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2024-07-08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精选11篇)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篇1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祭奠自己逝去的美好时光

文.王亚丽

又快降温了。

天籁四起。一片落叶随黄昏从秋天起飞,一起闯入我的视线。我该怎样从大片的寒声里,写出岁月的回音?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去浇灌一朵爱情之花,对于提倡速食爱情的现代来说,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但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的主人公做到了!爱还在,所以心痛着,整个晚上,我孤单的想着那个故事,也夹带着复杂的情绪,想着那抹稍纵即逝的记忆„„

(一)时间回到19世纪末。

这里是南美国家哥伦比亚的一座海港城市喀他赫纳,一个绝对物欲横流的复杂世界。这场彻底而纯粹的爱情开始于一个名Florentino Ariza的电报员,这个爱做梦爱写诗的男人从一幢豪华的别墅前经过时,偶然透过窗户看到了这户人家的女儿Fermina Daza„„爱情,就在这种完全预期不到的情况下降临了。勇敢的男电报员不肯轻易让幸福从指缝中流走,他用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情书诉衷肠,终于慢慢敲开了美人的心扉。然而,毕竟两人身份地位相差得过于悬殊,所以当美人的父亲知道了自己的女儿竟然爱上了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时,不但

大发雷霆,还发誓永远都不让他们见面。一对有情人,却迫于世俗的压力,天各一方。

此时的Fermina Daza,早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妻子,当时正值霍乱一波又一波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包围着这个城市。当Fermina Daza重新回到家乡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那个曾带给她无限美好回忆的初恋情人了。而男电报员却始终没办法对费尔米纳忘情,虽然这期间他也尝试着去接受各种类型的女人,可是这一切似乎只为验证一个事实--Fermina Daza才是他一生的真爱。他决定用等待换回爱情,不过,这需要很大的耐心才成,因为这一等,就是50年。

(二)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

男电报员用了一生去等待,期间他睡了622个女人,终于在53年后和Fermina融为了一体。他笨拙僵硬地在她枯朽的身体上喘息着,对她说:“ 我为你保留了处子之身。” 他第623个女人,这一生唯一一个因为爱而性的女人。

如果爱只是一种习惯,我们既然能习惯这样,必然也会习惯那样。可是,有些习惯终究要用一生的时光改变。就像某些不可言明的怀念。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袭。刺痛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无力挣扎。不是不幸福,只是仍旧贪心眷恋过去的某种感受而不够幸福。不是很

悲伤,只是当脑海里出现熟悉脸庞和温柔话语时而失神很久。夜不能寐的时候,最清醒最糊涂。

没有开头没有来由,你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里。之后的纷繁光景,越恋越苦,越苦越恋。仿彿某种宗教的苦修,越得不到回应,就越受折磨,越受折磨,就越渴盼神恩,也就要更苦的苦修,以更多折磨,来证明自己的忠贞,祈求神的怜悯。然而那位神,继续无回应。似乎,爱你,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你说:“我很想爱你,可是自知不适。”

(三)五十年。人生的大半光阴。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羞怯的爱情,放荡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在书中写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方式,手段,痛苦,愉快,挫折和疯狂。在爱情光顾的角落,人们内心刮起的风暴,不亚于感染一场骇人的霍乱。

合上书,心儿被掏空一般。喜欢反反复复看这个故事。梢头晓月,有残还候约。你看那天上的月亮,多么宁静悠然!相比十五的满月,更喜欢梢头月牙。因为只有那时候的月光才是最洁白无瑕的,就犹如一个女孩儿,二十岁左右的光景是这辈子最美好的时节。一览白纱,款款动人,不似星光,堪比蔷薇烂漫。在这青葱的岁月里,她们渴望像所有童话故事中描绘的那样,不经意间,在转角处可以遇见这辈子

带给他幸福的男主角。事实却往往是周折困爱,累及心伤,彼世纠葛„„前尘旧事,说不得,断不了。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这是前不久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说的。有人说,习惯是最可怕的东西。如果爱只是一种习惯,我们既然能习惯这样,必然也会习惯那样。可是,有些习惯终究要用一生的时光改变。就像某些不可言明的怀念,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临,刺痛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无力挣扎。不是不幸福,只是仍旧贪心眷恋过去的某种感受而不够幸福。不是很悲伤,只是当脑海里出现熟悉脸庞和温柔话语时而失神很久很久。

你说:“浮下静水,无漾自有韵。”

(四)爱情是一种病。对男电报员来讲,这场由文字幻想营造的爱情疾病,从来没有被治愈过,因而他执著地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

我克制内心深处的想念,不去打搅,静静等候。却越发觉得,心中的执念已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你迟钝的反应消耗殆尽。你笑得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我仿佛拈花一笑的了然。爱,如此繁华,如此寂寥。也如此的„„不堪一击„„沉重的枷

锁背负在我每个梦境,明知无望,却固守着仅存的坚持,以为,终究可以将你守候成最美的风景。

忘?谈何容易?也许我只是你漫漫人生路途中一个极其模糊的身影,你,却在我内心深处烙上了最坚实的印记。我只能做到起身离席,却仍无法与你同步。其实,又何曾与你同步过?忘记你,不如忘记我自己。

竟是„„不能不忘。

(五)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既然一切又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么,人生的一切其实不过都是一场梦罢了。我们又何必如此执着的一定要探询出个究竟呢?想起过去种种,直教人感慨世事的苦涩,顿悟世间万物一切皆空。

