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2024-10-0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牢牢围绕展开五个一创建活动这个主题,结合培养x亿元上风主导产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获得了明显实效。

一、发展态势良好、队伍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共发展范围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比往年新增x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比往年新增1家;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往年新增x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往年新增x家。、销售高速增长。2012年龙头企业 销售收进到达x亿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x万户,同比增长x%。均完成了镇江市下达的两个10%的增长目标。2012年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出口创汇x万美元,逾额完成镇江市下达的x万美元的目标。3、带动作用增强。2011 年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定单及随行就市带动 基地面积x万亩,较往年x万亩,增长x%,其中:自建基地x万亩,比上年增长x%。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比往年增长x%和x%。其中种植类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占企业总数的x%和x%。

二、主要措施有效

2012 年,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缺(缺少强势企业、缺少加工企业、缺少着名企业)三低(企业领导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效益低)的发展状态,我们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情势,以展开五个一创建活动为主题,以强化动态监测为手段,以管理规范、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项目扶持为抓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摸准情况,展开企业经营诊断服务。今年以来,我委分管主任和科室职员,把深进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经营提供诊断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邀请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丁x、李x等教授前后18次深进到x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万山红遍农业园、江苏绿苑实业有限公司、xx市下蜀茶场等3家企业进行了组织诊断,建议其依照现代企业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经营开释活力;为江苏神牛家具有限公司、xx市茅隐士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进行了经营成果诊断,根据其经营实绩,将其推荐为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为x碧园果品厂、xx业有限公司、x米业有限公司、xx市x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产品诊断,帮助其进行了新产品认证工作,展开了新产品推介活动;为xx市x鸭业有限公司、江苏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展开了综合诊断,帮助其调剂了经营战略。企业经营诊断为龙头企业管理职员找准了本企业存在的题目和缘由,为企业发展理清了思路。经过诊断的企业及时进行了题目整改,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狠抓规范,建立优越劣汰动态机制。根据江苏省和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我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农发〔2012〕69号);并分别对3家省级、16家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及时上报动态监测结果。今年通过省动态监测,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南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镇江市动态监测,新增和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x家,淘汰x家;通过本市级龙头企业网上动态监测,保存龙头企业x家,递补龙头企业承包1家。优越劣汰机制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震动较大,很多企业强化了发展和创新意识,运行质量明显进步。本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进x亿元,增幅x%。其中省级x亿元,销售收进增幅x%。苏润米业有限公司实现开票收进x亿元多元,首次实现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进超2亿元的突破。、增进发展,展开五个一争创活动。根据省农委《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展开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我市

