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2024-07-27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通用10篇)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1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一、单选题

1、自2010年7月1日起,医疗年度内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累计最高报销额调整为()万元。

A、15 B、20 C、23 D、19.8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A、提供有偿服务B、免费提供服务 C、提供事业性收费服务D、提供公益性服务 3、自2010 年7 月1 日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人 每年筹资标准:市、镇(街道)财政补助为220 元;个人缴

费部分小额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分别为()元。A、40,350 B、80,350 C、80,450 D、40,450 4、自2010年7月1日起,医疗年度内城乡居民小额医 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累计最高报销额分别提高至()万元。

A、8,17 B、5,15 C、5,17 D、8,15 5、参保人员因病需到市外定点医院住院的,需按规 定到市医保处办理转外就医审批手续。未及时办理转外就 医审批的,其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第一次先由个人自负(),第二次先由个人自负30%,余下部分再按本地住院 标准给予报销,累计第三次及以上的不予报销。A、10% B、20% C、30% D、不予报销、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党员可以将组织关系转入市 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A、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 B、在本地工作的预备党员

C、人事档案挂靠在市人才中心,受聘单位无党组织 的预备党员

D、人事档案未挂靠在市人才中心,受聘单位无党组 织的预备党员、市财政给予高校见习基地一定的补贴,具体标 准:见习期生活补助费每人每月()元。A、300 B、500 C、800 D、1000 8、目前,义乌人才市场每周开展人才集市的时间 是:()A、每周周六B、每周周五C、每周周二

D、每周二、五

9、高校见习基地参加对象:()A、义乌生源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B、已就业高校毕业生 C、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 D、社会人员

10、义乌人才网的网址:()A、/。

邮寄地址:义乌市香山路389 号,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邮政编码:322000

请在信封正面右下角注明“知识竞赛”字样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2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简称“金保”工程, 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作为金保工程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 直接面向的是广大群众的各类诉求, 依托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种劳动保障社会服务。劳动保障事业牵涉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金保工程建设也要“情系百姓, 服务于民”。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率, 特别是提高系统内部人员的业务解答能力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大批企业倒闭, 人员失业, 劳资纠纷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也使得从外部环境上迫切要求人保部门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由传统的管理型应用系统向服务型应用系统转变。而一套功能完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能够自主查询检索相关政策、典型问题且快速定位到正确答案的知识库系统是解决人保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最经济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定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 是指对公共服务行业核心应用软件起支撑作用的行业信息化经验积累的集合, 核心内容包括面向行业信息化的行业知识分类体系、行业标准规范、行业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应用软件构件、行业解决方案、技术与平台规范、行业解决方案演示中心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利用文本挖掘、知识管理、多媒体管理、搜索引擎等相关技术, 实现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等多格式、多媒体形式、多来源的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享、利用和管理, 为就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典型应用的试点示范提供统一的公共基础知识信息服务

知识库不仅可以通过知识门户快速的检索相关知识点, 还集成短信、传真、邮件及TTS与IVR技术, 极大的方便使用者使用知识的方式。在提供服务的多样性上知识库能够为就业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业务典型应用系统提供按服务内容查找服务机构信息、指导就业人群获取服务, 也能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系统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

二、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建设意义

建设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在全国具有首创性, 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提升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2、促使行业龙头软件企业向高端咨询和服务商成功转型;

3、规范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标准,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化服务转型;

4、加强行业用户与软件企业的战略合作;

5、拓展行业应用市场, 提高高端应用领域与国外对手的竞争能力, 扩大市场份额;

6、优化行业结构, 提升软件行业发展速度;

7、有效重复投资, 有效节省投资

8、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

9、提供劳动保障业务知识, 增强公众劳动保障意识, 提高社会整体劳动保障观念。

三、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构成

行业信息化知识包括了行业背景知识、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业务模型、数据模型、应用软件构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行业信息化全景图等。

