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2024-09-19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精选12篇)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1

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运用中, 会计职业判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高水平职业判断的基础, 也是公允价值合理计量的前提条件, 而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和有利的监管将为公允价值计量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

1. 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会计准则的制定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第一次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新理念。资产负债观的实质就是要提供客观、真实的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新准则在部分具体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目的是使所提供的财务报告能够客观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 增进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增加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 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2. 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会计准则由规范导向转为原则导向的变化在公允价值运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公允价值的确认还是公允价值的计量都伴随了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 尤其是公允价值的三层次计量, 涉及大量的事项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随着公允价值更大范围的运用,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职业判断的具体运用

我国上市公司执行的38项具体准则中, 17项具体准则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尤其是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金融工具等准则中相关资产、负债的计量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扩大运用导致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时需要对大量的事项进行职业判断, 特别是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两个重要环节。

1. 公允价值确认环节的运用

虽然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 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不同具体准则对运用公允价值都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除了“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这一统一的规定条件外, 很多具体准则对能否采用公允价值都附有特殊的判断条件。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附有“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条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附有“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等。

2. 公允价值计量环节的运用

我国公允价值的计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 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存在活跃市场, 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第二层次, 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 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 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 但是如何调整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 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 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 通常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计量模式中, 首先要判断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属于哪个层次, 需要对“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进行判断, 活跃市场或类似活跃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在我国的准则中并没有列出;其次, 存在活跃市场的, 需要判断最佳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存在类似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 需要比较二者差异, 通过调整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如果上述两类市场均不存在, 则需要采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估价计算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等相关参数的取值进行判断, 而这些参数的取值均不同程度地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意识, 判断能力弱化, 职业道德较低。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是规范导向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人员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地着重于操作技术, 没有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 缺乏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导致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薄弱。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面对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表达更加抽象的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一时难以适应, 尤其是相关业务公允价值的应用, 更是凸显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

会计职业判断客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扩大以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现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失真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损失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 它不仅使公众失去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而且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以原则为导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更是提供了广阔的会计选择的空间,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如果不加以改善和提高, 则可能违背职业判断应用的初衷,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下降。

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途径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 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尤其是公允价值的扩大应用,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转变理念,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新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执行, 会计人员应该认真领会准则的制定理念和基本内容, 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 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依赖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 会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持续关注会计政策法规的变化, 不断学习和掌握会计及其他相关理论知识, 在会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逐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2.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很大的业务处理选择空间, 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会计作为一门特殊的职业, 其职业行为始终伴随道德因素的约束, 如果会计人员缺失职业道德, 则会计职业判断就会遭到滥用, 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此,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他们将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融入到现实工作中, 促使从业人员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做到诚实、正直、客观、公平、公允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情况, 并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3. 严格会计监管, 加大处罚力度

从企业内部监管部门来说, 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尤其是对具有操作弹性空间的公允价值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以优化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环境;从企业外部监管部门来说, 一是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二是政府监管部门如证监会、审计署等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 并针对我国会计违规行为成本较低的现状,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不仅要让造假者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且要给予造成严重后果的造假者较大力度的刑事处罚, 以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选择性以及职业判断弹性之便, 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2

四、现值在负债计量中的应用

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现值在债务计量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前面提及的资产计量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债务的计量同样适用。不过,有时候债务计量会遇到一些与资产计量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够找到债务的公允价值。当我们使用现值技术估计一项债务的公允价值时,可以把它转换为对一项资产的估计,我们在当前取得该资产可用于清偿债务或者向资信状况相当的另一实体让渡该债务。

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会计师们通常需要估计出这样一个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其他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这样,问题就变得和资产计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了。比如,来自一笔贷款的收入就是贷款人将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的许诺作为一项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同样,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该证券在市场上作为一项资产交易的价格。

使用现值技术对债务进行计量时,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是否要反映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FASB认为,对一项负债最具相关性特征的计量应该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的变化,因为把企业的该项负债作为资产的债权人在决定它愿意支付的价格时必然会考虑该企业的资信状况。当企业为获取现金而借债时,我们很容易观察到企业的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例如两个企业都承诺在5年后偿还500元,那么资信状况好的企业现在就可获得374元(利率为6%),而资信状况差的企业现在只能获得284元(利率为12%)。两个企业都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初始确认的计量基础,那么它们的债务价值分别是374元和284元,其差额反映了两个债务人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它们的债务价值的影响程度。

如上所述,企业资信状况对其负债计量的影响通常在利率的调整上反映出来,这一点和传统法下对资产计量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它尤其适用于产生合同约定现金流量的负债的计量。不过,如果要反映资信状况对其他类型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时,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有效。具体来说,企业的一项负债意味着该企业必然发生向外的现金流出,从概率的角度看,这笔现金流出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有一个可能的取值范围。如果流出金额很小,违约的概率也很小,如果流出金额很高,违约的概率也就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量负债的现值(公允价值),更能反映出企业资信状况对债务价值的影响。

尽管企业的资信状况的.作用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其借款利率或借款金额之中,也体现在其他企业买卖该企业贷款所愿支付的价格之中,但仍然有人质疑,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应该反映其资信状况的影响和变化情况?他们认为负债计量的目的不同于资产计量的目的,负债计量的重心应放在企业的义务上,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报表使用者。按照这些人提出的计量方法,两个拥有同样偿还义务担资信状况相差甚远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将报告出相同金额的债务现值。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会计公告采纳了这种方法,如第78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雇主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和第106号准则公告《雇主对退休后养老金之外其他福利的会计处理》。

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存在理论和逻辑上的漏洞。FASB在概念公告中为坚持公允价值的计量目的而辩解道: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来证明,对于一些负债(如现金贷款)的初始计量应包括企业资信状况的影响,而另外一些负债(如担保负债或一些类似项目)的初始计量却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在初始计量或新起点计量时,负债的帐面数应反映其他因素而不反映其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没有理论可以说明,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属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核算;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1.市价法

市价法是以所要计量项目的当前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的公允价值的方法,但是所要计量的项目价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点,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来对企业的资产或负载加以核算,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第一,所选的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应该为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第二,选择与计量项目的相同物品的近期市场价格;第三,所选计量项目当日的市场价格,如果无法取得计量当日该项目的市场价格,则可以选择与计量日相近时间的市场价格,但是要根据该项目的市场走向与外界因素的影响,适当对该价格加以调整。

