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2024-09-27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通用8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篇1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情况介绍要求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情况介绍应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的两化融合组织体系;

3、企业发展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需求、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等的识别和确认情况;

4、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和边界,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范围和边界;

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清单和主要内容,及其发布和运行时间等;

6、为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实现两化融合目标,所开展的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效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请围绕新型能力打造过程,从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动态调整等方面,简述企业的实际做法和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若申请多个能力,需分别阐述】

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情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篇2

一、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 辽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 辽宁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可喜进步。

1. 全省农业信息化概况。

截至2011年年底, 辽宁省农民电脑拥有量在60万台以上, 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宽带上网, 并设有5000多个农业信息站, 200万名农民通过网络信息实现直接受益。目前, 辽宁有4个比较成熟的体系。一是网络服务平台——盛世金农网;二是声讯服务平台, 即12316;三是短信服务平台;四是辽宁省金农信息站的组织体系。盛世金农网是辽宁省14年互联网经历推进的结果, 而且商业化的时间超过了五年。其成立了一支市场监测队伍, 对于全国范围之内60多个养殖品种的主打产品进行市场监测。另外, 有800位专家每天在线接受农民的咨询。成立了5670个服务站, 45655个农产品博客发布, 有20万注册的农户信息。

2.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2011年前三季度,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1662.7亿元, 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的增速, 以近1/5的份额, 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 占全省经济总量10%。2011年上半年,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达到19.2%。但是辽宁省的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只有65%, 低于东部发达省份水平, 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品牌涌现出来。到2011年底,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5800多个。与五年前相比,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倍多。二是吸引外国企业投资。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也纷纷看好辽宁、投资辽宁。2011年全年, 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签约项目就有30个。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进步。“十一五”以来, 经农业部认定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6个, 科技创新机构16个, 全省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60%, 其中精深加工率达25%。

(二) 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和大

市场要求。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表明,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分工协作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专业化生产来提高效益, 最终实现生产要素在农业内部的合理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辽宁省农村一家一户超小规模的生产格局就暴露出极大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近年来,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合作组织规模较小, 带动能力弱。大部分农民仍然游离在农业组织之外, 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2. 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有限, 与农户利益关系尚不够紧密。

目前全省各地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 缺乏市场竞争力。外向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有限。农产品加工比重低, 精深加工少, 农产品增值率低。另外,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一些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农户与企业直接建立购销关系。产品好卖时, 农户选择市场出售独享生产利润;产品不好卖时, 龙头企业压价收购或不予收购。导致供求双方难以达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农产品的质量、加工深度和安全水平不高。

辽宁省农产品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质量不高, 品质参差不齐;初加工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农产品标准、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尚不够紧密。虽然近年来已初步建立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但还是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且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生产环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名牌农产品较少, 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偏低, 影响了辽宁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4.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对传统农业来讲, 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不仅要求农民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类农业科技, 按照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采收和产后处理, 而且还要求农民学会利用市场信息, 适时调整自己的品种结构, 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知识。但目前信息化在乡一级的覆盖率还不到20%, 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型农民和能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人少之又少。现有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低下, 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劳动者素质的高要求极不适应。

5.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程度。当前, 辽宁省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尤其是农村基层设施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虽然辽宁省上网人员农业用户在逐年增加, 但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依然较少, 农业的经常性用户不足5%, 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电视、广播等具有较大时滞性的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 有限的农业信息在落地入户方面困难重重。在一些农业发达省份, 每村都设有信息站, 有专门的信息员进行数据统计, 并每月定时上报到乡一级信息站;在乡一级信息站中则有专门的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比照全国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 最后预测市场方向等。

6. 农业服务业不健全。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 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农业产业链中, 产后服务以前一直被忽视,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后,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做好产后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是辽宁省的产后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在销售服务环节中, 引用信息化技术的比重很小, 目前还依然沿用着参加交易市场这一单一交易方式。在物流服务中,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物流配发中心, 这使得各农业企业的运送成本相对较高。

二、依靠“两化”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服务、资源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这修正了将农业单纯视为第一产业的观点, 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以深刻体现。同时, 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也突破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狭隘视角, 使得现代生产要素得以汇集到农业, 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 利用现代化技术, 促进传统农业发展

1.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融入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可以及时进行模拟决策, 以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通过进入乡、县、省乃至全国和全球的信息网络, 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 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进入外部的信息网络, 广泛获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 选择和学习最适用的先进技术, 装备自身。

2. 拓宽供应渠道。

首先, 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 寻找质优价廉的产品, 并与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合作。信息化技术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而且还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节省开支。其次, 要提升原料的品质水平。建立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 根据加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对原料的选择。

3. 提高生产水平。

首先, 用信息技术改造原有装备, 推动原有装备的技术升级, 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其次, 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中,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 拉长农业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4. 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 紧紧把握住市场脉搏。一是利用信息网络, 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发现市场需求。二是利用信息网络, 努力开拓市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行业网站农产品销售网上发布供应信息, 推销自己的产品。三是应用信息网络与供应商、财会人员、结算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建立网络业务联系, 减少交易费用, 从而节省开支, 获取更多利润。

