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2024-09-27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精选14篇)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1

ⅹⅹ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微生物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及时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临床科室指导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并通知临床药师到该病人所在科室进行会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室每季度将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

一、临床科室: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间病房。病历夹上、隔离病房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 使用后擦拭消毒。

(四)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六)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八)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九)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一)接到感染管理科的通知后,立即安排临床药师到该病人所在科室进行会诊,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三)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五)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六)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七)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八)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九)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细菌室:

(一)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二)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三)每季度公布ICU、呼吸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率。

(四)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五)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一)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二)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三)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四)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三年一月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2

1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是指致病性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耐受多种不同的抗微生物药物, 主要是耐受抗生素, 也包括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以及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化合物[2]。2011年, 欧洲疾控中心和美国疾控中心组成了一个国际专家组[3], 该专家组旨在创建一套国际标准化的术语用以在获得性耐药的文件记载中描述所有能引起临床感染和易于产生多重耐药性的细菌,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科 (除了沙门氏菌和志贺氏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

2 多重耐药机制

2.1 基因缺失

病原性细菌获得外源基因是许多细菌获得耐药性的基础。消除抗生素作用的一种更极端的机制是去除药物靶点, 但由于药物靶点通常是必需基因, 所以这种现象可能很罕见。Török等[3]研究发现一种由革兰阴性杆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中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的缺失而引起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他啶耐药性的新机制。

2.2 生物质膜的影响

Thornton等[4]模拟血流动态环境考察肺炎克雷伯菌在其中的生长, 探究生理流体的剪切力对肺炎克雷伯菌多细胞聚集物生长以及耐药性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将野生型、O-抗原突变型以及荚膜突变型的肺炎克雷伯菌置于Taylor-Couette流体槽的肉汤培养基中培养, 测定了在该仪器中形成的聚集体的粒径分布和抗生素抗性, 也测定了静脉注射该聚集体在老鼠血流中的存留能力, 发现在生理剪切力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具有一种介于浮游状态和生物质膜状态之间的具有增强抗生素抗性的中间体型, 揭示了生物质膜的形成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影响。

2.4 核糖开关

Jia等[5]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调控的新型“核糖开关”, 该“开关”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大部分的核糖开关是能通过结合小分子代谢物调节基因表达的调节性RNA。该核糖开关是位于耐药性基因的前导序列, 耐药基因编码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 (AAC) 和氨基糖苷腺嘌呤转移酶 (AAD) 对药物进行修饰产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摘要: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出现了多重耐药性, 成为医学药学研究者的一大难题。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耐药机制, 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抗生素

参考文献

[1]Boucher HW, Talbot GH, Bradley JS, et al.Bad bugs, no drugs:no ESKAPE!An update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America.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8 (1) :1-12.

[2]Hernández-Sarmiento JM, Martínez-Neqrete MA, CastrillónVelilla DM, et al.Thin layer agar represents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Rev Salud Publica (Boqota) , 2014, 16 (1) :90-102.

[3]Trk ME, Chantratita N, Peacock SJ.Bacterial gene loss as a mechanism for gai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Curr Opin Microbiol, 2012, 15 (5) :583-587.

[4]Thornton MM, Chung-Esaki HM, Irvin CB, et al.Multicellularit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grown under bloodstream-mimicking fluid dynamic conditions.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2, 206 (4) :588-595.

多重耐药菌的呼吸科病房管理 篇3

【摘要】呼吸科老年患者多,且应用抗生素、激素。一方面易于产生耐药菌,另一方面容易引起耐药菌在呼吸科患者中的蔓延。在临床上,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泛滥是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病房管理;多重耐药菌

Multipl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the breath branch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Wang Yi Hong

【Abstract】The breath branch old age patient are many, and using antibiotic, hormone. On the one hand easy to produc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on the other hand easy to caus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 in breathes in the branch patient's spread. On clinical, how to complete the disinfection quarantine measures, prevents to bear the medicine fungus being in flood is the management key point.