2.类似项目法

类似项目法属于一种替代法,它是通过以与计量项目相类似的项目的市场价格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公允价值的。在这个方法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如何去确定该项目是否与所要计量的项目是类似项目。首先可以初步选择一个与计量项目相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然后将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影响这两个项目的价格因素是否一致;最后再仔细判断影响二者现金流量的因素是否根据经济状况的改变有相同的变化,如果以上因素皆相同,則可以判定二者是类似项目。

3.预期现金流量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现金流向的预期发展情况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对所要计量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按照适当的折现率来计算该项目的公允价值。使用这个方法来确定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采用准确、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来确定该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第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将所要计量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折算成现值。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保证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真实、准确。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交易性金融资产方面

自新会计准则出台以来,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方法已经受到了各大企业的广泛应用,这也成为近年财务核算上的一大创新政策。公允价值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不易掌握,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可以在会计期末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进行一些相应的账务处理,保证企业资产更加准确,如果期末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高出其在市面的价值,则可以对高出部分计入当期收益,如果反之,则将低于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部分计入当期损失中,这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控。

2.投资性房地产方面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房价也在飞速的上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是否正确,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市场价值以及其发展走向,企业的利润也会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哪种计量模式对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需要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通常情况下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往往是进行一些摊销与计提折旧,使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在不断地降低,但是新会计准则不在进行以上的账务处理,而是选取资产负债日当天,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市价作为计量标准,将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产生的差额计入到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价值不断上升,其长期费用也会不断减少,则企业的利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利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一些非货币性质的资产进行相互交换,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方式对企业的货币性资产涉及较少。在这个过程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交税额将成为双方交换该项资产的成本价值,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的差额需要记录到企业的当期收益或损失中。交易双方需要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利用这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能够快速取得企业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并利用这个方法来分析该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为会计核算省去许多麻烦的手段,方便又快捷。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根据企业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处置,则会释放出一定的利润,在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将原本记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数值转出到当期的投资收益中。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习惯将企业也对外投资的部分划分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将会对企业的资本公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其盈亏情况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果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幅度下降,且可以预见下降时期较长,则需要对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以确保企业资产能够更加符合实际。

5.所得税方面

新的会计准则施行后,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这个科目所反映的的是该公司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但是许多上市公司都在纠结应不应该为此缴纳一定的所得税。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对企业持有至到期的贷款、投资等确认利息收入,该项收入需要记录到当期应缴纳的所得额中,如果该项利率没有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则需要将其在当期应缴纳多的额中扣除,这为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核算指明了方向。

三、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优点

1.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属于一种动态的计量方法,其可以通过需要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市场价格情况,更加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当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总额更加符合实际,从而使决策者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企业在此期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2.有利于企业保全资本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如果一直采取之前的历史成本法,很难体现出当物价上涨或者下调时,企业资产或负债的现值情况,然而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可以随时计算当前市场状况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实际价格情况,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当期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规模,更加有利于企业保全自身实际资本。

3.更能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

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前,大多数企业对其持有的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还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确认该项金融工具的初始价值,无法根据后续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其现有价值进行确认,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恰巧弥补了这样一个缺点,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根据企业所持用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变动及时发现企业将面临的金融风险,并及时对此作出相应的规避措施。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拥有的资产或负债加以核算,能够更加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的资产与负债的现值,能够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保全企业资本,也能更加满足当前金融市场的需要,更加符合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波.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12):142-147.

[2]江光容.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企业导报,2015 ( 01):35-37.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4

而实际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相关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两房”危机更多地暴露出其深层次的经济矛盾,也使公允价值在实践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一、公允价值计量目前所处的尴尬处境

公允价值计量难以确保可靠性,价格波动频繁,从而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首先,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变动,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不确定性,这种价值信息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采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选择参照物很关键,由于我国相关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够活跃,因此在发达的市场上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在我国却无法可靠计量,就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

其次,公允价值采用前提是必须有较活跃的相关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目前我国这两点基础都比较薄弱。目前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经验比较欠缺,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而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造就不同的评估结果。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这就在客观上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中国股市从2005年6月6日最低点998点暴涨到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 124,点涨幅超过了5倍,上证综指完成这5 100多点的历史性跨越仅用了两年时间,A股飙升的因素很多,其中公允价值的兑现使相当多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成了业绩支撑的“发酵剂”,相互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随着股权投资在大小非解禁之后可以变现,即便未变现,其在会计科目上也按照新准则将“长期投资”科目按市场的公允价值变成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这场股改中,其效益像“爆米花”般地膨胀了起来,原本1元钱的投入变成了25元的公允价值。成也公允价值,败也公允价值。在股市处于弱势时公允价值顿时翻脸,不惜投井下石成了暴跌的推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公允价值缩水高达300%,2008年10月28日9时55分,上证综指从这一历史高位探至全年大底1 664.93点,竟下跌了72.83%。曾经在大牛市中给许多上市公司创造了许多奇迹的公允价值,反而成了业绩滑坡的一个杀手锏。

即使在相关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公允价值在实践上也同样陷入尴尬,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国际集团告急,公允价值在其故乡———美国向全球发出了警报。美国财政部在对“两房”的财务调查中发现,“两房”所用的会计方法令其高估了自己持有的准备金价值,一方面他们的财务状况在恶化,另一方面他们的账面净资产却在增加。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不少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相关资产市值大幅下滑,不得不对资产大规模减记,进而引发市场对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恶性循环,毫无疑问公允价值“放大了当前的金融危机”。美国、欧盟等监管机构已提出暂停或修改“按市计价”的准则,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前景展望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它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动荡的今天弃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甚至会引起经济、审计领域新的困惑。相反,随着全球经济刺激方案的不断出台,全球经济复苏离不开公允价值的催化作用。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提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10项举措,并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提振救市信心;提高出口退税率,优化出口结构,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A股估值水平,对稳定市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去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算起,美国政府先后投入总额超过8 500亿美元救市资金,奥巴马执政后又力推5项经济振兴计划。相信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振兴计划的实施,必定能摆脱经济衰退的阴霾,早日迎来全球经济复苏的明天。

