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2024-08-07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精选12篇)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1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理念,是历史成本的延伸,被用作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因为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真实,特别是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所以公允价值可以满足企业外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运用于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完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可靠程度最高、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 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适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这就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3.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1)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2)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加快建立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相关规范,在法规方面保证资产评估师的继续教育质量;加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3)减少守信成本,增大失信损失,改善评估执业环境。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外部环境。 监管部门制定严格的法律,对通过操纵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行为,实施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市场准入等处罚手段,从外部环境上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当管理当局在权衡处罚成本与操作公允价值获得利益的高低时,更严厉的处罚能够震摄管理当局,从而在外部监管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起到保障作用。监管部门修订相关的制度,不再用简单的净利润指标作为市场准入、分配监管资源的准绳,探索和制定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配套的监管规章和制度,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动机。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所使用的估值技术中,(A)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

A.成本法

B.收益法

C.市场法

D.估价法

2、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属于使用的估值技术的是(D)。

A.市场法

B.收益法

C.成本法

D.估价法

3、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B)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A.前十日

B.前一段时期内

C.前一个月

D.前三十日

4、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C)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A.转让方

B.第三方

C.受让方

D.受让方与转让方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只能是单项资产或负债

B.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C.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信息;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on Corporat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FU 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 )

Abstract: Fair value has been widely introduced since 2006 Corpor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influence of fair value in recording and measurement of finance tool , investment nature real estate, debt recombin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non-money asset. It points out the influence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by applying fair value in to practice.

Key words:fair value;financial information;accounting standard

会计计量是企业在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2006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核算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而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这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报表的列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公允价值含义的理解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对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计量金额。对公允价值含义,可从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确定的交易价格。即交易双方是在不失偏颇的情况下而确定的公允价格,具有相当的公正性。

2.公允价值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因为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所确定的价值,故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里存在着交易双方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价格的操纵,从而有失其公允性。

3.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持续经营是一个约束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在持续经营下进行一项交易,它的交易价格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映该交易中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格,无法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质量。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006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会计要素的核算中引入了公允价值。主要包括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

(一)金融工具核算的财务影响

2006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发布了对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准则,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而这四项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此4项新准则与原相关规定比较,主要的变化表现为:一是新准则将投资按照新的标准——即从投资交易的目的性和经济实质反映经济内容进行了分类,此种分类更具有科学性;二是对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个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的规范,适应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三是改变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长期表外披露的做法,将其纳入了表内核算,提高了衍生金融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新准则最大的亮点。

由于新准则的应用,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而在短期内使企业的利润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核算,有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计入所有者权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故而应用新准则后,会使利润的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免对报表带来较大的波动。

(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见,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而应用新准则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会使当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另外,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会使利润增加。

(三)债务重组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是在1998年首次颁布债务重组准则以及2001年第二次修订的前提下,又进行了一次重新的修订,形成了现在的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在以下几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新准则定义的重新确定,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在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强调了债权人“让步”的实质概念。这样,排除了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处于改组或清算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二是重组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新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和修改债务条件的情况下,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由于新、旧会计准则最大的差异是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将债务重组收益即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应用新准则后,将会影响当期损益而不是权益,即将会增加债务人当期的利润。

(四)非货币资产交换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在1998年首次颁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以及2001年第二次修订的前提下,又进行了一次重新的修订,形成了现在的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主要变化是: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是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为准绳。在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收到补价,各方均不确认损益。由于新准则规定,在以账面价值计量的前提下,不计算补价带来的损益,因而较为简化,便于实务操作。

新准则规定,在交易双方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交换而产生差异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越大,则影响当期损益的差额越大,从而会对当期资产构成、净资产、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公允价值对企业会计报表列报的影响

1.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列示),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2.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3.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此外,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也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等。

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公允价值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并不断适应新经济现象的出现、而更重要的一点是采用公用价值是一种国际通用型的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表现。所以,在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我国对诸多项目的计量采用了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所以在应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公允价值在实际中操作难度很大

有很多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通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方法。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难点之一。

(二)公允价值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在取得公允价值时,将会运用到大量的主观估计,这会大大削弱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正因为公允价值充斥着众多的估计和判断,使其公允性便受制于估计和判断,显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会带来财务信息的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由于经济环境、风险状况以及自身信息用情况的改变,都会引起财务报表列示项目的变化,从而引起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变动。而其中的某些变动,可能对企业的决策并不相关,却引起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要想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明辉.公允价值会计若干理论探讨[J].当代财经,2001(11).

[2] 2006企业会计准则[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2006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 [J].财会研究,2005(6).

[5] 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析[J].财会月刊,2005(10).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评估 篇4

一、文献回顾

(一) 企业价值的来源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主要来源。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源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的时代特征。当时, 社会经济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手工工场, 尚未普遍采用大型机器生产, 劳动在产品的价值创造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自然资源和资本只是充当转移价值的角色;“资本价值论”是制造经济时代的主流观点。此时, 资本日益取代体力劳动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占据主导地位, 价值主要是由资本创造的, 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和资源资本都能创造价值;“客户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 还包括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这种观点使企业价值来源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能力价值论”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价值。资本与劳动的融合与重新创造表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价值并不一定等于资本的价值与劳动的价值简单相加之和, 而是企业参与市场交换所能获得的价值总和。

(二)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004年,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颁布《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对于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提高企业价值评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强调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行为和过程;二是明确企业价值的构成。企业价值评估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齐寅峰 (1998) 重点分析了累计折现法, 属于收益法的一种;王小荣、张俊瑞 (2003) 重点分析了相对估价法, 属于市场比较法的一种;冯曰欣 (2004) 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的项目现值之和, 其本质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王景升 (2005) 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进, 对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分别进行了适应性分析;任娟华 (2005) 介绍了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关估价法和期权估价法, 认为应当按照被估价对象的性质及特征选择最合理的估价方法。