你说:“我很忙。我很忙。我很忙„„”

可是——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没有下一句。

(六)爱那么漫长。可是我却不是你的方向。我还在试着遗忘,忘掉那曾爱你的时光。我一个人的路上,时间变得好长„„我沿着回忆的方向,记忆着那美好的时光。

曾经,你在我身旁。

我爱你。

没有下一句。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篇2

自古以来中药和西药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当然这种区别也同样存在在中医与西医之间。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医生是一个很传统的但是并不复杂的文学形象。大致上来说,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医生一般都具有一个较为正面的形象, 但是在诊治爱情引起的相关疾病中却鲜有成功的案例, 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形象, 虽然她从小就是一个身体孱弱的形象, 但是住在大观园中可以让黛玉有很好的物质条件治疗或者从中医角度来讲“调养”她的身体。从小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大观园中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医生, 吃的是最难得到的药材做成的药, 但是, 但是在听到宝玉和宝钗成亲的消息后, 黛玉最终还是郁郁而终。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在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中, 医生是并不赋有能力来诊断和治疗爱情所引起的疾病的。

在西方古典文学中, 医生同样是一个传统又常规的文学形象, 特别是在古罗马以及古希腊的与爱情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同样的, 在西方古典文学作品中, 医生并不赋有诊断爱情疾病的能力, 而是一些在爱情问题上很有经验的人具备这样的诊断能力, 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作品《变形记》中有很好的描写:“Por otra parte todo el mundo sabe que, por la común, existen grandes semejanzas entre algunas enfermedades y el mal de amores:palidez inconsciente, mirada lánguida, rodillas relajadas, ....Valiente ignorancia la de los médicos!Dios!” (另外所有人都知道, 真正的疾病和爱情疾病是很相似的:意识变得虚弱, 眼神变得憔悴, 膝盖变得无力...上帝啊!医生们真是无知啊!) [Apul.Met.10.2.22-34]

同样的, 医生形象无法诊断与治疗爱情疾病这个概念贯穿了整个《霍乱时期的爱情》, 从男主人公阿里萨开始出现生病症状的时候他的母亲 (因为阿里萨父亲的年轻时也有类似的经历) 就发现这些症状似曾相识, 但是由于时代与社会的特殊性, 母亲的还是担心阿里萨的得了霍乱, 因此, 还是去看了医生。虽然根据小说的描写最后也是这位医生确诊了阿里萨的所有霍乱症状都源于爱情, 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做了很多必要的医疗检查, 幸运的是在检查后医生通过对阿里萨的家人性格了解以及与阿里萨的谈话确定了阿里萨各种不适的来源, “...para comprobar una vez más que los síntomas del amor son los mismos del cólera...” (为了再一次确认这些症状不是因为霍乱而是因为爱情...) [Márquez.El amor.Páguina 97]在这里我们可以说, 医生最后能确诊阿里萨的爱情疾病并不是因为他高超的医术或者多年来取得的各种医学常识, 而是因为他本人的年纪来带的阅历以及对爱情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样对医生的描述, 加西亚·马尔克斯想表达的是医生对爱情以及由爱情引发的疾病症状都是一无所知的, 当然, 也许上文例子中的无名医生并不能很好地向读者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个观点, 我们可以使用小说中的男二号乌尔比诺作为例子。小说的一开头便告诉了我们乌比诺尔是一名在当地很有威望的医生, 在书中的第165页我们可以看出, 乌尔比诺对于霍乱这一疾病简直已经感兴趣到了着迷的程度, 在很多年中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经历都放在了研究霍乱中, 如文学评论家奥维耶 (oviedo1986:36) 多所说, 乌比尔诺医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一个典型的医生形象, 他“suele ser una figura que encarna un pricipio de racionalidad y modernidad en un mundo primitivo, domina por supersticiones y atávicos prejuicios;suele ser un producto de la cultura foránea que trata de cumplir una función cívica y culturizadora, que al mismo tiempo le da un aire de prestigio pero lo aísla de la comunidad:sus intereses científicos y técnicos parecen rarezas que inspiran desconfianza.” (他是一个为原始的、迷信的、落后的迷信的小镇带来理性与现代的形象;他是一个试图实现给小镇带来城市文明外来文化的产物, 在名望很高的同时他也在和大家渐渐疏远, 因为他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使他在这个小镇显得很古怪, 使大家都不信任他。)

乌比尔诺的一生和阿里萨的一生是很有对比性的, 两人都与霍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有趣的事两人的方向却是完全不同的, 乌比尔诺医生研究霍乱是为了在医学层面上彻彻底底的治疗它, 而阿里萨, 只是确确实实的把霍乱疾病的各种症状当做爱情来看, 也是因此, 他变成一个霍乱症状的专家, 更有趣的是从接下来的继续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安排绝不是偶然。在小说第二张里重点描写了阿里萨从小在他母亲那里接受的“感性的教育” (la educación sentimental) 而在第三章则对比的描写了乌尔比诺医生在巴黎学医时接受的“理性教育 (科学教育) ” (la educación científica) , 对于小说本身, 这部分描写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通过对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阿里萨的性格形成, 而对于本文来说这一部分可让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乌比尔诺医生的性格, 正如阿里萨的母亲对于儿子的定义“un hijo concebido por amor y criado para el amor.Pág281” (一个因为爱受孕也因为爱而成长的儿子。) 而作为他的对比面, 乌比尔诺医生的性格已经跃然纸上。为了更好地理解俩位的性格, 书中更在第251页为我们清楚地描述了他们两位爱好的书籍, 一个是和爱还有激情完全没有关系的哲学与科学相关书籍, 而另一个是完完全全的爱情小说, 正如阿里萨自己亲口告诉他叔叔的一样“lo unico que me interesa es el amor.Pág 239” (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爱。)

