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共8篇)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篇1
劳动保障协理员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 职业道德
1、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职业性
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3)较强的适用性
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职业道德的作用
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
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5、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一定结果和水平。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6、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7、热爱本职,钻研业务,保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
2)(“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3)(“精业”)就是要做到钻研业务,就是创新
8、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1)以人为本的内涵
2)乐于奉献,积极为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9、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互相支持配合
1)顾全大局的内涵和意义
2)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
10、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1)遵纪守法的含义
2)廉洁奉公的含义
3)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
(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互相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接受群众监督,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法律尊严,洁身自好,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
第二章 劳动就业
11、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
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12、就业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13、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失业的概念
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二是去收入的状态。
15、失业的特征
一是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虽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不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不是失业人员(如精神病、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劳动的人员)
二是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工作要求的人员不是失业人员。
三是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16、城乡统筹就业的概念
城乡统筹就业是指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和统一的用工管理制度的就业制度
17、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
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8、残疾人就业的方式: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
19、促进大学生就业主要措施
1)拓宽就业渠道
2)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3)认真做好帮助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4)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2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经济体制
21、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
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2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23、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3)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和失业的控制;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第3章
社会保险
24、社会保险的概念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
顾之忧。
25、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
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
26、社会保险的分类
社会保险通常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7、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强制性、预防性、补偿性、福利性、共济性、责任分担
28、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29、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对象不同
2)目标不同
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
4)经费来源不同 3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
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进行风险转移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为促进和补充
3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对象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补贴
5)保障水平不同
6)保险费的承担着不同
7)经营主体不同
8)经营目的不同
32、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在劳动者推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33、养老保险的种类
1)按我国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分类,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
2)按性质和功能分类,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34、失业保险的概念
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35、工伤保险的概念
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6、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7、生育保险的概念
生育保险使用过国家立法,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第4章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38、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
理服务。
39、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4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企业职工退休后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大中城市和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社区建设比较规范的地区,主要采取的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服务。
4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渡形式
1)委托企业管理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3)其他形式
4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
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
2)开展党组织活动
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43、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思想基础工作
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
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
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工作 第5章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公务员、家政不适用劳动法
44、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有以下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
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
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45、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二是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6、《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
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
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3)维护公平就业
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
6)实施就业援助
47、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
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48、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
49、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2)实际履行原则
3)协作履行原则 50、劳务派遣的概念
劳务派遣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51、社会保险法的原则
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
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
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52、社会保险法的主体
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
53、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唯一性
