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前景分析(共8篇)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工程科学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重要桥梁。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的.到来和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关注加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行业内的技术工程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安全检测领域,监督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与作用。为社会培养集营养师、质量检测员、工程师、研发员于一体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2
食品安全是个热门的话题,从2005 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2013 年的“速成鸡”事件,直到2014 年的“福喜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并将之推到了风口浪尖[1]。根据中国经济网数据,2013 年全国食品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50 起,中毒人数5455 人,死亡人数108 人,尽管报告事件同比减少13. 29% ,中毒人数同比减少13. 02% ,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6. 03% ,但是,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滋长蔓延的现象不可小觑[2]。究其原因,这些事件的发生多与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行为相关,食品提供企业诚信与否、监管部门严格与否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3]。
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各国政府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政策及其实际效果的评价。周应恒[3]立足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发展历程,从监管机构与体系、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反思了中国食品安全制度,认为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修订次数偏少,效果欠佳,有重新审视和构建的必要性; 李响4]通过回顾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革历程,指出其注重预防为主、强调经营主体责任、严格进口食品监管,对提高食品安全程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王爱兰等[5]关注日本食品安全的两大基本法律,研究发现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日本食品安全现状逐渐好转,肯定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手段的积极功效;刘亚平等[6]通过梳理德国食品监管体制变革历程,基于食品安全监管流程和预警系统,详述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特色与积极效应,并对食品安全制度和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严玉宝等[7]以猪肉监管为例,通过研究其监管流程和监管模式,剖析了芬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成功与不足;王淑珍等[8]通过分析俄罗斯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列举了该国在食品安全防范与管理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二是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理论分析及经验检验。Antle[9]立足食品供求模型,运用规制效果评价法,构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收益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运用必须的基本变量,进而探讨了该模型在监管政策效果评价中的应用;Ragona和Mazzocchi[10]概括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能影响,指出缺乏数据是限制定量分析食品监管政策与制度效果的最大障碍,进而从理论上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Starbird[11]立足成本函数和消费者需求函数,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成本模型,能够识别食品安全在均衡条件下的最佳程度,并结合美国Census of Manufactures Data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适当激励企业有助于食品安全质量提高;Teisl等[12]结合实验结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为确保安全食品所能接受的支付意愿),运用计量方法研究发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披露能够增加社会福利,进而间接证明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支付意愿能够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就国内而言,刘为军等[13]从政府控制等4方面对9 个食品安全示范省(市) 进行了调查,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因素;刘畅[14]等立足食品供应链视角,依据供应链环节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判断矩阵,以中国2001 ~ 2010 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评价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胡颖廉[15]立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构建了包括中央政府等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变量指标体系,探寻了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的因素,进而得出应更多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和加强中央监管力度的结论;王殿华等[16]指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效果不明显,并运用阶梯形曲线从理论上考察了监管部门的行为,揭示了监管无效的原因,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应多方联动。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监管问题进行分析的研究主要有:程敏[17]等结合动态复制方程,以建筑企业监管问题为例,探讨了建筑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演化博弈关系,结合实例讨论了双方的策略选择;陈东灵[18]就政府与雇员、政府雇员间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并提出了雇员监管的对策;王林林[19]等立足有、无政府两种情形,分析了中国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演化稳定策略,提出了垃圾短信的治理思路;许利民[20]等考虑供应商与制造商食品质量投入,建立了两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马琳[21]借助演化博弈理论,以转基因食品为例,探讨了企业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问题,进而剖析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稳定状态。
