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健康教育

2024-10-08

高中健康教育(共7篇)

高中健康教育 篇1

优化高中教育分流促高中教育良性发展

刘涛1,王鸿2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541004)

[摘要]高中阶段教育不是普通高中一家就可以完成的。国家的政策规定了高中教育的双重任务;培养有素质有理想有文化的初级劳动者和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高中教育分流在完成这双重任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高中教育分流不仅如人意,出现了普通高中“门庭若市”和中等职业类学校“门可罗雀”的现象。所以优化高中教育分流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优化;教育分流;高中教育;良性发展

一、高中教育现状简析

1.高考成为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我们无可否认普高中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考试评价制度成了扭曲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违背了基础教育是提倡素质化教育的宗旨。当前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的的学生无不为了今后的高考而努力奋斗着。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一味最求高分忽视了自身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其他潜能。

2.高中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最为突出的就是高中教育。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在高中阶段,考试便是学生的家常便饭,考试便得功利化,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考试的内容教材化,什么东西都以教材为中心,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内容死板,学生上课只知道记笔记和被笔记,而不能真正利用知识。考试题型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普通高中“门庭若市”与中等职业类学校“门可罗雀”

从每年的高考大军的人数就可以看出,到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而由于人们思想观念是影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没有多大的出路,都不是很愿意去此类学校上学。

二、高中教育分流的现况分析

高中教育的分流是一种一考试制度为分流器的模式。在这样一种分流模式下,学生的分流是一种被动的。这样的分流模式体现出高中教育中的不公平之处。在分流的起点上,分流的过程显不公平,在分流的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偏差。

1.分流起点不公平

从学生的差异化来看,每一个学生的智力上、家庭背景、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表现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文科学得好,有的理科学得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在学习上1刘涛,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王鸿,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性格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有差异,有时候体现在偏科程度上和偏向科目上。

2.分流过程不公平

分流的过程主要是在于考试。高中阶段的学生最不缺少的事情就是考试。各种考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思想负担、生活负担。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可以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先后选择座位。每位学生都必须通过毕业会考才可以毕业,只有毕业会考通过才可以参加高考报名。考试能够说明学生的什么,成绩高低可以表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能够代表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吗,能够通过分数高低来确定学生今后的岗位和职位吗。

3.分流结果与学生期望之间偏差大

按照现在的分流模式,出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最后学生的出路和自己期望的会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自己也希望在技术技能上有所发展,但是学小漫游提供那样的条件和机会给他,从而他选择了另外的不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出路。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身上。这也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偏差问题。

三、优化高中教育教育分流

优化教育分流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分流的要素。从优化教育分流三大要素上来解决高中教育入学分流和高中教育后分流问题,从而促进高中教育长足发展。

(一)高中教育阶段流入与流出双优化。

1.高中教育入学分流需要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情况远比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情况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远比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多。这一现象表明教育分流还存在欠妥之处。针对这一现象,需要通过优化教育分流中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这就需要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大力支持。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上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增加;在扩充中等职业教育的优秀师资力量。通过政策上和法律上的支持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消除人们对中等教育的偏见,让更多更适合在职业教育上发展的学生进入。

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阶段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正在进行当中,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的可能得以实现。初中毕业生进入何种类型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第一要从自身方面来看,第二就是教育分流的作用。让合适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地方学习是教育分流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初中毕业生归类进行分流是关键的问题。目前,考试是教育分流的工具,不仅是现在,从我国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就已经把考试定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了,但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的不是会考试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需要转变。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去向。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是单一判定学生质量的标准,增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价来评定学生,不仅有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还要有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这样更能全面分析和判别学生更适合与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从而进行合适分流。2.高中教育后分流需要优化

首先是从优化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制度上来进行。现行的高考制度之所以对高中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高中基础教育方向的偏离,其主要原因之

