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

2024-10-06

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共6篇)

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 篇1

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寻找宣传思想工作与群众所需存在的差距,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有效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从而让宣传思想工作接地气,党的群众工作有底气,宣传思想工作有勇气,去开拓创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根据上级宣传部门要求,自2013年5月上旬始,利用一星期时间,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八景镇、田南镇、伍桥镇、祥符镇、蓝坊镇等5个乡镇进行深入调查走访,下到15个村委会、村小组,与110余名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座谈,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对全市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作了认真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目前,全市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总体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还算比较稳定,相比前些年也有着许多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拥护党的政策。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党在农村的现行方针、政策是满意的、拥护的,特别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注“三农”问题,如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切实为农民谋利益的重大举措表示坚决拥护,对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民生问题,相对满意。希望这些政策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2、市场意识逐渐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党员正在从传统的 1 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过去依恋家乡、依赖土地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使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走访的八景镇上保宋村,以建筑陶瓷基地为依托,农民进厂当工人,房屋出租办公司;田南镇张家村形成贩运运输专业村,桥头村形成养殖专业村,祥符镇西湖村蔬菜种植专业村等,传统的水稻种植单一模式正在渐渐退出农民收入主阵地。农民农闲时间、农闲人员不再那么集中,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挣钱,也有少数开矿办厂、跑运输等,农村目前极少有闲杂人员,留守的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上学的小孩。

3、尽快奔小康愿望强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干部群众渴望富起来的心情迫切,渴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期望也能象城里人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有着优美的生活环境。干群普遍反映,希望政府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加新村建设点,提高补助标准;做到乡村水泥公路组组通,解决行路难问题;重拳整治养猪污染,解决村民饮水难;铁腕整治工业污染与生活垃圾,迅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乡村文化娱乐设施资金投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组织技能培训或进行政策指引,增强致富本领。

4、对本地人文环境基本认可。干群普遍认为,经济条件好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们以家庭为单位,都一心朝着发家致富的目标奋进,关起门各过各的日子,加上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农民之间产生矛盾的主客观因素减少,邻里关系相比以前较为和谐,治安状况也有很大转变。地处华林山麓的伍桥镇洋源村村民 2 说,他们村里基本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婆媳妯娌间关系融洽,让邻县邻村来走亲的人羡慕不已。但对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不是很满意。一是社会治安不好。祥符镇干群反映,高安城区有一群不务正业、打架斗殴的青年,去祥符街上闹事,当众拿刀砍人,谁出面制止就报复谁。等报警后公安赶过来,那些人早作鸟兽散;蓝坊镇干群反映偷盗严重,偷商店偷车辆的行为比较猖狂;伍桥镇则反映前些年不时有外地人到他们那儿偷盗耕牛,影响生产。二是歪风邪气上长。有群众反映,目前农村路闹、医闹极为严重,缠纺、蛮访较为普遍,小闹小得益,大闹大得益,不闹不得益,老实人吃亏,刁民得好处;上面息事宁人乱开口子做好人,助长了歪风邪气。有的乡村干部还开车去接回劳改刑满释放犯,有的竟然请酒为其压惊洗尘,影响极为恶劣。三是道德水平滑坡。当前,各地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许多不道德行为有点过头,对农村原本纯朴的道德环境是个极大的冲击。希望党和政府一要加大打击力度,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搞几次“严打”,净化社会风气;二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先干部后群众;三要注意报道分寸,多进行正面报道,提升社会正能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他们对外界发生的一切瞬间即可获得。由于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冲击,他们内心深处长期蛰伏着的不安份因子逐渐活跃并蹦发出来,原本模糊的思想意识因长期得不到引导与洗礼,便更加迷惘,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就像苍蝇叮住了臭蛋渐渐渗透浸淫在他们 3 的潜意识中,并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概括起来,当下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思想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一切向钱看,有钱就干,有利就争,甚至不惜为此产生过激的行为,如聚众闹事、无理取闹、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等。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在农村低保问题上,你争我抢。不管自身条件符不符合政策规定,有关系背景的,就找上层领导出面,尽管自己开上了小车、住上了楼房,也吃上了“关系保”;介于中国传统人情思想,有的村民与基层干部沾亲带故或关系很铁的,尽管生活有滋有味竟然也吃上了“人情保”;那些无关系、无背景、无人情,但能耍泼会蛮缠的,强打骂号吃上了“麻烦保”;而真正贫困得大病或有天灾人祸者,为人又老实憨厚毫无一点任何关系的,因指标早已被人占了,则与低保无缘。

表现形式之二:在责任田问题上,有利就钻。调查中,基层干群反映极为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责任田的划分与粮食直补。以前,农民负担重的时候,一部分人找关系把户口迁离农村,逃避农业税费等重负。现在政策好了,粮食按田亩直补,一些人又再次找关系把口袋中的户口回迁,甚至少数原属城镇户口的也办理“非转农”,与人均田地渐少、坚守在农村农业一线的真正农民争利。坚持要分田地,人在城里而田在村里,借此享受国家的粮食直补(100-150元/亩),哪怕自己已没有能力与心思去耕作。更为恶劣的是,有相当一部分“非转农”户在家乡争到农田后公然撂荒,口袋里竟心安理得地领取国家下发的粮食补贴。这一恶果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

表现形式之三: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无利就逃。目前农村灌溉用的山塘水库大都是大跃进时代的产物,专吃老本,不立新功。半个世纪过去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均由国家一手包办,国家有专门的资金下拨维修。但若遇上特殊年份山洪暴发时,山塘水库随时有决堤垮坝的危险。此时,号召群众去抢修,他们则无动于衷,公然声称:有钱就干,无钱就算。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尽管当时火烧眉毛、十万火急,尽管山塘水库决堤垮坝后会冲毁他们的田地庄稼甚至于殃及家园,尽管基层干部当场苦口婆心地哀求,但他们仍然奉行“金钱至上”这一信条,真是让人酸楚不已。

