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2024-10-18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学生对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要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经验和生活中的估算经验,让他们在尝试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体会到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是方便而有效的,从而在实际计算时能自觉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思考。所以我们利用导学案的复习引入环节对以往知识进行了复习。其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判断除数几十几最接近的是几十,以及把除数看作整十数后商大约是几,为了学生能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导学,我们在导学案中以文字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计算算理的引导。之后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由于整堂课我们是利用了导学案,教学实效明显提高。首先导学案引导了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而导学案能清晰的显示孩子的预习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抓好重难点,进行有效讲解。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2

一、片面求“放”, 学习目标缺位

案例一: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信息:学校运动队有21名队员, 每位队员买一双112元的鞋。引导学生提问、列式, 引出112×21算式, 观察算式特征, 揭示课题。

师:112×21表示什么意思?

生1:表示112个21相加是多少, 也可以说表示21个112相加是多少。

生2:还可以表示112的21倍是多少。

师:112×21在这道题里表示什么意思?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21个112元相加是多少。

生3:我认为也可以表示112个21相加, 因为也可以假设成112个队员, 每人买一双21元的鞋。

教师无法定夺, 再次让学生讨论:“小组讨论, 说说你们的看法?”

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 大多数人赞同前者观点, 少部分人持后者观点。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属于乘法概念的基本范畴, 即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与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相同, 很容易让学生认同。可是教师似乎在极力体现“开放、自主、互动”的教学诉求, 课堂提问看似开放, 实则笼统, “112×21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游离于购物情境作抽象表述。当学生结合购物情境阐述了不同看法后, 没有及时主动介入, 鲜明应答, 而是继续让学生“小组讨论, 说说看法”, 让学生再次进行无意义的交流。这里, 由于教师片面追求开放, 引导缺失, 学习目标缺位, 学生在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反复折腾, 阻滞不前, 形成教学内耗。而若教师充分发挥主导角色, 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精心设问, 如“结合本题的购鞋情境, 说说112×21中的112、21分别表示什么, 整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意义与前面学习的乘法算式意义相同吗?都是表示什么?”这样, 提问指向明确, 有助于迅速帮助同化乘法算式的意义, 提高教学时效性。

二、盲目求“新”, 学习经验脱位

案例二:

师:112×21怎样算呢?我们想想21个队员购鞋, 购鞋的人有点多, 不太好计算, 如果让你安排, 可以分几批, 每批几人?总价钱怎样算?

生1:分成3批, 每批7人, 121×7+121×7+121×7, 每批的人数一样多, 只要算一次乘法就可以了。

生2:第一批10人, 第二批11人, 列式是121×10+121×11。

生3:第一批20人, 第二批1人, 列式是121×20+121×1。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算法, 第二批人数太少, 一个人购物没有伴儿, 不安全。

生5:第一批7人, 第二批15人, 列式是121×7+121×15。

……

师:你同意以上的看法吗?

师:如果改成121×17、121×31, 以上几种方法还能用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121×17看成121×10+121×7来算比较简便, 而121×31看成121×30+121×1比较简便。

师:对了, 三位数乘两位数时, 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来思考, 比较简便。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是一致的, 都是把乘数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来算。这就是说, 运用看似传统的数学经验迁移来理解本道计算数学算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教师片面追求时尚、新颖的生活化、探索化教学情境, 弃“旧”求“新”, 以购鞋的生活经验为切入, 让学生体验112×21笔算算理历练过程。然而, 学生的学习体验并非如愿, 受到平均分的数学经验影响, 有学生认为“121×7+121×7+121×7”比较简洁;受到安全购物经验的影响, 而对“121×20+121×1”的一般算法却不认同。这样盲目求“新”, 把简单的算理教学复杂化, 造成学生学习经验的脱节。因此, 教学流程如若“捉迷藏”似的, 迂回曲折, 反复徘徊不前。而若珍视学生已有的笔算经验, 崇尚“有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理念, 设计“从数学到数学”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先回忆:“12×21, 我们是怎样笔算的?”再点拨迁移:“12×21拆成20个12与1个12相加, 那么, 112×21可以拆成哪两部分来算呢?”这样教学尽管看似传统、朴实, 但却简洁、精练, 算理理解水到渠成, 教学时效性大大提高。

三、简单求“全”, 学习活动虚位

案例三:

师:112×21怎样竖式笔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一问一答, 完善板书。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这部分积怎样对位?