1、行业背景知识。

行业背景知识针对具体行业描绘了相关典型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生产流程、人才结构、自然资源、行业市场、行业生产管理、行业监督管理等行业常识。

2、行业标准规范。

行业标准规范是指针对具体行业所颁布的行业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企业标准规范、项目标准规范等。

3、行业法律法规。

行业法律法规指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经营、运营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集合, 含国际行业法律法规、国内行业法规法律及地方行业法规法律等。

4、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是对一个组织的组织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信息等方面业务内容的描述。

5、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包括了数据的概念视图、逻辑视图、信息分类目录、元数据、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和数据交换包等要素。

6、应用软件构件。

应用软件构件是应用软件的构成要素, 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并符合一定的标准, 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功能, 隐藏了具体的实现, 并通过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应用软件构件按复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在多领域范围内进行复用的称之为通用应用软件构件 (通用构件) , 在单位领域内复用的称之为领域应用软件构件 (领域构件) 。

7、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基础环境设计、数据中心/数据仓库设计、支撑平台设计、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方案、项目管理方案、质量保障措施、测试方案、培训方案、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方案等。

8、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行业信息化分析报告是对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的一个分析总结, 包括行业的市场发展环境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总体规模、投资结构, 软件产品、信息服务的应用状况, 典型客户系统建设状况分析, 市场发展因素和趋势预测分析以及行业数据分析及案例等。

9、行业信息化全景图。

行业信息化全景图是在行业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郑和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资源, 及时为企业提供准确而有效的行业信息化建设部署, 提供内容为:

信息化进程按照不同角度划分为怎样的层次和阶段以及它们的关系

行业信息化建设部分有哪些具体内容

行业信息化需要哪些组织和角色在哪些建设部分承担哪类的工作

行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呈现:信息资源通过哪几种途径被搜集, 按照哪几种方案分类, 并以何种形式存储在何处和何种载体之上, 经过何种处理模式和加工分析方法以及与行业业务模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10、行业信息化知识目录。

记录行业信息化知识结构和知识属性的数据体系。行业信息化知识结构通过树状的目录结构, 展现了行业信息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属性则描述了知识的管理属性, 包括来源、去向、版本等, 用于控制和管理知识。

四、中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设计

中软基于对知识库系统需求的分析, 结合中软的行业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架构设计。

总体方案描述了整个信息系统和企业级架构的设计思路、主要组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以及组件、用户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 以帮助项目组成员就目标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达成共识。在企业级层次考虑, 总体架构描述了业务目标和为信息系统应具有的能力, 并定义了主要的系统特征和系统需求;在信息系统级层次考虑, 总体架构从系统组件和运作环境上给出了宏观设计。

2、IT级架构。

IT级架构的主要设计思想:第一、客户端的独立。架构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客户端, 不管是标准的浏览器客户端还是普及运算设备。第二、分布式的、可扩展的、基于组件的架构——架构提供清晰的职责划分, 不同的职责由不同的组件来实现。分布式组件允许各个组件可以根据需要垂直和水平扩展, 以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第三、通过灵活的接口技术集成内部和外部的其他系统 (应用集成) 。

IT系统级架构包含四个层次, 分别是客户层、表示层、核心层和数据资源层。在客户层:客户 (工作人员、人事劳动保障的职能部门、12333座席、参保人员等) 使用网络浏览器通过Web应用服务器存取核心系统的数据和进行业务处理。网络浏览器客户端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并验证用户输入, 显示从Web应用服务器返回给用户的结果。表示层的内容则包含网络负载均衡器、网络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该层次的设计内容有对控制转发器填充的数据表单通过页面标签库和客户端页面控件库进行表示。依据客户输入页面内容对数据表单进行填充。表单应用上采用去掉持久层耦合逻辑的VO对象。而数据库实体化抽象逻辑采用BPO (Base Persistent Object) 方式予以表示。核心应用服务器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 包含信息处置、评查考核、指挥调度、查询统计和呼叫中心等业务逻辑的处理。核心应用服务使用基于Spring IOC的技术构建, 采用分层的架构。从逻辑上将系统划分成许多子系统, 降低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 支持多种信息技术渠道, 提供了从多种信息技术渠道获取信息系统服务的手段。在数据资源层, O L T P数据库具体有事务类应用的数据、工作流类应用的数据和简单报表应用的数据等。

