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排演教学(共2篇)
音乐剧排演教学 篇1
一、目前声乐教学对艺术实践的渴求
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声乐艺术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表演活动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声乐演唱技巧,而且还应对舞台表演的基本知识与表演技巧进行掌握,比如演唱者之间如何配合,演唱者与主持人、指挥者之间如何配合等等。而若要达到这些目的,通过引入必要的艺术实践,让学生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技能,并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是目前很多高师院校声乐教学的首要目的。歌剧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声乐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在情感表达、舞台表演、艺术掌握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有效衡量出学生声乐学习水平。因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歌剧,能够有效达到锻炼学生舞台能力、歌唱技巧等多方面能力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歌剧排演对声乐教学的重要帮助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舞台驾驭能力。
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顺利地在舞台上演绎完歌曲是表演者的最终目的。而舞台上的形体动作等和现实生活中又不相同,通常是伴着音乐同步进行的,更加讲究形体的美感。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要求科学的演唱技巧,还要注重形体、表演以及唱词的配合,这样才能突出人物性格、树立人物形象,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很多高师的声乐课程中,虽然也开设了专门的形体舞蹈课,但是只是单纯地对动作进行训练,并未涉及到与声乐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的歌唱与形体动作总是不协调,对整体的演唱效果产生了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将歌剧排演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舞台驾驭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歌唱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按照乐谱音高机械式地歌唱,歌曲的演绎看似非常轻松,但却很难打动人,这和歌曲演唱中缺乏内涵和情感是分不开的。而歌剧中有紧密的故事情节,且角色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冲突,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在表演之前主动去了解剧情,掌握情节的走向,以加深对唱段的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歌词技巧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舞台实践的高师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丰富的舞台实践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歌唱心理。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引入歌剧表演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演唱主要注重对节奏感、旋律、调式调性感以及声音感等各种听觉技能素质以及各种演唱能力的训练,偏重于理论基础,而忽视了对实践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在舞台上缺乏自信心,甚至还存在着“恐惧感”。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引入歌剧排演这种方式,才能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音乐素养。
(四)拓展了声乐教学思维模式。
歌剧排演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的手段,而且还拓宽了教学的思维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梯度攀升的平台。在歌剧的排演初期,可以将演出场地就安排在教室内,并在教室内进行演唱练习,让其余的同学作为观众进行观看,随后在声乐教师的安排下再逐渐放大排演场景。通过这种合理的安排,使得选择的曲目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能够轻松地驾驭作品,降低学生的演唱心理负担,从而迅速提升自己的音乐感知、表现力以及综合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引入歌剧排演,对于学生声乐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切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尽早地参与到歌剧表演这种艺术实践中去。
音乐剧排演教学 篇2
一、花木兰音乐剧案例的成败之处
笔者对《悲惨世界》《歌剧魅影》各个版本进行了上百遍的观摩和研究, 也实地考察了伦敦西区剧场, 进行过相关理论的学习, 对音乐剧的内涵和形式有比较宏观和微观的认识。笔者认为, 《花木兰》剧的演出, 可以定义为一次“失败的胜利”。
《花木兰》的成功之处在于, 它力图以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一个中国传统故事, 是人大附中第一部完全由学生业余时间发起、组织和排演的音乐剧, 成为学生自发发展一个艺术形式的开端。从场地的选择、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选拔, 到剧本的撰写和多次的排练, 培养和锻炼了演出队伍,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剧普及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了贡献。
之所以认为虽胜尤败, 主要是因有以下几点不足:
1.音乐剧形式的不正规性。校园音乐剧的活动主体虽然是未成年人, 但是校园音乐剧既然是音乐剧, 就应具备音乐剧的正规特点。而《花木兰》剧本尚欠规范, 剧组使用的是迪斯尼电影的剧本, 导致歌曲少、对话多, 每幕之间无法衔接, 更像是话剧;由于版权问题, 演出只能在校园内部;由于排练投入不足, 演出当晚出现不少错误和纰漏。
