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2024-10-13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共8篇)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1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摘 要:英语是高中课程的必修课之一,英语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语言。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魍车慕逃?理念进行改革,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和专业知识,科学运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以此不断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现状 针对策略 方式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教学理念滞后

在现如今的硬式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并非真正的教与学。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难免会掺杂一定的目的性。如果能抛开教学目的性,把英语教学当作是一种知识的交流,那么或许效果会有所不一样。

2、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各大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具有惊奇的相似度。我国对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们只负责学习,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交流。老师讲解的主要方法也只是根据一篇课文,逐句地进行语法、固定搭配等内容的分析,学生与老师的唯一交流就是对上述内容的提问。

3、教学设备简陋

如今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学环境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以往简陋的教学楼到如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变化是非常大的。然而在现阶段,我国许多的高中还是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设备依然简陋。

4、教学资源匮乏

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资源主要还是来自于那简单的课本。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单一地依靠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会使得学生接触英语资源的空间变得狭小。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

5、教学缺乏情感

人们都说语言是一门非常美的学科。英语也不例外。在大多数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许多的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着英语,语言平淡,缺乏感情。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措施

1、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如果我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会使学生放下心理压力,大胆地去说、去回答,使他们参与进来,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

2、认真研究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中,教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法,多观摩其他教师的公开课,上网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制定合适的教法……通过种种方式,便可以逐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学相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合作教学即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

4、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全面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视野,充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授课质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好的教学平台,教师就马上调整教学方案,把整个教学思想彻底转变。

5、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也备受关注。课堂语言的特殊性在于语言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达成目标的媒介。教师的教学语言被认为是学生最丰富、最可靠的语言输入来源,可见教师话语的重要性。教师既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又要提高话语的质量。教师课堂话语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听懂,也要让学生听了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获,更要留给学生充足反馈的时间和空间。要做到这些,教师需要认真设计自己的课堂话语,简明扼要,放弃话语霸权,要富有幽默感,声音要洪亮,音调要抑扬顿挫,与学生形成交际的轮回。同时也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需要,使得自己的话语(包括提问)有的放矢,保证学生想听、能听、该听。这样,学生才能够与教师产生共鸣,与教师形成互动。

6、组织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英语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让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智慧,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激发他们想要学好英语的决心。

7、恰当科学的评价,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

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总之,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不断关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林川,《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初探》,《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5期.[2]戴军熔,《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6期.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2

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文教学往往占据着整个语文学习的大量时间。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 作文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最严格和规范的总结和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 素质教育提上议程, 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综合各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也是衡量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 作文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通过作文教学来落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其通过学校的教育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而“写”在德智体美教育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作文教学现状

写作可以体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因而高中作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师作文教学知识陈旧, 模式化严重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步履维艰, 学生学得也是精疲力尽。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苦心钻研查阅资料但效果还是不理想, 学生面对作文仍然是眼神放空, 呆若木鸡, 即使勉强磕磕绊绊完成了作文, 文章也是非常空洞无物, 缺乏创新。虽然众多教师为了更好的进行作文教学都进行了大量时间的投入潜心研究探索, 但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1. 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现象, 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 很多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滞后。一些教师极其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 认为作文技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以她们常常将作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 把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开头、结尾、等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化, 并一再强调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过程中要将其要求严格规范。如此进行作文教学训练使原本表达学生思想感情的作文变得毫无生机和活力严重桎梏了学生的情感, 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 作文教学体系模糊。现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阅读探究、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阅读探究模块常常以阅读训练为主, 表达交流模块作为单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 经常与阅读教学一块进行。

第三, 作文教学无长期计划。长期以来, 多数语文教师把作文训练课作为讲授课文的调节课, 在进行作文教学和训练时并没有具体的长期学年计划也没有作文教学方案, 都是在上课之前急急忙忙地随意地按照老师的兴趣命题, 如此漫无目的写作指导, 没有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计划引导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消极心里。

三、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及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需要立足于教师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实际,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基础上来进行。

1. 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文学名著, 代代相传的名篇佳作大都是来源于作者的现实生活,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把生活中所遇到, 所看到的事情写进文章。所以,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作文技巧更要引导学生联结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2. 更新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举止需要谨慎, 需要对学生负责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信息化社会化全球化的今天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思想, 接受新的教学理论。

3. 创造轻松快乐的写作环境

环境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高中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空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 利用社会新闻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 通过小组谈论, 辩论赛等各种活动创设出轻松快乐的写作环境, 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励学生主动去写。

