1、价格粘性
2、粘性价格下的货币非中性 第三节 利率作用理论
一、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
1、利率的激励效应。
2、利率的选择效应:正向选择效应;逆向选择效应
二、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与信贷配给
1、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原则。
2、信贷配给。
第四节 经济滞涨与经济政策主张
一、对经济滞涨原因的解释
1、效率工资论;
2、失业滞后论;
3、交错工资调整。
二、经济政策主张
1、经济政策的特点;
2、价格政策;
3、工资政策;
4、信贷政策。
第六章 哈耶克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哈耶克的金融理论这一章,学员应该了解新经济自由主义形成的背景和理论特点;了解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论点;正确认识哈耶克的中立货币说;掌握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哈耶克在通货膨胀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第一节 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
一、新经济自由主义阵营及其理论特色
二、新经济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原因 1、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发生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国家干预主义在理论上的贫困和现实中的无奈
3、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一、哈耶克生平
二、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1、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2、分析方法上注重规范经济学,轻视实证经济学(1)对数学运用的看法;(2)对预测的看法;
3、政策主张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第三节 中立货币说
1、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2、中立货币概念的由来
3、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货币保持中立对经济的影响最小,对经济发展最有利; 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二、货币中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1)静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2)动态经济中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2、货币失衡与经济失衡。
三、货币失衡与经济危机
1、货币信用膨胀致使资本供给不足。
2、膨胀性的过度投资引发经济危机。
四、货币中立的条件与意义
1、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是货币中立的基本条件。
2、保持货币中立的另外两个条件:(1)自由价格制;
(2)用货币签定的长期契约建立在对未来价格的准确预期上;
3、货币中立的意义: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第四节 货币非国家化
一、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
1、历史的分析。
2、政府发行货币不具备内外约束机制。
3、政府发行货币形成了通货膨胀。
4、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使赤字财政政策得以推行。
二、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可行性和益处
1、私营银行发行优质货币的可能性。
(1)货币只要具有“通用性”,就可以成为交换媒介;(2)货币只要具备四个用途就会被普遍接受。
2、对通货的内在要求:保证币值稳定。
3、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内在约束机制。
三、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
1、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
2、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改变。
3、实行货币非国家化的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的宣传。
4、对货币制度改革诸方案的评议。第五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界定。
2、货币数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3、货币数量过多的原因:
(1)是执政者权利的象征和财力的来源;
(2)政府垄断货币发行为执政者任意发行货币提供了条件;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为政府的货币发行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
二、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
1、关于通货膨胀对资源的错误引导。
2、关于通货膨胀对劳工的错误引导。
3、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互相加剧。
三、通货膨胀的根治措施
1、停止货币数量的增长。
2、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
3、改造货币制度,实现货币非国家化。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弗莱堡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了解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和主要论点;掌握弗莱堡学派有关股票融资的理论观点;掌握弗莱堡学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弗莱堡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弗莱堡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正确理解弗莱堡学派在金融体制和金融控制问题上的理论观点。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1、自由市场经济。
2、集中管理经济。
3、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1、保护自由竞争,发展私有制。
2、发挥企业家作用,实行经济人道主义。
3、政府适当干预,维护经济秩序。
4、借助国家力量,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化”。
二、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下的融资活动
1、三种融资方式:通过自由市场筹集资金;通过提高物价的办法;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增加税收的办法筹集资金。
2、最优的筹资形式:人民股票(1)人民股票的定义与特点(2)人民股票的优越性 第二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原则
1、货币供应的总原则:保证币值稳定。
2、货币供应的具体原则:货币供应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
二、货币供应的层次与控制指标
1、货币供应的层次划分。
2、货币供应的控制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1、按潜在生产力的增长是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2、可承受的通货膨胀率是货币供应增长的主要限定因素。
四、货币供应增长的区间论
1、确定货币供应增长率区间的必要性。
2、采用区间指标的意图和优点。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教训和治理措施
1、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两次恶性通货膨胀。2、1948年西德的货币改革。
3、治理战后通货膨胀的经验。
4、反对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
5、关于货币稳定与物价稳定的关系问题。
二、货币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货币。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央银行货币量增长率。
三、货币目标公布制
1、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内涵。
2、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必要性和好处。
3、货币目标公布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
一、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的关系
1、融体制是金融控制的基础。
2、融控制是维护金融体制的保证。
二、金融体制的构成
(一)金融体系
1、独立的中央银行。
2、全能的银行体系。
3、银行监管署。
4、金融体系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二)金融法规体系
三、金融控制的重点和手段
1、金融控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2、金融控制的手段
(1)利率手段:①再贴现率;②短期放款利率(“伦巴德业务”);③证券回购协议利率。(2)流动性政策手段。①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②改变再贴现的最高限额;③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第八章 瑞典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瑞典学派的金融理论,学员应当了解瑞典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特点;掌握瑞典学派在利率理论和利率政策上的主要观点;正确理解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及其适用性;掌握瑞典学派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和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主要观点;辨析瑞典学派在通货膨胀理论与治理对策上与其他学派的异同点。第一节 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一、利率与经济运行
