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共9篇)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1
工作单位: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作者姓名:闽颖、曲晓丽、张帆 联系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万岁街156号 邮编:116021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病人非计划外拔管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梗塞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脑梗塞的生命质量。【关键词】;脑梗塞;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插管意外脱管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神经内科危重症较多,均留置各种管道,每条管道均在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缓解各种症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240脑梗塞病人留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尿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中12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UEX的发生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07年7月~2010年7月间脑梗塞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胃管25例,静脉置管60例,中心静脉导管5例,尿管25例,气管插管5例,年龄46~85岁;干预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胃管27例,中心静脉导管3例,静脉置管51例,尿管35例,气管插管4例,年龄47岁~80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与脑梗塞患者的沟通,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安慰和必要的保证。尤其对于清醒但情绪不够稳定的患者,要注重给予心理干预,清楚地解释各导管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
(2.2)适当使用镇静剂。对于极度烦躁的患者,遵医嘱及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安定、复方冬眠合剂等。护士要确保镇静剂及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通过刺痛、呼唤等方式确认患者处于镇静、冬眠状态。
(2.3)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2]无论清醒或昏迷者,所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之一是适当的肢体约束,视情况可只约束两上肢,极度烦躁者约束四肢。利用多层棉布特制的约束带固定肢体(约束上肢的部位是手腕处),要注意约束的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而固定两上肢在床边的距离以患者抬头不能用自己的手触摸到插管为宜,每2小时放松约束带并协助被动运动,同时注意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手套式约束及胸带约束。尤其是约束带放松期间,应人为固定,设专人看护,防止拔管。
(2.4)有效固定。定期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与皮肤连接处缝线,避免斯脱缝线。更换贴膜时粘合紧密,防止因产生气泡黏贴不牢固;静脉留置针处予以弹力绷带或棉袜套保护;尿管气囊充液>15ml,保证气囊均匀扩张成球形;气管切开病人剧烈咳嗽后系带固定松紧度受到活动度的增大而发生改变,应及时加以调整;鼻饲需使用专用的固定胶布,缠绕固定于胃管并再次固定于面颊或耳廓,发现胶布粘性降低或脱落及时更换。
(2.5)加强护士培训。建立非计划性拔管应急流程及登记本,培养护士防拔管的意识及评估能力。规范操作常规,护理操作时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适度,防止导管脱出,加强巡视及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结果
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UEX 22例,发生率为9.12%,干预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3.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97,P<0.01),干预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结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患者可造成损伤、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增加经济负担、影响预后甚至引发医疗投诉及纠纷。本观察发现干预组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是减少和降低UEX发生的重要原因,重视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性沟通,适时对高危人群连续使用镇静剂,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及规范的技术操作等护理干预措施,具备了比传统脑梗塞常规护理所不具有的优点。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因素,做好有效的预防应对,防患于未然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因素。参 考 文 献
[1]焦剑慧.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23):3315-3316.[2]王耀辉,徐德保,丁玉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性85例, 女性35例。年龄最大者90岁, 年龄最小者48岁。脑梗塞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以肢体瘫痪为主。
2 四期康复护理实施要点
2.1 早期预防与治疗的护理
2.1.1 主要预防脑梗塞的发病因素,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合理应用药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烟酒入量;保持身心健康。
2.1.2 脑梗塞发生后应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防止功能障碍的发生:
(1) 降颅压、降血压:颅内压过高, 脑水肿明显者, 可用20%甘露醇, 每日予125~250ml静脉快滴。血压超过20.3/16kpa时, 以速尿20~40mg静脉注射, 可服降压药治疗; (2) 抗凝、溶栓治疗:可用血栓通静脉输液, 或拜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口服; (3) 神经保护剂的运用:如胞二磷胆碱, 能稳定细胞膜, 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予0.5~0.75mg每日静滴一次, 或脑复康静滴。
2.1.3 一般护理 (1) 卧床休息, 配合治疗, 测血压, 每两小时翻
身一次, 卧床时摆好肢体功能位, 被动活动关节, 每次每个关节5~10次; (2) 氧气吸入, 改善脑功能, 提高睡眠质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 (3) 饮食上以营养丰富流质为宜, 以维持机体营养及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 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4) 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含纤维的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 心理护理, 多予安慰和恰当的指导、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保持平稳情绪, 避免紧张烦躁, 做生活的强者。
2.2 出院准备期康复护理
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平稳, 应做好出院前准备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脑梗塞疾病的宣教, 特别是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训练方法, 进行自理生活的训练, 从被动的接受他人的"替代护理"转变为主动的"自我护理"以预防和减少残疾, 逐步使病人从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活动适应功能上得到恢复。为了使病人能将住院期间的康复连续下来, 责任护士要嘱病人定期或不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诊或进行电话随访。
2.3 家庭化康复护理
病人出院后嘱病人按医嘱服药, 不随便加减或停用药物。刚出院时活动范围及活动量不宜过大, 在家人陪同下, 每日进行个人卫生能力的的训练, 包括洗脸、漱口、刷牙、洗头、梳头、洗涤等。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进行肌力增强的训练, 先训练健侧, 后训练患侧、行走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可自助器具:手杖、轮椅、长棒梳子等。
