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记忆法

2024-06-22

歌诀记忆法(精选11篇)

歌诀记忆法 篇1

歌诀记忆法

下面老师就教大家利用歌诀来帮助自己记忆的方法,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歌诀记忆法,这是把识记材料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大量实践经验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材料要好记得多。

由于歌诀记忆法要求语言编码韵律化,所以,所识记的材料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①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②语言精炼,句式整齐,化繁冗为简短,变凌乱为有序,这样,既便于存储,又利于检索。编制歌诀的常用方法有:

(1)罗列法。如《现代汉语修辞歌》为: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反语,设问、反问、反复,对照、对偶、排比。

(2)概括法。如《历史朝代歌》为: 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3)简缩法。如《二十四节气歌》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4)形象法。如《汉语拼音字母歌》为: 6是玻(b),反6得(d),一门讷(n),二门摸(m),拐棍佛(f),伞把特(t),小棒赶猪勒勒勒(L)。此外,还有特征法、对比法、谐音法等。运用此法,歌诀最好自己编定,语言力求准确精炼,内容必须透彻理解。

歌诀记忆法 篇2

1. 唐朝手工业高度繁荣, 出现了众多纺织业、制瓷业等手工业中心, 其地点多、品种繁, 可用以下歌诀帮助记忆:

定亳益扬织绢锦, 花鸟纹锦出新疆;邢窑白、越窑青, 唐三彩堪称瓷精英。 (注:定、亳、益、扬指定州、亳州、益州、扬州, 即今河北定州、安徽亳州、四川成都、江苏扬州。)

2. 隋朝大运河属高考常考热点, 学生既要记忆运河

的起点、终点、中心, 又要掌握所分四段、流经省份, 记忆中往往顾此失彼, 建议作如下记忆:永通邗江, 北涿南杭, 五河六省, 中心洛阳。 (注:永通邗江是指大运河的四段, 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北涿南杭指它的起止点北通涿郡南达余杭;五河指它沟通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六省指它流经的冀、鲁、豫、皖、苏、浙等省份;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3. 中国近代史上, 清政府先后与沙俄签订过9个条约, 共割去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用以下歌诀可轻松记忆:五八瑷珲开先河, 黑北岭南六十多;六〇北约四十多, 乌东含库全失落;六四勘分四十四, 巴湖东南都归俄;八一改订五个勘, 西北又失七万多;近代俄国口最馋, 吃我领土百五多。 (注:“五八”指1858年, “瑷珲”指中俄《瑷珲条约》, “黑北岭南”指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北约”指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 “乌东含库”指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六四勘分”指1864年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湖”指巴尔喀什湖, “八一改订五个勘”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及《伊犁界约》等五个条约。)

4. 中国近代史上条约众多、内容繁杂, 可用以下口诀区别记忆各条约内容, 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津条约》的内容:外国公使驻北京, 增开十处通商城, 外国商船和军舰, 长江口岸自由行。又可把增开的南京、汉口、营口、九江、镇江、汕头、琼州、淡水、烟台、台南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成:南汉营九镇, 汕琼淡烟台。

《北京条约》的内容:天天九八, 华工出国。 (注:天天九八指条约中的四条, 即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的内容:增开沙重和苏杭, 通商口岸设工厂, 割让辽东和台澎, 赔偿白银二亿两。 (注:沙重和苏杭分别指增开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口岸。)

5.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八届党代会会址不断改变, 学生容易混淆, 用以下歌诀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

一二四沪三广州, 五大会址在武汉, 六大开于莫斯科, 著名七大在延安, 八大以后在北京, 党在北京掌政权。

6. 在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此起彼伏, 为帮助学生区别记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和1848年革命, 我整理了下面两个歌诀:

(1) 二三革命起欧洲, 西意俄法反封建;希腊独立比利时, 英国议会来改革。 (2) 四八革命垮体系, 工人学生和市民;意国一月揭序幕, 法国二月起高潮;普奥两国反专制, 匈捷反奥罗求独。 (注:“体系”指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工人、学生和市民是1848年革命的主力。)

7.19世纪中期, 亚洲各国人民不忍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蹂躏,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国家繁多、性质双重, 可用以下方式记忆:亚洲风暴起五国, 反殖反封相结合。爪哇伊朗阿富汗, 太平天国密拉特。 (注:密拉特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三个起义中心之一。)

歌诀记忆法在思想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歌剧记忆法;思想史;历史教学

“歌诀记忆法”是把学习的材料编成易于记诵的语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和节奏,使材料整齐对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从而便于记忆的一种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因“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很多东西都是极其复杂又需要记忆的东西,如果不懂得寓教于乐,那么历史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就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按照知识分类,历史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以及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性知识、历史教学的本质,“使学生掌握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学会方法性知识,通过挖掘历史知识的价值观资源,渗透价值观教育,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可以看出,事实性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是达到历史育人目标的第一步,是极为重要的。事实性知识,简单地理解,就是历史史实,其“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数量之多、难度之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记忆基本的史实,对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运用历史歌诀,是较为适用的方法,特别是历史必修三思想史部分的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在8个专题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以及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简单发展历程,这4个专题可以称为思想史。这部分教学的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识记思想家及其与思想发展相关的人物,对于思想史教学,就极为重要了。

思想史四个专题中,共提到了思想家以及与思想发展相关的人物54个,或是介绍其思想,或是介绍其活动对思想发展的意义。54个人中,中国的39个,古代、近代、现代分布相对均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提到了15个,相对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为这么多的人名烦恼,尤其是世界历史中的名字更难以背诵。教学中,笔者为帮助学生记忆,尝试着将歌诀记忆法引进来,让学生较为容易地背诵这50多个人物及其思想。

对诸多的人名,笔者先让学生找出四个专题总共提到了多少个,再将这些人名和其思想活动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将其编为方便记忆的歌诀。学生编出了各式各样的歌诀,最后经过大家的筛选,确定其中的一首较全面的做模板,再由老师学生一起进行修改,最后经过确定如下:

孔孟荀墨老庄韩,汉武帝王董仲舒,

程朱理、陆王心,李叛道、黄骂君,

顾倡用、王唯物,林开眼、魏源辅,

洋务派里曾左李,王郑维新思想早,

晚有维新康梁严,陈胡鲁李蔡元培,

马列来华李早传,三民主义孙中山,

普苏柏亚人文起,文学三杰薄但彼,

美术三杰达拉米,英有巨匠是沙翁,

马丁·路德改宗教,霍洛思想起蒙早,

法有大师伏孟卢,康德启蒙总结好。

一百多字的历史歌诀,包含了四个专题中提及的思想家及其和思想发展相关的人物,将其背诵下来,对这四个专题的内容,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深入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将学生和老师共同编制的歌诀背诵,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人物,再将找出来的人名进行“编歌”,大家有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能力。用押韵的歌诀帮助记忆相对较为复杂的人名,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思想史的教育中,对思想家的了解与记忆是必要的,面对较多的思想家,历史歌诀“以其字句工整、韵律和谐、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为特点。深受人们喜欢。如果把歌诀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就会化凌乱为系统,化繁杂为简明,化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在思想的教学中,对老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生敏.“歌诀法”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2]刘兴龙.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口诀记忆法[J].课程教育研,2012(26).