生1:先算1乘112, 表示1个112是112, 把“112”的“2”写在“个位”下方。

师:为什么要把112写在个位下方?

生2:112表示112个1。

师:第二步算什么?这部分积又如何对位?

生3:再算2乘112, 表示20个112, 得2240, 所以应把“2240”中的“4”对在十位上。

师:部分积2240中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生4:0可以不写, 因为只要把224中的4写在十位就表示2240了。

师:最后算什么?

生5:把两部分积加起来, 就表示112×21的积了。

……

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经验, 对于竖式书写、计算顺序、部分积对位、部分积相加等笔算技能早已形成。而本课教学中, 在学生理解了112×21可以看成121×20+121×1的算理后, 教师仍用一问一答式重复学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中习得的竖式笔算方法, 看似全面、精细, 实则肤浅、低效。因为这样的师生对话只是外在的形式交流, 并非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 缺乏内在的思维碰撞, 形成虚位的学习活动。究其原因, 不少教师总认为新授课的例题教学应精细, 做到面面俱到, 导致教学节奏拖沓, 教学重点被淹没, 教学难点突破乏力, 无法集中火力解决问题要害。因此, 预设的数学课要能上得完, 就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 围绕新知生长点, 扶放结合, 伸弛有度, 快慢结合, 提高教学时效性。如在上述案例中, 要基于学生已经理解计算算理和掌握乘法竖式笔算方法的基础上,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列式、交流算法, 并针对易错点作精要点拨:“十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如何对位?”从而实现算法迁移, 有所侧重, 突出重点, 击破难点, 提高教学时效性。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笔算 错误分析 纠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41

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时,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所以我认为学生会举一反三,很快就能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然而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和口算能力都没问题,但是正确率一直不高,解题速度也较慢。

一、常见错误

1.横式结果书写时,有余数的结果容易丢掉余数,或结果填的是被除数。

2.书写时数字书写不清楚,做题时误导自己导致错误。

3.看题时不仔细,导致看错数字,抄错题目。

4.计算过程中需要调商的忘记修改初商,直接改计算过程,导致商填写错误。

5.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么忘记进位,要么算错;而退位减法时忘记退位,导致计算失误。

6.把除数四舍五入试商上商后,用商乘除数的时候不经意把除数看成了试商的整十数来算。

7.做完不检查,要验算的不验算,或只是形式上验算一下,根本不核对验算的结果和被除数是不是一样。

二、纠正措施

1.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针对试商速度慢的问题,我在每节课前5分钟都给学生做口算题,一般分为听算和视算两种形式,主要从培养学生听算能力着手。听算是用耳朵接收信息,刺激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的思维,训练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听算能力的提高能够带动笔算能力的提高。

对于听算训练,我从“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着手,因为学生速度慢就慢在试商上,试商慢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熟练程度不够,如果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生能熟练于心,那么两位数除以两位数自然而然也就熟练了。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细心审题的习惯。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题时要读一遍题,看清题目要求,画出题中关键词(如“第三题要验算”),列竖式时核对与横式数字是否一致,想清楚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后再动笔计算。

(2)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字写认真,等号、横线用直尺来画,保持作业本干净整洁。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由于字迹不清导致的计算错误。

(3)仔细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做完计算题后,要求学生仔细检查,核对验算结果和被除数是不是一样;没有要求验算的,可以通过在草稿纸上验算或者通过估算的方法快速进行检查,等等。

3.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不懈努力,认真对待每一节计算练习课,在每节课中做到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把这些计算的好习惯和计算注意点牢记心中,体现在每一次的作业中。

4.注意学生错误的纠正方法。

如果将学生的错误罗列出来并一一在课堂中指出,花时过多,效果还不一定好。有些错误在集中讲解指出后,有些学生容易将错误记得更牢,反而出现更多的错误。所以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错误的纠正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个个击破。

