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资料

2024-06-17

省博物馆资料(通用7篇)

省博物馆资料 篇1

湖北省博物馆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名未董必武同志题写。经过近年的扩建、新建,现已有编钟陈列馆(1999年2月)、楚文化馆(2005年12月27日)对外开放,另有综合馆正在建设之中。三馆呈“品”字形排列,均为高台阶、宽屋檐、“覆斗”式大坡面屋顶的楚建筑风格。其中编钟馆陈列面积为2400平方米,楚文化馆陈列面积2880平方米,预计综合馆陈列面积为2.4万平方米。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近20万件藏品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这些文物中有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其中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湖北省博物馆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

2.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3.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

4.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5.战国时期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6.战国时期青铜器鹿角立鹤,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7.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大玉戈,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8.商代打击乐器铜鼓,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另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一级文物。

【编钟陈列馆】

编钟馆是湖北省博物馆中集“展览厅”和“音乐厅”于一体的专馆,由《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展厅和古代乐器演奏厅组成。展厅陈列着曾侯乙幕出土文物中遴选出的400余件各类精品。演奏厅与展厅以连廊相接,可以容纳200位听众。

曾侯乙墓于1978年2月出土,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为东周考古学提供了新的实例,全面展示了我国先秦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并为科学研究和工艺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例。目前在编钟馆展厅中陈列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文物:

1.主棺、陪葬棺、狗棺 主棺包括一具内棺、一具外棺。内棺由巨型木材制成的葬器,出土时重达两吨半,上有红色底漆盒黄、金、灰、黑色漆绘制的各种花纹图案。外棺长

3.2米,宽2.1米,高2.19米,重达七吨半。棺身由十根工字形铜立架嵌十块木板构成,固定于地板四周的铜框上,棺盖四周有十二个铜钮,棺底有十个圆形的铜足。四周绘有红色、金黄色装饰花纹,内壁为素面红漆。另有较小的陪葬棺两具、狗棺一具。

2.鹿角立鹤 由鹿角、鹤身、翅膀等组合而成的一件青铜器珍品,各部位乃分别单独铸成再合铸在一起,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出土时,位于主棺的东面,头向南方,表示两层含义:一者为死者守灵,驱除鬼怪;二者护送灵魂升天。

3.铜盥缶 盥洗用的储水器,采用铸镶法形成了红铜花纹,周身镶有绿松石,铸造工艺极富特色。所谓铸镶法,简明地说是将预先铸造成形的红铜纹饰,经修整后置于青铜器的铸形内,然后合范浇铸青铜液而成型。可使红铜花纹与青铜器体紧密相连,十分牢固,但因红铜的熔点高于青铜,所以对铸造红铜纹饰的设备及陶范的技术要求极高。

4.鉴缶 曾侯乙墓中精美的青铜礼器,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通高63.3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整座器皿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镂孔盖中的方孔套住缶的口沿,缶的底部有三个穿眼的圆足,鉴底部有三个弯形栓钩插入缶底部的圆足。中间一个倒钩装有活动栓,插入圆足后即自动倒下,钩住缶的底部。使用时,尊缶内装酒。由于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冬天放入热水可以温酒,成了“保温瓶”;而夏天放入冰块则可起到冷却作用,同时防止酒酸,是名副其实的“大冰箱”。

5.九鼎八簋 “鼎”是古代用于烹煮肉食和盛贮肉类器具,三足两耳;“簋”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类似现今的大碗。战国时期,“鼎”与“簋”是配合用的,是天子祭祀的“锅、” “碗”。曾侯乙的“九鼎八簋”,一套17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发展至巅峰的代表作。铜鼎铸造非常精致,每只通高35.6厘米,口径45.7厘米,重20公斤。周身铸满纹饰;还铸有四只铜虎,造型生动逼真

6.尊盘 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曾侯乙墓中的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蟠虺透空花纹。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整套器物纹饰繁缛,其精巧达到先秦青

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一种容易雕刻的蜡,按照绘就的复杂图案,精心雕刻成蜡质“尊盘”,形成“模”。然后以特制的泥浆包住它,待泥浆干燥后进行烘焙,令其坚固,同时令蜡熔化流失,得到“范”。最后将青铜溶液注入“范”中,铸成“尊盘”。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7.金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金盏、漏匕、器盖、金杯、金带钩等九件。其中金盏中2156克,是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制作精美。盖上饰有蟠螭纹、陶纹、云纹等,器口沿下饰有蟠螭纹,三足作倒置的凤首。出土时盏内置有镂孔漏匕一件,重50克。金带钩是古代的服饰配件,共四件,含金量达92%-93%。

8.玉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玉器及水晶、玻璃、紫晶等饰品共528件,主要出自主棺内。玉器之作精美,采用平调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种类有壁、璜、玦、珮、串饰等,玉质为白玉、碧玉、青玉等,纹饰以云纹、谷纹、双龙纹为主。

9.漆器 曾侯乙墓共出土漆器230件,展厅中陈列有少数经过脱水处理的原件,其他漆器均为复制品。

10.乐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乐器共8种,125件。弹拨乐器类有五弦琴、十弦琴、瑟等,其中五弦琴和十弦琴在我国均为首次发现;吹奏乐器6件,包括笙、排箫、横吹竹管等;打击乐器编磬、编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编钟和编磬。

