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学打破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2024-10-15

现代语文教学打破传统注入新的活力(共4篇)

现代语文教学打破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篇1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父母关心我成长”板块“妈妈生我好辛苦”实践活动教学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一小 彭海娟

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形式,深入课堂内部解析课程活动。

案例实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上完这节课后,孩子们似乎很有感触地唱起这首歌来,我出于好奇,问了旁边的丁思涵:“为什么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啊?”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妈妈生下了我,给我们幸福──”我忽然灵感突现,我们可以去实地感受一下妈妈是怎样生下“我们”的。

为此,我特地联系了塘栖镇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胡医生,她是本班学生胡淑敏的妈妈,和她约了时间。我们决定下午两点出发。

我把本班27个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来到妇产科,还没有和胡医师联系上,孩子们就很好奇地分散在病房门口张望,有的还护着嘴巴小声地偷笑,我问及何因,孩子们马上就告诉我:“彭老师,这里面的阿姨个个都肚子好大,像小山一样,呵呵!!”“是啊!是啊!她们都躺着,多不舒服啊!”“我阿姨有小弟弟的时候,也是这么大的,她走路走得很慢,还老是要吐,吃不下饭,很可怜的!!”“我大姑也是的了──”小如佳也迫不及待地插嘴,本来安静的病房开始喧闹起来。我示意他们要保持安静,告诉他们:“阿姨们要休息,他们很辛苦地,不要吵闹啊!”孩子们很懂事,顿时就鸦雀无声了。胡医师还没到,我适时告诉他们:“阿姨生孩子很辛苦,也很痛苦的。今天我们来这里一定要静悄悄的,不可以影响他们。”孩子们点点头。“彭老师──”这时胡佳大叫我一声,又慌忙在大家的示意中捂住嘴巴,小声地问我:“彭老师,你生小弟弟的时候,痛吗?”“痛啊!──”我刚想回答他,胡医师走到我们身边,示意我们可以参观了,在她的导引下,我们来到了产房,产房是妇产科重地,一般不允许参观,因为我们认识的关系,今天破例,当然事先少不了对这帮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很兴奋,还没到门口,就把头升得老长了。

走到里面,眼前展现的东西显然令孩子们目瞪口呆,各种各样的仪器忽闪忽闪地亮着,发出各种轻微的怪声,两只奇特的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都围在一起驻足观看。“这是什么床啊?这么奇怪??”孩子们都不禁问起来。“床上怎么有这么多的钢筋条子啊?”“旁边还有铁的扶手哪!”徐语观察地很仔细,一眼就看到了床两边各有的.两个铁扶手。“我家的床可不是这样的,没这么高,可舒服了──”听着他们的言论,我和胡医师相视而笑,胡医师忍俊不禁,笑了出来,孩子们都看着她,眼神中充满好奇与询问。她的女儿胡淑敏这时终于忍不住了,他告诉大家,这是阿姨们生孩子用的产床。“啊!!”孩子们惊叫起来,“在这里生孩子?怎么生的啊??”“这些个铁的扶手又是干什么用的?”“旁边的氧气瓶又是干什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们像油炸开了锅,令胡医生难以招架,她只得在忙乱中接受孩子们的讨问:“这些铁扶手是给阿姨们生孩子用的,因为生的时候很痛,所以阿姨们要拼命地抓扶手,来减轻痛苦,不用铁的,造就给她们抓断了──”说话间,有几个孩子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痛苦地气氛,拼命紧缩眉头,咬着牙,作出一种痛苦不堪的神情。有的在自言自语:“难怪,上次我阿姨生完孩子,把嘴唇都咬破了,直流血啊!原来生孩子很痛的!”还没等胡医师一一给孩子们解答,手术室门开了,进来一位身穿白衣,面带口罩的医生。这一会,孩子们都停止了说话,一种惶恐的神情溢满他们的脸上,看来医生的这种打扮着实吓了他们一跳。医生悄悄在胡医生耳边说了几句,就走了。原来,马上就要在这里做手术了。

