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管实施制度(通用8篇)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1
长沙县星沙街道办事处加强街道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第一章 补助性资金的监管
第一条 补助性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五保户供养资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农村优抚对象补贴、农村独生子女奖励资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村干部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生产生活补助、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救助等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资金及各种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运转等方面的财政资金。
第二条 财政补助性资金由县财政局各相关职能机构和街道财政所共同管理,以县财政局各相关职能机构为主,街道财政所协助配合。建立资金管理内部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性补助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
第三条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到农民的补助性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上级对各项补助资金的管理要求,按规定范围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四条 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到农民的资金应按照各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一折(卡)通”相结合的发放制度,在履行相关手续后,由受托金融机构制折(卡)发放,农户凭存折(卡)和有效身份证到金融代办机构支取。镇(街)财经办负责发放“一折(卡)通”农户的存折(卡),并保证及时、安全、便捷地分发到农户。
第五条 切实把好补助信息核实关。街道财政所应对有关单位提供的涉及补助性资金相关基础数据进行认真审核,重点核实人口、耕地面积、粮食品种面积、粮食产量等补助资金信息,对容易发生变化的五保户人数、优抚对象人数、低保救助人数等,应派人到现场进行清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向县财政局及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经街道财政所确认的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基础信息数据,方可作为补助资金发放的依据。
第六条 认真执行补助性资金告知制度和公示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建立健全补助资金的公示制度和告知制度。街道财政所应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把有关《公开信》、《补贴通知书》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按照相关政策可以公示的资金,街道财政所应将经初步核实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项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3天。经公示发现有不实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必要时向县财政局报告。
第二章 项目资金的监管
第七条 项目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土地整治、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建设等项目资金。
第八条 充分发挥街道财政对项目资金监管作用。街道财政所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的项目资金,应参与项目的立项申报、跟踪实施、评估验收等工作;对在街道范围内未纳入街道预算的建设项目资金,应做好协作监管工作。
第九条 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管理。街道财政所对纳入街道本级预算的项目应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认真编报预算,严格审核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经实地察看、评估核审后,签署对项目申报的意见,对于申报不实的,可以拒绝签署意见。
第十条 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街道财政所应对项目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实施跟踪,按季向街道办事处报告;做好项目支出审核,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向街道办事处报告评估验收和考评结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建议。
第十一条 加强对协作监管项目的管理。街道财政所对于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财政资金项目,应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及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街道、村(居)等资金项目信息,及时实施监管,实地察看或抽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评估项目运行效果;对于项目资金拨到街道所属村(居)、企业的,应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对于项目施工不实、资金使用不符、支出违规、效果不良等情况,应及时向区财政局报告。第十二条 做好项目资金公示。街道财政所对于纳入街预算的项目,应在年末前进行公示。公示的主要内容为项目的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资金使用等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天。
第十三条 建立街道项目资金库。街道财政所应按照本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集镇村庄、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街道办事处项目资金库包括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开工完工时间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涉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台账、涉农建设监管项目管理台账等。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应根据上级财政和其他部门下达项目资金的文件和项目完工验收单等资料,及时登记项目台账;对于未纳入街道办事处预算的项目资金,应根据实地察看或抽查情况登记监管项目台账。
第三章 街道办事处财政预算和村级资金的监管
第十四条 镇(街)街道办事处管理要求,严格街道办事处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和资产、债务等管理。
第十五条 加强街道办事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应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认真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编制的具体工作,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按法定程序将预算编制、调整、决算报同级人大审查和批准。
第十六条 实行街道办事处综合预算管理。街道办事处财政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和设立“小金库”。
第十七条 加强街道办事处财政账管理户。街道办事处工资性支出经街道办事处财政审核后由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按月拨入“工资专户”,并委托银行统一发放;街道办事处政府运行经费和上级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局根据街道办事处财力情况或下达指标拨付街道办事处预算内账户;其他资金由区财政局拨付拨入相应的“支出专户”。
第十八条 加强村级组织财务管理。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及相关职能机构应加强对财政安排的村级组织专项资金管理与核算,认真执行村(居)财民理镇街道代管制度,将财政对村(居)组织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村(居)级自行组织的集体收入统一纳入镇(街)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专户管理,对社区干部工资及误工补助原则上由街道办事处财经办通过“一折(卡)通”发放,村组织的办公经费由街道办事处财政所按支出计划拨给街道农业经济管理服务机构。
第十九条 加强街道、社区债务管理。街道财政所应严格控制街道社区债务发生,对于新发生的债务应及时向县财政局报告。县财政局和街道办事处应对街道社区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街道社区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掌握债务变化情况。街道财政所年末应对街道办事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理后按要求及时登记街道办事处债务台账;同时,对社区组织债务进行清理。县财政局应定期组织对社区债务情况进行检查,对债务变化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分析变化原因。
第二十条 严格街道社区资产管理。街道财政所应建立街道资产台账,每年组织对资产进行盘点,切实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街道固定资产处置,应按县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办理,变动须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同时,应积极参与村组织资产的管理,加强监督,协助建立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严格执行街道办事处财务公开制度。街道办事处财政必须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财预[2008]390号)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以及债权债务情况、街道集体企业及其他街道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预决算和债权债务等事项必须在第一季度内公示,预算执行情况必须于季后10个工作日内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0天。
第五章街道办事处财政资金监管的组织指导
