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的教学设计

2024-06-02

那树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那树的教学设计 篇1

那树

主备人:王世媛 审核人:张少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那树”的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让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感受平淡言辞背后涌动的激情。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它让你想起哪些跟树有关的诗句。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⑤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师小结:看来,树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了几多的诗情画意

2.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树,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出示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等的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

师小结:看来,树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与树息息相关。

3.师过渡:可是有这样一棵树,因为种种原因,立在了马路的中央,因为它甚至还出了人命,这棵树该如何处置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近那棵树,去关注一下那棵树的命运。

二、交代学习目标

1.把握“那树”的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品析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感受平淡言辞背后涌动的激情。3.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以下词语,指读、齐读)佝偻(ɡōu lóu)

倒坍(tān)

踝(huái)骨

引颈受戮(lù)

虬(qiú)须

荫庇(yìn bì)

呻吟(yín)

周道如砥(dǐ)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示例)一棵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请据此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依据。(提示:根据决定树的命运的关键性的事件——树与现代文明产生了矛盾冲突,树不再有用;树身上出了生命。)

四、探究“那树”

1.请速读课文思考:那是一棵___________的大树。

(请结合具体语句,依次从环境、外形、作用、品格、命运等方面加以概括。)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学生交流。交流时,可引导学生交流完一个方面再交流另一个方面,尽量交流到以下方面:

①环境:抓住几个“立在那里”,明确:那是一棵立在泥泞小径、稀疏的老式平房房旁的古老的大树,它目睹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俨然一位老迈的老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人。

②外形:结合第二段及第三段的1、2句,明确:那是一棵坚固稳定、有点佝偻、露出老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的神奇的大树。

(可引导学生分析比喻的修辞,结合图片,感受老树顽强的生命力)

③作用:抓住第二段的第三句及4、5段课文,明确:那是一棵让鸟儿欢唱,为人类荫庇土地、遮蔽阳光、增添诗意,给人以心灵慰藉的对人类功德无量的大树,是人类的庇护神。

④品格:可抓住表现树对人类的贡献的句子,表现树的生命准则的句子——“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所以那树„„仰望上帝”等句子,明确:那是一棵善良、有爱心、胸怀豁达、能忍辱负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大树。

4、学生找全这几方面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个小结:对于这样一棵古老而又年轻,对人类功德无量的树,又有着众多可贵品格的树,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写的?

(交流明确:赞美、敬重)

5、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读读,体会一下作者的这种感情,并用恰当的语气表达出来。(提示:不必太强烈奔放,但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6、师:对树,人们常怀敬仰、赞美之情,请大家欣赏一下歌曲《好大一棵树》,感受一下这种情怀。(播放音乐)

7、过渡:就是这样一棵曾为人敬重、赞美的树,却有着怎样不幸的遭遇呢?引导学生交流:

⑤命运:学生答出“那是一棵因阻碍交通,造成交通事故而被人类处死的大树”即可肯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杀戮之惨的句子,赏析一下,明确:作者用拟人手法,调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多媒体出示重要语段,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8、面对人类的斧镐,大自然的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自然的脆弱?引导学生读第六段的第一句,赏析后明确:过度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的失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

9、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那倒下的仅是一棵树吗?随之消失的还有什么? 学生自由谈,教师可适时多媒体出示:(1)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

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分钟有21万平方米森林消失,每分钟有11万平方米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

(2)网上有一个消息,它说的是大城市,从郊区往城区每十公里少一个物种,就是苍蝇、蚊子、蛐蛐、蝈蝈、千足虫等等。我带女儿在长安街散步的时候,想起我小时候玩游戏的乐趣。当时那个建筑工地,有一个巨大的石头在一个坑里,我跟女儿说:“你看好,现在爸爸要搬这个石头,你会看到里面有好多虫子在爬。”然后女儿非常兴奋在那儿看,可是把石头搬开,什么都没有,连蚂蚁都没有,现在城市已经这个样子。

(3)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4)北京原来有周长几十公里的内外城墙,这是我们的祖宗留下的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惜的是,也是为“交通”考虑,有700年历史的城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野蛮的拆除了,目前仅存南侧东端五百米与西端数十米残迹。(出示图片)被野蛮拆除的,还有47座巍峨壮丽的城楼中的4 4座。

(5)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

交流明确:消失的是美好的生态环境,根深叶茂的传统文化、古老文明,是人性的真善美之根。

10、读11段中的句子,师:强光下那巨大的阴影,不正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吗?(多媒体出示)人们在城市中挤走了最古老也最长久的最后一簇绿阴,那依靠生命之绿才得繁衍的性灵,离灾难还远吗?所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棵树呢?引导明确:那是一棵立在每个人心中的发人深思的警世的常青之树。

五、改判“那树”

1、现在你就是当权者,你将如何处置“那树”?