于今年8月4日专题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印发了《xx市农业龙头企业中展开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对活动的督查工作。通过展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创建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以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为服务宗旨,前后在丹阳、南京等全省各地建立了x多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与xx市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等x多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xx市万山红遍应时鲜果合作联社,充分利用 万山红遍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上风,实现最大程度、最广泛地带动丘陵农民致富。xx市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以协议情势对基地农户采取六个同一,即由公司同一发放鸭苗、同一组织饲料供给、同一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同一回收商品鸭并屠宰加工、销售,使公司与农户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共同体,年出栏苗鸭x万只,直接带动x余个养鸭户。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以无偿资助、合作开发、技术与品种进股等方式,在全省苗木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引导各地积极发展新优彩叶苗木品种,加快产品结构调剂步伐,前后在xx市边城镇建立了x亩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xx市的华阳镇、后白镇分别建立了红叶石楠、日本矮生紫薇等为主产品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宜兴复兴农业园建立示范点250亩,和在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建立示范点x亩,在沭阳、江都建立3-4示范点。项目实施区及示范点已培养红叶石楠、矮生紫薇、北美枫香、紫叶加拿大紫荆等各类容器苗x万株,实现产值超过x万元。今年11月旬,经考核评比,推荐江苏绿苑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为省级五个一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进步素质,组织企业管理职员培训。为了进步企事业管理职员素质,我市前后举行了四期专题会议和培训班。一是今年3月18日,专门举行了农业龙头企业会计业务培训班,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管理系统进了操纵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抽取部份的企业会计职员上台演示操纵。各参训企业在培训后本企业利用网上平台进行了摹拟操纵,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报表网上上报制度走上正规化道路,由于上报信息及时,从而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二是今年6月7日,举行了镇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主办会计培训班,重点贯彻学习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与动态监测管理办法,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程序,培训班结为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测提供了思想保障机制。三是今年8月4日结合动态监测结果通报,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四是今年8月10-13日,选派了x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xx市政府举行的现代农业培训班。培训班专门设立了管理科学课程,为部分龙头企业管理干部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进步了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培训,增强了对农业主管部分的的认同,调动了做好平光阴常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明年完善对龙头企业的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出台政策,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2008年嘉奖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市政府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x政发〔2012〕3号)规定,凡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投产并收购本地农产品额度到达x万元以上的,嘉奖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嘉奖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嘉奖企业x万元。对当年新进进的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嘉奖x万元;镇江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嘉奖x万元、x万元、x万元。对被列进镇江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市财政给予1:0.5配套支持。对新取得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分别嘉奖x万元、x万元;对当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嘉奖1万元、x万元、x万元;对被江苏省主管部分评为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农业类)的企业,一次性嘉奖x万元;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现、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展开农产品市场营销,进步市场开辟能力。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xx名特优农产品展现销售中心,年销售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x万元嘉奖;对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年销售xx名特优农产品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1万元嘉奖;对参加省级以上农产品展览会或其它展现展销活动,取得组委会表彰的本地参展单位或本地农副产品,给予一次性嘉奖x元;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嘉奖x元、x万元;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嘉奖x元。今年预计专项嘉奖要到达目x万元。、做好服务,为龙头企业排难解纷。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服务。今年帮助万山红遍农业园、茅宝葛业有限公司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x个,争取建设资金x万元;申报外向型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还积极与财政、科技部分沟通,帮助企业申报中心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江苏省和镇江市级农业科技项目x项,争取资金x万元。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蔬菜花卉繁种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引进蔬菜新品种x多个,新建x千米繁种基隧道路,新增蔬菜、花卉繁种基地x亩,x平方工厂化育苗设施,30亩亲本繁育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新增加繁种出口面积x多亩,年出口的蔬菜、花卉种子由原来的x多吨增加至x吨,扩大了出口创汇能力,公司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xx茅宝葛业有限公司葛根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改造厂房x平米,增加了x套自动包装机,x台热风循环烘箱,x台粉碎机。在旅游区建立x平米的茅宝养生茶艺中心,在南京建立x平方米的品牌经营专卖店,在中心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产品着名度进步,当年实现销售收进x万元,往年年增长了48%。二是推动银企业合作。今年12月21日,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成功举行了银企联谊会,推荐x家有资金需求且信誉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获得了农业银行信贷授信,总额到达x万元,并现场签订了信贷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主要困难与题目、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范围仍偏小,竞争力不强。全市x家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x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x家,其中x亿元以上的仅x家;销售收进在x万元以下的有x家,其中x万元以下的有6家。、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专业技术人才缺少。开发的产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粗产品多,精产品少;低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级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品创汇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量农产品以鲜销和低级加工为主。、龙头企业管理模式陈腐。很多龙头企业组织制度陈腐,表面上是公司制度,但依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同时,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就业。

四、2013年工作思路|||2013年,我委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实行建设推动年、项目优化年、行风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优良粮油业、特点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成范围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式。、强化领导责任,在企业范围总量上救突破。根据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2015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进与农

业总产值之比到达3:1。我市2013年 农业总产值指标为x亿元,销售收进占农业总产值目标为1.5:1,销售收进指标要到达 x亿元,要比今年x亿元增长1.3倍,任务相当艰巨。目前,龙头企业销售收进任务已分解由市发改委下达,作为明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在起草市委市政府2013年农村工作意见时,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作为重点项目建设的主体加以突出。重点培养一批出发点高、范围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进步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能力。如江苏天宁香精团体有限公司,年销售在x亿元以上。全市力争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个,镇江市级龙头企业5个。全市用3-5年时间,建成1-2家年销售收进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进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家年销售收进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深进推动五个一创建活动,在龙头企业运行质量上求突破。2013 年将以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在各类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开,并建立对各类龙头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作为企业升格的重要根据之一。在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展开以 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上风品牌 的 五个一 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建立典范,嘉奖先进,推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五个一 示范创建活动的深进展开。3、在进步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抓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培养和创建名牌产品,关键要在进步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工夫。认真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标准化生产。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推

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门路。三是要培养和发展品牌,努力创建名牌。4、在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弄活经营机制,完善监视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鼓励束缚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进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上抓突破,着力构成龙头企业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赢格式。逐渐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定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进步定单的履约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本身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等。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2

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中华, 就该《意见》进行了解读, 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出台背景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陈晓华首先介绍了《意见》出台背景。他说,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产物, 是农民群众的创造。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 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 , 实现一体 化经营的 生产经营 组织方式。

龙头企业 是发展农 业产业化 的关键。 在党中央 、国务院 的高度重 视下 , 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 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8万个, 带动农户1.1亿户, 农户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龙头企业11万家, 销售收入突破5.7万亿元, 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 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

陈晓华说, 当前,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 努力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的任务更加艰巨, 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同时, 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涨, 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 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 需要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2、文件内容

9部分27条涵盖四个方面。陈晓华说, 该文件分9个部分27条, 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

确立了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文件强调“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 民”, 要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