2.4 社会活动期康复护理
患者经过以上三期康复护理, 精神状况良好, 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要回归社会, 可到社区组织的老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 多晒晒太阳, 多聊聊天, 可散步、打牌、下棋、唱歌、旅游等。有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87-01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病 ,它的致残率、致死率普遍较高。随着医疗条件的大力提升,像CT及 M RI等医疗诊断设备都可以帮助病人及早诊断出是否患有急性脑梗塞,但在临床中我们依旧大量的病人存在急性脑梗塞后遗症 ,这种隐患极易导致病人的未来生活不能自理。[1] 为了缩小这种隐患,加大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生存概率,发现对急性脑梗塞病人采取特定的康复护理治疗 ,可以有效地使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现将本院自 2013 — 10 ~ 2014— 10的 5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的康复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 观察资料
在本院观察的50例患者中 ,男40例 ,女10例 ,年龄段处在 56 ~ 74岁 ,平均 65岁。患者的頭部通过CT及 M RI设备检查后确诊。本院将5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康复组 。随机组合后,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5例 ,25例当中浅昏迷者 2例 ,嗜睡者7例 , 其余41例清醒。
(二)方法
康复护理: 采取被动康复训练与主动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当日住院后就开始康复护理。对于病情较重的且生命指征异样的病人,观察其病情后再择时康复护理。 急性期病人卧床时如果病情比较稳定 ,并且不影响监护仪工作 ,会让护士病人活动四肢的各处关节,活动时间为一个小时。每日坚持3~ 5次 ,除此之外,按摩病人四肢的各处肌肉 ,包括腰背部肌肉 ,臀部肌肉 ,病人最好不要主动去做活动,而是在护士监督下,帮助病人完成四肢活动。随着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稳定 ,康复活动也相应增加。具体体位分为三种: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2]
健侧卧位的具体做法是将头枕于枕头上 ,健侧肢体处于身体下方,躯干的正面与床保持九十度 ,患侧的上肢用一个软的枕头垫住 ,将肩关节屈曲一百度 ,上肢要伸直 ,十指展开来。患侧下肢用软的枕头垫住 ,保持屈膝、屈髋位即可。
仰卧位的具体做法是将病人头部枕于枕头上 ,躯干平展开来 ,将一个长枕放在患者臀部至大腿下外侧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重点是在患侧肩胛下方垫一个枕头 ,衬住患肩 ,使得膝关节屈曲 ,并保证足底不碰任何东西。
患侧卧位的具体做法是患侧肢体处于下方 ,头稍稍向前弯屈 ,病人躯干向后倾 ,用枕头将后背支撑好 ,患侧肩则前伸 ,肘也伸直 ,将前臂向后旋转 ,向背面伸展手腕 ,伸展十指。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总的来说有一个原则就是将全身上下所有关节向所有运动方向做尽可能大的范围运动。这样就有利于刺激病人的牵拉患侧 ,从而减轻痉挛的程度。[3]另外,病人的康复活动可分为床上和床下康复两种,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形,做针对性的康复活动。
(三)康复观察
本院观察主要进行两项指标:肌力、肌肉萎缩 ,每日观察记录以住院4周为期限。其中肌力的评定采用 Lovett 六级肌力评定法 。首先记录好病人住院时的初始肌力,通过4周的康复,再做一次测定肌力,将两者相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肌肉萎缩观察是取小腿周径最大处做测量点 ,初始测量时要作好标记,以便日后比较。
(五)统计方法
本院的观察室采用 SPSS 12. 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计数资料则采用 i2 检验方法 ,计量资料则采用 t检验方法 。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本院观察,发现康复组病人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请见表 1。
(二)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小腿周径的比较
通过本院观察,发现康复组病人的小腿周径大于对照组病人的小腿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请见表 2。
三、讨论
通过本院的观察,康复组的病人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因此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确实可以强化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存几率,对病人的身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及时有效地实施康复护理 ,对病人的血液循环有利,并且对重点受压部位 ,如骶部、枕部及足跟部的压疮 ,也有一定的预防功效,总体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我们建议院方对待这种病人,应该积极与其家属沟通,建议做康复护理工作,如果病患没有充分了解康复护理的好处,我们应该向其认识详解康复护理的功能,要循循善诱态度热情,争取说服病患。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康复护理对病人的肌肉组织也有很好的恢复效果,对防止病人肌肉萎缩也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应该有效地、及时地开展康复护理活动,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荣东 .超早期康复意识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2, 24( 2): 118- 119
[2]崔欣 ,吴谓虹 ,欧阳荔莎. 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 J].护理学杂志 , 2013, 19( 3): 73- 74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篇4
呼吸道分泌物。2.3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由护士给予完成。2.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5协助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患肢功能锻炼。2.6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给予每2小时翻身防褥疮护理。2.7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许护士长:以上是主管护士对该患者做了具体的介绍及制订的护理计划措施亦已收效,该病人使用了阿斯匹林,速碧林抗凝剂,在使用抗凝剂中应如何观察及注重事项。陈护士:①我们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血情况;②注重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情况,经常观察是否有皮下瘀斑瘀点;③注重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④长期服用定期查肾功能;⑤年老体弱老年病,尽量避免使用。许护士长:脑梗塞可分为好几种类型,请问实习同学有谁知道脑梗塞的类型及最常见的梗塞部位。实习护生:可分为4类型: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分水岭脑梗塞;③出血性脑梗塞;④多发性脑梗塞。最常见的部位:①颈内动脉系统;②大脑中动脉。许护士长:根据此病人的病情是属于小脑梗塞,请问小脑梗塞有什么非凡症状?李护士: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表现为:①右小脑病变—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②旧小脑病变—肌张力降低。③新小脑病变—共济失调,脂鼻试验阳性,运动性震颤。许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辅助检查,该病人合并有脑出血,应如何做好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姚护士: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①做好急性期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休息,抬高床头15度以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流量3L/min,天天更换湿化液,每班更换吸氧管,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天天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②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塞与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当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病程会延长很多,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后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以增强机体的反抗力来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不能采取止血或者抗凝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故而疾病的恢复与病人的意志状态有很大的关系。