三、练习设计

计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更要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这样,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如针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单元的计算练习,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

312÷58= 264÷72= 540÷27=

96÷12= 792÷61= 602÷15=

这6道题中要有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有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的;试商后发现需要调商和不需要调商的,最好还要出现商的末尾是0的题。做题前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题先分类,学生可能是按照商是几位数,也可能是按照如何试商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让学生估计商是多少再让学生计算,计算完后还可以将这些算式按照是否调商再次进行分类。这样设计,练习效果很好。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我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以及我们操场的跑道的情景,因为图片是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班学生的照片,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整个过程主动而热烈。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

在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授过程中,我便让学生先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然后思考840÷40=21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比较,全班交流,找出最简便的方法。紧接着,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推火车的形式营造了活泼的练习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法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同时去掉),对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只要符合“凑整、接近、好算”六字原则都是可以的,所以学生估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学习624÷23的时候,学生可以把624看做600,把23看做20;也可以把624看做620,把23看做20.因为方法多样化,所以学生学的也比较轻松。

四、存在的问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5

宁阳现代学校 钟凯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计算教学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算理,并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先估后算,书写认真规范,以及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下面就结合教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修高速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37,3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与那一位对齐。预习设计:

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竖式计算

36×60 25×42 98×23 102×9 150×8 127×3 检查预习:指生通过例子说明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当时,为了迎奥运,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道路交通方面,修建了高速公路,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信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讲解,合作探究 1.找一学生读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解决第一个问题,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213×15)

思考:为什么这样列式呢?(15个213)师:对,15个213,咱就用213×15。大家观察,这是几位数的乘法?(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2.估算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你能不能估算一下这道题呢?(生回答,师板书)213≈200 200×15=3000 2)思考:实际结果比3000大还是小呢? 3)准确结果又是多少呢?你会算吗? 3.笔算

1)我们先回顾一下,前边都学过哪些关于乘法的计算的知识?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2)能不能借助前边学过的知识来尝试着算一算呢?来试试!(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我们不仅要会算,还要知道这样算的道理,先让这位同学说一说他的想法。

3)谁能明白他的想法?为什么要把15分成5和10呢?(生回答)

师小结:把没学过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

4)展示几个同学的做法,让他们说一说是怎么转化的?

5)总结:同学们真棒,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把难题变得简单,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优化算法

1)师:在通常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般选用竖式的方法,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介绍,谁能当一下小老师,教给我竖式应该怎么写?(板书竖式)(着重讲解“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看咱刚才估算的结果,大于3000吗?说明咱计算的结果在我们估算的范围之内,以后咱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养成先估后算的好习惯。

(对比学生的横式与板书的竖式)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学生找联系,师用箭头连接)

3)小结: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一种方法,只不过一个是横式表达,一种是竖式表达,这个(横式)就是竖式计算的道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竖式结合着横式,来说一说我们在笔算时,该怎么算呢?

(先用15个位上的5去乘213,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15十位上的1去乘213,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4)观察: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思考回答)

5)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也是先用一个因素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注意要把两次的得数加起来,只不过三位数乘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笔算”)

师:就像刚才咱们同学这样,能够把咱学过的知识进行沟通,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笔算的方法学会了,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行吗?

三、巩固练习1.324×14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可以把几种不同类型的错题展示给同学们看(比如忘记进位,数位没有对齐等等),并且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师小结:如果有错的同学也不要慌,就像咱刚才这样,先找一找原因,然后再改过来。

同学们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数位对齐,进位„„)接下来,咱们再算两道题试一试,这一次同学们有信心全做对吗? 2.竖式计算

185×15 23×283 着重讲解第二道,为什么这样列式呢?(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竖式的上面)3.同学们知道吗?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时还离不开奥运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尽心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着志愿者的精神,同学们请看这是环保志愿者擦洗栏杆呢(出示情境图),咱们帮他们算一算,能不能完成任务?谁来读一读?(学生读题)想一想,应该怎么算?能解决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能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奥运会准备期间,各行各业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为奥运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4.最后,我们一起到清泉茶场瞧一瞧,(出示情境图,生读题)想一想,你会做吗?