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在小说中, 阿里萨可谓是一个爱情专家, 因此作为他的对比面---乌比尔诺医生, 虽然有广博深入的医学知识储有量, 但是却一点也不懂爱, 不懂爱情。也正如此, 他也不具有诊断爱情疾病的能力, 比如当费尔米娜因为和阿里萨的爱情而出现各种霍乱症状的时候, 当她的父亲带她去看医生的时候, 乌比尔诺仅仅是在运用自己博大的医学知识来诊断费尔米娜“El doctor Juvenal Urbino solía contar que no experimento ninguna emoción cuando conocióa la mujer con quein había de vivir hasta el día de la muerte.Rercordaba el camisión celeste con bordes de encaje, los ojos febriles, el largo cabellos suelto sobre los hombros, pero estaba tan obnubilado por irrupción de la peste en recinto colonial, que no se fijóen nada de lo mucho que ella de adolescente floral, sino en lo más infimo que pudiera tener de apestada.Ella fue más explícita:el joven médico de quien tanto había oído hablar a propósito del cólera le parecióun pedante incapaz de querer a nadie distino de símismo.El dignóstico fue una infección intestinal de origen alimenticio que cediócon un tratamiento sasero de tres días..Pág170” (乌比诺尔医生经常讲, 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个陪伴他一生的女人时他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的, 他只是记得她的天蓝色的带花边的大衬衣, 她那双看起来是发烧了的眼睛, 以及她那长长的垂在胸前的头发, 但是他实在是太关心小镇爆发不久的霍乱疾病了, 以至于完全没有注意到花一样年纪的她可能只是感冒了。而她却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情况, 她记得从这个年轻的医生身上除了听到了很多关于霍乱的事情也感受到了他是一个自大到不可能喜欢任何人的人。最后的诊断结果是, 她的肠道被蛔虫感染了, 在家休息三天就好了。) 但是从小说前后的各种细节描写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 虽然费尔米娜拥有所有霍乱疾病的症状, 但是确实是因为和阿里萨初恋的结束而生病了。而乌比尔诺医生并没有诊断出来, 除了他本人对霍乱疾病的狂热之外, 还是因为作为在《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小说中, 乌比尔诺医生是不懂爱情的, 也是被定义为不具有诊断爱情疾病的能力的。

无论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无名医生的描写, 还是对乌比尔诺医生的人物塑造, 医生这一形象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的形象基本是固定的---无法诊断爱情所引发的各种疾病, 而这一形象, 也很好的的吻合了古典中国和西方文学中的医生传统的形象。

参考文献

[1]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 cólera.García Márquez, G.Barcelona:Plaza y Janés Editores, 1997.

[2]“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 cólera de García Márquez”, Oviedo, J.M.Vuelta, 10:114 (1986 May) :33-38.

霍乱时期的爱情 篇3

2004年的圣诞节,海蒂在加州圣何塞的大街上寻觅礼品屋,出差到这里,她想买一件心仪的礼物送给男友。

大街上一间叫“缘分天空”的咖啡屋吸引了海蒂的注意,这里不仅出售咖啡,还售卖各式各样的手套,海蒂喜欢那双黑色的羊绒手套,只有最后一双。当海蒂伸出手去拿摆放着的手套时,另一只手也握住了那双手套。海蒂转身,看见一个年轻男人尴尬地向自己笑了一下,这个男人有着温暖的笑容。海蒂不由自主也放松了拿手套的手,回应了一个抱歉的笑容。

就在他俩互相谦让的时候,一个墨西哥人把手套抢了过去,既然你们都不要,那就给我吧。男人告诉墨西哥人,他已经埋单了,墨西哥人悻悻地离开了。男人把手套递给海蒂,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

这个男人让海蒂有着莫名的好感,她收下了手套。咖啡屋的窗外雪花飘落,海蒂喝着浓郁的咖啡和这个英俊的男人交谈,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他叫库伯,是一名IT工程师,梦想有一天去看尼加拉瓜瀑布。有人说喜欢一个人一分钟就够了,喜欢库伯,一个温暖的笑容就够了。可是他们都有各自的恋人,一切美好的相遇只能戛然而止。

咖啡馆打烊了,两个人漫步到大街上,海蒂提出要回酒店了。库伯问海蒂,可以留下你的电话吗?海蒂说,好,你先给我你的电话。库伯把电话写在一张卡片上,这个时候一个骑单车的小孩呼啦过去,卡片被大风卷起飞扬,不见了。海蒂愣了,不愿面对的问题始终存在上天只是让他们相遇相识,可他们仍得和各自的恋人过现实的人生。

海蒂决定拦的士离开,库伯拉着她的手说,你真的就这样消失么?海蒂的心里一阵难受,她让库伯把他的联系电话写在了一张一美元旧钞票上,然后用这张钞票去街对面买了一瓶水,钞票被另一个顾客找零带走了。海蒂说,明天我就要回西雅图了,如果有一天我再见到这张写着你电话的钞票,我一定会找你。海蒂继续说,回家后我会在家中的一本旧书《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下我的电话,书将卖给旧书店,如果有一天你找到这本书,就能找到我。