④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许护士长: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张护士: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环绕活动,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4~5分钟,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Ⅱ经常翻身变动体位。指导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Ⅲ床上被动运动。如: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若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可教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②恢复期: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练习。如:捡豆子、拔算珠、手工艺制作、书法、跳舞等。Ⅱ指导患者站立练习: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腰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Ⅲ指导患者行走练习。如:伸髋曲膝、上下楼梯练习、重心转移练习等。许护士长:健康指导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针对此病人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叶护师:从三方面做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Ⅰ多与病人接触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情绪,鼓励家属多探视;
Ⅱ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案及目的,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指导:Ⅰ指导病人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Ⅱ控制总热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③休息活动指导:Ⅰ急性期卧床休息,应取平卧位,注重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Ⅱ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下床活动,主动运动患肢。许护士长:现在患者病情好转,预备出院,该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的出院指导。黄护士:①指导患者出院后注重休息,饮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②出院后继续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沟通。③坚持按时服药,巩固疗效。④注重保持皮肤清洁。⑤定时监测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5
究
【摘要】目的 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对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同对照组患者的(14.21±3.29)天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康复具有显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分级护理;临床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睡眠障碍为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病情康复带来直接影响。通过临床研究,78%脑梗塞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疾病、住院环境和社会心理等。临床上,改善患者作息制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为进一步了解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8±8.02)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07±9.71)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睡眠习惯对其进行护理,患者分散在普通病房中,不对其睡眠习惯进行干预。
治疗组: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统一睡眠作息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中,统一其睡眠时间。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失眠同负面心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适当时间同其交流沟通,疏导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睡眠。②为患者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减少光、噪声和气温等外界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干扰,尽可能不干扰患者睡眠周期自然过程,保障患者睡眠质量。③制定合理计划,白天让患者做适度运动,进而增加疲劳感,使得夜间获得最佳睡眠。并为患者制定就餐、作息和活动表,督促患者严格执行,有规律的作息,提高夜间睡眠质量。④诱导睡眠,部分患者在夜间因条件反射变得激动和紧张,出现失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心情舒畅,便于睡眠,或是指引患者睡前热水洗澡、喝一杯热牛奶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 论
神经生物学因素、病变解剖部位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因素为导致脑梗塞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给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给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一定影响[3]。睡眠环境为一个重要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分级管理,对其实施统一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同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相互影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药物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产生身体不适等[4]。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对住院期间患者睡眠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促使患者恢复躯体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该种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睡眠习惯和不良睡眠观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出现的睡眠问题为其制定富含规律性的睡眠时间,限制患者睡眠时间,促使患者睡眠生物节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睡眠障碍[5]。因此,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岑晓婷等学者研究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3.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6],证明,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崔海琴,樊秀琴.综合护理干预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01(11):520.[2] 曾明梅,李瑞英,马 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6):83-85.[3] 辛芳芳,郑 涛,王扣英,等.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02(24):