54、劳动争议发生后,有四种处理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第6章
社区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55、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56、社区的构成要素
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57、社区的功能
社区功能分为一般功能和本质功能两个方面
社区的一般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卫生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58、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权责同意,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59、社区工作的目标
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力分配
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4)发挥居民的潜能
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
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60、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61、社区服务的内容
1)政府公关服务;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62、社区劳动报站工作的要素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性质界定为公关就业服务机构)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
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第7章
统计与社会调查
63、通常统计一词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64、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65、统计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66、统计调查中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访问法;文献法;问卷法 67、社会调查的过程:调查准备;调查实施;调查总结 68、劳动保障统计的内容
1)劳动力资源统计
2)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
3)职业培训统计
4)劳动力管理统计
5)劳动收入与报酬统计
6)劳动关系统计
7)社会保障统计
8)职业安全卫生统计 第8章
公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69、礼仪原则只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70、礼仪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等。71、人际沟通的类型
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5)按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道式沟通 72、为了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必须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
73、人际沟通的特点
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
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
4)沟通双方要有相通的沟通能力
5)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74、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
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第9章
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应用基本知识 75、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相关的资料。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76、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运算速度、内存容量、外村容量 77、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按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般可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78、IP地址
在互联网上的每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才能在计算机之间通信。为此,定义了两种形式来表示计算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一种极其可识别的可用数字表示地址,即IP地址,另一种是人们容易看懂的用字母表示的地址,称为域名地址。79、网关
网关提供异种网络之间的连通性,它是传统线路交换网络和现代IP网络之间的桥梁。网关的主要功能有转换协议、转换信息格式、传输信息 80、数据库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8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用于管理、操纵和维护计算机并使其正常高效运行的软件,它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者和软件系统的核心。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篇2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简称“金保”工程, 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作为金保工程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 直接面向的是广大群众的各类诉求, 依托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种劳动保障社会服务。劳动保障事业牵涉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金保工程建设也要“情系百姓, 服务于民”。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率, 特别是提高系统内部人员的业务解答能力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大批企业倒闭, 人员失业, 劳资纠纷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也使得从外部环境上迫切要求人保部门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由传统的管理型应用系统向服务型应用系统转变。而一套功能完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自主查询检索相关政策、典型问题且快速定位到正确答案的知识库系统是解决人保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经济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定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 是指对公共服务行业核心应用软件起支撑作用的行业信息化经验积累的集合, 核心内容包括面向行业信息化的行业知识分类体系、行业标准规范、行业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应用软件构件、行业解决方案、技术与平台规范、行业解决方案演示中心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利用文本挖掘、知识管理、多媒体管理、搜索引擎等相关技术, 实现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等多格式、多媒体形式、多来源的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享、利用和管理, 为就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典型应用的试点示范提供统一的公共基础知识信息服务
知识库不仅可以通过知识门户快速的检索相关知识点, 还集成短信、传真、邮件及TTS与IVR技术, 极大的方便使用者使用知识的方式。在提供服务的多样性上知识库能够为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业务典型应用系统提供按服务内容查找服务机构信息、指导就业人群获取服务, 也能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系统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
二、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建设意义
建设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在全国具有首创性, 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提升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2、促使行业龙头软件企业向高端咨询和服务商成功转型;
3、规范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标准,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化服务转型;
4、加强行业用户与软件企业的战略合作;
5、拓展行业应用市场, 提高高端应用领域与国外对手的竞争能力, 扩大市场份额;
6、优化行业结构, 提升软件行业发展速度;
7、有效重复投资, 有效节省投资
8、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
9、提供劳动保障业务知识, 增强公众劳动保障意识, 提高社会整体劳动保障观念。
三、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构成
行业信息化知识包括了行业背景知识、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应用软件构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行业信息化全景图等。
1、行业背景知识。
行业背景知识针对具体行业描绘了相关典型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生产流程、人才结构、自然资源、行业市场、行业生产管理、行业监督管理等行业常识。
2、行业标准规范。
行业标准规范是指针对具体行业所颁布的行业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企业标准规范、项目标准规范等。
3、行业法律法规。
行业法律法规指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经营、运营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集合, 含国际行业法律法规、国内行业法规法律及地方行业法规法律等。
4、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是对一个组织的组织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信息等方面业务内容的描述。
5、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包括了数据的概念视图、逻辑视图、信息分类目录、元数据、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和数据交换包等要素。
6、应用软件构件。
应用软件构件是应用软件的构成要素, 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并符合一定的标准, 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功能, 隐藏了具体的实现, 并通过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应用软件构件按复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在多领域范围内进行复用的称之为通用应用软件构件 (通用构件) , 在单位领域内复用的称之为领域应用软件构件 (领域构件) 。