4. 集作前指导和作中讲评于一体

在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作, 就算给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也是在进行作前指导, 认为这么做就算完成了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忽视了作中讲评的重要性, 作中讲评同样对学生作文完成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作前指导中, 老师已经明确提出了写作要求并讲解了关于作文的写作方法, 但由于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发展的差异性所以导致对作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情况不同进行必要的作中讲评。

本篇论文是一篇关于高中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 虽然揭示出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策略。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时间的有限, 无论是从论文的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 都存在着许多不足, 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 笔者将继续努力, 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难题, 面对这一严重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们忙的是焦头烂额。各一线教师和专家纷纷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 虽卓有成效, 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同质化的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赵志伟.观察与作文[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现状

当今社会,阅读能力是体现一个人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就说明这个人的阅读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一定要有好的阅读能力,在有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一定还要有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见效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中,经过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而培养的。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不断的训练。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

帮助。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出现了偏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刻理解教学改革的深刻含义的情况下,为了显示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出现了偏离语文阅读教学的现象。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脱离语文阅读文本,讲述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重视了人物的丰富形象和内容上的新颖,而忽略了对基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的教学。

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出现了偏离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高中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一般都是非常模糊,理解也非常宽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利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主动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只有明确了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3.没有规定的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对于阅读方面有很大影响,在阅读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边阅读边思考,所以,阅读时间最好安排早上或晚上,或在很静的环境中,但是心情烦躁时阅读效果也不是很好,在阅读时一定要选择好的时间,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4.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有的学生尽管是在阅读,但是他的心不一定在哪里,不一定在想什么,也就是“心不在焉”的阅读,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更影响学生的心情,使学生不想学习,产生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5.阅读时动笔现象很少

读书需要动笔,动笔既可以很清晰地知道阅读到哪里,可以一目了然,孙中山有个好习惯,不动笔便不读书,一翻书便要动笔。曾有句:最浅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一些学生都会误认为,读书就是读书,只是用眼睛看,不用动笔,所以,一定要改变学生的一些误区,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动笔是个极好的习惯,可以记下阅读心得,对文章的理解,会使记忆牢靠、长久、准确,积累更丰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1.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多媒体将图像和相关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样既直观又新颖。语文课上,一般铿锵有力的诗词,教师都会进行范读,但是,单调的范读也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伴乐朗读,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加强学生对语感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再加上动态的展示,让学生在立体的教学环境下更加生动的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真实情景,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更加能触动学生的眼、耳等感官,让他们更加有兴趣地去学习。如,在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不同版本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韵味。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才能够理解课文以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意义,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促进意义,可以加深对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指导,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创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对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的阅读基础教学和学习,让学生逐渐地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课外书,使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兴趣爱

好,这样才能逐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慢慢地喜欢上语文阅读。

3.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来说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即语言的感知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语感的培养不仅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考力,还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较快地领悟到全文的中心思想。

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

力,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重视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敏.试论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王肖,颜晓燕.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文教资料,2011(22).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4

欧阳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我国企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以及核心,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效益以及可持续性。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新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第一要素。对现代企业来说,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人力是社会财富创造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人力资源状况在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配备优质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人才竞争能力。很多的企业早已经把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以及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约束,激励措施不到位

一定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约束以及激励机制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往往以合同的形式进行,但是这种合同制形式很难真正的使员工专心于企业工作。公司每年招聘大量员工。然而合同制形式也仅仅是一张白纸,很难使员工做到长期稳定工作。加上企业领导人对于合同不重视,劳动合同一般也就成为形式。另外,公司内部由于缺少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很难发挥员工工作创造性,导致员工最大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2、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缺乏长期发展规划

任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下进行,没有管理制度约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水平都不会有很大提高。只有管理严格,目标明确,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真正的发挥效果与作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对象都有明确的规定,避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低下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所培训的不仅仅是当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还有未来企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缺乏人力资源长期发展规划,只能为企业提供短期人才,但对于企业长期后的人才需求提供不足。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人力资源长期发展规划,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

3、人力资源流动差,晋升机制不合理

人力资源流动差是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缺陷,企业由于节约成本或者培养有经验老员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更新与补充,这就造成企业出现人力资源流动差的问题。人力资源流动差使得企业无法引进更加优秀新型的员工,无法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新鲜血液,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完全是按照指令进行调配的,这就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上出现呆板,不利于企业对新型人才的引进。加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晋升机制不完善,很多有才能的人才无法到达领导层,无法发挥其领导以及管理才能,无法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4、企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比较单一