【Keywords】 The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multiple bears the medicine fungus自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发现了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后(MRSA),尚庆幸有万古霉素可以做最后的屏障。继而又发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以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产%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等层出不穷;演变到如今的带有NDM-1“超级细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无疑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2010年下半年始,我科已有三位患者痰液分别培养到MRSA、全耐药的鲍曼不动菌和全耐药的绿脓杆菌。多重耐药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一旦出现,就会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任何物品上,或寄居在医院内人体上,很难被拔除[1-2]。呼吸科的患者平均年龄在70以上,且普遍应用广谱抗生素,有一部分应用激素,免疫力低下,存在医院感染爆发的高风险性。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泛滥是管理的重点。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以上三位患者两位出院,一位转科后,未有相同病例出现,特总结如下:

1重点监测,及时发现

多重耐药菌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关,好发于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ICU、呼吸科、神经外科已是耐药菌的高发科室。对重点病人重点监测,正确留取标本,及时发现,以便采取恰当的隔离措施。

2业务学习,正确认识

一旦培养到耐药菌,院感科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时机医护人员共同学习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同时使医护人员对“超级细菌”有正确的认识。它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多方沟通,达成共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耐药菌的危害性以及可预防性。使其理解我们采取隔离措施的必要性。从而消除对耐药菌不正确的认识,解除不必要的恐慌和抵触情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4严格制度,实施隔离

4.1根据病区的病人数、耐药菌的种类采取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在床头和房门上贴上醒目的标识。提示需“接触隔离”。当不能集中相同多重耐药菌的病人时,把多重耐药菌病人与获得多重耐药菌危险性低、感染可引起不良后果危险性低以及可能只是短时间住院的病人安置在一起[3]。

4.2门口放置免洗手消毒液,接触患者前后及时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再予流动水洗手。同样教会家属。

4.3医护人员查房、操作尽量放在第一或最后。听诊器使用后及时用酒精棉球消毒。

4.4床尾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凡接触患者的一次性用物或感染性用物均放置于此,不带出病房。黄色垃圾袋每天扎紧后贴上醒目标识后焚烧处理。更换下来的床单、被套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贴上醒目标识后送洗衣房处理。如怀疑有体液污染到工作服的操作如吸痰、抽血等,穿隔离衣。

4.5患者标本用密闭容器运送[4]。床头放置锐器盒、剪刀,接触患者的利器均单独处理。

4.6日常操作所需的用物专人专用,如静脉输液盘、压脉带、吸引器、湿化瓶、口表、夹输液巡视卡的塑料板等。浸泡桶也是专人专用,配置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用于消毒压脉带和湿化瓶。

4.7根据环境SOP,拖把专用,地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洁。重点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床头柜、门把和直接接近病人的设备[3]。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消毒抹布擦拭,监护仪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抹布也专人专用。

4.8避免使用公共用物,如微波炉。避免通过饮食传播。

4.9终末处理 患者出院或转科后病房予紫外线消毒1小时。地面、床头柜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清洁。床褥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

通过上述管理,医务人员对耐药菌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消毒隔离措施也能正确应用掌握;同时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很好的控制了耐药菌在我科的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宏沛,孟灵,王鸿纬,石瑞芳.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易感因素的临床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2):145

[2]林冠文,刘瑛,刘縕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3]吴凡,吴安华编译.美国HICPAC医疗保健机构多重耐药菌管理指南(2006)[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1、各临床医生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2、院感科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时跟踪,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主要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耐亚胺培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3、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并挂隔离标识。

4、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5、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6、临床医师应并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有需要,可向相关人员提请会诊。

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9、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洗手或手消毒。

10、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11、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2、院感科及时督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做好消毒隔离。

多重耐药菌试卷 篇5

姓名:单位:科室:

一、单选题

1、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常呈现()

A短暂性 难治性 B 单一性 易治愈 C 复杂性 难治性

2、临床科室应根据感染相关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A细菌鉴定结果、耐药监测结果B 患者体征、医疗经验 C细菌鉴定结果、医疗经验