(二) 利用信息化技术, 大力发展新兴农业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 科学制定新兴农业的发展规划, 制定优惠政策, 将信息技术引入新兴农业中。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充分利用辽宁省现有农业资源为基础, 建立图文并茂的动漫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评价系统;二是建立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开通电话服务热线;三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与运营商合作, 开展移动通讯电信增值服务, 开发手机客户端, 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

(三) 加强人才培养

1. 完善高校课程设置。

从农业专业来看, 我国高校农业专业建设以培养研究生为主。重点是培养农业理论知识, 比较欠缺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数字传播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站策划与建设、数字信息处理、摄影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传统农业从业者具备的业务技能, 又能够使用常用的网络语言和编程语言制作出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科技人才。

2. 发挥培训机构作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

长, 数量有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业务技能。因此, 从短期来看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在培训之前, 需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考量。

(四) 农业服务业

从农业生产过程来说, 农业服务业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与新型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是指农业良种服务、农机服务、商业服务等;现代新型农业服务是指信息传输服务、科学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生态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农业保险服务等。

1. 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业体系。

产前服务体系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 及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产中服务体系主要是提供技术方案、机械作业服务、排灌服务, 以及大型设备负责代播、代耕、代收获;产后服务体系主要是完善加工、包装、储存、冷藏、运输、销售等服务。

2. 提供新型农技服务。

由于辽宁省农民人数多、企业经营规模小, 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可缺少。特别是随着一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不断发生, 生态安全、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必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3. 提供农事协作服务。

借鉴法国农业器材利用合作社的作法, 可以由农民组织社团, 农民按股认购, 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组成农事服务队、服务公司, 开展农业生产工序服务, 形成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网络。

4. 提供农产品营销服务、物流服务。

在巩固和运转好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并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开展农资连锁经营, 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流通业, 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建设县域物流配送分发中心, 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活畜交易市场, 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和商业网点建设, 加快经营网络和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消费。

(作者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科学研究院)

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 篇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企业的某个环节融合,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生产和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管控一体化。分类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如下图(1)所示。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普通玩具增加电子遥控技术之后就成了遥控玩具,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销存管理等企业管理效率;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新型服务业,如教育培训业、IT咨询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求供给模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求供给模型如下图(2)所示。一方面,工业发展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信息化为工业企业的业务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动力来自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政府引导,如图(3)所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并迅速发展。与其他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创新周期非常短,如计算机芯片的摩尔定律。另一方面,工业界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从而把信息技术不断引入到工业领域。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除了市场机制,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四、生产要素替代模型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能源、信息等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信息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程度,可以反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

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模式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企业-产业互动模式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所属行业的信息化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产业互动模式是指企业信息化受制于该企业所属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可以促进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不同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产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产出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显示不同产业在吸收信息技术上存在行业差异。IT密集型行业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信息化的网络外部性使这些行业中的企业竞相投资信息化,成为信息化的领先行业。

挑战-应对模式

挑战-应对模式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制约因素,或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企业为了打破这种制约、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开展信息化建设。挑战-反应模式是一种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比较强。挑战-反应模式也是中国企业最为常见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当企业产能达到一定规模时候,传统手工方式就会遇到瓶颈,这时候企业意识到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突破这个瓶颈。例如,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年产1.8万辆发展到5万辆,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当1985年年产5万吨发展到1998年年产40万吨,如不采用信息化手段就感到明显的制约。信息化为产能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雁行模式

企业信息化导致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行业内在技术或管理方面领先,使其成为同行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榜样,从而带动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各个企业信息化的起步时间、投资规模、团队实力等不同,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了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犹如大雁飞行形状。

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内雁行模式、行业内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区域间雁行模式四种。企业内雁行模式是指在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分支机构之间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如海尔集团首先在冰箱本部实施MRPII,然后逐步将MRPII推广到其他三个大事业本部。行业内雁行模式是指在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信息化先进企业带动信息化落后企业。行业间雁行模式是指在不同行业之间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信息化水平高的行业带动信息化水平低的行业。区域间雁行模式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行业或企业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区带动行业或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区。

区域集群模式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地为其辖区内企业创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有利条件,或者在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之间相互影响,使某个区域的企业信息化或行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面临产业升级等问题,该区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共同推动着该区域信息化发展。

政府主导模式

早期的企业信息化,往往都是政府主导的,如甩图板、甩帐表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往往由政府出资从国外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沈阳某机床厂就借助政府财政拨款引入德国工程师协会提供的INTEPS软件实施MRP,并将之发展为MRPII管理系统。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辖区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出资采购一些软件免费发给企业使用。由于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这种做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梯度模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该逐级推进,梯度展开。即信息化先要与工业融合,其次与直接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再与其他与工业相关性不大的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梯度模型如下图(4)所示。

第一圈是工业,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这是最核心、直接相关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轻纺行业、钢铁行业、医药行业、石化行业等,使传统工业焕发新的生机。

