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商品交易所介绍

2024-10-10

渤海商品交易所介绍(共7篇)

渤海商品交易所介绍 篇1

渤海商品交易所交易盈利模式

交易商有如下四类共计9种赢利模式:

一、把握商品价格变化趋势,买进或卖出交易所电子合约获利

交易商可以凭借自己对交易所上市交易商品价格变化趋势的准确把握,先订立现货电子合约,待将来商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后,再通过转让电子合约的手段获取利润。

1、判断商品价格下跌(卖出)

某交易商判断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种商品价格未来将会下跌,先以目前处于相对高位的价格在交易所卖出该商品的电子合约,过一段时间等该商品价格下跌后,该交易商以相对低位的价格再买进相同数量的该商品电子合约对冲先前卖出的电子合约,获取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利润。

2、判断价格上涨(买进)

某交易商判断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某种商品价格未来将会上涨,先以目前处于相对低位的价格在交易所买进该商品的电子合约,过一段时间等该商品价格上涨后,该交易商以相对高位的价格再卖出相同数量的该商品电子合约对冲先前买进的电子合约,获取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利润。

二、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预期利润

商品价格的波动,会给商品的供给方或需求方带来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影响现货生产企业或贸易商的经营利润。渤海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商可通过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的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上的不确定性,获取正常的商业利润。

3、买入套期保值操作

商品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加工企业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之苦,常会出现已签订合同的成品销售价格和日后原材料采购价出现倒挂现象,并带来经营亏损,此时,该企业可在渤海商品交易所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操作。比如,某生产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后,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买入商品的电子合约,锁定原材料的成本,当今后商品价格上涨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申请

实物交割,或通过转让电子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从其他现货商处采购现货,采购成本仍然固定在原先的水平上,获得预期的利润。

4、卖出套期保值操作

商品价格处于下跌趋势,商品供应方饱受产品销售价格下跌之苦,常会出现已签订合同的采购原材料和日后市场销售价格出现倒挂现象,并带来经营亏损,此时,该企业可在渤海商品交易所进行买出套期保值操作。比如,某商品贸易商签订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合约后,在渤海商品交易所卖出商品的电子合约,锁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当今后商品价格下跌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申请实物交割,或通过转让电子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将商品卖给其他需求者,销售价格仍然固定在原先的水平上,获得预期的利润。

三、通过套利操作,在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稳定利润

大宗商品在不同品种、不同的市场间会保持合理价差(考虑运费、保险费、仓储费、资金利息、风险状况、流动性等),当商品价格偏离正常水平时,交易商可通过买低卖高,在锁定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稳定的利润。

5、跨国内市场套利

同一商品在国内不同的市场中上市,一般情况下不同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基本保持一致或存在合理的价差,当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中价格差偏离正常水平时,交易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中同时分别买进和卖出,一段时间后,当价差缩小,该交易商再在两个市场中分别进行卖出和买进的反向操作,实现套利的目的。

6、跨国际市场套利

由于汇率、时间差以及不同市场的现货短期供求关系发生扭曲,当同一商品在国际不同市场中价格差偏离正常水平时,交易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中同时分别买进和卖出,一段时间后,当价差缩小,该交易商再在两个市场中分别进行卖出和买进的反向操作,实现套利的目的。

7、跨品种套利

由于用途相似或可替代性,有些商品之间关联性比较大,其相互之间的价格走势有一定的关联,相互间的市场价格应保持合理的价差。当相互关联的两种商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的价格差偏离正常水平时,交易商可以在交易所市场中同时分别买进和卖出该两种商品,一段时间后,当价差缩小,该交易商再分别进行卖出和买进的反向操作,实现套利的目的。

四、通过实物交割申报获利

交易商可以灵活运用渤海商品交易所的每日实物交割申报制度,获得合理的延期补偿费。

8、商品生产企业通过实物交割申报获取合理的延期补偿费

商品生产企业进行实物交割申报,当其卖出订货量不能完全获得交割履行时,可以获得延期补偿费。

9、商品需求企业通过实物交割申报获取合理的延期补偿费

商品需求企业进行实物交割申报,当其买入订货量不能完全获得交割履行时,可以获得延期补偿费。

武汉博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渤海商品交易所168号授权综合会员机构,是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湖北的第一家会员机构,是一家专业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和管理的投资管理公司。投资产品涉及石油及化工商品、金属商品、煤炭能源商品、农林商品等领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投资渠道和赢利模式。