二、会计估价模型的尝试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与会计计量技术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认为, 各评估方法在实际估价时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成本法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计量, 收益法一般采用现值计量, 市场法则采用现行市价计量。

(一)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成本法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 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 把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重置成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经济学理论认为, 资产的价值依赖于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性物品的价值, 即资产的价值是由它们的生产成本规定的。但是, 这一规律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内可以随意通过生产而取得代替品时才是有效的。因此, 并非所有的资产都适用成本法, 只有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才适用成本法,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一般不采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为收益现值法, 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在未来投资年限内的预期收益, 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成现值, 然后累加求和得出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收益法的局限性来自于未来收益的估算、有效投资期限和折现率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因此, 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其未来收益能够被合理准确地计量、经营风险可以预见并能够量化时, 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有意义。

市场法是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与其他相同或类似 (可比) 企业 (参照物) 的异同, 并据此对可参照企业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一个基本原则, 即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因此, 运用市场法的关键是活跃市场和足够数量的可参照企业, 只有当企业交易存在活跃市场时, 采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才具有说服力。

(二) 会计估价模型与市场法的区别

综上所述,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直接使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估价成为有益和可行的尝试。谢诗芬、彭玉龙 (2003) 根据估价变量取值来源的不同, 将会计估价模型分为四种:损益表模型、资产负债表模型、现金流量表模型以及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模型。他们指出, 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才有可能解决经济收益的确定、全面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重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本原逻辑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 会计估价模型得以有效运用的前提, 是在会计报表中应尽可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直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其解释能力更强, 相关性更高。

一般来说,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目标是确定企业的公允价值, 这与会计中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市场法是以活跃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基础, 是上述三种方法当中最客观和可靠的评估方法, 其评估值也比较易于被市场参与者所理解和认可。因此, 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格易于获得时, 可以优先使用市场法估计企业的公允价值。但是, 活跃市场并不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 市场价格只是公允价值的某一个层级。由于市场法对市场活跃程度要求较高, 而且对差异因素进行调整时, 需要评估人员做出主观判断,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

三、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市场法

虽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优先使用市场法, 但市场上真正可比的资产或负债尤其是可比的企业整体往往不是很多, 评估人员需要通过比较对市场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 市场法的评估程序

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一般包括确定参照物、调整差异和确定价值三个步骤。确定参照物是市场法的基础, 不同企业对参照物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 如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考虑的:第一, 交易资料的可获得性。一些不能反映市场行为的报价不能作为市场法评估的基础, 从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获得的有关市场报价和交易资料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第二, 应尽量在企业能够进入的最活跃市场选择参照物, 而且参照物的数量不能太少;第三, 参照物与被评估企业之间大体可替代, 其相似程度越高, 交易实例的有关市场资料就越具有价值, 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也就越可靠;第四, 参照物的交易价格是正常交易的结果, 不能反映市场行情的关联交易或强制性交易不能作为参照物。

一般情况下, 参照物不可能与被评估资产完全相同, 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当估计企业整体的价值时, 差异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产权组织形式 (例如, 少数人持股还是公众持股) 、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资本结构、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地理位置、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企业过去的增长速度等。在分别针对各参照物的市场价格调整差异因素后, 获得若干调整值, 将这些调整值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即可确定企业的公允价值。

(二) 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

由于公允价值不可加总, 企业价值并不会恰好是企业单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总和。甲、乙资产单项公允价值之和为3 000万元, 低于其组合的公允价值3 500万元;丙、丁资产单项公允价值之和为4 000万元, 高于其组合的公允价值3 800万元;企业整体的公允价值7 200万元, 较全部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之和7 000万元高, 而较资产组公允价值之和7 300万元低。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要求资产负债表能够包含所有的价值相关项目, 并且均按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 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可能和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存在差异。不确认这些差异, 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

四、会计计量误差与商誉

(一) 会计计量误差

朱开悉 (2007) 将会计误差分为会计确认误差、会计计量误差、会计记录误差和会计报告误差, 并将会计计量误差进一步分为单项计量误差和综合计量误差。单项计量误差是指对某一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产生的误差, 如资产计量误差、负债计量误差等等;综合计量误差是指在对企业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计量的过程中, 由于各会计要素内部及其要素之间采用的计量属性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此外, 现有会计系统完全单一的依靠货币计量, 本身是不可能全面的反映计量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例如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状况这类无形资产是不易于进行货币计量的。即使现有会计系统通过种种复杂的途径进行货币量化, 但是在间接量化时也会产生计量转化误差。

我们认为, 综合计量误差实际上源于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 单项资产 (或资产组) 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 (公允) 价值之间的差异即为综合计量误差。这样, 综合计量误差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之和与资产组公允价值的差异, 如上例中7 300-7 000=3 000万元;二是资产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公允价值的差异, 如上例中7 200-7 300=-1 000万元。现行资产负债表只能表现出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综合计量误差直接将上述两个层次混在一起, 表现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可能是财务报告改革的一个方向, 因为这是衡量企业能力与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 商誉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与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当企业的真实价值大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时, 商誉为正;当企业的真实价值小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时, 商誉为负。实施企业并购时, 要在对被并企业净资产进行资产重估的基础上, 按其公允价值确定购并价格,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差异。首先, 是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 该差额反映被并企业账面净资产到购并日发生的重估增 (减) 值;其次, 合并方以其支付的合并价格作为入账的投资成本, 合并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合并商誉是被并方未入账的内在商誉的外在量化。也就是, 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商誉包括被并方净资产的重估增值和合并商誉。

