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提升

2024-06-15

反思提升(通用11篇)

反思提升 篇1

在体验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赵富强

【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专 题 号】G382 【复印期号】2013年04期

【原文出处】《中学生物教学》(西安)2012年8期第17~19页 【作者简介】赵富强,浙江省安吉县昌硕高级中学(31330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过程性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两个目标,明确提出了生物学习以“体验”为核心,强调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同时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可以看出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强调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成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代教育理念是十分吻合的。然而,调查分析显示,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效率低下,应用面窄。所以,在提倡转变学习方式的今天,重新审视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探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文化的重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也叫体会,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教学最初是由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指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反思、实践,亲历操作、解释和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学习方法并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经历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在应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亲身体验与自我反思,即通过“体验”和“反思”,使学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在体验中让认知得以深化,情感得以升华。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在体验学习计划的同时及时调整体验,这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特点。体验式教学要随时变化、因人而异、因景调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在循环中有反复的过程。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了体验式教学圈,五个环节如下(学生角度):亲历、体验、分享、整合、应用(循环往复)(见图1)。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述;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去感悟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质的飞跃。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亲历体验

只有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恰当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贴近学生已具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提供情景材料。因此,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时,笔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为什么夏天少尿,而冬天多尿?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补充盐水?“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种问题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通过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如行为对比,辨析判断,讨论交流,亲身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表达想法的机会,以便他们能相互比较与借鉴。2.多种形式,分享体验

有了体验后,更重要的是体验者要与其他体验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而实践感受是学生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是基础,而学生必须主动地分享体验、感受真实。

(1)指导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生命科学现象或验证生命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学习方式。例如,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传统接受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先讲述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甚至写到黑板上,然后教师进行演示,或边讲解边演示。然而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中,只告诉学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做实验,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述,但要在班级中巡回,对个别问题加以指导。结果此种教法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操作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暴露出不少问题。这时,教师加以点拨,学生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了正确的总结性评价。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概括、整理、归纳和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主线串联起来,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且准确、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这样经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真正达到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2)组织调查访谈活动

实践出真知,适当组织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顿悟、去感受知识。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递铺港上下游的环境污染做一次调查,并针对如何防治和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指定组长。组内分工,具体怎样开展活动,均由小组成员自定,要求做到人人有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3)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亲身体验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重视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重视创设学生同自然、社会、地区、文化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美好和有价值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学生只有踩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验科学家成功的欢乐,才能使学习效率倍增。例如,在生物选修1的学习中,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后,用家中现有的材料简易制作果酒、泡菜。在选修3“植物克隆技术”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果树的嫁接技术、白茶苗的培养技术。3.对话交流,引导体验

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体验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感受。利用师生间对话交流、学生间对话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反思、实践,将亲历的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自身的行为。体验具有个体性,由于每个个体在此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交流与分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体验中,师生平等对话、相互讨论、激烈辩论、互相启迪,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表自己的见解,确立学习的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交流促使学生再一次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梳理,使内化进一步深入。最终对话交流使体验式教学发生质的变化。4.整合探究,内化体验

按照逻辑程序,交流的下一步是要从体验的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如果体验只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本质的探究和知识的整合,那么,再多的体验也只是形同虚设,不能达到任何的教学目标。学生应通过个人反思、同化或者顺应的方式将亲身经历的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外部情境进行内化。在知识经验与新的问题冲突中,形成对体验的本质认识,得到长时的记忆。经过上一环节的体验,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探究结论。根据学生的体验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总结出对生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整合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探究程序的操作: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5.应用反馈,升华体验

问题评价反馈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整个体验学习的结果能较好地得到反应。在体验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暴露的问题,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把“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不是这样呢”等问题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如学生在完成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后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对萎蔫的青菜叶实验产生的现象加以解释。(2)如果我们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时放入清水中,两者的结果会相同吗?(3)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能吸水胀破吗?(4)同学们家中养的花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

四、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体验式教学在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内省)与群体反思(交流),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时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它是使参与者教学相长的行为过程。教师应该把以“教”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学生“学”为重心,并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体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实施“体验式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提供一个足够的体验空间;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生活的智慧,要能够知晓学生的感悟能力。因此,在课时有限、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实施体验式教学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反思提升 篇2