第二十二条 县财政部门应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镇(街)财政能力建设和工作指导。
第二十三条 县财政局应当向街道办事处财政提供资金监督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资金指标、具体要求等方面信息,及时将上级财政和本级财政制发的涉农资金政策、管理办法、资金指标等相关文件提供给街道办事处财政管理机构,确保街道办事处财政全面掌握有关专项资金的政策、额度、项目要求等信息,确保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财政局对于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反映的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应在10个工作日之内派人核实问题,按权限进行认真处理或移交上级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并及时将处理结果通知有关街道办事处财政所。
第二十五条 县财政局应加强对街道办事处财政所的领导,切实做好对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履行财政资金监管职责的指导、协调工作,健全街道办事处财政职能,明确职责,提出监管具体要求,帮助和督促街道办事处财经办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提升街道办事处财政工作水平,并保障街道办事处财政实施监管工作必要经费,改善工作条件。
第六章 监督检查机制与责任
第二十六条 县财政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街道财政监管工作情况抽查,检查相关内设机构履行职能情况;检查街道财政所各项监管制度是否健全,监管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数据库资料是否齐全,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管是否有效。
第二十七条 县财政局对街道财政所实施监管工作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对监管能力建设、提供监管信息、履行监管职责、实施有效监管等各个方面工作进行考核,并予以奖惩。
第二十八条 县财政局、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工作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实施监管,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按照财政财务会计法规追究责任,视情节批评教育、调离岗位;帮助弄虚作假,数据不实、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处理和处分。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2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偿付能力,资产认可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逐步扩大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比例逐步放宽,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转向, 更加注重通过偿付能力等相关监管制度来实现其风险管理。
一、偿付能力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关系分析
偿付能力与保险资金运用具有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的一面体现在, 严格偿付能力监管也就会严格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 必将会通过资产认可等规定限制保险资金对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投资, 从而降低资金运用的收益;反之, 若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 必将提高保险资产的风险, 也势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其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充足的偿付能力需要建立在高效的资金运用基础上, 而高风险资金运用也必须以充足偿付能力为前提。如何不断地优化二者之间关系, 寻找其最优的平衡点, 是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重要任务。
二、中外偿付能力和资产认可相关监管制度比较
(一) 中外偿付能力监管比较
1. 美国风险资本 (RBC) 监管方法
RBC方法以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风险资本的比率作为指标, 通过指标值的变动, 决定应采取的监管措施。其中, 风险资本的衡量考虑了影响偿付能力大小的主要风险类别, 得到各类风险的大小之后, 再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计算出最低风险资本要求的大小。影响偿付能力大小的主要风险有:关联企业风险、资产风险、定价风险、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 其中和资金运用最直接相关的风险就是资产风险。资产风险指保险公司持有的资产, 包括对股票、债券、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等资产的投资, 所面临的违约或市价下跌的风险, 但不包括由于利率波动造成的资产损失[1]。资产风险影响资产价值, 但不影响负债,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各种投资风险的特性, 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高质量证券以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来控制资产风险。通过考虑各公司的具体风险构成, 风险资本方法不再拘泥于对保险资产与盈余的固定要求, 而是针对风险状况确定最低资本要求。
2. 英国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方法
英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属于比较宽松的监管体系, 它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 操作起来很简便, 但其保险监管对行业自律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很高[2]。英国对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必须维持与其承担的风险相一致的法定偿付能力额度。二是寿险业务的风险由其准备金和风险保额来计量, 非寿险业务的风险由其保费收入或赔款支出来度量, 每类风险的系数通常在精算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经验修正确定。三是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为其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在英国, 一方面, 通过立法严格规定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办法, 即规定最低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和认可资产的估值;另一方面, 对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进行科学谨慎的评估, 以合理、科学、准确地评估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3]。
我国2003年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在偿付能力监管方法上, 主要借鉴英国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方法,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分为偿付能力额度规定和偿付能力额度管理两大部分。
(二) 中外资产认可标准比较
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等于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因此, 保险资产认可是确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也是保险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应收保费资产认可标准的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应收保费资产认可的标准是, 非寿险公司没有超过到期日90天的, 扣除应付佣金后的收取过程中的保费。除寿险公司保费外, 按有关规章规定的期交保费。英国和应收保费资产认可的相关规定是, 应计利息和租金, 其他应计收入和预付款。我国规定应收保费指长期人身险业务以外的保险业务, 按保险合同规定应向投保人收取而暂时未收取的保费。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保费为认可资产, 账龄等于或大于1年的应收保费为非认可资产。
2. 固定资产认可相关标准的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固定资产认可的相关标准是, 电子数据处理仪器及其相关设备构成的数据处理、记录储存或会计系统。前提条件是任何一个上述系统的成本大于或等于5万美元, 并且该项成本可以在不超过10年的时间里被摊销。飞机, 认可条件是事先批准已经得到监管者根据监管标准的确认。英国对固定资产认可的规定是, 土地、建筑物和不动产所有权;有形固定资产, 土地和建筑物除外。我国规定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保险公司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认可资产。固定资产确认为认可资产的最高金额为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三项之和的50%。
3. 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标准比较
美国纽约州对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的相关规定是, 已宣告并且未付的股票红利, 除非其金额已经在其他方面被允许作为认可资产。英国对股票、股权投资资产认可的规定是, 股票和其他可变收益参股。我国规定股权投资指保险公司作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 以获取股利收入或资本利得为目的所进行的权益资本投资。短期股权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按历史成本计价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为认可资产, 但《保险法》或《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后违规持有的股权投资为非认可资产。
总之, 我国认可资产在细节上与纽约州保险法和英国《保险业法规汇编》的认可资产有些区别, 但是原则和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三、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监管制度启示及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比较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我国资金运用监管。
