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2024-07-12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精选8篇)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1

ICU患者常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且超过10天,部分患者需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则无法避免。肺炎克雷伯菌(KPN)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最常见,有高度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性,容易暴发流行性院内感染,增加治疗难度[1]。替加环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新型广谱抗生素,对泛耐药致病菌有很好的活性[2]。我科使用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治疗泛耐药KPN性肺炎,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 0 1 4年1月至2 0 1 5年1 2月入住我科的泛耐药KPN性肺炎成年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体温>38℃;(2)两肺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3)血常规:WBC>12×109/L,C反应蛋白(CRP)>100mg/L,胸部CT检查提示肺内炎性病变;(4)至少两次痰培养结果提示KPN;药敏试验结果:替加环素敏感或中介,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入选标准:(1)接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10天;(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16分;(3)确诊为泛耐药KPN性肺炎;(4)使用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治疗14天。32例符合上述入选标准,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1~82岁,平均60岁;住院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9例(28.1%),急性左心衰竭6例(18.8%),大面积脑梗死7例(21.9%),严重多发伤、脑出血各5例(各15.6%)。入选患者检出泛耐药KPN前均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

1.2方法先静脉滴注替加环素100mg,5天后改为50mg,均每12小时1次,治疗14天;同时静脉滴注磷霉素4g,每8小时1次,治疗14天。使用双倍剂量替加环素前告知家属风险,取得家属同意。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后的WBC、CRP、降钙素原(PCT)变化。

1.3.2细菌学检查结果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4级进行评定。清除:治疗后连续两次细菌学培养结果呈阴性;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细菌培养KPN仍为阳性;替换:治疗后细菌学培养KPN被清除,但培养到其他细菌,临床无症状且无须治疗;再感染:KPN被清除,但培养出一种需治疗的新病原菌。

1.3.3脱机拔管率及安全性观察用药期间脱机拔管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 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2例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后血常规指标比较(表1)4例(12.5%)用药后感染控制欠佳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呈逐渐升高趋势;28例(87.5%)存活,治疗第7、14天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2.2细菌学检查结果清除25例(78.1%),未清除4例(12.5%),替换2例(6.3%),再感染1例(3.1%)。2.3脱机拔管情况及安全性2 3例(7 1.9%)成功撤除有创呼吸机通气。出现轻度肝损害2例(6.3%),经护肝治疗后未恶化,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未见肾损害、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讨论

KPN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进入肺内,从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以上叶较多见。随着抗菌药的广泛应用,KPN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如何治疗ICU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甚至是全耐药KPN感染,已成为ICU医生面临的问题。广泛耐药KPN指仅对1~2种潜在有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多黏菌素的肾毒性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要特别注意监测肾功能。ICU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使得多黏菌素在ICU中的应用受限。替加环素结构与四环素相似,于2005年6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但常需加大剂量。

本文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治疗泛耐药KPN性肺炎效果较好。炎症指标方面,28例治疗第7、14天时WB C、C RP、P C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提示感染控制较佳,但4例感染控制欠佳而死亡。治疗14天后,脱机拔管率达71.9%,未成功脱机者多为高龄、基础疾病多、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安全性方面,仅2例出现轻度肝损害。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样本量较少,且为回顾性研究;二是结果虽提示替加环素加倍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但有一定的造成脏器功能损害的风险,需加强与家属沟通。

综上所述,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治疗泛耐药KPN性肺炎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但使用替加环素双倍剂量前必须做好告知工作,严密监测脏器功能,及时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蓉,朱卫民,黄文祥,等.855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5):363.

[2]李昱霖,梁志欣,王彬,等.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2):111.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2

方法 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依据NCCLS2006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18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酶菌株117株,检出率为64.3%,其中单产ESBLs63株,单产AmpC酶32株,一并产ESBLs和AmpC酶22株,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12.1%。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耐药率达74%~100%;头孢吡肟耐药率为43.2%、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9.9%,而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仅为16.4%、1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100%敏感。产ESBLs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0.7%、28.8%外,其他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性。结论 老年医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相当突出,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最好。

【关键词】 AmpC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老年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60-02 中图分类号:R 378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1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耐药菌株的产生相当突出和严重。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而由该菌引起的感染难治性日益突现,尤其在老年病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后,又出现质粒介导的AmpC酶,且质粒介导者因其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强的耐药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实验室注重产AmpC酶及ESBLs菌株的检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我院(老年病医院)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ESBLs的产生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①菌株: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182株,患者年龄60~92岁,平均(67±3)岁。②药敏纸片及培养基均为英国OXOID产品。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603作为ESBLs检测的阳性对照株, 肺炎克雷伯菌T015作为AmpC酶检测阳性对照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药敏质控株。均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的分离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2]进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配套相应的鉴定板)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根据NCCLS2006年版标准判定结果。

