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4-08-02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精选8篇)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1

目录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三、政策及环境

四、统计数据

五、竞争分析

六、技术特点

七、市场分析

八、发展趋势

九、重点企业

十、投资分析

十一、行业资讯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茶叶定义

茶叶树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或芽加工而成的产品,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目前分成六大茶类,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此外,茶叶也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相关信息可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茶叶分类

我国的茶叶分类上,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

1、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碧螺春、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为绿茶中的优质茶类。

炒青绿茶包括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珠茶、雨茶、秀眉、蒙顶甘露、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茶品。烘青绿茶包括川烘青、苏烘青、浙烘青、徽烘青、闽烘青、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等茶品。晒青绿茶包括川青、滇青、陕青等茶品。蒸青绿茶包括煎茶、玉露等茶品。

2、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功夫、川红工夫等茶品味红茶中的优质茶类。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等茶品。工夫红茶包括滇红、闽红、湖红、川红、越红、湘红、粤红等茶品。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茶品。

3、白茶:分为芽茶、叶茶。白茶中的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

其中芽茶包括白毫银针等茶品。叶茶包括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茶品。

4、乌龙茶:又称青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其中大红袍、铁观音、水仙、肉桂、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无乌龙茶中的优质茶类。

闽北乌龙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茶品。闽南乌龙包括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茶品。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茶品。台湾乌龙包括冻顶乌龙,包种等茶品。

5、黄茶:包括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平阳黄汤等为黄茶中的优质茶类。

黄芽茶包括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茶品。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尖、远安鹿苑、皖西黄小茶、平阳黄汤等茶品。黄大茶包括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等茶品。

6、黑茶:包括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湖北黑茶。其中安化黑茶、雅安黑茶、普洱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等茶品为黑茶中的优质茶品。

湖南黑茶包括安化黑茶等茶品。四川黑茶包括四川边茶等茶品。云南黑茶包括普洱茶等茶品。湖北黑茶包括湖北老青茶等茶品。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随着市场的变化、政府消费的控制,粗放的经营方式遇到了瓶颈。茶叶店的终端成本、人力资源等不断上涨,信息愈加透明,电商对线下冲击很大。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走得愈加艰难,店里的“高价茶”也不再那么好卖了。从去年开始,茶行业开始了它的转型升级和洗牌。

根据宇博智业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前茶行业呈现优劣并存的状态,不同企业的产品、品牌营销、从业人员素质等差距很大。这个行业模仿的现象很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容易在价格上互相打压。随着市场的变化、政府消费的控制,粗放的经营方式遇到了瓶颈。茶叶店的终端成本、人力资源等不断上涨,信息愈加透明,电商对线下冲击很大。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走得愈加艰难,店里的“高价茶”也不再那么好卖了。从去年开始,茶行业开始了它的转型升级和洗牌。

一、“不接地气”的茶企愈加难做

很多茶企在做品牌时,并没有认真地研究过自己的定位,踏实地为目标受众着想,从而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式。盲目地打“高大上”牌,靠包装、走礼品,不接地气,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就处在“下不来”的局面。同时,一些街边茶叶店或贴近民生的茶叶产品却经营得有声有色,市场化的价格、良好的品质和性价比,积淀出自己忠实的消费群体。

虽然,茶行业不少企业近年来做得不易,但中国消费者对茶的需求却在快速增长。中国茶叶的人均消费量还未达到一公斤,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可以说,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尚浅,成长空间巨大。那么茶企又应该怎么来改进创新呢?厦门茶行业协会、厦门茶业商会专家徐方提出了他的建议。

二、茶行业转型升级向“两端走”

企业不能等政府来“救世”,应该痛定思痛,认真考虑自己能靠什么来持续发展。廉价劳力、破坏自然等已经严重透支了茶行业的资源。回归市场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变革已迫在眉睫。企业要从同质化竞争中清醒过来,关注长远的发展,静心走好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说到转型升级则可以选择两个方向,一是踏踏实实做好产品,面向民众赚钱适当的利润,减少中间环节等成本损耗,提高技术水平做高性价比产品。二是将茶叶打造成文化的媒介物,但绝不是停留在表面“假大空”的口号,而是要挖掘产品内涵。比如,我们的铁观音可以向普洱茶学习营销,让茶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茶企需更多质量安全的保证

说到茶行业的安全问题,徐方表示有关农残超标等问题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任。行业中某些人过于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结果格局越做越小。我们行业的质量、标准不提升上去,在出口茶叶上也会受到愈大的影响。据宇博智业了解,一些茶企表示,茶叶经过高温消毒等工序减少了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的、不溶于水的,对消费者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以上说法是事实,但作为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更透明、更诚恳的信息,来对企业、产品、品牌产生信任感,毕竟茶是我们生活中的七件事之一。茶企运营要做到信息可追溯,开放、透明地接受消费者的监督。行业中的每个分子,包括政府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规范好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严惩问题产品,改善种植环境,从源头上让大家喝上放心好茶。

三、政策及环境

福建出台扶持茶产业政策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福建省财政厅新近出台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提出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茶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条件成熟的优先列为企业上市重点推进和培育目标。

二是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扶持茶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设原料生产基地。

三是在南平、三明、宁德3市开展茶叶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补助政策试点,对在上述3个设区市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项目,省级财政按投资额的5%予以补助,进一步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

四是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品牌的茶叶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五是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茶叶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浙江省出台政策推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4月,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4年2月,浙江省农业厅根据有关精神,出台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至此,浙江茶叶产业发展明确了基本思路。

政策东风湘茶助加速发展

作为湖南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湘茶是产茶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了解到,近年来,湖南省明确提出将湘茶打造为“千亿元产业”的目标,并积极打造政策洼地,扶持湘茶发展。

2013年7月8日,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实现45万吨茶叶产量、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4年1月11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湖南茶叶产业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要求全省各相关单位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湖南茶叶产业”。

四、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情况

全国茶叶行业生产,在取得连续18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基础上,去年在先后遭遇西南地区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伏旱的条件下,又继续增产增收,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继续超历史,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一)茶园面积继续增加。据17个产茶省(区、市)上报汇总,共计茶园面积3869万亩,同比增加253.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917.6万亩,同比增加227.3万亩,增8.4%。

(二)茶叶产量增加。去年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6.5%。其中,除浙江、江苏因灾减产,其他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云南增3.6万吨、四川增2.3万吨、贵州增2.2万吨、湖北增1.5万吨。

(三)茶叶产值增加。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增12.6%。其中贵州增加26.1亿元、福建增18.3亿元、四川增 15亿元、云南增13.4亿元、河南增12亿元。按茶园面积计算,亩产值2859元,提高141元,增14.4%;按茶园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3791 元,提高140元,增3.8%。

(四)名优茶和大宗茶双双增加。名优茶产量84.9万吨,增加6.3万吨,增8%;大宗茶产量104万吨,增加5.2万吨,增5.3%。由于中央严令控制公费消费,名优茶价格明显下降,大宗茶价格适度上升,使全国名优茶产值增幅减缓、大宗茶增幅加快。名优茶产值791亿元,增加69.6亿元,增9.6%;大宗茶产值315亿元,增加54.2亿元,增20.7%。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 45%和55%,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产值占比,名优茶占71.5%,同比下降1.9%;大宗茶占28.5%,同比上升1.9%。

(五)六大茶类均衡增产。随着市场的变化,绿茶和乌龙茶产量增幅下降,低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黑茶、红茶、白茶和黄茶增幅大幅上升,均高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全国黑茶19.7万吨,增加2.7万吨,增16%;红茶19.8万吨,增加2.4万吨,增14.2%;绿茶124.9万吨,增加6万吨,增5%;乌龙茶22.9万吨,增加0.8万吨,增3.6%;白茶1.1万吨,增加1898吨,增19.8%;黄茶2253吨,增加215吨,增 10.5%。