一是高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那么,怎样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其既能保证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又能促进高中的基础教育使之不偏离自己的教育目标呢?第一,高考实施社会化。高考社会化一方面可以逐步消减学校办学一味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可以是高中教育后分流自主化,免去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再有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是也同样可以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第二,高考科目设置要全面。高考科目设置既要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考不一定都是书面的答题形式,对于职业类的学生更应该增加实际操作形式的试题,让所有的高中阶段学生都有通过高考升学的机会。第三,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招收更多更合适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同时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可以通过面试和复试的形式来选择合适的学生。第四,进一步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这一点对于每一个高中阶段毕业生尤为重要,避免了有学生通过金钱和权力的手段来进入高校系统。

再则是从优化毕业生就业制度上来进行。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分流,要么是升学,要么就是进入劳动市场。不想和不能升学的毕业生的出路只有就业。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在制定高中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上要合理,不仅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能够就业,同时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出路。

四、结语

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和长远发展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关键是能够得到国家和人们的大力支持。同样高中教育分流也离不开国家和人们的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的双重任务的完成时需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其龙,张德伟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6

[2] 徐庆豫,卢乃桂 教育分流论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6

[3] 马健生 比较基础教育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1

[4] 李继秀,江芳 基础教育专题解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08

高中健康教育 篇2

关键词:优化,教育分流,高中教育,良性发展

一、高中教育现状简析

1. 高考成为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我们无可否认普高中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考试评价制度成了扭曲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违背了基础教育是提倡素质化教育的宗旨。当前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的的学生无不为了今后的高考而努力奋斗着。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 学生一味最求高分忽视了自身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其他潜能。

2. 高中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最为突出的就是高中教育。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在高中阶段, 考试便是学生的家常便饭, 考试变得功利化, 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考试的内容教材化, 什么东西都以教材为中心, 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内容死板, 学生上课只知道记笔记和被笔记, 而不能真正利用知识。考试题型千篇一律, 换汤不换药, 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 不利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 普通高中“门庭若市”与中等职业类学校“门可罗雀”

从每年的高考大军的人数就可以看出, 到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而由于人们思想观念是影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没有多大的出路, 都不是很愿意去此类学校上学。

二、高中教育分流的现况分析

高中教育的分流是一种一考试制度为分流器的模式。在这样一种分流模式下, 学生的分流是一种被动的。这样的分流模式体现出高中教育中的不公平之处。在分流的起点上, 分流的过程显得不公平, 在分流的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偏差。

1. 分流起点不公平

从学生的差异化来看,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上、家庭背景、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表现不一样, 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 有的文科学得好, 有的理科学得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性格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有差异, 有时候体现在偏科程度上和偏向科目上。

2. 分流过程不公平

分流的过程主要是在于考试。高中阶段的学生最不缺少的事情就是考试。各种考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思想负担、生活负担。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可以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来选择座位。每位学生都必须通过毕业会考才可以毕业, 只有毕业会考通过才可以参加高考报名。考试能够说明学生的什么?成绩高低可以表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能够代表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吗?能够通过分数高低来确定学生今后的岗位和职位吗?

3. 分流结果与学生期望之间偏差大

按照现在的分流模式, 出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最后学生的出路和自己期望的会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自己也希望在技术、技能上有所发展, 但是学校没有提供那样的条件和机会给他, 从而他选择了另外的不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出路。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身上。这也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偏差问题。

三、优化高中教育教育分流

优化教育分流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分流的要素。从优化教育分流三大要素上来解决高中教育入学分流和高中教育后分流问题, 从而促进高中教育长足发展。

(一) 高中教育阶段流入与流出双优化

1. 高中教育入学分流需要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目前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情况远比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情况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远比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多。这一现象表明教育分流还存在欠妥之处。针对这一现象, 需要通过优化教育分流中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这就需要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大力支持。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上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增加;在扩充中等职业教育的优秀师资力量。通过政策上和法律上的支持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消除人们对中等教育的偏见, 让更多更适合在职业教育上发展的学生进入。