425×19= A,3825 B,8020 C,8075 D,46325(找同学说一说是怎么选择的,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选择答案)

他利用前边学过的知识,灵活的做出了选择,很了不起,同学们,遇到实际问题,要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断,巧妙地解决问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这节课,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探索总结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你们的表现都很好。

五、限时作业: 课后自主练习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引入,先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说一说算法,然后根据信息图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区别,从而引出新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回想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导入,促进学习迁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结合例题,并强调先估后算的习惯。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由于在上课前的“温故”和我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说出算理,我一边按学生说的写出演算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注重练习的评讲,将学生错得最多的题目或常见错误做演示,加深和纠正学生的印象。

4.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2)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不够。

在表达算法时,学生已经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如“213×15,学生就会说先用3乘3,得15,再用5乘1得5,„„”然而我却总是在试图把学生的语言规范化,一个劲让学生用我的教学语言表述“先用15个位上的5去乘213,所得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新老两种表述法一下子就把学生给蒙了,反让学生无从表达,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许多。

2.课堂中学生自主地位体现不明显

教学上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急着带学生步入我所设的圈子里,缺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的机会,失去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比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试题分析时,由于担心时间紧凑,多次出现抢学生话语的现象。这里所花时间太多,教学语言显得多余重复。

3.课堂估计教学不到位

整节课重视了估计教学,安排2处环节提醒学生进行估算。一是213×15的估算,二是练习题中运用估算求积。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好,匆匆而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练习一中关于计算部分的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关于计算的知识,包括:(1)口算,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简便算法,要利用数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计算更简便;(3)笔算,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铺地锦”介绍,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计算方法,产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计算

二、口算:(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三、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观察第6题,以125×16为例: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这题可以怎么算?

也就是说,上面的题经过拆分,可以变成下面的题,计算就比较容易。

学生继续完成另外两组题。

501×20为什么可以变成500×20+20呢?

四、思考题: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

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学生尝试找一找,老师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书,要求学生看板书继续找积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认可为止。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类似的方法找到积最小的算式:245×13

五、介绍“铺地锦”,先大家一起看书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具体怎么算?再完成书上留下的计算。

补充:如果你感兴趣这种方法,可以(1)继续出题再算;(2)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六、全课总结

七、布置作业: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7

该课件是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知识点创作的。课件紧紧地围绕贯穿教学设计的节水行动主题, 辅助达成教学目标, 使数学课堂中渗透环保、信息技术等教育,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特色亮点

课件界面简洁、美观、大方, 导航易于操作 (如图1) 。运用大量动画、音频等方式有效地辅助教师创设情境, 实现教学目标, 解决重点, 突破难点。其中“探究算法”、“练习比赛”等主要部分运用了Flash编程的方法, 判断算式对错, 使教学效果得到直观的反馈。用源文件可以有选择地发布为教师使用、学生使用, 有单机运行、网络运行等版本。教师可以利用源文件, 选择适用的内容进行发布;也可以在互联网发布, 便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技术结构来说, 既可作为忠于原教学设计的“专属型”课件, 又可作为进行适当内容选择的近似于“通用型”的课件。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的认识

对于“专属型”和“通用型”课件,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专属型”课件是为某一教学设计或某一类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而专门设计的;而“通用型”课件则适合大部分教学设计使用, 或教师可以选用这个课件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专属型”课件具有针对性, 但推广性较差, 离开了原有的教学设计, 课件的适用性就较低。“通用型”课件虽不能紧密结合教学设计, 但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其中的某部分内容来使用, 推广性较强, 适用性较高。

●课件制作要兼顾“专属性”和“通用性”

