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2024-11-19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通用8篇)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H-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更加真实、恰当地反应资产价值和经营收益成Y,j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迫切需求。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其简单客观、可靠的特性在会计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面向过去、忽视未来价值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地反映经济实质. 与经营决策也越来越不相干。在这样的背景下.公Yt~fr值计量属性得到了国际会计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月1 日正式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将公Yt~fr值计量模式正式纳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中。那么,公Yt~fr值计量的进入会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什么影响? 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含义与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由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应准则给出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资源双方进行的当前交易中,也即在非强制性或清算性出售中,买卖一项资产承担(或结算一项负债)所采用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通过这几个定义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公允价值要求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所了解的信息是对称的,交易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是公平交易。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公允价值的特征是公允性。

这种公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道德意义上的公允性。对于会H-信息来说,必须是公允的,真实的;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会计人员必须谨慎地编制财务报告以确定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充分恰当地披露; 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来说,也必须体现公允。第二,经济意义上的公允性。由于不同的对象和群体之间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会计信息不可能对Ni:有的使用者都是公允的。

这就需要各种利益相关者在竞争和协调中,经过反复博弈,最终形成一种均衡即经济意义上的公允。

二、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计量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项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T 具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投资性房地产中。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的运用。金融212具被定义为既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确认的或未确认的),又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性T 具(确认的或未确认的)的任何契约。长期以来,由于金融T 具波动非常剧烈,无法计量而不能被纳入报表要素,也就不能反映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对金融T 具的计量和披露只是针对初级金融工具,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但是为了使金融]_具的信息更加符合经济事实.有必要对历史成本进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成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T 具. 要求当一项金融资产或一项金融负债最初确认时就应当按该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计量。但是对金融lT 具的后续计量则需要区分以交易性为目的的金融T 具和非交易性目的的金融T 具,对交易性为目的金融工具应当时刻测算其公允价值并调整账面价值.然后将差额反映在当期损益中。而非交易性目的金融T 具则不同. 只需要在初始的计量价值基础上进行调整。

(二)公允价值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对两类合并规定了不同的会H-处理方式。如果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即属-p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

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m 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的公允价值,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应确认为商誉,在以后4g-期进行减值测试;若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同时,母公司还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

(三)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一般来讲,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它债务条款和混合重组。尽管在不同方式下.债务重组收益进入损益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运用公允fir值计量。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低于债务账面fir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fir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fir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fir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减计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四)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运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计量换人资产的人账fir值. 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换人资产的人账fir值既可以以公允fir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人账。也可以以换人资产的账面fir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人账。准则对于以公允fir值为基础计量换人资产的成本规定了相当严格的条件。只有在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人或换出资产的公允fir值能够可靠计量时,该资产才能以公允fir值计量;只有在换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Nt,险、时间和金额7J-面与换m 资产显著不同. 或者换人资产与换Lp,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人资产和换 资产的公允fir值相比是重大的。我们才认为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而在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fir值能够可靠计量时. 换人资产的成本就应当按照公允fir值进行计量. 公允fir值与账面fir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人损益。

(五)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新会计准则规定: 如果投资性房地产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fir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 应当采用公允fir值属性对其进行后续计量。但同时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当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fir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于有r,YO凿证据表明用途发生变化的房地产.准则做Lp,如下规定:

存采,qq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 其他资产转化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fir值差额部分计人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的.公允fir值小于原账面fir值的,其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大于账面fir值的.差额计人所有者权益。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将金融工具纳入表内首先丰富了资产负债表的会计科目,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 应用指南》,资产类科目中增添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和可供m 售金融资产科目,这是依照第七条规定对金融资产分类方式进行的扩展。公允价值的变动被计人报表以更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例如交易类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会根据当时的市价或者依据合理折现方式获得的现值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规模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同时,企业对于所套项目的预期将以其合约到期时的实际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权益和损益情况。

(二)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fg。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人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人损益。当企业以存货、股权投资等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重组中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异仅仅体现在计人损益的会计科目上; 而当企业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法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将完全一致。