明确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文件提出了“五个一批”的目标, 即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集群, 建设一批生产基地, 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构建一批优势产业体系, 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 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明确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提出了7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 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 既对已有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又有许多新亮点。

提出了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机制的保障措施。文件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职能, 明确负责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 保障工作经费,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陈晓华说, 文件出台后, 农业部将加大工作力度, 扩大宣传报道, 加强部门协调,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指导服务, 切实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十项高含金量扶持政策。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 比较突出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十项:

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要向龙头企业倾斜。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产地农产品初级加工。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设施 建设和设备购置给予扶持。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的相关优惠政策,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支持龙头企业改善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铁道、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安 排龙头企业大宗农产品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运输。

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三品一标”认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 产品、原产地标记给予适当奖励。支持龙头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 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

支持龙头企业强化人才培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业务骨干,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并享受当地政府人才引进待遇。

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等支持龙头企 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将龙头企业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要的实施主体, 承担相应创新和推广项目。

支持龙头企业承担重要农产品收储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承担重要农产品收储业务。在税收、运输费和基础 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加大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 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根据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 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 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 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有效满足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对龙头企业提取的风险保障金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上述这十项政策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 龙头企业会进入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

文件出台后, 农业部高度重视, 对农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文件作出了详细部署, 把贯彻落实好文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下一步, 就贯彻落实好文件,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 采取五大举措:

扩大宣传报道。农业部研究制定了贯彻文件的宣传工作方案, 采用新闻发布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 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 集中宣传出台文件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 向广大龙头企业家、生产基地农户详细解读政策文件, 保证他们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深刻地理解。并要求各地区农业部门深入开展文件精神学习, 做到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农业部将适时对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部门协调。农业部与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证监会、全国供销总社等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 强化协作配合, 按照文件的要求, 落实责任分工, 制定工作方案, 研究出台落实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

整合项目扶持。在原有基础上, 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的支持力度, 相关项目向龙头企业倾斜, 比如粮食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 发体系、“三品一标”认证等。

完善利益联结关系。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 是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根本区别。农业部将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 开展“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户”试点, 支持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的、联结企业与农户的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定期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 监测, 引导和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指导服务。农业部将健全农业产业化调查分析制度, 加强行业发展跟踪分析, 及时为龙头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所需信息。鼓励和引导各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指导各地建立负责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 指导各地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并发挥其服务会员和农户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 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开展重大问题调研, 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 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五举措助推农业产业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 要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明确,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2004年以来, 基本上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了要求, 并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部按照中央要求, 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不断加强支持、指导和服务, 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举措:

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 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了由农业部牵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全国供销总社等部门组成的全国农业产 业化联席会议, 形成了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机制。各省 (区、市) 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政策, 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是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基地, 技术改造, 培训基地农户。中央和各地都有专项资金。据统计, 目前仅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达到25.7亿元。在税收方面, 对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要求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初加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从2002年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免税农业产品的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保障市场供应, 2011年起, 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植物油、乳制品两个行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 核定扣除试点。在金融方面,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把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 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据统计, 到2010年末, 龙头企业累计获得贷款余额达5404亿元。湖北、江西、重庆、陕西、浙江等十多个省 (区、市) 积极探索建立信贷担保机构, 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发行债券。

搭建平台, 帮助开拓市场。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产品展销展示, 累计签约金额达到3700多亿元。与吉林、安徽、重庆、新疆等地方联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农产 品滞销的情况下, 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到主产区进行采购, 帮助农户解决卖难问题。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到境外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展示展销会, 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 拓展国际市场。

培养人才, 强化智力支撑。联席会议八部门每年都组织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围绕“三农”政策、国内外经济形势、投融资、国 际贸易、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开展专题培训, 增强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龙头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商务部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的新情况, 积极开展出口龙头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专题培训, 提高龙头企业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各级农 业产业化部门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 对龙头企业开展培训,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辽宁、江苏、宁夏、山西、新疆等20多个省 (区、市) 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开展各种专题培训, 累计培训5100人次。

加强指导, 壮大龙头企业队伍。联席会议建立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 先后认定了五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开展了四次监测工作。各地也建立了相应的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 开展了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目前, 形成了以120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 1万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 10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适应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2011年农业部认定了76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湖北、安徽、河北、江苏等地认定了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推动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和龙头企业经济运行调查机制, 指导各地成立龙头企业协会, 加强指导和服务, 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发展方向。龙头企业跟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农业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当中, 高度重视利益联结机制问题。在这个文件里特别强调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这是总结各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

当前,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 在全国已有52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 龙头企业通过跟合作社打交道, 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 采取最低收购价、利润返还等方式, 并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服务, 以此很好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在今后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中, 我们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利益联结机制的问题, 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3