3、耐药菌控制和感染相关细菌耐药性监测会议商榷每()一次

A 一季度 B 一年 C 半年

4、以下属于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是()

A B-lactanase、CRE B ESBLS、HLAR C MRSA、VRE

5、多重耐药菌是指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A 一类以上 B 两类或三类以上 C 两类以上

二、判断题

1、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进行房间隔离,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及所有物品应专人专用,专人护理,做治疗时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后严格落实手卫生。()

2、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住过的房间不需要经过终末消毒便可继续使用。()

3、多重耐药菌病人使用过的器械应专门标明,做双消处理后方可使用,用过的被、褥、被服等要标明,装黄色垃圾袋双消处理,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擦。()

4、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范围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酶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结合分枝杆菌。()

5、对于短时间内发生在同一病区的超过一例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未必要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

1、C

2、A

3、C

4、C

5、B

二、判断题

1、√

2、╳、√

多重耐药菌讨论pdca 篇6

讨论时间:2015年4月9日 参加人员签字:

多重耐药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任医师:我科2015年1—3月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6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社区感染3例。感染细菌鲍曼不动菌3例,感染率较同期偏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我们均及时上报科主任及护士长及感控科,立即填写院感系统多重耐药报告卡,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对病人接触物品及排泄物消毒,隔离,并注重手卫生。我科出现3例感染。1022床江某是一位髂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切口引流不畅加之术后白蛋白(28克)较低,贫血(96克),抵抗力下降,考虑血肿继发感染。洪某是一位全髋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现高热,同样也有低白蛋白及贫血。我认为预防院内感染需加强如下几条:1.注重手卫生及术中无菌操作。2.注意加强病人支持营养,提高抵抗力。3.术中注重软组织保护,做好无创技术,提高组织抗感染力。希望大家就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及改进方法发表意见。

**主管护师: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我们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我们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我们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3.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我们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护士长:为预防降低切口感染率,我认为术中需做好如下几条: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手术中,液体随时可能浸透布单,污染术野。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吸引,灌注或电凝各种管道,以及无菌敷料在手术操作中经常受到牵拉和触碰,发生移位,造成污染。3.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电凝或电烧在减少出血的同时,还会造成被烧灼组织的坏死,其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感染率是正常组织的30倍。4.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关闭伤口前,用2000毫升以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减少细菌定置。5.全层贯穿深筋膜至真皮缝合皮下。减少皮下积血积液。

***主任医师:我们必须注重手卫生,术前备皮,可用氯乙定配纯净水,清洗患处。剃毛需在术前半小时。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保护组织血运,减少不必要组织剥离,减少电刀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

***主任医师科主任:我科2015年1—3月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中切口感染3病例,根据这3例病例分析,我认为需作如下改进:1.减少创口细菌定置。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防止创口污染。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防止移位。3)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大于2000毫升)。2.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组织抗感染力。1)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2)减少不必要软组织或骨膜的剥离。3)尽可能使用微创方法。3.充分引流,减少死腔。4.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统计资料显示:超量,超时使用抗生素,不能使切口感染率下降。5.注意病人全身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自生抵抗力。

改进措施:

1.术前备皮。可用氯乙定配纯净水,清洗患处。

2.减少创口细菌定置。1)使用无菌防水大单,防止创口污染。2)有效固定敷料及管道,防止移位。3)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大于2000毫升)。3.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组织抗感染力。1)避免不必要的电凝或电烧。2)减少不必要软组织或骨膜的剥离。3)尽可能使用微创方法。