3、业务架构。

根据业务架构层目标模块的不同, 划分为2个层次, 用户访问层和应用服务层。

用户访问层根据当前系统业务需求, 及用户角色不同将功能划分为:采集录入, 初审, 复审, 终审, 发布, 上级处理机构的初审, 上级处理机构的复审, 上级处理机构的终审, O A虚拟岗位等。

应用服务层提供九大库种的服务功能, 包括政策法规、办事指南、问题解答、表证单书、业务专题、通知公告、相关法规、学习园地、通讯录。尽管每个渠道都给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 但是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层的同样的数据和业务功能。然而, 由于可用性、技术限制和安全性的考虑, 不同的渠道可以访问的功能是不同的。

4、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设计描述业务信息如何保存、数据库如何规划以及各数据库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处置子系统的数据模块分析。描述系统的数据模块的划分, 分析各个模块的数据量大小, 数据访问特性, 数据保存期限。核心系统数据架构设计。描述核心系统数据存储设计, 给出数据架构决定。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资源库支撑系统通过读/写数据访问操作数据库;项目中的统计分析系统数据库直接从统计查询数据库中调取数据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历史数据 (包括删除数据, 以及作废数据和过期数据) 以及为统计查询而进行的归纳汇总数据。对于数据库的存取操作, 原则上不建议使用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等方式存取, 推荐使用SQL语句存取数据。

五、结束语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及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技术方面, 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空白;在行业应用方面, 通过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构建, 促进了行业的专业分工和结构优化, 提升了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高了我国在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水平;在社会效益方面, 提高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和政府部门的政务透明度和政策决策水平, 促进构建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在经济效益方面, 降低了政府管理服务的成本, 研究成果的推广也将减少重复投资;增强了中软公司作为劳动保障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中软公司在规划咨询、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方面的能力, 增加了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有助于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进行工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形成一个基于行业知识的以大带小的产业协作态势。同时通过建立劳动保障行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和标准规范, 促进了劳动保障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支撑系统的概念和建设意义,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构成以及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分析设计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知识库,应用构件

参考文献

[1]、《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2]、《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系统建设规范指南》。

[3]、《行业信息化知识库项目总体设计书》。

[4]、赵俊峰;软件构件标准概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6, (06) 。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3

A.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B. 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C.自愿协商、诚实信用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A. 书面劳动合同 B. 口头劳动合同 C. 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

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

A.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本单位同岗位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C.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

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C.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

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C.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B.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C.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1个月 B.6个月 C.1年

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下列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B. 劳动纪律 C. 社会保险 1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1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

A.12 B.8 C.6

1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A. 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B. 只有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雇佣时,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 C. 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1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B.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C.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1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

不得超过。

A.3 个月 B.6 个月 C.12 个月

1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B.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C.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A.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 B.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C.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1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在服务期中可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A. 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B. 应等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C. 可以大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用

1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将列为竞业限制人员。

A. 中层管理人员 B. 高级管理人员 C. 高级技术人员

1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B.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0.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B.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当。

A. 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照本单位平均工资支付 C. 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以下条款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 试用期 B.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C. 保密约定

2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A.12 B.6 C.3

24.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申请支付令, 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A. 当地人民法院 B. 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 当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

A. 终止 B. 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 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形式。

A. 书面 B. 口头 C. 书面或者口头

2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者无须告知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A.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B.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C.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情形,用人单位无须提前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A.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2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须提前30 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B.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C.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30.《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有。

A.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B.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C.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3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裁减人员的程序是。

A. 提前30 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B.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C. 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3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A.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开始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B.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不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3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标准是。

