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2024-10-1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共12篇)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算‘45+30’的得数呢?”学生先自己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怎么摆的。得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先把3捆和4捆小棒合起来?”接着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这道算式的得数是不是75,在学生拨珠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颗珠?”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操作活动以及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要算“45+30”都要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然后,在前面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来计算“45+30”的,如果不摆小棒,也不拨珠子,那怎么计算“45+30”呢?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来汇报。但学生汇报的还是采用竖式的比较多,基本上不能准确说出计算的顺序。看来,这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肯定学生用竖式计算的前提下,我开始引导学生像书上这样进行口算表达。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定要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也认为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仅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并未刻意强调所有人一定要掌握。第二天,让学生再按照这种计算顺序来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时,多数学生却说不出来。我当时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而且说实话,自己也觉得直接采用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反而更简单一些。于是,我对教材上的编写产生了怀疑,我觉得,为什么不是直接让学生采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简单吗?教材中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样的程序对学生后面学习竖式笔算要先从个位算起,会不会引起负迁移呢?

经过和师傅纪老师的研讨与交流,以及对相关练习的分析,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其实,我在课前也粗浅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与了解。经过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式了,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因而,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计算不难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但是,当深入追问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外面上辅导班早就学过了,那儿的老师说应该这样计算。看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教材通过直观摆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就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计算的学问,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而,研读教参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当我们对教材上的编写意图不明确时更要仔细揣摩、理解,然后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掌握,这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学习数学只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力,那就将失去数学学习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学习,自身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一大堆的概念、符号与原理,而在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富有趣味性的思考,这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2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习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成人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预防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因此,引导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注意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展现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才够深刻。

第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拔上拨下,弄得呼呼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5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

今天邀请我的师傅刘老师听了自己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课后我们师徒二人进行了交流讨论,刘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现将心得体会及自我反思梳理记录下来,督促自己快速成长。

这节课我的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列出算式26+3之后,有的孩子能很快口算出得数是29。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算一算。指名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摆好2捆和6根之后,又在6根下面摆了3根,然后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现了一位数应该加在个位上的道理。

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目的性,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最后再用课件将小棒图和计数器图共同呈现来提升算法: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更加条理清晰的理解算理,为后面说算法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当26+3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学生能说出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算。但指名让学生到投影展示算法的环节时,没有让孩子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我急于规范孩子的想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这个问题,将孩子摆小棒时最原始的算法给打断了,其实这一环节不用急于规范孩子的摆法和算法,只展示出孩子们最原始的想法就可以。所以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过多。

再一点就是,对于大班额来讲,全班动手操作来探究算法无疑是一种挑战,整节课无论怎么强调计数器、小棒放在桌角,总会有稀稀拉拉“哗啦哗啦’的声音发出,这与孩子们天生好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先举手的习惯。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做好统一要求,教师的言语或手势就要做到令行禁止。另外,还要多花精力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老师课上得有趣,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7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透彻。虽然课堂上注意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课本中的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细、欠深。

2、课堂教学机智还欠灵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课堂上,一是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从而深入体验、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算法和算理。二是知识重难点的处理,教师“牵”的成分比较大,“放”的成分比较少,应尽最大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教师语言欠精练,板书不够适时。

这些,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8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2

一、钻研教材、了解孩子的知识起点

低年段的数学课堂更需要我们钻研教材,却是并了解孩子掌握的知识起点,往往我们觉得简单的知识点,却是更难讲的扎实生动。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因为是第一次上这节课,我觉得非常简单的一节课,没什么好讲的,通过仔细钻研教材,首先我先了解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加、减法计算由20以内拓展至100以内,其中主要变化是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各种加、减法的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并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练习。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我再了解孩子们掌握的知识起点,经了解,大部分孩子都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但是说不清是怎么算出来的,更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那这个便是我本节课的重点,有了教学重点和目标,我觉得这节课可以好好的设计一下。

二、创设有趣情景、鼓励学生参与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生动的课堂也许离不开一个有趣的情景,正好我的这节课赶上了学习组织春游,我借此创设情景,羊村的小羊们也要去春游啦。

师:春天来了,羊村的小羊们也准备去春游,瞧,他们准备了两辆车,在图上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生:在图上我看到大客车有40个座位,小客车有30个座位。

师:观察真仔细,那谁能提出一个列加法算式的问题呢?