以上研究成果对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订、监管执行与效果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对国内外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对监管效果进行评价,部分研究考虑了监管成本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缺少涉及激励食品提供企业的研究,效果评价则主要侧重于如何改进和完善监管政策,大多主张加大惩罚力度、建立禁入制度等,鲜有研究立足企业激励视角,提出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如政府补贴等)来考察食品安全监管对策问题;第二,在运用博弈分析食品安全或其他监管问题时,多数研究始终强调理性假设,忽视食品提供企业的价值感知,即前景价值,可能使得研究结果偏离实际;第三,在食品提供者行为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食品提供企业会选择制假制劣,但是对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投机主义”或明知风险较大的“冒险行为”,未能做深入分析与推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学者运用博弈论研究了建筑企业监管[17]、政府雇员监管[18]和垃圾短信治理[19]等,即便是探讨食品安全的文献[20,21],有的采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22],未完全体现主体(种群)间的策略演化,即便是有所涉及,但综合运用前景理论和博弈论探讨食品行业行为监管的研究很少。
鉴于此,本文综合考虑食品提供企业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结合前景理论的前景价值函数,运用它来计算和表示演化博弈矩阵的收益函数,构建食品行业行为监管前景值矩阵,并通过对食品提供企业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探究规避食品安全企业不诚信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条件和战略途径,进而考虑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利益相关性,拟引入政府补贴制度,探讨其激励效果,以及在该条件下应如何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2 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动态博弈
2. 1 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分析
众所周知,食品提供企业只有选择诚信行为,供应安全食品,方可赢得更多的顾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只有选择积极监管,才能增加食品安全程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近年来,尽管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相关企业也为此做出了一定地努力,但是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遍布各种类型、各行业的企业,不同级别、区域的监管部门也或多或少存在监管失职的问题。诚然,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而食品提供企业不讲诚信、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又是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原因。因此,必须重新界定各方主体的权责关系,将提升食品质量作为各方主体合作的重要评估因素。然而,由于各方主体出于对利益得失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暂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事实上,在不考虑食品供应链外部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食品提供企业是否选择不诚信行为,致使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与否,可以视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提供企业博弈的结果,而博弈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决策行为。
自1995 年的《食品卫生法》至2009 年的《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制订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条例,强调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企业要诚实守信,特别是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政府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更加严格自律,部分省(市)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上海、广州、云南等),也有的省(市)视食品安全问题为天命戒条,若企业严重违反将一定时间或终身禁入(如北京、福建、黑龙江等)。显然,无论是监管部门(省市的互相学习与借鉴) 还是食品提供企业(不同区域的相互比较与观望),都必然慎重选择自己的策略,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监管部门的努力无功而返或是企业终身禁入,也可能给食品提供企业有机可趁。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政策设计与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博弈的态势。在不同的监管策略与政策体系下,各博弈主体(种群) 的预期收益会有不同,从而对博弈策略做出相应调整[23]。一方面,食品提供企业会根据监管策略与政策特点采取相应的行动,决定选择诚信还是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评估法律法规的效果与效力,据此研判辖区食品安全的未来走势,并对已有政策做出调整。因此,可以将食品安全监管过程视为一个演化博弈。
2. 2 模型假设及释义
(1)模型假设
基于上述食品提供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分析结果,本文拟作以下假设:
假设1:博弈过程中仅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A和食品提供企业B,且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的,策略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各自对策略得失值的心理感受,而不是策略本身的直接利益得失[24]。根据前景理论,将博弈主体A和B对策略得失值的心理感受称为前景价值(V),结合前景理论规定的两个函数:价值函数v(x) 和权重函数 π(p),V可以表示为[25]:
其中,pi是事件i发生的客观概率,Δxi是事件i发生后博弈主体A和B实际所得与参照点之差,即 Δxi= xi- x0,π( pi) 为决策权重,是主观概率pi的函数,且 π(0) = 0,π(1) = 1。
假设2:博弈主体A和B均只存在两种策略,其中食品提供企业策略集合为{诚信H1,不诚信H2},食品监管部门策略集合为{积极监管S1,消极监管S2}。
假设3:综合考虑食品提供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博弈双方可能都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且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大于零的任何实数)。即若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Cr,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k Cr(k为风险传递系数)。在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的过程中,博弈双方承担责任的比例是变动的,因此,k的取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假设4:食品提供企业和监管部门在能力上具有互补效应[25]。即: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1,S1},食品安全程度高,在不影响博弈结论的前提下,假设此时食品安全风险为0;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2,S1}或{H1,S2},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当博弈双方的策略是{H2,S2},食品安全风险最大。