第二圈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一般认为,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包括物流、研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贸易、咨询、广告等相关服务。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是次核心、非直接相关的方面。

第三圈是其他产业,这些产业与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工业本身关系不大,如农业、非生产性服务业。

圈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所需要的宏观环境,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推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梯度与产业的IT密集度有关。一般来说,IT密集度越大的产业,在圈层中越靠里。IT密集度越大,意味着这个产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融合,越需要融合。IT密集度较大的产业有装备制造业、电力行业、石化行业、医药行业、物流业等。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后期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的,而中国是在工业化中期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的。这中间虽然存在一个时间差,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达国家和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发达国家比中国先行了一步。在中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为了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因此,信息化要着重与工业化的核心——工业的融合,即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其次,才是要推动信息化与为工业化服务或起支撑作用的产业融合。

七、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熟度模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划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适应级、成熟级、优化级五个阶段,如下图(5)所示。

在初始级阶段,信息技术开始导入,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能够提供初始的支持,尚未表现出明显的IT绩效。

在基本级阶段,信息技术正式导入,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功能实现或技术应用不够完善。

在适应级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趋于全面,能够满足现状需求,业务支持能力较强,表现出一定的IT绩效。

在成熟级阶段,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形成完善的信息化体系,规划、建设、管理、维护较为规范,IT绩效较明显。

在优化级阶段,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IT绩效非常明显。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思路如下:对某地区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抽样调查,按某类行业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确定该行业的企业抽样率,样本数量一般为工业企业总数的千分之五或百分之一。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发放,对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确定该地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熟度。

八、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可以从业务支持程度、IT绩效水平、信息资源与技术应用水平、持续发展能力和IT管理水平5个方面进行评估,如下表所示。

值得指出的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上表中的指标需要适当调整,权重也要有所区分。

九、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准备度评估指标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篇4

荆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项目

辅助工程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化’

系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荆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项目辅助工程

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并遏制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步骤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4月上旬),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认真组织学习《咸丰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为启动准备阶段(2017年7月15日前),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两化”体系建设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职责,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认真梳理,确定重点隐患部位和重大危险源,明确监控部门和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上报安全工作基本情况调查表。

第三阶段宣传培训阶段((2017年9月上旬)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和国旗下讲话,在全校师生中宣传动员,利用校园网和电子显示屏,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的宣传工作;

2、对照教育局修订的《隐患排查指南》,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校隐患排查治理指南,明确检查标准、排查事项、排查部位、排查频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荆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项目辅助工程

化”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年度考核。坚决贯彻安全责任制,对不履行学校主体责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部门或个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小组要经常召开工作会议,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抓细节,抓落实,创成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利用升旗仪式、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不断提高认识,形成全员参与。

(三)大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两化”体系建设的宣传活动,要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的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位师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形成人人参与,争先创优的工作局面。

(四)落实常规安全隐患排查“两化”体系建设的指导、监督、整改制度。各处室、部门要根据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检查实行“四定”,即定岗、定人、定时、定查。要坚持安全普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突出检查相结合,各处室负责人要经常带领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个安全岗位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登记造册,按照程序及时上报,完善安全档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实现XXX集团信息化目标,规范公司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司信息系统,通过计划、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管理、网络建设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控制,提高使用效率,最大程度满足公司经营和管理活动对信息管理的需求,促进公司信息化有序规范地发展,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总公司、各二级公司、各部室。

第二章 信息化管理原则及职责

第一条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管理应纳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企业未来的目标管理发展充分结合,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需要。

(二)提前规划原则:企业信息化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做好对公司信息化的中长期远景规划。

(三)分步实施原则: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公司信息化职能部门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具体实施将采取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的过程。第二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在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订和调整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二)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三)根据自身专业出发对相关产品进行合理化建议和推荐。

(四)公司各类信息系统、软硬件和网络的组建、日常管理和维护。

(五)组织处理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故障。

第三章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

第一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各职能部门计算机及相关信息系统设备的配置技术标准等管理。

第二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收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最新市场行情信息,提供建议和方案,并负责对采购的设备进行验收。第三条 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知情人员必须及时告知运营部,由运营部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处理并给予修复,对不能进行修复的设备,由运营部相关人员明确故障原因,出具鉴定结果,送相关外部机构进行维修处理。

第四章 软件系统管理

第一条 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向信息化职能部门提出新增或修改软件相关系统模板。信息化职能部门根据各部门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表单、流程。

第二条 公司软件系统由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相关操作的技术支持和协助。所有信息化系统软件帐号由人事部向信息化职能部门信息管理人员提出分配需求,由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帐号和相关权限的分配。第三条 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包括公司网站、销售系统、0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使用人员均应按系统要求的规

范进行操作。

第四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各类应用软件系统的升级、维护和管理。

第五章 网络建设与网络资源管理

第一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根据公司对网络的需求,统一规划,制定相应方案报相关领导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二条 公司计算机网络线路、设备、服务器均由信息化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安装、管理、维护,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更换线路和设备,不得擅自拆卸设备、改变计算机配置

