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2024-09-03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共11篇)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1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委,当好党委、政府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参谋和助手,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今年农经工作目标任务,根据镇党委政府和市主管部门工作的总体布置,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经研究,在2006年的工

作中,我们中心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发展专合组织。新的一年里,我们中心将进一步增强搞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创造的生产组织形态。这种通过资本和劳动合作,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农业生产整合起来,将产加销结合起来,进行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合作生产方式,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和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我们将严格按照徐州市优秀“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细则要求,做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围绕发展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我们镇的林果、蚕桑、花木及板栗)搞好示范带动,正确引导和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2、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村级民主管理与监督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我们已制定邵店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以镇政府(2006)8号文件即将下发。二是严格财经纪律,杜绝村级新增不良债务,严格执行村级新增债务申报制度,在确需举债的情况下,先列入预算,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向镇政府申报,得到批准后实施。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帐镇代理制度。在坚持村级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管好村级集体资金,确保不平调、截留、占用。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提高村帐镇代理效率。目前正在申请村级办公经费购买电算化所需电脑和相关软件。四是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禁村级坐收坐支,严格执行定期结报制度。五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完善民主理财制度。首先做好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建设,选配和充实理财人员并做好理财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同时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的“三定”、“四化”工作。“三定”一是定时间,每月5日前公布;二是定地点,设立固定的公布栏;现14个行政村均有固定的公布栏,但有的村公布栏已破旧,督促有关村抓紧修好。三是定内容,除了文件规定必须公开的内容外,村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也要及时公开。“四化”一是公开栏橱窗化;二是公布地点公众化;三是公开内容通俗化;四是热点问题专题化。六是协助纪委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充实农村审计队伍,落实审计责任,加强业务培训,协助纪委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定期审计。七是切实加强村级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室,分村分单位购置好会计档案柜,严格执行《徐州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做到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八是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实施,财政部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会计制度,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核算内容和核算办法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轮训一遍。

3、认真抓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档案,签订土地合同,从根本上解决暗箱操作,私下流转和强行流转等不规范流转问题。二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抓好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确保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特别是四荒、林木以及沟渠路道等资源性资产,要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张榜公布,公开招标承包,并抓好合同签订,鉴证工作,化解和调处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抓好合同结算兑现和续订工作。三是做好涉土信访工作。来信来访案件,做到来访一起查处一起,件件有结果,让群众满意。

4、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加强农民承担费用的监督管理。继续执行好农民负担预决算审批制度,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农业两项水费预算方案的审核和扎口把关工作,严格报批程序,实行规范化操作。同时抓好预算方案的归户计算和收取、结算、兑现工作,并将收取的一事一议筹资,列入村级“建设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继续组织统一填写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力争发卡到户率达98%以上。监管经营服务性收费,对政府定价,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向农民收取的费用,坚持谁经营谁收费、谁服务谁收费、先服务后收费;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纠正和制止增项加码和搭车收费以及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协助政府做好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补偿款项的发放工作。保

证减负电话(88791157)工作期间畅通无阻。

5、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台账,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准确及时地了解可靠的劳务信息,力争今年要培训农民劳动力3000人,新增输出劳动力1600人,有组织输出1000人。举办二至三起劳务洽谈会,参

加人员不少于200人,参加用工单位不少于5家。同时协助分管领导做好劳务输出各项考核工作。

6、做好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新的一年里我们争取多方面深入企业、加强联络。积极为外来的客商和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积极帮助他们办理各种证照,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检查、定期到企业帮助他们加强财务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同时搞好村级基础业务培训,完善基层报表,建立村级民营经济台账,及时调查统计上报各种报表,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统计数字,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准确及时做好每次报表的汇总及上报工作。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乡镇个私局交给的任务。

7、做好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全面兑清股民本息。

8、深化农经“窗口”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根据我镇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将积极拓展“三项服务”:农产品营销、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和帮扶农民创业。真心诚意地为农民服务,千方百计让农民得到实惠。我们还要把“会计代理、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全部纳入多项服务内容,实行“窗口化”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实在有效的服务。开拓创新,拓宽服务领域。

9、搞好调研,做好基础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搞好农经收益分配年报、财务年报、劳务输出四账三册、民营小企业财务统计、农民负担跟踪监测及统计等工作,及时预测半年和全年农民收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检查和总结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分析和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配合有关部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邵店而努力奋斗!