2004年的圣诞节,一场浪漫的相遇和一次克制的心动,在海蒂和库伯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海蒂和男友分手,搬家,库伯也认识了新的女孩,而那张印着两个人电话的旧钞票和旧书飘荡在美国城市和乡村的角落。

2010年冬天,海蒂和新男友感情顺利,即将订婚,海蒂却不快乐,她心里仍然想着那个笑容温暖的库伯。六年来海蒂每张一美元的钞票都会紧张地仔细翻开,可是却一次次失望。海蒂和好姐妹尼娅约好去圣何塞旅游一次,希望重遇库伯。

库伯的婚期也近了,可是他的生活中却经常出现一个名字,海蒂。他去买东西,听见人叫海蒂,他去理发,发型师叫海蒂,甚至看电视,连电视上那个漂亮的模特也叫海蒂,可是这么多海蒂,都不是他寻找的那个女孩。库伯想是不是老天提醒他要去找海蒂,他和死党买了机票赶去西雅图。

西雅图和圣何塞的飞机在空中相遇,海蒂和库伯又一次在天空中擦肩而过。

在圣何塞的海蒂一无所获,不过和失落的海蒂相比,尼娅收获却挺多,在酒店的时候,她遇见了大学室友詹妮弗,詹妮弗周末要举办婚礼,邀请尼娅和海蒂参加。

海蒂可没有心情去参加婚礼,她一个人走出了酒店,想用这最后半天的机会去寻找库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当初和库伯相遇的“缘分的天空”咖啡馆,海蒂想,要是他忽然出现该多好,眼泪倏地盈满了她的双眸,她意识到自己爱着库伯,几个小时的相遇,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海蒂拨通了西雅图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告诉未婚夫,她决定取消订婚,因为她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爱他,这样订婚对他是不公平的。

说完了这些话,海蒂心里也释然了。当你有了足够勇气去直面自己的时候,生活就变得特别简单。海蒂此刻只想喝一杯咖啡,等待库伯,如果他今天不出现,海蒂会毫无牵挂地离开圣何塞。

海蒂决定买一份报纸看,报纸有一栏是本地婚庆消息,里面有一则公告,新郎库伯和新娘詹妮弗今天上午10点在教堂举行婚礼。

库伯的照片印在报纸上,依然是那么温暖的笑容,海蒂的手颤抖着看手表,现在已经是中午12点,就算现在自己鼓起勇气去找库伯,他已经是别人的新郎。

所有的等待都没有意义了,海蒂埋了单走出咖啡店,寒风萧瑟地掠过,海蒂孤单地站在街头。这时一个声音飘了过来,“海蒂!”一个男人站在街对面微笑着看着她——那是库伯。

在西雅图一无所获的库伯回到圣何塞,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在婚礼前一天要送礼物给新郎。库伯打开詹妮弗送的礼物盒,里面躺着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詹妮弗说每次你去旧书店都会找这本书,但从来不买,所以我买了一本送给你。库伯紧张地翻开那本书,内页里娟秀的字迹写着海蒂的电话号码。那个时刻,库伯拥抱了詹妮弗,然后非常愧疚地对她说对不起,他心里喜欢的女孩不是她,库伯取消了婚礼。

大街上又飘起零星小雪,穿越岁月的长廊,库伯和海蒂紧紧拥抱在一起。海蒂的衣服口袋里,静静躺着一张一美元的旧美钞,刚才买咖啡的时候找零的,上面写着库伯的电话号码。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感 篇4

女主角费尔明娜是阿里萨的初恋,有钱的小姐和会拉小提琴,为爱而奋不顾身的少年,在一段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的关系中,我觉得费尔明娜获得的是一种理智的解放和对父亲的反抗的快感,而阿里萨则是全心全意爱着这个人。当费尔明娜第一次真实接触阿里萨时,她就明白了自己不爱这个人。在父亲的有意撮合下,她和乌尔比诺医生开始熟悉,在医生彬彬有礼的爱慕和追求下,她选择了妥协,嫁给了医生,然后开始了长达跨越两个世纪的稳定的婚姻关系,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的的幸福,包括阿里萨,但是夫妻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是琐碎而致命的,费尔明娜怨恨着这一切,夫妻二人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忍受对方。

而阿里萨这边,则戏剧化的多。他和无数女人,尤其是寡妇发生了关系,每一段关系里面,我都能看到爱的字眼,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是不是爱,但是在他已经到了当爷爷的年龄的时候,依旧在和自己孙子辈的妙龄少女发生肉体关系,这其中也有爱的成分,只是不知到底有多少。每一次阿里萨几乎迷失的时候,就会在公众场合不经意间碰见费尔明娜和医生夫妇。这是他心底的爱又会激发起来。他的一生,就像是在费尔明娜这条主线上生出了许多旁支,来帮他转移痛苦,解决内心诉求,更多的时候则像是一种习惯,以证明自己还没有老,能一直等到医生去世,等到费尔明娜成为寡妇,能等到自己再次追求上她。多么疯狂而大胆的想法。