(2)模型释义
根据上述假设,构建食品行业行为监管博弈的收益前景值矩阵如表1 所示。
各参数说明如下:
Cd: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表示对全部监管付出的价值感知( 前景价值,下同),取值范围为(0,+∞ ) 。
Ce:食品提供企业确保食品安全付出的成本,表示企业遵纪守法,讲究诚信而付出的时间、劳动和精力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Le1:食品提供企业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表示企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各种处罚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Le2: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表示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人民群众、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全部损害的价值感知,取值范围为(0,+ ∞ )。
R1: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2}时,双方应该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的折扣系数,取值范围为[0,1]。
R2: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1}时,双方应该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的折扣系数,取值范围为[0,1]。
pN: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2} 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
p1:食品提供企业受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处罚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
①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1}时,根据假设4,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即食品安全风险损失为0。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仅需支付监管成本Cd,食品提供企业需支付因诚信成本带来的前景价值Ce. 该情况下,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ps1= 0。据式(1) 可得: Cd= π( 1 - ps1)v(cd)+ π( ps1)v(0) = v(cd),Ce= π ( 1 - ps1) v(ce) + π(ps1) v(0)=v(ce)。
②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2}时,据假设3 可知,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Le2,监管部门承担的事故责任风险为k Le2. 在该条件下,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s2,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那么导致的实际损失为le2; 如果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发生,那么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俺全风险成本为0,据假设1 可得:
③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2,S1}时,据假设3,食品提供企业付给监管部门的罚款为Le1,另还需支付食品安全风险成本R2Le2,而监管部门承担的成本则为(Cd+ k R2Le2)。该情况下,设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为ps3,如果发生食品提供企业的罚款为Le1; 如果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发生,那么食品提供企业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成本为0,据假设1 可得: Le1= π( ps3)v(le1) + π(1 - ps3)v(0) =π( ps3)v(le1)。
④当博弈双方策略为{H1,S2}时,根据假设4,食品提供企业应承担的总成本为(Ce+ R1Le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的成本为k R1Le2.
2. 3 模型构建
根据弗里德曼的演化博弈分析法,结合表1,食品监管企业在积极监管与消极监管情况下的期望前景值、平均期望前景值表示如下:
同理可得,食品提供企业在诚信与不诚信情况下的期望前景值、平均期望前景值表示如下:
由式(2)、式(3)得到x、y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据文献[26]、文献[27]可得,当满足式(6) 时,策略{H1,S1}达最优状态。由(4)、(5) 组成的复制动态方程组(其相位图如图1 所示) 的平衡点有4 个:E1(0,0)、E2(1,0) 、E3(1,1) 和E4(0,1),其中E1为不稳定点,E2和E4为鞍点,E3为稳定点,即演化稳定策略(EES)。
2. 4 结果分析
第一,从式(6) 可以得出两点:①前面2 个约束条件表明,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所支付的成本不能大于其惩罚风险的前景价值与监管之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之和,且也不能大于在策略{H1,S2} 时食品提供企业获得的安全效益。②后面2 个约束条件表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不能大于罚款所得的期望收入与实施监管所得安全效益之和,且也不能大于在策略{H1,S1}时食品监管部门获得的安全效益。事实上,博弈主体仅具备有限理性,决策中不能最佳利用已有信息,有部分决策只能借助主观判断,结果导致系统性偏差产生,主要包括:直观推断、过度自信、自我归因等[27]。
第二,在风险决策过程中,人们经常偏离完全理性,根据累积前景理论可知,面对损失时,有限理性决策者经常是风险偏好型。因此,对食品提供企业而言,讲究诚信需支付固定成本Ce,但选择不讲诚信时,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是ps2,尽管同时面临相应的损失Le1,该企业仍然会倾向风险偏好,而不是愿去承担确定性损失;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而言,积极监管需支付固定成本Cd,消极监管尽管需负连带责任,但是可以规避积极监管所支付成本及人员劳动、精力和时间等,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将倾向于风险偏好,而不愿去承担确定性损失。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上发生可能较为常见。
第三,不难发现,第二点结论显然与式(6) 不符,究其原因,由于受到决策者过度自信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困难的影响,π(ps1) 和 π(ps2) 均可能被低估,也就是低估问题食品被发现的概率以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即π( ps1) < ps1,π(ps2) < ps2. 同时,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实际监管困难的确存在,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成本Cd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严而紧,但可能忽视了其可操作性,可能增加了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Ce,便出现了食品安全部门积极监管成本的前景价值Cd和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成本的前景价值Ce被高估。