当然,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在执行中难度较大,要时刻谨慎,忌盲目滥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规定了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应当依次考虑公允价值确定的3个级次:一是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运用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三是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其公允价值,以便更好地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虽然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着某些差强人意的尴尬,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随着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健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遭遇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M]//王宁, 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10-33.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同时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至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告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2.2 公允价值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提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并且业内也预计涨势将来会有个渐进攀升的过程,由此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巨额利润。未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账面资产,其参考价值大大提高。

2.3 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应该说,这一规定体现了财政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减少会计寻租行为的决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少数企业将无法借债务重组达到操纵损益,欺骗利益相关人的`目的。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巨额利润。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债权人让步,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

2.4 公允价值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交易》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我国先前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只有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法,基本不产生利润。这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一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价反映账面价值,将直接大幅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3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在,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修订后的准则中,公允价值被我国的监管层限制使用。但是在今年新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否难达“公允”,是否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过去发生的“故事”是否会重演?我们应该怎样的对待公允价值?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公允价值可以并且应该适度地运用。

所谓适度,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新会计准则仍是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次,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新准则把能够运用公允价值的业务限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为数不多的领域,就是因为这些领域已基本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必须条件。当然,新准则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这样的结构也使新准则更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统一规定。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而且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是不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对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一致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

(4)完善市场体系以促进公允价值的推广。

必须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各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公允性。首先,企业应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类别标准,建立对公允价值变动专人负责、定时按既定途径收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其次,外部制约力量应加强,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有关的法律,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另一方面,中注协、财政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对于企业财务报告中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表恰当的意见。这样才能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前些年,我国曾出现过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利用估计、假设、判断来进行利润操纵就否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非其根源。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同时通过增加对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等手段多管齐下,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使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可靠,对信息使用人更加有用。

参考文献

[1]?段全虎、王云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3).

[2]?刘延军.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7).

[3]?张学谦.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会计之友,2006,(6).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研究 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

一、公允价值概念及其作用

无论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所确定的金额,强调公允价值的产生基础是公平交易(即强调市场的主体地位),进行交易双方都是对等的交易地位且对交易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价值偏离,因而公允价值的获得一般根据交易直接发生的市场价格或者模拟各种市场交易而获得的价格,或者参照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交易来确定,所以公允价值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交易行情的影响,而造成交易价格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增加了公允价值可获得性的难度,但与历史计量属性对比,公允价值具备了更强的时效性、相关性等特质,可以提供更为及时的财务信息。

在过去进行会计计量时,都习惯于采用历史计量属性,这也是较为有说服力的一个计量方法,历史交易价格的凭据增加了历史计量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计量已经无法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在近几年之内出现不可逆转的上涨,使用历史价值进行计量明显不合逻辑,相比之下,公允价值计量几乎可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价格,因而其相关性和时效性更甚一筹,不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是非常有用的,这也是公允价值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虽然可靠性和准确性不及历史计量,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公允价值的缺陷也将得到改善,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面临的困难

1.市场尚不完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

市场的成熟度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取至关重要,毕竟,一个充分竞争、活跃、信息对称的市场才能真正保证交易的公平性,才能满足交易双方拥有对等地位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公允价值才是公允的、可靠的,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金融市场都不够完善,一些生产要素市场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关联方交易、市场流动性差、市场分割现象等情况并不罕见,难以真正达到活跃市场的要求,所以真正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难度,且企业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获取公允价值,如运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其价值受到太多因素的干扰(包括经济因素、行政因素),使得公允价值的获取较为困难,市场的不完善也势必会降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这也是不完善的市场所带来的天然缺陷。

2.获取公允价值的操作性较差

要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一个关键的问题即是如何获取公允价值,目前的会计环境中,获得公允价值的操作性较差,且各国及国际准则都尊崇原则导向,即没有具体的指导框架,而是做出一定的概括性论述来指导公允价值的获取,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关的原则散落于准则的各项相关内容中,十分的零散而且抽象,如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实行公允价值计量时,提出需同时满足存在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以及能获得市场价格信息两个条件,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进行了概括性指导,包括参照现行市场价格、结合交易情况和交易日期参考最近交易价格,但是对于如何获得、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什么样的市场价格信息才是必要的,缺乏进一步的详细指导,加上由于长期受历史成本计量的影响,会计人员也缺乏确定公允价值的判断技巧,譬如如何确定恰当的交易情况、交易时间,判断现金流量等。

3.过强的时效性导致公允价值缺乏一定的验证性

一直以来,可靠性和时效性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可靠性要求真实反映经济情况,在计量中不存在偏差且会计信息能得到验证,可验证性的一般要求就强调具有专业背景的个人对同一事项用同一方法进行计量时能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格的一种主观判断,有的交易价格可以直接从成熟市场中获得,而有的却只能采取估计的方法,这就必然牵涉到估计、判断、进行必要的假设以及当时背景下经济信息的可获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观判断以及可获得的会计信息可能会改变,可能不同的人也会进行不同的判断,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确认结果不同,要验证公允价值的正确性就必须在当时的背景下进行判断,过强的时效性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缺乏一定的验证性。

三、更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

要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完善的市场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公允价值的估值主要来自于市场真实的交易价格以及按照可预见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估值,因而完善市场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更多地建立或完善市場环境。二是为进行公允价值估值提供更好的市场条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但是很多相关市场却不够完善,如证券交易市场提供的股权估值信息主要涉及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可以从完善市场的角度入手,建立起公开的交易平台,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等,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针对采用估值方法确定公允价值,可以考虑完善利率市场,便于估值采用更为合理的折现率,而要提高现金流量的估计准确度,则需要完善相关的交易市场,如投资性房地产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的交易市场等。同时,还可以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专业进行市场公允价值的评估,为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方便,同时较之于企业自行确定公允价值更具有专业性和客观性。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公允价值的可获得性

要提高公允價值可获得性,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会计体系,为公允价值的获得提供更多的参考,二是重视对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提高其对于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目前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但是散乱地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和价值确定方法不尽相同,那么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公允价值运用指南,解决广泛运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操作上的难度,在总体上明确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将各个准则中的规定进行统一,然后再针对具体的会计业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这也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另外,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十分重要,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地收集市场信息,综合确定公允价值,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避免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的操纵,所以在会计人员的考核和后续教育方面,要不断地增加这些知识,同时企业也应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使其更能胜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

