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通用8篇)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篇1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环保团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其中公众参与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最近在网上迅速窜红的“广州举牌哥”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后发现,我国环境保护还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本文以“广州举牌哥事件”引入对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讨论,分析了其中所反映出的与公众参与相关的法律问题,介绍了我国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立法规定,并阐释了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在实践时不易操作,未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环境知情权,并缺乏鼓励公众全过程参与的激励性规定。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作者认为应增强公民自身的环境维权意识,完善我国的环境知情权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和传媒监督,并鼓励和支持民间自治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同时,鼓励使用微博这一新兴的言论工具来刷新我国官民沟通方式,以更好的保障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权。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目前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与最大的经济发展压力,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已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工程,人民群众是环境的主人,也是这项工程的中流砥柱。因此,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环境意识的作用显得举足轻重。
环境宣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作用群众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正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指导人民群众用正确的、可行的方法来保护环境。
环境宣传与教育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坚实基础。环境保护工作“靠宣传教育起家”,这是对环境宣传教育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基础地位的形象概括。但是,环境意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万丈高楼平地起,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公益广告较早就在国外起源并发展。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有了全新、全面的发展。公益广告以各种媒介出现在我们生活的任何地方,让大众随处可见,例如:公共汽车、道路、显示屏、公共场所。电视、电影上的公益广告也迅速增加。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非盈利性,公益广告的广告主不会也不可能通过公益广告的发布而直接得到经济回报,它的广告主多是政府部门。公益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百姓生活,与老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大众生活之难处,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加强社会道德法制建设。这决定了公益广告的创作要素。运用别出心裁的创意、深刻的内涵、精美的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灵活的方式,鲜明的视点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受众。公益广告是向公众推广正确的道德观念或行为规则,表现的手法应以正面宣传的方式为主,以劝告警示的方式为辅。要以公正、平等、以人为本的态度与受众交流,强调受众平等同步的状态和环境。
诸葛亮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应用到广告设计中亦是同样的道理,公益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道德法制建设,要实现这个目的,它就必须从受众的广大群众的心理出发,遵循受众的心理,使人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可以说,任何优秀的公益广告设计都是建立在成功把握受众者心理和社会困难基础之上的,公益广告设计只有符合这点要求才能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社会道德法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广告界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受众者对广告接受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要实施广告设计心理战略就必须要了解广告作用于受众者的心理机制。
从传播内容上来看,公益广告能够最大限度的唤起人们的情感需求,首先能够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节,比如清澈的河水由于污染变得浑浊不堪„„壮美的冰山由于人类的活动顷刻坍塌„„茂密的从林,由于一支小小的烟头,而变得面目全非„„公益广告中的情感诉求能为公益广告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公益广告的覆盖面,对社会道德法制建设有着深远意义。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两个幼儿很快乐地在玩耍,下面清晰的写着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紧接着又出现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幼儿等几组无忧无虑的玩耍的镜头,然后打出字幕慢慢的出现:停止战争,为了孩子。署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这就是一则典型的经典的公益广告。像这种不是以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的广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就是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醒、规范、强调受众的正确的道德行为,而从受众看到广告从而接受其中内容并加以实行的过程大致包括六个阶段,即注意、兴趣、回想、比较、决定、实施行动。在这里,受众的情感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意识。因此,注重受众的情感规律是公益广告设计的极重要方面。情感诉求亦称为情绪诉求,是指广告设计者通过极有人情味的诉求方式,去激发消费者的情绪,引发他们的共鸣,可以把这喻为动之以情。公益广告承载着众多社会焦点、问题和生活密不可分,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从而巧妙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公益广告内容的生活细节化
一个公益广告的成败,首要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找到使受众群能不断思考的切入点。公益广告之所以存在,并且不断地成为社会健康成长的支撑点,在于不断产出杰出的广告创作,为受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和触动,从而能使受众在行为上得以规范。曾记得看过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作品,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自己年迈的母亲打水洗脚,而这一幕被在屋中的孩子看见了,于是不一会,孩子从洗手间双手费力的端着满盆的水要为妈妈洗脚,妈妈激动的眼里含着泪水,然后背景音乐起,配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则广告就是从生活的细节出发,以家庭做为广告的拍摄环境,又以家庭的幸福和睦为出发点,给人们一种有情,有家的幸福感觉。广告的题材十分的普通,但运用“将细节放大”的表现手法,配以唯美的色彩处理就将主题深化,扣人心弦,印象深刻。公益广告表达方式的生活细节化
公益广告面向整个社会,其受众也就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分子,公益广告的表达方式要照顾到各个不同层面的受众,要想使公益广告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应将广告内容表现的尽可能的普通化,创意承载物要尽可能的寻常化。例如在做一则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时,广告素材就可以从身边寻找,例如被污染的河水,被雨水冲毁的路面,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汽„„这些素材有机的组从合在一起,并适当运用一些艺术性表现手法,就可向观众传达出一个深刻的寓意„„ 3 公益广告文案的生活化