2、集体主义思想沦丧。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沉渣泛起,广大农民群众原本纯洁美好的心灵受到严重冲击。三十多年的包干到户渐渐使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黄牛角、水牛角,各顾各”的自私自利观念,过去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思想早已不见了踪影。特别是皇粮国税取消后,农民思想涣散,农村成了一盘散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集体主义思想在大部分农民头脑中已经沦丧,他们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毫无集体可言。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公益事业无人过问。目前,农村路难行、水难喝、事难办,群众怨声载道,但就是“有人不出劳,有劳不出力”,他们只是动嘴不动手,叫得响,走得慢。修路等公益事业只叫不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不会积极配合基层党政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开口要钱,闭口要钱,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不闻 5 不问,形成“黄牛角、水牛角,各顾各”的局面,基层干部只能干瞪眼。有的村组干部带领群众修路等干公益事业出力不讨好,惹得一身骚。如蓝坊镇蓝坊村白米城村民小组长,前年修路4公里,欠下了18万元账至今由自己背着,压得他成天喘不过气来。

表现形式之二:集体财产任人瓜分。过去集体的山林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树木任意砍伐竟无人过问。农民把责任田视为己有,毫无珍惜可言,任意在肥沃的农田上建楼房、挖渔塘、修工厂(养鸡、鸭、猪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蓝坊镇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当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发现,不少村原有的村委会财产有的被少数村干部拿到了家中,有的被村民拿走。

表现形式之三:集体活动无人参与。组织群众参与座谈的15个村组中,有3个村小组涉及到发钱才来开会。没有钱,会都组织不起来,也不管这会是否与其利益相关,只要不是本组组织的、涉及自身农田、宅基地、小组长选举等关系切身利益的会,几乎所有的集体活动都要拿钱开道。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顾村集体规划,肆意妄为,抢占资源,老屋不拆,新基又要。有的人已经有了两、三幢房子,在新村规划时,不顾自家住房早超面积的事实,还坚持要地皮建房子,给新村建设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是形成“空心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3、等、靠、要思想甚浓。农民有富起来的愿望,但缺乏致富的勇气,小富即安、富不思进、不敢闯、不敢冒,生怕吃亏上当,更怕枪打出头鸟,只等别人干好得到实惠时才去做。有的坐等机会送上门,想依靠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补助过安逸日子,缺乏风险意识和抗击风险的思想与能力。

表现形式之一:等待观望型。目前留守农村种田的大多的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壮、老年人,没文化、缺技术、无勇气、少魄力,缺乏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缺乏风险意识与抗击风险的能力,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增收一无所知,只好守着几亩薄田度日,等待观望、等待时机,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

表现形式之二:靠天靠政策型。这类人中不乏有一定的文化与闯劲,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积极肯干,也想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只是缺乏“天时地利”的条件。如田南镇桥头村养猪专业户特别多,近两年行情不好,养猪亏损,尤其是今年来亏损严重。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如何提高自身养猪技术,提高猪场抗风险能力,思考得却很少,甚至基本不去思考,有的听天由命,有的只是一个劲地希望政策扶持,政府补助。伍桥联合村鸣水村小组群众种田为主,多的人家种了近70亩,想依靠规模种植致富,却遇上粮食滞销,价格下跌,几万斤粮食囤在家中,心急如焚,却也只是干等市场回暖,期盼政府干预解决或提高粮价。

表现形式之三:坐享其成型。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农户一不缺劳力,二不缺土地,三不缺资金,四不缺机遇,却不把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而是期待天上掉陷饼,向国家伸手要低保、要补助,一有困难就找政府。有些农村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打工怕累、种田怕晒、读书怕苦,成天游手好闲,东游西逛。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混了个初中毕业证后,就流落街头走向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偷盗成性、赌博吸毒,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封建迷信思想盛行。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群众认为,中 7 央的政策非常好,但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持怀疑态度,对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很大信心,胸无大志,心无信仰。缺乏精神支持的后果就是农村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其表现形式为:

表现形式之一:大建宗祠寺庙。很多村组,宗祠和寺庙建设宏大,香火盛行。每逢初一、十五烧香、点灯、拜菩萨的家庭逐渐增加,有些村民精神空虚,每年逢特殊日子,还专程去寺庙进香,祈求菩萨保佑。修宗祠、建寺庙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即使建成后的宗词、寺庙大多数是常年关门谢客,除非逢年过节,否则外人很难看到“庐山真面目”。村民为了这个“面子”工程,捐款心甘情愿,很积极。但轮到村里修路、改水、改厕、建学校捐款,则你看我、我看你,实在推不了,就象征性地捐个平均数。心里还不平衡,嘟嘟嚷嚷。怪村组干部没本事,不会向上争项目;怪政府乱作为,不会向下关注百姓民生。

表现形式之二:大修家谱族谱。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其中有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崇尚俭朴、戒止奢侈、禁止赌博的做人规范,体现了一定的道德人伦思想。但在实际生活中,修谱使得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思想抬头。农村“不生男孩不罢休”、“多多益善”的生育理念成为主流趋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素质急剧下降,社会存在诸多隐患。此外,家族势力在村民小组长的选举也占很大优势。很多家族人员多、势力强的人,也不管这人品德如何、能力是否匹配,是否真心为村民办事,轻易就能当选村民小组长。受这种环境影响,多数农民不管自家状况如何,坚持超生多生,头脑中存在“人多力量大,等子女长大了老 8 子就会翻身”的陈腐观念。