3.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和监督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备受争议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问题,可以考虑加强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和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一方面,可以考虑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制度和程序,要求企业将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相关信息等进行公布,那么企业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可以明确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如果是采用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价值评估结果,也可以将重要的信息进行披露,加强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如果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和重要假设等进行了修改,就需要将变更的方法原因、依据等进行说明,避免随意更改评估方法所导致的前后公允价值不统一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估计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也离不开监督体制的保证,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以及审计、监管部分、证交所、专业媒体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政策,避免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恶意操纵,限制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在国际上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已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受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然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正视现有的问题,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的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永宏,周少燕.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7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计量

(一) 公允价值的概念

美国作为研究公允价值时间最早的国家, FASB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先后在1952年、1970年、1991与2000年先后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最终发布 (2006年9月) FAS157《公允价值计量》规定, 公允价值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进行有序的交易中, 交换资产或进行转让负债所支出的价格”。2007年ASB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对公允价值进行了解释:公允价值指的是:“交易的双方熟悉情况并且是自愿进行公平的拍卖交易 (并非强买或强卖) , 双方交换负债或者资产得到的金额”。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把公允价值概念定义成:“进行公平交易过程中, 双方熟悉情况并且自愿进行债务的清偿或者资产交换的金额”。

(二) 公允价值的计量

我国财政部就《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可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 企业于计量日可得到的相同负债或资产在活跃市场中报价的, 应该以该报价当做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第二层次:企业与计量日得到的类似负债或者资产在活跃市场中或者非活跃的市场中的报价, 应该将该报价当做公允价值调整并确定的依据。第三层次:企业未能得到类似或者相同资产的可比市价时, 应该以其他的市场参与者对负债或资产定价时采用的参数当做公允价值确定的确定依据。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

(一) 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当中对可靠性的定义是:企业需以实际已发生的事项或交易当做依据, 进行会计的确认及计量报告。与此同时还应如实地反映满足确认以及计量要求的不同会计信息与要素确保会计信息的内容完整,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国外市场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比较为容易, 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时, 假如资产出现活跃市场的价格, 则确定公允价值时可以直接参考市场的价格。因此计量公允价值的依据也相对客观、实际, 使得计量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善, 加上市场化的程度较低, 大部分资产还未形成健全的交易市场且受到非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多, 存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此外我国市场的价格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之下市场的均衡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加上法律体系以及市场的各方监督、惩罚机制不完善, 并且惩罚会计违规行为的力度不足, 部分会计工作者进行会计处理或者职业判断时仍不能保持中立, 少数抱有侥幸的心理, 造成公允价值的信息可靠性下降。

(二)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中, 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企业为经营决策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各项经营决策有关, 更好地为会计的使用者提供有关对企业的过去与现在的经营情况;更好地对企业的未来会计进行预测, 便于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西方资本市场当中, 通过股价体现企业未来的业绩, 为此投资者借助企业的报表中公允价值的变动信息可预测企业股价的波动情况, 更好地进行股票的买卖, 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 此时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就是与投资者的经营决策密切相关。

市场对负债或者资产的价值认可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允价值的变化, 对于历史成本的反映, 在获得资产时市场对其的价值进行的评价。而对其定价出现的变化也仅有在负债清偿、资产转让时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中, 公允价值表示的是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因此投资者仅需知道负债或者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可将市场的利率估算出;同时还可将负债或资产在将来的某个时点当中的期望值预算出来。公允价值将市场的定价当做基础, 因此其决策的价值显著优于历史成本。

(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影响

会计的稳健性属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处理会计应当遵守的规范, 有效避免了经济环境由于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要求会计工作者进行会计活动或事项的处理时, 应当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 尽量有效估预测未来的损失及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与可靠性、确保资产与利益避免出现被高估的现象, 但由于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均由会计人员进行判断, 可比性严重缺乏。

(四)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会计的稳健性起到修正作用

新会计准则当中, 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有效对会计的稳健性给予修正, 同时能够有效对稳健性原则是否对称的不确定性进行反映与弥补, 确保为会计的稳健性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公允价值的计量体现资产价值出现的增加或减少, 进一步预测潜在的收益与风险, 并且更客观、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现时的价值水平与状况。市场运行的状况好, 则会计的稳健性以及公允价值对于市场的不确定也会存在差别, 公允价值可确认并反映企业资产的未来收益或增值;而会计的稳健性原则通常不反映这种情况。由此可知会计的稳健性以及公允价值的计量相互紧密相连, 并且公允价值的计量对会计的稳健性起到修正的作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公允价值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的信息质量, 与此同时还可扭曲会计的信息, 并且造成会计的造假, 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 重视市场环境的改进

对市场的环境进行改进, 能够有效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因此, 应充分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以及方法, 进一步强化市场的环境。同时应积极形成二手交易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 把部分重要生产资料的定价权适当下放到各级市场中, 有助于更好地得到资产的合理市价;保障会计工作者得到有效的会计信息, 更好地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

(二) 重视对市场以及企业的监管

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引入新会计准则当中, 使得会计工作者的会计选择权进一步加大, 同时还提高了职业的判断空间, 从而也加大了会计工作者滥用职权或准则的概率。因此政府以及证券的监管部门应该重视对企业的有效监督, 同时还可有效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或者是惩罚性的赔偿制度, 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给予严厉惩罚, 更好地确保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 统一会计估价的技术标准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建立统一会计估价的技术标准, 不仅要求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与成本法、收益法以及市场法的估价技术一致, 而且还应确保报告的主体按照实际的情况对估价的方法进行选择。与此同时我国应积极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有关的规定, 并且充分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 有效提供估价技术方面的指导, 进一步使得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进一步得到扩展。

(四) 确保公允价值中的估值技术具备可操作性

对于公允价值的3个层次中的第一层次及第二层次进行估值时, 应该根据活跃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层次估价的基础, 同时还应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建设。有效建立有关的数据库, 进一步使得公允价值中的估值公允性有所提高;规范估值的各项操作, 确保公允价值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总之,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会计应用过程中引入该价值观念, 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业绩, 从而有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因此应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较好地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并适当将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体系中。与此同时, 借鉴西方的会计准则并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探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的影响, 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更好地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 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

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Use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Feb, 2000.[1]FASB.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Use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Feb, 2000.