1 龙头企业为保增长促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加大基地建设投入,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2008年以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总额达10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74亿元,农民培训投入45亿元,生产资料垫付322亿元,其他投入168亿元。通过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了农产品安全供给。运行监测数据显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普遍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其中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达到579家,通过ISO9000、HACCP、GA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775家,分别占69.3%和92.8%。通过严格执行价格政策,确保了农产品均衡供给。在应对气候和局部突发事件时,龙头企业积极组织生产,确保市场供应,保障市场稳定。今年初北京出现暴雪天气,蔬菜供应紧张、价格暴涨,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迅速组织货源,每天紧急调运新鲜蔬菜100~150万斤,按照雪前市场价供应北京市场,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

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成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兴力量。一是提供金融服务。一些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农户开展生产经营。有些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承贷承还,帮助专业大户解决贷款难问题。二是提供信息服务。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采取网络、手机短信、服务热线等形式,为农户开展信息服务。三是提供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为农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四是培训新型农民。据对904家龙头企业调查,2009年,有667家企业对农民开展了培训,累计培训农民604万人次。

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农惠农作用,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产业化在促增收中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一是按订单收购农产品,保障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龙头企业共收购农产品金额1.56万亿元,其中从基地农户收购农产品金额达1.05万亿元。二是拓展就业空间,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据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近1000家龙头企业的调查,一年来,龙头企业现有用工数量不仅没有减少,许多龙头企业还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据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龙头企业支付给季节性农民工的工资福利总额达39.5亿元。三是采取股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龙头企业向农民利润返还和股金分红共221.85亿元,支付农民土地租金143.23亿元。

2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突破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并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要在转变中谋求新发展。

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竞争能力。要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要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企业。要重视企业人才培养。要在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大力培养企业的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要把技术工人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二是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要注重新产品开发。要研究消费需求的新趋势、新要求、新变化,既要研究城市市场,更要研究农村市场。要注重新兴市场开拓。要充分利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特别要注重开拓东盟市场和中亚市场。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涉及7000种商品实行零关税,要抓住机遇。同时,要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国内外展销展示活动,开拓国内市场。要注重品牌培育。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靠品牌拓市场。

三是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抓原料基地。要认真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积极开展和参与"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创建活动。在基地建设上,要舍得花精力,舍得花投入,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指导农民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抓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要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提高对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要争取通过相关国际组织的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产品出口关,做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坚决不上市销售,上市产品要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控。三抓流通环节。标准化管理要延伸到流通领域,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可追溯机制。

四是集群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推进企业并购重组。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抓住当前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的机遇,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企业集团。要强化产业链建设。要通过整合生产、加工和贸易等关联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要集群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情况,认真研究国家农业产业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抓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时机,以优势产区为基础建立生产基地,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聚合生产要素,引领关联企业联合与合作,实行集群发展。

五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三赢的目标。重点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产品和项目,开发推广节约、替代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生产基地。要加强节能管理,加强内部管理。要把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列入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节能减排责任制,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

3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与指导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这为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与指导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地要用好用足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各地也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其中许多都涉及到龙头企业,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规划、物流振兴规划以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要找准政策的支持点和切入点,用好用足这些政策。

要继续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措施。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2009年2月,农业部与农发行下发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5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11月,财政部、农发行发文要求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种养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各地要积极与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出台有关扶持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4

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及监测工作的通知

(渝农发〔2011〕438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市级企业主管部门: 为适应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整体带动力,根据《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渝委农工组办发〔2011〕7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经研究,决定开展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及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认定工作

(一)申报对象及条件

按照《办法》第二条和第五条确定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二)申报程序

按照《办法》第九条执行。

(三)申报材料

按照《办法》第八条报送。

二、监测工作

(一)监测对象

2009年确认的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二)监测程序

按照《办法》第十一条执行。

(三)监测材料

1、被监测企业的资料参照《办法》第八条报送。

2、市级龙头企业监测综合分析报告。各区县(自治县)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市级企业主管部门在对企业监测材料进行审核基础上出具综合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监测结果、企业的运行发展情况、享受的优惠政策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合格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工作建议等。

三、有关要求

(一)组织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工作中,要严格申报条件审核和规范工作程序,重点推荐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增收方面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

(二)各申报(监测)企业应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如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取消该企业申报(监测)资格。

(三)区县(自治县)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市级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申报认定及监测工作,并将申报企业和被监测企业材料分别汇总,一并报送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发展计划处。

(四)申报认定及监测工作需填报表格详见附件,可在重庆市农业农村信息网(http://)“行政通知”栏目下载,表中相关指标顺序不得改动,填报数据取整数。

(五)各区县(自治县)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市级企业主管部门于12月9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式两份报送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发展计划处,同时报送电子文本。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

1、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监测)汇总表

2、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监测)材料格式要求

3、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监测)表

4、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表填表说明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5

发展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

为了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等提供依据,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有新的突破和较快的发展,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和省农产办2011年农业产业化统计工作的部署,现就做好我市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统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内容