2、学生自由谈

3、交流明确:既要改造自然,推进文明的进程;又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出示作者观点: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点明托物言志的写法,明确作品主题。

5、出示关于作者散文的评价:

王鼎钧的散文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他的文章揭露社会种种流弊,引发深沉思考。他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作家,是人生、社会的冷静思考者。文章富有思辨性、哲理性、审美性,有着作家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领悟。

建议大家课下读一读。

六、课堂小结: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那树”的形象,唤醒人类对“那树”的情感,引发人类对“那树”的思考,发人深省。希望“那树”永远立在我们心中,立在每一个世人心中。

七、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以树的口吻向人类说说心里话。2.再读几篇王鼎钧的散文,进一步感受其语言风格。

那树的教学设计 篇2

通过对现有各种智能化教学系统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要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关键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网络课程的知识表示模型设计二是获取用户兴趣的用户模型设计,典型的智能化教学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用户模型:描述用户的个性特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学习风格、学生兴趣、认知水平(背景知识、知识熟练程度、认知能力);学习行为记录了用户的学习历史过程(如访问哪些资源、学习时间、访问次数等),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学习历史过程更新用户模型。

课程知识库:智能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个性化知识推荐的关键。知识表示模型决定了知识库的架构。知识表示模型能够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与科学的教学策略相结合,能够满足个性化知识推荐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知识表示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策略的整合,它的实质是知识的符号化,主要是为了便于计算机对知识进行存储和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技术有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语义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等。课程知识库[3]包含与知识点对应的教学素材、试题、辅助学习资料等,它包含知识点属性和知识点链接两个部分,是知识表示的基础,反映了知识库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过滤推荐算法:在用户模型、课程知识库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及个性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适应性地向用户推荐最佳学习活动序列和学习资源。

呈现模型:该模型的主要工作是将个性化推荐结果返还给用户,个性化推荐结果可以以各种方式返还给用户,如信函、电子邮件、网络电子公告栏等。

1 知识表示模型设计

网络课程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做是一棵倒立的知识树,课程相当于根,每一章和每一节构成树的茎,知识点是树的叶。课程的章节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课程的知识点也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前驱、后继关系描述这种联系,并通过关联度反映知识点之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每一个课件或者每一个专题讲解资料都对应一个或者若干个知识点。基于此种思路,该文设计的知识表示模型如图3所示,它也是下文进行个性化知识推荐的基础和依据。

1.1 知识与知识点

知识点:是指不能再分的完整、独立的基本知识单位,如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等。

单元知识:由内容相关度较高的知识点整合而成,如教材中的每一节知识,就是由若干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而成。

章知识:由若干相关的单元知识整合而成,是比较完整的教学知识的表达。

课程知识:由若干篇章知识整合而成,其特点是知识体系相对系统、完整、独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深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或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高等数学课程、网络设计课程等。

为了方便用户学习,知识点划分的基本作法是教科书的一章可以化为一个大的知识点,其中一节的内容又可细划为较小的知识点,一节中的定义、定理等还可以划分为更小的知识点。从这种知识组织的角度来讲,将知识点分为基本知识点和整合知识点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基本知识点为领域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单元,对教学而言基本知识点在内容上具有不可划分性。而整合知识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组成整合知识点的知识点可以是基本知识点,也可以是若干整合知识点的整合[3]。

知识点是教学组织的知识单位,就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而言,见下图,知识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实例、某个操作,某个实现模式等,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的整合或一个知识点的分解。

1.2 知识表示模型的设计[4]

该文的知识表示模型特点是通过层次关系描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为此定义了两种关系:前驱关系和后继关系。

(1)前驱关系:例如,知识点“进程”与“线程”之间的关系。知识点“线程”的学习依赖于知识点“进程”的学习,则知识点“进程”是知识点“线程”的前驱。前驱关系具有传递性,如果A是B的前驱,B是C的前驱,则A是C的前驱。