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决策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较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人事进行管理时,多半是根据领导的意见来执行人事任命。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领导和部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薪资的发放上,企业中员工的岗位和职能也往往是企业的领导来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力受限,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得不到体现,管理的效率也没有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得不到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

1、努力构建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诸多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留住人才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困境,建议企业可构建一套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首先企业可采用薪酬激励的方式。企业在实际发放工资的过程中,要把工作业绩和工资待遇直接挂钩,对于工作业绩十分出色的员工,最好还要给予格外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其次企业可采用目标、价值激励的方法,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年轻一代的技术人才,单纯采用物质激励的手段已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企业可采用以目标和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系统把有培养潜质的人才放在重点项目研究之中,使其得到锻炼,从而最终使其成长为企业管理精英和专家。

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的第一管理理念,企业要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利用,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知识、技术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企业支配资金的主要力量。因此,建设一支懂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壮大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这需要企业一方面摸清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按岗位、职务等测算出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具体到数量、专业、素质、技术等的要求,建立一个人才后备库,形成灵活的招聘机制,根据实际需求招纳贤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现有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为员工制造学习的机会,比如定期请一些专家开办讲座,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传递给员工,还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增强企业的活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3、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考核

对企业中的管理职位规定明确的标准、上岗条件以及相关的技能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不断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企业员工可以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实行优胜劣汰,淘汰那些低素质、低水平、低能力的三低人员,或者企业可以对这些三地人员进行再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绩效的体制机制。企业应当将绩效考核的功能与作

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确定一套富有成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出不同岗位的要求。此外,在设计考核指标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减少设计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要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进行科学、真实的考核与评价。

4、做到以人为本,培训与协议相挂钩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核心还是人,以人为本自古就的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上,要积极的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促进企业快速稳步发展,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和全面发展,企业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有所提升,企业才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在选人、进人、用人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建立选人、进人、用人三位一体的人才资源体系,转变绩效考核为绩效管理,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有效性。

总结:

总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更是企业组织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并与时俱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和重要课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使企业在管理、起用人才时,能形成良性循环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重要措施。为此,深入研究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田祖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10)

[2] 李长青.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改革[J].科技信息(科

学教研).2011(11)

[3] 杨松梅,田秀红.试论中小企业人才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4] 刘云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0(03)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5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偏差, 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够重视

有很多地区在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后,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只是第三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 第一批和第二批并不计算这门科目的高考分数, 那么只有高考重点科目才是学生、家长、学校关注的中心, 根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门学科身上, 一大部分学生甚至放弃这门科目的学习, 导致学校及家长对此学科的冷落, 忽视了在这门课程上的资金投入、设备设施配置、活动场地以及教师业绩考核等问题。除对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之外, 有的教师对这门课程认识不清, 把握不住其本质, 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图片、视频展示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去做一些小发明、小制作, 这是对课程产生的认识偏差, 影响通用技术课应有价值的发挥。

(二) 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目前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培训, 很多学校的技术通用教师都是从其他各行各业转行过来的, 很少有学校从社会上招聘一些有相关技术实践经历的专业人员。虽然有关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一些针对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 但大多数是讲座, 教师只是了解了通用技术的理念, 无法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景, 学生提不起兴趣。

(三) 新课程教学资源有限, 开发意识薄弱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注重实际操作, 注重人与物的互动, 要求学生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理念, 说明仅以教材和学校有限的场地、器材作为课程资源, 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如果广大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 仅仅局限于把教材上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那么很难实现这门课程的目标。

(四) 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受时代观念与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重视度不够, 学校课时安排有限,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 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 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课堂参与极少, 这严重制约着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对策

立足现状, 为真正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我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 让学校、家长和学生知道通用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者要明确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设置足够的技术课程的课时、监督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可以在实验室上加大投入, 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技术产品。同时, 对教授通用技术的教师与传统课程的教师一视同仁, 提高他们的待遇, 并将此课列入教师考核与评价的范围, 从而提高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

(二) 加强学习,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改善师资,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然而教师专业理论基础薄弱, 生活常识缺乏,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仅用有限的知识讲解是不够的。要改变这种情况, 就要加强教师的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多读专业书籍, 提升操作技能, 多与同行交流, 总结经验。另一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根据每位教师的素养程度, 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 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 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剖析, 不再为学生讲授空而大的理论。

