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导论教案

2024-08-18

科研方法导论教案(通用6篇)

科研方法导论教案 篇1

《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课程评价及自我小结(大型作业)

班级 11英2s 姓名 李翠 学号 11131228 成绩

一、请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合适的选项涂红并简要说明其理由,必要时可指出具体内容或哪一方面(30%)

1、我(非常认同/认同/较认同/不认同)该课程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答:

1、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

2、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2、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必要/必要性不大/没必要)开设这门课程。答:

1、虽然以后我们会做老师,但作为老师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科研头脑和方法,这门课的开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

2、可以运用学习到的科研方法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以后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很喜欢/喜欢/较喜欢/不喜欢)这门课程。答:

1、老师采用西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平等地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有问题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

2、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对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的逻辑思维、毕业论文写作、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帮助较大/有帮助/有一定帮助/帮助不大)。答:这门课注重的是培养同学们科研探究精神,科研探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离不开的同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只有一颗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心,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认识,我们同时需要的是理性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这门课程提供了给予我们锻炼能力的机会。

5、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扩大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视野/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专业学习能力/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多收获(可选多项)。答:

1、这门课老师传授给我们很多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另外课后老师给我们留有关于这方面的科研问题,提供给我们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

2、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某一个问题,然后尽量多的给同学们提供发言的机会,遇到问题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课堂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总体上(难学/较难学/不太难学/不难学)。答:课堂教学和我们的实际课题研究相结合,可以很快地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就等于掌握了课程内容。

7、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材料(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答:教学材料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8、我认为该课程的课外团队合作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内学生展示与生生互评、老师点评以及讲解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答:

1、因为在大一上英语学习策略课的时候,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们很习惯这种教学方法。

2、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9、为了帮助大家将所学内容及时内化为个人的专业方向实践能力和素质,该课程要求完成五次大型作业(允许多次修改并将自己认为最好的那次算成绩),我认为这种作业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

答: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问题,这就是内化吸收知识的过程。

10、我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办法,即通过平时大型作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下水”)过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卷)小课题研究(非常合适/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

二、请对该课程提出你认为需要改进的意见并说出具体的理由和建议,例如课程开设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业质量与形式等等(20%)

答:

1、我认为这门课对我们的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一些同学可能在大一或大二时就

已经开始接触到学校的科研项目,并参与到其中,所以我认为这门课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效果会比较好,那样不仅可以很早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科研精神,而且可以给更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锻炼同学们的科研能力。

2、我认为如果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完整的一本书教材,那样对同学们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帮助。虽然,老师也给我们提供每一单元的教学材料,但都是在上完一单元后才提供给我们材料,这样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且同学们都抱着在课堂上老师都讲过内容的心态,所以课后也不会去及时复习,也就没有达到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

三、自我小结(反思学习该课程的主要收获与不足;电子版约650汉字。注:如植字空间不够,请添页)(50%)答:

在大三下学期我们非常荣幸的接触到鲁老师开设的《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开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一头雾水,但是在鲁老师不断教我们如何下水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的对于这门课有了进一步认识。

通过这门新课程的学习,我在其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这门课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

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理念下,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这门课注重的是培养同学们科研探究精神,科研探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离不开的同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只有一颗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心,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认识,我们同时需要的是理性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这门课程提供了给予我们锻炼能力的机会。鲁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深受同学们喜欢,老师采用西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平等地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有问题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先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表意见,再让其他同学进行互评、老师点评,最后老师进行重难点的讲解,这一上课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这门课的开设让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是受益匪浅。

科研方法导论教案 篇2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它是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地球物理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矿产和煤田勘探等领域。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 以工为主, 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 我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根据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创建的。地球物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本训练, 掌握能源与安全领域前沿技术, 具有较好科学素养、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科研导论课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科研方法教育与创新思维训练, 围绕地球物理专业研究内容和特点, 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地球物理领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基本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使大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1,2,3];启发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科研导论课程, 但有关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教学建设的文献报道不多见, 因此开展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对于提高地球物理学专业建设水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的主讲教师, 目前已给地球物理专业3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授课, 因此, 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建设的特点。