孩子们很识相地退到了手术室外面,齐刷刷地坐在长椅上静静的等候起来。不一会,从对面13号病房推出一只手推床,里面一位大肚子女人被推了出来,面对她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孩子们一点声音都没有了,都把目光投向她,手推床推到孩子们身边,应智俊这小家伙忍不住了,他看着她,似乎想伸出手来,但始终又不敢,忽然一句话脱口而出,令我们大感意外:“阿姨,加油!不疼的,要加油,一点也不疼!!”孩子们也开始模仿着说起来:“阿姨!加油!加油!”我不禁感到一丝感动,三年级的孩子也懂得关心人了!那位产妇也似乎被这帮孩子感动了,眼泪都挂在了脸上。匆忙间,她被推进了手术室,也把孩子们推进了期盼和等待之中。他们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议论着什么?声音很轻,听不到他们在讲什么,但从他们严肃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在谈笑。有的默不作声,眼睛看着地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不禁想,十岁的孩子这么严肃的神情,思考的表情,真是难得一见啊!我的思绪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声打断,声音来自手术室,孩子们这时相接受了什么命令似的一起涌到门口,四周还是没有声音,包括孩子们,只有那一阵又一阵痛苦的叫声。这叫声像是撕裂了的心情,使孩子们一个个鸦雀无声。

这样的场景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在我看来,似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漫长而痛苦。有几次我都想逃离这里,免得难以承受这份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这种专著和执着,期盼和等待。我还是和他们一起等了漫长的一个多小时。

随着一声大声的啼哭,手术结束了。孩子们的期盼也结束了。可是另一个企盼又开始了,他们希望看看孩子,看看这位刚生孩子的阿姨。可是手术后的整理还要一个小时,两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只得结束这次活动。看到孩子们的失望和无奈的表情,我真有些不忍心。

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似乎沉默了一个多小时的话瞬间都要释放出来。害得我在路上为安全问题而提心吊胆一阵。

课后花絮:

在回家之前,我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作业:回家写写这次活动的体会。第二天,孩子们都交了作业,27份,一份没少,比起以前的回家作业,我倍感欣慰。一位叫王轶雯的孩子这样写道:“这次参观,收获真是很大的,以前我总是认为生孩子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原来这么辛苦,这么痛啊!”张欣磊写道:“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女人生孩子是很痛的,很艰难的,我想,妈妈生我的时候也很痛,我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现在我知道妈妈时常说的一句话:做女人好苦,唉!妈妈,我真是佩服你的勇敢!”沈露在感受中写道:“回家后,我问了妈妈生我时候的事情,原来和今天看到的阿姨一样地喊叫,一样的哭的,妈妈!你生我太辛苦了。”

更有趣的是,胡淑敏回家后,硬要和他妈妈一起去看望了那位生完孩子的阿姨,还买了一束鲜花。

课后所感:

这堂课是我临时加进去的实践活动内容,从孩子们的反应中,我知道孩子们比较喜欢,不仅体验深刻,而且收获颇大。作为德育课程本身,它是与社会,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紧密相连的,课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实践体验的载体,文本的内容才能得到充实,课程才能顺利得以实施。

新德育课程是孩子的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它分成两部分,一是课程化的德育,即以课程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二是德育化的课程,即把德育融入于课程中,这两者在这一课程不是“两层皮”,而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决不能忽视。但是,课程所承载的容量是很少的,甚至是片面的,微不足道的,只有孩子的真实生活才是课程的本源,如果把课程当作是一眼泉,那生活就是泉中之水,我们强调泉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泉中之水”的关键性,试想没有水的“泉”,还能成为“泉”吗?因此,新德育课程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例”,它的内涵需要我们老师去充实,我们必须要树立“我们都是课程的建设者”的理念,用实践,特别是适合于孩子的实践活动为文本提供充足的内容,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德育课程带给孩子们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陈腐的教条,不是换汤不换药的虚假,而是一种内涵,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人性的张扬。

(原创作品 已刊登于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试教通讯第3期)

(原创作品)