7、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基础环境设计、数据中心/数据仓库设计、支撑平台设计、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方案、项目管理方案、质量保障措施、测试方案、培训方案、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方案等。
8、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是对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的一个分析总结, 包括行业的市场发展环境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总体规模、投资结构, 软件产品、信息服务的应用状况, 典型客户系统建设状况分析, 市场发展因素和趋势预测分析以及行业数据分析及案例等。
9、行业信息化全景图。
行业信息化全景图是在行业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郑和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资源, 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而有效的行业信息化建设部署, 提供内容为:
信息化进程按照不同角度划分为怎样的层次和阶段以及它们的关系
行业信息化建设部分有哪些具体内容
行业信息化需要哪些组织和角色在哪些建设部分承担哪类的工作
行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呈现:信息资源通过哪几种途径被搜集, 按照哪几种方案分类, 并以何种形式存储在何处和何种载体之上, 经过何种处理模式和加工分析方法以及与行业业务模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10、行业信息化知识目录。
记录行业信息化知识结构和知识属性的数据体系。行业信息化知识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 展现了行业信息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属性则描述了知识的管理属性, 包括来源、去向、版本等, 用于控制和管理知识。
四、中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设计
中软基于对知识库系统需求的分析, 结合中软的行业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架构设计。
总体方案描述了整个信息系统和企业级架构的设计思路、主要组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以及组件、用户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 以帮助项目组成员就目标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达成共识。在企业级层次考虑, 总体架构描述了业务目标和为信息系统应具有的能力, 并定义了主要的系统特征和系统需求;在信息系统级层次考虑, 总体架构从系统组件和运作环境上给出了宏观设计。
2、IT级架构。
IT级架构的主要设计思想:第一、客户端的独立。架构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客户端, 不管是标准的浏览器客户端还是普及运算设备。第二、分布式的、可扩展的、基于组件的架构——架构提供清晰的职责划分, 不同的职责由不同的组件来实现。分布式组件允许各个组件可以根据需要垂直和水平扩展, 以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第三、通过灵活的接口技术集成内部和外部的其他系统 (应用集成) 。
IT系统级架构包含四个层次, 分别是客户层、表示层、核心层和数据资源层。在客户层:客户 (工作人员、人事劳动保障的职能部门、12333座席、参保人员等) 使用网络浏览器通过Web应用服务器存取核心系统的数据和进行业务处理。网络浏览器客户端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并验证用户输入, 显示从Web应用服务器返回给用户的结果。表示层的内容则包含网络负载均衡器、网络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该层次的设计内容有对控制转发器填充的数据表单通过页面标签库和客户端页面控件库进行表示。依据客户输入页面内容对数据表单进行填充。表单应用上采用去掉持久层耦合逻辑的VO对象。而数据库实体化抽象逻辑采用BPO (Base Persistent Object) 方式予以表示。核心应用服务器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 包含信息处置、评查考核、指挥调度、查询统计和呼叫中心等业务逻辑的处理。核心应用服务使用基于Spring IOC的技术构建, 采用分层的架构。从逻辑上将系统划分成许多子系统, 降低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 支持多种信息技术渠道, 提供了从多种信息技术渠道获取信息系统服务的手段。在数据资源层, O L T P数据库具体有事务类应用的数据、工作流类应用的数据和简单报表应用的数据等。
3、业务架构。
根据业务架构层目标模块的不同, 划分为2个层次, 用户访问层和应用服务层。
用户访问层根据当前系统业务需求, 及用户角色不同将功能划分为:采集录入, 初审, 复审, 终审, 发布, 上级处理机构的初审, 上级处理机构的复审, 上级处理机构的终审, O A虚拟岗位等。
应用服务层提供九大库种的服务功能, 包括政策法规、办事指南、问题解答、表证单书、业务专题、通知公告、相关法规、学习园地、通讯录。尽管每个渠道都给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 但是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层的同样的数据和业务功能。然而, 由于可用性、技术限制和安全性的考虑, 不同的渠道可以访问的功能是不同的。
4、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设计描述业务信息如何保存、数据库如何规划以及各数据库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处置子系统的数据模块分析。描述系统的数据模块的划分, 分析各个模块的数据量大小, 数据访问特性, 数据保存期限。核心系统数据架构设计。描述核心系统数据存储设计, 给出数据架构决定。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资源库支撑系统通过读/写数据访问操作数据库;项目中的统计分析系统数据库直接从统计查询数据库中调取数据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历史数据 (包括删除数据, 以及作废数据和过期数据) 以及为统计查询而进行的归纳汇总数据。对于数据库的存取操作, 原则上不建议使用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等方式存取, 推荐使用SQL语句存取数据。
五、结束语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及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技术方面, 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空白;在行业应用方面, 通过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构建, 促进了行业的专业分工和结构优化, 提升了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高了我国在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水平;在社会效益方面, 提高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和政府部门的政务透明度和政策决策水平, 促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在经济效益方面, 降低了政府管理服务的成本, 研究成果的推广也将减少重复投资;增强了中软公司作为劳动保障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中软公司在规划咨询、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方面的能力, 增加了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有助于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进行工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形成一个基于行业知识的以大带小的产业协作态势。同时通过建立劳动保障行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和标准规范, 促进了劳动保障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支撑系统的概念和建设意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构成以及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分析设计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应用构件
参考文献
[1]、《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2]、《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系统建设规范指南》。
[3]、《行业信息化知识库项目总体设计书》。
[4]、赵俊峰;软件构件标准概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6, (06) 。
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与保障 篇3
劳动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社会和谐稳定程度的“晴雨表”。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深化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础
在国有企业中,依靠广大职工不应是一句空话和套话。它的内涵核心就是要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职工的人心、智慧和力量办好企业,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基础就是深化企业的民主管理。
继续深化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厂务(政务)公开为基本的民主管理机制,是强化职工民主参与、保障职工在企业管理中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权、畅通职工诉求表达的渠道。屯昌供电局在企业重大问题、重要管理考核制度出台、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等重要决策方面,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专题座谈会等平台,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对话。近几年来,在推动县级企业基础管理达标、职工集资建房、目标管理和岗位绩效考核办法、薪酬制度改革、创达标优秀企业等方面充分体现依靠职工、深化民主管理的原则;在党务管理方面推动“以QC进支部、党员上讲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决策中充分依靠党员民主决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深化职工群众和党员在企业中的民主管理,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了企业和谐、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健全协商调处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
在企业中加强“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三个机制的建设,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倡导、组织、沟通、协商、纽带推动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保障。