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现阶段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正在进行当中, 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的可能得以实现。初中毕业生进入何种类型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第一要从自身方面来看, 第二就是教育分流的作用。让合适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地方学习是教育分流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初中毕业生归类进行分流是关键的问题。目前, 考试是教育分流的工具, 不仅是现在, 从我国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就已经把考试定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了, 但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的不是会考试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需要转变。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去向。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是单一判定学生质量的标准, 增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价来评定学生, 不仅有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还要有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这样更能全面分析和判别学生更适合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从而进行合适分流。

2. 高中教育后分流需要优化

首先是从优化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制度上来进行。现行的高考制度之所以对高中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导致高中基础教育方向的偏离,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那么, 怎样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高考制度, 使其既能保证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 又能促进高中的基础教育, 使之不偏离自己的教育目标呢?第一, 高考实施社会化。高考社会化一方面可以逐步消减学校办学一味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可以是高中教育后分流自主化, 免去一考定终身的情况;此外,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同样可以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第二, 高考科目设置要全面。高考科目设置既要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考不一定都是书面的答题形式, 对于职业类的学生更应该增加实际操作形式的试题, 让所有的高中阶段学生都有通过高考升学的机会。第三, 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招收更多更合适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 同时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可以通过面试和复试的形式来选择合适的学生。第四, 进一步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这一点对于每一个高中阶段毕业生尤为重要, 避免了有学生通过金钱和权力的手段来进入高校系统。

再则是从优化毕业生就业制度上来进行。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分流, 要么是升学, 要么就是进入劳动市场。不想和不能升学的

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徐超娥 (涟水一中江苏涟水县223400)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幽默的语言修养, 能使课堂生花, 教学增色。学生阵阵发自肺腑的会心的笑, 深深地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但事实上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真正能做到幽默的或者说具有实际意义的幽默的并不多。所以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很枯燥, 天天不是背书就是写作文的原因所在。因此可见, 课堂的幽默感是我们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砝码。细细分析幽默的教学语言艺术的这种魅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语言中的幽默, 既表现了师者的博学机智, 举重若轻, 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一种鼓励, 拉近了师生关系, 提高了教学效果。

高中现代散文阅读中有一篇文章叫《葡萄月令》, 这是一篇说明文, 很多东西城市的学生没有见过, 少不了作比喻打比方等。比如请一个学生朗读:“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 不大一会儿, 它就从根直吸到梢, 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 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当听到喝水时, 老师做一连串夸张化喝水的动作, 等到“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老师歪着头, 做流口水的动作……这些幽默的身体语言无疑会给你的课堂气氛调节到最佳状态, 学生会对这些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在上课其实更是在享受, 享受课文的美感, 更享受老师的情感。

二、开启学生的智慧

课堂上应该有笑声, 笑声来自教师的幽默。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同时有幽默的才华。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一次, 学生抄袭作文, 这个老师教育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们不是说, 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 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 我发现了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 比如, 这个嘴角往下歪, 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种程度呀, 请你们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大笑说:“抄。”这样简单地创造了幽默的效果, 使学生心智顿开, 对所传授的知识记忆犹新。

三、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 比之以苦闷的心情或惶恐的心情参与学习, 效果更好。这是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了的结论。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乐。”要达到这种境界, 妙趣横生、轻松活泼的幽默语言, 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

毕业生的出路只有就业。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在制定高中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上要合理, 不仅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能够就业, 同时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出路。

四、结语

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和长远发展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关键是能够得到国家和人们的大力支持。同样高中教育分流也离不开国家和人们的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的双重任务的完成时需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努力。

碍”, 如学生打瞌睡, 出洋相等, 这时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化解一下, 便可消除紧张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某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在睡觉, 她没有训斥他, 而是走到他身边, 对着全班说:“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还真是幽默, 我讲对的时候他点头了, 我讲错了的时候他还在点头, 把老师都弄得云里雾里。”同学们一样会哈哈大笑。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沉浸在教师生动的讲授之中, 课堂上洋溢着活泼的气氛。生活需要一点幽默, 语文课应该充满欢声笑语。有时教师和学生开怀大笑, 笑得那么开心, 笑得那么痛快, 这难道不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吗?

