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共13篇)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并能举例说明;(2)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
(2)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需要学生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活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是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当我们看报纸时,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事件,当我们在观看08年奥运会时,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当我们听到铃声时就知道该上课了等,这些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呢?
[过程]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
【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信息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的,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教师活动:“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由上面可以看出,信息的价值有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提高精神生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作用于实践,提高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价值性,它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接受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处理、认识、理解能力。
(3)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发生变化。
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市场动态等。
(4)共享性
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且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原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5)真伪性
♥关于日本地震,网上散布谣言核暴炸会污染到水质,造成很多地方食盐的暂时性短缺。♥中奖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你的号已荣获58000元与三星电脑一台是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的„„
(6)不完全性
问题:①今天观看比赛;②他生病了,这两条信息有什么问题。
没有说明白今天什么时间、地点和观看的是什么比赛。
没有具体说明是谁生病了,得了什么病,病情怎么样。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2
在学校教育中, 每个学科都离不开相关概念的教学, 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一门学科的概念, 对学好这门课而言起着决定性作用, 可以说, 概念是组成一门学科的基石。所以, 概念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虽然只是副课, 但也涉及很多概念, 例如:信息、网络、病毒、数据库、IP地址、域名, 等等。这些概念怎么教才能体现学科特色并达到最好的效果, 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 面向的对象是高一年级, 它是其它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一节纯概念的教学内容。对信息的定义, 不同的领域专家有不同的理解, 目前, 尚无唯一的、权威的定义, 课本上分别列出四位专家对信息的定义, 到底怎么开展对这个定义的教学才有效呢?对高中学生而言, 他们对信息都有一些基础或是感性的认识, 这些都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基础。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两种概念教学的方法: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需要学习者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不同点是概念形成是通过鉴别相关概念的正反例来学习新概念, 而概念同化是学习者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概念, 新概念可能和旧概念有上下位关系或是类同关系, 等等。概念同化的教学方法直接向学习者呈现概念的关键特征, 学习者通过把这些关键属性和自己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关联同化来学习新概念。比起概念形成, 它更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概念学习。
本节课通过概念同化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信息”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经过关键字罗列——提炼——形成概念几个环节, 尝试让学生自己给出信息的定义, 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信息的特征。
二、教学流程
1.抛出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平时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一些词汇, 比方爱、素质、美……当有人反问我们它们真正、准确的含义 (定义) , 你会不会被瞬间问倒?这是为什么?文字全都认识, 却看不懂专业的书籍, 这样的情形你有过吗?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 我们不明白其中专业词汇的定义, 也就是相关概念的含义, 可见概念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习惯了先接受课本、教材中专家、权威对各种概念的定义, 然后再慢慢地理解与消化。今天, 对于信息技术的第一课, 让我们“颠倒”过来, 尝试自己来给出“信息”这个概念的定义。
2.提出教学目标
明确展示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第一, 给概念“信息”下定义, 理解信息的特征。
第二, 掌握给概念下定义的一种方法。方法概括如下。
(1) 把概念的相关特点 (专业词汇叫属性) 陈述出来, 以关键字的形式罗列, 罗列得越充分越好。
(2) 将罗列出来的一系列关键字, 进行分析、比较、替换、删除、合并, 进而提炼出最能代表事物根本属性的若干关键字。
(3) 将最终确定的关键字, 融合、整理成为一个句子, 形成对这个概念的定义。
3.利用“概念同化”教学方法教学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反思
(1)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可以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总结出信息的特征, 给出信息的定义。例如:课堂上有学生给出这样的定义:“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 具有时效性、普遍性, 具有相对价值并且可供处理的一种资源。”“信息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普通存在的, 具有时效性、确定性, 可以用于共享, 有着相对价值并可供处理的资源。”“信息是以文字、声音、图形等作为载体的一种具有传递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的资源, 并且不同信息有着不同的价值。”
值得说明的是, 这里不要求学生给出非常完美的定义, 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体会下定义的过程, 因为“信息”二字从古就有, 发展到今天, 它的内涵是不断延伸的,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给信息下定义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2) 《信息及其概念》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但本节课通过学习这个概念的过程能掌握一种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不容易的。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概念, 小到花鸟鱼虫, 大到国家、世界、道德、理想……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些概念的?又是怎么给它们下定义的?通过这节课, 学生可以学习到通过概括关键属性的方法来下定义, 这个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多总结, 而不是习惯性地去翻看课本。
(3) 本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来完成, 并利用电子白板突出的交互功能, 很好地体现了对关键字进行筛选和修改的过程, 保证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教师一直努力做到的。
摘要:《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 它是其它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一节纯概念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概念同化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信息”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经过关键字罗列——提炼——形成概念几个环节, 尝试让学生自己给出信息的定义, 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信息的特征, 使教学体现学科特色并达到最好的效果。
信息及其特征 篇3
【关键词】信息;特征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69-01
1 什么是信息?
