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金砖文化

2024-07-05

御窑金砖文化(共2篇)

御窑金砖文化 篇1

关键词:金砖国家,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就业

一、金砖国家①文化产业都在经历着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转变

(一)金砖国家服务业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5年《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数据显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于1990年、1995年、1999年和1965年超过50%,并保持上升势头。2014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1.0%、60.0%、53.0%、48.2%和68.0%。

(二)居民消费升级使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看,各国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主要受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当居民生活水平开始脱离温饱,即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左右时,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强;当居民生活水平达到比较富裕程度时,即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到30%左右时,对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明显扩大并在消费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美国在收入增加和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的过程中,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则持续较快上升。1970—1993年,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4.3倍,而同期娱乐消费支出增长6.7倍,支出占比也从3.7%提升到5.4%。目前美国娱乐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已超过5.5%,位列食品、住房、交通类支出之后,是第4大消费支出项目。可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

一段时期来,金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显著降低:巴西的恩格尔系数从1967年的51.6%降至2009年的24.1%;俄罗斯由2000年的33.2%降至2013年的27.7%;印度城市居民从2000年的48.1%降至2012年的42.6%;中国城镇居民从2000年的39.4%降至2012年的36.2%;南非则从2000年的28.4%降至2013年的24.9%。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金砖各国居民的文化娱乐开支逐步增加,成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除食品、交通、住房之外最为重要的支出项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除中国和巴西没有相关数据外,俄罗斯文化及娱乐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7.1%升至2013年的7.2%;印度从2004年的1.3%升至2009年的1.5%;南非从2000年的3.5%升至2013年的4.4%。

二、金砖国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成绩不凡,但表现各异

近年来,金砖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持续扩大。不过,金砖各国文化产业的实力与发展势头却表现不一。其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及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国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规模、贸易总额、增加值总量,还是总体发展势头,都在金砖国家中独占鳌头;印度文化产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在5国中首屈一指,其文化产品出口增速也在金砖国家中名列前茅;巴西与俄罗斯的文化服务贸易规模及增长速度位居金砖国家前列;南非整体表现较弱,多数指标均居金砖国家后列。

(一)金砖国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快、动力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速。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或部分金砖国家统计机构估算①,2000—2013年,金砖国家整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高于同期GDP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增速最快,年均增长18.4%,高于同期GDP增速8.4个百分点;南非最慢,年均增长3.4%,略高于同期GDP增速0.1个百分点;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分别增长3.8%、5.0%和7.9%,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0.6个和0.7个百分点。

据普华永道(PWC)测算,2014年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娱乐和传媒业市场规模继续扩大,营业额分别为1549亿美元、555亿美元、330亿美元、323亿美元和144亿美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2.7%、15.1%、15.0%、11.0%和10.8%;营业额占世界市场的比重分别为8.2%、2.9%、1.7%、1.6%和0.8%,比2013年分别扩大7.2个、2.5个、1.5个、1.4个和0.7个百分点;分别位居世界第3位、7位、13位、14位和22位,除中国和俄罗斯位次与2013年持平外,巴西和印度均提升2位,南非则提升3位。

(二)文化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0%。其中,中国最高,达6.4%;印度最低,仅为1.1%;俄罗斯、南非和巴西分别为6.0%、4.1%和2.5%。联合国贸发会议2015年初预测,2014—2016年,金砖国家整体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升至5%~6%。

金砖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且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高。2013年,印度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在金砖国家中最高,高达14.0%;南非最低,为4.1%;巴西、俄罗斯和中国依次为8.5%、7.3%和6.5%。据普华永道(PWC)估计,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工资水平平均高出44.0%左右。

(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大幅增长

1. 金砖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不断扩大。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2年,金砖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168亿美元,是2003年的43倍,年均增长17.5%。其中,文化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1799亿美元和369亿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4.0倍和5.7倍,年均分别增长16.8%和21.3%。

分国别看,中国出口的规模最大,2012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接近1512亿美元,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依次为259亿美元、16亿美元、9亿美元和4亿美元;印度的增速最快,2012年的出口额是2003年的5.9倍,2012年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文化产品出口额分别是2003年的4.0倍、1.9倍、1.2倍和1.0倍。

2003—2012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文化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长率都超过20%,分别达28.3%、21.6%、28.3%和21.8%,增速最慢的南非也维持了12.8%的两位数快速增长。

2012年,中国和印度文化产品实现顺差,分别为142亿美元和169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则均为逆差,分别为23亿美元、69亿美元和17亿美元。

