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2024-10-08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共10篇)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1

管理咨询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根据《合同法》及有关规定,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作宗旨

1、本协议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双赢、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保守秘密、保护协作市场;

2、本协议为框架协议,应是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双方签订相关具体合同的基础。

二、服务期限

有效期为年,起止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服务事项

乙方为甲方的入驻企业提供各项综合服务,包括咨询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培训宣讲服务,具体服务明细如下:

1、代理服务

①工商注册:工商注册服务包括企业核名、办理营业执照、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税务登记证等完成的工商注册流程;

②人事代理:招聘信息发布、人员甄选等;

2、咨询服务

①政策咨询: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运用规划咨询服务,提供国家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的申请指导服务; ②创业咨询:包括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编写、创业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咨询。

③管理咨询:在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盈利模式、渠道设计等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咨询。

四、服务费用

根据此协议,乙方进行某项实质性服务时,具体费用由乙方与甲方入驻企业另行协商。

五、甲、乙双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根据乙方服务需要,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与材料。

2、甲方可根据乙方的服务质量情况向乙方作出反馈,乙方对甲方的反 馈和建议应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

3、甲方在创业孵化基地专门拿出一个房间免费为乙方提供日常办公场 所,并免收乙方物业费、水电费等。

4、乙方对甲方所提供的信息负有妥善保管和保密的责任,不得将甲方 信息提供给与本协议指定服务无关的第三方。

六、保密

1、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有关对方商业秘密 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2、除本协议规定工作所需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技术资料、商业信息及其他资料。

七、协议终止 任何一方终止协议,需提前10个工作日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正当理由,由双方签字代表协商终止协议。

八、附则

1、甲乙双方的合作方式没有排他性,双方在合作的同时,可以和其他相应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2、本协议为合作框架协议,本协议中未尽事项及合作项目中具体事宜需在正式合同或补充协议中进一步予以明确。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签名): 授权代表(签名): 时间:年月日 时间:年月日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2

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 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双重属性, 对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公司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 “软信息”日益成为各利益相关者挖掘“硬信息”价值, 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所以, 如何引导公司自愿批露更多有价值的“软信息”, 最大程度地做到“充分披露”, 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则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公司“软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机制

对于“软信息”, 公司管理层同时存在自愿披露的推动力和制动力, 所以公司既不会“一言不发, 三缄其口”, 也不会“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公司外部环境决定着这两种力量的消长, 双方的合力决定了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内因是决定自愿披露的根本动力, 所以只有先分析公司自愿披露的内在机制, 才能因势利导, 制订科学制度, 实现公司“软信息”的充分披露。

(一) 公司自愿披露的内在推动力

1、经营者的薪酬合约。

经营者薪酬合约推动公司管理者自愿向所有者披露财务信息。上市公司是一个“契约”集, 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财务信息是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签订管理者薪酬合约的基础。管理层和所有者的效用目标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所以所有者要加强监督, 但为此会发生监督成本。代理理论认为, 对管理者监督成本的扩大会降低管理层的报酬, 因此公司管理层就有主动自愿向所有者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在动力。

2、资本资源的竞争。

资本资源的竞争推动公司管理层在更大范围内自愿披露更多的额外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大, 上市公司数量激增, 资本的买方市场特征日益凸显, 资本成为稀缺的资源, 公司之间对投资者 (包括潜在的股东和债权人) 的争夺日益加剧。因此, 除了强制披露信息之外, 公司会额外地持续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以弱化资本市场的“信息噪音”, 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必要收益率, 提升公司价值, 从而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3、信号显示的需求。

在资本市场中, 保持信息静默的公司常会被认为有了“坏消息”, 所以依据信号显示理论, 公司都会积极自愿披露额外财务信息。业绩良好的公司有强烈动机去主动、充分披露自己的“好消息”, 显示自己的“健康和活力”;业绩中等的公司则担心被市场误解为经营业绩不良, 也会积极自愿披露, 表明自己并非“疾病缠身”;经营业绩较差的公司则会自愿披露对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前瞻性信息, 表明自己并非“病入膏肓”, 以提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二) 公司自愿披露的内在制动力

1、财务信息供给的独占性。

在财务信息供求关系上, 公司是其自身初始财务信息的独家供给者, 也是财务信息生产和披露成本的独家承担者。所以, 面对众多的信息需求者, 它会站在初始财务信息垄断者的角度, 遵循信息边际生产成本等于信息边际效益的原则, 压缩财务信息的供给。

2、财务信息属性的特殊性。

财务信息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 在资本市场中一旦披露, 根本不能阻止或排除没有分担成本的信息使用者的消费, “搭便车”现象严重。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财务信息生产的外部性问题会进一步抑制公司供给财务信息的内在动力, 导致财务信息的供给小于需求。

3、财务信息涉及商业机密。

公司的诸如产品成本、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地区分部的销售额等相关信息可能涉及商业机密, 如对该类信息进行自愿披露, 则会被竞争对手轻易获取, 给公司竞争带来不利。

二、健全相关制度建设, 实现推动力的积极作用

薪酬契约、信号显示及资本市场竞争诸因素对管理者自愿披露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 所以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加以保障。

1、公司控制权竞争市场的建设。要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 实现所有者的“实位化”, 从而强化财务信息的基本需求, 促进管理者进行财务信息披露。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 不利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结果公司可能会被接管, 管理者可能被替换。

2、完善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使管理者隶属于其中, 可对该管理者的管理服务进行合理定价 (Fama, 1980) 。理性的管理者要在同等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市场评价, 从而提高其在未来薪酬合同中的保留价格, 就需要持续的、充分可靠的财务信息披露, 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增强投资者信心, 降低公司资金成本, 提升公司价值, 从而也提升管理者在经理人市场的价值。

3、投资者信息来源渠道的建设。噪音交易者和流动投资者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使证券的价格体现为噪音交易者和流动投资者的盲目性与理性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借鉴萨洛普和斯蒂格茨 (Salop&Stiglitz, 1977) 的模型的结论:在同一时期, 有关商品质量的信息在该商品消费者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有信息的消费者对无信息的消费者发出正的外部性, 可以迫使商品的垄断生产者改进商品的质量。同理, 在公司信息的供需关系中, 随着知情投资者比重的提高, 不仅会使非知情的投资者受益, 而且会迫使公司管理者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所以要结合公司自愿披露、法定披露、信息咨询机构的分析研究报告和外部投资者自身的信息搜寻, 健全投资信息发布和传播系统, 提高知情投资者的比重。

三、健全相关制度建设, 弱化制动力的消极作用

公司对初始信息的独占性、公司信息本身的公共品属性和信息机密性抑制着公司对信息的自愿披露,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制度建设弱化制动力的消极作用。

1、强制披露制度的建设。完善强制性披露, 有助于保障资本市场的公正, 实现所有 (包括潜在的) 投资者都应拥有获取相同信息的同等机会 (列夫, 1988) , 有助于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达到会计信息市场供需的一般均衡, 有助于节约信息需要者的使用成本。所以要加强会计准则体系研究和建设, 加强强制披露, 实现与自愿披露的有机契合。

2、先进信息平台的建设。XBRL (可扩展商业语言) 标准已在我国证券业使用, 为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 为公司编制各种格式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标准化方法, 从而可降低公司的披露成本;从各信息使用者角度看, XBRL使分析和交换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及表外说明变得更为简单、可靠, 更易理解和比较, 更便于检索, 而且切换方便, 使信息更为相关, 这一切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的信息需求, 从而从另一个方面减少了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 推动公司扩大财务信息披露量。

3、免责性条款的建设。一方面, 须明确自愿披露的属性, 出于对公司商业机密的认可和保护, 公司有权加强自我保护, 不予以披露;另一方面, 又要解除公司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后顾之忧, 可以借鉴“安全港规则”, 盈利预测只要公司是善意的、有合理的依据, 即便未来预测没有实现, 公司也可免于证券欺诈的责任;同时, 相关诉讼由原告承担“预测存在不合理依据或是非善意”的举证责任。

总之, 为了促进公司管理层充分披露“软信息”, 必然会涉及诸如公司经理人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国家信息强制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它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吴连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何进日, 武丽.信息披露制度变迁与欺诈管制[J].会计研究, 2006 (10) .