四、融洽师生关系

幽默的教学语言具有和善性, 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 有利于促进师生合作, 教学相长。这是因为幽默的语词比较委婉柔和, 轻松自然, 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使教师显得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使学生去掉拘谨、畏惧, 缓解紧张。实践证明, 只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 学生的智慧花朵才能开放, 教学效果才会提高。1999年5月份, 浙江省乐成镇公立寄宿学校向全国招聘语文特级教师而开的选拔课上, 一位老师针对当时学生的情绪比较紧张, 神情十分拘谨的情况, 讲了以下一段开场白:“同学们, 都说温州的孩子肯动脑筋, 智力水平高, 下面, 我出一个谜语, 看大家能否猜得着。谜语是:“‘有’字靠边站, 耳朵立一边, ‘走’字挤中间, 此字意顺从—打一字。”学生拘谨之态顿消, 开始活跃起来。有几个学生说:“猜出来了, 是‘随’字。”老师说:“是呀, 大家都很聪明, 谜底就是这个字。‘随缘’‘随和’的‘随’字。我们今天能在一起上课是种缘分, 就让我们随缘吧, 彼此之间不要有那么一种生疏感, 随和些、轻松些。”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亲近了, 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双边活动开展得很热烈, 得到了每位听课者的好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中, 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睿智高雅, 别具艺术魅力, 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当然, 要达到上课时妙语连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余及时给自己充电, 带着热情和责任感博览群书;教学之余找一找孩子般的愉悦感受, 要对这个世界重新审视, 一定会发现幽默其实也很简单。然后用我们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赢得教育的成功不是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其龙, 张德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06

[2]徐庆豫, 卢乃桂教育分流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06

[3]马健生比较基础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1

高中健康教育 篇3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高中加入了以日语代替英语成为第二语言的额外课程,这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兴趣制订学习方案,也为培养更加全面的学生。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日本作为亚洲科技发展迅速的国家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所以,日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逐渐高涨起来。然而我国日语的专业学习往往是在大学中,可能存在学生学习语言起步晚,应用晚的问题。所以,在高中开设日语课程,可以提前为对日语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环境,为大学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现在少数高中学校有能力与国外学校沟通交流,高中日语课程可以在高中阶段就与国外有所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所以,在高中开设日语课程一方面满足了对日语有兴趣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际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对国家教学发展有战略意义。

二、如何开展高中日语教育

既然要在高中开展日语教育,与英语有同样地位的第二语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纯正

开设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学生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根本没有学习日语的动力,这些同学是不适合学习日语的。

2.师资力量要具备

日语在高中开展仍是全新的尝试,教师资历和学校教学条件需要满足高中日语教学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专业的语言学习环境。

3.教师应当尽快找到适合高中生的日语学习方式

高中日语作为全新的科目,教师应当积极探究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4.培养学生对日语的正确态度

学生可能对日语有偏激的想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日语,秉持新课标培养全方面人才的思想,科学地开展日语教育。

高中日语作为全新的教学内容,是代替英语成为全新选择的第二语言,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新课标课改的要求,为培养全方位人才,高中应当对日语教育投入足够的精力,加强科研和教学探索,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晓慧.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

[2]张丽晶.浅谈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3]高升.课标·教材·评价三位一体强化高考日语“文化”考查:下[J].日语知识,2010(10).

(作者單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中学

高中健康教育 篇4

(宜宾市教育局)

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办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长期以来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时代赋予教育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切实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现就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高普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思考及对策。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加快

在全市基本实现“普九”以后,我市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止目前,全市现有普通高中38所,在校生71000人。纵向比较,2007年与2000年相比,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由10816人增加到71000人,净增60184人,增幅556.43%;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由21.1%提高到39.3%,增长18.2个百分点。横向比较,改变了在全省相对滞后的状况,事业发展已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育质量提高到全省中等水平。

(二)优质高中建设在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我市现有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在“国示”、“省示”学校就读的在校生40586人,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57.16%。这个比例高于省平均水平。