至于自创商誉, 它们存在于各种企业价值计量方法评估值的差额中。如果企业不进行并购, 没有量化, 则不予确认。原因一般是, 自创商誉缺乏实际的解释且不能单独加以计量。我们认为, 自创商誉就是会计综合计量误差, 是单项资产 (或资产组) 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 (公允) 价值之间的差异。在会计中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结论

本文回顾了对企业价值来源和评估的有关研究成果, 认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与会计计量技术密不可分, 各种评估方法在实际估价时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因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建立会计估价模型, 直接使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估价成为有益和可行的尝试, 其前提是在会计中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不可加总, 企业价值并不会恰好是企业单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总和。本文并没有重复有关文献中提出的会计估价模型, 而是通过区分公允价值会计估价模型与市场法分析会计计量误差, 认为这种会计计量误差就是自创商誉。因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本文仅限于提出有关研究思路, 为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其中的具体问题, 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齐寅峰.企业价值探原[J].南开管理评论, 1998 (2) :27-31.

[2]王小荣, 张俊瑞.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 2003 (7) :61-64.

[3]冯曰欣.论企业价值的本质[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4 (3) :13-16.

[4]任娟华.企业价值及其估价方法[J].理论与现代化, 2005 (7) :111-114.

[5]王景升.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理论界, 2005 (12) :228-230.

[6]谢诗芬, 彭玉龙.权益估价、会计信息、公允价值:模型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4) :83-86.

[7]朱开悉.会计报告、会计方程与会计误差[J].会计研究, 2007 (9) .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篇5

1公允价值涵义辨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公允价值及其计量 篇6

对于这一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自己也承认,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在不同情形下相同的表述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该委员会已在2003年宣布,要对所有会计账户的计量原则进行研究,目前这项课题由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牵头负责。

与此同时,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密切关注这个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会计计量的概念——公允价值。他们已专设“公允价值课题组”展开研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早先发布的有关文章中也谈到,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能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评估假设而有所不同,即,是采用了持续经营或“正在使用”的假设,还是以“作为交易物”为假设。

为使争论向前推进,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率先在2004年初发表文章,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使用“持续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是市场价值在资产消耗方面的一个具体应用,其中的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企业整体出卖时的作为组成部分之一参与交易。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建设性反馈,但显然,沿此思路立即深入下去为时尚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课题组认为应当关注“记账单位”的确定,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似乎也倾向于这种观点,这在他们2004年6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所体现。该观点进一步指出,在对任何资产估值前,应先确定资产计量的界限,明确被估资产在何种程度上与其他资产聚合或分离。

争论仍在继续,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以及其他国家的评估师组织积极寻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合作。他们表示能够理解由于会计准则中对有关概念的含糊表述而造成了一些实际操作困难,但也强调存在评估理论和实务这样一项现成的重要资源,利用它会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还会计准则应有的一致性和明确性。

Fair Value and Measurement

Chris Thorne

Although in 1 IAS16 there is clearly a similarity between the fair value of its asset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an asset, thi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Fair value is a concept that is used throughout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lthough both are superficially similar, as they refer to the price obtainable in an exchange, Market Value is a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is concept to fixed assets. The relatively brief definition of Market Value is supported by a detailed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pecific circumstance is codified in established profess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such as 2 IVS, 3 USPAP and the 4 Red Book. Fair value is a generic term that lacks a similar guidance framework for its application.

5IASB acknowledges that fair value is not applied consistently throughout its own standards and could mean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It announced a project in 2003 to look at the whole principle of measurement in accounts, which is being led by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f Canada.

Concurrently, the Unite States standards setter, 6 FASB, is also looking closely at greater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accounts and has its own “Fair Value Project”. One of the early FASB papers recognized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n asset could differ depending upon whether one adopted a going concern or “in use”valuation premise or an “in exchange”valuation premise.

In order to try and move this debate forward, 7 IVSC published its own position paper early this year that suggested that the way forward would be to look at the concept of “continuing use value” a specific adaptation of Market Value on the consumption that the asset was exchanged as part of a sale of the enterprise of which it formed part as a going concern. Although some constructiv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it was clear that it was premature to go down this route. The IASB project team has suggested that the way forward is to perhaps focus on the “unit of account” Indeed, this also seems to be a concept also being followed by FASB in its latest draft issued in June 2004. This recognizes that before assessing the value of any asset, there is a need to define the boundary of what is being measured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it is to be aggregated or disaggregated from other assets.

The debate is continuing and RICS and other valuation bod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actively engaging with IASB and FASB to try and ensure that not only do they appreciate some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created by the current uncertainty in the standards, but also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source of valuation expertise that can assist in finding workable solutions that can then be delivered with a consistency and certainty that may be missing at present.