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信息,人们每天都接触到丰富的信息。黄叶说明秋天来了,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信息,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自觉的走进教室……
信息是怎样定义的呢?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摘自: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共享性: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后,彼此都拥有了两种思想”。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通过卫星电视和网络直播,全世界爱好体育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时观看NBA的精彩比赛,这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共享性。
(2)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和物质、能量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原始信息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并在使用中体现它的重要价值,当然,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家皮鞋厂各派遣一名销售人员到非洲某地推销皮鞋,两人到目的地后都进行了市场调查,然后将消息发回了公司,一人写道:“此地无市场,因为当地人都不穿鞋”,另一人写道“这里市场潜力巨大,因为当地人都没有鞋穿”。两位推销员见到的情况是相同的,由于两个人的信息认识、利用能力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3)时效性:信息反映的往往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而事物本身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变化,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会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就是充分利用了信息价值的时效性,趁着大雾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等都有明显的时效性,一旦过期就会失去效用。
(4)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都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信息,可以写成文字报道印刷在报纸上,可以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人浏览,也可以通过卫星电视直播在电视上收看……
(5)真伪性: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信息,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夸大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历史上“孙膑减灶进兵”和“孔明增灶退兵”都是军事上的著名战例,都是“人为伪信息的”典型例子。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
1、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5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一篇优秀的教案对面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特为考生献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面试《IP地址及其管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熟记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方法。【难点】
能进行IP地址类型识别。
教学过程 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环节
二、新知探究 任务
一、答一答
(1)学生自习课本上关于IP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IP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任务书
二、查一查
1.设置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2.请较快完成的同学说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任务
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2分钟自习书上内容,讨论IP地址的组成特点。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总结IP地址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并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IP地址分类的概念。[page] 任务
四、辨一辨
学生们花5分钟时间自习书上内容,小组IP地址划分的依据和规律,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老师作总结补充。
2.设置疑问:根据IP地址分类的特点,分析IP地址每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数值,同时总结IP地址对应的第一字节表示的数值的范围。
3.设置疑问:根据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判断其IP地址类型,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IP地址判断分类的方法,并介绍记忆分类方式的便捷方式。环节
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IP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IP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辨别IP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环节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上课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IP地址查获罪犯,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对应进行分析。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IP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四、板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篇6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中。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愿意自己主动举例的不是很多。分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原因:其一,学生不是很习惯勇跃发言。理想中的状态是,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无论说得好或不好,关键是敢说,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现实中的学生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其二,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将生活中的例子变成自己的例子,学生在思维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达不到要求