现代语文教学打破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篇2

但在实际教学中, 却出现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时却倍感吃力, 课堂气氛低沉, 教学的目的未能达到。为了不拖延教学时间, 又能考出较好的成绩,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 学生被动接受, 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没有科学性、系统性、探究性;完全忠实于文脚注释, 没有怀疑与探索精神。这些问题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 因此, 对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科学探索与革新。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首先要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 让其打动读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经冬的草,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 可并不曾死亡, 相反, 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只要经过春雨的滋润, 经过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 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 郁郁葱葱成为一片片醉人的翠绿。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 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 许多教师都是一讲到底, “满堂灌”, 学生是课上记翻译, 课后背笔记, 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 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读书, 对照注释自己翻译, 有疑问互相讨论, 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 许多简易的文言文,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来读懂课文。在这种自学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 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 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 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二、加强诵读, 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 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 初步把握文义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 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得越熟, 体会就越深, 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 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 这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文言文很少用于口语, 因其说起来拗口, 要达到用文言文流利而又准确地表情达意, 就必须强化文言文的背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背诵指导, 让他们熟读精背并默记在心, 最终完成语言积累, 达到情感熏陶。学习者要掌握文言文的背诵技巧及方法, 背诵的常见方法有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写作顺序法、线索背诵法等。重要的名言警句要消融在脑海里, 达到“烂记于心、熟念于口、常写与手”的境界。背诵要按时完成, 大班制可采取分组背诵, 教师要做好监控, 并不定期抽背。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让学生与作者对话, 与古人交流

文言文的内容或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闻名于世的典型人物, 或是淋漓尽致地传达了作者自身复杂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 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个“人”, 这个“人”今天我们看来是古人, 可昨天他们是一个眨巴着眼睛、喘着气儿、有喜有乐、敢哀敢怒的活生生的“人”。

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 却感受不到这个“人”, 或者对这个“人”的感觉总是平面的、干瘪的、飘忽游移、捉摸不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让这个“人”的脚实实在在地踏在他的那个时代里。因为我们不理解他们生活的历史, 不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 所以我们不懂为什么会发生“捕蛇者”的悲剧, 不懂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不能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让这个“人”立起来, 让他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 让学生能感受到他的心跳, 感受到他的气息, 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方法便是通过对作品背景、相关历史知识和作家经历的介绍, 把这个人物还原到他本来的生活中去, 让他在他原本的生活中鲜活起来, 让他充满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这个“人”。

如学习《岳阳楼记》时, 学生可以将本文与范仲淹的词“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联系起来, 畅谈自己对范仲淹的理解和认识。学习《石壕吏》时, 可以假设自己就是杜甫, 听到老妇人诉说的悲惨遭遇, 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 让学生设身处地,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文言课堂应该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而我们却往往在支离破碎的字词与段落间虚耗着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四、汲取古老智慧, 更要推陈出新

文言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责, 我们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之外, 更要学习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文言文, 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历史、看待古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 评价人物的精神, 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 唐雎为了捍卫国家尊严, 大义凛然, 不卑不亢, 机智地挫败了秦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唐雎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以及卓越的才华, 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从他身上, 我们领悟到每个人都要勇于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从他身上, 我们感受到一个现代外交家应具备这样的素质:爱国的思想, 良好的修养, 善辩的口才, 应变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 勇敢的气概, 不卑不亢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都是十分可贵的, 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 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

如从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 学生认识到了“磨难造就人才”, “忧患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了要居安思危, 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五、学以致用, 熟能生巧

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外, 还要把所学知识用到文章里, 使文章精悍凝练。在现代文里引用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文章妙笔生花;用文言文练习写作, 还可以巩固所学文言知识。例如, 学完《论语》后, 可以让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写读后感。写景、抒情、言志的警句更应该随时指导学生用在作文里, 使文章妙趣横生。

教学文言文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使之加深理解和感悟, 获得思想的启迪, 从而真正享受古代文化遗产的乐趣。

慕课为传统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慕课 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36

慕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存在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这种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教学模式,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地为学生提供慕课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和外国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英语,获得许多名师指点,这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更具科学性和人性化。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正确使用慕课。