(2)后继关系:例如,“线程”与“处理器调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完知识点“线程”后学习的知识点为“处理器调度”,则“线程”与“处理器调度”构成后继关系。“处理器调度”是“线程”的后继。后继关系与前驱关系是互逆的。后继关系也具有传递性。

课程的知识表示模型可通过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图描述。下图是《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知识层次关系图,图中由若干结点与知识点组成,每一个结点表示一个知识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连线上的值代表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是反映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参数,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由这种层次关系图描述,不过,如何科学的确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直接影响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表述与构建,显然不可以随心所欲地主观确定。我们的作法是:由若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先提出各自的预案,对知识点间的关联度先给出参考值,然后通过求取平均值来确定。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一个前驱知识点多个后继知识点,例如:对于知识点“进程”,它有一个前驱知识点“进程管理”和多个后继知识点“进程的基本特征”、“进程状态及转换”、“进程描述”和“进程控制”。此外,知识点还会有如下几种情况:一个前驱知识点一个后继知识点;多个前驱知识点一个后继知识点;一个前驱知识点多个后继知识点;以及没有前驱知识点或者没有后继知识点等情况。

图3的分析思路相应的表格设计如下:

知识点描述表(编号,名称,描述,所属章节),编号为此表的主键。

知识点关系表(编号,前驱知识点编号,知识点间的关联度),编号和前驱知识点编号共同作为此表的主键,知识点编号是相对于知识点表的外键。对应的表关系如下:

表1中知识点“进程”有一个前驱知识点“进程管理”和多个后继知识点“进程的基本特征”、“进程状态及转换”、“进程描述”和“进程控制”,它们的关联度分别为0.8,0.7,0.7,0.60

2 个性化知识推荐[5]

在完成了基于网络课程的知识表示设计的基础上,实施课程知识点的个性化推荐。侧重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如表1所示)来进行知识点的推荐,考察用户过去的学习行为也即浏览访问的知识点,从而可以获取用户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向用户推荐同类的教学资源。知识树过滤推荐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对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测试,获得用户的基础水平,根据专家经验,向用户推荐符合其基础水平的章节知识点进行学习。具体思路如下:

若用户是新生,则用户基础水平的知识点范围涉及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内容,根据专家经验向学生推荐章节进行学习,如:

If认知水平值<=0.3 then学习第四章知识点

Else if认知水平值>=0.7 then学习第六章知识点

Else学习第五章知识点

若用户是老生,测试其基础水平,分析其对此章节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决定推荐下一章节的学习或前一章节的学习,如:

If认知水平值>0.5 then学习下一章节知识点

Else学习上一章节知识点

2)获得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集合。通过上步测试,确定向学员推荐当前适合的知识点,并得到这些知识点的后继知识点根据知识点关联度属性,去掉关联度小于0.5的相邻知识点。表1表示了知识点间的关联度,知识点“进程”有一个前驱知识点“进程管理”和多个后继知识点“进程的基本特征”、“进程状态及转换”、“进程描述”和“进程控制”,它们的关联度分别为0.8,0.7,0.70.60,表明这些知识点的关联度都超过0.5,即它们与知识点“进程”关系密切,是用户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如果当前访问的知识点是“进程”,则用户感兴趣的知识点集合包含这些后继知识点。

3)然后选择当前知识点相关度最高的前若干项(Top-N)作为推荐结果给当前用户。

3 实验评估设计[6]

为验证知识树过滤推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按以下方法进行实验评估设计:由多名专家通过讨论提出操作系统课程到底包含哪些基础知识点,我们的设计方案中应有30个基础知识点,并组织专家提供两套操作系统试题,每套3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都是对一个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且考核的难度相,只是考核的角度有所不同。

第一步,抽取15名用户对第一套试题进行自测,该套试题共涉及到30个知识点。测试后,根据知识点掌握熟练情况及知识点间的关联程度按知识树过滤推荐算法获取推荐集合。

第二步,组织用户按照推荐结果进行复习,用户复习完全部推荐内容后,组织用户对第二套试题进行自测,并对自测成绩和第一次自测成绩进行对比。通过统计,15名学员推荐前的平均学习成绩为38,通过知识树过滤推荐算法进行学习后的平均学习成绩则达到84,算法的有效性值得肯定。

4 结论

该文研究网络教学平台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知识推荐问题,通过知识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员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协同整合,实现目标知识的发现、定位及访问,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变革,使网络教学平台智能化。为此基于网络课程进行了知识表示模型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知识点过滤推荐算法,能够避免“冷启动”造成的对新学员无法进行知识点推荐的问题,也能够针对个体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改善用户学习效率低、学习过程盲目混乱的状况,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与教学平台“互动”起来。但该文的研究局限于网络课程,而不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研究,需要今后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德华.个性化远程教学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2).