二、课程突出煤田地球物理的特色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所开设的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 首先要突出煤炭行业的特点, 体现煤田地球物理的特色。这门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开设的, 学生仅通过地球物理学概论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对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因此在科研导论授课过程中, 要结合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 向学生介绍地球物理学专业所涉及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在煤田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在介绍文献检索时, 结合地球物理专业图书, 详细介绍国家图书馆、地质图书馆、有关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地球物理图书特点, 重点介绍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重磁勘探等方法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针对地球物理学术期刊, 着重对中文地球物理重要期刊和英文地球物理重要期刊进行介绍, 如煤炭学报 (中、英文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英文版) 、地球物理学报、Geophysics、First Break等;对于学术会议论文, 主要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所举办的年会及其论文特点;针对科学研究报告, 结合我校承担的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所涉及的煤田地球物理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并对煤炭和地球物理方面的标准和专利进行介绍。在科研选题教学过程中, 重点简介科研选题报告的编写内容和编写方法, 并以我校承担的国家973计划课题“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为例, 详细介绍科研课题立项的主要内容, 对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计划安排、预期成果、人员分工和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上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时, 选择我校地球物理系教师发表的中英文优秀论文进行讲解, 如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在Geophysics上发表的“Factors facilitating or limiting the use of AVO for coalbed methane”论文和在煤炭学报上发表的“HTI煤层AVO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论文进行实例讲解, 对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剖析, 让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 并通过作业加以体会。

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是科研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将根据课程实施进程为学生布置具体作业, 如文献检索作业, 科研选题报告编写作业、学术论文撰写作业和学术报告制作作业。教师通过对每次作业进行评价, 最后综合给出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及兴趣有细致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特点,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撰写选题报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如何制作学术报告, 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研究动手能力。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科研选题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科研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在很大程度上, 它决定了科研课题的成功与失败。在讲解科研选题报告撰写方法后, 给学生布置科研选题报告编写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已查阅的文献来确定科研选题报告的题目、内容和方法等, 并要求把文献检索作业所完成的参考文献附在选题报告之中。文献检索学习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文献的类型, 学会文献的查阅方法。在讲完文献检索内容后,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文献检索作业, 要求围绕着地球物理研究的某一个方向、某一个方法或某一个技术进行检索, 并要按照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书写格式进行编写。所查找的文献要求是近5年发表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文献数量要求在10篇以上。通过完成文献检索作业, 让学生学会参考文献的正确书写方法, 了解所查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 为后续开展科研选题奠定基础。学术论文写作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领,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论文标题、作者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和外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附录、参考文献的准确撰写及图表制作的要点。本课程在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讲解之后, 要求学生按照煤炭学报的论文格式, 在已完成的选题报告基础上, 模仿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作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 指导了所授课程地球物理班的创新计划小组, 部分同学利用科研导论课程所学的知识, 结合创新计划小组所进行的研究, 撰写了科研学术论文, 部分学生的论文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学术报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 是研究人员公开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以国际采矿大会为例, 对如何进行学术报告进行了具体介绍, 包括报告的准备、对报告人的要求、如何制作报告演示文稿和如何进行演讲等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和学术交流能力, 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 制作一个学术报告演示文稿, 并在课堂上模拟学术会议的形式, 到讲台上进行学术报告演讲。在每位学生讲完报告后, 老师对学生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讲解和评价, 通过互动交流, 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地球物理知识的认识,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科研导论课程的教学建议

目前我校开设的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为16个学时, 每周2学时, 共8周。在实施过程中, 感觉课程时间偏短, 学生没有专门的上机操作机会, 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 建议将该课程增加到24学时, 所增加的8课时全部用于上机实践。在科研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 有些同学表现出强烈的科研欲望, 因此建议有科研课题的教师, 可以有条件地招募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作为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通过学习文献查阅, 进行科研选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写作、实践学术报告演讲等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会了检索地球物理文献的方法, 掌握了科研选题报告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学术报告制作和讲演的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 不仅学生增长了见识, 开阔了研究视野, 启发了创新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摘要: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是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学会检索地球物理文献的方法, 掌握科研选题报告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学术报告制作和讲演的方法, 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球物理,科研导论,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6, (120) :27-28.

[2]张伟刚.科研方法论 (第2版) [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科研方法导论教案 篇3

关键词: 电气工程导论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引言

本世纪初,为适应高校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口径大大拓宽的要求,我国高校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类课程,旨在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全景式的了解,这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论类课程根据其覆盖面,大致可以分为“学业导论”、“学科导论”、“专业导论”、“课程导论”四个层次,各层次导论课的任务目的不同[1]。《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我校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总学时为16学时。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大学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行为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搞好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明确表达教学理念是有必要的。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及教学的目标是什么?(2)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怎样?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课程由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由教师引导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导引。课程内容的组织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化和更具启发性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向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发展。

教学要讲效果,同时要讲效率,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掀起数字化教育浪潮。世界各国争相实施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日益重视以多媒体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角色、教育目标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效率高,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

