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通用16篇)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1
每个人都会觉得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时会有乐趣。就像我,觉得蝶艺很有乐趣。
我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奇的人,当第一次看到蝴蝶却抓不住的时候,我就对蝴蝶这种生物十分感兴趣。
如今,到了学校,我如愿参加了蝶艺社团,成为了采集队的一员,去对蝴蝶做研究。
在我采集蝴蝶的时候,总会先观察它的外形,再耐心等待。这个时候,我就喜欢看它的外形,并静静地看它飞行时候优美的身姿。等蝴蝶慢慢降落时,我会挥网将它圈进网兜,拍照后将它装到一个小盒子里。
在家中学习好后,我总会去看看我饲养的蝴蝶,饲养蝴蝶也有乐趣在其中。我将捕到的活蝴蝶放在网格箱里,在箱里放上一些土,在土的上面栽一朵小花,旁边放上一些水,在空中插一根小木棒,蝴蝶的小屋就做好了。
我对蝴蝶的兴趣一直都没有减少。在冬天昆虫不活跃的时候,也阻止不了我对蝴蝶的喜爱。冬天,我会尝试着孵化蝴蝶。在气温低的情况下,蝴蝶一般不会孵化。寒假里,我将蝴蝶蛹挂在加温灯旁边,并且一直精心照料。虽然有一小部分没有成功,但大部分都成功了。
我也会去跟家人分享乐趣。我的外婆退休前是一名生物老师,会跟我一起做实验。外婆养蝴蝶时也很细致,当蝴蝶出蛹时,外婆会把它们放到更大的箱子里,并且第一时间跟我分享。
蝴蝶是一种可爱美丽的生物,养蝴蝶的过程其乐无穷。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2
回顾历史, 阅读教学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背读”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读”时代, 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导读”时代这一转变。近来又出现了“研读”的潮流。“背读”枯燥僵化, 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授, 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读”呢?它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 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至于“研读”, 学究气太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有所感悟和体会,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命名为“赏读”。笔者认为, “赏读”这一概念更加富有学科特色和人文关怀, 更能让学生融入善于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
二、“赏读”的情趣
(1) 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课本上的文章语言优美, 形象鲜明, 情感丰富, 蕴含着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不仅仅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 也不只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览, 它其实是一种投入性的欣赏性阅读。语文阅读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 集中全部的心灵和智慧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
(2) 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阅读是很自我和主观的。它不仅仅是一次信息的输入, 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与文章的对话过程, 以及作者内在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过程。“赏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给予学生一定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 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读, 有心境和想法读,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3) 让课堂因学生的鲜明个性而生动。“赏读”强调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学生自己, 学生的主体思想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慢慢形成的, 有了主体意识, 才有了自我探索和挖掘、自我生存和发展, 才有了自己独特性的思想。只有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自我”, 课堂才是美丽和生动活泼的。
(4) 让研读和讨论成为阅读之后学生的自然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加上阅读资料的内涵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基于自己的成长背景, 不同的学生对文章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他们通过与学习伙伴沟通与交流, 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会了聆听, 学会了表达。他们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这种研讨丰富了语言, 交流中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是对文章感悟和思考的释放, 也是从外界的反思中得到了情感和智慧的升华!
三、如何促进“赏读”
(1) 出其不意, 用问题促发。在讲授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 我说:“同学们, 读书要用心, 读书还要用智慧。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滋味, 而且是越读越有味, 你猜是哪句话?”学生有的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芳香扑鼻。”“你们以为老师只欣赏词语, 却不注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吗?”学生又说:“我猜是‘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 花儿低垂着头……’, 这句话把花儿写得很形象, 特别是‘低垂着头’, 读到这里, 我甚至听到了花儿的呻吟:谁来救我?”我说:看到你们认真思考的气氛热烈, 听着你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老师感到非常自豪, 现在我揭开谜底吧。接着, 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并将“美好”后的句号用力改成感叹号——传递一种情感。学生先是一愣, 渐渐的, 大家脸上有了会意的神情, 越来越多的同学举手发言。
(2) 表率引领, 以真情影响。笔者很喜欢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 上课时先给学生播放配乐朗诵, 朗诵将我们的心情一次次引向敞亮和哀伤, 我们的内心正有一股情感的力量在升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 我也动起笔来:你曾经美丽, 美丽过多少人的眼睛;你曾经歌唱, 唱出了多少人的好心情。如今, 你奄奄一息, 只剩下几行清泪。我的心啊, 也和你一同呜咽……——《献给塞特凯达斯瀑布》
诗写在了黑板上, 学生动情地朗读起来, 我说:“这是老师的切身感受, 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读着课文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那样的壮观和美丽, 那样的让巴西骄傲。”我知道正是自己的表白感染了学生, 学生才有如此精彩的思考和表达。赏读充满了智慧, 流淌着真诚的感情, 彰显出生命的华丽光辉!