表现形式之三:大兴阴宅土木。调查中发现,农村风水意识根深蒂固,近年来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松动,但涉及根本问题,是寸步不让,阴宅豪建之风越演越烈。少数村民因为风水影响宅运,而产生矛盾纠纷。大多数群众在墓地选择与墓地建筑规模上,更相信阴宅风水对自己家庭运势带来的影响。于是,不管原来对长辈孝或不孝,这个老人去世后,从丧事办理至墓地选择、建筑,一丝不苟,不限投入。个别村民大搞地面建筑,一墓十几平米还嫌寒酸,硬要修个几十平米。墓碑比原来更有气势,制作更精美。死人与活人争地,阴宅比阳宅豪华,浪废资源,败坏风气。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群众对基层政府缺乏信任感。没有了以前那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现象。一些村干部中工作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还比较严重,工作中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道走,或把矛盾推给上级,缺乏长远打算和长远规划,使得群众认为村组干部不可信,有问题就越级上访到县市、省城,直至中央,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纵观上述基层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如农村留守农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对新生事物接受差等等,也有现实生活中观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观上的制约,也有主观上的人为因素。概括起来,可归纳为:

(一)、客观原因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不到位,导致干群思想 9 难统一。

一是受文化水平的制约。目前,农民获取各种信息、政策、方针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宣传单,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外出的较多,留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政策的理解力比较差,所以难免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现象。

二是受学习时间的制约。如祥符镇西湖村,以种植蔬菜作物为主,三茬轮种,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送菜到高安,回来后又上菜田侍弄,等所有工作忙完,一般到晚上八九点后,才有时间坐床上看一会电视。伍桥镇鸣水村村民种两季水稻,其余时间就上山,栽树、伐木、或外出做小工。其他就近在本地进厂打工的,一般是三班倒制,总是有的人休息,有的人在上班,集中不起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模糊、模凌两可、似是而非,谈不上理解。有的群众因与某些干部有成见而对干部宣传党的政策有抵触情绪。

2、部分政策的宣传与执行,不符合农村实际,加剧了干群关系的恶化。

一是现阶段过度宣传“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农村平稳发展。参加座谈的村组干部群众一致反映,前一阶段过度宣传构建“和谐社会”与现阶段的农村实际不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当作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当作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指针,是必须的,但过度宣传反倒会制约现阶段工作的发展。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10 社会、生态五大文明齐头并进的基础上才可行。但实际上,很多群众的法治思想、道德水准无法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少数人利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要挟干部,耍横使泼,来达到满足自己私心私利的目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征用土地、城镇居民拆迁、计划生育等问题的体现上更是明显。少数人利用“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拆迁上漫天要价,态度蛮横,使得工作难以如期顺利开展,怠误发展良机。有的人为了多争利益,不管有事没事、大事小事、有责任没责任,动不动就拉上一批人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在“信访”工作一票否决的考核制度下,基层政府有时不得不采取“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方式,来满足这类人的无理要求。干部戏言,“和谐”了群众,什么时候也“和谐”一下当干部的。也有不少正直善良的群众认为,这种“和谐”纯粹是“和稀泥”,搅乱了人心。

二是粮食直补政策不完善,造成新的矛盾焦点。粮食直补按照每家实际拥有田亩数给予一定的补贴,将总金额直接拨入农民的补贴专用存折,任何人不能扣留截除。这项政策对于实打实的种田人,确实是好事。但实际操作中,有一些不种田的人,也领了这补贴,让粮食直补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为了争到农田,领到补贴,“非转农”开始流行,农民为了争田地,引发新的纠纷。有的女孩嫁出去了不肯拿出田来;有的老人去世了不愿拿出田来;有的男孩考出去了,其家长找各种理由而“不能拿出田来”。公说公有理,婆说理又长,不管如何处决,都会引发没达到目的的农民对干部的不满。虽然有“抛荒地和非农业征(占)用的耕地不予补贴”的原则,但直补金额已进了农民的腰包,想以此为 11 依据让农民将钱掏出来,比登天都难。

三是家电下乡政策,农民并没得到实惠,产生“官商勾结”模糊认识,对政府产生新的不信任感。走访中,群众反映家电下乡补贴是好的,却要么是淘汰的产品,要么按标价计算返点补贴,结果乡下人买的补贴价的家电,比别人在商店砍价后买的还贵。群众没得到实惠,补贴款全进了商人的腰包,成了商人额外增加的收入,政府被蒙在鼓里,也对群众没个说法。有的群众更是直接理解成“官商勾结”,借补贴农民的名义,把国家的钱转入私人利益集团。

四是党报党刊的征订,劳民伤财。村组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党报党刊任务太重,名目繁多,数量过大,也无人愿看。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浪费了森林资源。基层干部反映,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掌握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手机上网、飞信、微信的运用,随时随地可了解全球各地的大事要事。党报党刊却不减反增,年年加码加价,征订到基层,虽然名义上是指导性任务,实际却成了政治性任务。一点都没考虑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报刊的特点。此举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还与当前提倡的节约纸张与能源的要求格格不入。

3、投入不够,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一是资金投入不够,公益事业基础薄弱。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投入严重不足。中央、省看起来投入大,但撒到广大基层,杯水车薪,效果甚微。县市、乡镇限于财力,配套资金跟不上,满足不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需要,造成农村公益事业相当薄弱。除下新农村建设点,95%以上的组没有文化活动室、健康运动场。12 很多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太少,只够维护村组正常运转,没有多余的钱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上。乡镇文化站、广播室的建设不很理想。虽然在乡镇文化站、广播村村通的建设上,上级有专项拨款,但全市仅有5个乡镇按上级要求建设有标准的文化站,为数不多的乡镇做到了广播村村通(大多数乡镇成为摆设),并按时开放,仅有个别乡镇会不定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或其他娱乐比赛活动。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方面的园田化建设、公路村村通以及新农村建设与管理上。群众反应,园田化建设力度不够,现在田地不利于规模种植,也制约了土地流转。新村建设管理,尤其是环境卫生的整治与管理,跟不上新村建设要求。村庄外表看起来漂亮整齐,实际上却因为缺少资金投入,请不起人来专门管理,环境脏乱差到极点。调查了解到,除八景镇个别村组有专人搞卫生外,其它村组的环境卫生几乎无人管。不象城市,有环卫工人打扫清理垃圾。公路投入更是受限,项目早已不向农村水泥公路村村通倾斜,走访的五个乡镇,就有两个乡镇的村民强烈反映本村没有通公路,快成边缘化了。