第三条 严禁公司人员利用公司网络资源进入非法网站、下载浏览非法信息,发布非法言论;严禁在公司电脑上保存非法资料和利用黑客等手段下载保存公司信息系统内的机密信息。对于造成违法结果的,信息化职能部门有权配合公安部门对相关日志、记录等信息进行提取和备案,并将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应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对公司网络和安全、完好负责,定期对网络线路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不得向其他任何人员泄漏本公司网络结构、网络布局、布线系统及软件结构、代码、软件注册码或序列号等有关网络方面的任何信息。

第六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第一条 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由信息化职能部门统一进行监控管理。第二条 公司信息平台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等系统软件必须定期、定时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下载,予以保存,由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

组织信息系统的备份工作,保证系统故障后能及时恢复。

第三条 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应对本人使用的系统帐号和口令保密,由于帐号、口令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帐号拥有人负全部责任。第四条 信息化职能部门负责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负责收集、病毒木马报告,追踪最新病毒动向,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或及时下载最新杀毒软件指导计算机使用人员进行病毒防范。第五条 各部门应配合信息化职能部门做好计算机登记、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七章 突发情况处理

第一条 网络系统核心设备或主干网络线路发生故障,或因服务器软硬件故障、黑客、病毒攻击,公司主要的应用系统停止服务或系统瘫痪等情况时,运营部应及时组织力量解决突发事故,恢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条 突发事故发生后,信息化职能部门需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和其他负责人。

第三条 突发事故处理完后,信息化职能部门需组织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对事故进行估,并提交分析评估报告给相关领导。

两化融合企业总结 篇6

作为促进新型工业化企业升级转型的创新途径,两化融合最终的践行者是企业。如何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受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产品结构的离散制造特征、市场竞争不规范、管理基础薄弱和比较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普遍较低,总体仍处于从单项覆盖到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信息化应用深度与广度不够、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等问题均有待解决。

1.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产业转型与升级,在制定两化融合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司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战略规划。为了充分遵循工程机械行业特点和两化融合基本原则,提出了两化融合战略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公司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检测、市场供销和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公司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公司全球化战略落地,发展工程机械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振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2.两化融合实施路线与成果

针对中联重科集团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在两化融合实施规划时提出了集团和事业部两个层面的实施思路。其中,集团层面以集团管控为核心,通过办公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内控风险管控等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商业智能平台为主要建设对象,提高办公效率、实现全集团有效监控;事业部层面以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物流及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建设对象,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2008年,公司对两化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实施策略,制定了分阶段的两化融合可实施路线。其中,两化融合布局阶段持续时间从2009年到2010年,重点完成了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集成创新平台的搭建,建设重心为生产设备数字化、园区主干网络建设、OA、ERP和PLM等集团设计、生产、办公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两化融合集成阶段持续时间从201 1年至2012年,围绕ERP为核心,两化融合工作延伸至供应链、物流、销售、服务、运营、内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上,建设重心为SRM、MES、EWM、CRM、资金管理、合并报表、信用销售等核心管理信息系统;两化融合创新阶段从2012年至今,以市场、客户为核心,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技术、内存计算等新技术,探索两化融合对业务模式创新的推动能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序实施,已构建出行业领先的工程机械全产业链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与资源融合,取得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系列成果。

3.两化融合实施经验

在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中,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阶段的驱动力不仅是“业务需求推动两化融合建设”,还有“两化融合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加速公司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完成公司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

企业两化融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该遵循“建设、深化、优化、创新”的方针,从“业务支撑、业务融合、业务创新”三个层次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不断深化应用、优化流程、创新模式,加强数据集中管理,实现系统流程与企业内控的高效结合,逐步达成企业管理精细化、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精益化、物流供应敏捷化和决策支持智能化。企业两化融合的最终目标是支撑企业管理的创新变革和企业战略的落地,因此两化融合工作开展需以公司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遵循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化制造”、“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行业两化融合应以产品信息化、制造智能化和服务物联化应用为突破口,通过两化融合推动企业经营重点从生产向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租赁、销售、维修、养护、二手交易、回收拆解等服务环节渗透,促进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创新融合。

在两化融合的工作过程中,完备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和完善的信息化梯队建设是企业两化融合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构建数字化研发制造协同集成平台,全面梳理公司数据资源,统一制定了公司信息编码标准。通过建立公司信息门户、数据仓库、SOA架构分别实现了平台间的界面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完成了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横向互通。同时,通过内外部技术培训、关键用户参与、关键业务流程梳理等方式促进业务与技术知识的共享,实现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与融合,打造了一支行业领先的内部两化融合顾问团队。

云端协同:E2OPEN协助联想提升全球供应链运营

2005年,联想成功合并IBM个人事业部,这是联想迈向国际化道路的重大突破。然而联想从一个本土化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供应链网络的复杂程度一下子增加了数倍。过去本土化的电话、邮件、传真的沟通方式已无法满足全球化供应链运作的需求,这给联想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首先,联想拥有300家以上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大有小,IT基础有高有低。另外,这些供应商遍布全球,IT系统的传输协议多种多样。新的系统需要不仅能够满足供应商对信息交互的高低要求,同时能够支持各种系统集成。