(三)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也是普通高中的重要任务, 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才能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要着重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不至于纸上谈兵。学校应充分利用实验室,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和工具, 鼓励师生利用生活用品自主设计并制作, 学校也有必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争取经费支持, 购进设备, 建设实验室, 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等场所, 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来培养学生。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教学的意义、理念以及目标等都没有有效地理解, 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 比如, 长廊、展柜、板报以及专栏等对通用技术课进行宣传,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通用技术课程。此外, 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社会现实以及自身经验中存在的不足, 要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 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

本文所说的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的技术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以及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定性、定量的描述。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 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相反地, 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多元化评价。比如, 教师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解决, 这时候, 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络、看电视或者阅读书籍等方式去寻找答案, 这有利于学生扩展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设计性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 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自评、互评。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 尽管现在面临着一些教学困境, 但只要学校、师生和家长能够足够重视, 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丰富课程资源, 一定可以顺利走出困境, 让通用技术教学这门课程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 通常会遇到的认识偏差, 教师的知识储备面临考验, 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 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合理等困惑, 面对这些问题, 提出对策, 以期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扎实开展,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新发, 罗玉莲.中学教师面对新课程的困惑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 2006 (4) .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6

关键词:问卷调查;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7–002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课程实施中[1]。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力图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要求,运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2]。

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能不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面貌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3]。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在我国逐渐得到认同,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能力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者对中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进行了讨论[4],特级教师张乃达提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王林哲对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论述,吴非指出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选题不要脱离中学学科教学。刘海燕,张丽萍[5]对哈尔滨市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个人能力及外部分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在认识层面、能力水平和主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差距。了解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是有针对性培养中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前提,从已有研究中我们看到,很少有研究者关注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现状。为了了解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为提升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供依据,我们以湖北省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湖北省两个地级市不同层次的高中选择了150位教师为研究样本,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研究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探寻化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调查概况

以湖北省两个地级市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选择了普通高中、市重点高中和省重点高中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别电话访谈。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作用及动机,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学研究问题的来源,教学研究的方式,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21道选择题,其中15道为单项选择,6道为多项选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94.0%。

2 问卷设计

研究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麦克米伦和舒马赫将“研究”定义为“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的系统过程”。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应该遵循研究的一般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用一定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教师对教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及教师基本研究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保证。

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对其作用及动机的认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有认识才会有行动,如果教师自己不能认识到教学能力的意义,那么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只会是被动的、消极的。能否有相应的外界条件的支持,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否推动的条件。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及外部的条件三个方面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之细化为6小类并设计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化学教师对教学研究及其作用、动机的认识

化学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实践活动,开展化学教学研究,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调查表明,认为“教学研究非常有必要或比较有必要”的教师比例达到82.3%,认为“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的教师比例达到80.2%。

由表1可知,为评优、评先以及晋级而参与教学研究的教师比例超过50%。可见,教师虽然认为教学研究很有必要,对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很有帮助,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性研究倾向。

3.2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础

当传统的教学法无法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即是教学创新,因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及创造能力,教学创新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由表2可知,教师对于教学研究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概念理解层面,他们多数能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含义(60.2%),但对于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很低(13.5%),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进而影响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

3.3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来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提高教师理解新课程、驾驭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由表3可知,教师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并与同行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45.7%),有时会经过认真思考并写心得体会(27.6%)。而在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时,约有29.1%的教师总是进行自觉研究,有53.8%的教师有时会进行自觉研究。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多数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过仍以查阅资料、研讨为主要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自觉研究探寻问题解决方案有效性的比例不高。

3.4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式

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从研究实践经验入手,也可以从研究理论成果入手;既可以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纯科研的课题研究方式。由表4可知,学校的教学研究尚处于粗放的状态,以教师自主探讨及互相学习为主(共占65.9%),学校会组织一些学习,但优秀教师的指导相对较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研究的质量。

3.5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本次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的调查设计了如下几个选项(多项选择):(1)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足。(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响升学率。(5)经费紧张。(6)文献资料不足。(7)缺乏整体协作。(8)其他。由图1可知,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遇到的困难是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缺少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3.6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

