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论文

2024-10-13

管理系论文(共8篇)

管理系论文 篇1

2009-2010学年工商管理系评定综合奖学金操作说明

(适用2009级学生)

本说明是参照《学生手册》中《宁职院奖学金条例》及《宁职院学生记实量化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奖学金评定原则

1、总体原则: 本次奖学金评选,充分考虑专业、年级及班级开课情况、实践安排的差异,因而将普高、职高、3+2班进行分块,以此保证每个分块内学生彼此间的情况相同,尽量保证奖金分配的公平。

2、各个分块按照学生人数确定奖学金总额。分块的奖金总额=学生数×(2000×2%+1000×4%+500×10%)

3、各分块奖金总额最后剩余部分不足以评选1个三等奖学金时候,剩余这部分将作为机动资金进行统筹处理。

二、各项奖学金奖额及名额产生说明

1、各专业班级按参评人数额定奖学金总额。具体要求参照《学生手册》

一等奖2000元人数=参评人数×2%

二等奖1000元人数=参评人数×4%

三等奖500元人数=参评人数×10%(都只取整数部分)

2、各分块内,各个名额产生机制与顺移部分奖学金的处理说明(以旅游08级的分块为例): 一等奖64×2%=1.28,产生1名一等奖,余额0.28×2000部分顺移;

二等奖64×4%×1000+0.28×2000=3120,产生3名二等奖,120部分顺移;

三等奖64×10%×500+120=2030,产生4名三等奖,剩余30作机动处理。

三、参评者基本要求说明

参评者基本要求说明:

2009~2010学年所有科目(不包括公共选修课)必须全部通过,不得出现不合格;受到行政处分者,一律不予参评综合奖学金。若因出操或其他原因曾经受到过通报评比者,在最后审核时,将受到降等的处理(如一等降为二等)。

1、一等奖学金推荐者,其职业素养测评分、职业技能测评分、可持续发展素质测评分均须在班级前30%;

2、二等三等奖学金推荐者要求其职业技能测评分和可持续发展素质测评分相加在班级前50%。同时职业素养测评分须在班级前50%.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表现良好。(暑期社会实践体会互评,要求良好以上)

4、军训活动考核合格。

四、评定程序与日期安排

1、学生自评阶段(――9月11日)每位同学将上学年的综合测评情况如实地填写到《宁职院学

生综合测评登记表》后,递交班级考评小组评定。

2、班级测评阶段(9月11日――9月14日)各班成立以班主任老师为组长的综合测评考核小组。审核每个同学的《综合测评登记表》。并根据奖学金评奖条件,统计所有同学的《登记表》,并认真、详实地填写《工商管理系奖学金总分汇总排名表(09级管理系)》,填写前10名,并在班级内公示三天,14日10:。

3、班级互评阶段(9月15日之前完成)各班指定负责人,成立各分块的审核小组,交叉审阅本专业本年级各班的《登记表》及《汇总排名表》的各项记实情况,使各项加分尺度保持一致。互评会议时间:9月14日晚上19:30,地点:1#103教室。各班将审核完毕的《汇总排名表》交至工商管理系团委赖敏雅老师处。

4、系考评小组审核(9月15日――9月17日)系考评小组由工商管理系党总支书记裘腰军担任组长,组成考评小组。根据总体的金额情况,根据参评人数确定各奖项的人数。汇总所有的统计数据后,按年级、班级初评出各奖项的名单。并向全院师生公示三天。(9月17日——9月19日)

5、系办公会议讨论 递交系办公会议讨论综合奖学金获得者的名单。并将最后结果上报学工部审核。

五、本条例最终解释权归工商管理系党总支。

工商管理系

2009年9月3日

附:职业技能技术资格证书加分说明

1、旅游专业:导游证8分、领队证8分、酒店方向证书4分、其它2分。

2、营销专业:所有证书一律2分

3、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师3分、ERT供应链管理2分、阿里巴巴证书2分

其它1.5分

4、物流专业:报关员5分、助理物流师4分、报检员4分、ERT认证 3分、单证员2分、其它2分 备注:

1、所有证书加分都凭本人的证书复印件到班主任处申请加分,否则不予受理。本次评选中,非专业类证书(如驾驶执照、普通话等),一律不考虑加分。

2、加分证书的有效期均为:2009年9月-2010年8月。

管理系论文 篇2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 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 但是, 在伽利略看来, 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 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 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 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 或者说,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 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 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 以便达到目标。因此, 与科学问题不同, 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 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 , 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 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 企业家的创新, 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 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 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 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 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 然而, 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 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 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 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 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 再往下一层, 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 换言之, 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 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 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 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 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 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 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 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 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 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 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 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因此, 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 在整体论中, 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 例如, 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 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 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 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 而非相反。