一、慕课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慕课的丰富资源和开放式的教学风格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譬如在教学“人称代词”期间,利用慕课平台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班级中和其他地域的朋友一同分享知识,思考问题,可以有效贴近学生喜欢“凑热闹”的性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受到慕课平台中其他朋友的提议,让学生在班级中能拥有超常的发挥。譬如在“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时,其后面是否可以再接名词?”的问题上,作者便利用慕课平台分享知识,鼓励学生一同参与探究活动。由此一来,在集思广益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充分点燃了自己的智慧,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当然,在利用慕课进行教学期间,也可以将平台上现存的一些小问题出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探究,由此间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慕课并不是单纯地收集他人的教学成果或学习成果,而是将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进行联合,并通过某个共同话题营造出集体学习、探究的空间。

二、慕课有助于增强英语课堂氛围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因此在开展英语教学之际培养学生的“听”“说”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听”和“说”的欲望,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慕课不但有助于营造情景真实、有效的语感氛围,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地区的学习者和教学者进行联动的同时达成上述目标要求。以“May I have a look?Sure,Here you are.”为主题的口语练习活动为例,练习期间,可以利用慕课平台为学生出示相关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聆听对话的同时把握西方人在说英语时的语气、表情等,由此让他们对表达形态建立初步的印象(在表达具体的内容时,可以由学生自行决定,或者先由学生造句,随后按照句子“说”)。基于上述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视频中出示的案例进行现场模仿,让他们通过“说”的方式来强化自身语感。需要注意的是,慕课中的课程并不是由个人发布的,而是由众多参与者共同发布,这才是典型的MOOC。小学英语恰恰可以利用这些课堂主题展开口语、听力训练,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形成一种正在和西方人对话的错觉,由此强化课堂氛围。

三、慕课有助于落实学习技巧指导

慕课是一种网络型课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和网络查找所需要的教学素材。在使用慕课平台期间,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在课后观看,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总结,在平台上与他人分享。另外,经作者统计发现,慕课中包含的学习材料、教学视频和学习心得不胜枚举,其中不泛有一些经典的案例。围绕这些案例展开英语技巧指导,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譬如在MOOC平台中,有的学者便根据英语短文阅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写作练习方法,而这恰恰值得学生借鉴。在上述基础上,也可以联合学生的家长,鼓励学生在家中完成自学活动(是否选择该策略要基于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当然,小学生英语学习技巧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所以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资源打造Moodle平台,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登陆平台,学习上面的知识,解决上面的问题,从而达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年纪特征和能力现状,在操作慕课期间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还能间接增强学生整体的合作能力,由此让他们在集思广益、互动合作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

总而言之,慕课作为一种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与资源,并非课堂唯一,教师要在不忘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慕课的价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生成英语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理想中的高效英语教学。

老校如何注入新的活力 篇4

坚持规范管理,明确目标责任

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对塑造成员心理,规范成员行为有着恒久的影响。三中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学校,我们在深入挖掘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即“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宗旨和“团结拼搏、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永争一流”的学校精神,制定了为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学校目标,即“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声誉进一步改善”和“振奋精神、沉着应对、夯实基础、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提出了与办学宗旨相契合的工作思路,即“以人为本、科学引导、质量至上、和谐发展”。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我校着力抓住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这一核心,通过修订完善学校一系列管理规范,加强制度管理。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不失时机地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绩效为取向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管理,减少工作上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校长室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将2009年中、高考指标及区考核要求分解落实,并在学期初岗位聘任完成后,与分管校长、处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层层签状,同奖同惩。高三、初三年级在落实岗位责任的基础上,实行首问负责制,对毕业年级的问题,学校任何一位干部,谁先遇到谁处理,并负责到底,直至问题解决。要求对毕业班学生实施定人和盯人战术,选定目标生,拉近边缘生,关注普通生,进行家教式辅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我们在管理中,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激发教师的责任感。近两年暑期,我们连续召开了两次教代会。由全体教师选出的32名教师代表全程参与了学校“章程”“教职工津贴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工作失误及事故认定追究制度”“全员聘任方案”“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修改,对学校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我们坚持把校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形成支部统一领导、行政主持、工会协调监督、部门各司其职、教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保证校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先后制定完善了校务公开栏设置规定、校务公开工作计划制度、校务公开内容规范要求、校务公开程序规定、校务公开领导机构与工作部门职责、校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等项制度、规定或要求。