167-168.[4] 王嘉麟,郭蓉娟,邢 佳,等.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环球中医药,2009,02(01):35-39.[5] 荣福红.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02(18):181.[6] 岑晓婷,陈晓君,吴美芳,等.脑梗塞患者睡眠障碍分级护理管理与病情康复[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04):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6
1.术前病人的心理
术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恐惧。病人入院后盼早日手术,安排了手术日后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当日晚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有多种:
(1)对麻醉的恐惧、焦虑:病人不了解麻醉的方式、作用、耐受性及对机体的负作用,而错误地担心麻醉后还会疼吗?麻醉会不会影响脑子?等等。
(2)害怕手术过程中会疼痛:病人往往会问“我会感到刀割皮肤吗?”、“要是手术一半,麻醉药作用消失怎么办?”等问题。
(3)对死亡的恐惧:外科病人特别是施行大手术者,如开胸手术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癌症手术病人、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等,都害怕自己从此告别世界。
(4)对机体损毁的恐惧、焦虑:这种心理常见于行乳房根治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与结肠造瘘术等病人,特别是对年轻病人打击更大。
(5)担心术后会有后遗症,会影响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2.术前病人的心理对术中和术后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得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中度焦虑的病人,效果较好,因此类病人对手术带来的疼痛及后果有较现实的心理准备,能及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身心恢复较快。严重焦虑者,则高度紧张,不能正确地应对,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对手术及术后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使手术无法进行。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得不改期手术。低焦虑或无焦虑者由于对医生过度信赖,过分放心,对术后不可避免的痛苦毫无心理准备,以至于术后无法应对而影响恢复。
3.术前病人的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对症处理。及时纠正病人的想法,介绍有关麻醉的知识。告诉病人麻醉的效果、麻醉后的肌肤感觉、麻醉效果的测试、麻醉对人的影响,以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介绍手术过程,可请经过手术的病人讲讲感受,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对一些会对病人形象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的手术,术前需反复与病人交谈,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利害关系,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避免可预防的后遗症,使其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及术后带来的一切。
二、术后病人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脑部CT、MRI确诊为脑梗塞, 符合中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中, 男35例, 女25例;年龄59~74岁, 平均年龄 (67.41±8.24)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1例, 高中或中专30例, 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中, 男32例, 女28例;年龄61~75岁, 平均年龄 (68.25±6.39) 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4例, 高中或中专26例, 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每日定时为患者检测血压, 进行饮食宣教, 提醒患者注意加强肢体锻炼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因自身肢体障碍、生活不便等多种原因会产生心理抑郁, 大部分老年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情给家庭带来负担, 容易焦虑、紧张。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为患者讲解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2) 安全护理。加强对异常行为患者的安全防护, 患者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 心理难以承受, 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措施, 将患者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另为保管, 并为患者佩戴安全卡, 防止患者走丢。此外, 护理人员须做好交接班工作, 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看护。
(3) 加强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说明发生语言障碍的原因, 说明语言恢复时间较漫长, 主动坚持训练可以帮助语言能力恢复,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语言训练原则:对患者进行理解和文字等方面的训练, 刺激患者脑部神经, 可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 激发患者语言能力。肢体功能训练需在病情稳定之后尽早进行, 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按摩患肢, 变化体位, 对有自主运动能力的患者, 鼓励其自行加强训练, 指导正确的训练方法, 以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4]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NIHSS神经功能评分共包含15个评价项目, 得分越高, 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共10个项目,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 表示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疗效评定标准[6]
依据NFDS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将疗效分为6级, 基本痊愈:病残0级, NFDS评分减少90%以上;显著:病残1~3级, NFDS评分减少45%~89%;进步:NFDS评分减少18%~44%;无变化:NFDS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NFDS评分增加17%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可导致患者预后差, 甚至危及生命。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多伴有语言及肢体障碍, 生活难以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 在治疗过程中, 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7]。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高于对照组的76.6% (P<0.05) 。表明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群体, 需要多关心照顾, 特别对于脑梗塞等疾病患者, 一旦发病, 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心理, 加之有行动和语言方面的障碍, 更是担心给家人带来负担, 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 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治疗, 影响临床疗效[8,9]。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考虑, 从心理上给予指导, 让患者改变心态, 主动接受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情。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加强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可改善预后, 降低患者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增加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 高于对照组 (76.6%)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P<0.05) ;观察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值得借鉴。