行文至此, 我该总结一下“赏读”的基本思想, 那便是:赏读人情, 能够明白很多事理, 并且获取精神的滋养和浸润;鉴赏语言的巨大魅力, 学会优美文字的表达, 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能够培养高超的语言能力。
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 篇3
关键词情趣享受玩转乐趣发展
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发展自我的场所。”教育者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开展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和充满童真童趣的习作教学,让学生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投人语文的天地,玩转语文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识字教学有情有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课文较阅读课文而言,显得略为枯燥,而低年级学生又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玩赏教学方式完全可以把识字学习变得有情有趣。
片段:学习“风”字。
课件显示四季风和龙卷风画面及“风”字颜色的变化,配以音乐、风声。
“你们看,柔柔的是——春风,热乎乎的是
夏天的风,凉凉的是——秋风,刺骨的是——西北风,漫天卷地的是——龙卷风。”
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并配以风声,让学生人情入境。识字教学让孩子们在画面制造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着,他们兴趣盎然,群情激昂,充分体验、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阅读教学开放而富有活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玩赏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成长着,寻求着自己生命价值律动的体验。
片段一:“我也要赶海!”
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文的开头中这样写道:“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便会想起小时候赶海的事。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闭起眼睛,自己便唱起了这首歌。唱完后,让学生睁开眼睛,问:“当老师唱这首歌时,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大海。”“那让我们一起去赶海,好吗?”于是,学生就在海的氛围中进人了课堂。最后结束课文时,我放起了反映文章的主旋律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并延续至下课铃响,使教学意犹未尽。文章的内容是赶海,整个课堂教学也是在赶海,课堂与生活、玩与赏两者和谐地结合。最后,有一位听课的老师这样评价这堂课: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想去赶海。
片段二:“谁是最佳小导游?”
学完了《九寨沟》,学生为这美丽的人间仙境所陶醉。我开展“最佳小导游”评比,先小组推荐,再组内共同探讨,然后小组间展开评比。活动中,组员都给“小导游”出点子,“小导游”更是认真地读课文,用心记台词。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学习情绪推向高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从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可以看出,这就是玩赏课——可以凭借语文课本来欣赏,也可以以文本为基础,来玩一玩。语文课可以这么轻松、活跃、自然。在课堂中,学生感受着生活,品味着语言,玩转着课堂。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达,激情满怀,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习作教学童真童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习作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把习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留心生活中体验情感,并共同玩赏一番。
片段:一次打预防针后,教师发现打针勇敢的学生好不得意,是个感受、交流体验的好机会。教师让打针时表现勇敢的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经验。“勇敢的孩子”兴奋地说:“眼睛不要看到针头,咬着牙,闭着眼,你就不害怕了。”有的说:“看到针头,就对自己说‘别害怕,打针就跟蚊子咬似的’,真的,你就不怕了。”有的说:“其实,开始我也怕,看到老师对我点点头,护士阿姨冲着我微笑,我就不怕了。”
于是,教师接着描述生活情境:“我们班勇敢的孩子可多了,有自己坐公交车上学的,有一个人看家的,有摔伤了不哭的……你们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吗?把你是怎么克服害怕的写下来告诉别的同学,行吗?”课堂上,民主平等、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小学生虽然是儿童,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尊重学生的个性,走进学生的心里,激活某种体验,与学生共玩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
读书的乐趣初三作文 篇4
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我倚在床头,双眼凝视着窗外,似乎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最近的天气总是阴雨连绵,就好像我的心情一样,真不知这样的平静能维持多久。
雨后的城市是寂静的。我起身来到窗边,远处的高楼矗立在那里。街上的行人渐渐变多,他们匆匆的步履与平静的夜空很不和谐,夜晚是不适合人出行的。
我想打开窗户,放进来一些清新的空气。可我不忍破坏这种朦胧而清愁的意境。窗内外是两个世界,无论窗外的行人是怎样的喧闹,终究也只是窗内的背景。我回到桌前,随手翻开一本资料,重复起我往日的生活。家里是安静的,安静的生活总能让我莫名的感动。
我是一个穿梭于两点之间的行人,每天做着同样的事,看着同样的人,但即使我早已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却依旧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我平淡地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同时,我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我始终认为,安静的环境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和事。我已慢慢体会到它的乐趣。世界创造了我们,也同样给了我们一个安静的天地,只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的人喜欢追求时尚的都市气息,而我独爱安静的生活。
夜深了,窗外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在享受都市的夜生活,而这些丝毫影响不了我所选择的`生活。
窗内外终究是两个世界,我喜欢安静的生活。
本文选材独辟蹊径,透露出作者对安静生活的独爱。夜的寂静,雨后城市的寂静,室内的寂静……作者都有独特的感悟与理解。阅读本文,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位学子正伫立在窗前静静地享受安静的乐趣。正因为内心世界有深刻地体验,才会写出清新自然的美文。这,或许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享受生命的乐趣
“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价值,无论它有多么残缺。”――尤尼斯肯尼迪
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中曾说过:“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从不会出现两次。”是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难道只应该在抓机会、在拼搏、在争取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生命在于奋斗,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奔跑,那我们活的得多累啊!这样不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吗?我认为,既然生命异常短暂、稍纵即逝,那么我们不是更应该珍惜时间,来享受一下我们宝贵的生命的乐趣吗?