(三)高中教育质量稳定提高

我市高中教学质量体现在高考方面:今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在去年突破5000人的基础上,今年再上新台阶,突破6000人大关,达6032人。本科上线率由去年的28.05%提高为29.12%,增加了1.07个百分点。

从2003年全省按本科划线统计排位以来,我市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是:2003年15位、2004年12位,2005年14位,2006年12位,2007年11位。本科上线人数从2003年的4335人增长到6032人,净增1697人,增幅达39.1%。

另外,在高中教育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高中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建立在底子薄、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的基础之上的。我市高中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规模容量多年小于其他内地市,超大班现象普遍。经过连年扩招,特别是近5年每年净增4000人以上,班平学生数已由1996年的46人增加到了60人,压力不断加大。

(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优秀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学科不配套现象严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近几年,由于高中特别是示范性高中的连续扩招,30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以及优秀高中教师急需补充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引进优秀教师十分有限的状况下,各高中年年吸收较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新教师。一些示范性高中近年来吸收的新教师已占全校教师的40%左右。这些新教师培训提高成为合格高中教师的任务也十分艰巨。

(三)高中教育投入不足,负债严重。近年来,由于高中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为了保证建设资金的需求,政府通过融资,筹集了大量资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的建设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高中阶段教育负债增大。截止2006年6月30日统计,全市高中阶段学校负债总额已达5.3亿元,其中市属学校2.44亿元,区县学校2.86亿元。学校要偿还债务还需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四)教育的历史基础制约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市高中教育质量,纵向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社会发展总水平低,并受相对封闭的环境、传统陈旧的机制、闲散的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理念、整体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办学条件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高中发展和水平提高的差距,部分学校和学校内的一些环节,竞争、激励、自我约束的意识和动力不足。

(五)办学体制单一,管理机制不灵活。截止目前,我市还没有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条件的民办普高(现有英杰、黄冈两所民办学校,但办学规模很小,今年两校招生不到200人),只有公办学校在“孤军作战”,影响了教育资源的筹集和利用。学校管理机制上的呆板和滞后,也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高中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意识

教育是以育人为本质任务的最大的公共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同时又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教育教学始终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着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要正确认识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育质量具有“内隐”的特点,不可能像某些建设工程和设施,容易外显“政绩”;教育质量还有迟效性的特点,短时间内难以见出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责任

应落实市、区县政府对于高中教育发展在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保障、工作推进和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市委市政府应将高中教育发展和优质高中建设列入对区县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要防止强调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时,出现轻视或忽视普通高中教育的现象。

在市政府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区县要制定本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确保逐年推进和按期实现。

坚持积极的政策导向,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的规范内,市、县政府出台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及时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教育部门主管全市教育工作的行政职能

教育部门既充分行使主管教育的权力,又充分履行主管教育的职责:

一是人事管理职能。人事部门有管理编制权,教育部门有管理考核使用权。在人事、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并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师需求计划,负责本辖区内教师补充计划的综合核定。教育部门负责编制和增人计划内教师招聘录用,编制的具体分解使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档案管理等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职能。二是干部管理职能。教育部门应有对校长任用的提名权,组织部门有决定权。各校领导班子管理原则上按宜委发[2001]37号文件和经市委组织部同意的宜市教政[2002]52号、宜委办[2006]80号文件执行,即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的校级班子,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名,市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考察,报市委审批后,由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和聘任。

三是经费管理职能。教育部门有对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权,财政部门有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权。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发展规划、工作的要求、全市学校的状况最了解,因此,教育经费的安排主要应由市教育局负责。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方案由教育部门负责提出,与财政部门协商后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四是教育规划职能,明确凡涉及教育发展的规划都由市教育局负责研究制定,经政府同意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实施。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重视听取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教育事业的布局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根据城市化进程,重视城市新增高中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高中教育发展经费的机制

公办高中要继续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体制,并确保以专项投入支持高中教育发展特别是优质高中建设。继续实施市级每年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贷款贴息。市、县政府设立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妥善解决高中学校负债问题。政府以给负债学校收费政策,鼓励学校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不断增强自身的筹资和融资能力,鼓励多元化筹资办学,政府提供相应政策保障。