(三)非货币性交易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新准则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交易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m 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m 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m 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交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当换m 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 非货币性交易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四)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在新准则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 — 公允价值。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 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由于在我国目前房地产业非常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损益表中得到确认,巨大的利润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2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及其应用原则

(一) 公允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的英文解释是“正直的, 公平的, 公正的”, 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 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 公允价值可以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提供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学界, 各个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特征。

(1) 交易的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成的, 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 (2) 交易市场的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在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 且存在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情况下, 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不存在适用的市场价格, 则以适当估值技术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金额; (3) 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 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 而是被普遍认同的; (4) 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既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 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负债的公允价值, 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二) 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 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 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 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 不存在活跃市场, 且不满足上诉两个条件的, 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例如, 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 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 才能采用公允价值。也因此, 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普遍而具体的运用, 势必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 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 公允价值是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性的质量特征, 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 它涵盖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几个计量属性。

之所以包括历史成本, 是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 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 也就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都是可以观察的市场确定金额, 因此它们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似乎与公允价值概念不符, 但对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来说, 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故其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包含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目的实体为计量目的的现值。由于不同主体 (如市场和不同企业)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有不同的预期, 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将产生不同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 虽然二者都具有合理性, 但金额上会产生差异, 所以目前的公允价值概念只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 会计核算列举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化。按照新准则规定, 对于债务人而言, 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 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两者均计入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 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入损益。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债务重组主要以债务减免和非流动资产清偿为主, 极少涉及用存货方式清偿债务, 但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中, 将以存货清偿债务视为一种销售行为, 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 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使得存货清偿受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营运能力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欢迎。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 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 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 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例:中鼎股份 (S*ST飞彩) 资产置换案。2009年12月13日, S*ST飞彩发布《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 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与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按照《资产置换协议》, 分别以皖国信评报字[2009]第147、148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为基础进行资产置换。飞彩公司置出净资产账面价值36, 530.73万元, 公允价值40, 261.11万元;调整后中鼎密封件置入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40, 632.14万元, 置出资产的净值与置入资产的净值的差额371.03万元由置入方与置出方以往来账形式先挂账处理。在不考虑交易损益的情况下, 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下的会计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 (表1) 可见,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3730.38万元被记入损益。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 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 确认了换出资产的潜在损益, 使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为真实的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 显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 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二) 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列报的影响

第一, 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 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 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 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净损失以“-”列示) , 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第三, 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 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 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四, 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 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 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地影响重组当年业绩。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这样, 绩差公司或债务重组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者分析年报时, 如果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业绩大幅改观, 那就要关注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 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并不具有持续性。

(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带来利润。

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 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 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 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 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 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言, 又具有一次性,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 不具有持续性, 对此投资者也应该看到。

五、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3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财务

一、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当期利润。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净利润成倍增长的公司不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于业务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用。

2.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规定: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存货的计量一样,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投资收益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和处置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收益大幅度飙升。

3.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在房地产业相对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年末的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资产剧增,巨大的利润也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交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5.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并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6.企业合并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除上述方面之外,公允价值还在很多业务中被作为计量标准。

二、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产品的计量,基本属于公允价值第一级次的范畴。公允价值的第一级次,是指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并且不作任何调整。这一级次的估计被认为是可靠性最高,最为优先选择的公允价值取值。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最活跃市场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最活跃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上,这种资产或者负债数量最大,交易最活跃。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操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扎实存在的,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公允透明,正是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权。公允价值计量诞生于美国证监会指出历史成本对防范金融风险无济于事的危难之际,这本身就说明,公允价值天生具备防范金融风险的性能。所以面对物价变动的现实、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知识经济、历史成本等一系列冲击,引入会计公允价值是有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解决了许多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交易等诸多会计事项中必然会使用到公允价值。

全球经济国际化浪潮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繁荣,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仅是会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推广势在必行。因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在认定这一目标后,不要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过多年论证的科学方法,至于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当时的具体环境,选择一种最能客观、公正、可靠反映资产或负债价格的方法,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目标不应改变。

三、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我们需要加强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逻辑一致的(非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还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应尽快修改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法行为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从而警示会计造假者,并形成威慑。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交易价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和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和发达的专业评估市场。同时,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4.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同时,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只有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参考文献:

[1]姚茜.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山东商业会计.2007,(2).