此次调查统计表分丹东市级报表和省级报表,其中:

(一)丹东市级报表

2010年规模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计表(1-2):填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其它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表中的“利税总额”是指2011年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缴税金之和;“从业人员数”是指2011年度企业固定从业人员数、长短期临时从业人员数之和。

(二)省级报表

2011年省级以上(含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

业基本情况统计表(1-2)(含2011年申报第九批省级农业 1

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二、报表要求

1、各县(市)区按照下发的年度统计报表(后附)迅速准确地开展2011年度的统计调查工作。各有关企业必须据实填报,并注意和上年度的统计报表搞好衔接。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全力抓好此事,严格把关。

2、不得更改各报表结构。如果各类报表行数不够,可增加行数,但不得更改各报表其它结构。

三、报送时间

此次调查统计表,请于2012年1月10日11:00前以电子文档形式报丹东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电子信箱:wg6403@126.com。

附件:各报表

丹东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 篇6

市农业局:

0000000000000有限公司200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0万元,拥有职工183名,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战略,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了产业化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公司年加工粮食15万吨,带动农户5万6千余户,形成了原料到000000加工产业化生产链,2009年,被确认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

公司以科技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以国际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对接,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各项技术指标代表了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多个产品质量超过国外产品质量水平,为粮食增值转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注重龙头作用的发挥,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对农村社会稳定和本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根据公司目前的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粮食深加工产业化建设的现有水平,具备了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现将申报材料一并上报,请审批。

特此申请

***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7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独立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农民以及一些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主体, 内联农户, 外联市场, 以生产基地为依托, 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纽带, 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作用, 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而且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 起到了带动农户、带动地区以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型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发展模式,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然而, 龙头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带动作用应该是带动农户, 在组织农户进市场中发挥带动作用, 在增加农户收入中发挥带动作用, 在培养新型农民中发挥带动作用。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使龙头企业与农户走到了一起, 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资源, 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带动关系。

2.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

龙头企业经营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因此龙头企业所追求的无外乎增加收益和减少费用。在市场交易中广泛存在交易成本, 包括交易双方提出要求、谈判、接受合同、交货检验等有关活动的成本。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就需要将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来完成, 即把部分原本是外部的市场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计划生产和分配, 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要与农业保持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以某种形式把与自己生产经营有关的原材料生产供给者 (农户) 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 减少交易环节, 降低交易费用。另外, 龙头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 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就必须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 实现规模经营, 降低成本, 而其面临的现实却是高质量的原材料不能得到稳定供应, 资金的短缺又使得完全由自己进行原材料的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联合农户、带动农户, 走向农业产业化。

因此,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 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第二, 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 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农户选择被龙头企业带动的动因

农户追求的目标是得到更多更稳定的收益和实惠。我国农户是分散独立地从事农业经济活动, 农产品交易成功的前提是农产品正好符合市场要求。但分散的农户各自独立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相对于其交易额来说总是相当高昂的, 因为, 农户对于种植品种、销售渠道、价格发现、讨价还价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非常匮乏, 这些信息对农户来说不可获得或不可确知, 或者获得或确知所需费用非常高昂。这种不确定性大大地增加了交易风险, 同时伴随着交易费用的急剧上升。农户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 要么自己组织起来, 要么加入某些经济组织。而龙头企业的订单生产, 统购统销模式, 为农户提供了一定的价格保障, 降低了农户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在这种情形下, 农户选择被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串”起来, 选择被龙头企业带动, 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组成部分。因此, 农户选择被带动的动因可以总结为:其一, 保障农产品的销售, 增加收入;其二, 节约交易费用和降低交易风险;其三, 获得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及其他社会化服务。

3 不同利益联结机制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的比较

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有买断式、合同式、合作式、企业化、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五种, 因此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买断式带动形式

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初级方式, 买卖关系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初级形式。在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下, 龙头企业与农户以市场为纽带结成松散型的利益关系, 二者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市场交换关系, 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市场上进行农产品现货交易, 双方不签订合同, 自由买卖, 价格随行就市, 交易结束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不再有其他经济联系, 双方都要承担不确定的风险, 两者的关系和联结都是不稳定的 (见图1) 。

买断式利益联结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为农户出售农产品提供了便利, 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费用, 对农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 相对于龙头企业的经济地位来说, 农户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仍处于原料提供者的地位, 独立组织生产, 承担生产和市场的风险, 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处于劣势。龙头企业对增加农户收益、实现农户利益目标的作用或贡献非常有限, 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 买断式带动只能算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初级形式。