(五)进一步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探索校长公招、公推和公选的竞争机制,努力促进校长负责制有关规定的落实,加大对校长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力度。同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校长用主要精力抓好学校的管理和质量提高。选用最强的干部到高中任校长,实行目标责任制与年薪制。

二是抓好行政执行力。在管理层面,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校长更要注意抓好教育策划和行政的执行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献身教育事业的师德要求。

四是强化教师的培训提高。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通过构建骨干教师“选、培、管、用”,一体化的新机制,逐步建设一支由省、市、区县、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梯级骨干教师队伍。并结合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宜宾名师,特级教师的推荐评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名师队伍,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六)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一是着力抓好高中教育质量。抓高中教育质量要改变重视只抓高三为抓好三个年级的教育。高中教学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从一年级抓紧。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学科质量的监测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引导大家关注过程管理,注重抓高

一、高二教学质量。同时,义务教育质量也不容忽视。二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坚持把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基础教育质量分为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来评价,既要关注高考出口这个“终端”,更要关注基础教育的“过程”,既要关注高中,也要关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生源。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测评价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衔接,以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牵引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以义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高中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形成。

(七)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

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和全社会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强化政府责任的落实与考核。市政府将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加大考核权重。

新闻媒体对教育的宣传,应坚持正面导向和爱护支持的原则。一是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二是宣传、倡导和支持全社会致力于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为校长、教师专注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三是多在舆论上和实际行动中对学校、校长、教师体现支持和理解,鼓励其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5

计划模板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

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6、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了“心语室”,属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成立了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

(1)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承担及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有宣传及普及工作。

(5)开展升学指导。

7、开展个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导的个人档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跟踪性的,研究性的个案辅导,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确实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8、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学成长的环境。

9、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动

高中健康教育 篇6

“十一五”时期, 阳泉市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一个覆盖城乡的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体系已初步形成, 普职两类教育逐步走上了均衡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作为阳泉市招生考试管理部门, 我们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为阳泉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编制和实施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调控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阳泉普通中等教育迅猛发展, 一度出现了“村村办初中、乡乡办高中”的“红火”场面,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最多时达到近60家。从90年代开始, 我市加大普通高中结构调整力度, 压减整合普通高中学校, 把有条件的转办为职业高中, 到“十五”末期, 全市普通高中压减到15所, 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到17所, 但招生状况仍呈现出“普热职冷”的趋势。2005年, 全市共有19611名学生参加中考, 其中普通高中录取8204名, 中等职业教育录取2821名, 普职招生比例为3:1。为扭转这一不良趋势, 由招生部门牵头制定了《阳泉市“十一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提出在坚持做到每个县区办好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学校的同时, 严格执行普高招生计划, 不得突破当年省下达的规模轨制计划 (每班不得超50人) 。并规定, 招生计划一经下达, 各县区和学校之间不得进行调剂。这样就把当年初中毕业生的一半甚至一多半留给了职业学校。通过发挥招生计划的导向功能, 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得以协调发展, 既基本上缓解了“普高热”带来的社会压力, 又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实行招生计划县域 (学校) 管理, 引导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均衡协调