[2]毕茜,彭珏.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08,(18).

[2]吴可夫.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5).

[3]陈玉媛.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应对措施.财会通讯.2008.10.

[4]陈勇,陈波.公允价值:21世纪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理论前沿.2005,(2).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4

引言:近年来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各国会计准则基本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将其扩展至非金融工具领域。在不远的未来,公允价值很有可能全面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成为会计计量的主流。通过对目前我国目前这个特殊时期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其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公允价值计量的概述

1.1公允价值的涵义

1.2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

1.3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

2.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2.1国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

2.2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

2.3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应用的对比分析

3.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

3.1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3.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具体应用

3.3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建议

4.1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

4.2引进先进的评估公允价值的手段

4.3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4.4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

第四条下列各项的计量和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三)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1号——租赁》。

第五条下列各项的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职工离职后福利计划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第七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

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本准则第十章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第三章有序交易和市场

第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第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

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交易费用,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费用。交易费用是直接由交易引起的、交易所必需的、而且不出售资产或者不转移负债就不会发生的费用。

运输费用,是指将资产从当前位置运抵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发生的费用。

第十条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可合理取得的信息,但没有必要考察所有市场。

通常情况下,企业正常进行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市场可以视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一条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应当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进入的交易市场,但不要求企业于计量日在该市场上实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由于不同企业可以进入的市场不同,对于不同企业,相同资产或负债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企业不应当因交易费用对该价格进行调整。交易费用不属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只与特定交易有关。交易费用不包括运输费用。

相关资产所在的位置是该资产的特征,发生的运输费用能够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企业应当根据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运输费用调整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

第十三条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 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第四章市场参与者

第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

(一)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

(二)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三)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第十五条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第五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等,判断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在企业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项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项负债所收到的价格(即进入价格)。公允价值是出售该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相等,但在下列情况中两者可能不相等:

(一)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但企业有证据表明该关联方交易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除外。

(二)交易是被迫的。

(三)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与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不同。

(四)交易市场不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第十七条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其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企业应当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估值技术

第十八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

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通常指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第十九条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可观察输入值,是指能够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

不可观察输入值,是指不能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

输入值应当根据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假设的最佳信息确定。

第二十条企业以交易价格作为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且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了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估值技术的,应当在估值过程中校正该估值技术,以使估值技术确定的初始确认结果与交易价格相等。

企业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使用估值技术的,尤其是涉及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应当确保该估值技术反映了计量日可观察的市场数据,如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等。

第二十一条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一)出现新的市场。

(二)可以取得新的信息。

(三)无法再取得以前使用的信息。

(四)改进了估值技术。

(五)市场状况发生变化。

企业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根据本准则的披露要求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的变更进行披露,而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相关会计估计变更进行

披露。

第二十二条企业采用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应当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包括流动性折溢价、控制权溢价或少数股东权益折价等,但不包括与本准则第七条规定的计量单元不一致的折溢价。

企业不应当考虑因其大量持有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折价或溢价。该折价或溢价反映了市场正常日交易量低于企业在当前市场出售或转让其持有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数量时,市场参与者对该资产或负债报价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出价和要价的,企业应当以在出价和要价之间最能代表当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价格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可以使用出价计量资产头寸、使用要价计量负债头寸。

本准则不限制企业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实务中使用的在出价和要价之间的中间价或其他定价惯例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第七章公允价值层次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的

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判断所使用的输入值是否重要。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第二十五条第一层次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在所有情况下,企业只要能够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就应当将该报价不加调整地应用于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企业持有大量类似但不相同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这些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但难以获得每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单独的定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不单纯依赖报价的其他估值模型。

(二)活跃市场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如因发生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大事件等导致活跃市场的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

(三)本准则第三十四条

(二)所述情况。

企业因上述情况对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进

行调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较低层次。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根据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这些特征包括资产状况或所在位置、输入值与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程度(包括本准则第三十四条

(二)规定的因素)、可观察输入值所在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程度等。

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第二层次输入值应当在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