综上,食品提供企业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倾向于风险偏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难以实现稳定进化策略E3. 鉴于此,尝试引入与讲究诚信成本Ce和责任风险成本Le2相关的变量———政府补贴Ig,并通过分析食品提供企业在政府补贴条件下的价值感知来剖析食品提供企业的诚信经营行为,进而提出较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3 引入政府补贴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已有学者对食品提供企业的激励问题给予关注,周小梅[28]认为企业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甚至缺失是导致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建立市场信誉机制来激励企业提供安全食品;周应恒等[6]强调利益诱导可以提高监管实效,指出建立激励相容机制能有效规制食品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王常伟等[24]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综合考虑厂商价格激励机制和监管实际,指出政府通过合理选择和设定变量,能够有效激励食品提供者,并促使其决策行为逐渐符合政府预期,提升食品质量。
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各位学者的思想进行量化,并借鉴已有研究,如政府补贴与绿色供应链管理[29]、政府补贴与环境治理[30]、政府补贴与排放物净化水平[31]、提高薪酬与公务员廉洁行为[32]等,引入政府补贴这一变量展开研究,探讨政府补贴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
3. 1 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
设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的收入为Ie,参照点实际收入为I0,政府补贴为Ig,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被查处的概率为pe,一旦发现将按照单位不诚信收入给予惩罚,罚款系数为 γ,且假设食品提供企业所有收益和损失均可以货币化。由前景理论构建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如下:
从式(7)来看,食品提供企业的收益和损失是基于参照点确定的,价值函数由收益和损失组成,根据前景理论,食品提供企业面对收益倾向于风险厌恶,面临损失倾向于风险偏好。根据文献[32]将食品提供企业分为三类:绝对诚信者(食品安全风险规避者)、边际行为者(食品安全风险动摇者)和绝对不诚信者(食品安全风险偏好者)。
3. 2 政府补贴变动对食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从政府补贴条件下食品提供企业行为影响模型可知,食品提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会影响其总收入,进而对其主观心理感知的前景价值造成影响。通过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将得到一些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结合前面的假设,食品提供企业不诚信未被查处时的收入为:y1= Ie+ Ig- I0,被查处时的收入为:y2= Ig- γIe- I0,则有:
对式(8)两边取全微分并化简可得:
又因为y1- y2= (1 + γ) Ig,令m = (1 + γ)Ig,则式(9)可以变形为:
再令,对式(10)求y2的导数并化简得:
据文献[27],将命名为Pratt - Arrow(普特拉—阿罗)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且N(y) 越大,食品提供企业越是风险厌恶型。此时,式(11)可变形为:
根据前景理论,式(12)中,、v'(y2)、v'(y1) 均大于0,那么的取值由N(y2) 和N(y1) 的大小决定。
因此,随着政府补贴Ig的增加,的取值有如下3 种情况:
①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为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不变,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不变,未能达到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目标,也就是说政府补贴Ig对诚信和不诚信的食品提供企业行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②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大于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递减,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风险偏好者,它们可能试图去发现更多的食品制假制劣方法,以谋求更多的不法收入,食品安全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表明政府补贴Ig的增加反而助长了食品提供企业的不法行为。
③当N(y2) < N(y1) 时,式(12) 的值小于0,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N(y) 递增,那么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为风险规避者,此时食品提供企业主动规避食品安全风险,表明政府补贴Ig的增加达到了防止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标。
以上分析表明,基于同样的处罚系数和监督力度,随着政府补贴Ig增加,食品提供企业可能会从风险中立型演化为风险偏好型或风险规避型,因此,政府和相应的食品监管部门仍然不能确定在什么情况下通过政府补贴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鉴于此,假设食品提供企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违法收入Ie> 0,以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由式(8)可得:
令可得:
即为食品提供企业的选择的最优化条件。根据前景理论有: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食品提供企业积极主动选择诚信经营,提供质量安全的食品,可以将罚款系数确定为。具体来说,在政府补贴条件下,可以采取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在pe一定时,增大 γ,即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行业监管和查处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是在 γ 一定时,增大pe,即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食品提供企业的监督,增加检查的力度,可以对食品提供企业起到警示和遏制作用,以此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
①改进并拓展了演化博弈理论在食品行业行为监管中的应用。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别用来描述有限理性个体和群体特征,前者主要表征个体的感知行为特征,后者主要表征群体的决策行为演化路径与结果。应用前景价值函数构建前景值收益矩阵,更能反映博弈主体的有限理性这一特点,能更切合实际地解释食品行业的博弈现象,能有效改进并拓展演化博弈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②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付出、处罚力度、不诚信的收入等指标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监管时,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的成本前景值小于食品安全部门的处罚及不诚信的收入的前景值之和,且也小于食品提供企业讲究诚信时所得到的外部收益。
③政府补贴不能完全有效减少食品提供企业的不诚信行为。由于风险规避系数的不同,食品提供企业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态度各不一样,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不变时,政府补贴对诚信和不诚信的食品提供企业行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减时,政府补贴的增加反而助长了食品提供企业的不法行为;当食品提供企业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递增时,政府补贴的增加能够实现防止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标。同时,对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食品提供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方式。如对风险偏好型与态度不变型的食品提供企业,必须对食品提供企业加强过程管理,并进行积极的外部监督。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前景理论 博弈 感知成本 实际成本