佛学意义上的“道”, 有几个含义, 其一指的是“能通”的意思, 即达到目的的途径, 例如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 通向地狱、恶鬼、畜生的是三恶道;其二指的是真理;其三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道家将“道”提升为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这刚好符合整体论中的下行因果关系, “道”虽然难以精确说明, 但是,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从这个意义上, “管理之道”就是对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律性的理解, 它包括对管理的本源、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追问, 因此, 对“管理之道”的探寻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作为强还原论者的温伯格强调:你若想弄懂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那你就必须弄懂基本粒子为什么会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温伯格观点的错误性,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具有内廪的特征, 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关于微观粒子不确定的极好表达。只不过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常态下的统计现象, 才导致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经常感受不到那种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 复杂系统所揭示出的混沌、突变仍然经常提示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尚且如此, 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管理领域也理应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哲学虽然宏大, 虽然不体现为细节的“管理规则”或“管理知识”, 但管理哲学是直面管理实践的。因为“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面对的都是管理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的管理者不可能只面对部分, 如同医生面对的不是心、肝、肺而是人的身体, 管理者天然面对的就是一个整体。因此, 作为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一样, 具有现实实践价值且随着管理者的级别越高实践价值越大, 因为越是高层管理者, 越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组织。

管理哲学视角下的“管理之道”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肯定是区别于“中层理论”的一种“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宏大理论”的区别是著名社会科学默顿在1968年提出的。默顿对以社会学理论总体系为目标的“宏大理论”批判道:这种社会学一般理论足以囊括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所有细节, 并且足以指导研究者注意经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熟和有害的信条, 我们还未准备好, 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 默顿的策略是: (1) 创立可推导出能够接受经验研究的假设的特殊理论; (2) 逐步地而非一蹴而就地发展概括化的概念体系, 既能够综合各种具体理论的概念体系。

然而, 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 若干“中层理论”的累积并不能形成一种掌握全局的综合性理论, 默顿关于逐步地“由中层理论建立宏大理论”的设想就普遍的社会科学而言并没有实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还没有一种宏大理论是依靠不断地累积中层理论而实现起来的, 相反, 大量的中层理论假设是在已经存在和不断出现的宏大理论的启发下而建立的。这足以说明, 我们不能累加“管理之知”与“管理之术”而成“管理之道”,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管理之道”的研究, 这就是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 2011, (6) .

[3]吕力.中国管理哲学的恢复与重建[J].管理观察, 2010, (24) :28-29.

[4]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 2003.

[5]温伯格.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江向东, 黄艳华, 编译.现代物理知识, 2003, (5) :3-7.

[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 齐心,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管理系论文 篇3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管理能力;中职教育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系的专业课程,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这门课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管理的内涵与技巧,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原理以及常用的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这些理论用到实践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方便学生管理自己的生活,进一步学习管理方面的课程,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但是,这门课在讲授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当前的培养方式不能将实践能力与理论教学良好地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学生提高自身管理实践能力的目标,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讲授存在的困难

1.极不灵活的教学方式

从当前的管理学基础讲授设备及情况看,多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比较古板,往往依靠“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但是,学生记笔记,往往也只是机械地记一些知识点。尽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偶尔会采取一些模拟教学,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管理学是一门艺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活动,所以,学生很难真正地领悟到管理学的精华。对于管理学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接受理论,尤其是不分来源与方式的接受理论,那学习者的管理技能很难得到本质的提高。

2.师生的良性互动较少

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很难展开,虽然教师常利用身边的案例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学生一般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而本身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进度较快,案例分析几乎浅尝辄止,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流于表面,很难做到将管理理论落到实处,更加无法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运用到实践中。

3.缺少实训的机会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基础的逻辑性极强,部分理论还非常的抽象,学生如果能够在学校进行一些实训,在实际中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就会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学会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相应的理论予以解答。但是,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三、提升实践能力的合理培养模式

1.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首先,案例教学法逐步被教育界所接收,但是,案例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具有典型性和操作性,因此,对案例的精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在管理学的教学中,能够在案例教学法中有所突破,必将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关键在于精选案例,作为管理学的案例材料,必须根据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易懂、易讲的典型案例运用在课堂中,并且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案例中,以“自身”角度予以剖析,真正做到身临其中,方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

2.增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块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管理的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对理论的熟练应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得到重视,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在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方面,可以建立提升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模块,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采取适当简化传统的教育内容,同时增设现代企业需要的模块的方法。我在课堂上會简化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但是很注重给学生讲授管理者自我训练的知识,以及管理者的技术学习知识,以及在课堂上模拟一些管理场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些举措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角色扮演的方法

角色扮演就是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模拟实验。这种方法适合在课堂上穿插进行,例如,评讲案例到角色划分的阶段,可以让学生模拟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案例的内涵。角色扮演分为即兴的和事先安排的。