编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王送的鎛钟1件,共65件。每件钮钟都有铭文,共两千八百字,内容除甬钟正面各有“曾侯乙乍时”五字外,其余全是乐律学的内容。甬钟都是长甬,有鼻,下层的甬钟,错嵌红铜花纹,其余各部分的纹饰则是浮雕的蟠螭纹。编钟总重2500多公斤,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间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和手承托重量。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柱承托横梁以加固。曾侯乙编钟在铸造工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析,65件铜钟都是用陶范分范合铸而成,花纹用模具翻制。金属成分配比合理,编钟外形尺寸规范,以及预热铸型、延期脱范、利用铸型和金属余热进行均匀退火、改善金属组织、淬火、回火工艺调整音频等工艺手段使编钟音响效果令人称奇。编钟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优雅而柔美。据有关声学的研究,这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代的七声音阶相同,而且还有变化音,有完整的半音阶。它不仅包含有中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而且还有变宫、变徵。七个音之间还有五个中间音,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十二音律。整架编钟的音域达到了五个半八度,其中三个半八度十二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各种乐曲。

编磬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劳动中发现石头磕碰产生的声音也可以越而动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种石头逐渐成为宫廷乐器。曾侯乙编磬共有32块,由石灰石和大理石磨制而成。出土时磬片多已破碎。专家通过测音复制出全套编磬。磬架为青铜制,以两个错金纹长颈怪兽为座,上面放置两根饰有错金花纹,两端作透雕龙形的圆杆为横梁。磬架保存良好,提供了编磬排列悬挂的信息。编磬上刻有有关乐律的铭文,是研究音乐史的珍贵资料。编钟展厅里陈列的是编磬的复制品,磬架为原件。整套编磬的音域为三个半八度,最小的一件是最高音,相当于钢琴上的最高音。编钟音域为五个半八度,缺两个半八度,编磬为三个半八度,正好弥补了编钟高音区不足的缺陷。我国古代把编钟和编磬合奏称为“金石之声”、“金声玉振”。

【楚文化馆】

楚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湖北被誉为楚文化的“摇篮”。从上世纪50年代起,湖北发掘了一批古代遗址和墓葬,获得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沙冢、雨台山及枣阳九连墩等楚墓,以及黄石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进行了成功发掘,出土了数十万计的文物。楚文化馆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映楚文化辉煌成就的专题陈列馆,馆内以文物为主,辅以模型,展出了400余件文物珍品(以楚文物为主),分别以“开疆拓 土。

省博物馆资料 篇2

关键词:博物馆展品翻译规范,读者反应论,信息传递物,源语,目的语

近年来,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交往日趋频繁, 进入中国的外国游客与日俱增,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求也日益高涨。作为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获取知识的益智家园, 博物馆旅游炙手可热, 其展品的直观形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展品译文更是外国游客接触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省博的展品英译为例, 指出译文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水平、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 否则会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 阻碍中国文化传播。

1 理论背景

1.1 读者反应论的提出

翻译是有文本参照的跨语言、跨文化的有目的的人类社会交际行为。译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际的顺畅和文化的传播。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照, 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而忽略了译文读者的具体反应。尤金·奈达认为交际是翻译。只有以接受者为出发点的任何话语才能达到有效之交际。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 侧重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 选择自然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源语的意思, 即“读者反应论”。

1.2. 读者反应论的主要内容

读者反应论是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重要翻译理论之一。他认为文本生命力是读者赠与的。文本意义在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及阐释。奈达认为, 目的语读者是翻译的服务对象, 译文优劣的准绳是阅读译文后, 读者对作者表达信息的反应程度。若译文读者的反应大致与原语读者一致, 则是佳译。目的语读者与所接收信息之间的关系应在实质上等同于源语读者与其所接收信息之间的关系 (Nida, 1964) 。功能学派学者贾斯塔·霍尔兹-曼塔利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是一种“移译行为”。在整个翻译行为过程中, 译者是一位专业人士, 根据委托人要求设计“产品规范”, 并生产符合目的语读者耳熟能详的“信息传递物”。所以, 翻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进行市场调查, 测验公众对市场产品的反应。即使某种产品陈列美观, 如果公众反应不好, 也终将惨遭淘汰。除非生产厂家要的就是这种反应。” (谭载喜, 2000:141) 。因此, 目的语读者是否能像源语读者一样正确理解和欣赏译文, 能否感受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是衡量译文的重要标准。

2 博物馆展品介绍分析

2.1 博物馆展品类型

博物馆展品是各项业务的中心环节, 标题、说明及综合性内容简介构成文字说明三大要素。标题由部题和组题组成, 部题是展品各大组成部分的标题, 组题则是小组的标题, 是部题的分支。陈列品的文字由文物的出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建而成。其自然属性囊括名称、时间、质地、功用及特点等, 其价值、意义和作用当然是社会属性。文物原件要标注其出土地点;非原件要附上“复制品”字样, 并说明出土原件现存何方;捐赠文物要标注何人何地赠送。解说词即综合性内容简介, 用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文物的主要内容。通过简介, 观者对展品陈列的主题、内容和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参观兴趣。