1 引言
食品安全事关公众的生命健康、政府威信和社会安定。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缘于食品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其相关的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涉及的产业部门繁多[1]。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博弈模型对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策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机制失灵的缘由,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食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展开:许民利、王俏和欧阳林寒[2]认为食品供应商与制造商的质量投入策略与双方质量投入产出比密切相关;李宗泰和何忠伟[3]认为为得到更多的安全食品,应该通过补贴、奖励等政策提升遵纪守法行为的预期收益、通过罚款、惩处等政策降低违纪非法行为的预期收益。王虎和李长健[4]认为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相关主体见的利益博弈现象;王艳芳和刘亚相[5]通过对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的安全投入与收益间关系的分析,在恰当假设与简化的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中企业基于产品安全投入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企业的投入决策进行了分析;朱玲玲和胡安其[6]从有无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对食品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Caswell采用收益-成本模型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7]。马琳[8]认为加大对转基因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惩罚力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监管部门的奖励力度能够使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良性互动,逐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Grief从商业经济的角度研究并阐述了诚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9-10]。
这些研究为构建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环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其构建的博弈模型均架构于“博弈参与人是理性的”的公设。诺贝经济学奖得主西蒙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而决非完全的[11],因此,通过von Nevman和Morgenstern指出预期效用理论构建的客观收益矩阵及博弈分析结果与现实不够贴切,甚至出现一些互为矛盾和无法解释某些现象的情况。Kahneman和Tversky[12]提出的前景理论,更符合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不完全理性的决策行为[13]。因而,价值函数相较于预期效用函数能更加贴切的描述现实中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政府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为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创新性的将博弈树的节点当作下一次博弈双方的参考点,并采用价值函数替代预期效用函数以构建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收益感知矩阵,并基于该矩阵分析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以使得博弈双方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贯彻有限理性假设,从而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果,进一步从经济和心理的综合视角阐释食品市场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失灵的原因。
2构建动态博弈模型
在实现博弈中,博弈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价值感知等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参与人只能凭借自身价值感知而选择行为策略。因此,在下一博弈节点,博弈双方均会参照上一博弈节点所带来的收益而选择行为策略,故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之间就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问题的博弈构成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
2.1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Kahneman和Tversky [12]提出一种替代的风险决策框架即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所寓示的价值函数,相较于期望收益函数 主要特征有:①效用除了与总收入或总消费有关,更主要源于某个参考点基础上的收益或损;②决策权重π(Pi)为加权主观概率Pi的函数,有π(0)=0,π(1)=1;③价值函数为S型曲线,故满足 时,
2.2 模型假设
假设1:1)本研究假设认为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监管中均采取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管制的策略,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2)若食品企业选择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策略,食品安全事故就有发生的概率为P,故食品企业因此需承担风险成本为R,根据风险传递理论,政府部门需承担上级部门的责罚、公信力损失等风险成本为λR (λ为风险传递系数[15-16]);3)若双方均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则认为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1。
假设2: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双方均为有限理性的局中人。所谓有限理性体现在博弈双方通过试错、学习、改进寻找较好的稳定策略,其均衡是不断调整和改进选择的结果,即博弈双方行为策略的选择是基于在试错、学习、调整和改进过程中自身对策略价值的感知而非实际效用情况[15-16],故选用价值函数替代预期效用函数。
假设3:1)政府部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法规等各种手段检查监管食品企业行为,其对需的支付劳动、资金、时间等实际监管成本为C1,概率为P1;2)食品企业认识到食品添加剂安全对其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政府的行动,其对需支付的管理、资金、时间、人力等实际保障成本为 C2,概率为P2;食品企业只为短期的经营效益,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而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监管,需承担行政惩罚、声誉损失等的处罚成本为C3,概率为1-P2 ;4)在政府部门采取滥用职权的情况下(概率为P3),食品企业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采取受贿策略以避免受到处罚,需支出的成本为C4 (C4
图1 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动态博弈树