以上计划请各位代表予以评议。欢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借此机会向工作中支持、帮助过我们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2

一、抓好政策宣传, 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前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要采取各种方式宣传现行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 让群众知晓流转的好处和程序。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相关土地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下开展的, 要让群众明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承包权、经营权、转让权在农户, 在99年土地承包经营权续签前提下, 农户自愿流转的原则, 由发包方各村委会指导,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流转, 依照规范的流转合同书进行签订, 要进行经营权变更和流转合同鉴证的必须按照程序规定和所需材料到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申请办理。镇、村两级做好宣传发动, 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群众家喻户晓。

二、创新方式, 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点

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总结提升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 创新丰富土地流转机制, 主要把握好三个结合, 六种方式。一是把土地流转与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 二是把土地流转与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相结合, 三是把土地流转与经济能人的培养相结合。采取多种流转方式, 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一是股份合作式,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 形成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二是基地带动式, 通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引导周边农户将承包地成片流转给企业、大户集中经营。三是租赁经营式, 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租赁给种植大户经营, 减少因农民外出务工或无力自主经营造成的耕地撂荒。四是互换重组式, 鼓励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互换方式进行土地连片经营, 实现农户承包地块相对集中, 提高户营规模效益。五是托管经营式, 鼓励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托管农户自愿委托流转的承包地。六是转让经营式, 鼓励长期举家外出务工经商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 将所承包的土地有偿转让给种植大户经营。

三、规范管理, 是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

(一) 建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乡 (镇) 要建立土地流转情况登记簿, 并搭建镇、村两级信息和服务平台, 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情况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二) 建立规范合同签订制度。

乡 (镇) 要建立规范合同签订制度, 除代耕期不足1年不需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外, 所有农村土地流转都必须依法签订全县统一格式的书面合同文本, 坚决禁止口头流转和其他私自约定的土地流转行为,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私自篡改规范性合同文本中必须的条款内容。

(三) 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

乡 (镇) 要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流转合同签订后, 流转双方应将土地流转合同及时报送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鉴证, 如有不妥应给予指正, 如发现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 应依法予以制止。

(四) 建立经营权变更审查制度。

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审查制度。承包期内, 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受理变更申请后, 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四、健全机制, 是土地流转工作的保障

(一) 建立业主资质审查机制。

要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机制, 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 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并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业主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查, 对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审查, 对项目的效益风险进行审查。

(二) 建立流转风险预警机制。

要积极鼓励农民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户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实现农民与其利益的有机联结, 并支持土地出让方向受让方提取一定的风险保证金, 专户储蓄, 共同管理, 合同期满如无违约, 则如数退还风险保证金本息。一次性流转土地规模较大的, 可积极推行流转行为担保, 切实保障流转双方权益。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能, 做好土地流转的追踪、巡查和督查, 随时掌握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双方履约状况, 及时纠正违规流转、调处违约事件。

(三) 建立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土地流转价格实行政府指导、自主协商的方式, 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合理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和等级。

(四) 建立流转纠纷调处机制。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建立民间协商、镇、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 有效调处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纠纷。土地流转发生经济纠纷不愿自行协商或协商不成的, 由乡 (镇) 、村组织调解, 调解不成的由当事人申请依法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意义重大, 然而, 由于群众怕麻烦, 法律意识淡薄, 双方自愿口头流转形式的较多。因此, 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程序需要各村委会以及各部门的协作, 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 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 促使土地增值, 保障群众的收益不受损失,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作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在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更新首先得从药具管理开始,保证一些药具品种的发展与更新,确保农村中一些适龄的群众能够用上有效、安全的避孕药具,從而满足计划生育工作与人们的生理需求。只有解决好人们的生理需求与计划生育工作之间的冲突才能更便于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中的进一步展开。本文主要阐述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在农村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农村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 用药具人数不断增多,随访不到位

随着农村人民的素质不断提高,使用避孕药具的人数相较之前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分布大多都较分散,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人口集中程度不高使得随访工作不到位。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也无法得到使用者的反馈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药具人员对于药具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没有切实地掌握了解,使得一些药具新品种不能得到及时广泛的宣传,最终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效果,降低了新品种的使用率。

1.2 药具宣传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也不断有新思潮的涌入,人们思想的开放导致育龄人群增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要不断加强工作力度,进行相关避孕方面的知识宣传。但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部门在宣传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管理人员对药具服务工作降低了重视程度。人们在思想上没有受到正确的指导和避孕知识的引导,使得人们在避孕方面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1.3 群众保健意识差