作者简介:

克雷思·斯隆先生是欧洲最大评估公司ATIS评估公司英国部总裁,也是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评估事务专家,长期担任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委员。

1.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国际会计准则

2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国际评估准则

3. Uniform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Appraisal Practice: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

4. Red Book:英国评估师手册,因其封面呈红色,简称红皮书

5.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6.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7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多项准则当中,为了更加有效、统一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一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CAS 39”)。CAS 39与IFRS 13基本趋同,统一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提供了明确的公允价值计量,并改进了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披露。

CAS 39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施行。施行日之前的公允价值计量与CAS 39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作追溯调整;比较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施行日之前的信息与CAS 39要求不一致的,企业不需要按照CAS 39的规定进行调整。

◆公允价值的新定义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在认识与应用新定义中,我们要把握一个关键原则是,公允价值是从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的“退出价格”,而非交易价格(即进入价格)。退出价格与进入价格在概念上是不同的。退出价格是基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对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的当前预期,而不仅是从企业本身的角度考虑,因此公允价值不受企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或权益项目的意图所影响。

市场参与者

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

(一)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

(二)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三)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根据CAS 39的规定,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求企业识别特定的市场参与者,而应考虑将购买所计量的资产或接受所计量的负债的潜在市场参与者的特征。此外,企业应识别此类市场参与者在使出售资产所获得的金额最大化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金额最小化的交易中所作的假设。

由于CAS 39强调采用市场参与者假设,因此确定潜在市场参与者是确定公允价值的一个关键步骤。如果企业管理层对特定市场上的各参与者的类型有着总体了解,确定市场参与者就比较简单。在其他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可能需要假设对某项资产或负债可能感兴趣的市场参与者的类型。设定市场参与者假设时的主要考虑事项可以包括该项资产或负债的特定所在地、条件及其他特征,比如,假设增长率、是否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采用某些协同效应以及风险溢价假设等。

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

CAS 39明确,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

有序交易是在“主要市场”进行的。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如果资产和负债存在主要市场,公允价值计量应反映这个市场的价格,即使另一不同市场在计量日的价格更为有利。

相关资产或负债可能不存在主要市场,例如,当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量或活跃程度在企业可进入的两个不同的市场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需要识别最有利市场,假定该交易是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一般情况下,企业正常进行资产出售或者负债转移的市场可以视为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除非有证据表明主要市场不是这一市场。企业在识别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应当考虑所有可以合理取得的信息,但没必要考察所有市场。

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应当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进入的市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企业于计量日在该市场上实际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可能具有不同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当计量日不存在能够提供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相关价格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企业应当从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角度,假定计量日发生了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并以该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交易费用与运输费用

企业不应当因交易费用对主要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交易费用不属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只与特定交易有关。交易费用不包括运输费用。相关资产所在的位置是该资产的特征,发生的运输费用能够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企业应当根据使该资产从当前位置转移到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运输费用调整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价格。

◆公允价值的确定与初始计量

计量单元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或者一项非金融资产),也可以是资产组、负债组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

CAS 39引入了IFRS 13的“计量单元”(unit of account)概念,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应当由要求或者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但CAS 39规范的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外。

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实际已运用到计量单元的概念,只是未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即为计量单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单项金融工具可以被认为是计量单元;《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也可以看作计量单元。

考虑资产和负债的特征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比如,某企业持有一项法律上或合同中规定在一段特定期限内限制出售的权益工具(一项金融资产)(比如,该限制条件可能会限定只能出售给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这项限制是该工具本身的特征,并将会被转移给市场参与者。在此情况下,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将以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同一发行人的其他相同但无限制的权益工具为基础并作出调整,以反映该限制条件的影响。这项调整将反映市场参与者因该权益工具无法在特定期限内进入公开市场的有关风险而要求的金额。调整金额将取决于以下不同因素:限制条件的性质和期限;买家受限于限制条件的程度(比如:可能有大量的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以及权益工具和发行人特有的定性和定量因素。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如果企业在一项市场交易中取得了资产或承担了负债,可以假设交易价格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是,购买资产所支付的价格或承担负债所收取的价格是进入价,因此,不一定与CAS 39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该价格为退出价格)相同,例如当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交易是被迫的、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与按照CAS 39确定的计量单元不同、或者交易市场不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时。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性质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等,判断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是否与其交易价格相等。当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其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时,企业应当将相关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估值技术和输入值

CAS 39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估值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计量公允价值,并优先采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

在实务中,不同的估值技术可能产生不同的公允价值估计,因此,企业选择估值技术需要作出判断,同时对方法、公式和假定进行选择。根据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取决于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和使用的输入值的可靠性。除了选择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关的可观察输入值,尽可能少地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的技术外,企业必须确保有最佳证据支持不可观察输入值。在评估每种估值技术的适当性时,企业应同时评估所有可获得的对估值技术而言重要的输入值,并将该估值技术与其他估值技术进行比较。

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能使计量结果在当前情况下同样或者更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企业变更估值技术或其应用的,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按CAS 39的规定进行披露。

输入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给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可观察输入值,是指能够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不可观察输入值,是指不能从市场数据中取得的输入值。该输入值应当根据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假设的最佳信息确定。

◆公允价值层次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CAS 39要求,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CAS 39强调,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判断所使用的输入值是否重要。

值得大家注意——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第一层次输入值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

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确定市场是否活跃,企业应关注所计量的个别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活动,而非交易资产或负债的市场的总体活动水平。一个市场是否活跃,可能随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一项特定资产或负债的交易量的下降不表示市场转变为不活跃,只要相关交易的频率和交易量足够提供持续的价格信息,市场仍被认为是活跃的。

第一层次输入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在所有情况下,企业只要能够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就应当将该报价不加调整地应用于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企业持有大量类似但不相同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这些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报价,但难以获得每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单独的定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不单纯依赖报价的其他估值模型。

(二)活跃市场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如因发生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大事件等导致活跃市场的报价未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

(三)当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在计量日从持有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时,如果该资产的某些特征不适用于所计量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企业根据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价值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企业因上述情况对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进行调整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较低层次。换言之,公允价值计量的分层是由使用的输入值决定的,当仅适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并且没有进行调整时,公允价值计量才可以归类为第一层次;对第一层次输入值的任何调整,无论其是否重大,都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不能归类为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输入值

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包括:

(一)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二)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三)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隐含波动率和信用利差等;

(四)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市场验证的输入值,是指通过相关性分析或其他手段获得的主要来源于可观察市场数据或者经过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输入值。

IFRS 13第B35段提供了第二层次输入值的例子,比如,持有并使用的建筑物,第二层次输入值可能是源自可观察市场数据的建筑物每平方米的价格(估值乘数),如源自类似位置的可比建筑物的可观察交易价格的乘数。

CAS 39规定,企业在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根据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这些特征包括资产状况或所在位置、输入值与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程度、可观察输入值所在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程度等。

对于具有合同期限等具体期限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第二层次输入值应当在几乎整个期限内是可观察的。企业使用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值对第二层次输入值进行调整,且该调整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是重要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应当划分为第三层次。

第三层次输入值

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企业只有在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市场活动或者市场活动很少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不可观察输入值应当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包括有关风险的假设,如特定估值技术的固有风险和估值技术输入值的固有风险等。

IFRS 13B36段提供了第三层次输入值的例子,比如,长期货币互换,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特定货币的利率,该利率不可观察且不能够在几乎整个货币互换期限内由按通常报价间隔或其他方式可观察的市场数据佐证。货币互换中的利率是根据各个国家的收益率曲线计算得出的互换利率。

企业在确定不可观察输入值时,应当使用在当前情况下可合理取得的最佳信息,包括所有可合理取得的市场参与者假设。

企业可以使用内部数据作为不可观察输入值,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他市场参与者将使用不同于企业内部数据的其他数据,或者这些企业内部数据是企业特定数据、其他市场参与者不具备企业相关特征时,企业应当对其内部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非金融资产特定考虑事项最佳用途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在确定最佳用途时,企业应当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如一项房地产适用的区域规划)、实物上是否可能(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如房地产所在地点或规模)以及财务上是否可行(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等因素。

CAS 39强调了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这与公允价值的确认一脉相承。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一般原则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负债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履行义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自身权益工具,应当假定在计量日将该自身权益工具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而且该自身权益工具在转移后继续存在,并由作为受让方的市场参与者取得与该工具相关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不履约风险

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时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

不履约风险在金融负债的转移前后不大可能是相同的。然而,为了计量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必须以金融负债转移前后不履约风险相同这一假定为前提。如果受让方拥有与出让方不同的信用状况,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之一可能不会承担出让方的义务:(1)在受让方的信用状况比出让方差的情况下,债务的交易对方不允许转移;或(2)在受让方的信用状况比出让方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重新协商条款以反映信用状况的差异,受让方不愿意承担义务。将企业债务作为资产持有的其他方在对这些资产进行定价时会考虑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影响应同样反映在企业对资产持有者的义务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

CAS 39还规定了一项基本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例外——企业以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可以以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序交易中出售净多头(即资产)或者转移净空头(即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

即,以净敞口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单位,而不是以各单项金融资产或负债。对于市场风险,净敞口的公允价值是指在企业所涉及具体情况下买卖价差范围内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价格;对于信用风险,净敞口的公允价值应当考虑信用增级(如净额结算主协议和担保要求)以及对这些增级的法律可执行性的预期。

CAS 39明确,只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执行上述例外规则:

(一)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管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组合;

(二)企业以特定市场风险或特定对手信用风险的净敞口为基础,向企业关键管理人员报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信息;

(三)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组合中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披露

CAS 39基本涵盖了IFRS 13中所涉及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和相关披露要求。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该准则也将作相应修订,财政部尚未公布修订后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相关披露要求相比,CAS 39所规定的披露要求有所增加,其适用范围从原先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扩大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以及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需要披露其公允价值的资产和负债。

CAS 39要求,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恰当分组,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企业还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别适用不同的披露要求。

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比如期末以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计量的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公允价值披露的各组资产和负债(比如贷款和应收款项)也有特定的披露要求。

这些针对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及以公允价值披露的各组资产和负债的披露要求汇总如表1所示。

此外,企业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转换时点的相关会计政策应当在前后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并应当一致地应用于转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和转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

企业以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有序交易中出售净多头(即资产)或者转移净空头(即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的,应当披露该事实。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在发行时附有不可分割的第三方信用增级的负债,发行人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并说明该信用增级是否已反映在该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8

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特征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个定义的缺陷是未考虑时间因素, 国际会计准则所定义的公允价值也未明确交易的时间, 而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定义的公允价值中则使用了“当前交易”、“计量日”这种体现时间概念的限定语。可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一定的进步性, 它界定了公允价值的现实时态。立足于现实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一个主要区别, 过去某一时点公平交易中的价格可能是过去时点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但是当时间向前推移至现在, 就不能再说它是现在的公允价值了。

公允价值的特征要从它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区别来看:与历史成本的最大区别是, 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的, 而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是基于脱手价值计量的, 而重置成本则是基于入账价值的。它与可变现净值的区别在于对交易性质的界定不同, 现值是面向未来的, 这是它与公允价值的主要区别。

深刻理解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特征, 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 透彻地了解它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变化, 以便于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 防范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优势不是绝对的, 也存在着缺陷, 这就使得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

1. 公允价值的正面影响

(1) 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引入公允价值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迈近了一大步,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之相关性更强, 可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认同, 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会计遵循成本。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有竞争力的企业可向海外扩展, 寻求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在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吸引外资能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这样, 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 不会因会计遵循成本高导致的财务成本增加而不得不放弃海外市场。

(2) 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资产交换、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 使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强, 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价值、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规定了符合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该准则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的影响很大,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投资性房地产是不断升值的。如果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计量, 不仅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偏小, 而且还要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差异, 而引入公允价值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当前价值。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价值, 为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管理决策铺平了道路。