生命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缥缈的,所以,上帝使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这唯一的缺憾,也是无法掩盖生命那灿烂的光芒的。他还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去享受。
首先,我们要享受生命的多彩。
虽然,我们在这世上仅仅生活了十几年,刚刚是一个起点,但是我们已完全能够感受到人生在世的丰富多彩。生命像一条彩虹,由七种不同的颜色构成。红、橙、黄、绿代表的是我们开心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生活将处处有阳光,整个世界在我们眼里都是绚丽多彩的、充满憧憬的。而青、蓝、紫则代表着我们忧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天空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运气不佳时,还会下起倾盆大雨。这时我们眼里的世界自然是昏暗无边的,就像一台黑白电视。但是,只有这七种颜色全部到齐彩虹才会更美丽,缺一不可!我们的生活也一样,只有悲喜交加才会更加完美,才会构成我们的七彩人生。
我们还要享受生命中的困难。
记得爱比克泰德说过:“只有困难才能使人显出自己的本色。”不错,我们只有在接受困难、挑战困难的时候才会真正的认识自己。困难就像柠檬,当我们咬下去时,那酸得足以让人流酸水的味道会让人毫不犹豫的将它吐掉。殊不知,这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困难亦复如是,当我们遇到它时,就把它当作烫手山芋迫不及待的想将它扔出去。但是,困难的确是我们的好友,我们就是在它的伴随与“细心照料”下才逐渐成长、成熟的,它就像我们通往成功之路所必需的一把手杖。所以,我们要感谢上帝送给我们的附属品,要学会发现生命中的困难,学会享受它。
……
生命中有太多的乐趣要我们去享受,它就像一条蜿蜒盘旋在大江南北的大河,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和享受它。
生命是艰难的,实干家们这么说。他们克服了太多的挫折和困难,才有今天的成功。
生命是宝贵的,医生微笑着劝说。这一点,他们在和病魔的斗争中证明了。
生命是幸福的,老师和蔼地教导,望着自己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幼苗,他欣慰地笑了。
生命是可悲可耻的,罪犯说完就没了踪影。
老者们叹息:生命是漫长的,像呜咽的泉水;儿童们叫喊:生命是多彩的,像美丽的虹桥。
艰难、宝贵、幸福、悲伤、羞愧、漫长、色彩,共同地汇合一处,这就是我们复杂而伟大的生命!
劳动的乐趣初三优秀作文 篇5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同时周围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应该为苗儿锄草了。于是劳动拿起了她的工具—勤,一把小铲子,为苗儿精心地铲着周围的杂草。我也拿起了我的工具,同样是一把小铲子,但它的名字叫做惰。我刚刚锄了没几下,只觉得腰酸脚麻,于是回到了屋中,躺在满足的床上想着:苗儿已经长出来了,锄不锄草还有多大意义?反正它总会长大。窗外,劳动还在卖力地铲着杂草,闷热的天气让她的额头蒙上了一层密密的汗珠。这是自找苦吃,我不屑地想。
此后的一个月,我再也没有到屋后我种种子的地方去过,只是每天看着劳动早早地出去,为窗前那小苗浇水、锄草、施肥、捉虫。日日看她拿着勤在窗前穿梭,时时笑她傻,大热天还去工作。炎热的六月,灼热的日光下,留下了劳动勤的身影,留下了劳动的汗水,留下了劳动的每一分辛苦。
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累累硕果装点出丰收的`灿烂。这时,我才想起了我的苗儿,于是跑到屋后,眼前是一片衰败的枯草,我在杂草中搜索了很久才看见那棵早已枯萎了的小苗。我沮丧地回到屋里,透过窗子,看到了劳动那长得枝繁叶茂的花儿,花瓣红艳如同朝阳,花蕊晶莹如同汗水。我茫然了…
大雁归去,幸福老人归来。看到手捧收获之花的劳动和双手空空的我,幸福老人笑了,“只有劳动才能使花儿开放,才能获得收获。”我默然。
劳动是付出,劳动带来收获,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礼物。我明白了,如果你想要获得幸福,那么你只有付出辛勤劳动。如果贪图享受而不肯劳动,那么幸福、收获便会与你擦肩而过。
这里也有乐趣-初三作文 篇6
我们从小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被呵护着长大,容不得一点委屈。父母的嘱咐,老师的叮咛伴随着我们成长。