农村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还较低,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自我保护和保健方面的意识比较差。不仅如此,农村人口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不能够准确把握好适合自身的避孕药具,而且目前在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中缺乏药具管理服务人员,没有适当的服务人员对农村人口进行有关知识的传授和指导,使得农村人口在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得到相对提高。

1.4 基层药品品种缺乏

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发展,再加上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力宣传,人们的计划生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中的避孕药具的药品种类还存在着欠缺的问题。药具品种供应不全将极大阻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

1.5 药具管理人员职业技能不强

目前,在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大多是以非管理工作者的身份担任管理工作。再加上大多数的药具服务管理者的调动次数太过于频繁使得她们对于药具品种的相关功能不够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农村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完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农村难以持续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要想继续开展首先就得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可以借由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政策宣传,利用一些免费的避孕知识咨询热线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增强宣传效果。

2.2 深化药具工作改革,促进药具工作新机制

计划生育药具服务工作人员要保障药具品种的齐全和供应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药具的可及性。药具服务工作者还要保证药具的完好保存,使得药具无霉变、潮解、失效等问题出现,并且坚持免费发放的原则,保证人人都能够免费领取到避孕药具。按照药具发放原则定人、定时、定量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

2.3 改革药品管理模式

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不是一项单独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完成。药具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孕前管理,避免一些非意愿妊娠现象出现,还要整顿药具市场的秩序,并且加强药具以及一些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最后是发挥好群众力量,让人们进行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教育监督。

2.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无论是何种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章可循,因此规章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根据上级的要求,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用来进一步规范我国农村药具管理服务工作,如《计划发放管理制度》和《基层药管员工作职责》。

2.5 加强业务培训和考评制度

药具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影响着我国药具管理工作的质量。对药具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考评是加强我国药具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能加强药具新品种知识的更新。

随着人们计划生育的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我国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模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能保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工作在我国农村中顺利地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广琴.浅谈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管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0).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篇4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今 年是我中心全面落实“加强护养、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公路养护方针,立足实际,务实工作的一年。第一季度,在县局及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县级公路养护及时、路容整洁,乡村公路树立典型样板,呈现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第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1、县级公路全面养护 3 月,我中心全体职工不辞辛苦,深入一线,全面投入到县级公路养护热潮中。经努力,共完成县道 10.9 公里的小修保养任务,其中张定公路 2.2 公里,定易公路 3 公里,容固公路 5.7 公里。由于长时间没有养护,以上三条县道路肩杂乱、垃圾成堆。我中心对路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修路肩、边坡,清除杂草、垃圾;对路面全面清扫;对路树进行刷白、浇水,并补植柳树 700 余棵。经集中养护后,三条县道,行车舒适、整洁美观,均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目前,除县道北裴路外,全部县道已集中养护完毕。2、村级公路建立样板 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此,我们视情况选择了基础较好的村道作为示范点,以谋求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5

尊敬的林部长、各位领导:

非常高兴,今天林部长到我们腊口镇来视察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腊口镇党委、政府对林部长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真诚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

腊口镇于2001年11月由原石帆乡与腊口镇合并而来,行政中心2007年12月从腊口村搬迁到现在的虞宅村,是青田县组团发展战略中西部组团的中心镇(西部组团1镇4乡,总人口8万多人),位于青田县西北部,是青田的西大门,距青田县城56公里,离丽水市区9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其中包括四个滩坑库区移民安置点。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其中滩坑库区移民804户2749人)。

腊口镇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主导产业以柑桔、油茶、蔬菜等种植业为主。腊口柑桔总面积1.73万亩,去年总产量达4.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县的1/5和1/2。同时,腊口镇也是我县的滩坑移民安置重镇,共安置第一、二水平年滩坑库区移民804户2749人,是全县唯一一个有有土、无土和第一、二水平年移民混合安置点的安置地乡镇。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根据县委关于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结合本镇实际,坚持“便于服务、便于管理、发挥实效”的原则,以镇机关干部、行政村(居)两委干部、农村责任医生、学校老师、辖区民警、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力量为主体,以资源整合、方法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目前,已完成组织机构建设、责任网格划分、服务团队组建、总体方案制定等工作,组织服务团队主要成员开展了进村入户走访、召开民情分析会、世博会维稳调查等措施。