公益广告的创意要贴近时代、贴近受众,它关注的是社会的热点和大众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因此公益广告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亲和的,这就标志着公益广告中的广告语要生活化、简洁化、通俗化、标语化,读起来上口,易背易诵。例如:环境保护广告——这不是电影;反腐倡廉广告——公生明,廉生威;社会公德广告——邻里是兄弟,相敬又相让;诚信广告——诚信方成人;交通安全广告——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等等,公益广告的广告语容易记住和背诵,这更能将广告和生活溶为一体,实现公益广告的价值。4 公益广告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细微的环境中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的细节常常容易忽视,而我们能做好的细节却有很多!公益广告的目的是要提醒、规范、强调受众正确的道德行为,于是它总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发挥着本身的职责,如:不乱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等;在学校洗手间的墙上我们总会看到“做人讲德 用水思源”的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图书馆的墙上“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这些只是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形式的广告,却承载着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它随时会出现在生活的角落中提示着个人行为的规范化。
虽然公益广告只是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广告,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物质生活日益充斥着现代人的心理,于是某些生活细节存在的问题甚至不被人所发现或重视!公益广告作为信息传播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别,承载着将大众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展现在受众面前,关注它们并加以防范会让我们生存的空间更广阔。
比起其他方面的广告,公益广告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上比较活泼,公益广告只需符合本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受制约较小,创作者有更大发挥余地。要取得好的广告效果,离不开对广告受众心理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对影响广告受众心理的各种因素一无所知,将无法使其发挥应有的宣传效应。所以,我们在策划一个公益广告时,首先要根据受众心理来给广告定位。
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全民的参与之外,一些官方的或者民间的机构在引领环保时的作用也显得不可替代。所以环境保护与传媒也联系越加紧密。在未来的环保进程里,环保机构会获得更加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光与热。完善相关环保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缩写为ACEF)
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充分体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推动全人类环境事业的进步。
在保护环境方面,立法制定节日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在环保路上坚定不移的决心。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
111215班
王亚婷
111215112
环 境 保 护 与 广 告 传 媒
学院:艺术与传媒
班级:111215
学号:111215112
姓名:王亚婷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篇2
在迈出改革步伐的近几年中, 我国传媒业发展明显加快, 各类传媒企业的市场身份逐步得到确认, 各种经营和投资行为日渐开放, 使我国传媒业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一个巨大的传媒市场在我国开始形成。
2009年,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 文化传媒业更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上来。可以说, 目前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正进入到一个以体制机制变革、技术和模式创新、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当前传媒投资的政策环境:开放是主基调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传媒企业的管理是传媒行业所面临的主要外部因素, 它直接制约着传媒业的发展模式、路径、条件。顺应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大改革、大发展的整体趋势, 我国的传媒政策也处在一个不断调整的时期当中。归纳起来就是两点:引入竞争机制和向资本市场开放, 即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目标是重塑媒体市场主体, 吸引多方资本的参与, 规范和完善传媒企业的竞争环境;政策调整的重点则是一方面推进国有文化传媒企业的改制,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非公有制的文化传媒企业, 鼓励各类型的资本参与文化传媒市场。其中, 风险投资被视作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其进入传媒业得到了国家政策方面的明确肯定与支持。
1.明确传媒业投资的地位
早在2001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17号文件,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深化文化传媒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并明确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改革, 控制总量, 合理布局, 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集约经营, 形成规模优势”作为改革的主线, 以“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 把集团做大做强”作为改革重点, 而该文件最大的亮点则是明确认可了其他国有资本对传媒业的合法投资者地位, 为传媒业引入投资者开了第一个绿灯。
2.放宽传媒业投资的范围
作为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另一个主管部门, 国家文化部也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两个文件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对文化传媒业发展的促进和支持作用, 并要求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投资的项目。”“在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 已逐步放宽准入的基础上, 进一步降低门槛, 搞好服务,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2005年4月, 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1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传媒业开放的领域和范围, 对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资本投资文化传媒业明确了具体领域、范围和方式。
3. 明确投融资形式和退出方式
2008年以后, 我国传媒业的改革再次提速, 国家共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十多个有关传媒业税收优惠、投融资、转企改制等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其中以2008年出台的“114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和2009年出台的《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最为重要。其中, “114号文”对文化传媒企业的投融资进行了专门的规定, 不但提出了将会“经批准设立国有或国有绝对控股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作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表明我国国有的、专门投资于文化传媒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将很快面世, 而且第一次清楚的表述将“通过公司制改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 鼓励文化企业“进行并购和重组”, “鼓励文化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 此规定被业界视为从政策层面为风险资本投资传媒产业后的退出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明确的表述。
4. 鼓励风险资本等多样化的金融手段进入传媒业
2010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意在推动对文化传媒业的金融服务的发展, 拓展投融资渠道, 文中首次明确“适当放宽准入条件, 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表明风险投资作为推动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明确肯定、支持和鼓励, 对风险投资加大对传媒业的投资规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传媒市场环境:逐步得以释放的市场属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媒业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 但伴随着我国传媒业的改革, 媒体产业的市场属性开始逐渐被释放出来, 文化传媒产品开始剥离其政治色彩,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投资、交易、竞争等市场行为日渐普遍, 市场氛围不断活跃。
2005年底, 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鼓励传媒竞争和并购, 指出:我国传媒业将“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鼓励同一地区的媒体下属经营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 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