A. 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 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确定计算 C. 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3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B.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C.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讨论通过。

A. 工会 B. 行业性工会联合会 C. 全体职工

3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A.当地本行业、本区域 B.外地本行业、本区域 C. 当地本行业、其他区域

3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A. 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B. 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 C. 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

3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等情况。

A. 用工单位 B. 派遣期限 C. 工作岗位

3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 4;36 B.4;24 C.8;24

4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订立口头协议。

A. 可以 B. 不可以 C. 在法定情形下可以

4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A. 一个 B. 一个以上 C. 至少二个

4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试用期。

A.双方协商B.不得C.按照全日制用工的标准确定

4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终止,。

A. 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B.双方当事人一方都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C. 除非有法定情形,双方当事人不能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4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

A.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B.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C. 双方协商而定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

4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A.三十日 B.十日 C.十五日

4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方法救济。

A.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B. 依法申请仲裁 C. 提起诉讼

4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

A.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B. 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C. 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4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A. 规章制度 B.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C. 人力资源部的规章制度

4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 公安机关 B. 劳动行政部门 C. 劳动仲裁部门

50.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倍的工资。

A.二 B.三 C.四

51.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为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 劳动者试用期的月工资 B. 劳动者试用期满的月工资 C. 当地最低工资

52.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元以上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A.500;1000 B.500;2000 C.1000;2000

53.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B.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C. 劳动行政部门以每人500 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54.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又不依法支付加班费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加班费 B.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C. 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55.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A.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B.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C. 由劳动行政部门以每人500 元以上2000 元以下的标准

56.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人单位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 用人单位的行为如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 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用人单位行政处罚

57.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A. 经济社会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加快小康社会进程

58. 国家坚持的就业方针。

A. 劳动者自谋职业、组织起来就业、政府介绍就业 B.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C. 政府安置就业

5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 重要目标 B. 责任制 C. 重要任务

60.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促进就业工作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A. 创新机制 B. 协调机制 C. 常设机构。

61.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

A.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B.服从分配、自主创业 C. 自谋职业、服从分配

62.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

A. 随意用人 B. 自主用人 C. 择优用人

63.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A.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B.强化培训,政策帮扶 C.简化程序,政策帮扶

64.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

A. 职业培训、生活补助、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险 B. 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 C.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

65. 国家建立健全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A.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 失业保险 C. 养老保险。

66. 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就业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A. 劳动预备制度 B. 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C. 岗前培训制度

67.《就业促进法》规定,对,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A. 农民工和残疾人 B. 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和残疾人 C. 失业人员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68.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指导,提供等服务。

A. 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税费减免 B. 就业指导、心理测试、小额贷款 C. 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开业指导

69.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

A. 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B. 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 C. 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70.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源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 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B. 是传染病患者 C. 劳动者感染传染病

7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

A. 提供有偿服务 B. 免费提供服务 C. 提供事业性收费服务

72. 地方人民政府对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A. 公益性就业服务 B. 营利性就业服务 C. 职业介绍服务

73.《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A. 国家财产 B. 消费者利益 C. 生命财产安全

7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不得向收取费用。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75. 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扣押劳动者的,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A. 现金或物品 B. 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C. 户口簿和其他证件

76. 国家建立,开展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失业状况调查统计,并公布调查统计结果。

A. 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B. 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 C.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77.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A. 家庭贫困、技能水平、失业人员、丧失劳动力 B. 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 C. 身体状况、个人原因、技能水平、失去土地

78.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种就业形式,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实现就业。

A. 至少有一人 B. 全部 C. 一人

7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

A. 创业培训 B. 劳动预备制培训 C. 技能培训

80.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

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向人民政府的信访部门投诉 C. 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知识竞赛须知

一、本次知识竞赛由劳动保障部、司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

二、本次竞赛时间为2007 年11 月5 日至2007 年12 月15 日。答卷截止日期以参赛者寄出地当天邮戳为准。个人和集体均可参赛,参赛者有效答卷为一份。

三、答题办法。竞赛共80 题,每题有A、B、C三种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在答题卡中相应的圆圈内用黑色钢笔涂黑。答题卡可复制,涂改无效。