[2]李高敏.基于协同过滤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曹伟.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中知识表示模型的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3).

[4]胡晓楠.基于知识点的学习内容个性化推荐研究[D].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

[5]Jonathan L.Herlocker,Joseph A.Konstan,Loren G.Terveen,Johh T.Riedl,Evaluatingcollaborative iltering recommender systems.ACM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4,22(1),20-21.

《那树》教学设计 篇3

一棵老树长在人们身边,立在通橱一侧,它以自然生存的默默生命之绿,向大地吐露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福泽。然而在那个“月黑风高夜”在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的巨大阴影下,“通灵”的老树完结了自己的最后悲剧。作者把那树被杀戮的过程写得“血肉模糊”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用深沉、有力度、有余味的朗读,走进“那树”的心灵,用心去聆听老树的倾听。

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3、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目标分析]

1、本课是台湾作家王鼎钧有名散文,通篇用拟人手法,笔法细腻朴实,感情沉滞凝重,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但语言生动活泼,多用比喻,需要反复多读,但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课文主旨。此目标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概括能力。

3、本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揣摩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质及其命运,整体感知课文。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分析]

1、本文教学,应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既把课文当做语文材料来学习,又把它当做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体味文中深沉的思想感情。

2、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段,谈谈那树的形象、品质、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四、学生分析

《那树》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但是他们中大多人习惯于单一的老师讲,他们听,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而当今时代是知识和信息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已不仅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是一种灾难。”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在探究中领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著。

五、教学资源与手段

1、电子白板

2、制作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六、教学实施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设计:配图画,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正如歌中所唱,树是大自然中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灵的安慰。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树倒在人们的刀斧电锯下。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就曾对一棵树的命运慨叹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那树》。

(二)预习检测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深沉的感情

2、读准下列词语的音,并弄懂带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佝偻倒坍荫庇嚼碎紊乱虬须引颈受戮星临万户周道如砥屹立

幻灯片出示佝偻(qōulóu)倒坍(dǎotān)荫庇(yīnbì)嚼碎(jiáosuì)紊乱(wěnluàn)虬须(qiúxū)引颈受戮(yǐnjǐngshòulù)

星临万户(xīnglínwànhù)周道如砥(zhōudàorúdǐ)屹立(yìlì)

倒坍:倒塌

引颈受戮:指伸长脖子等待接受别人的残杀。

星临万户:星星出现在千家万户的

顶上。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

立着。

3、学生把收集的资料介绍出来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等。主要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有《单身汉的体温》、《透视》、《钟》《王鼎钧自选集》。王鼎钧在台湾散文界享有盛誉。他的散文拥有的是豪放磅礴的阳刚之气,深沉顿挫的悲剧美和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一扫台湾传统散文那种略显颓废的气象,和余光中一起称为“台湾散文新风的革新家”。

(三)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1)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是划掉那棵树,还是留下呢,阐明你的理由分小组展开辨论。

幻灯片出示(可能有的观点)

甲生:这是一棵立在路边很久很久的老树,它以它的枝繁叶茂荫庇着四方的人们,它以“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志和生命力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然不动,它的存在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它以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陶冶人,它以根深叶茂,鸟语花香造福人。因此,老树的存在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其自身,而是代表着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老树理应受到人类加倍的呵护乙生:老树立在交道干线上,所以交道专家的看法也是有科学道理的。老树的存在,已经给交道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老树诚然已具有文化价值,但对它的保护要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实在有悖文明的要义,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它的存在确实有害无益。

丙生:现代文明的脚步谁都无权或无法阻挡,但老树也不是一定非得要划。树可移,路可改。为此从推进现代文明和保护文化艺术的“双赢”的角度考虑,交通专家不应该轻易下“杀”令,而应该通过科学测算,如果移树的代价高于改道的代价可以改道的嘛,因为通灵老树乃一天价之宝。

(2)《那树》一文所揭示的主旨是什么

讨论合作回答本文主要让学生明白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六)总结升华课后作业

(1)正如课本里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划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赶毒蛇猛兽,却制造老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面对这种现象你有些什么想法?仿写一段话发表自己的想法?