原本我以为,挑东西只要是贵的就是好的。所以尽管父母说那个物品不合适,可当时我却依然固执的向父母索要那个物品。在我的再三“折磨”下,父母还是给我买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当时的我有多傻,仗着父母对自己的溺爱为所欲为。意识到错误的我,企图补救,开始尝试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片段一:那天,妈妈对我说她要出去买点菜和日用品,叫我在家乖乖的。我一听到就马上回答:“我也要去”。她迟疑了一下就同意了。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外出旅程。记得那天妈妈买了很多东西,妈妈提不过来,我提出要帮妈妈提,妈妈说没关系,我自己来就好。可我一如既往就向妈妈索要手里的东西,她同意了。我说“我提这些吧”,她说“你可以吗?”我说“当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片段二:有天,父母都不在家,留下了在玩电脑的我,有点渴了的我打算去找点水果吃。看到家里妈妈来不及做完的家务,顿时有了兴趣,脑袋一转,要不给家里来个大改造吧。说干就干,就这样我忙活起来了,不知忙活了多久,爸妈回来了看到满头大汗的我忙来忙去的,他们笑了,那个笑与众不同,充满了对我的肯定,是我见过最美的笑。
从一个调皮,捣蛋,任性的我,转变为一个为父母分担,在分担过程中成长的我。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7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陈年老酒”气味醇香,常饮不厌。
一、进入“角色”,激发共鸣
这并不是简单地指“有表情地朗读”之类的教学方法,而是深一层地贯穿在导读课文、指导写作等教学全过程中对情感的充分调遣,使形象立体起来的方法,从而以情动人。作为教学典范的课文,篇篇可感性都很强,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味”。怎样使学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关键的是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然后作为“导游”,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优美意境,品尝风情韵味,把学生和课文形象沟通起来,由景入情,以情观景,让他们同悲欢共离合,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不但如此,还能“激思”“励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这样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以教学《智取生辰纲》为例,这一课文字浅显易懂,如果教师不能开辟新径,还是照本宣科,讲故事情节,说人物塑造,析人物性格,课堂气氛必将是一潭死水,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上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去体味黄泥冈上斗智的场景,从而进入角色,品味人物。为此,我经过深思熟虑,布置了一道这样的预习题:假如我是杨志,该如何避免生辰纲被劫?(要求写成一篇发言稿,在第二天语文课上交流讨论)。题目一布置就立即激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可以说,课还没上就已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二天上课,同学们即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争相发言,各抒己见。他们的发言从不同角度指出杨志的性格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指出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之处。课已上完,却仍是余味缭绕,同学们许久还未能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走出来。这节课可算是一箭多雕,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一次有效的训练。一节好课,教师得当好导演,“点缀”之笔也功不可没。
实践告诉我们,如此“点缀”定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使他们的感情得以熏陶,思想得到升华,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获得提高,并自然地产生“文章不厌百回读”的胜境。
导读课文能如此“点缀”,指导写作能不能“异曲同工”呢?