即兴的角色扮演是在学生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模拟一个场景,选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这样的角色扮演能够锻炼学生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比如,我在课堂上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我首先模拟了一个场景:假设你的员工突然出现了罢工现象,他们被其他的公司煽动对管理层进行攻击,你该怎么应对?在课堂上有学生信心满满地上台应对,结果被台下模拟员工的学生用各种问题刁难下去了,但是这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美地体现了自己的伦理素养,虽然整个过程不是很熟练,但是经过几次锻炼,他就会学会怎么去运用。

而事先安排的角色扮演是指针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模拟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论知识,然后在模拟场景中用类似辩论的方法去说服对方。例如,笔者曾经设计了一个面试的模拟场景,人力资源的领导和面试者两个人,人力资源领导要说服不愿意来公司的人来公司效力,公司之前没有录取的要说服领导录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才华,在这个模拟场景中,都得到了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锻炼。

4.ERP沙盘模拟训练的创新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这样的训练方法,效果很显著。该训练方法以沙盘为载体,将5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类似于成立一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只有管理层,就是他们5个来运营整个公司。每次的模拟都有6个甚至更多的模拟公司存在竞争,且这些公司都要连续进行3个时期的经营活动,最后对整个竞争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他们还要面对其他公司的竞争压力,从而在整套的管理活动中体会管理的过程,参悟其中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际管理能力。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在应用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沙盘模拟之后都对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对该课程改革的初步实践和感悟

在以上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在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了质的飞跃,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模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悟”“悟中得”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的时效性。再者在操作上,我们每周新增了两节实操课程——沙盘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管理角色,进行模拟的经营管理活动,考虑管理中的细节与处理艺术,学生对沙盘模拟训练兴趣极高,并在比赛中得到了实质性的能力提升,这些都是企业对未来管理者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跳跃出书本进入了能力提升的实质阶段。

对中职教育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实践管理能力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利用一些新的方法,改革教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兴趣投入其中,愿意在课程中锻炼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这个思考方向和努力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对工商管理案例教材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03).

管理系简介 篇4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资源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六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努力,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获得了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工商管理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各专业实行“3+1”、“1+1+n”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纳入 “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物流师、国家导游证、通用管理能力,秘书证、预算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取得多个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通用管理能力、营销师通过率达90%以上,导游资格证通过率达60%以上。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国际市场营销大赛三等奖、全国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三等奖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达85%以上。

我系现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拥有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建立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习就业教学基地,满足了学生实习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拱了保障。

经贸与管理系 篇5

2009届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库(参考)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

1、网络会计的探讨

2、谈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3、应收帐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5、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6、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7、浅探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8、关于敏感性分析

9、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10、浅谈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1、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12、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3、应收款的风险与防范

14、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浅议

15、论企业的税务管理

16、论企业税收筹划

17、论成本计算方法的作用及其选择

18、论成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9、论存货成本的控制方法

20、如何做好初始化,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

21、论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防范对策

22、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

2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24、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对策

25、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6、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27、论企业的现金管理

28、内部控制制度与审计

29、内部会计控制

30、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31、论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32、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33、EXCEL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34、最佳存货模式的探讨

35、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中的问题

36、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37、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8、试论会计职业道德

39、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40、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二)经济管理专业

1)关于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2)怎样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3)企业并购动机分析。4)试论品牌延伸

5)关于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6)企业管理沟通文化与价值观分析 7)构建公司文化模式初探

8)关于产品生命周期——核心产品的企业经营战略选择9)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及其规避 10)企业专业化的竞争优势11)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 12)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管理 13)中小企业靠什么做大市场14)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 15)产品品牌老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16)买方市场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策略探讨 17)关于提高整体营销能力的奖励机制 18)某某公司的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 19)某某市零售商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20)某某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调查与分析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1、怎样做无形产品的营销

2、整合营销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3、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4、民营企业的人才管理

5、关系营销的种种策略

6、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7、如何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

8、小品牌如何挑战名牌

9、浅谈品牌战略

10、如何进行报关

11、民营企业怎样进行低成本资金筹集

12、小企业进入市场的策略分析

13、企业合理避税分析

14、品牌培养与风险防范

15、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6、谈合资企业中的文化融合

18、如何展开有效率的商务谈判

19、试论网络经济下企业家的素质

18、营销人员素质调查与分析

19、企业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20、企业投资新领域的思考

21、我国失业根源极其政策调整

(四)物流管理专业

1、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2、论绿色物流

3、物流主要理论探讨

4、我国生产物流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5、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6、冷链物流探讨

7、现代公路运输中的空载问题探讨

8、我国水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9、我国制造类企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0、我国制造类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1、现代物流管理成本核算探讨

12、论现代制造类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13、论现代流通类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14、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5、我国航空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16、论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

17、新型管道技术探讨

18、论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19、论现代物流配送形式 20、论现代物流包装技术