关键词:教学,教学反思,实践智慧

1 教学反思:现代教学的新思潮

1.1 教学反思的缘起

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再认识。John Dewey最早将“反思”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他凭借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理,这些推理经过检验并作为后来进行思维的依据。

我国学者熊川武认为,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寻求更新、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的优化。正如内尔·诺丁斯的观点,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

基于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教学反思便以关键词的身份挤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被大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1.2 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内隐性,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蕴涵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它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取向、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构建等。其次是批判性,教学反思强调将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察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监控和教学监控。再次是顿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积极地构建、回顾和关照,或受他人言行启示,或受新理论的启迪,使自己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产生顿悟。最后是发展性,教师的专业生活过程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它要求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借助自己与他人的经验以及各种理论原理的分析,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实践智慧:活化的教学资源

2.1 实践智慧的提出

实践智慧早在二千多年前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意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使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实践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失去了它应有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问题的出现,实践智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智慧是没有普遍规则可循的应用型教学资源,它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具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探寻和摸索。我们可以把实践智慧看成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关教学事件的理性的直觉体验。

2.2 实践智慧的特征

实践智慧做为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天然的优势。第一,动态生成性。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力因素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随时随地处在一种变动状态;从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变动不居。这种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第二,内在缄默性。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实践智慧在教学活动中是以隐蔽的方式发挥作用的,面对不断变化、生成的实践智慧,我们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第三,个体独特性。首先,教师个体成长的环境、经历、所受的教育不同;其次,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实践智慧总是烙有个人的性格、气质等鲜明特征。第四,特定情境性。任何教育的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中发生的。教师不是置身教育情境之外的,他不仅是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而且是教育情境的调控者。

2.3 实践智慧对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也非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一方面,实践智慧渗透在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中,从而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智慧将理性原则的普遍性与经验感觉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使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和价值自觉,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实践智慧的形成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内在价值以及自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3 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意义

3.1 教学反思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使教师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通过反思使感性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理性的力量,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通过反思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而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又保证了教师反思的深度及反思的效果。教师的这种自觉的反思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获取实践智慧的重要来源。

3.2 教学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缄默知识

斯藤伯格把缄默的知识定义为“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环境一般不予支持其传递的知识”。由此可见,缄默知识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的。又由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又具有个体性、复杂性、即时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要想顺利的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丰富的实践知识来指导与调控,这种实践知识就只能由教师本人在特定教学情境和反复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去构建。这种由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建构的个性化的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关键所在。

3.3 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决策能力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对长期教学实践自觉反思的结果。通过反思,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的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反思,使教师能够有机会对已有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对影响决定的因素进行评估,对新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从而保证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是提升教师决策能力的关键。而教师的决策能力又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反思对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

[3]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2).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5]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学习促反思,反思促提升 篇3

一、学会反思,提高教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要求老师多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并且要求在备课笔记中以教学后记的形式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但对“如何反思”、“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等内容未有过科学的思考,反思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得与失,对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这样安排的利与弊,未作深入的思考,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环节一环,对课前的准备、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分析、课后辅导如何才是对课堂教学真正有利等方面并未真正列入反思的范畴。学习了吴沁老师阐述的教学反思理念和具体案例,我真正意识到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回想以前,对每一次的公开课不可谓不重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可每次上下来总有遗憾,那就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事后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譬如教学内容安排多了,教学设计过于理想化。但因为反思不够全面,或者说未能抓住要害,类似的问题还是经常出现。现在静下心来想想,对照教学反思应包括的方面,发现是自己对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一块指导不够,以为布置了预习作业,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就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学生虽然完成了预习作业,但很大程度上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课堂上如果进度太快,学生对重要语句的解读不够,那么教案设计得再好,教学任务也是无法正常完成的,即使完成,也是“夹生饭”。最近一次的《大地上的事情》公开课,教学任务能较好完成,其实正是得益于课前预习指导的到位。课前我布置学生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根据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找出本文描写精彩的语段,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在理解上有难度的句子,等等,让学生一步一步熟悉文本,课堂上再根据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对照、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逐步深入文本所要传达的旨意和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教学任务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一一解决。听吴老师的讲座,我真正意识到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有效的,在怎样的反思中才能逐步提高教学素养。这些意义非凡的反思累积起来,再整理一下,就是一篇篇有科研价值的论文。