平等协商,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以劳动关系各方平等协商为前提和基础,建立以集体合同制度为工作重点的利益协调机制。平等协商是集体合同制度中的关键环节,是体现集体合同企业和职工双方平等和公正的基础。工会组织按照相关要求,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平等协商重点,推动企业和职工代表工资分配制度、收入水平、支付办法等事项平等协商。依法、平等协商并签订的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具有法律效力,对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会组织应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稳步推动集体合同制度在企业中广泛建立和不断完善。在推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考虑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不同需要,工会可尝试协调推进“三方四家”协商机制的建立,即由企业、职工代表(工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构成的协商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相关组织的参与面,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更多的资源。
协调疏导,建立矛盾调处机制。企业工会组织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争议调解机制,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工会要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主动深入职工群众,当好广大职工的知心人,准确掌握本级基层单位在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协调社会资源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及时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配合本级党委、政府或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主动预防、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完善工会法律援助与服务手段,向困难职工和被侵权职工及时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维权帮扶,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履行协商职责,通过协调社会资源,从制度建设、参与监督、协调处理、协商改进等方面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工会要主动参与人大、政协、政府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对劳动权益专项检查,借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这个对职工受理投诉和帮扶服务平台,建立信访处理制度,及时跟蹤相关部门处理进程,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要通过倡导、组织推动企业开展职工技能、素质培训,保障职工的教育培训权利,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尊严体面劳动,促进企业、职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真正构建“双关爱、双善待、双依靠”的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共同发展是和谐劳动关系最佳境界
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判断的标准在于能否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让职工在经济收入、个人价值、生命尊严等方面与企业获得同步享受,这是体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最佳境界。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只要各级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协调、组织功能,完善劳动关系的各项机制,协调好企业、职工的关系,构建出劳动关系双方 “双关爱、双善待、双依靠”,促进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就一定会多姿多态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篇4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关系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内容:
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
为人民服务是核心—集体主义是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要求
道德的基本特征=鲜明的职业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较强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选择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通过职业岗位传递道德情操,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一定结果和水平
职业道德修养=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影响职业到的因素—外在的客观因素,即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活动实践、职业道德评
—内在主观因素,自律行为,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 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特点=自觉性和习惯性2·在不断学习中完善3·在职业实践中体验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协理员守则·1执行法律、法规、注重政策落实2·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能力水平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优质服务4·增强全局意识、做到团结协作5·廉洁奉公守法、抵制不良之风
劳动就业
就业=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就业特征1·法定年龄阶段内就业(男16-60、女16-
55、女职工16-50)2·获得经营收入或工资报酬为直接目的3·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工作,并取得报酬4·向雇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也可以直接自我雇佣5·合法行为,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合法的劳动6·取得的报酬低于某一标准,不可计入就业范围,计入失业范围。
就业的主要形式1·按照劳动关系分—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2·按照劳动时间分—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3·就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分—灵活就业、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境外就业
就业结构=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结构及变动趋势 失业
失业=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目前没有工作的一种状态
失业人员=指登记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失业人员包括初次失业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
失业的特征:1·法定劳动年龄内2·有劳动能力3·有就业要求4·从事社会劳动,但报酬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我国现行规定视为失业
失业类型1·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 2·自愿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失业调控措施1·建立失业预警机制2·实施预防失业和稳定就业政策3·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制度4·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避免将失业员工集中推向社会5·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2·技术进步3·经济体制 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1·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2·教育与培训 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要的行为
就业服务种类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2·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经营性为主的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由省级、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社区(村)构成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能1·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2·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3·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4·对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5·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6·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代理
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构成=1·建设经费=场所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专用设施建设2·日常经费=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服务经费3·专项活动经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1·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与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与失业登记事务
2·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招聘用人指导服务、代理招聘服务、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劳动保障事业代理服务、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1·拓展就业领域2·鼓励基层就业3·鼓励自主创业4·支持青年见习5·加强就业服务
促进残疾人就业措施1·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2·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3·按比例就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4·促进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5·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6·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
就业主要矛盾—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就业方针
社会保险=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他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事业等风险暂时活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主体是国家,是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式是经济手段,提供物质帮助。
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失业、生育