2.2 博物馆展品功能

博物馆陈列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其译文文字说明常常伴有展品名称、出土日期和地点、文物年号或所有者头衔, 还要凸显展品背后隐藏的来龙去脉, 让外国游客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实现其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博物馆展品介绍英译对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对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国门作用不容小觑。博物馆内陈列介绍英译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影响外国游客的参观体验, 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因此, 从目的语读者出发, 以读者反应论为准绳, 规范博物馆内陈列介绍的翻译至关重要。

3 博物馆展品介绍的翻译策略

湖北省博物馆是重要的文物珍藏、展览与宣传的机构, 各类馆藏文物已有20余万件, 镇馆之宝有享誉世界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馆内的中文陈列介绍都配有英文译本, 以方便外国游客参观欣赏。这种对外宣传的文本“其目的是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译介上强调可读性, 以求信息接受的最大效应, 但又有其特殊性” (曾丽沙, 2005:19) 。博物馆文物是浓缩的精华, 是文化的载体。博物馆陈列物品一目了然, 可意蕴丰富, 许多文化概念对于今天的源语读者来说很陌生, 所以译文必须具备可读性。只有把读者反应放在首位, 译文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达到译语文化环境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贾文波, 2004) , 单纯的翻译很难传达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语言服务本地化要求译文要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 因此, 译者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感受, 巧妙地运用翻译策略, 使目的语读者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最大程度上达到功能的对等。

3.1. 增补法

根据博物馆文字信息功能, 译者需提供准确而充足的信息是其首要任务。中国观众由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其汉语文本往往略去了一些背景知识介绍, 而外国游客却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 因此, 译者在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过程中, 需要常常借助增补法, 即适当添加不为目的语读者熟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填补期间的文化“空缺”, 有效地发挥其介绍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功能。例如:

(1) 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 胎、釉的铁含量都比较低。白瓷出现于北朝, 盛行于唐宋。唐代北方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双峰并峙, 史称“南青北白。”

译文:White porcelain is a traditional type in China, with low iron content in body and glaze alike.It appeared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nd became widely us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In the Tang Dynasty, white porcelain was prevalent in the north while Celadon in the South.

在本例中, 历朝历代都得到凸显, 目的是突出瓷器的兴衰过程。在处理朝代年号时, 译文将“北朝、唐、宋”直译为“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在汉语中, 不需要进一步明确交代, 但译成英语时, 由于外国游客并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直接翻译出朝代名称, 他们会不清楚各个朝代所处的历史时期, 给参观者造成了不便, 影响他们的参观体验。译者可以采用添加公元纪年的方式, 改为“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81) , the Tang (618-907) and Song Dynasties. (960-1279) .”, 让外国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大致框架, 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使得译文在信息性和可读性上达到最佳。比如

(2) 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和编钟、编磬为主的礼乐器, 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 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 以及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

译文:The ritual vessels are dominated by music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nine ding (the vessel to hold animal meat) and eight gui (container to hold grain) , bianzhong (set-bells) and bianqing (stone chimes) .Their number and arrangement are proper for the owner’s rank as a feudal monarch in the Zhou Dynasty, refl ecting strict rules as well as the reverence for Heaven and Earth, gods and ancestors in the pre-Qin period.

文物名称的作用是将一种文物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读者。文中的鼎、簋、编钟和编磬对于原语读者来说都不知所云, 因此译者除了音译之外, 还添加了注解补充说明。实际上, 九鼎八簋为礼器而非乐器, 编钟、编磬即为礼器也为乐器;同时还补充了原文中“其数目和摆放形式。”因此, 此句前半句应为:The ritual vessels aredominated by the nine ding (the vessel to hold animal meat) and eight gui (container to hold grain) as well as bianzhong (set-bells) and bianqing (stone chimes) , among which bianzhong (set-bells) and bianqing are also musical instruments.这样不光照顾了原语读者感受, 目的语读者也能分享这些器具的奥妙。

一般来说, 文化专有项的英译最宜使用增补法补充文化背景信息, 着重添补不同年代科技成就和发展轨迹, 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历史变革, 饶有兴致地欣赏出土文物。

3.2. 删减法

博物馆除了实物外, 还有图片等, 他们是文字的重要补充。有时候信息全译并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反而过多的历史追溯会让英文读者混淆视听, 不能取得对应的呼唤功能。因此译文需要的是有效传递原文实质性信息, 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英语重形合, 注重外在形式的严谨, 用词表意, 在表达上逻辑性, 而汉语重意合, 表达上常常逻辑松散, 靠上下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意义层次模糊和逻辑松散的不足 (袁晓宁, 2011:106) 。由于中英两种文本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其译文应适当删减冗余信息, 保留主要信息, 用简练英语直接传文达意。例如:

(3) 古人以佩戴芳兰美玉明己德行高尚。楚人有佩用香草的喜好, 并将玉璜、环、瑗、珠、管串联成配合配饰垂挂与衣前。

译文:The ancients wore fragrant flowers and jade to suggest their virtuousness.The Chu people were particularly fond of sweet grass and would string jades of different shapes together to wear on top of clothing.

译文将“玉璜、环、瑗、珠、管”统统翻译成“jades of different shapes”, 避免了一一赘述, 减少了臃肿, 而形状上的差异正是这些玉器最大的区分, 因此此译文体现了不同玉器的特点, 去繁就简, 实在是妙。

删减法同样适用于描述性介绍。对于某历史时期展品简介, 可适当减译叙述中形容词和四字结构等的形容性描述。例如:

(4) 楚墓出土的日常生活用品造型精巧奇特, 装饰工整华丽, 且轻便适用, 世俗化的味道浓厚。

译文:Daily utensils unearthed from the Chu tombs featured exquisite in design, elegant in decoration, light in carrying and worldly in practice.