二、诱发情感,自然而发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百家争鸣,异彩纷呈,语文教师们闯出一条又一条的新路子。但是由于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教学千头万绪,是一项结构极其复杂的工程,所以,往往刚走出一个低谷又徘徊在另一个十字路口,困惑不断。学生谈“文”色变,老师无所适从。
应该说学生谈“文”色变的主要症结在于激发不起写作兴趣,他们只觉得“苦、涩”,而尝不到“香、甜”。因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思,使他们觉得写作像咀嚼青橄榄一样——先苦后甜,余味无穷,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点。我认为,在学生还没有尝到甜头,写作兴趣之火还没燃旺之前,不能也无从奢谈从作文难中解放出来。应先钻进作文堆,从中发现每个学生每篇习作的闪光点,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平时,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能带着激情去写作,写出真情实感来。的确,激情洋溢,往往是灵感勃发,驾驭自如。但是,我们在“激情”上作过多少文章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把它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上来认识。作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认识到这“思考的一代”思考的是什么,揣摩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按大纲规定的“程序”进行。无论是命题、指导写作,还是评改、讲析习作,都应进入“角色”,走进学生生活,透视他们的心迹。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理上接近他们,不断激发他们吐露真情实感。
以下面一题作文题为例,略证作文教学进入“角色”的重要性。这道作文题是:
初三年级多数人已到十六岁。面对十六岁,该思考什么呢?请你自行命题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十六岁是“如诗如画又如梦的年华”,是“霍霍燃烧的季节”,“弱小的身躯十六岁的心”,对人生、社会,他们有着独特而又未脱稚气的见解;伴着诗意“跨进三点一线的校园”,但在寻找“自我”途中又渴求充实,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咏叹“外面世界多美好”,但又朦朦胧胧地走不出那片“困惑”,只叹“热情与现实相去得如此之远”;异性的诱惑,流连忘返;更有“千军万马进重点高中”的现实,一颗红心,多种抉择。但又不乏理智的分析,他们认为,“从困惑桩上解缆,一切都将生动起来”。面对这样多姿多彩的年华,我们应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要老是说“我十六岁的时候……”,这样只能设置一重又一重的“隔热层”。于是从命题到指导写作,从评改作文到讲析习作,教师都要进入十六岁的“角色”,去点燃那“霍霍燃烧的热情”。我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能欣慰地看到一篇篇“杰作”。
三、摄取趣闻,内外渗透
一堂成功的课,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纵横千里,浮想联翩;天文、地理、轶事、趣闻……只要得体,便可信手拈来,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以本为本”的课往往无动于衷,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即使是硬着头皮“求知”,效果也不佳。因而,我们上每节课都可以在进入课文的同时超越课文,摄取古今趣闻轶事,让每节课上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以赏析《醉翁亭记》“喝酒”这一细节描写为例吧。我们在评价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时,可以有所选择地拈来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纵酒谈玄,佯狂放荡,以避祸患”;李白的“斗酒诗百首”。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片《中国酒文化》的有关片段。这样既拓宽学生对“酒”的认识,又加深他们对课文中“喝酒”这一细节的理解。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走向社会、深入实际的重要性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但又往往停留在语文教学与未来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意义上,而对课堂上结合教学即兴联系实际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要走向社会,深入实际,首先要对社会实际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但课本上少有这样的“时文”,即使有,那也只是管中窥豹。而且由于受客观实际的制约,学生无法尽可能多地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因此,我认为语文课里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摄取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新闻焦点、风云人物、经济动态、科技信息、文化生活、街谈巷议),或让事实说话,或稍加润色,让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液”。如此“点缀”,既可促成抑扬顿挫的课堂氛围,又能课内课外互相渗透,更会提高学生正视社会、把握人生的洞察力。
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篇8
一、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活动中的主人。因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信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学活动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教师当然要激励他们。但若学生答错了,教师是否能在巧妙地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呢?类似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如:在课堂拼音教学过程中,当我指名学生拼读“bu”这个音节时,学生只能读出声母和韵母,却拼不出音节来,而这个学生也显得很窘迫,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这时我马上真诚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能记住声母‘b’和韵母‘u’两个,只要你上课认真听,一定很快就懂了。”这个女孩腼腆地笑了,而且我发现这个女孩以及全班同学整堂课的情绪都非常高昂,学习积极性很高,依旧积极思考,依旧抢着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反过来,如果我说:“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其效果不言而喻,只能使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畏惧感,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褒扬学生,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2.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优秀的学生频频举手,如果经常叫他,那是对大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权利的一种剥夺,违背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如果不叫他,又会打击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呢?在教学《家》时,我让学生说说除了文中写的以外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我班的颖浩同学是大家公认的“小博士”,课堂上他频频举手,但我叫他一次后就不再叫他了。看到他失望的神色,我真诚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很积极,也很能回答问题,但你能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分一些给同学吗?”这时,他露出了谦让的神色,专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后来,当很多学生都无话可说时,我及时请颖浩同学回答,他把同学的回答作了总结:“其实,地球是地球上一切事物的家,更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园。”博得全班同学自发的掌声。这样,让学生人人都“动”,激活了课堂的同时又兼顾到个体,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充满了人文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演一演
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通过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来体验不同的内心世界,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又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看一看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带学生到生活中去看一看,让教材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知识。把课文蕴含的深刻哲理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性认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用好语文教材,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才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发挥新的角色功能,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育人才能