2. 金砖国家文化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各国均实现顺差。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金砖国家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473亿美元,是2003年的5.3倍,年均增长20.3%。文化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58亿美元和215亿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5.6倍和5.0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1.0%和19.6%。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0.0%、10.0%、4.7%、25.5%和10.0%。

与文化产品贸易相比,金砖国家文化服务贸易具有显著特点。一是金砖国家文化产品贸易既有顺差也有逆差,但文化服务均为顺差。2012年,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分别实现文化服务贸易顺差26亿美元、11亿美元、3亿美元、2亿美元和1亿美元。二是巴西、俄罗斯和南非文化服务出口额明显大于其文化产品出口额,而中国和印度文化产品出口额明显大于文化服务出口额。

3. 金砖国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强弱迥异。

国际上,评价一国文化产品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从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①、贸易竞争力指数②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③判断。

从表1可见,中国、印度文化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强,但文化服务相对较弱;巴西、俄罗斯则反之;南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竞争力均最弱。

在文化产品竞争力方面,中国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产品出口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印度表现也非常突出。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2012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1.91%、5.46%、0.34%、0.19%和0.08%;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达到0.83%、0.49%、-0.68%、-0.55%和-0.70%;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2.89%、3.41%、0.12%、0.15%和0.14%。在金砖国家中,除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略低于印度但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外,中国其他两项指标均大大高于其他金砖国家;放眼全球,中国3项指标高于世界文化产业第一强国美国以及后起之秀韩国。

在文化服务竞争力方面,金砖国家中巴西最为突出,中国、俄罗斯紧随其后。2012年,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文化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91%、6.26%、3.35%、0.91%和0.08%;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53%、-0.21%、-0.26%、-0.79%和-0.89%;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7.74%、1.29%、2.40%、0.21%和0.23%。金砖国家中,巴西3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国家;放眼全球,巴西文化服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于美国但高于韩国,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美国和韩国。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并经作者计算。

三、金砖国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发展速度仍慢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金砖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其GDP增速。不过,就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相比较的相对速度而言,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OECD)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2013年,OECD成员国整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的2倍,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的4倍;而同期,金砖国家整体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8.5%,仅比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0.7个百分点,比其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2.5个百分点。其中,巴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8%,分别比其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1.5个和0.6个百分点;俄罗斯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5.0%,比制造业增速快0.3个百分点,但比服务业增速慢0.1个百分点;印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7.9%,比制造业增速快0.2个百分点,但比服务业增速低0.9个百分点;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4%,比制造业①快7.8个百分点,比服务业亦快7.8个百分点;南非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4%,均远低于服务业8.1%的增速和制造业7.7%的增速。

(二)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偏低

世界知识产权数据显示,2013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6.0%、1.1%、6.4%和4.1%。占比不仅低于美国的11.3%和韩国的9.9%,且仅中国和俄罗斯超过5.3%的世界平均水平。

(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整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劳动生产率偏低

世界知识产权数据显示,2013年,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4.0%、8.5%、7.3%和6.5%,均超过5.3%的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印度和巴西的占比超过美国8.4%的水平,俄罗斯和中国超过韩国6.2%的水平。南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最低,只有4.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相比较,可以比较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如表2所示,2013年,金砖国家中,仅南非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略高于全行业劳动生产率,中国接近于全行业水平,俄罗斯落后于全行业水平,印度和巴西差距尤为显著;而韩国和美国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其全行业劳动生产率高35.3%和58.7%。

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少

2009年,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额占据世界文化产品出口总额还在一半以上。2010年这一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额占比超过发达国家,且赶超势头迅猛。2012年,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额已分别占到世界出口总额的57.6%和0.8%,比2011年上升5.6个和0.1个百分点。其中,金砖国家整体占比达38.0%,比2011年扩大6.6个百分点。不过,在金砖国家出口的文化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占比较低。根据欧盟最新的一项研究,在当前中国、巴西和印度出口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中,知识产权为他国所拥有的与为自己所拥有的产品之比分别高达6:1、7:1和7:1,这意味着在中国、巴西和印度所有出口的文化产品中,分别有70%、80%和80%以上的知识产权为他国所有,这些文化产品不是中国、巴西和印度自己创造的,而仅仅是这些国家制造的。

(五)知识产权的收益相对较低

目前,在测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时,国际上普遍使用世界银行推出的“征收知识产权的收入”②这一指标。该指标可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的知识产权的数量与价值、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③以及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潜力;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