二、重视教学案例的写作,加速自身成长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于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于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不足。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教学案例的编写有如此多的好处,但以前因为觉得自身教学理论不够丰富,对教学案例的写作心生畏惧。吴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教学案例的写作没有太深奥之处,有模式可遵循,只要能注意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教学案例人人都可以尝试。回顾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一个人物的分析、一篇美文的朗读、赏析的处理……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通过场景的再现,深入分析结果生成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避免或扬长,这对以后的教学是不无裨益的。在案例的写作过程中,因为原理的缺失可以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其实这样的反思才是深入的,才能真正加速教师的成长。

如何借反思提升教学 篇4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我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我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摘记李镇西《在反思中成长》。这里李先生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我们经常在课后写反思,一方面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另一方面反思我们存在的困惑。写出来就可以了吗?不是呀,写了是为今后教学不犯同样的错误做准备的,是为你的明天提升教学水平奠基的。

那么,如何借助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呢?

一、反思不能是教学要求中的一种文字形式,我们要将反思中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可以把你人为值得欣赏的,记录下来,在教学札记下全过程,有用的经验要在同行中推广,甚至可以形成教学成果,以备今后教学中借鉴。

二、把失败之处也总结出来,今后引以为镜,矫正自己的失败,让你的教学不再重蹈覆辙。失败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失败后不吸取教训,不总结经验。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过程中要从实际问题引入,又要教学计算,又要教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节课我手忙脚乱,下课了没讲完,学生在后来的作业中,不会计算,也不会解决关于路程的实际问题了,我责备学生基础不好,我后悔。后来冷静下来想一想:原因有二,其

一、内容太多,计算和路程问题都是重点,重点过多,一节课是很难解决的。其

二、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内容多全掌握就困难。所以,后来把一节课一分为二解决就比较轻松了。这就得再联系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了,要恰当,怎样恰到好处呢?联系班级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确定,备好课。

三、反思困惑是我们所有教者都会想到的,可是怎样解决困惑,还是困住了我们很多的教师。例如: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要教师肯定,可是差生教学的肯定难呀,有人提出了延迟评价,我延迟了评价,还是没有效果,最后我让学生自评了,他评价的比我好。后来我会经常让学生自评。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 篇5

2017年暑假,我非常荣幸地参加这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它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这次培训中,我充分利用各种精致的名家教学视频,虚心学习,认真探索,这些丰富多彩课程对我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有利地促进了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为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提供许多非常有用的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根据课程安排,我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各种网络技术,不断尝试和探索,并且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用心撰写评论,秉承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信念,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网络上的教学交流和互动,最终得以顺利地完成这次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这次高质量的培训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它的高效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更迭速度快,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育人子弟的重要任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的工作效率才能是科学合理的,我们的教学成效也才能更加显著。

此次培训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巧,它本身也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体现和优秀模范。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更加便利和生动,特别是一些先进软件的利用,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它们的应用,真正做到学习致用,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化教师,这是我今后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同时,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就必须结合当下先进的专业技术,来完善课堂,使课堂的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具体,重点更加突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在其中并乐在其中。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软件,将课程所学内容运用于实际,我们才能够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组,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动学生兴趣的状况下,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变得更具有趣味性。

虽然学海无涯苦作舟,但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天职,也是一名教师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在这次培训中,我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力争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

反思提升 篇6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次教育科研活动周,原来是校内公开课,随着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视,这一活动逐渐演变为教学开放周,我承担了这一次的开课任务。【案例实施】

一、选课

作为年青教师,本来想选择简单一点的内容上,后来同组的教师说这样的研讨价值不大,因此,把开课的内容定为大家都没有上过的《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中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设计这节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番研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写完教案,我就把我的意图与我的师傅交流了一番,都觉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师傅建议我先试教一次。

二、第一次试教 教学片断: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 ”与“求当 为何值时,的值为 ”是同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1)以下两个问题是不是同一个问题?