公司总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建三局新时代商务中心712室

汉口办事处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取水楼新华明珠A-2001

网址:http:///

联系电话:***027-85559949

QQ:2282218052

渤海商品交易所介绍 篇2

关键词:跨海通道,商品贸易,积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为代表的跨海通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将跨海通道的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引人注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将使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人、财、物的流动更加迅速和庞大,为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对商品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通道缩短了区域的时空距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对形成环渤海地区统一生产要素市场创造了条件

1.环渤海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尽管环渤海地区被称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由于渤海海峡的天然屏障,环渤海经济圈被分为京津冀、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以各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发展为“三足鼎立”的“诸侯经济”态势。目前,在行政分割的五个省市之间区域合作机制缺乏,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不足等原因,相互之间竞争多而合作少。

从环渤海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结构来看,该区域在项目安排上呈现雷同现象,各省市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明显趋同。也正是这种区域经济的重复建设,区际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相互间的贸易需求较弱,使得地区保护主义盛行,地区行政壁垒较多,市场分割严重,最终结果是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现象严重,商品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造成了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将推动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跨海通道的建成打破了原有的区域限制,通过“点效应”将原先两个联系很少的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和产业的整合,便利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区域产业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提升。

(1)“点”效应的形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接连接隔海相望的大连和烟台,使得同三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通道继续向北延伸贯通营口、鞍山和沈阳,向南延伸联通威海和青岛,这些“点”形成新一轮的发展极,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效应,吸引资本、人员、技术、产业等进入这些区域。

(2)“轴”效应的形成。随着“点”效应辐射范围的逐步扩大,“点”之间逐步形成组合倍数效应的以这条通道为主轴线的“轴”,这个轴线的交通量逐步增大,经济效率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时间价值。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形成了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为轴线的交通大动脉,同时实现了沿海交通大动脉与内陆地区的衔接,使众多的内陆区域有了一个更加便捷、畅通的出海口,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物流、客流,这样就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的支撑,从而拉动和创造交通需求,诱导新的交通网络的发展,形成依托此轴线的新的交通轴。

(3)“点-轴-圈” 综合集成效应的形成。即为多个“点-轴”型系统的组合所形成的综合效应。表现为在辽宁省以沈阳为“点”向西南发展,以京哈铁路、京沈铁路为依托,形成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的轴线,在西边与京津冀相接;在山东省以黄烟铁路、胶济铁路、威乌高速、青岛-银川高速为依托,以烟台、青岛为“点”横向发展,形成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的发展轴线,向北与京津冀相通。这两个轴线继续纵向、横向的集聚、辐射、发展,与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轴线一起形成一个有多个发展极协同作用的“交通圈”。 逐步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物流、人流更加自由、加速运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更加突出。随着“交通圈”的逐步发展,最终达到一种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一体化的环渤海“经济圈”, 逐步消除地区间的行政壁垒,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配置在整个区域逐渐发展为由市场来主导,在区域内部更加自由、合理的流动,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

(二)实现南北贯通,缓冲了南北运输压力,使南北商品流通更加快速便捷

目前,就全国范围的铁路网来看,交通运输线都是超负荷运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的制约着物流、人流的快捷运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就渤海海峡两岸的铁路交通网来看,进出关交通运输“瓶颈”问题突出。虽然东北是我国铁路运输最发达、路网最密集的地区,渤海海峡北岸布有京沈线、京锦线、京通线和哈大线,但直接进出东北的铁路通道只有一个出口-山海关。由于山海关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唯一陆上铁路通道,通过能力十分有限。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封闭的环境,直接阻碍了信息、资金、技术、产品、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南北流动,对东北经济的发展的制约是不争的事实。渤海南岸只有一条蓝烟线——胶济线,运能只有1 000-2 000万吨左右,使得山海关的南北运输线成“葫芦”状,“瓶颈”制约明显,这种局面使得南北运输不堪重负,致使更多的物流、人流分流到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上来。