3.2 合同式带动形式

合同式带动形式是目前我国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主要形式, 是基于合同式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一种带动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户以契约为纽带建立起经济联系, 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签订合同, 明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形式、价格水平、收购数量和收购方式向农户收购农产品, 农户除了获得农产品的收购资金外, 还可以从龙头企业那里获得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物质支撑以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部分利润返还 (见图2) 。在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下, 龙头企业稳定了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料供应, 省却了由于货源不稳定造成的机会成本, 也降低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农户的小生产经营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相连接, 有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 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 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的提供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利润, 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和投入水平, 增强农户参与竞争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使农户有一定的利益保障。

但是, 这种利益联结是一种不稳定的半紧密型联结, 龙头企业和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在合同的制订、谈判能力、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处于强势, 各分散农户的谈判地位处于劣势, 在利益分配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农户利益很难得到保证, 农民交易费用仍然很高,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很难形成, 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合同违约现象普遍存在。

3.3 合作式带动形式

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因素与资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生产环节与服务环节、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一般通过合作组织这个载体, 在流通、加工、科技、信息咨询等环节以服务或自助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 综合了资本相对较多的企业化经营和合作组织民主性的优点, 有利于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从而建立多元化利益共同体。

这种带动形式主要是通过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 (或称中介组织)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然后再与龙头企业连接 (见图3) 。这里的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是农户自发组织的, 也可以是龙头企业牵头组织的。在这种方式下, 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特殊的中介地位和作用。一方面, 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济组织这一中介获得了稳定的原料供应, 降低了直接与农户联结的交易成本, 并把企业的技术、管理等要素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载体作用延伸进入分散农户的种养过程, 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 保证农产品符合龙头企业要求的标准, 合作经济组织约束规范了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减少了农户的机会行为,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农户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 自组织能力增强, 谈判地位提高, 市场风险降低, 除了从合作组织得到利益外, 还可以得到其他经济环节利润返还, 与龙头企业共享市场收益。

“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是“龙头企业+农户”的完善, 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创新形式, 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带动形式。

3.4 企业化带动形式

企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中较为稳固和有效的方式, 是利益联结机制的发展趋势, 也是现阶段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目标形式。这种利益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和管理, 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 以及资金、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管理服务等用共同的利益连接起来, 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同体 (见图4) 。

龙头企业作为一个产权独立的决策实体, 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 把农户的生产作为自己的第一生产车间, 实行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 使连续的各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在企业内部进行协同。农户可以将土地出租, 由龙头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使广大的农村变成一个个大型的规模化、集约化企业, 还可以获得龙头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成为企业的员工, 按企业的统一决策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或加工, 通过土地租金和领取工资两种方式获利, 既可以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又可以有机会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与方法, 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户自身素质, 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

3.5 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带动形式

股份式和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模式中, 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 成为龙头企业的股东, 以产权为纽带与龙头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参股农户拥有龙头企业赋予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龙头企业对农户在技术、资金、运销等方面承担一定的义务 (见图5) 。龙头企业与农户不仅有严格的经济约束, 而且还作为共同的出资方, 组成新的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 其身份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提高, 对调动农民积极性,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着明显作用。

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机制有助于实现从不同利益主体的联合向利益共同体的转变, 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出售农产品的收入, 而且可以参与共同体的重大决策, 分享联合体的利润, 使得利益机制朝着“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带动形式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高级形式。

4 总 结

以上分别对基于买断式、合同式、合作式、企业化、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五种利益联结机制下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进行了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这五种带动形式, 更简洁地识别它们的异同点, 现对它们进行简要比较 (见下表) 。

通过比较分析, 上述五种带动形式是不断渐进的发展过程, 是从初级带动形式向高级带动形式演进的过程, 从以市场为纽带的纯粹的买卖关系发展到利用契约来约束双方行为的合作关系, 再到以产权为要素的企业内部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交易费用逐渐降低, 利益联结程度由松散到紧密, 企业带动农户能力由弱到强, 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 并对不同利益联结机制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进行了比较, 认为不同带动形式的带动能力与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相关, 利益联结越紧密带动能力越强, 反之, 带动能力越弱。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形式

参考文献

[1]邸长慧.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7.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8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见确定,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加工设备,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鼓励龙头企业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意见还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等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篇9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月10日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因此,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我们对...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乡农业产业化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实行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乡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总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3580万元,年销售收入4800万元,净利润1500万元,开发种植面积1万亩,养殖面积1000亩,直接带动农户5000户。在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有5家,产品以粮棉油等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有2家,以经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1家。...县顺通棉业有限公司、...乡...有限公司两家被评为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县级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连结松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二)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企业数量增长较慢,与实现农业产业化有较大差距。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

(三)科技投资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投入不够,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水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缺乏竞争力。

(四)质量管理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把自己定位于企业,却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考虑问题,缺乏企业管理制度,用人以亲戚关系为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的问题,难以实行岗位责任制。

