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2024-05-23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共10篇)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篇1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 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比如在《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解读及培养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给予定义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它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后续探究的技术动力。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综合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等的综合;二是习得性,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质疑、实验、讨论等活动逐步形成的;三是发展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会随着学生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思维的深入逐步提高。

⑴从静态结构划分,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分为探究技能、探究思维、探究品质三个层面。

⑵从动态结构划分,我们认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立足过程包含了五种基本能力:自主提问能力、自主策划能力、自主收集信息能力、自主形成解释能力、自主创生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以“动态结构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串联了静态能力发展的各个要素。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篇2

一、化学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教学价值

核心概念译自英文big idea或core concept, 虽然英文用词不同, 但学者们用这些英文所阐述的含义是相同的, 即核心概念是能对众多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的大概念[3]。对化学学科教学而言, 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化学学科中心, 具有超越课堂之外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4]。

核心概念的特性是具有解释力, 可以统摄许多小概念和事实, 并与其他核心概念关联。这种特性使得核心概念具有以下教学价值[5,6]:

(1) 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作为教学目标, 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其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2) 核心概念可以为新知识的获取提供组织结构,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及毕业之后都能够运用这些核心概念, 迅速地获取新知识;

(3) 教师要选取典型性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让学生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方法, 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 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 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业水平会因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有所进步。

二、中学化学核心概念的选取及表述

由于西方科学课程多为综合的, 因此需要从科学核心概念的角度来分析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温·哈伦提出科学核心概念应该具有以下标准[7]:

(1) 能够用于解释众多的物体、事件和现象, 而且它们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及毕业以后的生活中会遇到的;

(2) 提供一个基础,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决策, 而且这些决策会关系到学生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幸福以及环境和能源的使用;

(3) 当人们提出有关自身和自然环境的问题时, 他们为能够寻求到答案而感到愉快和满意;

(4) 具有文化上的意义。

温·哈伦根据此标准提出了科学教育的14个核心概念, 如表1所示。

表1中的10个科学核心概念中, 与化学教育直接相关的有2个, 即“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 会发生能量的转化, 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关于科学的4个核心概念则均是化学教育的任务。

美国发布的最新Kˉ12科学教育框架也给出了确定核心概念的4个标准[8]:

(1) 对多个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或是某一学科的关键性原理;

(2) 能为理解和研究更为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工具;

(3) 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或需要利用科学或技术知识来理解利害关系;

(4) 在各个年级都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教与学, 概念的深度和复杂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可见, 美国新科学教育框架更加明确核心概念是关键性的原理或方法, 强调学生需要通过各个年级的不同内容的学习而不断深化和丰富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美国新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8项科学与工程的实践和7个跨领域概念 (见表2) 。这些跨领域概念和科学与工程的实践是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教学所要关注的重要核心概念和方法, 它们可以使化学学习与其他科学的学习成为一体。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概念的科学性与迁移性。

美国新科学教育框架提出的学科核心概念中, 与化学教学直接相关的三个核心概念是“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运动与稳定性”和“能量”。这三个核心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如“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可以分解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变化”和“核变化”三个概念 (见表3) 。

由于学生需要通过各个年级不同内容的学习来不断深化和丰富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因此, 教师需要以适合于学习者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方式来表达对核心概念及分解概念的基本理解。例如, 不同学段对“化学变化”概念的基本理解就存在很大的不同 (见表4) 。

高剑南教授指出中学阶段的化学核心知识与学科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9]:

(1)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分层次的, 化学主要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2) 物质皆由元素组成, 元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目前发现的110种元素有秩序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3)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 通过化学反应不仅能认识物质, 还能合成新物质;

(4) 提高物质反应速率是实现化学反应的一个关键因素, 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途径来提高反应速率;

(5)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体现结构;

(6) 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 关键在于人们对物质的用量和使用场合的控制;