为了缓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我国加大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出了“五纵七横”等国家干线建设规划。然而,全国公路建设仍然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从水路运输来看,这些年来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呈负增长,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251%和454%。由于铁路、公路的“瓶颈”制约,沿海各大城市货运要走水路,内地相当多的货运量也改走水路。更为重要的是沿海港口吞吐量从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但港口能力明显不足。流通成本是制约商品流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可以扩大流通商品的种类和延展商品流通的范围。目前,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之间无论是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是既要途径更多的路程,而且耗时较多。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后,真正实现了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的闭合环状通道,从根本上改变了环渤海南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路线,大大节省运费及时间,使得南北农产品、其他商品等加速流转。

第一,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快速通道。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粮食生产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东北经济区每年都有大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要运往关内,但是面临“出关难”的巨大运输瓶颈。处于渤海南岸的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样面临难以快捷北上的困境。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直线取道海上捷径,绕过山海关这处“瓶颈”,开辟了东北地区至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运输通道,缩短沿线地区这些农产品储运的时间,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信息的交流,改变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和需求状况,扩大了市场空间,加快了粮食产销区的衔接,有力的推动了农贸市场的发展。

第二,南北互补品流通更快,种类更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东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大东北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冶金、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共同构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比较活跃的增长极,原材料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以及所需设备对国外市场较高的依赖度,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长三角、珠三角可以加强与东北地区在轻工、食品、电子等方面的交流。这种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助推下,可以构建一条互通有无、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南北经济纽带。

(三)加强环渤海地区与经济腹地的良性互动,推动新一轮人流物流运转,为培育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的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沿海省份的交通便利程度,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明显超过中西部地区。在我国中西部的大多地区,基础设施的短缺仍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才能促进区域商品的快捷流通。

1.环渤海地区加强了与其经济腹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处于环渤海南岸的山东省来说,在极力拓展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加速建设山东省与内陆省份完整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新的省际大通道建成后,山东将形成与京津塘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对于处于环渤海中心位置的河北省来说,近年来在积极以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以港口为龙头的 “东出西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强化沿海与腹地互动。“东出”就是利用河北省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提高河北省及这些地区的开放水平;“西联”就是加强与京津、山西、陕西、内蒙古、鲁北、豫北等地的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辽宁提出“五点一线”的一项关于全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与其经济腹地内蒙古东部地区、吉林和黑龙江的联系。这些涉及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的交汇点即是环渤海地区,交汇点的焦点即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纽带作用,而纽带的中心则是实现同三高速的南北对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经济腹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渤海通道使得各经济腹地互相覆盖,加强了全国市场一体化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贯通了属于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12条主干线中最长的同三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在胶东地区、苏北地区向西与新欧亚大陆桥、青岛-银川高速、霍尔果斯-连云港高速相接,加强了与中西部地区的经贸联系和合作。向南与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等国家重点布局带相通,与长三角、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加强了联系。向北与哈大、京沈铁路、沈大高速相接,贯通了整个东北地区,使得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区域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成为东西、南北方向上的物质、信息、资金、技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联系的纽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这条纽带得以畅通的结点,是一个以点、轴带面最终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互动的网络式发展格局,为逐步形成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等自由流动的区域共同市场,为国内商品贸易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四)加强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环渤海经济面临快速发展的极好良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公路、铁路、水路综合运输网络中最发达、最灵活、最重要的枢纽,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投资的热点,为加快制造业的转移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东北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我国的东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蒙古国接壤,南面与朝鲜半岛相连,东部与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目前,东北地区具有与东北亚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经贸往来的相对较完善的交通网络,有12条公路同朝鲜、俄罗斯、蒙古相连,有5条铁路分别与俄罗斯和朝鲜接轨,其中以大连为桥头堡,以哈大线和滨州线为通道的第一欧亚大陆桥是重要的国际大通道。这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为我国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环渤海地区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地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居我国与亚太地区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枢纽地位。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加强经贸合作的中心。

东北亚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我国与这些资源富有国家开展资源贸易前景非常广阔。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0%, 远东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全俄储量的10%左右,石油储量超过150亿吨,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1 000万吨左右的石油。我国与蒙古国也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其矿石资源开发。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韩国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第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架起了我国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交通运输是实现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商品贸易交流的物质手段,完善、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使得地区间的物流通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如同一座跨越渤海的桥梁,打通了东北亚西部的贸易通道。它接通了与东北亚合作的“桥头堡”和中心地区,并进一步向南贯通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联通了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向西与第二欧亚大陆桥相接,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良性互动,搭建了一条我国中西部地区、华东地区等通向东北亚地区的桥梁,同时也打开了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南下的陆上通道,使第一欧亚大陆桥与第二亚欧大路桥实现了对接和联网,扩大了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重工、木材、化肥、粮食等物资与内地的交流,扩大华东地区轻工、食品、电子等物资与东北及俄罗斯的交流,加强了我国与韩国、日本的信息、科技、人才、商品交流,对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结束语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不仅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构建环渤海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将发挥重大作用;对完善全国交通网络体系、对拓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腹地、进一步加强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将发挥重要的功能。它联通了第一亚欧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了我国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对推动东北亚地区商品贸易的交流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礼群.世界跨海通道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魏礼群,柳新华,刘良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课题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金凤君.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周立群,祝茂.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尚存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瞭望,2004(8).