(五)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奖励上,县乡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拨出一些专款,扶持一些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专款数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六)服务体系不健全。...乡政府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政府要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放在农村经济工作首位,积极协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部门、农户的利益关系,力戒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坚决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要深入到龙头企业和农户,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先进典型,营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根据本地资源和商品流向,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从...乡总体情况来看,应建立一批粮棉油专业基地和良种工程基地,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三)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发放生产扶持金、赊销种苗和饲料、提供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四)充分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反哺农业生产。从这几年...乡的情况来看,凡是自身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经济作物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既解决了本地农作物卖难问题,又提高了企业收益。

(五)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约束“瓶颈”问题。当前,乡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要转变单纯依赖间接融资的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小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入农业化生产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造宽松融资条件。三是建立农村资本交易市场,为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展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经营水平,走规模化道路,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

(六)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乡镇应帮助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七)实施名牌战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抢占市场份额,塑造企业形象。当前,...乡应重点扶持“...”牌黄鳝、岭南黄杂交鸡等品牌的开发。

(八)积极开拓市场,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推销企业产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目前,...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销售手段比较落后,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产定销、坐等客商的营销方式,缺乏营销策略研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现代营销为理念,重点在人员培训、专业市场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

(九)完善制度,健全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健全落实乡镇领导联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制度,并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二要在工商、信贷、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人才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便利,优先办理有关手续。三要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体系,并定期上门指导技术,协助引入技术,帮助解决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总结 篇10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

云发[2011]1号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拉动财政增长、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值持续较快增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粮食连续7年稳定增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986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超过3500万亩。其中,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6个产业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4个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肉类总产达到466万吨,跃居全国第12位;农产品出口连续10多年位居西部第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国鲜切花和蔬菜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

(二)龙头企业逐渐成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转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2009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4557个,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12户,固定资产总额达到36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63亿元,带动基地建设3804万亩,带动农户1115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888亿元,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十一五”末,全省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总库容达到108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40万亩;高稳产农田达到3367万亩;电力装机容量突破3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全省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1万公里,跃居全国第三位,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七入省四出境”的公路和“四入省一出境”的铁路运输网路,水运条件也不断改善。同时,随着“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实施,“森林云南”建设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农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培育壮大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转移,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省气候独特、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在新一轮产业格局调整中,云南依托独特的资源环境条件,已成为东部种养业、食品加工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和“央企入滇”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我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但也要看到,我省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小而且分散,基地建设和加工龙头企业不配套;龙头企业少小散弱,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机制不够灵活;产业扶持资金总量小、使用分散,扶持政策不完善,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我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六)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用好用活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因地制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强化基础、夯实基地、做强龙头、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创新科技、确保安全为重点,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七)发展目标。围绕畜牧、果蔬、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林产业、咖啡、蚕桑等12类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800万吨,经济作物达到4500万亩,经济林木达到6000万亩;50%以上的农产品产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0%以上菜篮子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000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达到2—3户,超50亿元的达到3—5户,超30亿元的达

到10户以上,超10亿元的达到30户以上。全省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800亿元,提供财税收入150亿元以上。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超过1600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八)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坚持基地优先,为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产品的精深加工创造条件;坚持市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做强做大优势龙头企业;坚持品牌战略,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坚持规模化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工作重点

(九)强化基础。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产业布局稳步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做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相配套。突出以骨干水源、农田排灌、农田林网、土地整治、机耕道路、流通设施和通讯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十)夯实基地。围绕12类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基地布局,加快推进基地向适宜区集中,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加快良种繁育,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增强基地示范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原料品质和供给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使甘蔗发展到600万亩,茶叶发展到600万亩,橡胶发展到800万亩,鲜切花发展到100万亩,马铃薯发展到1100万亩,蔬菜发展到1300万亩,咖啡发展到100万亩,蚕桑发展到300万亩,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发展到4000万亩,猪牛羊出栏达到7200万头,林产业、水产基地形成规模。鼓励龙头企业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扩大橡胶、木薯、甘蔗境外种植基地规模。

(十一)做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依托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集中财力给予重点扶持。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集中有效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盘活呆滞资产,整合种植、加工和品牌资源,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向农业产业化园区集聚,提升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式发展水平。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运用和转化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将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成为推动

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十二)拓展市场。加强市场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构建辐射国内外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流通网络。加快规划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现代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完善龙头企业仓储设施,鼓励农业物流企业发展,加快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建设,减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巩固提升我省农产品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市场和欧、美、日、韩市场的占有率。

(十三)打造品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创造一个名牌,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打造知名品牌,扩大生产规模,以品牌提升我省农产品绿色、营养、生态、安全、健康的整体形象,不断增强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十四)科技创新。加快云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平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改进加工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构建以龙头企