[2]王艳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山东经济学院, 2010 (03) :15-48.[2]王艳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山东经济学院, 2010 (03) :15-48.

[3]王素英.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中国证券期货, 2011 (07) :89-89.[3]王素英.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中国证券期货, 2011 (07) :89-89.

[4]Nissin.Reliability of banks fair value diselosure for loan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3 (11) :55-354.[4]Nissin.Reliability of banks fair value diselosure for loan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3 (11) :55-354.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8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及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

公允价值在不同的组织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 IASB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双方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 自愿地进行资产交换和负债清偿的金额。 2006年9月,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其界定为:在计量当天,交易的双方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是清偿负债所支付的金额。 2014年,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提出了计量单元的概念,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 同时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各个国家或国际会计组织在对公允价值界定时, 基本将其应用条件设定为四个方面,即有效市场、公平交易、持续经营、计量时点,而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基础和具体方法方面并没有明确指出(吕玮,2013)。 以我国为例,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的计价划分为三个层级, 指出在活跃的市场条件下,市场的实际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而在相对非正常、不活跃的无序市场条件下,却笼统地指出公允价值需依靠会计人员的估值技术或资产评估机构提供。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

1.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 作为可以有效维护产权秩序的公允价值, 其可以在特定的时点以及特定的市场环境中, 比较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即时价值,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相关财务风险、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便于信息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

2.能够及时地反映动态市场价格。 在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交易价格随着变幻莫测的市场信息不断变化,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能真实动态地反映其实际价值,而公允价值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3.符合配比原则。 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公允价值可以及时以市场交易价格反映其入账价值, 购进金融产品时以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售出时以公允价值确认为收入,客观地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符合配比原则。

二、我国公允价值的发展概况

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 历史成本凭借其特有的客观性、中立性以及可验证性,能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等优势, 而无可争议的被公认为会计计量主要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开放, 历史成本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金融创新下的众多衍生工具的计量需求, 公允价值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公允价值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谨慎引入时期,上世纪90年代末期,财政部在少数具体准则如《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中首次谨慎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这一阶段,公允价值属于新兴概念,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 第二阶段为否定时期,2001年,财政部在发布和修订的八项具体准则中,取消了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 《债务重组》中的运用,该时期因为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公允价值赖以生存的活跃市场没有形成,公允价值估价模型没有科学建立,当市场不能以正常的交易价格进行计量时,部分上市公司便人为地、主观地将公允价值变成其盈余管理的操纵工具,最终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所以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 第三阶段为肯定并大胆运用阶段,为了满足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迎合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006年财政部再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我国的会计准则。 此次公允价值的引入范围空前之广,过半数的具体准则均有涉及, 但是与之前首次引入公允价值相比,本次的引入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 显得积极而又稳健,适度而又谨慎,对相关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适用条件和范围的规定比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2010年财政部在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在充分考虑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将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力度,但是不会完全跟风国际上对金融资产的重分类等做法。

三、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可比拟的公允价值被引入我国会计系统,并作为会计双重计量模式之一,与历史成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共同发挥作用。然而,我们在肯定公允价值诸多优点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后危机时期我国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

(一)市场条件不成熟,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

公允价值在欧美国家之所以盛行, 主要是其资本和金融市场较为成熟,市场基础条件比较完善,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 公允价值计量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自由、活跃、公平、规范的市场条件还在不断地建立与完善之中。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较晚,对第三层级相应估价模型的有效研究不足, 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时, 公允价值的来源主要依靠易受会计人员主观职业判断影响的专业估值来获取价格信息。同时,国内评估机构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利益的诱使, 使其独立性难以保证,加之自身从业人员专业评估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使得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所降低。

(二)会计理论基础及法律规范不健全,公允价值操作难度较大

公允价值理论在西方国家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IASB和FASB为代表的国际会计组织,就已经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 特别是2006年9月,FASB的第157号准则公告 《公允价值计量 》的发布,对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统一了之前对公允价值的各种界定,进一步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新的层次及估值技术。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引入公允价值以来,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 2006年财政部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再次将公允价值谨慎引入,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共有17项提及公允价值的运用,其中仅有三项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直接提供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只是间接地提供了计量方法。总体来说,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完善的理论基础、系统的操作规则和科学的估价指南等均未有效建立,这样导致我国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的时候, 缺乏统一的、可行的、可操作的理论规范作指导,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三)内外监管不力,公允价值易成为盈余操纵的工具

我国部分公司仍然存在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现象, 公司的管理层并非完全是由治理层通过市场招聘职业经理人而来,很多公司的管理层由董事会直接任命,不能有效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甚至出现股东“自己管自己”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部分管理者通过滥用公允价值, 借助复杂的估价模型, 指使有关会计人员或利诱中介评估机构对诸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等相关经济业务作出不合理的估价, 肆意调整利润以粉饰报表,从而达到预期目标或非法目的。另外,以银行业、保险业、 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外部监督不力,一方面由于监督、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作为监督机构灵魂的“独立性” 很难保证, 这无疑为那些企图借助公允价值实施利润操纵的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职业素养亟待加强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活跃与非活跃市场的辨别、双方交易情况的诚信判断、估值技术运用的选择、 风险报酬率及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取舍等事项, 都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当前,一方面我国高校在会计理论方面教学较为传统,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和国际先进会计理念接轨,尤其是公允价值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足, 导致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该领域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具体实证研究更是严重缺乏,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不高, 使得会计人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披露等较为复杂的问题。 此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己行为愈演愈烈,部分会计人员有可能会丧失道德良知,利用公允价值提供虚假信息,从而成为操纵利润的舵手。

四、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市场条件,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成熟的市场条件是确保允价值可靠性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的市场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在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同时, 应积极为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供有效的市场条件。从市场环境方面来说,应该加大培育要素市场自由交易的力度,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政府调控方面,由于市场固有的缺陷,其本身并无自主纠错能力(陈卫华,2013),所以政府要处理好“有形手”和“无形手”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以达到“手牵手”“并肩走”的良好状态。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资产评估行业,积极为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供完善的法律环境。 从技术支持方面来说,在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时,依靠估值技术或第三方提供的评估价格,公允价值的取得成本较高、难度较大,所以行业间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建立市场价格资源库,实现网上价格信息查询,降低公允价值的取得成本, 提高公允价值实施的可能性。