(7) 客观看待化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8) 化学原理反应客观规律。

以上八个方面既有化学核心概念, 如“结构决定性质”, 也有关于化学学科的认识, 如“化学主要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闫云龙提出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为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结构、核素、同素异形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的量子化运动、化学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并从元素观与微粒观等角度给出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10]。这些基本理解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 但在分类上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例如, 基本理解“微粒构成物质时是按一定的空间取向排列的, 微粒在空间的排列结构是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与基本理解“物质的化学结构不仅包括原子、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次序, 还包括元素的原子 (或离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即化学键。这两者对物质的性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但后者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是主要的”, 两个“基本理解”都在阐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但前者归为“微粒观”的基本理解, 后者归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层面的基本理解。

三、小结

化学核心概念不管是用术语表示, 如“物质及其相互作用”, 还是用一句或一段话来表述, 如“物质的宏观状态与特性是由所构成的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排列以及运动决定的”, 一定是通过科学研究所发现的, 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与关系的概念、原理或方法。

“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质量与能量守恒”及“物质的宏观状态与特性是由所构成的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排列以及运动决定的”等是比较上位的化学核心概念, 包含了高层次的抽象, 因此需要以适合于学习者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要依据我国化学课程设置特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对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此外, 我们也要关注跨领域概念和重要的科学方法, 在科学的整体视域里开展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8]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A Framework for Kˉ12 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s, 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Z].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7]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4]

[5]艾里克森.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6]周玉芝.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设计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 2012 (6) :27-29.

[9]高剑南.试论化学学科核心知识与化学学科意识[J].化学教学, 2004 (6) :1-2.

语文教学中加强概念界定的好处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概念界定 掌握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19-01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语文教学中的概念也亦然如此,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数教师对一些语文概念的知识只是对学生提到而已,并没有对其准确的界定分析理解和让学生去记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某些语文知识概念全然不知,这就更谈不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词”这个概念,我提问了一个五年级学生,什么是“词”。回答是“两个或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词’”,由此,有的学生在组词时就把书中靠在一起的的两个字合在一起就行了。五年级课本有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中这样一段话“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让学生勾划生词,他们勾划的词语是“界地”而不是“地貌”。由此看出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词语。

如果当初教师在讲解“词”的概念时,明确讲清“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句单位,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素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人名、地名的语言单位。并说明书中在一起的两个字不一定就是词语,那么学生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了,起码他们应知道两个合在一起的字必须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算是词语.那么上面提到的那些学生勾划的词语就应该是“地貌”而不是“界地”了。

后来,我又在那个五年级用贬意词和褒义词这两个概念对学生进行实验,在我没有对学生给学生讲清这两个概念时,学生把褒义词,贬义词混为一谈,不分褒贬,后来,我给褒义词、贬义词作了界定。

“褒”是赞扬、歌颂的意思,褒义词就是用来赞扬、歌颂好的、正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事物,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

“贬”的意思就是贬低、讽刺、批评的意思,贬义词就是用来贬低、讽刺、批评那些不好、坏的、不健康的、低级的事物的词语。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的感情色彩。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有的特殊的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或某种特定场合下它的词性会发生改变,如骄傲这个词,在“母亲为而骄傲”中,骄傲属褒义,而在“这次考试小军得了一百分,他马上骄傲了起来”中的骄傲就属贬义了。然后让学生给合所给的例词加以理解记忆。

一星期以后,我写了许多这样的两类词混在一起:专心致志、张牙舞爪、不屈不饶、不可救药、孜孜不倦、矮小 猥琐 萎靡 奸诈 歹毒 毒辣 丑陋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弱智 愚笨 愚蠢 阴暗 贬斥 否定 憎恨 轻蔑 责骂 叛逆 汉奸 低能 恶心 阴险 白痴 变态 三八 腐败 呆板 呆滞 土气 无能 懒惰 慵懒 庸才 废物 风骚 下贱 病夫 脆弱 俗气 小气 贫穷 贫贱 花心 悲观 市井 贤慧 才干 人才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袅娜 赞美 赞赏 回眸一笑百媚生 端庄优雅 大家闺秀 优雅大方 婀娜多姿 秀外慧中 慧质兰心 清新单纯 面若桃花 天生丽质 如琬似花 宛如天仙 仙女下凡 气质非凡 秀而不媚 长相骏雅 身付异秉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 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 离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没精打采 振奋人心 野心勃勃 聚精会神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小人 幼稚 手下败将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得意望行 勾结、团结 乱七八糟

