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发展调研报告

2024-10-24

茶叶发展调研报告(通用8篇)

茶叶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2003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2007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

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05年新植茶园352亩,2006年新植1400亩,2007年新植2350亩,2008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

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

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万亩(新植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

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

茶叶发展调研报告 篇2

1 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瑞昌市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好、环境优, 青山、九源、花园、南阳等山区, 土壤与植被状况好, 昼夜温差大, 是种茶传统地区, 一直以来都是优质庐山云雾茶加工原料的主产地。

1.1 发展种植情况

近年来, 瑞昌市茶产业快速发展, 主要走高山云雾绿茶和白茶并进之路, 高山云雾绿茶和“安吉白茶”都是立地条件很好的生态有机茶。目前, 全市已有茶园面积20hm2, 在建茶园146.67hm2, 投产茶园面积66.67hm2。茶叶主要分布乡镇:范镇、青山、花园、武蛟、肇陈、南阳等地, 其中:范镇113.33hm2、青山80hm2、花园133.33hm2。建园主体基本以种植大户为主, 目前全市6.67hm2以上种植大户8户。新建茶园都是6.67hm2以上成片开发, 有3个正在建设的新茶叶基地面积都在66.67hm2以上。

1.2 生产加工情况

瑞昌市目前引进了浙江安吉县仙子茶场、金彪茶场和长兴县泗安绿鑫苗木场等在瑞昌市投资建设新茶园。九源仙子茶场66.67hm2, 总投资700万元, 预计2014年春投产, 产品为“九源仙子”白茶, 投产后盛产期茶叶年产量1.5万kg, 产品主要销往浙江安吉和满足九江市场;金彪茶场46.67hm2, 总投资500万元, 预计2014年春完成建设任务, 产品主要是白茶;长兴泗安绿鑫苗木场在花园建茶叶基地133.33hm2, 总投资1400万元, 预计2014年春建成, 产品主要是白茶。

1.3 品牌建设情况

重点建设青山茶业有限公司、九源仙子茶场等中型茶叶加工企业, 注册了“雾春”、“九源仙子”等茶叶商标。“雾春”茶在2012江西“浮瑶仙芝”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2013年9月生产问世的第一杯红茶“瑞红1号”由青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 其香气为浓厚的甜香型, 且锐高而持久, 汤色清澈明亮, 堪称茶中的“茅台”。

2 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

瑞昌市茶叶生产规模不大, 影响力也比较小, 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将茶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发展, 在组织领导、资金政策、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茶产业发展很快, 茶产业正呈现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

2.1 独特的资源优势

瑞昌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年平均气温17.3℃, 地面温度19.2℃, 降水量1583.9mm。全市适宜种茶山地面积6667hm2, 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范镇、花园、南阳等山区具有发展茶叶生产非常优良的山地土壤、环境与气候条件, 且劳动力资源配置方便,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青山林场为庐山姊妹山, 最高海拔921.3m, 平均海拔540m, 适宜种植茶叶面积达666.67hm2, 一直以来都是优质庐山云雾茶主产地。

2.2 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是群众愿意种。盛产期茶园667m2产值一般可达1.5~2万元, 纯收入一般为1~1.5万元, 667m2劳动用工支出2000元以上。发展666.67hm2优质茶园产值可达1.5~2亿元, 纯收入可达1~1.5亿元, 农民用工35~40万个, 农民工收入2000万元以上, 种植茶叶利润大, 致富快、群众积极性高。二是上级扶持种。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要求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使江西省绿茶面积达到13.33万hm2。九江市政府启动了大九江茶品牌整合工作, 并拿出茶叶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茶产业发展。三是地方鼓励种。2010年以来, 瑞昌市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并对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茶园667m2补贴1000元的扶持政策。3年多来对新发展的茶园安排了330万元专项茶叶经费, 扶持建成了青山、武蛟、范镇、肇陈、南阳5个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2.3 广阔的市场前景

茶是最佳天然保健饮料, 被称为“21世纪饮料之王”。随着人们对茶饮品认知认同程度的不断提高, 茶产品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发展趋势看, 货真价实的名优茶将长期供不应求, 但随着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会相继产生和呈现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地方名优茶热的发展趋势。茶叶生产走产业化之路, 形成社会化、规模化的高效益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多年来, 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发展茶产业, 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总体思路, 发展规模、品质提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以原生态, 无农药残留、品质优良享誉市场,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3 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瑞昌茶叶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 得以长足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因起步较晚, 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品牌效应较低