从收入情况看,金砖国家远远落后于美国、韩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征收知识产权的收入为1326.5亿美元,韩国为51.5亿美元,而金砖国家中业绩最突出的中国也仅为8.9亿美元①,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则仅为3.8亿美元、6.7亿美元、6.6亿美元和1.2亿美元。

(六)小型企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世界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中,文化企业基本以中小型为主。这些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作为朝阳产业,效率和效益较好。据普华永道估算,在美国、欧盟、加拿大文化企业中,中小型企业②数占比分别为56.6%、58.9%和90.0%;营业额占比分别为58.1%、70.6%和81.2%。南非、巴西、印度和俄罗斯③中小型文化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55.0%、46.1%、43.4%和17.5%,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营业额占比分别为48.5%、44.1%、39.3%和12.7%,同样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四、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一)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 发展空间很大。

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特别是巴西、印度和南非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金砖各国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意才能,在不同领域均有自己突出的优势,尚未将文化产业的潜力和效益全部开发出来,文化产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优势。

中国、印度和南非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的支柱性产业;巴西和俄罗斯政府也不断加强对本国文化产业的扶持。金砖各国政府通过增加文化产业投入、设立相关机构、文化立法、制定保障扶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

(二)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 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不力,盗版现象较为普遍。

除南非外,其他金砖国家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总体不力,盗版现象较为普遍,阻碍了这些国家电影制作、音乐和娱乐软件等市场的发展。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巴西、南非、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人均版税年收款额分别为1.10欧元、0.70欧元、0.59欧元、0.01欧元和0.01欧元,均低于世界人均1.8欧元的水平,与丹麦25.1欧元、英国9.7欧元和韩国2.8欧元相比,差距更大。

2. 难以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欧美和日韩的电影产业、流行音乐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动漫产业与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都取得巨大成功,尤其对输入国青少年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文化产业消费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群体,对于文化产品有严重的“进口偏好”,将“进口”产品等同于“优质”产品,严重阻碍金砖国家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俄罗斯绝大部分文化产品是从国外购买的,电视娱乐节目或连续剧的主要创意购自国外,再按国内现实情况进行改编,2014年中国放映国产片308部,产生票房占总票房的54.51%,而进口片虽然只有80部,却占据票房总额的45.49%,盈利能力和效率远远高于国产电影;巴西的电影市场也长期被好莱坞垄断,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巴西正面临美国电影对电视业的巨大冲击。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364亿美元,在其海外收入来源的前20个国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分别以48亿美元、17亿美元、12亿美元和8亿美元,位居第1位、5位、8位和11位。

3. 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金砖国家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多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比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原创的贡献率只占2.5%左右,发达国家总体在70%以上。二是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欠缺。在全球文化传播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是金砖国家文化产业走向国际的根本保证,而金砖国家企业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西欧与日本。如,我国的大型文化企业多数是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相当一批单位还处在转制过程中,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和经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制不完善,营销手段落后,且高端文化产业的经营和管理人才也很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俄罗斯的一些企业仍在沿袭从前的管理模式,业务往来过于随意,使俄罗斯企业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许多公司的声誉受到损害。三是文化产品总体层次不高。目前,金砖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多数于处于低层次的初级阶段,旅游、教育、培训和体育产业等传统延伸产业相对成熟,但在动漫、绘画、音乐、视听、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创意设计等高层次文化产业方向上延伸不够,在技术层面上和欧美差距较大。

4. 受到发达国家歧视性政策的制约。

目前各类国际性贸易、投资规则及制度中,绝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文化产业走向国际会遭遇市场、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各种各样的壁垒。一是歧视性税收。目前,很多文化产品进口国对于影视作品拷贝、报刊杂志等都征收进口关税。二是非关税壁垒。很多国家对境外音像制品、出版物实行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制,配额以内凭证进口,超过配额禁止进口或缴纳较高的税款和罚金。三是直接数量限制。这在影视作品播放时长上经常被使用,如加拿大规定私人电视台全天播放电视节目中进口文化节目不得超过40%。四是服务壁垒。对进口作品的翻译、配音等做出本土化的规定,不仅提高了进口作品的播放成本,还延迟了首播时间。五是严格的审批制度。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文化产业外来投资审批制度,包括对外国文化企业的资金、人员、活动范围的限制等。