二是人力投入不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所走访的10个村委会都有农家书屋,由行政村干部代为管理,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家书屋成了摆设,仅在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开放一下。群众反映,他们也想像城里人一样,业余时间吹拉弹唱,但村里没有这样的人员来牵头组织、培训引导。大部分年轻人走进了工厂,导致乡村文艺人才后继无人。很多民间传统文化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三是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水平有待提升。受经费制约,13 宣传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工作思路的机会很少。乡村很多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的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兼职居多,水平不够,时间投入不够,造成很多地方有广播设施,没有开放广播、撰写本地新闻广播稿的人;有文体设施,没有指导农民进行文体活动的人。宣传教育内容从上到下,生搬硬套,刻板枯燥,缺乏新意,难以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也难让群众接受。文化站缺少活动,对广大群众缺乏凝聚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二)、主观原因。

既有群众的主观因素,也有干部的主观影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干部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虚”,没必要去抓。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没有抓经济工作实在,见钞票、见指标、见政绩来得快。

二是认为“忙”,没时间去抓。尤其是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党支部为了尽快改变面貌,抓经济发展的时间都觉得不够,从而放松了抓群众思想教育的职责,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想当然地认为农民现在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于农民。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对基层干部产生抵触情绪。

2、群众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抓思想教育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座谈走访中,14 基层群众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农村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又都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是别人的事。被问到自己是否需要参加学习培训、思想教育时,以无所谓或不需要的态度来面对,少数有需要教育培训的,也是以职业技能为主。被问及如果村里组织有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娱活动,是否会参与时,30%以上的人回答,看情况定;50%以上的人回答说,没什么意思,不会参加,只有少数人回答会参加,而大多数人认为有这点时间不如去打打牌,轻松又实惠。

二是对思想教育抓什么如何抓,目标不明。大多数群众对思想教育是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在对子女教育方面尤其突出,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管教子女,也没能力水平管教子女。群众普遍认为自己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但实际重视的只是成绩和分数,而不是思想道德建设。问卷中,60%的家庭选择了“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支出超过全家收入的60-70%”,主要用于:一是供子女读书。一个四口之家,如果夫妻两个在本地工厂打工,月薪2000元,全年收入5万,供两个子女读高中或大学,开支2-3万,就达到全家全年总收入的50-60%。二是购买电视机、电脑等大件,以及电视收视费、宽带接入费等。其他用于订阅报刊、购买书籍、文化培训等方面的开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三是对思想教育对象,严他宽己。调查显示,基层群众对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根尺子,两个规则”的现象。他们可以一边说着某某某乱占集体财产、不照顾父母的丑事,一边自己也为了利益与人相争相斗。有的孩子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坏事,家长还会利用身份与权势,为子女遮丑撑腰。而对于别人做了触及法律、15 有违道德的事,尤其是在侵害了自身利益的时候,则站在法律、道德的高地,揪着人家的辫子不放。群众反映,那些参与赌博、打架斗殴的青少年,就是因为有长辈放纵包庇,得不到应有惩罚,才酿成恶果,危害社会。

对思想教育的这种认知,直接使得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负面言行冲击下,滑坡严重。如此等等,值得各级党政组织深思与警醒。

3、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不作具体分析,按部就班。农村有些干部做思想工作习惯于老的模式,很少有新的创意,他们认为上级部门有布置,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至于实施中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何反响,效果如何等一般很少考虑。他们被动地做思想工作,群众被动受教育。在这些同志的头脑中,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根深蒂固,归结到一点,他们还没有能很好的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没有很好的对正在发生变化着的新情况认真加以调查分析,因而很难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搞形式主义,虎头蛇尾。有些同志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之初,热情很高,工作积极性也很足,拟规划,定目标,抓措施,搞得轰轰烈烈,但不能持之以恒。搞了一阵子看看上面有没有动静,认为浪头已过,便悄悄地偃旗息鼓。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整来整去就是这么回事,费力不讨好,主要对上有个交待就行了。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有的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一阵紧一阵松不了了之,虎头蛇尾,只开花不结果,做 16 表面文章。

三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有的同志在工作时缺乏全局意识,中心不突出,重点不明确,急于求成心切。对群众中存在着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去认真耐心细致地加以研究分析探根寻底,而是着重于表面现象,眉毛胡子样样抓,急急忙忙抓处理,想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思想问题都解决掉,结果事倍功半,花了大力气,实质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四、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首要前提。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农民之所以说共产党好,是因为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让农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现在种田不但不用交税,政府还有各种补贴,而且还有农保、医保、低保等一系列保障性政策。农民得到了实惠,自然拥护共产党。因此,党对农民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要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且,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与此同时,要警惕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而引发农民的负面情绪,削弱优惠政策带给农民的正面效应。政府要加大力度遏制和治理社会群体之间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否则,广大农民的思想情绪会引起激烈的波动,长此以往,他们渐渐会对党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社会治安将受到严峻挑战,党的基层政权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颠覆,党群干群关系将会受到严重 17 冲击,甚至走向水火不相融的地步。当然,也有的政策不符合农村的实际,要及时加以调整与修正,使之更惠及农民。比如,此次调研中,受干部群众诟病最多的是种粮补贴政策。现行政策是按照田亩进行补偿,不管实际上种与不种粮食,粮补款照样打入农户存折。许多撂荒的田地也照样领取了补贴款,这违背了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初衷,也不公平。较为合理的补助办法,应该将补贴款和粮食收获数量挂钩,售粮多的农户所得补贴就多,不售粮自然就没有补贴;对故意撂荒的,不但不予补贴,还必须严加惩罚,以平民愤,以示公允。