2.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旁征博引,自然天体、科学文化信手拈来,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就不会出现当学生充满期待地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动物要冬眠,而有的不要?人为什么不要冬眠?”而老师却由于不懂随便搪塞的尴尬场面。因而,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育人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从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9
对我来说,只有游乐园这样的地方才能玩得开心,但现在我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一点。我不再认为唯一好玩的地方是游乐园,我也不认为唯一能让我开心的是玩耍。
去年去了一个景点,那里有山有水,真是风水宝地。在那里建一个自然景点是再好不过了。沿途的路离不开开水和山,我们也是登山队员,但是山路比较平坦,海拔也不是很高。当时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是风景!但是当你去了那里,你就知道生活的乐趣不仅仅是玩耍,还有欣赏风景。旁边的瀑布喷涌而下,我不禁想起“三千尺”,这时我才明白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树有不同的形状,有些像一条躺在树干上的龙,有些像一对老夫妻,有些像一只狼。然而,走在他们身上并不觉得无聊。渴了可以喝流过的水。这些都是山泉。它们是纯天然的,没有经过加工,味道还是甜的;累了可以坐在小溪边的大石头上休息一会再往前走;无聊的话可以坐在小溪边和朋友打一场水仗,只要不怕湿就行。然而,有些石头上覆盖着苔藓,很容易滑入水中。所以,在你坐下之前,你应该搓搓树叶的背面。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向大人学习,现在才知道真相。我自己想出来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在这里过得很开心。
大自然的景色是上帝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在这旖旎美丽的风景中,你也有能力快乐地流连忘返。哪里都有乐趣,哪里都有乐趣。
我以语文学习为乐趣作文600字 篇10
我喜爱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能学到很多知识,语文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文的能力,更能带给我们许多的喜悦和哀伤。
课本固然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块园地,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报刊视频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应当把课内和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并以此辐射到课外,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
在语文广阔的园地,有无穷无尽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无论我走向哪里,或从哪里走来,无论你活在哪里,你都要学习语文,都用得到语文。
语文可以让我们倾听到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着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可以看到:长征之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又是一片丰富的.语文园地。它可以激励你独立自主地学习,点燃创造性学习的火花,锻炼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自由读写”可以为你拓宽学习,活动的新领域,还可以开辟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11
【关键词】构建 快乐课堂 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快乐、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当我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思维会更加活跃,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乐学语文,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面对各种考试的压力,目前语文学习功利化现象严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有的只是被动的应付。怎样让枯燥的语文课鲜活起来?怎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和实践,现就如何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谈点个人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实行快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不妨设想一下,专制高压充满火药味或冷冰冰的唯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快乐的教学?所以语文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能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认真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平时上课多以聊天的口气出现,尽量让学生感觉随意、亲切。即使学生的回答文不对题,我也是尽量以宽容化解:“谢谢你的幽默,让大家得到轻松。”“你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但是,你能更全面的考虑一下吗?”诸如此类源于内心深处真诚的话语总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
当老师走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圣坛,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时,学生的心灵才能得以自由放飞,而学生也才能敢于别出心裁,敢于质疑,敢于分析,敢于辩论,敢于畅所欲言,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灵光闪现,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二、语文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搜集“快乐”的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們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
例如我在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配合优美的视频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时候,我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或亭亭玉立,或依水而靠,或随风摇曳,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片的时候,激发起强烈的审美情趣,然后叫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几句,最后再引入课文,看看朱自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再如教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的时候,我先教学生背诵古诗中描写冬的诗句,然后再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在简单的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再去品读散文家笔下的冬是什么样子的?实践证明,课堂伊始,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气氛,对于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采用“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我们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的情境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感情、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先引导学生看漫画—“朦胧价”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稍候,教师主持“欢迎大家来到梦想剧场,先招募两位优秀演员……”顿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的道具上场了。“买瓜了,买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优闲自得地吃着“西瓜”,“观众”会意的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众有感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的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买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想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合理公平解决时,大家自发地拍起手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同学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语文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扬起自信的风帆》我充分选用了寓言故事“大比赛”通过青蛙与老虎、大象比赛而胀破肚皮的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尊自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的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