21、集装箱技术探讨

22、论国际多式联运

23、物流合理化途径探讨

24、运输合理化探讨

25、论现代物流中心选址

26、论货物的存储技术

27、论现代物流标准化

28、论现代物流系统规划

29、现代装卸技术及其设备探讨 30、自动化仓库原理探讨

31、论零库存

32、论准时制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

33、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

34、论现代物流质量管理

35、我国商业企业物流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36、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37、企业物流合理化途径探讨

38、论物流服务质量

39、集装单元化器具应用探讨 40、论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41、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42、企业物流管理的电子商务化应用对策

43、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44、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45、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46、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的对策

47、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

48、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49、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50、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51、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研究

52、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

53、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54、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55、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分析

56、网络经济下中外物流配送业发展的比较

57、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

58、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9、企业零库存管理策略研究 60、零库存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61、现代化物流中心管理系统设计 62、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选择 63、基于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库存和物流管理64、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6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业务外包策略研究6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67、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及其制约因素68、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69、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70、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7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及合作伙伴的选择72、我国发展物流配送的问题和对策研究73、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74、RFID应用案例研究75、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76、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77、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78、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79、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80、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81、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82、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83、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84、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85、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86、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87、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88、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89、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90、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91、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92、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

93、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94、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95、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95、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97、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98、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99、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100、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101、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 102、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103、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104、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

105、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106、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107、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108、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109、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110、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111、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112、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13、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管理系班级建设方案 篇6

个人与集体正如树苗与森林,离开了森林,再好的树苗也无法长成参天栋梁,作为学生,则不能离开班级这个群体,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和班级息息相关。班级作为大学里学生组织的最重要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平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基于此,管理系以“思想政治过硬、班风学风严谨、组织制度严明、班级文化先进”为目标,以“学风建设、寝室文化、组织建设、班团活动”为载体,使管理系班级建设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从而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一、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学生干部是班级同学的利益代表,是服务于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的骨干群体,是建设优秀班级的主要推动者。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工作对于促进优秀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同学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系倡导各班级要有健全的班团组织机构,规范的管理服务制度,明确的工作思路,科学民主的培养发展机制。通过班级学生干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投身班级团支部建设,发挥全班同学的聪明才智,为班级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学院倡导班级和团支部紧密配合,互相协作,共同把班级建设工作推上更高的层面。

(一)班委会工作理念

树立“RDCC”的工作理念。

RDCC=Responsibility+Democracy+Cooperation+Creativeness

即:责任+民主+协作+创新

责任,是要班委会成员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认真负责。

民主,是要班委会成员发挥民主的决策机制,民主集中。

协作,是要班委员成员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通力合作。

创新,是要班委会成员保持年轻新颖的活力,开拓进取。

(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采取民主选举形式,完善班委会内部制衡和监督机制,提高班委会成员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结合班级实际,建立健全的班会班务制度,责任到各个班干部,明确职责与分工。

二、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制定班级学生干部考核制度

采取学生评议和自我鉴定相结合,分不称职,称职,优秀三等,根据考核结果奖勤罚懒,实行淘汰制;实行干部经验交流会,即组织老生干部以他们的工作经验给新生干部讲解学生干部工作基本技能,做学生工作的问题,帮助新生干部尽快转变角色,增强新生干部工作责任心,树立新生干部工作信心。

(二)建立和坚持各项考勤制度。我班已经成功建立到课率、到会率考勤表。

(三)建立班级奖励制度。对参加各种课内、课外,以及班级内外部活动或竞赛中取得成绩、名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奖励,旨在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进而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四)创建“信息绿色通道”

由于大学活动的丰富性,校园范围的广泛性,大家住宿的分散性,虽然学校或学院会将各种消息统一通知,但还是有许多消息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到每个人,使同学们错过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也给大家的校园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一条信息流通的快捷渠道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是由学生自发组成各种信息收集小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收集各方面的通知、消息、数据和资料,定期定时发给大家,给同学们提供各种对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使大家的校园生活更为便利。

三、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

2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加强管理,通过开展学习竞赛等活动来推动学风建设。

管理系倡导各班级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方案,组织开展“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四互”活动、引导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习竞赛和活动,通过班会等形式进行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从而杜绝退学、降级和不良学风现象,提高学生四六级、考证通过率,为班级优良学风的养成,为班级同学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和有利条件。

(一)学风建设目标:

1、学生专业成绩优秀,学生总评平均成绩低于70分的人数不高于班级人数10%。

2、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学科专业竞赛(不含文体娱比赛)

3、学生四六级通过率高

4、学生到课率高,有旷课记录学生不超过班级人数30%,因旷课受院处分的学生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6%(专科)或3%(本科)

5、学生有1门及以上课程不及格的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15%(专科)或8%(本科);