4.充分引流,减少死腔。5.合理使用抗生素。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7

多重耐药菌感染 (MDI) 是指细菌培养鉴定为阳性结果, 同时药敏试验对3种或3种以上类别抗菌药物耐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容易造成医院感染流行, 同时又会加重病人的身心负担。重症脑损伤病人常伴有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消失等症状, 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肠内营养、抗生素治疗等急救措施, 均易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与医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病人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低下有直接关系, 但是护理安全控制与管理措施如果不到位, 会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所以, 要减少重症脑损伤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做好护理安全控制与管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9月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8例, 均为重症脑损伤病人,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1 例, 重型颅脑外伤7例, 年龄最小22 岁, 最大78岁,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胸部X线片示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 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控制措施以及针对性的管理, 14例病人康复出院, 10例病人肺部感染症状好转, 2例转院, 2例肺部感染无法控制, 自动出院。

2 护理控制措施

2.1 感染的监测

根据病人疾病的特点,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基本是由下呼吸道感染所致, 下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神经外科主要的感染部位, 为此感染的监测是控制的重要环节, 而痰液培养与药敏检查, 是最重要的检查。本组病人均出现高热 (体温>38.5 ℃) 、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高、下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确定出现了定植菌, 即给予消毒隔离。

2.2 改变护理方式, 减少交叉感染, 防止接触性传播

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进行翻身、吸痰、管饲喂养等接触性操作时, 均戴手套, 实施一人一套一消原则。接触病人时, 认真做好手卫生, 做到依从性洗手或使用手消剂[1]。洗手池放置洗手液, 每部治疗车上放置手消剂, 医生口袋存放小瓶手消剂, 必要时穿隔离衣。②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隔离主要是做好接触性隔离、飞沫性隔离。科室的物表用消佳净擦洗, 感染病人住的房室每天用消佳净抹擦1次 (包括水龙头、门把手、地面) 。③在感染病人床头上挂一醒目的标识卡:多重耐药, 注意手卫生, 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及陪护人员的警觉性[2]。④做好病人隔离, 减少环节污染。第一, 首选单间病房;第二, 选择同种同源病人于同一病房, 床旁屏风相隔, 限制陪护人员, 这样降低病房内人员的密度, 减少空气的污染, 对于控制感染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⑤病床旁挂一清洁塑料袋, 专装病人使用过的物品, 丢弃时扎紧袋口。

3 管理措施

3.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建立

成立由科主任为组长, 护士长为副组长, 1名医生、1名护士为质量控制成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当各种化验单回报后, 质量控制护士先查看, 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 护士长每周督促医生进行细菌培养的监测与复查, 这对有效控制与减少感染的发生, 起到了促进作用。

3.2 加强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有创操作管理

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 认真执行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规程, 尤其对吸痰操作要求严格。监控小组除了监督与巡查医务人员的正规、无菌操作外, 还增设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如减少鼻饲病人误吸的发生, 鼻饲时抬高床15°~30°。由执业护士操作, 每次鼻饲抽吸胃内容物监测胃内残留情况, 给予病人固定的雾化吸入器, 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 从每日的1次增加至每日4次以上, 加强气道吸引过程中痰液的监测与呼吸道听诊等工作[3]。

3.3 建立监测流程

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耐药菌感染情况建立监测流程, 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同时做好抗生素的应用管理[4]。本组病例中一旦有药敏感染, 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 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4 学习规范,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2008年卫生部制订了加强多重耐药管理的方案, 此方案较具体, 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规范, 自觉提高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意识。

4 小结

目前, 科室因为控制感染小组的监控、专科特色措施的增设、观念意识的提高等措施的落实, 对重症脑损伤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起到了监督、控制、预防的作用。2011年1月—2011年9月统计, 有28例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占住院人数的 2.2 %,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愈好转率占 85.7% 。

参考文献

[1]潘锋, 蔡月莲.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J].右江医学, 2010, 38 (2) :239-240.

[2]林秀娟, 林红燕.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 2009, 9 (8) :108-109.