原文有华丽的四字结构, 纯粹出于汉语行文的考虑, 以渲染气氛, 感染读者。如果全盘托出, 译文必将行文啰嗦, 语义重复。本句没有直接进行翻译, 而是将句式表语化, 将四字形容词“精巧奇特, 工整华丽, 轻便适用”, 只取“精巧, 华丽, 轻便”, 让英文译文更为简练达意。译语句式工整对仗, 用词准确美观, 气势恢宏, 读起来朗朗上口, 目的语读者和汉语读者都能感受到出土文物的珍奇, 实为上乘之作。例如:

(5) 青白瓷又称影青、映青、隐青、罩青等。其釉色白中闪青, 青中显白, 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名。

译文:Greenish white porcelain is also known as shadowy blue, and is named after the color of its glaze.

比照原文, 意思重叠, 译文寥寥数语, 合二为一, 将青白瓷的其他学名和由来, 巧妙地隐藏期间, 这种信息减损不会走样, 反而言简意赅, 刻骨铭心。例如:

(6) 明朝革带是身份性饰物, 使用有极严格的规定。帝、后礼服, 一品官员服玉带。二品花犀, 三品金花, 四品素金, 五品银花, 六七品素银, 八九品乌角。

译文: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were strict rules on the use of belt ornaments.Jade-studded belts could only be used by the emperor, the empress and the fi rst-rank offi cials.

在本例中, “二品花犀, 三品金花, 四品素金, 五品银花, 六七品素银, 八九品乌角”全部省略了, 因为中国的服饰源远流长, 特色鲜明。原语读者都分不清这些革带代表什么身份, 只知道他们有身份的寓意。因此, 在处理不同官位佩戴什么样的革带, 大可不必费劲周折, 这样一带而过, 避免了繁冗累赘, 目的语读者和原语读者都有一样的反映即可。这样译文的可读性大大提高了。

3.4 语篇调整

自古以来, 汉语语篇受骈体文影响, 讲究行文的整齐对偶、声韵的和谐以及辞藻的华丽, 表现为大量使用排比结构、四字结构、修饰性语言和烘托性语言, 而英语语篇则注重写实, 强调内容上的信息性和表达上的生动平实性 (陈小慰, 2006:267-268) 。加上中英语言上的差异, 即中文抑或惯于按年代先后顺序介绍展品, 抑或采用先形态后意义的描述方式;英文则不然, 其表现是先切入重点, 再描绘展品文化意义。因此在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中, 应调整汉语思维惯性, 遵循英文语言特性, 深挖篇章结构, 采用目的语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写作风格和美学标准, 突出重点, 更好地传承我国文化。比如,

(7) 芍陂始建于春秋时期, 原周长有60公里, 相传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 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水库。芍陂施工技术讲究, 选址合理, 蓄灌关系考虑周全, 被誉为“神州第一大塘”。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译文:The Quebei project was the earliest artificial reservoir in China, buil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ith60km in perimeter.It was said that the construction was presided by Sun Shu`ao, the prime minister of Chu state.With its careful construction techniqu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location and thoughtful plan for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water storage and irrigation, the Quebei project was touted as the grandest conservancy project in China, offering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late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译文抓住了原语的思路, 把重要的信息“我国最早的人工水库”放在句首, 突出了水库的伟大。此水库不仅规模大, 而且年代久远, 很好地宣传了楚国文化, 使得游客期望值和兴趣大增。再如:

(8) 漆器小巧轻便, 耐磨、耐酸、耐腐蚀, 容易修饰, 所以它一出现, 很快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成为食、住、行必不可少的典型用器。

译文:Lacquer wares are light-weight yet highly durable.They are resistant to abrasion, corrosion, decay and are easy to decorate.Thus, lacquer wares quickly became indispensable in many aspects of daily life.

这个例子主要讲述了漆器的特色及其重要性。译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进行概述, 突出了漆器的主要特色:轻巧耐用;然后分述其耐用性:耐磨、耐酸、耐腐蚀, 最后总结归纳。这样总——分——总的篇章架构更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 即:英语信息重点在前, 汉语信息重点在后, 传神到位, 更好地理解漆器这一典型用器, 实为简洁明了。

叙述性陈列介绍也可采用篇章重构策略。译者按照英语语言特征, 重组信息, 前移重点信息, 这样译文才引人入胜。例如:

(9) 乾隆皇帝酷爱各类工艺品, 使得各种工艺美术都有长足的发展, 乾隆官窑的制作技巧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但在装饰风格上, 盛行大红大绿, 金银辉耀, 缺少静雅之作。

译文:Crafts and arts experienced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who was extremely fond of handicrafts.Qianlong-period official kiln achiev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in skill, but its products are some-what gaudy in decoration, lacking elegance.

本句属于在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内容写出来的句子, 没有按中文的顺序翻译, 这个例子中, “乾隆皇帝酷爱各类工艺品”是背景介绍, 因此, 把这一背景置于段中, 作为补充说明, 这样一来, 意思全部表达到位了, 也更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 能让他们快速捕捉到重要信息。例如:

(10) 但因瓷胎中杂质较多, 釉料配制简单, 加上烧制工艺原始, 导致烧结度偏低, 釉色不稳定, 所以称之为原始瓷器。

译文:It is called“primitive”because of the impurity of bodies and simple formula of glaze, plus primitive baking techniques, which led to a low degree of sintering and unstable glaze color.