启示之二: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农民奔小康的标志,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实惠。物质决定意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农民才会信服、才会满意、才会拥护。各级政府要把“三农”工作当成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通讯和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的思想工作如果不能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需要,农民根本不可能从思想上加以认同,政治思想工作将无从谈起。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大大提高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矛盾凸现,农民兄弟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求新的愿望日趋迫切,他们再也不只是像过去那样“老婆孩子热炕头、吃饭种地顾两头”简单的生活方 18 式,尤其是广大青年农民思想极为活跃,精神生活追求多样化,他们向往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目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精神较为空虚。为此,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已迫在眉睫。实践证明,只有广大农民群众奔上了小康,全国人民才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启示之三: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是农村奔小康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必要条件。

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基层政权是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细胞,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又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建设及五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主力军。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强与弱,直接决定了群众思想工作的好与坏。当前,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班子年龄老化、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不强、干部待遇不高等系列问题制约了基层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干部很难起到教育群众的表率作用,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使群众思想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群众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抓出成效。调查发现,目前村组干部大都五十多岁,二、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少之又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严重现象。况且,由于待遇低,即使在任的村组年轻干部也大都不愿当,基层党组织造血功能严重退化,其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严峻挑战。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首先要加强 19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农业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与提升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急需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是“386199”(妇女、小孩和老人)部队,45岁以下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很少,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相当突出。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植大户、农机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五、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农民思想道德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最急需做的有以下三件事:

1、深入开展一次基层干部队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农民思想道德出了问题,首先是干部出了问题。毛主席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当前我们的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种种问题:宗旨信念淡化、思想观念落后、能力水平欠缺、致富本领不强、作风漂浮、脱离群众、为政不廉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干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裂痕,现在干群之间恐怕不能用“水乳交融”、“鱼水情深”来形容。要教育好群众,首先要教育好干部。党中央准备从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开展群众思想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的确是英明之举。我们有必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乡、村、组各级广大党员干部中扎扎实实 20 开展一次群众思想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疏理与清洗,使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得到加强,扭转基层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不良形象。

2、广泛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思想教育活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导致群众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严重问题,这是改革开放的最大缺失。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必要在全市农民中开展一次集中性的声势浩大的思想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各行各业“最美高安人”竞赛活动及“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要通过思想教育活动,逐步矫正农民思想中存在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封建迷信、宗族观念等腐朽落后的思想,提高农民群众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抵抗力,激浊扬清,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在农村的主导地位。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以往有较大改观,但是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也极不相称,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愿望极为强烈。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要千方百计争项目、跑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文化阵地、公益设施条件,大力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设备配套、文化信息网 21 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等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各种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经常组织科普、文艺等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影片,到农村巡回播放演出,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典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经常地、及时地发现和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群众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榜样的力量。

由于时间仓促,调研范围不广,政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调研报告中的观点和分析,难免以偏概全,失之偏颇,有的言词可能偏激,谨供领导参考并给予批评指正。

中共高安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2013年5月26日

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 篇2

关键词:农民,思想,状况,调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 农民的生产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与此相对应, 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深入把握农民心理特征,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使服务“三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XXX部门组织了4个调查组, 分别深入到唐山市丰南区老王庄、秦皇岛市青龙县平顶山村、邯郸市大名县, 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开展了专题思想调研。

1 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300份问卷中, 男性150名, 女性150名。其年龄结构为:18~25岁43人, 26~35岁87人, 36~45岁83人, 46~55岁67人, 56~65岁20人。其文程度为:识字较少的17人, 小学文化74人, 初中文化126人, 高中文化78人, 大专以上文化5人。其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农业种植、渔业水产、畜牧养殖、个体经营、乡村干部及农民工务工人员。从综合问卷调查及现场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 调查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思维活跃, 实事求是,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当前农民思想的真实现状。

2 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分析

2.1 政策敏感性明显增强, 对政策的期望也在不断增高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 农民群众对中央政策的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但是落实到问卷上, 统计结果表明, 只有70.33%的人对当前政府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满意, 另有29.67%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这部分人大多集中在曾经有过务工经历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曾经融入都市, 接触过外面精彩的世界, 追求新生活的心情和愿望都比较高。与农民对政府扶持期望值的增高相对应惠农政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表现在过分依赖政策的“输血”, 不注重自身如何“造血”。在走访中我们发现, 农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 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

2.2 子女教育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文化品位逐步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子女高等教育的学费问题也是农民们深表忧虑的问题, 大学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 除少数生活较为富裕的村民外, 大多数人表示无法承受。与此相对应, 农民对文化生产的渴求也越来越高, 有57.33%的人认为村级文化设施缺少;有18.33%的人认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太少;有16.67%的人认为目前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过少。

2.3 看病难、养老难成最大担忧, 期盼社会福利系统的早日健全

虽说国家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步伐, 有68%的人对合作医疗比较满意或很满意, 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 看病难依然是村民们最大的担忧。他们认为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较偏低, 难以真正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数的逐年增多,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有了病痛无人看, 甚至有些去世多日才被人发现, 所以有54.67%的村民呼吁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涉农政策宣传力度, 让政策暖风真正吹到农民心里

近年来, 国家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体的利益格局, 但由于信息来源的匮乏和宣传不到位, 大部分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央政策的诠释存在突出矛盾。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 至于究竟好在哪里, 有什么内容却知之甚少, 更别提用它来指导生产。所以加大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是一个迫切需要去做并且做扎实的工作。