事实上, 在该《意见》下发之前, 我国各地已经陆续成立了一些以电视台、报社为龙头的新闻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影视集团和出版集团, 作为市场主体代表国有资本进入传媒市场。随着鼓励竞争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 原来铁板一块的传统媒体之间不但有了竞争, 而且还日渐激烈起来。报纸、杂志、电视之间为争抢读者和观众使出浑身解数, 媒体经营活动被摆到了与采编和内容制作同等重要的高度, 媒体竞争的规则和方式被不断确立和更新, 虽然行政指令依然是指导国有媒体的重要手段, 但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域、跨行业的并购、整合开始出现, 总而言之, 随之而来的则是我国报业、电视业的爆发式增长, 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另一领域, 随着传媒行业政策限制的不断放松和非公有资本的进入,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特别是分众传媒、新浪、百度、开心网等一大批脱胎于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传媒企业的诞生, 不但打破了国有资本在传媒行业中固有的统治地位, 催生出了全新的媒体种类, 更是在企业的整个成长历程中始终将资本运作为发展的核心。以软银、IDG等为代表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 以及我国各级政府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风险资本进入我国传媒行业并发展壮大, 也正是伴随着这些非公有制传媒企业的发展进行的。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篇3
关键词: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17-01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广告传媒属于“文化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标准,广告传媒属于“商务服务业”大类中的“广告业”。因此,本文对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的分析主要立足于文化产业与商业服务业,并观照广告传媒投融资环境的个性差异,加以综合分析。
一、广告传媒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分析
政策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制约性问题。由于广告传媒同时率属于传媒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因此国家对这两个行业的政策也适用于广告传媒。
(一)行业投融资政策环境分析
200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对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融资作出了系统的规定和约束。200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2009年7月,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务政策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四个政策措施。2010年3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对《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加大金融支持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如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我国广告传媒融资的政策环境日益优越。
(二)广告业自身投融资环境分析
中国广告业在1979年得以恢复发展,在2005年全面兑现WTO的承诺、完全开放。其投融资政策环境也发生极大的改变。梳理1979年以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亦能展现广告业投融资政策环境的变化:1、从1978年—1991年,中国广告业进入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广告管理机构、行业组织逐步建立起来。2、从1992年—1997年,中国广告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和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大大提升了广告行业发展水平。此外,中国的广告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3、从1998年—2002年,中国广告业进入多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广告业的开放,使广告活动主体日益多元化,广告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竞争方式呈现多元化、国际化趋势,本土公司选择股份化、集团化转型。4、从2002年至今,中国广告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广告创意更加关注和谐主题、突出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的自我表现意识。伴随科技进步,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中国广告行业的集约化程度迅速增强,涌现出一批超常规发展、具有较强竞爭实力的广告经营单位。与此同时,广告业更加关注公益事业,公益广告有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生动传神的公益广告作品,这些公益广告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广告传媒投融资的经济环境分析
近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即使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也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逐渐成熟起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尤其是包括广告传媒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保持9%增长力的潜力,国内经济形势依然有利于广告传媒业的发展。
三、广告传媒投融资的金融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的发展情况是:
第一,股票市场发展迅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二,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2009年共计发行各类债券86,995.1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政府信用债券共计发行67,325.60亿元,占总发行债券的77.39%,政府信用债券占比依然较高。非政府信用债券共计发行19,669.54亿元,同比增长93.02%,增速较快;其占比也快速提高,由2008年的13.94%升至2009年的22.61%,债券市场融资结构更加合理”。第三,银行借贷目前仍然是各行业融资的基本方式,尽管现在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但是银行对广告传媒业融资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银行业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指导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59万亿元。”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银行业对我国企业渡过危机、发展壮大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广告传媒业融资的金融环境基本上已经完整,但是仍然有不够成熟和完备的地方。
四、广告传媒业融资的行业环境分析
一个行业的融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这个行业内每一个企业的融资问题。本文将从广告业行业管理体制、行业发展方面着手分析广告业投融资的行业环境。
(一)广告传媒业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广告行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发展运营,该部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2011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已形成广告法修订稿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修订稿将“在我国境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其他广告人”,如个人代言广告,拟纳入管辖范围;并将更加关注新兴媒体将网络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覆盖;并将更加注重执法的可操作性。
(二)广告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广告业自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顽强的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企稳向好的基础逐渐稳固,这一势头带动了广告业的复苏。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国广告业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10年,中国的广告开支为226.06亿美元。随着内需的拉动,中国将有机会从全球工厂转变为全球市场。面对空前广阔的市场,中国广告业也将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稳健增长,鉴于此,广告传媒投融资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作者单位:周珉 江西师大传播学院
张燕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广告:和谐与创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访谈录[N].现代广告,2007.