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一)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二)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三)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四)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是指通过相关性分析或其他手段获得的主要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或者经过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输入值。

企业使用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且该调整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是重要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第三层次。

第二十七条企业只有在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

不可观察输入值应当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有关风险的假设,如特定估值技术的固有风险和估值技术输入值的固有风险等。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确定不可观察输入值时,应当使用在当前情况下可合理取得的最佳信息,包括所有可合理取得的市场参与者假设。

企业可以使用内部数据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他市场参与者将使用不同于企业内部数据的其他数据,或者这些企业内部数据是企业特定数据、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具备企业相关特征时,企业应当对其内部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第八章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十九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第三十条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实物上是否可能以及财务上是否可行等因素。

(一)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

(二)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三)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非金融资产的现行用途可以视为最佳用途,除非市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表明市场参与者按照其他用途使用该资产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三十二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下列估值前提:

(一)市场参与者单独使用一项非金融资产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同样单独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

(二)市场参与者将一项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或负债的组合)组合使用产生最大价值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其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该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其中,负债包括企业为筹集营运资金产生的负债,但不包括企业为组合之外的资产筹集资金所产生的负债。最佳用

途的假定应当一致地应用于组合中所有与最佳用途相关的资产。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判断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单独使用、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还是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组合使用,但在计量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假定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确定的计量单元出售该资产。

第九章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十三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自身权益工具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自身权益工具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取得与该工具相关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二)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在计量日从持有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当该资产的某些特征不适用于所计量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时,企业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价值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这些特征包括资产出售受到限制、资产与所计量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类似但不相同、资产的计量单元与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单元不完全相同等。

(三)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并且其他方未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承担负债或者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第三十五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

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

第三十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并且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存在限制转移因素的,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中已经考虑了该因素,企业不应当再单独设置相关输入值,也不应当对其他输入值进行相关调整。

第三十七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活期存款等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该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应当低于债权人随时要求偿还时的应付金额,即从债权人可要求偿还的第一天起折现的现值。

第十章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三十八条企业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可以以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序交易中出售净多头(即资产)或者转移净空头(即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是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包括不符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定义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会计处理的其他合同。

与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的财务报表列报,应当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三十九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组合;

(二)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向企业关键管理人员报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信息;

(三)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组合中的金

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第四十条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面临的特定市场风险及其期限实质上应当相同。

企业按照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如果市场参与者将会考虑假定出现违约情况下能够减小信用风险敞口的所有现行安排,企业应当考虑特定对手的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影响或特定对手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影响,并预计市场参与者依法强制执行这些安排的可能性。

第四十一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确定相关会计政策,并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一章公允价值披露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恰当分组,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

为确定资产和负债的组别,企业通常应当对资产负债表列报项目做进一步分解。企业应当披露各组别与报表列报项目之间的调节信息。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相关资产或负债组别且其分组原则符合本条规定的,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该组别提供相关信息。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

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

第四十四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以及确定各层次之间转换时点的政策。每一层次的转入与转出应当分别披露。

(四)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五)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的、可合理取得的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六)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之间的调节信息,包括计入当期损益的已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时的损益项目(如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总额,以及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时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分别披露相关资产或负债购买、出售、发行及结算情况。

(七)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当改变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金额可能导致公允价值显著变化时,企业应当披露有关敏感性分析的描述性信息。

这些输入值和使用的其他不可观察输入值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的,企业应当描述这种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其中不可观察输入值至少包括本条

(五)要求披露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果为反映合理、可能的其他假设而变更一个或多个不可观察输入值将导致公允价值的重大改变,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变更的影响金额及其计算方法。

(八)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五条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资产负债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披露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一)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三)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

(四)对于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的描述性信息,当变更估值技术时,企业还应当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五)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第四十六条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并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三)的规定进行披露。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一致地应用于转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和转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

第四十七条企业采用本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会计政策的,应当披露该事实。

第四十八条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公允价值披露的各组资产和负债,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二)、(四)、(五)和

(八)披露信息,但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第四十四条

(五)披露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流程和使用的重要不可观察输入值的量化信息。

第四十九条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在发行时附有不可分割的第三方信用增级的负债,发行人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并说明该信用增级是否已反映在该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第五十条企业应当以表格形式披露本准则要求的量化信息,除非其他形式更适当。

