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2024-11-04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通用12篇)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1

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旁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旁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5、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务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采取接触隔离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10、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

11、患者隔离期间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废物应套双层医疗废物袋,明确标记后交暂存处。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3、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4、患者转出或死亡后,病室应进行终末消毒。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2010年共收治56320例患者, 其中, 2009年收治21223例, 2010年收治35097例。

1.2方法运用前瞻性调查法, 对临床微生物室每日检测到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进行统计,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 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MDRB诊断标准, 判断患者为社区获得还是医院感染, 并指导临床护士进行消毒隔离;护理人员调整床位, 并做好隔离措施;对住院患者监测MDRB感染, 并制定消毒隔离措施。

2结果

2.1 MDRB感染率分析2009年共发生205例MDRB, 感染率为0.97%;2010年共发生195例MDRB, 感染率为0.56%, 2009~2010年共发生400例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

2.2 MDRB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分析2009年发生205例MDRB医院感染, 共发生265次感染, 其中, 呼吸道感染172次, 占64.9%, 皮肤软组织感染54次, 占20.4%, 泌尿道感染22次, 占8.3%, 血液感染8次, 占3.0%, 其他感染9次, 占3.4%;2010年发生205例MDRB医院感染, 共发生249次感染, 其中, 呼吸道感染128次, 占51.4%, 皮肤软组织感染67次, 占26.9%, 泌尿道感染37次, 占14.9%, 血液感染10次, 占4.0%, 其他感染7次, 占2.8%。

3讨论

3.1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临床中, 将MDRB导致发生的医院感染作为对医院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价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卫生学指标。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可能受到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功能降低、住院时间长、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住院患者多以及滥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影响。本组结果研究表明, 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 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泌尿道以及血液等,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可能由于医院患者较集中、空气不畅通导致。

3.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近年来, MDRB已逐渐成为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因此, 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大MDRB医院感染的监测力度, 并制定完善的MDRB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 并从临床检验、医疗、感染控制以及护理等方面, 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最终起到预防、控制MDRB传播的作用[2]。具体预控措施如下。

3.2.1加大住院患者MDRB感染的监测力度护理人员要加大住院患者MDRB感染的监测力度, 尽早发现MDRB感染患者, 并采取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措施,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根据医院微生物室检测出的MDRB报告单, 临床科室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填写《MDRB感染病例报告表》, 并上报给感控部门, 提高警惕性, 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加强控制。

3.2.2切实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并根据检测结果, 做好防范措施, 主要对MDRB感染患者于细菌定植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进行隔离时, 首先选择单间隔离, 如隔离病室不足, 那么将同类细菌感染患者或者细菌定植患者安排到同一个病房内, 并将隔离标志放置到患者的床号牌上, 减少、限制探视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操作时, 先对非感染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 后对感染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交叉性感染;另外, 临床科室要做好消毒工作, 确保物品专用, 并每日定时对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表面、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呼吸机管道、呼吸活瓣、湿化器以及螺旋管使用后, 彻底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雾化吸入治疗后, 对雾化罐、管道进行彻底清洗, 且在下次使用前, 浸泡后方可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处理, 有效避免MDRB经医疗废物进行传播。

3.2.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或者滥用抗菌药物, 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加大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会使菌群出现失调, 提高细菌耐药率, 并增大医院感染风险。对患者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时, 要考虑到抗菌药物应用后的后效作用, 防止出现只对患者白天给药的情况, 大大降低患者晚上的血药浓度, 且使细菌药物后效应 (PAE) 明显消失, 导致病菌大量繁殖, 进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终导致形成耐药性。

3.2.4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有研究表明[3], MDRB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手, 特别是护理人员, 其和患者接触次数较多, 尤其要注意手卫生。要根据我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 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 制定完善的手卫生制度,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进而有效增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 提高手卫生知识水平。有文献表明[4], 医务人员手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洗手合格率受到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无菌观念、工作认真、洗手时间、洗手次数等因素影响, 洗手次数越多, 那么手部的细菌就越少, 因此, 要求医务人员要勤洗手。另外, 医院要完善洗手设备, 如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等,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注意应用防护用品, 进而有效降低感染率;此外, 加强培训,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MDRB医院感染的危害, 并提高MDRB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力度。

综上所述, 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需要加强监测, 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 进而有效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杨雅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防护效果.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1 (6) :656.

[2]赵红霞.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及变化趋势.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0 (6) :371.