(二)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当前,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一套科学、有效、可行的理论指导。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虽然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诸多弊端, 但不可因此而否定其独特的作用,更不可否认西方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贡献。 所以我国在实现与国际公允价值趋同的同时, 也应该积极学习IASB和FASB在该领域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努力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构建非正常的、非活跃的、无序市场条件下的现值估价模型,从而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三)强化监管,净化公允价值实施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针对部分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现象,应有意识逐渐减少部分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稀释股权,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股权分配中来,优化产权结构,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 为更多企业提供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二是加强对专业评估机构的监管。 评估机构的性质决定其业务独立性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要加强评估行业的相关立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 共同为其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评估企业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职业素养,健全诚信建设,真正发挥中介评估机构的独立、公平、公正、公允的功能。三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央行、三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审计机关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资本市场、金融领域的监管,积极建立市场的信息监测与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提高部分铤而走险者的道德风险的成本代价,加大对滥用公允价值实施盈余控制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是建立严格的双重审计机制(李国民,2010)。外部注册会计师的有效审计是以公司内部审计为基础, 应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归属公司监事会的领导,在避免 “内部人控制” 的情况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实施严格审计。 当前,我国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审计制度尚不完善, 2006年2月,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也只是初步规范了我国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 远不能满足作为双重计量模式之一的公允价值审计需求。 为更好地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实施监督, 有效遏制利用公允价值提供虚假信息而进行利润操纵的势头, 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9

一、公允价值定义的发展

会计信息是企业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和外部信息实际使用者在进行相应决策过程中所执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信息源头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生了相应的会计信息, 通过这一信息的具体结果, 能够直接对各个不同的经济决策制定的结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和改变, 并且促使资源在进行配置的过程能够科学合理, 最大限度的使得社会财富能够在这期间得以重新分配。所以, 从本质上来说, 财务会计在执行过程中的根本目的, 就是为了使得决策有用, 也就是说, 为会计信息的最终使用者提供能够引导经济决策更加是正确的信息, 这一类信息必须要充分的满足会计使用者本身对于信息质量所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影响

自从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以来, 其公允价值本身是在期间的应用主要是呈现在具有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交易性质的金融行业、非货币资产交换计量、可出售金融资产计量等方面所进行的计量工作。以下主要针对公允价值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

交易性质的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期末按照市场价格来进行评估的情况下, 如果说市场价的数值高出生产的成本价, 那么这两者在进行计算之后所产生的超出部分, 便可以直接计入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当季收益;同样的, 如果说市场所呈现出来的价格系数要低于成本价格, 那么就应当将这两个数值的差值计入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当季损失。利用这一方式, 能够对公司运行的过程中的当季收入带来极大的影响, 并且充分的反应出资产在目前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具体价格。

2.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依照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投资性房地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允价值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最终结果, 会对于该公司最终的上市价格造成极大的影响,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公允价值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变化, 都会直接对利润的实际波动幅度等带来较大的影响, 其结果会对于投资者的具体决定造成影响, 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还会影响到公司上市之后的想象。我国目前在房地产行业之中所出现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 仅仅只是从起步状态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 投资性房地产预计的升值潜力都较大, 那么使用新兴的会计准则来对这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应公允价值进行判断, 那么, 从大范围来说, 每一年所的重估增值额度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如果说是上市公司的财报, 那么其计入的利润都会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就目前来说, 我国在评估市场上的应用, 还是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 其中所涉及到的公允价值确定与否, 直接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后期的计量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就直接代表如果说在计算之中计入投资性房产自身的公允价值, 那么上市公司自身在这期间所获得利润大小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最终直接对投资者本身针对公司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即被处置时, 将释放出利润。因为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 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目前,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将大部分对外投资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进行核算, 这些投资市价的波动直接影响资本公积, 而浮亏并没有在利润表中得到反映。通常情况下,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 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 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 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问题

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过程中, 主要是形容双方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利用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所进行的交换行为。同时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 不会涉及或者是较少涉及到货币性的资产。此外, 非货币性的资产本身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 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以公允价值体系以及应支付的税费来直接当做是资产换入的相应成本, 而换出的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公允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差额就必须要严格计入到企业当期的损益账目之中: (1) 该环节的交换行为其本身有着较大的商业价值; (2) 其中所涉及到的换出资产或者是换入资产本身都能够进行相应的可靠性计量处理。假如在实际进行资产交换的过程中, 双方都完全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来进行相应的交易, 那么利用这一方式便能够极为可靠的取得相应的公允价值,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公允价值本身能够充分的反应出当前资产的实时情况和价值, 各个方面都具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使用公允价值的形式来进行计量, 不仅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自身所具有的质量, 还能够直接使得信息的相关性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三、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

依据公允价值自身的提出、发展、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计量特性, 能够反映出远比历史成本计算法更加真实的各项要素, 以此来为信息的最终使用者本身提供极其可靠的财务信息进行参考。如果说,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依据公允价值的计量, 来对金融资产、投资性房产所具有的价值使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 无法客观的反应出当前实际的资产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便会直接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造成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交易性金融自身执行期间所产生的主要受益都是被单位本身来进行相应的分配;而另外一部分就属于价格差, 在这过程中, 公园价值能够切实有效的反映出企业自身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利益、损失。就目前来说, 金融工具的数量众多, 但是相当大一部分金融工具在计算之后, 仅仅只能够产生呢个出合约权利、义务, 但是交易以及相关的事项却没有在这一结果之中呈现出来, 也就是说, 通过普通金融工具算出来的结果能够获得成本较小, 甚至是没有, 公允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是唯一能够采用的计量属性。通常情况下, 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之下, 如果呈现出了不断下降的企业财报, 通常被认为是公允价值在直接要求企业自身对资产进行减记, 这直接使得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亏损现象加剧。