关键词:综合护理,老年脑梗塞,NIHSS评分,ADL评分
参考文献
[1]范春芳, 陈旭义, 梁晋.四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1) :3209-3211.
[2]童丽灵, 戴小萍, 邓颜梅, 等.新加坡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32) :6365-6368.
[3]康可歆.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3) :1-2.
[4]邸宁宁.缺血性脑卒中的OCSP分型与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之间相关性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 2010.
[5]杨林, 王玲, 沈曼璇, 等.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病人MMSE、ADL评分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5, 13 (14) :1264-1267.
[6]熊学勤.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028.
[7]孟水云, 刘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63-64.
[8]赵丹.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8) :215-216.
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篇8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56-02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做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病因是由于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的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常有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理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数量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通常来说,按照心肌梗塞的范围,可对其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照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变情况又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因此,作为一个医护工作中,我们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必须要引起重视。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护理
1.1饮食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饮食上是非常要重视的,因为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必须要强调少食多餐、忌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因为大多数心肌梗塞的病人都是卧床休息,因此心功能必然下降,心搏出量自然就减少,所以饮食就应该吃高维生素,加入适量的蛋白质,低盐、少糖、少产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这样就能够防止胀气,从而保持大便通畅,进一步避免了因为进食不当而发病。
1.2疼痛护理: 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来说,他们常常有伴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剧烈的疼痛还有可能会引起反复性的病状,就会使患者出现心烦意乱、烦躁不安的状态,这样就会增加患者心脏的负担,严重者更会加速病情的恶化,引发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在护理此类病患的时候,必须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脸色、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以防止药物对病人的呼吸、循环等的抑制,所以,我们在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病痛采取及时有效的镇痛措施。
1.3大小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缺乏一定的活动量,就会使得病人的胃肠蠕动缓慢,出现便秘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护理时,应该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发现病人有便秘的现象应及时处理,如可以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可以采用一些利于排便的药物。同时,应该提醒病人,在排便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心衰或者心脏骤停和心律失常。
1.4其它护理: 医护人员在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时候,除了应注意以上的临床护理之外,还应该对病患的日常生活进行必要的护理,要提醒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要吸烟,因为吸烟对血管有一定的损失,容易导致脂质停留并堆积,从而堵塞了血液的流通循环,促进发病。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的日常生活仔细护理,要提醒病患起居要有规律,要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是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2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
对于患有心肌梗塞的病人來说,他们对急性心肌梗塞这个病症并不是完全的了解,同时,心肌梗塞的发生与环境、生活起居、情绪变化及行为方式等多种因素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对于我们医护工作者来说,必须仔细认真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发病原因,并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对于病患来说,对自身的病情不是很了解,所以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恐惧心理,这样他们就会非常的紧张,不仅就会加速病情的恶化,还会使得病情的恢复和治疗异常困难。因此,作为医护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细心向病人和病人家属了解情况,向其询问他们的病因、发病过程以及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进行了解,并给病患和家属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和康复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其家属对病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同时,对于某些已经发病卧床的病患来说,作为医护工作中更应该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有任何异常变化,马上告知主治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病情恶化,以尽可能抢救病患。因此,我们在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就应该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并都亲切温柔的态度为患者解释他们所有的疑问,并给病患讲解设备的作用和医生的治疗手段,消除病患和家属的一切疑虑和恐惧,使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的护理
由于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来说,他们发病后的四至六周就可以进入恢复期,在病情相对稳定之后就可以出院。医护人员就要提醒病患在出院后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病患在病情得到一定的稳定之后,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能有较大的活动量,通过几个月的渐进锻炼以后,才能酌情恢复部分工作,在进行了至少半年的恢复活动之后才可以进入全天的工作当中。同时,病人在出院以后,依然要继续按照冠心病来进行治疗,并定期做好检查,一旦发生心绞痛的症状,就必须要入院检查并治疗。
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认真做好相关的护理注意事项,对病人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醒病人按医嘱服药,减少病人的情绪波动,合理安排饮食,从而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促进病症的康复。参考文献
[1] 张培生,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0~194.