6、学生参加深造的欲望强(本科参加考研、专科参加专插本),报名参考人数比例高。

(二)学风建设建议措施

1、创立“传——帮——带”的学习链条。传,是指借鉴学长学姐的学习经验,吸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帮,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带,是指班内已经通过该项考试的同学传授经验,帮助答疑解惑。同时建立课余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助互教互学活动,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个可以适用于四六级英语考试、考研、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普遍性的考试。

2、建立“信息导航”制度

(1)未来的路自己走(理想畅谈)

大学时期是同学们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规划,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我们建议开展以“未来的路自己走”为

3主题的交流活动,漫谈学习计划、设想、目标、理想、让学生在漫谈中确定和升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2)职业规划指导

请权威老师或是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根据各个年级的情况介绍学习、工作经历,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新的资讯,回答同学们对于就业的疑惑之处,让同学们对于各个行业和职位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选择职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

3、考研动员(专插本动员)。制作“考研资讯”,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 4、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5、利用主题班会或者团日活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

四、班风建设

学生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因此,班级的建设离不开各个学生自身的努力。

(一)班风建设目标:

1、班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较高

2、班级凝聚力交强,团结进取,和睦相处

3、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班上同学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率较好

4、班级有自己的特色,如班徽、班服、口号等明显特点。

(二)班级建设的建议措施

1、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组织主题班会不失为其中一种直接而又有所成效的途径。如可以组织 “怎样做一名优秀党员”的主题班会,在会上同学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大家都确立了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并积极加入党组织的目标;此外各班级还与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开展 “一帮一”活动,并建立了长期联系,通过这种交流,激励了班级同学积极进取,树立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而且,如在今年三月的“雷锋月”,可开展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班会,倡导雷锋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奉献意识。

2、举办班级参与性、趣味性、教育性较强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具体项目有以寝室为单位的拔河赛,骑慢车赛,放风筝比赛等,这些活动难度较低,参

4与性较强,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也较高,有益于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考验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3、制定班规。班风建设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作为一个班级,如上课的到课率,班会的出席率,活动的参与率等等,都需要有一定规范的规范,但并非指定了规范就能达到,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自觉性,因而,制定一些规范也是一个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一种方法。

4、开展寝室联谊活动:会餐、郊游。如,“五一”、“十一”期间组织班上不回家的同学一起聚餐,出去游玩,参观就近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班上可以组织同学去一些景点参观,既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对增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寝室评比、文学艺术创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也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一)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风气对于同学的行为养成、品格塑造、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应该以班级为主要推动,以寝室成员为核心力量,通过积极文明的寝室文化,形成团结进取的寝室风气,为寝室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氛围。

管理系倡导各寝室按照《华软学院学生寝室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通过“星级寝室达标”、“寝室文化节”等活动加强集体凝聚力,突出寝室特色,增长成员才干,把寝室建设成团结向上、干净整洁、氛围和谐、战斗力强的优秀寝室。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具体建议措施:

——开展各种参与性较强的班级活动。在金色的大学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那另一片天空。各班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去附加景点游玩、野炊、聚餐、节日之时组织各种联欢会以及班级趣味运动会,包括乒乓、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多个竞技项目,大家积极参与,兴趣极高。

——和兄弟班级的竞赛活动,起到激发同学们的斗志和增强班级荣誉感的双重作用。

——加强班委会的核心领导作用。班委会成员在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活动中积极引导,主动参与。

2、营造班级独特的文化品位

具体措施:制定班徽、班旗、班歌、班训。

3、鼓励各种才能的发展

具体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同学们的专长,努力给他们的专长以表现的舞台。如利用节日契机,各班可在班上举办联欢活动,经常鼓励同学展示自己的才艺或者设计一些能够表现他们才艺的小游戏,这样不但能让这些专长有发展的平台,又使大家感觉自己是活动的主角,参与更积极,活动也能更成功。同时也可以随时发现同学们的特长,鼓励同学进行艺术创作、投稿等文学创作活动。

4、制作班级剧照馆

具体措施:拍摄DV剧、照片把大家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制成册,让同学们能随时回味这些美好画面,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让班级真正成为温馨的家,同时也让这珍贵的瞬间成为永恒,成为大家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回忆。

5、创建班级特有的文*-化空间

具体措施:制作班级主页、微博群、网上同学录、制作班刊。班上的同学是这些网页刊物的主角,上面刊登班内外的小新闻、同学们的言论,以此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和信息沟通桥梁,增进大家之间的了解和班级的关注。