瑞昌市茶叶规模小, 实力弱, 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低。茶叶目前产量低、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虽然近2年来瑞昌市青山茶业公司和九源仙子茶场先后注册了“雾春”和“九源仙子”茶叶品牌, 并作了宣传, 但品牌效应较低。

3.2 科技水平较低

一是产品单一。主要是多年种植且已退化的群体种。二是机械化程度低。机制茶少、机械化采摘应用率低, 造成劳动力用量大, 生产季节劳动力不足, 生产成本偏高, 生产效益低。三是包装水平低。一方面, 部分企业没包装, 套用“庐山云雾茶”包装, 这些包装不仅不符合茶叶包装所需要的密闭、阻光、防潮等基本要求, 而且违法。另一方面, 部分企业虽有自己的包装, 但设计特色不鲜明、文化品味及档次不高。四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种植大户缺乏长远战略目标与科学管理机制。

3.3 服务体系不健全

瑞昌市还需加快速度培育能引导和带动企业、茶农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如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等。茶叶产业协会2013年7月份成立, 但许多东西还有待规范和完善, 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尚未成立。

4 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茶叶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但要做大茶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茶叶行业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行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 发展瑞昌茶叶产业, 必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 做好品牌和市场文章, 进一步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瑞昌茶叶的知名度, 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 才能做活瑞昌市茶产业, 实现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

4.1 服务是前提, 首先要做活茶产业“看”的文章

让瑞昌的茶叶有“看头”, 就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要上下形成抓茶叶产业的共识。一是进一步深化认识。瑞昌市茶产业发展进入规模扩张快车道的关键时期。茶叶产业收益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来源。同时, 发展茶叶生产对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 切实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工作要求, 不断推进茶叶产业的优化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市领导挂帅, 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为推进茶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只有加强茶叶工作的领导, 保持资金扶持政策的连续性, 才能抢抓机遇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三是要进一步强化落实服务。明确并严格落实乡 (镇) 、村各级各部门服务茶叶产业发展的工作责任, 完善建立层级联动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帮助解决茶叶生产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营造更加利于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4.2 企业是主体, 根本要做活茶产业“喝”的文章

让瑞昌茶叶有“喝头”, 就是要抓企业产品质量, 关键要抓龙头企业产品质量。一是建立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机制。每年确立1~2家重点龙头企业, 整合项目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扶持, 确保每家龙头企业项目扶持资金不少于50万元, 带动企业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二是要严格生产管理。强化落实茶叶专业技术队伍服务茶叶种植、修剪、管抚、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营销等工作职责, 引导、鼓励、扶持种茶农户实行机械化生产, 提高茶叶生产效益;设立茶叶技术推广财政专户基金, 专项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生产新工艺研究开发等, 确保茶叶生产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加强制茶行业滥用农药、化肥, 无证照经营, 卫生不达标以及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重大问题监管;实行茶叶收购户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申报注册登记制度, 取缔无证收购, 规范茶叶市场交易, 确保茶叶市场有序经营。三是推进科技创新。要制定人才培养战略, 按每3.33~6.67hm2一个技术人才的要求, 制定千名技术人才培训计划;每年推广一批适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 使茶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4.3 品牌是关键, 重点要做活茶产业“说”的文章

让瑞昌茶叶有“说头”, 重点是要加大瑞昌茶叶的宣传度, 而品牌最有说服力, 唯有打造统一品牌, 才有实力做响做强。一是准确市场定位。根据全省茶叶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需求, 确立以名优茶、礼品茶为主导方向的市场定位方向。二是确定运营思路。即统一品牌, 统一标准, 统一包装、统一宣传, 统一质量监控。三是打造品牌。现在, 全国的各种推介会、展销会很多, 我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快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实力。安吉县从2001年起, 连续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 举办地从安吉到上海、北京, 影响力也从周边几县市到全省、全国, 产生的效益越来越显著;同时他们还在其他的途径上加大宣传推广, 如在设立外销窗口的城市做小规模的公关活动, 在媒体上加强认知感的宣传, 与业已成名的名茶合作, 采取“引进来, 走出去”等措施。这些措施, 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利用各种宣传推介机会, 利用各种媒体, 广泛宣传瑞昌品牌茶叶, 提高瑞昌品牌茶叶的知名度。四是拓宽营销渠道。加快茶叶一条街建设, 使之成为瑞昌茶叶走向市场的主渠道;建立茶叶销售网站, 实行网上宣传与网上营销;建立销售窗口与销售专柜, 展示瑞昌茶叶形象;借助旅游景点平台, 让游客亲手摘茶制茶, 丰富旅游内涵, 延伸产业链, 同时推介地方特产。