(一) 借鉴英国通过偿付能力对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经验, 不断
完善保险资产认可标准, 强化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与偿付能力间的联动关系
英国主要通过严格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来保证保险资金运作的安全与效率。保险公司每年需向保险监管当局提交财务报告, 保险监管当局也定期到保险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一旦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低于规定标准, 则被禁止从事投资活动, 并受到其他处罚。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资金运用比例的放宽, 相应新增渠道的投资资产认可工作需要跟进和完善。并且, 对资金运用比例放宽后的投资渠道, 根据其风险变化, 资产认可风险折扣比例做相应调整的问题也值得研究。例如, 我国2010年8月31日起施行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新增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 其相关资产认可规定需要配套和完善;股票投资比例放宽后, 是否需要根据风险变化情况调整其资产认可风险折扣率也值得研究。总之, 这些资产认可工作可以将资金运用风险的变化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体现出来, 并且也可以通过严格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来促进保险公司控制资金运用的各种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从而有利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二) 借鉴美国RBC监管方法, 建议我国逐步完善采用RBC监管方法所需基础条件
我国要采用风险资本法, 建议主要完善三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探索确定我国资产风险的风险基础资本系数。投资风险在国别之间的差别很大, 我国不可直接套用美国对资产使用的风险基础资产系数。探索我国资产风险的风险基础资本系数要克服以下困难, 一方面,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投资工具可能在未来发生较大的改变, 这种变动的可能性为量化风险造成一定障碍;另一方面, 我国保险行业内的评级机构和评级体系还有待完善, 需要其为风险系数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参考。二是逐步细化负债分类。风险资本法要求对负债进行细致而精确的分类, 根据不同种类的负债的特征以及经验数据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我国需要细化对承保风险的识别、分类和计量工作[4]。三是逐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技术在我国有待完善, 资本与资产的分配需要进一步明确, 以便于度量利率变动对于偿付能力的影响。
(三) 进一步细化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投资分类监管的相关规定
建议针对各类保险资产的风险特征, 进一步细化以偿付能力充足率为依据的保险资产投资监管分类, 逐步实现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风险更为准确的管理。
根据我国2009年3月公布的《关于规范保险机构股票投资业务的通知》以及2010年9月公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等规定, 关于股票投资, 我国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分成三类监管, 即150%以上、100%~150%和100%以下。由于我国2010年8月31日起施行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股票单项投资的理论上限, 并且股票的投资规模也快速发展, 这种情况下, 如果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股票资产投资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监管, 将更有利于控制股票的投资风险;我国关于直接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规定是, 上一会计年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且投资时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由于股权和不动产投资都具有投资项目之间差别很大的特点, 其风险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建议根据投资项目的规模、行业和区域等综合因素, 对偿付能力充足率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 实现对股权和不动产投资风险的更为准确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陈婉.风险资本 (Risk-Based Capital) 在我国寿险公司监管中的应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2) .
[2]丁爱华.国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主要模式及其借鉴[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 (8) .
[3]强强.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4) .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3
一、农村村级资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级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多,管理相对较混乱。一是财政部门按规定拨付的资金。如村干部工资;国家转移支付的支农资金(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即专项拨款),退耕还林补贴资金,粮食直补等这部分资金由财政直接一卡式发放给农户,在管理上相对较规范;为了改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生产条件而投入的资金。比如上级投入的水利资金,修路资金,这部分资金一般通过镇经管站拨付给村集体,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跟踪、监管,弱化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自筹资金。主要用于修整村级道路或村级公益事业,由村民自愿出资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一般不在村集体账面反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透明度不高。三是村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或者有关部门争取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争取实际就是社会关系和村级经济实力的比拼,造成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资金旱涝不均,致使村集体经济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直接影响国家惠农资金效益的发挥。四是驻村企业、对口支援单位捐助的资金,也是村级资金重要来源。这些资金在数额上有大有小,且不稳定,也形成了农村财务管理新的难点和盲点。还有公路、铁路征地补偿款、城市改造补偿款、城市扩展补偿款、集体资产租赁、处置费、集体企业的赢利、土地复垦费、移民搬迁安置费、塌陷区改造补偿款等各种补偿款的管理、使用方面都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村级资金管理软化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村干部财经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村级部分资金不及时入账,村账视同家账,公款私存。有的新当选村干部垫资办事,事后筹资补还已成为普遍现象,公私难分,也包括一些媒体上宣传的优秀的村干部。部分村干部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账镇(乡)管,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把所有的村级日常经济活动纳入经管站代管,自己村的钱,自己村的账还要由其管,太不方便了。部分村级集体力量扩大,村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认为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到经管站结账就行了,把镇经管站看成一个单纯的管账单位;有的村干部甚至越过村会计到经管站直接经手办理相关重要经济手续。因此,经管站仅仅是代为记账,管账不管钱,村级资金实际还掌管在村干部手里,镇财政所的“统一村级资金账户”和镇经管站只不过充当“过路财神”而已。一些村集体取得的原始票据不符合会计基础规定,把三条款(便条、借条、领条)等同于发票,发生费用支出时不索要发票,三条款一大把,不能及时换成正式税务发票入账,“页页账”“片片账”、甚至“烟盒账”,“布袋账”还在某些村集体中依旧存在,造成入账时说明不了理由,增加审核难度。特别是三条款抵库、现金坐收坐支的现象较为普遍。还有部分村存在不按规定报账结账、财务不公示等现象。村级财务公示了却不按规定时间办理,经管干部督促一下就办一下,不督促就拖着不管,或者公示的村务内容含混笼统,村民看不懂。
(三)村镇两级财务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村级会计人员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村级财务工作的质量。由于农村三年一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对村级财务人员有很大的影响,这在一些经济强村表现十分突出。原来选出来的财务人员对农村财务知识原先不懂,刚熟悉又要换届走人;有的村换届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上任就换掉原业务精素质高懂管理的财务人员,启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村会计,使懂账的不管账,管账的不懂账,不利于村级财务人员的稳定与独立。镇(乡)财务人员身份的多重性影响了村账镇管的严肃性。实行村账镇管后,乡镇干部一方面要行使财务管理职能,监督村级的财务收支活动,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另一方面由于担负着乡镇的其它工作任务,离不开村干部的支持和协助,因此抱着必须与村干部搞好关系的目的,例如在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等镇政府安排其它工作上,如果要严格履行财经纪律,坚持原则,难免与少数村干部发生摩擦,导致工作受到阻力,影响任务的完成。所以有的乡镇干部就在管理和履行村级财务政策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把关不严。