①解不等式:

②当x为何值时,函数 的值大于 ? 生1:是同一个问题。

师:你如何利用图象来说明②?

生2:先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观察图象得到的,由函数y=2x-4,当y>0时,就得到不等式2x-4>0,反映到图象上,y>0就是在x轴上方的部分的点。

师:根据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求出哪些不等式解集?并直接写出相应不等式的解集?

生3: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它的解集是x>-2.生4: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它的解集是x<-2,方法与生3的一样。师:还有其他的不等式吗?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还有哪些? 生5:我知道了,我找到的不等式是,它的解集是。生6:我也知道了,我找到的不等式可以是,它的解集是。师:出示例1:如右图,利用 的图象,生:(略)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练习,我们知道,对于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它与一次函数的求值,利用图象分析数量关系等问题关系很密切,具体见如下框图: 从数的角度看:

从形的角度看:

师:出示例2:用不同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生5:利用解不等式的方法。(略)

生6:原不等式可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2。生7:将这个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

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 y=2x+10,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 坐标为2,当x<2时,直线y=5x+4 上的点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

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2。

„„

三、第一次点评

课上完后,虽然学生积极配合,表现较好,但自己觉得上得很“累”,特别是引导学生的过程有点“累”,而且觉得教学中自己的话太多,好像整节课中就老师从头讲到尾。和一起听课的师傅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她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认识剖析教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用运动的观点动态地分析,用一次函数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统一起来认识,是教学时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突破难点。因此,可适当减少练习的题量,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讨论、探究。

2、出示例2后,用不同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常规的不等式直接解起来更简便,让学生用图象来解,学生不愿多此一举,这样教师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此,能否把“用函数的观点统领方程、不等式”作为重点,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的同类量的大小变化,加深对三者关系的认识。

四、第一次反思

听了师傅的意见后,我连夜修改了教案,并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要吃透教材。在教师上一节课之前,应该充分地钻研教材,分析清楚每一部分的意图,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教师如果这都弄不清楚,教起来肯定非常的肤浅。这节课的第一次尝试,我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没有对它的内涵、深度进行挖掘,一堂课下来,虽然很顺利,但感觉对知识的传授只浮在上面。

五、第二次试教

教学片断1:根据下面的一次函数图象,你们能找出哪些不等式?并直接写出相应不等式的解集。生1: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它的解集是

x>-2.师:这个解集你是怎样确定的呢?

生1:我是观察图象得到的,由函数y=3x+6,当y>0时就得到不等式3x+6>0,反映到图象上,y>0就是在x轴上方的部分的点,它们的横坐标的范围是x>-2。

师:非常好,抓住了函数值y在变化的过程中大于0,利用数形结合来确定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0,它的解集是x<-2,方法与生1的一样。生3:我找到的不等式是3x+6>6,它的解集是x>0,我是由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0,6)点知道的。当x=0时,y=6,那么就可以得到不等式3x+6>6,此时对应的图象部分的点的横坐标都在y轴的右侧,也就是x>0。

师:你观察得很好,看来你在这个函数变化过程中,观察到了当y=6时,得到方程3x+6=6,而当y>6时,得到不等式3x+6>6,从而将函数、不等式、方程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统一了。

生4: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和生3一样也得到了不等式是3x+6>6,但我确定解集的方法与他的不同。

师:哦?那你是怎么确定的呢?

生4:因为不等式3x+6>6可变形为3x>0,所以我 将直线y=3x+6向下平移6个单位,就得到直 线y=3x,如图所示,这样在x轴上方的部分 的横坐标的范围是x>0。

师:对于他的做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可以交流一下。

生5:老师,我认为生4的做法是对的,生4把3x+6>6 变形为3x>0,这样做的目 的是更容易在图形上观察。

师:是啊,生4非常聪明,他通过平移把不易观察的范围转化为大家已知的轴上方的部分点的横坐标的范围,这种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在数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师:那么刚才这几位同学又是怎样从函数得到不等式的呢?

生6:因为函数y是变化的,所以可以先写出一个关于y的不等式,比如y>0,y<0,y>6,然后再把y换成3x+6,就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了。

生7: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从这个函数图象中我得不到无数个不等式呢? 师:对于他的疑惑,谁来解答?