那树的练习题及答案示例 篇4

【练基础】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 )须的大头颅,刽( )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 ),切断所有的动脉( )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

答案:qiú ɡuì jǐnɡ mài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夏天的太阳下 (挺着 昂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

(2)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 (压进 碾进)灰色之下。

(3)缓缓地,路面 (洒上 染上)旭辉;缓缓地,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

答案:(1)挺着 (2)碾进 (3)染上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做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

B.“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一句以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语言精练,形象逼真,节奏感强,而又蕴含丰富。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全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解析】选C。本文由那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项的说法与本文的主旨不符。

4.课内阅读。

(湘潭中考)阅读课文1~5段,按要求回答(1)~(3)题。

(1)第2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进行简要赏析。

答:

答案:树的“佝偻”“老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树的生长年代久远;“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树冠的繁密;“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树的坚固稳定。(任选其一即可)

(2)第3段中“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一句有何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从“皮层”“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可看出描写了树的外形,再抓住“坚固”和树的外形特征理解其品质。

答案:通过对树的外形描写,表现了树历经沧桑、坚固稳定、外形粗陋。

(3)文章体现了树的什么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现了树坚定勇敢、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树的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贵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4题。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画画。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战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它开始打量这个叫作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再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一天又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作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1.填空。

这篇文章以第① 人称的口吻,按② 顺序,主要运用③ 、④ 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 (填2至4字)这件事。

【解析】本题考查角度较多,包括人称、顺序、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文章以“它”的见闻感受叙述,属于第三人称。从那天早晨,百年古树被挖出装车到城里的历程,可看出运用了时间顺序,文章对古树进城过程的记叙,对古树故乡和繁华都市的描写,可看出使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事件的概括只要点出“谁怎么样”即可,题干中已给了“一棵百年古树”,接下来要填写的内容显然是事件了,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①三 ②时间 ③记叙 ④描写 ⑤移栽进城

2.第?段中加点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联系第?段中加点词所在的句子“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结合上文,从这棵树被移栽到城里的无可奈何、伤心、失望等方面思考。

答案:表现了它无奈、绝望、伤心(失望、苦闷、憋屈)的心情。(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3.第?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画线句的认识和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哲理性语句的赏析能力。紧扣题干要求,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抓住“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从人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等方面思考。

答案:这两句话以乐观积极的情绪鼓舞我们:抱怨改变不了命运,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发光发热,因为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履行职责、做出贡献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自己现有的位置上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演绎多彩人生。

【解题指导】

此题为理解语句含意题,解答此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①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意。

②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弄清语句的主干和枝叶或分析语句的层次关系,从而把握句子的含意。

③从句子的写作方法入手。比如,有些句子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却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解析】选D。两篇文章都是散文。

二、综合运用

5.综合性学习。

学校要开展一次以“看漫画,学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并根据它下面的提示语,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要举办一次漫画展览,请你从寓意、构思等角度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推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材小用。

(2)示例:我推荐这幅漫画,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砍掉一棵大树,只是想做一双小小的筷子。警示人们要物尽所值,不要大材小用。

三、写作练笔

6.【写法借鉴】文中很多语句运用奇特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奇特的比喻成为文中的“亮点”,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运用奇特的比喻进行描写。(80字左右)

那树 教学设计 篇5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确立目的的依据】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颗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学习本文,既要把它当作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那树教学设计 篇6

阚家中学

唐玉荣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了解那树价值及其不幸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 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两组对比)

葱郁的森林——被砍伐的树木

绿色掩映的村庄——一座座水泥高楼

社会的发展,为什么最终是这样的结果?《那树》是再一次引发我们的深思的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

快速听读课文

1、扫清生字障碍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2、思考:本文给大家讲了一个人与自然的什么故事?