[3]王雄元, 严艳.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适度问题[J].会计研究, 2003 (2) .

[4]何卫东.如何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N].证券时报, 2002-12-23.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探析 篇3

盈余管理是在一定的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所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各相关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能保证盈余管理的合理性,会计信息质量就得大打折扣,公司治理各相关利益主体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盈余管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者与相关经济利益集团博弈均衡的结果。

相关利益主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和管理当局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加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管理当局就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因此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就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等管理当局。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进行盈余管理。

首先,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就必须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树立其良好的财务形象。因此,企业管理当局的最佳选择通常就是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以显示企业“稳中有升”的形象。

其次,当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计划与某一会计信息直接相关时,管理当局将利用其独特的、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

再次,管理者被更换时,现任管理者往往偏好于提前使企业实现利润,而选择把成本和损失向后期递延的方法;相反,继任管理者为保证其以后的利益,则偏好于使企业留下潜在的收益,而不愿有任何潜亏递延。利用盈余管理,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现任管理者易于选择激进的方法,而继任管理者易于选择保守的方法。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内部治理结构中对经理人产生最主要影响的两个因素。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责任在于负责选聘经理人,授权其在许可的范围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并负责评价经理人的受托管理责任。但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却使得这种评价很难精确,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对监事会的需要,由其负责监督经理人行为并负责审计公司财务事项。但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同样也不可能做到对经理行为的完全监督,于是,评价经理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落在了双方均可直接观察到的企业盈余数字上。考虑到经理人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自然控制权,为美化自己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他必然有动力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使盈余数字变得有利于自己。此时的盈余管理完全作为经理人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而出现。但是董事会与监事会是“内部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不需要象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那样要等到年度终了才能从公司发布的年报中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他们可以随时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企业的内部信息以了解、掌握公司的运行情况,从而制约管理者,有效控制其进行盈余管理的限度。

三、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为企业运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他们不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也是企业增值资产的主要产权权利享有者。与投资者类似,债权人也是企业的出资人。由于是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无法象董事会和监事会那样从管理层内部获得所需信息,为了防止经营者和董事会共同侵害其利益,他们特别强调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强调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他们会利用各种方式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实施影响,还会发展强大的独立审计以详细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限制公司报表编制者的会计剩余控制权。在英美国家,投资者通过制定复杂的经营人员的工资计算标准,比如除了基本工资之外,还有认股权、股票增值权、业绩股份等多种形式,使得经营人员难以通过直接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而获得高薪。

四、政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外部政府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1998)认为政府监管证券市场的目标在于:保护投资者;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降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其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外部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从而维护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因此,为了防止企业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侵害其利益,政府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按照统一的格式与内容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并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督。在日、德等国,政府通过制定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并且让会计准则完全服从于税法的规定,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一致。由于税法通常会尽量减少给公司管理层主观判断的空间,如计提坏帐、存货减值等一般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一来,就限制了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同时也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经济环境和美、日等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故而盈余管理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由于企业内、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它不能对经理人实行有效约束,这就给经理人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为了一己私利,经理人不仅会将盈余管理用尽极致,会计造假也层出不穷。

2、我国经理人有着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后者才是他们给自己的准确定位。企业配股资格、避免摘牌时存在的大量盈余管理行为也大多是经理人出于政绩的考虑。这种盈余管理动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

3、国有股权过度分散于一些主管部门手中导致利益分配机制失衡,经理人报酬普遍与公司规模、经营绩效脱钩,高额在职消费则成为一种变相的补偿。经理人在工作调动以及退休前由于面临在职消费权丧失而产生的失落感则会促使其大量增发红利,然而,这都需要较高盈余数字的支持。因此,我国企业中的盈余管理类型多为短期利润最大化。

4、我国股票发行的额度与规模控制使得上市资格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稀缺商品,企业必然会极力争取。而企业融资后规模的扩大最终也会有利于地方就业和财政税收。这样,企业在IPO、配股资格、避免摘牌时往往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这种盈余管理方法也是中国特有的。

治理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对策

从上述我国盈余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企业中的盈余管理大多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而非出于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弊多利少,因此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企业中盈余管理不当主要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使然,因此,规范化治理的对策也应立足于治理结构方面的考虑。

一、解决委托人缺位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一股独大”的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是外部治理不力最主要的原因。为此,一部分学者提出将国有股权分级明确到县、市、省、中央或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经营公司、控股公司的多级代理构架。表面上看,产权有了明确归属,可问题在于,在最终授权机构层次上,所有者依然缺位。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干脆私有化,经理人与所有者合二为一,但这样的适用范围也仅仅是一些中小企业。由此看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行的办法也许只能是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的局面,形成国有股权适当分散持有、国有股权代理人之间有效竞争、相互制衡的国有股持股结构,并放宽对私人持股的限制,使其因拥有企业盈余而去监督和约束经理人。同时,为避免股权高度分散造成的小股东势单力薄以及“搭便车”心理,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应注重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包括国内社会保障基金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以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报酬契约。

我国企业中经理人收入普遍偏低且不与业绩挂钩,使得经理人与股东利益发生背离,从而很难有积极性去真正搞好企业,而是热衷于高额的在职消费,盈余管理也出现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倾向。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这种利益不一致的办法一般是通过年薪制和股票期权之类的手段以激励经理人致力于提高企业真实绩效。这一做法现在已被我国的一些企业所采用。但年薪制还只是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一次性博弈,短期行为难以避免,因此,一个改进的做法是将经理人超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奖励收益留存于企业,在其经营期限届满后的一定期限内一次返还。这样就避免了经理人的短期化盈余管理行为,同时这部分留存于企业的奖励收益还构成了经理人行为不当的风险抵押基金。

三、建立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机制也是激励和约束经理人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为提升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上的价值,经理人一般会用心经营企业,盈余管理的受益者也是企业整体。不过我国由于经理人市场的缺乏,企业经理的任命和考核均由政府负责,经理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脱钩,导致其盈余管理行为往往会以企业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危害极大。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四、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我国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均来自企业内部,这就引发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经理层从而给其留下了巨大的盈余管理空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引入外部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以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同时,授权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外部审计师选聘工作,也可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防止经理人的“意见采购”,从而发挥出外部审计师在揭发企业经理人不当盈余管理方面的效力。