[3]邵文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4 (26) :92-95.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16-01

多重耐药菌(MDROs)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被认为是一种微生物对3类或3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1]。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株也不断增加,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菌群出现失调,引起免疫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构成了新世纪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新挑战[2]。因此,了解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分布和对其实施干预处理措施是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病因学标本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细菌株来源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6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4.1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9-300d,平均住院时间35d。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主要为血液、痰液及尿液等体液标本,标本的采集均由临床医护人员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并送检验科。

1.2 细菌耐药菌的分离和鉴定

所有患者标本均由各科室医患人员负责采集,送检。检验科检验人员根据标本的种类对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和培养,采用西门子公司(德国)生产的Micoroscan AUTO4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本院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选择K-B药敏试纸,试纸购置于英国Oxoid生物公司。采用梅里埃(法国)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的标准》执行。

1.4 统计学分析

将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65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得到的86株耐药菌株按照菌株种类、标本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细菌种类

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住院部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包括4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它3株。

2.2 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室分布情况

多重耐药杆菌在临床各科室的比例:综合ICU 25株(29.1%)、呼吸内科19株(23.2%)、神经外科17(19.8%)、神经内科14株(16.3%)、消化内科10株(11.6%)见表1。

2.3 多重耐药菌的所在标本分布

多重耐药菌所在标本的分布情况为在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29株、检出率为34.2%;在尿液中分离菌株20株,检出率为23.3%;在分泌物中分离菌株15株,检出率为17.6%,在脓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测率为12.7%;在血液中分离得到菌株11株,检出率为12.9%。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发应用,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能通过病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或者由于人工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引起传播,往往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泌尿道、腹腔等感染[3]。目前多重耐药菌检查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医疗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本文的监测结果显示,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尿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得到的多重耐药菌达到 74.4%,说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及创面感染 。多重耐药菌分布的临床科室主要為综合ICU、呼吸内科,比例共占52.3%,因此临床医生应对综合ICU、呼吸内科等易感部位进行检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需加强上述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有效地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很广,在医院中MRSA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4]。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MRSA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MRSA的耐药机制为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及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MRSA可对甲氧西林或与其结构相同、或者与β内酰胺类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MRAS是引起深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肺部感染、皮肤或皮肤结构感染、创伤感染等。本院的多重耐药性感染主要以MRSA为主,共分离得到的MRSA菌株47株,占55.3%,分离得到该菌的主要科室为综合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

由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使得多重耐药菌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就变得极其的重要,医院感染科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提高各科室临床医师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意识,指导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执行,以便降低细菌耐药性,有效地控制医院多种耐药菌的感染。

另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手卫生,要求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服务时严格注意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因手卫生而引起的耐药菌感染;②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单独配备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后还需做好终末处理,同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分泌物时应佩戴好手套;③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科室及病房应定时通风和进行空气消毒,对患者常接触的物体和设备表明进行消毒;④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专题讲座。

综上所述,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多重耐药菌易感科室,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医院感染科应及时对细菌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等进行总结,并及时告知各临床科室,而临床各科室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上还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重性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希望通过上述这些努力,进一步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延长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嵇晓红,刘春湘,陈嫣红.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 2013, 42(19): 2254-2256.

[2] 熊小玲,劳志刚,赵艳群,等. 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J]. 广东医学. 2013, 34(15): 2426-2428.

[3] 何健,赖富华,曾荣芳. 某基层医院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2): 1246.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篇4

一、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二、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四、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五、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0.05-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八、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九、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未消毒。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十、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十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二、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5

2011年共监测鲍曼不动杆菌88例,分别为呼吸道感染66例,表浅切口感染8例,中枢神经感染6例,泌尿道感染6例。其中感染例数前五名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外16例,ICU14例,泌尿外科8例、神经内两科5例。在88位患者中根据药敏试验得出的耐药率如表:

序号

名称

耐药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95.4%

庆大霉素

94.52%

阿米卡星

93.27%

头孢呲

90.3%

头孢他啶

88.2%

环丙沙星

87.7%

氨曲南

86.05%

哌拉西林

84.32%

美罗培南

82.15%

亚胺培南

82.15%

头孢哌酮/舒巴坦

67%

一、科室隔离的实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由于本院床位紧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无法实施单间隔离,只能采取床边接触隔离措施。

2、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3、对于非急诊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个别医生送检率未做到。

二、整改措施

1、为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建立了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严格掌握适应症。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对全院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培训。

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制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三、效果评价