[3]蒋华志.试论歌诀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2).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篇4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

甘草

生姜

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麻黄

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麻黄

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

石膏

粳米

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麻黄

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

甘草

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

甘草

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半夏 葛根

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

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

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大枣

生姜

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

麻黄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 半夏 五味子 生姜

细辛

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厚朴

杏仁 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人参

2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草膏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22、干姜附子汤

干姜

附子

23、桂枝甘草汤

桂枝

甘草

2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炒苓枣。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2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腹胀人下朴姜草。厚朴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2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桂枝茯苓炒白术。

桂枝

茯苓

甘草

白术

27、芍药甘草附子汤:勺炒附子。

芍药

甘草

附子

28、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汤,人炒夫子茯干姜。

人参

甘草

附子

茯苓

干姜

29、五苓散方:桂枝茯苓泽猪术。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

猪苓 30、茯苓甘草汤方:茯苓桂枝炒干姜

茯苓

桂枝

甘草

干姜

31、栀子豉汤方:栀子

豆豉

32、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

甘草

豆豉

33、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

生姜

豆豉

34、栀子厚朴汤方:栀枳厚朴

栀子

枳实

厚朴

35、栀子干姜汤:栀子

干姜

36、真武汤:芍姜术茯附子

芍药

茯苓

生姜

白术

附子

38、小建中汤:桂枝汤中加饴糖。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生姜

饴糖

39、大柴胡汤:柴芩枳芍半枣姜。

柴胡 黄芩 芍药 枳实 半夏 生姜 大枣 40、柴胡加芒硝汤:柴芩人硝,姜枣半炒。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 半夏 大枣 芒硝

41、桃核承气汤:桂枝炒桃大黄硝。

桂枝

大黄

桃仁

甘草

芒硝

4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桂人铅茯姜枣,芩夏黄牡龙。

柴胡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

茯苓

4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蜀龙蛎。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牡蛎

蜀漆

龙骨

44、桂枝加桂汤:桂枝汤中桂倍量。

4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炒牡龙。

桂枝

甘草

牡蛎

龙骨

46、抵挡汤:抵挡汤是桃蛭虻。

半夏

大黄 牡蛎

大枣 6

水蛭

虻虫

桃仁

47、抵挡丸:抵挡汤中加大黄。

水蛭

虻虫

桃仁

大黄

48、大陷胸汤:葶苈杏仁硝大黄。

葶苈子

杏仁

芒硝

大黄

49、大陷胸汤:甘遂硝大黄。

甘遂

芒硝

大黄 50、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楼装。

黄连

半夏

栝楼

52、文蛤散:

文蛤

53、五苓散:桂枝茯苓泽猪术。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

猪苓

54、三物小白散:桔梗豆贝母。

桔梗

巴豆

贝母

55、柴胡桂枝汤:柴桂人勺炒姜枣成半黄。

桂枝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芍药 大枣 生姜

柴胡

56、柴胡桂枝干姜汤:柴桂芩,栝楼根下炒牡蛎姜。柴胡

桂枝

干姜

栝楼根

黄芩

牡蛎

甘草

57、半夏泻心汤:人半芩连炒枣姜。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58、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59、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

60、附子泻心汤:附子三黄 大黄

黄芩

黄连

附子

61:生姜泻心汤:芩连半人炒枣二姜

生姜 甘草 人参 干姜 黄芩 半夏 黄连 大枣 62、甘草泻心汤:芩连半夏炒枣姜。

甘草

黄芩

干姜

半夏

大枣

黄连 63、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

禹余粮

64、旋复代赭汤:人旋代半炒枣姜。

旋复花 人参 生姜 大枣 代赭石 甘草 半夏 大枣 6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炒膏。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66、桂枝人参汤:桂人炒白术。

桂枝

甘草

白术

人参 67、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

6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米人。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69、黄芩汤:黄芩芍药炒大枣。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70、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芍炒半大枣姜。黄芩

芍药

甘草

半夏

大枣

生姜 71、黄连汤:连桂人炒半枣姜。

黄连

桂枝

人参

甘草

半夏

大枣

生姜 72、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炒枣姜。

桂枝

附子

甘草

大枣

生姜 73、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炒枣姜、白术

附子

甘草

大枣

生姜 74、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炒白术。

桂枝

附子

甘草

白术 75、白虎汤:知母石膏炒粳米。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76、炙甘草汤:桂人生阿麦,麻仁炒枣姜。

桂枝 人参 生地 麦冬 阿胶 麻仁 甘草 大枣 生姜

77、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大黄

甘草

芒硝

7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枳朴黄

大黄

厚朴

枳实

79、茵陈蒿汤:茵陈汤,茵陈栀子与大黄。

茵陈

栀子

大黄

78、吴茱萸汤:吴芋人参与枣姜。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79、麻子仁丸汤:麻枳朴芍杏仁黄。麻子仁

枳实

厚朴 芍药

杏仁 大黄 80、栀子柏皮汤:黄柏炒栀子。

栀子

甘草

黄柏 81、赤小豆汤:

麻黄 连翘根 杏仁 赤小豆 大枣 生梓白皮 生姜 甘草 82、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中芍倍量。83、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中加大黄。84、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辛。

麻黄

细辛

附子

85、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炒附子。

麻黄

甘草

附子

86、黄连阿胶汤:连芩勺胶鸡子黄。

黄连

黄芩

芍药

鸡子黄 87、附子汤:附子苓人勺白。

附子

茯苓

人参

芍药

88、桃花汤:赤石干姜米。

赤石脂

干姜

粳米 89、桔梗汤:甘草桔梗。

桔梗

甘草

90、半夏散:桂枝炒半夏。

半夏

桂枝

甘草 91、白通汤:附子葱白煮干姜。

白术

附子

葱白

干姜 92、真武汤:附子术茯芍姜

附子

白术

茯苓

白芍

生姜 93、通脉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

甘草

干姜 94、四逆散:柴芍炒枳实。

甘草

柴胡

芍药

枳实 95、猪苓汤:阿滑茯苓泽猪。

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96、乌梅丸

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97、当归四逆汤:桂枝归芍通细草枣

当归

芍药

甘草

通草

桂枝

细辛

98、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

芍药

甘草

通草

桂枝

细辛

附子

蜀椒大枣

大枣

桂枝

人参 黄柏 13

吴茱萸

生姜 99、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100、瓜蒂散:瓜蒂

赤小豆 101、茯苓甘草汤:桂枝草茯生姜。茯苓

甘草

生姜

桂枝 102、麻黄升麻汤:

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萎蕤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10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104、通脉四逆汤: 甘草