课程考核方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注重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采用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能力,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时,不是简单地区分学生学得好与差,而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动力和潜能的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为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结合课程的特点,应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即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而应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实践

2.1教材建设

《电气工程导论》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导性课程,其内容应紧跟相关领域科技的飞速进步,目前出版的教材,其版本的更新速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组织了电气工程相关教研室若干位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各自研究领域分别编写了教材的总论、电机电器、电力电子、电力系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测量、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部分的讲义,编写时尽可能采用新材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教材的新颖性和前沿性。讲义着重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涉及的专业面宽,而不涉及过多的理论。除文字形式的讲义教材外,还收集整理了丰富的以现场教学为主的视频教材,以及扩充阅读网络链接地址等,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

2.2课堂教学

随着专业口径的大幅拓宽,作为专业前导课的《电气工程导论》所涵盖的知识也开始广泛。不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现场教学、课堂讨论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按照教学方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由前述编写了教材相关部分的教师各自负责讲解,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保证了讲课的质量和效率,同学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3案例及现场教学

从2013年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案例及现场教学环节。在学生完成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后,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发输变电和供配电,设置了电厂、变电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电厂、变电站的构成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到案例教学原型电厂、变电站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学习,了解了电气安全、电气生产及系统运行等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让学生用一个下午时间写出电气工程导论学习报告。

2.4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正是为强化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立的。课外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等方式,就电气工程感兴趣的领域自选主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并做好演示PPT幻灯片。小组的选题如“为什么电能会成为能源的主要形式?”、“发电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电动汽车是汽车的发展方向吗?”等。各小组制作的PPT幻灯片在讨论课上作为讨论材料,首先由小组每位成员分工合作,对选题进行阐述,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过程,其次由其他小组根据讲述内容提问,进行课堂辩论,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作必要的点评,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后总结。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适当的考核方式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及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依据教学的方式方法及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综合测评。考核项目分为:①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占15%);②案例及现场学习报告(占15%);③课堂讨论(占30%);④期末考试(占30%);⑤课程学习总结报告(占10%)几部分。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核,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积累及总结提高的能力。其中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原因分述如下:课堂讨论要求小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加工整理并制作PPT幻灯片,在课堂上阐述并进行答辩,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同学对小组的贡献率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由小组全体成员经过民主评议给出,是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具体体现。这种学生间的互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课程要求掌握的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基本问题的认识,这是构建学生电气工程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重要的铺垫作用。

结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但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尚值得探讨。我们在总结我校《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开设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对该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通过三年的实践,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和专业的认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专业课的期望、对课程的满意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证明了我们对《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成效。

参考文献:

[1]Griva G,Profumo F,Bojoi R,et al.General adaptation law for MRAS high performance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s[J].PESC,IEEE 32nd Annual,2001(2):1197-1202.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志武,阳同光,桂卫华,等.一种改进的基于MRAS的速度辨识方法[J].微特电机,2007,(6):32-35.

[4]师黎,陈铁军,李晓媛,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黄永安.MATLAB 7.0/Simulink 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工程导论课课程建设研究

[7]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教案 篇4

在开始讲软件危机时我要先提出一个概念:什么是软件?(板书:软件危机、什么是软件)简单来举例像我们平时用的word、excel都是计算机软件。

软件就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相关数据及其说明文档。(软件的英文名为Software板书:software=program+data+document)

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在这里我向大家绘制两幅图,大家可以比较讨论一下

硬件的失效率刚开始是降低的,这个阶段就是磨合调整,通过调整失效率降低并达到一定时期的稳定,那为什么会失效率增高呢,硬件是物理实体它存在磨损用坏的问题。再来看软件的失效图像,我绘制了两条,一条是理想情况下,另一天是实际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出来吗?没错,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是永远有效的,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大等情况失效率会增高。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因为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并非具体的物理实体。

另外呢,软件复杂性很高,软件技术的发展落后于需求,成本也相当昂贵。

讲完软件的概念,那么软件危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软件危机就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能够正常运行的软件可能会存在软件危机吗?答案是可能会。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比方说,你在用QQ软件时,它不能与你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兼容或是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总结下来,软件危机需要应对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又有哪些典型表现呢?我们在进行一项工程时是不是经常会有一个工程预算,软件工程也不例外,如果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不准确,那么就很容易使用户不满。再来如果没有和用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就着手编写程序,那么人家也不会满意;软件质量靠不住、软件开发出来是不可维护的,也可以说是不能够对其功能进行修改适应用户需求;软件开发供不应求都是软件危机的表现。

那么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在分析原因时我们就通常从内因外因来说,在前面我有讲到软件的特征,软件复杂度高,成本昂贵等都与软件危机的出现有关,外因则是由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下面我将引入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是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你告诉自己手下的工程师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又怎么能再设计阶段就清除他呢?”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不一样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比较少,代价也比较低当进入开发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东西都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地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海很复杂,代价剧增啊,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在引入变动,当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况且软件的开发是团体合作,并不是一个人,早发现早解决很重要!