[2]中国金融年鉴(2010)[M].2010,10.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篇4
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学校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71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在职研究生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研究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类别,79个本科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30人,其中专任教师1140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近年来,有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7人次荣获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30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1 / 5
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得到增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和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在职研究生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秉持“植根传媒、依托社会、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继承办学传统,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传媒与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力争早日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附录: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广告学—广告媒介方向招生简章
/ 5
(广告策划与广告实务方向,广告媒介方向,企业广告战略管理方向,广告策划与广告实务方
向)
中国传媒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
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1993年招收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在全国招收了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成为了国内创建广告学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最早、学科建设最完整的高等院校。学院下设新媒体研究院、IAI国际广告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公共舆情研究所、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与国外200多所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经过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学院已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体系,并为广告学、传播学与广告行业、传媒行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课程优势】
优势专业、全国首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专业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结构合理,学科层次齐全,广告学专业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首位;
核心专业、权威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是国内创建广告学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最早,学科建设最完整的高等院校,拥有一支科学、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较强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
实战教学、资源独享:案例式,全景互动式教学,开设模拟课堂,专业课被纳入教育部“优质教学资源库”,独享行业中最专业的广告教学资源库。
/ 5
论坛讲座、搭建人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可共享校内论坛、讲座,提升学识与视野,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学习的同时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培养方向】
针对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市场、广告方面负责人建立全面的企业广告战略意识,了解广告运营全流程,赏析古今中外经典案例,加强对企业广告的战略管理能力,培养能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运筹帷幄的市场和广告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假期集中面授;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报名手续】
1、填写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
2、提供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 5
3、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4、报名费200元,学费22000元(两年)。
备注: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证书授予】
1、完成该进修班课程学习,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广告学院高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证书;
2、具备本科学士学位,并毕业满3年的学员可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及我校学位办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
专业课: 广告传播学, 广告学, 新闻传播史(中外), 公共关系学, 传播研究方法, 市场营销学, 广告文案, 广告实务, 广告主研究, 广告市场监管
选修课:广告媒介行销,媒介公信力,媒介经营管理,广告媒介策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经典的广告传媒公司的广告词 篇5
2. 集万千智慧!
3. 上善若水,天下名扬。
4. 鸿图高远,前程似锦。
5. 森海广告创意无限。
6. 丰沛创意,兴盛你我!
7. 引领品牌,共创未来。
8. 让我们的“视”界从此与众不同。
9. 无限创意,为你张扬!
10. 树品质传媒,扬天下美名。
11. 给您最好的,松澜传媒。
12. 如沐春风,创意无限,沐创传媒。
13. 指南针的指引使您捷足先登。
14. 真相广告,广告真相。
广告传媒推广口号 篇6
一、龙帆传媒,扬名天下。
二、推品牌,找龙帆龙帆传媒:您的期待,就是我们的责任。
三、弘扬品牌价值,创造经典传奇。
四、龙腾盛世,扬帆远航。
五、云海无帆,龙跃通天。
六、龙帆广告,为你导航。
七、龙帆,为未来而扬帆。
八、精彩视界由我创造龙帆关告:您的`要求,交给我们来努力。
九、广聚长嘉,耀眼龙帆。
十、龙帆广告,让您的生活充满精彩。
十一、龙帆穿咩,传通天下。
十三、专业广告创意,尽在龙帆传媒。
十四、龙帆传媒,更高更远。
十五、长嘉似龙,渝都如帆,龙游长嘉,帆引渝都。
十六、龙帆传媒,广传美名。
十七、龙帆龙帆,翻番风顺。
十八、创造产品的灵魂,让您领先龙盘五洲,帆扬四海。
十九、龙帆传媒,经典品质。
二十、求高远,智非凡龙行天下,不同帆响。
二十一、海纳百川,唯有龙帆。
二十二、为梦想扬帆起航龙跃中华,帆扬五洲。
二十三、龙帆传媒,铸就经典。
二十四、经典品牌,广而告之。
二十五、龙行天下,帆扬四海。
二十六、乘龙扬帆共拓财富新大陆龙帆广告,广达天下。