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双方总是参照以前有限经验在不断试错、学习、调整和改进,即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价值感知是动态变化的。根据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可知,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在面临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可能带来损失时,容易采取风险较高策略,总是会低估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价值损失甚至认为不会发生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表示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认为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不会发生或能够采取办法致使事故发生所带来的价值损失为零,因此假设在博弈双方的初始参照点为(0, 0)。根据研究假设和动态博弈树,博弈双方对不同策略所承担实际成本
的价值感知为
2.3 实际成本的价值感知
根据价值函数理论及模型假设,当双方都重视安全时,此时安全风险成本为0,即可视为“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发生的概率
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作为一个事件存在一定的发生概率 P,事件发生后需承担的损失为C3,若没有被监管部门查获则处罚为0,故有 ;3)由假设1可知,当食品企业选择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策略,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就有发生的概率为P,事件发生后需承担的损失为Bc3,若没有发生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则为0,故有风险成本
2.3 模型求解
采用逆向归纳法求此动态博弈问题的均衡解,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节点⑥的感知收益值;
其次计算⑨的感知收益值
2.4 感知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关系
2.5结果分析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食品安全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博弈主体自身的风险偏好类型,对品牌价值、惩罚成本、风险成本等对自身的行为策略有重要影响。因此,博弈各方应该积极合作,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需综合政策、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综合调整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选择,以保障食品市场健康运行,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企业奖惩制度,明确食品企业策略选择的价值感知“参照点”,促使食品企业自觉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进而承担起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食品企业对“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成本的感知,进而重视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明晰了“不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所带来的成本损失,有助于食品企业基于有限理性判断而选择“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但根据博弈结论可知,惩奖的额度给食品企业带去的价值感知并非越大愈好,否则会引发行贿受贿、滥用职权的不良风气。
第二,加强对主管部门法制教育和建设,以加大主管部门,特别是执法人员对滥用职权、不重视食品安全所带来成本损失的感知。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和责任到岗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责任事故可追溯性,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人员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风险的价值感知,主动选择“重视食品添加剂安全”策略,进而提升主管部门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建立食品添加剂信息公布平台和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发布监管信息,一方面强化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意识,强化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所造成损益的感知,有利于企业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加强执法的科学性,可根据食品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对食品企业实行适当、合理、有效的管理,既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又有助于提升监管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既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能保护食品企业,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乳制品市场整体的崩溃,给中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艳波, 刘松先. 信息不对称下政府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z1): 197-200.
[2] 许民利, 王俏, 欧阳林寒. 食品供应链中质量投入的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05: 131-141.
[3] 李宗泰, 何忠伟.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30: 312-316.
[4] 王虎, 李长健. 利益多元化语境下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以利益博弈为视角[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44-152.
[5] 王艳芳, 刘亚相. 食品供应链中产品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155-159.
[6] 朱玲玲, 胡安其. 食品市场交易与监管博弈分析[J]. 当代经济, 2011, 23: 151-152.
[7] Julie A, Caswell. Economic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safe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0, 62: 261-266.
[8] 马琳. 转基因食品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08: 19-22
[9] Grief A.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Lessons from Commercial Revolu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82: 128-133.
[10] Grief A. Cultural Belief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ety:A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 Socie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2(5):912-950.
[11] 蒋正峰, 贺寿南. 博弈论中的理性问题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49-52, 68.