最终,费尔明娜和阿里萨一起躺在了挂着黄色旗帜象征霍乱的船上,重新开始了他们等待一生的爱情。

其实这篇文章花了很大篇幅在写费尔明娜和医生的生活,而且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幸福而长久稳定的,被绝大多数人称赞和羡慕。只是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爱情的一种。阿里萨荒诞的生活和克制过时的外表完全是两个极端。他们的爱情,是在一种压抑绝望的社会背景下,在暮年腐朽的阴影中开出的白色玫瑰,就像文中所说:“想不到爱你竟成了我唯一的宿命。”不是年轻时候的轰轰烈烈,也不是壮年时的安稳踏实,是穷其一生,为爱而活。

读完之后,更多的不是感动,是感慨。或许年轻时会遇见很多风景,但在老了之后去回顾,更多的是今不复昔的无奈,相伴一身的丈夫,走的时候让自己既痛苦又怨恨,回想这一生,受到了世俗的一切束缚,到头来也不知道何为爱,何为存在。生命的尽头,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爱情,但终究短暂。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惧怕婚姻,因为日积月累留给双方的,多是生活的教训。其实仔细想想,和身边的人一起走过几十年的岁月,忍受着对方的各种毛病,拴在身上的,更像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最初以为的爱。似乎只能把轰轰烈烈的爱情留给年轻的岁月,等到一定年纪,就急着找一个人,无论爱与否,匆匆忙忙的过下去。我见过许多老年夫妻,并不是书上看到的和谐共处,将爱延续这一生。他们之间因为小事争吵,无法忍耐对方的任何一点毛病,却只能拴在一起了却残生,有温馨的生活,更多的是生活的残酷。

霍乱时期的爱情语录 篇5

2. 明明知道放下一切就可以轻松上路,但是却坚持背负一身破铜烂铁把自己累的够呛。那沉甸甸的重担里装满了无可救药的偏执,被别人掌控的安全感,不受控制的哀怨,毫无希望的等待。——甜片

3.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或许那才是我们真正感觉自由的时刻。”——《Her》

4. 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 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 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 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 所以,挑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张嘉佳

5. 我们都在准备结婚,再也没时间谈恋爱,这好像在说适龄男女的感情现状。何谓适龄,就是在别人看来是和结婚的年龄。于是,不管男女,到了适龄,就会被家人朋友催,像念经一样的。这世上有两种无奈的事情,一种是无疾而终的恋爱,一种是没有爱情的婚姻。 都令人伤感。—— 赵格羽

6. 掏心掏肺的对一个人,有可能会换来一生的知己,也有可能会换来一生的教训。——许灵子

7. 你求之不得的,有些人不屑一顾,你视作珍宝的,却自甘被另一些人蹂躏,然后嫌弃,我想这就是命吧。——仲尼

8. 没人能找到完全与理想中一样的另一半,基于你的善良,努力,等待,外在抑或其他,老天会给你一个“看起来像那个人“的人,但接触后你会发现也许除了第一印象,其他都不尽相同。你不能因此放弃换一个,而要携手解决这些问题。老天让我们因彼此优点在一起,就是让我们与彼此的缺点生活下去。—— 刘 同

9. 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 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0. 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匆匆那年》

11. 你今天与他亲密无间,掏心掏肺说过的话,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他戳伤你的利箭。我不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包括蒙上双眼相信一个人。他日,若被万箭穿心,我认。但你要记得,伤害过后,再无原谅。—— 夏七夕

12.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M·斯科特·派克

13. 人的想法与观点在不同时间段,会有变化的,所以,你去争辩没有用,因为你们的观点可能在当下是不合拍的,也许有一天反而会一致。所以,没必要立即强迫彼此合拍。——杨昌溢

14.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亦或是亲情,都需要去照顾对方的感受,更需要去尊重。千万别仗着关系好,就对着他们毫无顾忌的撒野,肆无忌惮的蹂躏。因为你要明白,与你亲近的人,不是为了找虐而来的。——许灵子

15. 有人感叹说青春就是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碰过壁。折腾累了才发现转了一圈脚还在原地。平白浪费了时间。如果功利些,务实点,早发了。其实不必这么矫情后悔,不转这个圈,不折腾这么几年,你怎么能知道原地在哪儿,知道路怎么走更快更对呢?——马丁

16. 每一次,我们总是得在最窄迫的时间缝隙中,和最不合适的心绪之下做出生命中也许最难回头的抉择,总是在最没知觉中做成多年之后才知道何其致命的决定。——唐诺

17. 遇到懂你的人感觉是什么?就像是你只要说上半句,他就接下半句;你想起一个桥段,他能立马体会;你哼一首歌,他就知道这首歌是什么;你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的潜台词是什么。你的心里有一团火,别人只能看到烟,而好友内心的火跟你一起燃着。最重要的是你不必去解释你那突如其来的情绪。——卢思浩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篇6

自开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于是,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少见的排满“外交活动”的繁忙周末,还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通篇小说。仿佛跟随着一章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激情壮阔的人生之旅。

马尔克斯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师,他沿袭着“百年孤独”以来一贯的语言风格,用词洗练而精准,韵律感十足,画面感极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最难得的是他惯用犀利加幽默的语言方式嘲讽世事,叙述现实社会残忍,用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而又不乏人性温暖的笔触描写着现实社会最真切的伤痛。

书中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用尽一生的守候和柔情去追逐人生最本初的爱情,从二十二岁开始,直到七十多岁的高龄,他说"…总共是五十三年七个月零是一天…“,他用自己一生始终不曾改变的热情温暖着一个个冰冷的日夜;终于,在人生暮年,在永不回头的挂着霍乱警示旗帜的客船上,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终级温暖。他,是个奇迹,是个把爱情当成了人生的信仰的人;而爱情,谁说不是人生的一种信仰呢?