1、临床科室提高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意识有所增强。能够按照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佩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3、增加了对患者接触物品的消毒频率,对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能立即消毒。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篇6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5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对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进行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院内流行等重要信息;

2.通过分析耐药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3.针对医院细菌耐药情况,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药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

所有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

四、监测方法

1.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微生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

20120116

重耐药菌/ESBLS/MRSA/VER”,将阳性患者信息予以登记存档备查。每日检出多重耐药菌阳性信息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通知相关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主管医生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接到微生物室上报信息后,一方面督导临床科室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相应处臵。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其他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共居一室。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

20120116

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头或输液架上挂上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将MDRO感染病人的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

3.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专人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5.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7.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6.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7.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20120116

9.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臵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臵尿管、放臵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科室和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执行。

(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

20120116

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科室承担相应责任。

六、监测资料汇总与分析

1.药剂科每季度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并发布在当季《医院感染简报》。

2.感控专职人员及时整理、汇总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

七、监测信息反馈

1.每季度将监测信息发布在当季的《医院感染简报》,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ICU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9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 008例, 女900例;年龄5~90岁, 平均年龄 (57.8±15.5) 岁;疾病类型:神经系统700例, 呼吸系统500例, 心血管疾病350例, 严重创伤300例, 其他58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 具体方法如下。 (1) 组建MDRO控制小组, 成员包括:ICU主任、护理长、责任护士、专职医务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院感科人员及临床药学人员等, 通过探讨病例资料并结合临床制定出MDRO防控单; (2) 设计MDRO防控手册, 内容包括:MDRO报告机制、监测制度、流行病学调查、抗菌药使用、协和管理机制、培训制度、控制与预防方案、会诊制度、部门职责、隔离与控制方案、病例监测制度等; (3) 全面开展ICU室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 包括组织医护人员进行MDRO相关知识培训, 定期进行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 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与绩效相结合,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管医师对所管ICU患者行咽拭子检验, 以区分感染性质;当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出MDRO感染后, 全面上报给院感科;制定菜单式MDRO防控单, 内容包括:防控方法、时间、责任人、评价人、评价日期、隔离标志的使用情况、病原学检验时间与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手卫生情况的评价等;责任护士将防控单放于患者护理病历中, 及时对防控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并做好跟踪管理干预;上级管理人员对下一组人员进行工作督导检查, 详细记录防控方案的完成情况, 以此保证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小组每3个月召开1次例会, 通报3个月内的MDRO感染情况, 并对特殊案例给予分析, 评价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 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坚持落实持续性质量改进制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3.42% (256/1908) , ICU留置时间为 (6.25±1.55) d。256例MDRO经积极的治疗好转后转科, 未发生ICU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传播情况。

3 讨论

ICU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科室, 主要承担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然而, 由于ICU患者具有体质较弱、免疫力差等特点, 所以是院内感染较为突出的群体[2]。研究发现, 抗感染药物的滥用与不合理应用是MDRO不断递增的主要原因, 而目前国内医院机构普遍缺乏完善的MDRO预防与解决措施[3]。因此, 制定出系统、全面、实用的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 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十分必要。

传统MDRO管理方案缺乏针对性的措施, 各项操作缺少监督机制, 且无完善的评价体系;同时, 医护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由于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为淡薄, 所以易使ICU多重感染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 忽略了MDRO的管理, 这些因素均会提高MDRO的发生概率。我院ICU 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主要采用集约化管理理念, MDRO控制小组对ICU患者给予重点防控, 尽最大能力为其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彻底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继而控制感染概率。可见, 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强化MDRO的防控效果, 缩短ICU留置时间,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 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和预防感染的意识是预防MDRO的重要手段。

总之, 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室MDRO的发生率,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 (MDRO) 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方法 以我院ICU收治的19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 即成立感染控制小组, 制定MDRO防控手册, 全面落实病原菌检验, 完善监督制度及评价制度等。结果 感染率为13.42% (256/1908) , ICU留置时间为 (6.25±1.55) d。256例MDRO经积极的治疗好转后转科, 未发生ICU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传播情况。结论 MDRO预防与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室MDRO的发生率,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俞桂珍, 王惠姣, 叶旭琴, 等.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3, 18 (1) :61-64.