公司分析报告框架 篇4

一、公司概况

公司概况性的介绍信息,包括公司名称、所属行业、地址、成立年份,历史沿革等。

二、行业分析

公司所属的行业的竞争情况,发展前景,行业所处的周期(新兴、成长、夕阳产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三、公司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的业务区域(如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行业排名及主要的竞争对手,前几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对主要客户的依存度),品牌情况、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四、风险因素

汇率风险、公司治理情况、管理层稳定性,管理层持股和交易情况,销售网络及销售的稳定性、生产能力、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总负债情况(长期和短期)、现金流量稳定性等。

五、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图谱(如年报或网站上有);前3大、前10大股东的股权比例;前10大股东中有无一致行动人关系;流通股比例。

六、盈利能力

地方电力公司的组织框架 篇5

1、局长工作部

协助局领导协调和推进重要工作,负责重要事项的 督查督办;负责行政事务管理;负责起草重要文件和组织重要会议;负责公文、机要、档案、信访、政务信息工作;负责维护稳定工作;负责接待工作。

2、发展策划部

负责全面计划管理;负责组织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实施;负责制订地区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实施;负责编制本地区直供范围110kV 与35kV电网规划和小型基建规划;负责中长期(一年以上)电力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负责小型电厂并网方案审批; 负责35kV、110 kV 电网工程(含 小型基建及重大技改)项目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和上报立项;负责组织项目后评估;负责资本分配优化管理;负责工程预决算审核;负责物资管理;负责购电管 理;负责综合信息的统计与分析;负责招投标归口管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策划工作。

3、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负责中层管理 人员及其后备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外派董事、监事的选派或推荐、管理和工作协调;负责机构、定员定编管理;负责工作标准管理和工作协调;负责用工管 理与劳动关系管理;负责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人事信访工作;负责薪酬管理和社会保险(含集体职工);负责劳动保护管理;负责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 的人力资源工作。

4、财务部

负责全局的会计核算;负责全局的财务管理;负责 全局财务经营相关指标(如收入、成本、目标利润等)的 专业管理;负责向企业决策者及有关各方提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5、基建部

负责组织220KV及 以下等级输变点工程建设;负责编制本地区直供110KV与35KV电 网和小型基建;负责组织省公司投资的县级供电企业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执行省电力建 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分站的工作职责;负责工程项目综合信息管理;负责对基建工程环保的管理和具体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建工作。

6、生产技术部

负责技术标准管理;负责组织制订设备(系统)技 术改造的规划并督促实施;负责输、变电生产系统运行、检修的生产、技术、设备全过程管理;负责技术改造管理;负责“反措”计划的全过程管理;负责技术监督 管理;负责输变电可靠性管理;负责无功电压管理;负责防汛、防台风等非常态保供电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订并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组织协调科技 项目的开发和技术攻关及成果推广应用;负责信息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相关业务工作。负责联系电机工程协会。

7、安全监察部

负责电力生产、基建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制定 安全规章制度,监督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的落实;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负责“安措”计划的全过程 管理,监督反事故措施的落实;负责组织或协助组织事故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负责交通安全的内部监督;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和多 经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

8、营销部

负责营销职能管理,包括营销策划,组织制订营销 规划并实施;负责用电营业、用电检查、电价政策执行、电费结算管理;负责计量管理;负责需求侧管理;负责客户服务管理和 CS 评价管理;负责客户关系管理;负责营销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负责客户侧电能量采集、建设、运行、维护的管理。负责营销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组织推广应用营销现代化技术;负责业扩职能管理;负责短期(月度、季度和年度)电力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参与主网规 划、计划的审查;负责重点项目与重要客户服务工作。

负责覆盖含县供电公司范围内的配网规划、计划、工程项目、运行检修、带电作业、供电可靠性、配电GIS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职能管理和配电房、电 缆、架空线路的技术监督。

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

9、农电部

负责农电综合性管理工作,是农电工作的牵头、归 口、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贯彻省公司农电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指示要求,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农电各项工作的开展;负责组织本地区农电发展战略和 政策研究;负责组织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负责继续组织农网建设与改造扫尾工程、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和电力扶贫等政策性专项工程;负责牵头组织农电 体制改革工作和协调控股县供电企业“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相关工作;负责农电工作质量跟踪监督和组织农

电工作评价考核工作;负责组织农电同 业对标“创一流”工作;负责农电综合信息管理和农电综合年报工作。

10、审计部

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由省公司垂直管理。负责协调、配合政府审计和上级审计;根据省公司部属和本单位的实际要求,制定本局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并且实施;负责对多经企业进行审计;负责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的审计分析;检查、指导、督促、纠正各部门、多经企业违反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的行为,并且对企业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提供审计建 议;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审计业务。

11、政法部

负责企业管理策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政策研究、创 新及改革工作;负责企业的形象策划;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内部评比、班组建设等综合性管理工作;负责“创一流”和同业对标管理工作;负责绩效考核管理工 作;负责企业风险管理;负责合同管理,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负责管理企业有关诉讼、非诉讼管理纠纷事宜;负责普法教育和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有关法 律咨询;办理企业本部工商登记。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相关业务工作。

负责联系电力行业协会。

12、监察部(与纪委合署办公)

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反腐败工 作;负责行风建设工作与纠风工作;负责受理信访、举报、控告,组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负责效能监察与执法监察;参与重大事故调查;负责招投标的监督;负责 本局的用电稽查工作;指导综合产业及县级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13、政工部(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团委挂靠思想 政治工作部)

宣传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督促 检查各基层党支部对上级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指导基层党支部做好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负责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精 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负责本企业的宣传工作;负责理论建设,开展政研会工作;负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政工工作。

14、保卫部

负责治安保卫与人武工作;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管 理;负责消防管理,消防器材的配置及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年检维护的组织工作;负责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监督

各种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的使用管理;负 责监督要害部位及门卫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开展反窃电工作,负责与公安部门的外联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保卫工作。

15、离退休工作部

负责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组织离退 休人员开展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负责具体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离退休工作。

16、工会办公室

是局工会委员会的综合办事机构,负责工会日常工 作;维护企业利益及职工的合法权益;负责工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制度建设;负责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负责 文体宣教工作;负责工会劳动保护、劳动竞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工作;对本局各分工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生产部门及主要职责

1、调度所

负责地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执行上级调度机构发 布的调度指令;组织编制和执行本地区电网的运行方式;负责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和负荷预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 管理。

2、变电部

负责局属35-220kV 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缺陷统计分析。

3、送电部

负责输电线路、电缆(35-220kV 线路、电缆)的运行维护管理、检修、技改、抢修、试验、消缺工作。

4、变电检修部

负责35-220kV变电站的技改、抢修、检修、试验、消缺工 作。

三、供电局主要职责

分公司合作协议(框架)R2-2 篇6

工程处(分公司)年度经营责任协议

甲方: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电话:

乙方:身份证号码:

性别:年龄:

地址:

电话:

本协议签订时间:20年月日

本协议签订地点:

甲方作为国内领先建筑装饰企业,经过与乙方的友好协商,拟以乙方经营实体为主体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处(分公司)。甲方有权对上述工程处(分公司)实施有效管理;乙方作为甲方聘任的上述工程处(分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处(分公司))”主体,经甲方同意,自愿对上述工程处(分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享有和承担本协议中约定的经营管理权利和义务。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同目的:

本协议的合同目的即是甲方设立工程处(分公司)的宗旨和目的,具体如下:

(一)乙方作为甲方业务承接的宣传窗口,在该地区大力推广瑞和装饰的品牌价值理念,扩大甲方的区域市场占有率。

(二)乙方为办理甲方进入本地区施工、设计备案的准入条件,负责该区域工程项目信息向建设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缴纳等事项办理。

(三)符合公司增加业绩、提升品牌、做强做大的扩展需求。

甲乙双方订立本协议,旨在达成甲方更为有效的管理甲方开立的工程处(分公司)之目的,如果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及本协议之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二、管理工程处(分公司)的资格和条件:

乙方管理甲方的工程处(分公司),乙方应当在管理期间符合并保持如下资格和条件,否则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一)乙方负责人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五年以上从事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从业经历;人品好、业务拓展能力强,在当地有很强的人脉关系资源。

(二)能提供办公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且符合工程处(分公司)工商登记注册要求的经营办公场所。

(三)设臵完备的部门及充足的人员:部门设臵必须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部、采购部、设计部、预算部、质安部、财务部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得低于20人,具备长期稳定的合作施工队伍。

三、合作约定

(一)合作期限:由乙方合作经营工程处(分公司)期限暂定 1年,即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满,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续签或顺延合同,手续届时办理。

(二)甲乙双方约定,乙方所在地区的业务,乙方通过使用甲方资质获取的须以工程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甲方上缴利润(根据此业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比例),应交税款(以当地政府规定)由乙方负责。

(三)甲方获取乙方所在地区业务,若非安排甲方工程总部进场施工,应在同等条件下首选乙方作为工程施工队伍。

(四)在合同期内乙方以甲方资质承接的工程如需要有后续收尾或收款工作且后续的收尾或收款工作发生在合同期外,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办理各种手续(包括但不限于盖章确认,诉讼所需要的一切手续)。

(五)乙方合作经营工程处(分公司)后,针对以甲方资质承接的工程涉及的款项必须汇入甲方指定的帐户做好工程款的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甲方有权

派出人员对乙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并负责甲方派出人员的差旅、住宿等费用(按公司标准执行)。

四、乙方的管理任务要求,甲方配合与管理要求:

(一)乙方的管理任务要求:

1、乙方在合作经营期间,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做到合法经营。

2、乙方负责配合甲方企管部办理本区域优质工程的申报工作,包括市优、省优、国优及鲁班奖的申报工作。

3、乙方对所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及具体要求另行约定。

(二)甲方的配合与管理

1、甲方市场部负责配合为乙方提供投标所需各种资料的原件、复印件和印章及其它服务,如客户考察、提供保函、办理工程进度款项等。

2、甲方人事部负责配合乙方在建造师考试、职称评定、五大员的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六、保密条款:

本协议内容及履行本协议所涉及的其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数据、业务内容及其计划和发展、市场推广、商业前景、商业计划、商业战略、收入情况、价格信息、客户情况等),均属于保密信息,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允许,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泄露保密信息。

七、违约责任:

如果本协议双方有违反本协议约定的情形,违约方应当向对方支付补偿性的违约金,造成对方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上述损失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费用、律师代理费、交通费、住宿费、公正费、鉴定费、调查取证费、政府处罚金、及其他为实现债权而支出的的费用。若本协议其他条款及本协议附件、补充协议中对违约责任有具体约定,从其约定。

八、合同终止:

(一)因解除而终止

1、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中约定各项义务,甲方认为本协议没有必要继续履行,或乙方在收到甲方要求其纠正违约的通知后仍不纠正其违约行为,则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甲方向乙方发出解除本协议的书面通知,该通知自送达乙方时生效。乙方应按本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甲方损失的,甲方有权继续向乙方追偿。

2、本协议首页记载的地址作为乙方通讯地址,任何书面通知只要发往该地址,均视为乙方提供所有文书送达地址:均视为送达。

3、合同一方依本协议约定行使解除权的,合同自解除通知送达之日起终止。

4、合同终止后,不妨碍一方向违约方追究违约责任。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权利义务终止:

1、本协议已按约定履行完毕。

2、本协议经双方协商一致而终止。

3、本协议因一方出现本协议约定的违约情况另一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

4、因不可抗力,或依法院判决、仲裁裁决,或其他法律规定终止的情形。

九、争议解决:

如果双方在履行合同约定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合同签订地法院起诉。

十、其他约定:

(一)本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工程处(分公司)经理任职期限届满时止。

(二)甲方和乙方双方于本协议首端所载日期签署本协议。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盖章或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7

第一, 果品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广西省位列全国水果生产大省, 但由于其生产的品种大多是一般品种, 较少优良品种, 导致了全省对进口的需求仍然很大, 如拿广西省所生产的香蕉来说, 很多个头较小, 不够饱满, 着色不好, 有些还有斑点, 外观整齐度也差, 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 因此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另一方面, 由于环保意识不够、生产技术尚欠缺, 广西省生产的水果很难满足国际市场上对水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的主要要求:果实的外观整齐度好, 果实无缺陷, 着色好、风味纯正, 农药残留度不能超标等等。

第二, 水果产业基础设施差。具备一定规模的水果批发国际交易市场还未能建立起来, 这严重阻碍了果农和相关水果批发买卖商进行市场信息的传递和达成市场交易, 使得产销无法正常对接, 直接导致大批水果由于不了解市场信息而错过了产品出口的时机, 最终滞销。另外, 由于水果产地的交通条件差, 大量的水果因此而直接不能面向市场。

第三, 保鲜技术落后, 贮藏设施不足。由于热带水果固有的热敏性, 储存时间极短, 加上成熟期比较集中, 每年的五、六、七这三个月, 是菠萝、芒果、荔枝、木瓜的集中成熟期, 且一般采摘期只有二十天左右, 荔枝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只有几十个小时。加之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保鲜贮藏投入的研发基金严重匮乏, 很多水果由于不宜进行长时间的运输, 或者受降雨、季节等因素影响, 而直接在当地贱卖, 或者直接腐烂后倒掉, 严重影响了水果的出口量。

第四, 水果产业链尚未成形。由于广西省生产的水果大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 加之水果的保鲜期有限, 鲜果的出口贸易量有限, 因此, 依靠水果产业链的深加工来消化吸收这些鲜果, 成为广西省水果产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然后, 目前广西省的水果加工业只涉及到了水果的初加工如罐头、蜜饯果脯和饮料等, 对于水果的进一步深加工则尚未触及。同时, 在这些水果加工业中, 除了屈指可数的广西大热门香蕉种植有限公司、北京汇源果汁集团恭城加工基地、隆安金穗香蕉种植有限公司、平南新桂圆有限公司、北流红荔保鲜公司等几个龙头国内企业外, 广西省水果加工产业尚无一家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水果加工企业。

二、CAFTA建立对广西区水果出口贸易公司的影响

随着CAFTA的建立,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打破, 双方“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和相互贸易的促进, 使得广西省水果出口在取得大踏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来自东南亚国家水果产业的强烈冲击。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 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贸易逆差有所缓解