第十二章衔接规定

第五十一条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作追溯调整。

第五十二条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本准则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本准则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需要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调整。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公允价值

引言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在20引入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五个领域。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限。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而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主观判断,进而赋予了上市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开辟了新的空间。

一、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在金融工具计量中通过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盈余管理

年1月1日,上市公司在金融工具计量中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而引起当期利润波动。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在以前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认时不会确认这部分收益,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将这部分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在当期业绩中。因此,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进行盈余管理“创造”账面利润。

假设2:上市公司通过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

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再次将公允价值引入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可能为部分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创造利润带来了机会。债务人可以通过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及其组合方式清偿债务。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将产生债务重组收益和当期损益两部分收益。而债权人将产生债务重组损失。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越高,则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也就越小。而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也就越少,但其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越大;反之亦然。这样一来,债务重组中债权人与债务人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利益,即提高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减少债权人的损失、美化债务人的营运能力。这就为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整损益提供了动机。

假设3:上市公司通过公允价值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

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按照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即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通过调节支付对价资产以及被购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来操控利润,或是通过确认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来调节利润。如购买企业可以通过重估支付对价资产的价值,直接将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调节利润。另外,也可以利用大幅度压低购入资产的重估价值,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07年机械、仪电仪表行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共有110家。

所选的数据以2007年年报的截面数据为主,信息来源于中国证券网(http//www.cnstock.com/)、巨潮资讯(http://www. cninfo.com.cn)、巨灵金融终端等相关网站和数据库。

(三)本论文采用模型介绍

=b0 ( )+b1 +b2 ()+αj∑NRi,j+εi,t

TA——公司i在年度t的应计利润总额;

ΔREVi,t——公司i年度t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对于年度t-1的变化;

ΔRECi,t——公司i年度t的应收账款金额相对于年度t-1的变化;

PPEi,t——公司i年度t末的固定资产总额;

A——公司i年度t-1末的资产总额,即t年初资产总额;

εi,t——残差;

NRi,j——虚拟变量,各虚拟变量的含义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2.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线性回归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二、结果分析

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所选取的机械、仪电仪表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变量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在修正的琼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最后对模型的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统计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在0.1的显著水平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合并领域的应用与应计利润总额的相关性显著,而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领域的应用与应计利润总额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有限。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这一手段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非常有限。

参考文献:

[1] 阮美梅.基于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 王勇.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空间变化的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2).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7

公允价值是新准则引入的一个全新的计量理念。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应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平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没有特殊或特定的利害关系,互相独立,非关联方,没有给予对方优惠的动机。熟悉情况的双方是指双方合理理解资产或负债的属性、实际或潜在的用途、市场状况等,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相关信息。自愿是指买方有合理的动机而非被迫,且不急于购买;卖方并不急于出售,有动机以目前市场情况下可获得的最佳价格出售。确定公允价值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基于相关市场价格,存在活跃市场,有实际市场的报价,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估值技术,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行业的基准价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还有期权定价模型。如果需要采用估值技术,应该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包括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商品价格、股价或股价指数、价格未来波动率、提前偿还风险、服务成本等。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方面的论述,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当前形势下,公允价值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公允价值的引入影响多种会计要素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从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识别其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管理层、专家、学者及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及特点

理论上而言,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在于:一是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二是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三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四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五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公允价值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获取,需要估算和验证;二是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三是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四是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优势,也有缺陷。如果时间长一点,历史成本的缺陷是相关性很弱,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比较强。公允价值的缺陷是主观判断要很强,而历史成本相对就更客观和可靠。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虽然还没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的那么宽泛,但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可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于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实际上,其使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只是个别情况下新准则适当加强了其使用时的限定条件。但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会计人的职业判断,规定的限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掌控的,这就给予了企业调整利润的可操作空间。

(一)金融工具核算的财务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而在短期内使企业的利润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核算,有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计入所有者权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故而应用新准则后,会使利润的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内化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免对报表带来较大的波动。

(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应用新准则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会使当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另外,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会使利润增加。