[2] 冯正仪,急诊心肌梗死患者2周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5(15):5
发热病人的护理 篇9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
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
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
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
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指导要点】
1、进行心理指导,使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
2、指导病人及家属对诱发休克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
3、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病人护理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被送至手术台期间的护理。【手术类型】
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准备后迅速实施手术治疗的,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选择有一定时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的切除手术。
3、择期手术
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的手术治疗,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遗传史及生育史等。(2)现病史及伴随的其他系统疾病。(3)药物应用情况及过敏史。
(4)病人的营养状态、手术耐受性。(5)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及心理状况。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包括血型)、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检查等)、肺功能、心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3、术前准备
(1)呼吸道准备:根据病人的手术部位,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的锻炼,如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深呼吸有效排痰法:先轻咳数次,再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戒烟。
(2)为肠道准备:肠道手术者,入院后开始少渣饮食。择期手术者于术前12小时起禁食,4小时起禁水。除急诊手术者严禁灌肠外,择期手术者应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
(3)皮肤准备:充分清洁手术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术前1日,协助病人剪指(趾)甲、沐浴、洗发及更换清洁衣裤。
(4)术前晚保证病人充足休息。睡眠欠佳者,应遵医嘱应用镇静药。
(5)其他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等。
4、术日晨准备
(1)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2)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3)入手术室前。协助病人排尽尿液。(4)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应放置胃管。
(5)嘱病人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的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
(6)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
(7)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及药品等,随同病人带入手术室。(8)与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名称等,做好交接。
5、手术后用物准备
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指病人自手术完毕回到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护理要点】
1、护理评估
(1)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输血和补液等情况。(2)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引流物等情况。
2、一般护理
(1)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边交接工作。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正确安置病人的卧位。全身麻醉尚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椎管内麻醉者,取平卧位6~8小时;局部麻醉者,可视手术和病人需求安置体位。
(3)正确连接各引流装置,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
3、根据手术大小和病情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4、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辅料脱落及局部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若敷料有渗血、渗液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5、疼痛护理(1)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和程度,一般术后2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若疼痛呈持续性或减轻后再次加剧,应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
(2)有效减轻或缓解病人疼痛。如妥善固定引流,防止牵拉痛;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按压切口部位,减轻震动性疼痛;指导病人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遵医嘱及时应用止痛药等。
6、发热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体温尚高一般不超过38C。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协助病人及时更换潮湿衣裤等。
7、饮食护理
视手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术后恢复饮食时间。
(1)非消化道手术:局部麻醉后,根据病人需求进食;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麻醉后小时,病人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开始进食。
(2)消化道手术:手术后48~72小时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食。
8、活动
术后非制动病人应早期下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一般术后1~2天,开始床上活动,术后3~4天离床活动。
9、引流管道护理
根据不同的需要,术中可在切口、体腔和空腔内脏器官内放置各种类型的引流物。
(1)留置多根引流管者,应区分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做好标记并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低或过高,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如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不能高于插管入口处的平面;脑室引流管有脑脊液引流时,常抬高引流管位置,切勿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引流不畅或引流过度而致低颅压、抽搐和继发出血等。
(2)定时挤压引流管,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扭曲,保持引流畅通。换药时,协助医生将暴露在体外的管道妥善固定,以防滑入体腔或脱出。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明原因,协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变化。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液体,以免因引流袋过重掉落导致引流管脱出。对意识不清醒的病人,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4)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无菌,长期置管的病人,定期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胃管除外)。
(5)对于负压引流管,应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如乳腺引流负压吸引管。
(6)观察引流管处伤口情况,观察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局部清洁,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熟悉不同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做好健康教育。一般切口胶片引流在术后1~2日拔除,烟卷引流在术后4~7日拔除。