[3]吕爱爱, 许建英.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011, 4 (3) :43-47.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8

在抗生素投入使用仅仅70年间,由于非处方药物的大量使用,市面仍然管理不善,家庭小药箱的出现,人们习惯性的用药, 随之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日益严重。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一些条件致病,当环境条件变化及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细菌产生超光普β-内酰胺酶(ESBLs),該酶可以水解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编码ESBLs的基因又常于其他耐药基因连接,从而使细菌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且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爆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爆发流行,于2007年3月开始进行目标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7年3月至今住院病人的感染病人。

1.2 监测资料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目标检测方案及目标检 测通知单,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记录表。

1.3 建立耐药菌监控体系 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

1.4 监测方法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确保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能够迅速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立即通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立即通知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人员收到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反馈后前往科室检查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 监测培训

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培训,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3 目标检测功能

3.1 预警功能 可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

3.2 监督功能 及时发现科室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不足,及时干预。

3.3 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功能 目标监测通知单上附有感染管理科建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以便科室及时准确执行。

4 目标监测结果

至今没有发生由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导致其它病人感染。

5讨论

目标监测是科学的检测方法,长期监测可全面掌握耐药菌株感染的特点,及时控制其感染的发病和流行,便于全院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具有及时预警功能,有利于尽早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流行,监督功能在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及时干预,能有效减少医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即减少医药成本,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值得借鉴与推广。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临床医师、抗生素研究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细菌耐药特性和对策,建立适当的监测方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耐药菌株及其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以及研究、开发、稳定和高效的抗生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已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的30%左右。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相继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因此,有专家预言,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国有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时代。耐药菌另一个危害是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通过耐药质粒传播。由于新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耐药性经常以多重耐药为特点。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往往使经验性的诊断和治疗难以凑效,从而使得许多感染成为所谓的“难治性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临床医生重视感染病原学的实验室诊断、监控感染治疗、正确掌握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当前细菌的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并加以正确的解释,同时对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某些重点的耐药菌进行长期的监测和分析,将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的监测和考核提供很大帮助。

(接第1986页)

[2] 宫梅玲,丛中 大学生抑郁阅读治疗典型案例及对症文献配伍【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2期

[3] 宫梅玲,王连云,亓高生,丛中,孙燕,刘春 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治疗前后SCL-90评定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2期

[4] 张晓燕,高定国,傅华 辩证思维降低攻击性倾向【J】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 42-51

[5] 郑剑虹,黄希庭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230~233

[6] 赖永海主编,尚荣 译注,坛经,中华书局,2010年5月北京第1版

(接第1987页)

本病重在预防,关键是遵循用药安全化原则,面部外用激素时要注意激素的效能及疗程,避免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Harlan[2]1回顾分析了15年的资料,发现使用0.75%氧化可的松与0.5%沉降硫复合洗剂治疗30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无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为安全合理外用激素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方木平.药物面膜联合负离子冷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8,17(4):55l一552.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9

一、病房消毒管理:

1、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的物表消毒擦拭:桌、椅、电话、对讲机、电脑键盘、鼠标、治疗车、病历、诊疗用具(血压计、听诊器、皮尺等)。

2、病区所在地面:消毒液拖地。

3、病房的床、床头柜、桌、椅、门窗、门把手、窗帘、墙体、厕所瓷盆、墙体、水管、水笼头、衣叉、电视机使用消毒液擦拭。

4、拖把定点悬挂放置、有标识。

5、抹布:一床一巾,清洗消毒后晾挂。

6、床褥、枕心、棉胎、终末消毒使用床单位消毒机。

7、空调机滤网清洗,外表消毒、擦拭。

8、监护仪、微量泵等仪器的表面、导线、袖带、探头、仪器装载车或架等用消毒液擦拭。

9、平车、轮椅每日二次湿式擦拭消毒,每日更换床单一次;凡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用后必须立即消毒,更换床单。

二、医护人员管理:

1、手卫生:

①接触病人前手消毒,诊疗用具,如听诊器、电筒、扣诊锤,皮尺及专科诊疗用具等先消毒,接触病人后,再消毒手及物品。

②换药、管道的管理等侵入性的诊疗护理操作:手消毒戴薄膜手套/外科手套操作脱手套手消毒。

③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排泄物等护理操作:手消毒戴薄膜手套操作脱手套手消毒方可接触治疗车及记录