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预防性3·补偿性4·福利性5·共济性6·责任分担 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权力与义务相对应3·公平和效率结合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保障=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分为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2·目标不同3·享受待遇不同4·经费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两者联系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进行风险转移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为促进和补充
两者区别1·性质不同-政策性/商业性质2·对象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强制/自愿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法律/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6·保险费承担者不同7·经营主体不同8·经营目的不同
养老保险=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目的-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弥补家庭养老补助 方法-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特征1·普遍需求2·地位特殊3·长期积累4·管理复杂
种类=覆盖对象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
=性质和功能分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业保险的特征=1·普遍性2·强制性3·互济性4·社会化5·水平适度6·适当积累7·专款专用
工伤保险=称为职业伤害保险,劳动者在工作中或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原则=1·无过失补偿原则2·个人不缴费原则3·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4·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因工伤原则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医疗保险=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特征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费用补偿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3·涉及关系复杂4·待遇支出的不确定性
生育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特征1·享受对象使女职工2·个人不缴费,由单位缴纳3·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包括特殊治疗4·享受期限产前、产后5·补偿与保障相结合比一般其他社会保险项目高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意义1·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本形式—社区管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过渡形式1·委托企业管理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3·其他形式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康复治疗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移交人事档案(材料齐全、完好);发挥企业场所、设施的作用
各方在社会化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推动协调工作;养老金委托银行、邮局发放;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亿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劳动法》基本原则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劳动法》基本体系1·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2·劳动基准法(工时法、工资法、劳动保护)3·劳动保障法(就业促进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察法)就业促进法律、法规
<<就业促进法>>宗旨—促进就业,促进津冀发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项责任、五个制度、十大政策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的主要内容1·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方面2·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方面3·公共就业服务方面4·就业援助方面5·职业中介服务方面6·就业与失业管理 《社会保险法》—调整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
《社会保险法》调整1·社会保险管理机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关系,规范权利义务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3·社会保险监督机构与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
《社会保险法》的功能1·维护社会秩序稳定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2·社会保险权力与义务相统一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要素1·《社会保险法》的主体(国家与政府、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结构、用人单位、劳动者及其家庭)2·社会保险金统筹3·社会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5章12条)1·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2·明确了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3·规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筹资渠道4·规定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项目和享受条件5·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的订立遵循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一个月到一年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为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
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合同的期限1·固定期限合同2·无固定期限合同3·完成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1·连续满10年2·连续满10年切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 3·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无《劳动法》第39条和40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规定时,续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内容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试用期=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彼此进行考察、了解的期限 劳动合同遵循原则=全面履行、实际履行、协作履行 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2·劳动者提前30日与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4·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7·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8·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胁迫劳动者劳动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6·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7·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11·用工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6·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1·经济补偿的情形2·经济补偿的计算
劳务派遣=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其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6·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7·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为主,同一单位平均每日计时不得超过4h,每周不得超过24h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争议
劳动保障协理员知识2011 篇5
劳动保障协理员知识
1、什么是职业道德?
答: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适用范围上的针对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3)形式上的多样性。
3、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职业手则是什么?
答:(1)遵纪遵法、廉洁奉公(2)爱岗敬业、秉公办事(3)热情服务、团结协作(4)积极主动,耐心周到。
4、劳动法是调整那些社会关系的法律?其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1)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2)调整劳动关系;(3)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4)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失业和就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就业,亦称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正当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进的社会经济行为。
6、简述当前我国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答:
(一)下岗失业职员再就业资金扶持政策;(1)社会保险补贴;(2)公益型岗位补贴;(3)再就业培训补贴;(4)职业先容补贴。
(二)税收扶持政策;(1)对新办服务性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2)对新办商贸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3)对现有服务性企业的扶持政策;(4)对现有商贸企业的扶持政策;(5)对从事批零兼营的商贸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6)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7)对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的税收扶持政策;(8)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职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的税收扶持政策;(9)对下岗失业职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10)进步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11)新、老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