1、科学划分网络,合理构建组织

今年3月份,我镇在走访调查、举行座谈、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基础,将本镇的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划分为25个责任网格,其中分布比较集中的21个村(居)以行政村为1个网格,瑶均、张庄2个自然村较多、分布较散的行政村分为4个网格。组建了25个以镇村干部为主,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组,服务组人员130人,其中镇机关干部23人,村两委干部82人,大学生村官5人,责任医生5人,辖区民警5人,学校教师10人。

2、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服务范围

确定了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题,在明确服务内容和重点时,重点做好与乡镇工作实际、与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 党委政府的中心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一是把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工作中心。及时了解群众创业致富、发展生产的意愿和需求,主动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收集梳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一创三联”活动,做好致富信息发布和项目谋划,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征求58条;二是把维护网格内的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第一要务。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的基础上,全镇每个季度一排查,村里每月一排查。着重以基层化解矛盾为工作主线,协助解决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今年开展“枫桥经验”在腊口试点村2个,信访“五个一工程”试点2个;三是把为民办实事、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网格服务团队的服务重点。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特长,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为群众提供子女就学、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事物办理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四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网格服务团队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三级联创”、“创业福村”等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去年,我镇在“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开展了“五级联评”活动,取得了很好得效果。述职评议是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抓手,也是全面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因此,我镇在开展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工作中,把全面实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作为首个重点工作来抓,并结合我镇实际,积极探 索述职评议运用机制,在县“三级两次”述职评议的基础上,推出了“五级双向述职评议”制度,通过“五级联评”来明确述职评议内容,规范述职评议程序,增强述职评议实效,切实落实基础党建责任制。既:在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镇属部门负责人、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五个层面开展述职联评。先由党员、村民代表对住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进行述职评议,再由党委政府、全体镇干部、部分人大、政协代表和村党组织书记对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进行述职评议,最后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在年底党代会上向党代表、部门负责人、不是党代表的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述职过程由县委派员全程参与,严把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防止形式主义。在2009年底全镇“五级双向述职评议”起,15名党委政府班子成员、12名中层干部、11名镇属部门负责人、23个行政村(居)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及党员均要向上级党委和本级党组织及各条线代表口头或书面述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家认为通过双向述职联评,各位干部一年来,你干不干工作,干了些什么样的工作,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一听就知道了,也很好的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到目前,共有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人员、镇机关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各级代表等人士1000多人参加了述职评议活动,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00多条。

3、加强组织指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指导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切实加强对全镇基层组织网格化建设的指导,指导各网格服务组和专业服务队开展各类服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建立运转顺畅、务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住村干部、村负责人、服务组联络员参加的工作例会,听取网格运行情况汇报,集中梳理、分析和研究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专题会议,及时总结和部署阶段性工作;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以提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为目标,定期组织网格服务团队人员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宣传教育;建立信息流转制度,加强平台建设。建立网格点、服务组、乡镇和县学习实践办之间的信息流转报送制度,做好情况信息的上传下达,积极推进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村(居)为单位,建立集各农户(居民)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状况、就业培训、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网格信息平台,实行常态化管理。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下一步打算

1、狠抓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在现有网格划分与团队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团队结构,完善网格体系。一是调整充实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在原有由镇机关干部、村干部、民警、教师、医生等代 表为主的基础上,把热心公益事业的村(居)老党员、退休干部、乡村技术人才等人员充实到网格服务团队,进一步增强服务团队力量,确保每个网格服务团队的人数7-8名。二是组建专业服务队。成立由电力、国土、工商、司法、广电等镇属各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结合镇里的周二集中下村服务日制度和驻村联心制度,通过举办便民服务专场等形式,积极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如电力维修、基础设施维修、民事调解等社会事务,做到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无缝对接。