2、工作服、帽子:

①凡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立即更换工作衣、帽、口罩。②凡首次进入新病区实习、轮科、转科的医护人员(包括实习生),必须更换干净工作服。

③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的工作服、帽、口罩,需立即更换。

三、重症病房陪人管理:

1、重症病房:设置隔离衣、鞋。

2、陪护人员限制,每床1人、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3、探视人员:仅限每次每床1人,穿隔离衣,换鞋,戴帽,口罩进入。

四、鞋架/柜管理:

1、每月清洁、整理、无主鞋清除。

2、各自护士鞋保持清洁。

五、污物处置室:

1、各种标识清晰。

2、拖把一钩一悬挂,有标识,拖桶配套。

3、浸泡消毒的容器,有消毒液配比刻度。

4、存放标本架,每周清洁。

5、垃圾储存桶加盖,每周清洁一次。

6、凡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被服、衣物,使用双重黄色垃圾袋装,贴上科室、多重耐药名称,封包外送。

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

1、已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实行接触性隔离。

2、尽可能放置单间,最低限度实行床边隔离。

3、床头柜设置薄膜手套、手消毒液,床下放置脚踏垃圾桶,装医疗感染性垃圾。床尾悬挂多重耐药标识提示牌。

4、病历贴蓝色标识,不带入病房。

5、医务人员诊疗、护理、穿隔离衣,戴薄膜手套,接触病人前后洗手,设置专用诊疗工具。

七、消毒液选择及使用: 1、0.5%—1%含氯消毒剂与70%—75%乙醇溶液,物表擦拭,每日二次,二者交替使用。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10

病区床号

住院号

病人姓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入院日期

入院诊断

主管医生

标本种类

痰□

血□ 尿□ 分泌物□ 其他

送检日期

报告日期

该病人携带的多重耐药菌种类: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君)□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1、在一览卡上、病人床边和病历上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有□

无□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是□

否□

3、病人隔离: 是□(单间 床旁)

否□

4、病房入口处、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 有□

无□

5、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垃圾处理,病人床边黄色垃圾袋: 有□

无□

6、病人床边备隔离衣: 有□

无□

暂时不需要□

7、病房高危患者: 有□

无□

8、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有□

无□

部分有□

9、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有□

无□

10、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有□

无□

11、接触该病人或其环境前后进行手卫生:有□

无□

12、转诊患者或外出检查之前通知相关科室:有□

无□

14、控制措施知晓: 医生 护士 工人 病人 陪护 掌握□ 部分掌握□ 不了解□

15、多重耐药菌处置登记: 有□

无□ 督查评价:措施到位□

需要完善□

有待加强□

对存在的问题,请按照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整改落实。

科室负责人签名

督查者

督查日期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11

治措施培训计划

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使全院医护人员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多重耐药菌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水平,强化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意识,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国内外新观点、新方法,制定全院在职医护人员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计划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

1、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3、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六月多重耐药菌与抗生素答案 篇12

科别: 姓名: 日期: 成绩:

一、单项选择

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3、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D)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5、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二、判断题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四、简答题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篇13

【摘要】目的:多中心调查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地区3所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因5种MDRO及对应敏感菌导致的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出现5种MDRO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为实验组(436例),出现对应5种敏感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为对照组(425例),调查分析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现耐药菌与敏感菌混合感染的有213例(48.85%),对照组201例(47.29%);发生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是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史、使用抗菌药物等等。结论:增加患者出现MDRO医院感染肺炎风险因素主要是入住ICU、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及采用抗菌药物等等。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肺炎;危险因素;多中心调查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微生物及病原体,通常认为MDRO来源于医院感染,MDRO感染会引发多种不良临床结果及经济负担,不利于患者病情治疗恢复,建立MDRO监测系统,进行多中心调查并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减少医疗负担方面意义重大,此次实验研究将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肺炎危险因素进行多中心调查,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地区3所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5种MDRO及对应敏感菌导致的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5种MDRO分别是MRSA、MDRPA、MDRAB、ESBLKP及ESBL E.coli),5种对应敏感菌分别是MSSA、PA、AB、KP及E.coli)。采用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肺炎患者进行诊断,并将临床标本检出MDRO及对应敏感菌为准,3所医院采用统一标准判断医院感染肺炎及MDRO感染。