4.4 文化是保障, 核心要做活茶产业“玩”的文章

茶叶产业新区发展认识 篇3

关键词:茶叶产业;可行性;发展前景;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01-02

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地处利川市西南边陲,东与恩施州咸丰县接壤,南与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石柱县交界,北与本市忠路镇相连。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市城89公里,国土总面积43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多亩。全乡人口近8万。2014年冬,该乡借助利川西南片区精准扶贫机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作为本职部门和本职工作,认为茶叶产业新区发展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全乡的认识问题。

一、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等解决发展茶叶产业可行性认识

文斗乡属压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岭重叠,溪谷纵横,垂直落差大,影响气候变化亦大,倒流3800里的郁江河穿境而过,成为显著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东冷夏热,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日照充足,低山气温平均在15度以上。全乡最高海拔1711米,最低315米.海拔1000米以下的耕地有8万亩,且硒含量较高,土壤PH值偏酸性,同时,低山区域也有相对部分的茶叶生长,且长势良好。加之,低山区域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为主,效益低下。因此,文斗乡的低山区域发展茶叶产业是可行的且大有作为。

二、从认识、方法等方面解决考虑茶叶产业发展

茶叶产业在文斗乡有没有发展前景?从本乡农业内部结构看,低山区域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为主,比较效益低下,茶叶效益较高切较稳定,是一个富民产业。从生态角度看,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持了水土。同时,茶产业与郁江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大大增添了山水田园风光,带动乡村旅游,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产业。从大市场看发展前景,整体市场,全国而言,茶叶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从恩施州的市场而言,大有发展市场。恩施州独特的生态环境、富硒土壤等条件,发展有机的、富硒的、安全的茶葉前景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步提高,喝出文化、喝出健康、喝出味道成为时尚。因此,茶叶用途越来越广。从文斗乡气候方面看,影响较大的灾害性气候,主要是大风、冰雹,发展茶叶可以减轻这方面的损失,其他作物将可粒无收。因此,茶叶产业在文斗是一个值得期待发展的产业。

三、从文斗乡多年的发展经验解决怎么发展茶叶产业?

茶叶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一、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我省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素有“江南茶乡”的美誉。处于于北纬30°左右的**山区及环**湖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质香味醇,品质优良,生产的绿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好的。

20世纪80年代,我省茶园面积曾达262万亩,产量8.1万吨,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量第二位的茶叶大省。虽然90年代初湖南茶业大幅下滑,但从1998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茶业产销形势逐年好转,茶农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涌现出**省茶业有限公司、**省**进出口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行业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2004年我省茶叶产值10.09亿元,茶园面积120万亩,茶叶总产量8.1万吨,其中出口3.22万吨,创汇3360万美元,居全国第3位,出口均价为1.414美元/公斤,同比提高了20.62%。我省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占全国的1/3强,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第一。今年我省茶叶出口来势又十分喜人,出口创汇有望突破3500万美元,跻身全国第2位。

(二)基本经验

总结近年来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如下几条:

1、以出口带动内销,壮大茶叶龙头企业,推动茶业快速发展。

茶叶出口解决了**茶叶的销路问题,带动了全省茶叶品质和价格的普遍提高,促进了产品安全化、标准化、多样化,提升了湘茶的国际形象。出口茶叶中的小包装茶、自有品牌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开始逐步摆脱主要为国外茶叶进口公司提供袋泡茶原料的不利局面,走上了积累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茶叶出口还有效地带动了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链,推进了湖南茶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省主要有**省茶业有限公司和**省**进出口有限公司两家茶叶出口龙头企业。**省茶业有限公司由**省茶叶总公司整体改制而来,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3.4亿元,已投资控股了**银针、**毛尖等名牌产品,年销售额3.5亿元,每年生产、销售茶叶3.5万吨,占**茶叶商品总量的70,是全国经营茶叶数量最大的企业。2004年该公司出口茶叶1.1万吨,创汇1500多万美元,连续三年保持了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全国第一、红茶出口量全国第一、边销茶经营量全国第一,今年预计可创汇2000万美元。**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土产畜产**茶叶进出口公司改制的股份制公司,是我省重点茶叶进出口专业公司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已在6个国家设立外派机构,与100多家客商建立了稳定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公司的优质品牌茶“沙漠之舟”在国际市场销售量连年递增,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茶叶在非洲市场的首选品牌。2004年公司出口茶叶0.8万吨,创汇1100万美元。