[2]张菊珍, 张妙冉.PDCA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 2015, 32 (16) :58-59.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8

关键词:常见;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61-02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菌(MDRO)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且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性极大,不仅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加大了难度,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危险。由此可见,对原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检验出的200株目标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这6种常见耐药菌的多重耐药率,并观察菌株的标本分布情况。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检验出的200株目标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来自本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液、痰液、尿液、分泌液、大便等。

1.2方法

1.2.1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送检的临床标本,先对细菌进行革兰染色再经VITEK-32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类型。细菌鉴定完毕后,在平皿上接种细菌,用药敏分析仪(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观察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

1.2.2监测方法

在对患者使用抗菌药之前,采集患者的检验标本,立即送检验科检验,以及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检验科监测出来的多重耐药菌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给其床号卡和病例贴上蓝色标签,要求护理人员及陪伴人员加强消毒处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监测、汇总并汇报。

1.3观察指标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这6种常见耐药菌的多重耐药率;观察6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6种耐药菌的多重耐药率情况

本研究共检验出的200株目标细菌,其中有112株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56.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66.7%,5.6%,41.7%,48.3%,69.0%,58.5%。具体结果见表1。

2.26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情况

由表2可见,112株多重耐药菌的标本分布情况为:血液2株(1.8%),痰液103株(92.0%),尿液4株(3.6%),分泌液1株(0.9%),大便1株(0.9%),其他1株(0.9%)。

3讨论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医院常见的感染之一,近年来,从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的数目不断增加,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可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受,使得临床常用的抗菌药对其无效,这不仅加大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3-4]。由此可见,对常见多重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大快速发展,我过得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不断突破,医疗卫生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多重耐药菌的严重危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所以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多重耐药菌监测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的200株目标细菌中,共检验出112株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66.7%,5.6%,41.7%,48.3%,69.0%,58.5%。112株多重耐药菌的标本主要分布于痰液中,其次是在尿液中。本研究對多重耐药菌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分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爱芝.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感染的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7-118.

[2] 蒋建国.浅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防控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7):20-22.

[3] 梁燕宓,黄霄.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及护理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19-220.

多重耐药菌试题1(精选) 篇9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等。

2、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 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3、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进行隔离的标识颜色是:。

4、合格痰标本标准是:白细胞> /LP,鳞状上皮细胞< /LP。

5、抗菌药物分为、、、、和。

二、多选题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正确的是?()

A、应对感染MODR病人采取单间或床单位隔离,床单位隔离患者在床边挂“MDRO感染标识牌”。

B、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感染病房。

C、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

D、MODR肺炎或呼吸道定植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

4、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5、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

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

三、简单题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试题及答案 篇10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AB)、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

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 接触隔离 措施, 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蓝色。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 单间 安置,不能单间时,应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5、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于 24h 填报“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卡”给院感办,若发生院内感染,须同时上报。

6、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7、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物品,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8、抗菌药物分级为 非限制级、限制级 和 特殊级。

9、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 送检病原学检测,根据 药敏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0、医院应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多选题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ABCD)A、外院转入者。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ABCD)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ABCD)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5、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ABC)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篇11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隔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17-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尤为严重。通过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内的传播,避免了重症监护室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0-88岁,所有病人经肺部X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体温38℃以上,通过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显示为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

2护理措施

2.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切断耐药菌在病室内的传播。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就地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基础上,结合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部位及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出现多重耐药的病人,应尽量放置单间或进行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病人。床头挂隔离标志,病历贴明显标识,在病历内附有隔离目的、方式、措施及注意事项等,标志由感染管理科设计、制作,力求简单易懂,既要易于工作人员掌握,也要避免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恐慌、猜测。

2.2及时报告科室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内积极通知科内全体医护人员,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等相关科室,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手段,减少不恰当的护理。

2.3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革兰氏阳性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因此,洗手时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中,护理病人前应用消毒液或按“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护理操作中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消毒双手。我科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并将洗手示意图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在每个病床床尾和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2.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普通的医疗用品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做到“一用一灭菌”,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每24小时消毒、更换一次,消毒后的物品,应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备用的医疗用品保持干燥,放置在紫外线照射消毒柜中备用,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严加管理,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5做好清洁工管理及培训,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让清洁工知晓此类患者要使用专用的卫生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与医护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

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等),采用2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并培训清洁工正确配置消毒液。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培训清洁工正确收集运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2.6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7严格探视制度

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时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2.8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强化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2.9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当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2.10其他拔除不必要的导管,感染主要来自各种导管(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等)。在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肺炎的暴发流行时,病房短期内禁用湿化器[2]。各项护理操作尽量专人集中进行,避免分散操作加大感染流行的风险,节约护理操作时间。

3结 果

通过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并有效的執行,使多重耐药菌在重症监护室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4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1〕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A):2023.