1.2调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开展多中心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患者基本信息、医院感染情况及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等信息。相关调查问卷工作人员应按照详细工作手册指导患者填写问卷,参与单位的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检验科应参与到问卷调查中,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实施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资料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单因素分析实施X2检验,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将各危险因素OR值及95%置信区间计算出来,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5种MDILO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及手术史,进行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更容易出现MDRO医院感染肺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有入住重症监护室史、机械通气史、使用抗菌药物及动静脉置管的会增加其出现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风险,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此次实验研究选取了5种MDRO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取同期对应5种敏感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调查样本量较大,包括了该地区三所医院,资料代表性较好。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其中气管插管及纤支镜操作都会增加细菌进入患者呼吸道概率,实施动静脉置管也会增加细菌进入血液风险,这样就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时,尽量避免实施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并将各类留置导管尽早拔除掉。重症疾病患者往往合并疾病较为复杂,而且其长期卧床,实施的侵入性操作也比较多,使得细菌耐药机会增加,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及病情恢复。MDRO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与敏感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相比,其预后更差、住院时间也更长、经济负担也比较重,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出现的MDRO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效节省患者医疗花销、改善其预后。本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出现耐药菌与敏感菌混合感染的有213例(48.85%),对照组201例(47.29%);发生MDRO医院感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是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史、使用抗菌药物等等。

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感染管理 篇14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感染管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耐药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 要:了解医院常见多药耐药菌的种类及分布,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制约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策略:采用回顾性调查策略,对1月—12月出院病人多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于自201月开展了多药耐药目标性监测并进行干预,明显减低了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20和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感染率分别为0.77%、0.41%。结论:多药耐药医院感染是可以防控的,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制约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应用等,可减少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制约

为了有效预防制约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患者进行多要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制约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 资料 2011年1月—12月出院患者全院综合性监测资料和细菌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策略。

1.2 策略 采用回顾性调查策略;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制约指南》;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1 感染率 2011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医院感染123例,感染率为0.77%,2012年出院患者多药耐药医院感染77例,感染率为0.41%,开展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后,由于对患者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措施,有效地制约了多药耐药菌的扩散传播。

2.2 科室分布构成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以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老年病科、泌尿外科较多。

2.3 多药耐药菌分布 2011年与2012年分别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78株、11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6.6%与28.4%、鲍氏不动杆菌23.8%与23.3%、大肠埃希菌17.9%与15.5%、肺炎克雷伯菌9.2%与11.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7.9%与18.1%、肠球菌4.6%与3.4%。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准确得出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在病房医疗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诸多医疗护理工作细节都可能造成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交叉感染是多药耐药菌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通过多药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更好地完善了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强化了医务人员的预防制约意识;建立了耐药菌反馈及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反馈并改善;定期总结分析,保证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制约指南,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和消毒、隔离、防护的细节管理。多重耐药感染或定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或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物品专用;严格制约人员流动,设警示标识;加强病区清洁与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减少侵袭性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合理用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减少经验性用药;对可用可不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坚决不用抗菌药物,避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合理用药,对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多药耐药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落实多药耐药菌管理各项制度,发现感染隐患及时采取制约措施,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徐遂转,魏春玲.医院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5):574-578.

[2] 朱爱萍,朱彦,王新民,等.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制约措施【J】. 医药论坛杂志,,31(20):175-176.

[3] 肖永红,王进. -Mohnarin ICU病原菌耐药性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8(9):1223-1227.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面试说课技巧下一篇:英文声明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