笔者通过互联网或资源库查找并下载一些课件之后, 总是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对课件辅助教学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实现课件“专属性”和“通用性”的平衡亟待解决。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课件的创作忠于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 “节水行动”是贯穿课堂的一条重要线索。在课件中, 通过声、像等直观展示为学生再现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引起共鸣, 为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通过主界面中按钮的控制, 可以选择是否进入这一情境, 如果利用源文件, 则可以删除或改编这一情境, 这就使“专属性”和“通用性”得到较好的平衡。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中, 导航系统非常灵活, 可以通过修改文字等方式改变题目、算式等内容, 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灵活性大大提高, 增强了“通用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件, 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了教师, 将参与权交给了学生 (如图2) 。运用Flash编程的方法, 判断算式对错,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教学评价得到直观的反馈。在“探究算法”中有“想一想”、“做一做”、“改一改”、“练一练”四个小环节, 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跳转设计, 就是在跳转的时候前一环节留下的输入内容能够保留以备查用, 而且还可以在四个环节中任意跳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直观地再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在“练习比赛”中, 设计了6道竖式计算题和1道应用题, 并设计成了游戏的方式, 前面6道题是“接水”游戏, 只要做对一题就会演示动画接到一桶水 (如图3) , 应用题是“堵水管”游戏, 做对后就会堵住水管让水管不再漏水了。这个环节运用了Flash编程来完成判断、评价、自动控制动画的任务。两个部分的算式和“节水”为主题的游戏也是可以更改的, 这样就使课件可以围绕更多的教学设计进行改编, 加强了“通用性”。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8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是本单元的开始,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笔算过程,明确笔算算理,最后用计算器验算。多项计算技能的交互整合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估算、口算还是笔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掌握了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本课所不同的是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两位数扩大到三位数。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解决与三位数乘两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模式

本校申请立项的实验课题《应用多媒体一体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的是“2+6”教学模式。2即导读单和训练单,6即六环节: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确定目标-自主预习、问题生成-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效果评价、课堂小结-方法回馈。本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示,让学生先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然后,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按自学提示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例1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六、说教学设计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口算:

50×90 40×80 32×30 300×30 21×40 25×30 190×5 70×140

2、估算

43×12≈ 61×49≈

3、笔算

43×12 61×49 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观察389×43算式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笔算。【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的开始,在前几单元的教学中都很少涉及到计算内容,学生已经对以前知识遗忘了。设计这3个题的目的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运算技能,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确定目标-自主预习

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出示自学提示,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1、读教材47页例1,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为什么要用乘法?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145×12的?

3、尝试完成145×12的笔算过程,说一说每一部分的积怎样乘?怎样写?表示什么意思?

4、回想一下乘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5、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上的 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两位数的 位对齐;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两位数的 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参与课堂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以自学提示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个人问题,有利于重难点的把握。】

(三)问题生成-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请教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

(四)展示点评-精讲点拨

汇报自学问题,教师精讲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 12 290――145×2(表示2小时的路程)

――145×10(表示10小时的路程)174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展示自学成果,提出共性问题,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和讲解,使学生不但会算法,更要懂算理。】

(五)当堂检测-效果评价 [基础练习]: 1.计算引课题目。2.完成教材47页做一做前4题。3.判断对错并改正。134 × 16 804 134 938 [能力提升]:

1.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129元一套,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拓展训练]:

不计算,选择答案。(1)425×19=()

A.2825 B.8020 C、8075 D.46325(2)425×219=()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设计意图: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及时反馈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方法回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值得你学习的同学是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出本课获得的知识,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说出自己的不足。】

七、说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 12 290――145×2(表示2小时的路程)145 ――145×10(表示10小时的路程)1740 【设计意图: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过程,使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做到一目了然。】

八、说教学得失

三位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口算乘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突破难点,先铺垫口算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首先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然后按课文提示完成145×12的计算过程,最后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一节课下来,觉得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在时间的设计上不够合理,复习的时间过多。其次是课型还不够完整,虽然理念上是按“2+6”的教学模式来做的,实际上各环节做得还不够完整,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再有就是学生过于紧张,没放开,表现不够积极大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堂课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望随时指正!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植树造林的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笔算除法,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此外教材结合例2还设计了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验算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如在教例1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在教例2时,教师应该试着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及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就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摘苹果游戏。30÷3= 60÷2= 80÷2= 24÷2= 36÷3= 88÷4=

2、猜一猜。

(1)40里面有()个十。

(2)4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5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3月12日)嗯,在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2、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为了保护环境每年都要植树造林,看,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生看图提出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板书)提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40÷2=20(棵)(板书)