3.AmpC酶的检测 初筛试验:在KB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如果头孢西丁抑菌圈直径≤17 mm,提示该菌株为疑产AmpC酶菌株。确证试验: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3]。

4.ESBLs 的检测按照NCCLS 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

法,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与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相比≥5 mm,和(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与头孢噻肟抑菌圈直径相比≥5 mm,可确证为产ESBLs菌株。

结果

1.ESBLs和AmpC酶检出结果 18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酶菌株117株,检出率为64.3%,其中单产ESBLs63株,单产AmpC酶3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2株,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12.1%。 

2.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耐药率达74%~100%;头孢吡肟为43.2%、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9.9%。而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仅为16.4%、1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100%敏感。产ESBLs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0.7%、28.8%外,其他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性。见表1。

讨论

本文对我院老年患者感染的18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型AmpC酶及ESBLs进行检测,共检出产酶菌株117株,检出率为64.3%,其中单产ESBLs63株,单产AmpC酶32株,一并产ESBLs和AmpC酶22株,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12.1%,均比国内的文献报道高[1,4]。这可能与我院患者年龄偏高、免疫功能低下、病种特殊、住院周期长和过多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有关。

本文表1结果凸显: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情况十分惊人。其中,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表现出高度耐药,耐药率高达74%~100%;头孢吡肟为43.2%、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9.9%。而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仅为16.4%、10.1%。但所有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然100%敏感。因此,对于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临床不应使用第三或四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治疗。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巴唑、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9.1%、41.8%,这与胡军的产ESBLs株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抗生素复合制剂敏感率较高,如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多在70%以上的报道[1]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产ESBLs菌株的流行耐药基因型有一定的差异有关。结果提示:所有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临床医生可考虑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在不同的地区和医院,细菌流行病学不同,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也有差异。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经常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使老年人感染产AmpC酶与ESBLs菌株的耐药性不断变化。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其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老年人的感染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军.老年病医院产AmpC酶及ESBLs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129-130.

[2]叶应妩,王疏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4-745.

[3]赵虎,孔宪涛.AmpC内酰胺酶的检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6(26):6.

[4]卢艳萍.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4):110-112.

(收稿日期:2010-06-10 修回日期:2010-08-26)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篇3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耐药性

近年来,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日益增多, 已成为疾病防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中, 肺炎克雷伯菌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第2位, 其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16.9%~75.0%。为了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感染和耐药性, 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我们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菌株为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间从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92株肺炎克雷伯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 (ATCC700603) 。

1.2 方法

(1) 菌株鉴定192株临床菌株用GNI鉴定卡在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仪上鉴定, 另加吲哚试验与产酸克雷伯菌进行鉴别。

(2) 常规药敏试验使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纸片扩散法, 以20种抗生素纸片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3) 双纸片协同试验 (DDST) 将疑产ESBLs的菌株接种在MH平皿, 贴每片含头孢他啶30ug、头孢噻肟30u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30ug/10ug) 、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30ug/10ug) 的复合纸片, 孵育20h后检测抑菌环直径, 当任何一种复合剂纸片抑菌环直径越过单独药敏纸片抑菌环直径5mm时, 即可确定该菌株产ESBLs。

2 结果

2.1 19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20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分析

耐药率以氨苄西宁 (A M P) 最高, 为9 7.4%, 其次为哌拉西林 (PIP) 和氨苄西林舒巴坦 (SAM) , 分别达到63.0%和61.5%;第2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第三代头孢中CTX和头孢曲松 (CRO) 的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32.8%和40.6%, 而CAZ的耐药率较低, 为27.1%, 第4代头孢中头孢吡肟 (FEP) 的耐药率为11.5%;庆大霉素 (GEN) 与阿米卡星 (AMK) 的耐药率分别为45.8%和27.1%, 环丙沙星 (CIP) 的耐药率为30.2%, 头孢菌素类头孢西丁 (FOX) 耐药率为30.2%, 单酰胺类氨曲南 (ATM) 耐药率为33.9%, 尚未出现碳青霉类耐药株, 见表1。