2、以基地带动茶农,解决农民就业,促进茶农增收

茶产业是我省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省采取重点宣传、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及其茶叶品牌的措施,引导在我省茶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省茶业有限公司、**省**进出口有限公司、**县**茶厂、**茶厂、***茶业有限公司,**区**茶业有限公司、**县**茶厂等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跨乡镇、跨县、跨市州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采取收购、租赁、联营、重组等多种形式,实施规模化生产,稳定货源渠道。我省现已通过“协会+公司+基地(含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近百个优质茶基地,全省产茶县达109个,涉及茶农数百万人。基地带动了千家万户茶农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使公司和农户联系更加紧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茶叶发展调研报告 篇5

作者:彭靖里 来自:未知 时间:2004-11-16

茶叶深加工作为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将传统工艺加工的成品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二是提取和利用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的逐渐深化,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了今后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发展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茶叶的深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正在崛起。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主要归功于以下方面:l、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近年来,饮料业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开始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卖菜难”。另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开辟茶叶新用途,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致力于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条多酚等茶叶功能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

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

二、我国茶叶深加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近20年来,国内的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酚上,其次是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

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茶多酚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车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革取法和升华法。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业上应用。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阶段。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茶提取物进行浓缩、分离;用超临界CO2流体革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近年来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产品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 60%,得率约3.9%;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为1.5%。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此外,采用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也获成功。茶多酚、咖啡碱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十五”期间云南省也将“茶多酚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列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实施内容之一,以推动全省茶叶深加工的发展。

目前,国内生产茶多酚精品的工艺,多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使产品表现出过高的有机溶剂残留,限制其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另外,茶多酚精品作为药用,要求表型儿茶素的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而现行工艺因采用高温提取,茶多酚中的有效成分EGCG有20%以上被异构化为GCG,咖啡碱含量可达2%~10%,茶多酚的提取率不到 50%,生产成本高。另外,由于咖啡碱、茶多糖的纯化技术所需成本昂贵,难以在大生产中应用。因此,将超临界革取、高速逆流色谱和股分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制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茶叶功能性成分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篇6

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

是茶叶的故乡,喝茶已成为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和追求。

消费者性别

图1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喜欢喝茶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要来的多,男性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主力军,而女性更偏爱与花茶,例如玫瑰花、茉莉花等之类的茶,其消费市场要比男性来的弱些。

消费者年龄

图2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2所示,19岁以下的占总比例的9%,203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21%,405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32%,60岁以上的占总比例的38%。由此可见,在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都是年龄在逐渐增大的,茶叶的销售在高年龄人群中是比较好的。

图3

茶叶购买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3所示,大部分消费者是选择去茶庄购买茶叶(32%),因为他们认为茶庄里面的茶叶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其次是选择茶叶连锁店(27%),第三是批发市场或零售店(2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消费者是选择在上购买(17%),认为在上购买可以不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

图4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4所示,在购买茶叶时36%的人会优先考虑其质量,质量就对茶叶好坏最直接的评价;21%的人考虑其价格,正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商品价格也是衡量一个茶叶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20%的人是在意其品牌,还有18%的人在购买时会考虑其包装是否精美,一些消费者会将茶叶当做送礼佳品,因此,茶叶的包装就会影响其档次。

图5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5所示,半个月1个月购买一次茶叶的消费者占总比例的22%,2个月3个月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4%,在4个月5个月之间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0%,半年以上的占总比例的14%。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认为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往茶叶市场推进,提高经济的发展。

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摘要

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的市场行情,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茶叶种类多样

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XX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最高达%。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福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篇7

福建茶叶起源于何时何地?福建茶叶发现和利用的渊源如何呢?笔者近年进行了研究考证,提出如下新的论证。

1 茶树物种起源和同源分布

1.1 茶树物种起源

茶树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的早期,茶树植物在地球上的存在,据说已有七八千万年漫长历史。中国西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茶树被发现,当在母族社会之前,迄今当有万年左右的时间。根据庄晚芳教授、地质学家、植物学家考证,从古地质变化来看,我国云贵高原许多地区没有受第四纪大地环境变化的影响,没有受到冰川的侵袭,因而保存了许多第三纪古老的动植物,山茶科的茶树也得以保存和发展。约在2亿多万年之前,因地球板块漂移关系,造成分裂,形成劳亚古北大陆和冈瓦纳古南大陆,两大陆之间为地中海。我国属于劳亚古大陆为热带植物区系,是一切高等植物的发源地,也是茶树原产地。