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撰写专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占64.5%,撰写专著占9.2%,总结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学教师多数认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参与研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与教师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较为薄弱的研究意识以及明显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为了促进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学校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即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持开展“说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教学活动,尤其要强化授课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随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4.2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指导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教师自己要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把它们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反思自己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不断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的轮训,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通过教学创新、同行听课、教研专题活动、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杂志的阅读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际优质教师资源,建立化学名师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作用,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尽快找到教研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4.3 将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研究应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研究尤其是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实践出发才更具有意义。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所谓教学研究那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的素材。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将教学与教学研究分离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设计《校内研讨课评价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外教学研究评价表》等,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同时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制度。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师工作思路,做到教师评价多元化,以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

4.4 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调查者中,有64.5%的化学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认为形成了论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这种认识使真正的教研远离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虽然是教师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正如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论文表达出来一样,中学教师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语言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师呈现教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5 结束语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单靠原有的办法和经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为研究者,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教师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师教育科研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张孔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71~76.

[3]肖建民.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维尔马斯,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刘海燕,张丽萍.对中学教师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5):40~42.

[6]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5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本次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的调查设计了如下几个选项(多项选择):(1)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足。(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响升学率。(5)经费紧张。(6)文献资料不足。(7)缺乏整体协作。(8)其他。由图1可知,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遇到的困难是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缺少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3.6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

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撰写专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占64.5%,撰写专著占9.2%,总结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学教师多数认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参与研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与教师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较为薄弱的研究意识以及明显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为了促进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学校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即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持开展“说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教学活动,尤其要强化授课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随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4.2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指导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教师自己要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把它们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反思自己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不断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的轮训,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通过教学创新、同行听课、教研专题活动、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杂志的阅读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际优质教师资源,建立化学名师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作用,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尽快找到教研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4.3 将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研究应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研究尤其是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实践出发才更具有意义。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所谓教学研究那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的素材。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将教学与教学研究分离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设计《校内研讨课评价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外教学研究评价表》等,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同时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制度。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师工作思路,做到教师评价多元化,以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

4.4 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调查者中,有64.5%的化学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认为形成了论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这种认识使真正的教研远离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虽然是教师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正如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论文表达出来一样,中学教师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语言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师呈现教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5 结束语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单靠原有的办法和经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为研究者,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教师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师教育科研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张孔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71~76.

[3]肖建民.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维尔马斯,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刘海燕,张丽萍.对中学教师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5):40~42.

[6]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5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

本次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的调查设计了如下几个选项(多项选择):(1)自身的理论水平不足。(2)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响升学率。(5)经费紧张。(6)文献资料不足。(7)缺乏整体协作。(8)其他。由图1可知,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遇到的困难是整天忙于上课、任务繁重、缺少时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

3.6 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

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撰写专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占64.5%,撰写专著占9.2%,总结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状况还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学教师多数认可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参与研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与教师非常沉重的工作负担、较为薄弱的研究意识以及明显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若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为了促进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学校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即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持开展“说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教学活动,尤其要强化授课教师自评这一环节,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随机事件的处理,提高他们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4.2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指导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面对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教师自己要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把它们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反思自己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从而不断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门的轮训,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岗位,通过教学创新、同行听课、教研专题活动、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杂志的阅读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际优质教师资源,建立化学名师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共同体作用,释放名师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尽快找到教研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4.3 将教学与教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研究应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学研究尤其是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研究,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实践出发才更具有意义。脱离了教学实践的所谓教学研究那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中学化学教师要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的素材。

针对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将教学与教学研究分离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设计《校内研讨课评价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外教学研究评价表》等,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设计体验式教学听课笔记;同时建立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制度。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师工作思路,做到教师评价多元化,以解决教学与研究分离问题。

4.4 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化

在调查者中,有64.5%的化学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认为形成了论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这种认识使真正的教研远离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虽然是教师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正如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论文表达出来一样,中学教师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要表达形式。中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语言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师呈现教学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5 结束语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单靠原有的办法和经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研究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为研究者,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

参考文献:

[1]刘永和.“教师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师教育科研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张孔义.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71~76.