在CAFTA建成过程中, 广西省水果产业出口贸易牢牢抓住市场机遇, 出口规模逐步在扩大。根据南宁海关统计数据, 2012年广西省水果出口贸易首次呈现出口顺差, 净出口水果总金额为3492.0万美元, 而2013年1月至3月, 广西省水果出口总金额为7347.6万美元, 净出口金额为694.9万美元。可见广西省水果产业出口金额在近十年的出口逆差之后, 开始出现顺差, 贸易逆差开始有所缓解。

2. 出口市场过于密集, 出口果品结构单一

由于长期以来东盟一直是广西省水果出口的主要国际市场, 东盟市场消化了很大一部分广西省水果的产能。2006年至2010年广西口岸出口东盟水果的金额和出口金额占广西省水果出口金额总数额的百分比, 其百分比除2008年为25.59%外, 其余年份均超过90%, 2009年和2010年甚至达到了99.51%和99.40%。可见广西水果产业出口市场过于密集, 这使得广西省水果出口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依赖性。由于东盟国家许多水果品种与广西的雷同如荔枝、龙眼、芒果和菠萝等。《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后, 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成为我国水果进口三大来源地, 进口量占总额60%左右, 这使得广西原来的水果品种结构受到很大冲击, 使得广西热带水果出口东盟受到成了很大挑战, 因此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 优化出口品种;增加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相应减少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成为广西省当前刻不容缓的重任。

3. 主要以鲜果出口为主, 深加工出口品种很少

广西口岸出口东盟的水果主要以鲜果为主, 且鲜果的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均远远多余干果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一方面是由于鲜果味道更为甜美、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因此大批水果在果园里成熟收获后直接出口销往国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广西整个水果产业不成体系, 产业链尚不健全所致。目前广西区水果种植属于农业部门管理、加工属于经委管理、销售是商务部门管理、科研是科委管理、质量是质量监督局监管, 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 水果加工业处于农业和经贸委“两不管”的边缘地带。在没有政府牵头带动的情况下, 广西的水果加工业几乎是一片散沙, 现有的加工企业大多是资金力量薄弱、生产设施落后, 管理水平严重跟不上社会进步的中小民营企业, 这些中小企业自己的生存都举步维艰, 而若想依靠他们来完成广西区水果产业链的完善几乎是不可能是事情。

参考文献

[1]万俊敏.中国广西—东盟水果竞争力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大学, 2008.

[2]欧桂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水果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颜循辉.广西水果业应对WTO的对策.广西热带农业, 2005 (01) .

[4]刘李峰.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现状及展望.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6) .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8

关键词:WTO双边投资协定多边投资框架基本原则

一、WTO框架内建立MFI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世界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近20年来,无论是世界FDI的流入量还是FDI流出量都迅猛增长。从1986-1995年,世界FDI流入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在1996-2000年间其年均增长速度甚至达到39.7%。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从2000年开始,世界FDI流量大幅度下将,世界FDI流入量与流出量出现负增长。但进入2004年之后,世界FDI开始复苏反弹。

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大幅度增加。成为促进世界FDI流量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975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为2.3%,到1985年也不过为5%。而1990年逐渐上升到7%。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5年,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发展迅速,FDI流入量为3340美元,占全球FDI流入量的36%;FDI流出量达到1330亿美元。

另外,随着世界直接投资的发展,各国争相吸引外资,出现了激烈的区位激励竞争。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1991~2003年的13年间。全球累计出台了1885项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管制的政策法规,其中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达到1771项。占有关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总数的94%。其中在2003年,在全球244项外资法规修改中,有220项变革是更有利于吸引FDI的。各国竞相出台政策吸引外资,“竞争到底线”。必然削弱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甚至造成不公平竞争和市场扭曲。可见。世界国际投资领域迫切需要统一、权威的国际投资协调机制,从而规范各国政策行为,为世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纵横交错的双边投资协定

1、双边投资协定的迅猛发展:全球视角

基于BITs的灵活和弹性,各国间的BITs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协调领域的主导形式。

自1959年第一个双边投资协议(BITs)诞生以来,双边投资协定数量迅猛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球有176个国家签订了2265项双边投资协定(BITs)。其中2/3以上是在90年代缔结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进入90年代之后,BITs数量几乎以每年100多项的速度递增。据UNCLAD统计。1989年全球BITs总数为385项,而到2003年底此数字就达到2265项。增长了近6倍。

另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T's)也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在1990年。全球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1193项,而到了2003年底,全球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激增至2256项。

2、双边投资协定的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视角

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多是在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之间签订的,而发达国家之间很少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根据UNCTAD统计,在1997年新缔结的BITs中。有27%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缔结的。而在2000年,发展中国家之间达成BITs37个,占总数的44%。另外,南南国家间的BITs也迅猛发展。1964~2004年7月,南南国家间共签订653个BITs,占全球各种双边投资协定的28%。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还签订了大量的避免双重征税条约。截至到目前。南南DITs数目已多达312个,在世界避免双重征税条约总数中占14%。

(三)双边投资协定的未来

从短期来看,双边投资协定仍将在国际投资协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与多边投资条约相比,双边投资条约更灵活、更富有弹性。能在某些重要领域顾及签约双方各自的特殊利益。比之多边投资条约谋求多国间特殊利益的平衡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边投资协定是国际投资协调机制的重要补充,多边投资协调机制的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双边与区域安排的某些优势体现于其中。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双边投资条约仍将是国际投资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投资法律规范。

从长期来看。由于双边投资协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以全新的、权威的多边投资协调机制取代双边投资协定是历史的必然。其一,现行的双边投资协定是错综复杂的,不能够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标准化的、可预见性的政策信号,也很难解决国家间的投资争议。双边投资协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符合相关方的特定情况和相互利益,因此,双边投资条约将给跨国投资者和各国政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其二。众多国家间纵横交错的双边投资条约,往往耗费大量的签署成本以及实施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据统计。若要在全球近200个国家之间健全双边投资条约的网络。大约需要签订20000多个双边投资条约。另外,各国政府都已经意识到,BITs在东道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投资者母国保护其投资者利益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二、WTO框架内建立MFI的可行性

(一)作为被全球认可的国际贸易组织的最高全球性机构。WTO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与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从历史经验来看,成员国利益的全面平衡是WTO所有谈判的核心所在。其达成的协议能够被广大成员国认可和履行。因此,利用WTO的权威性建立多边投资框架能够消除现存国际投资规则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给国际投资者提供可预见的投资环境;并且能够通过例外、过渡期等兼顾各国发展目标。

(二)在WTO框架内制定MFI能够确保贸易和投资法律规范之间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灵活的选择贸易与投资国际生产方式,使得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替代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关系。在WTO框架内制定MFI,将使得WTO成为兼顾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取得兼顾贸易与投资而带来的额外收益(或者降低了额外成本)。

(三)在WTO框架内已经达成的国际投资协议,将为全球范围内MFI的制定提供有益启示

GAIT(WTO)框架下制定的TRIPs、GATS和TRIPs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投资领域国际协调的发展,将成为MFI制定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自1996年以来。WTO体制制定MFI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1996年WTO第一次部长会议上。尽管由于意见分歧没有提及在WTO制定投资规则,但是成立了“贸易与投资关系工作组”,研究建立全面的关于全球性国际直接投资

框架问题。同时。UNCLAD还在发展问题方面给予支持,力争在谈判前使各谈判方就有关重大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寻求帮助发展中国家加深对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识别利益所在。并确保发展问题得到充分理解和重视。