3.2 发展农村先进文化, 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要重视阵地建设, 政府加大投入, 挤出资金扶持各村建起活动室、图书馆, 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场所有器材。同时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步伐, 壮大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 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 如舞狮、旱船、高跷等, 也可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 如农民运动会、民间文艺演出等, 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抓好学龄儿童的特长教育, 农村中小学要逐步开设特长课。实现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3.3 着力解决农民关注的实际困难,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信息匮乏、增收难、科技致富难是制约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三大难题, 致使农民普遍存在着“想致富、缺技术、无出路”的无奈心理状态, 为此, 各级政府要深入基层, 听民声, 察民情, 连民心, 并要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目前, 在许多发达地区都构建起了一个集农村电子商务与乡镇企业信息化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其中网上农贸市场迅速传递农林渔牧业供求信息。数字农家乐为属地的农家乐 (有地方风情的各种餐饮娱乐设施或单元) 提供网上展示和宣传的渠道, 既方便城市百姓的出行, 又让农家乐获得广泛的客源, 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动, 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可以起着“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巨大作用。

3.4 积极推进医疗、养老制度改革, 解决所想所盼

虽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逐步推广, 但“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 农村人口众多, 医疗基础力量薄弱, 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中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 又不需要贵重仪器设备的, 可以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 所以政府应该在发挥乡村中医优势上多动脑子, 多些扶持。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而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取得了一定成绩, 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农村敬老院, 目前基本上是由私人所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政府有必要在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上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 让老人们能够摆脱孤独, 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陈柏峰.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皖北李圩村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106-113.

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3

一 C村农民思想状况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C村为研究区域,对农民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C村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距离高速匝道口约1公里,交通便利。目前共有两个村民小组,人口 532 人,全部为汉族,张姓占 90%以上,另有 5户王姓、3 户黄姓、1 户高姓,耕地 692 亩,人均耕地 1.3 亩,目前所在村民 406人,男性 230 人,占 56.7%,女性 176 人,占 43.3%。在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的帮助下,访谈随机进行,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发放,共发放问卷72 份,收回70份。

二 C村农民思想状况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当前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为正确引导农民思想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归纳回收问卷,大致梳理出C村农民的思想状况。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复杂化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民相比,改革开放后的农民自主性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普遍重视财富,甚至有金钱至上的倾向,在回答“衡量人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时,60%的人选择了金钱、26%的人选择地位,14%的人选择文化程度,70%人赞成金钱万能的说法;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有所动摇,有30%的人对此产生怀疑,这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以及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有关;在回答对社会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还是领导者时,90%的人选择领导者,可见农民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同时有8%受访者信仰宗教(天主教),有一些农民家里供奉着菩萨;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不相信共同富裕,自己生活好才最重要,认为自己对社会没有什么责任;相当的人认为吃喝享受很重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另外农民缺乏主见,观点易变,普遍有跟风意识;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则成为一部分人践履的信条,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整体认同感比较高,但与基层政府的合作不够,民主意识在增强,但参政水平不高。农民普遍很赞同支持党和政府的政策,特别是合作医疗政策;与对中央的高认同相比,对基层党和政府的认同不够,认为基层在落实政策不到位,例如调查显示:农民对国家主席和总理、县委书记和县长、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认知程度呈递减趋势,这固然与媒体的报道关注程度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基层领导没能切实深入群众,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水平不高,76%的人不知道四民主、差额选举的具体含义,同时一定程度的存在政治冷漠,不关心村事务,对参加村委会选举兴趣不高,认为选举对自己影响不大。

(三)法制观念增强,但应用相对滞后

农民法制意识不要断增强,但对法律的应用还有所顾虑。90%以上的受访者赞同“依法治国”理念,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必要看到,权大于法的观念在农民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农民敬畏权贵。例如在回答“假如你遇到纠纷,你会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吗?”时,相当的农民选择不一定,认为没有关系一般不会打官司,花费大还不一定能讨回公道,这也说明法律实施还存在种种问题。

三 提高农民思想状况的建议

(一)教育主体要提高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

首先教育主体要在思想上明确农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农民既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是中国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和价值需要。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必须促进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当前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統筹城乡发展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其自身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让农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其次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只有教育主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教育对象——农民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教育教育主体,特别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三种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利用外部资源。教育主体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争取本村的在外发展的事业有成者和当地企业在政治上给予支持和在资金上给予帮助。

第二,利用好村庄内部资源。一是要利用好农民中的精英分子和老党员老红军这一宝贵资源,与乡镇村“两委”干部相比,他们的特殊身份有着更大的工作优势。二是丰富载体,组建农民自己的群体组织。农民中不乏一些民间特长者,发掘农民自身的资源。成立自己的棋画社、读书会、普法小组、锣鼓队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实现更好的效果。就沈岗村而言还要利用好文化茶馆这个场所。

第三,利用好媒体资源。收集“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曲苑杂坛”、“科学探索”、“梨园春”等栏目的录像资料,定期组织农民观看,在娱乐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利用好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文化牌。就淮阳县C村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唢呐、锣鼓、说书等有群众基础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资源。

(三)塑造乡镇和村“两委”的软权威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在农村的政治整合能力下降。乡镇和村“两委”作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者,树立一定的权威是是必要的,也是其进行宣传教育、政治动员、组织规划的政治保证。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包括三种主要途径:一条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另一条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再一条是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乡镇和村“两委”与农民间的经济纽带被割裂,权威下降。乡镇和村“两委”必须转变角色,由索取者向给予者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完善的服务、民主的作风、清廉的正气、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树立一种农民从意识上主动认同和服从的持久的权威,即软权威,从而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有效。

(四)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

调查中农民的思想状况和当前农村的发展形势,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正积极推进,各种思想观念错综交织,各种问题集中凸现。因此,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特征和潮流,突出重点。主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区责任意识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塑造农民的社区责任感、民主科学素养、环保节约意识、市场开拓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农民明辨是非、开拓进取、自强民主、合作进步、关心集体和心里承受能力,从而以现代化的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潘逸阳.农民主体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赵渭荣.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敏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赵树凯.农民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注释:

11年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 篇4

一、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主流

(一)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意识较强。

(二)关心国家的教育改革,关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四)希望生活有更多改善,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