村级资金的监管问题一直是农村基层热点、难点、敏感和突出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切实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资金的利用率,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以规范村组干部廉洁自律行为,最大限度地堵塞村级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一)制定和更新相关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市(县)级部门应修订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对《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农村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债务债权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进行重新修订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统一账户,专户存储。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村干部不论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的资金,必须通过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支出有据,没有村民理财小组和村长签字的费用单据,不得列支;若是工程项目必须有立项资料,村民大会会议纪录或者村民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招投标合同、中标人相关信息资料,工程预决算报告单,施工进度表和支出的正式发票方可列支。
2、实行村级财务双管双签。“双管”即村级收入支出实行村账镇代管和村财专管员双重管理监督。将现有镇(乡)经管站与镇(乡)财政所合并成镇财政结算中心,这也是大势所趋,将会计业务能力强,懂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工作岗位。设立村镇联络报账窗口,还可以实行预约服务或者上门服务,使村镇之间的账务往来方便、快捷、畅通。镇结算中心要明确记账员,专职会计主管,对所辖的村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做到一月一结账,一月一报表,一季一公示,做到阳光透明;赋予村财专管员对村级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监管的职责,执行对所有村级收入支出的票据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三条”、违纪违规的票据严禁入账,做到没有专管员的签字,记账员拒绝入账。“双签”就是对于如捐资修路、或政府征(占)地、移民资金、村级转移支付等重点资金拨付必须要经过分管的镇领导和财政所长亲自审核把关签字后才能拨付,同是建立重点资金拨付日记,规定村集体与财政所办理村级经济活动手续的人员必须是村财务人员,不能由其它村级干部代办,切实把村级财务管理好。
3、明确票据领用核销规范。明确村级票据管理责任人为村财务人员,其它村级干部不得经手票据管理事项。村集体从外取得的原始票据必须是印有税务部门监制章的发票;村集体领用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根据业务量大小实行限额领购,交旧领新,实行税票式管理,加盖镇结算中心专用章,明确无此章的收据,视为白条处理不得入账。
4、制定村级收入入账入库和定期报账结账制度。对村集体取得各项收入必须在一周内进财政专户,作为一项铁的纪律执行,否则不与办理拨付支出手续,卡死坐收坐支的门路,同时规定每月的报账结账日期,逾期则追究村财务人员和管村管账干部的责任。
(二)制定村级财务基础处理流程程序。对账册、表格、单证、报表制定详细的流程,根据流程,制作办事程序示意图,把管账干部的电话号码、工作职责范围、村账镇管工作事项程序等全部编制成册或固定专栏形式公布,以提高办事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制度
村级财务收支决定权在全体村民,只有村民最了解村级经济情况,每个村应该由村民(或村民代表)推荐思想品德高、作风正派和有理财经验能力的村民组成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在小组成员中产生,其相关的待遇由乡镇财政按比例负担一部分,而且制定《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职责与奖罚办法》,把职责与待遇挂钩,杜绝老好人现象,切实让制度发挥监督作用。加强村账镇管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村账镇管宣传力度,利用一切机会向村干部宣讲村账镇管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法规,纠正某些村干部错误的思想认识。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村级财务稽查审计,对违规违纪的案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改正,性质严重的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是笔者多年在县(市)审计部门工作中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希望能引起乡镇农村资金监管机构人员的重视,也希望能对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级农村财务制度建设有些帮助。
(作者单位:韩城市审计局)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4
一、开展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使其真正发挥效益,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扶贫成效,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开展专项治理,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和严查贪污、挪用、截留、克扣扶贫资金行为,促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章更加完善、管理使用程序更加规范、管理使用机制更加健全,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开展专项治理的范围和方式
(一)范围。根据省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的工作计划,今年开展对20xx年、20xx年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检查,突出抓好“造福工程”,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残疾人资金等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要环节的检查监督。
(二)方式。以县为单位,采取“四个结合”开展专项治理。一是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二是项目检查与资金检查相结合;三是监督检查与加强整改相结合;四是总结经验教训与完善管理相结合。
三、开展专项治理的时间安排
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工作,从20xx年7月开始,到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动员阶段。时间为7月。认真组织学习省、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本县(市、区)及部门的专项治理方案,做好组织动员和宣传工作,明确专项治理任务和要求,认真抓好自查自纠工作,切实把扶贫资金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实施检查阶段。时间为8月至10月。检查方式:一是自查自纠。由县(市、区)老区与扶贫办牵头,组织纠风、审计、财政、发改、民宗、残联等部门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检查重点,开展自查,并以部门为单位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整改措施,并对今后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出建议意见。要求在10月上旬将自查报告分别报市对应部门及县(市、区)老区与扶贫办。县(市、区)老区与扶贫办负责专项治理情况汇总工作,并于10月中旬将汇总报告报市老区与扶贫办。二是联合抽查,由市老区与扶贫办、纠风办、审计局、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残联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各县(市、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三是迎接省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协调小组的检查。市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残联等单位对20xx、20xx年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要进行认真总结,10月下旬将总结材料报市老区与扶贫办,市老区与扶贫办将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形成汇报材料,并牵头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时间为11月至12月。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单位立即整改,同时提出加强和完善扶贫资金监管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四、开展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县(市、区)相关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纠风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和部署,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治理工作班子。具体检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自身监督检查力量,更要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
(二)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落实责任,共同做好专项治理工作。
老区与扶贫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本次专项治理行动,协调其他部门统一行动,组织开展重点抽查。总结分析扶贫资金监管专项治理经验,研究提出加强和完善监管措施的建议意见。纠风部门负责对各有关主管部门在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查促纠,针对危害资金安全的突出问题,查处贪污、挪用、截留、克扣扶贫资金的行为。