此外,西方主流媒体和意识形态对金砖国家,如中国与俄罗斯抱有各种疑虑甚至敌意的眼光,中国与俄罗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面临更多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5. 专业人才不足。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缺乏已成为金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购买进口产品比投资国内教育、人力资源和发展生产更加容易和便宜,俄罗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缺少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导致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印度缺少提供正式的电影和创意技术培训教育的学院,在这个行业的基层,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通过自我训练获得技能的,缺少接受过正规教育培训的技术人员;中国大量的文化产业人才还集中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部门和国有企业,行业、区域的分割严重,未能有效发挥专业人员的潜能。

6. 政府投资力度小。

御窑金砖文化的初探 篇2

金砖名称的由来

金砖名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说法:一是,金砖由苏州府所造,运送至京城,所以称为“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二是,金砖烧成后,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宛如金子一般,故名“金砖”。三是,在明朝的时候,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极为昂贵,民间唤其为“金砖”。据史料记载,明代烧造的砖,称为“方砖”。万历以后,多加“细料”二字,故又名“细料方砖”。清初烧造的砖,顺治时沿称“细料方砖”。顺治以后,才逐渐称为“金砖”。康熙时,称为“细料方砖”。嘉庆时,称为“见方金砖”。此后,多称为“金砖”。

“金砖”这一名称,可能起源于唐代南蛮骠国“王居以金为甓,厨复银瓦”的说法。这里的“金”并非金属,而指“琉璃”,即所谓“琉璃为甓”;而“甓”就是“砖”,但并非铺地砖,而是屋顶所用,即沈括所谓盖屋“上以方砖甓之,然后布瓦”。“方砖”的名称,在史料中最早见于宋朝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卷十五》所载:“铺砌殿堂等地面砖之制,用方砖。”明嘉靖时,称为“大砖”,如《世宗实录·卷一四三》所载:“苏州等五府成造‘大砖,又称为‘方砖。”万历编纂的《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记载:“嘉靖年间苏州窑烧造‘方砖”。万历时所编纂的《大明会典》中,多称之为“细料方砖”,这与万历朝遗存的方砖款式一致。明代刘若愚沿用此说,称为皇极殿“金砖玉瓦在殿额两旁”。如今所称的金砖,专指苏州窑为皇家建筑烧造的铺地方砖,最早见于万历本《工部厂库须知·卷三》与《熹宗实录·卷五》,但是迄今并未发现明代方砖在款识中使用“金砖”的名称。直至清初,《明清档案(未):顺治十四年正月江宁巡抚张中元揭帖》中所载顺治御旨中有“金砖”之名,康熙本《钦定大清会典·卷一百三十二》所载,顺治年间重建乾清等宫需用“金砖”,然并未发现顺治朝烧造的方砖在款式中使用“金砖”的名称。

金砖烧造的源流

在苏州府众多烧造的窑址中,尤以陆墓御窑最为著名。陆墓御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墓镇以西的御窑村,相传因为南京和北京皇宫烧制优质御用方砖,而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称赞并赐名“御窑”。陆慕原名陆墓,镇长3里,位于苏州齐门外6里路,因唐代宰相陆贽墓葬于此地而得镇名,是苏州城北的一个古镇。1989年,陆墓镇更名为陆慕镇。陆墓御窑村约一平方公里,紧靠古镇,距相城区区政府所在地2公里,西南距苏州城区平门3公里,西邻虎丘、北接蠡口,东衔元和塘。地貌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一般为黄色粘质土壤。这种土壤的特殊性,是制作优质金砖的上等原料。陆慕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益,年降水量约1300毫米,无霜期300多天。这种气候非常适合金砖砖坯的成形。陆墓御窑所烧造的金砖,已成为明清历代帝王所倚重的皇家御用专利品,也是后代修缮宫殿皇陵和其他古建筑物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陆墓所烧造的金砖,承载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是值得珍视和保护的濒危物品。

御窑所烧制的金砖,为陆墓地区的传统“四宝”之一。御窑村烧制金砖,肇始于明代,据称:“自明永乐中(公元1413年),始选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二寸,径一尺七寸,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当时,陆墓的御窑业已然发达,被苏州府遴选为烧制金砖的主要场所。此后为明朝历代皇帝烧制了大批优质金砖。嘉靖时,御窑营建尤繁,“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作七陵,造内殿,醮坛。”,“是时,营建最繁,近京及苏州皆有砖厂。”御窑村是苏州烧制金砖的重要产地,所以保护御窑村古窑及遗址,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对研究金砖制作工艺和建筑构件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北京的紫禁城,特派官员至陆墓监制金砖。因御窑村土质优良,做工考究,烧制有方,所产金砖特别细腻坚硬,“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被永乐皇帝赐封为“御窑”。明正德年间宰相王鏊所主修的《姑苏志·窑作》中记载:“出齐门陆墓坚细异他处,工部兴作多于此烧造。”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张问之在苏州三年多,亲自督造五万块金砖,多产自陆墓御窑村。