渤海商品交易所介绍 篇3

丁俊发,1940年生,江苏张家港人,中国著名流通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学,工作于法国。1967年回国,先后在机械工业部、物资部、国内贸易部等部门工作,历任国内贸易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国家内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先后被中共党校函授学院、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十余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物流分会会长、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丁俊发同志较早地进入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是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与现代物流学等方面。他对我国商品市场体系、商品交易方式、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改造与提升以及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并产生重要影响。

丁俊发同志在中国商品市场发展方面的主要重要贡献有:在担任国内贸易部与国家内贸局领导期间,主抓城市与农村市场的开拓,以扩大消费。先后在报刊及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与实践》(1993)、《客观估价我国的批发市场》(1996)、《关于开拓农村商品市场的几个问题》(1996)、《当前我国商品市场的特点、热点、难点及对策建议》(1996)、《做好积极开拓市场这篇大文章》(1997)、《商品流通日新月异,商品市场潜力巨大》(1997)、《市场经济与社会中介组织》(1997)、《1998年全国商品市场形势的基本分析》、《跨世纪中国批发市场的战略调整》(1998)等重要文章。

在2001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期间,又发表了《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与《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形势与任务》。

从1998年开始,丁俊发同志在吴仪同志直接领导下,主抓苏州、潍坊、保定、漯河、绵阳五个农村市场试点城市,发表了十多篇关于开拓农村市场的文章,被中央党校聘为“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丁俊发同志在中国商品市场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通过独著或主编《商品流通热点探索》、《国内贸易经济管理》、《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加入WTO--中国流通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中国流通》等著作,以及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与合理性及其发展趋势;较早提出了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改造与提升及其对策;科学的划分了商品交易市场的四阶段论及其演变规律。这些理论与观点对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渤海商品市场操作规则(共) 篇4

针对渤海市场的操作,很多会员在跟我交流的时候都觉得很难做,但其实并不是很难做,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商品现货市场的潜规则,同时也可以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渤海商品现货市场!

商品现货市场有五大品种,这五大品种当中,原油、聚脂切片、PTA是与国际市场相关,白天的行情波动不是很大,所以白天操作原油的时候比较少。而在晚盘(也就是晚间19点后)开盘后,原油的交投就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外盘市场在晚间与我们国内的时间有时间差,所以外盘活跃的时候我们商品的原油也就随时活跃,同样由于这种行情的出现,我们对于原油的操作主要是短线思路,操作的思路就是跟国际原油市场的方向一致,不管是长线还是短线,商品原油都与国际原油相同,所以我们对于原油市场的操作就是根据国际原油的走势去做就行了!同时我在这里还可以告诉大家,商品现货市场的下午收盘时间是16点,而国际市场的原油在这个时间是继续开盘,晚间商品原油的开盘时间是19点,这两个品种有3个小时的时间差,所以我们在操作上可以根据国际原油在16点到19点之间的走势来判断商品原油的趋势,这也是稳赚不亏的行情!

而商品的其他品种则与我们A股市场紧密相关,这也是由于商品现货的特殊性,从而也给了我们很大的盈利机会!下面我们来慢慢分析:

一.热卷板、螺纹钢:这两个品种的特性是与钢铁有关,毋庸置疑,与A股市场的钢铁板块息息相关,而同时,大家想想,当大盘环境好的时候钢铁板块的上涨概率最大,当大盘环境不好的时候,钢铁板也会随着大盘下跌,这就是商品与A股市场的结合,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一关联性,操作商品就简单多了,比如近期A股下跌的同时,大家可以看到钢铁板块的走势,也处在下跌趋势当中,所以热卷板和螺纹钢近期的走势也是下跌趋势,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热卷板和螺纹钢的活跃时间,也就是说这两个品种的活跃时间是在A股开盘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多操作这两个品种!