1.2 闽茶同源分布

依照植物起源和分布学说,根据茶学家和笔者研究认为,福建是茶树物种起源的同源“隔离分布”或称“演化区域”。即第四纪冰川时期,茶树在西南、华南、东南海滨的福建及川盆南缘等皱褶山谷地带被保存下来。由于古地理地质、地形地势、考古文物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发现、茶树品种变异与分布多样性,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等诸因素,武夷山脉、鹫峰山东南的天山脉,其茶树属于“隔离分布”的同源演化成“武夷类群”。

武夷类群分布的武夷山系、鹫峰山天山山系与台湾山系的山脉均为由东北向西南走向。从地质年代和构造来看,武夷山局部和宁德天山西部的虎贝黄柏,同为福建出露最古老的前震旦系建瓯群。中生代的侏罗纪末海水由西南向东北漫进。武夷山地处福建西北、宁德天山位于福建东北。到中生代白垩纪,海洋逐渐上升为陆地。到第四纪晚冰川期,这两山脉的西部地壳上升,产生褶皱和断裂成山间谷地。其地质年代和形成土壤的岩性,存在、野生茶等,与茶树原产地亦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福建茶并非从西南传到福建,而是同源“隔离分布”。

2 茶树的利用和发展

2.1 茶被利用的起源

福建远古就有燧人氏于“丹霞山”(即今宁德蕉城区天老山、天山)造火,并有旧石器。茶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瓷器具。

茶被利用是在约五千年前的神农氏,茶被作为药用。福建茶叶历史悠久,源于商周。在福建天山茶区和浙江茶区曾流传着在商周时期,有丹丘子和丹丘山、霍桐(霍童)真人在霍山(古天老,今天山山脉)一带修炼,他们“以服苦茶,轻身换骨”。丹丘子,是4000年前圣君唐荛的儿子丹朱的后代,专以炼丹求长生的道士。霍童真人周时人,亦修炼于天老山(霍山),以茶为保健品。霍童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首。在天山西部的姑娘坪近些年陆续发现野生茶群落,其中现存最大的遗桩直径在50多厘米以上。因此宁德天山(古天老山、霍山)乃福建茶叶的起源地之一。

也就是在商周时期,武夷山区就有“闽濮族”先民居住,武夷君为闽濮族君长,他为向周武王献茶的南方8个小国(庸、蜀、羌、苗、微、卢、彭、濮)的首领。以上证实商周时期福建于巴蜀一样已有贡茶。

综上可见,福建最早利用茶的源地是天山与武夷山二地。

2.2 历代茶业的发展

我国和福建茶叶的发展均与宗教关系密切。东汉以来,凡是道教名山宫观林立之处,也多为栽种茶树和名茶之产地。如宁德天山、武夷山等地也是宗教名山,道教、佛教促进茶业进一步发展。

晋朝,南安县莲花峰亦产名茶,留有“莲花荼襟”石碑。宁德的霍山(天山)、葛仙岩、霞浦的葛仙山等均有道家以茶练丹。

唐朝,福建产茶区比较普遍,但仍以福州、建州两地为主。主要茶区有:方山、鼓山、冶山、侯官水西、怀安风岗山、宁德县、古田县、长溪县、武夷山、建瓯、南安县等地。以福州鼓山、宁德天山、武夷山产贡茶。

宋朝,福建茶叶已处于极盛时期,,产区除唐代的茶区之外,还分布八闽许多州、县。以福州、建州、剑州为主产区,其他漳州、汀州产茶较少,此时以北苑贡茶为著名。宋元丰七年(1084年建州出茶不下二百万斤。

元明,北苑茶衰退,武夷茶兴起。明代茶区遍布八闽。福州府(含今宁德市各县)诸县皆有茶。建宁府八县皆出产茶。泉州府多县皆有茶。延平府多县具有出产茶。邵武府,光泽、泰宁二县为多。《长溪琐语》(1609)云:“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茶”。明代,鼓山、方山、清源山、支提山(即天山)、太姥山等名山名寺新产之茶,品质皆优。明代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据《明史·食货志》载:天下贡额止四千二十二斤,而福建二千三百五十斤。