(四)贷款扶持政策;(1)下岗失业职员小额担保贷款;(2)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五)减免收费扶持政策;
7、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养、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进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
8、社会保险有哪些种类?
答:社会保险主要包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养保险等项目。
9、什么是企业退休职员社会化治理服务?
答:企业退休职员社会化治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治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职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治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治理服务。
10、企业退休职员社会化治理服务包括那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企业退休职员社会化治理服务的内容涉及职员生活、娱乐等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做好医疗保健、组织文体活动以及开展自我治理和互助服务等。
11、什么叫社区?按照功能特征分类,社区可分为那三个类型?
答: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范围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2、社区的基本功能中哪几条与就业和社会保障有直接联系?简述其基本内容。
答:社区功能中第一、四、五条与就业和社会保障有直接关系。其基本内容为:
一、提供就业与谋生的机会,保障居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功能;
四、为社区下岗失业职员提供相关政策及劳务信息服务,组织劳务输出,劳务派遣,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组织功能;
五、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满足社区退休职员和失业职员的社会保障服务需要的保障功能。
1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职员的主要职责及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
(一)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具体职责
1、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做好下岗失业职员《再就业优惠证》的核发工作;
2、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员的治理工作;
3、为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职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有关手续;
4、大力开发社区公益型岗位,促进就业困难职员就业和再就业;
5、积极发展并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开发,促进下岗失业职员再就业;
6、动员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新长大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7、组织开展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
8、负责退休职员的社会化治理工作;
9、协助有关部分在退休职员中建立健全中国***组织;
10、组织下岗失业职员、退休职员等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11、指导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2、做好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工作。
(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职员的主要职责
1、全面正确把握本辖区内下岗失业职员的基本情况;
2、及时正确把握辖区内退休职员的基本信息;
3、为下岗失业职员再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
4、协助有关部分为退休职员的社会化治理提供服务,为退休职员的生活提供相关的服务。
14、简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于社区就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社区就业、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三者是隶属的包含关系。社区就业是社区服务内容中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又是社区建设的龙头项目,社区建设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各有关部分和各单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的工作,社区服务工作主要是由政府民政部分主管,社会参与的一项工作,社区就业是由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主管,政府各相关部分配合,社会参与的一项工作。三者之间涉及的工作范围、内容、重点都有所区别。
(二)三者之间的联系:社区就业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以人为主体,社区服务要以人为本,就业与谋生,保障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时社区的第一功能,所以促进和帮助社区有就业需求的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员特别是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职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时社区首先要解决的题目,同时,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社区就业实体的发展有赖于社区服务项目的增加和拓展,社区服务的发展有依靠于社区建设的推进,所以,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发展条件的依存关系。
15、开平招聘网社区劳动保障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一)观察法
(二)询问法
(三)实验调查法
16、社区劳动保障统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一)社区新增就业岗位的统计
(二)社区从业职员的统计
(三)社区失业职员的统计
(四)职业培训统计
17、社区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跟踪、记录被调查事物和人物的行为踪迹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1观察法的优点(1)观察调查法使被调查者未觉察到自己的行动被观察,因此能保持正常的活动规律,使调查资料真实可靠。(2)只记录了实际发生的情况,没有受历史的或将来意愿的影响。(3)观察者到现场进行观察,不仅可以了解到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身临其境,取得其他方法无法得到的宝贵资料。2观察法的缺点(1)观察的行为或是中断地发生或持续时间很长,要花很多时间等待,所以本钱也高。(2)当人们知道被观察时,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或出现不正常的表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失真。(3)有些事情是不易观察到的,特别是人的内在思想,是无法用观察法进行收集的。(4)观察结果受观察者的主观和先天性缺点的影响,尤其是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依主观理解往得出结论,使结论失真。(5)只有最后行为被观察到了,一般无法了解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因此有必要将观察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18、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真诚、互敬的原则。二是同等适度的原则,三是自信自律的原则。四是信用宽容的原则。
19、礼节的基本职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塑造形象。二是沟通讯息。三是联络感情。四是增进友谊。
20、鼠标的基本操纵有哪几种?
答:鼠标的基本操纵分为以下5种:(1)指向(2)单击(3)选中(4)双击(5)拖动
21、如何收发电子邮件?
答:`在成功申请电子邮箱后,要收发电子邮件可登录到网易的主页(http://),输进用户名及密码,单击“登录”,可进进邮箱页面,单击页面左边的“发邮件”,进进邮件发送页面,在“收件人”中填进要发送的电子邮件地址,在文本框中输进要发送的信息单击“发送”即可。要接收电子邮件,只需单击页面左边的“收邮件”即可显示邮箱内所有邮件的情况。
22、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劳动保障信息的收集、处理、监测和数据共享,即从基层社区采集社区综合信息和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再就业信息、社会保障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县、市、省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测、为劳动保障工作治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23、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应留意做好哪几项基础工作?
答:要充分利用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开展工作,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一定要留意做好几项基础工作,一是要做好辖区居民家庭、个人及辖区企事业单位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包括家庭人口情况、个人基础情况、就业情况、求职愿看、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及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职工情况、空岗情况、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二是要做好基础信息的输进工作,即把所有摸底调查的情况按要求输进系统,三是要做好劳动保障信息的更新工作,在劳动保障信息中,家庭人口、个人的就业情况、参保情况、单位的用工情况,空岗情况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及时根据情况修改、更新相关信息,是确保劳动保障信息真实、正确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24进户调查工作职员应预备那些工具及材料?
答:
1、分组(分片)调查单位名册,调查统计报表。
2、钢笔(圆珠笔)铅笔、计算器、笔记本。
3、工作职员的工作牌(证)
25、进户调查工作职员应如何留意仪表仪容?
答:
1、能同一着装的最好同一着装,无条件同一着装的,可着适度的便装,佩戴同一制作的工作牌。
2、无论男、女的头发,面部要稍加修饰,保持整洁、整洁,男性不留长发,不留胡须,女性忌浓妆淡抹。
3、保持良好的心情,留意气质与风度。
26、简述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答: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教规与其民族风俗已经融合,回族人非常爱干净,尤其重视水源清洁,供人饮用的井、泉一律不得畜牲饮用,也不许任何人在四周洗手,洗衣。最重要的禁忌:忌食猪肉,不与吃猪肉的人同席,甚至忌讳与猪有关系的任何东西及话题,同时忌食的还有马肉、驴肉、骡肉、狗肉、凶猛禽兽和无鳞鱼,并且忌食所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东西。
27、编报台帐有哪些要求?