二十七、龙帆传媒,传播精彩。
二十八、龙诺天下,拓信扬帆。
二十九、宇内乘龙,帆扬九州。
三十、开拓天地,梦想扬帆。
三十一、张扬个性,精彩纷呈。
三十二、龙帆传媒,恒久立天下。
三十三、龙的传人,帆的天下。
三十四、告知天下,传播未来。
三十五、龙行天下,帆游四海。
三十六、龙帆传媒,广踏天下。
三十八、龙腾云起,帆舞风动。
三十九、龙帆传媒,传承经典。
四十、由此起航,龙帆广告。
四十一、龙帆传媒,广传美誉。
四十二、龙兴扬帆,绝对不一般。
四十三、龙帆传媒,牵手你我。
四十四、因为专业,所以卓越好的广告,从龙帆开始。
四十五、龙帆传媒,卓越媒体运营商。
四十六、龙腾四海飞跃时,信息海洋纵起帆。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 篇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广东梅州是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形成、迁徙与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总和与精神文化总和。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梅州作为客家人最主要的聚散中心和集聚地,有“世界客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域。2011年审议的《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梅州将打造中国知名文化产业城,打造“全球客家文化的心灵家园”。[2]可见,客家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是非常重要的,梅州对客家文化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由于当下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导致多元文化的冲击及学校对学生在客家文化传承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身上并没有很好传承,出现对客家文化界定不清、探求客家文化自觉性不高、对客家美德认识不深刻等问题。因此,研究大众传媒环境下客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增强中小学生的客家文化底蕴非常重要。
(二)研究现状
1. 著名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认为,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走到一起的,有着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习俗和精神[3]。
而这些具有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习俗和精神,就是客家文化的前身。因而,客家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客家文化不断创造、积累、沉淀的过程。客家文化作为客家人的精神沉淀,是客家人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2. 近年来,客家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推动客家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2009年5月8日,由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出版印刷的《客都梅州》系列乡土教材,正式免费发放给全市中小学的广大师生使用。在对某小学六年级某班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均表示喜欢上《客都梅州》这门课。但对一些基本的客家文化知识测试,不少学生的作答却显示出他们还有待进一步学习[4]。
广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立项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认知总体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度较低;二是语言“建筑”饮食在客家文化中代表性比较强;三是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四是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意识薄弱[5]。
3. 目前关于客家文化的作品,多为书籍类,一些内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很难弄得懂;
另外,太多文字记叙,降低了学生阅读、钻研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客家文化发扬与传承的效果。一些新兴的客家文化微电影、访谈录等,让客家文化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引起了人们对客家文化的关注,但很多作品并不能吸引中小学生的眼球,一些情节虚构的微电影也不适合中小学生观看。
(三)研究意义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可以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独特而珍贵的瑰宝。对中小学生传承客家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为了避免客家先贤留下的光辉业绩和绚烂多姿的客家文化被时光淡化、被多元文化掩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让年轻一代更好更容易地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从师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方式、内容偏好、师生对梅州教育城域网的浏览频率等内容出发,共设计了19道题目。其中,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十四题,教师完成第一到十九题。共发放问卷800份,实际回收783份,有效回收783份,回收率为97.88%。
三、中小学师生对客家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数据分析
1. 中小学师生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查中,90%小学生、97.16%中学生都对客家文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有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知道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了解不深入。63%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客家文化,即有较深入的了解。而“非常熟悉”客家文化的人数并不多,占全部接受调查人数的8.30%。总体上,36.91%师生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客家文化,48.75%师生认为自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知道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及“完全不了解”的调查者占总人数的4.28%,说明生活在客都梅州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客家文化是一件平常事。但从数据结果可看出,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并不够深入。一方面,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自身客家文化的传承问题;另一方面,说明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了解的主动性不高,对客家文化的物质、精神教育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了解不足。该题中,教师的答案集中“比较了解”这一选项,即中小学教师对客家文化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客家文化的传播方面,中小学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学习客家文化和增强探究客家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如图1)。