在实际执行公允价值计算的过程中, 如果说其计算的模式以及结果违背了会计信息自身所具有的可靠性、相关性, 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资产的拥有者对于自身的资产负债现象不重视, 甚至是低估负债现象, 这直接和会计信息中一个重要的谨慎原则相违背。更为严重的情况在于, 如果说管理者本身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 没有及时的掌握到真实、全面的是企业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现状, 那么就既有可能导致措施执行错误, 或者是措施机会。此外,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人员, 单方面的认为外部信息就是根本, 而没有对潜藏的危机加以重视, 那么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可靠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因此,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系的飞速发展现状下, 公允价值本身所具有的计量属性可以说是完全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衍生的, 其本质上是与经济体系发展完全契合的, 有着较高的科学、合理性。此外, 公允价值本身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实际反映的过程中的真实性、可比性,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爆发经济危机之后, 绝大部分经营人员都没有放弃对于公允价值体系的使用, 仍然有公司坚持使用公允价值的来进行计算, 并且坚定不移的认为该公允价值体系能够在会计核算工作之中得到大范围的使用。并且国际上也针对公允价值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措施发布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在指导意见之中, 明确的指出了当企业自身在对资产所具有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的过程中, 如果说这一类资产本身无法在活跃的市场上来进行公开性质的交易, 那么就只能够利用内部定价的形式, 来切实有效的判断出各个方面的公允价值体系。所以, 在面对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之下, 就必须要针对金融操作过程中的本性问题加以重视。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自身所具有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其各方面的信息是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 最大限度的反映出了市场当前的环境现状。能够明显看到的是, 在当前经济体系下,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会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之中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 并且应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但是, 必须要注意的是, 我国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 其起步较晚, 无论是在应用环境之上还是在政策上, 都和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 必须要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谨慎, 严格控制应用范围, 加大企业的内部管理, 使得运用价值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彭美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解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33) :67-68.

[2]卢真.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 2009 (11) :156-158.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10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据市场基础计量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所在, 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根据主体计量的。因此我们在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时候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充分考虑到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市场定价的时候所采用的各种最优假设。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市价法、类似项目法、预期现金流量法。

2. 公允价值的特点

首先, 公允价值计量方向明确。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上看, 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涉及范围上看, 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的运用主要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方面, 这点也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在计量范围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在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与国际准则具有一致性, 方向明确, 体现了在会计准则上我国是与国际相接轨的, 是具备国际标准的。

其次,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谨慎性。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 但其运用应以谨慎为前提, 主要表现为: (1) 公允价值的计量应具有非向导性。我国新会计准则下, 会计要素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只有在满足相应条件时才可以运用。 (2) 运用条件较为苛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至少有五方面的要求:第一, 要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内要有公平的市场交易价格;第二, 买卖交易的双方必须是持续经营而且不存在清算价格;第三, 买卖的双方应彼此了解对方;第四, 买卖双方应以自愿为原则;第五, 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应该具有极高的透明度, 不应存在隐形的经济利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利弊分析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点

(1) 充分体现了会计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既要要求收入、成本、费用要在期间配比, 同时三者之间的发生也要存在在因果关系, 计量属性也应该是一致的。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在计量属性方面是不配比的, 表现为收入的计量标准是按照市场价格, 而成本、费用的计量标准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用能够促进配比原则的实现。

(2) 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

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来源于资本,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生产能力, 为了进行再生产, 企业必须将这些能力进行回购, 这样才能保障简单的再生产持续下去。如果企业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消耗的生产能力, 就会有可能导致在物价上涨时回购不了原有规模的生产能力。相反, 如果消耗是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 无论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 企业都可以通过确认合理的交易价格使得的生产力得到回购, 企业可以维护自身资本, 使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更加有利于保全企业的资本。

(3) 体现了金融工具的创新

合约是现阶段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形式, 因为并不具备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 利用历史成本法并不能进行准确的计量。在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时是以合约实施或者取消为前提的, 计量的结果实际上是金融衍生工具的累积数字。然而, 公允价值计量是不论业务是否发生, 只要买卖双方自愿同意就可形成对一个市场价值的计量。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来体现, 也可以向买卖双方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

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点

(1) 操作性较差

一方面, 我国还没有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具有健全发达的市场体系。很多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另一方面, 公允价值判断的主要方法是现值技术的运作, 而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以及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和预测时间的选取等技术目前并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操作性较差。

(2) 确定公允价值有较强的主观性

由于公允价值是买卖双方对市场价值的判断, 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导致大量的公允价值只能通过人为的判断得到。由于信息不畅、商业秘密的保密性等因素的影响, 增加了判断的难度, 在判断的过程由于存在主观的人为因素, 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3) 提供了操控利润的空间

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 这容易导致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的缺点对利润进行操控, 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 一些学者将公允价值计量做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推手。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公允价值有其特有的优势, 在会计核算中应该坚持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 但应该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规范。在2001年5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两大会计机构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2014年2月11日, 迎来了由财政部正式发布的新成员即《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并在境外上市企业中鼓励提前实施。

该准则的推出, 不但体现出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要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也适应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朝着成熟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 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有着其必要性和优越性。在该准则推出之前,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 已经有很多方法和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 例如在股份支付、存货、租赁、职工薪酬、资产减值、股份支付、企业年金基金等内容, 但是并没有单独的规定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共分为53条、13章, 分别从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市场参与者、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估值技术、有序交易和市场、公允价值层次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披露等方面规定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这也是我国应该对资产泡沫、金融自由化、商业操守缺失、信用监管不利等问题进行防范的措施, 进一步考虑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完善, 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虽然该准则目前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 但我们应该看到企业会计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得到提高, 可以更好的反映市场环境。没有必要因为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去质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 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核算起步较晚,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时候还需要谨慎,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 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促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加成熟, 不断提升我国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国际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大大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要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发挥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摘要:财政部2014年2月11日推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该准则共分为53条、13章, 该准则分别从以下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规定:公允价值初始计量、有序交易和市场、市场参与者、公允价值层次、相关资产或负债、估值技术、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披露等方面。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出发, 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利弊, 并就对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企业会计核算,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庭清.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2]韩同莲.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5) .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11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金和负债完全按照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对彼此情况都较为熟悉,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是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有效的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同时也时会计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有效的将会计过去与未来有效的连接起来,对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极为重要的意义。

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能够为当前涌现的大量“软资产”提供资实用的会计信息,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概括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特征

交易的公允性。利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双方不仅相互熟悉,而且自愿进行交易,双方之间不存在强迫和清算的情况,交易体现出较强的公允性。

交易市场的兼容性。公允价值的形成在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中都能够实现,在公开活跃的市场中,而且存在相同或是类似交易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则以市场价格作为重要依据。当市场价格缺乏适用性时,则需要以估值技术来对未来现金流量值进行确定,并以此作为公允价值金额。