这种守候幸苦吗?是值得吗?我们总会这样无耻而世俗地去追问。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的呢,在这短暂而又充满无奈的人生里,究竟还会有些什么会让我们欲罢不能,百折不回,心怀向往而又满怀激情;爱情,我以为,算的上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把爱情当做一种信仰,难道,追逐信仰的人生不是幸福的吗?

听过太多对于爱情的否定、绝望甚至愤怒,那么,等一等,静下心,好好想想,那被否定的,真的是爱情吗,还是……裹着爱情糖衣的欲望?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真的曾经去爱过?真的懂得爱是什么?真的感受过爱情那生生不息的脉搏在身上最真切的跳动过?我们去爱的,是爱情,还只是,仅仅只是自己?真心去爱一个人,把爱情当成信仰去仰慕另一个灵魂注定会是幸福的,这就仿佛一颗流浪的心遭遇了上帝,于是就有地方去寄托忏悔、忧伤、喜悦和苦痛,它让灵魂有了的依靠,为人生最宝贵的珍藏找到了稳妥的保险箱。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弗洛伦蒂诺又是幸福的,他是个幸福的老傻瓜。

那么,弗洛伦蒂诺是爱情的圣人吗?不,特别当你对照东方式的伦理,他简直就是万恶不赦;这两个耄耋老东西,一个是个从不间断猎艳的老淫棍,一个是新寡的伪贵妇;但是,弗洛伦蒂诺不管是跟风流的寡妇厮混,还是跟年纪尙幼的教女夹缠不清,都从来不曾有一时一刻迷失自己对费尔明娜达莎绝对的爱恋,对此,他从不曾有过一刻的怀疑,一刻的迷失,他一直默默伴随着费尔明娜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直至走向绝望的衰老。如果不是一场意外让费尔明娜终于成了寡居的妇人,终于在弗洛伦蒂萨小心翼翼的引领最终认清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弗洛伦蒂萨还是一样会坚守。从这个角度说,弗洛伦蒂萨是伟大的,他对于信仰的珍视,是用一生去守候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笔记 篇7

《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如果说《百年孤独》由于描写了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真实而显现了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点,那么,这本描写爱情的奇书却因为描写一个存在于未来或幻想中的世界而显现了朴实的、绝对确实无疑的品质。当缺乏洞察力的评论者把小说的简朴明晰的叙事方式看作是传统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时候,你能说他读懂了这本描写爱情的书吗?

少年时代朦胧的爱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一对濒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寻找并发现了它的全新的意义。这个令人惊异的故事里充满了一切由于爱情而变得荒诞不经的胡话、痴言,在那个像得了霍乱症一样的恋人的乖张与惊惶里,那种一般说来显得如同爱情一样非现实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成了唯一的真实--就像弗洛伦蒂诺·阿里沙这个一生放荡的老人的那句毫无疑义的谎言“我为你保持了童贞”一样自然而真实。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按照费尔明娜·达萨的说法,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难道你能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想像与创造的勇气吗?因此,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既不起源于这个世界,也不归宿于这个世界。从头至尾,爱情就是这个世界的异己力量。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 篇8

一个贯穿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在我读来总是也些不愉快。阿里萨爱了费尔米纳半个世纪,可是在固守精神上的爱恋的同时,他的肉体上却也从来没有缺少过女人。女生大多是有感情洁癖的,所以读书时我一直在想,这种爱到底是不是真爱呢?肉体上的欢愉和精神上的爱恋是否其实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共存的。我不知道。

书中有句话说,爱情分为两种,一种是腰上半部的爱情,一种是腰下半部的爱情。我已经非常清楚男人几乎都是视觉动物。但在知乎上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曾经为你暗恋的人做过最傻的事是什么?几百个答案中不乏深情到让人动容的男生的暗恋的故事,让人感叹原来他们也可以用情深比女人。

或许,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个沈佳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别的女人做爱。

我想每个女人都曾经渴望过一个完美伴侣。但是完美伴侣真得存在吗?就算完美如医生,在书的前三分之二,他几乎无可挑剔。可是他也曾经出轨过。在我幼稚的想象中,费尔米纳此时应该决绝地离开医生,离开一个对自己不忠的丈夫。可是她没有,她只是冷战。而当最后医生亲自去接她时,她非常开心,想着他终于来了。

也许这才是真的生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将爱情消磨成亲情”,仿佛爱情是一切,可是马尔克斯其实也在书中隐晦地指出,完美的婚姻其实并不要爱情。医生和费尔米纳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可是他们也相濡以沫地度过半个世纪,除却那一点点不完美的插曲,他们非常和谐。

年老的费尔米纳对阿里萨说,年轻时候的那段时光其实并不是爱情。是吗?可是在我年轻的心看来,那就是爱情啊,而且是那种我非常向往的热烈的爱情。医生和费尔米纳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可是在作者那细致的对于日常的描写中,我却认为,那其实也是爱情。

所以,爱情究竟是什么?