[3]肖建民.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维尔马斯,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刘海燕,张丽萍.对中学教师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5):40~42.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7

【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必修 选修 衔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23-01

2001年全国范围在高中基础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即新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新课程增加了新的课程理念,开创了新的课程模式,无论是在内容和呈现上,还是评价方式上均与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与变化。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首次在高中阶段采用了必修加选修的课程模式。高中化学则是由两个必修模块(A1、A2)与六个选修模块(B1-6)组成。本文即是在对比传统教学的前提下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策略的优化建议。

一、运用新课程的意义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中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对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教进行研究与实践。比如刘有名老师、陈懿老师、周鑫荣老师等等,他们在各自的专著当中都对新课程的特征进行了考察,对新课程的实施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还强调必须要做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者之间的衔接教学,只有做好衔接教学,学生做好平稳的过度,并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可见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衔接教学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新课程的充分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自立自强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极大作用。传统知识教学停留在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知发展方面设计较少,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采用的是必修加选修的课程设置模式,可以在必修课程基础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既顾及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兼具化学学科特点及学习研究方法的注重。

化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环境、吃的食物、使用的化工产品、就医所用的医药等无不与化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化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帮我们生活的更好,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其涉及宏观又涉及微观,正是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在化学科目上的充分体现。青少年学习好化学课程无论对于其以后的生活还是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方面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新课程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策略

第一、处理好必要性与选择性关系

新课程划分了必修课与选修课,因此学生应当对这两种课程进行选择,高考对于考生不会要求能够回答所有模块的问题,但会要求模块个数,因此对于学校开设课程要求开设齐全所有课程模塊,将自主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或者喜欢的模块。有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没有开设齐全所有的选修课程,而是统一给学生进行设置,这样学生的自由选择度就大大降低了,有些课程可能并不是学生喜欢的课程,还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不喜欢化学以及在化学科目上的成绩不理想。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择,鼓励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多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无论对于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都会受益匪浅。但是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勇于放弃自己不感兴趣以及没有优势的课程,将最大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有优势的课程上,与自己做比较,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第二、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化学的新课程必修课程是无法挑选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而选修课程则是可以由学生在基础上进行提高的选择科目。学生应当针对性的选择选修课,为此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牢牢把握住基础学习。成绩的一点提高都是在基础打牢的基础上的提高,只有牢牢抓好基础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所拓展和加深。(2)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任何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个学生不应当和他人比较,应当从自身出发,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先打基础,如果基础很好再进行提高训练,争取每天比自己进步一点,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3)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不要总是囫囵吞枣,这样所学的旧知识没有消化,新知识也没有办法吸收,更多的应是多复习旧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将两者融会贯通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

总结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许多关联,也有许多辩证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关注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帮助学生过新旧课程的过度和适应,真正帮助学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浅述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篇8

体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加强体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其身体发育,提高其身体素质,为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在国家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 缺乏正确的体育教学认识

相对于社会上的竞技体育而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其有着较大的差别。随着社会竞技体育的普及,很多初中学校的负责人、体育教师、学生都缺乏对两者区别的正确认识或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课 堂围绕着竞技体育展开教学。在学校的要求下,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安排,反而安排了较多的球类和田径类运动,无法有效地满足初中学生的体育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影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2. 学校看不见体育教学的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因此,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还是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目标中,过于重视文化课的考试成绩,没有建设出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学校方面而言,对于升学率的追求要远远高于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因此,在体育课程安排和体育设施经济投入上相对较少;从体育教师方面来看,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加上所处地位较为低下,因此,体育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从学生方面来看,为了应对初中毕业之前的中考和升学,也就会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文化知识学习上。在体育课堂上缺乏正确的上课态度,甚至通过一些手段来逃避体育课。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初中体育教学发展难以深入。

3. 缺乏完备的体育设施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都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发展资金的短缺就造成了初中的体育设施缺乏完整性。很多初中的体育设施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缺乏应有的安全保障。体育教学的场地严重不足等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1. 强化学校整体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上,首要解决的任务就是提高学校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认识。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使学校相关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教育对整个初中教育水平提高的意义。在体育课堂教学 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体育,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强体育教学,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对于体育教师,也要提高其教学积极性,使之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促使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认真准备教学内容,主动创新教学手段。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加强体育教学意义和重要性的教学,促使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度不断提高。

2. 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初中体育教学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必须加快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报考体育类型的专业学校,以进一步地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增加体育专业教师数量。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体育训练,多参加各类的体育比赛,从而在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同其他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同时,学校也应该注意改善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确保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3. 促进师生关系良好融合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全身心地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和融入体育课学习。

4.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

通过相关的教育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在于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性,使得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形成习惯。而且,在体育课考核方面,也要增加相关的健康知识考核,以此来促进体育与健康实现真正的融合,使得体育与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大学学生会体育部学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银行季度工作总结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