2、强化学习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我镇将切实加强村(居)干部网格培训力度。除积极组织村(居)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网格化培训外,镇里还将定期对村(居)干部进行网格化培训,提高社区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学习其他乡镇服务团队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团队成员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水平,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3、加强联系走访,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将在加强经常性联系、沟通团队成员与群众感情上下功夫。各网格服务团队要建立全天候联系服务制度,及时向网格内服务对象发放联系卡,告知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对网格内的群众要开展经常性走访,对日常走访和联系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及时解决,并定期汇总分析、集中破解、及时反馈。二是将在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办事流程的有关规定,做到迅速联 系、认真管理、及时答复。建立完善走访制度和每月1次的网格工作例会、每个季度1次的镇网格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网格化服务工作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为民服务办事能力。党政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现场会和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开展释难解惑、破解难题的工作。三是将在推进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今年是腊口大建设、大发展之年,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干部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我镇在往年维护社会稳定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信访销号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4、加强考核激励,建全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逐级考核评价、工作监督、工作奖惩等制度,对各支网格服务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一是制订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我镇将出台《腊口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对村(居)党组织、网格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的联系走访、服务办事、处理反馈、民情记载等工作作详细规定,把考核结果与村(居)考核、机关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以此激发镇机关、村(居)干部开展网格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工作督查制度。成立由镇指导小组牵头、各级代表参与的督查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各个网格工作进行督查。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每个月的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

三、农村“135”工程推进情况 在推进农村“135”工程工作中,我镇以基层党建“百千工程”为载体,“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为依托,结合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切实抓2个后进村整顿转化和2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农村“135”工程开始之初,我镇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135”工程工作,建立了“党委主导、政府主动、指导组牵头、片组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腊口镇农村“135”工程总体方案》,并成立了由我为牵头领导,党委副书记为分管领导,各农村片片长为联络人,住村干部为具体负责人的工作指导组,会同“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工作组全面推进农村“135”工程工作。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我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后进村整顿转化考评办法》、《生态文明村创建评比实施办法》,在召开了村两委干部会议、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广泛的调查摸底,制定出台了《腊口镇后进村整顿转化实施方案》、《腊口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具体责任和工作措施。

一是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各村转化或创建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各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逐一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前一阶段,通过调查梳理,在2个后进村和2个生态文明村共 梳理生产发展、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干部作风等各类问题46件,已全部落实责任人,逐步进行解决。

二是把后进村转化和生态村创建与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有机结合,在开展基层调控建设过程中,突出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公约的制定、“村务员”确定、党建述职评议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等环节。

三是按照“生态班子”建设的要求,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3、依托载体、整合资源

在农村“135”工程推进过程中,我镇将基层党建“百千工程”与“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有机衔接,通过两大载体,充分整合资源,切实破解“三难”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基层党建。

一是通过结对帮扶,找准发展路子。充分利用部门机关党支部结对和“驻乡进村”工作组进驻的有力优势,全力帮助共建村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我镇已根据后进村转化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的不同要求,结合四个村的实际,分别制定了初步发展规划,确定了短平快的项目7个,联系帮扶资金9万多元。(平斜村是个村两委班子矛盾多、项目推进难的后进村,县纪委副书记尹爱华驻村,按照后进村转化的工作要求,确定 了“先理关系,再上项目”的工作方案,首先从理顺工作关系、理顺干群关系入手,首先帮助解决村两委干部内部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先后多次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谈话,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后进村石塔村,县公路段的杨流芳同志驻村,存在村集体帐目不清,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经过调研,确定了帮助村里上马垃圾焚烧炉、修建公厕等村庄整治项目。生态文明村垟岙村,纪委的石立和同志驻村,根据垟岙村目前柑桔这一主导产业品种退化,产出效益低的特点,主动与省科技特派员联系,确定了优良早熟品种改良项目,在垟岙村村口显要地段选取了10亩桔园作为品种改良基地,通过柑树嫁接的方式引进优良早熟品种,改良柑桔品种,并积极与县科技局联系,争取县部门的资金支持。生态文明村坑口村,县质监局的陈建清同志驻村,根据坑口村每年有大中型水库5万7千元的项目资金补助的特点,确定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对村内道路、环境进行治理,修建公厕。)

三岗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篇6

2012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好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制度,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都很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做到了农民直接“0”负担,各种集资摊派明显减少,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初步得到纠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农民隐形负担明显减轻。

一、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按照省、市关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积极性,把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做好做实。并按照规定议事程序进行筹资筹劳,没有超规定使用劳务,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此外,开展惠农政策宣讲活动是我县落实上级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这有力地宣传了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宣传工作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让农民清楚国家已经对今年的粮食、良种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预计增资给予了