那么如何消除软件危机呢?这也是我们这门课永恒的课题啊

首先呢我们要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并不等于程序,这是很多学生出的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产物,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合作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那么软件危机我们就讲到这,下面开始介绍软件工程:

什么是工程?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就是对技术实体的分析、设计、建造、验证和管理。那么我们知道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看不到摸不着而软件工程就是把软件当做一种工业产品,要求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是一种新兴工程。

如何定义它呢?软件工程就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可靠地且能再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软件,而建立和使用完善的工作原理;另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

下面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大家认真听讲。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漫长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各种任务。因而就应该吧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计划开发,维护。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那么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可以更早的发现在开发过程中的错误,及时改正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大家都知道软件开发成本很高,那就意味着不能随意更改需求。要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5、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

软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逻辑产品,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产品的标准,从而使得所得到的的结果更容易被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大家不是都在说人多力量大吗,何况软件开发是团队协作吗?在这里要注意到人员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也会增加,耗时耗力。所以软件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应该要素质高,且不宜过高。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就是要积极主动的采纳新的软件技术,且要不断总结经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开发小组组长是一个固步自封的顽固派,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下面进行另一个知识点:软件生命周期

概括地说,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但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这里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 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教学方法导论 篇5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学方式应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个别操作活动。

二、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三、教学方法的意义: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四、1.古代的教学方法(个别教学):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我国封建专制社会的学校,只要是形成了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2..近代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清晰而连贯的讲授,还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等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的各种方法。3.现代的教学方法:现代试听手段的普遍运用,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4.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

五、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它要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的。3.尝试教学法:由江苏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首创。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4.成功教学法:是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六、当代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教学改造,并已广泛的运用到了我国的教学实践中:1.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2.范例教学法: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范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基本型、基础性、范例性等三个基本特征。3.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4.程序教学法(机器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倡导的。5.“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6.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是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可以比传统方法进度快5—50倍。7.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首创。(判)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

七、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问答1)答: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现代教学已把情感等非认知因素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判)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二、(多选)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设计要体现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简1)教学设计的依据?答: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四、(多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2.教学内容(为达到预期目的,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4.教学评价(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

五、(多1)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2.目标模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的;3.过程模式: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

六、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和设计等。

七、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课堂的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分层次的,由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

八、(判)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九、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十、(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

十一、(判)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学说。

十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着重掌握以下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2.统揽教材,鸟瞰全局;3.疏通教材,清除障碍;4.熟悉教材,重点记忆;5.分析教材,把握三点;6.精心设计,妥善安排;7.阅读资料,吸收营养。

十三、设计教学时间的纬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名义学习量;2.实际学习量:学生的出勤率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关系;3.单元课时量:这种差异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也呈现比较复杂的关系,有的正相关,有的负相关;4.专注学习时间;5.教学时间的遗失。第三章 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多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二、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2.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四种):讲解(描述)、讲述(论证)、讲读、讲演(专题学术、报道)。

3.(问答)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答: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维型;2.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4.(多选)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言准、语言精、语言美、语言活。

三、1.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指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2.孔子和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

3.谈话法的形式(三种):(1)传授新知识的启发谈话。(2)巩固检查以往知识的复习谈话。(3)在参观、实习或实验前后进行的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4.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作出充分准备,对谈话的内容,问题的顺序性,应得出的结论,事先都要周密考虑。(2)所提问题的表述要简练明确,求答范围清晰。(3)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

四、1.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多选)讨论法的具体形式:1.交流式。2.评述式。3.辩论式。4.质疑式。

五、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六、(多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两种):演示法、参观法。

七、1.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2.演示法的种类(四种):(1)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2)图片、图画、地图的演示;(3)实验的演示;(4)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的演示。

3.(简答)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答:(1)明确演示的目的,做好演示准备;(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并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并加深印象。(3)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以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

八、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三种):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1.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在于能够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九、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

1.欣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2.(多选)欣赏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二是道德行为的欣赏;三是理智的欣赏。