(六)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衡量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462万亩,增加194万亩,增 8.6%;有机茶茶园面积228万亩,增加13.8万亩,增6.4%;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031万亩,增加195万亩,增10.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0.7%上升到52.5%。

2014年浙江夏秋茶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据浙江省农业厅对淳安、桐庐、建德、余姚、文成、新昌、诸暨、柯桥、天台、遂昌这10个县(市、区)调查分析,预计今年浙江省夏秋茶产量为8.18万吨,比去年的6.87万吨增产1.31万吨,增19.1%;产值达28.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的22.7亿元增收6.2亿元,增27.25%;其中名优茶产量3.06万吨、产值26.5亿元,同比上年产量增15.65%、产值增31.15%,夏秋茶产量、产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014年1-8月份广西茶叶对外出口情况分析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获悉,2014年1-8月广西累计出口茶叶2575.9万元,其中对东盟出口1302万元,同比增长30.8%;对香港出口785.9万元,同比增长3%。同期,受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监测标准影响,对欧盟出口仅90.7万元,同比下降54.6%。为跨越茶叶出口高门槛,广西已实施南宁横县花茶“基地+企业+国际市场”产业链、柳州茶叶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梧州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保护等一批应对举措,以提高茶叶生产质量,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

五、竞争分析

中国茶叶自然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牌多种多样。但出口茶类品种及出口市场也较为单一。名优茶品种多样、品质高,但缺少国际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很弱,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

茶叶市场竞争多样化

茶叶市场将保持多样化竞争态势。预计2014年我省绿茶生产和销售仍将保持主导地位,多元化新产品红茶、青砖茶和乌龙茶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内销市场上,中低档产品和具有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茶品牌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外销市场上,符合出口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有机茶、绿茶、红茶、砖茶和袋泡茶等市场空间广阔。传统红茶、品牌红茶将继续保持市场高增长。青砖茶将随着独特的品质和保健功能被广大消费者认知,将继续受市场热捧,内外消费量将进一步扩大。

茶叶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全国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茶叶质量安全门槛越来越高,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市场亟待进一步拓展;新发展茶园陆续投产,采摘面积扩大、产能过剩的压力将逐步凸显;手采人工不足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及其他相关成本的不断上升,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茶企亟待联合抱团出击,实施 “走出去”战略,通过在国外省外品牌宣传开拓市场和全民饮茶日等活动,加强茶品牌推介文化展示,提高茶品牌在国内外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2014年,在茶叶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竞争加剧、消费市场受挫的同时,各类资金注入行业,包括上游生产、下游消费终端,在品牌化运营之后,渠道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下面来看下我国茶叶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六、技术特点

1、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茶叶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茶叶消费。

2、消费习惯的区域性逐渐淡化

随着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茶叶品牌的推广,运输时间缩短,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购买到各品种的茶叶,品饮习惯的区域性特征将会逐步淡化。

3、生产方式转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

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加工方式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这类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低,且营销能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茶叶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立自有品牌,更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安全。随着下游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将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销售方式从单店单一模式转向连锁经营等复合模式

多元而完善的销售渠道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从茶叶市场发展来看,大规模连锁经营等复合销售模式是茶叶销售的必经之路。

5、产地域性相对集中

我国茶叶生产地域相对集中,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华南及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2009 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4 省(区、市)茶园面积为182.00万公顷,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98%;产量134.57 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9%。

6、消费品质升级是主旋律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其天然、健康的特性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消费量也将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而进一步增加。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获悉,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将会日益重视。同时,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牌和质量等需求也会不断加强。

七、市场分析

5月是春茶大量上市的时节,以往市场上总流传着“春茶贵如金”的说法,动辄几十万元一斤的“天价茶”频频面市。记者近日在福建茶叶市场调查发现,2016年以来茶叶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调,高端茶叶市场逐步降温,茶叶主流市场正历经着从“奢侈品”到“伴手礼”的变化。

记者在莆田希尔顿饭店一楼曦瓜专卖店看到,原本标价13万元一斤的“海西一号”,现在更名为“曦瓜一号”,售价9万元一斤,一斤降价4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茶叶终端营销店都“放低姿态”,打出低价牌吸引消费者,一贯走高端路线的茶叶品牌“八马”,也在其门店打出“好茶不贵,经济实惠,100元3罐”的标语,原主打产品5800元一斤的“赛珍珠”等高价茶叶销售遇冷,400元一斤并“买一送一”的品类成为新的主打产品。福建八马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说,“三公”消费降低等因素叠加使得茶叶市场发生了变化,公司经研究后丰富了中低端产品。

记者来到华祥苑福州一家门店,店长却不在店里。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店长目前要承担外出跑市场销售的任务,白天都不在店里。而前几年店长大多是在店里等着客户上门来订购,且供不应求。

八、发展趋势

1、机茶园成茶园行业发展趋势

与2012年相比较,我国2013年茶叶生产在面积、产量和产值上都有所增加,无性系、无公害、有机茶面积都扩大,名优茶产量、产值均有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上升,六大茶类普遍均衡增产。2013年全国茶叶出口量为32.58万吨,相比2012年增加0.77%,出口额12.47亿美元,相比 2012年增加11.24%。

2014年茶叶产销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全年将持续增产增收。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到,从茶类结构上看,白茶、黄茶产量较去年增幅较大,红茶、黑茶、乌龙茶增产仍然在10%左右,而绿茶则相对比较稳定。从地区上看,华东和华南茶区比较稳定,北方茶区继续发展,长江中上游茶区发展较快。从消费市场看,高端消费持续减少,中低档消费明显增加,大城市市场相对稳定,中小城市和乡村市场异常活跃。在出口方面,出口茶叶传统市场有所减少,而新兴市场将继续扩大。

2、茶叶市场潜力大

内销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外销出口逐年巩固和增加的同时,内销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发展前景报告获悉,目前,国内人均茶叶消费只有460克/年,与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消费水平高的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伊拉克等国人均年消费量在2000克以上的相比差距更大。国内各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如上海、广州等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到1000克左右,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3、茶叶电商渠道高度发展

电商渠道受到品牌企业重视。从全国看,茶叶电子商务近几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网络茶叶品牌,引领行业进军电商,拓展茶叶销售途径,也为茶叶销售带来了更多年轻化消费力量。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商已经引起众多品牌企业的重视,2014年有更多的品牌企业建设和拓展电商渠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古至今茶都是必备产品,未来,茶叶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其中消费者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对象。如何撬动消费者的需求?这要依托消费观念的引导,将人群细分化,让每个有需求的人都能买到你的茶就能成功。

除了市场上的推广,企业要对原材料进行把关,更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管控,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茶。我们对消费者要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我们要明确消费者是所有卖茶人的佛,只有这样才能撬动市场,才能把企业做好。

九、重点企业

1、八马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2、中茶

始于1949年,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茶叶产品,十大茶业品牌(企业),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3、君山

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致力于茶产品的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4、浙茶

成立于1950年,中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绿茶出口企业之一,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吴裕泰

始于1887年,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行业百强企业之一,茶业十大品牌(企业),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6、萧氏

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大茶业品牌(企业),著名品牌,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7、竹叶青

名称于1964年诞生,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茶业十大品牌(企业),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8、叙府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9、大益

于1938年,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10、庆沣祥

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茶叶企业,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十、投资分析

受到行情的影响,入秋以后的新茶价格远远低于今年春季上市的新茶以及过去1年内被炒家炒高的普洱茶。同样质量同一品牌的普洱茶仅仅因为出厂时间相差几个月价格就有可能相差1倍甚至更多。新茶低价不好出手,老一点的茶无人接手是当前整个普洱茶市场面临的困境。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投资前景报告获悉,普洱茶投资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价格体系的扭曲终归会被市场调节至正常。这种调节无非2种情况:新上市的茶进入过去“老茶”的价格体系;过去被炒高的“老茶”进入新茶的价格体系。