补贴。

(二)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让农民切实享受党的政策的温暖。近几年,支农、惠农政策,涉农专项资金较多,为防止截留、挪用、转移、贿赂以及损失浪费涉农资金等问题,切实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资金落实到位,真正服务“三农”,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加重农民负担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在对种粮农民兑现粮食直补资金和综合直补资金工作中,以农村信用社“一折通”方式兑现。并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面积核实、公示及数字的录入,并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清册及银行开户所需的各种手续提供给了信用社,做到了在规定时间内兑付。此外,为避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兑付工作中严格执行“五到位”和“六不准” 的政策,增加了工作的公开透明度,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等四项制度。创新公示形式,适时更新内容,同时加强检查监督,狠抓责任落实。

(四)狠抓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从我镇情况来看,农民直接承担的赋税从实行税费改革以来,一直维持在“0”负担水平,控制良好。作为农民负

担监管的重点,我们一直是放在涉农收费的监管上。一是认真抓好涉农收费的公开、公示工作。二是切实抓好涉农收费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存在的涉农收费问题,都要认真开展一次全面的自查自纠,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自查结束后,要写出专题报告。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进一步加强对各种政策补贴款发放使用的监管。对各种政策补贴款发放使用情况,各村一律实行公示制度,专款专用,不截留、挤占、挪用,不抵各种涉农收费,切实将各种政策补贴款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经检查,项目预算单位都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好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好项目实施,较好的发挥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效益。未发现项目预算单位侵占、挤占、挪用和滞留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

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 篇7

江苏省农村经济产业指导服务中心是1 9 9 8年6月经江苏咨政府批准成疋的事收中-位, 主管中-位为江冰将发展和改填娄M会。其主要职黃足:服务农村经济3:作;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项H的咨询评佔;开展农村经济信E管现等

专业背景

中心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和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会员单位, 2 0 0 6年8月, 中心咨询资质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 被批准为乙级资质, 并于2 0 0 8年通过了I S 0 9 0 0 0质量体系认证。曾多次受到国家和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领导的亲临指导。

业务范围

中心主要业务范围为农业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农业类、林业类、信息类、流通服务类相关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咨询和评估;投资项目评审。

心目标

多年来, 中心本着“务实、快捷、高效”的原则, 竭诚为各级部门和企业服务, 树立品牌形象, 加快发展步伐, 努力成为江苏农业咨询行业的龙头, 为全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机构健全

目前, 中心设立项目咨询部、信息网络部、培训部、评审部、综合业务部。中心拥有二十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咨询师、注册造价师、建造师、高级经济师;同时拥有由专家、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顾问团队, 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的专家网络。中心运行管理“江苏省农村经济信息网”和“江苏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 同时是国家发改委卫星远程培训基地, 为咨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服务内容和特点

(1) 各类规划编制;

(2) 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

(3) 项目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方案的制定;

(4) 评估咨询和项.目验收咨询

.特点

服务快捷, 取费合理;沟通及时, :把握政策准确;首柯负责, 全过程服务 (规划、可研、初设) 。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91号 (学士园酒店)

邮编:2 1 0 0 3 6

电话:0 2 5-8 3 7 1 3 0 5 3;8 3 7 1 3 0 2 2

传真:0 2 5-8 3 7 1 3 0 5 3;8 3 1 1 7 0 1 1

E m a i l:j snj f W@1 6 3.c o m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8

一、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一)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农村问题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就我省来说,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其有效手段就是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可以说,农村成人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二)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及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冲击对广大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应有之义,更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这种现实需要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着力培养农民树立核心价值、崇尚科学文明、树立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学习实用技术,才能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持。

(三)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各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没有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教育事业的真正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农村成人教育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在扫除青壮年文盲、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妇女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我省职成教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职教攻坚计划的深入推进,相继实施了“双百工程”(即“河南省农村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100所农村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创建了87个“职业教育强县”、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300所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实施了“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100万人次,全省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各地积极探索,农村成人教育涌现出一批办学先进典型。比如,郑州市积极推进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县(市)乡镇成人学校普遍建立,并向社区教育转型升级,全市有4个区(市)成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平顶山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新模式,全市已有2个区成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新郑市组织乡镇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实现了政府支持、群众受益的目标,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入围单位。长葛市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万名职工读中职提技能”的“双万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夏邑县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教育部、农业部的赞扬。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省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共7486所,其中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不到200所。尽管学校数量多,但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各地发展不平衡;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学校条件落后,师资队伍不足,经费投入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等等。这种现状,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存在很大差距,与我省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农村成人教育根植于农村,是最接地气,最为方便、快捷、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力度,统筹规划,保证农村成人教育快速有序发展。