四、参赛者须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要求字迹清晰、填写项目完整,否则视为无效答题卡。身份证号码相同的答题卡只有一份有效。

五、请将填好后的答题卡沿边线剪下,装信封内邮寄。邮寄答题卡,正确书写竞赛办公室地

址和邮编,并贴足邮资。

六、竞赛设一等奖10 名,奖金各3000 元,证书各一个; 二等奖20 名,奖金各2000 元,证书各一个; 三等奖50 名,奖金各1000 元,证书各一个;纪念奖1000 名,奖金各100 元;各奖项将采用随机抽奖办法产生,有关公证机关予以公证。

七、参考书目:《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500 问》《劳动合同法百题问答》《就业促进

组织人事纪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篇4

1、中纪委、中组部为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提出了“个严禁、个不准、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

2、中央严肃换届纪律要求“五个严禁”是指:严禁、严禁、严禁、严禁、严禁。

3、中央、省委要求换届工作中要深入抓好思想政治和组织纪律教育,做到“三在先”,即在先、在先、在先,筑牢纪律防线,严守纪律规定。

4、要坚持惩防并举,全面落实严肃换届纪律的各项措施,立足一个“”字,突出一个“”字,落到一个“”字。

5、不准以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调任、转任、留任或者

等为目的,索取、收受或者变相索取、收受贿赂。

6、不准采取、走门子或者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或者职级待遇。

7、不准,或者为他人提拔调动说情、打招呼。

8、对拉票贿选的一律,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

9、通过行贿手段获取的职务坚决。

10、对跑官要官的,一律,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组织处理,并;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跑官要官的人疏通关系、说情、打招呼的,要,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等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责任。

11、开展民主推荐时,要组织参加推荐人员对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进行,了解对换届纪律规定的知晓情况,及时发现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

12、对于换届风气的考核,重点看三个指标结果:一是看。二是看。三是看。

1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指、、、。

14、接受干部约谈是加强组织部门与干部之间情况交流、思想沟通的一种渠道。我县设立的组织部长接受干部约谈预约电话是:。

15、我县换届专用举报网站是:。

16、党委(党组)讨论干部决定任免事项,必须有以上的成员到会。

17、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列》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18、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

形成决定。

19、党政领导干部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

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20、领导干部辞去公职后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主持。其中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a、上级党委组织部门,部门b、本级党委,职务

c、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职务

2、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的,必须交流。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a、五年,科级b、五年,处级c、十年,处级

3、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推荐。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和()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a、差额定向,无党派人士b、全额定向,无党派人士

c、全额定向,社会团体

4、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以上的培训。

a、三年内累计3个月b、五年内累计3个月

c、三年内累计5个月

5、《责任追究办法》共划分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类责任主体,界定了()种责任追究情形。

a、6,40b、5,39c、6,396、严禁拉票贿选要做到()个不准。

a、2b、3c、47、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应追究()的责任。

a、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

b、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

c、组织人事部门有关人员

8、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理。

a、领导干部b、他人c、自己

9、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属于严禁()的要求。

a、拉票贿选b、买官卖官c、跑官要官

d、违规用人e、干扰换届

10、不准编造、传播谣言,诬告陷害或者侮辱诽谤他人,属于严禁()的要求。

a、拉票贿选b、买官卖官c、跑官要官

d、违规用人e、干扰换届

11、贿赂代表违反了“五个严禁”中的()。

a、严禁干扰换届b、严禁违规用人c、严禁拉票贿选

12、组织部门要建立()举报换届问题专人值守制度,及时受理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

a、“12333”b、“12371”c、“12380”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 篇5

根据县委的决策部署,12月7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召开“下基层、大走访、入万家”动员大会,对“下基层、大走访、入万家”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大会宣读人