其次,联想的产品中很大部分是由ODM代工生产,这些ODM与供应商一样也是全球化的。这样,联想同时面临供应终端与生产终端的全球分布。联想需要根据不同供应商与ODM代工厂的多个物理分厂或分仓库的规模来确定采购批次、订货策略以及送货策略。

再次,面对合纵连横的供应链网络交互,联想的订单处理量将随着终端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新的系统需要确保订单处理过程的绝对准确、便捷和清晰;

最后,在联想的集中采购运作机制下,确保联想与ODM代工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间清晰的财务结算。

联想首先部署了E2open任意端到端的云平台,提供无缝信息共享、流程管理、协同突发事件管理/异常管理。支持企业和合作伙伴间任何负载格式和任何协议的数据交换(不论技术复杂程度如何)。在云平台中,联想提供了传统EDI和Web EDI的方式,并提供各种行业交互的集成支持。供应商根据与联想的业务量和订货方式的不同,并结合自己的信息化需求,选择交互的方式。目前联想已经与占PC业务量70%的大型供应商比如Intel、Microsoft等实现了100%的自动化。

通过利用E2open的云平台和部署资源,联想目前实现了以下业务收益: 供应商上线需要的时间减少了85%,相关的IT成本降低,供应商集成相关的IT管理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降低了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便利性,供应商上线的意愿更高、速度更快,云端系统性能可靠的,能快速应对业务变更,且全球可用。

基于自身供应链的要求与特点,联想在供应商实施了平台化链接后,也将包括Wistron在内的20多个国际知名ODM厂商和自主工厂全部链接在E2open的平台上。至此,联想通过E2open实现了供应端与制造端的链接。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支持联想集中式采购的运作——不论最后成品计算机在何处生产(内部生产或是外包生产),都能在香港的采购中心利用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直接掌控战略性部件的采购。

传统的、单一的供应商协同平台+采购或订单处理系统的方式,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前端供应链系统的解决方案。但在E2open的平台上,联想非常创新的实现了供应终端和制造终端的同个平台交互。E2open的解决方案为联想提供了以下功能:订单到支付(Order-to-Case)和采购到支付流程(Procure-to-Pay)的自动化和跟踪,无需人工修改和数据汇集,支持离散订单、一揽子订单、计划协议等多种订单形式,支持联想与其供应商和合同制造商间的全流程采购订单协作,支持与重要供应商间的保密定价协议。

联想与E2open合作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创新的全球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联想实现了从采购到销售的端到端的协同,有效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同时精简采购执行流程,实现虚拟的软件许可证的采购运作;通过这个平台,联想的整条供应链链路变得清晰而简单,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让联想拥有了供应链成本优势,而且也增强了联想与合作伙伴的粘性;通过这个平台,联想已然从繁杂、无序的供应链执行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越来越扮演着供应链协调、控制以及优化的角色。总之,这些创新的云解决方案提升了联想的运营业绩,同时减低了成本。

SRM系统实现徐工采购闭环管理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徐工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稳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机械行业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盈利增速低于销售增长幅度,当竞争对手正在积极应对成本压力,通过内部整合和外延式发展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不断壮大自己,试图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国际市场时,徐工集团也面临到了压力。面对大环境的变化,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位置,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尤为重要。

首先在采购模式上,徐工集团根据不同物料种类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比如对于大宗物资,通用性较强,采购量比较大的物资,在集团层面成立专业的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全集团范围内的集中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同时采购业务人员基本上从分子公司挑选,这样既保证了集中采购的杠杆效应,也减少了集中采购带来的效率影响;对于比较分散的物资,由分子公司和供应公司配合管理供应商准入过程,在源头上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具体的采购执行过程由分子公司自行执行。

其次为了更好的实现徐工采购模式的多样性和敏捷性,做到徐工上下游的紧密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供应链信息化就迫在眉睫。徐工集团希望通过采购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对内强化采购交易流程的控制,实现公司内各采购业务单元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交互,对外实现科学寻源和与供应商的协同采购、信息交互,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规范采购管理,贯彻科学高效的战略采购管理理念,达到提高采购协同效率、规范优化采购流程、开源节流、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实现采购流程的优化,持续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队伍,提高采购对生产的保障水平,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打造徐工集团高效敏捷的极速供应链。

在决定实施SRM系统后,徐工开始了详细而周密的选型过程,在系统选型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实施商对徐工业务需求的理解以及根据特定需求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解决方案的整体的性价比,以及该系统的集成性。经过多轮的考察和评估,最终,徐工选择了明基逐鹿来为徐工实施SRM系统。

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16家子公司实施了SRM产品,整个SRM项目应用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供应商寻源认证、询报价管理、交流平台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内外部质量反馈协同、采购协同管理(包含按PO,排程,库存交货的模式,供应商送货管理,对账管理等等),以及和SAP、ERP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基本上涵盖了从战略采购到采购日常执行的全部过程。