二、下一步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围绕这些目标,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着力补足农村社区教育短板”,“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今后一段时间,农村成人教育要紧紧围绕社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重点工作开展。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呢?就需要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

(一)要加强阵地建设

要切实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龙头作用,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加快乡镇成人文化学校的转型发展,鼓励其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地要制定相应政策,激发工作热情高、专业技术强的人员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兼职任教。可以采取邀请高校教授、研究机构专家到校讲座,聘请县乡农技人员兼职授课,安排职业学校教师送教上门,鼓励专业户、示范户等农技“土专家”采取现场面授面教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要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要健全保障机制

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成人教育倾斜,规范农村成人教育体制,健全农村成人教育机制。比如,成立农村成人教育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等等。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篇9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浙卫发[2007]6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我镇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了把今年的工作开展地更好,经我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特制定今年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75%或以上。(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2、健康管理:(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10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3、基本医疗惠民服务:(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4、合作医疗便民服务:(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5、儿童保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98%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8%,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5%,由儿保医生负责。

6、妇女保健:(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0%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7、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10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8、重点疾病社区管理:(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或以上。(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9、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各责任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按要求进行了上报。(2)各责任医生要求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上报。(3)做好辖区内围产儿、0—5岁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报告率100%,并开展出生缺陷报告。

10、环境卫生协管:(1)协助政府和村委开展改厕工作,使农村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调查汇总改厕情况,指导农户进行卫生厕所改造。(2)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调查,协助水样监测,进行村级饮用水消毒的技术培训。必须要有资料汇总。

11、卫生监督协查:(1)各责任医生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名册,协助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体检、培训率达100%,五病人员调离率100%;并要求收集报告农民家庭宴席信息,记录完整正确。(2)建立健全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名册,记入职业危害因素和接触有害有毒的职工人数,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3)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卫生档案,每年进行卫生检查不少于四次,要有笔录,同时对水厂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的二次卫生检查,形成笔录。(4)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其的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的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12、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1)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好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配合查处率100%。(2)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格率达90%或以上,要有记录,并且完整。

2008年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为加快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社区居民“看病难、吃药贵”得到缓解,使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行动计划(2007—2011年)》,结合《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利州区2008年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

三、目标

1.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3.充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

4.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服务覆盖面,本在条件成熟的片区力争新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5.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本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严格机构准入,完成08年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7年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新建健康档案达到10%以上。

3.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4.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5.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则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6.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7.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部门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是继续巩固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亮点,突出各中心的特点,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观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区卫生的服务。

二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增添档案新的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居民达100%,居民建档率达到85%以上,居民档案利用率达到75%以上,重点抓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质量,杜绝“死档案”。

四是调整社区卫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落实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备公卫执业医师,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以及《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审定,并将纳入编制内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实行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部制定的“17项适宜技术”规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咨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层级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安排,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区卫生局成立建专家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监测、评估等工作。2.严格机制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08年目标任务,建立协调机构,定期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反馈,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及时了解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区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随时督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村官服务农村工作总结 篇10

下面就陈家镇农业综合服务站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分工与合作,是各项工作完成的首要条件。

二、坚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是中心工作,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

三、做好各项试验和示范工作,为明年的农村指导工作打下基础。

四、做好各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农民提早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有效的制定出防范措施。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篇11

一、农村信用社在创新服务上的尝试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大胆改革,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为吉林“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

在产品创新上,积极开发信贷产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需求,推出了九大类十八个信贷产品,有效地支持了全省农、林、牧、渔以及特产业的发展。蛟河黄松甸镇和天岗镇在“菌农乐”、“保石捷”贷款品种的扶持下,已经成为全国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全省的石材加工生产基地。大力拓展消费贷款。积极开发泥草房改造、耐用消费品、生源地子女就学等消费贷款,鼓励农民投资消费。扩大抵押范围。推出了农业机械、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办农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拓展农民融资渠道。开办社团贷款。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景广阔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社团贷款的方式,解决单一法人社难以满足的资金需求。

在服务创新上,建设城市精品网点。吸收城市资金倒流农村,保证农村资金有效供给。扩大授信额度。根据农民生产的实际需要和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综合授信,将种粮大户和养殖大户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50万元。合理贷款约期。按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确定贷款期限。简化办贷手续。灵活确定贷款方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贷时间,让利于民。2009年,全省普遍下调农业贷款利率,为全省农民减负8亿多元。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发行吉卡,省内存取款免收手续费,在大中城市、乡镇布设ATM机等自助设备。试点发行“吉卡—惠民卡”,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在省内任何网点和自助设备都可办理贷款业务。