如果说新茶能够进入“老茶”的价格体系,这是一件可以令大部分投资客欢欣鼓舞的事情。通俗一点说:就是把现在5、6千元一件的大益茶被拉升至万元一件的价位。很多被套牢的炒客,经销商可以解套的同时还能大赚一笔。我曾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如果要做到这样一件事,光用来抬升主流大益茶的资金就需要 20多个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想去找到这20多个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来说第二种可能,被炒高的“老茶”进入新茶的价格体系,前2天不少芳村的人在打趣说:“勐海孔雀跌到5000才算底,炒勐海孔雀的赔的连本钱都没了。”在我看来,如果勐海孔雀跌到5000到也没什么,真正有什么的是诸如龙印、早春乔木、布朗孔雀青饼、易武正山这些流传范围很广的“硬货”跌至 5000一件的价位,这些茶流传范围广,接盘价格高。一旦剧烈跌价,那对很多中小茶商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而从“山水韵”、“7432红丝带”这些近期大益明星茶的价格来看,大益也在开始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的市场策略。类似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的越多,过去被炒高的“老茶”就越危险,其价格就越有可能出现腰斩。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这些茶的投资者应该擦亮眼睛,情况不妙就要割肉抛售,以免到了价格腰斩的时候承受更大的损失。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2

1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

1.1 浙江茶叶出口种类繁多

浙江省出口的茶叶种类众多, 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紧压茶原料等。从不同种类茶叶出口看, 浙江省绿茶出口占75%以上, 乌龙茶占11%, 红茶占5%, 紧压茶原料占3%, 其它茶类占6% (具体见图1) 。

资料来源:由省市数据网, 中国农产品交易网, 以及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成。

1.2 浙江茶叶出口占全国半壁江山

近几年来, 浙江省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 2006年浙江省茶叶出口16.75万吨, 出口额2.91亿元, 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8.42%, 全国出口总额的53.20, 2007-2009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数量略有下降, 但茶叶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 (具体见表1) 。

1.3 浙江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浙江已与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近几年来, 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摩洛哥等非洲发展中国家是浙江省出口茶叶最多的地区, 2010年1~2月, 浙江省茶叶出口非洲占比已达74%;而同期浙江省茶叶出口欧盟仅占比3.45%, 出口到日本占比3.38%。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保持持续不断增长, 发达国家市场逐步萎缩的格局已经形成。

2 浙江茶叶出口市场现状的原因分析

欧盟、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是茶叶的消费大国, 也是浙江省茶叶的出口市场。其中, 乌兹别克斯坦不生产茶叶, 其每年约为2.5万~3万吨的茶叶需求量百分之百依靠进口, 但浙江省每年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茶叶只有0.6163吨, 只占乌兹别克斯坦产业茶叶进口的3.8%。日本人喜欢喝茶, 每年茶叶需求量为16万吨, 但日本国内年产为10万吨左右, 产销差距6万吨, 因此日本每年都要大量进口茶叶。但浙江每年出口到日本的茶叶只有0.4379吨, 只占日本茶叶进口量的4%, 欧盟每年茶叶需求量为27~28万吨, 浙江省每年出口到欧盟的茶叶为1.1678吨, 只占欧盟年茶叶进口量的0.04%。

浙江省茶叶出口缘何只占这些国家茶叶进口的微小比例,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2.1 外部原因

2.1.1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导致贸易转移

贸易转移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瓦伊纳提出的, 指一国产品遭到另一国的贸易壁垒后转而大量向其他国家出口的现象。在浙江省茶叶出口上同样存在着贸易转移。2006年以来, 浙江茶叶对日本、欧盟的茶叶出口面临着严格的绿色壁垒。2006年5月29日, 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 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标准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 超过该标准, 茶叶禁止进口。欧盟关于茶叶农药残留的规定也达到了227项, 且标准更为苛刻。发达国家严格的农药残留制度大幅度的提高了市场的准入门槛, 让浙江省茶叶望而却步。而相比之下, 非洲, 中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农药残留值, 质量, 包装等要求之类的技术壁垒就比较少。因此,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导致浙江茶叶出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1.2 消费偏好不同引导贸易地理方向

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喜好不同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非洲的气候高温、少雨、干燥, 而绿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的功效, 因此, 北非、西非、中亚地区偏爱绿茶。尤其摩洛哥, 喜欢中国绿茶, 并把它作为馈赠亲友最体面的礼品。而欧美市场主要偏爱红茶、特种茶, 欧盟绿茶的年进口量仅占其茶叶进口总量的10%左右, 且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喜欢在茶中加牛奶或糖。而日本则更偏爱乌龙茶。浙江省土壤成酸性且年温适中, 非常适合绿茶的生长。因此, 绿茶是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主力军, 占出口总额的75%以上, 主要出口到非洲等偏爱绿茶的发展中国家。

2.2 内部原因

2.2.1 茶叶卫生标准落后

如前所述, 欧盟关于茶叶等农产品的农残标准项目已达227项, 而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 加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 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只有50多种, 致使茶农在茶叶生产中无法获得技术参考, 也使对茶叶生产的卫生监督无据可依。

2.2.2 品牌塑造力度不够

浙江省是我国茶叶出口大省, 知名茶叶品种很多, 但却存在有名无牌的现象。茶叶出口多数以散茶或“贴牌”生产为主, 缺少真正的自主品牌。使得浙江省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国际品牌茶叶。据杭州海关统计, 2008年, 浙江省有茶叶出口实绩的企业共89家, 出口总额为3.64亿美元, 仅为国际知名茶饮料品牌“立顿”年销售额的1/8。

2.2.3 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 浙江茶叶初加工厂有500多家, 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 茶树修剪、采摘、加工都尚未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大多数茶叶企业仍沿用传统加工工艺, 依靠手工制作, 不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更重要的是员工缺乏正规的技术培训, 操作不规范, 技能与经验参差不齐, 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

以上这些外部、内部因素导致了浙江茶叶大量出口到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 而面对高标准的发达国家出口却及其微小, 如何扩大浙江茶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3 扩大浙江茶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措施

3.1 研究国际市场需求, 扩大出口市场

实践证明, 能够把握市场特点,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的企业会获得成功。如前所述, 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喜好不同, 消费心理不同, 对产品的要求也各异。目前, 美国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之一, 年茶叶进口量位居世界第四。2008年上半年浙江省茶叶出口美国只占比4.7%, 相比日本及欧盟市场, 未设置严格贸易壁垒的美国更容易成为浙江省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市场。因此, 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应深入研究美国市场茶叶消费特点, 掌握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 喜欢喝冰茶、速溶茶的特点, 从而开发适合美国市场的茶叶品种, 扩大对美国的出口。

3.2 控制茶叶农药残留, 提高茶叶质量

针对日本及欧盟的严格农残制度, 浙江茶叶只有走发展绿色食品之路, 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发展绿色茶叶首先要提高茶农、茶叶加工厂对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识, 转变观念, 让茶农自觉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在生产中减少对灭幼脲、阿维菌素等农药的使用。其次, 要加大对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投入, 提高加工水平, 保证茶叶生产质量。最后, 要加强出口茶叶卫生质量检测, 尤其是农残超标问题, 以促进浙江绿色茶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3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提高产品档次

近年来, 浙江省在创建茶叶知名品牌、推进茶叶品牌国际化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如到产品销售地先行进行商标国际注册, 然后通过贴牌生产与创建自主品牌两种方式, 逐步做大自主品牌。但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在品牌的推广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此, 浙江省出口企业应加大营销资金、营销人员投入, 借鉴立顿的经验, 在注册先行的基础上, 做好发达国家市场调研、品牌定位等工作, 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并实施, 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 从而提高浙江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进而扩大浙江茶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

摘要:浙江省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但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比重不足30%。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市场特点入手, 分析了浙江茶叶出口至发达国家占比较低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茶叶,绿色壁垒,出口市场

参考文献

[1]余妙志, 赵捷.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08, (12) .