加速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管理 篇7

两化融合下的管理创新内涵

成立自动化、信息化领导小组, 适时开展员工培训

骏化集团成立了以集团董事长为组长, 以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为副组长, 以部门员工以及各分公司相关部门员工为成员的信息化以及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为组长, 分管副总为副组长, 以车间主任为首, 各车间员工为成员的自动化领导小组;干部按各子系统分工负责此项工作, 一把手亲自抓, 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就是各子系统的使用管理责任人, 对整个系统工程按计划,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全方位的内部管理变革, 使得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得以合理调整, 业务管理等流程更加优化, 为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化融合系统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才能实施与正常运行。骏化集团适时地对各级干部、员工开展创新经营教育, 参观学习了“华鲁恒升”、“德州实华”、“内蒙古君正化工”等一些经营、管理较先进企业, 对参与的实施者共120多人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现场系统性指导及务实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广大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与操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借助于这一工具高效率地工作。

系统论证, 明确系统建设目标与设计方案

在实施这些系统的过程中, 骏化集团都会要求第三方软件公司对我公司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的调研与咨询, 并提出企业管理调研、论证咨询意见。骏化高层领导再对这次调研与咨询意见进行多次深刻的分析, 并组织项目组制定相关需求文档, 进行概要设计;系统在设计中采用了国外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 (如:MRPⅡ、JIT、TQC等) 和管理方法, 并制定了系统工程的技术设计思路和目标, 其内容如下:

建立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控制体系

系统以生产过程和产品及物料管理两个关键业务流程为核心, 生产过程上构筑并奉行EMS (能源管理系统) 的系统管理理念, 产品及物料管理上奉行ERP及条码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 逐步达到生产能源供应链、销售市场成品供应链、原料及备品备件采购供应链等的管理完善与高效运行, 确保生产均衡与安全, 规范并提升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 提升市场控制的反应速度。

建立两级成本动态控制体系以及高效的质量溯源系统

通过完善公司整个SPC (统计过程控制) 体系, 建立起公司与车间的两级生产成本动态核算控制体系, 形成高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信息分析中心, 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信息。

企业管理必须奉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诣旨, 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 要求特别强化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管理, 通过人工控制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建立起高效的双重质量溯源系统, 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跟踪和溯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能源、物流及其产品品质的监控。

构建安全、易扩充、易维护网络与数据平台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即充分利用MRPⅡ、ERP及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等思想, 对系统设计及其方案的实施, 本着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的策略, 做到各子系统与模块的合理布局, 既具备扩展性, 同时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系统中各级部门只有在权限允许的范畴进行业务操作, 不能越权限或跨组织进行业务查看或操作, 非公司人员或业务非关联人员禁止登录系统, 为防止盗用他人密码非法登录操作或查看, 系统设有密码期限提醒功能, 提醒操作人定期更改密码以防他人冒用。

所有系统都只在内网中才可查看, 公司内网通过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在内部按功能区域划分VLAN, 各个VLAN内微机之间因其处于同一部门可允许相互通讯, 但各个VLAN因其属不同的功用或不属同一单位不允许通讯, 各个VLAN内的微机在外网上只有唯一出口并指向公司防火墙, 且在防火墙主路径上设置有上网行为管理, 所有的微机只有在上网行为管理的监视下可访问外网, 并且在网上的所有行为都保存有记录备查, 防火墙有主动防御和入侵检测功能, 可有效防范病毒和木马。

识别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科学制定解决方案

系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要重点解决数据透明化问题、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两级成本动态控制以及高效的质量溯源管理等问题。这里, 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信息透明化问题”, 即首先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获取生产现场的温度、压强、流量等基础数据, 然后再通过信息化软件如能源管理、条码管理等系统将这些生产数据以及销售、采购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有机集成, 形成管、控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以实现节能、降耗、降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于频繁调节的阀门, 安装自动调节阀, 由人控改为机控, 通过DCS系统自动调节阀门开度, 调节附近设备的压力、温度等,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于装置区的大型及重要设备, 一旦出现故障必将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需要通过检测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等判断设备运行状况, 提早发现问题, 防范于未然;生产现场设备错综复杂, 一旦一个装置有漏点, 泄露出了有毒气体, 就会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 为此需要建立有毒气体泄漏报警机制, 及时发现危险源。

二是进一步整合供应链管理系统, 实现生产、销售、采购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如实现集团层面上的集中销售、集中采购, 通过整合的销售平台、采购平台对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领导通过该系统可查看业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 避免暗箱操作, 帮助各级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信息;

三是解决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化问题,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进行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即通过各车间的DCS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将控制点信息以及各主要生产关键流程数字化, 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分析成本以及消耗的构成因素, 通过分析找到降成本、减消耗的解决方案, 扩大利润空间。

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有:计算机与各种仪器、仪表等的接口处理, 能源管理系统与DCS系统、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的接口处理, 以及ERP与条码系统接口的处理等。