二、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一)对政治现状满意度不高,政治热情有所下降

1、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信心不足。当被问到“你目前最关注的政治问题是什么?”时,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党风廉政建设”。在提问“在政治方面,你目前感到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时,教师们几乎异口同声地答道: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绝大部分教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表示信心不足。

2、对现行的干部选任制度认同度不高。许多教师认为,在一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存在“跑官买官”现象,主要原因是现行的干部选任制度存在缺陷。对产生各级领导的选举办法,一些教师表示不太赞成,认为是走形式。

3、对干群关系评价不高。

4、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由于业务工作的压力和政治观念的淡化,大多数教师注重对自身学历和本职业务的学习进修,忽视对政治理论和有关时事政策的学习。

(二)收入差距导致心理不平衡

1、由于各县(市)的财政收入很不平衡,在不同县(市)工作的教师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同城市重点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工资收入比较,差距就更加悬殊,后者是前者的2—4倍。教师们感到心理很不平衡。

2、部分教师家庭生活负担较重,要求增加工资收入。生活负担较重的教师,主要有二部分:一是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年教师。这部分教师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一般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四个老人,需要办得事情多,日常花销大。二是“一头沉”教师,即配偶在家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家庭收入不高,日子明显紧张。

(三)教育观念陈旧,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很难实施,主要原因还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师观念难以转变的原因,就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在中考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乡镇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课程教学,轻技能素质培训的倾向。

(四)面临问题增多,心理压力增大

1、社会和家庭对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一是现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庭对学校和教师工作优劣的评判,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二是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人们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应该负全责。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全是学校的责任。

2、评定职称难。一是指标少。二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发表论文和机算机考试方面困难较大。三是基层中小学教师中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的太少,评定职称时,加分的因素很少。使得一些教师工作了十几年、二十几年还没有晋升相应的职称。

3、教师兼课较多,工作量偏重。

4、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缺陷。教师普遍反映,每年县教育局对乡镇中小学教师进行考评,在考评的项目、标准和量化处理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缺陷。有的音、体、美等副科不列入考核项目,即使列入,所占的量化分数比例同主科相比明显偏低。

5、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情绪违规、违纪呈上升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农村产生负面影响,“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又重新泛起。二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失衡。

6、职业危机感加重,由于学生数量减少,教师岗位竞争激烈,教师普遍担心下岗。

(五)部分教师感到自身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一是随着学生上学费用的提高,一些学生家长把家庭与学校关系看成是一种合同关系、买卖关系,尊师重教的风气有所淡化。二是受重强轻弱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在社会交往和办一些事情的过程中困难较多,造成不少教师认为自己作为弱势群体,得不到社会的公正对待,体现不出人民教师的荣誉。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一是要保证足额发放基层中小学教师工资。二是实行财政倾斜,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现有财力范围内,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性补贴项目,使其工资收入与当地同级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相比,有明显增加。三是建立基层中小学教师特殊困难补助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基层中小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二)采取多项举措,提高基层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是重视发展基层教师党员工作,把那些政治坚定、业务突出的优秀基层教师吸收到党内来,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知识分子中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基层中小学教师的政治使命感。二是进一步拓宽基层中小学教师参政议政渠道。三是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三)改进管理机制,做好教师的减负释压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评估制度。必须抛弃现行的应试教育评估模式,探索建立和实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估模式。二是科学配置教师工作量。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调整小学教师编制,实行专业任教,减少或杜绝“普遍兼课”、“兼课过多”现象,把教师有限的精力从繁杂的兼课中解脱出来,集中到自己较为熟悉的专业课上来。三是要注意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和考核力度。要把落实国家规定的政府财政预算中教育投入的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目前在许多地方存在的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各级政

府要随着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大财政支出中对教育的投入比例。三是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资金。

(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基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三是丰富基层中小学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全力解决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当前企业员工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5

一、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4月底,总承包二部在职职工740人,在岗职工663人,待岗职工77人,内退职工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0人,中级职称的82人,初级职称的184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104名。

此次调研活动中,除召开不同层面职工参加的座谈会进行调研外,同时对265名职工进行了问卷调研,占职工总数的35。

二、具体调研数据分析详见下图:(略)

三、职工思想动态分析

企业重组改制工作顺利成功与否,与每名职工都有直接关系,因此,深入了解当前职工队伍的思想现状,了解和掌握职工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职工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加以改进和创新,为我们企业重组改制铺平道路。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绝大多数职工拥护和支持改革,思想总的来说是在稳定中有波动,在波动中又趋于稳定,企业改革改制是大势所趋,企业早改早活、早改早受益成为了广大职工的普遍共识。有关目前职工对企业改制重组的思想动态情况分析如下。

1、职工对于企业重组改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84的职工支持拥护企业改革改制,认为这是企业加快发展、做实做强、甩掉包袱、轻装前进的必然趋势和根本出路。同时,也有10%和6%的职工对于改革持“无所谓”和“不赞成改革”的态度,他们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年龄段和46岁以上年龄段,这跟他们到企业时间不长,自身发展方向不明朗和部分年龄偏大的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职称低和职务低,担心失去现有工作岗位,个人利益受损等因素有关,但总体上来说,绝大部分职工都是十分支持和拥护企业改革改制的。

在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上,持非常乐观和基本乐观的职工群众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1%,只有9%的职工认为改革前景不太乐观。总体看,绝大多数职工认为引进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经营机制,会转变我们现有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职工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职工最关注的问题分别是企业重组改制中职工的安置问题、企业经营生产管理问题和企业重组改制能否成功的问题,关注度分别达到了50%、30%和16%,这表明绝大多数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期盼企业加快发展,真正做实做强;都能清醒认识到企业改革改制与企业、职工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也能清醒的认识到只有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多承揽新工程,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才能逐步提高。