5、设疑:如果老师把40棵改成4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42÷2=21(棵)(板书)提问:你是怎么样想的呢? 预设学生: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把42看到40和2,40÷2=20,2÷2=1,20+1=21。

生2:我是用笔算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笔算除法(板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结合摆小棒理解算理。

请学生借助桌子上面的小棒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分的过程及结果展现在投影仪上。

2、课件演示42÷2分小棒的过程,将分小棒的过程与书写笔算竖式的过程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及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设疑:如果我再把42棵改成52棵,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52÷2=26(棵)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请同学们借助桌子上面的小棒,想一想:怎样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遇到困难的可以跟同桌交流,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分的过程及结果展现在投影仪上。)

提问:和例1相比,分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例1中4捆正好分完,例2中5捆分后还剩下1捆,要把剩下的一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分。

(2)竖式应该怎么写?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指1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其说说算理。)

(3)课件演示52÷2分小棒的过程

(4)放手让生把刚才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指1名同学板演并让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学习的2道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算法

说一说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概括: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算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课件显示)

(五)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提问:平均每班种26棵,2个班种的是不是52棵?该怎样验算?(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自己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3)归纳小结: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四、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有*的要验算。36÷3= *78÷3=

2、数学小诊所。

3、解决问题。

48人跳绳,如果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0÷2=20(棵)

42÷2=21(棵)52÷2=26(棵)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总课时数:第2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 分别板书845×37 604×28 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

二、自主探索

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 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发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

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问: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三、精讲点拔

“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

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问: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四、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第7题: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说明: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交流后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3.第9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4.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达标作业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例1。【教学目标】 1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23【教学重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掌握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

600÷3800÷2150÷3400÷8 320÷4360÷9420÷2420÷6 教师:谁来说说420÷2怎样算?420÷6怎样算? 2计算的。34

54÷3,54÷6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教师:通过下面的学习,让我们从中找到正确答案吧。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题 11的情景图 教师:请你观察这幅图,然后告诉大家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能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怎样列式?(板书:135÷3)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2学生尝试自己探索并计算。3

(1)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把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获得的成功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交流。(2)小组活动。4

选一个小组将竖式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问,小组进行答辩。

教师追问:“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5425÷9130÷3645÷4226÷9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即十位上。

三、巩固练习,促进内化 170页课堂活动

同桌两人相互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判断商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2

844÷4185÷5374÷7(1)独立练习。(2)评讲计算过程。教师:同学们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知识延伸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信息窗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明白商的首位写在十位的道理,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计算。

2.经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明白商的首位写在十位的道理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抢答

63÷3= 88÷4= 68 ÷2 = 480÷4= 390÷3= 660÷3=

2、笔算

64÷4= 68÷8=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及时表扬学生。提问:这两道算式的商有什不同?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去参观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果蔬博览会,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小记者来到了葡萄储运区和大枣储运区。请看大屏幕。(出示第5页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发现的信息。

(1)有4个葡萄园,去年共产葡萄156吨。(2)有395千克大枣,每箱装5千克。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问题;(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2.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算式156÷4,教师板书,为什么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除法的意义:因为要把 156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算。

指名读算式。

3.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大约多少吨。学生回答估算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估算你知道准确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特别的聪明,请每个同学自己尝试笔算在练习本上,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你是怎样计算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先从哪一位除起?

1个百除以4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

15个十除以4,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

6、一生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怎么办?

总结: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多看一位,用百位和十位合起来一起除,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四、应用新知 巩固深化

谈话: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应怎样列式计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笔算方法。师追问:7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跟前面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不同?

8.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具体方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哪一位不够除就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后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五、巩固练习趣味拓展

谈话:同学们表现都非常棒!现在老师考考你。

1、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几?

指名回答,说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三位数?

2、自主练习第3题。先判断商几位数,再计算。指名说出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3.火眼金睛辨别对错,并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先说说错在什么地方,再改正。提醒学生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4、自主练习第4题。让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算法。

六、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表扬鼓励。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156÷4=39(吨)

上一篇:中国企业管理与创新高峰论坛下一篇:知音教学设计