2.人员的不可选择性。在《花木兰》剧组选择参演人员的过程中, 全校上千人中有三十多人报名, 出于剧组需要, 报名者全部被录用。据笔者观察, 参演人员中有相关专业训练功底和音乐剧研究的不足30%, 80%以上的人员没有欣赏过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参演人员对音乐剧专业素养的不全面性, 极容易把音乐剧演成业余小品。加之学生课业压力比较沉重, 参演人员和组织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3.场地、道具的随意性。音乐剧是一种集唱歌、跳舞、音乐和表演等各种手段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 对场地和用具有相当专业的要求。在《花木兰》演出中, 场地用的普通礼堂, 除了有舞台可供活动外, 没有正规音乐剧场应有的设施和光效、音效和美术效果。演出用的道具和服装, 基本是就地取材、没有成本的拉杂拼凑。
二、中学校园推广音乐剧的重要意义
活动成功, 理念先行。《花木兰》剧之所以存在诸多遗憾, 首先在于理念的推广的远不到位。笔者认为, 中学校园推广音乐剧的意义不仅在于音乐艺术素养、英语水平的提高, 还在于它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打造多元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 音乐剧的推广, 有助于提高音乐艺术素养和英语水平
源于西方的音乐剧, 多数是以英语作为语言载体, 只有对英语文化有深入的体验, 才能用英语完美地表达感情。而在切磋剧本和排练过程, 对英语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助益。音乐剧作为多维度表现方式, 对音乐、审美等艺术能力的提升, 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一部完整的音乐剧的组织与排演, 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在《花木兰》剧的整个过程中, 以独生子女为特点的组成人员, 磨合过程尤其艰难, 人员流失和人员坚守现象并行存在。每一个程序都需要围绕共同的目标与梦想, 保持彼此的尊重、宽容与合作精神。在坚守梦想的过程中, 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一轮对自我和周边世界关系的更加清晰的思考与认知。这种磨练, 有利于今后成熟与从容地开展团队工作。
(三) 有助于打造兼容并蓄的多元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具有课堂教育所替代不了的重要功能和深远的教育价值。音乐剧因其不同于我国传统剧目形式的特点, 对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推广兼容并蓄、中西结合的文化熏陶, 功不可没。对人性入木三分的体现, 对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 字正腔圆的唱功表演, 恰到好处的音乐烘托和舞蹈动作, 提供给中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盛宴,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在中学生中推广音乐剧的前景与对策
数据表明, 我国赴海外接受教育的队伍逐渐庞大, 他们需要国外文化适应, 国外形式多样的剧场文化将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之一;在留学生学成归国参与国家建设的未来, 他们同样需要祖国和世界文化相结合的文娱活动。无论哪个阶段, 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综合性和大众性等多种特性音乐剧, 都将是文化消费、提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剧中的文化精华的展示与推广, 对于中学生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如何使音乐剧在中学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 推广音乐剧, 需要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氛围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 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 同样应该以满足学生的教育渴求为根本。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 同时也是受教育的主体, 他们对音乐剧的兴趣和激情, 催发了对普及音乐剧和创作音乐剧的渴求。学校在教育实施过程中, 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 予以专业的指导和良性的引导, 开设音乐剧选修课或者选派指导教师, 把音乐与舞蹈、文学、美术、历史、人文地理等等知识与技能教育, 融入到对音乐剧的推广和排练中去, 从而完成对学生的良性引导教育。
(二) 推广音乐剧, 需要培养优势互补的人员队伍
如同我国乒乓球成绩的取得在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一样, 音乐剧精品的制作, 同样要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而群众基础的取得,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有意识地遵循规律, 由浅入深,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音乐剧, 从而使得有音乐、舞蹈、英语、美术、组织才能的学生明晰音乐剧的表现形式, 对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产生高度的共鸣, 组成一个目标一致、素质互补的高效队伍, 也有利于选拔拔尖人才发挥主要职能。推广音乐剧的途径, 可以利用传统方式和新技术、新媒体, 在微信朋友圈、公众账号、电子媒体和学校报纸、广告栏上, 刊发音乐剧知识和赏析文章, 组织各种活泼多样的知识竞赛, 开展音乐剧经典片段的欣赏和排演, 以及各种形式的研讨会。音乐剧的推广, 可以使学生清楚音乐剧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从而明晰音乐剧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路, 为创作符合我国特色的音乐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推广音乐剧, 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
【音乐剧排演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07-08
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07-30
音乐欣赏中的音乐教学07-10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音乐教学设计05-27
小学音乐个人工作计划-音乐教学计划07-13
音乐创新教学08-11
音乐创编教学09-02
音乐创作教学09-12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