[2]孙奎法, 许关桐.二大问题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J].茶叶, 2006, (32) .

[3]俞燎远, 章国祥.浅析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茶叶加工, 2003, (4) .

[4]俞燎远.浅析浙江茶叶质量安全状况与监管思路[J].中国茶业2005, (2) .

[5]张秀青, 李靖.我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比较优势分析[J].山东经济, 2008, (1) .

[6]李清泽, 杜维春, 李建兵.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J].中国茶业经济管理, 2009, (1) .

[7]李琼, 张哲.浙江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茶业经济管理, 2006, (4) .

[8]汤一, 刘祖生.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茶叶, 2003, (29) .

[9]毛祖法, 罗列万, 俞燎远.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J].中国茶业, 2003, (29) .

从行业集中度分析我国茶叶发展 篇3

一、我国茶叶行业现状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比2005年增加13.1%。上海茶叶学会研究人员徐永成提出,我国茶叶行业现状可用“三多三少”来概括:生产厂家多、茶叶品种多、各类茶包装款式多;注册商标少、有名气的品牌少、国际品牌更少。这反映了国内茶叶行业的企业大多偏小,资本分散,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相比,规模小,实力弱。我国茶叶出口量列世界第三位,茶叶出口多,却没有能与“立顿”比肩的品牌。品牌的缺乏,甚至导致国内消费者都难以从众多品牌中选购名优茶叶。同时仿冒他人品牌,假冒原产地名茶,违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的事情比较常见。而茶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造成“三多三少”的主要因素。

二、分析茶叶行业集中度

(一)前四位厂商集中度系数反映整个行业集中度

在2005-2007年3年间年销售额前100名的茶叶公司的销售记录显示。这3年前4位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加分别为2005年27.8亿元,2006年30.1亿元。2007年34.5亿元。这3年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分别为219.2亿元、248亿元、300亿元。如果把总产值等同于市场中厂商的销售量(实际中总产值大于销售量),可以计算出CR4(%)分别是2005年12.68,06年12.14。07年11.5。根据贝恩分类法,当CR4(%)小于30时即可以判定该行业为竞争型。而从近3年的前4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来看,无疑是远远小于30的,说明整个茶叶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

(二)通过赫芬选尔——赫希曼指数分析

集中度系数法能够形象的反映市场的集中状况,但不能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非均等分布非常敏感。以2005年为例,可以计算S1=100q1,Q=100*11.4/219.2=5.20(Si代表市场中第i个厂商销售量在总销售量中的百分比)。可以用Excel分别计算出S1-S100。还剩下的市场销售额为116.4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3.1%。我们假设剩下的份额都由尽可能大的公司占有,即116.4亿元由1531个年销售额0.076亿元瓜分,就可以计算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SI+S2+……+$1631=74左右,这个数值已经是HHI的可能最大值。同理可以计算2006年的HHI=99,2007年的HHI=79。这3年的HHI值都远远小于HHI=500的竞争Ⅱ型市场定位标准。由此可见不论从市场的集中情况还是厂商规模分布来看,茶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都非常的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

(三)集中度变化情况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从以上数据反映的3年内行业集中度的变化趋势。前4位厂商的年销售额绝对值是增加了,但是增长的速度却没有整个行业蛋糕的增长速度快。反映在集中度系数从2005年的12.68下降到2006年的12.14,2007年下降到11.5。通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也可以看出HHI值没有以固定趋势增大,整个行业还很不稳定,没有真正的行业龙头。

三、茶叶行业集中度偏低的原因

(一)茶农经营规模小而散,一体化意识不强

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茶园是一家一户经营的,茶叶经营是一个自产自销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型”行业,管理方式的主体是“家庭经营”,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在广大的农村。茶叶只是属于一种副业,而且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都属于手工作业,因此茶业产量低,产业规模难以得到保证。

(二)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

目前一些规模较大茶园的农垦茶场,有家庭茶场、茶初制厂,还有自己的贸易公司,实际上已形成产业化的构架。但由于产权不清、经营不善,一些茶场已陷入困境,存在着解体的潜在危机。近年来我国茶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体加茶农”。由于实体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被形象地称之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茶农,它可以把市场信息,使用技术、管理经验传递给茶农,有效地解决分散的茶农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产销衔接和结构调整。因此,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市场竞争里直接决定这当地茶叶产业化的水平。我国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的产业化发展。

(三)现有的茶叶政策导向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1)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体歧视不利于茶产业化。(2)税收政策不合理影响市场机制的发挥。由于当前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私营企业实行包干征收,国营企业则按帐征收。前者很轻,后者很重,至少相差5%。(3)科技投入乏力直接影响茶业全球竞争力。

四、提高茶叶行业集中度对策

(一)充分利用基地的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不断开发优势产品

优势产品,不仅要有质量优势,而且要有价格优势。在实施名牌战略、重视名、优、特产品开发的同时,努力开发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拓宽市场。同时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深度开发茶叶制品,尤其是符合现代生活的各种茶饮品以及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茶叶天然提取物。提高茶叶附加值。特别的,年轻人的需求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各种碳酸饮料、咖啡更感兴趣,如果把这部分年轻人的市场抢占过来,那茶叶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树立品牌形象。

(二)培育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独占竞争优势,如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营销网络优势等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茶叶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连自身的生存都困难,何以能担当起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任。因此在培育龙头企业时,不仅要把企业做大,更要把企业做强。这就要求企业苦练内功,这内功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要提倡茶叶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鼓励茶叶企业以多种形式组间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开拓能力弱,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手段是当前我国大部分茶叶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因此,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学习和运用现代营销技巧,重视和加强创名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来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

(三)政府加大对茶叶行业的投入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篇4

一、前言:

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恩施玉露”作为恩施的三大名片之一,于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恩施属于全国著名茶叶基地,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蒸汽杀青自动化生产线一条和拥有年产1500吨富硒绿茶精制生产线,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又有鹤峰、利川、咸丰、宣恩等众多市、县品牌与之竞争、抗衡,使得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恩施玉露”于恩施州内销售并不理想,为树立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英雄形象;增加“恩施玉露”在州内销量,并使“湖北省茶叶学会金奖产品”、“湖北省第三届十大名茶”、“第七届中茶杯一等奖”、“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的名誉真正深入民心;我们做此次调查让决策者更好的了解州内茶叶市场和对茶叶改进提供决策。

二、调查目的:

1、了解恩施玉露现行的市场占有率及营销状况;

2、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劣势和营销手段;

3、确定 “恩施玉露”在消费者中的地位。

三、调查方法:

1、走访调查:小组成员拟定好调查提纲对消费者、经销商、专卖店、茶楼高层管理进行;

2、问卷调查:对市内的主要消费和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封闭试加当场访问。调查问卷的分发在消费者休息地和茶馆等地有目的的发放并现场收回,有效率99%以上;

3、观察法:对大型超市的茶叶品种和价格作比较;

4、二手资料:对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历史或者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广大网民对产品的看法或者意见。

四、调查结果分析:

全部调查的结果由所有成员汇总后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的分析是问卷统计后由小组分析。

走访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小组分为8人并各自对商家或专卖店进行走访,得出以下结果并做相关分析:

1、通过对市区内广大市民走访,他们为什么喝茶喜欢喝什么口味的茶时,许多三十到五十岁年龄阶段的人士反映,他们喝茶是因为从小长在恩施的产茶地,喝茶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白开水他们看到就感到“不对劲”他们有反映恩施玉露是中国为数极少的几家保持蒸汽杀青自动化生产为主的产品,口味比较淡,然而恩施州内的他们大多喜欢口味较浓的炒青,喜欢清苦后的甘甜和回味。故这为不好销售的原因之一;