新课程是非零起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同学不会或不熟,例如:开机关机、保存文件、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复制重命名、处理死机问题等。作为一门技术课,我们先不谈什么素养,掌握实用技能应该是根本,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他一生都有好处,我们不是说一切都为了学生吗,那就不要只是喊喊口号啊,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状,将专门安排时间为学生打基础。
三、对教师的思考
新闻信息的纪实性及其文化特征 篇7
纪实性是新闻信息基本的传播特征它是衡量信息是新闻还是旧闻的唯一尺度, 也是新闻的价值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 新闻信息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及时的表述新闻的纪实性有多层涵义:
其一, 它要求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新颖、及时, 能够引起受众的关切和兴趣.对受众产生吸引力。
其二, 纪实性意味着新闻传播价值是由时间法则决定的。新闻的时间法则要求传者努力缩短信息流通时间, 将新闻报道和发布的时间规定在离事实发生或发现的“最近点”, 以适应信息社会快节奏文化的需要。
其三, 从新闻的宣传价值, 从体现一定时代、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新闻文化观看来, 新闻的纪实性还标志着报道时间——更准确地说, 应是新闻面世时间——恰到好处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人们把新闻的这种“纪实性”称之为“时直性”。新闻的时宜性往往表现为某一具有特殊意义 (或称文化意义的时间, 客观事实只有适应这一时间的事态变动, 才能成为新闻, 或成为更具传播价值的新闻。
二、新闻信息的事实性及其文化特征
如果说纪实性是新闻的时间特性的话, 事实性则更多地体现为新闻的空间特性新闻不仅要快速反映新闻对象在时间中的运动状态, 还要反映它在空间结构上的存在状态。新闻对象在空间结构上的存在状态即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的事实的发展和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都具有一定时空环境, 时空含量是事实的映像。同样的事实, 很可能由于时空条件的不同.而带来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这便是新闻事实的相对性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彻尔说“新闻显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随着地理、人口和时间而变化一个世纪以来, 80%的美国人以农业为主, 所以农业新闻是重要的。今天, 只有不到百分之八的人1:3干农业, 那么在农业区以外, 只有当农业的结果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时候, 农业新闻才是重要的。”在我们这个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过渡的国家, 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三、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及其文化特征
新闻学学者刘建明认为:“新闻中每个事实必须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而一系列报道又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 叫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是否真实, 实际上往往取决于报道主体的认识水平和观察角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文化观念问题, 就事实而言, 真实性应该像一个擦得通明透亮的三棱镜, 能够让受众通过它的折射一览无余地看到事实的真相。然而, 生活在一定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报道主体, 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让“三棱镜”蒙上某种阶级或集团的色彩, 使它游离于客观范畴之外, 而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文化特征。以说, 新闻的真实性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它的客观性, 或日“非文化形”另一面是它的主观性。或日“文化形”。那就是, 我们不得不承认, 新闻真实性包含有主观因, 显示出文化特征。因为新闻的真实与否毕竟是通过人的认知和反映来实现的四、新闻信息的主体性及其文化特征。
所谓主体性, 是指传播主体在选择事实、传达信息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的个人的意志、情感和认识结构新闻信息的主体性自始至终影响和左右着其他特征 (如纪实性、事实性、真实性等) 的发挥。
为了证实新闻主体性特征及其文化形的存在, 我们从《长江日报》l995年3月10日刊载的《记者贩菜记》为例。在这篇报道里, 新闻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显示的文化形式十分突出。它的主体性特征不仅在于记者朴实无华、生动感人地记叙了一次贩菜营销的经过。更在于记者采用中国人信服现身说法”的文化手段, 实地参与, 亲自体验, 实实在在地揭示出市场莱价差率过高的原因。在传播全过程中, 传播主体依据自身对客观事实的体验、判断和选择, 将信息用最值得人们信赖、最符合市民文化心理的方式公之于众。受众则依据文字符号传达出的客体信息与主体信息融为一体的复合信息。依据自身的外部信息的综合分析解读出远远超过符合运载量的显性的和潜在的信息我们把这些“信息之外的信息”视为新闻主体性发挥到极点。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所产生的文化效应。
将新闻作品作为客体信息与主体信息的复合物来解读是合乎新闻传播实际, 也是合乎认识发生论的揭示规律的。传播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有时是参与) 、选择和反应, 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某种心理指向, 显示出传播者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和评价社会的已经定型了的思维程式。说到底它是民族或社会集团长期的文化环境、实践行为在某个具体的人 (传播主体) , 在某一具体事物 (新闻作品) 中的折射。是民族或社会集团相对稳固的观念文化在心理内层的积淀演化使然。
摘要:新闻按其本质来说, 就是捕捉热点地区的热点事件和人物.以这些事件和人物动员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而新闻传播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它的纪实性、事实性、真实性和主体性。因而笔者从这四方面特征入手.探讨新闻传播所显示出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新闻传播,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大众传播-5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潘知常、林玮.
[2]《当代媒介文化》新华出版社, 于德山.