管理系

管理系论文 篇7

一、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基本概述

本次研究高层管理团队主要是指企业高层经理的一些相关小群体, 比如公司CEO、总经理、副总经理、高级经理 (直接汇报工作) 等, 这些管理人员都是在关键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效用的人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高层管理团队将企业所有者除外, 如企业的大股东们, 只是单纯的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内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整合, 也具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内部各人员之间的互动氛围很好, 具有高效能的特点。现代管理理念主张集体决策机制, 并不赞同过去由最高领导者独自进行决策的管理机制, 认为只有集体决策才更加合理、科学、民主。在市场条件瞬息万变,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应该更加紧密的共同努力工作,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快速的做出更准确、更有效的管理决策, 更好的解决问题, 获得最大的成效。在企业绩效考核以及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将团队绩效考核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上述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界定实际上主要源自1 9 9 4年Mason、Hambrick提出的一个理论——“高层梯队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对整个高层管理团队进行研究, 并不只是局限于管理者个人。组织领导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 虽然最高管理者是主要的决策制定者, 但是和组织其他成员一样, 他们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权利。根据当前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报道可以发现,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高层管理团队和组织绩效、组织战略变革、组织战略、组织创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②高层管理团队和国际多角化、公司多角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报道结果表明, 高层管理团队在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运行结果, 但是相对于一般工作团队而言, 其在决策功能方面的能力更强。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仍然实行的是领导个人决策管理机制, 并没有建立有效的高层管理团队, 而且在高层管理团队管理实践方面也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有必要对高层管理团队绩效进行研究。

二、关于绩效管理的几大要素

(一) 构建目标体系

通常情况下, 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向都是由董事会、股东大会进行决定, 高层管理团队应从大局发展角度, 客观、科学的分析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比如, 制定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企业目前面临的环境状况, 企业面对的机会和挑战, 是否分解了总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策略的有效性等。在实际工作中, 可能有的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 这样也就会导致绩效管理目标并不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导致绩效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不足, 无法有效、正确的指导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 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只有企业战略目标比较明确的情况下, 才可以统一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标准, 使企业领导者明确绩效管理方法和手段, 使高层管理团队行为和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目标体系, 才可以确保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

(二) 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

就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管理而言, 想要确定一个统一的定量化考核标准实际上难度系数非常大。因为决策会受到人、物、财、机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每一个方案只可能对于当时的情况、条件而言是最佳的。而且, 任何一项决策方案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有的决策方案明确了风险程度, 但有的决策并没有明确风险决策, 一旦发生风险, 势必会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有时就算整个高层管理团队共同努力, 也有可能会导致战略目标失败。其次, 以往我们常常会将利润、销售额等定量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但是经过相关实践研究表明, 如果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下仍然采用这种定量考核指标, 可能会导致高层经理们一味的强调当前短期收益, 而不顾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样的理念下, 高层管理团队在面对具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决策时, 会习惯性的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 不会认可风险系数高而经济效益大的投资项目,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 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绩效考核标准不仅仅需要定量化的指标, 同时也需要定性化的指标。一旦外部环境出现较大改变, 和预测的情形出现较大偏离时, 此时主要依靠定性化指标进行判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采用量化指标, 应应该强调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公平性。如果是持续绩效考核, 采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作为考核标准, 也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例如, 产品周期中的成长期应该是业绩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在产品的成熟期, 产品的业绩增长速度却会大大降低。如果将增长速度作为考核指标的话, 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成长期的产品收益更好, 但是实际上在产品的成熟期, 产品经济收益更更加稳定。由此可见,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个人考核、一般员工考核存在很大不同, 需要企业经营者和所有权人共同协商、沟通确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

(三) 关于考核指标的基本内容

根据我国当前的体制环境、经营管理实践, 主要从组织运营状况、团队内部运营状况方面考核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制定应对对策, 改善竞争格局。②团队人员组成状况。主要是指内部团队人员的实践经验、学历知识水平、对事件的有效判断能力、团队团结与否、个人努力水平、资源共享情况等。其次, 应评价企业完成经营业绩指标的情况以及财务状况。③企业的实际运转情况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 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员工离职率。④有没有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做出企业决策时, 有没有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就以上列出的几项绩效考核内容可以采用KPIs (个性关键绩效指标) 、BSC (平衡记分卡) 、BI (商业智能技术) 等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以及BPM (企业绩效管理) 系统进行绩效考核。

三、提高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工具、方法, 更是一种哲学、观念, 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哲学。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管理者养成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尽早实现。个人认为, 想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 注意团队的容量

按照组织理论的观点, 一般一个有效、合理的团队人数大概在5-7人左右, 若团队的人数较少, 可能会提高错误决策率。假设团队决策是一个独立事件, 2个人团队中, 某一个成员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占到50%;如果团队是3个人, 则犯相同错误的概率也是12.5%。如果是5个人的团队, 那么团队成员犯同一种错误的概率在3%左右。如果是7个人的团队, 犯同一种错误的概率会降低到1%以下。由此可见, 如果管理团队人数过少, 决策错误率越高。但是管理团队的人数也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成员过多, 管理决策也会越分散, 缺乏统一性, 这样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管理中需要注意控制团队的人数。