2.2 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结果分析

通过ESBL确证试验, 19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88株产ESBL, 占实验菌株的4 5.8%。除I P M与M E M外, 产E S B L株对其余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产ESBL菌对青霉素类及二代头孢的耐药率均接近100%;在三代头孢中, 对CRO的耐药率最高, 达76.1%;ATM为61.4%, FOX的耐药率为45.5%, FEP的耐药率为12.5%, CIP的耐药率为39.8%, GEN和AMK的耐药率分别为80.7%和46.6%。与非产ESBL株相比较, 除IPM、MEM、AMP、FEP外, 其余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C X M, 头孢呋辛;S X T,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 E C, 头孢克洛;C H L, 氯霉素;A M C,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T Z P, 哌拉林-他巴坦;I P M, 亚胺培南;M E M, 美洛培南

2.3 实验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

在11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 有84株耐三种以上类型抗生素, 占43.8%;其中75%为ESBL阳性株, 25%为ESBL阴性株。

4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目前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从实验结果显示,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的5种抗生素依次为A M P、P I P、A S M、C X M和S X T, 敏感性较高的5种抗生素依次为I P M、M E M、F E P、T Z P和A M K。多重耐药菌占实验菌株43.8%%。由此可见, 深圳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非常严重, 且表现为多重耐药。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肝病科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30例, 均经细菌培养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其中失代偿肝硬化22例 (73.3%) , 慢性重型肝炎8例 (26.7%) 。

1.2基本情况

30例中男24例, 女6例;年龄35~63岁, 平均49岁。患者均有发热, 腹痛2例 (6.7%) 。外周血W B C下降2例 (6.7%) , 正常1 0例 (3 3.3%) , 升高18例 (60.0%) 。X线胸片显示有斑点状、斑片状阴影10例 (33.3%) 。菌株来源:痰液15株 (50.0%) , 血液10株 (33.3%) , 导管尖端3株 (10.0%) , 穿刺液2株 (6.7%) 。C D4+/C D8+下降2 6例 (8 6.7%) , 有严重并发症, 包括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1 0例 (3 3.3%) 。

1.3 治疗史

有创伤性操作史, 包括腹腔、胸腔、深静脉穿刺24例 (80.0%) ;细菌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20例 (66.7%) ;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6例 (20.0%) ;手术史5例 (16.7%) 。

1.4 检测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梅里埃公司 (法国) 的V I T E K-A 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2 0 0 2年N C C L S K-B法) 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 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 S B L s) 的检测进行筛选和确证试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 (K B纸片, 英国O X O I D公司) 进行判读。

2 结果 (表1)

检出不产E S B L s肺炎克雷伯菌24株 (80.0%)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株 (20.0%) 。 (1) 3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 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不耐药。 (2)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均耐药。 (3) 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均不耐药。

3 讨论

本组病例以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为主。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能与慢性肝炎患者抵抗力下降, 加上创伤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有关。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的革兰阴性杆菌, 是引起导管感染、败血症、呼吸道感染等社区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本组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来源以痰液最多, 其次是血液、导管尖端、穿刺液。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尤其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的大量使用, 慢性肝炎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日益严峻。其耐药机制主要有[1]: (1) 产生相应的灭活抗生素和灭活酶。 (2) 使靶位蛋白发生显著改变, 降低了抗生素与靶位蛋白之间的亲和力, 导致二者不能结合, 进而影响了杀菌作用的发挥。 (3) 外膜蛋白的表达降低或缺失, 细菌的外膜通透性发生了明显改变, 致使抗生素进入菌体内的数量锐减或不能进入菌体, 导致抗菌作用无法发挥。 (4) 菌体内的抗生素通过菌体内流出泵系统被泵出菌体外, 导致抗生素不能在菌体内发挥作用。 (5) 形成生物膜。

本组的30株慢性肝病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 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不耐药。慢性肝炎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重在预防, 合理应用抗生素, 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 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医院消毒制度是预防和减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 30株肺炎克雷伯菌, 分析其来源, 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24株,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株。①3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 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不耐药。②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均耐药。③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均不耐药。结论 慢性肝病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重在预防, 合理应用抗生素, 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医院消毒制度是预防和减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慢性肝病,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试验

参考文献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临床菌株为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24株肺炎克雷伯菌, 同一患者多份标本不重复计算在内。

1.2菌株鉴定

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仪及配套卡片作细菌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H琼脂, 以K-B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试验操作及结果判读均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委员会 (CLSI) 2010制定的标准进行。所用药敏纸片为英国O X O I D公司产品。