褒义词---贬义词--让他们按词的色彩分类,结果无一错误。

在高年级中,还有一对概念: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也是容易混淆,这时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主要内容是是文章的所写的事,是对文字的内容进行概括,只要写:本段文字写了……(这里是内容概括)就行了。中心思想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中心思想是包括了作者要通过所写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表達中心思想时通常的格式为:本段文字通过……(这里是大概内容)表达出了作者的……(这里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二者的联系是都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区别是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容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主要内容只要对内容进行概括就行了。

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了,不会把主要内容就当是中心思想了。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篇4

——美国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是社会福利涵义最宽泛的界定。包含社会保障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中社会福利的定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它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补缺型”的。第二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的范围

一些学者观点:政策必须有“一个目的、目标或意图”。尤劳和普雷维特:政策是“长期有效的决定”,这种决定以制定它和接受它的人们在行为上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为特征。

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并因而影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任何事情。

广义:社会福利政策包括了几乎所有政府所有的事情(税收、国防、健康照顾、公共救助等)

狭义:“通过给公民提供服务或收入对他们的福利有所影响”的政府活动。本书特别选定主要政府计划

收入维持:对社会成员遭遇失业、贫困等风险给与其经济保障

社会保障、失业补偿金、工人补偿金、补充保障收入计划、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救助、一般救助 膳食营养

食品券、学校午餐和早餐、针对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补充营养计划、集体用餐、流动餐车 卫生

医疗补助、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公共卫生 社会服务

儿童保护服务、家庭维护服务、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对儿童的日间照顾和学龄前教育、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恢复

第三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一种理性的方法 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作为决策者的完全理性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度”标准 理性主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理想的模式——虽然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在现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并不经常是一种理性过程,政策制定是发生在使理性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环境中的。第四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一种政治性的方法

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政治是谁得到了什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获得的;因此政治是一项对社会资源进行价值分配的活动,并且这种冲突是政治和政策制定的中心

书中谈到政治性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于有关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本质和如果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冲突。

政治性方法中引起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化问题: 难以形成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社会价值 由于对问题统一界定

许多冲突的成本和价值是不能被比较和衡量的

政策所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价值对未来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政策制定者的环境,不可能分辨出所有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政府部门中没有支持者的人们的价值。

促使政策制定者在社会价值的基础做决定是没有必要的 大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会制造协调政策制定的障碍 政策制定的渐进模式: 渐进主义”的方式优点:

1.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2.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尤其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3.渐进方式可以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渐进主义“的局限性:

1.仅适用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一旦表明对以往的政策需加以彻底改变时,渐进模式对大变革会起到阻碍作用

核心界定 篇5

一、核心概念界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先学后教”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交流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研究的有效性。“高效课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教育新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层面,先学后教的学与教的原则,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记录好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与小组成员分享与解决,让问题在课堂上消化,核心是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率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要求学生能按要求完成预习,必要时做好笔记;真正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自主、合作的学习;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篇6