为了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我市成立了“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 组长由教育局局长担任, 副组长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副局长和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局党组成员) ,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招生考试中心, 负责其工作的具体实施。该机构的职责就是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录取, 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管理, 严格控制过热的普高教育, 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 我市针对普通高中招生跨县区“择校”的现象, 制定出台了招生计划由市统一管理, 按县域、学校划分的政策, 严禁各普通高中学校跨县区招生。2007年, 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将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县域内所有初中的中考招生改革, 直接分配的比例逐年递增到招生计划的50%。对普通高中招生我们通过取消调节生指标、压减扩招生计划、坚持“四限” (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限时间) 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等措施, 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两个“集中管理”和一个“统一划定”。所谓两个“集中管理”, 一是普通高中招生全市集中管理 (包括统招生、扩招生) , 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按我们市考试中心确定的录取批次和录取时间进行;二是招生与学籍相结合集中管理。具体做法是录取期间, 由我们考试中心牵头, 实施市教育局普教科与市考试中心合署办公, 一次性完成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这样避免了录取和注册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控制住了普高乱招生的现象。同时“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明确规定, 没有经市招生考试中心统一录取的考生, 学籍管理部门不得予以进行学籍备案。这样形成了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 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分别向市纪委报送录取与注册数据, 由纪检部门督察, 同时各普通高中学校也公示录取与注册的学生名单, 以便让学生、家长及广大社会监督。一个“统一划定”就是全市普通高中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由录取领导组统一划定, 同时坚持“宁缺毋滥、铁板定钉”的原则。生源好的普高学校不能突破本校计划而无限制地招生, 生源差的普高学校也能因计划未完成而降低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进行招生。“十一五”时期, 全市每个县区、学校的普通高中招生从未突破省给我市下达的招生计划,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留足了发展空间。到2010年, 全市每个县区都有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省级合格职教中心, 高中阶段教育从布局覆盖、办学规模、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均实现县域间均衡发展。

三、通过实行灵活自主的招生政策, 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们在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中职招生政策, 全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一是按照招生计划, 结合县区、学校实际, 分县区、分学校进行招生任务责任分解, 招生计划到县、到乡、到校。同时我们每年都要对县及所属初中学校进行完成职教计划任务的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各县、校输送到各级职业高中、省内外中职、高职以及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等除普高以外的人数。二是坚持实行“五个放开” (即计划、时间、分数、年龄、地域放开) 招生政策及“随招随注”等灵活便捷的学籍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开辟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渠道。如多年来, 我们招生部门规定:中考时考生的志愿一经填报, 任何人一律不得改动。在这个大原则下, 为了引导考生合理分流, 我们又实施执行了以下规定:考生第一志愿一旦填报职业技术学校, 则不能再改报普通高中;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普通高中, 则可以改报职业技术学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可以重新补报职业技术学校而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已初步实现了由“重普高”向“普职并重”的过渡, “十一五”期间,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已由2005年的2821人增加到2010年6545人, 年均递增幅度为1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27%增长到2010年的48.1%, 年均递增3.6%。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调整发展到17所, 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7所。阳泉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实现了赶超发展、跨越式发展。

四、通过宣传中职教育发展成就与资助政策, 吸引更多的城乡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为了扭转广大城乡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我们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 通过各类电视媒体, 以及组织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深入县城、乡村和学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展示我市中职教育的办学成就;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编印专门的宣传手册, 积极宣传中职学生国家和省市资助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2-3次中职学校办学成就集中展示活动, 共出动广播宣传车近百台次, 制作宣传版面近百平方米, 编印各类宣传资料近30万份, 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过我们的努力, 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中来自农村和农业县区的生源比例逐年上升, 由2005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10年的近80%, 且生源稳定、流失率低, 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五、通过发挥招生部门的桥梁引路作用, 创新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渠道、新模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招生考试部门与外省、外市学校联系广泛的优势, 通过为外省市学校与阳泉本地职业学校之间“牵线搭桥”, 积极引导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思路, 创新办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我们共为市一职校、市交通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和市工业学校等本地7所中等职业学校, 与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4个省市的13所学校、企业, 以及阳泉本地的阳煤集团、兆丰铝业等重点企业, 组织牵线“联姻”17次, 配合学校发展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新的办学模式, 使阳泉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省内外就业市场得以充分结合, 进一步推进了地区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如市交通职业学校与天津工业学校、连云港航空学校等联合开设了机械制造和航空服务专业, 招生人数占该校当年总招生数的30%。2011年我们充分发挥招生考试部门的纽带作用, 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校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介绍推荐给我市广大考生、家长, 在我们的努力配合下, 考生、家长和该校双向沟通了解, 2010年我市有5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再如阳煤集团技工学校, 近年来已为地方乡镇煤炭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近千名。目前, 阳泉已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采矿技术等省级示范专业 (点) 11个。其中, 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全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第二轮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就业范围覆盖煤炭、化工、餐饮、服务、汽车修理等十余个行业, 就业地域从阳泉和山西省内的太原、晋中等地, 逐步拓展到省外的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9省 (直辖市) 16个地市。