而职工比较担忧的问题还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表明部分职工对企业改制后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信心不足,觉得困难多、压力大,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恶劣的经营环境,心理还不能适应,大锅饭思想、平均主义思想还存在,超前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再有就是对部分职工由于工作生产技能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对企业重组改制不适应,害怕失去岗位,丢失“饭碗”,表明职工对于企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高,部分职工夫妻二人多年都在本企业工作,这就更加深了这种依赖程度。

由于建筑业是一般性竞争行业,经营生产整体大的环境和格局比较严峻,且国有资本在本行业是国退民进的状态,导致长期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比较担忧,部分职工只看到当前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没有认真分析建筑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且由于自身素质低、更新知识少、年龄偏大等因素,缺少积极进取精神,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有一定的距离,其最终会因为不能适应新形势而落伍掉队。

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 篇6

失衡,破除私心、贪心、色心,用人格力量教育改

造好罪犯。

― ― 抓住五个“点”,做实做活青年工作。一

是找准共鸣点,增强主动性。抓住青年民警共同关

心的问题,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产生共鸣。每

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

标,而监狱的稳定与发展则是激励全体青年民警不

断进取的共同目标,我们强调找准共鸣点,就是要

使青年民警与监狱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让青年在

奋斗中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实现监狱的发展壮大。

如我狱在青年中开展的“转观念、增信心、比贡

献、促发展”活动就是这个目的。二是抓住闪光

点,增强导向性。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敏锐

的嗅觉、犀利的眼光,能够透彻深入地分析研究问

题,善于发现闪光点,闪光点有集体的也有个体

的,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从

工作的需要出发,去捕捉、去发现。我省监狱系统

隆重推出的中国杰出青年卫士陈月,就集中体现了

“正义、奉献、爱民、拼搏”的精神,已成为广大

青年民警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三是选好需求点,

增强适应性。我们要经常了解青年民警的所思所

想,喜怒哀乐,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群的不同

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机制和

管理方法的创新,维护青年民警的合法权利,努力

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一人

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当青年民警工作、生活遇到

困难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思想沟通,理顺情绪,给

予帮助,把问题解决在荫芽状态。四是瞄准切入

点,增强针对性。瞄准切人点,就是要善于摸清青

年民警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选好思想政治工作

的有效方法,运用切实可行的载体,把工作落到实

处。如我狱在青年民警中实施的“四大工程”:即

素质工程,提高青年民警的业务技能水平;环境工

程,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平安工程,抓好维

稳保安、营造平安氛围;繁荣工程,建好青年活动

阵地,活跃民警文化生活。这就为培养优秀的青年

民警队伍和促进监狱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五是围绕中心点,增强时效性。监狱在改革中

会随时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

须紧紧围绕监狱维稳保安这个中心,积极地去应对

这些问题,为监狱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62

要增强时效性,不权要培养青年民警的时效性意

识,更要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工作做实做活。

― ― 实现六个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一是

由灌输型向交流型转变。在青年工作中,要想让人

相信你、服从你、依靠你、支持你,思想教育就应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传统的一人念大家记、

一张报纸学半天的方法,克服信息单向流动、缺乏

沟通交流的问题,变“填鸭式”灌输为平等灵活的

交流,激发青年民警主动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

性,使正面灌输的强制性与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机

融合。二是由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针对当今青年

人追求大信息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要善于

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结

合起来,既要总结成功经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扩大

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向知

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三是由指令型向自主型

转变。目前的青年工作依然沿袭过去形成的思维定

势,从计划到实施,从实施到总结,规定动作多,

自选动作少,不善于从青年民警实际出发开展独具

特色的活动。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根据青年

民警特点和自身单位实际,求真务实,逐步由集

中、统一、大型的活动方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

方式转变,给基层团组织留出自由选择活动的足够

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基层

的能动优势。四是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在青年

工作中,要主动思考,超前介入,提前考虑到改革

中利益格局调整、新旧矛盾转换、客观因素冲击将

对青年民警思想、情绪、工作、生活带来的一系列

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敏感性

和主动性,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及时解惑释

疑,从而由被动应付转变成超前预防,使思想政治

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超前的位置。五是由游离型向

参与型转变。要较好解决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游离大

局、搞自我体内循环的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强化

青年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监狱改革、发展、稳定等中

心工作,在贴紧靠实上下功夫,把青年工作融会贯

通到改革、管理、公正文明执法等重点工作的全过

程,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六是

由单纯说理型向解决问题型转变。当今大家普遍感

到青年工作不好做、做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

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脱(下转第65页)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探讨张智

社会劳动者,恪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

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

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

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

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

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

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

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

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

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

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

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

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

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

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

国方略。而二者之间法律是保障,道德是基础。高

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道德

教育,而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刚闭

幕的全国九届五次人大和政协会上,许多有识之士

畅谈“诚信”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具备的重要

作用,认为在全国开展“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

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八届八次常委会上.

中西集团董事长周晋峰等倡议九月十九日为“诚信

日”,得到经叔平主席等与会领导的签名支持。《中

国青年报》曾报道:北京大学邀请一批著名的经济

学家、社会学家、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举办了“信

用中国论坛”;复旦大学今年开设诚信教育课。可

见,诚信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信

用状况良好会推动儒雅学风、校风的形成,推动精

神文明建设。

从以上论述可知,大学应在重视专业素质教育

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使通过高等教

育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获得道

德毕业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上接第62页)

节而造成的。因此,青年工作必须从他们的疾苦出

发,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要求,既要

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教育他们识大体、顾大局,

又要为他们多做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

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既有难得

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深化监狱体制

改革的过程中,矛盾将更复杂、任务将更繁重、工

作将更艰巨,我们只有紧密围绕监狱中心工作,加

强和改进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探索新方式,提高青年工作的感召力和

渗透力,增强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针

对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为民、秉公执法、纪律严

明、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青年民警队伍,为提高

监狱工作总体水平,实现监狱工作历史新跨越作出

上一篇:公司创意文化墙标语口号 有激情的企业文化标语下一篇:产品参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