内容摘要

高中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话题始终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热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核心概念的教学更是概念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探求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寻找核心概念教学与高效课堂整合的切入点,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创建概念教学的高效课堂。我们选择“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有效教学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经过二年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同时,一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成长起来,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国际上物理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部分中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核心概念。如何更好的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国外,美国的赫德、戴伊、费德恩、埃里克森等著名教育学家对核心概念的定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作为核心概念的选择标准,为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依据。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物理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物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联系。此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家们认同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强调核心概念的理解,他们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希望学生理解的核心概念内容较为详实地列出来,教学活动即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如美国“2061计划”要求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更加贯通、更有关联性,还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记忆那些孤立事实和概念,而应把重点放在核心概念上。美国地平线研究组主席维斯及高级研究助理帕斯利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研究,发现优质课堂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1)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用多种策略(如:展现真实世界中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一手经验等),为某个科学概念提供清晰的阐释;(2)吸引学生从事动脑筋的活动;(3)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等。作为高中物理优质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围绕高中物理核心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已经确立了新的课程理念与目标,更新了教学内容和要求、推广了基于探究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论著当中,如李忠、齐淑静编写《物理学概念教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总结分析了物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发展变迁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一些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规律的法则,并在结合物理学方法论、物理学史、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基础上,给出了掌握基本概念的普遍原则。如董春雨、王玉成编写《物理基本概念的演变》(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向义和编写《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溯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等都是对物理概念教学研究专著,王沛清先生的专著《物理概念教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如段传宗、查有梁、廖伯琴的《物理动概念的教学研究第一章绪论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专门设计为一章进行研究,并涉及到物理概念的教学模式、认知策略和案例。如阎金铎的《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在“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环节”一章中设“讲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一节,把物理概念教学所在章节大多归入物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中,类似的还有许国梁的《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等。另外,还有查有梁所著《物理教学论》、乔际平所著《物理学习心理学》、皮连生所著《学与教的心理学》等物理教学理论著作也都涉及到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物理概念教学和理解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些著作主要以物理教育自身的特点为基础,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系统论,对于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概念的特点、概念教学的要求、概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具体的研究工作,探索了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深化、巩固和运用的基本教学模式。近几年对物理概念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硕士论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分析了现行的教学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物理概念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这些论文中,如张智写的《高中物理概教学探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探究,强调物理概念教学应以认知同化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概念的内部矛盾,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徐学的《中学物理波动概念的教学研究》(苏州大学,2008),以教学设计和概念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对波动概念及其教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对中学生波动概念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详细分析了波动概念学习过程中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前概念的影响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策略,设计了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如陈伟的《高中物理电场概念教学设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电场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探讨已有教学研究的研究方向、内容以及在已有研究中未涉及的内容。以电场基本概念为主题,设计高中生学习电场前、后的调查问卷,并对前、后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中生学习电场前、后存在的相关概念和错误想法的来源、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还有孙艳乔《高中物理电动势概念的教学研究》、肖丽英的《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概念教学的研究》、夏寿庆的《中学物理概念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等等,尽管这些优秀的论文对物理概念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得物理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喜人的成果。然而,关于核心概念在物理课堂中的传递,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少;掌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少;对具体某一地区实际教育现状了解的少。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尚未有平行的跟进,这使得物理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落实要面临许多风险。实际发生在课堂中的情况也表明,肤浅的“探究”活动及对事实类信息的强调和不当使用并非个别现象。在这样的情况,强调核心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对事实的记忆,已经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一个科学的概念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就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之间存在距离。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认识,这通常被称为前概念。前概念一般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这些概念的核心特点是:(1)是学生头脑中强烈具有的一种稳定的认知结;(2)不同于专家的概念;(3)会对学生如何理解自然现象并做出科学的解释产生重要影响;(4)必须被克服、避免或消除,以使学生接受科学的理解。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构建有深层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的紧密相连。

我国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已经历十个年头,但我们面对热点依然存在。这样的挑战包括怎样帮助学生围绕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建构、组织头脑中的知识,怎样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为他们的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对挑战的努力会涉及从什么是科学概念到核心概念梳理和筛选、核心概念的表述、教学活动的设计、评价等各个环节,但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要服务于高中物理课堂上完成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应该是少数教师的个人行为,而需要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样才符合我国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和改革方向。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中,针对一些前概念意识问题,适时增加一些学生分组讨论课,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核心概念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消除头脑中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物理概念。那么,如何突破学生的前概念意识呢? 为此,我们要进行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对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

具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从教学规律层面上研究。在实施概念教学前,先探究学生对概念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

2.从教材层面上研究。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对核心概念的引入、建立、定义等是否最合理准确、逻辑性强,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3.在教学论层面上研究。研究在概念教学过程设计的结构性方面,其过程如何要有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在学习论层面的研究。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如何能有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确保实现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5.从以上四个层面结合教学个案,研究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近年来国内外成功的理论,筛选出可借鉴的信息资源,为系统地构建出一套完整命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该课题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在各类型学校进行研究和实践,同时由参加课题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并做到教学模式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3)归纳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在不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让该研究方法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4)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和数字打交道。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三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推论,得到核心概念和有效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5)调查问卷法:收集各类学校的学生和一线教师对核心概念有效教学的态度反应,不断总结,做到核心概念有效教学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物理核心概念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学生不熟知的物理概念,也适用学生已经在初中接触过的一些概念进一步加深,引领学生把正确的物理概念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达到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1.本课题研究必然会引发教学改革与系列资源建设,其研究方法与教学方法将由核心概念迁移至学生不熟知的物理概念以及某些初中学习的概念,引领学生把正确的物理概念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2.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课件集、课例集形式呈现的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实践。