[3]《新闻文化学》新华出版社, 刘智.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8
关键词:化学课堂;概念构建;策略研究
一、化学课堂的新课程概念构建特征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这样的课堂教学生硬死板,让学生没有课堂的主动性,对于新课程其比较重视化学教学的生成目的是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们自主探索的地方,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强调老师要时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去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去努力构建成一个师生能互动的化学课堂。对于化学这种学科的课堂新课程的改革,讲究的就是动态式的教学,主要看重老师和学生之间养成沟通的关系,两者之间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时不再是机械的执行预先设定好的教案而是比较注重学生在本课堂中其自身的创造性的真实性的发展进程,从而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去立足所有学生的现场性思路,灵活的机动的去组织教学,真正的满足学生们学习的需求。课堂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来应是丰富多彩的,只是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教学的过程当作理想的状态去安排从不允许其出现一点点偏差,教学过程中,教学过于古板和枯燥。对于动态性的化学课堂,不追求省事以及形式化,而是去追求真实的自然,敢于去放手,在这种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就可以彻底的表达,因此在课堂上再现的是老师和学生真实自然的情景。
二、化学新课程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要注意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细节,还要根据具体发生的情况,在学生还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变动。对于这种动态式课堂,其教学主要强调:一定要注重过程中的体验,及时的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灵活的去处理信息,能够将课堂上各种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快速地生成,促进所有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知识和形成比较良好的品质。把握时机,捕捉有效的信息,让化学课堂变得有生命力。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1)例:在课堂上讲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采用视频的形式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钢铁腐蚀、炸药爆炸、中和反应速率有关的视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总结好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他们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一样吗,有什么共同性。
教師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总结好:物质化学反应速率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什么影响因素,是不是可以控制。比如说牛奶的包装袋说明,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牛奶的保质期不同这就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还有外界因素。可以采用一些实际当中的例子,比如说在讲原电池的时候,可以举类似这样的例子,一个富商在自己的游艇表面镀上了贵重的金属,但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腐蚀的现象;海上的航海灯,并没有人及时的去给它充电,但是它却昼夜亮着;自来水的水管表面为何要镀上一层锌呢?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求真理的积极性,并且学生们可以很容易的记住,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提供一些丰富的事实,这样原本枯燥的化学理论就变得生动起来,对于化学理论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带着同学们去实践,这样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容易叫学生接受。如乙醇的分子式C2H6O,它本身结构就有两种,现在我们来研究他与Na反应,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确定是那种结构呢?这个时候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将4.6g钠(足量)放入烧瓶,用分液漏斗逐滴加入无水乙醇,用排水法收集H2,测出收集到H2的体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乙醇的结构。又如学习原电池原理时,也可以用实物、实验来探究,把Zn、Cu片插到西红柿中,这个时候发生了电流,我们把Zn和Cu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不同。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任何理论的产生和结论都源于科学的实验。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改善学习方式,改善管理行为,改善教学行为。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教学的评价方式就是说课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和最后结果做出的具有价值性的判断的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疑问既是学生们在主动的求知、主动的学习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去鼓励学生,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从而能标新立异,反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质疑,在学生的提问中去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所以我们新课程的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应该捕捉意外,感悟变式,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 张羽.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之我见[J]河北学周刊.2013,(7):23.
[2] 项孟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D].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12.12.
[3] 米荣.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2012,(9):58-59.
[4] 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6.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的5个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所用教材是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新编教材总体上更适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上也较为灵活,给教师上课以很大的发挥空间。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书本上是一些纯文字、纯理论的知识,虽然有许多例子,但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读、去理解它。这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新教材怎样上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要加强化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感受、体会,不仅要学习知识内容,而且要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正处于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生: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等,信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依附性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
1.观看一段录像:烽火(花木兰的片断)
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师: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来传递(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生:„„
2.[体验二]: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汽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周杰伦)
[归纳]: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还有很多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肢体语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闹钟响了,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没打铃之前,投影仪上放的图片是什么?
师:我放映一幅图片为什么会有多个同学回答我?