注重把校务公开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同学校的管理与改革相结合,同学校的校风建设相结合,同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对学校的各项事务,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师生切身利益以及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容易引发矛盾的敏感问题,如学校重大决策、教师评优晋升、经费预决算、收费项目标准、物资设备采购、招生计划政策、干部选拔、项目开支等,严格依法规按程序公开,自觉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监督。在积极发挥教代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丰富有利于公开的载体形式,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除利用各种会议、通报、公告、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外,还设立了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定期召开社区代表和离退休教师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

坚持精细管理,提高办学绩效

精细化管理是借鉴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就是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管理常规,进一步细化责任;更加追求学校管理最优化状态,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最大的绩效。

推动“四全管理”,即全员、全程、全面、全人管理。全员管理表现在:校长重点负责副校长分管工作的落实情况,中层以上干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年级组则由中层干部全面负责年级的管理,要求人人会管理,将校长一人操心变为大家操心;全程管理表现在:从早晨学生进校到晚上学生离校,一天之中,每个时间段都作了细致的安排。早读、午静修、晚自习时间,教师进班,干部到岗;夜间安排干部在学生宿舍楼值班,督促学生按时休息,保证学生在校安全。真正做到一天24小时,时时有人负责;全面管理表现在:从细节人手,大到卫生责任区、宿舍管理、着装管理,小到每一个电灯、每一台微机都有专项制度,专人负责,要求处处有管理,清除管理盲区;全人管理表现在:从全人教育观念出发,把“全人教育”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方方面面,如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各种活动等。尽可能地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

重视督查考评。加大对教学行政干预和指导的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开展有效备课;教师听课评课与干部值班巡视相结合,加强课堂管理;精选作业,控制数量,细化作业管理;倡导课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提高辅导实效;重视早读课的指导管理,要求早晨学生进校就进班,进班就读书,读有任务,读有考查;严密组织考试,做到考前宣传到位,考试组织到位,考后总结到位。实行月考核制。组织干部、学生对师生的办公、学习进行巡视检查,做到逐项记录,即时公布,当日汇总,每周总结,按月考核。主要有:按月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按月汇总教师上课情况,按月总结班级纪律状况和学习状态,考核班主任工作。月考核的结果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作为教师今后评优评先、提拔晋级和工作奖惩的依据。

坚持人本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人本管理更加强调对人格的尊重,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注重感情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注重人的自主和自觉,注重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如我们通过教代会,制定了新的教师考勤制度,对教师坐班考勤实行人性化管理。具体的做法包括:推迟早晨到校时间,没有早自习与第一节课的教师可以推迟到早上7:50到校;晚上要上晚自习的教师下午可以推迟一个小时到校,保证教师充分午休;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普通教师每月迟到考勤从第三次开始计算,对于年满50周岁的老教师迟到考勤从第十一次开始计算;对于事假,学校规定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一个学期允许有两天假期,不扣津贴;对于普通病假,允许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由去医院看病,不作为迟到早退。学校实行人性化的弹性考勤管理以来,改变了以前考勤无序、教师反感的现象,使教师的工作状态显著提升,教师迟到现象很少发生,教职员工之间呈现出和谐的景象。

人本管理强调的是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每位教师都有追求事业成功的心理需要,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和不断获得新成功的强大内驱力。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和教师层级考核制度,并为他们取得成就创造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我们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为每一位在岗教师建立了业务档案,教师平时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和突出成绩及时记入档案,并以此作为他们评优晋级的凭据和校正他们职业发展方向的依据。以教师的业务提高和职业发展来满足教师事业心的需要,培养教师的心理认同,促进教师勤奋工作。并按照“定期选拔、定期考核、动态竞争”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在经费非常短缺的情况下,我校仅这学期就已经选派了近40名教师赴山东、南京、扬州、泗阳等地学习考察;配合课题研究,花费数千元用于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措施,重点抓好他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处理等教学环节;依托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使青年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的常态和生活的必需。

上一篇:教师个体下一篇:主任竞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