二.焦炭和动力煤:这两个品种的特性是与煤有关,这两个品种是与A股市场的煤炭及炼焦板块有关联,其实这两个品种的操作有些类似于热卷板和螺纹钢,我们对于这两个品种的操作不光看A股市场的大趋势,也要看煤炭及炼焦板块的整体走势,而在操作这两个品种的时候也是要在白天的行情里操作,像前期大盘上涨时,我们都看到煤炭及炼焦板块的上涨带动大盘,而在商品的焦炭走势里,大家可以看到焦炭从1800点连续拉升到1950点附近,这就是商品与A股的关联,而股票大家只能做多,但是在大盘下跌时,我们可以操作焦炭的空单,这就是商品现货市场的好处,我个人的操作基本是结合这一特性来操作,也同样是商品现货市场的潜规则!同时,这两个品种的季节性也很强,到冬天就有一波大多头行情,天气暖和了就开始一波大空头行情,从焦炭09年上市到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商品现货市场受国家的政策调控影响,这一点也很重要!

渤海海冰快速增长 篇5

“每年的12月左右,海冰都会在渤海和黄海近岸的海域形成,今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海冰是很正常的。”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海洋结冰也绝非易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冰组研究员张启文告诉记者,几次冷空气很难把海洋温度降到冰点,逐渐降低的气温才是海洋结冰的主因,而较强冷空气的来袭则有“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举个例子,夏天人们到了海边总会觉得那里的气温比内陆要低。这是因为海洋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而占地球总面积70%的海洋,由于面积和水量都十分巨大,热容量相当可观,所以海水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都比陆地温度的变化要慢得多,这也使海洋上空的气温总是滞后于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

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海洋温度的滞后性,也渐渐被越来越冷的温度抵消。在每年的11~12月,海洋的温度逐渐向冰点靠近。

张启文说:“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所以它的结冰点要比淡水低。而且海水的盐度越高,海水的冰点越低。”当海水表面趋向于结冰温度时,它的密度会增大,海面海水随之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对流,进行混合。然后表层海水开始结冰,析出盐类物质使邻近水层的盐度增大,进而使邻近海水的冰点再次下降。因此,海洋只有混合均匀,从表层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温接近冰点时,海面才会凝固结冰。所以这也是海水不像湖、河那样容易结冰的原因。

据了解,我国境内会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张启文说,辽东湾位于寒冷的北部,所以那里结冰时间最早,海冰面积也最大。到目前为止,辽东湾的海冰面积已经达到30多海里,单层冰的一般厚度达到5~10厘米,最大20多厘米。而渤海湾则相对靠南,目前它的结冰面积均小于5海里,单层一般冰厚5厘米左右,最大15厘米以上。

海冰对气候会产生影响,使得周边的陆地温度降低,但是这仅限于像北冰洋那样大范围的海冰。张启文说,我国沿海形成的海冰面积都不大,它们对整个气候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1969年,渤海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冰灾,整个渤海被几米厚的海冰封堵了50天之久。多艘客货轮船被碰坏、挤裂;海上航标灯全部被海冰冲毁;天津港务局观测平台被海冰推倒;海洋石油1号、2号钻井平台倒塌。即使是普通海冰,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失。对于养殖业来说,如果没有提前打捞,海水结冰后,打捞将会很困难。同时,海冰在波浪、潮汐等的影响下还会变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浮冰块、流冰以及各种形式的压力冰,会对舰船航行和海上建筑物造成威胁。

所以,为了应对海冰的灾害,目前我国形成了海冰预警机制,根据海冰灾害的严重程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红色表示海冰灾害最严重,每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根据冰情的严重程度向各级政府和社會公众发布海冰警报,防范海冰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带来损失。

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防御指南:

1.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和抢险工作;

2.交通、公安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结冰道路交通;

3.人员尽量减少外出。

执手相看环渤海 篇6

与往届不同的是,2006年9月的第12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突出了抢抓台资布局环渤海地区战略机遇期这一主题。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版块——环渤海经济圈目前已呼之欲出。