(二) 应确保责权利对等, 保持目标一致

如果企业管理层、经营层、执行层的管理人员出现职责不清、越位的情况, 这样很难制衡企业管理权力, 不利于企业运行的统一管理。更严重的是, 这种混乱的管理形式可能会导致员工无所适从, 缺乏责任感, 一旦出现问题时, 可能会相互推卸责任, 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对处理, 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因此, 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治理机构, 明确划分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 确保团队管理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三)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和谐、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平台, 也是做好绩效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文化存在差异, 绩效评价、行为行为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绩效管理实际上也是希望更加直观、具体的向企业员工展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价值取向, 使企业经营理念、价值取向更容易被他们接受。高层管理团队行为, 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管理者权力分散程度、企业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灵敏度以及监控程度、企业对于战略目标的重视度等。营造一种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引导高层管理团队做出正确的行为。

(四) 应注意和战略决策层进行良性沟通

在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 若没有战略决策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以及正确引导, 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也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高层管理团队必须和决策层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全面了解战略决策层的价值取向以及发展目标, 明确战略发展规划的意图, 有利于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

(五) 应满足员工的需求

员工是执行、落实高层管理团队各项措施的关键,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水平, 首先应做好员工的激励工作,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使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同时, 应使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站在同一战线上, 将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企业的绩效联系起来,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高层管理团队应尽量根据员工的特长、特点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岗位, 使员工能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满足员工的个人成就感。同时应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 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四、提高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建议和措施

(一) 合理安排管理团队的结构

作为一个整体, 高层管理团队素质不仅仅体现在每个成员的个人素质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各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团队结构方面, 想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 就应该合理安排团队成员的构成, 加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首先, 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合理安排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 如果处于成长期, 团队应主要以年龄的高层主管为主, 这样可以保持整个团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 敢想敢做, 勇于拼搏。如果处于成熟期, 应主要以年长者为主, 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考虑比较全面, 会以发展的眼光做出决策。如果处于衰退期, 应以中年高层主管为主, 精力比较充沛。同时, 应尽可能聘请一些知识技能多样化、教育背景良好的高层管理者, 从而提高整个高层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

(二) 营造一种特色的高层管理团队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高层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主导作用,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高层管理团队文化也代表了企业文化, 因此, 应打造一种优秀的管理团队文化。具体而言, 优秀的管理团队文化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每天应保持较高的热情面对工作。在团队中不仅应强调团队的整体发展, 也应该积极鼓励成员的个人发展, 使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并且很有信心能够达成团队目标。在面对困难时, 能够勇于挑战, 勇往直前。②团队精神。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应无条件的服从团队利益,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尽心尽力的为整个团队的利益努力奋斗。培养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忠诚度,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使团队员工具有荣誉感、归属感。③创新精神。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 相互配合, 彼此信任, 做到相互关心, 相互爱护,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团队中, 成员之间应平等、开放、坦诚的交流, 建立一种民主的工作环境, 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激发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创造性、积极性。

(三) 应重视团队冲突管理

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一般都是企业经营经理, 他们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 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 因此团队成员全部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平时的交流、互动也比较少, 成员之间的默契度较低, 因此很容易出现矛盾, 这样势必不利于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高。因此, 应正确认识团队内部的矛盾、冲突, 允许在团队里出现不同的“声音”, 多种意见可以并存。同时, 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团队冲突管理预警机制, 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应推选出一位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领导者, 训练团队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度, 使成员保持对团队氛围的敏感度。其次, 应维持一种较为平衡的权利结构, 总体而言, 领导者的权利应多一点, 而其他团队成员也需要拥有自己的权利, 尤其在他们各自负责的领域具有绝对发言权和决策权。

(四) 应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体现了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 也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核心, 对高层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高层管理团队应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益激励。可以通过承包提成、工资年薪、递延奖金、实股、认股权、期股、年度花红等方式给予个人报酬激励。也可以制定合理的“职位消费”激励, 也就是指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规模享受相应的消费, 使管理团队的成员和企业共同享受发展成果。②创造新平台。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水平较高, 在工作中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薪酬激励, 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独立发展平台, 能够自己做出管理决策, 并且亲自监督、指导员工执行, 从而满足成员的自我实现需求。③制定高额退休金制度。如果是年资较高的高层管理人员, 即将面临退休, 应确保他们能够有高于一般职工的退休金, 以及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

综上所述, 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高层管理团队绩效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绩效, 因此, 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团队结构, 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 做好团队冲突管理, 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全面提高团队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飞相, 葛玉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本研究视角探讨[J].商业研究, 2012, (1) .

[2]罗丹尼.揭开绩效管理的面纱[J].总裁, 2012, (11) .

[3]李红浪, 李星, 邓金锁.经营者绩效考核的有效工具——企业绩效[J].管理纵横, 2013, (6) .

[4]佘慧景.中国式绩效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2, (10) .