答:
(一)真实可靠
(二)全面完整
(三)编报及时
(四)便于理解
28、填报统计报表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是要确定专人负责填报各类报表。二是填报职员要熟知填表说明,认真、具体填制各类报表。三是要填报职员写出扼要的报表说明和分析。四是工作职员填报完毕后,交主管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方能上报。五是定期、准时上报。
29、提供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服务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
(一)熟练把握当前的有关政策;
(二)全面把握咨询人所询问的内容;
(三)正确解答咨询人所提出的题目;
(四)态度诚恳、耐心细致;
30、职业先容的工作程序有哪几个主要环节?
答:
(一)接待登记
(二)职业指导
(三)信息发布
(四)建立联系
(五)组织招聘。
31、社区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以哪几种方式为宜?
答:
1、与各级各类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联系,按要求组织下岗失业职员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2、根据辖区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先容机构共同团结成再就业培训伙伴关系,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3、是培训与生产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培训教学要牢牢围绕在生产实际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需求,在培训方法上夸大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纵练习相结合,突出技能操纵,加强生产实习练习,通过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动职业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32、再就业援助和《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一、再就业援助的工作程序:
1、劳动保障协理员要通过进户调查等形式,全面正确把握本辖区内再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人数,建立再就业援助对象治理台帐;
2、从相关台帐或通过上门调查了解辖区内再就业援助对象的变化;
3、制定再就业援助计划,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半年计划和年计划;
4、上门服务,上门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送信息,送岗位,建立联系;
5、提供免费的再就业服务,对每位再就业援助对象提供免费的职业先容,职业培训,社会保险接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
6、对再就业援助对象实行动态治理,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和更新援助对象的个人变化情况,就业状态信息。
二、《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程序:
1、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职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户口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出具的相应证实,向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书面申请;
2、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受到上述材料后,对其资料进行审查,在规定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逐一登记造册,经张榜公示核实后,报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分批准,经认定符合条件者由劳动保障部分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3、未设立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居委会的独立工矿区,经劳动保障部分委托,其下岗失业职员申领《再就业优惠证》可通过企业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分申领,按以上程序申领。
33、再下岗失业职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做哪些工作?
答:
(一)社区受理下岗失业职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神情,热情接待来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职员,为其说明程序;
(二)和市下岗失业职员资格及上报材料。接到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后,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对下岗失业职员的身份证进行审查,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资信状况等信息资料进行核查,对创业项目进行初审,对上报的有关材料复印件和员进行核对。
(三)在《下岗失业职员小额贷款申请审批表》上注推荐意见,并登记在册。
(四)上报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初审;
(五)对不符合条件的要给与解释说明,须补交材料的要及时反馈意见给申请人。
34、填写退休职员基本信息标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
1、研读基本信息表;
2、填写信息表;
3、核实内容;
4、填写汇总表;
5、讲有关信息录进计算机。
35、建立特殊服务对象台帐需把握那些相关知识?
答:
1、把握它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2、需要留意的事项;
3、特殊服务对象台帐的种类。
36、对劳动保障协理员提供政策咨询的基本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
(一)工作程序和内容
1、做好接待前的预备工作,2、接待咨询
37、协助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
1、了解认证要求;
2、发出认证通知;
3、办理认证手续;
4、登记、反馈认证信息。
38、简述协助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补助的工作程序和主要政策规定?
答:
1、告知权利,2、申领丧葬补助金;
3、申领遗属补助;
4、告知申领结果。主要政策:
1、工作热情主动,退休职员往世后,要主动走访慰问。
2、详尽解释政策。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 篇6
法之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必备协议,更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地位并不平等,各自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极容易就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发生分歧,由此而产生劳资纠纷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不同于民事争议,这类争议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劳动关系双方,即发生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二者之间形成了劳动权利义务关系,不是普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而所发生的争议称为劳动争议;二是劳动争议必须是基于劳动合同产生,即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有四种处理方式,包括和解、调解、劳动仲裁和诉讼。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法定方式就是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产生劳动争议的事项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那么,哪些劳动争议可以交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同时,需要各位同学注意的是,对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主体范畴也是有相应法律规定的。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其工勤人员及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属劳动争议。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的争议符合所列上述情况的,也属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以上就是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的概括讲解,希望考生们能够有效把握,清晰记忆,深入理解。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会计信息质量与其保障基础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保障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企业与国家、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具有利益关系。可以这样说,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 各契约主体的目标并不一致, 并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但是契约本身不会减少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的成本, 人们要求对这些契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而会计的本质就在于它在连接企业契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维系企业契约的纽带。国家利用税收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投资人凭其拥有的财务资本参与企业契约需要会计信息, 以对其财务资本的经营进行监督;债权人需要利用会计信息来监督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执行情况。作为会计而言是对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一种程序, 旨在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以使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如此重要, 那么企业向外报出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就要看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了。一般来讲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合规性等特征的会计信息就是质量高的会计信息, 而在这些评价标准中“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如实反映客观的涵义。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仅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能满足, 甚至误导信息使用者, 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 直接导致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 真实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标准。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那么如何理解真实性在会计信息上的体现, 是不是确保计算精确就能代表真实呢?会计信息的生产与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呈现相对性。这主要体现在, 财务会计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之上的。这些假设和前提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界定描述, 然而现实生活中, 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所以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标准——真实性, 主要指的是财务会计信息要具备公正的特征。前已述及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 如果财务会计信息只侧重于为某一利益主体服务则将使其他它利益群体受损, 这样的会计信息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真实的。会计公正就是说在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 不受某一利益主体利害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地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范的框架下提供具有公信力的会计信息。可以这样说, 在会计法规之下具备公正性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可靠的。