附子 干姜 105、白头翁汤:

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芍药

天冬桂枝

茯苓14

106、四逆加人参汤: 甘草

附子

干姜

人参 107、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108、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干姜

附子

甘草

猪胆汁 109、枳实栀子豉汤:枳实豉栀子 枳实

栀子

110、牡蛎泽泻散:

牡蛎

泽泻

蜀漆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

栝楼跟111、竹叶石膏汤:人半麦竹米炒膏

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人参

甘草

成语辨析歌诀 篇5

颐指气使态度傲。不赞一词文章妙。未雨绸缪先准备。狗尾续貂坏接好;封官滥。改弦更张变做法。改弦易辙变态度。闪烁其词话含糊。左右逢源事圆滑;材料丰。出奇制胜不带宾。不可理喻太蛮横。评头品足挑毛病。如坐春风受教化。良莠不齐藏好坏。不容置喙不许说。拍案而起愤怒极。文不加点一气成。空穴来风有根据;无根据。敬谢不敏婉推辞。首鼠两端真犹豫。投鼠忌器有顾忌。耸人听闻故捏造,让人怕。骇人听闻真吃惊 风声鹤唳太惊恐。无可厚非本有错。无可非议全无错。韦编三绝很刻苦。

见微知著小见大。白驹过隙太短暂。不易之论意见对。不刊之论良好言。振振有词强夺理。釜底抽薪才彻底。庆父不死内乱长。扬汤止沸不彻底。谦谦君子为褒义。明日黄花已过时。浅尝辄止不深入。汗牛充栋藏书多。倚马可待文思敏。罄竹难书罪滔天。无所不为尽坏事。同舟共济齐努力。始作俑者开坏风。万人空巷真热闹。休戚与共同福祸。不负众望不辜负。不孚众望人失望。首当其冲先遭殃。师心自用太自负。相敬如宾夫妻甜。不瘟不火恰到好。鳞次栉比屋多齐。

骇人听闻真正怕。三人成虎谎成真。不名一文是贫穷。耳提面命恳教诲。弹冠相庆含贬义。额手称庆很侥幸。十室九空民凋敝。沆瀣一气相勾结。微言大义意义深。以邻为壑嫁祸人。如履薄冰心谨慎。城下之盟受屈辱。炙手可热权势大。粉墨登场坏人上。安步当车好闲适。螳臂当车势必然 目无全牛技艺熟。游刃有余经验足。侃侃而谈理气直。甘之如饴苦中甜。罪不容诛死有余。不以为然不赞同。不以为意不在意。讳莫如深紧隐瞒。天马行空诗书文。望其项背赶不上,用于否。登堂入室学问深。

对簿公堂受审问。美轮美奂描建筑。要言不烦话简明。执迷不悟唤不醒。夸夸其谈不实在。不胫而走消息传。不翼而飞东西丢。胼手胝足勤工作。鸡肠小肚心胸狭。空谷足音难得讯。苦心孤诣勤钻研。饮鸩止渴喝毒药。瓜田李下受怀疑。处心积虑费心机。殚精竭虑费苦心。差强人意还满意。火中取栗被利用。师出有名有理由。安土重迁思故园。不足为训非准则。不知所云指说者。穷形尽相文细腻;露丑态。

不绝如缕声细长;情况危;传承少。泥沙惧下变革来。鱼龙混杂好坏人。鱼目混珠假充真。不稂不莠不成器。

感同身受代人谢。危言危行很正直。死得其所光荣死。言不由衷是谎话。难兄难弟共患难;一样坏。言不及义说废话。词不达意非所问。鼎力相助人帮我。不情之请自谦请。羚羊挂角意境高。求田问舍谋小利。深文周纳罗织罪。一傅众咻干扰大。薪尽火传喻传承。厝火积薪危机伏。曲突徙薪避灾难。巧夺天工赞人力。鬼斧神工天造化。奉为圭臬作准则。雪泥鸿爪说往事。草蛇灰线为线索。山高水低意外祸。高山流水为知音;乐音妙。高山景行:道德高。山高水长品格高、流传久。宵衣旰食勤政事。前无古人喻空前。

侧目而视畏又恨。刮目相看非从前。惨淡经营竭尽谋。罚不当罪罚太重。千夫所指众人责。鬼斧神工技高超。诛心之论揭动机。高山仰止仰道德。意兴阑珊意衰减。从善如流善采纳。尾大不掉难指挥。暮鼓晨钟警醒语。师出无名没理由。莫逆于心情意合。始作俑者开坏风。改头换面只变外,质没变。洗心革面彻底变 蔚然成风好风起。谦谦君子实虚伪。一唱一和瞎掺合。一唱百和和者众。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如丧考妣极悲痛(贬义)。推波助澜助坏风。豆蔻年华十二三。青梅竹马小无猜。耳鬓厮磨夫妻亲。

比翼齐飞夫妻睦。劳燕分飞情侣别。藕断丝连情缠绵。萍水相逢素不识。罪不容诛罪恶大 蓬筚生辉贵人到。覆水难收难重圆;话难收。破镜重圆夫妻合。崭露头角新露才。抛砖引玉自谦用。石破天惊观点新;想像奇。灯红酒绿喻淫乐;繁华景。另起炉灶重开始;另立门户。奇文共赏供批判;同欣赏。波谲云诡幻莫测。从长计议暂不定。穷形尽相喻生动;丑态露。老气横秋摆资格;暮气沉。济济一堂才人聚。长此以往结果坏。心劳日拙枉费心,境愈坏。无独有偶坏有二。绝无仅有只有一。

因人成事靠别人。俯拾皆是随处得。折冲樽俎外交决。浮光掠影见识薄;印象浅。

字正腔圆音准圆。付之一笑不理会。洛阳纸贵作品好,争传抄。丁是丁,卯是卯讲原则。当面鼓对面锣当面争。船到码头车到站无所为。反戈一击杀自家

笔走龙蛇艺(书法、文章)潇洒李代桃僵代受罪 悲天悯人慈悲怀 忝列门墙辱师门 弹铗无鱼才不遇 空谷足音言难得 床笫之私私生活 素昧平生从未见 白头如新久隔膜 不分轩轾无差别 不辨妍媸混美丑 不辨菽麦乏实践 莫名其妙很精彩 莫明其妙很荒唐 不瘟不火恰恰好 不温不火很一般

焚琴煮鹤滥糟蹋 折冲将军退敌将 实至名归功就成 尸位素餐白吃俸

不假思索系双解 耿耿于怀心怀很 河清海晏很太平上下其手同作弊 不祧之祖功至高 静水流深藏大智 言不及义尽废话 词不达意意不明 矻矻以求很刻苦 岐黄之术中医学 杏坛讲学教学子 七月流火秋凉至 目眚眼花年衰老 一眚掩德一棍死 怀瑾握瑜有美德 率尔操觚太草率 喁喁私语话不休 众望喁喁众人盼 米珠薪桂物价高 悬壶济世救病人 妙手回春医术高 妙手偶得作品精 狷介之士很耿介 细大不捐善积累 风牛马不相及不搭边