1、利率决定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规模。
2、利率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3、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的作用。
4、利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利率与物价
1、利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及分配,从购买力上影响物价;通过影响生产资源的再配置和商品的供给,从实物的量和结构上影响物价。
2、利率影响物价的条件:人们预期的滞后和不完全性;存在闲置或同质的生产资源;货币流量不变。
三、利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1、流动性反应。
2、期待反应。
3、资产调整反应。
四、利率政策主张
1、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采取市场行动调节利率。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经济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经济开放型小国的特点。
2、开放型小国通货膨胀模型——北欧模型。
3、北欧模型的主要论点及结论。
二、全球性通货膨胀理论模型
1、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简单抽象分析(1)各国资源利用状况。(2)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组合。(3)成本推动因素。(4)全球货币存量。(5)预期因素。
2、影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1、价格传递;
2、部门传递;
3、需求传递;
4、货币传递;
5、预期传递;
6、汇率制度对传递的影响。
四、经济开放型小国对国际通货膨胀传递的主要对策
1、实行全盘指数化经济政策。
2、重视劳工政策。
3、限制非开放部门的发展,鼓励开放部门的发展。
4、加强对经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的灵活性。
第九章 货币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货币学派金融理论的学习,学员要了解货币学派的形成和理论特点;掌握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货币学派有关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理论;辨析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分析上的异同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理论上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异同点。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一、货币学派的形成与影响
二、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
2、特别重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学派对近代货币数量说的比较分析。
2、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
3、货币需求理论的师承关系。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式
(一)影响因素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永恒收入(Y);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W)。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rm);预期固定收益报酬率(rb 期非固定收益报酬率(re);物价变动率(1/p dp/dt)。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M。
(二)货币需求函数式
三、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1、抽象简化:
2、回归分析:
3、实证分析及经验公式。
4、对实证分析的说明。
四、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及意义
1、货币需求函数式一个稳定的函数。
2、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意义。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预
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2、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
(二)卡甘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
1、卡甘的货币供应方程式
2、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比。
二、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1、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对货币供应量外生性和可控性的分析。
2、卡甘对货币供应量的外生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的分析论证。
3、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证明和强调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为强调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1、如何界定货币供应指标的范围
2、如何确定货币供应的增长率
3、货币供应增长率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 第四节 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制
一、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
1、模式的方程式体系。
2、填补方程式的分歧。
3、名义收入货币理论的模式。
4、对模式基本要点的概括。
二、货币传导机制
1、货币量变动后的传导过程。
2、弗里德曼与凯恩斯学派在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3、布伦纳和梅尔泽的传导理论。
三、货币的时滞效应
1、时滞效应的内涵。
2、时滞效应对货币理论与政策的意义。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诱惑力与危害
1、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政府的收入。
2、增加税收收入。
3、减少尚未偿还的国家债务的实际数值。
4、通货膨胀传导中的初始效果。
5、通货膨胀的危害。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对通货膨胀成因流行观点的分析。
2、货币量过多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3、货币量过多的直接原因:政府开支增加;政府推行充分就业政策;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1、坚决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副作用的分析。
3、减轻治理通货膨胀副作用的措施:事先宣传一个逐步稳定地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广泛地使工资及其它合同指数化。
五、自然失业率假说
1、菲力普斯曲线的短暂巧合。
2、自然失业率假说。
3、经济“滞涨”与菲力普斯曲线的恶化。
4、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长期实质性交替关系。第六节 货币政策理论
一、货币政策的地位
1、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的原因及重要性。
2、其他经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1、货币政策不能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2、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是稳定货币。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利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汇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价格水平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最佳中介指标。
四、货币政策实施的原则——规则性
1、实施规则性货币政策的原因
2、规则性主要体现在长期稳定和连续一致上。
五、“单一规则”的内涵与实施
1、、“单一规则”的具体内涵:公开宣布;长期采用;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
2、实施“单一规则”的必要性。
第十章 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供给学派的金融理论,要求学员了解供给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握供给学派关于储蓄与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货币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辨析供给学派与其他经济学派在通货膨胀治理主张上的异同点。第一节 供给学派概述
一、供给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二、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1、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2、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3、通过减税刺激供给。
4、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5、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第二节 关于储蓄和投资问题
一、储蓄和投资的决定因素
1、储蓄的定义及与投资的关系。
2、储蓄的决定因素:可支配收入;储蓄收益。
3、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储蓄和投资的结构配置