2、当问到他们一般情况在什么地方购买茶叶并喜欢什么包装时他们普遍反映:他们不需要走很远并靠熟悉的朋友就可以进入基地自己购买,既便宜又方便而且质量保证很高,并且他们自己喝所以不需要包装或者仅需要简易包装。所以当问及经销商销售情况时很多专卖店或者经销商都反映,散茶销售很好,且价格都在60-80元每一斤左右波动;

3、很多消费者认为包装太贵无济于事,自己喝又不是买包装,像恩施玉露这种名贵的茶叶来说,只合适拿到外面去送礼。由此看来高档定位很成功;

4、当问及经销商对恩施玉露的看法或者有什么了解是他们说:恩施玉露在恩施州内的销售量并不小,是因为恩施玉露在上游走的很好,且是恩施州的支柱产业茶叶之一的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很多是政府订购。所以没有流入市区,所以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中下层没有声誉。这是因为恩施玉露定位为中高档茶叶;

5、对问及许多经销商在有节日或者重大假日事时是否有促销策略或者活动是他们说:不管是销售什么产品他们都只是都是顺其自然,没有任何销售策略,都只是在店内坐售;但他们的都有一定的营业额是因为店内的鹤峰和宣恩等地的中下等茶叶销售很好。

6、目前恩施州恩施玉露的竞争对手有利川、咸丰、鹤丰、宣恩等众多品牌相争,还有一些无名的散茶在市场上有很大的空间都被占尽了;

7、对茶楼的调查显示茶楼的主打产品销售量最大,但经过调查显示没有几家茶楼主要经销的是恩施玉露。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你喜欢喝茶吗:100%喜欢

(本次调查在开始调查之前,调查员都会委婉的问对方是否喜欢喝茶或者对茶叶比较感兴趣,否则就礼貌的结束访问,所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在98%以上)

〈二〉您喜欢喝茶的原因是﹙多选﹚:23%绿色健康83%生活习

惯10%时尚15%修身养性47%解渴

(恩施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大多人都是从小喝茶长大,所以喝茶成了他们的固定习惯,只有少数年轻人真正了解茶叶的是绿色健康的饮料,但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有一个基本的目的解渴一举多得,好多老年人注重茶的过程也就是茶艺,有的年轻人为时尚和应酬)

〈三〉您最喜欢的喝茶方式是:83%独饮10%上茶馆7%其它(大部分消费者都在家或者办公室一个人品茶或者提神,有的和朋友或应酬就会到茶馆里坐,单独买回家的产品远比在茶馆里销售的多。但是茶馆销售的一般都是中高档产品,其价钱定位同样的产品在市场上高出许多陪)

〈四〉您习惯在哪里购买茶叶:7%商场﹙店﹚67%茶叶批发市场7%特产专卖店

〈五〉您的消费价是(每500克):67% 100元以内13% 100—300元 13% 300—500元7% 500元以上

(由四、五两题得出恩施本地人喜欢在有熟人的地方购买,有很多时候就事实到生产基地去买,并且价格都在60-80元每500克左右波动)

〈六〉您购买茶叶主要考虑:7%品牌10%价格90%口味

(消费者大都注重口味,而忽视包装,但包装却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们,价格和品牌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您通过什么形式了解茶叶信息: 70%朋友介绍50%其它

(好多广告已经失去了可信度,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天花乱缀的广告宣传,相信朋友的或者其他柒道了解到的消息,所以营销活动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八〉您知道恩施润邦公司吗?93%知道7%不知道

〈九〉您知道恩施玉露吗?93%知道7%不知道

〈十〉您知道恩施玉露是中国十大名茶吗?83%知道17%不知道(综上八、九、十三题恩施玉露的知名度和渗透率都很高,高档定位取得了作用)

〈十一〉您觉得茶叶促销哪种方式好?﹙多选﹚

40%广告宣传27%促销活动10%新品推介57%其它

(目前的信息形式传到消费者中并不太理想,消费者在抵触广告的同时也会受到其影响,所以在加强新品推出的广告和营销活动)

观察结果与分析:

1、“恩施玉露”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主要事实因为其价格在自身和是价格要高于同类产品;

2、“恩施玉露”产品包装没有显示产品最突出特点。

二手资料调查与分析:

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2006年9月14日取得全国工业食品(QS)认证,恩施玉露、金星玉毫、芭蕉富硒茶三个产品已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并完成了恩施玉露茶湖北省地方标准认证工作。2007年3月“恩施玉露”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司获准使用该地理标志;4月,“恩施玉露新工艺、新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鉴定,加工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十月公司被评为湖北省第九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所以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有开发新产品的实力,和做各种营销活动扩大影响力。

六、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一、对于“恩施玉露”产品本身本次调查得出以下几个普遍评价

1、现代工艺生产外观精美;

2、高价民众可望不可及;

3、蒸青口味淡;

4、包装过于高贵;

5、市场占有率不高;

6、品牌享誉度较高。

二、对于“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本身

1、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没有最好的调整好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关系(顾客可以直接到生产地购买影响了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和利益);

2、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内部并不知道州内几家中高档的茶楼的主打产品。

三、对于竞争对手大部分都只是被动的让消费者接受,在产品上下工夫并没有其他什么销售策略,经销商积极性不高。

(建议):

茶作为恩施支柱产业很有发展潜力,虽然已经有众多品牌在竞争,但是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走的销售之路可以和其他公司的大有区别-----走差异化营销道路,因为恩施玉露在恩施州内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渗透率,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可以凭借以往的名声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提供以下建议:

1、提供散茶价格在90元每500克左右(比普通茶叶高出一定差距);

2、改动包装(以最方便实用和突出历史名茶为主,塑第一品牌);

3、提供两种工艺茶叶(蒸青和炒青);

4、提高润邦和恩施玉露的知名度(在州内举行带动活动,并不能只是促销,要加强活动参与度);

5、继续保持高档茶叶的价位(保持原有威望);

6、调动销售商的积极性(提高占有率);

7、在恩施州内开展各种营销展示活动,如:邀请全州的知名人物参加茶叶文化艺术节等;

8、开展网络营销。

茶叶市场人口,环境宏观分析 篇5

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

从国际需求来看,中国茶出口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姿势。另外中国茶产业已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也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茶产业开始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正规化,未来增长潜力很大。文化环境宏观分析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不仅带动了人们对茶的消费,更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茶贸易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传统的茶文化和现代消费理念的冲突,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的茶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中,将是我国茶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教育水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对健康的态度等都有了不同的看法。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一种精神饮品,一种情感饮品,一种文化饮品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并且在相比之下,茶比水有味道,比酒,对人的身体百利而无一害,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上来讲,品茶如品人,喝茶能显出一个人,特别是领导人自身的修养,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一种美好体现。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来了解茶,而对于选茶和品茶可谓是更加细致,抽烟的人可能对烟不讲究,喝酒的人也可能对酒不讲究,但一个喝茶的人对茶的品种,色泽,味道可会钻研一些,这也更加推动茶文化的进展,对中国茶产业具有深远影响,另外也是更加促进茶教育的水平。

(2)价值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差别是很大的,而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深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的人觉得品茶是一种享受,而文化程度低的有可能就不这么认为,觉得这一消费是一种浪费。而现在的人们对茶不会那样想,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富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茶具有一种特殊的眼光,“善待茶文化”的理念渐出,人们把茶当作了一种业余的享受,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喝一口茶,不仅喝的是茶,更是对茶,对生活的一种思索。也许这样说显得不那么恰当,但是茶确确实实成为了从上曾领导到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用品,扎根进普通老百姓的心中。