苗而不秀天资废

对父母行孝感恩歌诀 篇6

对父母行孝感恩歌诀

父母慈心常念子,父母恩情似海深。十月怀胎身受苦,心血浇灌胎长成。一月精血包裹长,气血周流育胎婴; 二月腰酸手足软,思食百味费苦心; 三月神怠身懒倦,元阳消耗神气损; 四月茶饭全不想,面黄肌瘦又恶心; 五月坐卧难安定,七月体重双足肿,九月气短头昏胀,儿落地时娘心惊,生来不挂一丝毫,娘坐月子受熬煎,把屎把尿勤洗换,怀抱儿睡难翻身,屎尿染身污被单,夏日驱蚊扇凉风,或抱或背或手牵,发烧咳喘吐泻病,自恨不能替儿病,苦口婆心劝儿学,毕业谋职或学艺,为儿为女把帐欠,青发难数恩难算,父是天来母是地,胎阻经脉气不顺;胎压水道水气停;胎挤胸腹气难运;好似钢刀刺肝心,靠亲穿衣裹片裙;如同罪人困牢门,手不闲来脚不停,儿哭儿闹急亮灯,娘湿儿干无怨心。冬日避寒炉火近。选购玩具顺子心。赶忙求医或信神,四处奔波求高明。教子行正讲文明,奔走求人常挂心。千辛万苦都受尽。杀身难报父母恩。不敬父母敬何人,六月心烦意志乱,八月行动难侧转,十月有形亦有象,生来不带半分文,生来不能吃五谷,若是月里招来病,白天为儿受苦刑,又拍又哄催儿眠,小裤小袄赶忙做,学走恐怕跌磕碰,三年哺乳苦受尽,一旦病重有凶险,儿若上学不惜钱,好吃好穿尽儿用,结婚生子操碎心,父母恩情千万分,假若生下娘不管,为人若忘父母恩,胎吸母血母亏损; 难起难坐睡不宁; 娘奔死来儿奔生。全靠爹娘费辛勤; 食娘血脉当饭吞。难诊难治难脱身。夜间更是难安寝,垫片盖被避风侵,冬棉夏单常换新,常防水火伤儿身,儿若病了更伤神,吓得爹娘战兢兢,望子成龙有前程。笔墨书杂不辞贫。为满儿愿煎熬忍。万分难报二三分。饥寒交迫活不成。如同花木烂了根。

内家拳法歌诀十篇(一) 篇7

沈寿老师五岁时即遵其祖母之命,师从松溪征南派内家拳巨擘童崇武习武。年方弱冠,便仿古人四言歌诀体裁,写下《内家拳法》八篇。分别为《武德篇》、《精气篇》、《方略篇》、《机势篇》、《虚实篇》、《刚柔篇》、《变通篇》、《周旋篇》。其各篇均为四言六十四句,故又名《内家四字经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弘扬中华武术,沈师遍翻旧箧,仅得幸存拳法《精气篇》、《方略篇》、《机势篇》、《刚柔篇》、《变通篇》等五篇。其中,《武德篇》、《虚实篇》和《周旋篇》等,因年代久远已先后亡佚。沈师留言:“只好容后补撰了。”自幸存之《拳法》五篇出版至如今,已近三十年了。沈师大德大寿,亦已八十,一直忙于解道授惑,《拳法》八篇至今未能补全。今笔者不揣浅陋,狗尾续貂,除补足《拳法》八篇外,增益《开合篇》、《洞微篇》等二篇,凑成《内家拳法十篇》。而每篇的内容完全重新撰写,也不再局限于每篇六十四句,而是按照每篇内容的多少而撰定。故只是借用《拳法八篇》的篇名而已。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只是借用了《内家拳法》八篇的若干篇名,但每篇的内容,都是笔者站在沈寿、傅钟文、赵安洲等诸恩师的肩膀上,将他们平时辛勤教育的内容,所作的一次整理和总结。今借中国内家第一刊《武当》一角以奉献同好,仅供参考。其中浅陋和疏失之处,恳请海内外高尚学士、行家里手,尤其是同门贤哲和读者指教,使之渐臻完善,以共襄其成。

一、武德篇

星有大道,人有大德,道德合真,生命永恒。道满乾坤,德满人间,大德大悟,大道通省。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疏导引路,纯朴天真。文贵文风,武重武德,文武合德,道艺高深。义德为上,威武为下,柔弱尚德,天下永晟。树立道心,明道立德,祛除杂念,以戒为尊。修道养德,智不恋尘,非不弃世,敬德存神。修道持身,积德累行,扬善止恶,舍妄皎正。有德之善,思好幽深,交重仁爱,对人坦诚。以德治道,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守中持衡。人道为本,与人为善,广施阴德,普济众生。人生难得,道德于身,不轻视人,不欺负人。道德润身,宽容忍让,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心存正念,光明正大,曲全谦退,无为不争。怀修涵育,修己立人,事了拂衣,深藏名声。襟怀恬旷,明察事机,沉机默运,智勇深沉。恭廉修行,见义勇为,不求闻达,舍己成仁。养气增命,竞扑全身,致知力行,应变制胜。专恒于道,行其气功,抵于无凌,其气浑沌。圣哲昭垂,当知所戒,善自韬藏,君子德盛。君子行径,可以托孤,百里寄命,临节不崩。寄身锋端,性命可怀,捐赴国难,碎骨粉身。

二、精气篇

古传导引祛病歌诀 篇8

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数咽下丹田。

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

平明睡起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久除后患,老而不衰。

【起火得长安】

阳火须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穴起,先从左足行,上玉枕,过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从右足,亦行三遍。复从尾闾起,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梦失封金匮】

精滑神疲欲火攻,梦中遗失致伤生。

搓摩有诀君须记,绝欲除贪最上乘。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

复以两手搓胁,摆摇七七。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失。

【形衰守玉关】

祛老扶衰别有方,不须身外觅阴阳。

玉关谨守常渊默,气足神全寿更康。

百虑感中,万事劳形,所以衰也。返老还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岂易得哉?善摄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运神气,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老可以耐矣。

【鼓呵消积聚】

气滞脾虚食不消,胸中鼓闷最难调。

徐徐呵鼓潜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劳。

有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患者当正身闭息,鼓动胸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兜礼治伤寒】

跏趺端坐向蒲团,手握阴囊意要专。

运气叩头三五遍,顿令寒疾立时安。

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闾升,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不拘数,以汗出为度,其疾即愈。

【叩齿牙无疾】

热极风生齿不宁,黎明叩漱自惺惺。

若教运用常无隔,还许他年老复丁。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每黎明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