一般说来, 汉语因在前, 果在后, 而英语则相反, 因此译文按照目的语读者习惯, 重新调整语序, 使得英语的句子结构更严谨、更具逻辑合理性, 值得借鉴。

4 结语

通过省博译文研究, 博物馆陈列介绍翻译要以目的语读者理解为中心, 遵循一致性原则, 译文表现形式必须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任何生涩堆砌的表达都是读者难以接受的。对原文信息的选择, 一定要根据译入语读者的需要来决定。在读者反应论的指导下, 查找平行文本及其相关的背景资料, 多方求证, 以确保译文信息的正确性。同时, 还要注意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 从措词、语言表达、逻辑性等方面灵活地采用变通的翻译策略, 规范展品的翻译, 确保展品翻译的可读性、客观性和严谨性, 提高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只有外国游客所获得的体验满足了他们的期望值的时候, 才能积极推进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充分的理解和更深切的尊重, 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参考文献

[1]Nida, 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 1964.

[2]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姜倩, 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出版公司, 2004.

[5]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6]袁晓宁.谈形合与意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J].东南大学学报, 2011 (5) .

浅谈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博物馆;报刊资料;管理

报刊资料管理就是借助外在的力量对报刊资料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其实博物馆报刊资料损坏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为破坏,一个是自然损坏,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办法来防止自然和人为对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破坏,使报刊资料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尽量保持报刊资料原来的面貌。

一、博物馆报刊资料影响因素分析

1.人为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并不是单纯的指人为造成的破坏,而是因为在博物馆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造成报刊资料管理室的设备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技术的需要,造成很多报刊资料出现了不能及时入橱、上架的情况,很多都是成群的堆积在地面上,时间一长容易遭到虫蛀和霉菌的侵蚀,会破坏资料的完整性。

2.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温度的变化、生物、霉菌等对报刊资料的影响特别是空气干湿情况对报刊资料的影响最大,因为潮湿的空气会使报刊资料的纸张发黄、变脆,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纸张的脱落,这样就会缩短报刊资料的使用寿命。温度的变化还会给微生物和霉菌的繁殖提供条件,造成微生物和霉菌在纸张中的大量繁殖,这样也会降低报刊资料的使用寿命。光线的强弱也会对纸张产生影响,光线过强会造成纸张的脆化和变色,还会造成大量灰尘的沉积,给报刊资料的保护造成伤害。所以除尘、避光防尘对报刊资料的管理来说也显得颇为重要。[1]

二、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措施

新形势下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带动了博物馆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博物馆不再遵循以往的管理模式,开始朝着信息化、自动化迈进。在传统博物馆向信息化博物馆迈进的过渡时期,应该如何对博物馆报刊资料进行管理,充分开发其信息价值,已成为博物馆报刊管理的重要内容。

1.加强报刊资料的馆藏建设

报刊资料与其它的文献资料一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而且报刊还是具时代特征的文献资料,它的内容一般都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现在在我国发行的报刊不下万种,所以博物馆应该加强报刊资料的馆藏建设,把报刊资料的积累作为加强馆藏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考古学报》,考古学报作为考古学专业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是为了发表考古发掘调查报告,刊登考古学理论和专题研究论文,报道考古学与古代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建筑、古人类和古生物鉴定的研究动态,能为以后的考古工作提供很宝贵的资料,是很重要的的史料资源;还有《文物天地》,文物天地是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大型文物收藏权威性月刊,是老牌文物类杂志,在文博界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而且这类杂志还为古董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所以博物馆可以加强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报刊资料的收集,这类报刊因为年代久远而记载着很多的历史资料,是很重要的参考文献。

2.对报刊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做好报刊的开发利用工作

想要加强报刊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的前提就是报刊资料的整理,首先,我们可以编制检索工具,为了方便资料的查找,我们可以根据报刊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编制检索目录,并且筛选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著录或者是编制专题索引和文摘,这样既能方便查找,提高报刊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又能充分发挥报刊资料的使用价值。二是编写文摘,所谓文摘就是将原始资料进行高度浓缩,让人们在阅读文摘的时候就能大体对文章进行了解,特别是博物馆,它可以说是一个保管所,所以我们在要多馆藏的报刊资料进行大体的文摘编写工作,好让人们在参观的时候一目了然。最后要及时的引进新的报刊资料,凡是遇到有馆藏价值和收录价值的报刊资料一定要及时的纳入博物馆内,保证不会造成有价值报刊资料的遗漏。[2]

3.利用计算机对博物馆报刊资料进行管理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所以博物馆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新产品运用带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上,可以尝试性的建立一个全国性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网络,这样能够实现各地区博物馆的信息交流,能提升报刊资料的使用价值。还要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使用技能和对图书馆报刊资料管理工作的热情,并且能够主动及时的去搜集有关的报刊资料,以充实博物馆报刊资料的队伍,这样才能在博物馆报刊资料管理上做出贡献。[3]