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20个城市遥相呼应,有数千家大型企业集聚于此,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在这条线上星罗棋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区、工业区、港口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引来了中国和世界的商家来此抢占先机。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天津、山东、辽宁都在暗中较力争当区域经济的龙头。尽管目前龙头之争从政策到学术都尚无定论,但山东凭借其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无疑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2005年4月山东省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面向日韩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形成带动全省、服务黄河流域的龙头区域,和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全国开放程度最大、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山东省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区域的8个市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元。在未来5年内,山东省预计总投资也将达到2万亿元。山东省对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倾斜。其中,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半岛城市群的路网密度将力争赶超京津。

“山东的经济总量非常庞大,去年GDP是18468亿元,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对这样一个身躯庞大、发展迅速的增长极,谁也不能忽视。”

而在台湾省,环渤海同样是商家的必争之地。2006年8月底,台湾电电公会公布的2006年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显示, 20个A级城市中环渤海湾地区有4个城市列入极力推荐,显示台商在大陆布局呈现向“环渤海”北扩之势。

在环渤海地区的城市之中,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威海、烟台4个城市都进入“极力推荐”或“值得推荐”的等级之中,显示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计划已得到台商投资认同。

从台湾省到珠江三角洲,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进入21世纪,台商投资兴业的脚步沿东南海岸曲线悄然北进。

出席第12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认为,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交通便捷,市场腹地开阔,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更为重要的是,山东地处华北环渤海经济圈的地域优势,是不可多得的投资地。近几年来,华南地区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劳动力不足,企业成本增高,台商逐渐北上,集中诸多优势条件的山东自然被台商看好。

另一方面,山东已经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台资的新的落脚和增值点。山东快速崛起制造业为台湾制造业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市场。2004年初,山东省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省战略,将在未来5年投资2万亿元,在全国叫响“山东制造”,力争到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年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到2006年6月底,山东省累计引进台资项目6792个,实际使用台资额近100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的台资企业的赢利面超过80%。台资在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回报。

鲁台经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台湾的产业升级。近几年,台湾对大陆的产业转移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2006年上办年,台商在山东的投资中,服务业项目占到了26%以上,涵盖了批发零售业、宾馆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在本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上表示,山东将一如既往地切实保护台胞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台湾同胞来山东投资发展;将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台胞更加方便地创业和生活。他希望鲁台双方在电子、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产业互补是鲁台扩大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在山东的制造企业身上,许多台商依稀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台商开始进军大陆起,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台湾的产业转移也由起初的劳动力密集和加工型企业到后期的产业合作。而在这20年的历程中,两岸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梯次向大陆转移。

在台湾电电公会极力推荐的20个A级城市中,有7个城市属于工业区或高新技术发展区的城市概念,显示台商投资大陆重视的是产业群聚效应、完整的产业价值链配套以及快速的供应链。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篇7

最早始于1992年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设想,再次进入国家战略。一名行业观察人士对媒体表示,《纲要》作为指导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行动纲领,被纳入其中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有望获得快速推进。

图纸上的20年梦想

实际上,设立跨海通道最初的念头始于1992年。

那时青岛加快了铁路建设,一下子从各个方面超越烟台。当时的烟台市委、市政府就准备召开一个大会,会上准备研讨如何加快烟台经济发展。

作为会议文件的起草者,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三位同事就此展开讨论。他们都认为,烟台经济要快速发展,交通必须先有所突破。“如果能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不就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柳新华突然灵光一闪。他完全没有想到,就是自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提议,竟触发了那么多人的梦想。

按照柳新华当时提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基本构想,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从而在渤海海峡实现天堑变通途。

这个构想很快得到了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首肯和重视。1993年,经过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成立一个包括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多部门在国家层面的课题组,甚至还包括解放军工程兵和海军的有关部门,一个多部门、多层次、多人的研究团队就此组成。

当年9月,山东省在蓬莱召开了“跨海通道阶段性课题研究”见面会。这次见面会上,与会的专家级别都比较高,不少专家在会上都提出了自己对于修建跨海通道的意见和建议。那次会议后,课题组的每个人都深受鼓舞,热情高涨,1994年的年初,跨海通道研究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但事与愿违,随后跨海通道项目经过了20余年,不少人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已经逐渐地苍老,但这个项目却依旧停留在设想、图纸和研讨会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在这20多年中,直接参与过跨海通道研究的人大约有100多人,如果算上间接接触的,人数将过千。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项目,直到2012年,王梦恕才正式参与到跨海通道项目中。