在信用环境创新上,开展“送金融知识进农家”活动,扩大信用户评定范围,更多农户享受了“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优惠政策。全省信用户达到12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2%,总授信额度192亿元。

目前全省农业贷款余额达到488亿元,农户贷款覆盖率达到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户均贷款达到1.75万元,比改革之初增加1.03万元。贷款投放量连续5年占全省农业贷款总量的95%以上。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类资金流向农村。但由于多数“三农”贷款抵押保证措施不足,自然灾害频发,风险难以控制。如白城、松原地区十年九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目前全省488亿元农业贷款基本是信用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7%。另外,农村信贷额度小、分布广、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收益不能覆盖风险,加之风险补偿机制不到位,国家扶持政策缺失,一些金融机构远离农村是必然趋势。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支农金融机构缺少政策扶持,农村金融市场对金融机构缺少吸引力。国家没有完全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的税收、呆账核销、化解风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力不从心。国家政策性保险覆盖率低,并且十分薄弱。商业保险、民营保险和担保机构不涉足“三农”领域。就农村信用社来说,国家票据的扶持政策仅限于2002年报表中体现的不良资产,且仅解决50%,财税扶持政策仅限于深化改革期间。虽然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包袱依然十分沉重,农村信用社因自然灾害而形成的不良资产每年都在增加。

从金融机构层面上看,支农金融机构少、支农产品少、贷款投放少,不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有效资金需求。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重大项目和行业为支持对象,主要以批发业务为主,要求他们进入经营成本高、行业风险大的农村开展零售业务的可能性很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可能到县及以下的地方开展业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且大都落户于经济环境较好的县域,有的甚至加入了商业银行行列,没有实现解决“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初衷。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政策性支农的责任。受单一法人限制,资金余缺不能互补;受资本金限制,不能向大的农业项目提供有效支持;受农村抵押、担保缺失制约,单户贷款额度有限。

从信用环境层面上看,金融生态不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心有余悸。吉林作为欠发达省,企业发展后发优势不明显,多数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不健全、经营不正规,抵押、担保不足。部分企业、农户不讲信誉、不守承诺,赖债户相对较多。个别地方司法环境不好,约束不严、惩治不力,金融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前抓后放”、打赢了官司输了钱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偏袒企业,有的甚至支持和帮助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三、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大力改革创新,认真履行社会职责;也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第一,建立有序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资金实力、网点布局、人员状况,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分别承担粮食收储,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户生产经营资金的保障和供给,形成“以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为辅,市场定位明确、各有侧重、互利共赢、竞争有序”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村信贷风险,是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前提。加快农村保险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农村保险市场,实现农业生产保险全覆盖。加快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互助性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扩展抵押物范围。突破政策限制,将产权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有效资产都列入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加快评估、登记、流转等要素市场建设,使林权、宅基地、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真正成为抵押品。推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受益主体和其他社会资金为辅的风险基金。实行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对发放农业贷款实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和宽松的呆账核销政策。对落后县区的农业贷款实行适度贴息政策。

第三,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诚信环境,是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农村金融机构,应端正经营思想,牢固树立“三农”服务宗旨,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改善服务,既要严厉惩处“家贼”,又要杜绝坑农害农行为。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和农民养成良好的信用意识。另一方面要平等对待农村金融资产和企业、农民资产,加大打击逃废债行为,有效清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司法部门,应整治司法环境,提高办案效率,有效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形成政府主导、司法支持、企业农民讲信用、银行业敢支持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四,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大,2008年全省地方金融机构存贷比例都在70%以上,贷款累放近2000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累放总额的42%。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应突出地方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通过资金注入、资产置换等有效途径,切实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资产质量,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尽快步入商业银行行列,提升品牌形象,改进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资产规模。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组织力度,保证涉农资金存放在地方金融机构,使涉农资金真正用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上。同时,鉴于地方金融机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的实际状况,取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不得在地方金融机构开户的歧视性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台增加农村信贷投放的鼓励政策。监管部门应根据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监管。人民银行应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例,增强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上一篇:多姿多彩的寒假作文300字下一篇:恋爱先生电视剧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