曾为人们提供很多价值的一棵老树最终无法躲避灭亡命运的故事

三、品味情感

1、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见。

作者的心情是难过、痛惜,伤感、悲愤的。

A如:“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两者反差很大,对比鲜明,让我们体会到绿色环境得来不易,人类却轻而易举破坏了,实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文中写了三处,表达作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等,把树当作生命来看待,而人类就没在意这些生命的存在!C、再比如“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要那树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三个“于是”,作者好像是一个局外人,在讲一件与己无关,而且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实际上作者把深沉的感情隐藏在平淡得文字里,一种痛惜愤激的情感更表达得深沉含蓄了!

2、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主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希望人们的觉醒,不能因为自己的的利益而伤害自然。

四、写法赏析

-你喜欢本文吗?它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讨论,然后小结:

1、托物寓意,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2、拟人修辞的运用。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3、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

4、语言特点,是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都很强;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用简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

5、对比描写,突出主旨。(结合课后第一题分析)

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可遭遇悲惨的命运;

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

还有一些语句,如树的缓慢延伸与人类的迅速发展的对比等。

五、问题探讨

1.传说往往并不真实,而本文却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传说,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

“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

这几处引用的话的内容,它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如对清道妇的传言,作者就抒发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2.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

这也是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很难料定事情的真假。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

一、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

二、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

五、课外扩展

1、老树的命运是否就是我们自然界万物最终的命运呢? 你结合身边一些例子说说

反面例子的,人类捕杀动物的镜头。

正面例子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情感体验

让学生关注现实,并能对其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棵树?学生可能谈——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等

由大家的美好设想,推而广之,人与自然之间其它很多方面关系应怎样正确处理?

六、作业

那树的教学设计 篇7

决策树方法是一种以数据挖掘为核心技术的算法,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从整合的数据中找出潜在的、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它经常性地被常用于数据预测的模型中。决策树是利用最大信息量建 立一个完整的节点,再取不同的分枝, 依次建立不同的节点,决策树的算法是著名的Quinlan所提出的ID3方法,目前被改进为C4. 5。C4. 5算法是将信息的增益率分化为分枝中的一个属性来进行选择的,这种天算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处理的连续性。

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选择题和判断题,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却不能测试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的综合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在学生参加一级考试的基础上, 增加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以及小测试等考核。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学中的质量评价需要采用新型的决策树来进行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升级。

二、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 量评价体系的理念

1.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首先,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设定上,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数量和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其次,在对教师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既要对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水平进行评价。

2. 注重教师的成长

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重点要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例如: 要对教师确定的教学范围和深度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合适; 要认真评价教师所选的教学媒体,判断是否与实际教学内容和具体对象相契合。评价的过程要能积极帮助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并努力满足其发展需要为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审查或者鉴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以学评教,教学结合

以学评教是要积极地参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呈现的真实状态,从而对课堂实际教与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体状态可以分为情绪状态和注意状态以及参与、交 往状态,还有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等。其中,情绪状态集中表现出学生对学科保持兴趣的时间长短,以及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的具体能力; 注意状态则表现出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关注程度, 以及回答的针对性; 投入思考的程度和发表个人看法并主动操作方面是参与状态的表现; 交往状态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并共同解决相应问题的状态; 思维状态则体现出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培养,以及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生成状态则表现出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实际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加强程度等。

三、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 量评价中决策树的应用研究

1. 确定挖掘对象

准确全面可靠的目标数据源是决策分析的前提。在进行试验性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学生的相关学习及生活的数据信息、教师的授课基本信息 等获取了本校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与学的基本信息,试图依据学生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表现的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管理学生,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

2. 数据准备

主要数据源是学生教学评价系统的基本信息、教务处系统以及学生管理处系统中的基本信息、教师的评价系统等中总结整理需要的数据,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全面性,实现教学价值的基本保证,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是一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因此,针对教学性质的分析必须实现一个评价系统的完成数据分析,决策树的数据准备就是利用教学信息中的全面化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价。