2. 中小学师生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主要是“听家人说”“去博物馆了解”“电视节目中了解”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小学生是“听家人说的”“电视节目了解”和“生活环境中体会”。而中学生是从“听家人说”和“电视节目了解”中了解客家文化。
总体来说,中小学生和教师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从“听家人说”和从“电视节目了解”方式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相关书籍资料”“去博物馆了解”“电脑上浏览”三种方式所占比例较低,可见,中小学生自觉了解客家文化的主动性还不够高(如图2)。
3. 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传播方式的偏好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更偏好“看视频”方式去了解客家文化,“看动画”“听广播”“其他方式”所占的比例依次降低。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让信息传播愈加便捷,传播的受众也不受限于时间空间,且视频和动画比书籍更直观、更具趣味性,因此以这两种方式作为传播载体,不仅符合师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特点:让客家文化传播到更多地方(如图3)。
关于客家文化的有趣动画和视频作品,调查数据显示,答案集中在“一定会看”和“应该会看”两个选项。因此,融入客家文化的视频及动画精美作品会得到师生的关注,也会成为受师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4. 当前客家文化在传播上的欠缺之处
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小学生及教师看来,在客家文化传播上,欠缺易于推广而又有吸引力的作品。因为限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客家文化作品的创作,在作品语言、画面表现技巧上,不应该过于专业化,而应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接受特征。中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都有好奇心,如果创作的作品没有趣味性,就会吸引不住学生的眼球,即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客家文化的念头,最终作品就会失去传播的效果。所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选择,语言应简单易懂,表现技巧应加入具有吸引性的内容,表现形式要生动灵活、易于理解与接受(如图4)。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在客家文化的传承方面还有待提高,传播的方式还有待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中小学生对客家优秀文化认识不够深刻
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内容不够明确,了解层面不够深入,客家文化精神体会不深。如调查发现,48.32%中学生认为学校有开展过关于客家文化活动,而51.68%认为没有;22.30%小学生认为学校有开展过关于客家文化活动,而77.70%认为没有。当问及自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程度时,有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知道一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但没有深入了解。“完全不了解”客家文化的调查者占总人数的4.28%,说明生活在客都梅州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客家文化是一件平常事。这说明对客家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对客家文化传统美德的现实重要性理解还不够深刻,还须加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二)中小学师生自觉接触客家文化的主动性不高
即使当今大众传媒高度发达,各种信息触手可及、即便生活在世界客都梅州,中小学生也未能主动去接触客家文化。从师生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看,日常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听家人说”和“电视节目了解”方式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相关书籍资料”、“去博物馆了解”和“电脑上浏览”三种方式所占比例都次于前两者。家人口述的和电视节目里了解的客家文化,都属于客家文化的精髓部分,但其内容不一定为中小学生想要了解的部分。相关书籍资料的阅读,可以加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亲自到与客家文化有关的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可以亲身体验客家文化的氛围,感受客家文化的厚实;电脑上浏览客家文化的内容,则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搜索想要了解的内容,这三种方式是自觉地了解客家文化表现,但从被调查者平时接触客家文化的方式来看,还偏向于被动接受方式。说明中小学生自觉了解、学习客家文化的主动性有待提高。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厚实丰富,若单凭被动的接受方式来弘扬和传承,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学生从家人口中了解到一些客家名人先贤的事迹等,但主动地发现和自觉地接触客家文化的意识还处于薄弱状态。可见,中小学生对自觉了解客家文化的主动性不够高。
(三)家庭、学校对中小学生了解客家文化的引导不到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从家人口中听到的客家文化内容越来越少,显然随着父母亲接触客家文化程度的降低,中小学生从家人口中听到客家文化内容的机会越来越少。说明客家文化在家庭里传播的氛围呈现消减的态势,而这种态势将影响到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另外,学校的教育是按照相应教育标准来进行的,举行的活动一般都与当前社会的教育环境相适应。根据梅县中小学的校园官网的公告,可以了解到关于客家文化的活动并不多。学校对客家文化的引导还是有欠缺的,学校引导学生去了解客家文化方面做得不到位。因此,家人、学校对中小学生的引导还须加强。
(四)中小学师生缺乏一个共同了解客家文化的平台
从调查数据来看,72%小学生、98%老师、76.75%中学生表示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客家文化。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中小学生对于客家文化书籍资料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博物馆的文物与文字记述,没有长辈的陪同、解说,中小学生只能浅尝辄止,并不能很好体会客家精神的内涵;计算机上内容齐全,可网上也有其他很多吸引中小学生的东西,他们不一定会主动去搜索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且在不同网页上,客家文化讲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一定适合中小学生接受的心理特征。另外,学校举行关于客家文化内容的活动不多,师生间关于客家文化方面的互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见,即使是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小学师生间,缺乏一个共同了解客家文化的平台。
五、促进客家优秀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创造学习客家文化的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传播一些与客家文化有关的内容,营造学习客家文化的良好氛围。利用大众平台如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传播关于客家文化的优秀作品和客家名人故事等。鼓励学生学习客家文化,体验客家文化的魅力,以不断加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