三、WTO框架内制定MFI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循序渐进的立法方法

过去建立国际投资协调机制的历史经验表明,建立统一、透明、权威的多边投资框架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比较而言,建立多边投资框架制度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制定两国间或者小范围内的双边投资协议和区域投资协议的复杂性。全球范围内的多边投资框架制度将涉及众多国家与众多问题,而考虑各种情况、兼顾各谈判方的利益显然并非易事。于是,渐进的投资自由化规则较之那些前卫的、无所不包的自由化承诺更易被接受。

(二)MFI立法上应具有灵活性

与所有其他国际协议一样,作为全球范围的多边投资框架制度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参与国的政策空间,从而限制了各国政策决定者追求其国内发展目标。这也是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愿接纳MFI的原因所在。因此,能否在建立有约束力、稳定、可预见的FDI框架与兼顾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为其提供弹性政策选择空间之间实现平衡,将是未来的MFI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WTO和UNCLAD均意识到MFI需要考虑管制FDI所需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并在2001年WTO部长宣言中有所体现。

(三)MFI立法内容上应实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充分平衡

未来的MFI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国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发达国家之所以赞成MFI,并希望通过MFI更大程度地保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利益,是因为其在发达国家中的投资利益基本可以通过各自成熟的法律体系、充分开放的国内市场以及双边、区域投资协议等加以保证。而发展中国家更重视其发展问题。并且不愿意被MFI约束手脚,更不能“让渡国家主权”。

总之,WTO框架内多边投资框架制度必须兼顾各方的不同情况和现实利益。必须实现三个重要平衡:规则一致性与发展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母国、东道国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利益平衡;资本输入国与资本输出国之间的利益平衡。这也正是过去几十年多边投资谈判汲取的最大经验与教训。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9

法律服务公司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天循律师事务所 乙方:允能法律服务公司

第一、合作目的与宗旨:甲方是经天津是司法局核准的由四名合伙律师和一名非律师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律师所。乙方是从事

公司类法人。双方在财产、账务、人员、办公场所等各自独立,不存在混同。双方在业务范围的交叉或业务上合作不影响各自的独立性,双方就共同在利用诸如商会/协会的平台上互相协作,在处理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不良资产或应收账款等法律性事务上互相协作。充分利用资源、共享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第二、合作范围:银行逾期贷款的回收。

第三、合作方式:甲方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法律咨询、资信调查、出具法律意见、商务谈判等。乙方的服务内容介绍案源、提供信息、对接商会/协会、联络银行等。

第四、甲方的权利: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法律事务有合伙人会议作出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于2日内书面回复乙方,评估通过的由甲方以甲方名义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乙方服务的客户,如需甲方提供律师服务,则有甲方律师独自承接办理。

第五、甲方的义务:委托的风险结果有甲方承担。按甲乙双方约定的期限、比例和方式,向乙方付清费用。

第六、乙方的权利:乙方独立开展业务,有权将业务的全部或部分交给甲方承办。

第七、乙方的义务:乙方案源拓展费用自担,乙方对外不得使用甲方的名义。乙方持有甲方的宣传资料等并不意味着甲方对乙方的授权,委托人与甲方的委托合同是唯一的合法委托手续。

第八、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一年。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10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以下哪项目标将风险管理战略定位在最优水平上? A:成本最小化 B:市场份额最大 C:损失最小化

D:股东价值最大化

2.某机构打算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并希望设计出一个为公司出版物做广告的新口号和新标志。假如选定你参与这个过程,你也看了过去的广告词和旧的标志,以及广告部给出的建议。由于你不受限于已经给出的设想,而且机构鼓励你能提出自己的原创想法。以下那种方法最适合应用

A:自由联想法; B:价值分析法; C:头脑风暴法; D:属性列表法。

3.适合内部审计进行的活动是 A:a.设计内部控制系统。

B:b.起草内部控制系统的流程。

C:c.在内部控制实施之前对其进行复核。D:d.实施内部控制系统。

4.内部审计活动在职能层面的审计目标是要评价组织的 A:员工教育的收益项目; B:人事部门; C:制造业经营; D:建筑合同。

5.一个规模非常小的内部审计部门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刚接到管理层请求,要对一个极端复杂而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该方面专业技术的领域实施审计。该项审计业务属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管理层已表示,因为涉及高风险,希望近期尽快开展该项业务。首席审计执行官以下反映中哪项违反了《标准》?

A:与管理层讨论该项审计业务的时限,确定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去增长适当的专业知识。B:与管理层讨论向外部采购该复杂领域审计服务的可能性。C:因为涉及高风险领域,接受该项审计业务并马上展开工作。D:为审计组增加一名外部顾问,协助实施审计业务。6.以下哪项是审计委员会的恰当职责 A:对组织的采购职能进行审核;

B:审核首席审计执行官提交的内部审计活动的业务工作计划; C:审核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记录,确定其胜任能力; D:对具体的业务安排具体的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建议。7.有可能防止采购代理偏爱特定供应商的控制措施是

A:要求管理层对每名采购员所编制的月度开支总额报告进行审查; B:要求采购员遵守详细的材料规格要求; C:定期轮换采购员任务;

D:监测每名采购员的订单数量。

8.在选择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指导策略时,首席审计执行官首先考虑 A:组织的目标 B:学习内容 C:预算约束

D:学员的学习愿望

9.在证实应付账款项目清单时,以下哪项是对分析性测试的最佳描述? A:比较应付账款项目清单的项目和应付账款分类账或未支付的凭证文件。B:比较应付账款项目清单的余额和以前的余额。

C:比较从所挑选的债权人处收到的函证回函和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D:检查能够支持应付账款项目清单中所选项目的供货商发票。10.对以下哪种机构应用材料需求计划最为合适 A:小电机生产商

B:金属制造加工代工中心 C:折扣百货店

D:玻璃瓶生产企业

11.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在审计报告中陈述事实之外,有时还发表审计意见。应有的职业关注要求审计人员的意见应该

A:建立在能证明审计意见的充分事实语气基础上。B:建立在经验和不偏不倚的基础上。

C:只有当被审者或行政管理当局要求时才发现。D:仅局限于控制的有效性和会计处理的适当性上。

12.首席审计执行官揭示了一项明显涉及常务副总经理的重大舞弊活动,而首席审计执行官要向其提交报告。首席审计执行官最好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A:告知管制机构和公安部门;

B:开展调查,确定副总经理是否参与舞弊活动; C:与副总经理面谈以获得实质性的证据; D:将事实报告给首席执行官和审计委员会。

13.下列哪一程序可以取得有关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充足性的最相关证据? A:函证应收账款。

B:分析下月应收账款账户的回款情况。

C:检查有关应收账款核销的控制,以保证所有核销的坏账都经过管理层的批准。D:通过对应收账款账龄和当前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坏账准备的充足性。

14.由于审计资源有限,需要对两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关于这两个项目的风险评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I.审计委员会要求进行的被审计事项,其风险总高于高级管理层要求进行的被审计事项;II.预算金额高的被审计事项的风险总是高于预算金额低的被审计事项;III.风险高低应根据对组织的潜在价值的估算或不利因素的暴露来衡量。A:只有I B:I和II C:只有III D:I和III 15.公司的总审计师试图使整个公司的审计程序标准化,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地点工作。总审计师想通过某机制鼓励从其他部门引进审计人员,促进不同的观点,接受标准化带来的变化。为达到总审计师的目标最有效的决策程序是 A:a.决策制定模型 B:b.群体决策 C:c.权变方法 D:d.程序化决策