总体来看, “十一五”时期, 通过我们招生考试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阳泉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到2010年底,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9%。普职两类教育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从招生规模看, 实现了大体相当。2005年, 全市19611名中考学生中, 有8204名选择了普通高中, 占到42%, 有2821名到职业学校就读, 占到14.3%, 普职两类教育招生比例为3:1;而到了2010年, 普通高中招收8420名, 占到51%, 中等职业教育招收7545名, 占到48.1%, 普职比为1:0.91。

———从资源配置看, 实现了整体优化。“十一五”期间, 阳泉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条件改善, 其中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达3059万, 全部用于各类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共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2.6万平方米, 装备标准化车间11个, 添置近700万元的实训设备, 进一步增强了阳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

———从布局覆盖看, 实现了均衡协调。全市15所普通高中学校中, 6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而且均衡分布在全市所辖的两县三区。全市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占到85%。阳泉已基本实现了每10万人口拥有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区分布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 。

———从生源结构看, 实现了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教育在控制规模的同时,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高考成绩连续十几年稳定在全省领先水平,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 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 吸引大批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 实现了中考毕业的合理分流。

“生活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 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中美术;美术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高中美术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创新思维教育转变。加强高中生美术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生活教育引入到高中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中美术教育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标准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然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对高考机制,学校和教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分不足,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将美术教育看做是一门副科,这极大地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进行。

(二)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当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讲授,忽视了美术教学的实践,这使得美术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2]。美术教学不但包括绘画基础以及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更包含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掌握美术的基础功底,同时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缺乏生活元素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绘画的教学,还包括雕塑、建筑等美学作品的鉴赏,高中美术的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更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然而,这些美术知识基本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差距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学习和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美术教学中缺乏生活元素的融入,使得美术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导致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学生无法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美学素养,提高审美水平。

二、将生活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将生活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中处处都是生活的痕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生活教育的融入。例如,在一些抽象派的绘画作品的鉴赏中,学生无法在短时间深刻理解抽象派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思路,更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使得学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较为抽象的雕塑涉及到中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神话内容,学生无法了解这些神话背景,更加无法理解雕塑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生活教育融入其中[3]。

例如,在《古希腊雕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理解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因此无法理解古希腊人的审美理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教育的方式,将2004年出现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些片段展示给学生,通过表演者们身着石膏像的衣服的静止表演使学生理解古希腊雕塑的地位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古希腊雕塑的博大精深。

(二)整合教学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立足于生活,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深刻的理解美术知识。例如,在《中国民居》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身边的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居和建筑,使学生将熟悉的文化特色与熟悉的建筑类型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对中国民居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生活中的许多物件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例如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常见的容器和水果带入课堂,让学生绘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光照下,不同角度不容物体所表现出的不同阴影,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学会阴影部分的处理。同时,这种绘画常见物件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用美学角度去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要不断的与时俱进

由于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案和教学内容,从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美术教育的建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还要注意一些中国现代建筑的介绍,让学生通过现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理解美学的发展进程。

例如,在故宫建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以及2010年世博会上各个国家展馆的设计思路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学习美术,感受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对美学的不同的灵感和领悟。

(四)学会创作生活之美

美术教育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运用美术来创造生活之美。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才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增强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例如,郑板桥的竹子,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静态美,一种宁折不弯的精神,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体现出一种神秘的美,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将不同的美展现出来。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高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将生活教育引入到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措施。将生活教育引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创造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张荣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28-129

[2]王帅.高中美术教学如何同生活审美教育相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30

[3]赵新春.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4(02):224

上一篇:英文小剧本.doc下一篇:在理想的天空里飞翔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