[总结]:信息的交换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换的信息。
师:读肖伯纳的名言。
提示: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原来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换之后会多加,可以同时存在。
现场找实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1.师[讲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3.举例让学生讨论回答: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
(四)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价值的相对性
师:比谁举的例子多?(当场进行分小组)
[提示]:
相对性:旅游信息、田忌赛马、油价信息、中考信息。
可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温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可伪性
师:刚才我们亲眼看的图片都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大家都很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们被虚假的信息欺骗了,还会快乐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伪信息,会使我们的财物受到损失,精神受到伤害,要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其价值可能为负。
第五个环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学习了它的五个重要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10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看大屏幕上的成语闯关题:
绿树红墙 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 琼楼玉宇 雕梁画栋 勾心斗角 美轮美奂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解释勾心斗角=钩心斗角;金碧:指国画中金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性?
——都与建筑有关。(勾心斗角:勾心:屋顶的四个檐角指向宫室的中心;斗角:四个檐角两两相对,像兵器要打斗。所以这个成语本义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这是通过成语看建筑,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直观地欣赏一下建筑之美。
——滕王阁、岳阳楼、天安门、故宫、脊吻、四合院、鸟巢、水立方、中国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曾主持参加过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屏幕打出标题)本节课学习解决3个大问题和一个设计。
一、请找出每个特征的关键词语。
化用歌德的一句话“趁着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杨晨办事迅速的好习惯”,那我们看谁找得又快有准。(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2、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提出来(老师准备图片,帮助理解)
二、第14段——17段写了什么?
1、速度课文,找信息。——词汇和文法
2、和前文的特征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特征。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11
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中学生的焦虑问题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多[1,2,3,4,5]。个体内在的个性特征和外在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四川省4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艺术和体育生作为被试, 对其焦虑情绪及影响焦虑的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进行研究, 为针对艺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四川省4所普通中学的高一到高三年级的艺体高中生446名。其中男生229名, 女生217名;高一年级学生176名, 高二年级学生166名, 高三年级学生104名;音乐生150名, 美术生170名, 体育生126名。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合下,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阅读指导语, 监督学生填写问卷, 并统一回收问卷。然后由课题小组成员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 剔除无效问卷。
1.3 工具
(1) 焦虑自评量表 (SAS) [6]。共20个项目, 采用1~4级评分制,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 得到粗分, 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标准总分≥40视为可能焦虑;标准总分≥50视为焦虑。该量表的Crohbach's α系数为0.741, 分半信度为0.708, 具有较高的效度。 (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6]。共包括27个项目, 主要由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 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 对每个负性事件先确定是否发生, 如果发生则根据事件发生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 累积各事件得分即总应激量。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分半信度为0.88;结构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均较高[7]。 (3)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成人版) [8]。采用1983年龚耀先修订的中国版, 该问卷共有88个项目, 由E (性格的内外向) 、N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P (精神质) 、L (掩饰或纯朴性) 4个分量表组成。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76, 效度较高。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差异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艺体高中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焦虑的初步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见, 艺体高中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除丧失因子外, 其余各因子的得分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学习压力、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因子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除N量表得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3个分量表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艺体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P, E量表得分专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N, L量表得分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艺体高中生的焦虑标准分为 (47.27±8.31) 。男女生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焦虑得分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同焦虑水平艺体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得分
无焦虑、可能焦虑、焦虑的学生精神质得分分别为 (0.22±0.11) , (0.25±0.12) , (0.30±0.14) , 内外向得分分别为 (0.66±0.20) , (0.61±0.21) , (0.59±0.20) , 神经质得分分别为 (0.41±0.18) , (0.55±0.19) , (0.71±0.1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2.03, 3.07, 81.34, P值均<0.05) 。掩饰型或淳朴性得分分别为 (0.48±0.18) , (0.47±0.17) , (0.44±0.1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76, P>0.05) 。
2.3 艺体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焦虑的相关分析
艺体高中生生活事件各因子与焦虑均呈正相关 (P值均<0.01) 。人格特征中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焦虑呈正相关, 而内外向、掩饰与焦虑呈负相关 (P值均<0.05) 。见表2。
注:*P<0.05, **P<0.01。
2.4 艺体高中生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与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艺体高中生的焦虑为因变量, 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各因子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3。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神经质维度, 然后依次为精神质、掩饰性、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健康适应等, 这些变量对艺体高中生的焦虑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P值均<0.05) 。