管理系论文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币时间价值;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者如何接受和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应。

一、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进行管理的意义

(一)管理者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管理者将贴现法的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进行演算权衡,决定企业将来的发展。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对各级政府投资决策都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管理者运用变动成本法分析和运用的意义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其中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如企业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变化而(使总成本)变化的成本。如果管理者真正地发挥基本职工的积极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特别重视固定成本的控制,在获取收入后,必须首先弥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再考虑固定成本的补偿,此是管理者人性化、持续性的管理理念。

(三)管理者运用“本-量-利”分析法的意义

量本利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增加销售量是关键的手段,促销是永恒的话题和务实行动。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运用的根本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销售量。销售量决定着本和利,这是管理者分析运用本量利的实质。

二、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

(一)国家政府的法规制度的引导是影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应用的主要原因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上市公司等企业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实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管理会计没有审计的鉴证、证明,没有证监会等的监督,国家各个部门没有规定,是可进行也可不进行的内容,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自然降低甚至忽略。

(二)房地产交易改变管理者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影响可持续发展

近十几年房地产建设速度奇迹般的发展,价格急剧上升,占地拆迁使人们一夜巨富,净现值吸引着人们,满足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土地的未来意义及终值意义被忽略或者无可奈何。各种媒体报道购买房屋分期付款的人们对此的质疑和看法很少,似乎购买者均认可合同签署的月供金额。这是在利用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认识不足而愚弄人们,因此影响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正确理解、应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寿命通常长于这个年限。假若利润率为10%,之间没有通货膨胀及风险变化,则50年后的1元值现在0.0085元。人们可能不清楚这具体数字,但明白将来的钱越来越不如现在的钱,于是人们竭尽全力获取最大的收益,企业家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自己的私利和家人积蓄财富,特别是个别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及治理层利用国家资产,也就是纳税人的义务堂而皇之争取个人财富最大化,破坏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者漠视变动成本法,工资差距拉大,形成潜在社会矛盾

变动成本法关系到产品直接生产者的利益、心理、情绪,导致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的企业产品生产者的工资无论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开始形成时就低,业务量增加,工人的工资不一定增加,不尊重劳动者的货币时间价值。有报道称国企的领导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太大。工资为10∶1;奖金为100∶1。个别管理者无视固定成本的固定性,管理费用增加。一些管理者讲排场浪费,甚至贪污腐败。一些管理者没有变动成本法控制固定成本的意识,肆意蹂躏管理会计的理论,生产者与管理者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企业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和谐。

(四)不重视“量”的重要性,增加企业运行负担

本量利分析法要求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在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不变、保证产品质量价值的情况下,只要增加一个销售量,便有一个销售产品的利润出现,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多。现实中一般企业是重视销售量的,而有些企业不重视销售量,只重视业绩、重视个人收益、重视企业规模,使企业无法持续经营,如原来的“五谷道场”,以“拒绝油炸、保住健康”而闻名全国,从2004年设立到2006年家喻户晓,再到2008年申请破产,由兴到衰仅仅几年时间。五谷道场衰败原因归因于三点:一是原材料涨价,方便面行业整体效益下降;二是公司前期费用和广告宣传投入过大,造成公司全面亏损;三是随之而来的集中诉讼和负面报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管理者的失误和不道德确实影响企业的发展。

nlc202309011255

三、管理层运用管理会计基本方法进行管理的设想

(一)政府及公务员首先接受管理会计观念的渗透

一国政府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经济职能。政府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影响重大。因此,無论政府政策方针制定者、决策者及具体的工作人员,应该系统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知识。官员及公务员不仅确实行使政府公务的职责,同时必须明白政府的支出,特别是他们的报酬多数属于固定成本,需精打细算、合理预算,节省纳税人的所尽的义务,将自己的工作量视同业务量,付出多些,索取少些,形成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政府要求管理者接受并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及理念

各级政府在理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含义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提醒管理者运用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市场经济现象,提醒企业管理者注意变动成本的潜在作用,引导如富士康一样的企业管理者切实关注雇员、一线劳动者的心理感应。在失业、就业成突出问题的当今市场经济中,用机器人替代活人,似乎是一个创新、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在制造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提醒管理者们,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层,不要贪心,不要形成暗中逆流,影响社会和谐。

(三)管理者必须进行管理会计的培训、走访、交谈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管理者必须进行培训、走访、交谈,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还是大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专业学历、个性品行等等均有差异,但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应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考虑和接受管理会计的理念,促进微观经济运行,使政府达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管理者们如果静心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观念,心照不宣,相互之间就能减少这些开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管理者必须尊重会计工作人员,发挥其管理的参谋作用

大专以上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当接受或进修过管理会计的课程,对于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应当知道,在工作中应当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并影响周边人员。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随时、及时、适时地向相关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起到参谋的作用。高层管理者必须尊重并接受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9.

[3]杨有红.高级财务会计(第2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4]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琰(1990-),男,河南项城人,就职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下一篇:考研数学 暑期备战四大黄金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