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检查扶贫资金是否符合投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以工代赈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治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治理,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残联部门负责对扶持残疾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治理,提出整改意见。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5
按照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全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X民生监办字〔2020〕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办字〔2019〕X号)和XX市监管办《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X民生监办字〔2020〕X号)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一次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全面检查。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通过此次检查,规范XX镇、各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切实解决民生资金数据录入、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中的不够及时、不够准确、不够完整、审核不及时、不认真等突出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杜绝“应录未录”现象,真正发挥平台监管作用。
二、检查对象和范围
(一)检查对象
此次检查对象是全市所有“民生补贴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以下简称“两个资金”)的录入审核、政策文件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相关部门、单位。
(二)检查范围
此次检查范围是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是2020年1月以来全市纳入监管平台系统统一管理的各级财政民生资金(个人补贴及项目资金)录入审核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为扎实推进全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情况;是否结合实际制定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民生资金信息具体录入规程方案,是否明确职责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平台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建立应录资金和政策文件发布工作数据台账;是否开展督导督查工作。(二)民生资金数据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2020年1月以来的目前纳入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监管的十三大类(但不局限于此类)资金数据录入情况,是否存在应录未录、少录、漏录、假录资金,是否及时审核、公开;是否存在数据录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尤其是民生项目信息);在系统平台常态化运行中,是否严格按照平台操作规程,进行常态化数据录入,做到应录尽录。(三)核实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处理情况。
是否建立投诉举报、预警信息销号台账。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四)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情况。
主要是对本单位主管资金相关的政策文件、资金指标文件、资金权力流程图发布情况。(五)查询一体机使用情况。
对本地供老百姓使用的查询一体机是否正常流畅运行,是否能正常查阅平台相关信息,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操作,是否贴牌公示A、B岗进行管理。(六)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情况。
镇及相关部门、单位对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是否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方面的工作。四、检查的时间和方法步骤
此次检查工作从文件下发之日起开始,至2020年8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2020年6月底前)
1、制定方案,切实抓好自查组织工作。制订具体检查工作方案,牵头负责组织好本地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面必须达到100%。
2、有错早纠,单位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尽快纠正,力争将问题在自查自纠阶段整改到位。
3、及时准确报送自查材料。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如实、完整填写《监管平台自查自纠情况表》。
(二)重点检查(2020年7月底前)
根据录入单位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和交叉检查工作情况,按照XX市监管办《XX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本市的《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数据录入规程》、日常监管及发现数据录入问题、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比较多的进行重点检查。
重点检查对象是:
1.对平台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进度缓慢、信息不全的单位;
2.有“应录未录”的单位;
3.录入数据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单位;
4.日常监管发现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5.自查自纠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单位。
重点检查面不低于20%,根据检查工作需要可延伸检查范围,具体检查单位另行通知。
(三)整改总结(2020年9月底前)
结合自查和重点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同时提出加强和完善监管平台数据录入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交叉检查、重点检查方式
检查组通过现场察看、随机抽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镇及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实地检查。
(一)听汇报:听取有关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宣传等方面情况汇报。
(二)查资料:查阅会议记录、文件、方案、台账、简报、工作总结、管理办法、录入规程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现场抽查:各单位提供录入“两项资金”范围,了解资金录入流程和录入人,在监管平台上查看“两个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
预警投诉信息处理情况;政策文件发布情况;随机抽查一体机运行情况。选择一至二个资金类别到主管单位、乡镇核查相关民生资金录入、审核、发布情况,“两个资金”录入原则上有数据产生就应随时录入,每月月底应更新一次。对应录未录、少录资金数据等要跟踪核查。重点抽查2-3条投诉举报和预警信息,检查预警投诉举报信息是否及时处理、督办督查及跟踪落实、处理结果情况。(四)监管平台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是否发放了监管平台宣传手册,如何发放,发放数量,是否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提供佐证依据。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切实组织协调好本地区的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工作、开展重点检查和有关数据的审核上报工作,主动配合交叉检查,保证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二)强化责任追究。
镇主管部门要按照检查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认真仔细、讲究方法、把握重点,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凡自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问题纠正及时并如实上报的,减轻问责或不予问责(适用从轻从宽政策)重点检查发现数据录入审核发布、预警投诉举报信息处理等问题的,根据情节严重,按规定报告同级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员依纪依规处理;发现的其他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处理。(三)严守纪律规矩。
要坚持依法检查,严格遵循《财政检查工作办法》,高度重视检查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填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全体参检人员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廉洁自律。同时,要做好检查保密工作,有关检查内容资料和检查结果,在未经集中审理、定性前,全体参检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6
继《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实施之后,杭州市房管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银监会浙江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杭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并正式发布。杭州市主城区2010年11月20日后受理预售的商品房项目,都将按《细则》的规定实行预售资金监管。
《细则》共计二十一条,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签订和报送、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监管账户的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细则》要求,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应当全部纳入预售资金监管对象范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与开设资金账户的银行机构、监管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共同签订统一格式的《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未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项目,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商品房预售证》。预售资金监管银行及资金账户账号应通过透明售房网对外公布,并在商品房定金合同或买卖合同签订前通过网上合同备案系统自动予以提示。