生8:肯定有无数个,只不过这个函数图象中所给出的现成的点的坐标太少了,不

容易看出。

师:你总结得很好,因为函数是变化的,所以由这个函数图象应该也能得到无数

个不等式的。

教学片断2:用不同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生9:利用解不等式的方法。(略)

生10:原不等式可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2。生11:将这个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

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 y=2x+10,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 标为2,当x<2时,直线y=5x+4上的 点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2。师:大家比较生

10、生11的方法,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生12:虽然方法不同,但思考起来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他们都是把直线看

成函数,利用画函数图象来解题。师:好,找到他们的共性。

生13:我觉得生10的方法是先要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再看成函数,好处是只需要画一条直线;生11直接将不等式变成函数,但却要画两条直线,有点麻烦。

师:多好啊,有比较才会有提高,这就是收获。

生14:从中我还知道了不等式的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函数问题来解决。师:你们说得非常全面。我们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六、第二次点评

第二次试教是正式上公开课,从教研组课后的评课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本节课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注重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数学本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具体的过程设计中,既突出本质讲解,又对y取定某范围的值时相应x值的确定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辅之以必要的补充练习,使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增加更多的形象储备和直观理解,同时注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图象法解方程不等式的必要性。

七、第二次反思

我觉得,每上一次课,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提高。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改理念,并且知道了在课堂中怎样去实施这些课改理念,怎样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过程是一个经历了痛苦、迷惘、顿悟、欣慰、收获的过程。我享受这样的过程。

【案例反思】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磨练,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磨课。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这一次的教研活动周,使我对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谓“磨课”,即年级备课组确定课题,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而主讲教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展开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再由同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才能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高屋建瓴,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洞察了然,对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自如。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在公开课前,一般的执教者总会请名师给予选课、备课和上课上的专业指导,这种向名师的求教,其实就是 “磨课”的一种形式,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是许多教师走向成熟的捷径。

在上公开课时,同伴的互助是不可少的,这也是群策群力、团结合作、集中众人教学智慧,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作为执教者,在写出教案后,经其他同伴观摩后再度修改完善,或是其他人再来执教,彼此找出优点和不足反复斟酌,这样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磨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倡导数学反思提升教学效益 篇7

一、在动手操作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具体,通过亲自触摸,量一量,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操作感知。在学生操作完毕以后,教师及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操作过程的回顾与总结,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动手实践操作过程: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先折出一个1/2,然后,再在这个1/2的地方涂上颜色。在学生操作完毕以后,为了使学生对分数的性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又接着提出,你能折出与1/2同样大小的分数吗?许多同学都可以折出来。此时,可以继续引导:那么,你们能创造出和1/2同样大小的分数吗?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学生又折出了2/4、3/6、4/8等和1/2同样大小的分数。最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能够折得又快又准。 就这样,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活动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多种实践操作的目标引领下,学生虽然会若有所悟,但是,又没有达到那种了然于心的境界。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在探究活动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爱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虽然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学习规律,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理解等都是学生数学知识经验中的一种。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以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经验、学习经验的形成。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入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几个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总结。当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积=1/2sh以后, 我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你们是怎么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展开了自我反思:我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可不可以通过合适的条件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联系在一起呢?怎样才能使它们有所联系?哦,我明白了……就这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在反思中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与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练习后反思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完新知以后,有目的, 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由于这些习题类型不同, 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完毕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36+4×30÷3 +(720÷90)-20”。在这个混合计算题中,包括了加减乘除小括号等各种运算,很有代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如果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说明学生整数混合运算掌握得已经很不错了。课堂练习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原式=40×30÷3+8-20。他的计算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此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错了,如何改正,那么, 学生以后还是避免不了犯类似错误。因此,我让学生按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对自己的计算过程逐步检查。经过检查,学生找到了出错原因,那就是在36+4×30这里没有先算乘法。在找到出错原因以后,我又让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是不记得运算顺序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思维定势或者解题习惯看到36+4刚好可以凑整,计算简便,结果导致了计算错误的发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课堂练习出错的时候, 教师没有直接把出错原因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以此为戒,避免同类错误现象的再次发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做好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水平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并进行必要的总结,从而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反思记什么