3.本课题研究涉及物理教材关于核心概念的呈现,从而能有效引导教师理解教材、开发教材,促进了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4.促进校级教研深入扎实的开展。校级教研常出现没有任务驱动、空洞无物的状况,本研究以核心概念的有效教学为切入点,涉及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教师寓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使得校级科研具有着力点与生长点。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题研究的准备(2012年9月~2013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认识。

2.题开题报告会(2013年4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3年5月~2014年4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主题教研、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报成果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课题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集、教学设计集、优秀课例集、视频材料、论文、数据等。

5.改完善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交专家评审(2014年9月)

7.行课题结题报告。(2014年10月)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承担的相关研究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项目号)立项单位 课题类别 主持人 完成情况《高中生生存能力之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与研究》 教育部 子课题 郭思健 已结题《高中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 市教育局 市级科研课题 郭思健 已结题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

主持人黄爱辉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的物理科组长,梅州市市级骨干教师,他物理学科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是《名师面对面》(2012年)粤教物理选修3-

1、3-

2、1-1模块以及《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主编,曾指导学生小制作、小发明、物理学科竞赛20多人在广东省或全国获奖,多次被中国物理学会授予物理竞赛“广东省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其中郭思健校长是是梅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广东省第十期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成员之一,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饶玉祥老师对物理实验以及物理课堂教学颇有研究,在省市等多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参加2007、2008年高三总复习资料《名师面对面》物理科的编写工作。谢纲群老师参加2012年广东省高中物理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对运用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物理多媒体课件深有研究。其他教师也具备较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科研经验,另外本课题得到嘉应学院物理系多名教授的大力支持,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本课题融合物理概念与有效教学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1)深化物理概念教学研究领域,国内关于物理概念多为单个的表层研究,其研究样本少。本研究将选择5至8个高中物理核心概念作为前期研究样本,然后将其研究方法向其他核心概念以及重要概念迁移。

(2)拓展了有效教学研究疆域。有效教学研究虽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有效教学研究大多为理论层面的思辩,缺乏与具体内容的结合。本研究以核心概念为切入点,使有效教学研究由宏观转向微观领域,其研究方法又可以将有效教学迁移至其他领域。

(3)开拓了高校与中学教研的新路径。高校教育研究与中学教学实践的二张皮现象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之痛,本研究以课题为纽带,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济济一堂,分别从理论与实践视角展开合作,从而为其他课题研究开拓了新的可行性路径。

2.实践成果

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20节公开课、观摩课、召开主题教研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等,形成有优秀课例集、教学设计集、教学课件集、主题教研汇总资料,发表了多篇论文,在ISSN刊物发表了1篇文章。

论文《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发表于ISSN刊物《青春岁月》。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阐述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及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并从注重概念的情景导入、重视概念的自主建构、关注概念的有效迁移三个方面就加强核心概念教学做一探讨。

论文《用“稀释还原”艺术

创建概念教学的高效课堂》发表于《东山学刊》。

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艺术角度,采用“概念——稀释——还原”的教学模式,概念的“稀释还原”手法阐述化解概念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建概念教学的高效课堂。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本研究的主旨在于通过调查,确定我国的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内涵以及各个年级段学生对核心概念应达到的理解程度,另外,核心概念的抽象、概括程度需进一步研究。全美理科教师协会指出,在恰当的概括程度上确定核心概念是新标准研制的最大的难题。例如,“牛顿定律”这一表述的概括程度能使标准的条目数量显著减少,但它不够清晰,同时又包含大量的逻辑内容,并没有真正减少学生要学习的程度内容。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应达到怎样的抽象、概括程度?