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凡小解之时,闭口切牙,解毕方开,永无齿疾。

【升观鬓不斑】

神气冲和精自全,存无守有养胎仙。

心中念虑皆消灭,要学神仙也不难。

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败而鬓斑矣。要以子午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令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二气自尾闾间上升,下降返还元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充足,发可返黑也。

【运睛除眼翳】

喜怒伤神目不明,垂帘塞兑养元精。

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自失惊。

伤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日睡起时,趺坐凝思,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书细字。

【掩耳去头眩】

视听无闻意在心,神从髓海逐邪氛。

更兼精气无虚耗,可学蓬莱境上人。

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眩,偏正作痛。久则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折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邪散去。

【托踏应轻骨】

精气冲和五脏安,四肢完固骨强坚。

虽然不得刀圭饵,且住人间作地仙。

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熊鸟演法,吐纳导引,皆养生之术也。平时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覆平地,存想神气,根据按四时嘘呵二七次,则身轻体健,足耐寒暑。

【搓涂自美颜】

寡欲心虚气血盈,自然五脏得和平。

衰颜仗此增光泽,不羡人间五等荣。

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澹,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闭摩通滞气】

荣卫流行不暂休,一才凝滞便堪忧。

谁知闭息能通畅,此外何须别计求?

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滞之为患,不可不慎。治之,须澄心闭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复以津涂之。勤行七日,则气血通畅,永无凝滞之患。修养家所谓干沐浴者,即此义也。

【凝抱固丹田】

丹田完固气归根,气聚神凝道合真。

久视定须从此始,莫教虚度好光阴。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用歌诀法辅助识字教学 篇9

[作者]  四川梁平师范 孙祥钧

[内容]

歌诀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编成整齐的韵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记诵中学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歌诀辅助识字记形,辨义正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歌诀辅助识字四法如下:

一、用顺口溜化难为易课文中有的生字,多达19画以上,结构复杂,儿童不易掌握。教学这类生字,教师可编几句顺口溜,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把握书写笔画顺序,化难为易。如《一次科技活动》一课中的“攀”字,有19画,是结构复杂的形声字,教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可演示“攀”的运用,让儿童理解字义。再编顺口溜为书写牵线搭桥:“山上小树林,林中长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儿童理解歌诀后,边念边写,就能轻轻松松学会“攀”字的形义和写法。

二、用字谜训练儿童思维猜字谜,是一种传统识字法。小时候,父亲教我“破谜儿”识的字,40年后,记忆忧新。“一点一横长,一漂漂南洋,上十对下十,月亮对太阳”(庙的繁体)。在猜字谜的活动中,儿童必须按谜面提供信息,对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笔顺,字音字义的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必须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将谜面信息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内在关系,作出答案。如教《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师采用分步识字法教生字,先初读课文,要求儿童看拼音读准字音,感知字义;细读课文,理解字义,巩固字义,感知字形;总结课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师背诵诗谜:“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并边诵边板书边解说,儿童很快揭开谜底:“影子”。这样,儿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识了字,又训练了儿童的思维。

三、用儿歌区别形近字所谓形近字,指形体相近的字。由于这类字的形状近似,不容易辨识,给儿童的认读写带来困难。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横,儿童分辨较难,识记往往混淆。为有效地区别它们的形体,理解字义,教师可充分发挥儿歌的作用,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儿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树根末枝梢,未是树干顶天地,万木争荣绿中华。”再按儿歌进行字理分析。教师拿一棵小树,告诉儿童“木”是象形字,写作中,教师将教鞭横在小树的根部,在根部画一横(或圆点),示意这一横(或圆点)表示树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称为指事字。

四、用拗口令纠正方音方音,指地方方言,亦称土语。方音对普通话的学习有负效应,严重影响着识字教学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怎样排除方音的干扰呢?笔者的经验是:首先摸清方音同普通话的差异规律,知己知彼,循标治本;然后运用歌诀予以警示、强化、分辨。进行规范训练。如梁平方言f、h不分,没有翘舌音zh、ch、sh,有的音节出现了近韵转化的情况。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弄清方音的声韵缺失、替代、混用,转化的规律,并列表对照,说明,强化读音规范意识,还编写拗口令让儿童记诵,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标准。如,“识字音读准,f、h

[1] [2]

★ 字理教学总结

★ 字理教学心得体会大纲

★ 识字教学

★ 识字教学工作总结

★ 识字教学设计

★ 识字教学论文

★ 识字教学设计

★ 低年级识字教学

★ 谈谈识字教学

阳宅风水经典大游年歌诀应用 篇10

大游年法是阳宅风水中最基本而又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风水法则之一,是八宅派风水的理论基础。大游年法九星排布的理论是古人在生活实践应用中创造总结出来的,跟现代科学的场效理论十分吻合,经过古今中外大量的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值得可信的。本文不针对该方法是否合符科学理论来论证一翻,也不论述大游年的具体应用问题,而是针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点:大游年法伏位的确定。

大游年法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伏位的问题。关于伏位的确定,古今论述不一,大多以门的位向来确定伏位,即大门开在何方,就以该方位为伏位。例如:大门开在乾方,即以乾为伏位。大门在巽方,就以巽为伏位。该方法是有其有力的依据的。我们的居住环境离不开气,有气才有生命。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人就是靠这一口气赖以生存。气的流动必然产生气场,门是气场进出的必由之路,以门定伏位显然是以气场为依据。翻开港澳台许多大师级的风水著作,其确定伏位的原则,却以坐山的方位为依据。即宅坐何方,就以该方的坐山方位来定伏位。例如:坐北向南,坐山为坎,则以坎为伏位。坐东朝西,坐山为震,则以震为伏位。我们生活的地球,离不开地球的磁场,磁场的方向是有一定规律的,不象气场那样,只要有入口就有不同的气场。很显然,以坐山定伏位是以地磁场为依据。两种方法,一种在国内流行,另一种在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流行,两种方法都有很多人在应用。现代人很讲科学,有科学依据才有其可信的力量,经大量的实践验证,两者都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究竟一间阳宅的伏位该怎样定才对?我翻阅了许多资料,都没有一种系统的定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大门为气口定伏位,在社会发达的今天,我们大多住商品房,一进大门,立即关上,然后以外隔绝。气流刚进大门就被挡在外面,如果没有其它进气的窗口,则形成一团滞气。试想又怎么能以大门为气口来定伏位。有时门位不一定合门向,门在艮位可向北,在北位可向艮,以位为准好还是以向为准好?台湾一位大师说,位向不同时,以向首为准(位向问题还待进一步验证)。显然在某种楼宇结构中,以大门定伏位就会有漏洞。住商品房的同志应该有同感,回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把大门关好,把窗户大开,有时窗户反而成了纳气的关键,在某种场合下,又应以主窗为伏位。