这是因为鲁中大学有个老师是王梦恕的研究生,他向王梦恕提到过有关跨海通道的事情,这引起王梦恕的极大的兴趣,他让自己的学生回到学校安排考察路线,计划实地去了解情况。

2012年5月,带着国家拨付的360万元,王梦恕牵头与其他8名院士共同前往大连至烟台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从大连下海,乘坐轮渡到了烟台的蓬莱市,这个线路的海底有可能筑建未来的海底隧道。”

原铁道部的方案是“北隧南桥”,但专家們觉得难度会比较大,以目前的技术尚不能很好地达到工程所要求的一些标准,所以这个项目就被搁置了,“我当时就觉得先隧后桥的方案不行,那么深的地方,要高出路面那么高,肯定有风险。”王梦恕说,他就想总有一种方案是可以适合这个项目的。

他将这些理论搬进了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后,跨海通道正式否决了南隧北桥的方案,定为深埋的全隧道方案,“深埋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

在已将上报的方案中,跨海通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40分钟,天堑从此变通途。

通道两端将产生经济放大效应

2014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交通发展改革工作重点,提出将结合“十三五”重大交通问题前期研究,组织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骨干通道建设合作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问题研究。

8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作为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良忠分析道,跨海通道将把山东、辽宁两省由交通末端地位提升为环渤海乃至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心,放大山东、辽宁在环渤海、全国的区位优势,提升山东、辽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提高两省在东部沿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竞争力。

“如果跨海通道建成,还将在通道两端城市产生经济放大效应,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烟台、大连乃至山东、辽宁的经济再次产生飞跃。”刘良忠说,山东、辽宁两地的合作发展,具备许多独特的优势,他具体分析道:

两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沿海城市经济水平高。山东省的青岛、烟台、威海和辽宁省的大连等均为沿海开放城市,也同为经济实力综合50强城市。

以两端的大连、烟台为例,大连是国家计划单列市、辽宁省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国家确定重点建设的国际航运中心之一,而烟台市的经济总量已居山东省第二位,仅次于青岛,在山东省制定的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规划中,烟台均被确定为山东省的经济副中心城市。

此次国家发布的《纲要》,烟台市也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刘良忠透露,根据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等学者的研究,烟台市有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成为继青岛和济南之后山东省的第三个经济中心。

此外,两省人文地理特征接近。由于历史的渊源,山东省与东北三省特别是辽东半岛的人民,具有很深的亲缘关系。据调查,70%~80%的大连人与胶东人有亲戚关系。大连的民风、习俗等,也和烟台等胶东地区非常相似。可以预料,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省和辽宁的经济交流将更加密切。

一个成熟的城市群,除了要有中心城市,还要有大量的中小城市作为支撑和依托。刘良忠说,京津冀城市群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难以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中心城市突出,而中小城市缺乏后劲”。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则不同,中心城市发达,中小城市也分布均匀。仍以烟台、大连为例,两个城市内,分布着20多个县一级中小城市,且均拥有发达的县域经济。而这些独特的优势,为两省的合作发展,提供了便利。

从“行政区”区域战略转变为“经济区”区域战略

目前,山东全省的区域发展战略总体上是“两区一圈一带”,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区一圈一带”格局,是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升和完善,标志着全省区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此次国家出台的《纲要》,打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区域战略,转变为“经济区”区域战略,将山东省的“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有利于促进跨区域的经济交流与联系,推动实现山东省和环渤海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除济南青岛外,山东省内烟台、德州、聊城等多个地市被《纲要》明确提到,他们各自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又能获得哪些发展契机?

刘良忠拿烟台举例:烟台可以借助环渤海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的有利条件,放大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港口优势等,进一步扩大和辽宁省等地的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发展腹地。

此次《发展纲要》的制定实施,为山东省和环渤海地区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特别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了新的契机。

他建议,德州、聊城等邻近河北省的城市,可以借助京福等国道干线、京九、京沪等铁路干线,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加强和河北、天津等省市的交流合作,全面融入京津冀发展,分享区域发展红利,积极承接北京、天津等经济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将自己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京沪、京九等铁路、高铁沿线地区、城市,也要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吸引北京等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在旅游、物流、制造、环保、交通、外贸等产业领域,扩大和北京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享双赢。

(文据时代周报、凤凰网等)

上一篇:哲觉镇六年级科学备考方案下一篇:现代通信网实训论文sha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