生:两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问得好,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40+30=)

接下来就是探讨如何计算40加30,不出所料,孩子立刻答出30加40等于70,我便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中交流。”这里的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会的先说,不会的孩子后说,这个交流讨论的过程其实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如何计算40加30,讨论过后: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40里面有4个十,30里面有3个十,4个十加上3个十是7个十,7个十是70。

说到这里,你可能很奇怪,孩子为什么会说得这么好。这得感谢我上课前了解了孩子掌握知识点的起点,知道他们理不清算理,新授前我用几道练习帮助孩子复习了整十数的组成,所以新授中孩子们很容易想到知识点的迁移,用旧的知识来解释了新的知识,这个自我迁移的学习过程,帮助孩子更加扎实地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随后我请了几个孩子也像这样说一说,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这个时候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也能减少他们课后的负担。

师:你也是这样想的吗?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生:我是想3加4等于7,所以30加40等于70

师:嗯,我听明白他的想法了,你也听明白了吗?

(孩子们表示明白)

师:那你能告诉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想吗?

(引导孩子从数的组成去理解这个算法)

这段教学鼓励孩子表达不同的想法,多种思路的碰撞才可能生成一节生动的课,并且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孩子去帮助孩子理解新的知识点,孩子们俨然变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举手特别积极,并且在他们自己的讨论中克服了这节课的难点,老师轻轻松松地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多让孩子们表达,他们便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才能是扎实有效的课堂。

三、扎实巩固练习、游戏调动课堂

这节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已经不存在难点了,接下来就围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巩固练习,由于这节课的计算比较简单,反复的做习题会让一节课枯燥无味,这个时候可以有一些激励性的情境穿插其中,并且要了解每道题的教学目标,每道练习都不是单一的为了练习计算,有的是为了巩固算理,有的是为了在比较中提炼计算方法,有的是为了考验计算速度等等,掌握这些目标,练习的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讲解中还是要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补充,长期的这种课堂训练,孩子会热爱数学课堂,并且很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班的孩子就特别喜欢补充自己的观点,而补充观点的前提是他得认真听讲,并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我们的课堂不就更加扎实生动了嘛!

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

师:同学们学的这么好,奖励你们一个游戏好不好?

看这幅图,这一排的同学正在跟老师做游戏,如果他们能在20秒之内开火车计算出最后的得数,就会得到奖品!

提醒:计算时不能直接说得数,要连着算式说得数。

师:哪6个同学愿意先来挑战一下?

(站在座位上示范即可)

随后出示卡片,选4组同学。

这个游戏配合有紧张感的音乐,上来的同学自然是积极认真参与,下面的同学也是积极的关注台上的同学,判断他们说的是否正确。这个游戏调动了整节课的气氛,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虽然再一次巩固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但孩子们并不觉得枯燥,甚至下课之后还意犹未尽。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理解算理,体验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2)教育学生爱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算法。

四、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1.练一练

我会算:3+2= 2+7= 6-3= 9-4=

5+2= 7-6= 8-2= 4+4=

我会想:80里面有( )个十;50里面有5个( );( )里面有7个十;6个十是( )。

我发现:10、20、( )、40、50、( )、( )、( )、90

(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这些数都叫( )。

像10、20、30…这样的数,我们叫他们整十数。

2.教师出示例题一的主题图(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熟悉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

(二)探究建模

整十数加整十数

1.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列式计算?(小组讨论)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0+20

(1)小组讨论10+20的计算方法。

(2)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a.数的方法:10、20、30。

b.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一个十加两个十就是三个十 ,也就是30;

e.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2.组织评议。

a.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b.小结计算方法。

整十数减整十数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一共有30本书,如果老师拿走了20 本后,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

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书呢?怎么列算式?

请学生口答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0

师:接着我们看30-10,你又是怎么算的?(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也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变成几加几,几减几,但是要记得添上0.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得出了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以及练习十四的第1至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讲评,校对答案。(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程度,反馈教学效果。)

(四)回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回顾小结是对本堂课的一个总结,查缺补漏。)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4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平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平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方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答复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响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答复。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习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习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答复的时候,给他思考的时机,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时机,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方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整十数加减整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5

一、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二、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6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我校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加法和20以内加法以及刚刚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这节课的新问题。只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同时估计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相关的算理实质理解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本单元着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2.因学生在前面第五单元的学习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并使用过人民币,因此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计算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及整十、整百加一位数的加法;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计算题是部分后进生学习的难点。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准确做出10题以上的程度。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2、掌握整十数加、减十数的口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1、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减法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整理和复习1、 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计算。

2、 通过对已学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初步的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4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 检测本单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合计 1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机灵狗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图片“机灵狗”】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

1、口算:3+2= 怎样想?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

2+7= 想: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

6-3= 想:6个一减3个一得3个一;

9-4=想:9个一减4个一得5个一;

2、口答:30里面有( )个十,6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是( ),9个十是( ).