4.完善报刊资料入馆的数据库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博物馆在对待新收集到的报刊资料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进行验收,造成很多的报刊资料在整理过程中的丢失,这样就使得报刊资料管理人员不能准确的掌握报刊资料的完整性,所以博物馆需要规范报刊资料验收的程序,及时进行整理验收,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注意对报刊资料进行保护,特别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报刊资料的损坏,报刊资料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一是不能将报刊资料放在阳光直射或者是光线强烈的地方,防止因为过度光照造成的纸张脆化和变黄的现象;二是要进行防尘、除尘和通风,避免因为灰尘过多容易使纸张老化;注意通风,潮湿的环境容易造成细菌的增长,使得微生物和霉菌大量繁殖,这样就会造成资料被微生物或昆虫咬噬的情况,造成资料的不完整。最后就是还要防止人为的破坏,主要是防止一些公德心不强的人为破坏,因为有很多人有做剪报的习惯,所以在看到自己喜的报纸时总是会剪下来做成剪报,这样就有可能考虑不到场合是不是不正确,甚至是偷偷的剪下,这样也很容易影响报刊资料的完整性,所以博物馆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各种因素对报刊资料造成的破坏。

三、结束语

总之,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内容,报刊资料管理的好坏虽然不能影响到博物馆的整体工作,但却也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也要加强对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做好博物馆报刊资料的管理工作,最大可能的将报刊资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黄明格. 浅析《复印报刊资料》的专题调整问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0(08):14-12

[2] 裴明顺. 期刊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J]. 北方经贸.2013,13(06) :13-10

参观省博物馆策划书 篇4

社团文化周之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一、活动主题

参观博物馆,拓展新视野

二、活动名称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6日8点30——15点30

四、活动地点 湖北省博物馆

五、活动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社团联合会 活动承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历史文化学会

六、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让会员在参观中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的精髓,让会员亲身感受祖国由古到今的巨大发展和历史变迁,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热爱地域文化的情感。

(2)为会员提供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积极提高广大会员对湖北文化的了解,丰富广大会员的课余生活。

(3)开拓大学生的眼见,促进会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凝聚会员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七、活动对象 历史文化学会全体成员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的准备:

(1)由组织部部长在11月11号之前写好策划书,并由历史文化学会组委会审核,并且经过协会会员同意。

(2)由历史文化学会组委会成员于11月13号去湖北省博物馆进行考察。

(3)秘书部负责在下周星期四之前通知各部门人员在星期六上午8:00在一食堂门口集合。

(4)学术部做好活动相片的采集。

武汉纺织大学历史文化学会策划书

2.活动过程中

(1)各部门部长提前十分钟到一食堂门口,并负责清查本部门的人数,上报到秘书部。

(2)到达湖北省博物馆后,一切要按工作人员的要求游览,坚决杜绝做有损武汉纺织大学形象的事情。

(3)游览过程中可由历史文化学会的部长或会长进行讲解、介绍,学生自由提问。

(4)分组进行参观,中途可自由活动30分钟,有急事需报告组长方可离开。

(5)参观完后,统一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口集合,合影留念。由各部门部长清查人数,上报人数到秘书部。任何人不得利用这次机会再去做其它的事情,必须一起坐车回到学校,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3.活动后期

(1)秘书部于两天内写好这次活动的新闻稿,并及时交给学术部,学术部连同图片一起编辑后上传。

(2)在历史文化学会例会上会长进行总结。

九、活动注意事项

(1)各位部长必须要通知到位,每位参观者必须佩带学会专用徽章。(2)在过马路及坐车途中要注意安全,严守交通规则。

(3)在参观过程中要会员严守博物馆的相关规定,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乱碰设备仪器,如有违反纪律者,协会组委会视情节予以处分。(4)中途任何会员和部长不得离开博物馆内,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过会长批准,在参观完后必须要跟着大部队回到学校。

十、活动经费预算

包车车费12-15元/每人 门票免费

参观省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篇5

一、活动背景

哈尔滨市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藏哈尔滨地区古代近现代文物和艺术珍品,研究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展览手段宣传哈尔滨,树立哈尔滨形象。哈尔滨市博物馆现收藏有大量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的文物珍品。这些藏品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先民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联系与交流,以及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风貌。哈尔滨市博物馆正努力开拓新路子、筹划能够全面反映哈尔滨地区古代历史、城市发展史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令人瞩目成就的文化新殿堂。应我院团委号召,决定组织本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

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拓视野,传承文化。

三、活动目的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了。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虽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新时代,但是我们一定要染紧记我们苦难的历史,紧记风雨岁月,一定要居安思危,唤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抓住机遇,开创未来。

博物馆的终极价值是传承文化,青少年则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让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正是让其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举办此次活动也是为了加强我们院内部凝聚力。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增加课余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四、活动对象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13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地点

哈尔滨市博物馆

六、活动时间

2015年5月17日

七、活动主办

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委员会

八、活动准备

1、提前确定哈尔滨市博物馆的具体位置和具体的乘车路线;

2、通知同学本次活动的具体时间以及该做的准备,注意一定要带身份证;

3、统计外出参观博物馆的具体人数;

4、有相机的同学带上相机,并负责拍照;

5、负责人注意安全性问题,保障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安全,若出现 特殊状况应及时汇报并处理;

6、各组组长负责人数的清点问题,并保证参观途中不会丢失人员在活动中所有人手机必须保持开机状态,以便取得联系。

九、活动流程 1、5月16日8:30在学校大门口集合,确定人数;