(3) 注重企业的全面收益。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对全面收益的定义是:“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的前提下, 一个人可在该时期分配的最大金额, 或是扣除业主 (所有者) 投资和不计派给业主款后, 收益为当期净资产的变化额。”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可。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 实际上也是全面收益观的体现。传统的会计收益强调已实现收入及其相关费用的配比, 而新准则对全面收益则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 把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持有损益也纳入财务报表, 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收益状况。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该损益实际上是未实现的持有损益, 在传统的会计收益观下不予确认, 等到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才予以确认, 并计入出售当期的利润表中。而事实上这一损益应体现在计量当期,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各个期间的价值和企业的全面收益。

2.公允价值的负面影响

(1) 经营业绩不稳定。公允价值受市场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税率、资产价格等因素共同影响, 每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公允价值的变动, 这就导致了公允价值的不稳定性。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大多会引起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 所以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性较大, 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对市场因素较为敏感, 如果企业拥有该类资产、负债的规模较大, 那么经营业绩的不稳定性会更差。还有些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非日常业务时, 如果相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别较大, 那么经营业绩就会相应发生较大数额的变化, 会导致企业的风险加大, 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 现金流量短缺。公允价值一方面体现企业的全面收益观,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这是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大量使用公允价值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短缺, 增加财务风险。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为例, 当它的公允价值增加时, 会计分录是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它的公允价值显著增加, 那么相应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显著增加, 从而显著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并反映在利润表中。但这部分利润并未实现, 只是企业的持有收益, 不会带来现金流入。与此同时, 企业实现的利润的一部分将以税金的形式上缴税务局, 该部分税金以现金的形式流出。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企业因采取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而不得不发放现金股利, 那么将导致现金大量流出, 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现金短缺的境地, 出现财务困难, 甚至破产。

(3) 利润分配政策难度加大。在应用公允价值有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短缺的情况下, 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格外谨慎。要正确区分企业所实现的利润中持有损益和非经营损益部分。只有以引起现金流入的经营利润为基础制定的利润分配政策, 才是稳健的, 这给利润分配政策制定者带来一定的难度, 比新会计准则执行前更加复杂。

(4) 主观因素较强。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 如果存在活跃市场, 取得公允价值相对较容易, 也较客观 (一般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为准) 。但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 只能参照同类资产、负债的市场报价或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这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以此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结果不客观不可靠, 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 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容易出现混乱。

(5) 粉饰财务报表现象更为严重。大量引入公允价值, 难免造成公允价值的滥用, 给有粉饰财务报表意图的管理层留下了可乘之机。企业如果当年的经营状况欠佳, 管理层担心损害企业的良好形象、失去重要的投资者, 就很可能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非正常交易所取得的收益计入经营业绩, 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企业管理层还可能不正当地利用公允价值, 玩“数字游戏”, 以达到利润平滑的目的, 掩饰出现的财务问题, 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 弱化直至消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负面影响。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才能规范公允价值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防止舞弊现象发生。如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在税法设置上就要明确这些持有损益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应纳税, 以防止相关人员钻税法的漏洞。对于无视税法规定, 随意调节企业的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人员, 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制度, 加大对其惩罚的力度。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以保障财务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要合法合理运用公允价值, 避免出现滥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财务管理问题。

3.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能力

企业应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大力宣传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财会人员, 才能更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正确运用公允价值, 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国家的利益。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9

公允价值是新准则引入的一个全新的计量理念。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应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平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没有特殊或特定的利害关系,互相独立,非关联方,没有给予对方优惠的动机。熟悉情况的双方是指双方合理理解资产或负债的属性、实际或潜在的用途、市场状况等,理解自己的利益所在,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相关信息。自愿是指买方有合理的动机而非被迫,且不急于购买;卖方并不急于出售,有动机以目前市场情况下可获得的最佳价格出售。确定公允价值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基于相关市场价格,存在活跃市场,有实际市场的报价,有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考虑估值技术,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行业的基准价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还有期权定价模型。如果需要采用估值技术,应该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包括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外汇汇率、商品价格、股价或股价指数、价格未来波动率、提前偿还风险、服务成本等。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方面的论述,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当前形势下,公允价值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公允价值的引入影响多种会计要素在多种情况下的计量,从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识别其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管理层、专家、学者及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及特点

理论上而言,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在于:一是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二是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三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四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五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公允价值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获取,需要估算和验证;二是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三是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四是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优势,也有缺陷。如果时间长一点,历史成本的缺陷是相关性很弱,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比较强。公允价值的缺陷是主观判断要很强,而历史成本相对就更客观和可靠。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虽然还没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的那么宽泛,但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可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于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实际上,其使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只是个别情况下新准则适当加强了其使用时的限定条件。但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会计人的职业判断,规定的限定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掌控的,这就给予了企业调整利润的可操作空间。

(一)金融工具核算的财务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而在短期内使企业的利润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核算,有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计入所有者权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故而应用新准则后,会使利润的走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内化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免对报表带来较大的波动。

(二)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在原制度下,房地产应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应用新准则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会使当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另外,在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也会使利润增加。

(三)债务重组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均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和修改债务条件的情况下,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由于新、旧会计准则最大的差异是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将债务重组收益即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应用新准则后,将会影响当期损益而不是权益,即将会增加债务人当期的利润。

(四)非货币资产交换核算的财务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交易双方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交换而产生的差异确认为当期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越大,则影响当期损益的差额越大,从而会对当期资产构成、净资产、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摘要: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依据及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的优势及特点,以及对我国企业的财务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葛家树.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10