(3)风俗习惯:不同国家对茶叶也有不同偏爱,要入乡随俗,根据不同国家对茶叶的偏好出口相应的茶叶。只有杭州能产出西湖龙井,只有普洱能产出普洱茶。不同的茶对应的不同地方的气候,土壤,和风俗习性。更能满足各地不同口味人的需求,上百种茶,总有一种会适合一类人。根据不同地区人对茶叶的偏好去销售,物尽其所。

2、人口环境分析

(1)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对茶叶市场的影响。中国人口众多,茶叶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人口的迅速增长促进了茶叶市场规模的过大。因人口增加,其消费需求也会迅速增加。(2)人口结构对茶叶市场的影响。居家是购买、消费的基本单位。居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某些商品的数量。目前,居家数量的剧增必然引起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的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因此,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农村的发展较城市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可以将价格便宜的茶叶广泛在农村销售,将质量高价格的茶叶在城市销售。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1 篇6

------------------

发布时间: 2006-12-16 14:43:07浏览次数: 99

国际茶叶拍卖市场:

茶叶拍卖市场是茶叶全球流通的命脉。当前,茶叶拍卖是国际茶叶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近三十年来,70%的茶叶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世界茶叶拍卖市场的历史和现状表明:谁抓住了它,谁就能在国际茶叶流通中大显身手;后起之秀可打败老牌市场。如英国伦敦拍卖市场,成立于1804年。自1840年来,随着几乎独占东西方茶贸渠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衰落,西方茶叶消费面的扩大、拼配包装商及其牌号商的崛起、南亚产茶区的发展,茶叶需求方十分关注货源稳定、质量多元化选择、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盘剥、公平交易;生产方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回收资金。在此背景下,地处世界主销市场中心和再加工中心的伦敦拍卖市场,曾有过长达100多年的黄金时代。1963年前,这个市场长年经销的茶叶占世界贸易量的30%。

世界茶叶市场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主要产茶国。1839年1月10日,在英国伦敦出现世界上首次茶叶拍卖活动,世界茶叶贸易史从此揭开了交易方式的新篇章。茶叶交易采用拍卖方式之所以被产茶国政府所推崇并为茶商们所接受,除拍卖本身所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特征机制之外,还在于它对统一国内的茶叶市场、保护茶商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斯里兰卡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建于1883年7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市场。近期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0%,达20万吨,居全球之首,几乎垄断该国茶叶贸易。斯里兰卡茶叶拍卖速度极快。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其出口的茶叶占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而出口的茶叶中又有95%以上通过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交。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由科伦坡茶叶贸易协会管理。目前共有8家茶叶代理商,经常参加拍卖的买主(出口商)有30多家,由茶叶贸易协会协调,每家代理商拥有固定的茶叶供应厂(场),即每家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只委托其中的2-3家代理商负责拍卖。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必须在15-20天前把茶样(每只3公斤)、编号及最低价等送至代理商。代理商再把各茶厂(场)送来的茶叶按茶号、生产厂家、规格、等级、批次、件数、重量、包装和存放地点等编制成目录,连同样品一并送至各有关公司,供审评定价。茶叶按存放地点的不同分成主拍(Mainsail)和辅拍(Exestate)。主拍的茶叶存放在茶厂内,由于茶叶新鲜,拍卖的价格相对也较高,而辅拍的茶叶因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已贮存到茶厂外的仓库内,所以拍卖的价格也稍低。

拍卖主持人来自各代理商。拍卖开始后,主持人按编制目录中茶号的顺序,首先叫最低价,欲购此茶的出口商们竞相出价,出价最高者为买主。拍卖速度极快,有时一只茶叶的拍卖时间仅几秒钟。拍卖成交后,买主必须在10天之内到指定茶厂或仓库提货。所以,茶叶从产出到装船出口一般仅需5~6周,最多也不超过两个月。斯里兰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茶叶的保质期为3个月,这使斯里兰卡红茶能保持鲜爽浓强的品质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好评。茶叶拍卖的费用较低,如拍卖辅拍的茶叶,除成本价外还需包括仓库租金、代理商代理费1%,茶场负担的茶叶税、保险及拍卖管理费等。如果是主拍茶叶,茶场无需负担仓库租金,费用可减少到仅为茶叶拍卖收入的.35%。

2、印度加尔各答拍卖市场。印度1986年与1976年比,出口量减少15.63%,但均价提高67.53%,20万吨出口茶基本上是通过拍卖获取合理价格成交的。而中国因没有拍卖市场,1986年与1980年比,出口量增加9.85%,但均价下跌68.7%。正式形成于1861年12月。1992年拍卖量为15万吨。当初是伦敦拍卖市场的附庸,十九世纪年拍卖量少于2万吨,而且其中大部分运抵英国后再次拍卖。后来成了削弱前者的因素。1961年,百年庆典时,总理尼赫鲁亲临剪彩。印度有名的拍卖市场还有科钦、库奴尔、哥依巴特、高哈第、西利古里。印度茶叶70%要进入拍卖市场。

印度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目前是世界上第3大茶叶出口国。拍卖是印度茶叶销售的主要方式。拍卖市场是茶叶拍卖的一个场所,拍卖活动是由拍卖行来具体组织实施的。一般从茶叶采摘加工到拍卖市场交易只有20天左右。印度现在有权组织茶叶拍卖的公司有12家,许多拍卖行在各拍卖市场又分别设立分支机构。

印度政府对茶叶拍卖有规定,即茶园生产的茶叶,70%要进入拍卖市场。国外公司的经纪人和国内零售商一般都从拍卖市场中进货。但根据印度茶叶统计年报,茶叶实际拍卖量占产量的比重年均在60%左右。对于拍卖这种方式,印度的茶园主认为自己直接卖或通过拍卖行拍卖各有利弊。自己有固定买主(政府允许茶园直接出口,可以不经过拍卖市场),价格可能会比拍卖高,而且可以省掉1%的拍卖费用,但货款回收慢且没有保证。通过拍卖,货款回收快而且有保证,因为拍卖行承担责任。

3、肯尼亚蒙巴萨拍卖市场。年拍卖量为9万吨,垄断本国茶销量的90%,是东非经济舞台上的一颗明珠。

4、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拍卖市场。独占了本国的全部茶叶贸易量。

5、印尼的雅加达拍卖市场。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拍卖市场有以下8个方面的优越性:

一是公平、公开,以质量、品种、特色、供求关系获取合理的价格;二是开放、统一,向所有供需方开放;三是交易直接、交货迅速,有现货拍卖、异地上市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到岸拍卖和在途拍卖(或称离岸拍卖)等形式;四是交易面广、选择性大,凡是消费量大的国家,都到拍卖市场上采购茶叶;五是成交量大、全年交易,红碎茶的75%,约70万吨在此成交;六是信息灵通、价格合理、买卖自由;七是合约买卖、风险共担,在保证金制度和统一结算制度下,大宗标准级茶叶可以买卖合约;八是可交易相关物资,拓宽生财之路。一般情况下,卖主的茶叶送到拍卖市场,编入目录、审评定价、制定货单送到买主手里。一周内就可到拍卖厅按号叫价。从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到拍卖成交,一般20天,付款后一周之内到仓库提货。这样,大大缩短了生产销售周期,减少了周转损耗,节约了成本,保证了质量,并在最好价格上成交。

中国茶叶的交易方式要改变。

目前,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家一户经营。这种交易方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交易规模小;二是自产自销。茶叶交易一直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买家与卖家洽谈成交。这种交易方式虽然灵活简便,但成本高,质量没有保证,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拓展需要。我国茶叶经营权放开后,出现多头出口,这就造成相互压价,效益的流失。而拍卖市场这种交易方式,有利于统一茶叶市场、保护茶商的利益,更缩短了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使产销直接见面,衔接紧密,现货现卖,相对降低了成本。所以,传统而原始的交易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茶业发展。茶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要求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我国茶业现存的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存在,致使我国茶业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难以实现。缘何走下坡路