《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代理销售机构预售商品房时,应由购房人将预付的购房款直接存入资金账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存购房款。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的,其按揭贷款由贷款银行直接转入资金账户,并注明用途;分期或其它付款方式购买商品房的,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须注明付款次数、每次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并按合同约定及时将购房款存入资金账户。
《细则》对预售资金的使用进行了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应逐季编制用款计划,并按计划分次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用款计划应当按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完成情况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制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其中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不低于130%的预售资金按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方式监管,按监管协议监管的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20%可以用于监管项目相应的前期工程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不可预见费、税费、同步归还本项目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其他费用。
《细则》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也做出了详细的说明。监管银行应按月出具监管项目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情况对账单,并在对账单中明确预售资金支出的用途。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每月15日前,将建设工程完成的形象进度以及监管银行出具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对账单,报送监管项目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细则》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完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后,可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向监管银行申请撤销资金账户,监管银行按规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妥相关手续后,撤销资金账户。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资金账户撤销的证明报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杭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示范文本)的通知》(浙建房〔2010〕72号),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商品房预售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监管协议的签订
(一)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应当全部纳入预售资金监管对象范围。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规模或者建设项目全部作为独立的预售资金监管对象(下称“监管项目”),在当地银行机构申请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下称“资金账户”)。一个监管项目只能开立一个资金账户,该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与开设资金账户的银行机构(下称“监管银行”)、监管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共同签订统一格式的《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下称“《监管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同时,向监管银行提供以下资料:
1.监管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表; 2.监管项目各阶段资金使用计划; 3.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 4.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5.监管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后,监管银行应当向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发放资金账户账号,用于申请办理监管项目的《商品房预售证》。
(三)《监管协议》应载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项目名称、坐落、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土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套数、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监管项目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开户银行、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等相关信息。
二、监管协议的报送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证》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商品房预售方案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 2.监管银行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 3.监管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表; 4.监管项目各阶段的资金使用计划。
(五)未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项目,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商品房预售证》。预售资金监管银行及资金账户账号应通过透明售房网对外公布,并在商品房定金合同或买卖合同签订前通过网上合同备案系统自动予以提示。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账户管理规定,凭《商品房预售证》在监管银行正式开立资金账户,开立的资金账户账号应当与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一致。资金账户的性质为专用存款账户,户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商品房预售证》记载的项目名称组成,其中企业名称须与该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上的名称须与资金账户的名称一致。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变更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或资金账户的,须经原监管银行、工程监理单位同意后,向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解除原监管协议,同时重新签订新的监管协议,将原资金账户的预售资金全部转入变更后的资金账户,并报项目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变更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或资金账户期间,暂停该项目的网上预售。
三、预售资金的收存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代理销售机构预售商品房时,应由购房人将预付的购房款直接存入资金账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存购房款。
(九)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的,其按揭贷款由贷款银行直接转入资金账户,并注明用途。
(十)分期或其它付款方式购买商品房的,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须注明付款次数、每次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并按合同约定及时将购房款存入资金账户。
四、预售资金的使用
(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应逐季编制用款计划,并按计划分次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用款计划应当按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完成情况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制定。
(十二)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其中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不低于130%的预售资金按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方式监管。按监管协议监管的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20%可以用于监管项目相应的前期工程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不可预见费、税费、同步归还本项目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其他费用。
(十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向监管银行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根据下列不同申请款项提供相应材料:
1.申请施工进度款的,提供项目监理单位出具的建设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完成证明及造价证明;
2.申请购买建筑材料、设备款的,提供购销合同及监理单位证明; 3.申请设计监理等相关费用的,提供相关合同或缴费证明; 4.申请法定税费的,提供相关单据;