根据两化建设总体需求, 建设系统总体框架

骏化集团的两化建设以ERP为中心, 分为两大模块:即以能源管理为中心的自动化管理模块和以条码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化模块。这些系统通过整合和组态形成了一个集管理控制为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 涵盖企业经营管理中生产、供应、销售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 市场应变能力得以提高, 基本实现了公司内部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生产调度管理的高效化, 保证生产安全、均衡进行, 产品保障优质, 能源得以高效利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ERP系统

骏化集团ERP系统主要是引进金蝶公司的K3 ERP管理软件。现已完成总账、应收、应付、资产、现金、成本、采购、库存、销售、计划和质量等11个模块, 覆盖了骏化生产、采购、销售、仓储、财务等主要业务。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从各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库存管理方面, 通过对仓库及零配件的有效管理, 物料的查找、出入库业务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寄销存模式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

在生产计划方面, 建立了年度、月度、周和天的四级滚动计划管理模式, 实现了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进度计划。生产计划由原来频繁“每天变三次”降低到了四天不变。

在财务管理方面, 实现了财务模块与其它各模块的高度集成, 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另外财务核算模式由二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 由原来的核算到分厂精确到直接核算到车间, 确保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数据管理方面, 将涉及到产品、财务、质量、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各个方面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建立了17大类的数据编码规则。

在业务流程方面, 增强了业务过程的透明度, 优化了业务流程, 使整个业务过程变得透明和更加合理。

自动化管理模块

自动化管理模块以能源管理为中心, 底层还有DCS系统、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摄像监控系统、设备振动在线检测系统、污染源因子在线检测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EMS) 是连接DCS和ERP等上层管理软件的桥梁, 已实施完成并开始投运, EMS能实现DCS实时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 能够在股份公司各车间、各部门实现无纸化办公, 使一线的操作工人从繁重的数据报表的填写工作中解放出来, 还能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现场的生产数据;最主要的是它的能源管理功能, 不但能实现数据的收集汇总, 还能实现对生产成本以及水、电、煤、蒸汽等消耗情况的对比分析, 帮助公司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DCS的投运解放了工人,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设备利用寿命,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 如: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动、停止, 调整、反馈现场设备的状态、数值、参数, 实现了人机对话。各工序增加快速切断阀, 连锁保护装置, 减低生产系统安全事故, 从而提高生产稳定性。

有毒气体泄漏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到现场设备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 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漏点, 减少物料浪费, 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有助于给员工及周边居民提供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摄像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公司管理人员以及调度人员能够对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现场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加强安保监督。生产车间以外的视频画面同时也连到了保卫科, 方便保卫人员维护生产厂区的治安。

骏化集团下属的股份公司设备振动在线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已运行三年多, 实时监测着公司部分大型传动设备 (压缩机、造气风机、罗茨风机、脱碳泵等) 的故障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自动识别设备的运行状态, 预测运行趋势, 辨识设备故障的部位、类型、原因, 提出故障处理方案, 保障机组安全、稳定、长周期优质运行, 合理安排设备维修时间。传动设备自动化创新, 由原来巡检工到现场听声音, 摸设备, 到现在大中型安装设备振动在线检测系统, 在中控室就能看到每台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出现问题会有报警出现, 显示故障位置, 振动情况、重要温度, 技术人员根据设备振动趋势数据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故障, 避免了多起事故的发生。

污染源因子在线检测系统在股份、顺达、洛阳、正阳、上蔡都已开始正常使用, 实时监测着各分子公司的COD、NH3N、烟尘、SO2等环保数据, 这些数据同时通过专线统一连到了集团公司, 便于集团公司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督管理, 每个数据都设置了警戒值, 达到警戒值系统会自动给相关领导发送短信, 便于及时处理, 防范于未然, 避免环保事故的发生, 影响生产。

管理信息化模块

条码管理系统共包括两个部分:成品物流管理以及原材料采购管理。成品物流部分已正式使用, 替代了公司原有的销售流程;在该系统中, 销售人员首先把签订的采购合同输入系统中, 同时财务把客户打款金额也输入系统中, 销售人员看到客户打的款项之后, 根据客户要求开具调单, 冻结客户货款, 提交后, 调单传到物流公司, 由物流公司安排车辆;物流开票人员把派过车的调单打印出来, 交给各个不同产品的物流负责人, 把调单发给相应车辆的司机;司机拿着带有条码的调单进厂, 门卫核对调单是否可用, 调单上车辆信息是否与来车信息相对应, 如无任何问题扫描进厂, 否则拒绝进厂, 司机拿着调单到仓库提货, 仓库保管确认提货数量, 扣除客户货款, 并留下提货单的其中一联, 最后司机拿着调单进行出厂扫描, 同时也留下提货单的其中一联。除此之外, 系统还有欠款发货、场外出库、短盘管理、费用单等其他功能, 并最终形成了销售出库单、客户收款查询、客户发货查询、客户账户余额、合同执行情况查询, 库存查询、调单跟踪查询等报表。