1.记载成功之笔

每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

2.牢记失败之处

不管一堂课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课后作出深刻的反思,能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3.捕捉瞬间灵感

捕捉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产生瞬间灵感、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以后的教学好的素材。

二、怎样做教学反思

1.记反思日记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当前最常见的一种反思手段。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一堂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思考这节课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能否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动机?对突发事件有没有机智应付等等,使教师自觉寻找现有教学观念、行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的差距,明確存在的问题。

2.参与行动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地减少对教学工作认识上的偏差。

3.观摩与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抓住教学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们也可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搜集素材,纂写好典型案例。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足以说明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刘加霞.实践取向的教学反思:不同反思水平的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Z1).

反思提升 篇9

“观”“议”中改进教学,反思中提升认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的感触很深的是:每位教师对教育的常规和理论都懂得,为什么真正实施起来却各有不同,“观”“议”中改进教学,反思中提升认识。我想,除了老师个人的能力差异外,最重要的是在对待自己课堂反思程度有所不同。据我所知,那些在教育上取得成就的,都是注重反思,并一丝不苟地要求自己的人。

我们对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向往一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也是困惑我们的难题。目前来看最直接、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手段就是观课议课。它可以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自身课堂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议课、多进行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有许多东西—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生活的智力丰富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多方面性,都取决于听课和分析课这一工作是否有高度的科学水平。由于学校领导人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就能提高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水平。”观课议课就是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谓“观”,透过眼睛的观察,师生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会成为感受的对象。它更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味课堂。

所谓“议”,是围绕观课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一个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教师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议课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观课议课应以关注学生的学的成效来关注教师的教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的观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不能让学生成为教育的看客,教学反思《“观”“议”中改进教学,反思中提升认识》。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看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而非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学定教”,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收获,才是衡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观课议课时,应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状态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观察学生的发言、动作和表情,判断教学效果。

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注和收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尽可能地坐在学生身边去,和学生建立理解信任关系,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观课者要坐在学生中间,以获得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要深入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切感受和体验。这样,在议课时才会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提出更有利于教师改进和发展的对话话题,真正达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看学生,要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发言情况、思考情况和活动情况,看有没有学困生没有被调动起来,被教师忽视了,看学生练习、板演和作业情况,看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是否交融。还要看更深层次的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价值的体现也是在学生身上。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一步一步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教学就往往是只有“教”而没有“学”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我们应注意教师在教学中有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我们的课堂,只有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

在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应看到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是学生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因此,观课、议课,着眼在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反思中提升教师认识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老师还没有习惯去思考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习惯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常观察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要反思背后的观念和假设。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教?不是只看我的做法对不对,还要去反思我的想法对不对。在反思我的想法的过程当中,同时去反思我该怎么想,形成新的想法,这样的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成为优秀教师。

反思提升 篇10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都需要教学反思,写反思日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反思自己。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以后,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经验,然后跟我们的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分析,我们也可以跟一起参加实习的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都录制了自己的教学视频。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这些视频,通过自己观看总结自己的一些缺点,我们可以从最客观的角度全方位的审视自己。针对自己的板书,身姿,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反思自己的缺点。

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总结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不断的向他人学习,从而提升自己。在实习学校,我们可以多去听老师们讲,看看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题和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实际的行动,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理论知识要通过不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反思提升 篇11

從辯證上來說,一件事產生了不利的結果,若改換另一種處理方式,又會出現新的利害關係,例如在創造業績上,要想甩掉競爭者,拉開業績距離,競爭對手也想要增加業績,先要分析盤點自己能否拼過對手的弱點,才能重新武裝自己,整合資源條件,從不利的紅海(價格競爭)跳到有利的藍海(價值創新)。

又如在經營管理上,由於企業與員工的思考邏輯幾乎相反,當我們過分追求利潤目標數字時,可能對企業及股東有利,對員工不一定有利;如果對員工不利,以企業立場而言,就是「用兵之害」(不利的因素),企業應當想盡辦法扭轉這個趨勢,利用某一個條件來滿足對方(員工),轉化為「用兵之利」(有利的因素)的局面,使企業得以順利經營下去。如果企業不了解這種辯證思維,就無法創造競爭優勢。