〔2〕刘华,罗蓓蓓.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类型、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5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临床分析 篇12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上发生病原菌多重耐药甚至是泛耐药, 是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所面临的难题和最大的挑战, 目前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 已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报道,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为临床提供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 分离出的MDROs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血液、脓液等分泌物样本做细菌培养。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检测

细菌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版) 进行, 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英国先德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

1.3 MDROs判定标准

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病原菌。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菌分布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分离出MDROs195株,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9株, 占14.87%;革兰氏阴性菌166株, 占85.13%。在革兰氏阳性菌中, MASA占100%。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占61.45%, 克雷伯氏菌占23.49%, 鲍氏不动杆菌7.23%, 假单胞菌占0.60%, 其他占4.82%结果见表1。MDROs可见于各种临床标本, 包括痰、尿液、分泌物、血液等。主要部位:分布在呼吸道、泌尿道及各种分泌物中。科室分布:其中ESBLs141株, MA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9株,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2株, 多重耐药假单胞菌5株, 其他 (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菌) 8株。

2.2 药敏试验结果

大部分MDROs耐受>10种常用抗菌药物, 革兰氏阴性MDRO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见表2, 革兰氏阳性MDRO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见表3。

2.3 MDROs临床情况和易感因素

195株MDROs感染者中, 156例住院>2周, 119例使用>2种广谱抗菌药物7d。114例接受过气管插管, 49例应用呼吸机, 42例有静脉留置注射针或导管, 6例死亡。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多重耐药菌株195例, 其中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占14.87%;革兰氏阴性菌占85.13%, 革兰氏阴性菌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MRSA和多重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 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这类常见耐药菌分布来看, 主要为泌尿外科、普外科、内分泌科。这些病区的患者大多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多、免疫力低下, 易并发感染。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或多次、多联、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诱导产酶菌株的产生[2]。

从多重耐药菌分布来看,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是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阴性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次之, 从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两种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达74%以上。据有关文献报道, 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 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 进行治疗。对付产ESBLs菌株, 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 (泰能) , 其次, 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氨基糖甙类部分有效。对泌尿道感染可选用呋喃妥因。ESBLs的基因位点位于质粒上, 具有水平转移的传播能力, 可加大ES-BL细菌的扩散。会在患者和医院之间及不同菌株间相互传播, 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 应重视产ESBLs的监测, 控制其在医院内扩散与流行[2]。

鲍氏不动杆菌在我院分离的革兰氏阴性多重耐药菌中居第二位, 它属于条件致病菌, 具有很强的医院内流行病学特性, 从统计资料来看, 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达100%, 其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高度敏感, 耐药率为0, 但是对四环素、呋喃妥因、诺氟沙星耐药率有所上升也达20%。与其他文献报道有所不同[2], 可能与我院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同所致。碳青酶烯类药物是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 然而, 对碳青酶烯类不敏感的鲍氏不动杆菌也开始出现, 其多药耐药和全耐药的问题, 使临床感染控制工作十分棘手, 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十分有限, 如何通过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中重要的致病菌, 我院3年来革兰氏阳性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4.87%, MRSA占100.00%, 与其他文献报道有所不同。从统计资料来看MRSA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耐药率为0, 对氯霉素、加替沙星、奎奴普汀、利福平的耐药率<28%, 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均>57%,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临床情况选用这些药物。若盲目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不仅会延误患者治疗而且易造成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传播、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扩散。本组实验资料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 说明目前万古霉素仍是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但为避免或延迟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出现, 临床上应严格控制使用万古霉素, 而不应把万古霉素作为预防和常规治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首选药。

本调查表明, MDRO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表明其传播的速度令人震惊, 治疗上已成为棘手的问题。MDROs感染易感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15d、年龄大、使用各种抗菌药物>7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各种有创操作及留置导管等。提示在医疗活动中尽量减少易感因素的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慎重使用,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限制使用, 重视病原学检测, 建立多重耐药监测, 耐药菌预警机制等, 对MDROs感染者和定植者实行隔离措施, 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可以明显减缓MDROs菌的扩散和流行。

参考文献

[1]刘小华, 温善华, 吕志英, 等.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染学杂志, 2010, 21 (23) :5080-5082.

上一篇: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论文下一篇: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