一、企业合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健全

首先,我国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公允价值理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时期较短,我国尚未完全制定出一套全面且可行性高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目前企业都是在结合其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来完成对公允价值理论的应用。就企业本身而言,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公允价值计量体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企业在推进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的重要原因。

2.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成本高

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市场不仅存在理论体系不健全的情况,还面临市场不成熟、操作成本高的困境。在一些国外的成熟市场,企业因为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健全的评估机构,可以十分便利地通过股价来获取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也使得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很快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然而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国外市场的高活跃度和灵活性,很难通过股价来反映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成本大大提高。

3.公允价值实际操作性较差

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价格信息的缺乏和不对称,企业在进行市场价格确定时存在诸多不公允的现象。例如,对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会计类目,在无法通过观察来获取市场价格时,可以通过折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这是企业估计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企业在使用此类方法时必须面对较难确定的折现率、时点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等数据,这就导致操作难度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企业的会计实务有序开展存有一定阻碍。

4.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也使得企业对相关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这对企业有效实行公允价值计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合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策略

1.促进公允价值计量操作规范化

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操作的过程中,国家首先要详细规定企业现值的计量和报告程序,其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其他历史成本、未来现金流量及可变性净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内在关系研究,详细了解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价值的相关性,以更好地完善公允价值的操作规范。最后,国家要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内容来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指南。该指南要具备可操作性,要针对企业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说明,特别是如何在活跃市场中进行报价的收集和确定,以及企业在估值时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和具体操作措施等,以提高公允价值理论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2.提高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关注度

现阶段企业判断公允价值的方法主要是现值技术,但是这种方法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同的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企业投资所期望的报酬率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他们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企业公允价值的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相比,公允价值计量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成本之间找到最大的效益平衡点。

3.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管理机制

不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可造成企业管理层不当控制或操纵企业的运营及信息披露,因而应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管理机制。可以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类别标准,建立公允价值变动的专人负责机制和收集数据的机制,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制定一套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选择适当的估价方法,确定使用的假设和估计并对其假设和估计给予充分的支持,确保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4.优化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条件

第一,国家应该消除地域限制,加大对金融工具和其他衍生工具的创新,使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尽量集中,建立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这种做法可以为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在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保障。第二,在我国证券市场趋于成熟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快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通过改革金融市场来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衍生品提供衍生条件。第三,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税法、会计法以及刑法等多种与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会计人员和高层人员违法的惩罚力度,避免因人员滥用公允价值计量而造成企业损失和市场混乱的现象。

5.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素养

会计人员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企业也要在日常运营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其以最快地速度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进而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来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和报告。同时企业要不断加大对财务部门的教育投入,培养会计专职人员的公允价值观念,使会计人员不仅懂得理论,也能熟练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分析。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促进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在我国的全面应用,不仅政府要加强对计量体系的完善,企业也要提高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关注度、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合并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该计量体系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着重分析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企业合并时合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杜孝森.浅析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理论创新-兼论对会计学教学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2):9-12.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确定 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 确定

0 引言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我想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规定一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二是与国际趋同的结果。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在国际市场交易中,只注重公允价值,不能因为你的成本高就能售价高,只能以公允的价格进行交换,这也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因此公允价值应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争取使各项交易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能以关联方交易的不公允粉饰报表,造成虚假的财务信息迷惑使用人。由此可见引入公允价值,是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却引起了人们对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担忧。

最近财政部有一篇署名文章,全面分析了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总体情况是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平稳有效”。但是,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中,提到了“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其实,存在这种情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但实务情况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估值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新准则没有提供详细指南,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需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应当依次考虑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

1.1 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运用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活跃市场”的解释: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①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即市场中交易的所有项目都是一样的);②通常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③价格公开。

1.2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存在熟悉情况并自愿进行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参照其交易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比如,某企业持有另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由于该公司没有上市,因此一般不存在活跃市场,假设该公司最近发生了非关联企业的股权转让,则可以参照该交易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如果存在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比如《金融资产分类及其公允价值确定的管理办法》规定,“送股、转增股、配股和公开增发新股等发行未上市股票,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首次公开发行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同一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后,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

1.3 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因此,在公允价值应用中,应优先考虑第一级次,其次采用第二级次,最后采用第三级次。

会计师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必须解决计量目的和计量属性的问题,按照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计量通常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比如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当会计师无法获得这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的信息时,只能转而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

2 估值技术的方法和层次

2.1 市场法 市场法是基于相同或可比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而产生的价格,以及利用其他相关的市场信息来计量公允价值。

在应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时,应当关注相关市场的活跃程度,从相关市场获得足够的交易案例或其他比较对象,判断其可比性、适用性和合理性,并尽可能选择最接近的、比较因素调整较少的交易案例或其他比较对象作为参照物。

对于不同的资产或负债,需要考虑的调整因素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考虑的有:作为参照物的交易案例的交易背景、交易地点、交易市场、交易时间、交易条件、付款方式等因素。

2.2 成本法 成本法是基于当前将要重置一项资产的服务能力的金额来计量公允价值。采用成本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按照当前市场条件确定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2.3 收益法 收益法是基于未来金额的现行市场期望所反映的价值来计量公允价值。收益法下主要是运用现值技术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来确定会计要素的金额。

在使用估值技术时,首先考虑市场法,其次上成本法,最后才是收益法。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现值往往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估值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就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技术即现金流量现值技术的简称,也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这是目前较为成熟、使用较多的估值技术。