我国是茶叶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今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却下降了近一成。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茶叶进口税率的下调,外国茶叶却逐渐进入我国,与国产茶叶争夺国内市场。对此,有关专家建议,中国茶叶要在国际和国

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还需苦练内功。

以上海口岸为例,2002年1至9月出口茶叶8.07万吨,下降11.5%。据介绍,上海口岸出口的茶叶品种较为单一,以绿茶为主,今年前9月共出口6.87万吨,占全部茶叶出口的85.1%。茶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以摩洛哥为首的非洲国家,前9月对摩洛哥共出口2.39万吨,增长12%;但对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茶叶出口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对日本出口0.9万吨,下降21.3%;对英国、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的出口也都下降两成以上。在从上海口岸出口茶叶的各省市中,浙江省一枝独秀,出口4.73万吨,增长11.5%;而同为主要出口地的北京、上海却均下降了三成以上。

据分析,造成我国茶叶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

二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主要靠价格优势取得市场,然而随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产品价格更为低廉,冲击很大。

三是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茶叶加工简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品种单一,国际知名品牌少,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

四是今年年初欧洲的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调整了茶叶监测标准,提高了茶叶进口门槛,使茶叶生产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此,有关专家提出,我国一直以来就是茶叶出口大国,一些传统品种如龙井、乌龙、碧螺春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然而近年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出现了出口下降的局面。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茶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来取胜,而是急需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苦练内功,尽快建立起行业中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我国茶叶的质量和加工水平,树立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才能确保中国茶叶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几点结论

1、从总体来说,我国茶叶全球竞争力在下降。主要表现在,经营体制、营销方式,经营规模与创新能力诸方面。

2、要不断开发全球茶叶市场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加强研究,因为不同市场其特点具有明显的特点。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就要加快研究目标市场,选定和围绕目标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建立现存市场、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开发与产品创新体系。

3、一个国家茶业的全球竞争力是由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如何加快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交易方式,加快调整创新等是增强各国茶业全球竞争力的唯一选择。要不断提长我国茶业的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着手:(1)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茶业产业价值链;(2)不断创新茶业经营方式特别是流通方式;(3)培育全球化经营主体,培养全球经营人才。

茶叶行业信贷管理及对策 篇7

1 茶叶领域信贷状况以及留存的疑问

农业发展银行从2006年开始实行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公司信贷活动后,透彻解读我国农业产业策略以及茶领域发展规律,在茶行业探寻出一条国家机关介入、农业发展银行领头、茶农种植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地区挑选方面,扶持有着品牌知名度、集约化运营的茶叶企业;而在用户的挑选上,选择一批行业口碑好、拉动力强的农业带头企业;挑选茶农多、产业链发达、运营标准化的茶叶公司,为茶叶的销售以及种植提供渠道。然而,茶叶领域信贷依然有着一部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1.1 支撑力度不大

到2013年6月,农业发展银行扶持的茶叶行业带头公司只达到71个;信贷余额没有超过15亿元;当中我国国家机关扶持的大规模茶产业领头企业仅有2家;信贷余额超过3000万元的只有15个。这和农业策略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位置以及中国茶叶领域规模实力、中国茶叶领域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不吻合。

1.2 信贷风险问题多

茶叶领域牵涉面大,包含种植、加工以及流通等各环节,在生产运营、财会成本以及市场流通等层面存在一定风险。虽然茶叶是大众平日里消费的对象,中国或者全球的经济总量对其的作用很小。然而在目前世界通货膨胀趋势明显、我国货币升值、劳力资源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必须重视茶叶企业遭遇的成本增加、利润率降低以及流通性不够等经济层面的风险。

1.3 抵押资源不够

茶叶种植企业关键资产就是茶叶种植中心,然而当前由于农业土地流转受阻、体制不完善等原因,茶叶种植中心运营困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而茶叶加工公司重要资产就是茶叶原料以及应收账款等等,房产资源较少、加工设施简单,价值无法发挥,导致茶叶公司抵押资产严重不够。

1.4 贷后管控较为困难

茶叶种植与加工企业信贷资金通常投资于茶园开发、种植、种苗与肥料以及薪酬支付等等,获得的实体资产是茶叶,因此无法预估其实际成本;茶叶加工公司信贷资金通常用于购置茶叶和结算资金占用,而茶叶因为种类多、数目大、价格会产生波动、库存情况不达标等等原因,茶叶库存量与占用资金明显存在问题。而且,茶叶公司结算资金占用无法明确、分布范畴太大———尤其是出口公司营销对象在境外,核查困难程度大增,所以茶叶公司贷后管控有困难。

2 茶叶企业信贷管理策略

2.1 提升信贷扶持程度

茶叶是中国农业主导产业,有着养生、消费等多重功能;而且其相较于林业、农业种植领域以及加工领域是有差别的,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有出口创汇等重要“使命”,对调节农业结构、为茶农增收创收、提供岗位、构建新农村有着极大的意义。

而践行三农策略是我国早已明确的,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在预防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信贷扶持力度,来帮助茶农实现增收创收极为关键,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也倾尽全力支持。

2.2 凸显关键点,选优扶持

2.2.1 挑选扶持具有历史名茶,天气、环境、生产条件优越,营销、口碑良好的茶叶生产地区和企业指导茶叶种植中心、加工公司、流动市场向优势产业汇聚区靠拢。

2.2.2 在产业方面,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扶持健康、有机的茶叶种植企业以及深加工企业,优化组合各类运营模式(其中包含领头公司+种植中心+茶农、专业市场+经营销售团队+茶农、现代公司+种植中心+茶农等等运营模式),推动精品茶叶的销售,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兼顾环境与当地文化,以此为前提实现名优茶的持续发展。

2.2.3 在信贷用户方面,挑选有着地区特征、完整产业链、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诚实度高、化解风险效果好的公司或茶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极力培养并支持兼具核心竞争力、消费拉动能力的产销一条龙的茶公司或外向型的大规模茶公司。

2.2.4 在信贷类别方面,逐步推动茶行业短期信贷模式的运用,加强茶领域长期信贷扶持力度,加快品质优良的茶叶基地构建速度,而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以及规模经营也必不可少,并着力于大中规模茶叶流动市场的扩充以及茶造新项目的构建。

2.3 创建新式信贷担保模式

面对茶叶公司担保资金短缺的困境,应依照茶叶领域的具体状况以及特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增加新式信贷的担保资源。

2.3.1 强化和融资类担保企业的协作

对茶种类小额信贷模式,应挑选有着政府扶持、资金力量雄厚、名誉度好、管控能力强大的融资类担保企业订立“信贷合同”———尤其是应挑选兼备农林业特征的融资类担保企业,并寻求长期的合作。

2.3.2 主动探寻它类的资产质押信贷模式

主动探寻茶基地使用权、运营权以及林地利用权等信贷质押模式;主动运用茶叶储蓄期理想的优点,通过茶叶存货第三方监督的抵押模式来进行资产质押。此外,主动探寻茶叶出口信贷的途径,发挥出口押汇、出口信用证的功能。

2.3.3 实现“互保基金”的信贷形式

以信用为纽带,以互保、联保等形式为保证,将信贷受益方捆绑在一处,形成权益一体化的局面,并一同担负信贷风险,这对强化茶叶领域整体预防风险的能力来说有极大的助益。化解茶叶公司抵押担保资源不够的困境,迎合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茶叶公司的信贷需求。

2.4 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2.4.1 强化新用户的准入体制的构建力度

在新用户准入体制的构建层面,应对茶叶企业(公司)用户进行资格审核,要挑选运营时间超过五年,兼备不间断的原料供应能力以及营销途径的茶公司;茶种植生产方面,应挑选运营时间超过两年,有着丰富的种茶经历,种茶规模正在扩充的公司;对茶市场流动公司的挑选,应挑选有营销优势地区并被纳入了本地的产业发展计划、有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的公司。