5.申请偿还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的,由抵押权人提供他项权证明、借款及抵押合同。首次付款后,之后每次申请付款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提供上一次申请用款事项的相应票据。符合条件的,自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由监管银行将核准使用资金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签约的合同当事人或相关单位。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监管银行不予办理用款手续:
1.收款单位、用途、金额等内容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提供的合同约定不符的; 2.资金账户余额不足的;
3.其他不符合本实施细则情况的。
(十五)在保证整个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前提下,资金账户中商品房预售资金超出该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130%时,可允许以其超出部分用于调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工程监理单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调用预售资金用于有关工程建设的真实性证明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监管银行自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进行付款。
(十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中若发生退款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购房人账户账号,监管银行在审核相关材料后,将相关款项以转账方式退购房人。(十七)在建设过程中,若发生超出用款计划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工程监理单位的证明材料,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监管银行按《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支付。
五、资金账户的管理
(十八)监管银行应按月出具监管项目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情况对账单,并在对账单中明确预售资金支出的用途。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每月15日前,将建设工程完成的形象进度以及监管银行出具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对账单,报送监管项目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九)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完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后,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向监管银行申请撤销资金账户,监管银行按规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妥相关手续后,撤销资金账户。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资金账户撤销的证明报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六、附则
(二十)杭州市主城区2010年11月20日后受理预售的商品房项目,按本细则实行预售资金监管。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跨境资金流出监管对策 篇7
近年来, 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 新兴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 国内经济还面临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地方债风险上升、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等一系列问题。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面临资金流出的压力和考验。
鉴此, 对异常跨境资金可能的流出渠道及监管难点进行梳理分析, 提出防范异常资金流出的对策和建议, 意义重大。
可能的流出渠道
一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商品无形、审核凭证简单等特点。近年来,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品种日趋多样化, 加之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简化了收付汇单证审核, 便利了境内企业和个人的对外贸易往来, 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 但受服务贸易合同和价格真实性审核难的影响, 也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提供了渠道。如一些关联企业利用服务行业的这种特性, 通过抬高或降低专利和商标使用费、劳务费等, 操纵交易价格进行跨境资金摆布。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外商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和应付外方股利实际上是具有短期外债性质的隐性外债, 其流动性强, 对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非常高, 利润汇出渠道是短期跨境资金实现迅速流出的可能途径之一,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游离于外汇局的监管之外。一旦形势发生逆转, 企业将利润集中汇出, 则会对经济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三是境内企业境外投资。境内企业境外投资只要经商务部门批准、在外汇局登记后便可向境外汇出资金。企业向境外投资, 既可实现对其境外关联公司的资金支持, 又能享受国内对“走出去”企业的奖励政策。但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境外情况难以监管, 外汇局难以及时跟踪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情况, 异常资金可能借道随意流出入, 难以有效监控。
四是股权溢价转让。股权转让价格多是双方在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对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协商确定的, 国家目前对于收购的计价依据仅做了原则性的界定, 对于溢价或差价收购则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措施, 对超出净资产的溢价收购购付汇并无限制, 易导致不等价收购现象。若境内企业和外商串通, 蓄意规避政策规定, 则容易成为异常资金跨境逃出的通道。
五是个人分拆渠道。个人购汇汇出以有真实用汇需求为主, 但也包含了部分为规避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等法规采取的分拆购付汇行为, 通过合规且隐蔽的手段流出。如以境外留学费用、因私旅游等名义分散购汇汇出实现资金转移逃避监管。
监测管理难点
一是服务贸易虚假合同或协议难以审核。服务贸易合同种类繁多且存在较大随意性, 部分企业以协议代替合同, 部分企业使用网签合同, 真实性难以有效甄别, 特别是母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真实性难以确认, 审核仅停留在合同表面真实性。
二是股权转让溢价交易价格的合理性难以管理。在股权转让购付汇操作上, 商务管理部门的审批主要依据企业申报的董事会决议, 外汇管理部门尽管对外汇资金流动的真实性具有监管职责, 但对关键的价格确定也只能依据上游外资审批部门的有关批复。一方面, 股权转让价格或增资的溢价幅度归溯到底是由企业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议定决定, 无法寻找同类性质参照物的对比或第三方价格评定的依托。另一方面, 当事方多数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质或隐藏着某种交易约定, 股权溢价流转中存在的关联性强、价格核定难、资金转移快等特征均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三是对企业利润资金管理处于被动。外方利润是境外投资的直接产物, 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紧密相关, 但现在对利润汇出购付汇备案依靠银行进行信息录入, 只有企业办理利润汇出, 外汇指定银行在系统中备案后, 外汇局方可通过国际收支业务系统查询相关数据, 事后了解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规模。至于企业利润分配与否、分配多少、分配后是否汇出、何时汇出等由企业自主决定, 外汇局并没有明确要求, 因此, 难以及时掌握全面的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处置信息, 无法对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规模和时点进行有效预测和掌控。
四是界定分拆行为有难度。服务贸易改革新政使得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服务贸易收支可以享受极大的便利, 5万美元以下服务贸易跨境支出比重增长, 企业机构和个人可以采取分拆方式来规避外汇监管。而服务贸易新规对于分拆行为的定量标准欠缺, 可操作性不强, 不利于外汇局以及银行及时筛选斟查和核查监管分拆行为。
五是管理部门联动监管难。外汇管理涉及商务部门、外汇管理局、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多个部门, 管理目标不同, 难以协调一致、联动监管。一是政出多门, 管理分散, 外汇管理和行业管理政策之间管理目标不同, 数据信息统计口径不一, 使相同项目的数据在不同管理部门的可比性较差, 也增加了协同监管的难度;二是对于外汇方面的统计数据缺乏常规载体发布, 上下游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盲区;三是外汇局作为下游管理部门, 信息掌握滞后, 难以及时发现外汇资金运行中的问题, 进行有效监管。
完善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是着力强化金融机构真实性审查环节。
随着外汇管理改革力度的加大, 外汇局逐渐退出了前台的审批, 主要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外汇局重点进行非现场核查与检查。在这种情况下, 应督促金融机构在履行合理审查职责的同时, 着力建设责任落实识别和惩戒机制, 履行好真实性审查责任。同时,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政策传导宣传和对外汇从业人员的管理, 着力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素质和依法合规意识, 并定期对其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进行评价, 做好窗口指导, 防范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是完善股权定价政策和机制。