16.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一个理性的经济决策者应该使用下面哪一个决策准则? A:等可能性 B:期望货币价值 C:极大极大 D:最小遗憾

17.在初步调查过程中,某内部审计‘师发现有些主要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凭单要求对以前发票中的重复付款进行调整,这可能表明

A:有必要进行额外的测试,以便确定相关控制和目前对供应商进行重复付款的可能性。B:对于多付款的款项存在没有记录相应负债的可能性。

C:验收部门用以保证及时通知应付账款部门货物已经验收的控制措施不健全。

D:存在复杂的应付账款系统使多付账款与开具发票相互关联,因此,不需要再进行审计。18.在以上案例中,下列哪一项无法证明可能存在舞弊行为; A:不享受年假;

B:对审计人员询问有问题贷款的问题非常反感; C:将高质量生活水平归因于成功的投资;

D:提交的车辆燃油和维修支出高于公司平均水平。

19.审计师利用大众审计软件对某公司的银行账户支付情况进行代表样本抽样,审计师认为所有的支付均有恰当的核准支持证据,并强调所有的支付均发生在有效期内。根据以上信息审计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银行对账单与公司账户已经调节

B:全年的已付支票均是得到授权并可证明的 C:保证及时支付的内部控制措施运行良好 D:b、C均正确。

20.内部审计师若能与外部审计师发展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将使自己受益无穷,这是因为外部审计师可以

A:增强内部控制抽样技术的成效。

B:同意内部审计师的报告,从而改善后者向管理层提供的保证服务的质量。C:为内部审计师提供独立的真知灼见。

D:通过提供来自对其他被审计单位的类似审计业务的类似审计业务的信息,协助内部审计师开展审计。

21.风险评估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过程具有宝贵意义,这是风险评估有助于 A:教育管理层,使其明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不断了解机构改革情况的重要性。B:确认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所忽略的风险。C:明确审计范围或需要审计的可审计业务。D:从审计计划中排除所有低风险领域。

22.当内部审计师开展的咨询服务给公司带来增值,并改善公司运营时;

A:如果内部审计师开展涉及同一客户的保证服务,上述咨询服务可能有碍其客观性; B:不可能在这些咨询服务中实现保证业务的目标;

C:这些服务应与内部审计部门章程中反映和内审部门授权保持一致; D:这些服务不应给内部审计师施加向业务客户以外的其他对象反映情况的责任。23.某内部审计师的审计目标是确定库存短缺的原因,该项短缺是由某个独立的服务机构让业务客户内部人员清查存货时发现的。内部审计师是通过检查盘点表、存货的打印输出情况表和有关最近存货的记录发现这一问题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和充分性是 A:内部的,不充分; B:外部的,很充分;

C:既是外部的,又是内部的,且充分; D:既是外部的,又是内部的,但不充分。

24.下列哪一项可以使用户在同一数据上得到不同视图的功能? A:a.数据库管理系统。B:b.实用程序。C:c.操作系统

D:d.程序库管理系统。

25.公司的总审计师试图使整个公司的审计程序标准化,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地点工作。总审计师想通过某机制鼓励从其他部门引进审计人员,促进不同的观点,接受标准化带来的变化。为达到总审计师的目标最有效的决策程序是 A:a.决策制定模型 B:b.群体决策 C:c.权变方法 D:d.程序化决策

26.某政府机构希望了解向机动车颁发执照项目的执行情况,但其审计人员和人力资源都很短缺。特别地,管理当局担心有可能新执照申请被积压,申请费的收取和处理方面的控制薄弱。内部审计部门初步调查(PeliminarySurvey)以及有限的审计测试结果显示颁发执照程序运行正常,没有发现重大缺陷。内部审计部门下一步应该

A:不再实施进一步审计工作,按调查结果发布正式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当局讨论结果。B:不再实施进一步审计工作,与管理当局及行政主管讨论有关问题并为以后审计工作编制方案,使得下一次不需再进行调查。

C:按原日程安排结束审计工作,并保证不存在其他在调查阶段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D:向行政主管和其他各方发送备忘报告,总结初步调查的结果并声明审计已经被取消。27.内部审计师想要测试的是要求某医疗保险公司赔款的所有申请都经过适当的批准和文件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指定的医生开出的索赔申请的合法性和该申请是否符合索赔人政策的证据,那么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是

A:对所有的投保人进行随机统计抽样,审查当年样本项目中所有索赔申请,确定其处理是否正确。

B:抽取一组存档的索赔申请样本,追查至批准和其他支持性文件证据。

C:抽取一组被拒绝的索赔申请样本,确认拒绝是否合理。由于被拒绝索赔文件较小,内部审计师可以在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审查范围。D:从索赔(现金)支出文件中抽取已支付赔款的样本,并追查至批准和其他支持性文件证据。28.内部审计师接受建议通过查看红旗标志来确定管理层是否涉及舞弊。以下哪项在利用红旗标志作为舞弊迹象方面是不能视作难点的

A:许多常见的红旗标志还与不存在舞弊的情形相关; B:一些红旗标志难以量化或评价;

C:红旗标志所提供的信息并非作为审计业务的正常内容来收集;

D:有关红旗标志的文献还不够充分,不足以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29.公司的一个分部由于采纳了内部审计师的建议而使成本节约,按照公司的奖励计划,内部审计师得到了一份昂贵的礼物。根据内部审计师协会道德守则的规定,内部审计师最适当的做法是

A:接受该礼物,因为审计已经结束、报告已经提出。B:接受该礼物并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C:告知审计部门领导,询问是否应接受该礼物。D:拒绝该礼物并向

30.作为招聘新雇员的程序之一,人事部门职员打电话向申请者的上一任雇主询问其任职情况,并填写工作申请表。确定该程序被一贯地执行的最有效果和效率的测试是从最近雇佣的员工中抽取样本,并

A:与每位申请者的上任雇主联系,确认他们是否已经受到询问。B:证实人事部门职员已经填写了每一张申请表。

C:与每位申请者的上任雇主联系证明申请者以前的任职情况。

D:通过检查人事部门职员打电话情况的电脑记录来确定是否给每位申请者的上任雇主打过电话。

31.利用下列资料回答问题3—5某审计人员正对某分部的经营业绩进行审计。该分部的销售、毛利(gross margin)和净利润均存在超常增长的情形。下列情形中最不可能表明该分部可能存在销售舞弊的是

A:分部经理补贴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报告的该部门利润; B:年终后存在大量的销售退回记录;

C:审计人员对销售发票进行随机抽样,但无法找到与十一、十二月份的大量销售业务相应的运输凭单;

D:本中该部门的一大主要的竞争对手破产了。

32.下列哪项能够解释内部审计复核控制系统恰当性的主要目标

A:a.协助明确完成审计目标必须进行的测试的实质、时限以及范围; B:b.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重大缺陷已被修正;

C:c.明确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合理保证组织目标有效和经济地实现;

D:d.明确内部控制系统能够保证会计记录正确以及财务报表公允表达。

33.在为一项审计业务编制恰当的工作方案时,审计主管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记录和数据的可获得程度。B:风险的潜在影响。C:审计人员的能力。