4.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
四、快乐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具备的条件
1.快乐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下来却发现根本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无法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架权课堂这架“快乐”马车,不然“快乐”不但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
2.快乐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 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3.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富有人格魅力,比如渊博的知识,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能在乐中教,学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课外作业巧设计语文学习添乐趣 篇12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新教材在编排处理上, 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因此, 教师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设计趣味作业,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1. 纵向联系。
针对某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 设计趣味作业, 让学生掌握新知, 巩固旧知。如, 学完《丁丁冬冬学识字》中关于“氵、艹、火”与“包”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这三个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创编儿歌。学生有的编出了“鱼儿在水中吐泡泡”, 有的编出了“有火就是炮”, 还有的编出了“花骨朵被叶子包住了”……
2. 横向联系。
新大纲要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 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些趣味作业。如, 学完描写春、夏、秋、冬的四篇识字课文后, 可在教室的四角挂上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邮筒”, 让学生当“小小邮递员”, 把课后搜集到的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短文抄写到小纸条上, 然后投放到相应的“邮筒”中。最后让学生数一数“邮筒”中的“信件”有多少, 再比一比哪个“邮筒”中的“信件”多, 并按“信件”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把“邮筒”排成一排。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还为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比多比少应用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注重作业的多元化, 丰富学生的体验
1. 查一查。
例如, 在学习《长城砖》这篇课文前,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搜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有关于长城传说的, 有关于长城历史的, 有关于长城地理位置的等。做这样的作业,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还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课文中心奠定了基础。
2. 画一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动手画一画课文中描述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比如, 学完《燕子》一课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 绿的叶……”画一幅精美的画。做这样的作业,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做一做。
比如, 在教完《秋天》一课后, 教师让学生以“秋天”为主题制作卡片。学生们可忙坏了, 不仅要寻找精美的图片, 还要搜集描写秋天的字、词、句, 并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卡片的字、词、句。做这样的作业,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还增加了他们的语言积累。
4. 编一编。
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他们仿写课文。比如, 学完《冬天是个魔术师》后, 学生们写出了《春天是个魔术师》:春天是个魔术师, 它轻轻一吹, 河里的冰化了;春天是个魔术师, 它轻轻一吹, 小草发芽了;春天是个魔术师, 它轻轻一吹, 花儿开了。
三、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一形式, 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巧妙融合,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如, 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种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设计环保标语;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3.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一份环保手抄报;4.以班级为单位, 到社区开展环保公益活动;5.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难题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13
你倚立门前,听新芽抽发的春意。翩翩公子携一段情缘跨过你生命的微澜,你朱唇微启,眼中溢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日,嫁衣如火,灼烧了天涯。你与赵明诚三生石上定姻缘,得成比目何辞休,愿作鸳鸯不羡仙。偶尔你乘着酒意,放舟湖上,谁料想误撞荷叶田田,惊了那悠闲白鹭,你诗意大发,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扁舟之上,你酒意未艾,懒起妆容画峨眉,殊不知,这江山美景不及你眉间一点朱痧;楼阁之上,你和夫君切磋诗词,留下了“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千古佳话。
也许你太过完美招徕了上天的嫉妒。它让你随朝廷南渡,在尘世中颠沛。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才知:易安,难安。
我伫立庭院,于拂墙花影处看着你。你对镜梳妆,面容憔悴,忽而想起后院的繁花,便询问侍女:“昨夜雨疏风骤,繁华是否依旧?”侍女却道:“海棠依旧。”你暗笑她年幼无知。你眉头微锁,绾起几缕青丝,黯然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易安,世人肉眼凡胎怎会看出这微妙变化,你问落了垂杨深处里的半壕繁花。
硝烟迷离,烽火连天,沙场上的战鼓久久不息。你与夫君比翼南飞求安宁,鸳鸯南渡保双全。怎奈天道不仁,命运善妒,几年后,夫君病逝。当年殿宁宏,当年衣锦荣,当年家安在,而今一抔黄土掩繁华。
夜深同花说相思,浅斟一杯慰寂寥。你黯然:“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你凄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沉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战火不息,扰人清宁。只身红尘,数不尽的繁华细语,难眠之人何处安寝?难安之人何处栖身?
我仍随你。
你一袭锦衣,水袖轻盈,在历史舞台上翩然起舞。命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你易安,日日难安。
今兮,黄花堆积掩风华,沧桑流年拆璧人,国恨家仇乱浮生,冷冷清清离人愁,名垂青史有何用。
我黯然,当年少时春风暖,而今暮年难将息;当年绫罗织华衣,而今白粥度一日;当年二人戏泼茶,而今一人叹离殇;当年国在家清宁,而今国破家何在。名为易安,怎奈你日日难安。
曲息舞落,看客一哄而散,留你一人寂寂终老,独自走向死亡的花蕊,又有谁知:易安,难安。
榕树的初三语文作文 篇14
天气还有些淡淡的冷,院中那大大的榕树,刚冒出些许嫩芽。我抬头望向那高大的树:“太姥爷什么时候叶子才能长大?”“不要急,在它们长大的路上还要经历许多风雨日晒呢,因为只有那样它们才能足够坚强。”
再来之时,天气变得炎热,太姥爷正坐在榕树下的摇椅上纳凉,而我则坐在了太姥爷的腿上。这时,一阵清凉的风吹来,一朵榕树花落在了他的头上,我便笑了起来。太姥爷忽然说道:“这一朵朵花就像是一个个梦,它们啊从树的心里飞了出来,有大树的保护和祝福,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过会儿,风大了,雨点洋洋洒洒地落下来,可是我们却没有被淋到,那大榕树就像保护着她的花一样,保护着我们,还有我们的梦想。
转眼间,天气凉快了许多,四下已是一片金黄。那绿色的榕树叶也已换了金装,有的静悄悄地走了下来,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我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只听得一声声脆响,在我的耳边回荡,低下头,地上已遍布散碎的金黄。“太姥爷,它们为什么要落下,在树上多好呀!”“就像人一样,它们也累了一年了,也要休息了,便落下去,回到了养他们的大地。”我静静地站在那儿,看它们在风中翩然而落,我想这或许就是它们对自然的最后的告别吧!