2、集合完毕准时在站牌下等待64、94路公交车准备出发;

3、等车期间和车上强调关于安全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4、到达博物馆后有序进入,由博物馆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的记录;

5、活动结束后注意清理垃圾保持卫生,并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致谢;

6、参观结束后在博物馆门口集合,确定人数后集合回学校;

7、到校后清点人数并解散。

十、注意事项

1、负责人全权负责活动安全工作,充分考虑各种安全隐患,把参观者人身安全放在活动首要位置。在过马路及坐公交途中要注意安全,严守交通规则;

2、在参观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博物馆相关规定,不许大声喧哗,不许吃零食,不乱扔垃圾、乱摸文物,要按工作人员要求浏览;

3、突发事件:负责人积极主动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事件。

附件:哈尔滨市博物馆概述

哈尔滨市博物馆(哈尔滨市艺术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53号,1994年11月正式建馆,2005年事业单位改革为哈尔滨市博物馆;隶属于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单位,现设有陈列部、群工部,编制20人,设馆长1人、副馆长1人。

馆址所在地,是始建于1929年的哈尔滨红十字滨江分会旧址。建筑正立面6根爱奥尼克立柱,表明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均匀、对称、和谐、稳重的整体感。而背立面“洋葱头”穹窿顶,又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面积为 2500平方米。2000年公布为市级Ⅱ类保护建筑。2007年被列为哈尔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建馆以来,哈尔滨市博物馆根据馆藏特点及建馆方向,结合哈尔滨地域的特点,不断推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展览。哈尔滨市博物馆是哈尔滨市第一座市级博物馆,展厅面积500平方米。哈尔滨市博物馆正努力开拓新路子,筹划能够全面反映哈尔滨地区古代历史、城市发展史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令世人瞩目成就的文化新殿堂。

哈尔滨市博物馆建馆以来在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举办了大量临时性展览和流动展览,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教育活动百次。

主要基本陈列有:

《哈尔滨艺苑展》此展主要运用图片文字,微缩景观来展示哈尔滨百年的历史成就,和哈尔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哈尔滨清代服饰展》展览分绣件,服饰等几个专题,展品100件,展览通过织绣的工艺、样式、技法阐述中国服饰文化的成就,反映服饰文化发展和特点。

《哈尔滨瓷器展》展览以瓷器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以瓷器的不同工艺和特征,作以介绍。展品50件。

《哈尔滨青铜器展》展览以哈尔滨地区出土铜器的种类及其代表作,以辽、金铜器的不同工艺和特征,介绍哈尔滨地区的冶炼历史、冶炼工艺。展品100件。

历年曾举办的藏品展览有《哈尔滨百年回眸展》、《解放展》、《哈尔滨解放60周年图片展》、《邓小平图片展》、《津哈都市摄影艺术精品展》《第二届全国连环画收藏展》《友谊与和平—中国老兵书画作品哈尔滨巡展》等。2007年7月与哈尔滨银行合作创办公益性钱币博物馆,市博物馆提供钱币藏品十万余件,其中精品一千余件,哈尔滨银行出资一百万用于装修和补充部分藏品,并负责日常安管工作。陈列布展实行开放性布展。在展馆建设中,首次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共同办馆的创新实践典范;展示了十万余件中国古钱币、哈尔滨近现代流通钱币和新中国钱币,集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凝结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变革,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印证了时代的变迁,为哈尔滨市民提供了又一个文化休闲场所;并于每月5日、25日在馆内开展免费鉴定活动。

2007年哈尔滨市钱币博物馆获哈尔滨市政府最佳创意奖。

哈尔滨市博物馆现收藏有14,000件各类古代艺术品,上起原始社会、下迄近现代,藏品门类广泛,涵括书法、绘画、碑帖、陶瓷、钱币、玺印、清代家具、服饰织绣、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雕等工艺美术品。

省博物馆资料 篇6

一、活动目的1.丰富党支部成员的课余文化生活,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同学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2.增强专业内同学的集体观念,提高大家的团结意识,增近支部内成员间的友谊。

3.锻炼支部内部人员的组织能力,为以后支部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活动宗旨

培养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增近友谊,团结合作。

三、主办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党支部

四.承办单位

热能工程学院09级党支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0年10月30日地点:山东省博物馆

五、活动安排

1.10月30日(星期六),8时整参观同学在梅一楼下集合,清点人数,然后步行到学校南门田庄西站坐115路公交车。

2.下午9点30时在博物馆门前再次集合。

3.所有参观同学由专人带领统一进入博物馆参观

4.10时20分全体参观同学到博物大厅集合,合影留念。

5.12点博物馆门口集合,坐车返校

六、参观要求

1.参加同学仔细阅读参加须知,根据策划要求安排自己的活动。

2.遵守博物馆参观条例及工作人员安排。

3.带队队长负责现场秩序。

七、经费

公交车费:每人两元(来回公交车费)

水:自带

活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首先是必须跟博物馆方面进行联系,预约,以确保到时活动的按时进行。

2.活动中必须注意同学的人生安全问题,我们将采用分组负责的方式,由支部负责人带领,分批次的到达目的后,再统一组织进入博物馆,在活动的过程中将做到一言一行都合乎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不做损害学校名誉,不损害他人的事。