(二)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适当在课堂上运用
教师应重视自身对优秀客家文化的学习,加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对客家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思想引领者。言传身教,教师对客家文化的掌握程度将影响着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将影响着学生对客家文化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在课堂上,合理穿插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客家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学习气氛、丰富课堂内容,而且会给学生树立学习客家文化的好榜样,促使学生注重学习课本的文化知识外,还注重课外知识的汲取。
(三)家校共同引导中小学生主动了解客家优秀文化
家长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孩子思想的启蒙者和培养者,所以家长应该注重孩子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上,而应结合本土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全面发展。对于学校举行的关于客家文化的活动,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并和孩子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组织参观客家景点的活动,可以陪孩子一起去。家长要和学校积极配合,和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引导中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了解客家文化。
(四)在梅州教育城域网增加中小学生学习客家文化的版块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媒体,在教育、经济和娱乐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教育城域网是一个对上连接省、市有关单位和CERNET、Internet主干网,对下连接各区/县教育局、学校,沟通全市教育系统各事业单位和学校;对外面向全社会服务的大型综合性信息网络。教育城域网的建设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学校、县(市、区)教(体)育局、市教育局三级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形成辐射全市各县(市、区)和所有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现代远程教学功能、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功能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信息交换功能、实现实时视频信息传输的高带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系统[6]。梅州教育城域网是由梅州市教育局主办的覆盖全市中小学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的综合性教育信息和资源平台,是全市教育系统唯一的教育公众信息平台,是互联网上代表梅州教育权威的官方网站和专业的门户网站[7]。
调查发现,74%的教师都浏览过梅州教育城域网。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浏览过教育城域网的学生占49.35%。而且,超过半数的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城域网。其中,“经常”引导占9%,“有”引导占46%,“很少”引导占30%,“没有”的占15%(如图5)。
如果在这样一个公共教育公共平台上增加客家文化传播版块,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小学生及教师都较支持在梅州教育城域网上增加客家文化这一版块。其中,支持的小学生占小学生人数的76.90%,支持的中学生占中学人数的80.62%,而教师支持在梅州教育城域网增加客家文化版块的支持率达到了100%。从数据分析来看,中小学师生对在梅州教育城域网增加客家文化这一版块,持有较高的支持率。因此,在梅州教育城域网上增加客家文化的版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客家文化学习氛围,并让客家文化的传播更有效。
(五)合理开发并丰富中小学生学习客家文化的版块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对梅州教育城域网的中小学生客家文化版块的开发与丰富,应是带有设计性、建设性的开发与丰富。
接受调查的教师都支持在梅州教育城域网内增加客家文化版块,并建议在该版块上加入客家习俗、民间故事、客家饮食、客家人文古迹等内容或视频内容。另外,希望该版块内容丰富且具有趣味性,多增加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客家文化视频内容。而且希望可以由客家老人讲述等方式来传承客家文化,或通过一些知识竞赛、现场活动来让大家关注、了解客家文化。
因此,在对客家文化版块的资源开发与丰富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客家文化的精髓,以客家文化精神内涵为内容核心,而且要以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为设计核心,关注客家文化资源的表达设计技巧和中小学生对信息加工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让中小学生在趣味性学习客家文化的过程中深层次思考,高度促进中小学生对客家文化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
合理开发并丰富客家文化版块,保证客家文化传播的质量,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该平台了解客家文化,加强学生群体对客家文化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起到大力弘扬客家文化,把客家文化做大做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的作用。
摘要: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对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笔者对客家人集中地域广东梅州的客家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涵盖大众传媒环境下中小学师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方式、偏好等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师生在客家文化的传承方面尚有待提高,传播的方式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促进中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大众传媒环境,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
参考文献
[1]罗艾桦.李莹.广东梅州客家文化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http://news.cntv.cn/20101223/109423.shtml.
[2]唐林珍.扬草原.梅州将打造中国客家文化产业城.http://www.chinanews.com/df/2011/01-15/2790748.shtml
[3]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A].上海文艺出版社,1933.
[4]王宗强.《客都梅州》系列乡土教材.http://www.meizhou.cn/news/1101/10/11011000011.html.
[5]吕延明,周海兵,李静媚,阮小华.新生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认知度的调查研究[A].学理论,2011,(15).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 Pc97Wt8Cvn-FA f HGTl GZig WScz2IB9EVB5HBHli Ppg U5R2Ex0y Xhpp F3t3pbep MY8f XIJn Eo Fr HFp FINs8_yq.