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开展“下基层、大走访、入万家”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下基层,大走访,入万家”活动的活动内容和目标任务,对各阶段活动进行了部署。

一、宣传教育。结合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大宣讲活动,将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纳入宣讲内容,深入乡镇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利用各乡镇巴扎日进行广泛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知悉自身的社会保障权益和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二、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提升发展水平。对口单位坎乡格拉木村目前存在的问题:农田基础实施落后,供排水设施差,土地盐碱化严重。均为低产田,农作物产量低。现有贫困户57户218人。针对格拉木村的现状,提出好的发展思路。

三、多办实事。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解决贫困户亟待解决的困难。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真正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针对民生

110、书记大接访、领导批示件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实施方案,领导亲自带队下访入户,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

四、化解矛盾。一是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县委政府审批后执行;二是制定96年-99年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案。三是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从源头上将矛盾化解。对我县未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6

一、加大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的力度

1、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模式,加大引智工作力度。组织各规模企业、事业单位与湖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引进所需人才,今年来共引进柔性人才190人,为上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强人才招聘和企业推介活动,主动吸引人才。2月8日,在县中心广场举办了上栗县春季人才劳动力招聘大会,有4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1000余人进入招聘现场,当场达成用人意向260余人次。7月份组织全县12家食品、机械、学校、电子企业组团参加全市夏季人才交流暨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洽谈会。9月份组织我县十几家企业参加省市创业博览会,充分将企业向社会推介,提高企业知名度。充分利用上栗人才网、人才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布人才供需信息,促进人才流动。

2、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力度。制定出台了从事编制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农村乡土人才登记制度,建立健全了全县乡土人才信息库,对全县的农村乡土人才进行了登记,并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村乡土人才上报市人事局备案。建立了局领导班子联系拔尖乡土人才、民营企业制度,局班子成员、机关工作人员都确定了重点联系企业和联系对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积极开展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阳光工程”培训、以学习一技之长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挖掘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准备推荐在市级新闻媒体上报导。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福田清溪天绿现代农业园被市人事局授予“一村一品”示范点。

3、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将全县100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全部录入上栗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完善上栗高级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做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选拔推荐工作。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5月份,举办了三期计算机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60余人。11月,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培训、考试。8月份,专门举办了全县花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暨职称评审班,邀请市花炮研究所专家、本地“土”专家授课,对89名花炮企业技术骨干人员进行了培训,并为47人评定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推荐了39人申报中级职称(工艺美术师)。

二、认真贯彻《公务员法》,严格公务员管理

4、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公务员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书籍等载体加强了公务员法的宣传,加强对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党性教育,使广大公职人员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9至12月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信息化水平。

5、全面完成了公务员2005考核工作。在公务员考核中,着眼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专门出台了《关于在公务员考核中加强工作实绩考核激励公务员服务全民创业的通知》,引导广大公务员解放思想,服务于全民企业。经考核,全县6370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评优862人,称职(合格)5497名,基本称职(基本合格)5人,不称职(不合格)6人。

6、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对全县公务员进行了初步的登记调查摸底。全县共有956人进行了公务员初步登记,其中行政编制人员784人,未经过公务员过渡的科级干部(含维稳信息员)172人。结合上栗实际,制定上报了《上栗县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方案》,已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正式进入公务员登记阶段。

三、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事业单位从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会议,对改革的步骤、时间安排、要求作了全面部署。经过改革,全县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和参与聘用人员均达到市下达的两个90%的目标任务。

8、大力推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拟定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除政策性安置和涉密岗位外,事业单位补充人员都实行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精神,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考试,做好了乡镇土地管理所人员上划县管、全县乡镇畜牧畜医站所工作人员和县接待处工作人员招聘工作。

9、全面推行“评聘分开”的职称改革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县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顺利完成,认真做好2005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推荐266人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认定149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

10、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初步启动。起草制定了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职责、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仲裁庭规则、仲裁员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流程、人事争议仲裁须知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制度。