清朝,随着五口通商,茶叶出口量的增加,福建茶叶又有新的发展,八闽各府均产茶。据《闽产录异》载:“闽诸郡皆产茶,以武夷山为最”、“福鼎白琳、福安松萝,以宁德支提为最”。书中对当时茶区茶类还有较详细的记述:

武夷茶区:有岩茶、外山青茶、洲茶、白茶等。

瓯宁茶区:有龙凰山茶、大湖水仙、大湖乌龙、小湖乌龙等。

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绿雪芽、绿头春、福鼎白琳、福安松萝、宁德支提等。

福州府茶区:有福州鼓山半山茶。侯官之水西,凤冈、九峰山、林洋、华峰、长箕岭,长乐之蠏谷,福清之灵石,永福(今永泰)之名山室、方广岩,连江之美肇石门等地均产佳茗。

泉州府茶区:有泉州香茶。

兴化府茶区:有郑宅茶清代入贡,品质极佳。

清朝,福建茶区遍八闽,据清(1869)卞宝第撰《闽峤輶轩录》记有“物产茶”的县份如下:霞浦县、福鼎县、宁德县、安溪县、大田县、南平县、沙县、永安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政和县、松溪县、邵武县、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注:该书记载的茶区不甚全面)。

清朝的1899年茶叶出口量48万担多(24000吨)、1900年花茶产量1500吨。

民国时期,1936年,全省产茶仅33个县,产茶24.5万担,到1949年茶园27万多亩,产茶仅有7万担。

现代,据省统计局年鉴资料,2009年全省九个设区市有68个统计单位,除平潭、石狮、晋江、东山4县(市)外,其余65个统计单位都产茶。2012年茶园总面积近50万公顷(750万亩),茶叶总产32万吨(640万担),营销总额达到500亿元。

3 福建贡茶渊源和发展

3.1 古代贡茶溯源

中国贡茶,是古代茶区特制的,由地方官府向朝廷或皇室进献的名茶精品,供宫廷为饮品、礼品、祭祀品。中国贡茶开始于商周,距今3000多年,到晋朝、唐朝、贡茶已成为固定的较大宗的土贡,有名的茶区,多有土贡茶。福建乃贡茶产区之一,福建商周时也有贡茶,唐朝产贡茶的有福州长乐郡(今闽侯县)方山、宁德县、武夷山、建州等地。宋朝:“北苑贡茶院”成为主要的官焙。元、明、清,武夷山、宁德县、南平等地贡“芽茶”、“茶叶”等。由于贡茶产地分散,且多集中州郡或量大的产地,故在史籍中所载的历史文献之中,对产量少的茶区多有遗漏。

3.2 商周贡茶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南方8个小国兴兵会盟,当时茶叶已作为一种土特产进贡。闽濮族首领武夷君乃向周武王献茶的8个小国的首领。

3.3 唐代贡茶

福州自唐代以来即产贡品“蜡面茶”。宁德天山茶区自唐代以来亦产制贡茶、礼茶,唐朝产制图饼茶—“腊面”贡茶。唐时,福州方山(今闽侯县五虎山)的“五灵岩寺”,产制“方山露芽”贡茶。据《唐国史补》载,“建州大团”是当是当时十余品目的贡茶之一,这是建州最早的蒸青团茶”,是后来(宋代)北苑龙凤贡茶的始祖。唐朝中后期武夷山“香蜡片茶”(蜡面茶)已成贡茶和馈赠礼品。

3.4 宋代贡茶

宋时,朝野饮茶、品茶、斗茶成风。建州北苑(今属建瓯东峰镇)又设“贡茶院”,即北苑龙焙,规模超过历代。当时凤山旁之壑源、沙溪皆产茶,官焙三十二,私焙十有四,内园三十六、外园三十八,内园以上供(贡茶),外园以备赐予(官茶)。太平兴国二年(897),北苑茶升格为御茶,始置龙凤模。宋开宝八年(975)北苑龙焙及各地茶焙,归宋官家经营。当时建安年产茶五六万斤(五、六百担),每年贡茶二、三千片(约500公斤),龙凤茶更少。宋庆历中(1041—1048)蔡襄继任转运使,改制小片龙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得而茶不可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苏东坡亦撰“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美句。宋神宗元丰间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在小龙团上。其后又创制有五花八门的新茶品。宋徽宗政和年间,政和县所产“银针”(非今曰白毫银针),亦列为贡茶。由于当时贡期紧,贡额大,给茶农带来极沉重的负担。