經營企業需知厲害所在

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已經超過二、三十年,對大部分來料加工的外銷型台商而言,過去的經營環境有利於台商累積利潤,創造財富資本,奠定了後來擴大事業規模,甚至成為成立企業集團的基礎。但是,以前的獲利來源是建立在兩岸工資差額的空間上,當時台灣工資高,大陸工資低,差距十多倍,如今那種美好機會已經飄渺遠逝,兩岸現在的工資差距在三倍之內。以前對台商企業(尤其是兩頭在外的來料加工業)有利的局面,現在已經種下了對企業不利的果子,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改變,各種經營成本(人事、原物料、土地、稅務等成本)的調高,已經成為自己的「用兵之害」元素,尤其在金融危機過後,台商的生存受到嚴重的衝擊考驗,唯有轉型升級才能轉化為「用兵之利」。但是許多台商因為不盡知自己的「用兵之害」到底多大、多深,也就是不知道或者無法掌握自己的缺點、劣勢,而無法為自己創造轉化條件,這是目前台商轉型升級困難的主因之一。

有一次對某一個台商協會的台商朋友談到經營危機時,提出一個異於常人想法的思維模式,建議企業是不是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劣勢(Weakness)或失敗的原因,再想方設法尋求運用一些資源條件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優勢(Strength)。例如中小企業的劣勢是資源少、人才少,顧客對企業的品牌印象模糊。總之,資源欠缺是劣勢、缺點,問題是我們如何化劣為優?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集中資源的運用效率於某一個迫切需要的地方(例如某一個核心部門、主要市場、主要銷售通路等),我還運用了毛澤東的話:「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弱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台商朋友仍然無法理解我的邏輯思維。

弱勢中小企業如何轉換思維模式?

這是很難讓企業界理解的哲學思考問題。因為利害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企業有必要了解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孫子兵法·九變篇》說:「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軍爭篇》說:「以患為利」,如果企業領悟這套思維模式,應當很容易為自己解套。

對弱勢企業的中小型台商而言,如何轉換思維模式?因為整個市場已經對你虎視眈眈地說:「變就是唯一的不變,否則就走入死胡同,永不得翻身,還不懂嗎?」的確,所有的不利現象紛至沓來,不管是內部的管理問題,或是外在的惡劣環境,都在明示著經營困境。有一次,我經過江蘇省鎮江市下轄的句容市,該地有一道教名山曰「茅山」,同行的台商朋友說:「現在大陸的台商快要變成茅山道士了」,不解其意,他說:「不是茅山道士,而是毛三到四,就是企業的毛利剩下3%到4%。」我豁然開朗,隨之陷入深考,思索解決之道。

如何化不利為有利?我想到只要有轉化條件,且能夠符合企業的規模與需要,運用轉化技術是很恰當的作法,茲以下列的案例解釋企業如何運用轉化技術,轉危為安,去害為利。

借古喻今茅塞頓開

中國古代兵法的智慧可協助企業在解決經營管理的現實問題上多了一面窗戶,打開它就能夠茅塞頓開,多了一條思路。在轉型升級以及未來的經營管理實踐上,台商有需要站在策略高度的立場全面思考企業經營的優劣勢這個現實存在的問題,要看清楚優劣勢是否已經出現,在思考改善過程中,只要努力去想如何轉化,轉化時有需要外援的話,例如需要融資借款或者要求供應廠商、下游客戶配合,則因為自己已經有轉化對策的想法與動作,相信外援會更清楚了解企業的需求而助上一臂之力。

曾有台商因為經營不順遂向我諮詢有無融資的管道以解燃眉之舉,詢問他是否已經檢討出內部管理問題?回答說財務部門提出報告,欠缺周轉資金,我建議他先做內部管理診斷(如上述行銷案例),了解不利因素後,再經由科學分析(轉化技術),重新建立有利因素,再提出改善計畫或許才是解決之道,即便是要向銀行提出融資請求,也會很快獲得答案。因為自助而後他助呀!

上一篇:汽修厂经营计划预算计划下一篇:不逃课保证书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