[12] Tversky A, Kahncman D. 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2, 5: 297-323.
[13] 刘瑞霞, 邬冬华, 凌和良等. 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新领域--前景理论[J]. 运筹与管理, 2005, 14(2): 14-18.
[14] 张维,张海峰,张永杰等.基于前景理论的波动不对称性[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32(3): 458-465.
[14] Dov G. Safety climate beyond: A multilevel multiclimate framework[J]. Safety Science, 2008, 46: 376-387.
[15] 周维, 王明哲. 基于前景理论的风险决策权重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25(2): 74-7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 篇4
食品行业对于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一向是比较稳定的,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的开发都为增加就业带给了机会,所以食品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目前人们个性关注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就业就应不成问题。同时,人们对于食品营养和健康饮食的需求也使营养学家和膳食学家有稳定的就业。高校中与食品有关的专业近几年都比较热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烟台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信息咨询部主任王者旭告诉记者,该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顺应社会需要开设的新兴学科,总体来说,就业前景还比较不错。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与驻烟食品厂进行广泛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该专业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从目前反馈的状况看,就业前景比较乐观。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就业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行第5,在
整个工学大类中排行第64位。截止到12月24日,50327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中0-2年工资3739元,学优工资3804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4649元,8-10年工资6482元,6-7年工资6742元。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5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粮油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专业知识,能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设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植物蛋白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四个专业方向。
谷物科学与工程方向 培养掌握粮食工程基本理论,并能进行粮食加工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粮食资源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以谷物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粮食化学、粮食工程原理及粮食加工及其制品的工艺设备为主要学习内容。毕业生可在粮油、饲料、食品部门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粮油资源开发工作。
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方向 培养掌握油脂化学、化工原理和油脂工程的基本理论,能进行油脂制取、精练、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测定、生产管理、植物油脂资源综合利用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油脂或相关的轻工、化工和食品部门及科研机构从事工艺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方向 培养从事粮油食品储藏与粮食运输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粮食化学、粮油储运原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各种粮食储运的手段和仓储工艺,以减少储粮损耗,实现合理运输,力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毕业生可在粮油仓储、粮油运输、食品公司及管理部门从事粮油食品储藏技术、质量分析、粮油运输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方向 培养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从事食品生产的科研、设计、加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食品与食品生产相关的轻工、化工、医药等部门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在科研部门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和工艺设计工作
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3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同时,全国各地食品人才不平衡,许多县级小厂甚至没有专门的食品技术人员。上述种种都与在全国各工业部门总产值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 而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人才的培养,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威史康逊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均设有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系。因此,中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行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不容忽视。
再看全球,食品工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以2.18万亿美元的营业额雄居世界工业霸主地位,超过了汽车、航空、信息等行业。在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在199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加入WTO对食品工业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预计未来里,世界人口每年将增加7300万,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这一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庞大队伍,“糊众口该糊己口”,相信不失为明智之选。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6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从单机到成套设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自1995年后的十几年间,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始终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速度,出口创汇额也屡创新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平均增长率为21.65%,远高于国民经济9%的增长速度。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工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开发能力和经济规模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学研模式初步形成;形成一批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提高和技术创新等,使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部分产品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几年内,包装设备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销量将超过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国内的市场对包装机械的需求量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是大型包装机械,还是中小型食品包装机械,在我国国内的需求量都是比较大的。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食品包装机械和包装技术的前景十分乐观。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食品工业包装机械市场需求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包装机械的定义、分类及中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饮料包装机械、乳制品包装机械、茶叶包装机械、啤酒包装机械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做了工艺技术分析和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预测了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方向。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定向运动方向,发展前景
1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理解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层次, 对体育的认识也更为深刻。1983年定向运动传入我国, 在教育、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 全国各地学校定向运动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状分析, 定向运动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一方面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定向运动教师、高水平教练员、制图员及赛事活动组织者;另一方面缺乏既能把握体育发展规律, 又懂体育市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一困难, 201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率先在全国增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旨在培养中国定向运动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