还有,为什么我们需要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9

在偶然的一次阅读中邂逅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在一个暑假里对爱情还有着无限神秘感和陌生感的我带着大脑皮层奇妙的电流反应读完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是一个很长很长的爱情故事,它写尽了世间情感百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横亘半生的爱情,也是一个男人和他遇到的无数个女人之间纠缠不清的情仇爱恨。当半个世纪的沧桑在指间掠过的时候,才会感觉出这本书的厚实、宏伟和气象万千。

二十岁的时候他们没有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彼此不成熟又有那么多的变数,八十岁的时候他们依然没有结合,因为他们太老了,彼此已成为对方的知己。爱情,是等待一生最终苍老的苍白誓言和残酷现实。时长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恋与等待,这漫长又疯狂的等待让我想起了与同样是女性的林徽因女士有着万般联系的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这可确是有依可据的爱情故事了。在林微因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人生里,“金岳霖”三个字却让人感动和震撼。金岳霖先生为了林终身未娶,他“逐林而居”,这个“林”就是林徽因女士,即使是在林徽因女士已经为人妻母,甚至到去世„„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间的倾慕与忠贞,那是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也许能给他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次知道马尔克斯是在高中的语文书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百年孤独》”,那时候每天早上我们如虔诚的教徒做祷告一般将这些作为考点的内容一字儿不差地读一遍,到最后就如吐顺口溜一样顺溜了,让我们再次惊叹于大脑神奇的构造。这条“顺口溜”给我最深的作用就是让我知道《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作者是一位大师了。

马尔克斯称《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尽管《百年孤独》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荣誉,也更为人熟知,但《百年孤独》声名显赫主要是因为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文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我刚开始看《百年孤独》,至少到现在,写这句话时,我觉得在内容上,这位大师晚些年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倾注了他更多的人生洞察,笔法愈发成熟,功力更为深厚,书中故事情节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你不会想匆匆翻过这一页„„这本书里纯正的拉美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

蕴,为它的故事戴上了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黑纱,为它讲述的这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造就了一个如同重彩油画一般的背景,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可思议,都那么让人深思并为之向往。

“„„她上了年纪,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也跑不动,她像疯子似的叫喊着,不知道在枝繁叶茂的芒果树下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丈夫仰面躺在泥地上时,她的心几乎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他已奄奄一息,还在抵抗死神最后的打击,等候她的到来。他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眼里含着最后的痛苦的眼泪。他最后看了她一眼,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半个世纪中,她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目光如此明亮,如此悲伤,如此充满感激之情,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她说:“只有上帝才能知道我有多么爱你。” „„”

“„„船长看了一下费尔米纳,在她的睫毛上看到了初霜的闪光。然后又看了一眼阿里萨,看到了他那不可战胜的自制力和勇敢无畏的爱。于是,终于领悟到了生命跟死亡相比,前者才是无限的这一真谛,这是船长大吃一惊。

“你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未来去去可以继续道何时?”他问。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永生永世!”他说。”

这是全书的结尾,我想我能够在脑中清晰的勾画出这些个情节,从古老的背景格局到人物的外貌动作再到人物的眼神声音。两位老人的话不会不在生活在这个物质与浮躁的社会的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不息的涟漪,哀伤的音乐都能使路人驻足聆听,这有血有肉的情节怎么能不催人遐想。每个人都渴望真正的爱情,也几乎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或缅怀真正的爱情,现在青年团体中大多数恋情更多的是应对寂寞的需求或眼神引起荷尔蒙短暂的加速分泌。已经大学的我面对不长不短的未来从没想过会有什么至死不渝的爱情发生在我身上,麻烦事儿别太多就足够了。

费尔米纳(《霍》的女主角)是幸运的,幸运得快要使人嫉妒了,有两个成功的男人一同爱着她从半个世纪到永远,但她又是不幸的,因为两个男人都在同一件事上背叛了她。她在丈夫死后才知道丈夫与好友私通,而另一位在等待她的半个多世纪里都沉浸在与各色女人的肉欲中,甚至动情,只是不及她而已。但她总是令人羡慕的。两位男人的背叛是我无法理解的,雨果不是就给他的夫人写了

一辈子的情书吗。

半个世纪的沧桑在指间掠过,我又一次清晰的感受到光阴如梭,照镜子仿佛就想象得出自己老了的样子,可能是因为《霍》中比比皆是的长段叙述和排比,充斥着一种岁月沉积的宿命感和沧桑味道。例如阿里萨突然发觉时光逝去的文段:

“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当墓地的玫瑰丛已经战胜了修枝的大剪子,几只燕子停在为通电灯而刚刚架起的电线上时,他暮然间发现,母亲去世后竟已过去了这么多年,距离奥林皮亚•苏莱塔被杀,则过去了更多年,而距离那个遥远的十二月下午,费尔明娜•达萨给他回信说‘可以’,并说‘会永远爱他’,更不知已经流逝了多少岁月”

“看见燕子停在电线的那个下午,他从最久远的记忆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往,回顾了一桩桩猎艳的情事,回顾了为爬上发号施令的位置曾跃过的无数处暗礁,以及种种数不清的往事,而这一切皆由他那刻骨的决心而起:他誓要让费尔明娜•达萨属于他,而他也属于她,这个决心高于一切,所向披靡。可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一生几乎都已经过去了。五脏六腑的一阵寒战传遍他的全身,他眼前一黑,不由得送掉了手中的园艺工具,靠在墓地的围墙上,这才没有因衰老的第一次打击而倒下。”