金砖烧造的工艺

金砖的烧制方法独特,工艺极为复杂,从选土练泥、踏熟泥团、制坯晾干、装窑点火、文火熏烤、熄火窨水,到出窑磨光,往往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明代金砖的烧造流程,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张向之的《造砖图说》中均有周详记载,大致分为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入窑烧制等六道。清乾隆年间江苏巡抚、金砖督造官的记载,则说从出土到出窑需两年。

经过长期的改良,金砖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六步:

第一步是取土。取土之前先要选土,首先要选好土质,金砖所使用的土料,采用的是阳澄湖湖底沉积多年的泥土,“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选好土之后,还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才能完成,耗时将长达8个月之久。

第二步是制坯。把备好的泥土,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模式制作砖坯。要将泥“填满木框,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砖坯制成后须置于室内通风处晾干,约经60天入窑烧制。按《天工开物》所载,制坯时,首先要“吸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此法叫炼泥。然后将炼熟的泥块垒放几时,再“填满木框之中”,并以“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碾转然而坚固之”,以上为装模制坯。待泥坯入地窖阴干之际,要在每块砖坯的小面砸盖印记,印款的内容,分别是成造年代、砖料尺寸、督造官和监造官所在州府及姓名、窑户所在地名保甲及姓名等。

第三步是烧制。烧金砖须用大窑,每窑只有窑中央可装100块左右金砖坯,四周得用杂砖坯围护,以防窨水时水滴直接滴到金砖上,产生白色斑点。烧窑时,用火也十分考究,火温要求逐渐升高,先用糠草熏一月,而后用片柴烧一月,再用棵柴烧一月,最后还要用松枝柴烧四十天,共需一百三十日,方可“窨水出窑”。所谓窨水,指的是一窑砖烧好后,必须往窑里浇水降温。这些浇向窑里的水,得由窑工们沿着窑墩外那条又陡又高的砖梯挑到窑顶,再从窑顶浇入窑中。

第四步是出窑。在出窑前,虽然已往窑中浇水降温了四五天,但窑中温度仍然很高,长时间烧制过的“金砖”更是炙热难当。金砖出窑要经过精心选择,将其缺楞残角、颜色不正及声响有异的剔除,将精品逐块以草袋包裹草绳捆绑后装船运京。

第五步是打磨。刚从窑里搬出来的金砖,还只能算是璞一样的半成品,要让它成为光彩照人的玉,还得花一番心血进行细致地打磨。“金砖”打磨是运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在一个圆形的水槽里进行,一边磨,一边冲水,不仅要让金砖表面变得平滑,还要让它使用时间越长,反而越加光亮,甚至可以当镜子用。

第六步是泡油。打磨之后的金砖,要一块块地浸泡在桐油里。桐油不仅能使金砖光泽鲜亮,还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至此,从泥土到金砖的全部工序才算大功告成。

烧造金砖属钦工物料,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只有颜色纯青、声音响亮、端正完满的,才算合格。

金砖用途与使用范围

金砖的使用场合,并未见有明文规定。作为皇家专用的钦工物料,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来看,主要使用于宫殿、坛庙、陵寝等三种皇家建筑宫殿是金砖最重要的使用场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细料方砖,以甃正殿者。”依据史料记载,除三大殿外,乾清、坤宁二宫均使用金砖(《神宗实录》卷二九六)。清代乾清宫(康熙本《钦定大清会典》卷一百三十二)、明代皇家坛庙所甃之砖实际上多为琉璃砖,甚至到清初顺治年间依然如此。例如,圜丘“坛面砖块,奉谕改用金砖,以期经久”;朝日坛“面甃金砖,旧制用青色琉璃”,夕月坛“面甃金砖,旧制用白色琉璃”;祈谷殿、大饗殿外三成台面,屡经修补,砖色不一,改用金砖墁砌,“既堪经久,于体制亦为宜称”。现存明清档案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坛宇工程请用金砖的记载。

上一篇:有排比句的段落摘抄下一篇:包水饺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