深秋来临,树上只剩下那几片干巴巴的叶子,我走到树下,太姥爷也从后面跟了过来,我想要上树去看看远处,虽然我已经能自己爬上来了,我还是看向太姥爷,“太姥爷,你扶我上去吧!”可是他摇了摇头,“不行,你不能总是要人帮,有些困难总要自己去面对,你自己努力才有收获,才是最好。”
在体验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篇15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体验;激活;丰富;强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也就决定了“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只有让学生去实践,去亲历过程,才能获取真知,发展能力。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体验性学习呢?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体验。
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情境性的,离开了情境,很难理解和运用知识。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有关情境,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全身心投入。
1、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这是引导体验的好方法。如教学《长江之歌》时播放文章的歌曲,教学《明天,我们毕业》时播放《难说再见》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就能自覺地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教育。
2、利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多元的体验。如在教学《生命桥》时,多媒体展现老羚羊以身体作桥救小羚羊感人的一幕,使学生震撼,这是光靠教师语言描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游戏活动,再现情境。
学生喜欢游戏,喜欢活动,喜欢表演。担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那种新异感,往往使他们激动不已。以表演体会情境,儿童的情感很自然进入所扮演的角色。他们通过自身的真切体验,充分解读了课文中的语言,感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诵读感悟,丰富体验。
1、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
教学中,我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就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挖掘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所感悟。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当史铁生暴怒无常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这里连用了两个“悄悄地”,让学生去掉它,对比着读读,让学生从比较中领悟到朴素的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品味语言过程中,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意蕴,受到精神熏陶。
2、加强诵读,强化体验。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就是让学生去与教材对话,它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学生读会有不同的感悟。在诵读中学生“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想象”,语文所包含的很多隐性的价值就在这种活动中逐渐被学生所感悟、体验了。学生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丰富了语感经验,内化了学习方法,并体验到了自己读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抓好对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训练,将会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语文活动带来的愉悦,全面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
抉择的初三语文作文素材 篇16
早上一进教室,同学们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复习状态,有的在与同学探讨难的问题,有的在看语文书做准备,还有的正在背诵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我也在位子上紧张的复习着。
终于,更令人紧张的时刻到来了,只见老师拿着又白又大的试卷大步地走到讲台前,说道:“今天是我们四年级的第一次语文考试,大家要好好考。”看这似普通却又给学生压力山大的话语一直在我们的耳边徘徊,大家心里好像都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考好,不能让老师失望。我的心里像踹了一只小兔子一样紧张地跳着,心想:一定要拿个第一,要让相处不久的同学羡慕得眼红。
当发卷之后,我拿到试卷,就从头到尾简简单单地看了一遍。觉得也没什么难的,于是就拿起笔开始“唰唰”地写起题目来。忽然。一道题目像一只拦路虎一样拦住了我(看题时没怎么注意,所以忽略了这道题目),它好像在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此答案。”我心里暗暗地骂自己无能,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来,早知道就多看会书了,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时,我的大脑正在飞速地思索着,把我的知识全盘托出,不知思索了多长时间,还是没有想到答案。就在我把手放到抽屉里拿胶带的时候,我的手无意间搜索到了一样神奇的法宝,“语文书”。这时,我的心里矛盾极了,好像有两只小精灵在打架,一只说:“不能抄,要选择诚实,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另一只却相反,说:“抄一下也没事儿,因为只要抄到答案,你肯定是第一了。”我碰到了一下语文书,感觉在碰一块烧红的烙铁。之后,我把书一点一点地往外拉,感觉在吃力地拉一块千斤巨石,大腿上一阵发热,好像贴了一块排骨,后背直冒凉气,这一秒如同一天那么漫长,手上也时不时地开始流水。这时,我抬头一看,看到一位成绩比我好的同学也在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地想着一道问题,他急得满脸通红,青筋绷起,苦苦地思索着。可是他也没有偷看啊,就算看了答案,弄虚作假的分数,得到第一名也不光彩。还不如靠真本事和他们一决高下。最终,我选择了诚实这条路,又把语文书重新收了回去。
【乐趣的初三语文作文】推荐阅读:
生活中的乐趣初三议论文06-03
语文带给我的乐趣12-19
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10-14
作文的乐趣10-12
的乐趣作文05-20
学习乐趣的作文06-17
成功的乐趣作文07-02
淋雨的乐趣作文07-02
春节的乐趣作文10-09
军训的乐趣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