3个十和4个一组成(),4个十和5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师:机灵狗发现没有难倒你们,它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教学例1的加法(投影主题图)

(1)师: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请思考: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10里面有一个1十,20里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就是30。

E、摆小棒:一捆小棒+两捆小棒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板书:20+10=)

(2)全班重点汇报:摆小棒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教学例1的减法

紫花有几盆?叔叔搬走10盆紫花,请思考:还剩几盆紫花?

板书:30-10=

(1)师:30-10表示什么?(表示从30里面去掉10)这样的减法题你知道怎样想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再让一个学生到投影机前边摆小棒边说:(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机灵狗看到同学们这么会学习,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表现更出色.【“机灵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 60+2= 7-5=

40+30= 20+60= 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8页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

第二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学习会“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仅指新授课,不含练习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包有多少本?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语文书有多少本?

(3)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4)一包数学书比一包语文书多多少本?(一包语文书比一包数学书少多少本?

(5)数学书和语文书共多少本?30+8=?

整十数加一位数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列式后可直接口答结果;

要求数学书和语文书共多少本?也要先知道数学书的本数;

35-30=?告诉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今后要研究的.

今天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5+3=35+30=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很容易把单根小棒合在一起,把正捆的小棒合在一起,

也就是先算5+3=8,再算30+8=38.)

4.再次探究:怎么算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自己摆小棒,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

(摆小棒、交流算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反馈: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

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7.小结:我们是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第二版块.巩固练习,促进理解,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书上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用于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最右边一组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意在引导学生把他们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熟练程度.

2、 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层次:用数学

3、 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拓展练习

使横竖三个数的和为18。

10 5

6

7 9

第三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迁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思维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法与学法:

教法: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学法:探究体验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伸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手指是几个十? 请大家一十一十地数,一直数到九十。(点课件)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板题)

2、同学们喜欢花吗?公园里举行花卉展,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看一看吗?(电脑出示图)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

3、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出示:例1主题图)

二、学习新课,形成新知。

1、整十数加整十数。

(1)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3)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5)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6)课件演示用小棒摆一摆。师讲述:1个十和2个十加起来是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紫花,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还剩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出示:30-10)

30-10等于多少呢?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第一题(出示第一题图)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追问:你还能写出怎样的算式?)

2、练习十第二题:对比练习。

(1)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2(2)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P58页的第三题 :看图填空。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挑战台。(选数填空,使等式成立。)20、30、50()+()=()()+()=()()-()=()()-()=()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的都与什么数有关?(引出课题板书)

2、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花园——苗圃基地——解决生活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由“几种花——怎样列式——如何口算——怎样思考?”等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但是本节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比较少,在数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处理有些地方不恰当,特别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说算理、算法引导不够到位。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 4 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渗透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材的编排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是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再用小棒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使课堂整体显得比较混乱,所以今后应在组织课堂上多下功夫。

4.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能力没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新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做些热身运动。

80里面有()个10;

50里面有5个();()里面有7个十;

6个十是().真棒!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那就带着你的好状态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2、创设情境,以用引算 两位数加整十数

①(出示单元主题图)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吸引了许多人前去观看,我们也一起去欣赏一下美丽的花朵吧!(出示花朵图)② 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的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看吧!

③(出示红花、黄花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红花10朵、黄花20朵

真厉害,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④ 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⑤ 求一共有多少朵,用什么法来计算? 生:加法 ⑥ 谁来列算式?

生:10+20=30 ⑦ 真了不起!我们的同学不仅能列出算式,还能计算出结果。⑧ 10+20到底等不等于30呢?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结果的?先自己想两分钟,你可以借助图算一算,也可以用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或者是用计数器拨一拨来帮助你计算,开始!想好了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开始!