3.交通问题; 我们将一起集合,然后统一乘车,一定确保安全。

4.天气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5.活动结束后,大家须写一篇关于此次活动的思想汇报,交到支部宣传委员处。

热能09党支部

省博物馆资料 篇7

音像资料记录的是声音或影像, 形式主要有录音带、录像带等以激光材料为载体, 形式主要有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企事业单位音像资料管理工作有了飞速发展。但实践中音像资料管理不可避免存在问题。结合以上特点, 我院与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音像资料的管理办法。

一、我院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影音像资料, 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 其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音像资料工作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要配合其他部门收集和记录整理资料, 做好音像资料的顺利接收和交接工作。收集和记录音频和视频数据的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 以确保使用信息管理的效率性和可靠性。计算机中心需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工作人员的支持。

二、对单位内重大事件和具有保存价值的活动, 及时安排拍摄和记录。资料信息中心应主动了解信息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在院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收集和记录,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后进行拍摄记录。

采录设备的规格不同, 相应的存储方法也不同, 录像带类一般分为模拟类复合带VHS、Betacam SP、S-VHS。数码类别:DVCPRO、Mini DV的数码产品、DVCAM等。无论是何种类型, 只要是数字化的视频内容, 都需要使用相应的信号输出设备将其转换成可用的音像资料。这就需要带有高清视频采集卡, 并配置高端计算机设备 (包括更好的图形性能和高容量的硬盘空间) 。

采录完毕后, 要及时进行整理, 提高音像资料的使用价值, 同时为了保持完整性, 在保持原有价值的前提下, 对音像资料进行适当的剪接和删除, 使音像档案的存储介质利用率得到足够的空间并提高利用价值。为了确保音像资料数据的完整性, 任何个人不得保存、转移和销毁应当保存的各类音像资料。

三、资料信息中心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资料的保存, 并建立责任制。为了利于保存和使用, 资料管理人员要将整理好的影音像资料, 按一定的顺序编号和填写保存记录。

我们在整理音像资料时发现音像资料存储介质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录像带录制, 同时各种DVD、VCD光盘和录音笔等记录形式。因此, 设置视听材料的著录项目的时候, 必须充分考虑归档存储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音频和视频文件管理的规定, 制定出一个单一的, 科学合理的办法。

在实践中, 我们定制出一个全新的声像信息门类, 再以声像门类为模版, 分别定义出录音资料与录像资料两项管理内容。除了全宗号、目录号、题名、分类号、日期、密级、备注档案管理必须的著录项目外, 再根据立档单位的实际情况, 自定义出以下的编号方法并对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1, 文件编号:根据音像资料的各种流水号的原则进行编制, 准备一个统一的记录序列号并突出每个部分的序列。

2, 原素材号:将原始的视听媒体数据保存原号码。原来媒体可能是各种录音带, CD或其他媒体。

3, 原始序列编号:一些音频记录介质在原来的序列号。序列号必须在采集阶段被编写在一个文件中。

4, 光盘号:原记录介质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刻录光盘的数量。如果一些录音只在CD-ROM光碟上用唯一的方式保存, 如果没有更多的原始介质, 光盘数量即是原来的光盘相同的数字。

5, CD–ROM序列号:音像记录在光盘上的序列号内。该数字必须在数字处理阶段的进行编号。

6, 原始光盘类型:用于记录和保持原来的媒体类型。

7, 文件格式:音像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原始的格式。

8, 收集方式:采集人的名称注册和信息记录。

登记准备:为了便于保存和利用信息, 每个人都必须被分配一个固定的视听材料独特的文件编号, 在文件编号前应该明确地科学定义。文件号码作为唯一标识符为每个文件, 没有重复性, 也充分体现音像档案的分类特点。为了满足这些需求, 我们定制两套方案:

方案一:“全宗号-年–分类-原来的顺序–目前的顺序号”格式定义的序列号。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原来的媒体文件的位置, 清晰直观, 适合那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媒体的数字化处理之前, 编目清晰的各种数字化的档案保存单位。

选项二:“全宗号-年–分类-文件号码”的格式定义。该计划强调数字化过程中的序列号 (档案号) 的建立, 用直观和简单的形式, 对保存在档案库中的视听材料后期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和相当有价值的资料, 或频繁使用的音频和视频数据应该保存多套。目前用于电脑播放常见的视频格式有AVI、MOV、WMV、MPG、RM、VOB、ASF等格式。AVI格式的视频文件是微软开发的标准后缀。它是可以编辑的视频格式有着显著的特点, 但文件尺寸过大, 所占用的空间太多资源。MOV文件格式应用于苹果视频格式, 随着技术的提高, 目前也可以被用于在PC上的视频格式。MPG文件是一种压缩格式,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VCD和DVD格式。ASF、WMV、RM等流媒体文件格式, 也可以在网络上广泛使用。

考虑到所有格式的视频效果, 压缩比和播放软件的需要, 我们发现MEPG-2格式在以确保最佳视频质量的前提下, 实现高效率的压缩格式, 存储很方便, 在编辑和刻录视频光盘时有着高效率。所以这种格式是目前技术条件下, 选择用于数据存储的最佳视频格式。出于同样的原因和考虑, 我们选择MP3格式作为记录声音的数据存储格式。

上一篇:国外孵化器现状下一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突破年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