3. 决策树的应用

决策树的应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数据预处理、决策树模型、决策树剪枝,在数据挖掘的前期工作中比较基础和重要的部分是数据收集,前期收集数据信息都是关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资料,其中有作业、测验、上课情况、期末考试等情况。这样的信息收集可直接体现学生是否在认真地对待运程教学, 可直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给予学生帮助。Web交互环境是数据收集的主要方式,从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TCP/IP网络层都可挖掘数据。本文中所涉及的数据挖掘都是从服务器上的Web得到的,其中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以及访问页面都在数据挖掘的范围内。学习者的信息可以通过在线调查表的方式收集。当服务器接受到用户的 登录请求后,问卷调查也开始了,使用教学平台的学生都会接受在线调查。包括是否有记笔记的习惯、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都是调 查的主要内容。之后后台服务器可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后台服务器也会因点击提交页面那一刻开始自动接受调查结果。在决策树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教学的分析情况,对于学生、教师的信息都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在决策树剪枝的过程中要实现数据的合理保留价值, 整个的剪枝要根据数据优化的基本原理,保证数据的研究完整性。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要从一个完整的完全生长的决策树中得到科学的、真实的数据,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剪枝,剪枝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常用的是前剪或者是后剪,在针对教学质量评价采取的是后剪,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常规原则,从中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价值,保证教学的先进性。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教学的评价系统,目前决策树之一方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十分的成熟,因此在评价方式确定下,选择预测性数据的挖掘分析需要实现教学数据的真实性,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的整理剪枝,确定最终的价值数据,为数据的分析、教学质量评价的结论做最后的准备,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升级。计算机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针对教学的实质性分析,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数据整合以及分析,保证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摘要:对于计算机教学中的质量评价需要采用新型的决策树来进行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升级。决策树方法是一种以数据挖掘为核心技术的算法,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整合的数据中找出潜在的、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就针对高职院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决策树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

那巷,那河,那庙,那树 篇8

在绍兴市上虞区,有一个秀丽的皂李湖,在湖的西侧有一个叫禄泽村的村庄,这是我的家乡。离家已经20余载,每次探望父母也总是匆匆,不知何时,田园变成了马路和厂房,建起了集市,村里也住进了许多外来务工者,对我这个游子来说,家乡变得越来越陌生。清明节过后的一天,我循着记忆,走遍全村,寻找正在消逝的乡村痕迹。

撑着雨伞,冒着春雨,从一条条小弄堂穿过,遇到熟悉和更多不熟悉的村里人,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那些故事也一一被唤醒,空荡荡的房子,冷清清的雨巷仿佛有了生命。

时间好像被压缩了。满地跑的鸡鸭仿佛还是记忆中小时候的样子,可探出门口的脸早已不是当初的人。走过一个叫“胡忠堂前”的地方,那是小时候一帮伙伴飞纸牌、打玻璃弹等玩耍的空间,无论晴雨。

一条古老而狭窄的弄堂,曾经是去村里的必经之路。记得有一年,积雪在弄堂堆了几尺深,我们踩着自制的高跷从这儿开始“跋涉”,不用担心摔倒,两边的墙是最好的扶手。

村中一处被称为“三大街”的开阔地,周边有一间老房子开过供销社时代的小店。在这个小店,小时候的我们来打过酱油,买过什锦菜和酱瓜,买过百雀羚,买过一分钱好几根的牛皮筋,等等。这里还保留了几间完整的老房子。这样的房子,在整个村子也不多见了。

一口井已经有年头了,井沿已经塌落,但井水依然清澈见底。以前是周围的几十户人家共用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到冬天井口就往外冒热气,会有很多人在此捣衣、打水,井边热闹得很。而如今,井也老去了。

年轻人大多住到了村外围新建的“洋房”中,村中心的老房子则大多由老人守着,而这些老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破败、消失了。

横贯村庄东西的小河,不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儿,但最后汇向皂李湖,还连着曹娥江。没有自来水的年月,村里的生活用水主要靠这条河。

取水的人一定会早起,担着水桶到上流的埠头取水,这时河面还泛着淡淡的雾气,取水人会用桶轻轻地荡开水面,然后小心翼翼地挽上一桶,再挽上一桶,而后挑回家。那时,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水缸,从河里担来的水在水缸里沉淀、储存。这水就成饮用水了。河里有不少鱼虾和螺蛳,鲫鱼、鲤鱼、白条、鲢鱼、胖头鱼、汪刺鱼、河鳗、甲鱼等都能捕获。

这河平时脾气温顺,但到了暴雨季节,河水就会泛上两岸,漫上埠头。这时,村里就热闹了,大人们忙着用渔网捕鱼,孩子们在一旁轧闹猛。两岸的河堤在春天长满艾草、马兰头等野草,秋天则布满了成片的芦苇。河堤以外是成片的庄稼地,田里的作物和景色随季节变化。