(三)债务重组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和修改债务条件的情况下,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由于新、旧会计准则最大的差异是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将债务重组收益即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应用新准则后,将会影响当期损益而不是权益,即将会增加债务人当期的利润。

(四)非货币资产交换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双方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交换而产生的差异确认为当期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越大,则影响当期损益的差额越大,从而会对当期资产构成、净资产、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摘要: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依据及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的优势及特点,以及对我国企业的财务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葛家树.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 篇8

(一)国外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6年出台《投资会计准则》,准则要求:当投资全部或部分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证券取得时,应以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而非名义价值或面值作为购置成本。1990年IASC在《金融工具原则公告草案》中指出交易性(或经营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允许投资性和筹资性项目按公允价值计量。1991年征求意见稿ED40《金融工具》是IASC针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第一项综合性征求意见稿。ED40提议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投资性和筹资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可以作为备选计量属性。1994年IASC发布了征求意见稿ED48《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后续计量问题。到了1997年IASC推出了综合性讨论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处理》提出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份讨论稿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方向的深入程度,全面公允价值模式下可能导致的计量技术性问题,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易变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列报等问题。1998年IASC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两个步骤,一是满足各界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规范的迫切要求,尽快出台国际准则;二是與九个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组建金融工具准则制定的国际性联合工作组。2000年的《准则草案》对传统公允价值概念做了修订,并设计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收益性报告的实现原则与易变性,企业金融工具项目的对外报告与内部管理的一致性问题备受关注。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

(二)国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2006年我国出台的新准则把金融资产分成了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者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设有公允价值相关账户,其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转入资本公积。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对所有者权益有影响。由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资金的管理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资金管理困境

(一)投资战略选择中的资金管理问题 投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实力基础上,与企业的现金流息息相关。由于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是资本公积,给企业的收益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这部分收益为未实现的收益,没有现金流入。有些管理者以利润为主,分析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盈余的大小,忽略对现金流的关注和分析,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理解有偏差。最后企业的投资战略选择偏离实际的发展需求,导致资金链条的断链,企业陷入困境。

(二)投资核算中的资金管理风险 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利润和实际的现金收入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了变现风险。对企业而言,现金流是其生命线,利润多,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好,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进以后,资金的变现能力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差,潜在的风险也越大。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好,风险也就越小。可见,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一大挑战。同时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流动性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市场价格核算,由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资产缩水幅度大,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在2006年购进,2007年在整个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的良好环境下,市场价格迅速上升;2008年股市震荡,市场价格迅速下降,资产缩水,难以抛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重挫,影响资金链条的顺利循环。

(三)投资的市场效应风险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与市场反应相联系。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账面收益,影响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这就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的价值进一步被错误地估计,导致其陷入困境。对企业而言,市场效应影响企业的筹资,经营,投资等战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一旦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较大,银行、投资者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导致企业面临筹资困境,资金链条不稳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迅速缩水,企业利润额减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更快地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改善对策

(一)风险评级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话题,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然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企业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当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进行评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风险评定时,可以参照银行的风险评级办法,例如将企业金融资产风险等级分为三类:第一类风险大,收益大;第二类风险大,收益小;第三类风险小,收益小。另外对相应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的定量化处理,如第一类风险系数定为60%,第二类风险系数为100%,第三类风险系数为10%等。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机会应在企业拥有足够多的现金流量,支付日常经营活动后仍然有多余,投资后将预期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进行核算。风险小,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可在企业不存在大量负债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投资后按照预期的投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核算。风险大,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则应当放弃。在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后,企业可以对未实现的收益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现金流量。

(二)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创新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才能为资金的有效运作铺平道路。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未实现收益的存在对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在资金的预算中,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衡量,细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管理中,考虑存在的风险可能对资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出。编制好资金预算管理,做好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将这三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3]张静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6期。

[4]李毅:《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效率——试述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资金管理》,《山西统计》2003年第3期。

[5]常婵君:《以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1期。

[6]张英、刘媛媛:《营运资金安全性与管理效率评价》,《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上一篇:网上升旗仪式观后感下一篇:孟家湾中学“双高双普”工作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