我无法感受到古言岁月不饶人的无奈,也体会不了阿里萨对年老去世的恐惧,我想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未完成但又放不下的事情吧。有时候我们会突然的发现岁月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不会像童年时候那般忽视炽热的阳光,自己照镜子的时候或看着周围同伴的脸会突然联想到他老了的样子,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许多年后,阿里萨对镜子梳头时发现了这种相似之处,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明白,一个人最初和父亲想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想想也不无道理。

我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我该以怎样的过程走完我的一生,年老时我会怎样回忆我的从现在起还能改变的未来。这让我想起了目标是灯,是路的那首诗来,很励志的一首诗„„„

马尔克斯在这场横亘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中倾诉了一位智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爱情理解,绝大部分的情感是细微绵长,波澜不惊,却在时光流逝中积累着痛苦和力量,而到阿里萨显露勇气,坚定爱情时,就坚定到永生永世。一切徐徐道

来,有着历尽世事的平静,要知道这场贯穿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情,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对爱情,对世界都做出了一定的诠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0

董美美

很偶然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不期而遇。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才翻过几页,便欲罢不能,一头扎进,直到最后一个画面的消失。整部小说,像一棵大树,作者以冷峻、从容的笔调,先展示树冠的繁茂,然后顺着叶脉、枝干向树根走去,把阿里萨、费尔米娜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描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那偶尔冒出的或激情或幽默的语句,似草丛中潜伏的鸣虫,突然跳出搅动你的眼神,趁你咀嚼回味之际,又“倏”地藏起。这大概就是传说中张弛有度、令人着迷的语言风格了。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据悉,马尔克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

本书写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而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变化丰富、形态各异,“真挚火热”的情感内核却都是一样的。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更是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所有此类题材的小说无一例外地在纠结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加西亚并未告诉你答案,他只在书中展示了人类所有可能经历的爱情:一见钟情,热恋、苦恋、单恋、三角恋„„精神的、身体的„„高尚的、卑微的„„极少浓墨重彩,大多轻描淡写,有些甚至只以寥寥数笔带过。在严肃的、颇有分寸的行文风格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又深刻:“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艰难的事了。”“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存在的爱情变种。”“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他们的感觉不像新婚夫妻更不像晚遇的情人。那颇像一下越过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难,未经任何曲折,而直接奔向了爱巢。他们像被生活伤害了的一对老夫妻那样,不声不响地超脱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鲁的嘲弄,到达了爱情的彼岸。”“„„”每一段都意味深长——真实的爱情往往充满了不凡的气质,只是有些人连真实的勇气也没有。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可我总觉得,费尔米纳答应了阿里萨,是因为老年后的孤独与寂寞。甚至她和乌尔比诺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俩的结合是各取所需——他要她的美貌与傲气;她要他的尊贵与显赫。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当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她的愤怒曾使我以为是出于爱。可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她的自尊遭到践踏。或许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只是他们没发现,我也没发现罢了„„.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小说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注显然与作家本人的年龄有关。当作家那回忆的幽灵天使一般在过往的时空里飞翔时,我们便倾听到一声沧桑悠远的叹息。叹息声吸纳了人物的私语声,还隐藏了作家探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同时,小说又涌动着滔滔激情。这是作家五十多岁时的作品,我们不得不对老马尔克斯感到敬佩。这样,一方面,我们听见了深沉的叹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位老人满脸热烈的笑,那是热爱生命、回归青春的笑。这一点在小说最后一章体现得最为鲜明。费尔米纳与阿里萨在半个世纪后走到了一起。看起来两人仍不太可能结合,但费尔米纳早已枯萎的爱情又被激活,且渐渐灼热起来。当“新忠诚号”在热带河流上昂然而行时,两位老人如患上“霍乱”一般迷醉,他们的爱情似乎冒出了腾腾的蒸汽。这简直就是爱情挑战死亡、青春活力冲击生命极限的神话。我们在不期然中听到作家的宣告:爱情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其形而上的永恒品格。舍此,人类所谓的“高尚”、“伟大”必将大打折扣。我们被这个“永恒”所眩惑,恰如被小说结尾阿里萨说出的那句话所震动一样: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这个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篇11

与其说是一部夹杂着社会、现实、浪漫、放荡的爱情小说,我更愿放弃对时代的揣摩,而将其理解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其生命尽头书写的最后一篇坦白信。

年轻时喜爱的诗派风与垂老时对人性理解的融合,和他的所有信一样字斟句酌。无法窥见他内心的深处,因为他用高超的手法将其隐藏,除了开篇的引用,更多时间大概是在用对爱情的追逐来掩盖自我,当然也可能相反,即以完善自我来追求爱情,时限五十一年,在他的故事里书写了人间爱情百态,无论你的爱情观如何,都能够对号入座,做为读者之一,却如费尔明娜?达萨一般反复阅读,最终却想将其付诸于明火中,合上书内心充满不甘,可又想到爱情也颇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自己的爱情观反而更加巩固。

爱情的重点不在于那个人,而在于一个对的时间点;不在于自身有多么成熟,而在于双方是否很有默契的感同身受。我爱那个存在于我脑海中的她,但她已漂洋过海到达彼岸,我在爱情之海中游荡,全力奔赴远方的灯塔,在到达终点的一刻,她不在自我闪耀,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没有回忆,没有遗憾,剖开一切,留下的唯有“陪伴”。

上一篇:未来二期参观刘庄心得下一篇: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