如今,河岸被一个一个工厂隔断,有的河道成了工厂的私家内河。在村里已望不到这条河的远处了。

村的东边,掩映在树荫中的红色建筑是禄泽庙,不知建于何时,村以庙名。从我懂事开始,庙已成了村里两个生产队的仓库,用于储存粮食和农具。

庙前的空旷地被用作晒谷场。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春种夏收一季,夏种秋收又一季。每当农忙,庙里庙外就一片繁忙景象。农田里刚刚脱粒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挑到晒谷场。挑谷担是重体力活,只有年轻力壮者才能胜任。

晒谷这活儿也不轻松。混着稻叶的谷子需要经过筛子筛、风车扇等几道程序才能分离开来。然后再在晒场上晒干,即便是夏天这样的烈日,也要晒上好几个日头,而且每天还要勤翻动。秋收的谷子需要晒的时间更长,比如我们平常吃的糯米,它属晚稻,从收割到晒干,起码需要十多个晴朗的秋日。

晒稻谷,还靠天公作美。夏天如突遇暴雨,就要赶紧抢收,要不稻谷就泡汤了。秋天如遇阴雨和台风,水稻在稻田里就可能倒伏、发芽。收割回来如果没有足够的阳光晒,也会发芽,这样收成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对农民而言,宁可忍受酷热,也不希望遭遇长久的雨天。

庙里储存粮食是暂时的,等到稻谷入仓,一部分作为征购粮出售给粮站,一部分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作为口粮。一般而言,早稻多出售,晚稻多作为口粮。

禄泽庙介于村庄和田畈之间。夏天雨急,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煞是惊人。秋天则多台风。所以禄泽庙还成了来不及返村的乡亲们躲雨之所。农闲时,庙又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在晒场上溜铁圈、转陀螺、跳橡皮筋,村里没有比晒谷场更空旷的场地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禄泽庙的仓储功能渐渐消逝,一度被征用作羽毛厂。后来,有人起兴募集资金,把禄泽庙修葺一新,香火渐旺。再后来,禄泽村被规划成为工业园区,村里的千亩良田成了林林总总的工厂和宽阔的马路,工厂的围墙围到了庙的背后。听说也曾有人动过庙和庙前一片村民自留地的念头,不过办厂之人最讲究风水了,只有建庙,哪能拆庙呢?禄泽庙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还被列入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东桥外,一棵扇形的樟树已经静静地矗立了100多年,根部以上的树身要两三人才能合围。在我看来,这棵樟树可以算得上是禄泽村的标志物了。

我小时候,树下有个条石砌成的河埠头,为村里的男子沐浴专用。当时农家没有淋浴的设施,家家备有木制的大脚桶,女子就用这种脚桶关起门来在家里沐浴。大老爷们就不同了,直接在河里洗澡,樟树下的这个埠头,就是沐浴专用埠头。

夏秋的傍晚,这个埠头热闹异常,田间劳作了一天的男子,都会到这个天然的浴场痛痛快快地泡一泡,兄弟仨、爷儿俩,一拨一拨地来,在河里舒展一下身体,洗去满身的汗水和泥土,洗去浑身的疲乏。大伙儿在水里光溜溜地聚在一起,一边洗澡,一边插科打诨。村里的男子不会游泳的屈指可数,谁要是不会游泳,就会被嘲笑,被称为“秤砣”。

如果说,樟树下这个埠头附近的水面,傍晚是浴场,那么中午就是男孩子们的泳池了。夏秋天,水是男孩们的最爱,既可以嬉耍,又可以躲避酷暑。那些年纪小的不会游泳的,摸着埠头的石级玩狗爬式,年龄大些的水性好的,就在深水处打水仗。樟树伸出的一个长长的枝干,离水两三米高,成了天然的跳台,树皮被大家踩得光溜溜的。大家常常排着队爬上樟树,轮番跳水。胆大的爬上更高的树杈,纵身跳下,胆小的则两手攀挂在树枝上,脚底都快碰到水面了,才轻轻落下。大家在水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常常泡得手指的皮肤都发皱。一个夏秋下来,不会游泳的孩子也成了游泳新手了。

上一篇:年某社区党建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信字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