当今的商品房,由于结构复杂,坐向难定。例如:大门东向,坐山为兑,从磁场的角度来定伏位为兑,但进门后必定大关其门,如用南面阳台的大窗纳气,似乎又应以阳台定向,阳台在南,坐山应在北,伏位为坎。又例如:一幢商住楼,大门在北,则从北面上楼梯,该楼应是坐南向北,但每户人家的坐向都可能有所不同,可以说,八个方位的坐向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结构复杂的楼房,坐向十分难定。以磁场定伏位,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其弊端。

气场、磁场两种方法,有时令人十分头痛,特别是两者出现矛盾时,势必大乱阵脚。以气场为伏位的,主人房在吉方,以磁场为伏位的,主人房却在凶方,真叫人不知信什么才好。例如:坐西向东的兑宅,大门在震,主人房在离,以气场定位,离方为生气方,大吉;以磁场定位,离方为五鬼方,大凶。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屡见不鲜。以气场为准的,说你磁场的大错特错;以磁场为准的,说你气场的错态百出。到头来受苦的却是宅主。

很显然,单独以气场或磁场为准则是片面的。我们当然不能以偏盖全,宅是给人住的,一宅的吉凶当然以人为标准去衡量,一宅的九星排列,不管门口多好,坐山多标准,撇开了人的因素,就没有吉凶可言。不管你以什么方法去衡量,人才是一宅的第一要素。除了气场、磁场两种方法定伏位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以人来定伏位。以人的三元命卦为标准定伏位,从而引入“人场”。事实的科学证明,人是有其特定的人体场。例如:某男的三元命卦是4,则人场为4,以巽为伏位。某女的三元命卦是5,则人场为5,以艮为伏位。然后再按照大游年的方法定吉凶。气场、磁场必须在人的基础上配合人场通盘考虑,才不会出现差错。何为配合,即东四命卦之人居气场或磁场的东四方,西四命卦之人居气场或磁场的西四方,就是配合。

我们城市人,住的大多数是公寓式的楼房,有的是单位分的,有的是自己买的,由于受到房屋固定结构的限制,根本不容你去考虑其门向如何,坐向如何。所以我们现代的风水学必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在固定的环境结构中怎样去趋吉避凶,才是我们探讨的真正问题。

物理学上的“场”是难以阻隔的。我们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场,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场包围着,我们的世界离不开场,场是风水学的真髓。本人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上一点物理学上的知识,结合自己少许的心得体会,总结了几点判断阳宅吉凶的方法,望同行指正。

一、场效的吉凶判断

单独一种场,无吉凶可言。相宅必须紧密结合三种场的能量效果,看气场、磁场相交后产生的吉凶情况,把人场放上去看是否适合。吉的则能激活人场的能量,凶的则能削弱人场的能量,平衡的则能保持人场的能量。气场、磁场都吉,则吉上加吉。气场、磁场一吉一凶,吉凶相抵两场平衡,也叫做吉。气场、磁场都凶,则凶上加凶。

二、大、小场的吉凶判断

撇开宅的外部环境不谈,就宅本身的内部环境而论。先确定宅的中心,定坐向方位,此为大场,或者叫大太极。以中心来定八方吉凶,每一个方位都是一个中场,或者叫中太极。然后以每一个方位的中心又确定其八方吉凶,此为小场,或者叫小太极。大太极吉则基本上吉,中太极也吉,则吉上加吉,小太极又吉,则更吉。一个家庭,各人的命卦都有可能不同,除了以宅主为主外,其余的家庭成员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小太极。

三、宅命吉凶的判断

相宅的第一步,既要看宅也要看命。宅指该宅本身的八卦属性属何宅,命指家庭成员的三元命卦(以宅主为主要依据)。气场、磁场、人场三者同时察看。气场、磁场任意一者跟人场配合,就是吉宅。气场、磁场两者都跟人场配合,就是大吉之宅。气场、磁场两者都不跟人场配合,就是凶宅。

以东、西四命卦划分,具体如下:

1、东四命卦全吉宅:坐北朝南,门开震、巽、离三方;坐南朝北,门开坎、震两方。

2、东四命卦全凶宅:坐艮朝坤,门开坤、兑两方;坐坤朝艮,门开乾、艮两方。

3、西四命卦全吉宅:坐艮朝坤,门开坤、兑两方;坐坤朝艮,门开乾、艮两方。恰好就是东四命卦全凶宅。

4、西四命卦全凶宅:坐北朝南,门开震、巽、离三方;坐南朝北,门开坎、震两方。恰好就是东四命卦全吉宅。

5、其它的坐向、门向对于东、西命卦均是一吉一凶,吉凶相抵,可以居住。

四、谈阳宅离不开门、主、灶三要素,阳宅三要也必须结合人的因素才能成立。东四命之人,门、主、灶在东四方。西四命之人,门、主、灶在西四方。一个现成的宅,首先要知道人的三元命卦,看门、主、灶落在命卦的何方。吉凶情况具体如下:

1、门、主、灶三者都吉,则为上吉。

2、门、主、灶三者有两者吉,则为中吉。

3、门、主、灶三者有一者能配合命卦,则可以居住。

4、门、主、灶三者都凶,则为大凶。

五、男女主人命卦不同时的吉凶判断

我们现代人是在自由恋爱的情况下结合的,大多没有经过合婚选择。夫妻俩命卦不合的比比皆是,难道天下的夫妻相处大多都不和睦。男女主人命卦不同,缺点就容易暴露。故在选择吉凶时,必须同时照顾。不能只论男不论女,也不能只论女不论男。万法离不开阳宅三要,以男为主的,把两吉给男,一吉给女;以女为主的,把两吉给女,一吉给男。男女各有凶吉,两者才容易平衡。例如:男的为巽卦,在外工作。女的为坤卦,是家庭主妇。则可把门定在坎方生气位,让男的积极向外发展;把房定在震方延年位,以增强其社会关系;把灶安排在艮方,居女主人的天医方,以保证一家人的饮食健康,也适合主妇的位置。

我国任何一门术数都离不开天、地、人三才,讲究天地人三合。阳宅也不例外,同样讲究天地人。天指天场,具体指洛书三元紫白飞星顺逆飞布的情况;地指地场,包括气场及磁场;人指人场,具体指一个人三元命卦所形成的场。以上所谈的问题均指地场、人场,该两者已基本上能判断阳宅的吉凶。若果要更加准确地判断阳宅的吉凶,知道流年的变化,必须结合天场,根据不同的元运,不同的飞星反映出阳宅的吉凶情况。

阳宅案例:

1、彭小姐西四命乾卦,其夫东四命巽卦,其父东四命震卦,其母西四命坤卦。其宅坐西向东,门开艮方,父母居坤方,夫妻居乾方,厨房在坎方,灶向西方。住下不到一年,家庭遭逢巨变,其父死于癌症,其夫工作不顺。究其原因:其人及其母皆属西四命卦,门吉、房吉、灶向吉,故相安无事。其父年纪老迈,震卦,六煞门、祸害房、绝命灶,门主灶一吉俱无,当然大凶。其夫也一吉俱无,胜在年轻,故工作不顺,身体虽暂时无事,日久必有祸端。