系统间接口问题

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读取DCS中相应节点位号数据, 进行生产数据的汇总分析;在条码系统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同步到ERP中, 生成相应入库单和出库单, 同时条码系统需要提取ERP中关于物料名称、客户和供应商等的基础信息。

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系统推进整个系统工程项目

骏化集团对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制定并采取了分步实施与系统推进的办法, 使得对整体系统工程实施工作能分阶段地把握重点, 降低了阶段性工作强度和实施风险, 增加了成功的把握性。

确保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骏化集团每实施完一个系统都会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 采取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 共同确定系统工程项目的编程架构、操作方法, 同时信息管理人员在现场共同配合, 在实施策略上采取了边调研、边设计、边开发、边培训、边调试且边修改的办法, 确保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与通用性。

进行精细的现场调试

骏化两化融合项目通过近12年的现场调试、运行与不断整改, 要求在进行系统的实施过程中, 各子系统工作站操作员必须积极配合, 要实时准确地进行数据输入, 以确保调试工作的系统性推进。

硬件系统运行稳定是保障

为了满足车间一线生产工艺连续运行与监管的需要, 系统在连续后备8小时的UPS电源支持下, 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系统中配置了“硬件防火墙”、“智能交换机“与“上网行为管理”软件, 都充分确保系统能够统筹分类管理以及正常稳定、可靠地运行。

用户积极参与系统使用

通过近几年时间对能源管理系统和条码管理系统的使用, 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统计、查询和票据、报表等功能, 极大地吸引了用户对系统参与使用和管理维护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达到了引进并利用计算机管理的目的, 大力推进了管理变革。

丰富的系统信息, 给各级管理者提供高效工作平台

系统首先实现了将生产车间的在线仪器、仪表直接监测到的工序、工艺数据信息及时输入到系统中并通过“信息中心”传递到各职能管理部门及领导, 保证了各种主要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 整合的生产数据能使得各部门与车间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留有记载凭据, 从而促进整体组织协调与管理。下工序可以通过系统中显示的相关数据, 判断上工序的生产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及“信息死角”问题, 给各级管理者提供高效工作平台。

以制度化保障系统的高效使用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对于每个系统都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 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就是各子系统的使用管理责任人, 严格要求各计算机工作站按规定时间进行准备数据、使用数据、备份数据等工作, 确保了系统的正常与高效运行。

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效果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使骏化集团精简了组织机构, 优化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在销售的管理上, 由原来多个销售部门的手工分散开票转变为开票中心的集中开票, 分散销售集中管理, 开票先后顺序由价格高低决定, 开票人员不直接跟客户接触, 避免了销售活动中的各种人为干预, 有效地堵塞了销售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加强和规范了销售管理流程, 大幅度降低了销售成本,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实时汇总管理, 帮助生产车间合理安排生产。同时该信息系统使车间生产管理、客户资金账户管理、财务结算管理与销售调单管理等信息得到有机集成, 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整合、促动沟通、求真务实、信息畅通、职责分明等目的。能实时、科学、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公司产、供、销、存、财务两级核算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项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并及时监控和把握相关各部门的经营运作, 极大地提高了骏化集团的整体基础管理水平, 从而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管理真正由经验管理逐步转变到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骏化集团两化融合项目在公司内部的不断深入推进, 骏化人越来越真切的体会到了其对骏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了工作环境, 提高了工作效率, 留住了优秀人才

以往员工都是在现场操作, 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相应设备旁, 手动调节沉重的阀门, 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但存在噪音污染, 而且还有生命危险。目前公司建成了东区集控室、西区集控室、造气集控室等一批大型的集中控制室, 这些集控室远离生产厂区, 内设有饮水机、空调等, 工作环境相当优越, 并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操作安全保障系数, 减少了用人, 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 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助推公司快速发展。

降消耗, 降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从2009年深入推进两化项目至今, 公司在两化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6亿元, 生产操作日益稳定, 由原来每年大检修一次变为现在三年才大检修一次, 稳定了生产, 降低了消耗, 2014年综合能耗1210kg/t标煤, 较2009年有了大幅下降,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贡献率也逐年增加

两化融合新征程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引领人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新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体的工业产业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那就必须去掉头上“傻大黑粗”这顶帽子。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两化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连续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良性、有效融合的问题。刚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大更是开创性地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观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提出了到2020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要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的组织规划下,两化融合已经在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中形成强烈共识,信息化的意识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显著的。

比如,通过两化融合项目的开展实施,福田雷沃重工实现了以产品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代表的产品融合。尤其是通过部署面向精准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与定位技术与系统,在使产品维护费用降低3%~5%的同时也让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再比如金健米业近年来紧跟米、面、油、奶、粉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主业科技水平,改变以往公司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企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规模的扩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积极向依靠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产能和产品毛利空间的集约型增长方式靠拢。

然而随着十八大明确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我国的两化融合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四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对策举措,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健康发展。同时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在加快成新的发展方式上狠下功夫,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上一篇: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下一篇:我们班的天才们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