3 现值的计算方法——传统法与期望现金流量法

应用现值技术的步骤通常是:首先,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其次,预计折现率;最后,应用现值计算公式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3.1 传统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这种方法通常叫做传统法.它使用单一的未来每期预计现金流量和单一折现率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传统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如果资产和负债具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运用其计量的结果同市场参与者对该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表述能够趋于一致。

3.2 期望现金流量法。在实务中,有时影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因素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带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传统法计算现值,只考虑一种可能的现金流量,因此,使用单一的现金流量可能并不会如实地反映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要应用期望现金流量法。

应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与其发生概率加权计算。

在确定折现率时,应当首先以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无法从市场获得,则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在估计替代利率时,应当充分考虑资产剩余寿命期间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及其时间的预计离散程度、资产内在不确定性的定价等。如果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已经对这些因素作了有关调整的,应当予以剔除。替代利率在估计时,可以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企业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使用单一的折现率。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可以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3.3 运用现值技术需要注意的因素运用现值技术时,企业所使用的估计应当与市场一般参与者所使用的估计和假设相一致,并应确保其能反映计量项目公允价值的下列因素:①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②对这些现金流量金额或时间可能的差异预期;③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④资产或负债中内在不确定性的价格;⑤包括非流动性和市场非完美性的其他因素。

企业公允价值计量 篇12

(一)国际的相关规定

1984年,美国对员工股票补偿会计开始检查,并建议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会计处理,却遭到了微软等大公司的强烈反对。因此FASB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1995年发布的SFAS123,并在2004年对SFAS 123进行了修订,明确要求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交易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薪酬成本并进行费用化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体现了股份支付的竞价过程,如果权益性工具存在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那么要以公开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考虑合同的履行条件来确定公允价格。如果权益性工具不存在公开的市场价格,应当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计算期权的公允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已经建立股份支付(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或类似准则的国家,都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股份支付的价值。

(二)我国的相关规定

2005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操作规范,股权激励进入实际可操作阶段。此后,国务院国资委以及财政部分别于2006年1月27日和2006年9月30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对国有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制度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并提出了基本要求。同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对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且该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予以计量。此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的股份支付,即整个股权激励计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股份支付中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一)对股票期权的影响

股票期权是企业给予持有者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票期权在我国各上市公司中逐渐应用开来,有的上市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上市公司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公允价值符合股份支付的需要,能够对股份支付的价值予以全面计量。股票期权以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价值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化,在会计期末不必对股票期权进行调整。可以说,公允价值法使得股票期权的计量更为科学合理,它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固定的和不固定的股票期权计划,避免了对不同股票期权进行处理所带来的混乱;会计处理上不用经常进行调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不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股票期权,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例:假设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实施一项股票期权计划,此时A公司的股票市价为20元,股票面值为1元,准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每股15元的价格购买股票10 000股,受益人可以在5年至10年内行权。如果无风险利率为8%,预计每年支付现金股利0.5元/股。

则股票期权授予日的会计处理为:

受益人提供劳务赚取股票期权,1至5年会计处理为:

受益人支付现金,行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为:

(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应该说公允价值法在股份支付中的应用有其现实的理论价值,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采用此方法,由于在进行股份支付时往往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以下例为证。

1. 海南海药。

海南海药实施股权激励导致2008年净利润亏损近5 000万元,这表明海南海药的股东2007年没有利润可分,还要为自家的高管买单,股票期权激励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违背了激励的初衷。海南海药2007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1%,而2008年下降为4.91%,下降幅度非常大,导致年度发生亏损。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可知,海南海药因为计提股权激励费用而导致亏损,因为采用公允价值法对企业进行股份支付时,往往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海南海药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股权激励属于等待行权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在等待期结束可以行权时,企业应该在可行权日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海南海药使用股票期权计划,由于公允价值法的应用使得海南海药需要计提一大笔股权激励费用,不仅没有起到激励的效果,反而因高管的激励计划导致大额亏损。

2. 伊利股份。

2008年伊利股份出现亏损,伊利股份披露因为计提股权激励费用所致。2008年伊利股份实现净利润34 458.88万元,较2007年的29 338.61万元只是增长了17.45%,增长净额为5 120.72万元;而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33 064.0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8 434.30万元增长16.28%,增长净额4 629.72万元。可以说,伊利股份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金额甚至还不够伊利股份的高管们用之于股权激励的成本支出。因此,导致年度亏损。由于公允价值在股权支付中的运用,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应该在等待期的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股票期权的员工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应该按照授予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伊利股份计提股权激励费用进而影响到每股收益,因此导致伊利股份发生亏损。当然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费用摊销问题,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股权激励费用应该尽早摊销,伊利股份授予的行权期为8年,但是要在两个年度内将股权激励费用进行摊销就会导致企业发生亏损。为此,上市公司一定要掌握好股权激励费用的提取与摊销。

三、保障股份支付计划合理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首先,要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要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更为客观的来源,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

其次,要完善股份支付的计量基础。股份支付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也不十分健全,经济环境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都导致大规模的推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股份支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对非上市公司来说。因此,针对我国的情况,可以设立过渡期,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单一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公司因为很难确定股份支付公允价值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第三,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在股份支付中引入公允价值,特别是当前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市场价格,需要运用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公允价值时,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

第四,目前,对于股权激励费用属于经常性损益还是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在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了非经常性损益的15个项目,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没有列出股权激励费用,只是在最后一个项目“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留下了一个空间,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规定可能导致股票期权难以行权,因此有的上市公司将股权激励费用视为非经常性损益,从而排除其对股票期权能否行权的影响,不过将薪酬之一的股权激励费用视作非经常性损益,其合理性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对于某些上市公司来说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

上一篇:多元网络下一篇:住宅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