2.4.2 强化信贷资金缴付管控

在此方面,尤其要重视茶叶收购板块的管控,第一时间核实收购以及进库凭据,了解茶叶的收购数目、总价值等等。

2.4.3 贯彻“三查”体制

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测相融合,全方位把控公司生产运营状况、财会账目状况以及一部分非财会讯息。强调茶叶存量以及营销状况的核查,根据公司的账目、出入库凭据、存货台账以及购销协约等等,了解并控制茶叶存货数目、资金和营销、信贷回本等状况。

2.5 各机构通力协作

强化和国家机关、涉及茶行业的主管机构的交流和调度,构建健全的协作机制,第一时间把控茶叶领域策略以及地区发展计划,并参考茶叶领域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此外,与财政、农林业各部门、农科院等通力协作,了解国家扶持茶叶产业的思路以及扶持策略,推动茶叶领域快速进步———尤其是强化和国家农业综合发展办公室的交流以及协作,构建并完善与农业综合发展办公室挂钩的项目贴息品牌,招揽一部分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效益上佳、领头作用明显的我国国家级、省级的茶叶龙头公司以及一部分能力强的地方茶叶龙头公司,壮大茶叶公司的实力,降低用户财会风险,凸显我国在财政、信贷上扶持茶叶行业的策略以及思维,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2.6 在小额信贷管理中管控风险

小额信贷项目尽管金额不多,然而技术性强,由于无需准备抵押物品。信贷员在发放贷款阶段,不但要履行有关的规程制度、掌握信贷人的还款意识以及还款能力,还必须搞好动态追踪以及调研工作。

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应参考本身信贷管控的具体情况,透彻解读具象化的信贷管控原则以及操控准则,并通过业务培训、现场沟通等多元化模式,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以及风险预防技能。这对茶行业信贷来说是对双方负责。

由于要明确用户信贷的可信度,我国银行应凭借网点众多的优点,透过多元化的途径掌握企业用户或茶农的讯息,构建信贷用户信用文档,详尽记录信贷人的家庭组成、经济状况、资金需要、信贷时间、信贷用处等一部分详实的个人信息材料,并把这部分材料传送到专业的互联网平台上,用来评定用户的信用等级。而且,信贷员要时常拜访用户,查明项目运营情况,帮助用户形成信用理念。

到2013年7月末,某银行已累计为运营类公司放贷2847笔,信贷规模高达2.9亿元;当中,针对茶叶领域放贷1852笔,信贷金额为2.02亿元,占据信贷总额的7成。

结束语

综上,农业银行应加大投入力度,并且形成新思维,破解茶叶行业企业或茶农贷款难的困局,并加强本地区的茶叶生产能力,通过小额信贷、充实担保资源等形式,来为茶农或茶领域相关企业进行信贷管理,并且应拓展流动市场,让茶叶的流通变得更顺畅;而银行放贷应参考我国最新的对茶行业的优惠策略或补贴策略,不能盲目放贷;规避放贷无法回收、企业“无福消受”的尴尬局面的出现。我国茶叶行业的信贷管理应发挥创新性,一定能在新形势下,为农业生产,尤其是茶产业企业的发展,发挥信贷的扶持力度。

摘要:本文将从中国茶叶行业信贷管理的关键风险点以及发展态势、我国茶叶行业信贷管理的状况以及困难点、加强我国茶叶行业信贷管理的相关策略等方面来论述茶叶行业信贷管理及其策略。

关键词:茶叶行业,信贷管理,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1]卫龙宝,李静.农业产业集群内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安徽省茶叶产业集群的微观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2):41-47.

[2]蒋晖,吴志谋.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龙胜各族自治县实行扶贫小额贷款奖补试点[J].中国扶贫,2014(11):32-32.

茶叶出口:继续关注六大市场 篇8

中国,茶叶的故乡,世界茶叶和饮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早在公元850年,中国茶叶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阿拉伯。长达数千公里、绵延上千年、横跨五大洲的茶叶之路也因此与丝绸之路并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条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千年后的今天,尽管茶叶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已大为降低,但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仍不减当年。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茶叶仍然出口到了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到6.8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专家指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会对世界茶叶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茶叶是日常生活的需求品,不是奢侈品,刚性需求不会出现明显萎缩。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目前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仍在世界前5名之外,未来中国茶叶出口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专家估计,虽然今年中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但全年中国茶叶出口仍会与2008年持平。

茶叶出口连创新高

据专家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发现了野生茶树,2000多年前便开始人工栽培。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近一半的面积适于种茶,并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在目前世界290万公顷的茶叶种植面积中,中国茶园面近12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自200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达到102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以来,近两年中国茶叶产量仍然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了到120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也连创新高:2006年出口28.7万吨,出口额达到5.47亿美元;2007年出口28.95万吨,出口额6.08亿美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迅速上升和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仍然达到了创纪录的29.7万吨,出口额6.82亿美元。

专家指出,尽管受金融危机和欧元等汇率贬值的影响,2008年11-12月份,我国茶叶出口当月同比分别下降16%和14%,导致全年茶叶出口量未能突破30万吨关口。但茶叶作为我国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涉及到1200万人的就业大局。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继续加大,我国茶叶生产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发展。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茶园面积将达到160万公顷,产量将达到135万吨,产值超过210亿元。未来中国茶叶出口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专家同时指出,虽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但至今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虽然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茶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35%和30%,每年产茶120万吨,但仅有30万吨出口,国际市场影响力仍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同时,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平均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未来中国茶叶出口应努力改变以量的扩张传统出口模式,把品牌塑造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性的民族品牌,逐步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金融危机对茶叶刚性需求影响有限

据专家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都有了很大发展。茶的芳香、解渴、保健等特点受到世人青睐,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茶也因此成为矿泉水之后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目前,全球约60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有饮茶的习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消费茶叶0.5千克。专家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十年世界茶叶消费将会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递增,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

据专家分析,目前世界茶叶消费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非产茶国的净进口;二是产茶国本国的消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茶叶模型预测,未来8年,世界红茶产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达到310万吨。红茶的消费量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2017年将达到280万吨。红茶产茶国本国消费量的大幅增长足以抵消其在传统市场上减少的销量。预计印度的消费量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达到906900吨;其次是土尔其189000吨,中国115000吨,印度尼西亚95000吨,孟加拉75000吨,伊朗65000吨,越南37900吨。预计红茶的世界净出口量每年增长0.5%,2017年出口量将达到139万吨。其中,俄罗斯每年进口量会以2.6%的速度增长,达到328000吨。巴基斯坦将以03%的边际增长率排在其后,达到119100吨。美国和加拿大的消费量也将增长,进口量分别达到92300吨和15200吨。欧盟二十五国之中,除了荷兰之外,其他国家的增量将和前十年一样持续减少。在绿茶方面,预计世界绿茶的产量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达到150万吨。而世界绿茶的出口量将会显著放慢,按每年3.8%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达到39.71万吨。前十年绿茶出口量的增加率高于14%。增长放慢主要是因为产茶国本国的消费量会大幅增加。中国将以37.97万吨的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远远多于排名第二的越南的3.35万吨。印度尼西亚会有1.33万吨,日本是0.24万吨。

专家指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会对茶叶贸易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茶叶是日常生活的需求品,不是奢侈品,茶叶的刚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使茶叶出口产业遭到致命打击。2008年最后两个月国外茶叶进口趋缓,是因国外企业融资困难,加之欧元等货币大幅贬值,短期内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欲望,致使贸易量急剧减少。但因市场有着客观需求,随着国外商人的库存量逐步减少,预计下半年中国茶叶出口形势将会好转。乐观估计,今年全年茶叶出口会与2008年同比持平。

全球茶叶市场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安全门槛不断提高,茶叶消费日趋多样化,袋泡茶及茶叶精深加工成为新亮点。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授课计划下一篇:如何做好总监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