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基础
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 篇8
关键词: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 资源配置 创新型国家
0 引言
日前,国务院指出中央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有5项重点:全面启动中央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放在首要地位;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力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重大创新成果;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应用步伐,加快打造中央企业知名品牌;进一步强化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当前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央企业仅有7.9%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规划,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的有效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相脱节。中央企业中没有建立专利及相关文献检索制度的企业占47.3%。企业知识产权应用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对于我们建立起来的知识产权战略如何实施法律保障的问题。
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时代。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区别,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占有、生产、传播和应用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
1 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配置的外部保障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等智力资源等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人才、知识等智力资源当然是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作为一种资本,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劳动力、货币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长期增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之发挥最佳效用,是知识经济追求的价值。达到这一目的,固然是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是,法律的保障无疑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知识产权交易安全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
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智力成果的所有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确认和保护智力成果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的独占权,以便调整在支配、使用和转让知识产权过程中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使知识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生产经营者之间达到尽可能地科学、合理、高效地分配。知识资源的配置过程是通过交易来完成的,知识产权的交易,无论对所有人或受让人,都存在着交易安全和利益保障问题,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正是保障交易安全、实现交易主体各自经济利益最有效的制度。
1.1 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首先,由全国人大制定并修改《专利法》。其次,全国各级法院负责审理涉及专利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权威机构,它的判决包括专利局在内的所有政府机构、公司及个人。第三,国家专利商标局主要承担专利的审查、公开等项事务性工作。第四,其他政府机构,如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宇航局、商务部及卫生部等,都拥有各自的专利管理部门,有权以各自机构的名义申请专利、维护和许可证转让。
政府对各政府机构拨款产生的专利权的管理,可从宏观上进行指导。除了涉及国家安全或为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的考虑以外,政府合同所产生的专利权,一般由承包商保留。在承包商保留专利权的情况下,政府拥有无偿使用权、转让发明这些专利的审批权。管理政策适用于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国防政府机构。对于专利中需要保密的技术,则由保密法进行管辖。
1.2 用知识产权法维护本国利益
我国的专利法应显示政府对我国利益实行切实的保护,特别是对大型创新型企业的维护。应加快建立专利申请对象的几乎没有限制的制度。切实保护企业和私人的创新和发明。
1.3 重视保护海外知识产权
保护我国在海外的知识产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应加强海外涉及知识产权制度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2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技术创新最有效的动力机制
发展知识经济,需要有三个必要条件:技术的创新、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其中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和生命力所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由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扩展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内容。它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运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并实现新的市场价值。
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和经济优势的活动,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要推动技术创新,最根本的是要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和一个保护技术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为创新提供了平台,而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和制度。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首先要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容和实质。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它是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的过程,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商品的复杂过程,这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动力机制,保护机制和加速机制,是知识经济增长增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应这一历史的必然,我国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使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 加快知识产权战略建设,为企业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体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大力推动我国国有重点企业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坚持“四个结合”,提升“四种能力”。即与企业改革、机制创新相结合,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与企业开拓市场、经营发展相结合,与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相结合;加快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应用能力,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提高产品占有率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能力。第二,有重点地构筑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优势。根据传统产业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加速开发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的工作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拓宽企业知识产权应用的领域和渠道,加速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着力抓好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将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采取以下保障措施:第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政府财政科技资源要以企业为主体合理配置,加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向企业倾斜的力度,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支出中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比例。第二,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总体战略。明确企业负责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责任,并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知识产权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第三,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第四,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4 结语
未来几年,中国应牢牢把握机遇,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培育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快创造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步伐。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为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秉和.技术创新法律保障制度研究.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中心进行的考察[M].专利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
[2]贺艳,张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袁翔珠.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机制[J].科学与管理.2002(4).
[4]袁峥嵘.知识经济、知识发展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J].社科纵横.2003(3).
[5]叶姗.知识产权法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J].理论月刊. 2002(6).
[6]王林雪,王汉江.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合作创新发展[J].理论导刊.2005(6).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07-27
劳动保障协理员_基础知识部分06-0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要点05-17
劳动保障08-15
劳动保障08-12
劳动保障题07-02
劳动保障学会07-24
社区劳动保障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