(8)指导病人取合适体位,病人翻身、活动时,应避免牵拉过度而致引流管脱出。【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摄入含有足够能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
2、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一般术后6周内不宜做重体力工作。
3、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4、切口局部拆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1~2天。若为开放性伤口出院者,应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5、病人出院后若出现切口引流物有异味、切口红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6、一般手术病人于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肿瘤病人应于术后2~4周到门诊随访。
妇科疾病手术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观察要点】
1、心理状况
病人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紧张程度。
2、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腹痛情况、有无阴道出血。【护理要点】
1、加强护患沟通
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提供病人所需的健康指导。
3、术前3日开始阴道准备及肠道准备;术前1日开始皮肤准备、配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留置尿管。
4、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术前化验是否完善,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5、术前遵医嘱备好手术用药、用物。
6、术前备好麻醉床。【指导要点】
1、保证充足睡眠。
2、术日晨嘱病人取下义齿,保管好贵重物品。
3、嘱病人术前做好个人卫生、淋浴、剪指甲。
(二)术后护理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出血、量及性质;引流量、形状及颜色;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量、形状及颜色。
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观察输液速度。
4、观察伤口疼痛情况。
5、术后一日观察病人腹胀情况,有无排气。【护理要点】
1、监测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体位
根据麻醉情况采取相应卧位;全麻病人清醒前,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硬膜外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置枕,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病人坠床。
3、固定引流管及尿管。
4、伤口疼痛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
5、加强生活护理。
6、保持外阴及尿管的清洁,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指导要点】
1、病人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性质告知注意事项,包括卧位、饮食、休养方式、个人卫生。
2、排气前避免进食糖、产生食品;少量多餐、半流食可促进肠蠕动,排气后可进普食。
3、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地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
4、术后指导病人及早开始下肢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水肿、酸、胀、麻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早采取措施。
5、遵医嘱拔除尿管后鼓励多饮水,及时排尿,避免尿潴留。
6、全麻术后病人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7、做好出院宣教,告之术后复查时间、地点,指导出院服药。
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病人多无明显症状。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部包块。
3、白带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5、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直肠可致排便不畅。
6、不孕,占25%~40%。
7、继发贫血。【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腹腔镜检查
4、子宫输卵管造影 【治疗要点】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腹痛情况;观察切口辅料有无渗出;非手术病人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时间、量、色和形状并记录。
2、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向病人及家属宣讲子宫肌瘤的有关知识,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4、坚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
5、止痛,评估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术后次日可取半卧位,束腹带,遵医嘱给止痛剂。
6、如有腹胀,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离床活动。遵医嘱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或热敷下腹部,必要时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或肛管排气。
7、保持外阴清洁干燥,2次/日擦洗会阴,勤换内裤。【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1~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不做重体力劳动。
2、定期门诊复查,;了解术后康复情况。
3、保守治疗的病人,向病人介绍出院所带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
为妇科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易被忽视。
1、腹部包块。
2、压迫症状 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
3、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可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2、B型超声检查。
3、肿瘤标志物
测AFP、CA125、HCG、性激素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看到肿块大体情况,并对整个盆、腹腔进行观察。
5、放射学检查。【治疗要点】
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
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助化疗或放射。【护理要点】
1、严密监测病人手术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及切口情况,观察阴道有无出血及感染情况,如有盆腔引流管的病人,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物的量、颜色、性状。
2、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
3、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详见子宫肌瘤术后护理。
4、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巨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腹部置沙带压迫,防止腹压骤降引起严重后果。
6、直到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7、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解答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堆放化疗的病人告知可能出现的全身及局部的反应,消除其恐惧感。【健康指导】
1、向病人宣教术后活动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活动量。
【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推荐阅读: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07-27
脑梗塞患者便秘的护理09-05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10-23
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护理10-18
脑梗塞后遗症护理查房06-21
脑梗塞后遗症护理教学查房10-02
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07-24
高热病人的护理08-07
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07-15
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