⑨ 哪一组同桌想好了,谁来汇报? 学生汇报算法:

a.数数:10、20、30 所以10+20=30 你是怎么数的?上黑板来结合着图数一数(1)10、20、30,你是十个十个数的.真厉害!(2)不是十个十个的数,谁有更快的数的方法? b.摆小棒:

先摆一捆小棒表示10朵红花,再摆两捆小棒表示20朵黄花,一共是3捆小棒,一个十加上两个十是三个十,所以10+20=30 c.计数器: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十,再拨两颗珠子表示两个十,一个十和两个十合起来是三个十,所以10+20=30(强调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珠子)

d.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明明是10+20,怎么就变成了1+2了呢?一个十加上两个十。)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板书:1+2=3 10+20=30 谁看明白了? ⑩总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有的同学借助图,用数的方法,10、20、30.还有的同学借助小棒,先摆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十,再摆两捆小棒表示两个十,一共是三个十,所以10+20=30,有的同学用计数器拨一拨得出一个十加两个十等于三个十,所以10+20=30,还有同学不借助任何学具直接计算出得数,真了不起。这几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好,用你最喜欢的算法来计算。

3、两位数减整十数

(1)工人叔叔发现我们的同学这么聪明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能解决吗?

布置花坛还需要一些紫花,我要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2)你会列算式吗?(3)谁来说算式?30-10=20(4)你是怎样计算的,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5)汇报算法: a.数的方法

b.3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两个十,所以30-10=20 c.想加算减法: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间休《小鸭操》:同学们表现真棒,我们来活动活动身体,休息休息,跟着小鸭一起来运动。

四、巩固练习

休息完,开始我们的智力大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小棒搭桥来过河。(摆一摆、算一算)

打开书第57页,做一做。计算下面一组题,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30+40=

70-30=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第二关、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打开书58页,完成第2题。

4+5=

3+2=

6-4= 40+50=

30+20=

60-40= 通过这3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三关 完成题单上的习题

40+30= 60+30= 70-60= 20+70-30= 90-50= 40-20= 100-40= 80-40+20=

五、全课总结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9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备注

一、口算练习:

3+2=4+5=8-4=1+2=3+5=6-2=

30+20=40+50=60-40=10+20=30+50=60-20=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10

108班曾雪连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1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爱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计数器、书本、小黑板、贴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师: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课件出示第一张ppt)《我会想》4道填空题,指名学生回答。师:还想不想继续?课件出示第2张ppt《 我会算》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积极,就哪个小组来开?先念算式再说出得数。学生逐个回答。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来之前所学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今天,曾老师要给小朋友发书本啦,大家想不想看呢?(出示课件第3张ppt)我现在右手有多少本书?那左手呢?请观察老师手中的书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么?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对不对呀?非常好,板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学生汇报。(板书:10+20)师:谁还有不同的算式? 学生汇报。(板书:20+10)

师:这2个算式各得多少?一样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 ?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这2个算式各得多少?一样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 ?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并汇报方法。(出示第5张ppt)生1:(1)、数的方法:10、20、30 生2:(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生3:(3)利用计算器:十位上是1+2=3,各位上是0,所以10+20=30 生4: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并验证20+ 10是否也是同样等于30.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指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贴小棒。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现在曾老师将其中书本发给了今天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原来有30本,发了下去20本,(老师把右手的20本书拿走)这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了20本后,还剩多少本? 师:小朋友,她回答的对不对?

(板书:发了20本后,还剩多少本书?)

学想一想:还剩下多少本,该怎么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生探讨并汇报。{板书:30-20=10(本)} 师:你们怎么知道30-20等于10的?和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出示第6个ppt)

师:你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小棒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上讲台演示摆小棒

生2:数的组成:30是3个十,20是2个十,从3个十里面减掉2个十是1个十,1个十是10,所以:30-20=10 生3:计数器。

三、巩固练习。

师: 五一小长假快要来临了,曾老师想要带小朋友去游玩,你们想不想去?游玩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曾老师只想带聪明又勇敢的同学去。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那我们出发吧!

师:有条小河挡住我们的去路,怎么办?没有关系,1、过河(算一算)出示第7张ppt

师:(学生说出算式和答案,说出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20+20=

40-20=

40+30=

70-30=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拿2捆是20,又拿2捆也是20,合在一起是4捆,就是40根)

2、森林寻路

(出示第8个ppt)

师:刚走过小河,又遇见了森林,到底该走哪条路呢?别急咱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算完后)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

通过这3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 如果3+2=5那么30+20=50” “如果4+5=9那么40+50=90” “如果6-4=2那么60-20=40” 如果我写“3+5=8,那么30+50=?”