1、储蓄的结构配置及其对投资的制约。
2、币值与税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结构配置的影响。
三、减税对储蓄和投资影响的时滞效应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危害
1、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率。
2、减低储蓄的数量和税率。
3、减少投资。
4、严重损害供给。
5、导致贸易逆差。
6、通货膨胀与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滞涨。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1、一般政策主张:着力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平衡财政预算;限制货币发行量。
2、改变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
第十一章 合理预期学派的金融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应该了解和比较西方几种主要的预期理论;了解合理预期学派的兴起背景和主要论点;掌握合理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主要观点;辨析合理预期学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异同点;正确认识合理预期学派对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辨析合理预期学派在货币政策主张上与其他学派的异同点。第一节 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论
一、预期理论的提出与运用
1、预期类型:简单预期;外推预期;心理预期;调整预期;合理预期。
2、预期理论的运用。
二、合理预期论
1、合理预期论的核心命题。
2、命题的依据:人们在信息社会可以而且能够作出合理预期;公众在合理预期下的行为能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公众的预期比政府更合理、更灵敏、更准确;公众的预期行为和防范措施可以抵销政府的政策效果。
3、合理预期论基础上的政策主张。第二节 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
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有关货币中性的争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非中性论
2、货币学派的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货币中性论
二、合理预期与货币中性
1、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量变动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只能影响名义变量。
2、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也不会影响实际变量。第三节 合理预期与利率
一、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利率问题上的争论
1、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
2、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
二、合理预期与实际利率的决定
1、合理预期条件下,变动货币量不影响实际利率,只能影响名义利率。
2、货币当局不能也不应该经常改变它的策略来影响实际利率。
三、合理预期与利率的期限结构
1、在考虑利率期限结构时,不仅要考虑现值与过去值,还要充分考虑现在利率的变动在预期作用下对将来利率的影响。
2、如果公众预期短期利率的上升是暂时的,那么长期利率的变动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公众预期短期利率的上升是持久的,那么长期利率的反映将会强烈得多。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一、合理预期与菲力普斯曲线
1、对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观点的分析。
2、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菲力普斯曲线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不存在。
二、预期通货膨胀论
1、预期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2、政府政策对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主张
1、公开宣布一个永久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最优货币数量的理论分析。
3、货币政策长期不变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学员要了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金融理论上的主要发展。掌握有关经济货币化的理论与政策意义;了解西方金融创新的各种学说;正确理解金融深化和金融压制理论及其适用性;掌握金融工具定价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当代西方的经济货币化理论
一、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与衡量
二、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三、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麦金农和萧的理论
2、钱德瓦卡的理论
3、高斯的理论
4、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理论 第二节 当代西方金融创新理论
一、金融活动的创新
1、金融创新的含义
2、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
3、金融创新的种类
二、金融创新的成因解说
1、技术发展说:新技术革命促成了金融创新。
2、货币因素说: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促成了金融创新。
3、财富增长说:财富增长所扩大的金融需求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4、回避制约说:回避或摆脱内外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5、制度因素说:金融创新是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
6、结构变化说:金融创新是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三、金融创新的利弊与对策
1、金融创新的利:增强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改善了金融服务,提供了诸多便利;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活跃和繁荣了金融业,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2、金融创新的弊:使货币总量定义混乱;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游移;货币政策的传导失常,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调节非常困难;加大了金融风险,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3、金融创新的对策: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主张不宜多加干预,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认为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和立法,并改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实施手段,实现有效的调控与监管。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金融压制
一、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制度和发展状况呈二元结构。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严厉管制。
二、金融深化论
1、金融深化的核心观点
2、金融深化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低,实际利率为正数;金融资产吸引力强,利率弹性大;货币化程度稳定提高;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性下降;汇率自由浮动;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和平等竞争。
三、金融压制论
1、金融压制的表现。
2、金融压制的原因: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金融业干预过多;金融机构官僚化。
四、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金融政策
1、西方正统的金融理论与政策所建立的条件。
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与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金融政策:政府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硬性规定,实行利率市场化;政府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政府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的做法;着力于发掘本国资金,减少对外依赖性。
第三节 金融结构与发展理论
一、对金融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解
1、金融发展的基础与上层建筑
2、影响金融发展的基本因素
3、金融结构的几个重要方面
二、金融发展的一般轨迹 1、12条规律
2、金融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
3、金融相关比率
三、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引致增长效应
1、储蓄与投资的分离
2、金融结构的引致增长作用 第五节 金融工具定价理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基本假定
2、分离定理
3、资本市场线
4、证券市场线
二、套利定价理论
1、因素模型
2、套利定价方程
3、对套利定价理论的评论
三、期权定价理论
1、期权价格的影响因素
2、布莱克——斯科尔斯微分方程
3、风险中性定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