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1.主体参与型教学的方法:(1)含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主动的、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自主的建构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所在。

2.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1)(判断)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2)(多1)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独立学习,自主尝试。3.小组研讨,集体交流。4.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3.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1)含义: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十一、(简答)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教师自身的素养;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十二、(多1/简答)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1.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PS:老师补充:“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的教育机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第四章 教学组织的方法

一、(判)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内容的实现形式。

二、(一)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二)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单位,教室(包括实验室和体育场所)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三)教学组织的历史发展: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产生于古代,是人类最初的教学组织形式。2.群体教学:群体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判)可以被认为是个别教学向班级授课过渡的中间环节。3.班级授课: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代表,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论证。4.贝尔——兰口客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英国。即由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学生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5.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实行。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6.文纳特卡制;7.分组教学:主要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分组形式。外部分组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8.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伊德·特朗创立的。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9.开放课堂:又叫开放教学,最初先在英国的幼儿园得到采用,70年代传到美国并在小学中使用。

PS:德国最早推行义务教育;法国第一个推行教师资格认证的国家;英国最早产生导生制。

(四)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一)含义: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1.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以“课”为组织单位;3.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三)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四)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五)(多选)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1.全班

上课;2.班内分组教学;3.班内个别教学。

(六)(判)我国当前学校的课程主要分两大类:即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全班上课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内分组教学是进行活动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

(七)班级授课组织的变式:1.班级授课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纪念馆、博物馆、山川、河谷,等等)进行教学。2.班级授课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一个班里不同年级)。

(八)(简答)你认为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发展趋势?答: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形);4.探索个别化教学。

四、(一)(多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二)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钻研教学材料;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样式;4.拟定教学计划。

(三)上课: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而上课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课就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效果优异。

(四)课外作业分为三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五、(一)课的类型:划分课的类型有两种标准:一是以课内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为划分依据,可分为观察课、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二是以一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为依据分成两类,即单一可和综合课(又称混合课)。

(二)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3.学习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六、(多1)教案的分类:教案按形式可分为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按篇幅可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

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媒体,我们就称之为教学媒体。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源,也是教学媒体。

二、(一)(多选)教学媒体的发展:1.语言媒体阶段;2.文字媒体阶段;3.印刷媒体阶段;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二)(多1)教学媒体的特性: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

(三)教学媒体的分类:1.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2.按媒体的印刷与否分类;3.按感官分类;4.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5.按技术特点分类。

(四)(多1)根据现代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质可分为四大类:1.光学投影教学媒体;2.电声教学媒体;3.电视教学媒体;4.计算机教学媒体。

三、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来选择和确定教学媒体。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选择媒体有着不同的要求。2.依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媒体,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媒体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3.要依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每一种教学媒体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呈现教学信息的功能和能力也不相同。4.要依据教学条件和情境,考虑到媒体使用的限制条件。第六章 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一)教学评价就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多1)教学评价是由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三)(判断)汉代以后推行的不同选士制度,如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尤其是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都可以看做是教学评价产生的源头。

(四)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二、(多选)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多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

(二)(多1)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根据评价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

(四)根据评价的方法来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1.相对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集合内部的某一状态或标准样组的水平为参照标准进行的评价。2.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以外,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准则确定一个标准,在评价时,将每一个评价对象与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

三、现代教学评价倡导的基本理念: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在评价的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是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的中心环节。

五、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六、(问1)现代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答:1.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水平;3.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师的角色把握;5.学习环境的营造;6.教育技术的应用。

七、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评价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持续的、自然的评价形式。第七章 教学研究的方法(了解)

一、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二、(一)(简)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答:1.选定研究问题;2.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3.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4.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得出结论;6.形成研究报告。

(二)无论使用何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核心。

科研方法导论教案 篇6

一、掌握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产生、特点及区别;

2、掌握电磁波谱。

二、理解

1、理解原子光谱项的意义及各量子数的取值。n、L、S、J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三、了解

1、了解分子光谱成带光谱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产生、特点及区别;

2、掌握电磁波谱。教学难点

1、理解原子光谱项的意义及各量子数的取值。n、L、S、J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线索 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产生、特点及区别——理解原子光谱项的意义及各量子数的取值——n、L、S、J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2、制作幻灯片和投影片,尽可能结合实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讲授。

3、选择典型例题和习题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对比使学生了解光学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通过课堂讲练结合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激发兴趣,进行仪器分析学习思维启发和定向。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2.《21世纪分析化学》,汪尔康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上一篇: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作文下一篇:行政单位会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