首先, 完善政策法规, 实现股权跨境溢价流动的规范化管理。建议应参照外资并购管理制度, 形成相对独立、完善的股权溢价交易管理法规。进一步明确审核部门的职责, 增加价格的核定原则和幅度等内容, 为后续管理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托。
其次, 建议制定国内投资者收购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股权评估实施细则, 明确股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指导目录, 避免股权定价畸高和畸低现象。
最后, 建议引入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溢价投资行为进行把控, 把资产评估机构对拟投资企业的股权价值评估结果作为资金划转的审定判断依据。
三是加强关联性分析, 提高事后监测水平。
充分利用监测系统功能加强非现场核查, 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关联性行为进一步认定企业交易中的疑点, 以及银行在合理性审核中的未尽职行为, 及时发现具有大额、多频、波动大等特点的异常交易, 查清异常交易所属交易种类及具体发生时间, 对交易主体实施异常交易的动机进行分析, 看其是否有主观需要和利益动机, 有力防范关联企业之间随意摆布跨境资金。
四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形成监管合力。
一方面, 要与有关监管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 实现信息共享联动。建立与商务、税务、工商等涉外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交换企业和个人外汇业务开展情况、行政许可情况和纳税信息, 强化政策协调和监管协作, 形成监管合力。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 篇8
【关键词】 水利资金 监督管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了落实好一号文件精神,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充分认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
2008至2010年,全区水利投入63.8亿元(其中:2008年12.7亿元,2009年20.4亿元,2010年30.7亿元),集中建设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项目。为保证水利投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资金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水利资金检查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就是要严格按照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和政策规定,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关键点,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严格资金控制管理,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1.2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水利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的重点与财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向纵深发展,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必须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在注重资金筹集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的安全管理;在注重资金拨付环节的监管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管;在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项目法人单位滞留、挪用建设资金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而在概算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水利资金安全运行,是今后水利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
1.3加强水利资金安全管理是保证干部安全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区水利建设处于投资高峰期,水利投资渠道和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利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系统、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跟踪建设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监督管理,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等四项制度,对保证干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近几年我区重点水利工程资安全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水利建设的规范有序推进,有效维护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
2. 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抓手,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水利资金是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是水利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1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是水利部门的基本职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分析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制订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要把资金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紧抓实。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各方面力量,把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2进一步加强项目法人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和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防线,努力实现资金零距离、无缝隙监督管理。严格按内部牵制原则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出纳的职责权限,坚持会计出纳分设、票据印鉴分管制度,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以项目法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2.3突出合同管理环节,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域,是体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水利项目实行“四制”管理的核心,也是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短板,其执行落实情况对水利项目建设影响重大。因此,必须把加强合同管理作为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招投标阶段,注重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把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预付款、计量支付、价款结算、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等涉及资金安全的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中加以约定,从源头上为开展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条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把工程价款结算关口,认真履行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批准的必要程序;在项目法人内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核准签字的支付程序;工程竣工后,严格竣工决算审查审计制度,并预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待工程通过审计,满足运行管理条件后支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环节的管控,坚决杜绝合同签订和管理上存在的纰漏。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2.4进一步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的督查检查。
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财务检查,了解掌握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改进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落实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2.5进一步加强水利财会队伍建设。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训财务专业技能,也要培训工程实务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培育高层次的水利财务会计领军人才梯队,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引领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
【资金监管实施制度】推荐阅读:
淮安资金监管10-10
专项资金监管协议07-02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09-29
委托资金监管协议05-15
工程资金监管协议06-28
上海工程资金监管办法09-01
开展资金监管 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10-18
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监管07-05
项目资金监管承诺书07-23
涉农资金监管工作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