1.4 ESBLs确证试验

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按CLSI 2009年规定, 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两组中任一组中含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比不含克拉维酸的纸片抑菌圈直径≥5mm, 即判为E S B L s阳性。

1.5 数据处理方法

WHONET 5.6分析软件进行统计, 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科室分布

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在11个科室, 其中呼吸内科45株 (36.3%) 、泌尿外科21株 (16.9%) 、重症监护室 (ICU) 13株 (10.5%) 、儿科10株 (8.1%) 、急诊科9株 (7.3%) 、普外科9株 (7.3%) 、神经内科8株 (6.4%) 、骨科6株 (4.8%) 、其他3株 (2.4%) 。

2.2 感染部位分布

按检出率高低, 检出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5株 (44.4%) 、上呼吸道35株 (28.2%) 、泌尿道9株 (7.3%) 、手术伤口8株 (6.4%) 、皮肤软组织6株 (4.8%) 、胸膜腔4株 (3.2%) 、烧伤部位4株 (3.2%) , 血液3株 (2.4%) 。

2.3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

12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 产ESBLs株为50株 (40.3%) 。

2.4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

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氨苄西林最高, 为94.4%, 其次为哌拉西林和头孢唑林, 分别达到62.1%和61.3%;第一代到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都在40%以上;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与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1%和21.8%,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51.6%, 头孢霉素类中的头孢西丁耐药率为41.9%, 单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为48.4%, 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是13.7%和12.0%。除氨苄西林耐药率均>9 0%外, 产E S B L 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两组敏感性最高的三种药物均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非产ESBLs组的头孢他啶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并列居第二位。详见表1。

3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检验中容易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给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带来压力。本次分析中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和泌尿道, 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最多, 其次为泌尿外科、ICU、儿科、急诊科、普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等, 这可能与本院呼吸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重、抵抗力低有关;泌尿外科和ICU各类插管以及创伤性操作较多, 也容易引起院内感染, 提示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和ICU是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测对象, 应做好严格的消毒管理。

本次检出的12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 ESBLs阳性50株, 阳性率40.3%, 略低于邱文影等[2]报道的结果 (43.9%) 。Jain等[3]报道印度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发生率最高达86.6%, 说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有明显的地区或医院差别, 这可能与各地区或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

本资料显示, 除阿米卡星外, 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非产ESBLs株除氨苄西林外, 对上述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 分别达到13.7%和12.0%, 这是否与我院临床用药习惯以及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的不同流行株有关值得深入研究。临床可根据体外药敏试验, 合理选用阿米卡星, 头孢西丁, 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 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 一般感染时应控制使用, 以保持其具有高度敏感性。

注:*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非产ESBLs的菌株耐药率比较

摘要: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2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WHONET5.6分析软件进行统计, 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来源于呼吸道90株 (72.5%) , 来源于呼吸内科45株 (36.3%)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阳性检出率为40.3%, 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两组敏感性最高的三种药物均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 非产ESBLs组的头孢他啶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并列居第二位。结论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分布主要以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和ICU为主;耐药现象严重, 多重耐药现象突出, ESBLs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分布,耐药性

参考文献

[1]邓敏, 刘莹, 曾吉, 等.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1 (2) :98-99.

[2]邱文影, 钟国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2) :1415-1416.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收集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我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剔除同一部位重复的菌株。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法国梅里埃API板条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进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各种药敏纸片均为OXOID公司产品,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并进行严格质控。药敏判定标准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9年[1]推荐的方法。

1.3 ESBLs确证实验

按标准纸片扩散法的规定进行,同时使用头孢他啶(30μ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μg)及头孢噻肟(30μg)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10μg)两对药敏纸片,当两个药物中有任何一个在加克拉维酸后抑菌环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相比增大值≥5 mm,可确认为产ESBLs菌株。

1.4 统计学方法

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在医院病区中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神经内科和ICU等科室。见表1.

2.2 标本来源分布

痰72.30%,尿液7.39%,血液4.03%,伤口分泌物10.10%,其他6.04%.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从痰中分离38株,占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总分离数的71.7%.见表2.

2.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149株,其中产ESBLs株53株,检出率为35.57%.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其他18种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见表3.