广告捆绑着传媒的手脚 篇8
1
在美国电视业刚起步的时期,新闻与娱乐节目都由广告户出资制作。这使得广告户能够直接控制非广告类节目,他们可以让节目体现自身的观念意识与商业利益。美国是1970年开始禁止香烟的电视广告的。在50年代,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由生产骆驼牌香烟的厂家赞助,被称为“骆驼牌新闻大篷车”,凡是电视画面中有“不准吸烟”字样的新闻片都禁止播放。布朗与威廉森烟草公司对其控制的电视节目的影响,还更胜一筹。它要求电视节目不能损伤卷烟产品的形象,涉及到香烟时不应当出现厌恶、不满的表情姿态。甚至规定:不准有在烟灰缸里卡灭香烟火星,或用脚踩香烟的镜头;香烟不能用作刻画不良分子的手段,优秀人物抽的香烟应当是有布朗与威廉森公司的商标的,辨认得清与否都可以。
在电视的非广告节目中注入自己的商业意图和思想意识的举动,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并非烟草行业所独有。白厅制药厂是一家生产头痛片的厂家,作为广播网的一个广告户,它对节目的要求是,假如一个镜头描绘了某个人拿一瓶药片自杀,那么就得停止播出。美国谨慎人寿保险公司是公共事务节目的资助者,该公司的一位副经理强调说,在其所资助的节目里应该宣扬商业与金融的积极形象,因而,这家公司抵制类似“萧条时期银行假日”这样的节目,原因是它们可能使所有的金融机构被人怀疑。
普罗克特与甘布尔公司一贯重视广告的作用,包括出资制作一般电视节目和商业广告,一年付出的广告费超过五亿美元,是电视业的一个大广告户。该公司广告部总经理对有关的电视节目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的十分具体,比如节目任何时候提到公司所有集团诸如食品杂货店、药品商店的客户,哪怕是稍稍提及,都要格外留心,不能给他们带去一丝不快;有的要求则比较宽泛,比如在电视节目里不能给观众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商业是冷酷无情、缺乏思想感情的活动。假如一个商人扮演了反面角色,那么就必须清楚地表明,他并非典型,他在商界受到了蔑视,正如在社会其他成员中受到蔑视一般。
2
报纸在所有受广告资助的传媒中是最为谨慎的。在先前,美国的报纸对于像百货公司起火、商店里出现违反治安事件等消息,很少作报道,原因是怕得罪了广告户。几乎所有的报社都有这样的做法:由营业部发出上面标有“B·O·M”字样(business office must)的通知,其意为:这是讨好广告户绝对需要的稿件,编辑部必须刊登。报纸报道法规颁布以后,广告与新闻报道有了严格的区分,此类露骨的收买新闻现象才日渐减少或者完全消失。但是,对新闻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得罪广告户的做法,还是比较普遍的。
八十年代的读者最迫切了解的内容之一,是有助于购物的可靠信息。然而这正好是当时美国报纸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家庭所需要的消费信息,同食品、交通、服装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利害关系,而它们又相当程度地控制着报纸的广告收入。有的记者通过定期购买典型家庭购物单上的东西,报道主要超级市场物价变动的情况。可是这种报道不为杂货食品店广告户所欢迎,因而便逐渐在报纸上消失了。
1980年,《华盛顿明星报》预告,该报将就赞扬或反对购物赠券问题发表一组连载文章。结果,只发了一篇便停止了,原因是担心在该报登载购物赠券的广告户不满意。
报纸渴望获得更多的收入,常常会尽可能地保护广告大户。当广告户的利益与读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报纸往往会站在广告户一边。对于这一点,广告户十分清楚,所以他们敢于向报纸提出一些令普通读者咋舌的意见。1981年,米高梅影片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埋怨报纸登载否定电影的评论太多了,他告诫报社“不要以为价值五亿美元的电影广告是必保的”,对电影怀有敌意的评论正威胁着报纸与电影工业之间密切的关系。有一家航空公司则预先就提醒报纸广告部的经理们,只要报纸上出现了该航空公司飞机坠毁或遭劫持的报道,就要把广告一律抽回。
3
在广告户们眼里,大部分的杂志的作用是可以充当卖主与买主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不少的杂志也确实无法挣脱广告户的影响。
1940年,美国《老爷》月刊有一篇文章声称,吉他伴奏歌唱的效果好于钢琴。这引起了钢琴业主的极大反感,他们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了。于是,几个月后,该杂志上出现了一则道歉启事:“我们失去了所有钢琴广告……我们敬请钢琴制造商们原谅。”
纽约时报公司是一家兼营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大联营公司。1976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组关于医疗事故的文章,它们激怒了医药行业。由于《纽约时报》没有刊登多少药物广告,那些医药行业无法直接进行报复,但是它们转而对纽约时报公司出版的《现代医学》杂志实行严厉的制裁,好几家制药厂一同从该杂志撤回了二百六十页广告,使它一下就失去了五十万美元的收入,迫使纽约时报公司不得不将《现代医学》转售出去。
《读者文摘》杂志由于公司补救及时,才避免了遭受《现代医学》的厄运。读者文摘公司拥有《读者文摘》杂志和芬克与瓦格纳尔斯图书出版公司。1968年,芬克与瓦格纳尔斯准备出版一本题为《被允许的谎言》的书,主旨是批评广告业。出版的一个月前,读者文摘公司勒令取消这一计划。它肯定是预感到了一种很实在的威胁:如果此书得罪了广告业,那么《读者文摘》杂志将会失去广告来源。当时该杂志一年的广告收入为五十万美元。
【环境保护与广告传媒】推荐阅读:
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12-09
保护环境公益广告语(双语)07-03
保护环境经典公益广告语11-02
环境保护与环境税01-01
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10-05
保护性耕作与环境保护08-11
金融与环境保护08-05
环境与生态保护05-29
保护环境与生态文明08-23
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