3.5 元代贡茶

元大德五年(1301)诏创皇家焙局于武夷山四曲溪畔,不久改名“御茶园”。该园设有场官、采茶官、监制官及工员、场丁主管岁贡,茶叶贡额从开始十余斤发展到5000饼。周亮工《闽小纪》载:“先是建州贡茶,首称龙团凤饼,而武夷石乳未著,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御茶园的设立民间大受骚扰。山民难受贡茶之苦,背井离乡。景泰年间,茶枯山荒。嘉靖三十六年(1557)御茶园被山农所毁,延续了300年的御茶园结束使命。

3.6 明清贡茶

宋末至明朝,朝廷逐废团饼贡茶,逐将蒸青改为炒青,以绿茶贡茶为贡品。明朝开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召见周斌(天山茶故乡—原宁德县洋中镇人,后为建文、永乐帝师),询以治国大计,周斌谈论时政,茶区见闻,褒善贬弊,侃侃直言,明太祖器重他,钦赐国子司业。就在当年洪武帝下诏废除贡茶“官焙”,改贡“芽茶”(即绿茶散茶)。明朝向朝廷贡“芽茶”的有宁德县天山茶区;还有建州、武夷山一带罢造龙凤茶,武夷山“芽茶”贡茶逐著。据《宁德县志》载,那时天山茶区不仅产贡茶,还产制供作岁考、生儒、进学、升迁、祭祀等礼品茶。明清时,延平(今南平市),亦曾产“半岩茶”贡品。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漳州每年进贡“漳芽”、“漳片”数百斤。南靖在嘉靖年间(1522—1572)进贡茶59斤,“茶片”60斤9两9钱。

3.7 清代贡茶

明、清时期的贡茶仍沿袭明朝的定制,仍有天山、武夷等茶区贡“芽茶”和“茶叶”为主。

罗坑发展茶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篇8

罗坑鎮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一乡一品”项目摆上重要议程,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罗坑镇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明确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调整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合理布局茶叶苗圃区、种植区、加工区和销售区,在西牛塘、坳顶等地规划高标准茶园2800亩,在上斜、圳头等村实施老茶园改造项目,力争每年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以上。该镇还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与茶叶种植有关的乡村公路、水利设施等进行改造,协调解决茶叶种植难题。

该镇以“扶强企业,打响品牌,培育市场,形成产业”为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原有重点茶叶企业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罗坑生态有机茶厂等企业以及10多家小加工厂的扶持力度。同时大力开展茶加工企业招商活动,着力引进茶叶龙头企业,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该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良种培育、循序推广的原则,逐步在西牛塘、横江岭等村小组重点建设10多个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在茶叶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示范茶园,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形成规模化种植。

该镇针对茶农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茶产品研发、茶园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拓展培训广度和深度,把培训班办进村庄,办到茶园。该镇茶企不断推进技术革新,针对茶厂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该镇还邀请省茶科院等相关专家对全镇各茶区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推进茶叶种植标准化生产;聘请省、市、区茶艺专家为经济技术顾问,在产茶季节,全面指导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特别是聘请了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茶叶专家到镇进行技术指导;区农技部门也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

一方面,该镇以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要求镇内茶企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好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通过规范收购来源、规范种植环节、规范生产加工,有效保障茶青品质,避免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老茶园改造建设,努力培育选育本地罗坑茶叶优良品种,并因地制宜地帮助茶农引进铁观音、金观音、翠玉、单丛、黄金桂、金萱等优质茶品种,茶叶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同时,该镇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加强茶叶质量监测。

该镇通过新闻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详细介绍罗坑茶的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的茶园风景以及茶区周边无污染生产企业的优越生态环境,进一步打响罗坑茶的天然绿色环保品牌。该镇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发放罗坑茶文化宣传画册,着力打牢罗坑茶文化建设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名优特产品展览会的平台,组织各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参展。

现在罗坑茶已在广州、中山、韶关、曲江等地建设了多家茶叶专卖店,并计划在佛山、花都、深圳等地增设专卖店或经销点。该镇2013年还举办了首届罗坑茶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着力打响“罗坑茶”绿色生态品牌。

上一篇:我不再胆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山西银行招聘:民生银行面试经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