2.每个核心概念应达到怎样的理解程度?

3.由于研究经费几乎为零,所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课题研究的实验操作等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

尽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有多年,但我们面对的挑战依然存在。这样的挑战包括怎样来帮助学生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组织头脑中的知识,怎样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对挑战的努力会涉及从什么是科学概念到重要概念的梳理和筛选、概念的表述、教学活动的设计、评价等各个环节,但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要服务于在理科课堂上完成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应该是少数教师的个人行为,而需要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篇7

万学海文

万学海文政治教研组首先提醒各位正投入复习马政经的同学们注意:政治经济学在复习中应该将“基本概念”至于复习的核心地位。

在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单个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里一定要非常强调“理解”两个字。“理解”的意思就是,大家在复习时不仅要将基本概念的定义搞清楚,还必须弄清楚概念中的要害之处,以及这些要害于整个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意识地“反过来想”,即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害条件,概念还能成立吗?事实上在对基本概念考察中,“反过来考”的情况是多见的。例如关于上品的定义:“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基本概念的要害在两点,一是“劳动产品”(这是它的基本性质,反过来说就是未经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二是“用来交换”(这是它的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就是自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如果理解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阳光”(未经人类劳动)、“农民自己生产的口粮”(属于自我消费)都不是商品。

二、对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政治经济学往往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隐身出多个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成为考查的重点。例如在“地租”概念体系中,就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等这些基本概念。

三、要注意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政治经济学共有八章内容,重点是第二至第五章,而这四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逻辑极其严密。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声誉价值的生产到声誉价值的实现和分割,从单个资本分析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分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政治经济学中的难题一般就出在跨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联系和比较上。例如:价值规律在生产方式下的演化形式(从围绕价值波动倒围绕生产价格波动):简单上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郭晓恒、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和地租理论的联系等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理解的。

最后,万学海文政治教研室老师总结出,考生在复习马政经原理时应该注意三个结合点:

1.要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结合起来复习; 2.等考试大纲出来以后,大家要把新考点和原考点结合起来复习; 3.把理论与当前国内外实际结合起来复习。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 篇8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栏目组成:

(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各条目的具体含义如下。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

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进行检测。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 篇9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物学本质属性及特征的形式,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核心概念是概念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笔者主要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入、明确、深化和应用概念.

作 者:唐燕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长兴中学,浙江长兴,3131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核心概念 模型 图表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篇10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内容:八年级下(人教版)§17.1勾股定理的应用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生: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这个定理为什么是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呢? 生:斜边是最长边,肯定是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否则不正确的。

师:是这样的。在RtΔABC中,∠C=90°,有:AC2+BC2=AB2,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理的应用。二:新课过程

师:上面的探究,先请大家思考如何做?(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师:看到这个题让我们想起古代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拿一根杆子进城,横着拿,不能进,竖着拿,也不能进,干脆将其折断,才解决了问题,相信同学们不会这样做。

(我略带夸张的比划、语气,学生笑声一片,有知道这个故事的,抢在我的前面说,学生欣欣然,我观察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这也正是我所希望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师:这里木板横着不能进,竖着不能进,只能试试将木板斜着顺进去。师:应该比较什么? 张伟:这是一块薄木板,比较AC的长度,是否大于2.2就可以了。师:张伟说的是正确的。请大家算出来,可以使用计算器。解:在RtΔABC中,由题意有: AC==

≈2.236 ∵AC大于木板的宽 ∴薄木板能从门框通过。学生进行练习1:

1、在Rt△ABC中,AB=c,BC=a,AC=b,∠B=90゜.①已知a=5,b=12,求c;②已知a=20,c=29,求b(请大家画出图来,注意不要简单机械的套a2+b2=c2,要根据本质来看问题)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做,挑优秀学生再提问)