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科技人才队伍。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节水节能、冷链保鲜、疫病防控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果的科技型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五)注重质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推动已有标准的提升和新标准的创立。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三项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十六)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协作”的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业风险,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十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2亿元,重点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各级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重点对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进行扶持。各州(市)、县(市、区)也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建立投入长效机制,国有土地出让纯收入扣除规定的开支项目后,收入的30%和耕地占用税新增的部分,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重点用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利设施建设。创新扶持方式,采取补助、贴息、奖励、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关键环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资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扶持,形成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十八)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十二五”期间,由省金融办牵头落实,确定省内几家金融机构每年设立200亿元以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银行给予利息优惠,省财政给予适当贴息,重点用于农副

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和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等。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钱随物走、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库贷挂钩、封闭运行”的农特产品收购资金信贷管理模式,对烟、茶、橡胶、核桃等大宗农特产品施行积极的收购政策。金融部门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发展可循环使用信用额度、季节性收购贷款,实行灵活的贷款期限;发展保单、仓单等质押贷款,推广林权、商标权、知识产权、股权抵(质)押贷款。加快农业投融资担保公司筹建步伐,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针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商业性保险产品。争取设立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鼓励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建立银保互动机制,实现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有机结合,探索分散农业风险和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在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涉农龙头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企业债券。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资委、金融办等有关部门要在资产划拨、资本金注入、增资扩股等方面,支持省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省林业投资公司做大做强,促其提高农业产业化融资能力,创新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扶持方式。

(十九)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农业产业化税收优惠政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经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决定,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缴土地使用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免征契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拖拉机,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的,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所得,符合税收规定“经营模式”条件的,享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主营业务生产经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类产业项目,且鼓励类产业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内,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符合规定范围的初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的农膜、氮肥、磷肥(除硝酸铵外)以及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的钾肥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批

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滴灌带和滴灌产品免征增值税。鼓励税务部门开展“分税制”试点,对龙头企业集中加工农产品收取的税收,按比例返还原料生产地。

(二十)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创建农业产业化园区,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对符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基地建设项目优先审批,对以农业优势特色资源为原料的加工项目和出口项目优先核准。农业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贫困农户带动面广、增收效果好的,优先纳入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按相关政策给予贴息扶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重组资产、增加投入,对当年企业新增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由省农业厅按3%—5%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龙头企业直接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由省农业厅按出口额的1%予以奖励(人民币);对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各地要采取“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扶持办法,实行个性化发展、差别化扶持政策。

(二十一)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用地,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和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的,其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计划内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农业龙头企业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外来投资企业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用地,可以采取租用集体土地的方式,按规定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农业产业化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农业龙头企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使用建设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企业可依法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土地变更登记和台账管理,县级农业部门要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变更和流转合同备案、登记等工作。

(二十二)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对培养、引进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并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或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称号的,给予适当奖励,并对其在住房、社保和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创新人才培养政策,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普通高校、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加大现代远程教育、农民职业教育等各类培训资源的整合和扶持力度,依托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实用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三)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

业科技研发中心,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增加农业产业化领域的科技经费投入,省级科技专项经费要确定一定比例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攻克一批重大农业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资源的收集、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农产品深加工,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或者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且单项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由省科技厅给予适当奖励。遴选认定一批技术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十四)实行能源优惠政策。实行优惠电价政策,对种植养殖业龙头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对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执行大工业用电优惠电价。支持地方电网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用电量规模较大的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可与当地中小水力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用电价格。大用户直供电方案,由州(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并组织实施,报省物价局备案。优先满足农业龙头企业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用油、用煤的需求。

(二十五)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放宽有信誉度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准入,对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前一获证周期内无不良记录的,免除食品生产许可必备条件现场核查、发证检验程序,直接延续换证。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加强市场动态监测,支持市

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立农产品出口企业信用体系,提高农产品检验放行速度,促进农产品出口,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十六)鼓励创建品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支持涉及农产品出口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出口或潜在出口国家、地区申请商标国际注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争创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或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由省农业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组织保障(二十七)明确责任。省整合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强化扶持措施,促进加工型、科技型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技改资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重点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整合资金的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

政资金支持。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农业、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生物产业发展等部门要细化产业发展政策,切实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国土、商务、税务、工商、质监、供销、海关、检验检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共同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推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各级科技推广部门要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新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增强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能力。

(二十八)制定规划。省级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特色优势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依托高新技术,围绕龙头、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本地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二十九)搞好监管。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部门,要严格执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省级龙头企业认定考评机制。尽快修改完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效益。省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要针对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配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龙头企业扶持方案,择优进行扶持。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审计和督查制度,严格杜绝挪用、拖欠、挤占和改变农业产业化资金用途等行为发生。

(三十)考核激励。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快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场观摩会,并从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对经营水平高、带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的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给予奖励;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州)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要重点提拔任用,切实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

(三十一)强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认真向农业龙头企业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要加强政策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熟知政策、善用政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队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报道各地好经验好典型,共同营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教育管理员竞聘报告下一篇:初三重要数学考题的解题方法解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