2、郑某刑警队成员西四命乾卦,其宅坐西向东,门开震方,主人方在西南方,灶向西方。住下一年多,荣升某镇公安分局付局长。究其原因:乾卦适合公门中人,震门不吉但坐山吉,吉凶相抵也算吉宅。延年房以增加人际关系,受到上级提拔。生气灶以增加其吉运。

3、黄小姐西四命艮卦,其父西四命兑卦,其母西四命坤卦,其弟东四命震卦。其宅坐坤向艮,门开艮方,其本人房间在西北方,父母在西南方,弟在南方,灶在巽方向乾。住下近十年,各人均相安无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本人还荣任中山驻澳门公司的经理。究其原因:本人及父母均属西四命卦,气场、磁场跟本身的三元命卦相配,故吉利。其弟须不太合适,但居其命卦之生气方,还算吉利。

汤氏太极拳歌诀正误 篇11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

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姜容樵原注:“胃音、束烈等字,皆存原文。”)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歌诀三:

拿住丹田炼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歌诀四: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慢手快皆非似,四两拔千运化良。

歌诀五:

掤捋挤按四方正,搛别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歌诀六: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以上《太极拳谱歌决》六首出自姜容樵、姚馥春合编的《太极拳讲义》。《太极拳讲义》1930年上海武学书局发行,在书中自称太极拳谱是“乾隆旧本”,但也乏史可证。

姜容樵、姚馥春的太极拳得自于其友人汤士林,汤氏的太极拳与社会上所流传的稍有不同,独具特点。汤士林不仅传授了十三式和长拳,还留给他们一本太极拳古拳谱,古拳谱有歌诀和注释,和世传的王宗岳抄本太极拳谱类似,但内容要多出三分之一。汤本太极拳谱包括歌诀七首,除《十三势行功歌》与世传本相同外,其余几首均不载于他谱。因为在书中姜容樵先生尊张三丰为太极拳始祖,史学家唐豪故此对姜先生抱有偏见,称其“最善扯谎”。因此,其书中的《太极拳谱歌诀》等也被抹杀,被认为是姜等自撰。唐豪的观点有点偏激,从汤本拳谱中保留的错误可见,此拳谱绝非姜等自撰,也非汤士林所撰,拳谱出处肯定在汤士林之前。姜、姚得到谱后曾得“汤君详细解说其原文”,但虽有汤君详细解说仍然有错误存在,可见即使汤士林自己也不能完全对其拳谱吃透。这一点正说明了汤本的可靠性,绝非姜氏造假也。就是连上帝尚且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搬不起来的石头,汤氏也必不能创造一篇自己也弄不懂的文字来。

在《歌诀一》中有两处抄误,姜容樵原注曰:“胃音、束烈等字,皆存原文。”即姜氏是明知拳谱有误的,但无处得正,只好存阙。这两处错误现世久矣,有很多的太极拳研究者都试图做出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各种解释可谓千奇百怪,皆于理难通。其实“束烈”实是“束肋”之误,“胃音”其实是“背脊”之误,这一误竟致百年,从没有人将它纠正回来,可谓遗憾。

我何以这么肯定呢?因为此术语在济源神拳里面有迹可循。2006年我在济源市寻访了当地的神拳(当地的武术拳种)。并在神拳传人那里得到了《神拳拳谱》。“束肋”乃是神拳拳论中的术语,在神拳中称作“束肋下气”或作“束肋下腰”,如有疑问者可寻神拳传人一问端的。原本我对于此太极拳歌诀并没有留意,因为对也好错也好,我们总是无能为力的,也没有幻想过能解历史谜团。但是看过了《神拳拳谱》之后,对于《歌诀一》中的“束烈下气把裆撑”一句却自然地看出了“束烈”是“束肋”之误。其实把“肋”读成“烈”正是怀庆府方言的口音。神拳是济源一带的地方拳种,大约起源于清初,其拳谱第一篇为《神拳身法》,谱曰:“两仪生于太极,一本发为万物。一者何?心也。万物者何?无不动也。太极者何?意也。两仪者何?腰胯导也。心意动,即下腰开胯,滚肩束肋,钻脑胫。自呼穴以致足心,一时皆动。所谓动无不动也,有次节,无先后。”实乃字字珠玑,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武术身法的总则。动作出于心意,心意一动,则从上至下动无不动,浑然一体。何为腰?身中也,内为肾,外为腰。何为胯?两股间为胯。开胯者何?开出孔也。脊背骨之下,砚窳平之上,两旁有眼处,腰从此下。站立时,豚板上两窳处,胯眼也,胯从此开。其间腰与胯错落之,胯开几分,腾出孔,腰下几分。用简单的话说,可以用“气沉丹田”概括,但又更加细致入微。“滚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沉肩。对于“束肋”,拳谱叙述道:“束者何?如手之往下拘束也,日久则束到丹田。何为肋?肋骨也,即俗语所谓肋肢。肋从此束。束肋所以直体而扑身,所以亦下腰。”束肋即是使两侧肋骨内合,这是人体中节达到“一贯”状态的关键。而束肋的目的呢,还是为了气沉丹田,即“束到丹田”,另外还有“下腰”的作用。束肋后才可能使进身时保持整体,中节的一贯状态谱中称为“直体”。在神拳中束肋和下腰是相互关联的,而歌诀中“束肋下气”无论在语言上还是作用上与神拳的说法都相一致。

其实《歌诀一》中的“束肋”之误是早就有人纠正的,早在沈寿先生点校的《太极拳谱》中已经做了收录,沈先生点评道:“有把‘束烈’改为‘束肋’的可通。”但由于没有人做出内涵分析并拿出证据佐证,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仍然有研究者见仁见智,另谋新说。笔者恰巧在近期杂志上看到了李秒丰先生的文章《遵化太极长拳小考》(《精武》2008年第3期),文内说:“把歌诀中‘束烈’改为‘束肋’虽可通。似乎是对的,但只要稍懂内家拳要领的人都能体会到束肋只能是提气,而不能下气,只有肋张才能气下。”这种体会似乎是对的,但岂不知束肋的目的正是下气而不是提而不下,束要往下束而不是往上束,《神拳拳谱》上明白地说“束到丹田”。如果把歌诀中的“束肋”和“下气”放在一起合参应该更容易解悟一点。

《歌诀一》的另一处错误是“胃音开劲两捶争”,“胃音”其实是“背脊”的抄误,读者把字形放在一处比较就可知我说不谬。力由脊发,两手对争,其中道出了武术发力的秘密。《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曰:“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劲力的来源在于脊背而不是手臂,这才是内家拳所修炼的力量来源。河南一带习惯上称拳为捶,两捶争即是说两臂对争,这也是通臂拳所说“通臂劲”的来源。当破解了“束肋”之谜之后,我自然考虑到“胃音”的问题,在看过神拳拳谱后,束肋的问题一眼就明白了,但这个“胃音”仍然费尽思量,毫无头绪,因此我拿起谱子请马雷石老师帮忙参详。我说:“能不能本着拳理,从音误和形误两方面来破解这个词呢?”记得当时马老师低头沉思了不到两分钟,然后说道:“可能是‘背脊开劲’吧。”我听罢不由得拍腿赞叹,以为绝妙,想不到问题的解决就这么简单!此问题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辗转不得其门而入,马师却轻轻一语道破,修养层次立判。而“背脊开劲”又是何其合理,一下子就从根本处把握了神髓。把两词比较,形误的痕迹历历可数!