3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根据汪复[2]等人的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仅次于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14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53株,检出率为35.57%,与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的范围一致。可见随着大量新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率增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率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有: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等;主动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产生抗菌效能;靶位改变、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均能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代谢途径的改变等[3]。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其耐药性非常复杂[4]。其中最重要的是产ESBLs耐药菌株,它能够携带耐药质粒并整合到其他细菌上进行广泛传播。

本文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神经内科和ICU等免疫力减低的科室,分别占检出总数的30.9%、14.8%、8.7%.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和伤口分泌物,占总数的82.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149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ESBLs菌株53株,检出率为35.57%.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未加酶抑制剂者,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耐药率<30%.产ESBLs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的抑菌及杀菌效果,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除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使用抗生素特别要慎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为这类抗生素研究表明耐药率高,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对于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头霉菌素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其他敏感的抗生素。因此临床用药前须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合理选用抗生素才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摘要: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PI板条鉴定,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49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广泛,149株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53株,检出率为35.57%.149株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其余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应重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细菌耐药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Clinical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Sixteenthinformationalsupplement[S].2009:100.

[2]汪复,倪语星,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3]周军,王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48-149.

[4]Steward CD,Rasheed JK,Hubert SK,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19laboratories using the Nccls Extendespectrumβ-lactamasedetectionmethods[J].JClinicMicrobiol,2001,39(8):2864-2872.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385株KPN均来自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临床各科所送的血液、尿液、痰、分泌物和粪便等分离于同一患者不同时间7980份标本。

1.2 菌株鉴定: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分析系统。

1.3 药敏试验:采用K-B药敏纸片法进行耐药分析,ESBLs检测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标准进行确认试验。

1.4 质控菌株研究: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5 ESBL确证试验:

用头孢他啶(30μg/片)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每片30μg/10μg)、头孢噻肟(30μg/片)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每片30μg/10μg),分别测试其抑菌环的直径。当两种药物中任意一种加克拉维酸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差≥5 mm时,可确认为产ESBL株。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分析,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分布: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临床各科共收集血液、尿液、痰、分泌物和其他标本7980份,阳性标本为1818株,分离出KPN385株,阳性检出率21.18%,按标本来源分:痰液标本中KPN占比93.77%、分泌物2.34%、血液1.3%。肺炎克雷伯菌标本取样不同分离频度分析检出结果为:血液5份(1.3%),咽拭、静脉导管各2份(0.52%),痰液361份(93.77%),分泌物9份(2.34%),关节腔积液、尿导管及引流液均为1份(0.26%),尿液3份(0.78%),共计385(100%)。

2.2 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按标本来源的科室不同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呼吸内科38.96%、儿科32.99%、重症医学科7.53%。见表1。

2.3 肺炎克雷伯菌的年龄分布:

按年龄段的不同分,老年人和儿童的占比很高,在KPN的感染者中属于易感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年龄不同分离频度分析具体为:<1岁84例(21.82%),1~5岁46例(11.95%),15~50岁55例(14.29%),51~60岁41例(10.65%),61~70岁62例(16.1%),71~80岁70例(18.18%),81岁以上的21例(5.45%),未注明年龄6例(1.56%),共计385例(100%)。

注:“*”表示无显著差异

2.4 肺炎克雷伯菌与疾病分布:

患者的疾病诊断与微生物培养后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频度,在我院排名前十的疾病分别是支气管肺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炎克雷伯菌与疾病频度分布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8例(2.08%),慢性支气管炎、脑干出血均为11例(2.86%),肺部感染12例(3.12%),支气管炎16例(4.16%),急性支气管炎20例(5.19%),社区获得性肺炎28例(7.27%),慢性阻塞性肺病29例(7.53%),肺炎39例(10.13%),支气管肺炎69例(17.92%),合计385例(100%)。

2.5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临床分离的385株KPN有74株是产ESBLs,有311株不产ESBLs,产ESBLs和非产ESBL肺炎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具有显著的差异,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在87.67%以上;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的敏感率低于3.22%。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KPN的检出在各医院的占比很高,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耐药率在逐年上升[3]。对KPN进行耐药性监测,及早发现耐药菌株,为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3.1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频度:

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感染者所患疾病检出KPN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支气管肺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与呼吸系统感染有关;其次,KPN的易感人群是老年人和儿童,原因在于老年人和儿童体质弱、抵抗力差,须加强防范;第三,从科室分布上看,呼吸内科最高,其次为儿科和重症医学科;第四,从分离出的产ESBLs的KPN数量来看,儿科最高,其次为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但重症医学科的产ESBLs KPN占比最高为44.83%,在与其住院患者的病情危重,长期使用抗菌药且卧床,抵抗力低下有关[3]。