3、草地捡珠子(出示第9个ppt)

师:走出了大森林,感到天高地阔!咦?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哪儿去了?原来他们从草地上捡到了一些漂亮的珠子,请同学们列算式算一算,这两组分别有多少个珠子呢?同学们的速度可真快。谁愿意说一说?第一道题40+3=43,第二道题40+30=70对吗,你们也是样想的吗?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40+3和40+30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40+3是4个十加3个一而40+30是4个十加3个十。

四、拓展练习摘桃子游戏(出示第9个ppt)

师:走了这么远的路,我想同学们一定口渴了!让我们一起去果园摘果子吧!摘苹果游戏(学生上讲台摘桃子,每个桃子都有一道算式,回答正确后即可摘走)共9个桃子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出示第10个ppt)

六、作业:书本第62页做一做;(出示第11个ppt)

七、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20+10=30(本)

发了2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11

代2班课的小姑娘说,2班孩子积极得很,课上得非常开心!

嘿嘿,我也真开心!

今天上课时,我和孩子们把教材后面的练习完成了一下。都很顺利!

教学一年级,常常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就像一个黔驴技穷的厨师,不知怎么才能把好的食材,煮出一番美味,让顾客领略一样。集体备课,却能很好的弥补个人的目光狭隘。

今天晚上集体备课时,大家对《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两点收获:

1、导入时,用猜糖的小游戏导入。虽然对老师们来说,这个游戏有点老套,但是对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第一次,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而教;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篇12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学生动手摆小棒.一名学生到

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桌上摆)

师:左边先摆出2捆,右边再摆1捆.一共有多少根?

师:1捆是一个十,2捆是几个十?(2捆是两个十)

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集合圈,边板书)

列式:20+10=

师:计算加法时,可以这样想: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10”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得几个十?(按4人一组讨论,每人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20+10=30.

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

再摆小棒图(一名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学生看着他摆)

师:先摆3捆小棒,去掉1捆,现在还有多少根?(学生可能拿走1捆,这时教师追问)

师:去掉1捆,怎样表示?(画虚线图)

师:现在还有多少根?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

列式:30-10=

师:计算减法时,怎样想?(这样想:3个十减去1个十,

是2个十,2个十是20)

所以:30-10=20.(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

齐读:20+10=30,30-10=20.

3.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师:请同学们看图列出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投影片)

40+20=60

60-20=40

60-40=20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答: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是60.

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是40.

6个十减去4个十是2个十,是20.

4.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师: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同上)

40+3=43 40+30=70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左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颗珠子.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3棵珠子.所以:40+3=43.

右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3个十,即30.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

师:通过上面两道题的比较说明,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数位、认真仔细,才能使得计算正确.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

(1)20+10 30+20 40+10 60+30

40-20 50-30 90-50 70-40

(开始时说:怎样想的,后面从略)

(2)30+6 50+2 70+1

30+60 50+20 70+10

(3)8-39-2 5-4

80-50 90-20 50-40

(一组一组地出示,进行对比练习)

2.首尾相接练习.

第一人先编一道题,第二人用前一位学生报的得数再编一道,以此往下继续进行.加减法不限定.主要培养学生反映机敏和注意力集中.如:第一人说:30+10=40,第二人说:40+20=60,第三人说:60-50=10,…

3.凑百练习.

或师生对练或两个同学对练:一人说30,另一人答:70;一人说60,另一人答:40.

4.游戏: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小兔、小象、小熊、小猴四个信箱,发给每生一张口算卡片,心算出得数.老师说:“请大家先给小兔家送信.”学生迅速将手中相应得数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里.做完后集体订正.

课堂设教学计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为计数单位.例如30+10,计算时要想:3个十加1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在复习准备中,为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安排了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复习数的组成两个内容.突出了计数单位“一”,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新授课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再通过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算式,最后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基本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关键之处给以提示.学习过程也是先从摆小棒、看图到看见式题说“怎样想”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寓教于乐.在计算能力上通过练习,应该达到见式脱口而出(得数)准确无误的程度.

上一篇:《蜗牛与黄鹂鸟》故事下一篇:中学全员聘用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