四、认真做好其他各项人事人才工作

11、工资管理软件系统顺利推行。为逐步实现全县工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工资数据的准确性,经县政府同意,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工资管理软件电脑系统,6月和8月份,对全县70余家单位进行了工资信息化培训工作,个人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已全部结束。9月份,按照市人事局要求,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进行测算,为下一步工资改革打下基础。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7

为进一步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宣传力度,普及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推动工会女职工工作,榆林市第四中学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于2013年5至6月份,在全校女职工中举办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此次活动得到了四中各教研组女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女职工的积极参与。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四中工会接到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关于举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的通知》后,立即对本单位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活动进行了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制订了具体的竞赛实施方案,使活动得以有序进行。四中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学校全体女工委员带头参加了答题活动,全校近60名女职工参加了知识竞赛答题活动。

二是全面学习,寓教于赛。为防止答题活动不流于形式,各教研组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及答题活动。积极借助校园广播、全体教职工会议、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手段,与“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相结合,深入各教研组,组织女职工认真学习《特别规定》,采取了分组答题、抽查式答题、闭卷答题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答题活动。榆林市第四中学利用校园网络健全、快捷的优势及时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全文挂网共享,印发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妇女权益保护法》、《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等专题学习资料,并组织全校近60名女职工进行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培训学习。

三是注重实效,广泛参与。在校工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广大女职工的参赛热情高涨。全校共有60名女职工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活动。经审阅,此次竞赛活动的答题准确率达98%以上。

总之,通过此次知识竞赛活动,有效地普及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女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为促进广大工会女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维权水平和能力,加大女职工工作维权力度,开创女职工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榆林市第四中学工会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篇8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007-12-07 18:30:2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005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职工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稳步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加大劳动行政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又上新台阶

(一)按照“三化”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就业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开办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46家,形成了覆盖全市各镇、街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就业岗位开发服务等内容的公益性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报告制度,为我市明确就业方向、制订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是努力提升市场信息化程度。着手建立了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并被纳入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心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政策指导、法制咨询、建立劳务信息协作等服务。全年网上求职人数达到1098名,招聘成功率达,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三是大力促进市场就业。全年共举办劳动力市场洽谈会47期,进场交流人数达55300人,入

场招聘单位179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460个,入场应聘登记9860人,达成就业意向64人,交流成功率为65。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成熟,市场在劳动力资源中的优化配置作用日益明显。

(二)建立帮困机制,健全服务手段,促进再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帮困机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失业人员建立生活和就业状况台帐,对特困失业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动态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困活动。节日期间,对174名困难失业人员开展帮困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万元,对2348对双失业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万元。同时,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开展“送岗位上门”活动,输送适宜岗位200余个。

二是抓好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市再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代理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18364名,失业保险费人员17893名,大病保险费人员15627名,代收代缴三项保险基金万元,解决

了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分流到社会就业人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衔接问题。

三是采取综合措施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认真贯彻全国、省、宁波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拟定了我市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突出以开拓就业岗位为重点,认真落实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定向输送、税费减免、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代理等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动员企业、社区、新闻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再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全市共有失业人员3487名,其中当年新增2516人,上年结转971人,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实现再就业2334人,再就业率达到%,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就业局势。

同时,为探索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离地农民的就业工作路子,xx街道开展的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完成了组建组织网络、组成工作班子、培训工作

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等工作。

(三)抓好再就业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努力减少结构性失业因素。

一是抓好再就业培训。全年投入培训经费15万元,举办再就业培训57期,累计培训人数达2417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2300名考核指标的105%,培训再就业率达84%。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培训2期,培训150名。

二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和开发。积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层次,全年共举办9期中级技术职称培训班,1期高级技术职称培训班,累计培训9987人,比上年增加%,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努力扩大技能鉴定覆盖面,形成了以市鉴定中心为龙头,6个技能鉴定站为支撑的网络体系。通过考核鉴定,2413名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995名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9名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名获技师职称,共获职业资格证书3441人,比上年增加%。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技校教育