注:R=0.64, R2=0.41, 矫正系数=0.4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艺体高中生的焦虑水平较高, 与王俊凤[9]、宋文霞[10]等研究一致。446名艺体高中生的焦虑标准分为 (47.27±8.31) , 可能焦虑的学生达48%, 焦虑的学生达35%, 而无焦虑的学生仅为17%。导致艺体高中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除了外在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适应等生活事件外, 内在的人格特征也是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 乐观、随和、开朗外向, 情绪稳定, 友好、充满爱心的学生, 焦虑水平较低;反之, 离群、内省、悲观, 情绪波动大、紧张、易怒, 敌意、孤僻的学生焦虑水平偏高[11]。因此, 学校、教师及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艺体高中生气质、人格修养方面的教育。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生活事件各因子、人格多维度与焦虑均存在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人格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维度, 以及生活事件中的大部分因子对艺体高中生的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稳定性对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 其次是精神质, 证明人格对焦虑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同时, 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因子的预测作用也很强。在学校教育中提示针对艺体高中生的双重学习压力、社会对艺体学生的不良偏见及艺体生存在的自卑感, 应多给予艺体生心理上的鼓励、支持和认同, 减轻其思想压力, 消除自卑情绪, 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莉.长治市某县中学生焦虑情绪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5) :1861-1862.
[2]李先伟, 掌永莉, 刘金同.高中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城乡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 2009, 22 (5) :347-349.
[3]王极盛, 丁新华.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 (3) :164-166.
[4]陈明琴, 刘发勇.高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 2010, 223 (1) :145-146.
[5]毛莉婷, 陈加, 王权红.高中生焦虑状况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0, 7 (1) :56-58.
[6]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06-108, 235-238.
[7]刘贤巨, 刘连启, 杨杰, 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 5 (1) :34-36.
[8]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 1986:79-82.
[9]王俊凤, 夏志娜.168例艺体类中学生高考前焦虑情绪的调查统计和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4 (2) :39-40.
[10]宋文霞, 王俊凤.艺体类与普通类中学生高考前焦虑情绪的对比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23) :3012-3013.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篇12
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6、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点: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二、精讲: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1)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多么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害怕.只要加强预防,就可以减少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交流发言)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1)软盘和光盘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此不要随便与别人通过软盘光盘交换数据.如果必须使用他人的软盘和光盘,可以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处理以后再用.(2)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桥梁
只要计算机连在网络上,就有被病毒传染的可能,因此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轻意去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3)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
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4)安装病毒监视软件
现在有不少杀毒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它能够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监视器,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即会自动报警并运行查毒软件.(二)网络上的道德规范
刚才我所讲的四点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只是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注意的,而且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做到了这四点,同学们以后在使用因特网时就会减少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但是,就像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因特网在为人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因特网时要注意做到: 1.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选择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有益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3.培养高尚的情趣,不发表低级趣味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4.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这四点要求就需要同学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做了,只有自己加强自身修养,遵守道德规范,相信同学们会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一片新天地,享受到网上冲浪的感觉.三、小结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篇13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辨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运动员﹕7,8,6,8,6,5,8,10,7,4; 乙运动员﹕9,5,7,8,7,6,8,6,7,7.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探究新知】
<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探究〗:P62
(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点”?(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
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图略见课本第62页)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提问〗:请大家翻回到课本第5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
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
〖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
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
从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都可以得出:s0。当s0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
(在课堂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利用计算机来计算标准差的方法。)
2.方差
2s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
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例题精析】
〖例1〗: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直方图,说明他们的异同点。(1)5,5,5,5,5,5,5,5,5(2)4,4,4,5,5,5,6,6,6(3)3,3,4,4,5,6,6,7,7(4)2,2,2,2,5,8,8,8,8
分析:先画出数据的直方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解:(图略,可查阅课本P68)
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为:0.00,0.82,1.49,2.83。他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他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例2〗:(见课本P69)
分析: 比较两个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大小即可,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值。【课堂精练】
P71 练习1.2.3 4 【课堂小结】
1.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
(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2.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 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评价设计】
【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及其管理》教案01-0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08-23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11-08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1.1 信息及其特征08-13
信息交流教案高中06-03
信息及其特征09-27
免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07-31
《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06-09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