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不存在个别价值及特殊价值,其是普遍认同的及在一定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公认性。

计量的全面性。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将公允价值认为是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对负债的公允价值较为忽略,实质上公允价值包括资产公允价值和负债公允价值,充分的体现出了计量全面性的特点。

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级次进行了充分考虑,对活跃市场及不活跃市场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进行了充分借鉴。而且在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遵循适度、谨慎及有条件的原则。特别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及生物资产等行业的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规定只有在存在活跃市场并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可靠计量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这也充分表明了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然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等带来较大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在应有公允价值过程中,其价值是以公平市场交易价格来反映的,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当前市场对资产或是负债价值的确认,能够更加客观和真实从会计报表中将当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有效的反映出来,同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另外,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准确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进行弥补,有效的提高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报表的内容和项目发生了相关变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报表项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等项目都被囊括到会计报表中,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列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利润表项目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内容,有效的将全面收益观念体现了出来,将交易事项实际发生后的收益和损失、某项资产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报表的稳健性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会受到诸多不可确定性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目前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还主要以估计为主,通过市场的发展规律对价格进行预估,所以存在很大的风险性,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就存在一定的争议。在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引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是因为同时还存在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所以在会计报表中,会存在二者相互掺杂的情况,由此而对会计报表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报表的估计误差波动性影响。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对估计和判断应用较多,这就必然会导致会计报表估计误差波动产生,这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中其可以采用市场报价、类似市场报价及估值模型计算。在类似市场报价及估值模型计算中存在着主观估计的成分,这必然会在应用过程中增加财务报表估计误差,使会计报表估计误差波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报表的混合计量波动性影响。混合计量波动性源自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部分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虽然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历史成本仍然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所以在会计事项中公允价值无法作为唯一的计量属性,其与历史成本作为混合计量模式。这种计量模式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这是新会计准则下必然存在的事实,所以势必会为会计报表提供相互掺杂的混合信息,从而加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最终也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在估值模型中的有用性。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篇12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模式,新会计准则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列示了单独的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对该项资产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三章“后续计量”中提出了两种计量模式。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即同时满足两个特定条件下, 投资性房地产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无论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模式, 其会计处理是相同的, 只是会计科目使用不同, 在这里不做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后的相关会计处理做对比。

一、两种计量模式准则依据及会计科目设置比较

两种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都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设置“投资性房地产”会计科目。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 还需要在此科目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

成本模式下还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 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科目。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设置“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当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核算期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期末也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两种模式下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比较

1.取得租金收入的会计处理比较

两种模式下取得租金收入的会计处理相同。无论是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取得租金收入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2.与非投资性房地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比较

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会计处理不同。房地产的转换, 是指因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而对房地产进行的重新分类, 如将自用的固定资产、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或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的转换, 而不是指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转换, 计量模式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在这里不做讨论。

一是成本模式计量下的转换。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与固定资产 (或无形资产) 相似, 所以在于与非投资性房地产互相转换时比较简单, 只是将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应结转。

投资性房地产如果是由企业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的, 应按其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转出。企业自用的的房地产转换时应自租赁期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之日开始, 才能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从而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将原本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转为自用时, 即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 应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转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1】20X2年1月1日, 甲公司一栋自用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 租期5年, 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的原值为2 400万元, 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使用寿命为20年, 已使用5年, 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经营租赁合同约定, 乙公司每月支付甲公司租金14万元。12月31日, 这栋办公楼发生减值迹象, 经减值测试, 其可收回金额为1 600万元, 此时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1 680万元, 以前未计提减值准备 (单位以万元计算) 。甲公司应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X2年1月1日, 将自用办公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 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后, 应按期计提折旧,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3) 确认租金收入,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4) 期末计提减值准备,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不会发生损益;同理, 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 也不会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中当期产生的损益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出租获得“其他业务收入”与其相对应计提的折旧即记入“其他业务成本”配比后的差额;另一部分为该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损失, 应冲减当期的营业利润。但是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是相对应的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这样使同一资产的会计核算失去了连续性, 不能反映其真实完整的价值变动, 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的转换。企业的作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同时转出“累计折旧”) 等科目, 如果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如果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同时已计提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的的, 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成自用房地产, 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例2】 20X2年1月1日, 甲公司一栋自用写字楼出租给乙公司, 租期5年, 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由于该栋写字楼地处商业繁华区, 所在城区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而且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房地产的市场报价, 甲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项出租的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该栋办公楼的原值为2400万元, 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使用寿命为20年, 已使用5年, 累计已计提折旧600万元, 未计提减值准备。转换日, 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750。按照经营租赁合同约定, 乙公司每月支付甲公司租金14万元。20X2年l2月31日, 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850万元。甲公司应做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X2年1月1日, 甲公司开发完成写字楼并出租,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 确认租金收入, 编制的会计分录参照上例, 略。

(3) 20X2年12月31日,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3】假设转换日, 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1830, 其他条件不变, 甲公司应做的账务处理有哪些变化?

(1) 20X2年1月1日, 甲公司开发完成写字楼并出租,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 确认租金收入, 编制的会计分录参照上例, 略。

(3) 20X2年12月31日

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将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 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差额, 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如果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时增值额计入“资本公积”理解为资产重估增值, 那么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房地产也应该属于资产重估增值, 却不记入“资本公积”而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这样的会计处理值得探讨。虽然这样的会计处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但却使会计信息缺少可比性。

三、两种计量模式下处置的比较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 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 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毁损投资性房地产时, 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两种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思路基本是一致的, 只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 还必须将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额在原转换日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四、总结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不同计量模式, 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如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方面, 上述我们只是基于最基础的会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在我国, 仍有多数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因为这样资产的初始价值比较容易取得, 而且稳定, 会计处理相对简单, 但是也使得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 其总资产被低估, 没有公允地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公允价值模式则能使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更加及时、客观地反映其市场价值, 更符合信息使用者相关性的要求。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 公允价值计量是大势所趋, 但公允价值的取得比较困难。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一般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及评估师师参考当时的市场情况, 有关的可比销售交易状况进行确定, 这需要花费高昂的信息搜集与鉴证成本, 所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时采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要高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 公允程度不易控制, 会给企业带来账面损失的风险, 因此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应谨慎的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跨平台的数据交流下一篇: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