管理。以“双高”为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办学路子,全面普及计算机教学,新开设CAD、Proe及数控等课程,狠抓教育质量管理,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和四级工合格率均达到100,教学质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积极配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立新的培训基地,开展电工、CAD等各类培训28期,培训1360余人,鉴定合格率达88。

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改革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明确目标,加大力度,养老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9

四、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县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也是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倍受社会各届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观注。作为这个重要部门的带头人,我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牢记党的宗旨,用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绝不把党和人民赋于自己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要把自己当做人民的一名公仆,把权力用在党的事业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用在为全局干部职工当表率做示范上。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意识,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全局形成讲政治比素质,讲纪律比廉洁,讲作风比能力,讲文明比形象,讲团结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以清正廉洁、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展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为优化我县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县政府提请我担任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在我感到十分荣兴的同时,也深感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回顾几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许多工作距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再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压力不断加大,社会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加,劳动者职业技能和择业观念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两个确保”基础还比较脆弱,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还不够强;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效还不够明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路子还不够宽,还不能满足求职者的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如果县政府的提请得到通过,我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的厚望,一定要努力实现上述诺言,全身心地做好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如果不能通过,我将愉快的服从组织的其他安排,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知识竞赛 篇10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进我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特制定人事人才和劳动

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

一、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一五”时期主要成效

(一)人事人才方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执行人事政策,规范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培训和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切实搞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五是加强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六是进一步做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七是建立健全了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库。

(二)劳动保障方面

1、城镇就业形势成绩显著。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9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000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就业政策措施逐步配套、完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涉

及促进各类劳动者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延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等。

3、就业援助政策惠及城乡困难群众。近年来,通过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为我县城乡的就业困难对象320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筹措再就业资金1826万元,落实免费就业培训补贴2670人,160万元,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390人40万元,享受税收减免385人124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670人,补贴892.2万元。335人享受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0万元。479户“零就业家庭”通过就业援助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的就业目标。

4、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遍及城乡。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县12个乡镇、社管委都建立了劳动保障站(所),4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初步形成了县、乡和社区三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了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了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5、探索创新,社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4107人(其中退休人员73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741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925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6533人。劳动用工管理和维权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者的信访举报投诉案件处理63起,涉及劳动者588人,追回拖欠工资98万元。订立书面合同5023人,合同签订率为92%,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5起,调解5起,裁决20起。

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还需加强,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

域就业,城镇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显现,劳动者技能水平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许多行业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难就业并存。

三是社会保障工作压力加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高,参保率、缴费率不高。统筹层次低,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务之急是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及省人社部门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协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全面发展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事业。

(二)主要目标

1、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高素质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管理的规章制度日趋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公务员队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数达到95%,新增公务员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85%,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达到90%。

2、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劳动保障“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体目标,按照“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方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就业事业的新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促进850名城镇下

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35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新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2800人,农民工培训12000人,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5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000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07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3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应参保人数的8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法思路,积极营造以岗位管理为目标,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既注重量的增加,又注重质的提高,切实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

3、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以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容量,有效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4、新建延长县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5、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到2015年,比较充分就业社区达到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7、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经办能力,加快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四、实现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

1、实行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责任。把实现充分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指标,列入对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十二五”时期劳动保障各项主要目标的完成。

2、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县财政对劳动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等工作的投入,形成与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安排财政性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提供补贴。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支出监督、全面落实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基础上,明确县财政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责任。在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继续施行财税、信货等优惠政策。

3、加快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大力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强化劳动保障信息化管理,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各项劳动保障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劳动保障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为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提供多层次决策支持和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信息化技术深化劳动保障统计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

4、加强劳动保障事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大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作用和经验,动员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劳动保障事业,引导人民群众更新就业观念,强化参保意识,增强公民守法维权意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宣传投入,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有利于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上一篇: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工作下一篇:感悟校长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