3.2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从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KPN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最高;对氨基糖甙类的敏感性次之,产ESBLs和非产ESBLs KPN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在敏感率上有显著差异,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的抗菌药在敏感率上差异也很明显,其主要原因是KPN产ESBLs,可通过水解β-内酰胺环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失去抗菌活性,产ESBLs KPN对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1.37%,而非产ESBLs KPN对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94.22%。有研究显示,我国产ESBLs的KPN主要分为SHV、TEM、CTX-M、OXA及其他类型、其中SHV、TEM种类最多[4]。与β-内酰胺类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诱导KPN产生ESBLs有关。

3.3 抗菌药物的选择:

产ESBLs的KPN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84.93%以上,而加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其耐药率明显下降;对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敏感,敏感率在50%以上;而非产ESBLs KPN对头孢类的敏感率在86.97%以上;对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的敏感率都高于94.19%,非产ESBLs的敏感率高于产ESBLs的KPN,与文献报道一致。KPN感染时,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药。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会随时间、环境、地区的不同而质粒发生变异[5],对同一抗菌药物不分病原菌、无针对性地长期大量滥用,导致产ESBLs和多重耐药的KPN不断增加。所以,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以及完善耐药监测机制,防止耐药菌的出现与传播;其次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循:选择适宜杀菌剂、采用最大治疗剂量、静脉给药、给药次数、疗程应充足及合理联合用药,降阶梯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泛耐药菌的出现。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临床送检的痰液、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经常规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分析仪,用药敏试剂条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85株,从取样位置分布上看,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为93.28%,其次为分泌物(2.32%);从科室分布上看,儿科最高,为32.99%;呼吸内科为19.7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占74株(23.79%)。结论 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感染的科室为儿科和呼吸内科;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很高,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病情选用适宜抗菌药物。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性,临床分布

参考文献

[1]黄汉菊.医学微生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2.

[2]黄光豪,曾华美.肺炎克雷伯菌760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994-2995.

[3]蒋琳华.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1460-1462.

[4]林华胜,张薇,李国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51-153.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篇8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

耐药细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细菌耐药情况越发严重[1]。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 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 。EBSLs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2], 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 而近些年来, 临床出现的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 (CRE) 更是给临床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调查了昆山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分析其耐药性变异规律, 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取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昆山地区三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84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460株, 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2 仪器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1.3 药敏试验

VITEK 2 Compact进行MIC测定, 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 (2015年版) 为标准判定药敏结果[3]。

1.4 β内酰胺酶检测

采用CLSI[3]推荐的方法筛选和确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

1.5 统计学方法

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

分离的1841株大肠埃希菌, 门诊患者仅占0.8% (15/1841) , 住院患者占99.2% (1826/1841) ;菌株分布为泌尿道744株 (40.4%) , 呼吸道464株 (25.2%) , 血液195株 (10.6%) , 其他标本438株 (23.8%) 。分离的1460株肺炎克雷伯菌, 门诊患者占1.0% (15/1460) , 住院患者占99.0% (1445/1460) ;菌株分布为呼吸道1129株 (77.3%) , 泌尿道106株 (7.3%) , 血液63株 (4.3%) , 其他标本162株 (11.1%) 。

2.2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2012-20 1 5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13年检出率更是达到64.4%;2012-2015年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大肠埃希菌低, 但2015年检出率达到了41.7%。见表1。

注:Eco为大肠埃希菌;Kpn为肺炎克雷伯菌

2.3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及变异

2012-2015年昆山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不明显,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均有良好的敏感率。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的不同, 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9.9%~65.8%, 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6.5%~58.3%, 喹诺酮类药物不应用于大肠埃希菌的经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20.0%以下。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方面,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 而肺炎克雷伯菌在2013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7.6%。2012-2015年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肺炎克雷伯菌, 呋喃妥因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见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3 讨论

对2012-2015年昆山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统计分析显示, 昆山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 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泌尿道标本,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 与这两种肠杆菌科细菌常见感染部位相符。4年中大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有研究表明产生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4], 产ESBLs的细菌能水解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多数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抑制[5]。病原菌产ESBLs与第3代头孢菌素在临床广泛使用有明显相关性[6,7]。2012-2015年昆山地区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总体检出率为54.6%, 与2014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 (CHINET) 数据55.8%基本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总体检出率为33.9%, 高于CHINET的29.9%[8]。有研究[9]表明, 减少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 可显著降低产ESBLs菌株的出现, 所以临床应严格把握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指征。

上一篇:工业布局研究下一篇:本色教学提高实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