历来对于“束烈”、“胃音”二词,各位拳家却有着千奇百怪纷杂不一的解释。例如孟乃昌先生注:“‘束烈’略费解,‘束’,聚集收束之意,‘烈’,火盛或浓烈之意。合二字为聚集温热之意,应指气之汇聚于丹田。”又认为:“‘胃音’即胃部周围,指心胸部,并及于腹部。”沈寿《太极拳谱》上注有:“‘胃音’不可解,别本有作‘用意’,可

解。”也有把束肋解做“束敛”或“束腋”的;有把胃音当作“威音”、“背筋”等的。更有拳家认为:“‘束烈下气’是收束暴烈的意气,使得心安体舒,气沉丹田,松腰坐胯,撑裆以取其势。而‘胃音开劲两捶争’的意义是丹田哼哈二气发劲,以助两手出拳的猛锐。”在姜容樵早已注明有误的地方,偏偏还有许多人在此坠马,不仅如此,对于二词竟然还引经据典说出很多无谓的道理。在王志远先生的《<太极拳谱歌诀>校注诠释》中笔者看到这样的解释:“而‘胃音’之‘胃’,窃疑系胸字古异写‘胸’之误……‘音’即‘荫’之假借,作处、部位等解。故‘胃音’即‘胸音’,即‘胸荫’,亦即胸部。”并且还举出《说文解字》、《黄帝内经》等等,真正是掉书袋。以前在大学昕老师讲课说“有拐杖就有瘸子”不由得一愣,老师又说:“给你个拐杖就瘸了。”听后会心一笑,却又不免心里悲凉,感慨世事的复杂难预。在西方有个鸟和鸟笼的哲学命题,哲学家说:“给你个鸟笼,你就会放只鸟进去。”有人说:“不会的。我不喜欢养鸟,不会买鸟的。”于是二人打赌,哲学家送给他一只精致的鸟笼。那人把鸟笼子挂在客厅内,每当客人来访时总会问道:“你的鸟怎么死了?”或者:“这么漂亮的笼子,怎么不养只鸟呢?”于是他就向别人解释他并没有养鸟,没有死过鸟,也不喜欢养鸟。但客人接着还会问他,你不喜欢养鸟为什么要挂只鸟笼呢?经过千百次的重复之后,他终于不厌其烦,买了只鸟放进去了。试想想我们美妙抑或奇怪的理论当中,又有多少是因为有了笼子后填进去的鸟儿?为什么拳谱中的“虚领顶劲”,很多人宁肯相信是“虚灵顶劲”,因为“灵”字更符合道家的宗旨。为什么有很多人宁肯相信太极拳和修道有关,因为他们认定张三丰是祖师。

歌诀一改正后如下: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气把裆撑,

背脊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指”是古人用法,毋须改。——作者注)

“顺项贯顶”正是顶头悬的要领。一个“贯”字将“顶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顺项”又把脖子的松而不僵表达出来。项顺则头正,头正则身正。我们语言习惯上常将“肩”、“膀”合称,此处膀实是指肩关节,此处用“膀”字比用“肩”更符合音律,而表达效果来说“膀松”也优于说“肩松”。束肋下气则保证了身直和气沉丹田,不仅如此,束肋还保证了身体中节的整劲,更有利于进身和进步。“撑裆”和“圆裆”道理相通,而如何做到圆,各人的说法却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圆裆的目的在于裹胯,裹胯的目的在于左右两腿合住劲,否则,无论怎么“圆”也是徒劳的。“背脊开劲两捶争”句又说到了发力的要领,力源于-脊而通于臂,一个争字完美表达了通臂劲的内核。前面两句从头到腿的要领都做了描述,最后一句乃说到了对脚的要求。古文中“指”、“趾”不分,我们现在多写作“五趾”。步法要稳当,五趾要抓地,这样足心含空,足背微弯像弓一般,使步法更稳定也更灵敏。此歌诀寥寥几旬道尽了身法之秘,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放于卷首可谓恰当不过。总结出此拳谱者当之无愧为大家手笔。然此歌诀中的术语和济源的神拳颇为相通,并且又不见于后世的太极拳中,因此这些歌诀的作者和神拳或者神拳和太极拳也许还存在什么渊源。

《歌诀二》就是《十三势论》一篇的总结,此篇曾由杜元化传播出来,杜声称是“蒋发受山西师傅传歌诀”,这种说法和姜容樵书中所说的“张三丰传,王宗岳注”的论调相同,杜又得自于何处,二者关系如何,有待于专家评定。《歌诀三》是来源于《太极拳论》,文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只有前两句不见于他谱。传统上认为丹田是力量之根本,不仅武术这样,其他技艺诸如杂技、戏曲等等无不重视丹田的作用,无不要求“较起丹田劲”,有了丹田劲就有了所谓的内功。心意拳常讲一个“合”字,即上下左右往内合于丹田,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提肛收腹,束肋下腰,无非就是要求“合”住,说得华丽玄虚一点就是攒簇五行,又叫做和合四相、会聚中宫。“拿”字运用极妙,形象地表述了“合”之内涵。“哼哈二气”说的是吐声发力,少林拳中也常说哼哈二声,但是发音并不仅有“哼”、“哈”两个,而有多种,心意六合拳发音有五种,称为雷声五音,汤瓶七势拳又称七声拳,包含七种发音方式,太极拳谱中记载有“打手撒放”八种发声:“搠、业、噫、咳、呼、吭、呵、哈”。发声方式多样,哼哈二字只是概括,哼乃鼻腔发音,哈乃口腔发音,二字包括了发声的两种形式。《歌诀四》也是《太极拳论》的部分内容,文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欲长,退之则欲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耆能御众之形,快能何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歌诀五》则恰好是《十三势释名》的内容:“十三势者,搠捋挤按採捌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十三势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正四方也;探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歌诀六》是对《十三势行功心解》的总结,谱曰:“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有意思的是,此歌诀包括了《心解》的两段,可见此歌诀作者所依不是经过武禹襄修订后的太极拳谱。唐豪先生曾认为是杨门弟子修改了武氏的拳谱,把两段合在了一起,我则认为杨氏谱是原状,武氏谱是经过改装的。如果认为此歌诀来源于张三丰,又认为武禹襄有著作权,在此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之中。

上一篇:小猪爱情故事下一篇:你是怎样介绍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