师:对第二问有什么想法? 生:分情况进行讨论。师:具体说说分几种情况讨论? 生:①3cm和4cm分别是直角边;②4cm是斜边,3cm是直角边。

师:呵呵,你们漏了一种情况,还有3cm是斜边,4cm是直角边的这种情况。众生(顿感机会难得,能有一次战胜老师的机会哪能放过):啊!斜边应该大于直角边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师:你们是对的,请把这题计算出来。(学生情绪高涨,为自己的胜利而高兴)(这样处理对有的学生来说,印象深刻,让每一个地方都明白无误)解:①当6cm和8cm分别为两直角边时;斜边==10 ∴周长为:6+8+10=24cm ②当6cm为一直角边,8cm是斜边时,另一直角边周长为:6+8+=2=14+2

师:如图,看上面的探究2。师:请大家思考,该如何去做? 陈晓玲:运用勾股定理,已知AB、BO,算出AO的长度,又∵A点下滑了0.4米,再算出OC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算出OD的长度即可,最后算出BD的长度就能知道了。

师: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请大家写出过程。有生言:是0.4米。

师:猜是0.4米,就是想当然了,算出来看看,是不是与你的猜测一样。(周飞洋在黑板上来做)解:由题意有:∠O=90°,在RtΔABO中 ∴AO=

=2.4(米)又∵下滑了0.4米 ∴OC=2.0米 在RtΔODC中 ∴OD=∴外移BD=0.8米 答:梯足将外移0.8米。

=1.5(米)师:这与有的同学猜测的答案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做题应该是老老实实,不应该想当然的。例3 再来看一道古代名题:

原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师:谁来翻译? 生:现在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子,一株芦苇长在水中央,露出水面的部分为一尺,拉芦苇到岸边,刚好与搭在岸上„„

师:我觉得“适与岸齐”翻译得不达意,应该理解为芦苇与水面与岸的交接线的中点上。

生:老师,我也认为是刚好到岸边,“齐”就是这个意思的。

师:这是字表面的意思,古人的精炼给我们今天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果照同学们的翻译,这题就无解了,这理的理解应该是芦苇与水面同岸的交接线的中点上,而且还要求不左偏右倒。

(与学生进行争论,能够让师生双方对这个问题都有更深刻的印象,我是欢迎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师:正方形的池子,如何理解? 生:指长、宽、高都相等。

师:呵呵!照你们的看法,应该说成是正方体,而不应该是正方形了?再想想,池子的下方是什么形? 生:照这样说来,下面是其它形状也可以啊!师:我也这样认为,再来具体的说说正方形池子指什么? 生:仅指池口是正方形。

师:是这样的。(用粉笔盒口演示给学生看)有生:一丈10尺是指什么? 师:我也正想问这个问题呢,谁能来解答? 生:指AD的长度。师:能指BC的长度吗? 生:不能,刚说的其下方是不能确定的。我们整理翻译一下,“现在有一个贮满水的正方形池子,池子的中央长着一株芦苇,水池的边长为10尺,芦苇露出水面1尺。若将芦苇拉到岸边,刚好能达到水池岸与水面的交接线的中点上。请求出水深与芦苇的长各有多少尺? 师:如何画出草图?

(留给学生几分钟画出图,然后给出草图)师:请大家思考如何进行计算?(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师:刚才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做出来了,但还有约一半的同学还未能做出来。师:没做出来的同学,请思考你是不是遇到了EF与FD两个未知数啊,一是想想1尺有什么用;二是如何把两个未知数变成一个未知数,当然也可以多列一个方程。

(再等一等学生,留时间让他们做出来,这里等一等所花费的时间,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同学是极为有利的,这点时间的付出会得到超值回报的)解:由题意有:DE=5尺,DF=FE+1。设EF=x尺,则DF=(x+1)尺 由勾股定理有:x2+52=(x+1)2 解之得:x=12 答: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生:这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

师:看来还很会点评嘛,属于当领导的哦!(开个善意的玩笑,教室中一片温馨的笑声)。审题,弄清题意也是我们做题的首要的关键的一环,用同学们的总结来说,以后遇到难题不要怕,要敢于深入进去,弄清情景。学生练习2:

1、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6米,另一棵树高11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多少米?(自己画图解答,答案13米)

2、(2013•鄂州)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这楼起码20层!”小华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楼高多少米?

上一篇:德伯家的苔丝分析解析下一篇:4年级走进大自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