2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户外运动兴起
户外运动是为了健康、亲近自然、满足挑战与刺激的需要, 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户外体验活动。定向运动是意向集体力与智力、竞技与娱乐、探险与刺激于一体的运动, 在实用性、趣味性及挑战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拓展体育的空间与时间, 老少皆宜, 适宜于大众广泛参与。首先, 定向运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能够培养学生户外生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推动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其次, 定向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经有一部分个人或者团体组织开始商业化组织定向运动竞赛, 如广东拓锐户外、北京乐嘉和深圳华瑞健等体育企业, 在一些旅游将区或文化胜地也经常会有以定向运动为内容的旅游开发主题。[2]2015年中国定向公开赛分别在江西、安徽、天津、云南和广东深圳举行, 竞赛场地与旅游风景区相结合, 竞赛期间并举办与当地节庆活动相结合的旅游推广活动, 为群众体育健身的开展提供理想的场地条件, 展现了定向运动魅力, 对提升城市形象与推动城市旅游业纵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出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同时又具有指导定向运动体育旅游项目设计、市场开发、组织能力的一专多能型综合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是以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标准为导向,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设计, 从而提高育人质量。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专业名单中, 体育教育专业连续5年被列为红牌专业, 就业前景不被看好。[3,4,5,6,7]在此不利背景下, 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综合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定向运动方向, 综合了定向运动所具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所寻求的新的生长点。综合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 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使提高育人质量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 对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政策的导向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将定向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2002年定向运动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文件, 将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 将定向运动纳入“体育、艺术2+1项目”;2005年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试点》通知, 定向运动作为重点推荐的科技体育传统校项目之一。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推行“定向运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共同成立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引导与实施, 为增设定向运动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为推动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3.2 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投向休闲、旅游、健身等项目的费用逐渐加大, 传统的锻炼方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走向大自然, 奔向户外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首选。[8]定向运动的兴起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其独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赖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9]作为新兴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商业化发展的优势是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 利用科技体育平台, 以定向运动为旅游开发主题, 组织商业化定向运动赛事, 不仅能和体育消费市场紧密联合起来, 有效地刺激体育消费, 还能吸引体育消费市场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定向运动商业化运作, 能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前进步伐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推动定向运动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4 定向运动方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4.1 专业师资力量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时效性, 既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测绘知识、OCAD制图、教学与训练等实践经验, 又要熟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和定向运动产品市场营销, 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建设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国家定向运动人才培养基地, 同期成立专家库, 目前基地现有专家17人, 青年讲师7人, [10]均为中国定向运动界的知名专家。2015年秋季学期将正式启动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本科生招生工作, 并将选派国内顶尖的定向运动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地进行辅助教学。而今后定向运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等师资力量将从专家库中遴选, 更好的为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力资源平台。与此同时国内也将产生一大批热衷于定向运动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
4.2 学科特色优势
定向运动方向专业将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定向运动协会联合培养, 为本科学历层次, 学制四年, 学生毕业时将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定向运动作为符合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科技体育项目, 课程设置方面上将开设定向运动相关理论、实践环节共计1000余学时, 涵盖定向运动的赛事组织管理与裁判、项目策划与营销推广、教学与训练、成绩统计与电子计时系统管理、地图绘制等5大板块, 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体育教育 (定向运动方向) 专业的毕业生也将成为既精通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定向运动赛事组织管理、定向运动主题公园旅游项目设计、定向运动服务公司策划和营销的综合型人才。
5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定向运动方向, 不仅拓宽了体育教育专业领域, 还将促进定向运动学科方向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 制定并完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为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大量高规格的专门人才, 逐步解决制约中国定向运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中国定向运动走上科学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新宝, 赵雪敏, 张文涛, 施玮.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8 (12) :4-5.
[2]张新安, 李国军.定向运动——军事、体育还是旅游[C].中国定向运动文献汇编 (2005) , 2005:10-11.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5]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6]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7]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8]高月宏, 冯建强, 弈翠霞, 杨涛.我国定向运动倶乐部的营销现状与策略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4) :29-31, 37.
[9]钱亚辉, 乔兰波.以“定向运动”看体育产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0 (6) :75-76.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 篇8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食品专业前景分析】推荐阅读:
食品工程专业就业前景11-1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认识06-12
烘焙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10-04
食品专业英语05-09
食品专业教学07-07
食品类专业07-24
食品安全专业09-26
创新食品专业人才11-02
高职食品安全专业11-13
食品专业英语考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