D:完成审计业务所需要的时间。

34.以下哪一项抽样计划一旦发现第一个错误就不要求进行额外的抽样? A:分层抽样 B:停一走抽样 C:属性抽样 D:发现抽样

35.某内部审计师正检查某机动车辆联营企业的业务情况。该审计人员利用分析性审计技术观察大型轮胎车辆的主要制造费用的趋势。该趋势表明下列各项有关的费用地预见较去年有重大增长(1)正使用的车辆数;(2)车辆运行里程数;(3)设备使用年数;(4)环境状况。审计人员调查发现有两家新维修公司正在被使用。所有维修业务的费用单据项均完整,但在单据上发现维修车辆牌号与正在使用的车辆不一致。审计人员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①与维修部门的负责人讨论此事并要求作出解释;②编制正开展的维修项目清单,并与制造业维修指南进行 比较;③对车辆的车票进行分析来确定其中是否隐藏着需要注意的问题;④检查截止日期报告(deadline report),确定所维修的车辆在维修日期并未在使用中;⑤检查派遣时间安排,确定是否存在车辆发生使用而同时维修部门报告中列为维修的情形;⑥与安全部门协商。上述有关行动中你认为哪些较佳? A:①,⑥和④; B:④,⑤和⑥; C:⑥,⑤和②; D:②,③和④。

36.内部审计师对公司各项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访问安全控制进行审查。他发现每项应用中都编制了访问控制程序,那么应向管理当局提出的最好的建议是 A:取消内设的访问控制 B:考虑使用访问控制软件 C:考虑使用实用软件

D:将内设访问控制的使用扩展到新的应用程序中

37.用户和管理人员都需认可最初的建议、设计规划、转换计划和信息系统测试计划。这是以下哪项控制的例证 A:计算机运行控制 B:数据安全性控制 C:实施控制 D:硬件控制

38.一家大型国际咨询公司的地区办事处的经理可以从公司总部的数据库中访问到人力资源的信息。为了使这种访问的效果更好,提出了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议,有关个人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地区办事处的计算机中,但经理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对其进行访问。这项建议的风险是下列哪一项?I.在网络或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数据库的完整性可能得不到维护。Ⅱ.同集中化的系统相比数据更加容易受到攻击。Ⅲ.不相容的职责分离在公司的总部可能得不到贯彻。Ⅳ.数据更新可能没有集中化的系统那样快。A:a.只有I、Ⅱ和Ⅲ B:b.I、Ⅱ、lIl和Ⅳ全有 C:c.只有I、Ⅱ和Ⅳ D:d.只有l和Ⅱ

39.内部审计师下在审查有关终端用户计算机活动既定政策和程序的充分性,审计师下一步应该测试

A:应用软件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B:组织控制(organizational control)C:环境控制(environmental control)D:系统控制(system control)40.“红旗”标准指出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极高。在下述情况中,不应标示红旗的是 A:管理当局授权其下属人员,在一定限额范围内可自行从事采购活动; B:某职员长期从事现金管理工作,而无任何的岗位轮换;

C:某职员的工作包括处理流通的证券;负责采购业务及其记录,并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采购中的差异及相关的损益;

D:在应收帐款部门中,职责分工不明。

41.内部审计师对一家小公司的处理手工生成支票和计算机生成支票的程序进行审计。空白支票、控制记录和电子传真签字章等支票签字工具各自存在几个保险柜中。每个保险柜处于 钥匙和密码都有才能打开的双重控制下。财务经理知道保险柜的密码。所有的手工支票以及金额超出$25000的计算机生成支票都需财务经理签字。在此金额以下的计算机生成的所有支票使用电子传真签字章即可。财务经理的签字权不受限制。内部审计师要评价与上述签字程序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内部控制经确定是

A:不恰当的。不应授权财务经理既对手工支票签名,又对计算机生成的支票签名; B:恰当的。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财务经理的职责是可以接受的;

C:不恰当的。不管支票金额的数额大小,财务经理应签发所有的支票; D:不恰当的。财务经理不应具有签发支票以及接触支票签字工具的权力。42.当内部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时,其业务范围主要由以下哪项内容确定? A:内部审计标准; B:审计业务小组; C:被审计单位;

D:内部审计部门章程。

43.以下哪种计算机控制措施对于从个人电脑向主机上载数据完整,而且没有其他数据被添加最为效果?

A:有效限制进入的密码,保证只有合法用户可以把数据上载到主机结构。B:字段层次编辑控制,检查每个字段的完整性。

C:自校验数位,保证只有有效的部分数字被添加到数据库中。D:批处理总数控制,包括控制总数和杂项总和。

44.以下哪项内部控制措施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在废弃物处理引起污染之前就进行防范,而不是在事后发现污染?

A:限制接触环境部门的文件

B:每天抽取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样本,并记录相关结果 C:由环保人员开展正式在职培训计划

D:确认有害化学物质处理成本的巨额预算差 45.以下哪一项属于内部审计部门质量保证项目,而不是作为首席审计执行官的其他职责? A:首席审计执行官向外部审计师提供信息并允许其接触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以便他们了解和确定依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

B:管理层批准规定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的正式章程。C:至少每年对每位内部审计师的业绩进行一次评价。

D:在每项审计业务的整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都要受到监督。

46.根据下面资料回答某制造商使用电子数据表格进行成本分析来预测每月销售量。特别促销在此行业中很常见,而电子数据表格则被用来预测折扣对互补类别产品的影响。由于电子数据表格模型低估了有些类别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导致生产瓶颈以及合同项目送货被耽搁。通过调查,了解到进行分析时没有将折扣用于所有的互补产品类别。这一失误属于一种 A:逻辑错误; B:交叉求和错误; C:硬件错误; D:打字错误。

47.以下哪个属于文件信息的例子

A:一封来自于以前的雇员的声称舞弊的信; B:一张业务客户工作场所的照片;

C:由舞弊者留下的含有违规行为的一页总分类账;

D:内部审计师通过计算能够证明存在错误或违规的工作底稿。48.以下哪种情形违反了IIA道德规范?

A:在一起合伙人起诉某公司诈骗的案件中,该公司内部审计师被法庭传唤,他在法庭上泄漏了机密审计信息。

B:某办公用品制造公司的内部审计师最近完成了对公司市场部进行的审计,基于本次审计经验,周末他花费几个小时为本地一家医院提供有偿咨询,指导这家医院市场部实施类似的审计。

C:一位内部审计师在当地举办的IIA会议上发表了一次讲演,概括了他为某公司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审计而设计的程序,许多该公司主要竞争者的审计师都参加了此次会议。D:在一次审计中,内部审计师了解到某公司将要推出一种能使该产业发生变革的新产品,由于新产品可能成功,该审计师接受了生产经理的建议,多购入了该公司股票。49.以下哪项关于基准比较法的陈述是正确的?

A:将一个公司的业绩与业绩最佳的公司进行比较来完成

B:将一个公司的业绩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业绩进行比较是基准比较法的典型做法 C:通常局限于制造业操作和生产过程 D:可以通过质量或数量的比较来进行

50.同业复核过程可以由内部复核或者外部复核来实施。外部复核的典型特征是这项复核的目标是____ A:提出改进建议。

上一篇:关于天长地久的唯美语录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